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1 09:58:51

作文指导论文

作文指导论文范文第1篇

审题是作文的关键性的第一步,文章的立意往往是在审题的过程中实现的。有些学生不善审题,他们往往把文章写偏,写散了;或是写得单薄、肤浅、缺乏新意,或是堆砌材料,思想混乱,中心不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作文指导的时候要加强审题的指导。一要使学生明确审题的具体任务,明确立意,把握选材的重点、范围、确定文章的体裁以及作者的立脚点等。二要教给审题的方法,主要是比较法和分析法。比较,就是把所要写的题目与相似题目作比较,通过比较,把握题目特点。分析,就是弄清题目中各个词语的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特别是准确把握题目的表意重心。题目的表意重心通常在如下位置:①题目是偏正结构的,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②题目是并列结构的,其表意重心就在并列的几个词或词组之间的内在联系上;③题目是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的,其表意重心往往在谓语动词上;④题目是独词的,其表意重心就在它所代表的事物的本质特点及其比喻意义,象征意义或引申意义上。比如,《我童年时代的一件有趣的事》,我们可分析认定:是要写一篇记事的记叙文;选材范围是童年时代;选材数量是一件事;选材对象是写自己;重点和中心在一个“趣”字上;用第一人称写。再比如,这样几个文题:《永远难忘的一件事》《值得回忆的一件事》《发人深思的一件事》,通过审题分析比较,我们可以明确的是:这三个题目都是要求记一件事,三个题目各有侧重——“永远难忘”重在印象深刻,“值得回忆”重在意义和评价,“发人深省”重在给人以启示。从范围上说,都应该是自己亲身经历、亲眼目睹的。第一题可以写自己的事,第二个题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他人的事,第三个题则不宜写自己的事。

(2)关于开拓思路问题

解决了审题之后,接着而来的是“写些什么”和“怎么样写”的问题。这里关键是找到思源,打开思路。老师在这方面的指导要把功夫放在启发上,切忌越俎代疱。一是我们应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主要是:首先,要懂得大中取小,以小见大。所谓大中取小,就是取材。一篇文章不可能也没必要把生活中大大小小所有事物都兼收进去。我们只能从繁多的材料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最能说明事物本质的材料。所谓以小见大,就是指开拓题材,提炼主题而言。我们要对截取的生活镜头作更进一步的深刻剖析,学会运用那些小而平凡的事物,去表现有较大社会意义的主题或揭示较深奥的哲理。其次,要善于借助想象和联想,由此及彼。想象和联想是开拓思路的重要手段。有些学生往往感到文思枯竭,写出的文章缺乏广度和深度。这跟他们不懂得运用想象和联想有很大的关系。使学生们知道,相似、相关或相对的两事物才可以构成联想。这些联想往往又用比喻、比较、或引申的方式沟通起来。二是应该教给学生寻找思源的方法。这里说的思源,指的是作文的思路的起点,能够诱发作文思维活动的触发点。我们在作文指导的时候应该注意帮助学生寻找到这个触发点。一般地说,这个触发点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寻求:阅读示例;讨论交谈;捕捉灵感。

(3)关于起草,修改问题

学生作文,还有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诸如怎样起草,如何修改等,在作文指导时也应给予重视。第一,我们应该向学生强调,起草时必须注意,当构思初步完成,主意一定,就要不顾一切地写下去,力求一气呵成,全文完成后才回过头来修改,不能十步九回头,这是作文的大忌。第二,我们也应该向学生传授起草的方法。常用的起草方法有:运用提纲起草;随想随记式起草;先讲后写式起草。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起草方法。第三,我们还应该向学生强调文章修改的重要性,教给他们修改的方法。常用的修改方法有以下几种:诵读法,即高声朗读,通过读,从而发现不达意的地方,加以修改。先放一放再改,这是课外作文修改的好办法。与同学切磋修改。俗语说:“一人识短,二人识长”,“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通过切磋,交谈,对修改会大有好处。

(4)“示之以曲”,使学生少走弯路

作文指导,正面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写,这当然能给之以教益,但有时谈一谈曲折的教训,特别是在教师指导作文之后,向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构思的。不成熟的构思是怎样想起的,又是怎样否定的,成熟的构思又是怎样在曲折反复中成熟起来的。这样,学生听起来就会感到实在而又亲切,他们就会在发现错误中加深对正确东西的认识,从而不断提高写作的水平。以上是我在作文指导方法方面的一点探索,总而言之,作文指导的内容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谈的只是几个方面,在作文中,根据具体的题目,特别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作出恰当的启发和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写出使自己和老师都满意的佳作。

