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支付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26 17:04:57

资金支付管理

资金支付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劳务分包单位 资金支付 管理

近年来,大型施工企业纷纷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盘活下属各级单位资金、发挥资金集中优势、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取得了一定成效。企业下属项目部的资金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的资金集中水平,所以,加强基层项目部的资金支付管理的意义十分重大。基层项目部需要重点关注的资金支付,应该有劳务分包单位、专业分包单位、材料供应商、机械租赁商等。本文结合中交一公局万达二分部路基施工专业分包单位的资金支付管理做法作如下探讨。

一、主要的管理思路和具体做法

(一)万达二分部路基专业分包单位整体情况介绍

重庆万达高速公路,是由中交一公局和重庆高速集团联合出资设立的法人公司建设,采用的是“BOT(合伙人)+EPC”管理模式。万达下设三个分部,作者所在的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是二分部工程,实体工程包括一期十七公里的路基桥涵工程和二期四十公里的全线路面工程,一期工程造价43150万元。万达二分部一期的路基桥涵工程通过招投标、竞争性谈判共引进六家专业分包单位。详细见表1:

通过表1计算出6家路基专业分包单位合同额为7809.4062万元,占一期路基桥涵总工程造价43150万元的18.1%。由此可以看出,支付路基专业分包单位的工程款将是项目部每月资金支付的重要部分。如何既要保障施工生产又要达到控制支付比例值得研究,所以采取适当的资金管理手段很有必要。

(二)对路基专业分包单位资金管理的总体原则

项目部和专业路基分包单位是合作关系,合作关系是基于双方签订的施工协议为基础,所以在协议书里要针对资金管理列明相关条款,以便在合作过程中开展资金管理工作,总体原则有:

1.先结算后支付。针对路基专业分包单位,项目部不支付任何工程预付款。每月专业分包单位与项目部进行已完工程的计量结算,项目部最终将结算报公司审批,审批之后下发财务入账,财务部门方可上报公司财务管理部门资金支付计划。

2.按资金计划支付。每月对于路基专业分包单位的支付应该按照上报的支付计划进行支付,计划只能减少不能增加。按照公司目前的资金管理办法,每旬都可以支付款项,实际操作中不用每旬都上报支付计划。例如,上旬一般只支付管理费用,中旬可以支付材料机械费,下旬支付劳务分包和专业分包款项。原则上如果没有计划杜绝支付,以保证计划的严肃性。

3.根据项目资金状况按照比例支付。支付工程款时应该考虑路基专业分包工程实际结算情况和项目整体资金状况,资金充裕时略微提高支付比例,资金不足时一定要降低支付比例。即使资金十分充裕,支付比例亦不宜过高,为了项目整体控制,适当制造一些资金紧张的“假象”,以保证资金最大限度向上级集中。

4.对路基专业分包单位支付的款项实行监督管理。路基专业分包单位的资金支付应进行监管,因为它不同于材料供应商或机械租赁商。材料商和租赁商一般不存在款项挪用,但是路基专业分包单位一般都同时有许多在建项目,资金紧张时“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不在少数。如果款项被转移,就会出现拖欠民工工资、拖欠当地材料设备款等情况,严重的会造成,影响恶劣。

(三)万达二分部的具体做法

1.要求路基专业分包单位在项目部开户行开立对公账户。目前,签订路基专业分包合同的施工单位都是有资质的法人单位,所以要求这些单位在项目部的开户行开立对公临时账户。这样的好处在于:改变以往公对私的支付,减少公款入私户的审计风险,可以为开户银行增加资金流量,融洽双方合作关系,又为监督路基专业分包单位资金流向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万达二分部六家路基分包单位,除了路基一队是重庆当地单位外,其余都为外地施工单位,五家路基单位都在项目部开户银行开立了临时对公账户。

2.对路基专业分包单位的支付按照应付款一定比例控制。此处说的应付款不含质量保留金、民工工资保证金、安全生产设施保留金,以上几项保留金和保证金占当期计量结算金额的15%。表2列出了6家路基专业分包单位2013年4~10月的应付账款的支付比例。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出2013年4~9月平均应付账款的支付比例,分别为78%、78%、67%、73%、77%、69%,平均支付比例为73.67%,相对于一的施工项目支付比例略低。截至10月底,项目欠6家路基单位应付账款含保留金1153万元。通过一定比例控制支付,压缩支付总量,结余或暂缓支付的资金存入公司资金中心,产生利息可以增加项目部盈利,万达二分部自2012年8月开工至2013年11月累计公司列账利息收入83.99万元。需要说明的是,表2中不同单位每月支付比例不同,原因有以下几种:(1)已完工程未及时结算数不同,支付时需要考虑,对应付账款金额在账务支付时予以适当调整。(2)各单位资金垫付能力不同,通过表2和表3可以看出路基四队和六队垫资能力最差,路基二队垫资能力最好。(3)涉及变更工程及未批复情况不同,因为上报合同至批复合同有一段签字审批时间。

表3

3.加强对各单位款项流向的监督。每月支付上述6家单位工程款时,项目部能切实履行监督,每次支付款项要求各单位上报资金流向表及联系电话。监督重点有:第一,民工工资。路基专业分包单位民工数量,相对于其他劳务协作队伍较少,监督起来没有什么难度,一部分是单位从事管理的技术工人,另一部分是辅助工人工资。同时,这些人员对于路基施工单位来讲比较固定,很少是临时在施工地聘用人员。这部分,按照项目部和开户银行协议要求,给各单位主要管理人员办有银行卡,按月支付工资,减少了民工工资拖欠风险。第二,机械租赁费。一般路基队既有自有设备,又租入不少外部设备,每月的设备款是一个比较大的金额,项目部需要各单位每月上报详细的设备清单及欠款情况。第三,其他费用,如机械修理费、材料费、小型器具、零星材料、爆破费、房租水电费等等,一般这些费用都是欠工程所在地债权人的费用,应该予以关注,及时支付。第四,柴油费用是一项重要费用,但是万达二分部采用的是项目部统一购买中石油的柴油,再加收一定的管理费后调拨,每期结算中及时扣除,以防超支付或资金被各单位占用。

4.对账管理。由于路基施工一般都是跨年度的,如果等到完工时项目部财务部门再与各单位对账会很麻烦,也会因为时间过长导致一些扯皮。实践中,经常发生争议的有调拨材料、代购扣款、机械费扣款、奖励罚款等方面。万达二分部每季度坚持和各路基专业分包单位对账一次,以免以后重复地翻旧账核对,涉及计量结算争议的还需要当时的经营部人员一起核对,每次对账,财务部门要留下有各单位签字盖章的原始凭据。

5.资金支付谈判。万达二分部在每旬支付款项之前,首先由项目经理、财务总监和各部门负责人简单沟通,由项目经理和财务总监给出每个部门的资金分配额度,由部门负责第一道支付谈判。其次,部门在谈判基础上列出具体支付计划,涉及总额变动的要及时沟通说明情况。比如某一个单位资金状况确实太差则本期支付需要重点考虑。第三,由项目经理和财务总监对上报汇总后的支付计划进行适度调整,然后交财务部门上报公司审批。

在实际谈判中,总的原则是“一谈二缓三支付”。在与施工单位的支付判时一定要从低往高了谈,事先不能直接亮出高线,有利于回旋,谈判要针对付款金额和付款时间,以及施工单位的款项用途。谈判前,一定要做足功夫,将施工单位的各种信息尽量收集完整,做到有的放矢。

二、实施取得的效果

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是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项目部是施工企业的核心组成,是利润和资金流最直接的来源。万达二分部自加强分包单位资金管理以来,项目资金周转状况整体良好,同时很好地执行了公司的资金集中制度,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3年平均资金集中比率为64.47%;2014年一季度资金集中比率为76.18%,二季度资金集中比率为87.62%,在公司各个项目的考核中,名列前茅。自2012年10月份开工至2014年6月,项目累计收到银行利息和企业内部利息合计为201.88万元。因为项目部具有良好的资金支付管理水平,未发生下属施工单位拖欠民工工资以及其他各类问题。

三、结束语

对施工企业而言,各类劳务分包单位和专业分包单位的管理是一门大的学问,资金支付管理是其中重要一项。实践中,项目部应该根据自身资金状况和各协作单位的结算情况,其垫资能力,以及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环保等考评情况综合考虑支付比例。总体而言,加强资金支付管理的好处有:一是可以节约项目部资金成本;二是加强资金集中,三是控制分包队资金流向,防止挪用资金或恶意拖欠外债等问题,四是可以把资金支付当抓手,促进各协作单位重视进度质量安全等各个方面的工作提升。只要项目部坚持落实各项制度,加强部门沟通,把工作想细、做细,资金管理水平就可以再上新的台阶,同时促进整个公司的资金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作者单位为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资金支付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污水处理企业;资金管理;资金集中支付

