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2 21:11:11

铸造实训总结

铸造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Abstract: Based on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CDIO, the syntheses training of Material Shaping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s been set up with four links of conceive, design, implementation, operation. According to the implementation conditions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e training, the content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of the syntheses training are explored. Through the syntheses train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have been improved.

关键词:CDIO模式;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铸造;综合实训

Key words: CDIO mode;material shaping and control engineering;casting;syntheses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5-0205-02

0 引言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共同探索研究、创立的教育理念,是欧美20多年以来的工程教育改革的成果。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是以项目为载体、以项目为主导进行实施的,是“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集中体现。按CDIO模式进行教学安排,通过项目设计将整个课程体系有机地、系统地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共同发展,提升应用型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企业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是当前大批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广泛采用的教学模式。

南阳理工学院地处河南省南阳市,是一所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地方性”和“应用型”是学校的特点,也是立校之本。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2012年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新增专业,专业开设的初衷就是服务南阳市材料成型行业。南阳市的材料成型行业发达,其中铸造行业占主导地位,根据南阳市制造业的特色以及南阳理工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的宗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办学定位就是以铸造为主,兼顾锻焊。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培养内容不仅包含掌握材料学科的理论知识,如金属学基础、材料成型原理等,还要求具备大量机械类专业的基本能力,如模具设计及加工能力。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一个理论性与实践性要求都很高的,宽口径、多方向的专业,毕业生主要在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很好的动手实践能力。综合实训是一种很好的将理论基础与动手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

1 基于CDIO模式设置实训环节

根据该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办学定位,综合实训的设置以周边铸造企业实际生产的铸件作为项目依托,结合学校软硬件条件,按照CDIO模式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四个环节设置实训环节。实训具体环节包括:企业现场调研选题环节、铸造工艺设计环节、铸件制造环节、检验总结验收环节。

1.1 构思――企业现场调研选题环节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联系周边校企合作单位,带领同学到企业生产现场进行参观实习,并从企业生产现场选取难度适合的铸件,作为综合实训的工程项目,以整体项目的形式下发学生,供学生选择。学生5~7人分成一组,分组按照能力均衡的原则进行,每组内既有基础知识扎实的、也有设备机床操作熟练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每组制定一名同学作为组长,负责整个项目组每位成员的工作任务指派以及任务时间节点控制。各项目组选定题目后,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分析项目的需求,开始进行文献检索工作,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形式查找项目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在企业参观实习心得,策划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指导老师审核后进入下一环节。

1.2 设计――铸造工艺设计环节

指导老师协助项目组组长制定设计环节项目进展计划,根据每名组员特点安排铸造工艺的设计工作,明确每名组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及时间节点,将铸造工艺设计环节划分为三维建模、浇注系统设计、铸造工装设计、绘制二维工程图、编写铸造工艺卡,铸造模拟软件分析等环节,落实到每名组员。在此环节中,培养组员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铸造工艺学》、《铸造合金及其熔炼》、《铸造模具设计》等核心理论课程的知识的综合运用。在设计的环节中,不仅要设计出合理的工艺方案,方案还必须具备可行性,即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在学校现有的实验加工设备条件下能够实现,要根据现场状况及时调整初步设计方案。

1.3 实施――铸件制造环节

铸件制造环节主要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分为铸造工装加工、熔炼浇注两个主要环节。在完成对前述环节方案的优化调整后,开始项目的实施环节。该环节工作量较重,老师指导项目组组长合理分配工作任务,保证各个环节之间运行的连贯性,落实时间节点任务。通过该环节的进行,可以培养学生协同合作精神,以及机械加工方面、熔炼设备操作方面的专业技能。完成该环节后,项目要求的铸件已经制造完成,经初步检查后,进入下一个环节。

1.4 运行――检验总结验收环节

在获得项目要求的铸件之后,要对铸件进行严格的检验。进行铸件的尺寸测量,性能测试、金相组织分析,并撰写质检报告,并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汇报,每名组员都必须就某一设计生产环节进行讲解。老师作为产品客户方,对产品、质检报告以及设计生产流程文件进行审核。该环节培养学生的表达展示自己的能力,给学生灌输工程项目的最终目的是向客户提供合格产品和优异服务的理念。

2 实训的条件保障

按照CDIO模式开展综合实训活动,要求学校必须具备一定的软硬件条件。

首先,实验硬件方面,必须有足够的机械加工设备以及熔炼浇注设备。目前南阳理工学院的金工实习基地、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拥有数量较多的常规加工设备,如铣床、车床、锯床、钻床、数控加工中心,以及特种加工设备如电火花、线切割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验室有中频感应电炉、坩埚熔炼炉、热处理炉、铝合金精炼设备等全套的熔炼浇注设备及工具,以及三坐标测量仪、直读光谱仪、综合力学性能试验机、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实验检测设备。软件方面,学院机房拥有的二维三维绘图软件以及铸造模拟软件ProCAST,用于铸造工艺工装的设计。

其次,指导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实训的指导教师均是有企业工程实践背景的教学经验较丰富的教师,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工程难题。

最重要的是必须有企业的合作。目前南阳市及周边7家规模较大的铸件生产企业均设有学院的校企合作实习实践基地,可以为综合实训提供多样性的题目及技术支持,可以实现“真题真做”,达到CDIO模式要求的的项目化教学安排。

3 实训的实施

综合实训一般开设在第7学期最后四周,是毕业设计前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各环节任务以及时间节点如下所示。

企业现场调研选题环节3天,包括实训动员及安全教育、企业现场参观实习选题、资料收集整理、制定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铸造工艺设计环节5天,要求绘制铸件三维模型、设计浇注系统、设计铸造模具、绘制工装二维工程图、制定熔炼工艺、编写铸造工艺卡,铸造模拟软件仿真分析。

铸件制造环节8天,要求加工铸造模具和其他辅助工装、进行熔炼前准备工作、熔炼合金、配制型砂、造型或金属型直接浇注、铸件清理、热处理。

检验总结验收环节4天,铸件的尺寸测量、成分测试、力学性能测试、金相组织分析,撰写质检报告,项目总结材料、演示汇报。

4 实训的考核体系

实训的考核体系是对学生的实践环节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及实现程度的综合价值判断,不能简单地使用一个分数来评价,而必须是一个综合指标,是一种过程考核加最终产品质量考核的符合模式。每个环节完成后都要求对项目组每名组员对项目的贡献度进行量化考核,作为每个环节的成绩,其中贡献度包括:考勤、小组讨论方案记录、分配任务的完成度以及时间节点的控制情况。该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最终产品质量考核以项目产品质量的优劣进行打分,占总成绩的40%,按企业产品质量要求对铸件打饭,包括铸件尺寸、材料、粗糙度、力学性能、金相组织等内容。打分过程采用学生互评和导师评定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5 存在的不足

在四周内独立完成整个铸件制造的全流程,包括工艺设计、工装加工、熔炼、浇注、铸件检验等环节,内容繁杂,为了保证完成度,项目只能选用企业相对简单的铸件,对于工程认证要求的复杂工程问题处理能力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后续将进一步增加综合实训时间和更新实验加工设备等手段,逐步增加项目难度,更加贴近现场,贴近生产实际。

6 结束语

综合实训是南阳理工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前,最后也是最全面的一次专业技能的综合训练。综合实训实施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按照CDIO模式开展的综合实训,以企业真实产品为项目目标,比对铸造企业的实际的生产检验流程,设置实训环节,开展的以项目为引导和主要载体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参与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全过程。经过综合实训环节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使学生靠近生产实践,缩短从课堂到车间的空间距离,从普通大学毕业生到合格现场工程师的时间距离,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了就业竞争力。采用CDIO模式开展综合实训,符合当代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未来学校进行OBE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等.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4.

[2]何柏海.模具专业综合实训模式的改革与探讨[J].模具制造,2010(5).

[3]葛茂忠.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9(9):34-36.

[4]毕凤阳,王百成,党跃轩,等.CDIO指导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0(32):166-167.