作文指导论文范文第2篇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平时的作文指导中,要让学生积累一些优美的词汇、句子、段,因为文章是由段组成的,段是由句子组成的,句子又是由词语组成的。如果把文章比喻成一座高楼大厦,词汇、句子、段就是钢筋水泥,学生的写作像建筑工人盖房一样,先要准备充足的砖、瓦、沙、石、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才能建造好高楼大厦。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但我们往往熟视无睹,或见而不记,所以时间一长就淡忘了,只能有些模糊的印象。由于生活不可能每天都有惊天动地的事,大多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小事,但这些事都是我们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感同身受。指导学生有选择地、真实地记录下来,有助于培养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小事积累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以后的写作中就不会为“无米之炊”而难了。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扩大写作文的内容。

二、技巧——循序渐进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认为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求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积极思考、多练多写。写作技巧因内容的表达不同而有所不同,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题目的要求选定了某件生活中的事,你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的回忆,并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2)写事,注意事件的完整性表述,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交代清楚,要抓住重点,因为任何事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环境写好了,写出特点来,还能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生动。(3)写事离不开写人,因此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4)写景,注重的是形状、色彩、声音、静态、动态的特征和空间顺序的合理安排。

三、结束——回味无穷

俗话说:“龙头凤尾。”文章的开头是龙头,结尾就是凤尾,同样重要。开头、中间写得再好,要是结尾出了问题,会让人觉着虎头蛇尾。好的结尾要能有力地表达文章中心,给人以警醒,能让人回味无穷,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提出希望、表示祝愿、发出号召、表示决心、首尾呼应,提升文章的档次。叶圣陶说:“使读者好像嚼橄榄,已经咽了下去而嘴里还有余味;又好像听音乐,已经到了末拍而耳朵里还有余音,那才是好的结尾。”如在写作《真正的友谊》的结尾:我们终于和好了,而且通过这件事,更让我们明白了以诚相待、宽容谅解才是友谊的基础。朋友,您说是不是这样啊?尾句也可以这样说:“朋友,难道您不这样认为吗?”学生用问句或反问句收尾,既表白了自己的意愿,强调自己明白的道理或启示,又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起到强化中心的作用。实践证明,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断积累写作素材,运用适当的方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信心,充分调动其写作潜力,必将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指导论文范文第3篇

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对生活有了深刻的体验,才能“情动而辞发”,写出真情实感的习作。小学生虽然是儿童,但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爱憎情感。教师要抓住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尊重学生的个性,蹲下来,走进学生的心里,激活某种体验,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以开发每一个学生的习作潜能。

一次打预防针后,教师发现打针勇敢的学生好不得意,是个感受、交流体验的好机会。教师让打针时表现勇敢的学生向其他同学介绍经验。“勇敢的孩子”可兴奋了,有的说:“眼睛不要看到针头,咬着牙,闭着眼,你就不害怕了。”有的说:“看到针头,就对自己说‘别害怕,打针就跟蚊子咬似的’,真的,你就不怕了。”有的说:“其实,开始我也怕,看到老师对我点点头,护士阿姨冲着我微笑,我就不怕了。”……怎么才能让更多的孩子交流自己的体验呢?关键在“激活”。教师又接着描述生活情境:“我们班勇敢的孩子可多了,有自己坐公交车上学的,有一个人看家的,有摔伤了不哭的……你们当时一点都不害怕吗?把你是怎么克服害怕的写下来告诉别的同学,行吗?”这种师生精神敞开的互动交流“对话”,从写话内容着手,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亲密无间,如形和影自然亲和,唤醒了学生相关的生活体验,《一个人上学》《我不哭》《我敢过独木桥了》《小小男子汉的故事》等一篇篇有童真童趣的习作就这样诞生了。

附《小小男子汉的故事》:今天中午,爸爸和朋友吃饭,妈妈要去参加课题答辩。妈妈对我说:“原原,你读一年级了,是小小男子汉了,一个人待在家里,敢吗?”我心里很害怕,但是想当小小男子汉,就说:“敢!”妈妈关上门。我看了看卧室,发现衣架子很像电视里的骨头人,我立刻用方凳把门堵上。心想:这下骨头人出不来了吧!然后,我就坐下津津有味地看电视。不知不觉过了很久,我听到“嘎吱吱”开门的声音,就大声喊:“爸爸,你回来了!”爸爸说:“你一个人待在家里,真勇敢,是个小小男子汉。”“小小男子汉”的故事讲完了。

