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16 11:16:07

乡村教育培训

乡村教育培训范文第1篇

农村教师教育培训的发展与策略

1.对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转变的培训。针对农村教师学历偏低、知识老化,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自主学习的条件也不具备,他们对教学本质的理解偏颇,仅仅理解为传授知识,而知识就是教材的内容和教学大纲等特点,我们可以通过教育院校定点培训、优质教育的同类学校参观学习、远程教育学习等形式,重建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转变的培训模式,要根据他们的认识特点,在旧观念被新观念取代的条件下,把新观念转化成为行为的内在规律进行培训模式的重建。最终目的是培养一批有思想、有人文关怀的教师,使我们的教育首先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然后才是技术层面的教育,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2.对教师进行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培训。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如何利用计算机和各类通信技术手段去获取、处理并传递信息已成为这个时代最为重要的社会活动。对农村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熟练掌握获取网络信息和操作多媒体已成为教师必备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应为教师提供更加丰富和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而学生也不再拘泥于一个固定的场所或时间集中学习,只要有网络通信设备,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内、课外,可以选择各种学习形式如课堂、个人、分组讨论等,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收集课程信息、拓展与更新课本知识,激励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不断内化知识,以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地不断更新,学习材料地不断丰富,来与学生进行沟通和问题地讨论,并最终以一种平等和合作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取得高效的学习成果。所以要重建农村教师远程培训体系、电视大学、教育电视台、计算机网络、教师继续教育网等构成一个虚拟的农村教师远程培训体系。

对教师进行学科能力提升的培训。

通常一个教师在学科上应该具备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学科知识可以通过阅读获得,但教师的学科能力,如语文能力、数学能力、科学能力等,是需要培训而得到提升的。为此,在教师培训计划中必须有如何提高教师学科能力提升的培训。这对于农村教师更具有迫切性,因为农村教师普遍被认为学科知识相对较弱,更不用说学科能力了。最终目的是培养一批专业化的教师,使我们的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达到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马力同志提出的五种能力:①娴熟地驾驭现代信息技术能力;②有效地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③问题解决即行动研究能力;④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⑤批判反思和自我发展能力。

我们教师要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我价值。由于教师的道德与品格乃至价值观会在教学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重知识与技能,轻人文情怀关注,将导致学生精神道德层面的缺失。在实践中注重自我教养与提高,坚守教师榜样的模范作用。通过在线学习、在网络上收集教学信息,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对农村教师加大培训力度,采取特殊的倾斜性培训政策,为大多数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

乡村教育培训范文第2篇

(一)进一步加强农业培训体系建设

必须进一步加强农业培训体系的建设,通过大力整合农业部门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农业部门和专业协会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积极作用,为文化型、技术型和经营型新型农民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打造特色,改进职业教育培训方式

针对农民对职业教育培训需求多样性的特点,应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如调整职业教育培训的内容、层次、时间、方式。从授课地点来讲,也可以采用真正适应农民需要的其他方式,如直接到农民所在的村、乡、镇授课。授课形式也不必要求班级授课,可采用面对面授课和现场实习的直接培训方式,调查显示农民对对短、快、直接的技能培训更感兴趣,可采用一事一训或短期培训,也可以依托网络,构建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网络平台培训新型农民,促进农民终身学习。

(三)强化实用技术培训和实用技能培训

为顺应新形势的需要,对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应进行适当调整。首先,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今后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要向农民职业素质培训进行倾斜;其次,应逐步对部分农民实行多技能、多工种的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选择能力,因此可着重安排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四)多种形式提升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师资

农村职业技术的实用性和现代性要求高水平的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师资,而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的师资比较薄弱,因此有必要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通过公开招聘、改革师资培养模式、可以加强企业与教师培训的合作、聘任兼职教师、通过再培训提高现有的师资水平。

(五)强化政策引导,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培训

基地建设按照合理布局、方便农民、有利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县(市、区)、镇(乡)、村三级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各县(市)区应整合本地区教育资源,建县级综合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基地。乡镇建乡镇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同时,比较大的行政村要依托村民学校等教育资源,建成一批村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各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建成后,各系统、各部门规划布置的各类农村职业教育培训项目,依托培训基地来实施,形成自上而下的有效管理网络。

(六)加强教育引导,调动农民学习积极性

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素质教育培训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参加职业教育培训的目的性、重要性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农民参加职业教育培训的主动性。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如对经过职业教育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学历、职称等的农民予以一定补助或在其创业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性倾斜等,以激发广大农民学习积极性。

(七)争取各方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目前职业教育成本相对较高,这将抑制受教育者对职业教育的有效需求,阻碍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降低农民的培训成本,减轻农民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负担是进行农村职业教育必须考虑的问题。争取政府扶持力度,增加公共财政在农村职业教育中的投入必定能对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技术型新型农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展望

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的对象除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以外,还应包括农村人口职业流动技能培训教育以及义务教育后的职业技术教育,因此,今后应在本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调查的区域和范围,以及样本数量的选取,以便更能准确地反映相关问题和需求。另外将调查对象从现有的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逐步扩大到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以及在接受义务教育后的农民子女的职业教育培训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是今后进一步完善和深入的重点工作。

乡村教育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乡村医生;医师职业精神;医学人文;医学教育

乡村医生是农村居民健康的守护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加大了教育培训的力度,乡村医生的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对乡村医生的服务有了更多人文性的要求。而目前绝大多数培训机构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仍然偏重于基础理论的学习、基本技能的传授、学历的提高以及(助理)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的提升。人文教育的缺位加之经济等因素的冲击,导致部分乡村医生社会责任缺乏、诚信意识淡薄和价值取向扭曲、沟通能力欠缺及服务意识缺位等,这些都不利于我国农村卫生保健工作的良性发展。因此,本文认为在“健康中国2030”保障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利益的战略目标下,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除继续提高专业水平之外,也需要加强对乡村医生职业精神的教育与培训。

1医师职业精神的内涵

医师职业精神是指医者表现在医学行为中的主导思想,是在医学实践中建立和凝练的,为整个医学界乃至全社会所肯定并倡导的基本从业理念、价值取向、职业人格及其职业准则、职业风尚的总和[1]。医师职业精神是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统一,是医师临床能力中最重要的要素,其既包括对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也包括对该职业的认可与以身作则,其核心是谦逊、正直、责任心和诚实等品质。

2乡村医生职业精神教育培训现状

2.1乡村医生职业精神的先天优势

首先,我国乡村医生长期生活、工作并扎根在农村艰苦的环境中,既为医又为农,他们勇于奉献、甘于吃苦、不计名利,用最简单的医疗设备和自己的责任心,为农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基础性卫生工作,发挥了农民健康卫士的重要作用。其次,乡村医生立足于乡土气息浓厚的熟人社会环境中开展服务行为,他们与患者颇为熟悉,因此,乡村医生与患者之间有着天然的“亲人”关系。第三,乡村医生的服务对象都是生活在基层的农民,工作中必须要处处为农民考虑,既要治好病,又要少花钱。他们对患者的家庭病史、经济情况等比较了解,更能理解患者的就医心态与健康利益诉求,也更容易成为患者的精神支柱。