铸造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产学结合;综合实训;运行特性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241-03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实践教学形式主要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1,2]。校内实训需要学校自建实训车间,教学成本高且无企业参与,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在校外实习中,企业的参与形式主要表现为提供参观场地、讲解、咨询、答疑等,虽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但缺乏动手操作训练。在实际运用中,上述两种实践教学的效果都不佳,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要求。自“十二五”计划实施以来,高职教育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来,因此改革实践教学及提高其教学质量变得更加紧迫。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则必须深化产学结合,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及校企合作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其合作范围广泛,包括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及教学评价系统建立、实践教学、科研及开发、师资及企业员工培训等[3,4]。实践教学是实施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产学结合最直接的环节,但由于学校与企业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因此实践教学又是实现产学结合最困难的环节,具体表现为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产学结合程度肤浅[5]。关于实践教学的研究文献很多,但都是从学校的视角来审视[6-9]。本文从生产与教学的运行特性差异方面分析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最后设计并实施基于产学结合的铸造专业校外综合实训。

一、生产与教学的运行特性差异分析

企业是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以生产为中心的经济实体,其生产面向市场以销定产,但由于政策、消费、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市场不断地发生变化,在不同时期市场容量或膨胀或萎缩,从而导致企业的生产量或饱和或不饱和,即在时间维度上生产任务呈不均衡分布;企业生产涉及多个加工工序,并且还需动力、材料、维修、运输等辅助部门的支持,因此生产运行要求各环节互相协调,从而实现高的生产效率,但由于设备故障、材料或动力供应不足、工艺或人为导致某工序合格率低等因素的影响,使各生产环节间协调性降低,生产流程不畅通,最终使各加工工序的进度在时间维度上分布不均衡。生产任务和生产进度的不均衡分布迫使企业生产运行不断地在变化中求平衡,并赋予其动态的过程特性。相反,教学运行则根据培养目标,以学期为计划单位安排课程及进度,并严格执行,期间干扰因素少,因此具有静态的过程特性。生产与教学在过程特性上的差异增加了实践教学时间安排的难度,有碍于产学结合的深化。在运行环境方面,生产也不同于学校教学。由于生产环节及加工设备多,操作场地面积有限,因此对生产场地和操作规程不熟悉、非生产性人员等均是不安全隐患。为了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企业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很高,力求尽可能地排除各种安全隐患和干扰因素,并预先制定各种应急方案。然而学校教学则习惯于在一定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中授课。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有利于教学组织和管理,也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效率,但由于学生对生产环境、生产流程分布、设备及其操作规程的生疏,给安全生产带来不良影响,加大了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对此,很多企业都采用限制教学场地范围、缩短现场滞留时间和简化教学内容等方式对待实践教学,这无疑会降低实践教学的效果。在此情况下,实践教学所实现的产学结合则完全流于形式。在考核方法方面,生产运行与教学运行也不同。企业采用定量的经济手段考核生产人员,如计件工资、质量奖、安全奖等,对促进生产运行畅通、提高生产效率等行之有效。而学校则采用定性的评价方式考核学生,如出勤率、实习报告或总结、作业完成情况、考试等。校企间在考核方法方面的差异终导致一个山头、两支队伍、两个标准的局面,进而使企业缺乏直接、有效的管理实习学生的手段和力度,使生产与教学、师傅与学生不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二、实践教学的建议

根据上述生产与教学的运行特性差异分析可以发现,在产学结合的过程中存在过程的动态性与静态性、生产安全与隐患、考核的定量与定性等三对冲突。冲突的存在引起了校企间和产学间的不和谐,增大了在实践教学中实现深度产学结合的难度。只有解决此三对冲突,方能顺利深化产学结合,强化校企间合作。鉴于此,提出如下关于实践教学的相应建议。

1.根据人才培养方向合理选择生产企业。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都存在一定的行业取向,如重型工业、冶金工业、汽车工业或电子信息工业等,是学生将来就业供职的主要领域。让学生置身于相应行业的企业内进行实践学习,有利于他们全面深刻地认识、体会所必需的专业素质及职业能力,因此需考虑专业的行业取向与企业的吻合程度。另外,长期生产种类及规格系列化产品的大中型企业,其技术工艺成熟,管理规范,生产量较稳定,在时间维度上生产任务分布的波动较小,是实践教学的首选企业。

2.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合理选择教学方式。以掌握基础技能为教学目的,则可采用校内实训的专项强化教学形式;以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教学目的,则可采用到企业参观学习的教学形式,但参观时间不宜过长;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教学目的,则可采用校外综合实训的教学方式,但需安排足够的教学时间,否则达不到预期效果。

3.校外综合实训教学方式。校外综合实训应是一种分散授课的情景学习方法,学生深入到基层班组,服从企业的统一管理和生产调度,在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完成学习。教学节奏与生产节奏相适应是校外综合实训的特点和关键。根据教学内容和时间要求,可采用定岗或轮岗的教学手段。

4.思想动员,端正认识。督促学生端正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实践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前者教学内容较分散,而后者则较集中;前者的教学环境较复杂,后者则较单一。因此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要牢记学习目的,抓住重点,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有所收获。另外学生须正确转换身份,摆正位置,视己为学徒,遵守企业各种规章制度,这样才能较好地融入到生产集体,成为团队中的一员,从而使实践教学顺利完成。

5.改进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方法。将劳动纪律、安全生产、工作完成量、工作及学习态度、生产班组评语、实习报告、测验成绩等均纳入评价指标范围,增强企业及生产班组对学生的管理和评价权力,从而有助于实现校企双方统一管理,保证正常的生产及教学秩序。

三、基于产学结合的铸造专业校外综合实训

1.教学目的。掌握中小型铸钢件造型、制芯、下芯、合型的方法及步骤;熟悉振动造型机、射芯机的结构、原理及操作规程;熟悉铸造工艺流程及生产线的布置;熟悉企业生产管理体制及各项规章制度;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了解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企业文化。

2.教学组织。我系2009级铸造技术专业有两个班,每班学生人数为40人左右,共计79人,分别于2011年3、4月到中国南车集团眉山车辆厂铸钢分厂进行为期4周的校外综合实训。

3.考核评价。校外综合实训考核评价项目包括出勤、安全生产、任务完成量、实训师傅的评价、测验成绩和实训报告等,其中出勤、安全生产、任务完成量和测验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10%,而实训师傅评价和实训报告分别占总成绩的30%,总成绩满分为100分。

4.教学结果。校外综合实训考核评定结果显示:2009级铸造技术专业两个班的平均成绩为87分,最低成绩为76分,好于往届学生的成绩。在实训总结会上,共有三位同学获得分厂领导的公开表扬。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所有学生对企业运行管理体制有了较全面的认识;88%的学生认为此次实训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85%的学生认为此次实训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87%的学生认为此次实训对他们的职业规划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以上数据说明校外综合实训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锻炼,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均有所提高,实现了教学目的,满足了教学要求。校外综合实训的成功实施进一步说明前述深化产学结合的实践教学建议是客观、有益、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邓志良,宋建军.论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结合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97-99.

[2]谢文明.校企合作机制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17):34-36.

[3]傅新民.试论高职院校校企结合的内涵与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3,(31):32-35.

[4]王东,张慧霞.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本土经验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16)32:11-15.

[5]徐涵,宋士杰.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职教论坛,2010,(34):50-53.

[6]肖坤,陈栗宋,李谟树.对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0,(20):30-31.

[7]王小萍.高职实践教学有效性缺失论析[J].教育与职业,2011,(17):163-164.

[8]刘晓旭.论高职院校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及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2,(3):153-154.

[9]魏明,郝理想.“实践教学能力建设”概念透析[J].职教论坛,2010,(15):64-66.

