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范文

时间:2023-03-19 18:35:30

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作文教学 金钥匙

“作文教学太难了!”这是语文教师抱怨最多的一句话。学生更是“谈作文色变”,拿起笔作文,写不了几句就“理屈词穷”。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副会长张定远认为,“作文教学还存在理念滞后,作文教学局面沉闷、枯燥、被动;作文教学效率和质量不高;命题作文在很多学校比较普遍等。”此等情况严重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个性化写作能力的提高。一些学生作文内容空洞,假话、空话、套话偏多,不能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没有实话、心里话。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些情况的产生更多在于他们没能积累一定的素材,对生活的关心、体验还不够、不深,导致写出的作文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它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动手实践。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通过学生自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笔者把作文教学同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大胆尝试,为作文教学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

一、运用综合实践活动,拓宽习作的视野

生活是河,作文是船,船只有航行在生活的广阔海洋里,才能千帆竞发,自由畅通。杜威说:“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自我的超越。”开放的综合实践活动将学生个人、社会、自然等要素彼此交融,汇织成一张网,体现了各要素的有机联系和内在整合。学生的眼睛不再盯着教材中的几篇作文,所有的活动内容皆能人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他们通过观察和分析自然、社会。来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态度和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选取的作文内容,也就超越了先前的作文选材观。

在“向灾区献爱心”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调查了汶川地震时期人们的衣食住行,收集了国家各级政府和世界人民积极投入救灾援助、与灾区人民患难与共、支持他们重建家园的资料,写下了许多感触很深的日记。李莹同学这样写到:“……地震遇难者人数不断攀升,虽然许多人幸免逃过了灾难,但是他们有亲人已在地震中丧生,他们的家园已经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满目疮痍和凄凉,幅幅画面惨不忍睹!然而,在灾民的眼里,我却分明看到了一种力量,一种震后余生的坚强……”谢瑾雯同学结合身边的事情,在日记中写遵:“我们学校发起了‘为汶川灾民献一份爱心’的倡议,同学们纷纷捐出一份份零花钱,奉献一份份爱心。我回到家,将自己的储蓄罐打开,一角、五角、一元、一共凑到三十二元三角,虽然不多,但毕竟表达了我的心意,天灾无情人有情啊!”……

在语文作文课的教学中,我们注意设计开放性作文题,《白水洞》《邵阳特产――猪血丸子》《家乡腊菜》《江北夜景》《雪峰蜜橘》《武冈豆腐》和《我爱资江河》……当作文题摆在面前,由于写的是学生亲身耳熟能详的事情、景物,他们便能信手拈来、下笔千言。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用之不竭、鲜活真切的作文素材。

二、运用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写作的情感

综合实践活动提倡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引导学生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我们学校在“校园绿化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求中高年级每个班级抽选6名学生组成一个“班级绿化设计”小组,成立一个“绿化设计开发有限公司”。各班经过评选。组成一支最能干、最具创新开拓精神的小组,同时组织他们上网搜集各地名校和公园的绿化工作,从绿化面积、植物品种、图案设计及色彩的搭配等方面找到许多资料。有的学生在父母陪同下来到城南公园、新邵一中、八中、赛双清公园,用数码照相机拍摄了一组组珍贵的照片资料,供同学们设计使用。在2008年“国庆”作品展览中,他们富有创意的设计作品用“纸模型和实物模型”进行展示。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顺利完成任务。在汇报活动中,需要6名学生的共同合作,他们有的给自己的设计公司取名、有的动手剪裁、有的负责粘贴……忙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一座座美丽的校园就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过后,许多学生将此写入作文,文中流淌着浓浓的情意。《我快乐,因为我学会了合作》《美丽的校园我的家》《设计公司取名记》……

一个学期一个主题。今年,我们又举行了“温馨班级建设”活动。老师们带领学生布置温馨教室,学生参与设计、剪纸、手工、布置等,一篇篇有情有趣的作文也因此诞生。学生对写作不再害怕,许多孩子甚至迷上了作文,我班学生在谈到自己的理想时,一些学生的心中居然燃起了作家梦、记者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写作的热爱。

三、运用综合实践活动,彰显作文教学的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也遂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时代特征,成为语文课程活的灵魂。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写作是一种高度综合化的精神活动,是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一篇小小的文章,往往能折射出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个性特征。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又为人文性的文章提供了途径。

在“捏鸡蛋”活动中,笔者先让学生推测鸡蛋的生熟,接着归纳推测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方法的对错。活动结束了:“鸡蛋真的捏不破吗?”“鸡蛋为什么捏不破?”“找个大人来试试,会不会捏破?”“为什么熟鸡蛋不会浮起来?”“用鸭蛋实验的话会怎样?”……学生在自主参与后,有了自己的思维、情感、价值体验。笔者顺势引导:“你自己找个鸭蛋试一试可以吗?”“老师来试试怎么样?”……鼓励学生继续探究,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也在不断深化,新的问题在探索中变成新的体会,新的领悟,充实了作文内涵。教师鼓励学生求“新”、求“变”,鼓励学生自由而创意地表达,学生活跃的思维、独特的方法、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表达愿望,于文字中得以体现。这种教学方法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激励促发展,在评价中渗透教师的人文关怀,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使作文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综合实践活动范文第2篇