2.2乡村医生职业精神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提出,各国医生都需要在医学知识、技能、职业态度、行为和价值观交流与沟通技能、临床技能、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等方面达到最基本要求。乡村医生作为我国卫生队伍的重要一员,理应具备并达到该基本要求中的标准。然而纵观当前我国乡村医生队伍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乡村医生在职业精神建设方面还有待提升。2.2.1乡村医生对医师职业精神缺乏了解。多数乡村医生未受过系统医学教育,除自身知识与技术水平有限,误诊、漏诊、延误诊断治疗、操作不规范导致医疗差错时有发生外,其人文知识匮乏,对“医师职业精神”的概念、内涵、作用等知之甚少,也缺乏对具体医德规范和标准的深入理解,以及与患者有效沟通的技巧,他们多数只是凭借道德直觉工作,也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来处理问题,较少注重提高自身医德修养,也不重视医患沟通的艺术。乡村医生处在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底层,待遇水平偏低,部分乡村医生仅把这份工作看作是贴补家用、维持生计的一种手段,对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没有太大兴趣,也不愿去操心“医师职业精神”的具体要求,得过且过。这直接导致医患之间出现“信任危机”,容易引发医疗事故和纠纷,还迫使部分患者“小病大治”“舍近求远”地去大医院诊治。2.2.2市场经济严重冲击了乡村医生的职业精神。改革开放以后,乡村医生失去了政府保障,游离在医疗市场的边缘,半医半农艰难地维持生计。受不良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乡村医生也逐渐将市场交换原则运用到医疗工作中,开始追求经济效益,乱收费、卖假药和过期变质药品、过度治疗[2],引起农民不满,进一步削弱了农民对乡村医生的认可与信赖。

2.3现有乡村医生教育培训计划忽视医师职业精神培训

乡村医生长期工作在农村第一线,他们的职业素质关系到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加强乡村医生职业精神教育,引导乡村医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良好的医德医风,不但有助于提高乡村医生的综合素质,也可以让广大农民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有利于农村卫生工作目标的实现和健康发展[3]。

3乡村医生职业精神教育培训的对策

3.1提高乡村医生的社会地位及待遇

新医改后,乡村医生作为卫生院的下属,成为整个医疗体系的最底层组织。但我国卫生系统人事编制及相关福利政策仅下沉到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不享受国家正式编制的各项待遇,还要受卫生院管理,缺乏归属感。作为农村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员,他们会在不经意间去和与自己“差不多”的教师、村干部等对比,相比较低的收入难以激发其职业自豪感以及献身于职业的热情。而且,现有乡村医生分配制度也加剧了他们的不公平感,如药品零差率政策取消了乡村医生药品加成收入,虽然政府给予补贴,但总体收入仍大大降低;另外,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85.9%的乡村医生认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增加了其工作量,甚至一些乡村医生需要利用业余时间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但薪酬增加较少,导致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而且药品质量也难以保证[4]。因此,首先要从法律法规层面明确乡村医生的身份,使其有职业荣誉感,才能坚定其扎根基层的信念。其次,在一体化管理的大背景下,可以将乡村医生的行政隶属关系划归到乡镇卫生院,无论是从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收入分配管理上都和乡镇卫生院采取一致性,实现乡(镇)村医收入的均等化[5]。第三,允许乡村医生参加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定。第四,应健全并完善乡村医生社会保障制度。只有当乡村医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同行基本一致,而且生活无后顾之忧,工作被需要与认可时,他们才会安心地扎根基层服务病患。

3.2加强乡村医生职业精神相关科目教育培训

3.2.1增设医学人文相关课程。可以根据社会和医学科技发展的变化及乡村医生实际增设一些新的课程,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医患沟通技巧以及党和国家有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等课程。特别是要把医德教育作为乡村医生培训中的必修课,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乡村医生工作的价值和职责,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尊重和关心病人,较好地实践“守护农民健康”的职责。只有让乡村医生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才能下得去、留得住,也才能将所学的医学理论和实践技能更好地运用于乡村的医学实践[6]。课程形式可以是一定学时的必修课,也可以是针对乡村医生实际需求开设的医学人文专题讲座或大家讲坛,特别是邀请相关专家来到乡村医生身边现身说法,既可以加强人文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也可以帮助乡村医生从专家身上受到启发、得到鼓舞,并自觉树立起服务乡村卫生事业的崇高理想。3.2.2在医学专业知识的培训中渗透医师职业精神。医乃仁术,医学的人文性渗透在医学的每一个角落,专业课程的教学不能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还要将蕴涵其中的丰富人文资源传授给学生。在乡村医生专业知识培训时,专业课教师要适时渗透人文知识,让医学人文与医学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也可以通过床旁见习、实习帮助乡村医生在增长临床经验的同时,认识医师职业精神的思想内涵。3.2.3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乡村医生的职业精神。近年来的“最美乡村医师评选”等活动,宣传、弘扬乡村医生重要作用与先进事迹,极大地增强了乡村医师的职业荣誉感,坚定了他们扎根农村的信念,同时也带动了更多人去关注、支持农村卫生事业,为农村医生队伍建设以及乡村医生职业精神建设打了一支强心剂。今后,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乡村医生先进、感人事迹的报道,鼓舞更多的乡村医生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得更好,也可以引导受过良好医学教育的年轻医学生回到农村、扎根农村、服务农村。二是加强对乡村医生职业精神的考量,对道德典范予以表彰,而对医德人格存在瑕疵的乡村医生要批评教育,小惩大诫,严重者可取消执业资格。

〔参考文献〕

[1]金福年.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的基本特征———从《医师宣言》谈起[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6):161-163.

[2]张丽霞,吴堃.乡村医生人格内化的现代价值及培养对策[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10):60-61.

[3]戴伟娟,谢素芳,王朋,等.关于加强乡村医生医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11):1129-1130.

[4]尹文强,于倩倩,陈钟鸣,等.乡村医生组织公平感现状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32(4):280-283.

[5]王冠男.基于乡村医生管理现状的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4,28(11):690-693.

[6]杨静.乡村医生职业素质提升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乡村教育培训范文第4篇

一、构建“县村一体网”, 增强远教学用成效

为切实提高远教学用活动的实效性,洪泽县积极探索建立“洪泽一村一品产业信息网”,通过提供信息、政策咨询和市场服务等功能,扩大远教网络信息资源在助推产业富民中的贡献力,增强了远教学用的吸引力。

1. 建立特色产业信息数据库。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特点,对全县镇村产业规模、类型、特色等资料进行分类收集,形成信息数据库,并实行动态更新,直接为用户提供说明查询、推介宣传等服务。

2. 开辟政策服务专栏。设置惠民政策汇编、政策咨询、政策解读运用等服务功能,引导农民群众学习了解政策文件、利用惠民政策,发家致富、壮大产业。网站开通以来,日均点击量超过千人次。东双沟镇蔬菜大户杨怀虎通从“产业信息网”获悉省财政对发展钢架大棚的补贴政策后,一次性从村集体流转土地150亩,新扩钢架大棚210座,建成市级高效示范基地,发展合作社成员85户,带动周边农户162户种菜致富,年创产值800多万元。

3. 增设市场服务功能。对全县农副产品供销信息定期收集,为广大党员群众提品推介、网上购销等服务。蒋坝镇渔网具产业是一项传统富民产业,近年因种种原因一直处于无序竞争和缓慢发展状态。镇党委扶持一批有科技头脑的党员户建立远教中心户,每户联合10~15户组成“远教致富小组”,借助产业信息网开辟网上销售渠道,加大技术指导、市场信息扶持和资金帮扶力度,全镇涌现陈信华、张金富等加工营销大户30多个。目前全镇共组建渔网具加工、销售联合体100多个,从业人员3000多人,80%以上农户从中得到了实惠。