基金项目:四川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团队带头人:刘峰)

铸造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学校通过对同等院校考察调研,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建立教学实训一体室,进行教学实训一体化教学,将课堂搬进实训室,在教学中使理论教学实训教学能同步进行,使一些枯燥的知识变得简单明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避免了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训教学,理论教学时学生对一些操作难易理解,实训教学时与理论教学间隔太久,还要重复给学生讲理论知识而占用学生动手操作时间。理论实践配合多媒体等手段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2加强实训室建设

完善的实训条件和充足的实训教学基地是实训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我校口腔专业除建设一体室外,同时还对技工室、铸造室、修复室等实训室进行扩大,引进最先进的仿生头模操作系统,烤瓷炉,铸造机、打磨机等,使许多设备达到每人一套,如颌架、打磨机、熔蜡器、技工钳、雕刀等发放给每位学生,方便学生对实训项目的反复练习操作,避免以前在有限的学时内学生没完成自己作品或完成不够好,但无法弥补。设备的增加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作品质量。

3辅导答疑、开放实训室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由于操作性强,有些学生很难在老师的一次示教中完全掌握整个实训内容,而老师受到时间、教学任务的限制,往往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的操作情况,从而影响整体教学质量,所以每周安排专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班对学生疑问进行解答,对学生操作进行指导,定期开放实训室,方便学生更好的掌握一些机器设备的操作,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实训要点,实训操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4实训教学过程改革

示教阶段缩短、学生练习改为(初步练习、强化阶段、考核评价阶段)。示教阶段控制在15-20分钟,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操作要点,讲解时突出重点,尽量给学生流出充足的时间练习,改变以前的教师演示将近1学时,学生来不及操作已下课,使许多实训项目学生无法较好完成,学生初步练习就是先熟悉该项操作的步骤过程,能按要求做下来,不要求精确,带教老师指出不足之处;强化阶段该阶段是前阶段的延伸,在前阶段操作基础上进行反复练习,使同学们进一步掌握操作步骤要点,操作达到正确、熟练,对操作有较大提高,作品尽量精确;最后留出20分钟进行考核评价,每位同学拿出自己作品,教师点评打分,该成绩记入学生期末成绩,并随机抽1-2名学生,对本次课口述并操作,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本次课掌握情况,进行小结。

5考试模式改革

实验实训课考核是开放的、发散的、自由的,不拘一格,是检测实验实训教学质量和反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必要手段,为理论考核所不能代替,所以期末考试在传统理论考试基础上增加实训考试,以前理论占100%,改为(理论60%加实训考核30%加平常考核10%)理论考试部分本门课的重点知识,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实训考核30%含平常每次实训课结束考核10%,期末实训课考核20%,期末实训考核对本期所有实训项目随即抽两题,进行口述并操作,教师根据完成情况打分。平常成绩,平常该生的一些表现,上课回答问题情况、仪表、纪律情况进行记分。最后将所有成绩合并为该生此门课成绩,考试模式的改革,调动了一小部分不爱学习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上实训课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促进专业的发展。

6总结

总之,结合我国目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现状,从我校实际出发,通过加大教师培养,建设实训室、增添实训设备、改变实训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措施的教学改革已取得成效。今后,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更优秀的口腔医学技术人才,促进口腔专业的发展。

铸造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校中厂;固定义齿;教学改革;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165-02

职业教育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尤其是区域经济特点相适应,必须与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求相匹配。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使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成立“校中厂”是促进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把固定义齿教学改革贯穿其中,能够有效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也能使“校中厂”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完善。

把工厂引入学校,创办“校中厂”生产实训基地

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教学需要大量资金购买实训器材,如何变消费型为微利型实训?引企入校、产教结合,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把合作企业的生产场所引入学校,自建为主,新建和改扩建“校企合一”的校内生产性教学实体。我们深入走访深圳现代牙科器材有限公司等优秀行业企业的生产一线,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的,结合生产一线工作场景和培养学生的需要,设计“校中厂”校企合作生产实训基地,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建立符合义齿加工制作流程的实训室(包括代型室、蜡型室、车金室、上瓷室、车瓷室、石膏包埋及热处理室、抛光室、铸造室、入检室),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对“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要求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以任务引领教学,按照“项目任务‘教学做’一体化”的训练模式,完成学生能力项目的训练。具体组织安排如下:

(一)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

调整课程安排,突破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训的老路,以达到基本理论够用、具备熟练的岗位操作技能的目的。实行见习——实训——生产性实训交替进行,提早接触生产一线,了解一线生产状态,熟悉工作程序,边工作、边学习,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学生对所从事的工作提早了解,增加学习兴趣,便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反复强化训练,熟悉每一个程序。

按照“标准模型临床模型真实产品”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反复交替强化训练,边学边做,工学交替,直至毕业。学生进入生产实习之前就能完全胜任岗位工作要求,由工厂进行考核合格,方顶岗实习。

初筛分组 将口腔工艺技术班学生分成AB两组,每组按口腔技能比赛(即1倍大第一磨牙石膏牙雕刻比赛和1倍大中切牙蜡牙雕塑比赛)成绩名次分为5个小组:车瓷组、车金组、蜡型组、上瓷组、代型组。

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 AB两组学生工作与学习交替轮换进行。即周一和周四A组上实训课,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进行标准模型的实训;B组上生产实践课,到“校中厂”进行临床模型见习、强化训练、顶岗实习。周二和周五AB两组对换进行。保证每个学生一个星期3天上课,3天到“校中厂”生产实践。

(二)平行交替、岗群轮训

第二学年的实习在“校中厂”中完成,实施校内专业理论课教学与实训教学平行交替进行、实训与顶岗实习岗位群轮换的“平行交替、岗群轮训”运行模式,实施了“任务驱动、现场教学”的教学方法。在学习各固定修复体制作的相关知识时,如模型代型技术、熔模技术、包埋与铸造技术、打磨抛光技术、瓷修复技术、修复体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等,在“校中厂”固定义齿制作流水作业的不同部门内现场教学,在这些部门内进行轮训,包括石膏部、蜡样部、车金部、抛光部、上瓷部、车瓷部、上釉部、质检部,并安排对应岗位的口腔技师完成带教指导。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不断交替,实现了专业理论教学、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有机结合,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显著提高。

(三)“教学做一体”的实训教学

结合岗位需求,我们采取了以“做”为主的课程整合模式,在进行一体化项目教学过程中,由一名专职教师和一名企业兼职教师带教:如讲左下第二磨牙铸造金属嵌体制作的工作任务的模型代型技术工序时,先由主讲教师利用多媒体设施讲授可卸式代型制作基本理论知识和要点,包括实训内容、操作方法和步骤、注意事项;再将学生分成12人一组,由企业兼职教师分组运用固定义齿标准模型在多媒体视频展台下进行现场示教模型修整、打孔加钉、灌制底座、分割模型、颈缘修整、涂布间隙涂料等步骤,然后学生分组在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实训室,按照义齿制作程序独立进行训练,完成标准模型上义齿制作(带教教师从旁指导,纠正错误,进行相关讲解);最后,师生根据模型代型质检标准的要求共同探讨学生作品,总结操作方法、步骤、操作要领及相关知识点,并根据可卸代型①评分标准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形成性评价。

(四)生产性实践

第二学年前3个月由合作企业派出两三名专家常驻“校中厂”,对学生在临床模型上进行强化训练指导。在此过程中,由这些专家根据学生表现稍作分配调整,如对色彩较敏感的学生调到上瓷组等。通过3个月的强化训练,学生基本可以独立完成本部门工作并达到上岗要求,减少了产品不良率,提高了产品质量。

3个月后,合作企业5个企业带教教师(专家)进驻“校中厂”,负责各部门的带教、管理、产品质量监控;学生考核合格后上岗到各自的义齿生产部门,在企业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基本能完成义齿流水作业。合作企业在口腔专业设立奖学金基金,奖励成绩优秀学生,并开设培训课程,对种植、精密附着体、CAD/CAM感兴趣的学生进行课余辅导,成为专业发展方向。

铸造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铸造专业;实习工作;实习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4-0143-02

铸造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是工科机械类学生必修的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铸造专业实习课程也面临改革和发展。如何顺应历史形势的发展,结合铸造专业的教学特点,进行一些改革和探讨,是目前学校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铸造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实习教学和实验教学环节来实现的。因此,要抓好这两个环节的教学与管理,是铸造专业教学改革的抓手。

1 加大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校内外实习基地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习帮助学生吸收、消化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1.1 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首要的是建设实践活动场所,如建立自己的校办工厂及铸造专业实验室。校内实习基地的建立,不但解决年轻师资队伍工程实践经验缺乏的难题,也为师资队伍提供了一个良好有效的铸造专业实践锻炼的场地和条件,而且加快了学校教学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产学研的发展。同时避免了学生在企业实习走马观花的弊端,解决了学生校外实习住宿、交通、实习费等因素的制约,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时间。

1.2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以产学研相结合为依托,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依托学校周边铸造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既解决了学校缺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习实训指导师的问题,又缓解了校内实习基地实验实训场室和设备的短缺,还有利于校企之间相互交流,资源共享。