二、“对话”在捕捉思想火花时,融入“心”的接纳

“作文先做人。”习作指导,要重视人文性,要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小学生正处于思想感情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大多数人的思想还很幼稚,情感还很脆弱,因此,教师要善于从细微处捕捉思想火花,通过交流,正确引导。一位学生在和教师聊天时说:“奶奶成天唠叨,不许我打电脑,真是到了更年期。”甚至还不耐烦地感叹道:“奶奶的唠叨都快让我的耳朵起老茧了,什么时候她才能不唠叨呀!”这是典型的独生子女心态。生活在成人的细心呵护下,孩子们很少会理解长辈的做法。教师及时抓住这一心理,通过师生“对话”,循循善诱地开导:“奶奶对你唠叨些什么呢?你觉得她唠叨得最多的是哪些事情?”“不要我玩电脑。”“奶奶为什么不要你玩电脑呢?”“她怕我的眼睛坏了呗!”“哦,原来奶奶是特别关心你,才对你唠叨的,对吗?”后来,这位学生以“唠叨”为内容,把奶奶对她的关爱写出来了。学生把作文本交上来,教师看到了这样一个结尾:“奶奶的唠叨声中充满了关爱,我就是在充满关爱的唠叨声中渐渐长大的。”

师生之间自由、开放的“对话”,是一种新的分享方式,学生在关怀问辨、情怀濡染中,得到了心灵的成长。

三、“对话”在引导巧妙选材时,形成“思”的泉涌

习作中的材料就是水,“对话”就是“闸”,抓住适当的时机,选取适当角度打开它,学生习作时就会文思泉涌,汩汩流出。否则,再真的情感也会被压抑,再高的写作技巧也得不到施展,再强的写作才能也会被湮没。当学生选材困难时,应鼓励学生写“放胆文”,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写下来,消除习作的神秘感,学生心态放松,没有束缚,没有枷锁,就像刚学绘画时的涂鸦,这不就是培养孩子巧妙选材的好方法吗?同时,寻找那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为学生所熟悉,能唤起他们愉悦和美好感情、想说又未曾说过的一类材料,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教师还可以结合当时当地的情况、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学生乐写的题目。如:写写名字的来历,为最喜欢的照片写解说词等。

附《我的名字》:我的名字叫高原。我们班有的小朋友就叫我“年糕”“汤圆”。我告诉他们我的名字不能吃,不是“年糕”“汤圆”的“糕圆”,是青藏高原的高原。妈妈告诉我,我的名字还有很多含义呢:第一,高和原都是十画,那就是十全十美的意思;第二,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爸爸妈妈希望我站得高,看得远;第三嘛,高原雄壮、稳健,有了这个名字,我就是真正的小小男子汉了。

四、“对话”在组合习作材料时,实现“知”的创生

不以写作知识为纲,但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知识,并化为技巧是必要的,“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语文课标》)。每一次习作不要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一股脑地塞给学生,而应精选学生习作时遇到困惑的一两点,在与学生“润物细无声”的互动“对话”中,让学生有所触动,并自觉地运用到习作里。

去年十月份,有位五年级学生,写了一篇反映南昌市建花园城市后的变化的文章,题目是《南昌新貌》,内容很空洞,不懂得使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对此,师生间展开了“对话”:“你从哪儿发现南昌有新的面貌呢?”“南昌有了很多草坪、添了很多灯,还有很多地方只拆不建,整治得比较好。”“这几处变化,你觉得哪一处最让南昌增色?”“灯,中山路添了很多灯,晚上亮堂堂的,漂亮极了。”“这就对了,就抓住这一点,反映南昌新貌,你的内容就不空洞了。”后来,他以《中山路变亮了》为题重写,并在《江南都市报》的“青青芳草地”栏目刊出了。教师在“对话”过程中,充当了合作伙伴的角色,学生既有的知识和经验被教师真诚的沟通所激活与唤醒,在与教师思与思的相互碰撞中,创造性地生成了新知。