二、实施“三服务工程”,提升远教为民服务水平

洪泽县利用覆盖县、镇、村及部分产业基地、种养大户的远程教育网络,创设专家网诊、直播课堂、远教服务船等服务新载体,积极为推进远教为民工程搭建网络信息服务平台。

1. “专家网诊”点对点,实施科技育农服务。一是建设视频网点。在全县18个产业基地、160多个镇村远教站点建立远程视频服务点,同时在省、市外聘专家办公地点安装视频服务系统,实现远程联网。二是组建专家团队。从省、市、县涉农部门聘请50名技术人员,组成农技专家服务团队,成员专长涵盖蔬菜、畜禽、水产、食用菌、有机稻米等多个门类。建立专家手机服务群,为预约咨询问诊提供全天候服务。三是开展坐诊服务。洪泽县与专家签订网络视频坐诊服务协议,并建立以绩定效考核兑现报酬的工作机制,藉以提高服务成效。每年初通过县远程教育专网公布专家定期坐诊计划安排表,基层站点选定适合的学习科目,组织群众就近收看学习,并可在线互动交流。基层农户如遇疑难问题或突发禽畜疫病可随时联系专家坐堂网诊,实现零距离点对点服务。万集镇是淮安市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该基地建成远教视频服务系统后,菇农们一有技术难题就电话预约农业专家,为他们“一对一”网上坐诊把脉,提供解决措施。困难户褚国俊看到大家种菇发了财,也想加入合作社,但苦于不懂技术。合作社理事长刘卉就动员他说:“现在都靠远教网学技术了,有疑难问题直接找专家,你怕啥!”小褚根据刘卉建议加入合作社以后,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合作社视频分会场,如今小褚已成为种菇能手。他的10个食用菌大棚,年获利超过6万元。“专家网诊,就是我们农民的及时雨!”褚国俊谈起“专家网诊”,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2. “直播课堂”面对面,实施网络惠农服务。利用视频服务系统开通网上“直播课堂”。直播课堂以服务科学发展为宗旨,定期组织专家、学者以讲座和互动交流的形式向全县直播。主要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惠农政策法规,以及农民关心的“民生”问题,直播前通过“网上公布+手机群发+QQ群+电子邮件群发”等方式向基层党组织和农民预报。直播时采取有奖咨询等方式引导党员群众开展在线讨论,以增强“直播课堂”的互动性和吸引力。2010年以来,“直播课堂”共开播42期,直播解答民生问题158个,参与收看学习群众超过5万人。

3. “远教船送教”手把手,实施培训强农服务。为解决湖区渔民居住分散、流动性大、集中教育培训难的问题,洪泽县筹备建立7条湖上“远教服务船”,深入湖区和渔民流动开展“送教”活动。结合湖区渔民培训需求,通过购买、网上下载等途径制作培训课件,并编印送教“套餐”目录供渔民点播。远教服务船采取每月定期送教上门和渔民预约服务两种方式:一是定期流动送教到滩头和集中居住点,组织技术人员随船开展专题教育培训,实施面对面、手把手技术指导,播放文化及实用科技课件等,为渔民送上科技文化“大餐”;二是不定期预约现场咨询服务,根据渔业农时和群众点题,开展现场咨询服务,解决渔民生产生活难题。“远教船”组建以来,共送教510余次,培训实用技术68项,推广新的养殖项目17个,培训渔民5800多人次,为提高湖区渔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渔民增收致富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开展“远教技能培训”,推进站点科学规范使用

为全面实施洪泽县远程教育农业科技服务工程,深入推进农村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升全县远教站点管理员的电脑操作水平和维护维修能力,有力促进远程教育学用成果的运用与转化,洪泽县举办了全县远程教育管理员农业信息技能培训班,开展“远程教育培训”,推进站点科学规范使用。全县镇、村及拓展站点的远程教育管理员全部参加了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办公自动化、互联网操作、站点设备及网络故障简易排查,以及QQ流和电子邮箱的建立与使用方法等。

洪泽县探索建立了“三免一开放”为农服务机制。“三免”即免费提供远教课件和节目信息、免费提供学习培训、免费提供资料下载和视频交流服务,“一开放”即站点面向党员群众全天候开放。2010年2月25日上午,洪泽县万集镇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座无虚席,一场春季小麦田管远程技术视频讲座拉开了春季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序幕,蜂拥而来的农民听得津津有味……如今农民坐在装备一新的村级党员远程教育教室听县城农技专家讲课已是常态。几年来,全县远教站点共免费向群众发放收视清单50300余份,下载致富信息14310余人次,近29000人次在远教站点接收教育培训。

乡村教育培训范文第5篇

从2008年至今,云南省妇联、云南省农业厅在云南农业大学举办了9期“云南省农村致富女能手种植、养殖骨干培训班”,共有1489名来自全省16个州(市)的从事种植和养殖农村女性农民参加了培训,参加种植培训的人数为688人,占培训人数的46?2%;参加养殖培训人数为801人,占培训人数的53?8%。参加培训的农村女性农民中23?4%为云南省各个地区的少数民族,包括傣族、白族、彝族、哈尼族等18个民族。参加培训的农村女性农民的总体文化程度不高,其中小学文化水平占5?3%,初中文化水平占65?7%,高中文化水平占24?5%,大学专科文化水平占3?8%,大学本科文化水平仅占0?7%。通过近年来“云南省农村致富女能手种植、养殖骨干培训班”的培训实践,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培训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通过16年来共23期“云南省农村致富女能手种植、养殖骨干培训班”的培训实践,主办单位在培训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深入农村地区了解农村女性农民的实际需要,不断丰富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层次,满足农村女性农民多样化的需求。不仅提供种养殖技能培训,还增加了农产品营销、现代企业管理、创业技能等培训内容;培训方法方面,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与实地考察、实际技能培训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培训质量。

(二)提高了农村女性农民的学习意识

通过多年来云南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教育实践,累计培训来自云南省16个州(市)的农村女能手2299名。培训不仅仅教给她们种植、养殖的技能,经营管理方法、创业技能等,更重要的是让她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她们的技能,增长专业知识,更能将她们的知识和技能转化成财富,这些来自各个州(市)的致富女能手回到当地,她们的亲身经历影响着更多的女性农民,认识到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较大地提高了农村女性农民的学习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希望能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将知识和技能转化成财富。

(三)提高了农村女性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虽然云南省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是目前云南农村女性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年轻女性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女性大多数都愿意留在城市工作,很少返回农村,造成了农村女性农民的学历较低,整体素质不高。近5年来,参加云南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的种养殖女能手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了总人数的71%,具有大学本科文化的仅占0?7%。可见,农村女性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急需提高她们的科学文化水平,才能适应当前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通过近年来云南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教育实践,让来自16个州(市)的种养殖女能手参加培训,并将各自所学带回家乡,带动当地的女性农民一起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并通过培养她们主动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云南农村女性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四)提高了农村女性农民的创业能力

农村女性农民由于长期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与外界接触较少,更加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往往不具备创业能力。通过近年来云南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教育实践,不仅提高了她们的科学文化水平,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她们的眼界,提供参观考察成功的农业生产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机会,使农村女性农民不仅学习了企业经营管理的知识,还能借鉴成功企业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培训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女性农民的创业能力。

二、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在促进云南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一)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促进了农村生产的发展