2 明确铸造专业实习的目的

通过校内外专业实习与生产实践,使学生初步接触到铸造生产的各个环节,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了解和掌握一般的铸造生产工艺知识和基础技能。同时,反过来又检验所学的知识理论是否正确,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动手能力,达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为将来走向社会进驻到铸造企业和其他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明确了实习的目的,才使学生在实习中不迷失方向,才会有动力。

3 熟练掌握和了解铸造专业实习的基本要求

一是要了解铸造生产的相关安全知识,学会并掌握铸造生产的安全操作要领。二是要了解实习中使用的设备基本结构,熟悉工艺设备的基本原理,懂得相关的操作规程。三是要对铸造实习过程中生产使用的主要物质的组成、材料性能的要求、成份和作用了如指掌;了解常用铸造合金的熔炼方法和熔化设备。四是了解铸造生产的各个生产环节、工艺流程,铸件成型特点、铸造生产优缺点和应用。五是了解铸件的结构特点,清楚基本的工艺参量及常规检验的方法;了解常见铸造缺陷的名称、特征及其产生原因;了解浇注、落砂、清理的方法及其对铸件质量的影响。六是了解常用特种铸造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实例,熟悉并掌握铸型(型砂)的手工操作要领,并制作出合格的铸件。只有熟练掌握和了解了铸造专业实习的相关要求,才能顺利完成实习任务,从而提高实践能力。

4 精心安排实习内容,合理分配教学学时

实习的时间相对于学生在校3年的学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在这有限的实习时间内,完成艰巨的实习任务,学习是很紧张的。因此,精选实习内容并合理安排教学学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精选实习内容,合理分配教学学时,才能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验证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较好地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铸造专业实习内容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1)教育学生明确铸造专业的实习目的和任务;了解实习的主要内容并清楚其特点(2学时)。

2)熟记铸造专业实习的安全常识(1学时),如:了解实习设备的性能和操作程序,学会使用铸造工具,谨慎操作,安全用电;按要求码放工装及保管工具;保持造型材料的清洁卫生;保持操作场地干净整洁;注意把握铸型浇注及清理中的安全问题;熔炼中正确的投料及浇注前工具的预热;注意浇注过程中的其他安全问题。

3)介绍并演示铸造(造型)工具的使用,掌握操作要领(3学时):介绍使用的材料(型砂)配砂的基本知识;介绍工装的使用及定位方式;演示操作并介绍造型操作的基本知识,掌握操作要领和相关技巧;介绍铸型(砂型)的基本结构,并掌握各部分的名称;正确运用造型工具,掌握修型基本知识和技巧。

4)了解型芯的用途、种类及芯盒的结构,型芯的结构名称(1.5学时):掌握制芯的方法、芯砂的配制,了解各种粘合剂的适用范围。

5)了解浇注系统(冒口系统)的作用、种类、开设的形式及特点,并掌握其适应范围(1学时)。

6)掌握各种造型材料的种类、成份、特征、特性,并学会熟练选用;掌握其理化指标及性能,重点让学生练习使用各种造型材料及煤粉砂(2学时)。

7)掌握铸造模型的工艺参量及结构特点(1.5学时),如:学会分型面选择及判定,掌握型芯的确定、加强筋、铸造圆角、起模斜度等铸造技巧,注意区别模型与铸件的不同的铸造方法。

8)学会选用造型的方法,并重点掌握几种造型方法的操作要求及技术要领(8~24学时,根据实习情况自主调整)。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整模、分模、活块、挖砂、三箱等砂型的制作要求和技巧 。

9)学习并掌握常见铸造合金的种类、成份、特点及适用范围(1学时)。了解铸铁的种类,重点学习和掌握铸铁、铸铁成份、组元、力学性能、结晶组织、熔炼、浇注温度等技巧。

10)要求学生自己完成配砂、造型、铸型的排放(具备条件的,让学生练习熔炼的操作),正确浇注、整砂,学会清理和判断铸件的质量,正确分析铸件的缺陷,并找出造成的原因(6学时)。

11)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冲天炉的结构及熔化原理(1.5学时)。

12)学习和了解特种铸造的种类,适用范围及特点(1.5学时),并逐渐掌握气化模(消失模)失蜡型、金属型及铸造的方法,如金属型铸造、离心铸造、熔模铸造、压力铸造和低压铸造等方法。

5 灵活运用铸造专业实习的教学方法

在实习进行过程中,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才能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时要把课堂传授理论知识与实习现场的讲解和操作相结合,要根据教学实际,采用先授课后操作,或是边现场讲解边操作的模式,或是现场演示、现场指导与学生操作相结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演示,让学生清楚了解铸造生产的流程、程序,掌握操作要领。通过多媒体教学,学习按教学要求绘出铸造工艺图,或自己制作设计独具风格的铸件产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要在掌握铸造技能的基础上,通过把成品件及废品件进行对比分析来了解常见铸造缺陷的名称、特征及其缺陷产生的原因,进一步了解浇注、落砂、清理的方法及其对铸件质量的影响,不断熟练掌握铸造技术,提高铸造技能。

此外,还要帮助学生做好实结,并对学生的实习做出科学的评价。

参考文献

[1]赵少康.铸造专业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刘科幻.灵活运用铸造专业实习的教学方法[J].职业教育,2011(1).

铸造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机械制造基础 金工实训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因其知识点多、涵盖内容广、实用性强而被列为理工科类各专业,特别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是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工实训等前述课程的具体应用和理论的提升;是机械设计、生产毕业设计等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三新”知识不断涌现,而课堂教学课时又大幅度压缩,这一矛盾使得教师不得不在理论教学内容的取舍、组织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寻找出在现有条件下的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案。笔者认为,明确课程的特点,教授适合本课程特点的学习方法,并以两条主线和一点为平台,精简并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等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明确课程特点,做好教学互动的思想准备

本课程的重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在组织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学双方都应有所思想准备。

(1)课程内容的广泛性、综合性和工艺方法的多样性。课程本身内容多、理论上微观层次多、实验(实训)上宏观规律多、具体材料种类多、实际工艺方法多。(2)实验和实习是重要的基础—实践性。本课程的发展与基础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但材料科学自身的理论是建立在自己特有的实验基础上的。有的图表完全是由实验测得的,目前还不能从理论上推导出来。更多的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对此要有思想准备。

2 抓概念找规律,训练学习方法

2.1 彻底搞清主要的基本概念

名词术语:搞清定义,弄清思路;概念:需要花力气彻底弄清实质;观点:仔细弄清思路。

其中最重要的是概念。只有概念清楚,才能正确理解和应用术语,才能有理有据地分析问题,才能在复杂的问题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

2.2 始终抓住“一个核心两条线”

课程的基本观点提出:材料的性能决定于内部组织—“一个核心”。

改变材料性能的因素有二:化学成分(内部因素);各种加工工艺(外部因素)。因而有:成分—组织—性能;工艺—组织—性能。这样,就可以将繁杂的内容理顺,将前后各章节内容建立有机的联系。

2.3 头脑中要建立一系列的图像和模型

对于机理和概念必须建立具体的模型(如结晶过程图像、晶体结构模型等)。用图像、图表、曲线等科学语言来理解、表达和记忆课程中的理论、概念、观点和规律,既简便又明确。

3 合理归纳重点和难点,大胆取舍教材内容

教学内容的取舍是个重要问题,它关系到是否能达到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必须结合教学大纲要求,仔细分析教材,然后才能做出取舍的判断。

(1)将直观教学能获得较好效果的有关内容安排在金工实训中完成。例如,可将各种铸造方法、特别是砂型铸造方法等内容安排在金工实训中完成,理论教学只归纳,不细述。又如各种传统机械加工机床的结构、传动原理及加工范围等内容,也可以安排在金工实训中完成,理论授课时干脆舍去不讲。现场教学更直观,更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对容易理解的内容安排以学生自学为主。例如,可以将铸造 、锻造、焊接及粉末冶金等各种成形方法安排在课前自学,理论授课重点讲解成形原理,由此引出各种成形方法的优缺点、容易出现的缺陷,从而归纳和提升成形方法。

4 以两条主线和一点为平台,科学组织教学内容

根据总的教学课时,首先安排好“三新”知(下转第154页)(上接第152页)识内容的授课课时,将传统加工知识内容以两条主线进行归纳、总结式教学。

(1)以铁碳合金状态图为主线,将热加工部分内容串成一线。包括金属材料热处理(重点在“四火”)、铸造、锻造和焊接等内容串在一起进行分析。可以由加热的温度不同,引发出各种成形方法带来缺陷不同,进而引入避免和消除这些缺陷的办法也不同。