五、“对话”在运用语言表达时,促进“蓄”的迁移

作文指导论文范文第4篇

一、可提炼出这些观点

1.依附别人不如自主独立;2.放下名利,淡定(或自在)生活;3.甘于平凡是一种可贵的品质。第三句:“我不觉得有什么丢人的,我很喜欢摆摊,在这儿能见到很多的好朋友。”这里,要着重把握关键词“不觉得丢人”“很喜欢”,由此可以提炼出这些观点:1.靠自己谋生也光彩;2.尊严是自己给的,不必在乎他人眼光3.自在生活是一种追求。第四句:川梅最高兴的事,就是看到儿子下班回家后狼吞虎咽吃她亲手做的豆腐。86岁的老母亲亲手做豆腐,表达的是对儿子的疼爱。儿子“狼吞虎咽吃”是对母爱的感知与领受,而儿子的这一简单举动是川梅最高兴的事,因为她有一种被需要的幸福感和亲情得到回应的满足感。由此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观点:平凡、简单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另外,从川立派的角度看,他“狼吞虎咽吃”母亲亲手做的豆腐,享受着这般温情的母爱,也就暗示了他认同母亲的生活方式,也不觉得母亲摆摊是丢人的事。他为什么也会不觉得丢人呢?我们应该想得到这是因为接受了母亲平日潜意默化的教育的影响。由此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观点:1.母亲是孩子的榜样(或老师)2.有什么样的父母就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第五句:泰国媒体称赞说:“一个来自平民阶层的平凡母亲,教育出一名受人尊敬的总理。”这里“来自平民阶层”“平凡”这些字眼,是对前文的总结,这两者指向的是川梅的地位不高、财富不多。而就是这样平凡普通的母亲却有其不平凡之处——培育出一名总理,而且是受人尊敬的总理(泰国媒体的评价应该是这则材料的核心内容)。

二、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观点

1.成功的教育无关乎财富、地位2.平凡孕育伟大(这是最佳立意所在,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平凡与伟大”这一层面,可以想象得到极易出现大众化倾向。伟大的是,川梅培育出一名受人尊敬的总理;而更为伟大的是,川梅培育出受人尊敬的总理后依然甘于平凡。只有挖掘到这个层面,才有可能走向深刻。)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的预设,实际在课堂上有很多东西是现场生成的。下面一个环节就是“比较立意的优劣”,作文要求中提到“选好角度”,这个“好”字,应当包含两个含意:一是选择自己能够掌控得了的,可以写作成篇的立意角度;二是在诸多立意中,立足材料的整体选择最切合材料含义的立意(前提是自己可以掌控能写作成篇)。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理解,对以上立意做出自己的判断。很多时候,有了立意,不见得所有学生就可以写成作文,更甭说写出好的作文,所以下面的环节——筛选素材,也应是作文指导课不可忽略的部分。可以要求学生:选定立意,确定文体,筛选2-3个素材,交流、评价所选材料是否能反映作文立意。最后,要求学生拟定提纲,进行写作。在平常作文教学中,老师们不妨与学生一起写作,其实这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长期坚持借助师生思维碰撞的方式,细密解读作文题、仔细比较立意高下、细致筛选写作素材、细心构思成文,用不了多长时间,学生的思维分析力会增强,写作水平会有相应提高。当然,一旦学生真正学会如何应对作文题之后,教师一定要适时大胆放手,让学生表现个性化的内容。

作文指导论文范文第5篇

一、以“媒”相诱,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

运用声像媒体,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能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学生突破习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点,掌握写作技巧,是紧张的智力劳动。要让学生在心理上不紧张不畏难,靠大谈作文的意义、重要性之类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感染力、可视性强的多媒体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参与习作活动,,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视写作为乐事。如:指导学生写状物文《荔枝》时,完成“范文引路”一环节后对学生说:“为了明年的荔枝节有更多的人来深圳品尝荔枝,我们到荔枝园观赏观赏,看看荔枝有哪些地方逗人喜爱,然后写信向外地的亲朋介绍,好吗?”接着播放录像,随着欢快的乐曲声,电视屏幕上呈现一片荔枝成熟的丰收景象。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悬挂在树上的荔枝,堆满筐的荔枝,剥开壳的荔枝,如临其境,如闻其香,如尝其味,情不自禁地小声议论起来。当我要学生用一两句话谈感受时,人人争先恐后,一个学生说:“荔枝圆圆的,红红的真惹人喜爱!”另一个学生说:“每到荔枝成熟时,当你走进荔枝园,就能看到树上一串串鲜红的荔枝沉甸甸地挂在树枝上,一阵风吹来,荔枝摇摇摆摆,好像在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品尝美味可口的佳果呢!”……当我再次放录像,选择“荔枝森”、“一串串荔枝”、“荔枝外形”及“荔枝肉”等特写镜头定格,要求学生有顺序抓住特点观察、描述时,个个都仔细看,认真想,大胆说。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其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交替使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能抓装事物”的特点,“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又能学会“从整体到部分”、“由外到内”、“有顺序”观察方法,“有话会说”。达到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率,这种功效,不但能使学生对写作过程和写作结果产生成功的心理体验,而且会对作文产生“爱写”的兴趣。

二、以“媒”相诱,培养学生“会写”的能力。

小学生作文感到最苦恼的是“没啥可写”,其次是“写不清楚”,“写不具体”。要帮助他们突破这些难点,必须根据其心理特点及“迁移规律”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媒体群的整体优势。下面谈谈高年级作文的指导:

(一)例文引路。教学开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分析与教学目标有关的例文,边用有强烈视觉效果的投影片将其重点片断、写作要点或写作提纲显示出来,以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让学生从范文中找到相应的写作方式,(其中包括如何选材,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从作者写作思路的“原型”中得到启发,形成有效的认知结构,将例文中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直接迁移到作文中。例如:指导学生写绘景文《美丽的仙湖》,以《桂林山水》(六年制第十一册)为范例,引导学生边回忆、边展示,先在投影片上归纳出的“抓住事物特点,用‘总……分……总’结构,用对比,比喻等手法,及形容词描述事物,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学生作文的思路即可开启。在这里,例文是一个台阶帮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投影媒体即等于给学生“一根拐杖”,帮助学生降低写作难度,创造有利的心理条件,让学生主动投入写作活动之中。

(二)观察指导。根据例文总结出的写法,即写作目标,逐步演播声像媒体,显示学生喜爱的直观形象,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进行有效指导,使学生有意识地对准目标观察,帮助学生解决无话可写的难题;培养观察能力,从而让学生有序、细致的观察引起积极、活跃的思维,积极活跃的思维带动具体、生动的表达。如:指导学生练习“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烧烤》时,“例文引路”后用录像展示活动的全过程,将学生带入“烧烤潮。学生看着全班同学烧烤的情景,异常高兴,注意力非常集中,情感特别投人。当我要他们用“先、再、接着、然后、最后”一连串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出活动全过程时,个个绘声绘色又毫不费力。接着我又提出要求,重播录像,并选劝生炉”、“上叉烤”、“吃”突出的一些场面边“定格”,边用教鞭指划,让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怎样想,学生随着教鞭的指点观察、回忆、分析、鉴别,分别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述出活动过程中“印象最深的场面和这个场面中让人最开心、最有趣的一些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学生有目的、全面、细致、精确地观察,迅速“理清活动的全过程”,选择“体现意义,突出中心”的材料,知道“记一次活动”要“按活动顺序”观察,来“写清楚”;还要“抓重点”细致观察“写具体”。可见,电视媒体提供物像指导观察显神通,学生观察时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思维时有凭借、有条理;写作时必然有序、有物、有理、有文、有情。

(三)片断尝试。当学生通过观察指导产生“会写”的情感时,抓住契机,要求学生在事先预备好的投影胶片上进行片断练习,即练习写好文章的重点部分,“把话说具体”。如:写《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中的一个“动人场面”。又如:写《荔枝》“果”的“色、形、味”。然后选择2──3个典型片断通过投影在屏幕上显现。或让学生用普通笔将片断直接写在稿纸上,用固定在讲台上方的摄像机当场拍摄被评习作,在电视屏幕上显示出来,师生在都能看到被评习作情况下按写作目标对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共同分析评价。虽然被评议的作文只是极少数,但面及全部,教师示范批注、修改;全班集体评议、修改,学生自改、互改。既充分肯定成绩,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友好竞争,巩固提高;又相互指出缺点和修改的方法。学生看着被评的习作,随着教师的点拨,受着伙伴的启发,获得众多信息,及时从写作规律上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及时予以修改,劣作变佳,佳作更佳。这样,不仅能巩固强化写作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评议、修改的能力,使其写作水平上升一步,又能增强自信心,增添习作兴趣。

作文指导论文范文第6篇

表达是对作文学习的应用,让学生勇于表达不仅可以练习所学的作文知识,对自信心的培养也有莫大的好处。通常,学生在作文上的表达就是动笔,完成布置的作文作业,但是这有些闭门造车的意思。老师应该尽量避免学生在作文初期就单兵作战,要鼓励学生多与别人交流,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比如,老师可以在班级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每个小组中的成员就一个题目进行口头表述。由于小组中都是同学,而且人数较少,胆子小的学生就会愿意尝试一下。然后,在小组中选出一个说得最好的同学,让他上台当着全班同学进行陈述,陈述完毕请同学们检查指正。类似的,老师可以经常在班级里举办一些小型的演讲比赛,鼓励学生进行口头作文。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参加一些作文竞赛,比如老师可以向学校申请举办全年级范围内的作文竞赛,展开全年级的作文交流,优胜的作文会在校园公告栏中进行展览。也可以帮助修改学生的作文,然后将这些作文送到杂志上去。这样通过多交流多平台的锻炼,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得到长足的发展。让学生勇于表达旨在了解学生的个性,突破学生的心理防线,让他们能够勇敢面对批评,勇于认识自我,提高自我。