通过多年云南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教育实践,培养了来自各个州(市)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种植、养殖女能手,提升了她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并带动了各个地区的农村生产发展。如培训班学员王世菊,她在培训班学习了新的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回到家乡后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引进了新的蔬菜品种,并对当地农户进行宣传,介绍最新的种植技术,已有150多户当地农户加入了蔬菜专业合作社,采用新的种植技术,建立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目前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433hm2,并修建冷库和蔬菜加工工厂,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农村生产发展。

(二)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农民收入

通过多年云南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教育实践,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村生产发展,也有效地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云南各个州(市)的种养殖女能手,通过培训学习种植、养殖的先进技术、了解前沿的知识、学会经营管理和营销策略,她们回到家乡后成为懂生产、有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性农民,带领当地农民生产致富,发挥着她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培训班学员陈玉琼,通过培训,提高了养殖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在她所在的村,带动842户村民加入专业技术协会,创办养鸡场,当地村民协会会员共存栏蛋鸡10?2万只,专业技术协会还定期为农户提供养殖培训,累计培训人员1880余人次,由于技术先进,生产出的无公害鸡蛋供不应求,大大地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带领他们逐渐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

(三)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有利于优化农村环境、促进乡村文明和管理民主

云南农村致富女能手培训的教育实践,提高了农村女性农民的整体素质,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村环境得到改善,由于村民素质的提升,乡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农村管理也更加民主。如培训班学员杨君芹,由于她所在的村社,田地全被征用,许多农村妇女无所事事,面对这样的情形,杨君芹决定将自己所学的农业知识和经营理念传授给她们,并充分利用当地自然优势,因地制宜,带动村民种植高原特色农作物,并寻求当时农业科技部门的帮助,不断学习新的种植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技术,成立了一个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公司,带动村民共同致富。许多村民都参加到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工作中,改变了以往无所事事的局面,由于公司定期组织相关的培训和集体活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在农业企业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也更加重视生态的保护,生产也更加规范,大大改善了农村的环境条件,随着村民们文化生活越来越封面,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农村管理也更加民主。

三、结语

农村妇女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之一,其致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三农”问题的解决,有针对性的准也培训是提高农村妇女致富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云南省农村致富女能手种植、养殖骨干培训班”的培训教育实践,在云南省妇联、云南省农业厅、云南农业大学的共同努力下,使培训质量不断提升,为今后相关培训教育模式探索提供了实践基础。与此同时,使云南农村女性农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通过发展现代农业,种植高原特色农作物,建立无公害种养殖基地,成立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力资本支撑,促进了云南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乡村教育培训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乡村医生 工作现状 在岗培训 学历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0-0018-04

浦东新区三林及周边的北蔡、川沙、合庆镇属城乡结合地区,乡村医生承担着农村人口和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随着镇村一体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乡村医生纳入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统一管理。通过对乡村医生工作现状、岗位培训和学历教育需求的调查,有助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乡村医生提供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岗位培训,对有学历要求的乡村医生提供再教育机会,将有利于农村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全面开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2年8-9月,浦东新区三林及北蔡、川沙、合庆地区在岗的乡村医生共计170人。其中三林及北蔡、川沙、合庆地区乡村医生数分别为:31、20、65、54人。

1.2 方法

自行设计乡村医生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乡村医生基本情况、工作现状、培训情况、教育需求等,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家庭医生负责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70份,三林、北蔡、川沙、合庆分别回收30、15、63、53份,合计161份,回收率为94.7%。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采用Epidata软件,并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61名乡村医生中男41名(25.5%),女120名(74.5%);在职人员占69.6%,退休返聘占30.4%;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8.2±3.1)岁,其中年龄≤30岁占7.5%,31~45岁占32.3%,46~60岁占45.3%,>60岁占14.9%;平均工作年限为25年;学历:初中或中专占47.8%,高中占8.1%,大专占42.9%,本科占1.2%;职称:无职称占9.3%,执业助理医师占29.8%,助理医师占54.1%,执业医师占6.8%(表1)。

2.2 工作现状

乡村医生提供的服务主要为基本医疗、慢性病管理、健康宣教、妇幼保健、传染病防治、计划生育指导、残疾人康复指导及药品管理等。以2011年的工作报表为依据,每名乡村医生年平均基本医疗服务5 250人次,公共卫生服务2 976人次(表2)。

2.3 业务培训情况

2.3.1 岗位培训

有43.5%的乡村医生参加过全科医学的岗位培训。乡村医生参加岗位培训1~2次/年的占28.0%,3~4次/年的占43.5%,5~6次/年的占28.5%。由区镇初保办和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占97.6%,由二、三级医院组织的仅占2.4%。

2.3.2 培训内容

54.0%的乡村医生认为基本医疗培训非常重要,60.9%的乡村医生认为公共卫生岗位培训重要。基本医疗7项培训内容排序,依次为诊疗能力、病史采集及病史书写、药学知识与处方书写规范、接诊及医患沟通技巧、转诊标准和适时转诊能力、家庭病床访视、中医及适宜技术;公共卫生8项培训内容排序,依次为慢性病管理与随访、健康宣教、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妇女儿童保健、肿瘤社区访视、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指导、计划生育指导。

2.3.3 培训形式

82.6%的乡村医生希望的培训形式为“半脱产”;可接受的培训时间:1~3月占38.5%,3~6月占51.6%,6~12月占为7.5%。认为适宜的培训地点: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70.2%,区级及以上医院占26.7%,在村卫生室接受上级医生指导的占3.1%。

2.4 学历教育

46.0%的乡村医生有参加学历教育的意向,以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分别有24.0%、53.3%、22.7%的乡村医生希望通过全脱产、夜大、网络教育的形式完成学历教育;涉及学历教育的经费,100.0%的乡村医生都希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予部分经济补助。

2.5 个人意愿

对是否愿意参加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岗位培训,88.9%的乡村医生表示愿意。希望通过岗位培训和学历教育提高业务技能(89.5%),参加职称评定或晋升(30.8%),获取证书或文凭(26.6%);11.1%的人员表示不愿意,原因依次是年龄偏大、培训期间工资待遇问题、地点不方便、工作离不开、执业范围受限、认为没有必要。

3 讨论

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卫生服务网络在我国农村存在已有近半个多世纪,并已成为国家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医生承担了广大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等卫生服务工作。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农村卫生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农村居民日渐增长的医疗需求和医疗消费水平,需要逐渐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过渡。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乡村医生队伍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探讨对乡村医生开展全科培训,使其转变观念并掌握全科知识与技能,成为全科医生的助手是当务之急。

3.1 乡村医生现状分析

现阶段各镇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普遍呈“一高三低”状况[1],即高年龄(>45岁占60.2%)、低学历、低职称、低水平。在岗的乡村医生1/3是退休返聘人员,岗位稳定性差,且很多人员未经过系统的医学专业培训就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乡村医生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广大农民的健康及农村卫生工作的成败。

乡村医生的队伍建设不仅要靠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规划,设立乡村医生规范化教育机构,还要有激励机制鼓励新生力量加入到乡村医生队伍中来[2]。镇村一体化管理后,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责任承担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不仅要支持乡村医生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还必须规范乡村医生的全科培训,提升乡村医生的综合能力,适应新形势下医疗服务的新模式。