集中支付的资金是指由母公司负责筹集用于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资金。具体包括:以资本金方式划入的财政资金、自有资金、融资资金。污水处理集团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要强化对资金的控制,保障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确保专项资金安排用于具备开工条件的污水处理系统、管网项目建设。在公司总部设立资金集中支付中心,为公司本部及其成员单位办理工程项目资金结算及资金融资,以管理、规划、调控集团范围内的资金。

一、污水处理企业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必要性

(一)未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前,基建工程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资金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污水处理企业工程项目一般采用资金的分权管理模式(公司总部-公司二级机构-项目部),这种体制下,面临的问题是下属企业账户种类和数量繁多、资金分散、片面追求自身利益,无法实时监控资金动态,导致资金使用率和收益率较低,忽视了资金预算管理和头寸控制,容易导致资金沉余或债务危机。造成工程项目结算成本高,整体资金使用效率及风险防范低的资金管理问题。资金管理组织体系中,财务部门与其他资金管理部门存在协作分工不明确,交叉界面模糊的情况,对资金管理上往往容易出现失控的现象,造成资金管理的分散和乏力。因此工程资金的筹集、安排、使用、管理职能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2. 资金监控体系有待加强

污水处理企业监控内容不够全面、有待统一标准。对项目资金缺乏有效监控造成资金流向与控制脱节,从而影响正常的运作。财务监控的模式由于监控标准和方式不够统一,还不能充分、有效衔接,兼容不强,缺乏有效的协调,有时出于各自部门利益产生矛盾,缺乏资金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决策,导致公司整体的一致性、协调性还需完善。

因此应用创新的技术开发应用资金管理系统、资金监控体系,实行资金集中支付的财务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二)污水处理企业资金集中支付管理的作用分析

1. 实现资金统一结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实行资金集中管理一方面可以通过资金相对集中,统筹安排,实时了解资金的动向,及时、完整、准确的获得资金的信息;另一方面完善资金流转环节,减少绕道资金的流动,节约资金路径。

2. 合理调剂资金,降低融资成本

近年广州进行生态水城建设,工程项目多且投资的金额大,因此需求大量的资金以满足项目的建设。公司总部根据年度预算情况统一向金融机构融资,在较短的时间内可筹集较大数额的资金,同时可获得银行的优惠利率。保证项目资金的到位,为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并且提高结算中心对资金的整体运筹,从而降低资金的筹措成本。

3. 增强对资金的管理能力,对资金管理进行创新

污水处理企业建立资金集中管理系统使资金的申请、拨付、使用等规范化管理,并加强账户的管理实时掌握资金的存量、流量及流向。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实现了资金管理的创新实践。

二、污水处理企业资金集中支付中心构建

资金集中支付是指将资金集中到公司总部,由总部进行统一的调度、管理和使用。主要包括的范围:建设项目概(预)算内发生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以及项目资本金投资。

(一)污水处理企业资金集中支付中心的基本职能

资金管理为母公司及其子公司、分公司,支付中心具备以下职能:1.结算管理根据母公司批准的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审批手续,负责支付工程项目的日常结算并进行账务处理建立台账,与所属单位核对往来账目。2.资金监控管理由结算中心对外统一管理,对资金的存量及流量实行监控,实现效率和效益两方面的均衡。3.资金预算管理负责所属企业资金预算报表汇总上报,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作为预算执行的考核依据。4.融资职能资金管理中心实行统一贷款统一还款,筹措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资金需求量。

(二)资金使用各方主体及管理部门(单位)的职责与分工

1. 项目建设组织实施单位(包括公司所属各项目部、技术管理部及各区代建单位)

(1)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开展项目建设,及时提供项目程序性批复文件,包括立项、用地、环评、可研、概算等;(2)根据建设项目的年度投资计划、合同和实施进度情况填报月度的资金用款计划;(3)充分熟悉公司支付管理制度和合同相关规定,指导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合规申请计量支付,并对其提交的申请材料认真审核、严格把关,确保报送资料的真实、完整;(4)按计划、概算、合同、进度申请拨款;(5)对应每个合同记录有关罚金、工程借款、劳保金情况,在办理拨款申请时及时扣除或扣留各种应扣款项;(6)统计和汇总所实施项目的资金支付情况并建立台账,每月与支付中心核对上月支付情况。

2. 公司工程管理部

(1)负责根据合同及有关规定审查工程计量情况; (2)综合审查各种变更程序的合规性。

3. 支付中心

(1)负责按照资金用款计划筹集建设所需资金;(2)负责对资金拨付申请进行符合性审查,主要审查以下内容:项目是否已列入市发改委审批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请款是否在市发改委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额度内;项目基建程序是否完善(四证齐全、概算批复);请款是否符合合同支付条款;请款材料是否齐全等;(3)统计和汇总项目资金支付情况并建立台帐,每月8日前与项目建设组织实施单位核对上月支付情况。

三、污水处理企业资金集中支付有效实施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支付操作流程

制定污水处理工程支付操作流程,包括付款审批流程、付款应附资料,通过规范资金管理运作,做到资金管理标准化、精细化。并在经济业务运行中融入相互牵制和制约的控制流程,建立一个以预防为主的标准化事前控制的流程,这样可以加强企业的监督管理水平。

(二)资金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

从资金流入、资金流出两方面入手,实现收入账户的自动归集和支出账户的自动下拨,构建了整个污水处理企业的资金平衡体系。对企业范围内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公司总部的管控能力和资源调配能力得到了根本性的提高,通过资金归集,公司总部实现资金集中,且规模逐步上升,并能有效控制结算头寸,资金平均集中程度基本集中在90%以上,减少资金的持有成本,提升整个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增加企业的运作效率。

(三)完善资金预算管理体系

污水处理企业将资金集中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资金流量和资金流向进行有效管控,使预算执行的准确度大大提高,确保企业每一笔资金都归入预算管理系统中,使资金管理更加高效。保证资金管理工作能够安全、高效稳定的开展。实施资金预算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几点:1.建立项目支出预算,合理使用建设项目资金。跟踪资金运动并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要坚决杜绝那些虚假的支出,防止腐败的发生,提升资金的实际使用效率。2.资金内控制度与监督管理制度落实到位。掌握资金实际流向实施动态监控,对大额资金支出全面审查并进行合理预算,量化开支标准。3.建立现金流量预算分析体系与考核机制。将当期预算执行数与上年同期预算执行数相比较,并与年初预算、预算批复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额的原因。将目前资金的事后分析的现状转变为资金的事前预算、事后监督和事后分析的全过程管控,保证资金的安全、有序流动。将预算执行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加大预算的执行力度,保证资金管理工作能安全、高效、稳定地开展。

(四)加强对企业现金流的预测管理

污水处理企业的发展需要巨大现金流的支持,因此通过加强对现金流的预测,保持良好、充足的现金流量。在污水处理工程项目支付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实行严格的现金流管理,在企业现金流预测工作并编制预期现金流的相关报表中应适时的进行修正、完善。对企业现金流进行重点监控,做好企业支付、资产流动等风险的防范措施;同时实施动态化的现金流管理,确保企业每笔资金的流入与流出有据可依,才能提高整体经营运作效率和资金的流转效率。

(五)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实施资金集中支付

污水处理企业集团要在母公司成立集中的资金管理机构,构建资金结算中心,确立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制度实施统一决策,开展结算制度实时了解资金的动向,盘活沉淀的资金,做好资金流动跟踪管理、高效管理,减少资金使用成本。

(六)建立资金预算管理责任制度,充分发挥其对资金的监控作用

污水处理企业的资金管理应当加强资金的全过程监控管理,防范资金活动中的各种风险。1.实行资金授权、批准、审核等环节的管理。实行资金分级授权管理,严格履行授权审批程序,重大资金使用由单位领导层集体决策权管理。2.实施资金计划管理。公司总部统筹计划的原则,做到按计划用款、按进度拨款,加强资金跟踪检查。结合当年工作任务对资金的需求编制资金收支计划,对资金计划执行偏差进行分析,保障资金运行的安全性。通过资金计划管理提高货币资金的管理水平,是降低并控制企业资金风险的有效手段。3.采用计算机系统来实现资金管控,增加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及相关信息的保密性进一步提高资金的管控水平。4.资金管理岗位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加强业务的审查和审批,一项业务有两个人以上的岗位人员,多环节监督。5.加强资金的监督。污水处理企业对项目资金监控的核心工作包括:资金收入和资金支出。资金收入:对工程项目应收账款处于应收、未收等状态,对已完工项目中的资产审批与款项收回等情况进行监控,根据应收账款的具体内容建立跟踪档案,降低呆账坏账发生;对于资金支出的管理,规范资金支付的程序,保证资金在合理有序的控制下使用,杜绝工程款超付的现象发生,杜绝腐败现象的滋生。加强项目工程支付、竣工决算环节的管理,确保会计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对于筹集的资金,利用财务管理做好期限的匹配及资金成本的控制,避免出现资金部兑付风险。

(七)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加强资金管理的有效性

为了充分发挥支付中心的各项职能,首先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覆盖全集团范围的快速、稳定、安全的ERP资金管理系统、OA信息管理系统。并结合资金集中管理的要求,对系统的功能、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审查并适当的进行简化,加强污水处理企业之间信息的集中实现信息共享。将信息技术和现代化设施运用到资金支付管理中,提升财务资金管理效率,减少资金浪费现象,保证资金的安全、有序流动。

四、总结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对企业的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污水处理企业资金管理实施集中支付管理,建立完善的财务支付操作流程,实现资金统一结算,并实时对企业资金动态进行分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对企业现金流的预测管理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合理调剂资金降低融资成本,加强资金的有效管理,发挥资金的整体效益,对污水处理企业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建宏.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问题探讨[J].会计研究,2009(11).