二、让学生的想象思维更加丰富

想象思维是写作的生命源泉。传统教学多注重写作技巧的纯熟,通过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让作文一气呵成,但是少了几分生命的活力。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想象思维的限制,导致了作文中缺乏思想,有些人云亦云的味道。是以,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教导学生多角度的看待问题。比如,在学习《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身形并茂的向学生朗读课文,这样学生在脑海中就会出现天鹅扑打冰面的壮观景象,在想象中,天鹅就成了一个个英勇的战士,在它们破冰之后,发出胜利的呼声让人动容。在整个想象中,学生自然而然会用到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会用到描写、记述和抒情等等表达方式。然后,老师再让学生脱离课本将脑海中天鹅破冰的画面写出来,这样就完成了从想象到文字的步骤,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也锻炼了文字能力。小学语文想象力需要激发,思维创新能力也需要启发。比如,《滴水石穿的启示》这篇课文所包含的意义是做事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但是老师在教学时就可以教导学生从另外的角度看问题,滴水石穿都是站在水的立场上,说明水的坚韧,那么我们能不能站在石头的角度看问题呢?这个问题提出来,学生们首先是感到新颖和好奇,然后会主动的投入思考。以石头的角度来看,石头从来没有移动过,所以才给了水打穿自己的机会,那就可以得出做人如果一成不变,就会失败的道理。类似以上例子,对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锻炼也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要擅于观察,热衷于教学,这样才能把教学落实到学生上去,才能真正起到启发和指导的作用。

三、结语

传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针对文章结构,写作技巧的确能够帮助学生完成作文练习,但是从长远方面考虑,这容易养成学生的思维定势,对学生将来的作文发展并没有帮助。是以,强化小学语文作文的指导就显得十分必要。强化指导通过提高学生兴趣、突破学生心理障碍和激发学生想象思维等几个方面,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写作的困难,不仅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也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作文指导论文范文第7篇

由于材料的种类千差万别,它们具体的表现形式也是迥异不同。有的材料会列举一些共同性质的现象,进行大致的阐述;而有些材料则是描述不同的事物在变化中能够呈现出来的不同状态,等等。这种类型的材料的主题不是很好的把握,这就需要学生经过详细的认读,充分联系上下文,将材料中不同的现象进行详细的对比,仔细推敲,最后把握材料真正想要表达的道理。举一个例子,在2009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材料就是罗列了三项发明,将这三项发明的结果、重要方法、以及起源都进行了比较与说明。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向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就不难发现这个材料中蕴含着的深刻道理:“只要留心观察生活,善于总结与思考,就会发现很多的奥秘,通过挖掘与探索,就会去的重大的成功。”“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坏事往往也会变成好事,这就需要我们的努力,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发觉生活中隐藏着的解决方法,渡过难关。”“善于挖掘小事情,很容易获得成功。”等等。这个小材料就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描写,但是也正是由于这类材料的多面性,致使有些同学不能够快速的立题,这就需要长期的训练,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2.探究原文,揭示本质

在作文的原材料中,有些材料只是列举了一些现象,客观的对它们进行描述,但却没有将观点直接的呈现出来。往往学生遇到这种材料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跑题的现象。所以,为了正确的把握住这类材料的主题,就需要透过表象,探究原文,逐句的把握,合理的分析,挖掘材料中隐藏较深的深刻道理。举一个例子,在2009年的上海高考卷纸中,是这样的一个资料:“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这句话看似非常难以理解,但是读几遍之后,就会发现这句话主要是表示发明与创新都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之上的,材料中还有一句话:“他的作品,单个字形看似歪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这句话就显示出了郑板桥书法的独特个性,他的个性也正影响着这种艺术的真正价值,它在创造与发明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面的这个材料,就是描写了郑板桥的书法,以及一些人对他的书法的高度评价,并没有明确的说明什么道理,但是只要仔细的研究与推敲,就会掌握其中蕴含在表象之下的深刻道理。

3.认真思考,正确选择

一个作文材料,往往会体现出很多层次的道理,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很广阔的书写空间。虽然它有这样的好处,但是它却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考生不能够很好的把握好行文的思路,就会使文章变的普通,毫无特色。这就要求学生在面对材料的时候,要多方面、多层低的进行考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角度,深入思考,将文章表达的淋漓尽致,精彩至极。举一个例子,在2009年的高考海南的卷子中,主要是围绕“善良、诚信”这一角度进行写作,但是由于这个题目的角度太泛泛,直接从题目下手的话,会使文章普普通通,毫无新意。但是如果从一个小的方面作为切入点,就会使整篇文章的档次提高一层,易于写作。针对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有以下的观点:“不要因为别人的欺骗,自己就放弃行善”,“善良也是需要底线的”,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水平,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合适的角度进行写作,这样会使文章更加容易放光、出彩。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准确命题、透过原文,揭示表象之下的道理、这样才会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加强,保证高考材料作文指导课堂的有效性。