3.2 加强乡村医生的培训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有44.1%的乡村医生已接受专科及以上的高等医学教育,并有46.0%的乡村医生希望通过学历教育进一步提升学历。专科的学历教育更多的是以理论授课形式进行,临床实践的时间有限,对培养面向个人、家庭和社区为主的全科医生还缺乏经验。现有的乡村医生岗位培训制度虽能保证80.0%以上的乡村医生接受定期的岗位培训[3],但仍有培训内容不系统、不规范,培训质量不高等问题存在。

3.2.1 注重乡村医生的在岗培训

要提高乡村医生的整体素质,开展乡村医生在岗培训是重点。在岗培训可以减少乡村医生脱离工作岗位的时间及乡村医生因外出培训而减少的经济收入。更主要的是可以根据乡村医生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采用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本次调查显示,有88.9%的乡村医生有意愿接受继续教育,且89.5%的乡村医生是以提高技能为目的。

3.2.2 改进在岗培训的内容和方式

本次调查结果提示我们:①当前的乡村医生对公共卫生与预防保健的培训需求较基本医疗高,这与居民的服务需求及大量的外来人口导入有直接关系,因此应该加强公共卫生与预防保健方面的知识培训。②培训方式的改进,目前乡村医生的在岗培训主要由区镇合管办和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多以集体授课和短期临床实践为主,培训质量较低。乡村医生表示有意愿接受临床进修,可能的情况下会进行脱产培训,可接受的培训时间长度为3~6个月为宜;乡村医生希望有直接的临床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委派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医生定期到村卫生室进行指导值得探讨。

3.2.3 提高乡村医生的全科意识

此次调查涉及的4个镇均属于城乡接合地区,已逐步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全科医生是提供服务的主体,而乡村医生对本地区的卫生状况比较了解,将是全科医生在农村地区的有力助手。这些地区的乡村医生仅43.5%参加过全科医学的培养,多以在岗短期培训为主,没有经过系统的、正规化全科培训。

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创建成为上海市全科医学社区教学基地,具备了对乡村医生开展全科社区实践的教学能力,而且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在岗培训,省时省钱,是比较理想的培训基地。本中心将年龄在45周岁以下,经过乡村医生系统化、正规化培训并取得相当于中专水平毕业证书的在岗医生作为全科医学知识培训的对象[4],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

3.3 增加激励机制,提高乡村医生培训积极性

镇村一体化管理后,乡村医生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管理,中心首先要确保乡村医生有稳定的工资收入,确定其在农村地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要设立专项经费提供乡村医生外出进行培训和进修学习。并将培训纳入乡村医生考核范畴,将考核结果与其工资奖励、职称聘任等挂钩,充分提高乡村医生的培训积极性,使乡村医生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5]。

总之,上海正在大力推进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乡村医生要成为全科医生的助手,势必要加强再培训,尤以全科知识的技能培训为重,逐步提高服务能力,满足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明媚, 曹斌, 周文泳.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医师的管理和发展[J]. 社区卫生保健, 2007, 6(2): 119-121.

[2] 臧礼忠, 刘宝. 关于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下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 中国卫生资源, 2010, 13(4): 190-192.

[3] 卫生部. 2001-2010年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EB/OL]. (2001-12-29). http:///chengjiao/show.aspx?id=306&cid=33.

[4] 朱建华. 乡村医生全科医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 医学信息, 2010, 23(3): 278-279.

[5] 王鹏. 从制约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因素谈乡村医生培训[J]. 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15): 77-78.

乡村教育培训范文第7篇

三年素质升级工程”汇报提纲

首先,欢迎市委组织部农村科领导同志到我区检查指导工作。下面,将我区实施“乡村干部素质升级工程”情况作以汇报。自全市行政区划我区接触农村工作以来,我区对“乡村干部三年素质升级工程”高度重视,每年都例会专题研究,并责成一名副部长抓好落实。两年多来,我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全面提高乡村干部素质为目的,强化学习培训,加强乡村班子建设,全面完成了升级目标,乡村干部素质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两年多来,我们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围绕建设高素质乡村干部队伍的目标,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不断探索实施“素质升级工程”的新路子。

(一)加强学习培训,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区委从提高乡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出发,不断强化干部的理论学习。始终坚持把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乡村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内容,放在突出的位置,把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教育培训干部的一个落脚点,着眼于提高乡村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在每次开展教育培训时,将“三基本”即马列主义基本问题、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问题作为培训的必修课。在理论培训的过程中,着力打破框框和僵化的教育模式创新求实,变封闭为开放式教育,按照学理论要精、要管用的要求,注重在提高实效上下功夫。一是以需求为导向,科学制订教学计划。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乡村干部“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确定教学计划。在理论培训的内容上,重点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党的先进性理论与当前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开展教学,并增加新时期党的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内容。二是以研究现实问题为重点,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坚持以教学辅导为主,学习研讨为辅的方针,根据乡村干部的特点,积极实施教学改革,在教学中逐步加大研讨内容,组织和引导学员围绕经济发展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行政区划以来,共培训乡村干部230多人次。三是以构建学习型干部队伍为目的,不断创新学习机制。在抓好集中培训的同时,积极引导、激励乡村干部开展以自学为主的在职理论学习。每年年初列出一系列学习内容、必读篇目,年底对每位干部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学”和“考学”。并将“评学”和“考学”的成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调整交流的重要依据。在这项措施的实施过程中,重点抓好乡村领导干部这个层次,通过考试考核的形式,在机制上推动干部学习理论的自觉性,提高了教育培训的质量。

(二)拓宽培训渠道,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区委坚持把在实践中考验、锻炼和教育干部作为培养乡村干部的一条根本途径。因此,在乡村干部的教育培养中,加大实践教育的内容,采取案例分析、模拟决策、考察调研、要求学员撰写对策性强的综合调研文章等多种形式,以提高乡村干部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始终把实践锻炼作为乡村干部学习培训的延伸,拓宽渠道,采用各种形式让乡村干部进行多岗位、全方位的实践锻炼。一是上挂下派实践锻炼。把政策理论水平较高的9名乡干部上挂到区,7名乡干部下派到村进行锻炼,大多数乡干部通过基层锻炼后,工作经验日益丰富,才干明显增强,水平有明显提高。结合办班,经常组织乡村干部集中一段时间走村入户进企业,通过与群众面对面的接触,心与心的交流,牢固地树立了群众观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工作的经验。二是外派考察学习。让乡村干部走出去接受新思想,拓宽新思路,增长才干。学习结束后,这些干部收获都很大,为他们今后的成长积累了资本。如我们近几年组织乡村干部25人分期分批到山东及南方等发达省份参观学习,效果就十分明显。三是安排“位子”锻炼。通过组织调整或结合两委换届,让12名有发展潜力的乡村干部或后备干部参与乡村建设和乡村党建工作等中心工作,担任村支部书记、副书记等职,进一步增强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积累在新形势下处理复杂问题的经验。这些年,我们通过这种锻炼方式,培养了一批干部。

(三)建立培训管理机制,构建乡村干部素质升级长效机制。实行各级组织部门主管,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初步解决了培训管理中出现的缺位、越位、不到位现象,完善了乡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健全完善了党委中心组学习、村党支部学习制度,领导干部在职自学、领导干部定期脱产进修等制度,充分发挥区乡党校的主阵地作用,有计划地选送优秀乡村干部到高校、科研院所参加培训。建立和完善乡村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乡村干部述职、民主评议乡村干部和乡村干部年度考核,把理论学习情况以及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重要内容,并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依据之一,促使乡村干部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个别乡村干部对素质升级工程重视程度不够。把乡村干部教育培训作为软任务,往往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计划多措施少,说得多落实少。一些教学内容与乡村干部的实际需要结合的不紧。有些培训内容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培训内容系统性、针对性不够,往往浅表的多,深层的少;普遍性的内容多,针对实际的少。教学与实际脱节,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直接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和乡村干部学习的积极性。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三、主要工作思路