[2]郭力维.浅谈集团企业资金管理模式[J].经营管理,2012(05).

[3]刘华伟.浅析集团性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J].现代经济信息,2014(08).

资金支付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资金 支付 管理

为实现公司资金管理水平,我们创新使用资金集中支付管理模式,传统资金使用理念得到了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了资金滞留、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1、专业管理的目标

全额资金集中支付目标是以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管理为核心,建立现金流管控平台,提升资金管理的“两效”,实现全过程财务控制,提高资金风险防范能力。

2、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全额集中支付模式通过信息系统与多家银行进行银企直联,并与公司ERP(SAP)系统和财务管控系统集成,以资金安全和基层单位预算执行责权主体不变为前提,在标准化的资金支付流程体系下,所有支付方式实现全额、安全的集中支付。

2.1、实施框架和管理制度的构建

为实现资金集中管理总体目标,公司组织了不同形式的数批集中讨论研究和实地调研,通过几十次反复论证和归纳总结,形成资金集中支付制度和实施框架的“三大体系”:

2.1.1、集中支付实施方案体系

明确全额集中支付目标、建设原则、步骤和实施计划,全面梳理全公司范围资金支付种类和流程,落实各支付环节的职责、具体的资金支付单据、支付业务与单据的对应关系、支付业务与结算手段的对应关系、具体单据上每个字段的定义以及流程图解等,为集中支付业务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

2.1.2、集中支付规章制度体系

持续完善集中支付配套管理制度,形成了三大类、30多个具体制度,保障了资金集中支付业务的顺利开展。

2.1.3、集中支付业务保障措施体系

对集中支付实施中的其他业务相关问题进行指导,制定了《对各直属单位的指导意见》、《资金集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集中支付系统安全应急预案》等,消除基层单位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2.2、统一规范业务单据和流程

全额集中支付从规范和夯实财务基础工作入手,将业务单据和业务流程固化在系统中:

2.2.1、统一规范业务单据

根据实际业务和自动生成凭证的需要,统一定制支付业务单据类型和格式,对单据上的每一个项目进行统一定义和系统控制,并最终简化形成了11 种业务单据,涵盖全业务口径,其中包括成本资金申请单、其他付款申请单等。

2.2.2、梳理优化支付流程

按照支付单据的不同路径、权限、金额控制进行流程的优化,在系统中不断细化和完善业务审批流程,并对所有上线单位进行流程备案管理,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集中支付系统实现了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

2.3、创新特殊业务流程

在集中支付实施过程中,公司创新的提出并成功实施了多种特殊业务流程:

2.3.1、两级审批流程

基层单位根据实际经济业务和纸质单据,审核电子支付单据,经过基层业务审核岗位和财务处长进行二级审核并数字签名后,传递至本部进行一级审核,本部支付复核岗识别基层单位人员数字签名认证的有效性,复核收付款人信息和银行信息,选择同城或异地、同行或跨行,数字签名后传递至支付结算岗,支付结算岗再复核信息正确性,数字签名后向银行发送支付指令,处理银行反馈信息。

2.3.2、批量对私支付流程

一是发放工资奖金,集中支付系统与薪酬管理系统接口,经过审批流程后向银行发送支付指令,并由银行批量处理,并笔入账。二是批量报销,使用其他付款审批表进行报销的批量录入、审核、并笔入账。

2.3.3、传统支付流程

全额集中支付以电子直接对外支付为主,兼顾传统支付工具的使用,实现了支付工具的可选择性和支付服务的多元化,促成了集中支付的全额覆盖。

2.3.4、退票冲销流程

由于账号与户名不符或账号错误等原因,选择与银行退回支付申请单相同且带冲销字样的支付审批单,经过两级审核后,在资金集中支付系统中实现自动冲销,不占用预算,确保二次付款的正常完成。

2.4、创新备用支票支付方式

为解决临时性、突发性结算需求,创新的应用备用支票支付方式,备用支票管理保证了所有资金的集中支付,增强了资金结算的灵活性。

2.5、实现预算、结算与核算的信息系统集成

为实现对各项业务全过程的财务控制,公司利用信息手段,无缝对接了现金流量预算与资金集中支付、资金集中支付与财务核算,建立了三个系统的组合集成,形成了预算、结算和核算一体化的现金流量管控体系。

2.6、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通过支付结算岗位的线上传递,集中支付成功的单据自动生成核算凭证。鉴于单笔打印工作量庞大,公司定制开发了凭证批量清单打印功能,按照集中支付业务类型,实现日、周、月等任意时段的凭证批量清单打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7、确保资金安全的措施

2.7.1、系统安全保障

一是专用通道。不与公司局域网物理连接,杜绝非法模拟付款操作对系统的安全威胁。二是定向绑定。通过专线绑定和网络地址绑定两种措施。三是数字证书身份认证。各网上流程审核、复核以及结算岗位的操作都要进行身份认证。四是双人数字签名确认机制。五是银行对企业密钥的效验机制。六是薪酬业务明细数据屏蔽功能。

2.7.2、管理安全保障

一是两级审批、明确责任、防范风险。规定两级审批的权限和职责,界面清晰,责任明确,从根本上规避财务风险。二是每日对账,日清日结。三是资金集中支付早晚日报机制。每日早报反映集中支付账户当前余额,并验证昨日晚报中系统各种支付状态情况。

3、成效

3.1、规模效益和使用效率提升显著

全额集中支付后,公司资金实现持续的“双降”,压降货币资金和贷款规模,有效降低公司财务费用,资金整体效益得到有效发挥。另一方面,公司资金管控和统一调配能力增强,资金周转提速显著。

3.2、实现资金支付信息化,内部控制精细化

公司资金支付全过程控制以及预算控制、资金审批和账务处理的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强化了公司内部控制,资金集约化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3.3、实现账户体系规范化,风险监控动态化

资金支付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财务授权; 资金支付授权; 授权标准; 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4-0018-03

一、引言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电网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资金流动性大、流量大、控制风险高,不当的资金支付直接影响电网企业的正常运营。资金支付授权是企业资金运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命脉,是企业内部控制固有风险高危环节。电网企业及下属单位为确保正常运营,必须有一套适用于自身的资金支付审批标准,而这套标准的编制过程各不相同。作为业务同质性非常高的电网企业,迫切需要有一套管理思想统一、管理工具统一的资金支付授权管理模式。本文系统性引入资金支付管理模式,并结合实践阐释资金支付授权标准建立过程、深入思考落地推广的成功因素[1]。

二、研究设计

企业运营各业务工作流程中行使财权、支配财力资源集中在资金支付环节。资金支付授权研究范围,既包括对费用报销单、付款申请单等与资金支付直接相关事项的研究,也包括对引发资金支付事项的前端间接相关财务授权事项的研究。

(一)研究思路

基于授权两层次论提及两个层面的授权,即组织层面的基本授权和企业内部运营层面的岗位授权(以下简称基本授权和岗位授权)。基本授权旨在解决授权事项的决策权限如何在不同层级单位之间的分配问题。岗位授权旨在当基本授权标准研究结论形成后,解决授权事项的决策权限如何在同层级不同岗位之间的分配问题。本文将从以上两个方面按照图1中展示的10个步骤研究资金支付授权体系。

对资金支付授权事项首先应明确其基本授权结论,对于基本授权结论不同的事项按照不同的分析路径研究并最终得出岗位授权结论。针对基本授权结论为“不应授”且适用层级为省公司的授权事项,直接研究省公司层面岗位授权;针对基本授权结论为“应该授”和“必须授”的授权事项,需要先研究基本授权,后研究岗位授权[2]。

在管理层决策调校环节,管理层需要按照各项经营指标将下属单位划分为一定数量的梯队并应用合理的方法为梯队内单位研究出适用的标准[3],以平衡简化资金支付授权标准。列示研究现状并将研究结论与现状比对时,其差异即为授权现状的改善空间。

(二)基本授权研究

各被授权地市/县级单位的授权标准受到地域、环境、经济、资产规模、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影响,而这些影响的量化结果会体现在财务报表中。基于三张财务报表,结合电网企业行业特点,设计提取9项基本授权标准影响指标,包括资产总额、负债总额、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综合计划、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售电量、售电量增量。同时按照指标来源报表,将上述9项指标归为资金类、资产类、价值类和行业类四个类别(见表1)。

