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点评范文

时间:2023-02-23 04:35:19

作文点评

作文点评范文第1篇

踮起脚尖

湖南一考生

踮起脚尖,向窗外洞察绿意,遥看生活的希望;踮起脚尖,叩响门铃,探索生活的成功;踮起脚尖,让我们看得更远,走得更好……

踮起脚尖,向窗外洞察绿意,遥看生活的希望。昆德拉说:生活是颗长满可能的树。我们要为自己树立心中的希望,让自己踮起依伏在心灵窗口的脚尖,探察属于自己的无花果一颗。我们是自己生活的缔造者。当我们疲倦时,不妨将自己的心灵存在自然中,窃测一切的希望与灵动。窗外就是绿色一片,它能给人希望、动力。踮起脚尖时,我们可以告知远方的希望,我正向你走来,我会同你招手。用这种积极的处世态度和行为就会上(让)倦意的生命充满绿意,使人生充满希望。到那时,我们就可同明月相依,伴流水而舞,和鸟雀共歌,品花花草草的纵放成长,使生命的可能成为现实。

踮起脚尖,叩响门铃,探索生活的成功之门。歌德曾这样哲学般地描述人生:我们的生命就如同将一块大石头推向山坡,努力而不停息,而它快要到山顶时,它又滚下,我又不得不重新开始。的确,人生成功的探索就这样永无止境,而那一个个重新开始就如同踮起脚尖、一次次努力地重新叩响成功的大门。人生的美丽不是华丽的再现,而是努力的拼搏。只有当踮起脚尖、走进叩响的成功大门时才会回味往日无尽的辛酸苦楚。我们不应该让人生堕落,那样只会浪费人生的烛辉,枉来人世。只有努力,我们才会成功。成功并不会因你矮小而拒绝你,不要忘记踮起脚尖,我们同样可以叩得那般响亮。

踮起脚尖,让我们的目光放得更远,将人生的道路走得更完美。我们只需铭记生命的旅途是驶同未来的车,而非倒退的残轮。马克思说过,只有目光远大的勇者才能平安渡过生命的河道。我们是青年一代,我们就是朝阳的化身,又怎么会不具远大的目光?我们可以在迷糊中踮起脚尖,探察未来的指向标,窥测心中的理想,重新树立起坚定的信念。我们要铭记,再高贵的花也有凋零的一天,再卑微的花也有开放的一天。踮起脚尖,遥看未来。

当我们徘徊于人生道路上时,不忘踮起脚尖,向光明处看看。让我们探测生命的希望,梦想心中的远方,紧握人生的指向标。

【点评】

本文全文整体是“三段论”,本论部分横向展开议论,中规中矩。踮起脚尖,遥看生活的希望、探索生活的成功、将人生的道路走得更完美,三个分论点都在“踮起脚尖”的“心态”范畴内,是切合题意的。

[优秀作文二]

踮起脚尖

湖南一考生

夜很深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父母还未回来,我有些怕了,也有些生气。

一家三口挤在这二室一厅的房子里,家具很少,却还是有一部老掉牙的黑白电视机,虽然穷,却仍是不愿低头。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我没有钱去上优秀的高中,但我有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我虽然衣着破旧,却有自己的尊严。今年是高三下期了,高考是我实现人生梦想的转折点。

唯一让我心中有一丝不满的便是父母,他们每天总是那么早地起床离去,又是那么晚地回来。我多么想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在周末去公园游、去河边吹风的机会,可是连这一点小小的要求,上天也没有给过我一次答应。

不行,今天一定要等到他们回来。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我,可是我不愿他们如此劳累。我愿意过得更艰苦些,毕竟我还有很长的明天。

门外的楼梯隐约传来了一丝丝响动,那么轻,那么微弱、缓慢,那声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门口,颓然停下。

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地听到一丝轻微的金属碰撞声,一个物体慢慢地插入锁孔,又是一声轻轻地转动声。门,悄然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了”,这是母亲的声音。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

“又踹了被子!”

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

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

拉过被子蒙住头,我强忍着声音不被流露,泪水却一行一行地滑落。

这一晚,我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我只知道湿了一大片。

男儿有泪不轻弹,今夜我却泪千行!多少年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每晚父母都是这样踮着脚尖,在一片漆黑的房间里慢慢地移动,我还有什么要感到生气呢?

朱自清有父亲的背影,史铁柱(生)有母亲推着轮椅的身躯,傅聪有傅雷先生殷切的家书,而我,我有什么?我有父母踮起的脚尖!

父母是平凡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却是伟大的,是无与伦比的,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财富。

踮起脚尖,父母的爱,今生永不忘,也不敢忘!

【点评】

全文叙写夜深躺在床上的一个时间片段,表现父母夜深回家踮起脚尖走路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此的感悟,切合题意。文章整体思路清晰、情感丰沛,有感染力。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的运用,也显示了考生相当不错的素养和能力。文章开笔很简洁地推出一小具体情境,二、三自然段既是“生气”的注脚,也是后文的必要铺垫。父母回家“踮起脚尖向我走来”部分的描写符合躺在床上的感受,表达真实,铺写已然充足,情感自然喷发,将父母“踮起的脚尖”与朱自清父亲的背影等类比,让这种关爱与深情升华到人类情感的普遍性这一高度,使主题更富有深意。

作文点评范文第2篇

下面先看学生一篇记叙文的教师点评: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邂逅,未约而相逢,无意而相遇,某人,某物,甚至世间的一切现象;而每一次邂逅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请以“邂逅”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不少于8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总评】这是一篇按照“块板组合法”写成的佳作。开头部分点题定位,点明“邂逅”的季节、具体时间和环境,同时用三个文体特征鲜明的短语给文体定位。中间部分承上详写,记叙要素齐备,描写细腻出彩,材料触动心灵,情感真挚动人,立意切合题意,行文行云流水,情节波澜起伏。从文中可见作者意识流动即情感流动的轨迹:凉―冷―痛―寒颤―幻听―笑意―温情―灿烂的笑容―暖暖的幸福。同时运用对比、巧合、照应等手法让文章跌宕多姿。结尾部分照应升华,照应原题材料,照应标题,照应前文,升华主题。总之,全文通过对邂逅同学一事的记叙,介绍了同学帮“我”化解因考试失利产生的悲凉与烦恼的经过,赞扬了带给人“暖暖的幸福”的真挚的同学情和姐妹情。

不足:同学并不知晓作者考试失利这一起因,只是无意中化解了作者内心的悲凉与烦恼。宜在文中作巧妙交代,化无意为有意,突出中心。

从笔者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精彩点评作文的三点体会。

首先,作文点评重在教方法。文无定法并不代表文章无法。教师要善于按照高分及满分作文写作的一般规律来指导学生写作。从整体上讲,教师要通过作文点评,教给学生谋篇布局、立意、精选题材、表达出彩等方法。

其次,作文点评美在呈亮点。笔者在作文点评时,总是戴着放大镜给学生习作找亮点,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设置出更多的亮点来。

再次,作文点评贵在戒瑕疵。作文点评必须明确指出学生习作中存在的突出的问题与不足,这样做有利于学生避开写作“硬伤”。同时,教师一定要苦练内功,点评到点子上,避免误导学生。教师只有通过精彩的点评,才能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改正缺点,规范思维,创新作文。

综上所述,好点评是作文教学中一盏指路的明灯,她指引广大学生在帅作文的大道上阔步前进;好点评是作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她吸引广大学生在帅作文的园地里精耕乐耘;好点评是作文教学中一剂苦口的良药,她告诫广大学生在帅作文的天地中千锤百炼。

作文点评范文第3篇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牛顿曾这样评价自己: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地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读: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目,选好角度是关键,角度可以从材料整体出发,也可以来自材料的局部,但是,立意不能脱离材料的范围和内容。透过这则材料,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个角度:首先,最核心的角度就是整体来看这则材料,为牛顿对自己的评价,根据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派生出三个立意方向:其一,自知者明,人必须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和恰当的定位;其二,人对自我的认识应具有科学精神;其三,一个科学家或者一个卓有成就的人,应该具备坦诚博大的胸怀;其四,人应有谦虚的心态。角度二,从材料中牛顿说自己像一个玩耍的儿童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派生出两个立意方向:其一,科学即游戏;其二,求知、发现、创造需要一份童心。角度三,根据材料中“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可以派生出两个立意方向:其一,独具慧眼,才能有所发现;其二,要善于发现独特的事物。角度四,根据牛顿说“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我全然没有发现”,可以派生出三个立意方向:其一,科学或认知发现是没有止境的;其二,人不可固步自封;其三,我们要学会敬畏,包括敬畏知识、自然、真理等。角度五,根据材料中“捡到贝壳而沾沾自喜”,可以派生出两个立意方向:其一,学会去品尝发现的快乐;其二,把发现和创造当做快乐的过程。