>> 浅析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设计 浅析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浅析 浅析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浅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实践 浅析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策略 浅析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指导的原则 浅析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浅析综合实践活动与音乐教学的整合 浅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本取向 浅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 浅析课堂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现状与对策 浅析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现状 浅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初探 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综合实践 浅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之辨析 综合实践活动微观察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 > 综合实践活动浅析 综合实践活动浅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综合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其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体验亲身的经历,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综合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其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体验亲身的经历,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

一、转变观念,尝试创新教学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教师的指导要贯穿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分发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在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给学生各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要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

新一轮课程改革它以学生的实践和经验为基础,提倡亲历亲为,强调通过经历来获得体验,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社会责任等良好的情感和价值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别于学科课程,其明显的特点就是开放型教学,即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从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向社会实践,极大地调动学习的自主性,以扩展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和思维天地,进而开发他们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要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

(一)交流表达能力

综合活动要体现多样性,要及时地把最新的信息传播给学生。例如,教学《语文天地》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冠军”这个名词,然后选定挑战的对象、项目,准备所需的材料然后向冠军进行挑战。同学们挑战的项目,有书法、绘画、朗读、演唱、讲故事、舞蹈表演等,充分的表现了同学们的特长。我给予恰当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有成功感,体会到冠军并不神秘,因为任何冠军都只是在某一项或几项能力上领先于别人,而且这种领先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你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你也能当冠军。此次活动使他们的表达交流能力得到提升。

(二)动手操作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协调发展。例如,在教学《神奇的气压》一课时,我演示后让学生亲手做实验,用漏斗吹乒乓球、让大于长颈烧瓶口的鹌鹑蛋从长颈烧瓶口中进入,然后再给长颈烧瓶加热,让鹌鹑蛋从长颈烧瓶口中在慢慢的出来,这样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此时学生不是讲台下被动的观众,而是活动的主人。一节课下来,学生既学懂了书本知识,又了解了空气的神奇力量。学生形成了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动手操作、观察实验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驾驭知识的综合能力。

(三)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学生必须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设计活动过程,准备活动所需器材,实践、操作过程,并记录观察现象、数据,完成实践成果报告,得出活动结论。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我先提出问题:“圆周率3.14”是怎样得来的?然后我组织让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实际操作,在校园找“圆”,如自行车轮、摩托车轮、井盖等,学生用圆周长除以圆直径都得出了3.14、3.12、3.13……等数字。学生经过亲手实践后争相竞答。我此时不作任何表态,而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尝试,让他们在不断探索中找到答案。这样学生学得主动、活泼、创造性思维十分活跃,探索精神在活动中得到培养。

(四)创造能力

实践是创造发明成功的重要条件。创造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核心所在,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例如,在美术课上让学生利用图画展现家乡未来的变化时,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简洁、鲜明、生动的图案形象地表达主题,反映新农村建设及时代精神。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不仅要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而且要更突出地落实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

四、综合实践课应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教师要关心爱护和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展并发现学生的潜能。因此,作为教师一进课堂,就必须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领着学生走向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去指导、去帮助、去诱发学生的新的发现,新的开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范文第3篇

一、真实的课题,让研究主题从随意走向规范

不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活动的课题随意性很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系统性,有的研究主题是信手拈来,有的是直接拿来,有的是迎合时尚。二是缺乏序列性,内容单一,同一主题多次反复。三是缺乏自主性,表现在研究问题全是老师预设,距学生生活遥远,学生不感兴趣。

要改变以上现象,必须规范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课题。学校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统筹规划本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主题。

各年级既相互独立又形成序列,做到全校一盘棋。学期初,学校教导处要召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进行集体备课,拿出学校的整体活动方案,避免各自为政。如运城市人民路小学围绕主题“家乡文化知多少”建构的主题框架就是很好的范例:

(二)学校要有机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注重开发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尽管各校也编制了一些活动资料包,但是由于理念上的差异,水平参差不一,难以统一实施。各校在实践过程中可探索一些好的做法,比如浙江余姚实验小学将学校的传统活动进行提炼,形成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

二、真实的活动,让活动过程从盲目走向系统

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在于实践。但是由于课程自身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完整的活动过程在教学研究中难以展示,造成一些教师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上好开题课。