各省公司在实际分析过程中每一类至少要选择一个指标开展因素分析。第二步根据基本授权事项属性与标准指标类别关联紧密程度,将上述指标区分为关键指标和非关键指标。考虑到电网企业行业特点重要性,不论何种财务基本授权事项均将行业类直接认定为关键指标。此外,授权事项属性与指标类别相同则界定为关键指标,授权事项属性与指标类别不同则界定为非关键指标。例如,按照资金支付授权事项框架,对外捐赠审批事项属性为资金流事项,选择全部9项指标进行计算,其关键指标则为资金类和行业类指标,包括售电量、售电量增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综合计划;非关键指标则为资产类和价值类指标,包括资产总额、负债总额、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基于“二八法则”,在确定基本授权标准指标权重时,分别赋予关键指标和非关键指标不同权重。其中,赋予关键指标权重占比合计为80%,单个关键指标权重占比则为平均分配;非关键指标权重占比合计为20%,单个非关键指标权重占比亦为平均分配。

利用地市公司/县公司标准指标占省公司/地市公司标准指标比重,再根据不同指标的权重进行加权计算,即可得出某一基本授权事项对地市公司/县公司的授权金额参考标准。基本授权标准计量公式如下:

R地市(县)=[(主营业务收入地市(县)/主营业务收入省(地市))×r1+(主营业务成本地市(县)/主营业务成本省(地市))×r2+(资产总额地市(县)/资产总额省(地市))×r3+(负债总额地市(县)/负债总额省(地市))×r4+(现金流入地市(县)/现金流入省(地市))×r5+(现金流出地市(县)/现金流出省(地市))×r6+(售电量地市(县)/售电量省(地市))×r7+(售电量增量地市(县)/售电量省(地市))×r8+(综合计划地市(县)/售电量省(地市))×r9]×R省(地市)

其中:R省(地市)、R地市(县)分别为省(地市)公司和地市(县)公司基本授权标准;r1、r2、r3、r4、r5、r6、r7、r8、r9分别为其对应指标的权重。

(三)岗位授权研究

省内各地市之间资金支付业务同质性较高,且前端事权业务环节已有各业务部门控制措施控制了相关风险;江苏公司从省内各单位已有资金支付授权审批标准出发,沿授权标准分析路径,在步骤6和步骤7中,考虑各授权事项风险评估结果,结合试行单位资金支付实际业务数据,分析构建资金支付授权标准。

1.风险评估分析与授权标准设计原理

以风险评估结果为基础分析梳理授权标准,对固有风险评估结果为高损失度高频率的授权事项,在考虑其授权标准时采取增加审核环节和提升审批层级的处理方法;对固有风险评估结果为低风险低损失度的授权事项,通过分级授权的方法释放管理层的审批动能,在考虑其授权标准时采取简化审核环节和降低审批层级的处理方法[4]。详见图2。

图3中横轴表示某岗位审批工作量,纵轴表示公司整体审批效率或风险程度。实线表示公司整体管控效率,在一定期间内,对于一类具体业务而言,岗位审批工作量越小,审批消耗时间越少,公司整体管控效率越高,而随着各级岗位审批工作量增加,整体管控效率降低[3]。虚线表示风险管控程度,某一具体岗位审批的工作量越小,对该类审批事项介入得越少,风险控制程度越低,而当该岗位审批工作量增加时,对该类事项的风险控制程度也随之提高。这就是授权标准设计需要解决的矛盾。

2.关键分析步骤

对于直接相关资金支付授权事项,分析路径步骤6、步骤7可细分为图4中的4个环节。

首先是建立授权事项与会计科目的匹配关系,接下来按照授权事项的特征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从财务管控系统中取得过去三年实际业务数据进行整合,同时综合考虑资金支付授权事项的审批业务量、风险控制程度和管控效率,确定各类事项合理的授权审批工作量,从而得出一套细化至各地市的授权标准。

三、主要结论及研究意义

(一)简化集中省级管理条线,建立统一授权标准

结合电网企业业务特色和风险管控原则制定的资金支付事项分类统一了原各地市(县)级单位错综复杂的资金支付授权管理标准不统一的现状。对主要经济指标相同的地市采用统一的建议授权区间,地市公司在授权区间范围内按照自身管控要求确定具体授权标准,向省公司报备。此举在简化管理条线的同时,尊重各地市管控思想,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同时由于制定授权标准时考量了A公司下发的规章,因而资金支付授权标准的实施也是A公司通用制度在省、市、县层面的执行落地。

(二)平衡风险管控效率效果,提升公司内控水平

制定授权标准过程中以风险管控为视角,按照授权事项固有风险评估结果复核授权标准制定的合理性。对风险评估结果值为高的授权事项通过增加审核环节和提高审批层级的方式促使授权标准更加严格,严化授权标准、强化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评估结果值为低的授权事项,简化审批层级、释放管理能量,充分将权责由高层管理岗下放至中层基层管理岗,通过调节授权标准更好地实现风险管控效果和管理效率之间的平衡,有效防范资金支付风险,提升公司整体管控效率。

【参考文献】

[1] 吴江.组织为授权而建――世界电力巨头AES公司授权管理之道[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4(5):59-61.

[2] 张立明. 团队领导授权行为:影响因素及对团队绩效作用机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3] 黄斌.关于优化公司授权管理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5(20):83-85.

[4] 王国猛,郑全全.员工授权管理:起源、研究范式及其发展趋势[J].科研管理,2008,29(3):164-171.

[5] 王国锋,井润田,冯天丽.授权的影响因素:基于私营企业主的分析[J].预测,2007,26(5):24-30.

资金支付管理范文第5篇

第一条为加强财政资金支付的管理与监督,规范财政资金支付业务流程,配合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有序进行,参照《*市市级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区级预算单位财政性资金直接支付的管理,以及未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的预算单位(以下简称非试点单位)财政性资金授权支付的管理。已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的预算单位,其授权支付资金按照《*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暂行办法》执行。财政性资金包括:

(一)财政预算内资金;

(二)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

(三)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四)其他财政性资金。

第三条预算单位财政性资金的支付实行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

财政直接支付是指由区财政将资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即货物、服务、工程的供应商及统发工资个人等)或用款单位(即具体申请和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预算单位)账户。财政直接支付的方式包括工资统发、政府采购、其他直接支付等。

非试点单位财政授权支付是指区财政将资金拨付到预算单位账户,再由预算单位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非试点单位的授权支付指未列入财政直接支付范畴的财政性支出。

第四条预算经区人代会审议通过后,预算单位依法拥有相应的资金使用权,履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职责,并接受财政和审计监督。

第五条预算单位原则上分为一级预算单位和基层预算单位。向财政局汇总报送本级及其下属的分月用款计划的预算单位为一级预算单位;独立核算无下属单位的预算单位为基层预算单位。一级预算单位的本级开支,视为基层预算单位管理。

第六条预算单位按规定程序编制分月用款计划,并按照批复的用款计划申请、使用财政性资金。

第七条财政性资金的支付,坚持按财政预算、分月用款计划、项目进度和规定程序支付的原则。

第二章用款计划

第八条预算单位用款计划是办理财政性资金支付的依据。

第九条预算单位用款计划由预算单位根据批复的部门预算、项目进度和区财政局的相关规定分月编制。区财政局批复的用款计划额度在年度内可累加使用。

基本支出用款计划按照年度均衡性原则,按季分月填报(即于12月、3月、6月、9月分别编制下季度的基本支出分月用款计划)。其中纳入工资统发的资金由区工资统发系统自动生成用款计划。

项目支出用款计划按照项目明细及实施进度分月填报。

预算外资金支出用款计划须按项目明细及实施进度在预算外收入上缴额度内编制。

政府采购项目在填报用款计划时要选择政府采购类别(立项、定点会议、定点货物)。

第十条基层预算单位根据预算指标填报用款计划,并上报一级预算单位。

第十一条一级预算单位汇总审核基层单位用款计划,并于每月15日前(遇节假日提前)上报至区财政局各主管业务科室。

无基层预算单位的一级预算单位视同基层预算单位管理,填报审核用款计划之后直接上报财政局各主管业务科室。

第十二条区财政局于每月25日前(遇节假日提前),审核并批复下达预算单位次月项目支出用款计划至一级预算单位。预算单位基本支出用款计划由区财政分别于12月25日、3月25日、6月25日、9月25日前审核并批复下达至一级预算单位。

第十三条一级预算单位接收区财政局批复的用款计划后,须及时下达至基层预算单位。

第十四条批复之后的用款计划原则上不做调整,因特殊情况必须调整的,预算单位上报调整申请至各主管业务科室,经审批后,由区财政局注销用款计划,预算单位重新上报调整后的用款计划。

第十五条年度财政预算执行中涉及预算指标发生追加的,预算单位提出指标调整申请,经审批后区财政局办理指标,系统自动生成用款计划并同时向一级预算单位批复。其中直接支付资金由基层预算单位按本办法第三章要求办理,授权支付资金由区财政批复用款计划后及时拨至一级预算单位账户。