4.结语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当中,作文不仅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与此同时,更是一项艺术,为了使这项艺术在教学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光彩,教师就必须先将自己的水平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能够精准无误的引导学生,逐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让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升华。

作文指导论文范文第8篇

“作文”也好,“做”文也好我都觉得这个词有点蹊跷,似乎有做作之嫌疑。我想,它们代表的是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写作这一知识点,是学生依照规律性的东西,形成某些模式来解决某个问题的训练过程。这样说来,“做”文或“作文”均表达得异常准确。学生是应当依据固有的思想———命题、话题中隐含的某种观点,说白了是命题者主张宽容你就不能主张对人苛刻,再依据语言表达的规矩,如如何展示观点,如何引述事例说理,如何组织语言,最终如何阐述道理。这种方式,确属于“做”的成分多。学生的考场作文,是戴着镣铐的舞蹈。话又说回来,作文这一种语言表达能力(表达技巧)的形成,也如木匠瓦匠及其他工种的技艺,总该有足够的训练。做,也就很有必要。

在“做”的必要之后,则涉及另一个内容:同一个话题,学生制造的产品就很不相同。好与孬相去万里。更有甚者,我班有个同学一字未写。问他,写不出来。平时也有这种现象。于是生气,责令写800字说明书。一节课,800字,文从字顺,很漂亮!看来,该同学是有表达能力而无“做”文之水平,是怕了“作文”的学生啊!不在少数学生的作文被老师认为拼凑,或许也不全是不会,而是因为怕。怕了,所以退缩了斗志,退缩了思考力,退缩了表达力。这样,展现实力展现个性更无从谈起。严格地说,学生表达之个性,早已存在其思想情感之深处,发掘之后加于强化,均是张扬个性。

得出的结论是: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做,学生应自信地做,作文就能够写好。作文的教和作文的学,也就达到一定的境界。进一步思考作文,在教与学时是否该存在有本质的核心的东西?我们平时的教学行为是否在热热闹闹的花样百出的教改教研中浮躁了心态,尘蒙了理智?我们的教学是否致力与学生真正达到会作文的境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读书了,读书成为习惯了,境界也就高了,作文也就会了。而且,读书,决不能泛泛而读,要精读,要品,要背。记住了的东西,才是自己的,才可能内化为能力,作文的语言技巧才会迎刃而解。“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生活,溶入生活,作文才有源头活水。让学生关注身边事、学校事、社会事,拥有责任感、使命感,有阔大的视野,成大气之人,作文便会有了境界。

练习,不断的练习。语言的使用技术是练出来的。比如日记,比如随感。学生的坚持练习,表达水平提高了,作文自然要容易得多。这样,我们又回到了最传统最古老最朴实的教学办法。看来,最笨的往往是最可靠的,传统的可能是最灵验的,最简单的或许就是最实用的。

作文指导论文范文第9篇

把以前学过的《最后一课》《背影》《羚羊木雕》《阿长与山海经》等课文再次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勾画出描写人物心理的语句并归纳心理描写的作用:“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通过“小弗朗士”的内心独白,突出了“小弗朗士”的懊悔、自责的心情。“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通过想象,突出了“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突出了“我”难过的心情。《孤独之旅》中这样写道:“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的萤火虫,有时,他们几十只,几百只地聚集在一起,居然能把水面照亮。”运用环境描写,用夜景的美好、和谐反衬出杜小康的恐慌、不安的心情。《阿长与山海经》中,当长妈妈给“我”拿回了山海经的时候:“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我”震惊的心情。

二、归纳整理心理描写的方法,指导学生写作——撬动“顽石”

