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5 07:15:20

综合实践报告

综合实践报告范文第1篇

因此,在2012年的寒假中我们学校开展了以“践行青春责任,弘扬社会风尚”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我组共有两名成员:高一(7)班的高聪慧和高一(7)班的黄超麒。由于我组成员均住在龙湾区蒲州镇蒲江社区,因此我组在龙湾区蒲州镇蒲江社区进行实践活动,内容包括对社区地面的打扫及垃圾的清理。

这件工作对于我们现年龄段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提高自身素养、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所以虽然我组成员较少,但是仍然很认真的对社区进行了打扫和清理。

2月22日农历正月初九,我们小组相约在社区东越小区进行地面的清洁工作。

来到了工作场地,我们发现地面上有很多的垃圾,社区的居民也并未将垃圾摆放到指定的位置。由于位置靠近河道,垃圾经过风吹容易飘入河道,对附近水体造成污染,因此对附近的垃圾清理是极为必要的。

首先,我组成员向社区借来了垃圾车及铲子和扫帚,对社区指定的垃圾堆放处进行了清理。然后,我组成员开始了对地面的清理,由于垃圾过多,我们的工作量十分大,只得现将垃圾扫成一堆,然后再统一进行清理。不得不说的是进行清洁工作的收集工具是铲子而不是我们平常用的畚斗,因此我们在进行清洁工作时非常痛苦。铲子十分的重,我们这些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基本上没怎么接触过,用起来十分的笨拙,用到最后手都酸得难以抬起来。随后,我们将收集在一起的垃圾一同运上了垃圾车,交给城市环卫人员处理。

总的来说,这次活动最大的实践意义便是学会了怎样用铲子收集垃圾。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收获是精神上的满足,我们在劳动之中发现了自身的价值,体会到了城市环卫人员工作的艰辛和困难,对这些环卫人员又多了几分敬意。我们知道了任何一个工作都有其伟大的一面,就如平常很多认为“低贱”的清洁工也是如此,若不是他们起早贪黑的辛勤劳动,哪来我们整洁的城市,哪来我们清洁的家园?但是现在人们给予他们的更多的是鄙夷的眼光,而不是尊敬的眼光,每个工作都是光荣的。借用陈胜的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在短短两个小时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在其间发现了一些现在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首先,不得不说的是社区垃圾堆放处的垃圾很多,其间我们发现有很多的并未用完的生活用品及许多并未食用完的食品。这个现象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不可否认,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人民物质生活质量日益提升,但是对于生活用品和食品的浪费现象极为严重,这无疑加重了社会的负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对于浪费问题,已经有了无数的报告和建议,然而直到今日这个现象任然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不要以为浪费一粒米、一滴水便不是浪费,积少成多的道理大家应该都懂,但为何浪费的风气不是减少反而是在增加呢?

其次,我们发现社区地面上到处都是果皮纸屑包装纸。每天都会有清洁人员来清洁,但是到了第二天这些垃圾竟又躺在了地上,总不可能是垃圾自己跑了回去吧。然而由此可见,现代人的素质仍然不是很高,乱丢垃圾的现象普遍存在。作为一个文明大国的公民,我们应该自觉遵守这些约定俗成的规则,像这些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的现象早应该杜绝。然而这些现象如今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但是我们却是熟视无睹,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些事是不对的,这不得不引发人们的深思。

综合实践报告范文第2篇

作中更成熟。在劳动中感受未来社会对我们的挑战。也只有这样,我们这些在大学里养尊处优所谓的天之骄子才能够在挑战和经历中更加认真地学习和生活,为将来打好基础。这是迈入大学校门后的第一个寒假,为了学到一些实践中的经验而非书本上的知识,在这个寒假中进行了一次在学校里的教学实践活动。

当我来到xxxxx学校真是感慨万千,因为这所学校是我曾经就读过的xx。自从xx过后就再也没回来过,曾经在这里学习了x年的我,想不到现在又回来取经了。我找到了老师,说明了我的来意。老师同意了我的要求,考虑到我刚上x年级,就先安排了我先到教室里见习了一段时间。

见习的几天里,我每天都早早的赶到学校。当老师上课时,我就跟着一起进教室,坐在教室的后排。刚开始的时候教室里的学生总是好奇的看着我,慢慢的他们也习惯了我的存在。说实话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坐在自己曾经做过的教室里,以前都是努力的去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而现在却是学习老师的讲课方式。课本上的内容有老师讲起来,内容精炼,节奏精明。我在上课的时候也会做听课笔记,记下老师如何传授知识,如何驾驭课堂,如何控制时间。下课后,我就随老师进办公室,有时会帮着老师一起批改作业,有时老师在备课,我就像老师询问有关备课方面的问题。老师教导我,要备好课首先自己对课本上的知识要理解的足够深,其次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要学到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还有是对重难点的区分和把握,最后是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

在空闲的时候,老师还会对我做一些心理上的指导,老师告诉我 ,教学不简单,教好更是难,细心和耐心是不可或缺的,和学生时常的心理沟通也很重要,这样才能在教学时把握学生的注意力 ,才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下一步的教学应如何进行,以后的教学应注意什么。教学不应刻板的遵循某些理论,应该因材施教,灵活教学。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这样产生的。

我通过这为其一星期的实践,培养了自己在备课,教书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发现了一些自己的不足,是我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的弥补和提高,可以说这次的时间让我受益匪浅。感谢老师这段时间对我的教育和帮助,这段时间我学到了很多,这些都是我将来宝贵的经验和回忆,在学会教书育人的同时,我也要秉承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进步。

今年的xx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忙碌与不断的满足感中结束了,教师这个职业是伟大的,他决定了一个学生人格的再塑造,一个学生经后的命运。如果今后有幸真的做了老师,那我定会用尽我毕生的精力奉献给这太阳底下最值得骄傲和最值得尊敬的职业。

xxx

综合实践报告范文第3篇

一、为什么为开设综合实践课

1、综合实践课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课说新也不新,说它是一门新课程是因在以住的教育教学中没有把它独立出来,没有专门的人去研究;说它不新是因为这门课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往往会接触到,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而已。那么作为一类具有这样一个特殊的而且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新型课程,准确地确定和把握课程的基本理念,对于课程的实施和课题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 关于综合实践课的本质是基于实践的学习,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变结论性学习为过程性学习,要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和要领,感受课程活动的乐趣。

第二, 综合实践的实施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从整体上把握活动内容的结构、层次和过程,关注学生现实和未来的需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开放空间。

第三, 综合实践课要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发现和确定研究的问题是该课程的关键,同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实现其教育功能,关注学生对课程的过程的体验和方法的习得。

第四, 综合实践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之一。它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更不以对知识复述的程度为标准,而是着点于完善学生的素质结构,追求学生的独具特色且全面发展。

第五, 教育是一文化现象。综合实践课的设置,要努力重塑学校文化,培植学校的创新文化氛围,大力推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2、开设综合实践课的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课,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整体认识能力,以人文精神与科学态度,从社会生活的现实与未来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判断问题的价值域使学生逐步形成善于置疑、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求知、积极向上的精神抖擞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信息,具有初步的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构建知识模型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课的体验与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同时为学会生存奠定基础。

二、开设综合实践课应该怎么选题和应该注意的事项: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

为了在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亲身体验、亲自实践、自主活动能力,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联想。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联想可以为综合实践的顺利开展建立汗马功劳。那么如何点燃学生的联想风暴呢?

(一)、实践活动发挥课程效应

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教学中应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多种形式来促进与保证课程实施。一是选好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二是典型引路。新的课程会遇到新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俗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脑中信息(知识、经验)储存的数量和质量,是联想的源泉和基础。我们在鼓励学生不仅在广度和深度协调储存,而且要在多角度、多途径、多层次储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指导学生留心身边的活动,多方面搜集活动的各种信息,只有达到量变,才能引起相应的质变。

(二)、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丰盈实践活动内容

如何来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呢?《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就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同时,这些基地类别不同,内涵丰富,课程资源取之不绝,用之不尽,教学的价值不可估量。为了充分发挥基地的依托作用,开展活动时还可以邀请基地上的部分学生家长,熟悉基地情况的行家或专家等担任基地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这样,学生们欣喜地走出校园,领略了青山绿水的美丽,了解了地方的历史文化,目睹了高科技生产的神力,体验到生活的真谛。综合实践活动赋予学生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赋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

(三)、学生在课余体验社会角色。

“让抱大的孩子自己走路吧!” 这曾是许多老师的期待。眼看着这群生活在21世纪的儿童,不会给自己梳辫子,父母不在家宁可自己饿肚子,出门一次换洗衣物全装袋子,这的确是个严峻的问题。时代要求他们具有独创的本领,生活需要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啊!“逼”着孩子“走”吧,即使“走”需要勇气和执着,前途会有坎坷和困难,我们也要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因为他们总要在学习中自己长大。与国外的学生相比,中国的学生所缺乏的并不是知识技能,解题技巧,而是良好的心理态度,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主性,创造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恰恰正是最为重要的。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使他们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教会学生关爱大自然,关心生存环境;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善自己;培养学生发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四)、精选联想,优化方案 《赴山东学习综合实践课考察报告》出自:

综合实践报告范文第4篇

邢台市南园小学 杨丽敏

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最深刻的一次教育改革。在这次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一门新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新型课程形态的产生,是基础教育课程中教育创新的标志之一,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

11月22日,我们河北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跟随石家庄活动基地的领导去参观考察河北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习他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考察中,通过看(看学校环境、学生活动情况)、听(听汇报课)我从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振奋,感受很深。

活动一开始,基地把我们学员分成两个大班,让我们做为学生亲自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体验课程的全过程。我参加的是《十字绣》,授课教师紧紧地抓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质设计活动方案。课上,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强调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操作、技术实践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注重了与学生情感的共享。原来的我动手的能力相当差,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课,我学会了“十字绣”,又多了一样生活的本领。作为成人的我们上了一节这样的课还会那么激动,小学生们呢?