年度财政预算执行中发生预算指标追减或收回的,区财政局在系统中注销已批未支的用款计划后,相应调减预算单位指标,并向预算单位下达指标调整通知单。

第三章财政直接支付

第一节工资统发

第十六条基层预算单位于每月10日前向区财政局国库收付中心(以下简称“收付中心”)上报工资统发电子数据和纸制的《工资统发明细表》(附件一)。单位上报数据由收付中心导入财政支付系统生成用款计划。

第十七条基层预算单位上报的工资数据经区组织部、编办、人事局、财政局等部门审核确认后,由系统生成《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附件二)。

第十八条银行根据区财政局提供工资数据将资金分解至个人账户,同时向预算单位出具《工资统发入账通知书》(附件三)、工资统发入账明细表和个人工资条。一级预算单位以《工资统发入账通知书》作为原始凭证记账,基层预算单位以《工资统发入账通知书》和工资明细表等作为原始凭证记账。

第十九条纳入工资统发单位的人员增减情况,须每月将区组织部、编办、人事局的相关批件按规定程序上报收付中心作为调整预算的依据。

第二节政府采购

第二十条政府采购定点供应商账户信息库由区政府采购办公室维护。立项采购供应商账户信息库由基层预算单位自行维护。

第二十一条基层预算单位在区财政局批复下达的用款计划额度内,根据实际支出进度填报《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并按照项目类别分别填报《定点会议政府采购资金结算确认书》(附件四)、《定点货物政府采购资金结算确认书》(附件五)或《立项政府采购资金结算确认书》(附件六),打印并签章后,由基层预算单位或供应商报收付中心审核拨款。

第二十二条基层预算单位须在系统内填报《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并打印、签章;在系统内根据项目类别分别打印《定点会议政府采购资金结算确认书》、《定点货物政府采购资金结算确认书》或《立项政府采购资金结算确认书》各一式三份(基层预算单位、收付中心、供应商分别留存),并根据执行情况据实补充填写相关内容,与供应商共同签章后由基层预算单位或供应商报收付中心。两者中的结算内容必须一致。

第二十三条收付中心拨款后,分别向基层预算单位、一级预算单位出具《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附件七)。一级预算单位以《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作为原始凭证记账,基层预算单位以《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和供应商出具的发票作为原始凭证记账。

第二十四条基层预算单位上交自筹资金至政府采购专户时,须在支付系统中单独填列用款计划报收付中心,同时填写《资金证明》报区财政局各主管业务科室,经审批后,将款项和《资金证明》交至收付中心确认。基层预算单位使用自筹资金时,分别按财政资金和自筹资金填报《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和相应项目类别的《政府采购结算确认书》。

第二十五条政府采购资金年终结账日为12月20日(遇节假日提前)。年终结账后区财政局与预算单位核实资金使用情况,已完工项目节资额根据资金来源同比例分别返还区财政、预算单位,未完工项目结余资金结转下年使用。

第二十六条2006年以前年度安排的政府采购资金支付时仍按原有流程操作。结算依据为区政府采购办公室提供的《*区政府采购实物调拨单》、《*区会议类定点采购审批通知单》和《以前年度定点会议政府采购资金结算确认书》(附件八)、《以前年度定点货物政府采购资金结算确认书》(附件九)或《以前年度立项政府采购资金结算确认书》(附件十)。

第三节其他直接支付

第二十七条其他直接支付是指在部门预算中其支付方式为“其他直接支付”的项目支出。

第二十八条基层预算单位负责维护本单位其他直接支付资金收款方的银行账户信息,保证所填报的收款方账户信息的准确性。

第二十九条基层预算单位根据区财政局批复下达的用款计划在系统内填报《财政(其他)直接支付申请书》(附件十一),打印、签章后附相关合同、协议等资料报区财政局主管业务科室,审核后转收付中心拨款。

第三十条收付中心拨款后分别向一级预算单位、基层预算单位出具《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一级预算单位以《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作为原始凭证记账,基层预算单位以《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和供应商出具的发票作为原始凭证记账。

第三十一条其他直接支付资金年终结账日为12月20日(遇节假日提前)。年终结账后区财政局与预算单位核实资金使用情况,已完工项目节资额收回区财政,未完工项目结余资金结转下年使用。

第四章财政授权支付

第三十二条非试点单位纳入财政授权支付的基本支出(公用定额、非工资统发资金)由区财政批复预算单位用款计划后于每月26日前拨付一级预算单位,一级预算单位负责及时转拨至基层预算单位。

第三十三条非试点单位纳入财政授权支付的项目支出由基层预算单位根据批复的用款计划按实际进度填报《项目申报书》(附件十二),打印、签章并附相关资料报区财政局主管业务科室审核后,资金拨入一级预算单位账户,一级预算单位负责及时转拨至基层预算单位。

第五章预算单位职责

第三十四条一级预算单位的主要职责:

负责按部门预算管理使用财政性资金,并做好相应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负责编制、审核、申报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的分月用款计划;负责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的财政性资金支付管理的相关工作;负责及时转拨所属基层单位的财政性资金;配合财政局对本部门及所属基层单位预算执行、资金申请与拨付和账户管理等情况进行指导、管理;及时与区财政局及所属基层单位核对账务等。

第三十五条基层预算单位的主要职责:

资金支付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网企业;资金支付;信息系统

一、引言

电网企业是规模比较大的国有企业,其实物资产较多、流量大,资金和负债量大。电网企业资金支付贯穿于企业的采购、生产等一系列的过程中,资金支付不仅量大而且支付频率高,并且资金支付出去之后的回收相对较慢,所以,资金支付能否正常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否正常持续进行。资金是一个企业的血脉,流动性强,应用性广,敏感性高,因此面临的风险较大,又加之电网企业已经走上信息化的道路,以网络信息为平台的资金支付更加重了这一风险,所以,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资金支付安全管理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企业应当加强信息技术下的资金支付安全建设,使资金支付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和动态化,从外在环境和内在控制两个层面减少资金支付风险,保障资金的安全支付。

二、信息系统下电网企业存在的资金支付安全问题

1.信息系统的运转失常带来的支付安全问题

首先,信息系统包括软件和硬件系统,整个支持系统错综复杂,信息系统虽然都有安全保护措施,但是机器毕竟是机器,难免会出现运行故障,使得信息系统不能按照正确的指示工作,使得资金支付出现紊乱或直接停止运行,导致资金支付出现安全隐患,其支付的真实性、完整性无法保证。其次,信息系统经经常会受到恶意软件的攻击,致使病毒入侵,窃取和篡改信息程序和资源,而且这些病毒非常顽固,很难找到完全的防范措施,这使得资金支付存在一种潜在的比较危险的隐患,因为与资金挂钩,一旦危险降临,给企业带来的危害将是非常大的。

2.认为操作不当带来的支付安全问题

信息技术运用虽然已经非常广泛和高效,但是,目前,机器最终还是要有人来操控。当工作人员在输入指令时,可能会由于外在的一些因素,比如工作态度和工作状态的影响,造成工作上的失误,比如输入的资金金额大小、资金对应关系等出现错误,但这种错误在事情很难发现,等到事后察觉到时为时已晚。另外,工作人员可能会由于缺乏技术专业性,难以正确操控系统,导致操作工程出现错误,使得资金支付出现安全隐患。

3.资金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足带来的支付安全问题

电网企业资金收支点多且广,有些企业下的各单位虽然已经有了自己的资金支付制度和相应的支付流程,但一些企业可能会存在监督检查工作实施的力度不够,致使了资金支付难以得到保障。例如在资金支付时,因为电网企业的支付类别多、支付次数多,支付频率高,资金的支付如果没有遵守严格的资金审批流程,就很可能会造成资金支付过程出现混乱、舞弊等危害资金支付安全的行为发生。

4.资金支付信息化之后企业支付模式变更带来的问题

电网企业向信息系统化跟进的主要原因就是要利用信息系统的智能化、便捷化、规范化等方面的优势提高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效率,从未为企业创造尽可能多的利益。然而,企业的资金支付决策则是要随着企业的整体战略的调整而实时调整的,然而,信息系统的更新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技术,需要根据企业的支付决策进行研究,需要一定的时间后才能实现同步更新,这使得资金线上支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会引起资金支付的安全问题。

三、信息化下电网企业资金支付安全防范措施

1.明确工作人员的权责分工,规范操作流程

资金支付安全问题即有系统软件问题造成,也有人为的因素。由于工作人员的自身疏忽,或者是对操作流程不太熟悉造成的资金安全问题在电网企业也是屡见不鲜。针对上述问题,电网企业应该提高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明确工作中其应尽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不能让其有及时自己工作出错,责任也有企业承担的想法,要给相关工作人员一定的工作压力,这样才能给其动力去端正工作态度,提供安全防范意识。另外,在明确了员工的责任后,为了提高其工作效率,保证资金支付的顺利、安全进行,企业也要制定相应的资金支付操作手册,规范操作流程,并要求每位员工在上岗前要认真阅读和学习,并进行工作前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秉承绝不允许上岗的原则。只有在员工熟练掌握了工作技能,并拥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强烈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的情况下,资金支付安全问题的认为因素才能尽可能的降低。

