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缺口范文

时间:2023-02-28 17:20:07

资金缺口

资金缺口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资金需求;农村资金供应;资金供求缺口

文章编号:1003-4625(2007)05-0065-02中图分类号:F830.58文献标识码:A

一、农村资金需求分析

本文将农村资金需求定义为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增值为目的的,并且在一定时期内在货币偿还能力内对货币的需要。尽管对货币的需求和对资金的需求是有区别的,但是当需求货币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货币时,这种需求实际上也就是对货币资金的需求,说明了货币需求与资金需求的统一性,因为,资金通常是以货币来表现的。所以,本文谈到的农村资金需求实质上是对农村货币资金的需求。

目前,国内关于农村资金需求分析的文献并不多,而且主要侧重于对农村资金需求的定性描述(谢平,2005;王叙果,2005),缺乏关于农村资金需求的定量分析。已有的定量分析也多侧重于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或投资行为方程,用历史数据对农业资金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刘江,2000),或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对农村社会发展的资金需求的粗略的估计(谢平,2005)。

但历史数据表示的是过去年份的实际资金供给或投资额,并非资金需求,这种计算会人为的缩小农村的资金需求量。田力等(2004)运用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经济相关比率来描述和测算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货币金融量。 本文认为,这种方法有其合理性,可以借鉴,但需要对其中的主要指标――农村国内生产总值做一修改。原因是在田力的研究中,农村国内生产总值使用的数据是第一产业,即农业的GDP,这一数据大大缩小了农村国内生产总值,也因此严重缩小农村资金的需求。因为除了第一产业,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也是相当迅速的,并且在农村GDP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目前,农村二、三产业在农村GDP中的比重已超过2/3。

因为从《中国统计年鉴》只能得到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全国GDP的总数,为了得到农村的GDP, 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将其进行分解。本文引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所在《农村经济绿皮书》使用的方法和得到的城乡GDP分解比例来计算农村的GDP。然后再根据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经济相关关系计算经济金融相关系数,用此系数乘以农村GDP,得出农村资金需求量,见表1。

也许有人认为用全国的金融经济相关系数来计算农村的资金需求量会夸大农村的资金需求,因为农村的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对资金的需求也相对较低。根据戈德史密斯计算的1963-1993年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经济金融相关系数来看,欠发达国家的平均值为0.8,同期发达国家的比率为2.2,比较发达国家的比率为1.6。即使我们按照这一时期欠发达国家的平均值来计算,农村资金的需求量也是相当可观的,2000-2004年分别达到35787、38303、40975、45360、53436亿元。

二、农村资金供给分析

农村资金供应主要来源于财政资金、信贷资金、农村集体资金、农民个人资金四条渠道(由于外资进入农村数量较少,故本文将其忽略不计)。由表2可见,农村资金供应总量是在不断增加的。从农村资金供给的构成来看,不论是财政资金、信贷资金,还是农村集体资金和农民个人资金,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在各种农村资金的供给渠道中,财政资金始终是农村资金一条较为稳定的渠道。但是,财政资金占农村总资金的比重,自1991年以来一直维持在5%~7%左右。

信贷资金一直是农村资金最主要的来源。从总量上看,信贷资金的增长幅度最大,除在1994、1995年有所下降外,其总额一直呈明显的增长趋势。同时,信贷资金占农村资金的比重除1994、1995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余年份都呈稳步上升的趋势。这也说明随着金融在经济中作用的不断加强,在未来的农村经济发展中,信贷资金仍将是重要的资金来源。

农村集体资金也稳步增长。从统计资料看,在农村资金供应中,农村集体资金所占比重在1988年以前相对较为稳定,一直在11%~14%之间浮动(1982年除外,为16.99%),在经历了1989、1990年的短暂下降之后,从1991年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并在1995年达到最高,为29.71%,此后,基本稳定在20%左右。

农民个人资金虽然从总量来看也在稳步增加,但增加幅度并不大。同时,它在农村资金供应中所占比重也在不断下降。

综上所述,在农村资金供应中,财政资金虽然绝对数不断增加,但相对于总的资金增长来讲是缓慢的,在总资金来源中的比例不断下降。农民个人资金也缓慢增长,但在农村资金中的比重也在不断下降。信贷资金一直是农村资金最重要的来源,其增长幅度也较为明显。同时农村集体资金也是农村资金的重要来源,它在农村资金总量中的比例呈现稳定的增长。

三、农村资金供求缺口分析

资金需求减去资金供应的差即为资金供求缺口。结合上述对资金需求和资金供应分析,我们可以对农村资金供求状况做出判断:我国农村资金存在着严重的供不应求,而且,资金供求缺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大,从1991年的4524.5亿元增加至2004年的92746亿元。如果将农村资金外流考虑进来,农村资金供求缺口还将加大,见表3。

农村资金外流的渠道有多种,鉴于数据可得性的考虑,本文在此仅将财政渠道和金融渠道两种主要的资金外流纳入分析范畴。从表3可以看出,1991-2004年间,农村通过财政渠道和金融渠道流出的资金量逐年增多,由1991年的98.46亿元增加至2004年的10574.51亿元。其中,金融渠道是农村资金外流的主渠道。虽然同一时期的农村资金供给也在增加,由4860.2亿元增至30819.4亿元,但由于资金外流,农村资金的净供给有所下降,导致农村资金供求缺口增大,从1991年的4622.96亿元增加至2004年的103320.51亿元,有限的资金供应远远不能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简要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资金需求和资金供给数量都在增加,但需求的增加幅度大于供给的增加幅度。2.在农村资金供给主体中,信贷资金是最主要的来源。3.我国农村资金存在严重的供不应求,资金供求缺口越来越大。4.农村资金外流,特别是金融性资金外流,加大了农村资金供求缺口。

基于以上分析和结论,我们可以得出如下政策建议:1.增加农村资金供给,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农村资金需求。考虑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仅限于弥补市场失灵的部分以及财力的有限性,因此财政投资应限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鉴于信贷资金在农村资金供应中及金融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作用,增加农村资金供给应着力于增加信贷资金的供给;同时,应采取措施,鼓励市场参与主体――农民个人的投资。2.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防止农村资金外流,并进一步吸引外部资金注入农村,以减少农村资金供给的漏损。

参考文献:

[1]王叙果.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非均衡性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2).

[2]刘江.21世纪初中国农业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资金缺口范文第2篇

关键词:资金;缺口;融资;匹配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2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她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由于信用体系的存在,销售资金不可能实现一次性收款;由于生产设备投入较高,在不追加注册资本的情况下,更新改造支出不可能通过当年销售结余全部解决,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资金缺口。通过对资金缺口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明确企业贷款需求产生的真实原因,既是企业与金融机构谈判的基础,又是企业检验资金缺口与融资产品匹配程度的重要依据。

一、资金缺口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通过对目前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分析,不少企业贷不到款,并不是因为银行有意刁难,而是有些企业在向银行提出贷款需求的时候,往往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贷款需求,诸如,为什么贷款,贷款多长时间,贷款金额是多少等问题未能真正的分析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简单的以“资金短缺”“短期借款”为由向银行提出借款需求,当然无法得到满足。

1.资金缺口分析存在的问题

(1)资金缺口成因不明。“为什么会资金短缺”,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在日常工作中,企业一旦出现资金短缺局面,往往不假思索,便简单地将缺口成因描述成“流动资金短缺”,将信贷资金用途描述成“弥补流动资金不足”,并以此为由向银行提出贷款需求。

(2)资金缺口期限不明。在出现资金短缺情况后,因为未对资金缺口成因进行有效分析,将导致资金缺口期限难以准确预计,无法确定是短期需求还是长期需求。

(3)资金缺口额度不明。资金缺口问题一旦出现,将对企业经营产生严重影响,但是资金缺口总额并不是一出现就能全部显现,倘若不对资金缺口进行详尽分析,就难以准确估计资金缺口额度。

2.资金缺口分析不当导致的后果

(1)信贷产品错乱。由于资金缺口成因不明,导致企业在信贷产品选择上难免存在误区,出现固定资产投资造成的资金短缺却用流动资金贷款予以弥补,季节性销售资金短缺却误以为长期销售增长用长期贷款予以弥补。错误的资金缺口成因,将使企业选用不当的信贷品种,无法满足企业真实的借款需求,资金缺口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2)借贷期限错乱。资金缺口期限分析不当,使得信贷品种与资金缺口期限不匹配,短贷长用,导致资金缺口问题频现,增加借贷次数,增加财务人员工作难度和工作量,降低工作效率;由于长期贷款利率高于短期贷款利率,长贷短用,将导致企业承担不必要的高利率,增加企业融资成本。