这次参观考察活动中,石家庄活动基地特意为我们提供了四堂综合实践活动观摩课,四位执教老师上得相当成功。我听的一节课是《石英钟》,老师先让学生谈谈什么是石英钟,石英钟有什么用,它有几部分构成,,怎样做一个石英钟。让学生说一说需要老师帮助些什么。接下来,老师展示了准备的大量材料。让学生构思石英钟的图案,这是让学生创造性体现的地方,用准备好的材料制作。活动中,学生的智慧与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在动手制作石英钟的过程中,体验快乐,享受成功。

一天的参观考察,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石家庄活动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落实和实践,实验时间虽短,但措施得力,领导重视,教师工作扎实,已显露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带来的种种鲜活可喜的变化,令人耳目一新,给我们全省各地以及全国做出了示范。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石家庄活动基地不仅仅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当作一个执行的过程,更是结合我省学生特点、实际和背景,创造性地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认识与思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1.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在课程门类的归属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一门校本课程的具体门类,但需要利用校本开发的理念与技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基本关系。

2.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和学年计划。学校应通过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计划,处理好与社区机构的部门的关系。学校每年需要社区哪些部门的配合、什么时段、以何种形式、需要哪些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支持,取得社区部门或机构的支持。

这次参观考察,对我收获很大,但也有些思考。1、如何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作用、意义以及必要性的认识,扩展到有关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以及参与课程实施的教师身上。2、如何制定一个因地制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以指导我校的实施工作。3、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开设有效评价。4、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一定的条件,教师的培训、工作量的确定、资金的筹集等都需要协调解决。这些问题都是我校要面临和解决的。

提出一点建议:

1、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要素的关系。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在本质上不是课程的内容,而是学生活动形式。真正的课程内容是学生自主提出的活动主题。要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各个要素,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主题的展开过程中,适当地通过研究、服务、宣传、设计、制作、信息技术实践等多种活动形式的体验,达到各要素的整合。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师资的培训非常重要,那培训这些老师的机构呢?一名教师要上这一节大课,真是辛苦,也难以照顾到全体学生,我建议最好两个老师同上一节课,配合起来,效果好。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外教培训,就是两名教师同时上,配合默契,效果好。

综合实践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电控股; 综合报告实践; 机会与挑战

一、引言

在强调可持续发展及降低报告复杂性的背景下,传统的财务报告已无法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人们认识到应研究并建立一种新的报告模式和框架以向社会各界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致力于企业长远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整合的、精要的信息。正是在此背景下,国际会计界提出了“综合报告”的新概念,并于2010年8月成立了一个致力于发展“综合报告”框架及编制标准的国际机构——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IIRC)。IIRC于2011年10月启动了一个为期两年的综合报告试点项目,IIRC公布的全球首批愿意进行综合报告实践的43家企业中,中电控股有限公司是唯一的一家中国企业。

二、中电控股有限公司的综合报告

中电控股有限公司是中电集团的控股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是亚太区规模最大的私营电力公司之一。集团在香港经营纵向式综合电力业务,为香港八成市民提供高度可靠的电力供应。集团还在澳洲、印度及东南亚等地投资能源业务,拥有包括采用煤、天然气、核电及可再生能源作为燃料的多元发电组合。中电控股有限公司出版的2012年年报是集团第二份以综合报告模式发表的年报,比香港联交所计划于2015年或之前将《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的责任提高至“不遵守就解释”的规定提早了两年,印证中电在香港众多上市公司当中于综合报告方面作为先驱之一的地位。

(一)中电控股有限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电控股有限公司披露综合报告的根本原因是源于公司在长期营运过程中所持有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实现亚太区最具领先地位的负责任能源供应商,代代相承的愿景,公司在营运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业务长远及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此中电于2011年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架构,架构涵盖了人才、能源供应、业务表现及环境方面共15个目标,并为每个目标定下可衡量的具体指标。(1)人才方面,符合业务相关人士与时俱进的期望,包括零工伤、促进员工健康、培养尽责及进取的员工、达到客户的期望、赢取及维护社会的认同、恪守营运商操守六个具体目标。(2)环境方面,将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低,包括迈向零排放、提高资源使用的可持续性、迈向生物多样性的零损失净额。(3)能源供应方面,提供世界级的产品及服务,包括可靠地提供能源、保持营运效益、适时采用新兴技术。(4)业务表现方面,旨在不断提升业务价值,包括为股东创造长远回报、积极主动应付营运环境的变化、提升个人和团队的能力。这15个目标基本上涵盖了公司在社会、环境、治理、财务方面的表现。因此提供一份综合以上信息的综合报告,是体现中电控股有限公司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

(二)中电控股有限公司综合报告的框架和内容

中电的使命是在生产及供应能源的同时,致力于减低对环境的影响,为股东、雇员及广大社群创造增值。因此公司相信综合报告是一个合适的模式,向业务有关人员解释如何准备以其策略、管治、业务表现及前景在短、中及长期创造增值。早在2003年,中电就发表了第一份《社会及环境报告》。随着中电在亚太地区的业务组合不断壮大,报告范围亦相应扩展。由于中电的投资与其社会、环境影响的关系日益密切,公司遂于2008年采纳更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模式,发表《可持续发展报告》,反映公司内部认为社会、环境及管治事宜与其业务密不可分。中电年报亦转向综合报告方式。2011年公司第一次以综合报告模式发表年报,并制定新的可持续发展架构。2012年的年报亦采用综合报告模式,还以新的可持续发展架构为基础网上版可持续发展报告,详述公司一年来所缔造的环境和社会价值。

以中电2012年的年报为例,公司的年报共包括九部分:(1)五分钟年报精读;(2)主席报告;(3)首席执行官策略回顾;(4)股东价值与联系;(5)财务回顾;(6)业务表现及展望;(7)资本;(8)程序;(9)财务资料。

整个年报多运用图表、简洁的文字信息、数字信息相结合的方式清晰地进行披露,例如在“股东价值与联系”部分,将缔造股东价值的三个方面股价表现、股息派发、投资与回报通过图表与文字叙述相结合的方式展现给大家,并且在最后清晰地列示出向股东及投资者提供咨询及欢迎股东发表意见的主要途径。在“资本”部分,公司遵照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于2012年11月发表的“原型框架”描述集团业务营运所依赖的各种资本,包括生产资本、财务资本、智能资本、社群资本、人力资本及环境资本。这些资本正是中电投入经营模式的各种资源。在“程序”部分,除了披露企业管治报告,还披露了风险管理报告、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报告等。同时公司单独披露的网上版可持续发展报告对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有详细说明。在年报的最后,中电还以图表量化的方式清晰地载明其近五年在经济、环境、社会方面的表现,并且在中电网站还载有其近十年经济、环境、社会各方面的表现。

从中电控股有限公司编制的综合报告中可以看出其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密切跟随最新的国际综合报告编制标准,以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发表的以协助工商界以有意义且具透明度的最佳方式阐释创造增值之道的原型框架作为指引,创新性地提出并描述了集团业务营运所依赖的各种资本,这些资本也是中电投入经营模式的资源。二是多以图表的方式清晰地呈现尽可能量化的环境、社会、公司管治方面的信息。三是资料具有连贯性,中电采用综合报告的模式旨在把年报与其他为业务有关人士提供的资讯联系起来,包括网上版可持续发展报告、集团网站和中电其他刊物。这些资料就集团业务的经济、社会及环境表现提供一系列的信息。四是注重与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中电开辟多种渠道为股东及投资者提供讯息,同时热衷听取并方便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对中电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且承诺以公正、真实、准确和易于理解的方式尽快作出回应。