今后,在开展新一轮“素质升级工程”中,我们必须要不断创新培训观念、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方法、培训机制,具体做到“四个创新”。

第一、要创新教育培训观念。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观念,站在全局战略高度认识乡村干部素质升级工程的重要作用,把人才开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措施,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重要内容,舍得投入,敢于投入,加大投入。要把“素质升级工程”作为作风建设的基础来抓。要重点抓好年轻乡村干部的培训和教育,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新提拔的年轻干部都要参加素质升级工程培训。要根据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岗位工作需要和乡村干部自身发展需要,确定干部教育培训的规划、计划、目标、内容、形式及工作措施。

第二、要创新教育培训内容。要针对国际大势、现行政策法规、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形势、构建和谐社会以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项目的设计必须以培训需求调查为前提,通过需求调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要使教育培训由知识培训向能力培训转变,以满足改革发展需要和乡村干部提高素质能力需要。当前特别要围绕提高干部的“五种能力”,设计好乡村干部能力培训课程。要加强教育培训学科体系建设。围绕提高乡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根据岗位工作和未来发展需要,研究设计有特色的乡村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以满足快速发展的干部教育培训需要。

第三、要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要积极引进现代教学方法和培训形式。在继承传统培训方式方法基础上,应针对培训实际,大胆引进和探索现代培训模式,选择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在目前党校培训、引智培训基础上,采取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结合、中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结合、定期培训与在职自学结合,提高培训的综合效果。要抓紧利用和推广多媒体、投影仪、现代视听设备、现代培训信息系统等培训技术。根据财力实际,把推广和利用现代培训技术作为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的一项重要工作,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水平。

乡村教育培训范文第8篇

刚才,听了几位同志的谈话,很受启示。这几位同志引见的经历都很好,值得借鉴和推行。同志的谈话,反映了当地县政府对农民教育培训和农广校事业的注重与支撑;同志的谈话,反映了底层同志对教育培训的需求,也反映了广阔农民对农广校工作的承认;省市和市农广校的做法和经历也值得大家借鉴。

这些年来,农广校的同志们,特殊是长期工作在底层一线的广阔教员,辛勤工作,无私贡献,为农业和乡村经济的发展培育了很多人才,做出了主要奉献。在此,我代表农业部、代表杜青林部长,对大家透露表现衷心感激,对工作在农民教育培训阵线的同志们,透露表现亲热地慰劳。下面,应用这个时机,我也作个谈话,讲三点意见。

一、培育新型农民是建立新乡村的主要包管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新乡村的严重前史任务,明白了推进社会主义新乡村的一系列政策办法,要求依照生产发展、生涯裕如、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民主的规范,扎实稳步推进新乡村建立。五中全会专门强调,要培育有文明、懂技能、会运营的新型农民,进步农民的全体本质。为了贯实中心的计谋部署,农业部提出了贯实新乡村建立的施行意见,要求加速现代农业建立,施行“改变、拓展、提拔”三大计谋,启动“九大举动”。培育培养新型农民,内在丰厚,任务艰难,需求我们支付艰辛的起劲。我们要有激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工作感,首先要充分看法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极端主要性和紧迫性。

(一)培育新型农民是新乡村建立的中心内容。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乡村;建立新乡村,就要培育新农民。农民是新乡村建立的主体,是新乡村建立的直接参加者和首要受益者。没有农民科技文明本质的进步,没有顺应现代农业建立需求的新型农民,新乡村建立就不足基本支撑。只要培育培养千万万万高本质的新型农民,把乡村宏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构成持续推进建立新乡村的力气源泉,才干让农民共享和运用农业科技效果,推进现代农业建立;才干进步农民务农和转移就业的才能,构成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才干使农民崇尚科学,崇尚文明,构成乡村优越的社会习尚。

(二)培育新型农民是推进新乡村建立的计谋抓手。新乡村建立的关键在于发展乡村经济和进步农民本质。乡村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从久远看,关键照样要靠科技提高。在科技的创新和发展中,劳动者是决议要素,只要把农民培育成把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新型农民,才干使农业科技效果真正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才干更好地完成“三增”目的。所以,我们要把农业和乡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托科技提高和进步劳动者本质的轨道上来。培育新型农民是新乡村建立的主要抓手,抓住了新型农民培育,就抓住了新乡村建立的关键。

(三)培育新型农民是处理“三农”问题的客观需求。说究竟,“三农”问题的中心是农民问题。我国农民基数大、本质相对偏低。据计算,在4.9亿乡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明水平占13%,小学以下文明水平占36.7%,承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能教育的不足5%。农民的科技文明程度制约了进步前辈技能和配备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制约了乡村优越社会习尚的构成,制约了自我发展才能的进步,曾经成为处理“三农”问题的瓶颈。不进步农民本质,基本处理“三农”问题就会成为一句空论。

(四)培育新型农民是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定选择。《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乡村建立的若干意见》明白提出,要鼎力开展乡村劳动力技艺培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大纲》进一步指出,要“支撑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进步农民务农技艺和科技本质。施行乡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加强乡村劳动力的就业才能。施行乡村适用人才培训工程,培育一多量生产妙手、能工巧匠、运营强人和科技人员。”国务院近期的《全民科学本质举动方案大纲》,也明白要务实施农民科学本质举动方案。可以说,培育新型农民已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动力。

二、当时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要重点处理的几个问题

农民教育培训是培育和培养新型农民的基本路子。影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要素良多,我这里首要强调当时和往后一个期间,需重点处理的几个问题。

(一)发扬农业部分的主体效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首先,农业部分要进一步发扬好统筹、协调、组织和效劳的功用,要想方设法争夺政策和资金,制订规划,增强指点与评价,建立好工作平台。其次,要充分应用教育、科技、文明等各行业、各部分的现有资本,构成农民教育培训合力。第三,要充分调动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使从属于分歧行业和部分的教育培训机构普遍参加。第四,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切实加强他们增收致富和自我发展的才能。

(二)采纳更为有用的办法,树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扬播送、电视、收集等长途教育培训伎俩的优势,采用发放技能清楚纸、播放光盘、科技纵贯车下乡、开通科技大喇叭等等方式,开展普及性常识培训;要采纳手把手、面临面的现场培训方法,注重理论常识和理论的结合,进步农民的综合本质。要进一步完美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供应前提保证。在此基本上,要进一步完美系统、增强伎俩、不变步队、调动农民本身积极性,树立起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进步农民教育培训结果,真正做到让农民称心。要指导教育培训机构依据农民的需求,采纳农民脍炙人口的方法开展教育培训,不时进步农民教育培训结果。要以培训内容农民能否需求、培训方法农民能否承受、培训后果农民能否称心,来作为权衡农民教育培训结果好欠好、质量高不高的规范。要鼎力开展查询研讨,摸清根本状况,精确掌握农民需求,依据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在组织施行上,要进村办班,应用集中解说、现场指点等灵敏多样的培训方法,便利农民学习,进步学习兴致,保证获得实效,起劲做到真正让农民称心。