另外,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明合或暗合材料。

敬畏真理(一类卷)

牛顿把真理比做海洋,自己则是一个在沙滩上捡拾贝壳的孩子。他被卵石的美吸引了目光,所以没有看到大海。

在佩服他的谦虚的同时,我也为他松了一口气:如果他只是一个孩子,并且连帆船都没有,他看到了大海又能做什么呢?贸然攀上礁石,可能就会被巨浪击打得尸骨无存。

人类在真理面前仍是个孩子,面对自然,面对生命我们应该保持谦虚。

绝对真理是不变的、永恒的,因为它昭示了万事万物的普遍规律。真理安静而深邃,像大海广阔无垠。船只遇上它的风浪,必然只有在冰冷的深水中凝固它的野心。可是人类的狂妄自大却要求我们怀疑真理,利用真理甚至创造真理。我们发现了各种定理,我们上了天入了地,我们创造了生命,但实际上我们的举动正像孩子一样无知与幼稚:我们是生长于土地上的,土地才是我们的生命。

就像原子弹的发明,细菌战的出现,环境的恶化,都是滥用真理的体现。人类妄图对真理加以改造,直至死时,仍不明白真理创造了生,也创造了死。真理是没有理由的,但人类仍是想问天问地,像毛躁的孩子,将所有能触及的东西搞得一团糟。他们对一个本不存在的问题要求答案,找不到合理的借口欺骗自己时,就感到恐惧和不安,越是这样,就越不择手段。

大概是因为创世时人类没有吃生命树的果实又太急躁地窃取了智慧树的果实,才会变得不安和痛苦。这只是一个猜想而非真理,可人们却给前后安上了过去和未来这种虚无的庞大时间来获取对世界的印象。人类总在怀疑,甚至怀疑自己的存在。可存在就是存在,这是真理,人们却犹豫着不肯接受。

利用、创造和怀疑,我们早已扭曲了真理的面目。真理应是一种值得敬畏的既定的神圣。在真理的海洋面前,我们应该跪倒以感谢生命和生活的存在。如果我们幻想着能够有一天驰骋在海面,那么要相信不是我们征服了一条凶恶的游龙,而是它的宽容允许我们有更多的了解。而我们已经获悉了很多,有时也看错了它的面目,但当我们用接纳与尊重的视角并朝拜跳出海面的朝阳,我们将看到真理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迎接着我们。

要记得,真理面前,我们都只是孩子。

评析:这篇文章抓住了材料的核心观点进行剖析,全文观点鲜明突出;通过具体例证有力地阐明了观点;同时,作者批评了人们扭曲真理、在真理面前盲目自大的弱点,倡导敬畏真理。最后,通篇来看,语言流畅,逻辑严密,判为一类卷,65分。

纯真的本心(二类卷)

一位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说,在真理的海洋面前自己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

诚然,这是一种极谦逊的口吻,可这不仅仅是一种低调的态度,更是牛顿先生眼中的自我。

这段话始终是经典的名言,其原因也许正是其中流露出的纯粹且诚恳的本心。这样一种孩童式的简单心态在当今的社会中似乎已经变得越来越少。媒体铺天盖地的新闻评论,网络上针锋相对的论战、各种新闻事件的主角们你方唱罢我登场……纷扰喧嚣的社会舆论中,我们不断怀疑着别人,也在不知不觉中用我们自己的赞美或怀疑定义着他人,而我们自身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被定义被评价甚至引发自我怀疑的怪圈。

在舆论的暴力前,我们纯粹的本心似乎已被遗落了,真实的自我瑟缩在内心的角落。面对汹涌而来的赞誉,已有被“捧杀”的例子摆在眼前;而面对舆论的指责,影片《搜索》中的叶蓝秋放弃了自我,甚至放弃了人生,这便是一个内心被冲垮了的例子。

别让外界或好或坏的定义左右了我们的本心,我们需要坚守纯粹且诚实的自我。《南方周末》始终以其独特敏锐的深度报道而著称,在记者的年度总结里,他们说自己不会为了迎合外界那种“犀利”的印象而写作。这其实便是在固守内心的堡垒。在外界眼中这份报纸固然有它独特的锋芒与批判的态度,但新闻人们仍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本心与始终关怀弱势群体的根本出发点,因而没有走上为了批判而偏执的道路,更不会刻意强化外界给予自身的定义。这便是坚持本心的力量。袁隆平先生在获得了极高的科技成就之后,仍然一头扎进了他毕生为之奋斗的科研中,始终以淳朴的形象与态度示人;梁文道在外界“公共知识分子”的定义下还是诚惶诚恐地维持着自己用敏锐的心体察世界的本能。这些似乎都在告诉我们,要葆有一颗纯真的本心。走得再远,也不该忘记自己的初衷与内心的召唤。或许正如庄子所言,“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才是保持本心超然的最好的态度。

那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不仅仅在牛顿的心里,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的一个孩子,他在用明亮的眼睛告诉我们,别遗失了纯真的本心。

评析:该文章结构、思路非常清晰流畅,首先通过所给材料提出评价自我应该具有纯粹的本心,接下去论述当前社会“本心”缺失的原因以及后果,最后总结出每个人都别遗失掉纯真的本心。角度独特,论据鲜活,层次分明,说服力较强。判为二类卷上,62分。

那朵名为“谦逊”的彼岸之花(三类卷)

打开日光灯,仔细打量镜中的我,依旧自信却不高傲的微笑,上扬的嘴角,温和并充满希望的眼神,我抚上镜中自己的面容,低低地呢喃:“真好,我还是我。”

思绪回到两年前,彼时的我成绩优异,总是被套上“好学生”的光环,面对老师的夸奖和同学的歆慕,我自豪不已,把这一切视为天经地义。

直到一次考试彻底改变了我所有想法。

还记得那次考试特别简单,做题时我只觉得笔下生风应付自如,心情自然大好,考完试后,同学们在一起聊天,许多人问我考得怎么样,我大手一挥,十二分自信地说:“挺好的,应该能排到前三名。”随之而来的便是同学羡慕崇拜有自叹不如的唏嘘,我洋洋得意,期待着成绩的揭晓。可是等到面对成绩的那天,我却如晴天打了个炸雷,惊得目瞪口呆。我看着刚过及格线的成绩,心中五味杂陈。我只觉得背后有无数双手对我指指点点,当时真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回到家,我站到镜子前,重新审视一遍自己,狼狈不堪的模样,惨不忍睹“你怎么会变成这样?”我大声质问自己,“你在鲜花荣誉中迷失了自我。”突然,心底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那我该怎么做才能挽回呢?”“谦虚,进取,追求更高的目标。”我恍然大悟,立刻坐到书桌前,认真订正试卷上的错题,这才发现原来我并不是什么都懂。

经过几个月的奋起直追,不耻下问,终于在期末考中回到了以前的成绩,同学们纷纷表示祝贺赞赏,我微微一笑,“谢谢,我会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考得更好。”

这一刻,我明白了谦虚的意义,当你面对荣誉与掌声时,千万不要沉溺其中,无法自拔,你所要做的是一笑置之,然后继续探索,争取更大的突破。

就像莫言,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和众多媒体的追捧,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用一句“此时莫言胜万言”表现了他对未来的更高追求和对自己的信任鼓励,也正是这一句赢得了更多人对他的敬佩。

知识是片一望无际的海洋,生活也同样如此,我们只有不断调整自我,耐心航行,才能够真正观赏到那朵名为“谦逊”的彼岸之花。

评析:本文章立意符合材料,切题。这是一篇记叙文,开头使用倒叙,行文中两次照镜子,都能彰显用心着力之处;而且文章叙写也有具体生动之处。不足之处在于作为记叙文,结尾部分议论过长,而且围绕考试来写,材料品质不高,故判为三类卷,53分。

学海无涯苦作舟(四类卷)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知识的海洋是广袤而没有边际、纵深而不可探底的。一个人若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时便开始孜孜不倦,弥留之际大概已经是人们口中的大学者,但其所知也不过九牛一毛。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个高中生偶然获得了一种能力,可以选择忘掉某段记忆从而获得某个知识点一辈子也忘不掉,这个高中生就夜以继日地拿出各种参考书记啊记啊,后来走出考场的那一刻他除了一脑子知识点什么也不记得了,唯独就记得一条回家的路。当然这篇文章不是要论证家是每个人温暖的港湾,而是说,就连高中的知识就足以塞满人脑,那又何必再整个宇宙杂七杂八天文地理六艺经传几何物理。