(三)中电控股有限公司综合报告的编制标准及报告审验

中电采用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建议的六大指导原则即策略目标和定向、资料连贯性、业务有关人士的互动、可靠度、重要性和简洁度、可比性和一致性作为编制综合报告的基础,同时遵照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所发表的原型框架描述集团业务营运所依赖的各种资本。在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时中电参照香港联合交易所推出的ESG(环境、社会、管治)报告指引的有关要求,但是并没有完全照搬ESG报告指引的规定而是围绕与其业务联系紧密的范畴、目的和目标制定可持续发展架构,在多个方面均超越ESG报告指引的要求。此外,中电亦一直遵守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提出的原则和指引,以界定报告关键性、报告内容以及可持续发展事宜的整体披露。

中电的外聘审计机构为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提供会计及许可的非会计服务。中电的可持续发展报告采用全面的核实及验证程序,并由独立第三方机构在不同层面及阶段进行,如:艾奕康有限公司对集团层面不同设施的总体表现数据进行独立验证;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可持续发展报告在关键的环境、社会及管治表现数据方面的整体核实工作。

(四)中电控股有限公司综合报告的披露方式

中电深知与股东及其他业务相关人士进行沟通的重要性,通过清晰、公开地披露集团的财务状况及前景,让股东及其他业务相关人士可以据此来评估中电的表现,并向其提出意见。为此,中电作出了很多努力,这些努力不仅体现在报告信息的综合上,还体现在传递报告信息的方式上。中电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综合报告载于网站,方便相关人士在线阅览和下载,并人性化地提供了“五分钟年报精读”。公司还提供了资料详实的网上版可持续发展报告,利用网上版可持续发展报告和集团网站,让业务有关人士可按所需自行选取资料阅览,方便他们(投资者和贷款者)考虑资金分配及与中电业务往来时作知情决定。此外,考虑到并非所有股东及业务相关人士均能随时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如有需要,中电还可免费提供网站相关资料的印刷本。不仅如此,中电管理层还通过设立“分析员简报会”、辑录《股东指引》等措施及时对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的意见进行反馈。

(五)中电控股有限公司综合报告的效果

综合报告不但满足了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同时也为中电控股有限公司赢得了各方面的支持与信任。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中电自2004年起被纳入道琼斯可持续发展亚太指数,并于2009年成为道琼斯可持续发展亚太40指数成分股;在报告披露方面,中电连续两年荣获香港会计师公会举办的可持续发展及社会责任报告奖,并于2012年荣获亚洲碳排放量披露计划领袖。从另一方面来看,作为全球首批进行综合报告实践的唯一一家中国企业,中电控股有限公司的综合报告实践不仅有利于公司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还将引领我国企业对外报告的新走向。

三、启示

(一)我国企业非财务信息披露的现状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对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主动披露企业的社会责任状况。2001年,中石油了我国第一份环境健康安全报告,自此揭开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序幕。此外,国家环保总局、国资委、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法规指引规范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虽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提升,但是与综合报告相比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具有很大随意性,内容不规范,披露标准不统一,审计鉴证及监管存在诸多不足。而且单独的、未与年报进行整合的社会责任报告不符合后危机时代“降低报告复杂性”和“提高报告决策有用性”的要求。除了中电控股有限公司,我国还没有其他企业综合报告。编制和发展综合报告不仅符合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发展循环经济,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要求,也符合众多利益相关者和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认识到综合报告必将成为企业未来报告的新趋势,不仅从理论方面积极参与国际综合报告的研究,实践方面也鼓励更多的企业披露综合报告。

(二)面临的机会与挑战

作为唯一一家参加全球综合报告实践的中国企业,中电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1)与可量化的财务信息相比,可量化的非财务信息所占比重较小;(2)对于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之间的关系,没有明确的说明,也没有相关的数据予以支持;(3)亟待开发和运用可扩展的商业报告语言(XBRL)。以XBRL格式向用户提供综合报告,可使用户更好地理解与分析综合报告。现阶段我国企业披露综合报告确实面临不小的挑战,如:编制成本高、非财务信息难以量化等困难,但机会与挑战并存。

综合报告为我国参与国际综合报告研究提供良好的机会和平台。现阶段综合报告日益成为国际理论界和实务界积极探索和研究的热点。我国应抓住这次机遇,密切跟踪国际综合报告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积极参与综合报告的理论研究。同时加大综合报告的宣传力度,鼓励企业更多地披露非财务信息,尝试进行综合报告实践。此外,我们还应当广泛听取我国企业关于综合报告的意见,全面总结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加强对综合报告框架、披露内容、非财务信息量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为企业非财务信息披露及日后的综合报告实践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综合报告有助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综合报告是企业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立场,以更加全面的视角向利益相关者展示与企业长远发展相关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贯穿综合报告始终。能被衡量的事物才能被管理,因此编制综合报告有助于企业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到实处,真正起到以报告促战略带行动的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综合报告的良性互动,有益于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综合报告有助于增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综合报告不仅仅是将企业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放在一起披露,或许这只是综合报告披露的最初形式。综合报告的真正精髓在于描述管理层所认为的这些关键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各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进行协调与合作。由于每个部门在更广阔的背景下看待其角色,并开始更好地了解其决策结果会对其他部门产生的影响,从而增强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网络技术为综合报告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持。综合报告的实质在于将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以及不同类型的业绩成果之间的关系以整合的方式报告出来。在应用网络提供信息的情况下,更高的整合度就变得切实可行。公司可以提供许多不同的报告,通过网络提供的“资料层层下掘”功能使得一份综合报告能够为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他们特别关心的问题的详细情况。我国目前正在推广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通过XBRL用户可直接从信息源头获取标准电子格式的信息,并可自行分析数据,这不仅大大提升了综合报告的效率,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加系统化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蔡海静,汪祥耀,许慧.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企业整合报告研究[J].会计研究,2011(11):18-26.

[2] 杨敏,刘光忠,陆建桥,等.综合报告国际发展动态及我国应对举措[J].会计研究,2012(9):3-8.

[3] 许慧,许家林.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解析与思考——基于中国95家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论坛,2011(2):32-53.

[4] 袁子琪,沈洪涛.Novo Nordisk公司的综合报告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财务与会计,2011(4):73-74.

综合实践报告范文第6篇

一、基本状况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部级必修课程,从2002年进入我市到2005年全面铺开,已经有7年的时间了,2007年和2009年我们作了监测,对各学校开设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了解,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加强研究和成果转化。开展了一系列的课题研究,2002年—2006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和途径”的成果完善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流程,为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找到的方法和途径。2006年—2010年“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研究”的成果形成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模式和教师有效指导策略,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11年—现在我们在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与评价研究”的研究,其目的是帮助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入常态化。

强化培训和管理。2002年—2008年坚持每学期开展1—2次的全市培训和分区培训的工作,加强全市的各种形式的教研工作,同时各区县市逐步配齐教研员。2009年开始每个学期都进行“做中学”培训活动,利用课题研究的成果带着老师边做边学,让老师在实践中学习,真正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方法。同时每学期都要进行市级课例展示活动,采用带课培训的方式,让老师有直观感,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困惑。

寓教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每学年我市都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论文、案例评比和学生小课题比赛;各区县(市)和市教科所要分别组织了2—5次“教师指导方法”的研讨活动。这些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规范管理,提高了教师的指导水平。

二、监测的实施

经过努力,我市综合实践课程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了解区、校管理,以及教师的指导情况和学生的活动开展情况,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2012年6月13日,我市抽调85名教师,组成31个监测组,对全市的11个区县(市)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31所1-3类学校(9个区县市各3所,2个区2所)的校长、部分教师和四年级的全体学生进行了监测,接受监测的各区(县、市)教研员11人,学校校长31人,教师590人,学生3199人。

(一)监测目的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了解我市各区(县、市)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情况,检查教师的指导情况和学生的活动开展情况,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有效性,进一步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二)监测方式和内容

这次抽样监测分四个层面分别进行:

1、教研员。查阅各区(县、市)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教研工作资料,目的是检查教研员学习进修情况,教研活动是否立足本地区情况,是否能总结推广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经验等。

2、学校。对学校的监测主要采用“校长问卷”“资料检查”进行,同时在“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中对学校的管理进行了调研,对学校的监测的目的是了解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情况、教师配置情况、教师研训情况等。

3、教师。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目的是检查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掌握情况和指导情况。

4、学生。对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监测:(1)问卷调查,对四年级学生进行问卷,目的是检查学校管理情况、教师指导情况、学生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与收获;(2)抽样检查学生小课题资料,目的是检查学生参与探究和完成活动的情况;(3)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目的是检查学生完成探究活动的真实性和能力发展情况。