三、农广校要充分发扬培育新型农民的主要效果

副总理在致中心农广校成立25周年贺信中指出,农广校“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业职业教育、农民科技培训和乡村适用人才培育基地,在建立社会主义新乡村的前史历程中肩负着严重工作”。成立25年来,农广校开展了大规划的农业适用技能培训,培育了多量乡村适用人才,为促进我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主要奉献。当时和往后一个期间,农广校要进一步依照“培育新农民、建立新乡村”的要求,紧紧环绕施行“三大计谋”和“九大举动”,持续发扬农民教育培训的主要效果,培育新型农民,为新乡村建立做出新的更大的奉献。

(一)以培育新型农民为重点,鼎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进步农民务农技艺和科技文明程度。环绕主导财产和资本优势,举行各类适用技能培训班,积极开展培训、征询、示范和推行效劳,鼎力推行现代农业新技能、新效果、新种类和新办法。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举行绿色证书培训班,依据农民从事财产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系统培训,使农民具有从事农业技能工作要求的根本常识和根本技艺,出力培育多量主干农民。

(二)以培育顺应城镇化、工业化需求的财产工报酬重点,开展乡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步农民转移就业才能。要发扬农广校本身优势,积极参加阳光工程,积极请求国家阳光工程培训任务,鼎力开展乡村劳动力转移指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艺培训工作,进步农民转岗改行技艺,加强农民转移就业才能,加速乡村劳动力转移措施。在培训中,要进步培训的针对性,标准培训内容,包管培训工夫,增强理论教育,起劲进步培训质量。

(三)以培育乡村适用人才为重点,积极参加“百万中专生方案”,培育具有中专学历的适用人才,进步他们带头致富和率领农民一起致富的才能。以财产发展为依托,环绕财产设置专业,采纳长途教育和面授指点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培育村组干部、专业强人、农民协作经济组织主干、乡村生意人和长途教育采纳站点治理员等,使他们成为建立社会主义新乡村的带头人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干力气。“百万中专生方案”已被列入农业部年要办的15件实事之一。各级农广校要积极参加,自动承当任务,认真抓好招生、教育和治理等各个环节,保证把实事办实,把功德办妥。

此外,还要以知足农民需求为导向,增强教育培训媒体资本和伎俩建立,加强本身实力。在形式、伎俩等方面学习和借鉴国表里成功的经历,进步农民教育培训的结果和效益。

最终,我想再强调几个方面的工作。培育新型农民,农广校义无反顾,责任严重。要完成好这一前史重担,必需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时间。

(一)增强才能建立,改善办学前提。农广校经由25年的发展,根本树立了掩盖全国的农民长途教育培训系统,为乡村培育了很多适用人才,获得了可喜的成果,是农民教育培训的一支珍贵力气。但当前总体来说,系统比拟软弱,基本前提差,严厉制约了系统功用的发扬。往后要下鼎力气抓系统建立,从各方面争夺政策和资金,健全机构,明白本能机能,改善前提;增强分类指点,对组织松散、不克不及很好发扬效果的学校建议当地进行整改,鼓舞战役力强、基本前提好的学校多承当各类农民教育培训项目。有为才有位,农广校要在新乡村建立中自动发扬效果,争夺各级县政府和主管部分的注重与支撑,起劲成为深受欢送的农民教育培训的中坚力气。

(二)增强步队建立,进步教育程度。从当前状况看,农广校师资步队的才能和程度与承当任务的要求比拟还有差距。要采纳各类有用办法,培育既具有教育教育才能、又具有理论技艺和指点才能的“双师型”教员步队,特殊要培育一支识大局、谋实事、讲实干的各级校长步队。农广校因为本身拥有的专职教员步队的力气有限,往后还要选聘乡村各行各业的专家、底层科技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指点学员学习和指点学员理论的兼职教员,树立起一支高程度的专兼职教员步队。

(三)创新培训形式,工作落到实处。农广校要发扬系统健全、调查乡村、熟习农业、切近农民的优势,发扬教育培训、科学普及、技能推行、信息传达、政策宣传的综合功用,不时拓宽工作思绪,增强工作办法,下沉工作中间,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此次农广校提出培训教员、媒体资本和人才培育“三进村”,就是一个很好的农民培训形式,切近和便利农民,可认为农民供应有用的技能指点、优质的媒体资本和教育培训效劳,可以把培训工作做实,让农民看到转变、获得实惠。当时,特殊要创新对在家务农民员的培训方法和培训内容,使其能成为新型农民,起劲处理“会农的不务农、务农的不会农”的问题;要注重农民的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将其列为主要培训内容。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建优越的言论气氛。要应用播送、电视、报纸、杂志、收集等群众媒体,增强对农民教育培训主要性和农广校效果的宣传,使全社会看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性、存眷和支撑农广校的工作,构成优越的言论气氛,还拉动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要实时发现和树立进步前辈典型,总结和推行进步前辈经历,宣传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获得的成果和典型人物的进步前辈事迹,鼓励和鼓舞大家争优创先,争做奉献。

同志们,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责任严重,事关新乡村建立全局。但愿大家持续发扬艰辛创业、团结斗争、求真务实、开辟进步的“农广精神”,培育新农民,效劳新乡村,争创佳绩,不辱工作。

乡村教育培训范文第9篇

乡村干部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实施者,担负着组织、领导、管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骨干。乡村干部教育培训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干部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切实加强乡村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基层组织的执行力、战斗力,而且也是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基层干部的辛勤努力下,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农民最低生活保障与农村社会事业等方面工作发展态势良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治建设、村级政权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意识不强,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村容村貌改善不快和村民民主意识不强等问题,这极大地削弱了基层组织的整体战斗力,直接影响了基层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而乡村干部作为基层一线的引领者,在基层组织建设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乡村干部教育培训,对基层干部解放思想、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基层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二)乡村干部教育培训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干部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目标要求及客观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形式、培训途径以及教学方式和手段都表现出了与现实情况不太适应的一面。因此,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便成为亟须研究和解决的学题。切实加强乡村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基层组织的执行力、战斗力,而且是提高乡村干部推进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水平的重要保障。

一是制定培训规划。在县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制定部门和乡村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明确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对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对培训内容进行了科学编制和调整。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平台,大力进行宣传,营造了良好的人人重视乡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氛围,促进了广大干部特别是乡村领导干部对培训工作的思维转型,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开视野、提供动力。截止目前,全县通过《新__》、__电视台、《__先锋网》、《__先锋网》等网络媒体报道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方面的信息达50条。

一是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培训。采取“走出去”培训,选派乡村主要领导参加上级各类培训班,不断更新干部观念,拓宽干部视野。今年以来,共选派16名正科级领导干部参加中央、区、市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或到区、市机关单位进行跟班学习、挂职锻炼。二是乡镇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结合全县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班,把乡镇科级领导干部和年轻后备干部的教育培训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探索各种形式和多种途径,强化知识储备,强化实践锻炼,强化能力培养。县委组织部今年选派一批科级领导干部和年轻后备干部到县直有关单位挂职锻炼或者外出学习培训,通过挂职锻炼和外出交流学习,广开眼界,全面提升工作能力,全县举办各种培训班123期,培训人数达4260人。三是乡村一般干部培训。在充分保障培训经费的基础上,由组织人社部门牵头,农业、林业等业务部门具体实施,按照业务对口、分类施教的原则,对乡村一般干部进行定期强制轮训。在传统党校、农广校培训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育,丰富培训内容。变原来单纯的业务培训为政策理论、实践技能和电脑基本技能等复合内容的教育培训并将干部参加学习的时间、学习效果等指标纳入职工年度考评和绩效工作考核,从制度上约束干部学习,以制度促进干部队伍素质提升。据不完全统计,全县2015年共开展乡村干部培训156次,培训乡村干部达4216人次。