古时有不少学者的学习精神值得称颂。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多么伟大的学习精神,视知识如生命甘之如饴。更有宋濂即使家贫,借书抄录艰苦求学的故事。自然不光中国有这样的学者,外国也有把马车后厢当做黑板临时起意进行演算,一路小跑追着“黑板”的科学家。居里夫人从小就热爱学习,她的小伙伴偷偷在她身后摞起好几个板凳,只要居里一动就会倒,结果几个小伙伴出去玩了好一阵到晚才回来,居里仍然专心看书板凳也好好地摞在那里,不禁让人咋舌。

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我们无疑是幸运的。小时候,我听奶奶跟我讲爷爷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钱读书,可是爷爷特别想读书,就跑去学校那边求校长,于是每天在学校里打杂,擦黑板扫地甚至连帮校长端洗脚水都一手包办。要到县里考试家里出不起路费,爷爷只好向校长借了十块钱,一路精打细算去县城考了个试。现在爷爷已经年过七旬将近八十了,仍然没有退休,整天乐此不疲地做着他的杂志编辑。而我们,从出生下来就拥用了我们舒适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却常常抱怨学习有多苦,往往因为明白了一个简单的定律,熟识了一个普通的定理而沾沾自喜,方不知学海无涯当苦作舟,方不知这些皆是前人毕生钻研才为我们打下的基础,方不知我们能有今天是何等幸运当学会感激,应当投身入知识的海洋,去翱翔于真知的天空。

评析:本文章以“学海无涯”作为论述的起点,但是全文举例、议论的重点放在了“苦作舟”上,反复强调学习应该勤奋、刻苦,偏离了所给的材料。全文思路基本清晰,但段落安排较随意,语言表达粗糙,判为四类卷下,43分。

俯视,平视,仰视(五类卷)

俯视,视角会很小吧。

你们有尝试过低着头走路吗?低着头走路的时候会撞到人吗?我就撞过。

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因为害怕自己会踩到什么东西滑倒,每一步都小心翼翼。走一步,停下来,看着地面,看好久,再迈出另一步,如此反复。带着对新事物的好奇,幼小的我便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的路――人生的路。路旁风景很多,我却始终低着头,因为害怕脚下,而错过了两旁的风景。

后来渐渐长大了,我开始学着奔跑,不变的是仍然低着头跑,但这一次,我撞到了人。

我哭着跑回家告诉妈妈,妈妈对我说:“因为你低着头,所以看不见前路的方向,现在抬起头把刚才那条路再跑一次。”当时的我对妈妈的话非常不解,却也照做了。擦了擦眼泪,抬起头重新跑了一次,这一次我没有跌倒。后来我明白了:平视,才能看清楚方向,也开始享受道路两旁的风景。

只是,人生的路不知在哪里是尽头,即便中途会有几个路口,最终我们都要在大路上前行。不断地平视让我逐渐丧失了对未来的信心。

那一次,妈妈让我陪她出去转转。走到河滨公园,她站在河前,闭上眼睛,让我跟着她做。她说,把头抬起来,缓缓地睁开眼睛,我照做了,突然觉得天空是那样蓝,一眼望不到边的天空让我明白了仰视的力量。后来,在上学的途中,我经常仰望天空,身后朝阳缓缓升起,金光洒在我后背上,眼前是一望无垠的蔚蓝的天空,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悦油然而生,我想,那是希望的力量,仰视的力量。

我记得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这一次,我开始仰望星空,发现星并不远,梦并不远,只要你踮起脚尖……的确,仰望能让我们收获很多,看见雏鹰展翅翱翔,我们想到理想便是隐形的翅膀,带我们飞翔,掠过绝望;看见大雁结伴南飞,我们知道团结便是隐形的翅膀,带我们回归温暖,赶走寒冷,看见白鸽盘旋高飞,我们知道纯净便是隐形的翅膀,带我们捍卫和平,忘记哀伤……

如果你仍在自己的世界里盘旋,不妨抬起头看一看,也许你会发现,抬起头便是广阔的天空。

评析:该文章选择从三种视角续写自己成长的经历,文章的重点是自己对理想的感悟。叙事较为清晰,语言平实。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文章立意并非从所给的材料得出,因而判为五类卷,40分。

2. 升格修改的范文

原文

沧海一粟

当你取得一次成功时,你是否会觉得此时的你就是全世界?你是否因为这一次的成功而自负自满?你是否靠着暂时的胜利而安于现状?

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你只是一粒米而已……

想要成功,自古以来都没有捷径可走,你需要拼搏,需要付出。大禹治水,风里来雨里去,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造福人民;贝多芬双耳失聪,生活艰辛,但凭借着那份对音乐的挚爱,谱出了一篇篇振奋人心的乐章;莫言童年坎坷,饱尝人间辛酸,将魔幻与现实用文字交织,终获诺贝尔文学奖,书写了中国文学史崭新的一页。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曾益其所不能……

即使获得了成功,也应当按捺住喜悦之情,继续振翅高飞,因为在你面前的,是真理的海洋,无边无际,等待着你去探索。

大禹治水成功,受到了百姓的赞扬,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宁与幸福,建立了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贝多芬的作品即使被人们广为传颂,他也没有因此止步不前,而是化荣誉为力量,继续将音乐的力量传承下去,为世界音乐殿堂注入了一股股强有力的热浪;莫言即使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也没有觉得自己异于常人,他拒绝了别人出手相送的豪宅,继续拿起手中的笔,要把中国人民的坚强勇敢、勤劳朴实展现给全世界,让那些看不起中国人的外国人为之一振。

面对着成功时的鲜花与掌声,很多人迷失了方向,他们忘记了自己是谁,忘记了自己该做什么,他们永远也不会再尝到成功的果实是什么滋味,在真理的海洋中,他们翻了船,沉了下去,再也起不来了……

正如牛顿所说:“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是啊,学海无涯,真理之海更无涯,因此我们应当扬起拼搏的船帆,向着胜利的彼岸奋力前进,当你获得暂时的成功时,请记住: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你只是一粒米而已。

评析:本文审题立意基本准确,主体部分的论证也基本能扣住论点进行,且能注意正反论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文能注意前后照应。不足之处是三四节论证指向了“成就事业者必先受苦”而与文章的观点“沧海一粟”背离,故判为三类卷,54分。

升格

沧海一粟

当你取得一次成功时,你是否会觉得此时的你就是全世界?你是否因为这一次的成功而自负自满?你是否靠着暂时的胜利而安于现状?

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你只是一粒米而已……

试想: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是不是就认为自己功高盖主呢?贝多芬凭着对音乐的热爱,谱写了一篇篇振奋人心的乐章,他是不是就认为自己的音乐无人能比呢?莫言将魔幻与现实用文字交织,终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不是就认为自己是中国文坛的顶梁柱呢?

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即使获得了成功,也应当按捺住喜悦之情,继续振翅高飞,因为在你面前的,是真理的海洋,无边无际,等待着你去探索。

大禹治水成功,受到了百姓的赞扬,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宁与幸福,建立了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贝多芬的作品即使被人们广为传颂,他也没有因此止步不前,而是化荣誉为力量,继续将音乐的力量传承下去,为世界音乐殿堂注入了一股股强有力的热浪;莫言即使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也没有觉得自己异于常人,他拒绝了别人出手相送的豪宅,继续拿起手中的笔,要把中国人民的坚强勇敢、勤劳朴实展现给全世界,让那些看不起中国人的外国人为之一振。

面对着成功时的鲜花与掌声,很多人迷失了方向,他们忘记了自己是谁,忘记了自己该做什么,他们永远也不会再尝到成功的果实是什么滋味,在真理的海洋中,他们翻了船,沉了下去,再也起不来了……

正如牛顿所说:“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是啊,学海无涯,真理之海更无涯,因此我们应当扬起拼搏的船帆,向着胜利的彼岸奋力前进,当你获得暂时的成功时,请记住: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你只是一粒米而已。

作文点评范文第4篇

一、作文的点评时间要“恰到好处”,不宜拖得过久

一篇作文交给老师后要一个多星期后才能拿到,等拿到手,学生早已忘掉当初是怎样写的了。因此,学生每完成一篇作文,我们都应尽快点评。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考虑当堂课进行点评。这样,学生刚写好作文,对题目的理解、构思、结构、用词造句等都还记忆犹新,若此时教师趁热打铁,当堂指导学生进行批改,就能产生很好的批改效果。如果学生太多,课上完不成,那么也要在3~5天内点评完毕。

二、点评形式要做到“恰到好处”