学生之所以畏惧写作,是因为长期以来语文教师不重视写作,尤其轻视写作的指导,更不愿把课堂时间用于写作训练。因此看别人文章就如同镜花雪月,纵有奇词妙句也不能在自己的笔尖流淌。通过上述阅读的积累,在经过对“心理描写”这一读写结合训练点的阅读训练,学生总结出多种心理描写的技巧,如“内心独白”“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的暗示”“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前文巧妙的铺垫”等,他们试着把这些方法用到自己的作文或作文片段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习作,如一名同学描写考试之后的心理:月考结束了,当语文老师抱着考试卷走进了教室,“啪”的一声,试卷摔在讲桌上。那声音似乎是按键,一下子把我内心的加速键给砸中了,我的心“砰砰砰”狂舞不止,似乎就要冲出我的胸膛,两股也战战:“这次不知考得如何?我曾经向老师保证过要上110分的,要是上不了可怎么办啊?语文老师会不会生气啊?”“说时迟,那时快”,课代表已经一个箭步跃到我的面前了,诡秘地笑着,我知道“完了”!他娴熟地撮起试卷一边,手腕灵活一转,“啪”!试卷扣在了桌子上。我不敢翻开卷子看分数,更不敢抬头看语文老师,我似乎感觉到语文老师正恶狠狠地瞪着我,我仿佛看到了老师那双充满凶声恶煞的眼神犹如激光向我扫来。我咽了口唾沫,决定面对这现实。我捏起了试卷的一角,慢慢翻开“2-1-1”“112”!我还没从大悲转移到大喜中来,我做到了,紧张的心情就像“骏马跑千里,银燕入云霄”一下子飞到了九霄云外。我放松了心情,似乎嗅到了窗外飘来的丁香花的味道,偷偷地朝窗外一瞥,树叶在阳光下绿得发亮,白云也把天空擦得如此澄净、透明,我立刻神清气爽起来。

从这篇习作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所运用的心理描写恰到好处。应该说学生充分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和第二手材料就是写作的“杠杆”,充分理解消化阅读课文中描写方法技巧就是写作的“支点”。正如叶老所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对于教师来说,只要用心去思考,找好阅读和写作的结合点,把“杠杆”和“支点”运用好,那么何愁写作这块“顽石”不被撬起呢?

作文指导论文范文第10篇

爱玩爱动是学生的天性,三年级学生稚气未脱,最喜欢游戏,教师应该让学生玩中学写,在游戏中写作。比如写《快乐的课间十分钟》,教师可以领着孩子一起玩游戏、跳皮筋、跳绳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这些是学生身边的事,写起来就有话可说,有感可发,作文中闪亮的句子自然而然就出来了。比如:“老鹰来了,我顾不上别的,只能跑呀跑,像风一样快,我从没体会到如此快乐!”“我变成了木头人,嘴巴张开就不能合。”“此时此刻,我才深深的感受到人多力量大”。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学生乐于写,享受写。

2.在音乐中写作

小学生爱唱爱跳,在写作文前,放一段轻快的音乐,特别是和作文内容有关的歌曲,渲染一种气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快速进入写作状态。比如写作《我的老师》时,可以播放《每当我走过你窗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当优美的旋律在学生耳边萦绕时,老师的点点滴滴都像电影一般呈现在眼前,会发现老师就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学生感慨万分,真情自然流露,一气呵成,写出的文章也情深意切。除了写人的文章可以音乐导入外,写动物的、写景的、写家乡的文章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3.在动手中写作

小学生动手能力强,教师应利用这一特征,让学生经常动手创作。在指导学生《纸飞机》一文时,我就先让学生制作纸飞机,有的做得简单,有的做得复杂,做得好的忍不住去指导做得不好的,大家都兴高采烈,形形的飞机就在一双双小手中诞生了。我乘机布置下了当天的作文,不用怎么讲解,一篇篇美文就写出来了。像《泥娃娃》、《飞吧,我的风筝》和《一颗种子》等题目,都可以让学生亲手试一试,满足学生动手的欲望,学生写作时就会感到快乐。

4.巧用批语,点燃写作的热情之火

小学生写出一篇作文,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和指导。当作文本发下来之后,学生们会迫不及待地看老师的批语,如果批语过于泛泛,学生就会失落,如果批语情真意切,学生就会喜出望外,不忍释手。可见,教师的批语是学生写作的动力。老师的赏识,会让学生建立起自信,获得经验,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教师在写批语时要以鼓励为主,不要吝啬赞美之词,应充分尊重学生意见,委婉提出修改方案,让学生信任和亲近,从而敞开心扉,让情感真实流露出来。在《我的老师》中,我就针对学生的文章,写下了不同的批语;“你的语言很通顺,让人读了又想读。”“你的选材别具一格,出人意料。”“你要是能多用点优美词语,文章就更有味了。”“你写的教师太完美了,老师和你一样平凡普通。”教师亲切的批语能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指导和关爱,孩子从字里行间看到老师期待的目光,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自然而然地会喜欢上写作。总之,在三年级作文的起步阶段,要想让学生快乐作文,方法很多,教师要因“文”制宜,设计出好的方案,让学生乐在“文”中。

上一篇:综合经济论文范文 下一篇:租赁准则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