2.系统信息有效整合,提高信息技术实用性

基于电网企业规模一般较大、内设部门较多的特性,资金支付也面临着特殊的安全风险。电网企业应当尽可能的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内部信息的共享,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系统化、综合化的信息平台,使各部门间的信息实现有效的结合,从企业的采购,到之后的销售,深入的挖掘企业数据规律,使整个运作流程的资金支付相关信息都通过一定的口径融合在一起,共享一个资金支付系统。同时要科学编制资金支付预算,并且要定期或不定期查看实际支付额度和预算编制的差异,记录好资金预算使用情况,使财务发挥出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准确预算的作用。既能提高资金支付效率,有能为企业提供整体的资金使用情况信息。同时,对于系统化的信息系统,要做好信息的资源更新和维护,其中任何一个部门的相关信息有变,都要及时的进行系统的维护,当企业整体的资金支付决策更新时,信息系统中要有针对每个部门信息更新的板块,快速实现区域整合。

3.加强资金支付的监管和控制

企业支付的每一笔资金支付信息都能够在银行查询的到,电网企业可以通过查询银行账户的支付信息和企业内部的资金支付系统记录的数据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核对,通过核对结果,及时查找出企业资金支付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漏洞。通过建立资金支付预警,对支付异常的资金进行提前预警,确保事前控制的有效性。检查出存在资金支付安全的资金后,要及时与该笔资金支付的负责人进行沟通和确认,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公司内部交流软件等形式报送到责任人,及时采取防范措施,进一步确定资金支付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合理控制和降低资金风险在允许的范围内。对于资金支付安全识别系统,要确保其识别的效率和精度,设置好识别的规则,防止越权行为。除此之外,还要及时删除残余的各种资源权限,防止不法分子的恶意入侵行为。

4.采用技术手段提高资金支付安全水平

目前加密技术、指纹技术等高含金量的安全防范技术已经在很多企业的很多方面开始应用。对于国有企业的电网企业,也不能落后,应该将这些技术积极的应用到资金支付方面。资金支付的信息传输至关重要,可以运用公共密钥和私人密钥融合的加密方式,防止资金支付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盗或者被恶意损害。对于支付系统APP,更要采用严格的信息加密技术,防止支付信息被不法窃取,或者是越权操作。另外,由于指纹的唯一性,指纹技术已经逐渐在上线使用,相对于密码和动态口令等权限的安全防护,指纹信息被破解和盗取的可能性要小很多。资金支付时可以采用指纹进入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防止个人信息被入侵。所以在资金支付之前,就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指纹登记、指纹识别和指纹对比,确保指纹信息入库,为后期的身份认证提供依据。先进的技术手段是确保资金支付安全的一个有效措施。

5.加强资金支付审核、审批流程管控

确保资金支付安全,必须严格的按照执行资金支付的审核和审批流。电网企业要制定严格资金支付流程,每一个节点的设置需要考虑全面,从资金的申请、审批、复核到最后的支付,每个节点都要严格把控,严格禁止由一人负责整个资金的支付过程。另外,对于超出一定额度的资金支付要采取集体决策的办法,保证资金支付的安全。

四、小结

信息系统是一把双刃剑,对资金支付有利有弊,提高了资金支付效率,但也带来很多安全隐患。为了确保信息环境下的资金支付安全,电网企业必须加强资金支付安全管理,包括对人、对系统和对环境的管理。

参考文献:

[1]绍信群.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2014, (18): 19-21.

资金支付管理范文第7篇

目前各省、县都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财力不足的压力,究其原因是资金在使用过程中没受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由于此种问题,财政问题面临着分配不合理,收支不够细化,开支范围不规范等问题。为进一步促进财政资金有效使用,科学合理地完善政法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促进政法部门工作的有效开展,党的十提出了加强政法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机制,这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资金的使用。

关键词:

财政;资金;政法;管理

随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就如何有效推动各级政法部门人力财力与物力的统一划分与高效使用,是一个很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而对于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财政部门需要承担很大责任。财政部门要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确保资金的安全优化合理使用,以达到提高政法经费保障水平。同时也会使政法部门办案经费得到保障,提高办案水平。加强政法转移支付资金也是进一步深化党的十改革路线和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腐败,保证财政资金的科学合理使用,促进政法部门各项工作的展开。

一、问题及现状分析

虽然政法转移资金体制已下放,但是仍有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政法转移支付费用使用范围与实际有所脱节

近几年,政法转移支付经费下放时间不够合理,有时存在下放时间晚等问题。特别是办案急需经费而又难以支付,使得采购任务很难完成。除此之外,采购项目虽然经过层层审批,但实际情况是,需要的不能采购,能够采购的不需要的情况存在,这无疑会造成经费的浪费。所以政法转移支付费用的使用范围与现实存在一定的脱节。

(二)资金分配方式不合理,分配机制不长效

由于各级地方的经济与政治发展水平不同,自从2014年起,政法转移资金的体制进一步发展,但各地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增加幅度不尽相同。各地经济状况不同,所以目前采取的分配原则是依据办公人数,办案件数以及财力状况。而且根据近几年财政情况,基层资金下放存在跨年结转的现象,影响了资金的办事效率。除此之外,因地方财政需要负担很大的经费,造成了财力不足等现象。然而目前由于资金分配方式并不合理,分配机制不长效,财政经费的浪费程度可想而知。

二、解决对策

(一)完善资金分配方式,细化收支

首先要加强党的精神方面的学习,深刻理解党的讲话精神。其次要进一步推动转移支付结构的改革,完善资金的分配方式,以司法体制保驾护航,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制定合理的分配方式,完善资金分配方式的改革,要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统一,分工合理,决策科学,高效的体制机制。政法部门要根据各地的经济状况和收入差距,科学准确地分析各级部门的经费收支,合理确定转移的规模。财政部门要制定详细的办案经费项目,以便于进行财政预算,防止出现严重的财政赤字或盈余现象。

(二)建立健全政法转移资金的评价机制

1、建立财政与政法部门双方的监管机制

通过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网络平台,把政法部门与财政部连接起来,对两者实施实时实效的动态监管。对于这样一个开放的装备资产信息监管平台,各项业务收支数据暴露无遗。不管是采购,开销,更新,废弃等数据,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有据可寻。财政部门对经费收支要进行严格登记,严格落实资产使用人和负责人之间的牵制机制,提高资产使用的安全度。并且各项账目要记录详细,便于查询。

2、量化各项管理工作

加强财政队伍建设,规范财政收支行为,优化资产管理,精确地合算资金。为了推动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合理化,需要建立一套规范,高效,优化的财政资金标准化体系。量化办案经费使用管理。严禁把办案经费用于购置个人物品,或加强基础设施或办公用房维修等。要严格落实各项审批案件,实事求是区分办案经费与日常运行经费。要实施专款专用制度,达到经费使用的清晰化和规范化。加强量化装备业务的重点投向。目前各级部门装备已达到业务的基本需求,但是与高技术装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是高技术人才与设备与一些部门人才机制不配套,造成高技术设备的浪费。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深入,电脑等数码产品等更新换代非常快,所以政法部门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办案的网络水平上。加强省、市、县工作的联系,促进三者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办案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三)加强预算外资金与“收支两条线”的管理

这就需要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同事要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建立“阳光工程”,便于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保证财政资金的科学分配。

三、总结与展望

据悉,自实施政法经费体制改革以来,各地的经费紧张局面得到有效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减轻。特别是贫困地区有关部门财政问题得到很大改善。据了解,江苏省2014年财政规定的资金已全部下放到地方,而这也是对各地方进行优秀工作单位评价的有效机制。从中央审核的数据来看,政法转移机制基本得到落实,资金使用较有效。政法转移资金的措施,极大调动了基层政府工作的积极性。最重要的还提高了政法部门办案水平以及装备资金的效率。

作者:戴云翔 单位: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检察院

参考文献:

[1]崔文胜.政法经费保障中转移支付资金的引入及规范使用路径——以检察系统检务保障体制改革为[J].中国检察官,2015年21期

[2]梁东.对提高公安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管理及绩效考评的探析[J].经济视野,2014年11期

资金支付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企业;资金管理;资金支付;风险防范;措施

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其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快速转换为其他任何类型的资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不断加强企业资金的内部控制,防范资金支付风险,确保企业资金支付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我国企业在资金管理与支付方面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资金支付授权体系

在当前国内许多企业中,特别是中小企业都是实行“一支笔”模式,没有明确的权限与相互制约,财务人员对资金的管理缺乏主动性,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增加了领导随意支配的机会,且部分企业股东会、董事会和经营层等机构都可以授权支付资金,缺乏明确的职责范围与资金支付授权批准层次。