我们不能局限于使用简单的“勾画式”的书面点评。对于当堂课需要点评的文章,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分别选出好、中、差各一篇作文,通过教室投影放映给全班学生阅读,然后通过电脑显示提供评价标准:作者的观点是否明确; 各段是否服务于该观点;段落间及段与段的连接是否合理、流畅;结尾是否做到了首尾呼应或深化主题,或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等。再让学生对照标准,评价这三篇作文。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作文评分要从内容(思想和材料)、语言和结构三方面入手。接着要求学生对这三篇作文作总体反馈。学生的反馈与实际情况可能大相径庭,不过教师恰好可以就这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然后,教师再进行示范性的分析,分别指出三篇课堂习作中的优缺点。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参照,都有了发展的空间,也便于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必要时也可采用“师生对话”的方式进行点评。师生间对话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为每个学生的错误都是不一样的。通过师生间对话的方式,学生能够真正明白自己在写作上存在的问题,并得到教师的具体指导。同时,还可运用“学生批改”的方法,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我们可利用班上的同学进行互相批改。在此过程中能“以人为镜”照出许多自己不曾意识到的问题。因为,即使写得再好,教师也不知道。

“自我批改”是指在学生上交作文第一稿之后(第一稿教师不予批改),教师就一些注意点和可能产生的问题作公开指导,再将第一稿发还给学生。学生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初稿进行评价(可以要求他们用英文写一段自我评价)并进行修改。总体来说,学生批改的方法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懂得了向同学和教师学习,学会了如何正视问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大大促进英语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三、英语作文内容点评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恰到好处”

事实上,再好的学生也有其不足,再差的学生也有他的亮点。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力去发现他们作文中的亮点。在这样的思想指引下,我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总是更加仔细地去发现中等或较困难的学生作文中的闪光之处。哪怕只是一个词汇,或者一个句子,或是一个观点。为了鼓励他们,视其巧妙程度我在旁边打上一个甚至两个钩,在优美的语句下加上波浪线。单词拼写错误,搭配错误只圈不改,这个由学生做。重要语法错误则要帮其订正,典型的可以只划出来就行,等作文讲评时让学生来改,并给予正确答案。段落内容,篇章结构等不符合要求,或是离题,或是冗长累赘等要用评语指出来。要教会学生“use another expression to express the same meaning”的策略。

四、英语作文点评的语言使用要“恰到好处”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目标的达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语言不只是指教师的口头语言,它还应包含教师的表情语言和书面语言。教师如果能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评语来评价学生的作业,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教学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教师多使用作业评语可以提高学生的书面理解和表达能力。课堂用语转眼即逝,而作业评语却能长久保存。

单一呆板的All right,OK或Good批改容易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挫伤学习积极性,增长他们的惰性,难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不利于整个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教师在指出存在的问题前,应先表扬学生所取得的进步,然后再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且可操作性的建议。在写评语时,疑问句会比祈使句更能反映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且不会具有太大的“杀伤力”。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要使用不同的评定语言,对那些需要鼓励的中等或后进学生,就要抓住优点,用略为夸张的感叹句进行肯定和赞扬,顺带提出希望,这样效果较好。例如,对字迹工整、认真但作业却有错,或是作业基本正确但书写不够工整、认真的学生,我给的批语是:“What a beautiful handwriting! If only be more careful!”(多漂亮的书法呀!要是作业再仔细一点就好了!)

再如:

“In general,your language is very fluent and you express your ideas quite well. However,you might as well pay attention to your use of tenses and voices.”

很明显,这样的评价在肯定了优点的同时又带出了缺点,是一种整体性、激励性且易被学生接受的评价。

作文点评范文第5篇

2个月后,我已经对小荷的操作了如指掌了,发表的文章也慢慢被人关注了,可我对小荷的兴致也慢慢减低了,为什么呢,没办法,谁叫我高手之后就对小荷感到没有了刚申请ID时的热情,对小荷叶有点渐渐淡忘了,呵呵,当时的我早已是高级会员了(经2个月的艰苦奋斗才得来的哦),我坚决的离开了小荷……

又过了个多月后,我在收藏夹的角落里发现了小荷网的存在,久久没去看得我犹豫的打开了它,只见上面留言箱内大大小小的几十条留言,全都是小荷中朋友们的呼喊与担忧,我很久没出现在小荷了,是朋友们以为我出了事,焦急与担心让我感到无比的欣慰,毕竟我总算是在小荷中认识到了一批好朋友,也没让我2个月白费心机。看看留言上,已经1个多星期没人写留言给我了,可能是失望了吧,还是完全淡忘了我呢,我也在心中感到惭愧,一声不吭就退出小荷,这对朋友们来说一定很担忧的吧……我也不想理这个ID号了,又重新去申请,注册了一个号,当年的热情又回到了现在,

当我想重新开始的时候,我突然发现现在重新做初级真的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情,什么人都不认识我,文章也没有人看,这个时候,我才知道,以前的很多来看我文章的人,为的只是多交朋友,让自己的文章有更多的人来看,想要更多的点评分,想要更多的精品。

现在在小荷网中的精品区一看,大多是浑水摸鱼的文章,全是靠高手们推荐或点评加分的,我也无奈,没办法啊,你总不能去骂他们吧,哎,我只好写出这篇文章来感慨发泄一下了。最后,我衷心愿各位小荷人士元旦快乐!!!

作文点评范文第6篇

总评:文章写了小作者的一次文章发表后的经历,选材还是不错的,因为这样的经历也许人人都有的,但能像小作者这样抓住一件看似没有什么好写的心理感受进行细致的描写想必不多,这篇作文也告诉我们写作文的素材其实很多,再简单的事情也往往能通过挖掘写出好的文章来。

点评人:qzzl

作文点评范文第7篇

关键词:作文 点评 艺术 批语 引导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难”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老师讲得很辛苦,老师讲命题、讲立意、讲选材、讲语言、讲开头、讲结尾,总之,无所不讲,可谓用心良苦。学生觉得无趣、还是不会写,无话可写。好不容易东拼西凑写了一篇,兴致勃勃地交上去,等发下来一看,批语却是:“内容空洞,语言唆”“选材缺乏新意”“缺少真情实感”“抄袭”等等之类的,好不容易激起的一点创作兴趣,被打击得七零八落。于是,更不愿意写作文了,恶性循环也就开始了。

这就给语文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传授写作知识固然重要,但作文的评语也要讲究艺术,要能够对学生起到鼓励、引导的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根据我自己粗浅的认识,我把可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评语,大致分为三类:

一、委婉类,用委婉的语言告诫学生如何走出写作的误区

教师面对学生作文中的抄袭现象,往往很生气,就用最直接、最简明的“抄袭”或“不要抄袭”之类的批语完事,其中包含的老师情绪不言自明。学生看到这样的批语就仿佛偷东西被别人当场抓住一般,感到无地自容。在遇到作文课学生就会有“奔赴刑场”的恐惧,这样的心态如何能去学习呢?如果老师能用一种委婉的语言告诉学生该怎么做,效果会完全不同。有一次,一个作文特别出色的学生在一篇题为《珍惜自己》的作文中,这样写道: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泪水会使太平洋涨潮,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敢说我不重要吗?

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我们还好意思说我不重要吗?

我们对于我们的工作,……我们的设想像珍珠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们把它用金线串起,我们的……

一眼就可以看出是毕淑敏《我很重要》里的句子。如果简单粗暴地用“不许抄袭”之类当头一棒,会让学生从此不敢再引用一些优美的语句,说不定还会从此厌恶作文。我思考之后这样写道:“敢于大胆引用名作家的动人语段,实属创新之举,但引用时应表明作者,注上出处,加上引号,表明是引用。”

这位学生看了评语之后,自觉把文章做了修改,还找到办公室问我是否符合要求。我对她的做法表示肯定、赞赏,学生受到鼓励,更加热爱写作文了,并开始向一些报刊投稿,有一篇被《初中生周报》采用。中考也获得了112分的好成绩。

还有一次,一个写作水平很一般的同学在以“功课”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写了一篇《一生的功课》:

有一次在网上随意浏览,看到几米的一幅漫画,名字叫《露露的功课》。画面很简洁,一个女孩带着一只小鸭子在走。画的下面是几米配的稚拙文字:“露露不会游泳、不会飞,她的鸭子也是。露露带着小鸭,天天到池塘边看别人怎么游泳、怎么飞,”网页上的文字到这里就没了,再往下翻,变成了另外的内容。当时我只是想:咦,怎么会以一个逗号结束呢?是点错了标点还是丢掉了文字?――管它哩。

可是后来,我发现自己居然忘不掉那幅漫画和那些稚拙的文字。我想,如果后面还有文字,它应该是什么呢?我试着去补充:“后来,露露和她的小鸭学会了游泳,她和它还想学飞。”不好!倒不如这样续写:“后来,露露学会了游泳,小鸭学会了飞,她和它开心极了。”还是不好!根本有违几米的风格嘛。看来,后面可能真的没有文字了。需要更正的,仅仅是那个逗号而已。

一日,我去书店为一个朋友选书,一眼就看中了精装本的《听几米唱歌》。毅然买下,想用这本“成人童话”去博取一个优秀成人的微笑。翻开书页,映入眼帘的居然是《露露的功课》!我急切地去看那最下面的一行文字――噢!在“……天天到池塘边看别人怎么游泳、怎么飞”的后面,果然还有一句话,一句关键的话,一句让我读了茅塞顿开的话,一句让我今生今世都不敢忘怀的话――“日子一样很快乐”。