(2)以加工精度为主线,将冷加工部分内容串成一线。由各种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引出它们的加工特点。例如,虽然牛头刨床的加工精度较低,但是它的运动很有特点。它的主运动是由旋转运动转变成直线运动而得到的,它的进给运动是由间歇运动来完成的,这些运动的形成是刨削的一个突出特点。经过分析,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掌握机构学及传动机构打下一定的基础,为学生的生产实习指引了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如,从积屑瘤的成因过程,可以引发学生了解切削用量选用原则,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各种切削方法的加工能力与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

(3)以“新”字为点(重点),及时引入“三新”知识内容。所谓新,它是在传统的材料、传统的加工方法及工艺和传统的加工技术无法或难以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诞生,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使用前提要求)新材料(传统加工工艺无法或难以完成的)新工艺(针对性地产生了)新技术。

当今“三新”知识新月异,更新周期短之又短,而教材内容总是至少要滞后3年左右的时间。例如,当我们的教材刚开始引入AutoCAD/CAM知识的时候,沿海地区已经大量采用基于Pro/Engineer的NC加工技术和集CAD/CAM/CAE于一体的UG集成技术。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及时搜集相关知识,并及时引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及早触摸前沿技术。这样,一方面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对“三新”知识的理解。

5 将“工艺”贯穿课堂教学始末

无论是传统的成形方法,还是各种新的成形方法,课堂教学都应紧扣“工艺”两个字,特别是切削加工部分,更是重在工艺。最后引出工艺过程的概念,这是本课程的高潮,是前面所学内容的总结和提升。通过对工艺过程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不但冷加工的各种加工方法需要运用工艺过程的知识,热加工的各种成形方法也需要运用工艺过程的知识。编制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知识,不单是传统成形方法需要,采用数控机床等新的加工方法,也都必须首先编制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由此可以使学生对工艺过程部分内容引起重视。

6 采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是使课堂教学直观、清晰、生动、易于理解,可以大大地扩充知识内容,使有限的授课课时充分发挥作用。

例如,可以将平常难以见到的激光焊、爆炸焊等焊接方法用录像片段展现,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对电弧焊基本原理的理解,进一步使学生联想到焊接缺陷的产生和防止。又如,粉末冶金在课堂上花两节课时间讲授还只会使学生一头雾水,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用十几分钟可以使学生明明白白。对一些有关原理和工艺方面的知识点,制成CAD、CAI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如何把握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环节,是个复杂而细致的问题,只有不断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才有可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 周积德.机械制造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铸造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摘要: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决定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本文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来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入手,以事实为依据、以效果为标准,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对教学改革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分析和研究。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实践;探索近几年是我院坚持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并全面落实教高[2006]1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推行学分制改革,建立以服务于学生个个成才的教学管理机制我院是陕西省推行学分制改革试点工作的第一所高职学院。学院学分制改革始于2004年,采取了“局部试点、积累经验、创造条件、逐步推广”的方法和策略,首先从电气工程系2004级部分学生的改革试点开始,到2006年,已在电气工程系、人文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等系部全面推行。从2007年开始,我院大部分系部的教学计划都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各个系部在认真学习学分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本系实际,开发了切实可行的学分制教学计划。结合专业实际,电气工程系在教学计划中体现了“两大平台,七个模块”、信息工程系在教学计划中体现了“一个突出,四个平台,多个出口”、数控工程系在教学计划中体现了“宽基础、活模块”、人文科学系在教学计划中体现了“选修课理论与实践学分互相替代”等一系列特点。2007年学分制改革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在教学计划开发、分层教学、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已初步建立起基于“完全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新模式,即教务处对参与试行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所有学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全程质量跟踪与评估,系部和专业教研室具体负责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与管理。依据《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改革试点框架方案》,学院先后制订了“学分制实施方案”、“学分制实施条例”、“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学分替代管理办法”、“导师制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鼓励学生通过跨院校选课、自学考试、网上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所获学分学校给予认可。学生通过专业技能等级考试或职业技能资格认证、省部或国家组织的各种技能比赛等所获得的证书、素质教育和素质拓展活动及社会实践经历取得的优良成绩等均可奖励学分,奖励学分可以替代某些理论课程(分层教学)的等值学分。学分制改革的核心是适度扩大学生的学业选择自,其主要内容包括:适度放宽限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在教师指导下,选修课程、选择授课教师、选择学习方式、安排学习进程;学生可以在多路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框架内,根据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以及个人特长与爱好,考虑各自的能力、条件和意愿,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路径和学习年限;根据具体条件,逐步试行弹性学制。学生进校后经过一年时间的学习,对学校、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等情况均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具备了选择学业的基本能力,在进入二年级时,可以根据个人条件和意愿自主选择专业。为有效掌握和控制学生的学业进程,学院制订了学分预警制度,学生在一定时间段内所修课程学分超过规定的最高学分,或者达不到规定的最低要求时,学院将给予提醒或警告。在学分制改革中,学院根据“前期按专业大类培养、后期分专业方向训练”的具体思路,为学分制改革试点专业搭建起了“两大平台”和“七个模块”:第一个平台为通用性“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平台,由公共基础必修模块、专业基础必修模块、基本技能必修模块和素质教育必修模块等四个课程模块组成;第二个平台为专门性“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平台,由专业知识(限选和任选)课程模块、专业技能(限选和任选)课程模块和素质拓展选修模块等三个模块组成。学分制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意愿,因材施教,非常灵活,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别的教育和培养使他们得到有个性的发展。实行学分制后,校内专业、系部、部门之间,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教师的积极性、责任感明显增强,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学分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有利于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他们开始乐学、善学,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二、加强教学团队和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以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为骨干的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各项教学工作顺利、高效开展的根本保障。我们通过开展师德教育、教学研究、岗位练兵等方式强化中青年教师培养,多种渠道加快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实施“教学名师工程”。努力打造一支由教学名师组成的教师队伍,以此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卢庆林副教授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王津教授被评为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张普礼教授带头的数控技术实训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曹瑜强教授等四名教师获陕西省职业教育知名教师称号。建设团结协作、作风优良的教学团队。通过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具有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教学团队建设,来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与改革,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通过全院领导教师的不懈努力,在陕西省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院长翟轰教授的专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述》获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学术年会特别奖和陕西省高教学会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副院长赵居礼教授主持的教育部I08—3课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获得陕西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实用新型专利7项;发表教科研论文728篇,其中核心期刊251篇;近年来,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93项,科研到款额总计572.1万元;先后自主研发出数控万能工具磨床、数控专用针刺机、数控沟槽倒角专用磨床、数控凸轮磨床、数控框架磨床等新产品,其中多项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替代进口的数控高新产品。特别是2MK9025数控螺旋槽工具磨床等多轴联动数控精密工具磨床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学院经过58年的发展,形成了“前校后厂”的办学格局。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精练实用的教学和快捷有效的实训相融合”的人才培养基本模式。实施这一模式的关键支撑平台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在“前校后厂”办学格局的框架内所建立的“实验室-工业技术实训中心-校办实习工厂”三级配套成龙并向校外产业实习基地延伸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操作技能训练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近年来不断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2002年,在国家机械工业联合会、劳动保障部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国家高技能人才(机电项目)培训基地”;2003年,通过资源优化重组,建成了装备先进的工业技术实训中心,改建和新建了机械、电气等重点实验室和实训场所;2004年,利用国际贷款,投入800余万元,购进各类生产型数控加工、检测设备30余台套;2006年,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奖励的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大批量引进数控教学设备,建成装备齐全、技术先进的数控实训中心,该中心目前的设备总值已近1500万元。2006年我院校办实习工厂生产各类机床550台,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使重点建设专业和相关专业群的生产性专业实习得以有效实施,进一步达到设施先进、功能强大、覆盖面广、资源共享、全方位服务于高技能人才培训“生产性实习基地”的建设目标。2007年,学院投资约410万元,新建了物流管理系“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系“软件实验室”、材料系“塑料成型与模具实验室”、人文系“计算机实训室”等四个实验室,扩建了信息系“单片机实验室”、电气系“模拟电子实验室”和“数字电子实验室”等三个实验室。新的高水平实训基地的建成,使实践教学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功能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质量有了可靠保证,学生就业前景良好,报考率逐年上升,毕业生供不应求。据统计,目前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报考率均超过了200%,录取分数超出本省高职最低分数线近百分左右。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在不断增强自身实践教学实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及各种社会教育资源的深度合作,建立新的校外实训基地,拓展原有实训、实习基地的功能,完善管理运行机制。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校企之间的双向互动,达到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良好效果,使人才培养模式的贯彻实施有了可靠保障。目前,学院与省内外数十家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一种互利互惠、双向互动的全方位校企合作机制正在形成。四、加强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教改和探索,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在继续积极推行“基于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新模式”的基础上,从专业教改入手,以三大骨干专业(群)----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为核心,以职业领域岗位(群)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坚持“行业为先导、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中心、就业为目标”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校厂一体、产教结合”的办学机制和“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管理运行机制;创建了“基础训练—仿真实训—顶岗实习”三级递进并向校外产业基地延伸的实践教学和学生能力训练体系,促使学生带着“双证”走向社会,沿着“从操作岗位干起,向技术岗位努力,朝管理岗位迈进,力争成为“操作能手、技术骨干、管理精英、创业先锋”,为学生构筑进入职业生涯的“匹配性接口”和后续发展的“基础性平台”。以校办实习工厂为生产性实习基地开展对机械制造及工艺自动化专业“1∶1”半工半读教育。学生在校期间具有双重身份(学生+学徒)。“半工”期间一个学生原则上固定在一个岗位,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进行技能训练,参加职业资格考核;“半读”则根据“半工”的实践要求,学习必需的理论知识,进行职业素质教育,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的目的。“企业的需要是人才培养的风向标”。我院继续和相关企业合作,积极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共同开发适合用人单位“个性化”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实现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互动,实现“共赢”。材料工程系在和“秦川机床集团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的基础上,又和“广州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签订了“检测技术与应用”专业《“订单式培养班”协议书》,并于2007年8月首批接收35名学生到企业带薪顶岗实习。2007年9月,材料工程系又和“大连机床集团铸造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校企共建实习就业基地协议书》。在与企业多年的合作过程中,此类实例枚不胜举。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我院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在人员、技术、场地、任务、文化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同开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培养方案分三个阶段在学校和企业两地实施,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互动,达到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的目的。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和“秦川机床集团公司”、“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8个企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精密计时仪器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和轻工业西安钟表研究所,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和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维美德西安造纸机械有限公司,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和咸阳金山电气厂等多家企业的合作,为相关专业学生实施为期半年时间的集中顶岗实习。对学生进行全面、全过程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训练,并派辅导员和专业教师进驻企业,协助企业负责学生思想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