2、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

由于公司股东结构、董事会构成、经理职责不同,财务功能不同,所以其财务管理制度不同。因此,一些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没有与公司的治理结构及其他制度相辅相成,过于粗糙,缺乏可操作性;其次,公司各个机构,特别是财务部门责任范围不明确,出现发生问题无人承担责任的情况或责任不清;第三,对公司具体业务缺乏详细分析,没有进行细致的梳理,付款流程过于粗糙,程序不明确,存在越级审批与违规审批现象。

3、资金收支计划管理不严格,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资金调控风险大

首先,在当前许多企业中,其资金收支计划的编制较为粗放或者编制不科学,与企业实际业务经营严重脱节,执行困难;其次,资金收支计划的编制缺乏弹性,在编制方法的选择上,多数企业仍旧选择传统的固定预算,定期预算等方法编制,这种静态编制方法适用于业务量波动不大的企业。当企业销售量、价格和成本等因素变化较大时,企业资金收入与资金支付不匹配,加大了资金调控与支付风险。加之,多数企业缺乏对资金计划与支付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监督及考核不严,可能导致其流于形式。

4、存在资金支付的依据不充分及大额现金支付现象

一些企业在发生资金支付业务时,仅仅依据资金支付申请,而支付申请后缺乏必要的原始凭证,或支付申请后附有原始凭证,但原始凭证不能够准确、清楚、详细、完整地反映经济事项的来龙去脉,使得资金支付的依据不充分;其次,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结算手段落后,结算方式不灵活,造成一些企业违反《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银行结算支付办法》等相关规定,采用大额现金支付货款与工程款。如支票只能在同城使用,而且使用支票采购时,供货方一般会在资金收妥后才会发货,这必将影响到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占用了企业的资金,因此,有些企业宁愿使用现金支付。

5、很多企业现金持有量不够科学、合理,持有量大

多数企业由于现金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督不到位或帐务处理不及时,金融机构结算方式不灵活,服务不到位,使得企业现金持有量大,甚至出现“白条抵库”的现象,这些都加大了企业资金管理风险。

6、缺乏与资金支付相关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一些企业及财务人员由于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对有关资金支付业务,疏于证据的收集与保存,以及法律风险防范岗位缺失,使得一些资金支付依据没有通过法律方面审查,直接进行支付,加大了企业的资金支付风险。

二、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与支付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资金支付授权体系

企业应当依据公司的治理结构与经营管理流程,明确各机构与不同级别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和权限,特别是根据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和金额大小确定不同的授权批准层次。同时,明确各个机构、特别是财务部门的责任范围,责任范围要清晰、具体、有可操作性,避免有权无责,出现问题无人承担责任的情况。

2、建立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

企业应当依据公司股东结构、董事会构成等具体的治理机构,结合其他管理制度,认真梳理业务程序,对每一项业务或事项设计明确的、单一线条流程,按照程序办理,避免越级审批、违规审批等情况的发生。同时,不仅要考虑正常情况下应当采取的流程,而且应当考虑某些特殊情况出现时应当采取的措施。特别是当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处理原已审批事项明显导致企业发生损失,有关人员有权也应当重新报批。

3、加强资金收支计划的预算管理,提高资金调控能力

首先,企业应在对其经营业务进行充分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状况,科学编制企业资金收支计划。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对资金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充分发挥资金计划的引导作用,防范资金风险。其次,企业应树立“考核与奖惩是资金计划与支付预算执行生命线”的理念,加强资金计划执行与支付过程的监督与考核,强化资金计划的刚性,提升计划的执行力,使计划落到实处,以防范资金支付风险。

4、严格资金支付管理,创新资金支付手段

首先,企业在发生资金支付业务时,应按照相关财经法规及会计制度要求,完善资金支付的依据,要求资金支付依据应合法、合理、合规,能够清楚完整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且符合内部管理的要求。其次,企业应严格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银行结算支付办法》等相关规定,创新资金支付手段,灵活采用支付方式,在加强资金管理及风险防范的前提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保持科学合理的现金持有量,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

企业应在对其财务状况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经营活动实际状况,建立和完善企业资金管理和监督制度,强化对现金的监督和管理,防范现金管理风险。同时,分析建立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模型,使企业保持合理的现金持有量,提升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6、建立健全与资金支付相关的法律审核制度

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必须依法进行,这就不可避免使企业的所有重要决策和经营管理都离不开法律。因此,企业应当设置专门的法律事务部门或聘请专职律师事务所作为顾问,对企业的重大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法律审核,从而避免和减少风险。

总之,资金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流动性强,易于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资产,控制风险高。因此,应加强对其的管理和控制,防范资金支付风险,以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企业内部控制编审委员会编著.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4.

[2] 刘明.企业财务通则学习与运用.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4.

[3] 成凤艳,孙伟.财务管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7.

资金支付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军队资金;集中支付;信息管理系统

一、当前资金集中支付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相关法规体系不健全,执法依据不足。近年来,我军虽相继颁布了《军队资金集中支付改革实施方案》和《军队资金集中支付管理规定》,在账户支付方法、支付权限、支付范围等方面有较详细的规定,仍不够全面细致,难以形成系统的法规体系。如在实行单一账户体系方面规定各所供单位的资金都集中存储在相应账户里,但对由此产生的利息分配问题却缺乏明确规定。其次在监督检查、奖励处分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规定,这就会在制度实施过程中给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另外,现行的财务法规制度已逐步体现出对资金集中支付过程中发生新情况、新形势的不相配套性和明显的滞后性。

2.财务信息化建设滞后,改革缺乏有力支撑。在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财务部门之间实现办公网络化是施行军队资金集中支付的必要支撑,网络的优势在于地域限制小、虚拟、快速。财务部门之间实现网络化后,可通过网上传送拨款凭证,加快资金划拨,更好地为军队资金集中支付服务。目前,由于种种原因,财务信息传递还主要依靠“人力网”和电话网,信息网络的实际运用程度不高,如目前还没有建立独立的会计核算和资金清算系统,尚未实现横向联网以及资金预算的无纸化操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工作效率和信息传递速率的提高,也使资金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缺乏有力支撑。

3.财务部门服务意识薄弱,保障效能不明显。毫无疑问,实行资金集中支付制度以来,由于工作对象增加,工作程序繁杂,财务部门的工作量陡然增大,部分财务人员缺乏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和窗口意识又不够强,难以摆正自身位置,导致工作积极性较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部门保障效能的发挥。在实行资金集中支付制度后,部分财务人员对新制度了解掌握不够,又不加强自身学习,改进工作方法,直接影响了资金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效果。

4.检查监督机构不完善,资金运行风险加大。实行资金集中支付制度以来,财务部门的工作量、资金量明显增大,因而加强监督检查,防范资金风险就变得尤为重要。由于现存制度在监督机构上还不够完善,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检查监督体系,导致出现领导监督不力、内部监督不完善、外部监督不及时的局面。诸多监督检查只是“走过场”,检查工作就是“走一路、喝一路”;遇到问题解决不及时,“小问题就免,大问题就脱”,发挥不了监督制约的作用。

5.配套措施不力,集中采购制度改革滞后。军队集中采购制度主要是指军队各级各部门根据年初预算,经过筛选分析,将其需要采购的商品和服务编成目录下达给采购中心,由中心按计划予以采购,同时向财务部门提出经费申请,采购完毕后由财务部门统一支付的制度。截至目前,军队集中采购制度在全军范围内的推广仍困难重重,不少部门仍采用原有的采购方式,零星采购,自主支付,极大地限制了军队资金集中支付制度效能的发挥。

二、建立资金集中支付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想

1.资金集中支付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原则。军队资金集中支付既要符合国家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要求,又要结合军队的特点,既要考虑当前部队资金管理的实际又要着眼长远发展,以实现保障有力为目标形成具有我军特色的资金管理模式。军队资金集中支付网络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应遵循“逐步集中、统一支付,上级为主、单位为辅,统一核算、权属不变”的原则建立。逐步集中指结合军队体制编制、资金管理、保障方式等实际,大胆实践,循序渐进;统一支付指要抓住资金龙头,改进经费分配办法,科学设计保障模式,尽量减少供应环节,提高资金保障效益;上级为主指改革预算和经费供应,打破建制保障模式,建立主体化保障体系,实现资金直达供应;单位为辅指适应编制现状,尊重客观现实,完善和补充主体化保障;统一核算指维持集中管理原则,巩固团以上单位核算基础;权属不变指维持一级党委一级财权特色,保持经费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