(3)信贷金额错乱。不对资金缺口进行有效分析,就无法知晓资金缺口究竟有多大,就难以得到与需求相匹配的资金,资金不足,缺口难以得到充分满足,在一段时间后,势必会产生新的缺口;资金过多,超过资金缺口所需,又会使企业背负过重的财务费用负担,影响企业效益。

二、资金缺口成因分析

资金缺口分析不能仅由企业财务人员闭门造车,而是需要企业各部门通力合作、各司其职。为了使企业能够全面、准确的分析资金缺口产生的原因,并据此制定合理的融资方案,首先要对资金缺口分析进行分类。

1.资金缺口分析的切入点

为了准确对资金缺口成因进行分析,需要确定该分析的切入点是什么。一般而言,资金缺口分析的切入点包括对公司报表的分析,对公司销售情况的分析,以及对公司未来投资的分析等。

(1)报表分析

根据企业融资规划与增长理论,企业融资可以分为外部融资和内部融资两部分,其中外部融资是指举债或者发行权益证券,内部融资是指通过企业调整留存收益实现融资。理论上,企业外部融资需要量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①销售百分比法

外部融资需要量=满足企业增长所需的净投资额-内部融资量=(资产新增需要量-负债新增融资量)-预计收入×销售净利率×(1-现金股利支付率)

②公式法

外部融资需要量=(销售增长额×资产占销售百分比)-(负债占销售百分比×销售增长额)―[预计销售总额×销售净利率×(1-现金股利支付率)]

通过对公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在分析融资需求时,需要财务人员对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进行必要分析,这就涉及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而预计销售总额和销售净利率两个指标,则需要企业对利润表进行分析。

(2)销售分析

从企业融资需求产生的原因来看,企业大部分融资需求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企业销售情况发生了变化,比如,企业现有销售渠道不畅,销售规模难以增加,企业就需要增加流动资金,用以拓展销售渠道,或者追加广告费用,增加企业和产品知名度,再比如,企业销售增加,但是,现有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难以满足销售增长,需要使用项目贷款,对生产线进行更新改造或者新增生产线。

(3)投资分析

尽管企业的融资需求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加销售量,扩大盈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在融资分析时,可以弱化对投资情况的分析,恰恰相反,由销售增长需求而导致的对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扩大的需求,需要企业相关部门对此进行详细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投资方案,企业的融资规模和进度,都应该符合投资方案。

2.缺口成因

企业通过对财务报表、销售收入、以及投资等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找出企业资金缺口的成因,进而计算出融资规模,确定融资期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的融资方案,使企业能够有充足的理由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1)销售变化

企业的销售变化通常可以分为季节性变化和长期变化,之所以区分这两部分,是因为季节性销售变化通常产生短期融资需求,长期销售变化通常产生长期融资需求。

①季节性销售变化

季节性变化产生原因是因为部分商品存在季节性销售特点,比如,羽绒服生产厂家往往会在冬季到来前,扩大原材料采购数量,并由此产生短期融资需求。企业销售部门应该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季度销售分析,具体参与部门和分析事项包括但不限于:年度销售目标,季度销售任务,产品价格,回款周期,库存情况等。

②长期销售变化

长期销售变化产生的原因,则可能是因为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旺盛,且这种情况将会持续一段时间,企业需要为此持续增加投入,以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这种情况下,可以视为长期销售变化。

(2)资产变化

①资产效率下降。资产的效率,通常用周转率表示,比如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资产的效率下降,意味着同等时间内,同样的产销规模下,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资产损耗成本。

②固定资产改造。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包括固定资产更新(局部和全部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与流动资产不同,固定资产通常来说,体积大、价值高,其更新改造耗时长,影响周期也长。

(3)负债变化原因

①商业信用减少。一般而言,企业由于销售不畅,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债务不断增加,偿还债务的周期不断延长,供应商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通过调整会企业的商业信用级别,采取缩短应收账款账期,降低应收账款金额等措施,由此产生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需求。

②债务替换。这里所说的债务替换,是指企业通过改变承债的方式,达到改善商业信用水平的目的,比如,在应付账款无法继续扩大的情况下,通过出具承兑汇票,增强债务的履约保障,或者将一个债权人替换为另一个债权人,比如,向银行借款以偿还某个债务人的欠款。

(4)其他原因

①利润率下降。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这就需要有足够利润支持股东分红和投入企业再生产。当企业利润不断下降,可供股东分配和投入再生产的资金必然减少,单从企业再生产来看,其规模将难以持续扩大,由此导致企业出现资金缺口。

②计划外支出大量增加。通常来讲,企业的生产经营都将按照年度经营计划稳步开展,基本实现资金状况有序可控,但是,如果企业遇到计划外支出的大量增加,比如保险之外的损失、高额法律诉讼费用等,会导致企业出现新的资金缺口。

三、资金缺口与融资匹配

企业出现资金缺口后,准确进行资金缺口分析,有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融资计划,提高融资的使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保障企业资金安全。通常,融资计划可以从期限、品种、时效性进行细分:

1.融资期限

(1)短期融资,融资期限低于一年的融资需求。根据前述资金缺口的成因分析,企业出现季节性销售变化、商业信用减少、债务替换、利润率下降、计划外支出大量增加等情况,应该通过短期融资予以匹配。

(2)长期融资,通常指融资需求在一年以上的融资需求。长期销售变化、资产效率下降、固定资产改造等需要长期融资予以匹配。

2.融资品种

(1)贷款:可以采用贷款方式解决资金缺口的情况比较多,销售变化、资产变化、负债变化中的商业信用减少、利润率下降、计划外支出大量增加都可以通过贷款予以解决。

(2)票据:按照票据管理办法,现阶段纸质票据的有效期为半年,电子票据的有效期最长为一年,因此,通过票据融资的方式,往往只能解决短期资金缺口,比如:季节性销售变化、商业信用减少、债务替换等资金缺口。

(3)其他融资方式:除贷款和票据外,银行还能提供保函、信用证、应收账款保理、产业链融资等多种模式,由于其产品的指向性较为明确,都是通过利用某些产品的担保、质押获取信贷额度,提供一下创新的金融服务,因此,无法将资金缺口的成果运用在这些融资方式上。

3.融资时效性

对融资产品的时效性进行区分的目的是,时效性较强的融资产品,企业议价能力差,往往需要付出较高的融资成本,时效性较差的融资品种,则反之。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前,有必要分析融资需求的时效性,以便匹配合理的产品,降低融资费用。

四、结束语

一般而言,解决融资难问题应该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政府要出台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企业也要从自身出发,找到资金缺口产生的真正原因,以便在向金融机构申请信贷支持的时候,有理有据,使金融机构能够准确了解企业真实的贷款目的,以配备恰当的信贷产品,最终解决企业资金缺口,支持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资金缺口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养老保险;资金缺口;延迟退休年龄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49(2014)04-0082-12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4.04.009

Can the Gap of Social Pension Fund Problem Be Settled by Postponing Retirement Age?:

Simulations of Three Postponing Retirement Age Proposals under 72 Different Conditions

YUAN Lei

(School of Economics,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nan 250014,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whether the gap of social pension fund can be settled by postponing retirement age,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measure model of endowment social pension funding gap, and designs 72 different conditions with 4 dynamic assumptions so that every possible economy environment of China in future could be covered. The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odel result from four angl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ostponing retirement can delay the time that gap of social pension fund appear as well as reduce the scale of the gap. However, postponing retirement cannot solve the problem completely.