自己不曾拥有,就快乐地欣赏别人的拥有,不让日子沦于暗淡,不让心绪陷于灰颓,这,是我们一生都需要努力去做的功课。

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练,选材新颖别致,立意高远,是一篇难得一见的好习作。但我很怀疑,这位学生平时的作文水平的确很一般,在短期内有这样的进步不可想象。我便叫来这位同学,很温和地问:“这篇作文是你独立完成的吗?”学生马上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立刻明白了。但我马上说道:“谢谢你为老师推荐了这么优秀一篇文章。”

上作文课的时候,在读完范文后,我对大家说:“我今天把XX同学推荐给我的美文读给大家听。”读完后,还让大家一起来讨论文章的选材、立意、语言等好在哪里。最后还建议同学们把读到的好文章推荐给老师。后来那位学生以这件事为素材写了篇文章,因为是亲身经历,所以写得生动流畅,感情真挚。在文中还写道:当我看到老师的批语,谢谢你给老师推荐了这么优秀的一篇文章时,我百感交集,为老师对我的宽容感动,也为自己的偷懒惭愧。我能发现好文章,说明我有欣赏美文的能力,欣赏是写作的第一步,相信在学习和模仿的基础上,我也能把文章写好。

二、惋惜类

中学生写作文往往把握不住主题,有时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情况。这时,如果我们简单地写“离

题”之类的批语,学生辛辛苦苦劳动的结果被简单粗暴地否定,会挫伤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这时我们给学生打批语就要在肯定中,提出不足,为学生的失误而惋惜,引起学生的重视,以利于学生自己改正。

一次以“倾诉”为话题的作文中,有位学生在题为《寻找那一片地方》的作文中,这样写道:

我要寻找那片地方,放下心中的那片落叶,落叶在秋风中飘起,也许我要放的地方就是万物之外的那朵云上,天很高很蓝,云又那么洁白。

走在丛林中,片片踩到脚下,心却很孤独。也许搅乱自己心绪的就是那片落叶,昔日,……如今,竟独自飘零,如此落寞,一如我心。

……

我要寻找的地方,也许并不在万里之外,就在你我心灵交汇之处,那是一片心之沃土。落叶,一颗受伤的心放在那里,给它一点温暖,给它一份慰藉。让它倾听我心灵的倾诉,倾诉内心的酸楚。

我在寻找那片地方。

这是位语文成绩并不太好,却特别热爱作文的学生。他在努力追求一种优美的语言,一种蒙的意境。虽然,显得生硬和过分雕琢,又题意不明。但这位同学对作文所持的认真态度,却值得表扬。如果评语不当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下批语之前更要三思而后行。我是这样写的批语:多么优美的语言,多么独特的意境啊,离了题是多么可惜呀。

学生看了批语之后,果然很快拿着作文来和我商量该怎么改。经过指导修改后,这篇文章发表在县报上。这位学生受到鼓舞,以后更喜欢写作文了。

三、引导类

中学生受到社会和各种传媒的影响,早恋现象很普遍。这种情绪在作文中也会有所表现,如果我们一味地批评指责,会使学生反感,产生敌对情绪,所以面对现代中学生的个性和时代特点,我们要加以正确引导。

有一次以“渴望”为话题作文。有一位学生的作文题目为《渴望恋爱》,她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我渴望恋爱,渴望有一位能推心置腹交谈的知己。……朋友和恋人不一样,对恋人你可以说:“我把心掏给你了”,对朋友能这样说吗?

这样的作文,反应了相当一批学生的心态,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师生矛盾,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学生的一生。所以只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个问题。

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的确,爱情是世间最美好的感情,恋爱也是每个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所向往的。但爱情是把双刃剑,弄不好会伤人害己。你们现在年龄还小,还不能理解恋爱的全部意义,不适宜谈恋爱,就像冬季不适宜放风筝一样,因为你们还不到恋爱季节。

总之,我们在给学生作文下批语之前,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去解决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正确对待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通过上作文课,不但爱写作文,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作文点评范文第8篇

坐在窗旁,一阵阵凉风轻拂脸颊,那是风的味道;一次考试的失利,那是失败的味道;获得一张奖状,那是成功的味道。父亲,手指淡淡烟草味道;母亲,厨房鲜美饭菜味道;形形的味道,有酸有甜,有苦有咸……

味道伴着生活的场景,五味其实就蕴藏在这其中。我们人生所孕育的味道值得我们细细回味,慢慢体会。

请以“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文题解读】

味道:一解,味觉,包括酸甜苦辣咸等;二解,抽象的意味、情味。这两解呈现虚实之态。即可以理解为在成长历程中,人与事所带来的真切、深刻、难忘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启发了某方面的认识和收获。

文本内容上,仅就味道写味道,必定单薄无力;如能扣住“味道”的深刻内涵,掘而深之,那文本内容相应丰厚,而立意也相对深刻丰富起来。例如:写糖的味道,那不仅仅要写甜甜的味道,还必须呈现甜味里的情感,甚至是对更深处的理解。

但“味道”有第三解:味道,体味哲理,体察道理。这时,“味道”一词作为动词存在。作文过程中,则需呈现体味道之过程。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也相对较难。

“味道”的写作,更为考验记叙文的功力,同学们可关注以下三方面:

1. 缘事生感

必须叙写一个中心事件,或围绕一个中心叙写一组事件,在此基础上生发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且,只有事件叙写得“厚实”,生发的感受才会“真切”。那种通篇无事、跟着感觉走的文章只会给人以无病、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

2. 感受为主

对于“感受”的生发,既可先“事”后“感”,卒章生发,升华情感;也可将“感受”融化在“事件”的叙写过程之中,“生发”于无痕。

3. 抓住细节

细节才可以动人,因此必须用敏锐的触觉去捕捉,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生活中那些让人的心灵为之一颤的场景、画面、镜头,让读者的心弦在你柔柔的拨弄下产生出共鸣,这样才能收到“平凡的人给我以最多感动”的构思之效。

【例文鉴赏】

味 道(一类卷)

高一铭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同学观看了《舌尖上的中国》。那一幅幅令人垂涎三尺的图画,那一张张憨厚朴实的面孔,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美食的味道,更让我重新拾起其他珍贵的味道。

随着画面的不断切换,我们都被眼前这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迷住了:深秋早晨打捞的对虾,在被制成醇厚的虾酱时还弥漫着河水的味道。经过绞肉、灌肠,晾干后挂在架子上的香肠还散发着肉香。腌制了一个冬天的泡菜,打开坛子时散发出酸辣的味道……“哎,这不是以前我们常吃的菜吗?”“这道菜的制作……”瞧,同学们对于这些家乡的菜肴都能如数家珍地报上来,看来这片子群众基础不错!

“走,放学去吃刀削面,别吃麦当劳了,尝尝咱中国的味道。”《舌尖》是成功的,它不仅全面地介绍了中国的美食,还让许多中国人回忆起了家乡的味道,那些童年时的记忆。

记得小学时回老家,坐在三轮车内,行在洋溢着泥土气息的泥泞小道上。饿了,便与伙伴们从田间水塘里掏一个藕节。藕脆甜的味道,夹着新鲜的泥土气息,更重要的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的味道,还有家乡的味道,只偶然尝一次,便永远不会忘记。

回到家中,摆起长条凳,一家人围在桌旁。明炉里炖着的牛肉还冒着热气,后院长的脑、荠菜,吃都吃不完,便送给邻里,一同享用。家乡的饭桌没有几道家乡土菜是绝对不可的。捆蹄、香肚、什锦菜,吃到这些平常吃不到的味道,心里总十分快乐。

可如今,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小吃店搬的搬,拆的拆,家乡的味道渐行渐远了。取而代之的是薯条、汉堡、可乐,在这些我们极其陌生却又无法抗拒的味道中,我们迷失了自我,就像浮萍,漂泊无根。

我们难道能说不喜欢这些味道吗?或许不是,但我们依旧渴望家乡的味道,依旧恋着我们的根。品尝家乡的味道时,我们感受到了家乡的关怀,就像孩子被母亲疼爱着一样。我们会在舌尖接触食物的一刹那感受期盼已久的快慰,我们会在咀嚼中回忆那些家乡的故事,我们会在用心体会中感动得热泪盈眶……

我很喜欢龙应台的一句话:“全球化的浪把我们送到何处,我们都不应该忘记脚下站的土。”寻找家乡的味道,更是寻根之旅,珍惜家乡的味道,让它们为我们保留一段美好的记忆。

【例文评析】

依托流行的《舌尖上的中国》,就美食味道这一点,分别从城市快餐味道与乡村饮食味道两处入手,形成对比,凸显中国饮食之美味;同时小作者对老家水塘藕节的细节描写、乡土菜的介绍,点面结合,更增添了文章的乡土气息,从而使文本的主题不仅仅停留在美食上,而是上升到了家乡的味道层面。文章结尾更是凭借龙应台的一段话,回归到对家的追寻上,立意深刻隽永。建议赋分65分。

味 道(一类卷)

刘婉玥

浮生怅,三生疏狂,何不以一壶浊觞品尽那乡间百味?