一是注重培训内容的时效性。随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的发展变化,要对培训内容不断地进行更新,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有针对性的设置培训课程。要根据干部的特点和素质状况,确定不同培训目标和内容,及时把广大干部最希望了解的知识,最渴望掌握的理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入培训课程。三是培训内容要突出重点。在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

思想教育的同时,重点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党的历史,国情和形势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进行本职岗位所需要的业务知识培训。(四)加大保障力度,推动干部教育培训深入开展

一是强化经费保障。把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纳入年初财政预算,几年来,财政预算干部教育专项培训资金100多万元,确保我县干部全员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整合部门培训资金投入干部教育培训达400多万元。二是强化阵地保障。积极推进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党校硬件和软件建设,通过区、市评估验收。着力把县委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主阵地,筑牢县级培训阵地;加强乡村党校建设,构筑乡级培训阵地;加强村级党员电教室的建设,构筑村级培训阵地。同时,结合产业基地、屯级党支部、农家课堂等对村组干部进行培训,构建县、乡、村三级干部培训大格局。三是强化师资保障。把县四班领导、单位主要领导、专业技术人员等35人纳入干部教育师资库建设,并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有培训任务的部门和各乡村也建立了相应的师资库,把土专家、产业带头人40人纳入师资库建设,建立了一支理论水平高、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强化基层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提升综合素质,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增强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媒体运用以及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对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是我们看到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薄弱环节:如一些单位和部门对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优质培训资源和经费投入不足,基层干部培训机会偏少,培训方法单一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做好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做到思想重视、思路清晰、措施落实、保障有力,不断提高教育培训水平。

(一)合理确定内容,“精”为标。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主导产业和地域性的特色产业精选培训内容;要因人制宜,根据不同年龄和文化结构的党员干部需求精选培训内容;要因时制宜,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特点,紧扣党委政府阶段性的中心工作精选培训内容,分清层次分清类别。归结起来,就是最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什么最有用就学什么,最缺少什么就补什么。同时,根据工作实践中最容易遇到的专业性知识和业务性知识难题进行培训,切实提高乡村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实现理论知识与业务知识的有机结合。

(二)改革教学方式,“趣”为要。要把乡村干部作为中心,改革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可以尝试在办班前让学员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让学员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参加培训;可以尝试增加培训中研讨的时间,通过学员与教师点对点、点对面的交流和辨析,使他们在互动中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可以尝试让学员更多地走出课堂,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和感悟,在鲜活的事例和亲手操作中增长见识,增强技能;可以尝试更多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地展示给学员,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增加学习的选择空间。

(三)整合培训资源,“活”为上。要不断以灵活适用的方式提高师资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可以通过内部挖潜,积极寻找“土专家”和经验丰富的能人,组建师资队伍,提高师资水平;也可以通过加大对现有师资的培训力度提高师资水平;还可以通过外聘专家的方式提高师资水平。要不断以灵活的方式整合培训设备和设施,可以在城乡之间、乡村之间、村与村之间建立联合培训制度,形成资源共享机制,活用现有资源,促进培训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的多向流动和有效共享。

乡村教育培训范文第10篇

1乡村医生心理教育内涵

心理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教育兼有心理学和教育学特点。心理教育是从心理学发展起来的,心理学是心理教育实践的理论支柱,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心理教育内涵在于有意识、有目的地促进人的心理发展,关注和构建人的心理生活,发展和提升人的心理素质[6],心理教育以培养与完善人格,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是引导人追求幸福生活的一种实践活动,是对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的培养,对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的维护,对个人以及社会生活质量的关注和促进[7]。作为教育学范畴的心理教育分为教育、辅导、咨询、治疗四个层次,心理教育包括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8],同时心理教育具有社会属性,具有社会制约性,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6]。WTO认为健康的标准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处于理想状态,当前生物医学模式已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疾病的产生不能仅从生物个体本身找原因,也应从心理状态和所处社会环境去分析,心理因素与疾病密切相关。根据上述对心理教育内涵的阐述,笔者认为,具备心理教育素质的乡村医生能够有意识、有目的地促进人民群众的心理发展,关注和构建人民群众的心理素质,维护人民群众的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具备心理教育素质的乡村医生能够较好的服务患者,减轻或治愈患者因心理问题造成的紧张和抑郁等痛苦。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乡村医生实施心理教育培训是乡村医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

2乡村医生心理教育培养现状

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是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根据卫生部下发的《1991-2000年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和《2001-2010年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等有关乡村医生教育规划政策,我国各级别乡村医生教育培训政策相继出台,乡村医生培训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目前乡村医生培训以获得学历和考取行医资格为目的,忽视乡村医生的专业技能需求[9],心理教育素质作为一种专业技能,其培养没有得到重视,在治疗疾病时就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医院中很多因心理障碍而产生的疾病,未能及时发现和诊断,且大部分治疗并不规范,导致患者病情贻误、影响预后,并造成过度医疗[10]。现代医学越来越重视疾病中的心理因素,临床研究发现:病人的不良心理反应易造成消极情绪状态,可使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功能失调,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心身疾病,还可加速疾病恶化[11]。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行为方式、饮食理念和生活节奏等因素都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状态,积极开展心理干预和治疗,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人民群众的疾病,增强人民群众体质,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调研显示,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主动了解患者心理,对患者本人及家属具有同情心,热心讲解病情治疗过程,倾听患者感受,对患者治疗过程进行心理疏导,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有助于患者病情康复,控制疾病发展,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对乡村医生进行心理教育培训成为当前乡村医生教育工作重点。

3乡村医生心理教育培养策略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把医学服务的目的视为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而非单纯的治疗疾病[12]。乡村医生心理教育培养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认真研究乡村医生执业特点,将心理教育贯穿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过程,通过心理教育培训,增强乡村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的主动性,鼓励乡村医生和患者之间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维护患者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

3.1制定乡村医生心理教育培训相关政策法规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重视乡村医生心理教育工作,制定乡村医生心理教育培训政策,鼓励乡村医生自觉提高心理教育素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服务行业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思想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工作愉悦度低,有消极的工作情绪[13],培养乡村医生心理教育素质,应首先关注乡村医生心理状况,研究乡村医生心理需求,使乡村医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将心理教育培训纳入乡村医生考核体系是激励乡村医生提高心理教育素质的有效措施。

3.2建立乡村医生心理教育研究基地试点

医学教育机构应积极配合乡村医生心理教育培养工作,高等医学院校可以建立心理教育专项研究基地,充分发挥高等医学院校资源优势,提供医学心理学、病理心理学、护理学等心理教育培训课程和文献资源,在培训课程、师资保障等方面加强与乡村医生的互动,深入研究农村患者心理特点,有计划的为农村培养高素质的乡村医生。

3.3积极开展农村卫生心理教育宣传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日益提高,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需求也不断增加,心理教育依托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当前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人民群众医学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同时,乡村医生对心理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对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欠缺,造成农村卫生心理教育知识普及较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带头做好农村卫生心理教育宣传工作,使乡村医生认识到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帮助。通过心理教育宣传,乡村医生能够有意识、有目的地促进人民群众心理发展,主动维护人民群众的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满足农村人民群众就医需求,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

4结语

上一篇:机关单位人事管理范文 下一篇:小学生法治意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