误区二: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上好课表中安排的每一节课。

要走出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必须加强课程研究的系统性。

目前各地的教学研讨多集中于开题指导课,因为这是“展示教师”的最有利的课型,却不是这门学科最核心的展示,所以造成一些教师认识上的不足,过程性的指导肤浅,或者随意盲目。所以在开展教学研究时要根据本课程的特点,进行“长线”的全程展示,让教师们对课程的完整实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三、真实的成果,让实践成果从虚假走向真实

有些教师为了应付检查,准备了“丰硕”的活动成果,但成果形式单一,主要是手抄报、资料集;内容单一,主要是网络下载的文本;来源不清,有些是老师和家长代劳。其实,只要真实的开展活动,就一定会留下精彩的活动成果。这里的成果可以是有形的,如文章资料、图片资料、调查问卷等;也可以是无形的,比如活动的感受体验、观念的改变、勇气的增加等情感方面的收获。教师在结题总结阶段,要引导学生认真梳理,对于有形的资料要做归档整理,以资料汇编、图片展览、结题报告等形式展示;对于无形的收获,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反思,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以“我是打假小卫士”为题,让学生走进商场调查走访,识别假货。既提高了认识,提升了能力,又为后续活动的开展,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贵在实践,重在活动,让我们摒弃世俗的功利,还综合实践活动真实。

综合实践活动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语文 综合实践 活动 步骤

语文新大纲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对不同模块的要求。⑴基础模块的要求: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⑵职业模块的要求:从相关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取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模拟职业情境,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⑶拓展模块的要求:针对社会生活和相关行业中的重要问题,发现和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开展综合程度较高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所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通过综合性的语文实践学习,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实践中获得新知,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教师根据学校、社会、职业和学生的学情(学生专业以及学生的语文水平)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条件地开展各类活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一、教师课前精心引导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是建立在主体主动体验诉求和具体行动基础上的,教师积极引导,切不可“越俎代庖”,以免架空主体流于形式,走向无趣、无度乃至无效。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是语文老师按照教材的要求给学生布置题目,让他们自由发挥讨论就结束了,那样进行的结果肯定是少数认真的同学得到了锻炼,80%的甚至是90%的学生在走过场,这样的实践课自然就失去了应有的目的,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一些他们生活实际和能力范围的题目,或者是感兴趣的课题,让所有学生参与进去,教师组织也相对容易,这样开展的活动实践课才有意义。

1、课题的选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不能完全按照课本上的要求进行,教师在确定课题时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不是信手拈来,应该对所先课题进行评估,综合考虑学生的阅历、年龄、心理、条件等因素,选择学生熟悉、真实的课程资源,同时要能体现综合性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语文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活化的学习实践,注重让学生在真实的的广阔空间中学语文,课题要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科技、文化”等内容展开,涵盖变化中的整个生活世界的各个方面,对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一定提高的。

2、教师的引导。课题选好了,学生怎么入手这是关键的,其实这也就是任务的驱动。例如学过老舍《我的母亲》,要求学生树立爱的意识,探寻母爱无私,母爱无言,母爱是最伟大的爱。从一粒糖果,一杯清茶,一碗热汤……等中感受母爱,说说对母爱的认识。引导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建议学生设计“母爱情深调查表”,每人设计一句最能表达对母爱理解的句子,每人说出母亲做的记忆最深的一件事,还要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拟定的问题,对材料进行充实、调整、组合。交代选派代表发言等事项。

二、学生课后细心准备

课题选好了,接着是落实责任的问题,教师绝不能说你们回去落实,下次课上台展示,那结果肯定不如意,我总认为中职生学习有三种状态:⑴懒惰;⑵应付;⑶认真。其中懒惰型占80%,应付型占15%,剩下的只有5%的认真了。一个班就那么3~5人配合教师上综合活动实践课,那气氛、那效果有吗?所以教师一定得先分好组,选好小组长,明确小组长权力,各成员的责任,通力配合以达成目标完成。

1、分组问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团体行为,不能单干,因此实践过程是要分组进行的,教师在小组成员搭配上要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水平进行合理安排,实行优势互补,既便利任务的完成,也便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要赋予小组长权力,要求做到小组合作愉快。

2、成员接受任务,完成既定目标。学生接到课题后,主要工作就是搜集资料,准备展示。还是以“说说对母爱的认识”为例,学生可以设计为:⑴母亲的姓名是什么?谁给她起的名字?有什么意义?⑵妈妈出生在哪一年的哪一天?妈妈的属相是什么?⑶妈妈上过几年学?妈妈上学的表现(受过什么表扬)?⑷妈妈经常看什么书?妈妈会背哪些古诗词?⑸妈妈有什么特长或者兴趣爱好?⑹妈妈从事什么工作?获得奖励情况?⑺妈妈是如何分配她一天的时间的?⑻当你生病或遇到困难时,母亲如何帮助你?⑼你妈妈在家中的表现?妈妈最爱唠叨的一件事是什么?⑽母亲最大的心愿等方面内容,据此做成问卷调查表,各成员带着问题去完成任务。