针对在校学生资格认证培训的不同要求,依据专业实训条件,设计出不同的项目包,以项目带培训。接受培训者根据自己文化程度、时间长短、技能高低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项目包接受培训。数控工程系仅2007年就承担了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咸阳高等职业培训学院、咸阳秦都职教中心等四所院校的学生教学实习任务,共计263人;为山东亿沣机械有限公司培训职工3名;举办校内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短期培训班4期,培训353人,并完成655人次的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中级资格证书的鉴定2007年,学院顺利完成陕西省中职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共计培训教师187人。2.专业建设、专业教改逐步深入学院坚持在“职业、市场、技术”的三维框架内不断调整、完善专业结构,主动听取各专业指导(顾问)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增强长线骨干专业的针对性、适应性和超前性,积极开办社会急需、生源充足、就业较好的新专业,力求专业培养目标贴近市场实际需要,使学生的操作技能、综合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与企业要求接轨。针对国家对装备制造业中数控技术、模具设计制造技术、材料工程技术等应用性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学院在原有基础上,加快这些专业的改革、改造进程,加大投入力度,迅速形成了较大招生规模,及时适应了社会需求的新变化。以“部、省、院”三级专业教改试点为契机,学院加大了专业改革的专项投入力度,全面带动其它专业的改革。以“1—2—3—5”专业建设工程(1个“部级精品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个“部级试点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3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应用技术和5个“院级重点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应用电子技术、会计电算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为轴心,围绕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新要求,本着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做好专业建设。以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为契机,积极遴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一批与经济社会结合紧密、人才需求量大、特色鲜明、办学条件好、影响力强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两个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以数控技术、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材料工程、工商企业管理等对社会需求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专业为骨干的专业框架已经形成,并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强的品牌效应。在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下,系部的人才培养方案都作了很大幅度的调整,开发了切实可行的学分制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体现“三通一渗透”的原则,公共课全校打通;专业基础课按专业大类打通;本系内各专业的半年顶岗实习教学环节打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加强人文社科知识和企业文化的渗透。同时,根据市场需要,学院在2007年开发了“酒店管理”专业,在数控技术专业开发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方向”。使学院的专业总数达到了37个。3.不断探索课程教学改革学院坚持“创新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的课程改革思路,在课程体系、精品课程建设、课程内容和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进步。立项建设的精品课程总数达到四十门,院级精品课程达到9门,省级精品课程达到5门。在课程建设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全院教师主(参)编(审)出版教材214部;我院教师主编的14门教材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由王津教授主编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获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祝西莹教授主编的《写作教程》和刘思俊副教授主编的《工程力学》获省级优秀教材二等奖。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下,为满足不同类型学制的教学和学习需要,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重在培养专业应用技能”作为高职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按照“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学制机动灵活”等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构建了分层递进的模块化理论与实践教学并行的课程体系。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知识、能力特点,确定不同专业模块学分所占比例以及毕业所需总学分,学生按照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要求进行选课。为了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课程选择机会,做到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教育与学习的平台,2007年,学院在培养方案中设计了多路经、多规格、多出口的柔性化课程结构。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设计自己的课程选修计划和进程表,确定自己的毕业时间。在充分考虑学生特点、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我们不断加强课程内容建设。根据不同专业实际情况,合理取舍课程内容。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改善课程内部结构,进行课程内容的优化重组。重点突出关键课程内容的一体化设计,形成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由单元到系统、由仿真到真实、循序渐进的实践课教学内容改革模式。例如,学院电气工程系开发了如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单开实验课、电气控制与PLC基本环节与典型环节实训课、及职业技能鉴定考前培训等一批有特色课程,保障职业能力目标的落实。依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社会和科技发展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出的新要求,将“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等过程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将相近的课程进行梳理、合并,整合成综合性课程或单项技能课。材料工程系将流体力学与传热学基础、铸造设备、铸造工艺学等课程整合为铸造工艺及设备,并增强了目前企业广泛采用的树脂砂铸造技术。同时,将铸造工艺实习分解为铸造轮换工种实训和铸造固定工种实训,并使铸造工种实训项目与中级铸造工职业标准接轨,要求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并根据各专业特点,适时调整课程结构。4.创新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积极创新,探索总结出了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依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按照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将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必修模块中某些课程按照不同的课程目标,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分别设置多学分和少学分课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多路径的选择方案。教务处为学生提供印有课程信息代码、上课时间、地点、任课教师基本信息等主要内容的“学生选课指导手册”,依据专业培养计划,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使学生能够真正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和条件在一定限度下进行了选课。《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课程实行了分层教学,即将之分为A、B两个层次,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将教师基本信息在网上公布,由学生自由选择教师。与此同时,采用以现场教学为主体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加强学生“产品生产现场”的岗位训练;完善质量考核与评价办法,增强学生质量、成本和效率意识,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实际工作能力。在“项目引导教学”实践中,材料工程系的毕业设计环节坚持深入生产现场,由企业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设计任务。此外,还采取“仿真教学”、“任务驱动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力争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水平、发掘学生积极性,达到最佳教学效果。5、举办和参加各种形式竞赛,以赛带教、以赛促学、以赛精艺。2007年,学院各系组织车工、钳工、数控技能大赛、制图员、数控工艺员、电子制作竞赛等10多项技能大赛,参赛学生达到2000多名。组织学生参加“200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在备战过程中,有电气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的200多名学生参加培训。经过教师的有效工作和同学们的团结拼搏,参赛10个队30名同学中,获部级二等奖(陕西赛区一等奖)一名,陕西赛区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两名,吉武庆老师获本次竞赛陕西赛区唯一的“全国优秀征题奖”。此外,数控工程系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三维数字建模大赛陕西省分赛区比赛,共获得一等奖3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信息工程系选拔38名学生参加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组织的2007年陕西省职业院校学生(华西杯)技能大赛,共有11名学生分别在计算机操作员、程序设计员、网络管理员三个模块中获大赛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三项并获团体优秀组织奖。全院推荐156件作品参加第二届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大赛,获银奖一名、铜奖三名、优秀奖五名;在2007年数学建模大赛中,我院学生获省级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一名;在2007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一人获全国一等奖,三人获二等奖,六人获三等奖。通过这些技能竞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倡导积极向上、笃学精艺的校园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向实用技能的转化。五、实施质量工程,建立以保障和服务于学生成才、教师成长为宗旨的质量管理体系2005年底,我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级。此后,学院按照整改方案,立即启动了新一轮质量工程。2006年3月,学院成立了教学质量管理中心,建立了独立于教学管理系统之外,并具有全程、全方位监控和督导职能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着力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引入人才培养和教学运行的全过程之中,质量保障体系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学院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三个系统组成,即教学管理系统、教学监督系统和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学院赋予三大系统把握状态、控制过程、评价反馈、咨询决策等四大职能,分院、系两级组织实施。这三个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能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切实可行、系统高效的有力保障。教学管理系统的目标是确保正常教学秩序,由院长办公会议、教学工作委员会、主管副院长、教务处和系(部)组成。院长办公会议负责学院的重大教学决策;教学工作委员会负责审议重要教管、教改项目;主管教学副院长全面指挥教学的过程运行;教务处全面负责教学管理;系(部)具体组织落实和执行学校的教学任务。教学监督系统由院、系两级教学督导机构组成。教学督导机构的主要职能有:对系(部)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对全院教学组织、安排、服务、管理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各教学环节实施过程及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对基本教学资料及教学管理文件进行抽查;对系(部)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对全校日常教学秩序、教学纪律进行巡查;对全校教学场所及仪器设备状况进行督察;对全校文化、艺术、技能培训与鉴定活动进行调研分析;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活动,召开师生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活动,听取师生对教学、管理、服务与后勤保障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对有关部门整改情况进行复查。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核心机构是院级教学质量评估委员会。评估委员会主要职能包括:对教学全过程中的各主要环节制定质量标准,对各专业基本教学环节实施状况进行评价;开展优秀教案、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等评比活动;对新教师基本教学能力进行评价;组织“教坛新秀”评选及其他评优工作;开展教研室、实验室、课程、专业等专项评估工作。2006年底以来,学院深入学习并积极贯彻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内涵建设的具体目标,把质量工程作为学院改革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以质量标准、信息采集、监督评价、反馈调控等重要环节组成的教学质量标准、监控和评价体系,正在进一步改进完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更为有效的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有力,为学生顺利跨入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学院对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目前,学院已与6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人才供需关系,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被评为“陕西省高等院校就业先进单位”;用人单位评价陕工职院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称职率为99.84%,其中优秀率为54.65%。可以说,今天的高职教育是处在时展的风口浪尖之上,在无限的机遇当中也存在着很大的挑战。我们正如逆水行船,不进则退;又如在发展的快车道上,停止不前也是一种倒退。在这样的形势下,唯有总结经验,摸索新路,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真正让自己培养的人才,成为祖国建设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高职教育,无愧于时代和人民。