Keywords:social pension system; gap; postponing retirement age

一、引言

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趋势,“人口红利”这一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甚至将成为阻碍经济增长的绊脚石。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新增劳动力人口在经历过巅峰之后,将逐年走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也会随之下降,但养老保险领取人数会只增不减,这给我国养老保险的健康运营施加了较大压力。

在未来40年内,确保养老保险收支基本平衡,是维系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前提。在未来若养老保险的收入不抵支出,将出现养老保险的资金缺口。为弥补潜在的养老保险资金缺口,很多学者基于我国国情,提出了延迟退休年龄这一解决方案。目前我国仍然实施的是20世纪50年代制定的退休制度,根据该退休制度,当男性满60周岁、女性满50周岁(女干部满55周岁),可以办理退休,特殊工种还可以提前退休。由于历史原因,还存在着一定数量买断工龄、内部退休等各种形式的提前退休情况,加重了养老保险的支出负担[1]。罗元文、李珍都认为,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这一规定已经与我国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2~3]。

延迟退休年龄在海外早已被提出,但主要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4],如萨尔维克(Andrew A. Samwick)主张通过经济激励鼓励推迟退休,以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5]。同时,佩斯蒂厄(Pestieau)、布温伯格(Bovenberg)、布雷耶尔和霍普菲尔德(Breyer & Hupfeld)还提到了,延迟退休年龄这一做法还可以弥补养老保险缺口[6~8]。有的学者还认为,延迟退休可以更充分地利用人力资源,降低企业负担,提高竞争力。李红岚提出延迟退休年龄可以降低缴费率,进而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发展,吸纳更多就业人员[9]。柳清瑞、苗红军认为企业在改善养老金收支均衡的基础上,根据情况降低企业的缴费率,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10]。

养老保险资金缺口在将来会出现缺口,这在国内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共识,并且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我国,延迟退休年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养老保险资金缺口。董之鹰认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而退休年龄没有延长,其结果是不但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受影响,而且带来退休金的资金来源减少和退休金逐年增加的压力[11]。根据邓大松、王增文的研究成果,延迟退休年龄有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12]。詹姆斯(James)认为中国目前的退休年龄设定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所以比较容易造成政府财政负担的加重[13]。熊必俊的看法也支持了该观点,他认为从2006年起部分提高退休年龄,可以保证养老金的收支平衡,减轻养老保障的压力[14]。徐晓雯、张新宽总结道,延迟退休年龄可以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提高部门竞争力,缓解养老保险的支付压力,因此,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十分必要。他们还参照国际经验,论证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同时提出了我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实施路径[15]。

针对养老保险资金缺口的测度,主要有两种研究思路,或从单个参保成员入手,研究每一位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保费缴纳与退休后养老保险领取情况,亦或基于宏观视角,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中的这种因素,来研究养老保险资金缺口问题。根据这两种思路,学者们展开研究。柳清瑞、苗红军的测算结果表明,2050年当年养老保险资金缺口规模是5775.4亿元,占到当年养老保险收入的21.05%[16];张乐川的测算结果显示,2050年当年资金缺口规模为513236.4亿元,占当年收入的108.9%[17];而王焕清给出的结论是,2050年当年资金缺口345亿元,占到当年GDP的0.013%[18],不同学者间的测算结果有较大差异,究其原因,是因为其假设不同。尽管在某些变量的设定上,不同学者给出的假设值相差不大,但经过几十年的推演,细小的差别也会累积,导致结果的较大差别。经济环境瞬息万变,受各方面影响,难以准确预测,对于何种假设更为合理更为准确,很难有权威定论。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在研究中设立动态变量,以求涵盖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各种可能的经济情况。在所建立的养老保险资金缺口测算模型基础上,对至2050年的养老保险资金的缺口进行测算,并将三种延迟退休方案在72种不同条件组合下的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检验三种退休方案对弥补资金缺口的作用大小,考察延迟退休能否解决养老保险资金缺口问题。

二、养老保险资金缺口测算模型

1.变量及模型构建

为测度养老保险资金缺口,进而分析延迟退休年龄在不同条件下对弥补资金缺口的作用大小,需要构建养老保险资金缺口模型。考虑到女干部在女性从业者中的比例偏低,在模型中暂时忽略女干部人群,假定女性退休年龄为50岁。模型符号详见表1。

张乐川所采用的死亡率数据为2005年的“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19];余立人利用的是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所编制的城镇人口生命表[20]。两位学者在对未来人口进行预测时,均采用的是已知的历史数据,尚未对未来我国人口的死亡率做出预测。因此,本文也利用2010年全国分年龄具体情况、分性别人口和对应死亡率以及当年妇女生育率、男女性别比,对2011~2050年的分年龄、分性别人口数据进行预测。主要思路如下:i年j岁男性人口PMi(j)为i-1年的j-1岁人口PMi-1(j-1)扣除该年龄人口当年死亡的部分,女性亦同。依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中当年新生儿男女性别比117.96,i年0岁人口为i-1年适龄女性人口乘以相应年龄生育率的累加。

养老保险收入Si=Li×Ii

以上模型的构建与计算均在MATLAB软件上编程实现。

2.假设的规定

模型讨论中所涉及的所有以货币为单位的指标均为扣除物价因素的实际值,且调整为2010年的不变价水平,相应的增长率亦为实际增长率。模型的假定分为静态变量和动态变量。动态变量设立的目的是尽可能全面地涵盖未来我国各种可能的经济环境,以求论证科学、结论准确。对动态变量进行组合,形成72种不同的条件组合,以在不同退休年龄假设下研究延迟退休方案的作用大小。

(1)静态变量。

①每年劳动力及退休人数。基于2011~2050年全国分年龄及性别的人口预测数据,计算在不同参加工作年龄和退休年龄下的每年劳动力人数和退休人数。同样以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中的相关数据,测算2001~2009年的相应数据,2010年数据参考人口普查资料。2001~2010年数据用以计算相应年份参保率。

②参保率。以2000~2010年每年适龄劳动人口数为基础,乘以城镇化率以及城镇就业率,得到城镇在职劳动人口总数。用《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1》中“年末参保职工数”除以相应年份的城镇在职劳动人口总数,得到每年的养老保险参保率。在2000~2005年之前,参保率的增长几乎停滞不前,未有变化。进入2006年以来,参保率开始上升,平均每年增长率为1.75%。2011年参保率由2000年的44.71%增加到54.68%。假设未来年份参保率每年增加1.75%,以95%为上限。根据预测,2034年将达到上限,2034年及以后年份参保率将维持在95%水平。

③就业率。利用城镇登记失业率统计数据进行换算得到。假设2012~2050年失业率不变,始终为2002~2011年的平均水平,即城镇就业率维持在95.85%。

④缴费比例。参照国务院文件《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企业和职工个人各自负担工资的20%和8%作为养老保险缴费额。因此,缴费率统一维持为工资水平的28%。对于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其缴费比例为20%。董西明、罗微指出,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比例非常低而且断保率高”[21],因此,在测算过程中忽略这一部分,将缴费比例统一到28%。

(2)动态变量。

①参加工作年龄。张文学、孙博等均在研究中借鉴了陕西省社会保障局的相关调研资料,且都将职工平均开始就业年龄定在了21岁[22~23]。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年龄为23岁,考虑到高等教育在未来有广泛普及的趋势,设定参加工作年龄假设分为22岁、23岁和24岁。仅在测算现有年份参保率时,将参加工作年龄设定在21岁。

②工资、退休金及增长率。工资数据采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退休金数据由历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和年末养老金领取人数计算而得。张文学、任彦霏和柳清瑞、苗红军把工资增长率设为3%[24~25]。张乐川和邓大松、刘昌平在测算养老保险资金缺口时将该增长率假设为7.5%[26~27],丁仁船、张薇将该增长率指标设定为9%[28],参考前述学者假设,设定未来工资及退休金四个增长率水平:3%、5%、7%和9%。张乐川在分析养老保险资金缺口时,将其置于既定养老金替代率水平下进行测算[29]。借鉴这种方法,保持工资和退休金的增长率相同,以保持退休金替代率不变。

1.结论

在这些条件组合下,从四个维度对三种延迟退休年龄方案进行模拟与分析,并针对四个动态变量对养老保险累计资金缺口的影响进行研究。

(1)延迟退休年龄实施越早、延迟时间间隔越短,对养老保险资金缺口的缓解作用越明显。延迟退休,可以从养老保险的收与支两个角度缓解资金缺口问题。一方面,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可以增加在职职工数,使一部分参保职工的退休时点适当后延,增加缴费年限,从而扩大养老保险缴费收入。另一方面,参保职工退休时点后延,可以适当减少每年的养老金领取人数,缩减养老保险支出。延迟退休同时达到了增收和减支两个目的,因此是减少养老保险资金缺口的有效途径。

(2)延迟退休可以推迟养老保险资金缺口来临的时间窗口,并缓解养老保险资金缺口规模。通过延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增收减支”效应,可以消除较小的资金缺口,缩减较大的资金缺口,从而减缓养老保险资金缺口加速扩大的趋势。在一部分的条件组合下,三种延迟退休方案甚至扭转了养老保险资金缺口逐步扩大的趋势,使养老保险基金产生了盈余,足以证明延迟退休对养老保险资金缺口的缓解作用。