不是好酒之人,却偏爱至农舍之间,浅尝两口当地的酒水,那不似城中所谓“名酒”一般华丽,却别有一番韵味。

第一次至农舍是入秋时分。在我看来,入秋之际恰是去农家的好时节,不但能看尽农人收割之景,更能第一时间品到一口桂花酿。酒色微黄,像是透过这酒还能看见桂花沉淀在底,一点一点透出这淡淡的黄,举杯在手,微微摇晃,似有些浓稠的感觉。浅尝一口,浓郁的桂花香似是迫不及待一般,来不及反应便已在嘴中、鼻腔之间漫开,全身萦绕的便都是秋的气息,恍惚间惊觉自己置身于一片桂花林之间。看见那一群淳朴的姑娘嬉笑着将那一团一团的嫩黄花儿装个满篮,然后小心翼翼封存在老窖里,等待香溢酒成的那一刻。

蓦然间嘴角就带了笑意,这小小一杯桂花酿,蕴含的,竟是深秋桂林的香甜,还有少女浓浓期盼的味道,难怪总觉得比市面上的酒多了份味道——那是淳朴期盼的味道。

一坛荔枝春总让人津津乐道。曾亲眼见过农妇在枝头摘下一颗颗饱满的荔枝,酿成酒一端,不知是否需在醉翁洞中藏酒三年?最初识得荔枝,缘起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如今慢慢饮着这一杯荔枝春,任由它清甜的味道在舌尖蔓延,所有的愁绪都似被它的清香瓦解,化作醇酒一滴一滴落入腹腔。不知那个深宫中的妃子是否也和如今肆意坐在乡间田埂的我一样,都有着一份闲适的情怀呢?任由这清甜的味道在喉间久久不散。我抬头望着不远处金色的麦田,心里却回到那荔枝成熟的季节,仿若在心里,便嗅见了来年荔枝春的味道。这乡间的荔枝春,少的,是华丽的装饰;多的,却是浅笑的味道。

酒倾洒,蔓延开的不止是酒香,还有浓郁的乡间气息,还有闻者真心的笑意。

我独醉这乡间小酒的醇香味道。

【例文评析】

文字之典雅清新,意蕴之绵长委婉,文与言的统一,是本文最大的特点。一壶浊觞,引入乡间百味。桂花酒味细腻的描写,成就了文字之香。但文本没有停留表面,而是深入探究到乡间味道之纯朴期盼。浅唱低吟之感,带来的是浓郁的乡间气息和真心的笑意。建议赋分65分。

味 道(三类卷)

徐艺文

奶奶做的骨头汤是我一生最难忘的味道。

小时候起,我就爱喝奶奶做的骨头汤。每次进了奶奶家门,那扑面而来的浓郁的香味就令我口水直流。一喝上汤仿佛连姓什么都要忘记了。

渐渐大了,去奶奶家的次数虽然没有以前多,但每次去,奶奶总是会端出一大锅已经熬好的骨头汤,我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喝,奶奶总是喜欢坐在一旁看着我喝汤,有时我会被奶奶盯得不好意思起来,便抬起头来对奶奶说:“奶奶,你也来一碗啊!”奶奶总是笑着说她喝过了。于是我又埋头继续喝汤。

母亲和父亲总是心疼奶奶,让奶奶不要费神煮汤,可奶奶每次说“下次”不煮了,但这“下次”永远没有尽头,奶奶还是坚持煮汤。有好几次我看到奶奶煮骨头汤时满头大汗,我都很心疼。

忙碌的学习让我越来越没有时间去看望奶奶。偶尔一次学校活动放了半天假,于是我准备去看看奶奶。

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洗衣服,看到我来了,她十分激动,拉着我问长问短。我也十分开心能与奶奶见面。

突然地,奶奶似乎想起了什么,她走向冰箱,打开冰柜,在最里层使劲翻弄,拿出了一块大骨头,被塑料袋包扎得紧紧的,肉还是鲜红的。我顿时眼眶湿润了。奶奶笑眯眯地问我想不想喝汤。我大声回答:“想!”

看着奶奶在厨房忙碌的背影,我十分感动。时不时飘来阵阵骨头汤香,令我倍感幸福。奶奶有条不紊地煮着汤,肉和汁在她的手里找到了归宿。我走近了仔细看,蒸腾的热气熏得她脸发烫。

汤熬了很久,终于好了。奶奶端了一碗给我,我并没有喝。我对奶奶说,你先喝。奶奶犹豫了一会儿,说:“我再去盛一碗,一起喝。”

这汤的味道仿佛比以往更美味了。我喝着汤,望着奶奶,奶奶也喝着汤,望着我。奶奶笑了,我也笑了。我大声地说:“真好喝!”奶奶笑得更开心了。

【例文评析】

文章立意准确,行文基本完整。开篇点题,直接点明文章中心内容。行文扣题很紧,围绕“骨头汤”味道展开。笔力集中为奶奶如何为我熬制骨头汤,细节描写尚为成功,可算是本文的一个亮点。但行文内容上略显琐碎,有流水账之感,缺乏严密的构思。再者立意较为普通,缺乏新意。建议赋分52分。

味 道(四类卷)

王婷婷

“糖醋包菜!”我刚进门就迫不及待地冲向饭桌。上面放着一盘冒着热气的糖醋包菜。我赶紧抓起筷子,往嘴巴里送。尝到味道后,不禁失望地扁了扁嘴。

“妈!跟你说糖醋包菜多放点醋,汤黑黑的才好吃!”我不满地对正在忙碌的母亲叫起来。母亲端出一大碗鱼汤边走边叫道:“你烦不烦啊?不好吃就不要吃。”说完将鱼汤重重地放在我面前。我只好闭嘴喝鱼汤。父亲忙完过来,尝了一口包菜,说:“味道怎么这么淡?”我找到了对抗母亲的队友,咽下鱼汤又叫起来:“就是啊!不是我说的吧,我爸都这么觉得,跟你讲了多放醋,你就是不听,下次……”我一抬头,便看到对面沉默不语的母亲,满脸阴沉,吓得赶忙闭嘴。

又是几天没吃到糖醋包菜,实在嘴馋。中午吃饭时便向母亲点菜,要她晚上烧。母亲笑呵呵的脸又板了起来:“你不是嫌弃我烧的不好吗?自己烧!”我满以为今天的糖醋包菜泡汤了。谁知一开门,又是熟悉的味道。想到上次那盘味道不太美的包菜,心中的雀跃不禁少了些。我尝了一口,立马叫起来:“真好吃!老妈你听我的没错吧!这烧得多好吃啊!”母亲端着一大碗鱼汤走出来,没好气地说道:“一整瓶醋都倒进去了!”我笑呵呵地回道:“这个好啊!”我一口包菜一口鱼汤地吃着。看着桌子上摆放着的西红柿炒蛋、凉粉、卤菜,全是我中午点的。鼻子闻着满桌菜的味道,舌尖上全是包菜酸酸甜甜的味道,再看对面的母亲,心里不禁暖洋洋的。

这顿饭我吃得极慢,不似以往的狼吞虎咽,而是细细品味这一桌好菜好汤,鼻子嘴巴里都是菜的味道。

我不止是在品位菜的味道,我还在品味母亲的味道、母爱的味道、幸福的味道。

【例文评析】

作文点评范文第9篇

新课标I卷(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陕西)高考作文材料:一位父亲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打电话,旁边的孩子一再提醒父亲不要拨打电话,可是父亲不听劝阻,最终孩子选择报警。警察到后对父亲进行批评教育,此事引起社会争议。以此为内容,写一封800字的信。可选择给违章当事人、女儿、警察写。

新课标Ⅱ卷(青海、、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辽宁、广西) 高考作文材料: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湖北高考作文题:喷泉与泉水。

山东高考作文材料: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藤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挑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广东高考作文材料: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四川高考作文题:老实与聪明

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与聪明”展开讨论。

甲:老实就是实诚、忠厚,聪明就是机智、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可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不一定是真聪明。

安徽高考作文材料: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福建高考作文题:走路。材料内容:根据以下三句话,以路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①世上本没有路;②走错路会发现新的路;③世界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路。