3、各成员带着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组内交流。本组成员先就有代表性的答案进行叙述,各组员发表不同意见,推荐本组最有代表性(妈妈的表现以及对妈妈的语句的设计)的成员代表本组到班级展示。

综合实践活动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教学内容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中小学课程结构进行调整,提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首次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列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之一。准确理解和把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在内涵与外延方面的异同,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

一、产生背景的比较

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结构体系改革的必然要求。传统的分科课程体系强调学科本位,忽视了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割裂了人与自然及社会的紧密联系,漠视学生个体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的健全发展,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形成。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教育回归生活,力图让学生从完整的、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次对语文课程的性质进行了界定,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是一门多方位、多层面、多角度、立体式的综合性学科,在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和极为重要的作用。2001年7月教育部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均突出强调语文课程内容向综合化和生活化拓展,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耗时低效、学用脱节、缺乏职业教育特色、承担不了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方面的重任,且在现实中有被边缘化的趋向。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呼唤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与之相适应,积极开展语文课程改革工作。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亟需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联系学生生活,增进课程内容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加强语文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习实践活动和职业实践活动,沟通专业与职业,面向职业世界,丰富语文学习的内容,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和路径。为此,2009年1月《大纲》首次提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

二、性质的比较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形态,它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1],与各分科课程共同构成了基础教育完整的课程体系。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一,和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共同构成了语文课程的三大教学内容板块,它虽然继承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某些功能和印迹,但它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形态,这是两者最本质的区别。

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7-9年级)》,阐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理念,规定了课程的目标、内容领域、实施原则、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以及课程的管理。该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但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也没有编写具体的教材,活动由各地、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开发和设计。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因为是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之一,它贯穿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始终,《大纲》对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课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占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总学时的16.7%。拓展模块因为属于选修模块,《大纲》没有规定该模块的学课时,也就没有规定其语文实践活动的课时。所以,根据《大纲》编写的教材均设置了具体的活动,并要求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三、特点的比较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点,但两者最本质的特点是不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范畴内的一种情境活动,活动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因此,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最本质的特点是语文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确立和内容的选择都应聚焦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最本质的特点是整体性,学生面对的是由人、自然、社会构成的完整的生活世界,立足于学生个性和人格健全发展。

此外,虽然两者都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点,但两者的具体表现也是不同的。

如在实践性方面,两者都是一种活动学习的方式,都以学生的自主实践为主要方法,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与体验、感受与领悟。但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践,是学习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基本关系的实践,是探究、思考、理解生活世界的实践,意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践,是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的实践,是在活动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实践,意在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在自主性方面,两者都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活动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都只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管理者;学生都可以自己制定活动的实施计划、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方式与形式。但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是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活动目标、内容是由教材提供或指向的,学生虽然也可以重新设计活动,但不能偏离教材设定的活动目标,在内容上也只是在教材提供的活动内容框架下,结合地方和自己的实际进行适当调整、增删和改进。

四、理念的比较

综合实践活动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理念都强调活动的实践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都强调拓宽学习的空间;都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都强调合作学习,在与他人、自然以及社会的相互交往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效的建构。

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2],着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为基础,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置于核心地位,强调在活动中学习和提高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虽然它也注重和强调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但这些只是引发、维持、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条件。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完整的生活世界,在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中,认识与体验自我、自然、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谋求自我、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其核心价值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也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也引领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但是,它是为了促进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其核心的价值在于提高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综合实践活动意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根本变革学习方式和生存方式。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为了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此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过程、活动评价等方面,也都既有着许多共性之处,也有着各自的特点和要求,本文不再一一阐述。

参考文献:

[1]张华等著:《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

综合实践活动范文第6篇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要“丰满”。

第一阶段,选题阶段,培养学生制定选题的能力,包括提出问题的能力;将问题转化为课题的能力。针对课题,学生首先可以初步搜集素材,学习从中发现问题。面对丰富的资料,学生们的热情高涨。他们会提出很多感兴趣的,想要研究的问题,但这还不是课题,接下来要学习如何将问题转化为课题,此时教师的指导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可以在此时教授学生相关的问题处理知识。接下来学生切身体验选题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出现问题,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最终根据小组兴趣确定子课题。研究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体验方法。在确定选题的过程中,可以不将需要注意的问题事先告诉学生,而是引导他们在不断修正选题的同时,亲自经历由问题形成课题的过程,让他们体验确定课题的常用方法与技巧,使他们初步具备将问题转化为课题的能力。小组内对课题达成一致后,要在小组之间进行可行性评价。实现小组间互助。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这一阶段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体验研究方法,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和访问法。为学生提供研究条件,引导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提升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此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肯定非常多,教师适时指导,并设法为学生提供研究条件。 随着研究的深入,有的小组会渴望与别人分享自己成功的体验,有的小组遇到困难,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教师要适时举行阶段交流活动。各个小组整理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资料、经验、结果和感受,介绍自己的研究进展及初步设想,其他小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此阶段学生切身体验,学生动手参与,学生遇到难题设法解决,等等。通过这一阶段的活动,学生体验了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与访问、观察与实验 、设计与制作 、参与与服务,提升了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了良好的科学态度。相信如此实践,学生会拥有终身难忘的学习经验,这是课堂教学所做不到的。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丰富的成果展示形式,成果汇报会、海报、学校展览、社区宣传、辩论会,等等。

