高等教育独立院校开展“双证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01-08 06:22:43

高等教育独立院校开展“双证教育”的思考

摘 要:“双证教育”是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独立院校以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本科人才为培养目标,在独立院校中开展“双证教育”,是独立学院发挥办学优势,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从高等教育独立院校开展“双证教育”的意义出发,通过对高等教育独立院校开展“双证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独立院校开展“双证教育”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独立院校 “双证教育”

“双证教育”是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融合、相互衔接的教育形式,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独立院校而言,实施“双证教育”是独立院校办学特点和培养目标的特定要求,是独立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选择。

一、高等教育独立院校开展“双证教育”的意义

(一)开展“双证教育”是实现独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

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是否准确,关系到独立学院的兴衰和能否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独立学院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独立学院总体发展是健康的,但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的问题仍然普遍。《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指出:“独立学院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因此,“本科教育、实践技能、服务地方”的学校定位决定了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介于普通本科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之间,既不是研究型人才,又不是纯粹的高级技师,而是相较于高职院校生更偏重于理论素养的提高,相较于母体学校的学生更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毕业后直接服务于地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技能型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综合体现,开展“双证教育”是独立院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实现“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二)开展“双证教育”是独立院校树立办学品牌的重要途径。

办学品牌是一个学校持发展的强大动力。办学品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大部分独立学院已基本完成以规模扩张和校园建设为主的第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正向提高质量和注重内涵发展的第二发展阶段转变。许多民办高校已经高度重视自己的师资品牌、专业品牌量品牌、社会口碑、信誉口碑等,而能否满足社会需要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高低的根本依据。在人才供求呈现买方市场的今天,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规范专业人才的标准,以后也将成为规范和评价教育与教学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及市场发展的重要尺度。高等教育独立院校开展“双证教育”是增强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适应社会需求的、体现独立学院办学特色、树立办学品牌的重要途径。

(三)开展“双证教育”是发挥独立院校办学优势,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选择。

独立学院具有公立高校和高职院校所不具备的办学优势。一是资源优势。独立学院优质资源一方面表现在由于依托现有的公办高校,因而具有优良的教学传统、优质的教学资源、雄厚的师资队伍,这是高职院校所不具备的,另一方面表现在由于依托社会力量办学,独立学院拥有充足的资金资源,能够充分保障开展”双证教育”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社会力量能够利用企业优势提供开展职业技能教育所需的实践训练平台。二是机制优势。公立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而独立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独立学院办学自较公立院校大大提高。独立学院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自主设置学科和专业;在人事制度方面可以自主聘用或解聘任课教师及管理人员。因此,资源优势和机制优势使得独立学院有条件、有能力更应该有义务开展“双证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目前独立院校“双证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一些有条件的独立院校积极开展了“双证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但从全国范围看,我国独立院校开展“双证教育”仍然处于初期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认识上有偏差。

某些独立院校对“双证教育”在战略上还缺乏明确的认识,对“双证教育”的认知也有失偏颇。有人认为“双证教育”只是高职院校的事情,不是本科院校的任务;还有人认为开展职业技能教育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一项内容,无须下大力气去实施。这些狭隘片面的认识,没有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角度去思考,没有把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看作有机的整体,不利于独立院校健康持续地发展。

(二)定位上有局限性。

大多数独立院校对学生进行“双证教育”还未引起重视,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对学生进行“双证教育”只局限于职业技能培训考试的具体工作实务层面,没能开展全方位的“双证教育”。实践证明,这种未上升到理念指导层面的“实务”教育,无法完整地构建起“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

(三)实施上缺乏系统性。

“双证教育”并非人们认为的简单的学历教育加上国家资格证书,它包含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研发、实训基地的改革等各方面的内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教育体系。目前大多数独立院校开展的“双证教育”没有融合于整体育人的体系之中,与学校专业教育的开展并未形成有机联系,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全过程性;课程设置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不能体现职业技能教育与专业教育、实践教育的紧密结合。

(四)师资队伍建设缺乏专业性。

“双证教育”对师资要求相对较高,要求他们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目前独立院校兼各这两种素质的教师还十分缺乏。在开展“双证教育”的独立院校中,从事“双证教育”教学和培训的教师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他们缺乏实践经验;二是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工作人员,他们缺乏理论知识。专业化师资队伍匮乏也是独立院校“双证教育”开展缓慢或者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三、高等教育独立院校开展“双证教育”的思考

独立院校要坚持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双证融通教育体系。

(一)研究制订适合“双证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

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的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形成“双证融通”课程体系。

一是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实现融通。国家已颁布的职业标准可以作为相关专业教学内容的重要参考或基本构成部分,根据确认资格证书对应的技能标准、鉴定考试大纲和试题库,合理确定教学内容和鉴定内容。

二是选用适合”双证教育”的教材。目前独立院校学院所使用的教材尤其是专业教材普遍采用普通高校教材,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培训教材有一定的出入。因此,教材选用和考试内容适当参考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大纲,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自行选编适合“双证教育”的教材,确保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直接参加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而不必再组织培训。

(二)实施“双证合一”的考核标准。

独立学院应将教学过程的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结合,考试内容要与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相衔接,将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有机结合。各独立学院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考核标准,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将文化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知识点与本专业确定的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应知应会逐一对应,制定“双证合一”的考核标准。有条件的独立学院可以采取“证书学分”制,凡是参加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可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三)配备“双师型”教师担任教学。

在“融通课程”的教学实施中,“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独立学院应根据本学院的师资队伍实际,选聘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担任教学及鉴定全部教学工作,对于不具备“双师”素质资格的教师,根据教师的能力可适当安排担任理论知识教学任务,课程终结性鉴定工作则必须由具有“双师”素质资格的教师担任。独立学院应积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培训,鼓励他们接受系统的职业能力师资培训,实行持证上岗。部分独立学院还可以适当聘请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

(四)建立融教学、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实训基地。

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是实现”双证教育”的重要环节。独立学院应根据“双证融通”专业课程标准的要求,配备与各专业和职业工种相匹配的实训设备和实训场地,承担“融通课程”及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独立学院应该设立专门的部门,配备专门人员,设立专项经费,专门负责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性、技能实训环境,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玉丰,敬代和.推行“双证书”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2]王建国.推行“双证书”制度的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1,(04).

[3]聂瑜.独立学院”双证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3).

[4]周玉蓉,赵计平.高等职业院校“双证融通”的探索与实施[J].教育与职业,2010,(10).

上一篇: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就业调查与解决问题的对策 下一篇:在阅读和写作中提升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