江苏高考作文题: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它自己的样子。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湖南高考作文题: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休息场所。飞禽、走兽们谈论着自己去各地旅行的经历。大树也想去旅行,于是请飞禽、走兽们帮忙。飞禽瞧见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大树于是想请走兽帮忙。走兽说,你没有腿,也拒绝了。于是,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里包含着种子。果实被走兽们吃了后,大树的种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北京高考作文题:微作文三选一:①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推荐名著中的章节或片段供课上研读。范围:《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四世同堂》和《平凡的世界》。你选择哪部著作中的哪个章节或片段?请用一句话表述推荐内容,并简要陈述理由。②乱涂乱贴、违禁吸烟、赛场京骂等不文明的现象,与首都形象极不相称。请针对社会上的某一种不文明现象,拟一条劝说短信。要求态度友善,语言幽默。文体不限。③请以“圆”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大作文二选一: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照要求作答。

①请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②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

浙江高考作文题:论文章和人品。材料如下: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重庆高考作文题: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让公交车等下他妈妈,过几分钟,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埋怨,这时残疾妈妈拖着腿上车了,所有人都沉默了。考生按照这个材料进行发挥。

天津高考作文题:范儿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范儿”,并派生出“中国范儿”“文艺范儿”“潮范儿”“有范儿”等一系列词语。“范儿”多指好的“风格”“做派”,近似于“有气质”“有情调”“有品位”的意思。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范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范儿”,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范儿”,一个人也可能有一个人的“范儿”……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上海高考作文材料:“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各界点评

著名作家冯唐:

探讨人性抓住灵魂“挺好玩”

上海的作文是《心中的坚硬和柔软》。这其实跟人性有关。可能比较难写,对一个高中学生已经开始在探讨人性,本身就是一个有意思有一定难度的事情。

北京作文一个是“灵魂”,一个是“热爱”。我想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漠视灵魂的存在,现在让学生重新考量灵魂我觉得是一个挺好玩的事情。关于“热爱”,现在太多的人除了热爱手机之外觉得别的都无所谓,也没太多感觉。我想重拾这种热爱是挺好玩儿的事。

北京:倡导阅读经典名著

北京市特级教师刘德水等专家认为,北京的题目有几个特点:

第一,考查学生的想象力,给不同阅历的学生更多选择。如大作文“深入灵魂的热爱”要学生写一种喜爱的植物、动物或器物,首次放开了全部文体,可写诗歌,实现了写作文体上的全开放。而微写作第三项要求以“圆”为题,写一首小诗或抒情文字,考验考生的想象力及抒发感情、表达感悟的能力。

第二,倡导阅读经典名著。如“微写作”中,让学生从《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四世同堂》和《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章节或者片段,并陈述理由。

第三,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记叙文《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要求考生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选择一位“心中英雄”,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赋予了试卷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陶冶爱国情操等丰富内涵。

上海:转向年轻人生命成长

华东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胡晓明:上海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题目的趋势,我归纳为两点,一是由外向内,越来越多地从关注外部的社会热点,转向年轻人的生命成长;另外一个趋势是由文向质,更加注重思维的训练,这更多地要靠平时的阅读积累。

对于中学生来说,生活当中如何去培植柔软素养,音乐美术文学艺术很重要。另外做义工,利用假期去关心弱势的群体,为老人做些事情,为父母尽点孝心,这都是有助于自己的柔软的那个部分成长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环境,要在如何培养柔软的心方面,多用心。

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黄荣华:今年的题目延续了以往的风格,体现两概念对立统一的辩证思考,考验学生的思辨力。有时代性,强调人的内在精神的和谐统一,对健康人格培育、生命情怀的关照具有意义;写作空间很大,是一个开放的题目,可以从多角度切入。

上海:题目里没有必要有目标论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纪霖: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在形式上蛮有新意的,过去的作文题目都是一个命题,这次是出一个范围和素材,自选题目来论述,这个更有弹性,我对这样一个创新是蛮欣赏的,而且题目本身也出得好。

并且这个题目既不具有政治性、也不具有民族性,它涉及对普遍人性的理解。我们现在让学生涉及政治的、民族的太多了,他们对最深刻的普遍的人性是缺乏理解的,而这个题目恰恰让学生能够在这样一个全人类的普遍人性的角度来进行思考。

唯一不足的地方是最后有个定向:造就和谐的自我,没有必要做这样一个目标论,不要有这样一个最后的确定。

江苏:材料简约 强调理性思维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孙芳铭: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目有两个明显趋势:首先是材料文字趋于简约。今年江苏作文的材料只有三十几个字,有利于考生明确主题,拓展思考空间。

其次,高考作文越来越强调理性思维。这几年,高中生作文呈现出的低幼化趋势引起广泛关注,这和当前的语文教学以及作文出题思路有关,不利于高校选拔具有分析探究能力的考生。从今年高考作文看,不管是江苏的“智慧”,还是四川的“老实与聪明”,还是福建的“路”,都超越传统作文中的纯粹情感抒发,明显突出理性思维特点。

湖北:最基础的部分更重要

新东方在线名师国家玮:今年湖北的作文考题在告诉我们,个人也好,社会也好,国家也好,人们最基础的部分更重要。

重庆:贴近生活 兼具情感和思想性

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董小玉:重庆作文材料虽短、事件虽小,但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兼具情感性与思想性。它弘扬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乘客们表现出的理解、体谅、关爱,展示了亲情的可贵、理解的宝贵、关爱的珍贵,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温暖,渗透着时代的正能量。

在当今浮躁的社会文化语境下,这一材料作文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鲜明的思想导向性。它能引导人们沉静下来,反思自己、反思社会,重新认识生命、认识价值、认识崇高。可以从几点进行挖掘:其一,宽容精神;其二,敬畏生命;其三,道德价值;其四,平和心态。

写作时,考生们既可以从情感性入手,也可以从思辨性落笔。要力争立意深远、视角独特、拟题新颖、思维清晰、语言流畅,写出“人味”“情味”“思味”。

名作家点评四川:

高考作文与文学不一样

何开四(茅盾文学奖评委):“这个题目,对判卷老师也是一种考试”

四川省今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涉及面广,题目比较多义,考生容易有多种理解,可能造成歧义。有的学生可能会感到迷惑,所以这个题目是有难度的。不过,这有利于打破线性思维,让考生从多个方向发挥。

马伯庸(著名作家):要出好的题目,应学王熙凤

四川省题目出得一般,虽说角度自选,但本身的倾向性明显,考生可选角度不多,不易发挥。因为老实、聪明,这些词很狭窄 ,已经隐含固定的结论。好的作品题目,字数越少越好,一个词,一句话,不要做任何解释,不要给考生带来暗示,让考生完全发挥自己的独创性。

要知道,阐释题目破题,也是一个人作文能力的一部分。我认为,好的作文题目应该像在《红楼梦》里王熙凤起的作诗题目头“ 一夜北风紧”那样,给其他人留下大的发挥空间。而四川省这个作文题目,相当于出题者已经破题了。如果自己在高考遇到这样的题目,该怎么做好呢?如果想写好,应该多举事例,说理才有力。古今中外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故事很多,全看考生平时积累。

浙江:作文题与纸媒4年前旧文神一致

文学评论家夏烈:媒体来问浙江高考作文题“文如其人”你怎么看?我照例写小说,题为《分裂》。讲一个古代官员白天台上念念致朝廷的发言,晚上笔名写写官场小说,遇见老同年谈谈儒释道拯救与逍遥,遇见美歌伎填填花间小词浪曲……哪个人格是他自己呢?哪个文字不是他自己呢?

浙江省作家协会成员沈仁红:每个人的阅历不一,碰撞的人事不一,思维品质和分析深度不一,对一文一人的看法自然是不一样的。在这个由新闻权威逐渐走向自媒体的时代,我们都成了多思的人,或者说升华成了思想的自由者。谁都可以在微信、空间里面发出自己的声音,于此,这个提问也似一次媒体素养的提点,这是在叫学生辨别声音背后的脸孔,甚至文字背后人心的节奏吗?