(3)在大部分条件下,延迟退休并不能解决养老保险资金缺口问题。能使延迟退休方案扭转养老保险资金缺口扩大的趋势的情况毕竟是少数,而经济发展瞬息万变,我国未来的经济环境恰好满足苛刻条件的概率不高。无论何种方案,延迟退休年龄只能缓解而不能完全消除养老保险资金缺口,只能减缓而不能完全扭转资金缺口产生并扩大的趋势。延迟退休年龄不是解决养老保险资金缺口问题的灵丹妙药,不能仅仅依靠延迟退休年龄来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综合研究结论,针对题目所提出的问题,我们给出的回答是:延迟退休不能解决养老保险资金缺口问题。

2.建议

既然延迟退休年龄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延迟退休年龄更多的应该是出于退休年龄与人口预期寿命不协调方面考虑,而不单纯是为了解决养老保险资金缺口问题。政府机构不应将延迟退休年龄看作解决养老保险资金缺口的救命稻草,也不能无休止、不切实际地将退休年龄一味延迟。退休年龄较早也是社会福利高的体现,如今需要牺牲一定的社会福利,来适应人口预期寿命提高和养老保险资金缺口扩大的现实,需要以合理适度为限。

对于养老保险资金缺口问题的解决,政府机构应该从养老保险的社会福利性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逐年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用以支持养老保险资金池。这样做既有利于广大退休职工更好地分享经济增长的蛋糕,也有利于弥补养老保险资金缺口。养老保险资金是一笔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特点的庞大资金,积极拓展养老保险投资渠道,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支持,也是提高养老保险收益、弥补资金缺口的有效手段。养老保险管理部门应当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并逐步完善养老保险的资金投资收益机制,在保证本金安全的情况下提高资金收益率,缓解资金缺口问题。

养老保险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发点和落脚点均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提高社会福利。合理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公众所期盼的,社会所需要的,国家所希望的。未来我国养老保险将出现资金缺口,这将严重影响养老保险的保障作用。因而,政府部门需要未雨绸缪,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重新设计,以适应当前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现状,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提高社会福利,助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 杨,赵永生.违规提前退休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J].经济与管理.2009,(5).

[2] 罗元文.养老保险制度中关于退休年龄的探讨[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1,(6).

[3]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221.

[4] Helmuth Cremer,Pierre Pestieau.Reforming Our Pensionsystem: Is It a Demographic, Financial or Political Problem? [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0,44.

[5] Andrew A. Samwick.New Evidence on Pensions, Social Security, and the Timing of Retirement [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1998,70.

[6] Cremer, I.L.,P.Pestieau. The Double Dividend of Postponing Retirement[J].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2003,(10).

[7] Bovenberg, L.A. Financing Retirement in the European Union[J].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2003,(10).

[8] Breyer, F.,S.Hupfeld. On the Fainess of Early Retirement Provisions[J].German Economic Review.2010,(11).

[9] 李红岚.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可行性分析[M]//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世纪抉择――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构架.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

[10] 柳清瑞,苗红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推迟退休年龄策略研究[J].人口学刊.2004,(4).

[11] 董之鹰.老年资源开发与现代文明社会[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12] 邓大松,王增文.中国人口死亡率与最优退休年龄的动态变化关系[J].统计与决策,2008,(2).

[13] James, H.Stock,David, A. Wise.Pensions,the Option Value of Work and Retirement[J].Econometrica,1990,(5).

[14] 熊必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如何应对老龄化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12-19.

[15] 徐晓雯,张新宽.对延迟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的思考[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1,(3).

[16] 同[10].

[17] 张乐川.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金“年龄缺口”分析――基于延长退休年龄的假设[J].南方人口,2012,(4).

[18] 王焕清.我国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与基金缺口预测[J].统计与决策,2012,(19).

[19] 同[17].

[20] 余立人.延长退休年龄能提高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吗?[J].南方经济,2012,(6).

[21] 董西明,罗微.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障碍及对策分析[J].理论学刊,2010,(2).

[22] 张文学,任彦霏.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下的最优退休年龄动态模型构建与应用――以陕西省为例[J].西北人口,2012,(1).

[23] 孙博,雍岚.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预测及比较研究――以陕西为例[J].西北人口,2009,(1).

[24] 同[22].

[25] 同[10].

[26] 同[17].

[27] 邓大松,刘昌平.中国养老社会保险基金敏感性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1,(6).

[28] 丁仁船,张薇.退休年龄与社会养老金的定量关系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1).

[29] 同[17].

[30] 同[23].

[31] 简新华,黄锟.中国城镇化水平和速度的实证分析与前景预测[J].经济研究,2010,(3).

资金缺口范文第4篇

关键词:资金缺口 因素 测算方法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正确的了解企业的资金现状,掌握单位资金缺口,并采用有效的测算方法,对单位的资金缺口进行的测算,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单位发展的过程中,对各项经济活动的财政支付准确的把握,会在资金缺口测算的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差距。为了正确的掌握单位资金缺口现状以及测算方法,本文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对企业的资金缺口进行分析研究。

一、单位的资金缺口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单位的发展,受到其资金缺口的影响和制约。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对单位的资金缺口进行分析,可以将企业发展中资金缺口产生的因素,归结为两点:

第一,在单位发展的过程中,财政资金的支付,在政策、制度上没有充分的支持

在单位发展运行的过程中,财政管理和财政核算,是单位工作中的一大重点,良好的财政管理和财政政策,可以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单位的发展效益,为单位的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宏观政策,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单位在经济活动中,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资金的使用,没有对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核算。例如在某单位在某项经济活动中,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从政府获取10万元的财政资金支持,但在实际资金支付中,政府先支付了6万元,还剩余4万元,在该项活动完成或者其他时间内完成支付,这就形成了4万元的资金缺口。在单位资金管理中,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财政管理制度,单位的财政资金随意的支付和使用,造成单位资金出现缺口。

第二,单位财政资金分配不均,出现严重的资金逆向流出现象

在单位发展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合作伙伴,与其合作伙伴,形成了金融关系,但是在其各自的经济发展中,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竞争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单位与其合作单位,进行优质客户资源的争夺,进而造成双方金融关系以及金融服务难度增加。而且在单位发展的过程中,进行融资是其发展中的一项政策,但是通过融资,吸收的资金并没有完全的用在单位的经济活动中,其中有更多的资金被挪用到单位的其他项目中,例如单位的员工福利、单位商业活动等。在单位发展中资金的分配不均,以及逆行流动,产生了严重的资金缺口,影响着单位的发展。

二、从需求与供给角度分析单位资金缺口和测算

在单位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严重的资金缺口,并且没有得到有效的、及时的解决,将影响单位的生存。所以在单位发展中,对其资金缺口进行测算,可以帮助单位对自己的资金现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便于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将资金缺口问题解决。当前在单位资金缺口测算中,有多种测算方法,我们先对当前形成的资金缺口测算方法进行分析。

目前的资金缺口测算方法为:

(1)[应收账款周转率=运行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时间=360应收款项周转率]

(2)[应付账款周转率=运行成本平均应付账款余额];

[应付账款周转时间=360应付款项周转率]

(3)[预付账款周转率=运行成本平均预付账款余额];

[预付账款周转时间=360预付款项周转率]

(4)[预收账款周转率=运行收入平均预收付账款余额];

[预收账款周转时间=360预收款项周转率]

(5)[自有资金=资金存量中未分配利润部分的周转资金+年利润+折旧-分红-还款]

结合以上5项内容,测算出单位运行中的资金缺口=单位的运行资金-单位自有的资金-现有的贷款资金-其他途径而来的运行资金。

在单位发展的过程中,将企业的运行资金缺口测算出来之后,根据单位的发展现状,采取相应的措施,弥补单位资金缺口的现状。根据单位运行中的需求资金缺口、供给资金缺口,制定相应的措施,将两个方面的资金缺口填补,同时将单位财政管理制度、财政核算模式等进行完善,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单位发展中产生的资金缺口,在以上5个则算方法的基础上,从需求和供给上进行测算为:

单位的资金缺口需求测算:Y/L=A(K/L)a

Y是单位运行中在某一时间、价格下,单位的GDP;K为单位的资本存量;L为单位的实际从业人员数量;A是单位发展中的技术水平,a是单位资本存量对单位的GDP产生的弹性。将资金缺口需求测算公式转变为函数模型为:[Ln(Y/L)=LnA+aLn(K/L)],通过这个数学函数模型,可以将单位发展中的资金需求缺口测算出来。

单位的资金缺口供给测算:[X(t)=[X(0)(1)-ua]e-a(t-1)+ua]