三、监测情况分析

通过对各块监测数据和情况的分析,得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答案:

第一,各区(县、市)教研室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措施有力,各校长课程质量意识明显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性、有效性问题日益重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管理是开好本课程的前提。监测显示,各区(县、市)和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都比较规范。

一是各区(县、市)教研室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措施有力。11个区(县、市)中有4个(南明、云岩、花溪、乌当)专职的、6个由其它学科教研员兼职、1个是学校教师兼职。大多数区(县、市)重视教研员的成长,积极派教研员外出学习,各教研员能够积极地参与市级教研活动和培训;能够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和教研活动,在教师培训方面如南明区、修文县、白云区和乌当区比较突出,如:南明区教研室坚持每学期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培训活动;乌当区采取了带课培训的方式;修文县分别在各乡镇开展“做中学”培收训效很大;白云教育局领导非常重视培训工作,培训活动亲自参与,体现了对培训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乌当区、白云区、花溪区和金阳新区在培训教师的同时积极开展了校长培训工作,帮助校长把握好该课程的理念,管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清镇市和开阳县以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学校为平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展示活动;云岩区、小河区也能结合本区的特点,开展研训活动。

二是学校日益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管理。⑴校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正确的认识,管理比较有序。各学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或方案。有的管理方案比较详细,可操作性较强。有的学校能针对本校的特色提出活动的基本要求,符合学校特色的主题活动。⑵学校比较注重以校为本的研修活动。80%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研修做的比较好,有68.1%的学校“经常开展”综合实践教研活动,从而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兼职教师。⑶各校配备了相应的专兼职教师,抽查的31所学校中2%的是专职教师,98%的是兼职教师,其中61.3%的是其它学科教师担任,35.6%的是班主任担任,3.1%的是学校行政人员担任。⑷大部分学校重视家校结合。相比其它学科的教育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更为重要和频繁。由于它是一个社会实践性和开放性课程,又是以活动的形式展开的,要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需要学校做大量的工作。监测显示72%的家长很支持,并给学生提供过很大的帮助;20%家长是同意学生参加。可见,家长也在变化,从原来的不支持、怕“耽误学习”到现在的参与活动,是对该课程的认可和支持,6%从未管过、2%怕耽误学生学习,反对学生参加活动。反应出了许多学校在与家长沟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样家校形成合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⑸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在“您认为,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后,学校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问题中49%教师认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12%认为学校特色更突出了、8.5%认为校园文化建立起来了、29.3%认为以上几个方面都有。

第二,课程开设情况规范,学生活动丰富,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要求。规范,是质量的基础,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质量的“底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否符合该课程实施要求,活动主题是否是“基于学生的经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教师在活动中的角色转变等,是有效实施该课程的关键。监测显示:90%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情况基本规范。

一是活动实施形式规范。从“本学期你参与了几个主题活动(小课题)的探究”来看,开展主题活动为“1—2个”的为50%,“3个”为45.2%。每次活动中89%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次活动中集体外出调查或采访2—5次。这说明大多数学校能够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进行课程管理,这就保证了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活动中去实践和探索,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检验这一数据的真实性,对学生进行了访谈和查阅了学生的小课题资料,结果显示“一致性”达到90%。

二是问题解决意识规范。在对指导学生解决活动过程中的问题时,有74.4%的教师将指导渗透在具体活动,有23.2%的教师采取集中进行的方法等。可见,教师基本掌握了指导的方法和策略,能够将指导渗透在活动过程中是非常有效的指导,学生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规范学生的活动行为,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50.3%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同学生一起去实践、探究,这样做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各种实践、探究活动,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使该课程的探究氛围更浓,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是课程资源开发规范。从“您所在的学校目前使用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情况”分析,25.4%的学校是本校自编的,54.4%的是借鉴学校外资源的。教材的使用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基本质量,它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很好地完成主题活动,体现了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在此,可以看出各学校在选择活动主题方面是比较成功的,学生能够在愉快中完成学习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第三,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认识正确,在活动中能够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教师素质,是质量的保证。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正确理念是有效实施的保证。活动中学生在成长,教师也在成长。

一是教师有正确的课程理念。在此次监测中对教师的基本理念监测有三个题“您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您对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您对学生的评价更关注的是什么?”,其中68.5%的教师确认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78.6%的教师确认评价的依据是既看研究成果,又看研究中的表现;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关注点是:79.7%关注实践能力的提高、70.5%关注参与活动的态度、61.4%关注创新精神的表现。43.7%关注合作意识和能力的提高,这些数据表明,教师的理念基本符合要求。

二是课堂指导发生了变化。本次监测共听了31节课,其中有主题生成课8节,过程性指导课10节,成果展示课13节。从听课的总体情况看,大多数教师能够把握好指导的方法,能够结合主题内容针对学生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基本情况是:⑴主题生成课,体现出了对学生兴趣的关注与问题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从“愿问”到“敢问”到“会问”步步深入;⑵过程性指导课,能根据实践活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指导,对学生的指导体现在“方法”上,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实践探究方法;⑶成果展示课,教师注重指导学生的表达与倾听,让学生学会如何分享成果等。总之,大多数教师能够把握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流程和指导策略,可以清楚的看到课例所处的环节,教师的指导有较好的针对性,对学生的活动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对课型把握的比较好的学校有:白云区小河小学、金阳一小等。

三是教师有了新的收获,体现了“教学相长”。监测显示,在“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来,您的最大收获是什么?”问题中40.5%教师们认为自己课程开发的能力提高了、56.1%认为组织协调能力提高了、70.3%觉得自己教学观念和方式改变了、43.1%认为实现了自我价值,很有成就感。57.6%老师觉得自己和学生的关系更融洽了。33.4%觉得自己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在专业成长方面53%的教师认为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帮助很大,46%的认为有所帮助,只有1%的认为没有什么帮助。

上述有关数据说明,近几年我市的综合实践活动“做中学”培训与“带课培训”活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课题研究成果在逐渐的铺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正确理念开始扎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并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多数教师能够以正确的理念来指导、规划活动,许多教师也开始形成了良好的专业习惯与素养,教师的素质有所提高,指导趋于有效性,。

第四,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在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悄然的转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否让学生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学会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终的落脚点。监测显示:学校所开展的活动都能让学生亲历亲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在活动综合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悄然的转变。

一是学习态度积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监测显示: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是:48.8%很积极,37.8%比较积极。学生喜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由是:62%认为可以探讨自己喜欢的问题。59%认为动手实践机会多;15%认为可以走出校门;29%认为老师讲课有趣;60%的学生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喜欢通过有关的书报来查找资料;42%的学生觉得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没什么困难。

二是学会了应用。综合实践活动是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的设计与实施突出课程整合的理念,它与其它学科课程的关系是:它的开展需要各学科知识的支撑,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也会应用到各学科课程的学习中去。监测显示:在“你认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对其他学科学习有什么影响?”问题中78.1%的学生认为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94%学生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能让同学们将自己在课内外学到的知识得到运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你学会了收集资料的方法,在哪些学科中经常用到这种方法?”学生认为在学科课程的学习中应用的情况是:58.2%语文、25.9%数学、11.5%英语、23.4%科学、12.2%音乐、11.1%体育、32.7%美术。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在开始学会综合应用所学到的知识了。

三是学会了认知。有96%的学生认为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班上形成了多个小组,这些小组不但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一起探索,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在一起学习;95.8%的学生认为同学们比以前更加善于发现问题了;95.4%学生认为初步掌握了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方法;92.5%学生认为初步学会了调查、实验等研究问题的方法;95.1%学生认为遇到问题同学们会想尽办法去分析和解决。94.8%学生认为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88.7%学生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能够锻炼和提高同学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96.3%学生认为自己进一步感受到了分享与合作的快乐。可见,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转变。

综合实践报告范文第7篇

一 、成果提出与内容界定

(一)成果研究基本思路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实施中缺少教学实践的积累,缺少活动过程方法的设计,教师对这门课程的驾驭,仅仅停留在浅表化阶段,活动效果参差不齐,缺乏深入的理解把握,很难全面反映课程设计的要求。为此,我们初步总结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的基本活动模式:创境质疑――自由分组――引导分析――探究验证――师生评议――拓展分享,并将这一思路在基地学校和区域实验学校试验运行。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也呈现出新气象,焕发出勃勃生机。但是,随着我们对小课题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的不断深入,又产生了新的问题。

一是学生有效参与度不高,兴趣不浓。表现为学生还是跟着教师和教案跑。通过对近24所学校调查发现,对于活动课堂,学生参与态度为:主动参与40%,旁观、偶尔参与20%,旁观20%―30%,与自己无关20%―10%。可见即使教学形式有了许多的新花样,但实质上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和主动性还没有被完全激发出来。