浙江:很能考查学生的量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老师崔勇:今年的作文题目,是一个“可考”的题目,平时有积累、善阅读、勤思考的学生,较容易写出立意深远的作文,反之,写出的文章会略显呆板。

中国传统强调“颜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外国则认为写作仅是一种技艺,与人品无关。思考较深的学生,如果从这方面切入,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学生也可以联系自己,平日里的命题作文,有多少是假话、空话、套话。这也都是语言的腐败。当然,你也可以想想歌德,想想莎士比亚,文章是这么的棒,人是这么的小气;也可以想想创出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较能反映一个学生的阅读量。

福建:命题平淡 逆向思维能出彩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老师陈岩立:2015年的福建高考是福建省自行命题的谢幕,2016年起将全国统一出卷。2015年的作文题延续了2015年之前的风格,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难度上,与其他省作文题相比,显得比较平淡。但是,此次的命题方式和考生们平时的训练题还是有些许不同。这种多个材料的作文形式为“多话头”作文,这三句话可以独立存在,各自成为一种观点,就是三个话头,如果题目要求学生自选角度,那么只要从中选择一句话来立意即可。另一方面,如果把三句材料组合在一起,就会发现这个命题很封闭,论证结构都已经很明确了,只需把三句话演绎成文。如果考生能从思辨的角度分析命题材料,把我们所熟悉的道理转化成另一种矛盾,用逆向思维的立意来写出“不一样”的文章,这样出彩的几率比较高。

于丹评说高考作文:颠覆“标准答案”

今年有大量的作文题目都是在鼓励给人多元角度所合成的一个立体空间延伸。这种可延展性的题目都是对思维的一种训练,也是对一种多元、丰富、自我跟世界关系匹配的一种肯定跟鼓励。

广东的题目也是体现了这样一个辩证法,这个跟上海的题目异曲同工。摆脱了简单的二分法和一元论,给人的都是多元角度所合成的一个立体空间。实际上我们是在真实的空间中感觉得更好,还是在虚拟空间中了解得更为准确?应该说一个平衡的人,两个空间中都合在一起才是最好的自然。

我们今天有如此发达的网络工具,才能够全面地、准确地、对象化地搜索到那些关键词,那些核心的价值内容。如果因为有了虚拟的网络空间,我们就不去接触自然了,那其实才是人生更大的一种损失,因为我们就失去了人作为一种生物跟自然万物的关联。本来我们是和动物和植物一起生活在自然中的,我们能因为一个虚拟空间的丰富,而放弃这种与生俱来的权利吗?所以只有双方匹配在一起,才是接近真实的。

所以我看到今年有大量的作文题目都是在鼓励这样一种,不是导致单一层面的答案,不是简单的对错的判别,而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想法可以做延伸。这种可延展性的题目都是对思维的一种训练,也是对一种多元、丰富、自我跟世界关系匹配的一种肯定跟鼓励。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今年的作文,虽然说参差不齐,各个省的思路都不同。但是这种鼓励发散的,能够让大家延伸自我的题目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

王立群:考题难度大 高分不易

今年安徽的高考题,就是“显微镜下的蝴蝶”,还有广东的高考题“信息时代对自然的审美”,安徽与广东的考题非常相似,一个是在显微镜下看蝴蝶的颜色,一个是通过眼睛、网络等搜索了解自然界的美。这两个题共同特点就是紧贴着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界的认识不仅仅局限在眼睛,很多情况下,平时用肉眼看到的东西和借助于显微镜、借助于电视、借助于网络看到的都不一样。说信息化,或者说科技的发展,让人们对世界有了更深入一步、更广泛、更全面的了解。

上海、福建、四川的考题分别是“人心的坚硬与柔软”、“鲁迅的三句话”、“老实与聪明”,考题共同特点是色彩很强。上海考题“人心的坚硬与柔软”,人的心中有坚硬一块,也有柔软一块,让考生思考怎么处理二者的关系,达到一种心理的平衡。因为只有二者平衡统一起来,才能够保持内心的和谐。

新课标I卷题目很不好写,父亲在高速公路上边开车边打电话,这是违反交通规则的,女儿劝解父亲不听,选择报警也很正常。该题目隐含了“情”与“法”的问题,于法是对的,于情来说可能有不同的看法,通常高考作文题目的难分为三类:“得高分难”、“容易跑题”、“下笔难”。

上海考题难度很大,不光是得高分难,下手去写都很难。随着年龄的变化,人心中间的柔软和坚硬部分,不断地转移和变化。18岁的孩子并不会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域外高考作文

法国的高考作文题:1.人们是否应该为获得幸福穷尽一切手段?2.欲望是否可以在现实中得到满足?3.“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有一个确切的答案?4.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5.什么是公众所能承受的真理?6.人们是否需要被统治?7.人们是否可以摆脱成见?8.所有真相都是可证明的吗?

作文点评范文第10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试题解读】

此材料选自孙中山1913年12月《致邓泽如及南洋人函》(《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74页)。2012年是辛亥革命百年后的第一年,又恰逢党的十召开,是改革攻坚年,从孙中山这句话中,我们明显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

写好材料作文的第一关还是审题立意,对于这则箴言,考生只要抓住了第一句“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中反映出来的“担当”,就可以说拥有了入门的“通行证”。当然整个句子内容很丰富,后文的意思是要矢志不渝,“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要百折不回,“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我觉得只要围绕“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这个观点,展开全文,就不会跑题。

从作文选材看,有关这一题意的写作素材很多,例如,“直面人生”的司马迁,为“真的猛士”们不断呐喊的鲁迅,书写“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高呼“我有一个梦想”的马丁·路德·金……即便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素材也不少,创办新东方的俞敏洪,创办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让微软名噪天下的比尔·盖茨……从这个角度讲,这道命题保证了考生人人有话可说,只要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就不难成文。但是写好本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知道类似素材多么丰富,而在于能否提炼并阐发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并且结合现实生活和自身体验适当表达对题意的某种识见。当下这个社会太缺少担当和坚守了,也太需要担当和坚守了,正面的例子有“最美司机”、“最美教师”等等,反面的例子更多,有人为了逃避责任,失去了最起码的道德底线,根本谈不上担当与坚守,如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

本次作文比较有利于议论文的发挥,因为观点很明确,且十分具体,不利于记叙文的发挥。不过今年的命题仍是一道贴近生活、可引导学生有感而发的好题。

【佳作赏析】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中华民族,泱泱大国,华夏历史,浩浩汤汤。历史的潮水打不退时代的光芒——那一个个为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而奔走疾呼的英雄。古有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今有我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倡导,而我却认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古有17岁便立志“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骠骑将军霍去病,有16岁便高扬自由民族主义的法国圣女贞德,有15岁便获得“英特尔国际科学与技术”最高奖项的少女乔紫薇——他们无不都是在青年时代就肩负起祖国给予的重任,只争朝夕,精神贯注,猛力向前,推动国家之富强、民族之进步。

同样是青春激扬的年代,面对国家危亡和沦为殖民地的境遇,五四青年学生作出了反抗。君不见“四万万人同声唱,甘为民族赴火场”,他们身体力行,不做沉默的羔羊,才使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免受奴役的命运和沦陷的耻辱。“想当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便可用这句话来称颂了。

青春的旋律是亢奋激扬的,它可以谱一曲盛世华章。青年时代,亦如一缕阳光,可以照亮黑暗;又如一缕春风,可以温暖大地。“90后”的我们又该怎样担起中国改革发展的任务,此身尚存,此心不死呢?

也许会有人慨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对这个社会的丑恶现象无比厌弃,最后干脆闭上眼睛,塞住耳朵,于是老人倒地你不扶,有人光天化日之下抢劫你听不见。不,“90后”的我们不应该是这样的。无论如何,“90后”的我们将担负起历史与民族的责任,因为我们是顺应时代的青年一代,因为我们是清醒的,麻木不仁是我们最忍受不了的。于是,面对雪灾地震,我们第一时间伸出援手;面对老人跌倒,我们第一个冲向前去;面对社会上的黑暗现象,我们不再闭上双眼。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相信我们的力量,相信改变世界的自己。路途虽不平坦,或许还有荆棘,但请相信,我们终有成功之一日。担负起吾辈之担当,虽海枯石烂,此身尚存,此志不灭。

青年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惟以吾辈之担当,方能实现中国之大业。

【点评】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文章观点鲜明,扣题准确。作者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提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观点,有现实意义,特别是针对当下社会的一些现象来表达“90后”的担当精神,很有感染力,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开篇亮出观点,中间前半部分举例分析,后半部分针对当下社会的一些现象来表现“90后”的担当精神,扣题紧凑。结尾呼应开头,照应材料。全文一气呵成,结构圆合。文章材料丰富,先以古代人物“霍去病”、“贞德”为例论述主题,然后又回到当代,从反面举例,这样古今联系,论述就有了层次和深度。作文是语言的艺术,我们应该巧用美化语言的手段——修辞。文中引用名言,多处运用比喻,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敢于担当,迈向成功

诚如孙中山先生所言“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先生的话告诉我们:做一件事情,首先要敢于担当,并且要不畏艰难,按道理做事,终会有一奋骥足的成功之日。

康德说:“既然我已经站在了这条路上,那么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止我走下去。”人生之路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如果我们已经选择了前进的方向,那么,就要勇敢地担当起重任,不在失败和困难前畏葸不前,集中精力,成功之日总会到来。

敢于担当则明,心死放弃则暗,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的真理。畅游历史之中,徜徉伟人之间,你会被他们在困难中敢于担当的身影所感动。

上一篇:点评范文 下一篇:美食点评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