这是一个序列函数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可以将单位的资金缺口供给测算出来,X(0)(1)是单位资金缺口供给测算序列X(0)中的第一个元素,[X(1)(t)]是单位资金缺口供给测算序列X(0)的累加序列预测值,[u,a]是这个序列中的参数。

在资金缺口测算的5个方法基础上,得出单位运行中,资金缺口的需求、供给测算方法,在单位实际工作中,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运行测算公式,可以促进单位的发展,帮助单位解决资金缺口的问题。

三、结束语

在单位实际工作中,资金缺口问题十分常见,但是严重的资金缺口,不仅影响着企业的财政资金管理,还会影响单位的运行,甚至影响单位的生存,所以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对单位运行中的资金缺口进行核算,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根据资金核算的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资金缺口弥补,避免更大的资金缺口出现,影响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瑞敏,王腾飞,刘文.广西农村金融资金供需缺口测算、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时代金融.2014(03):382+388

资金缺口范文第5篇

黑龙江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83万套

从2月21日开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签订《保障性住房目标责任书》,要求完成今年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的分配任务。2月27日,总理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十二五”期间全国将新建3600万套保障房,到“十二五”末,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将达到20%左右。

从收集到的18个地区的资料情况来看,黑龙江目前是各地区中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最重的地区。2011年,黑龙江安排“三棚一草”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105万套,其中,国家安排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为83万套,居各地区首位。

全国保障房建设资金缺口约万亿元

那么如何保障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的改造任务的顺利完成。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在“两会”期间曾做了一个大致的测算,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的改造任务,年度投资大概在1.3万亿元到1.4万亿元之间。在这1000万套的保障房中,棚户区改造400万套,需求资金量约5000亿元;廉租房和公租房380万套,需求资金约3000亿元;两限房和经济适用房200万套,资金需求约5000亿元。测算结果显示,此次要投入的1.3万亿元资金中,8000多亿是通过社会机构的投入和保障对象以及所在的企业筹集来,而剩余的5000多亿元资金将由中央和各地方政府投入解决。

1000万套各类型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资金分布

1000万套保障性各类型资金安排情况

2011年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缺口大概测算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和数据测算。

目前中央政府已经表态将出资1030亿元补助地方保障性住房建设,而国家开发银行也将提供的1000亿元贷款支持。此外,按照规定,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比例不低于10%。研究认为,国内一线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出让金收益率大概在20%左右,偏远区的收益率约为40%,而二、三线城市则更高。如果按照30%的平均收益率来计算,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有2.9万亿元,地方政府可拿出的这方面资金约有870亿元。

这样计算的话,除去已有的中央政府1030亿元的拨款、国开行1000亿元的贷款、地方政府可拿出的870亿元土地出让收入,在未包含可能利用的社会资金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和社会层面的资金还需补充1万亿元左右。

黑、鄂、湘保障房建设资金缺口大

如果按照各地竣工房屋造价和2011年的保障性住房任务来计算,那么已有资料的18个地方合计600万套的保障性住房计划,总计的资金需求量将达到6521亿元。其中,黑龙江的83万套保障性住房合计资金需求为811亿元,而其余各地区也均超过100亿元。

如何去筹集和安排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所需的庞大资金,未来数月内各地方的任务恐怕不轻。根据测算结果,在未包含可能的社会资金来源的情况下,18个地区的年度保障房任务建设资金缺口在4500亿元左右。其中,资金缺口较大的黑龙江、湖南、湖北将达到577亿元、414.7亿元和414.1亿元。

资金缺口范文第6篇

20世纪90年代,我国启动了东北防护林工程,大幅增加了对东北地区的投资。但生态公益林建设需要的资金缺口很大,而国家财政资金有限,难以满足生态公益林的发展。以我国二期东北防护林建设需要的资金为例,国家计划投入189.6亿元,实际十年累计投入资金仅近137亿元,资金缺口大约50亿元,资金不足严重制约着森林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发展。

从国外经验看,支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经济金融政策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财政补助政策,二是优惠金融政策,三是谁受益、谁付费政策,财政拨款、市场自主交易和企业与受益人共同协商是国外募集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所需资金的主要方式。国外在森林农副产品深加工、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生物多样易等方面的融资有很多研究。

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释放各种生产要素的巨大潜力。但是在大、小兴安岭地区,大多数农民收入仅能维持温饱,储蓄率很低,由于抵押问题没有解决,资本一直不能进入农村市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林业发展和农民致富。而且林业投资周期长,很难即期获利,企业既缺乏相应所需要的资金也缺乏进入林业的动力。盘活林业资产需要财政金融体系更全面的支持。

在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各家银行应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给予林业企业更充足的信贷支持。除了贷款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以外,贷款利率也可以适当降低。除了短期生产性贷款以外,还可以发放10~30年期的长期信贷。对于小微企业和林户,可根据实际情况,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利率在基础利率的基础上可适当上浮,林业贷款体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多元化创新发展。

除了银行贷款,还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融资方式,广泛吸纳资金,以支持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一是生态功能保护区内企业可以在相关法律法规框架内探索发行长期、中期和短期债券,为企业补充生产性资金和长期资金,缓解企业资金不足问题。二是鼓励国内外的投资基金进驻生态功能保护区,开展风险投资。三是开展林地担保、林权担保和林户联保等多种担保方式,为林业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林业保险机构也要不断创新,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开发更为丰富的林业保险产品,以更好地服务林业经济。

资金缺口范文第7篇

老年是人人迟早都会发生的生理现象,退休是每个职工都将出现的一种风险。因此,养老社会保险是涉及面最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在社会保险体系建设的各项内容中,养老保险是问题最多和最难解决的险种。本文对下述四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养老保险和劳动保险的界定

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劳动者权益保护和社会保障问题,早在1951年政务院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条例对劳动保险费的征缴、管理、支付、保险的项目和标准,保险事业的监督等,都作了具体规定。保险的内容包括:女职工生育保险、疾病保险、职业伤害和工伤保险、老年保险和遗属保险。人们通常所说的“劳保”,主要指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1986年7月,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有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实行社会统筹,企业缴纳劳动合同制职工工资总额的15%,个人缴纳不超过本人标准工资的3%。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规定》,养老保险从城镇国有企业扩大到城镇所在企业。

养老社会保险和劳动保险是什么关系?二者有无区别?许多人并不完全清楚,以致有些省的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长期叫“劳动保险公司”,有些政府机构内部和企业事业单位内部至今还设“劳动保险科(股)”,说明有将二者关系弄清的必要。此外,弄清二者关系也有助于正确认识和解决过去劳动保险遗贸下来的巨额历史隐性债务问题。

养老社会保险同过去的劳动保险(简称“劳保”)本质相同,即都是政府行为(“”中变成了企业行为,由企业办劳动保险),都以追求公平和社会稳定为主要目的,都强制参保;但二者也有区别;第一,保险对象不同,劳动保险只覆盖职工及其家属,养老社会保险则覆盖职工、自由职业者、个体劳动者(包括外来打工人员)。第二,劳动保险基金完全由国家或企业负担,养老社会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由单位和个人按比例缴纳,政府财政负责兜底。可见,有些地方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叫“劳动保险公司”,有的单位内部设“劳动保险科”,是不准确的。

弄清养老社会保险和劳动保险的关系有重要意义:第一,正确认识和处理过去劳动保险遗留下来的巨额历史债务问题,即过去劳动保险由国家负担,因而这笔债务也应该由国家财政承担。第二,正确认识和积极缴纳养老保险费,不能象计划经济时期那样依赖国家。

二、养老保险资金缺口巨大及其解决

据有关部门统计,“十五”时期我国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缺口共达1000亿元。此外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空帐已将近2000亿元,这2000亿元到将来职工退休时迟早都得支付。

如此巨大的资金缺口是怎么形成的呢?主要有三点原因:第一企业缴费能力低,养老保险覆盖面和基金征缴率不够高。第二,计划经济时期欠帐多。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时,职工已有的工龄“视同”缴费年限,退休后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而计划经济时期没有提留“劳动保险”基金,这是一笔历史遗留的隐性债务,共约30000亿元。第三,养老保险负担系数高,增长快。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60岁以上人口达1.32亿人,占总人口的10%;预计到2040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约4亿人,占总人口的26%,在城市里大约每2—3人中就有一位老人。1998年全国参加养老保险(即缴费)的职工比上年增加了36.6万人,而离退休人员比上年增加了264万人。近几年我国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企业离退人员每年增加200万人。职工的负担系数由0.273上升到0.288。1999年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之比按参加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口径计算为3.1:1。按人口模型预测,到2010年,这一抚养比例将达到2—2.5:1,而且将持续30—40年时间。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险筹资办法将难承受这一人口老龄化和退休高峰的冲击。