二是师生互动性不强,体验不深。有不少课堂表面看是生生互动、合作学习,而实际上还是教师领着学生一步步往前走,学生思维发散和实践操作的探究学习的空间几乎没有。学生还是习惯于做“忠实”的听众,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阻碍了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

三是缺乏合作探究能力,探究不强。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独立的思维习惯,缺乏个性化的学习品质,没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小组活动流于形式,有的学生融入不到小组中。例如在课堂上,当教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并制作时,学生还是习惯依赖别人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这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妨碍了能力素养的提高。

针对这些课堂现状的考察与反思,我们积极调整活动模式思路以“激发兴趣――尝试发现――提出问题――探索交流――指导应用――活动展评”为主要活动流程,并在南岗区域小学尝试应用。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其中三个核心点是活动重要条件,我们又将其模式提炼为:尝试发现(创境激趣――体验发现),合作探究(合作体验――探究验证),展评指导(展评导学――创造应用)三步骤六环节教学模式作为主要活动载体。

(二)关于“小课题”概念界定 。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的概念:是教师以两课时就能完成的活动内容为载体。通过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从感兴趣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出发,通过自由组队的合作形式,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选择并确定小型课题进行研究,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获得知识、能力和真实的情感体验过程。

“小课题”研究的提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和实践的一种新课程模式。我们以此为理论基础,提出教学模式应用研究,是以学生生活经验中小问题为切入点,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又通过指导学生开展系列化应用研究。便于教师操作与把握,更易于普遍实施,小课题从内容到形式灵活多样,让教师易导、学生更爱学,教学效果实在明显,有利于普遍实施和推广。

从我们常规教学的表现看,课题的内容范围应该比较小,从教学时间来说,每个课题大概只用1~3课时。从活动内容看,我们以编写8本教材为蓝本,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作为主要的活动线索。

二、成果的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一)确定研究主要目标

教师:通过对“小课题”教学模式尝试发现(创境激趣――体验发现),合作探究(合作体验――探究验证),展评指导(创造应用――展评导学)三步骤六环节教学模式研究。提高老师的预设能力和指导能力,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具智慧,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学:“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研究,是以教学为载体,突出体验性、过程性、实践性、探究性。并应用于综合实践四种类型活动课中。以此探索出一整套系统的、可操作的、有效的“小课题”教学模式策略,构建综合实践“五学”课堂教学体系。

学生: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学生真正自主地在尝试体验中学会质疑问难,学会在合作中分析问题,在尝试体验中获得直接经验,学会应用于实践中。使学生在活动性的课堂中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得到真正锻炼,能力素养得到提高,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二)成果研究具体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法。

从课程的特点出发,深入学科的教学领域,把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等不同层面内容探究其应用的规律,并将其规律运用于具体实践中。我们在全市确立20所不同层面实验学校,着重于三方面实验研究。一是探究模式设计过程是否符合儿童的认知过程,确保课程的实践意义。二是关注模式结构是否有利于师生的互动交流,是否有利于预设与生成统一的良性发展。三是模式的环节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新知识的构建,确保每项活动学生都喜欢,都有收获。寻着这样的研究思路,深入挖掘活动内在功能,杜绝浅层次活动化内容。

2.选择重点内容攻关。

选择重点活动内容,以市级名优骨干教师刘颖、谷丽、樊金娜、刘佰玲、郭丽娜、计勇鹤设计活动内容作为突破点,集中全市学科骨干精英,组建建立学科团队观察体,对小课题确立模式应用进行深入研究,采取一课一议,分小组对小课题模式环节的合理性,进行数据统计研究。比如以刘颖老师的《七巧板探秘》一节课,集中全市骨干组建学科团队,对其活动环节设计,进行共同的听评议活动。以数据作为测量的尺度,以活动内容来体现模式思路。团队通过提炼环节――确定观察重点――开发活动量表――记录问题,分析其模式是否设计得科学合理。并以此在市、省、国家学科活动中展示其研究过程。得到国家专家的认可。

3.以课题带动课程。

课程实施以来,我们一直就是以课题带动课程发展建设,探索小课题教学一般规律,推动小课题研究的进程。为研究深入,我们树立“开放研究”指导思想,突出学段特点,突出活动空间,突出学生选择性,突出学生兴趣点。我们尝试:理念先行、典型引路、区域推动、逐步发展的独特研究思路。提出“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的具体策略:课题小、感兴趣、体验深、效果好的四个策略。准确把握小课题内容特点,依照学生的认知发展,以激活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为切入点,以关注活动过程体验为侧重点,进行典型案例研究。使教师亲历研究过程,领悟研究方法,形成一种技能。

三、研究主要内容及取得的成果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是开展“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的课堂现状调查。为了全面把握当前课程教学进展的现状,要实际调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理顺关系。对 “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的课堂现状进行广泛深入调查,此次调查研究情况由《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刊发。国家教育部清华大学同方多媒体杂志,论述了哈市综合实践实施状况,分析了原因提出对策,促使模式研究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二是 对“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预案设计策略进行研究,探索预案设计策略最重要的节点,就是为教师、学生提供全新资源。我们用1年时间提炼整理了8本综合实践主题设计,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此系列内容不仅拓宽教师研究的视野,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师设计能力,促进了学生活动兴趣提升,这在我国课程体系建构中具有结构性的突破。

三是关注“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有效应对策略。“小课题”模式结构是否有利于师生的互动交流,是否有利于预设与生成统一的良性发展,就须要通过对“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科学合理性。在大量的典型案例实践中,对模式的框架体系结构进行理解,体系创新进行不断调整,并将这一思路在基地学校和区域实验学校试验运行。哈市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呈现出新气象,焕发出勃勃生机。

四是重点论证“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教学中呈现的策略研究,模式的环节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新知识的构建。通过一个阶段反复实践的研究,验证了“小课题”的科学合理。我们认为,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必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学生的自主选择是在教师有目的引导的基础上进行的,更认识到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这是由综合实践课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研究突破与成果

1.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应用研究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我们所选活动主题设计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为载体,须要解决的问题通常没有单一的答案,但是容易激发学生的新设想和新思路,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各种活动方式,让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课程的生长点。

2.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一种更为有效的课堂活动。

开展“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研究,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益,使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我们根据小课题教学的活动类型,总结了三步骤六环节教学模式来确保每项活动学生都喜欢,都有收获。在教学活动中我们重点强调,学生体验在先,教师跟进指导在后的活动思路。在这种情境中,创造出学生喜欢的活动氛围,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从而引发学生探究思考,在交流研究过程中,学生可能面临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抓住有价值的新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寻求引导应用。更好地全面关注学生,引导学生在活动展评中,不拘一格展示汇报,然后进行个人、小组、教师指导评价,既是过程小结同时也是过程反思,再现学生活动过程,达到资源的优势互补。这种活动模式应用,无论哪种课型,都能灵活应用,使“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我们设计《纸花飞转的秘密》《巧手做纸球》《神奇多米诺》《七巧板探秘》《中国结》《爱心义卖》等活动主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驾驭课程实施水平和能力,从而验证了“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研究的特点和使用价值。

3.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主导”的教学现状。

“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具有很强的突破性。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主导”的教学现状,实现了课堂一切活动是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范式。小课题研究的实施,克服了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发现、体验、合作、探究,着眼于学生实践意识的养成,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选择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指向于学生综合核心素养的提升。

综合实践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师资队伍建设

一、问题的提出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所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①12年来,教育界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可谓全面深入,但是承德市双桥区范围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却并不乐观,制约课程实施的瓶颈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多数学校并没有真正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本文通过对承德市双桥区范围内8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评价体系等情况的调查分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师提供参考,以期提高教育职能部门和教育实施机构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视,促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

二、研究方法

(一)访谈法

在调研过程中,为了深入了解小学校长、教师和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看法,笔者约访了承德市四所小学的4位校长、9名教师和60名学生,获得了有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重要信息。

(二)问卷调查法

此次调研中所用的所有调查问卷为自编问卷(承德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调查问卷),根据调查对象不同,分为学生卷、教师卷和家长卷,调查范围涉及承德市双桥区范围内的4所小学,样本选择采取随机取样的方法,从对课程的了解、课程开设情况、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入手,对承德市部分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30份,回收30份,无缺损问卷、无效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学生问卷共发放150份,回收150份,剔除无效问卷和不符合要求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40份,回收有效率为91.3%。

(三)观察法

为了了解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真实表现,此次调研采用了课堂观察法,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客观、真实的记录。调查期间,共组织6次综合实践活动,共计听课42节。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

(一)课程开设情况

在调研的4所小学中,1所小学的班级课程表中有“综合课”,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余3所小学没有单独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是以“健劳心”等课程代之。2011年至今,4所小学中有1所小学实施过5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余小学未组织过综合实践活动。