最后要对学生活动给予评价,如何评价?综合实践课程进行探究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去进行研究。学生们通过各种方式途径收集资料,再加以整理分析,使我们对原本不太熟悉的东西有了比较全面清晰的认识,体验、学习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这对于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就是一个提高。而学生提出的创新设想,可能并不成熟完善,有的离转化为实际产品还有一定距离,但综合实践课程重在过程,学生经历的实践研究活动,就是创新思维的生成过程,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都会得到锻炼与提高。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而且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学生在研究与创新过程中,锻炼了意志品质,培养了科学精神,使之更加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对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有着更加深刻的意义。(作者单位:河北衡水中学)

综合实践活动范文第7篇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但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实践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自主探究,积极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它是一种基于学生直接经验的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面对的是真实的问题、真实的情景,如环境问题、交通问题、风土人情以及变幻莫测的社会现象等等。学生在实践中亲历亲为、积极体验,自己的认识将不断加深,经验将不断丰富。如我们学校在开展《走进净水厂》的综合实践活动时,学生在活动前,只是带着“净水厂的自然情况”“水是从哪里来的?”“水的净化过程”三个问题进行参观、调查的,但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又不断提出“水的价格”“居民用水情况”等新的问题,从而更深入地体会到我国水资源的贫乏和人们节水意识的淡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积极体验,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创造更多的惊喜与奇迹!

二、培养能力,全面发展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培养团结、合作、协作的能力,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利用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在情意方面,注重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社会发展,关心他人,对自己负责,可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这些品质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些品质的养成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我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就充分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在开展《趣味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我就通过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整理、利用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成语、对联、歇后语的积累,激发了学生探究语文的兴趣,感受到祖国语言的魅力,进而增强了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热爱,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三、多种形式,课内外结合

我们学校本着关注社会与发展,提倡科学性与人文性统一,民族性与国际性统一的原则,将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四大领域与非指定领域的校、班、少队活动等整和起来实施,使综合实践活动蓬勃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学校不仅在语文、数学学科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而且在体育学科开展了《奥运会》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美术学科开展了《我有一双小巧手》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等,并与少先队开展的《环保天使在行动》《献出一份爱》等系列活动相得益彰,互为补充,使学生全面发展,并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自己的爱好,并不断接触社会,同各种各样不同身份的人打交道,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本领,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范文第8篇

“假实践”现象种种

蜻蜓点水,浅尝即止 笔者多次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评评委工作,发现学生的研究性主题活动前期方案设计和后期成果展示浓墨重彩,而中间实践活动环节却轻描淡写。比如《本地区小麦种植情况研究》,在具体实践环节,学生只是到麦田参观了一下,简答询问了农民几个问题,而没有做小麦的整个种植实验,也没有种植过程的观察记录。再比如《本地区大棚草莓种植情况调查》,学生对草莓农药残留情况的调查研究,只是咨询了政府有关部门,而没有自己动手做实验;进大棚了解草莓的种植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情况时,没有亲自动手测量,而是口头询问别人。他们的这些研究性主题活动,由于具体实践活动环节做得不扎实,既得不到全面、真实的研究数据,也得不到真正的实践体验,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过度保护,包办代替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家长怕孩子活动中发生意外,就在具体实践环节完全包办代替。如有一个关于《学校食堂浪费情况的调查》活动,活动设计要求学生对食堂每天吃剩下的饭菜称重。由于泔水捅剩余的饭菜较多,老师怕学生抬不动,就请人代替学生抬到磅秤上,就连磅秤如何称重,也是顺便包办了,学生只是在旁边袖手旁观。其实,学生抬不动大泔水桶,可以自己想办法,把剩饭、剩菜舀到小的桶里称重。这样,学生就对剩饭剩菜的数量有了更深的体会。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其中,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体验。教师和家长过度保护,剥夺了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剥夺了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经验和感悟的权利。

弄虚作假,敷衍了事 学生们在暑假过后返校时,会向老师上交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但这些盖有社区或者企事业单位公章的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相当一部分是虚假的。有些学生根本没去参加实践活动,只是在开学前为了交差,胡乱填好表,家长托人去盖个章。这种走过场的实践活动,不但没有让孩子近距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反而助长了弄虚作假、形式主义之风,影响了孩子优良道德品质的养成。