2.资金集中支付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参照。几年来,在国家政府财政信息化工作进程中,中央和地方的财政信息化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初步建立了资金集中支付系统,其改革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值得我军借鉴。自2001年8月起,中央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就开始运行,经过一、二期工程的开发,目前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子系统:一是授权支付额度管理系统;二是支付管理系统;三是总分类账系统;四是工资发放系统;五是现金管理系统;六是预算单位支付申请系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地在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总体框架下,结合自身的管理需要进行了系统改建。或是通过系统接口连接,使部分操作流程在网上进行,为进一步拓展网络空间留下较大余地。或是采取“数据大集中”模式,使预算单位、财务部门、银行、人民银行等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换,并在网上进行直接业务操作,实现财政资金、预算外资金和单位自管资金的统一管理。军队内部推行资金支付管理系统,可以直接采用目前国家财政部开发的“中央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系统”。在推行过程中应该注意采用成熟的安全技术,采取业务管理和技术手段相结合的办法,提高系统安全管理水平,为资金安全及时支付提供有力保障。因此,选用地方广域因特网既经济合理又安全可靠。

3.资金集中支付信息管理系统的支付功能。首先军队内部进行上拨下报时,可以直接通过军队网上银行来进行经费的划拨,实现无纸化办公,这样减少了工作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进行具体的业务活动时,由进行业务活动的事业部门自行通过军队长城网(内部网)接入因特网进入财务部门开设的页面,并以此主页为操作平台进行业务活动。比如在实行集中采购活动时,由具体采购的事业部门,向企业发送订单,通过交互式的招标竞价,确定货物的数量、品质、单价、运费支付方式等问题,完成网上订购。发货企业则将发票发到财务部门开设的页面上或信箱里,得到确认后发货。负责采购的事业部门同时将货款发给网上的结算中心,并在此通过确认。在完成对双方交易的信息确认后,财务部门就通过网上银行将货款拨付给对方。再次资金集中支付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财务部门对各单位各部门的资金需求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于系统终端,并加工整理后转存于信息卡中。持卡人可以通过POS机等系统终端外部设备,随时进行信息查询。但所查询的内容仅限于信息卡上所存储的内容,如果需要进行其他信息的查询,则必须获得一个系统管理员的认证通过,否则其它范围的信息没有任何显示。系统终端即系统管理员可以查看任何信息和记录,并根据显示信息对本级和所属单位部门的资金管理情况进行查询核实,也可以根据记录进行分析检查。

但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政策规定,具有存储支付功能的银行卡必须专卡专用,不能与各类民用卡合二为一,资金支付信息卡如果添加资金支付功能的话,需要通过中央银行的确认和批准。资金支付信息卡现在只能作为一种信息认证工具。

资金支付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财政零余额 资金管理 问题 对策

近年来,国内高校不断扩招,扩招必然导致扩建,扩建则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面对高等教育如此高速的发展,显而易见,各个高校都面临着资金方面的难题。高校资金的筹集渠道也多种多样,不再是很单一的财政拨款。然而高校在资金管理上存在很多制度方面的缺失,所有者缺位等现象,使得财务在资金管理上很被动,特别是财政开始实行零余额账户支付制度以来,高校资金管理方面更是面临着诸多问题,迎来了新的挑战。如何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改善高校资金管理的缺陷,适应财政体制的改革,推动高校可持续发展,是高校财务管理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财政零余额账户支付制度含义

1、财政零账户的概念。零余额账户是指国库管理改革之后,财政实行国库集中单一账户体系下开设的一种账户,它包括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在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资金财政账户以及财政部门按照资金使用性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其中国库集中单一账户体系如图1所示。零余额账户支付制度即预算单位在使用财政性资金的时候需要按照国家财政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在指定的银行,开设一个账户,该账户无余额过夜。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增加了财政性资金首付过程的透明度,有利于加强对于收支拨付过程的监督管理。财政零余额账户资金流转方式如图2所示。

2、实行财政零余额账户后高校现金管理的变化。财化带来的不仅是国库资金管理上的变化,也深刻地改变了各个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的方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使得高校财务工作中产生了一些新的会计科目,对于资金的收缴、支付、审核等也有一定的影响。零余额账户的性质决定了其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的巨大作用,是实现财政集中支付的桥梁。首先,零余额账户是联系国库单一账户与商品或劳务供应商账户的纽带,国库对商品或劳务进行支付。其次,零余额账户是控制预算资金最终付款的技术手段,其特性使得所有预算资金都可以集中控制在国库单一账户,从而克服传统的重复设置账户而带来的资金大量滞留预算单位而引起的很多弊端。最后,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实行财政集中支付后,预算单位在原来商业银行开设的存款账户都会被取消,而零余额账户就是这些账户的替代。一方面兼顾传统的支付习惯,预算单位可以向零余额账户发出支付命令;另一方面,也能体现在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改革中,保持预算单位的管理权限以及会计主体地位不动摇的改革要求。

二、零余额账户支付制度下存在的问题

1、高校资金流动不畅。在实行财政零余额账户支付制度之前,对于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比如说学杂费,高校完成收缴并开具相关凭证并将收到的资金缴纳财政,财政审核通过后,再依据有关的政策拨款给高校。而在实行零余额账户支付制度之后,资金进入国库就不再返还给高校。高校只能根据自身日常业务的花费,每月上报用款计划,根据财政批复的资金范围内支付日常业务。因此零余额账户资金对于会计主体仅仅拥有使用权。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部门可以对资金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可以对每项资金支出拥有最终权限,这样高校就无法对资金进行调节,无法满足不同的需求,稍显呆板。一些高校的扩建,需要大批资金的支持,然而因为进行了国库集中管理,短期内无法筹集大批资金,会出现沉淀资金以及资金时间价值的丢失。这些资金本该归属学校,却被大幅上缴,结果是高校在自筹办学经费以及融资渠道方面出现了灵活性的缺失,现金流出现危机。

2、新会计科目对资产要素确认的影响。财政改革下产生了新的会计科目,即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该科目反映了财政直接和授权支付的用款额度,需要按照资金性质以及支付方式设置明细科目。然而对该账户该不该确认为资产要素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部分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依然按照之前资产确认的标准,并未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确认为资产。由此导致后果是银行对高校评估信用,在进行财务指标计算时,会从资产类科目去除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以至于在不同支付制度下相同的财务指标有很大的变化,从而影响高校信誉等级,这样就使得高校从银行贷款难度加大,信贷额度等受到限制,加重了高校融资困境。

3、支付程序繁琐。在国库集中管理制度之下,财政部门只对高校的经费下达给银行一个用款额度。此笔资金需要银行先行垫付,之后再与国库进行清算。如此一来,高校在使用财政拨款时,需要按照用款计划向财政国库支付局申请额度,审核同意后再进行支付。支付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方式,由财政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向商品或者劳务的提供者进行款项的支付,另一种是实行财政授权方式,由财政把用款额度下达给银行,银行通过支付指令进行支付。这样的支付方式比起之前会更加繁琐复杂,增加了审批的环节,拖延了付款的时间,导致效率低下。

4、授权额度与实际开支需要不符。高校按季向财政部门报送用款计划,财政部门下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时有时会受到财政资金综合调度的限制,很难对高校的用款申请按照原本的额度进行款项的拨放。这样就导致高校因资金限制无法开展正常业务。有些急需的设备购置款,需要等到人大召开之后经审批才能下达用款额度,时间上会拖到下半年,高校无法及时购买设备,影响了正常的教学。

三、处理零余额账户制度下高校资金管理问题的措施

1、提高高校资金流动性。要缓解资金流动困难需要加大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并根据执行情况及时调整预算,确保各个部门预算经费结构的合理。首先要做好重要因素的管理工作。所谓重要因素指的是学生的人数、教师人数等指标,这些因素会影响到平常的财政拨款收入、住宿费的收入、人员经费开支、学费收入等。另外,多数高校都是背负大笔银行借款,因此贷款额、贷款利息等也都是影响财政预算的重要的因素。其次,各个部门编制预算时要做到细化科目,做到预算的精准化管理,并一定要其按照预算执行。

2、确定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的性质。对于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的性质,会计界与金融界有不同的认识,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统一。理论界与实务界应该深入探讨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资金的性质,使得在会计报表中对资金的结构情况有一个精确的描述,真实地反映高校的资本情况,从而营造一个有利的融资氛围。

3、支付程序简单化。首先,需要财政部门对于行政审批环节进行简化,提高审批部门工作效率。其次,加快国库业务电子化进程。尽快建立国库数据集中系统,在这一新平台上对国库会计业务进行再造,并与支付系统对接,实现核算业务全程计算机处理、收入直接入库,支出即时到帐的目标。

4、在预算指引下综合使用用款额度。对于高校用款计划与财政下达用款额度不一致的情况,可以允许当年各期额度按需来调整使用。之所以实行额度管理,目的是有效利用资金,使之不沉淀在高校。对于额度的管理,只要高校综合全年来看是按预算使用即可,增加用款额度使用的灵活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的资金管理问题一直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这也是未来高校财务管理方面仍需研究的热点。高校应该根据自身情况与条件,建立适合本校的资金管理平台,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达到最优,保证高校课题经费的充足,确保高校能够正常运转,进而得到大跨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詹玉涛、童吟:试析“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对高校资金管理的影响[J].财会月刊,2011(10).

[2] 张晓东:美国高校贷款融资运营与管理的经验及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10(2).

上一篇:网络经济理论范文 下一篇:小学戏剧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