(二)对课程的认识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多数小学校长认为其价值在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教学、管理工作中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导致这门课程的实施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在接受访问和调查的39名小学教师中,多数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持肯定态度,少数教师认为这门课程的开设还不具备条件。组织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认为,如果没有参加过相应的培训,其他学科的教师很难驾驭这门课程,加之教师平时的工作量,很多教师分身乏术。

(三)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1.课时难以保证

在承德市双桥区范围内的4所小学中,只有1所小学“偶尔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其余7所小学虽然在课程表中标注有类似的课程,但因没有专业教师,而且这门课程并未列入小升初的考核范围,在承德市范围内也未确立明确的评价标准,所以至今没有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体系,这门国家必修课程一直处于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

2.缺乏专业教师

调查显示,4所小学都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业教师,所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由班主任或学科教师兼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改后新增加的课程,其前身为“非正式课程”的课外活动,国内师范类院校及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院亦未开设相应专业,所以即使是必修课,学校也没有能够承担此课程的专业教师,只能由学科教师兼任,此为其一。其二,招生情况比较好的小学班容量大,学科教师工作量处于超负荷状态,无暇兼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城市周边小学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虽然班级人数相对较少,但学科教师缺口过大,依然难以满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3.课程资源开发范围小,利用率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课程资源作为物质基础和智力支持,从各学科教师到广大家长,从校内的阅览室、实验室、校园网,到校外的企事业单位、图书馆、青少年宫,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的诸多资源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可利用的宝贵资源。在开展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小学中,最常用的是网络资源,即研究性学习中的资料查阅环节,其次是家长资源和校外的临时合作机构,如:药店、制药厂等。校外活动涉及学生安全问题,以及各部门的协作、家长的意见,资源利用过程中还会遇到资源有限、教师工作量难以统计等问题,致使课程资源的开发举步维艰。

四、反思与建议

(一)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职能――保证课时

作为地方教育行政组织,教育局(教育委员会)有权监督本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必修课程,不同于校本课程,因此,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是地方教育行政组织不可推卸的职责。承德市双桥区教育局内设有多个业务部门,不论是成立单独的管理部门,还是归并至其他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监管都应成为地方教育行政组织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行政上的重视和支持,是各级学校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

(二)填补教师缺口,加强培训力度――建立师资队伍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主体,只有坚持教师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虽然国内暂时缺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业人才,但是多数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均已开设相关课程,这就为小学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提供了前提条件,即通过在职培训的方式,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逐步完善课程的管理与实施机制。

(三)扩大宣传――获得社会的支持

综合实践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角色定位; 指导能力

【中图分类号】G252.1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019-04

1 课题的提出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必修课程地位。“基于学生的经验、兴趣和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前提;“学生的体验过程”是活动展开的基本规定;“促进学生素质综合性发展、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终极目标。但综合实践课程没有其他学科课程都具有的《课程标准》,更没有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的教材,它把大量的创造空间留给了广大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因此,如何具体开展这门课程是教育实践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

近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设计与实施(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在调查研究、案例研究与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整理了一系列示范性案例或课例,总结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基本思路,获得了有效实施的基本经验。

我们对其他实验地区做过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梳理。其中主要的问题在于:(1)教师角色把握不当。仍然按学科课程的模式予以实施,教师依然以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出现。(2)教师指导能力不足。教师缺乏相应的指导能力,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3)对学生放任自流。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对学生活动缺乏指导。

课程改革最终都落实在教师上,“成也教师,败也教师”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师资队伍建设便是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充分条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角色行为的转变并开展有效的指导是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基于上述问题,我们以“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指导能力研究”作为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方向。就是希望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和指导水平,促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2 课题的设计

2.1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2.1.1研究目标

(1)确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角色定位;

(2)建立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指导策略和规范。

2.1.2研究内容

我们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主要进行以下方面的研究:(1)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2) 探索在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和途径,以及教师如何在指导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指导能力;(3)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学校各职能部门人员如何定位管理职责,如何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进行评价。(4)整理一批有本校特色,有实际价值,效果突出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学校将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策略供全校教师参考。

2.2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取向,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文献分析、叙事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问题、以及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等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通过学习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成果和经验,学习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综合实践活动纲要等文件,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然后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证。

2.2.2调查法。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料,从而获得相关科学事实。

2.2.3 行动研究法。采取边实践边总结,在行动中研究、在常态下研究、在合作中研究;教师将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方案、开展实验、适时验证、调整修改并加以总结。

2.2.4 叙事研究法。收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教育教学随笔或教学叙事,描述和记叙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等。

2.2.5 个案(追踪)研究法。课题组对若干教师进行有意识的跟踪,收集相关资料,深入详细了解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实现指导能力的提升及其策略与方法。

2.2.6 经验总结法。课题组以本校师生为研究对象,对课程实施进行持续三年的跟踪回溯性研究,由局部“经验”发掘其普遍意义,追索、探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教师指导能力的提高和相应策略。

3 关于课题的实施过程与步骤

3.1确定研究重点

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缺乏课程一类的指导性文件,留给老师的空间很大,但操作起来难度很大。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如何,关键在于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应从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和开展探究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强烈的生成性特征,它的设计与实施比其他任何一门课程都强调教师要有课程意识,而教师这一部分能力有待加强,因此我们确定以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指导能力的研究为研究的重点。

3.2 确定参与课题研究的人选

我们采用自下而上申报的方式,以点带面,确定一些骨干教师作为本课题的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我们拟定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名单。

3.3 宣传和动员

3.3.1 理论宣传

我们认为只有真正懂得了这门课程的实质,才能够认同、理解、支持课程的实施。教科室分别对老师、学生开展广泛细致的宣传工作,使他们逐渐消除对这门课程的紧张和陌生,并逐渐了解该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宣传别注意突出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新定位,突出它对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发展全面个性的至高追求。

另外,考虑到长期受考试制度的影响,家长很容易对综合实践活动产生不解甚至抵触或反对情绪,因此我们有必要面向家长做相关的宣传工作,帮助家长认清形势,形成正确的人才观,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长远角度,认识综合实践活动的巨大意义。我们的做法是:印发了《光明日报》相关文章《不重视研究性学习,高考要吃亏》及中、高考题试卷中涉及到的研究性学习的相关题目。如数学科2002年的高考试卷、2008年湖北宜宾地区的中考试卷、2008年福建省高考政治试卷(探究题)。我们特别注意跟家长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强调了2007、2008年的高考考纲特意点到的学生的第六种能力,即探究能力的培养成为考查的重点。2009年高考,福建省有关领导也强调“不会让搞课改的人吃亏”。

3.3.2案例学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最初的模仿是必要的。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了可行性的分析。我们的做法是:借助黑板报、墙报、多媒体等宣传工具,同时将外校一些经典的案例推荐给学生,例如:福州一中的《不朽的“海上长城”――闽江口明清海防炮台群的现状考察与保护对策研究》(本项研究性学习成果获200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聘请相关人士来校作报告、开设讲座,例如请福州一中的张群林老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开设讲座,提供了许多真切鲜活的信息和体会。同时我们坚信亲力亲为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我们有意识地让师生多参与案例观摩活动。

3.4 创设环境,开设思维训练课

同时我校老师也积极设计一些研究性学习的支持方案。唐碧云老师的《研究性学习支持子系统设计方案》获福建省教育厅与省科协联合举办的科技创新方案大赛省级二等奖。

3.5 组织和管理

3.5.1设立专门的管理、组织机构

(1)学校指导组:校长全面负责,教科室、教务处具体负责。教科室负责筹划工作,教务处负责课程安排。

(2)年级指导组:

组长:年段长

组员:各年段班主任

(3)班级指导组:

组长:班主任

组员:课题组指导教师、有关课题组组长

3.5.2 制订全面的规章制度

我们参考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研究性学习管理用书》制订了《福州外国语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各职能处室、人员的管理职责》、借鉴江苏常州中学及浙江省余杭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制订了《福州外国语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同时根据校情还特别制订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南》,包含以下项目:福州外国语学校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福州外国语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管理与评价、研究性学习中指导教师的规范要求、研究性课程学习计划(时间安排)、福州外国语学校研究性学习论文基本要求及书写格式等等。

3.6 师生培训

教师培训:印发相关资料,指导教师认真学习,着重从教育思想,课程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指导,管理协调,教学评价等方面 进行培训,采取自学和研讨、理论和实践、指导、参与相结合的方法,学中做,做中学,提高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学生培训:利用研究性学习课程时间,采取年段班级为主,学校为辅,学生自学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学习,召开学生动员大会,专题讲座,形成良好研究性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研究性学习。

3.7 具体研究步骤及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充分准备,奠定研究基础(2008年10月――12月)。

① 选择研究内容,确定研究重点,制定本校的研究计划;