铸造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数控教学;讲练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53-01

职业学校重视专业课建设,重在训练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的就业岗位,所以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更重视技能水平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在讲完一条条指令、练习一种种编程方法之后,进行机床加工练习。而理实一体化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一体、交互进行,充分体现出老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操作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并促进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现以数控车削加工理实一体教学为例,谈谈理实一体化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主要的教学步骤如下:要点讲解——操作演示——仿真练习——操作训练——内容总结,讲练过程体现形式:讲解——练习——再讲解——再练习——总结。

一、要点讲解

将内容要点作一系统讲解,提出重点、难点,强调注意事项。

加工练习时,以铸造、锻造成型毛坯或以前练习的形状相同的旧零件作为毛坯,既练习了课题,也节省了材料,而且与工厂实际加工零件相联系,学生练习的兴致也比较高。

在讲解G73指令适用于尺寸不是单调递变(G71指令不能单独完成)的零件时,一般以球头手柄或哑铃形工件为例(图在此略)。知识点上,先向学生讲解编程时与加工成型零件的不同之处,再让学生思考是否有不同的加工方法,试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编程加工。

二、操作演示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示范性操作等手段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方法。在理论知识要点讲解完后,有针对性地演示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所听到的要点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可加深学生对理论要点的理解。比如G73指令用于成型零件加工,通过实际演示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指令的加工轨迹、循环次数、加工效率等,也可有效避免学生独立编程及加工时走弯路。

三、仿真练习

通过数控仿真系统的使用,便于学生检查指令格式及程序的正确性,也减少操作过程中的错误,降低实际加工危险性。

四、操作训练

学生模拟加工结束后,总结编程遇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强调实训时必须掌握正确加工方法、必须将操作安全牢记于心,之后分组到实训车间进行实际操作实训。通过实训,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并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验证,系统地了解并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认真巡回指导,加强监督,便于及时发现错误并立即纠正,保证练习的准确性及操作的安全性。

巡视过程中,对每位学生操作次数、工件质量做记录。以提高学生练习自觉性,督促练习效果。

五、内容总结

总结需要掌握的理论要点、仿真练习时出现的问题、实训操作中需注意的问题等,针对各种问题一一做出解答,使学生对当天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当天遇到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做到融会贯通。

总之,通过讲解、模拟、操作等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可让学生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热忱,增强学习兴趣。且通过边练习边总结,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建平,郁志纯.数控编程与加工一体化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0.

[2]黄登红.数控编程与加工操作[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8.

铸造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Abstract: I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occupation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what is the key is the idea, what is needed is the determination,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e action. Only to think, to explore, and to test and summary, can achieve tangible results and success, take our teaching into students' mind, and make the students learn the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experience so as to use knowledge flexibly.

关键词: “做教学一体化”模式;教学;操作技能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operating,teaching and learning;teaching;operating skill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6-0170-02

0 引言

目前,职业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就需要在企业与职业院校间搭建一座对接的桥梁,“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则是这座桥梁的基石。在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的潮流中,企业人才需求迫切需要对职业院校的教学进行改革,教学要科技引领,运用产教结合“做教学一体化”模式,培养适用人才。现以实例进行探讨,附图1。

1 产品工艺分析,提高学习的认知能力

职业院校是技能型人才培育的基地,它的使命是为产业与行业企业培养适用人才,以推进区域经济产业化发展,为企业搭建零距离技术人才。广西机电技师学院的校中厂与企业合作,得以实现互利双赢,既可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又得以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

指导学生看图纸,进入学习情境,而后教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产品工艺分析,制定加工工艺。

从图纸标题栏知道,此零件使用材料:HT300(铸件)。为长条成形零件。并用模形图展示,如图2。

从图纸了解加工。技术要求:①铸造件需回火p喷砂处理,加工前进行时效处理。②粗加工后作应力处理(二次回火)。③面与面之间的平行度,垂直度。④数据尺寸之间的联系以及尺寸的公差要求。⑤各孔的尺寸要求及孔的尺寸公差与面都有垂直和平行要求。⑥平面度0.05mm。⑦侧面螺钉通孔及沉头孔。

加工工艺分析过程:毛坯粗加工(留5mm精加工余量)粗加工后作应力处理(二次回火)半精加工(留0.5mm精加工余量)精加工孔及螺纹加工。

2 产品加工方法,推进理解,提高操作技能

在加工产品零件尽量用少的装夹次数,和刀具使用也是能达到要求的同时合理使用。免得换刀多浪费时间,提高效率。

根据前面工艺分析确定刀具选用,如表1所示。

该零件采用龙门数控两次加工完成比较合理。

第一次加工装夹图,如图3。

在加工前检查铸造件毛坯加工余量,是否符合整体零件加工要求。这是加工不可缺少的步骤。

先加工俩端头等高40mm,再加工z端头沉台及孔∮50±0.03深60mm。加工采用UG软件自动编程加工。检测合格后,并作出第二次装夹基准面。

该零件是导轨件要求高。采用四处等高工装过度装夹尽量一次加工完成保证达到图纸要求。第二次装夹图如图4。

第二次加工尽量与第一次加工坐标重合。按孔∮50±0.03取坐标比较合理。

加工采用UG软件自动编程加工尺寸槽长3170mm宽410mm高135mm;180±0.05;110-0+0.2深46;83;62深33等,再加工俩端头沉台∮130,再用侧铣头加工侧壁孔及沉头,检查是否合格。