“假实践”现象原因浅析

学校没有自己的综合实践基地 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时,需要相应的场所和环境。现在学校没有自己的综合实践基地,学生在学校没有亲自动手的机会,所谓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也就无从谈起。

社区没有学生的体验生活场所 虽然每到暑假,社区居委会也会为小朋友组织一些活动,但由于没有适合体验生活的场所,这些活动往往吸引不了小朋友,他们的参与程度不高。还有社会上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同程度较低,小朋友的实践活动得不到社会各界和家长的支持,出现“假实践”现象在所难免。

教师指导不到位 目前,多数教师都是知识型的,实践型的教师则十分稀缺。于是,不少教师在指导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都是口头讲要怎样做,而不是动手示范怎样做。这样,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是不到位的,也没有让学生形成强烈的动手实践意识。

学生没有基本的实践技能 要走向社会开展实践活动必须具有以下基本实践技能:生活自理、自我保护能力;沟通交往能力;劳动技能;观察、调查和实验技能。如果学生从小缺乏锻炼,乃至储备不足,这样一到具体的实践环节就会手忙脚乱,无从着手。

缺乏严格评价和监督 出现“假实践”现象,还有个原因就是教师缺乏对整个活动的严格监督和评价。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在为学生创造参与实践活动的环境和平台的同时,要关注学生活动中实践了没有,经历了没有;要关注学生在实践中与他人交往和合作了没有;要关注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什么体验,而并不是关注最后的成果如何。

“假实践”现象解决策略

宣传综合实践课程的必要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宣传,要从校内扩展到校外,让全社会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认识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全社会认同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社会上的各种资源才可以充分调动起来。

建设“没有围墙的学校” 学校可以和附近工厂、农场合作,建设综合实践基地,让这些实践基地成为“没有围墙的学校”。对单个学校来说,建一个功能齐全的综合实践基地是很困难的,但可以几个学校采用互通有无的方式来解决。比如,农村学校建立种植养殖基地比较容易,而城市学校也有其资源优势,学校之间完全可以互相合作。学校有了比较固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得到了保障,组织学生活动也比较容易,比较安全。

招聘有综合素质的“大教师” 从目前看,从现有的教师队伍中培训一批合格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向社会“招贤榜”,聘请既有文化修养、又有专门实践技能的“大教师”担任课程指导教师。这样,可以改变目前学校教师队伍有知识无技能的“小格局”现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培训,也要从校内扩展到校外;如果对广大家长进行培训,让每一位家长都成为自己孩子的指导教师。如此,学生的许多活动就可以由家长带孩子到社会上去开展,学生也就有了更多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机会。

此外,还要持续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从小学一年级起,全体教师都要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范文第9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生活;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314-02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应以学生为核心,指向学生的发展,更离不开学生“生活”这个大舞台。陶行知先生将生活教育定义为: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源于生活而又以生活为归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探究、体验生活的课程,它所提出的探究生活是为了融入生活、热爱生活,使生活更美好。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要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的要素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要因地制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要与地方资源紧密结合,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宁围镇是浙江省百强镇之一,全国闻名的万向集团和传化集团就坐落在这里.如学校暑期开展的“走进传化”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传化的艰苦创业、发展壮大是一部厚重的书,学校充分利用这一当地的教育资源开展活动,通过观看、聆听、访问、调查、上网查询等多种形式,了解认识传化,学生学习传化精神,争做时代新人。

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要有一定的指向性和可行性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立,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因为学生平时的关注点不同,他们的兴趣爱好也不同,所以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设计活动主题时,要尊重多数人的意愿,尽量达到统一。也要注意选择一些值得研究、对学生有实际意义的主题。如“春花绚烂你最美丽”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借三八国际妇女节之际,提出要感恩父母,在活动中,同学们通过调查、观察、实践、体验等方式,深入了解母亲,学习有关赞美母爱、感恩父母的文章,也进一步认识到父爱、母爱的伟大,激发了他们的感激、孝敬之情,懂得了感恩的意义与方法。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可行性,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利的。

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点。说综合实践活动本质上就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尊重学生自主性,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搜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当然对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主题选择权、活动决策权,具有活动过程的自我管理权。如“心感秋韵――秋姑娘的来信”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看到落叶纷纷,想研究一下落叶为什么会落下来,落叶又有什么作用呢。教师就充分尊重学生选择的这一主题,展开综合实践活动。

心感秋韵之秋姑娘的来信

(主题设计背景)