② 确定参与课题研究的人选,拟定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成员;

③ 制定本课题的研究计划;

④ 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培训。研究教师如何定位角色,如何对学生进行指导,如何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等。

第二阶段:全面启动,深入研究(2009年1月――2009年5月)。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深入研究,把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学校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具有特色的课程实施途径。

① 2009年1月―10月,举行现场观摩、交流、研讨。

② 2009年11月―12月,课题组进行课题中期检查评估准备。

③ 2009年3月,召开课题研究中期成果交流、汇报会。

④ 2010年3月―2010年2月,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

⑤ 2010年3月―5月,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总结。

预期成果:初步研制出福州外国语学校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性文件,主要有:《福州外国语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导手册》、《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论文专辑》、《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精选汇编》。

第三阶段:完善成果,总结提高(2010年6―9月),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和完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对研究活动本身质量进行反思,提升研究成果的质量。

4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价值上看,它是本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强大生长点和全新亮点,也是新课程中的难点,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层面而言,实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与困惑,本课题的研究创新之处是以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指导要求与教师专业水准之间的落差为出发点,研究和确立教师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如何提高指导能力,形成相应的指导规范,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以及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

5 成果的基本内容

5.1 归纳出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缺乏层递性,学生多是漫无目的的摸索,导致最后的成果也就比较粗糙。通过课题的实施与研讨,我们总结以下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

5.1.1 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1)指导学生选题注重可行性

一切研究始于问题,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从熟悉的生活中提出问题。所提出的问题应当对自身或社会有价值意义,并且有研究的可行性,即具备研究的条件。建议在“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教师先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题目。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反思所确定的研究问题是否合适,是否需要改变问题。当学生提出的课题范围和难度偏大时,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将学生提出的课题进行筛选归类,把范围广、难度大、不可行的课题分出来,向学生讲清楚哪些课题可行、可研究;哪些课题是不可行的、研究难度大,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选题要“取熟避生, 宁小勿大”。

(2)指导学生恰当地表述课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表达不够明确,有的比较烦琐,有的表达不严谨。这些问题还不等于就是研究的课题。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些原始的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要做到表达简洁、概要,运用科学的术语,还要尽可能把研究的方法表达出来。例如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好多人看到类似螳螂一样的东西就会害怕?”这个问题表达不简洁、不准确,也不是科学的概括地表述。经过教师的指导,这个问题提炼成“人们对某些昆虫惧怕的心理研究”。这样表达就比较像一个研究课题了。

5.1.2 实践体验阶段

(1)指导学生有效地查找资料

无论学生选择什么样的课题,学会查找资料、处理信息,都是必须的,而且是重要的。指导学生掌握查找资料的渠道:图书馆、网络、书店、有关部门档案等。指导学生掌握查找资料的方法:图书馆查阅法(中图法、北图法),电脑网络查找方法(关键词),档案资料查找法(时间、分类)。一般包括:

哪些资料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直接相关

哪些资料与我们研究的问题间接相关

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分析资料:这些资料怎样分类(从哪几个角度分)

前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目前有哪几种代表观点(或流派)

指导学生学会做资料摘录:原文、作者、出处(刊物、出版社、页码)、发表时间

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综述资料。

按发展的脉络综述、按观点综述、按类别综述、按国家地区综述

根据资料调整、修改课题

通过资料了解研究的背景

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资料?根据资料确定研究的重点、难点

利用资料分析问题、论证问题

(2)指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

指导学生掌握研究计划的基本要素:课题、课题组成员、指导教师、研究目的、课题背景(研究理由)、研究内容(包括调查计划、实验计划)、活动步骤(时间、阶段、分工等)、结题形式。

(3)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

学生研究课题大致有调查研究、科学实验、项目设计和文献资料研究这几类。对这几类课题,指导的重点和具体要求是不同的?。

观察法:细致观察事物,从观察中发现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调查法:现场考察、问卷、调查会、访谈;怎样围绕研究课题,拟定调查提纲;怎样设计问卷调查表;怎样分群分层抽样;怎样统计、分析调查得到的数据;怎样选择访谈对象;怎样记录、整理调查结果。

实验法:怎样提出假设;进行论证;怎样实施实验,观察、收集、记录现象;怎样验证实验结果。

(4)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实施课题

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研究过程,经常了解他们活动的情况,有哪些进展,有那些收获;遇到什么困难或困惑;下一步准备怎么办等等。我们认为教师的指导并不是事无巨细的告诉, 更不是越俎代庖, 而是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困惑和困难, 既不放任自流, 也不包办代替, 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实践的空间, 充分信任学生的潜能。教师要把握好指导的“度”, 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一方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兴趣、爱好和需要, 另一方面, 要加强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个性得到解放,创造性充分发展――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实际上,由于我们的学生长期被接受性学习所束缚,学生很大程度上已经习惯了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不少学生的思维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加上应试教育给学生造成了很重的课业负担,他们的时间和精力被大量的作业占据了;他们的思想也被中考和高考竞争完全占据了。这必然影响到研究性课程的实施。所以在学生研究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完全放手,或指导不力,会产生很多问题,如,学生忙于学业,认为研究性学习没有语数外那么重要,不愿意投入精力;学生习惯于听老师安排,缺乏主动性;学生社会活动能力差,对独立深入社会做调查有畏难情绪。除了这些以外,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足,对研究方法掌握较少,因此,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往往思考问题比较简单,做事也容易从兴趣出发,确实理性的、比较缜密的思考,研究中粗疏和漏洞较多。这时候,老师要及时发现问题,予以指导,帮助学生学会研究。

5.1.3 表达交流阶段

(1)指导学生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学生研究课题的成果,形式可以是灵活的: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项目设计及说明、专题论文等。除了这些,还可以做成网页或者电脑幻灯演示片。

但这些都需要教师指导要求。一是要有基本的格式;二是要注重写出研究的过程和体验。写研究报告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研究方法的过程。所以,研究报告一定要求学生认真写,教师从报告中发现学生研究中的问题,要及时组织学生补充研究。由于学生的语言文化功底受年龄特征所限, 在进行课题成果表述时, 口语化倾向是最普遍的特征, 即使修改几遍仍不能让人满意, 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遇到这种情况, 可让学生先将初稿放一放, 过一个阶段再组织讨论、修改, 这样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也有必要告知学生, 优秀的成果是需要经过反复修改、加工的, 期望一两次修改就能大功告成是不现实的。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书面语言的精练、简洁和流畅方面的训练上下工夫。

(2)指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汇报和答辩。

学生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并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向全班发表,并通过指导老师主持的答辩。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熟悉成果研究过程和结论,深入分析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并要做换位思考,使自己的研究成果经得起别人的检验。还要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5.2 课题研究成果应用

两年来,我校课题组积极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各项活动,取得了喜人成果,产生了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以“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指导能力的研究”作为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方向,力求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和指导水平,促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收到了较好的成效。我校受市教育局委托,制定的《福州市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受到有关领导专家的好评。

5.2.1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自我诊断和个案分析以及相关经验的总结给予了教师有效指导

对于学校管理而言,我校制定了《福州外国语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实施方案》、《福州外国语学校研究性学习指南》、《福州外国语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手册》等,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基本行为规范。对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指导意义。

我们通过教师的自我诊断和个案分析以及相关经验的总结,探索出“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并编印了福州外国语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论文专辑》、《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案例精选》等,给予了教师们有效的指导。

这些论文以及案例中关于 “过程与方法”的指引的论述和案例: 如怎样制定一份简要合理的调查问卷、怎样进行有效访谈,如何对资料进行分类和整理,怎样撰写活动报告,如何规范地作注释等等,都对教师指导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启发。

5.2.2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们的专业成长

(1) 教师们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上,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教学的视角不断扩展,由课内向课外,向社会,向生活延伸,得到社会好评。近两年有多位老师在省、市级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或说课比赛中获奖。

(2) 教师不断提高了自我反思能力,写出了大量有价值的案例与论文。近两年,有75篇论文在国家或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5.2.3 综合实践活动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科技竞赛中屡屡获奖

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索活动的体验,初步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了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了学生个性健康和谐地发展。

2006年至2010年我们从研究性学习成果中挑选研究成果参加“第22-25届福州市科技创新大赛”,共43个科技创新项目获奖。

5.2.4 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所提高

6 讨论与思考

通过三年的课题研究,我们深感科研的艰辛,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6.1 课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1.1 课程时间保障不充分,很多研究性学习课程都被挪为他用,特别是受到高中会考等各种活动的冲击。

6.1.2 课程辅导还不够到位。针对老师和学生开设的讲座还太少。以致部分教师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基本理念缺乏了解,对指导方法缺乏钻研,自身不求提高,任由学生自行研究,没有起到必要的指导作用,使学生收获很少,成果也非常粗糙,没有达到开设课程的目标。