解决社会保障资金缺口问题,应该开拓思路,拓宽渠道,采取多种措施。主要有:

第一,依法扩大养老社会保险覆盖面,覆盖面越广,缴费企业和职工越多,社会保障基金也越多,根据大数法则,就越能分散劳动风险。资料表明,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还大有潜力。1999年底,国有企业和职工参保率达95%,但其他所有制企业和职工参保率却在50%以下,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参保率不足20%,其员工参保率不到30%。

第二,对挤占、挪用、违规的社会保险基金实行有效的追缴回收政策,提高清理回收率。具体办法:一是允许对挤占挪用的基金采取实物资产回收形式,以解决“要钱没有”的问题。二是允许将回收的实物资产投入经营或再次变现。

第三,搞好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和增值。一是积极探索基金的运作渠道,合理确定基金在各渠道的最高运作比例。二是建立基金投入运营准入制。一些收费性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如大型电力、通讯设施等项目,因其具有较高的经营稳定性,风险相对较小,可允许社会保险基金投入运营。三是政府应对社会保险基金运营制定保护性政策措施。如按照国际惯例,对基金采取保护性银行优惠利率;对基金投资实行税收优惠利率;允许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原始配股和公积金委托贷款;允许基金购入国有银行优先股等。

第四,将部分国有资产变现。这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解决社会保障基金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样做的可能性在于,目前国有企业停产、半停产和开工不足的现象比较多,有大量的厂房、设备和场地处于闲置状态,其中“闲置设备约占总资产的20%”(2000年2月18日《中国乡镇企业报》)。对于那些闲置的和陈旧的国有资产,可以变现用于弥补社会保险资金缺口。

对于变现部分国有资产筹措社会保障基金的必要性,人们往往从“财政兜底”的意义上理解,这是不言而喻的;其实在我国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属于偿还历史欠帐。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高积累”的方针,国家对职工的劳动贡献在作了“必要的扣除”之后,并没有将职工应得的劳动报酬全部分配给职工,而是用作于积累形成了国有资产。以国有企业众多的老工业基地沈阳市为例:在1984年以前,沈阳市技术工人的平均技术等级约为4至5级,4级工的月工资标准为52.9元;而当时沈阳市技术工人平均每小时生产出产品的价值约为48元,一天为384元。这平均每人一天生产产品的价值,就是工人月平均工资的7.3倍,可见大量剩余价值被国家和企业用作积累了。所以,应该将部分国有资产变现用于养老等社会保障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

第五,建立正常的财政提留投入机制。各级财政承担社会保险基金支付风险,需要在企业和职工缴费之外,建立稳定的财政提留机制,并形成积累。应从利息、特种消费税中提留一部分,还应从国有资产转让和土地使用权转让等收入中提留一部分,充实养老等社会保险基金。

第六,发行社会保障公债和社会保障福利。如前所述,我国仅职工养老保险历史欠帐就约达3000亿元,占GDP的50%—60%。如此巨大的缺口,需要发行社会保障公债来弥补。这样会不会威胁财政安全和引发新一轮通货膨胀?看来不会。近三年我国共发行国债2100亿元,1998和1999年国债余额占GDP比重为10%,赤字比重10%,均属安全范围。尽管2000年又增发国债500亿元,但随着GDP的增长,国债占GDP的比重仍为10%左右,在此基础上再发行社会保障国债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发行社会保障福利,符合全社会都来参与社会保障的原则。不同于国债,国债是国家向人民借钱,到期还本付息,则相反,因此发行福利,财政没有任何风险,更具有可行性。

第七,基本养老金标准应改为两年调整一次。国家现行政策规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根据统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养老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按照统筹地区上年职工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每年调整一次,职工平均工资负增长时不作调整。这个规定的问题在于,当社会平均工资负增长时,即养老保险基金收入随之减少时,由于发放的基本养老金标准不变,很容易给养老保险基金造成缺口。近几年,由于养老金标准多次上调,已造成养老保险基金沉重的负担和压力,许多地区已不堪重负。建议将基本养老金标准由一年调整一次改为两年调整一次,条件容许的地区仍可每年调整一次,这样可以减少基金缺口。

第八,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从长远来看,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应该实行省级统筹乃至全国统筹,这是大势所趋。

第九,调整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国家现行养老保险政策规定,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满]5年并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就可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以某市个体户缴费为例,每人每年缴费1032元,15年缴15480元,加上利息共约1.6万元。该个体户退休后每月300元退休金,每年3600元,约4.3年就将他15年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含利息)全部领完,此后他领取的养老金就得全靠政府和社会为他个人“兜底”。建议调整为25—30年。

第十,尽快将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养老保险并轨。并轨后有利于资金调剂和人员流动。

第十一,用货币手段解决养老保险历史负债问题。职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养老保险权益,既是一种历史负债,也是一种改革成本,应该由社会负担。而实现全民负担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对养老保险历史权益实行货币确认,既增加货币投入。当前,通过积极的货币扩张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既是及时雨,又具有可行性。

三、制止违规提前退休

据统计,1998年1月至1999年末,我国地方新增退休人员122.9万人,其中违反国家规定提前退休的有27.5万人,占22%。原行业统筹单位提前退休问题更为严重,据30个省市报送的数据,1998年1-8月份,行业统筹移交地方新增退休人员29.6万人,违反国家规定的达43.8万人,占55%。

违规提前退休的途径有两种:第一,办理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的假证明和提前出生的假出生证明。经抽查某单位55名“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人员,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只有5名,占9.1%;其余50名全部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占90.9%。第二,降低从事特殊工种职工可以提前退休的条件。国家规定,在特殊工种岗位上工作满8~10年才能提前退休。有些企业先把职工调到有毒有害岗位上,工作20天后就按特殊工种办理了退休。

一般地说,提前退休对就业有促进作用。尤其在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让一部分接近退休年龄的老职工提前退休,能为年轻人腾出一些就业岗位,有利于减轻就业压力。1978年,我国7000万知识青年返城,就业压力特别大,国家果断决定让部分老职工提前退休,一部分老干部离休,允许子女顶替父母的编制“接班”就业,对安排知识青年就业起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提前退休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因为,第一,目前我国劳动力虽然数量上供大于求,在质量上却供不应求,尤其不适应产业结构升级、产品更新换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如果我国劳动力能在质量上有明显提高,就业压力就会明显减轻。目前我国劳动力求大于供的行业和企业是:一些新兴产业和行业,如邮电通讯、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计算机应用和科学技术服务。据2000年北京世界计算机大会报道,在微电子行业的复合型人才,中国只有3000人,而美国有40万人,相差百倍之多。男职工50岁左右、女职工45岁左右正是精力比较充足的时期,让这部分人提前退休,而让经验不足的年轻人取代他们,会造成劳动力资源浪费降低劳动效率。第二,提前退休会增加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与年轻人“抢饭碗”。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人的劳动参与率超过40%,共2218万人。如果实行提前退休,我国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水平比较低,他们的劳动参与率会更高,会有更多的退休人员在社会上与年轻人争抢劳动岗位。第三,提前退休会加重社会保障负担。提前退休一方面会使交纳社会保险费的人数减少,减少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另一方面会使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人数增加,加大保险基金支出,使社会保障负担更加沉重。第四,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有后移的趋势。美国的退休年龄正从65岁向70岁推延,德国计划2001年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日本也将退休年龄从60岁后延到65岁。据测算,如果退休年龄从60岁推迟到65岁,退休金的支付总额可以减少50%。

四、有能力的企业应发放统筹外的各种补贴

我国自1979年以来,每次大范围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之后,为保证城镇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不受影响,各地政府都同时出台了企业发放价格补贴的规定,20多年来累计出台了15项左右(不同地区项目多少不同,项目内容也有所不同)。