【活动背景】午后漫步校园中,发现孩子们在捡落叶,手举落叶开心地欢呼着、跳跃着,“老师,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呢?”“落叶有什么作用呀?”于是想到了秋天硕果累累,红叶飘飘。那树、那花、那果,无不让人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大自然独特的景致激发起学生渴望亲近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我想通过找寻大自然中秋天的变化,学生了解秋天的特征,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通过看、听、尝、闻四个情景,学生欣赏图片、感受大自然中秋天的独特魅力,由此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此次“心感秋韵之秋姑娘的来信”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从选择主题,确定主题到深入主题,学生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同学们兴趣浓厚,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力量与智慧。由此看来,在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时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的方法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与学校生活相结合

学校是学生人生成长道路上的必经之地,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空间。学生很长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可以与学校生活相结合。立足校园生活生成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学生多,资源多,研究难度小,可操作性强。学生喜欢探究,才会慢慢习惯于主题研究,这样坚持下去,可以为开展不同领域的主题活动打好基础。

(1)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科课程为基础的,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在学科课程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般都会涉及许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知识重组整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结合的“回报父母的爱”主题活动;与小学劳技课结合的“包饺子”、“水果拼盘”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与美术课结合的“我爱我班”、“教室墙报设计”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与品德课结合的“餐桌上的文明”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课结合的“校门口的交通状况”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与体育课结合的“课间游戏我做主”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课结合的“新男孩行动――学会担当”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2)与学校活动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带动学校文化的发展,而学校文化的发展也促进并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每个学期,学校都会举行一些活动,比如春游活动、艺术节活动、经典诵读活动、体质测试运动会、毕业典礼活动等等,可以从学校的这些传统活动或者重大事件中挖掘课程资源,设计合适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我们设计过“文明礼仪伴我行”、“民以‘食’为天――学生消费维权之食品篇”等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文明礼仪伴我行

――对校门口文明礼仪的调查研究

(主题设计背景)

【活动背景】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万向小学自2004年9月创办至今,学校本着“打造礼仪特色,提高人文素养”的目标,以文明礼仪教育为抓手,多方位构建文明礼仪教育序列,挖掘内涵,着力营造“礼貌 博学 健康 和谐”的校园文化。

【主题的提出】建校以来,通过文明礼仪训练,学生在校园内的一言一行都展现出了良好的礼仪风范。那么,在校园外,讲文明,懂礼仪是否也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呢?我们决定做一次调查研究。但让四年级的学生直接调查校园外的文明礼仪,肯定是行不通的。于是,教师选择了校门口这个特殊地点来作调查研究。

通过“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感受到了文明礼仪是一种美德,是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以身作则,也懂得了不管在校内、还是校外都要讲文明、讲礼貌。

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与家庭生活相结合

(1)关注家庭成员

平时的家庭生活中,每天无微不至照顾着我们的亲人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我们有没有为他们做些什么,有没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他们。就此可设计“感恩”这一主题,学生通过“学会感恩”、“我珍惜我成长”、“春花绚烂你最美丽”、“感恩,让爱在心底流淌”等小课题的研究,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常怀感恩之心。

春花绚烂你最美丽

(主题设计背景)

【活动背景】万向小学是礼仪风尚学校,随着特色理念的不断深入,学生们的活动也更加得丰富多彩。学校借“三八”国际妇女节时机,开展了一系列感恩风尚活动。

【主题的提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和身边的朋友不知给予了我们多少爱。如今,“三八”节又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让我们在这个美丽的节日里,开展一次有意义的“感恩”活动吧!

通过“春花绚烂你最美丽”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学会感恩父母,关心父母,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真正内涵。家长也发来信息,表扬孩子在家帮父母做事,变得懂事、孝顺。

(2)关注家庭需求

日常生活中,每户家庭都有许多各种各样的需求。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共同需求的物品进行研究。如蔬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已经成为人们平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副食品了,每个家庭每天都要买蔬菜,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生成“蔬菜”这一主题。学生通过“蔬菜的种类”、“走近无公害蔬菜”、“蔬菜的作用”、“蔬菜与养生”等小课题的研究,知道许多有关蔬菜与健康的知识,懂得蔬菜的重要性,增强健康意识。

(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研究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综合实践活动最直接的动因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现实问题。如今的小学生们也开始关注身边的社会热点问题,但是在日常教学中,缺少一个供学生交流的平台,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好为学生搭建了交流、展示的平台。因此,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时可以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萧山区曾举办过“童眼看世界――社会热点问题研究”课题活动,老师们设计了“童眼看世界”、“还生命一条绿色通道”、“远离‘有毒’食品、争做健康使者”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从孩子们的角度来看这个社会、关注这个社会。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环境问题,道德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研究机会。也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开展有效研究。如“五水共治”这一浙江省政府的新举措,可以设计“节水护水我能行”、“保护家乡水资源”主题活动;还有食品安全这个大问题,可以设计“关注食品安全,”、“民以‘食’为天”等主题活动。所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要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相结合,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关注社会新动向。