3 产品问题解决方案,是学与教的目的和终点

产品生产要树立质量高于数量的理念,领导者首先要强调质量为上的理念,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每一程序,员工各司其职,做好自己工作。根据问题的存在生产时,生产后均要检查,有效提高产品合格率。引导学习者在生产加工中时刻重视产品质量意识,才能更好提高自己。

此零件属于长条槽型结构,壁厚度不均匀的铸造件,在加工中加工采用普通的方法,工件很容易变形,很难达到图纸要求的产品。在产品加工中发生变形的因素很多,如热变形,应力变形,金相交叉处等。为了解决此种变形我们采用这最有效而科学的加工方法,采用龙门数控加工。

①在加工第一次(导轨底面)时,粗加工,精加工装夹要平稳不要使工件产生振动,放冷却液。如∮63鼻刀转速800-1000n/ni,进给1500-2000mip/m,粗铣吃刀量约0.5-0.8mm。预防工件热变形。

②粗加工完留精加工余量,进行应力失效处理,避免工件产生应力变形。

③加工导轨面采用等高垫过度板装夹一次加工完成,分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换用侧铣头加工侧面孔系。

④进行半精加工时,注意检查工件是否有变形,为下一步精加工提供调整方案。

⑤指导学生进行产品检验、分析、总结,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原则是以做为主、以做为基础、以做为方向,做是学与教的基础和出发点,需要营造一个环境――形成职业能力环境,确定两个目标――培养综合能力、专项能力,实现三个任务――实训教学、开发生产、培训鉴定,掌握四个方法――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创新方法、工作方法,改进五个教学内容――理论够、应用多、起点高、内容新、学得活。

我们职业教育和工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最关键的是理念,最需要的是决心,最要紧的是行动,只有通过思考、探索、试验与总结,才能取得实效与成功。使我们的教学融入到学生心灵中。把学生学到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体会知识的运用灵活。

参考文献:

[1]陈建国.机制专业实习教学的改革[J].机械中专,1994-02-15.

[2]刘民健.探讨实训教学中的“产教结合”[J].科技信息,2009-09-25.

铸造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问题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211

0 引言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研究机械制造工艺过程方法的机械类专业学科,是各类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的最主要特征是追求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之间的统一,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掌握系统、扎实的机械制造工艺相关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训培养娴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均有着较高的要求,也因此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 现阶段《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高、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缺乏实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1.1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高

高校扩招,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较差,对《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理解效果不佳,对课程缺乏感性认识,难以跟随教师的进度而失去学习兴趣,给学习效果带来了较多的不利影响。

1.2 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

受学科自身特点的影响,《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繁杂而范围宽泛,涉及到各类机床、刀具、加工方法等多内容,在编排教材过程中难免出现求大、求全的情况,忽视了教学内容知识点之间的层次性和渐进性,缺乏对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加工。学生在刚刚接触机械专业时缺乏相关知识基础和实践体验,对教学内容不能形成更加清晰准确的认知,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接触陌生的零件、设备,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本课程内容较多,知识点分布相对独立,学时紧张,而机械制造工艺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知识更新换代快,书本上的知识难以满足机械制造岗位的要求,一些学生毕业之后在就业岗位上还需要重新学习,给就业增加了阻力。

1.3 实践教学内容缺乏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目标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是实践操作能力提出了双重要求,但是一些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实践教学内容不足的情况,教师延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详细讲解理论知识,但是却没有必要的实践操作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熟练实践操作技能,无法通过现场参观、见习以及实习提升学生对学科的感性认知,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之间相互脱节,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1.4 教学方法落后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亲自动手来真正理解教学知识点,但是一些教师却仍然沿用其他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板书讲解+多媒体演示,成绩考核也只单纯考察学生的出勤和卷面分数,对学生的机械制造操作实践能力以及感性认识不够重视,在教师不当的教学引导下,学生也会逐渐失去对机械制造实践教学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种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

2.1 创新教学方法、理念

教师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分照搬教材,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握情况,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学生制定详细的培养目标,结合机械制造实践,适当补充和完善教材内容,有意识的锻炼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结构,将实践操作知识和理论基础知识充分联系起来。例如《铸造》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工厂或者实训中心,观看铸造钢的基本流程,同时为学生展示各种铸造残次废品,让学生分辨缺陷类型、分析原因,沙眼空穴、断裂、裂纹,通过切身实地的参与到铸造过程中来加深学生的认识,将所见所闻和书本上的知识一一对照,加深认识。教师为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自主意识,可以应用课题式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分成小组,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个实践课题,展示一个机械制造成品,让学生自行制定机械制造工艺,最后由教师对学生提交的制造工艺进行评分,为学生分析工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类似机械制造车间的工作流程来培养学生利用知识的能力。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发动机箱盖,让学生分析其制作流程,学生会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从铸造、锻压开始,直至成孔、磨削和尺寸精度控制,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加工流程,通过这样创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类似机械制造车间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成长。

2.2 现代化教具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很多学生都掌握了应用互联网学习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但是学生更多的将互联网当做娱乐工具。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更先进的现代化教具来提供更加真实、直观的教学场景,在学校条件不具备实践教学条件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课程。教师可以应用互联网,搜集机械制造工艺最新的发展方向和高新技术,作为课堂理论知识的补充,如为学生展示最先进的多轴多坐标全自动数控加工中心,能够在同一工作台上,同时完成切削、孔加工、装配和精度加工等多个任务,但是仍然应用了最基本的机械制造工艺。教师还可以应用多媒体PPT技术,播放机械制造加工操作动画,从而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运动模式,将机床基本机构、原理、零件配合方式等抽象的知识转变为生动的图像,从而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知识信息,学生自身也会被生动的课堂教学所吸引,而获得更高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 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实践教学的教学成本远远高于课堂教学,导致很多专业都不愿意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经费组织实践教学。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对《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实际上,实践能力对学生的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只有掌握了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对机械制造加工流程了如指掌,才能够形成对机械制造工艺更高层次的理论认识,高校应该为学生就业打好能力基础,不应该甩锅给就业岗位,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重新学习,影响专业口碑。为了提高《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首先应该培养双师型教师,专业教师应该积极深入机械制造生产一线,做到即懂理论又懂实践,才能将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为学生提供更加合理、有针对性性、不过时的教学内容。《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一般持续2周左右,包括参观、实训两部分内容,教师需根据教学进度计划,带领学生参观实习工厂,要注意进入车间之前首先要进行安全教育,同时布置预习,确保学生心中有数,之后带领学生参观车床,了解其结构、工作原因和刀具夹具情况,参观之后要进行总结,锻炼学生操作能力。实训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有挑战性,但是不超过学生能力范围的课题,学生自主探索,结合零件图学习图样,编制加工工艺,加工零件,使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能够派上用场,在锻炼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论课学习自觉性。

2.4 巩固基础知识教学

基础知识是任何学科的构成基石,虽然《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掌握程度的要求较高,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同样不能忽视基础知识教学,脱离了基础知识教育的实践教学都是无本之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理论课程和传统理论课程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其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内容之间关系密切相互穿插,因此不能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教师要明确基础理论知识课程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金属加工基本理论,了解机床的基本结构、原理、用途范围,并掌握分析调整通用机床传动链以及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装配工艺的能力,同时根据教学任务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编排,适当取舍,减少繁琐深奥而生产实践中较少应用的理论推导,剔除和教学目标不符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设置的针对性。

3 结语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研究机械制造工艺方法和制造过程,学科时间性较强,涉及内容广泛,知识更新换代快,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应用现代化教具以及巩固理论基础等措施来有效应对。

参考文献:

[1]韩兴国,王斌武,崔立秀.高职高专《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4(05).

[2]胡迎春.浅谈《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手段的应用[J].才智,2015(32).

[3]孙航.技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探索[J].新西部(理论版),2016(04).

[4]查文秀.浅探《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改革[J].成功(教育),2012(04).

[5]陈明.浅谈《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改革的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13(11).

[6]刘芳.《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考试周刊,2011(37):143-144.

[7]姜淑云.让课改真正进入中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的课堂[J].考试周刊,2011(87).

上一篇:三笔字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木工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