1992年开始实行基本养老保险金社会统筹,当时规定住房补贴、冬菜补贴、洗理费、交通补贴等为非统筹项目,数额为50多元到80多元不等。在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发放之前,企业每月在发放社会保险公司支付的基本养老金的同时,将企业支付的非统筹项目费一并发给退休者本人。这对企业和社会保险公司来说是两笔帐,但对退休人员来说是一笔帐。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之后,在职工那里也成了两笔帐:一笔是每月到商业银行领取基本养老金,另一笔是每月到企业领取非统筹项目费。这种做法有两个弊端,一是离退休人员不是方便了,而是更麻烦了;二是有些企业因此不再支付退休人员各种非统筹项目费。认为数额少,关系不大,即使不发,退休人员也不会上访或闹事。有些企业过去按时足额发放,现在不发了。对此,国务院文件规定:“对基本养老金计发标准要认真进行清理,凡属国家规定统筹项目内的基本养老金,必须保证足额发放;统筹项目外的,应由企业根据效益自行确定。”(国发[2000]8号)。有些企业确实经济效益不好,停发统筹外补贴情有可原;有些企业经济效益好,有能力发放也不发放,退休人员很有意见。建议由各省市政府作出规定,只要企业有能力给在职职工发放统筹外各项补贴,就必须也发放给退休人员。

资金缺口范文第8篇

【关键词】保障房 资金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解决广大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住房难”的重大举措,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然而,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成为大规模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最大障碍,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具体提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央财政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上投入的资金较少,比例偏低;二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投融资能力在东西部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明显高于中部地区,更是远远高于西部地区;三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再加上当前社会融资渠道偏于狭窄,融资效率低下,导致我国部分地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缺口迟迟不能得到有效填补。因此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彻底破解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缺口问题的关键。

一、加大中央财政的专项投入,并向中西部地区尤其是经济相对滞后西部地区倾斜。

从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对比来看,2011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为10.37万亿元,其中中央本级财政收入5.13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24万亿元,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实力相当。但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中央财政拨付的专项补贴资金不到保障性住房建设所需资金的10%。在财权和事权不太不平衡的条件下,毫无疑问,地方政府将承受着巨大的资金压力。部分省份受资金的限制,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被迫放缓。对此,更为合理的做法是,继续加大中央财政的专项投入,适当提高中央财政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资金补贴比例,使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社会融资三者之间形成3:3:4的格局,让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趋向平衡,减少地方政府的融资压力。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到东西部地区在政府财政收入、经济发展水平、投融资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使中央财政补贴资金适当向中西部地区尤其是经济相对滞后的西部省份倾斜。由于东部地区经济高度发达的省份财政收入比较多,金融市场比较发达,政府投融资能力较强,中央财政应当减少资金的支持力度,甚至可以完全不予支持。相反,西部省份则更加迫切的需要中央财政资金的专项补贴,如果没有中央财政的补贴资金或补贴资金过少,其保障性住房建设将不能顺利按期推进。

二、创新保障性住房的运作模式,吸引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注入更多资金。

在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中,金融机构的融资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但商业银行毕竟是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的企业实体,由于保障性住房贷款安全性较低、资金占用时间长、收益不高等原因,商业银行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介入始终较少。尽管国家曾多次号召银行业要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鼓励更多银行信贷资金介入保障性住房领域,但商业银行出于风险防控等因素的考虑,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贷款始终持相当谨慎的态度。对此,地方政府应当通过创新保障性住房的运作模式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让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大胆地介入到保障性住房建设中。以重庆市为例,2011年―2013年重庆计划建设公租房700万套,约4000万平方米,所需资金在1000亿元左右。除去政府财政性投入资金300亿元(包含100亿元左右中央财政补贴),还有700亿元的资金需要面向社会融资,而社会融资则主要通过银行,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包括从国家开发银行、全国社保基金、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财产保险公司各融资100亿元,向重庆地方银行融资300亿元。重庆政府偿还本息的思路是,用公租房的租金来来偿还贷款利息,重庆公租房按照每月10元/平方米向保障对象收取租金,400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每年可收租金48亿元,完全可以偿还700亿元贷款一年所产生的利息42亿元(银行贷款利率按每年6%计算)。同时将三分之一的公租房出售可获得400亿元左右的资金(按3000元/平方米的低价出售),再加上公租房楼盘周边300万套的商业配套设施可获得300亿元的资金(商业配套设施按10000元/平方米出售),加起来正好700亿元,用来偿还本金。就这样,重庆通过在公租房项目中引入商业配套设施,并将公租房“租售结合”,找到了一种可循环的融资模式,解决了社会融资还本付息“难”的问题,增强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的信心。

三、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运营,形成 “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格局。

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既需要政府的强力主导,又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只有充分调动社会的广泛参与,才能够最大限度地筹集到社会闲散资金,有效解决政府资金不足,社会融资难等问题。一是加强政府行政干预,让让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尽管保障性住房的低利润很难吸引大批开发商进行投资,但政府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激励措施引导房地产企业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甚至可以将商品房建设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进行 “捆绑”,在向开发商出让土地时,通过附件条件强制要求拿到土地的开发商从其中拿出一定比例的土地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其他部分则由企业自主安排。这样既能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市场逐步接轨,又能使房地产开发企业成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新主体,减少政府在资金方面的压力。二是探索建立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平台公司,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但需要注意的是,投融资平台公司的真正意义在“盘活存量、吸引增量”,不仅要利用政府财政资金撬动投融资平台公司运转起来,更要利用投融资平台公司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运转带动和融入各种社会资金。

参考文献:

[1]马雪彬,马春花.投融资平台维度下保障房建设的资金解困之策[J].当代经济管理,2012,34(4):38―42.

资金缺口范文第9篇

9月10日晚,公告称,拟定发行76亿元短期债券,实际只获准发行30亿元的债券。

在大举融资的背后,是金隅股份日趋紧张的现金流。根据其中期报表粗略计算,其资金缺口高达171亿元。为此,金隅股份不惜亏本销售回笼资金。

而这一切皆缘自于金隅股份的多元化扩张模式。以水泥等建材起家的金隅股份,目前已进入包括水泥、新型建材、房地产开发和物业投资管理四大板块,甚至涉足与其主业并不相关的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贸易。2009年上市后,其便开始快速扩张。与之相伴的是,其风险也在不断加大。日前,其第四大股东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合生创展”)先后在A股市场上出售1.99亿股所持的金隅股份,套现16.9亿元。

拟融76亿实际发行30亿

8月28日,金隅股份的2012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金隅股份主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4.91亿元,同比增长12.23%;实现利润总额21.14亿元,同比降低9.19%;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 13.87亿元,同比降低15.22%。

金隅股份的水泥、新型建材、房地产开发和物业投资管理四大业务板块,今年上半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3.14亿元、30.12 亿元、55.70 亿元和7.87亿元,在营业收入中分别占比36.2%、20.5%、37.9%和5.4%。

在楼市调控的重压之下,房地产板块却迎来了大幅增长。今年上半年,金隅股份房地产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2.06%,毛利也净增四成多,实现21.6亿元。

房地产板块的不俗表现,得益于金隅股份积极调整销售策略。以北京金隅花石匠项目为例,开盘两年多一直销售乏力,在今年价格下调后,销售状况明显改观,其9月初推出的66套房源,目前已实现认购60套。

金隅股份旗下与该项目相邻的商住项目“自由筑”,于今年8月中旬开盘的592套项目,目前已实现认购300多套,已签约252套,销售均价在13000元/平方米左右。“这一价格相当于亏本在卖。”该项目一位销售向媒体表示,该项目2009年拿地的楼面价已经高达8200元/平方米。

“该项目是目前周边项目价格最低的楼盘,以价换量是其主要的营销策略。这种低价入市的策略,在目前政策调控的敏感期还是十分有效的。”分析人士称。

不惜降价销售、加速资金回笼的背后,是金隅股份日趋紧张的现金流。截至6月30日,金隅股份手持货币资金70亿元,但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债务便已高达175亿元,此外还有66亿元的一年内应付款和其他应付款。根据其中期业绩报告粗略计算,金隅股份的资金缺口高达171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51亿元,金隅股份称,截至6月30日,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中无逾期获得展期的事项。

但金隅股份一位不愿具名的高管却称,该公司并无资金压力,目前尚有大约180亿元的银行授信,但他说不清哪些银行对金隅股份的贷款授信,仅称“各大商业银行都有合作”。时代周报记者欲向金隅股份求证,其办公室主任刘昌胜以“开会”为由婉拒。

“我们也在发一些短融和中期票据,来置换一些贷款。这两年公司的资信情况还是非常好的,因为公司的资产质量比较好,你看在北京有这么多的土地、这么多的商业地产,在同行业里,公司的盈利能力还都是不错的。”上述高管称。