三、结束语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主题,学生才会倾注热情、用心探究。在设计主题时,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现校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从而激发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不断进行探索研究,不断进行创新的欲望和意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设计,应源于生活、立足生活而高于生活,还儿童生活的权利,让孩子回归本真生活。生活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对学生来说更加亲切,相信未来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定会展现它独特的魅力,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2001

综合实践活动范文第10篇

综合实践活动 指导策略 问题 对策

一、前言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指导方式的新型课程。当前,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已成为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则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和亲身实践,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获取多种直接经验,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等方面与以往课程相比有了深刻的变革,是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共同的挑战。它需要坚持学生的自主性,但指导教师的作用还是毋庸置疑、不容忽视的,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上,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指导、辅导,需要有一套良好的指导策略。因此,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需要明确好活动的指导策略,进而组织教学的开展。这样,建立在良好指导策略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能真正地达到其实际的教学效果。

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存在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实施与开发不仅涉及许多理论问题,更涉及许多实际问题。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及指导策略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1)活动的主题不够明确。在活动过程中,由于组织过于仓促,忽视活动主题的考虑,使学生对活动的内容比较的盲目。

(2)活动的方案比较模糊。制定一套好的活动实施方案,既能对活动起到主导的作用,又能使活动收到预定的效果,但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必要合理的实施方案。制定方案时,由于考虑不周,行事草率,往往流于空洞、虚幻,华而不实,似有实无,因而增大了实际活动过程中发生随意性的可能,教师或者无所适从,或者无所作为,或者任意作为,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突发事情而不能有效的处置。

(3)缺乏实质性的指导。在我国,班级授课制占主体。往往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数量过多,教师在指导中,不能面面俱到,缺乏师生实质性的交流。教师对活动主题、教学课型、活动背景、预设目标、情景创设、活动环节、课前准备、课中活动、课后延伸等一系列的问题缺乏深入细致的考量,招致最终活动指导无的放矢,效果不明,使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4)活动指导方式不正确。综合实践活动是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开展。而有些教师缺乏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改变,在活动课程中,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牵引”式的跟着老师学,阻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

(5)活动课程缺乏有效性的讨论、交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讨的能力。在实际的综合活动课程中,教师忽视学生在综合活动课程中的观察与发现,学生的发现与理解不能及时的得到认可、指正,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综合活动课程的兴趣。

三、确立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的课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无可避免地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针对“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技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等课程开展活动,为当代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新课改的认识,更新教学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适应课改的保障体系。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具备有效的教学指导策略,更好地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1.确定活动的中心主题。一个主题的好坏可以体现出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活动课程的中心主题。活动中心主题的确定,可以有效的便于活动的开展。活动的一切章节和内容都是围绕中心主题展开的。例如,教师要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教师首先就得明确这一活动的中心主题,然后依据活动的中心主题,对活动各个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从而使得活动有序地进行。

2.制定活动的方案。活动的方案是活动有序开展的纲领。教师要结合课程的教学要求,制定符合本地本校实际,彰显课程理念、课程特色、课程标准的实施方案,在活动方案的拟定上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活动进行创新式的设计,把生活中的情景具体化到活动之中,活动的诸多环节都要依据活动方案进行安排。例如,学生在对关于爱国主义的主题活动进行方案制定时,可以根据党在今年将会有什么重大的活动和会议,活动方案就可以依据这些来很好的制定。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活动方案,在活动之前就做好相应的准备,以便活动开展得更加地顺利。

3.活动的有效策划。活动有效策划是活动实施的关键。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活动的主题和方案,进行活动策划,通过学生的独立和交流,进行多元化的策划,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信性、团队精神和自我规划能力。教师进行有效地指导,以便了解学生规划能力和指导活动课题的能力。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策划,进行师生互动讨论,进而找出一套学生最需求的活动策划方案。

4.活动的有效实施。活动的有效实施,是活动进行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活动主题的需求,进行活动的分组、角色安排等工作。教师需要有效的对活动中的观察发现、问题都一一的记录下来,活动结束之后,把学生们的活动成果一一的收上来,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答,为学生们良好的解决活动中的问题,对学生的活动开展起到总结和指导作用。

5.开展有效的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要进行认真总结,把学生实践互动课程中的观察、发现、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和归纳,形成全面、实事求是的总结和科学的评价,以便学生在后期的活动中,更加地注重活动过程中的效率。

6.活动上的方法指导。活动课程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是学生知识巩固和问题发现、解决的过程。在问题的发现解决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采用正确方法指导的同时,教师也可以成立学习讨论小组,利用小组间的讨论交流等方法,指导学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结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然而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存在诸如目标不明确、方案不具体的问题,这些都是综合活动课程在指导性上的问题。有效地教学指导策略可以极大地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潇.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初中化学中的实施[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7,(4).

[2]刘文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J].科技信息,2007,(06).

上一篇:寒假社会实践范文 下一篇:智能化研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