6.1.3 是课程监督还不够到位,由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地点不固定,部分指导教师没有及时到位,也无法及时的监控和反馈。

6.1.4 部分教师自身缺乏学习观念,对一些开设的讲座和发放的参考资料没有认真研读,加上认识上的欠缺,有的老师认为研究性学习可有可无,完全是加重教师和学生的负担,不知如何利用这些校内资源,有的老师甚至为了完成任务,代学生炮制一篇论文交差。

6.1.5 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评价体系有待加强。

6.2 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研究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6.2.1 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不够透彻,课题研究不够全面。

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指定领域的内容是以融合形态呈现的,其中,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必须贯穿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社区教育与社会实践必须以融合的方式设计。而我们在实施过程中,着重对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策略进行研究,尚未对教师在其他领域的教学、指导进行有效的整合研究。

6.2.2 教学策略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虽然我们经过研究得出了一些课堂教学策略,但我们认识到这些策略仍有待深入,而且这些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每种活动、每项研究都有它的独特之处,我们探索出的指导策略希望能给老师们一些启发,更多的是希望教师们联系实际,自己将其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2] 叶禹卿.新时期小本管理操作指导与案例解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2

[3] 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 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 张人红.研究性学习管理用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8

[7]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综合实践报告范文第10篇

按照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办公室《__县参加全市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安排》(××组学办〔20__〕31号)和《关于强调学习实践活动分析检查阶段有关问题的通知》(××组学办〔20__〕33号)的要求,20__年12月24日,县纪委监察局领导班子召开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县纪委监察局领导班子成员×××××××××××××××应邀列席会议。民主生活会由纪委书记××主持。由于会前准备充分,会上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后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制定整改措施,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精心做好会前准备

按照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办公室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县纪检监察机关认真组织了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是制定实施方案。制定了《中共__县纪委__县监察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会议主题、对照检查的重点、参会人员、日程安排和具体要求。二是组织专题学习。组织学习了、、李源潮等中央领导的主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和县委十二届五次全委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等内容。三是广泛征求意见。制作征求意见表,设置征求意见箱,向广大党员群众、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专家、基层单位和服务对象征求意见。四是深入开展谈心交心活动。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谈心交心,沟通思想,交流意见。五是领导班子成员自我剖析。领导班子成员对照检查的重点内容,进行自我分析检查,查找问题,制定措施。七是对20__年度民主生活会和“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活动的中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并形成了整改情况报告。

二、 严密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县纪委监察局领导班子于12月24日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通报了20__年度民主生活会和“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活动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和县纪委监察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了对照检查,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一)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征求群众意见、对照检查,委局领导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1.对科学发展观理解不深,内涵把握不全。极少数班子成员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认识还不够到位,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大政方针,是决策层的事情,是领导层的问题,适合指导经济工作,与自己履行职责无直接关系;有的认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太频繁,又不能指导帮助业务工作,因而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不够主动、深入,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学习不够全面、理解不够透彻。运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调查研究、制定措施、解决问题还有差距,通过学习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成效不够显著。

2.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保障还有差距。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有时“就事论事”,习惯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来思考新形势下的纪检监察工作,在立足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思考、部署和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寻求纪检监察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等方面有差距。对纪检监察工作如何围绕推进__“融入重庆主城区、建设重要功能区”建设、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推动__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全局性重要工作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思考不够深,措施不够多。

3.改进工作作风,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存在差距。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有的思想保守,按部就班,求稳怕变,争创一流的信心不足。有的同志工作热情不高,劲头不足,有畏难情绪。有的同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存在走不出去、沉不下去的现象,领导干部接访、主动下访力度还不大,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不够,联系群众不够广泛,对损害群众利益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治理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4.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加强统筹兼顾方面存在差距。一是工作统筹不够。一方面,自身业务工作协调不够。在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时间紧时,缺少统筹协调,该重点抓、深入抓的没有落实,工作成效不明显。另一方面,党风廉政建设如何服务经济社会,如何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研究不足,方法不多。二是工作创新不够。存在惯性思维,能够按照市纪委、监察局和县委、县政府的规定程序进行,按部就班,安排什么做什么,对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的特点和规律思考不多、研究不深,抓出特色、抓出亮点的工作较少。三是督促落实不够。注重工作安排,任务布置,抓指导、抓检查、抓督办、促落实还不够。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学习调研阶段,安排了学习内容,布置了调研课题,但学习效果如何,得到什么启发,获得什么收获,调研的课题进行得怎样、质量如何,调研成果能否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缺少跟踪了解。

5.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存在差距。对干部队伍的思想状况了解掌握不

够深入,抓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力度不够大。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还需加强,有的干部知识面窄、理论水平不高、解决问题的措施不多,执纪能力和水平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履行纪检监察职责的需要。个别干部还存在工作方法简单、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形成的认识

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委局班子就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了如下认识:

1.在思想观念上,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委局领导班子更加深刻认识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和紧迫性,更加主动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在指导思想上,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近年来,面对反腐败工作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健康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纪检监察工作。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委局领导班子更加深刻认识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纪检监察工作必须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建设和谐小康新__提供服务和保证。

3.在工作理念上,对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核心有了新的认识。近年来,县纪委监察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较好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是,我们清醒看到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依然存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未得到有效保障。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识到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基层,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注意了解和查处重大和重大安全事故背后存在的腐败行为和干部作风问题;加强举报工作,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渠道,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严惩腐败分子,维护党纪政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反腐倡廉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必须注意保障党员干部的合法权益,把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同信任干部、激励干部结合起来,保护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把处理人与教育人、挽救人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宽严相济、区别对待,努力取得良好的执纪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

4.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这也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要求和方法。当前,反腐倡廉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整体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又推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逐步完善;如何把改革、教育、制度、监督、惩治、纠风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阶段性任务与战略性目标结合起来,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实效性;如何抓住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确定加强工作的思路和规划,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如何把履行纪检监察机关的组织协调与争取党委、政府领导及发挥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和广大人民群众和全社会的支持参与结合起来,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巩固和发展全党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都是纪检监察机关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面临的新的课题。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委局领导班子认识到,必须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职能作用,形成抓好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合力,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局面。

(三)今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努力方向

今后,我们将继续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市纪委监察局、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

1.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切实增强服务发展的自觉性。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行动上的自觉。要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县委十二届五次全委会精神,深入学习等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理解和把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切实转变各种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的大发展。一是要在解放思想中增强服务发展的思想意识。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反腐倡廉全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增强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增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意识;在坚决惩治腐败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增强攻坚克难敢于碰硬的意识;在深化改革和创新制度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增强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意识;在加强自身建设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增强自觉接受教育、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二是要在解放思想中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精神落实到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各项工作中。着力解决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发展排阻清障。三是要在解放思想中优化发展环境。自觉服从、服务于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关注人民群众反应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解决党风政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反腐倡廉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良性互动。

2.认真履行纪检监察职责,为科学发展的贯彻落实提供有力保证。要全面《》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纪律保证。一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加强对县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县第十二届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市场价格监管、土地管理等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加强对党风廉政建

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明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确保政令畅通。二是扎实开展纠风工作。加大专项治理力度,着力解决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征地拆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继续治理教育乱收费、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涉农负担中的突出问题。三是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着力解决不思进取、心浮气躁、因循守旧等问题,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促使领导干部带头廉洁自律,保持公仆本色。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发展观是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要抓好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20__ —20__年工作规划》、市委《实施办法》和县委《工作方案》的贯彻落实,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一是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利用短信、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平台,对领导干部开展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和艰苦奋斗教育,筑牢廉洁从政的道德防线。二是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继续以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案件为重点,严厉查办、权钱交易、商业贿赂和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严肃查办工程建设、规划房产、土地管理、产权交易等领域的案件。三是加大执法和效能监察力度。要加大对重大项目建设、救灾款物、移民资金管理使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约集约用地等工作的监督力度。要加强对政府决策部署及民心工程、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效能监察,提高决策执行力和行政效能。简化审批程序,建设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四是积极推进改革和制度创新。把改革和制度创新作为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点,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提出新举措。继续配合有关部门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和司法体制、行政管理和社会体制、财政管理体制、金融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

三、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一)通报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民主生活会后,认真梳理群众所反应的意见、建议,进一步修改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并向委局机关和参加民主生活会的代表通报、公布他们所反应的意见、所提建议的采纳情况。

(二)认真组织群众评议。1月9日,召开了群众评议座谈会,邀请38名群众对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并梳理群众的意见、建议。

(三)完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凝聚群众智慧,积极采纳群众好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分析检查报告,为下一步制定措施、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中共__县纪委 __县监察局

上一篇:政府实习报告范文 下一篇:学生实习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