目前,金隅股份拥有土地储备约580万平方米,其中在北京拥有225.4万平方米土地储备,占到38.9%;在重庆拥有138.7万平方米土地储备,占到24%。

9月10日,金隅股份公布公告称,公司拟发行不超过76亿元人民币的短期融资券,于9月7日已收到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接受注册通知书》,获准发行不超过30亿元的债券。关于资金用途,金隅股份称,融资所得款项的用途为,包括但不限于补充本公司及其附属公司营运资金及支付其他各项资金需求。本想通过融资解一下燃眉之急,但是融到的资金却只是杯水车薪。

曾经是建材企业

金隅股份的资金压力,与其全产业链的多元化扩张模式密不可分。金隅股份母公司北京金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为“金隅集团” )成立于1992年,由原北京市建材工业局逐步转变而来。

到2003年,金隅集团已经由过去传统单一的建材产品生产,发展成为集新型建材制造、地产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业务板块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产业集团。

2005年12月,金隅集团重组改制,联合中国中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中材股份”)、北方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市建筑材料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天津建材集团”)以及合生创展发起成立金隅股份。

2008年,金隅股份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至28亿元,总股本增至28亿股,其中国有法人股(金隅集团、中材股份、天津建材集团、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为227902万股,占总股本的81.39%;非国有法人股[华熙昕宇投资有限公司、润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泰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18250万股,占总股本的6.52%;外资股(合生创展、泰安平和投资有限公司)为33848万股,占总股本的12.09%。

2009年7月29日,金隅股份便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成功上市,当日逆势上涨56%,报收9.97港元。金隅股份以6.38港元的高端成功定价,融资总额68.46亿港元。

手握巨资,金隅股份便开始加速扩张。2010年2月23日,其出资人民币5亿元收购了拉法基海外控股公司持有的北京兴发水泥有限公司65%股权、北京顺发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70%股权,以及北京易成拉发基混凝土有限公司76.722%股权。半个多月后的3月10日,金隅股份又出资1.6亿元与山西岚县昌通建材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合资水泥生产企业,出资8000万元与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在河南省焦作市合作成立沁阳金隅水泥有限公司,分别占上述两家新公司80%的股权。

合生创展抛售套现16.9亿

在大力开拓水泥板块之际,金隅股份也加快了房地产领域的拿地步伐。截至2010年6月末,金隅股份的土地储备已经由2009年底的397万平方米提升至约640万平方米,其中2010年上半年,在北京、天津、重庆等一线城市新增房地产开发储备面积近180万平方米。

2011年3月1日,在房企A股IPO之门关闭两年之后,金隅股份成功登陆A股,首日大涨67.22%,报收15.05元。

两个多月后的2011年5月,金隅集团将水泥、新型建材、房地产开发及投资性物业四大主营业务板块近18家企业的股权及资产项目成功注入金隅股份,金隅股份支付26.5亿元的收购价格。

之后,金隅股份又开始大举扩张。2011年9月29日,金隅股份与北京国际矿业权交易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矿业及建材行业的并购、咨询和矿业权受让等业务合作。

在多元化扩张之际,金隅股份所面临的风险开始显现,现金流日趋紧张。可能是预知金隅股份的资金风险,今年上半年,金隅股份第四大股东合生创展先后在A股市场上共出售1.99亿股所持的金隅股份,套现16.9亿元。

资金缺口范文第10篇

业内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奇瑞IPO一度搁浅是主营业务亏损,靠政府补贴实现盈利并不能改变公司本身的经营状况。此次重提IPO则是为了弥补庞大的资金缺口。”

一方面,奇瑞汽车目前的总负债已超300亿元,其资产负债率常年在70%以上;另一方面,奇瑞要与捷豹路虎合资在土耳其、越南投资建厂,同时还有旗下品牌调整研发等诸多项目。资金成为奇瑞目前的大问题,上市融资也显得较为紧迫。

仅建厂合资就需160亿

奇瑞的亏损在业内不是秘密,而对于近期再次传出即将IPO的奇瑞来说,2012年如何提高盈利似乎尤为重要。奇瑞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布局。

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出口企业,奇瑞出口车一直是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海外设立基地、合资建厂、新车,奇瑞动作频繁。刚刚结束的第20届乌克兰国际车展上,奇瑞汽车以庞大的参展阵容亮相,并正式宣布了新瑞虎在乌克兰上市销售。

除此之外,奇瑞也逐渐加快海外扩张建厂的步伐。日前有海外媒体报道称,奇瑞将在5年内投资5亿美元在土耳其建立整车厂和发动机厂;并计划在越南建立CKD全散件组装生产基地,其制造的车辆主要面向东南亚国家市场,只是投资额及资金投入具体情况尚未公开。

在国内,奇瑞与捷豹路虎的合资也在同步进行,据悉新合资公司总投资额为121亿元,由于双方各持股50%,奇瑞汽车对此投资额将达60.5亿元。目前该合资项目已经进入环评阶段等候审批,其在江苏常熟的生产基地正在紧张准备中,内部组织架构初步搭建完成,合资公司首款车型将于2014年中下线。而在今年3月份,奇瑞还在安徽黄山建“汽车露营地”,是一种汽车自驾营地的旅游新业态项目,总投资额为10亿元。

除上述项目外,在2011年,奇瑞还有几个投资过亿的大项目,分别是2011年11月,奇瑞汽车与以色列集团按照50:50投资成立的独立合资汽车企业了全新的汽车品牌——观致。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为34亿元,奇瑞对应的出资为17亿元;2011年8月奇瑞在非洲设立投资公司,对应的投资额为16.25亿元;同年7月,奇瑞在巴西建立工厂,投资额为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亿元。

这意味着,自从2011年至今,奇瑞汽车仅仅在海外设厂、合资企业方面,计划和已建项目的投资额将达到160亿元。这尚未包含越南投资建CKD工厂的投资。

但奇瑞汽车本身的资金链十分紧张。公开资料显示,奇瑞汽车目前的总负债已经超过300亿元,流动负债约200亿元。截至2010年9月,其资产负债率已约75%,而这一数字常年在70%以上。

奇瑞汽车2011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显示,截至2010年9月末,公司未来计划的项目数量高达139个,计划投资总额达216.7亿元。

不难看出,奇瑞的困难在于“钱紧”,而此次重新启动IPO事项则是募资解渴之举。

项目繁杂投资激增 盈利难涨

业内专家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奇瑞的问题在于车型庞杂、明星车型少,而项目众多必然带来研发、建厂等资金投入大。造成的后果是车卖得多却不赚钱。”

目前,奇瑞旗下共13个车系237款车型,布局分散,然而,瑞虎、旗云2、A3、QQ3等车型是销售的绝对主力,而这同时也意味着除了A3之外,在过去五六年间,其他的研发车型都不成功。项目多,车型多、开支庞大,销售却并不理想。因此,奇瑞研发能力不足,主业亏损且亏损额逐年加大。

5月16日,奇瑞主打车型之一全新的东方之子在广州。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表示:“新东方之子的后续产品都会以新的标准、新的姿态投放市场。”他公开向媒体透露,奇瑞将在6月底全新品牌战略。

目前,奇瑞的品牌整合已经拉开大幕。奇瑞将原本自立门户的旗下四个子品牌重新归类整合,由4大品牌调整为“奇瑞”、“旗云”两个品牌。其中,瑞麒和威麟被归入到奇瑞品牌门下;旗云成立事业部,目前包括旗云E5及新东方之子车型。

事实上,最近5年以来,奇瑞汽车的销量基本处于稳固增长状况。2007年其销量为38万辆;2008年经历了金融危机销量下滑但仍保持在35.6万辆;而到2009年销量激增到50万辆,同比增幅达40%以上;在2010年稳定增长后,2011年全年销量高达64.3万辆。

然而,销量可喜其盈利却在逐年下滑。在业界,奇瑞的亏损并不是秘密。2007年奇瑞的营业利润为11.3亿元,然而到了2008年,奇瑞的营业利润直接跌为亏损1.95亿元。对此,奇瑞给出的理由是受金融危机的拖累,然而,就在2008年,恰恰也是奇瑞实行“多品牌战略”的起点。

自从2008年亏损以来,一直到2011年的三季度,奇瑞始终未能实现扭亏。而且亏损额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09年,其亏损额由1.95亿元变为8.74亿元,到2010年亏损额更是达到8.74亿元。截至2011年三季度,奇瑞汽车亏损4.67亿元。

销量稳增,而亏损难改。奇瑞旗下车型多而乱,在技术研发领域投入巨大,然而旗下盈利车型并不多。这就导致奇瑞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欠佳,亏损也就不可避免。对奇瑞而言,目前的战略不再一味追求销量,而更应重视提高明星车型品质、提升盈利能力。

上一篇: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范文 下一篇:预售资金监管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