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德规范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0 04:49:31

中小学教师德规范总结

中小学教师德规范总结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从1984年第一次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至今,我国共四次颁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颁布与修仃有效提高了教师职业道德素养。通过分析,得出规范的六个走向:由他律走向自律,由理想走向现实,由一统走向分层,由宽泛走向专一,由随意走向科学,由难行走向操作。随着师德建设的发展,这些走向必将推动规范步入一个新的高度,使规范从规范对象、名称、内容到时限发生整体的变革。

从1984年至今,我国共四次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回首二十余年间,师德建设经历了一个继承和总结优良传统、实践经验,形成师德规范化、制度化成果,进而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的发展历程中,在传承优良师德品质的同时,也反映出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各种师德问题,更体现了我国当今师德建设的研究进程。在第四次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规范》之际,对规范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总结,不仅有助于规范的学习与贯彻,也有助于师德建设的研究,最终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历史沿革

(一)1984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

1984年10月13日,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颁布《中小学职业道德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颁布《要求》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社会主义觉悟和共产主义道德情操,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要求》全文(含标题)共267字,分为6条。主要包括的内容:爱国爱党,热爱教育事业;执行教育方针,教书育人;认真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遵纪守法,处理好与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关系;注重个人修养,为人师表。《要求》主要调节教师的四重关系:教师作为公民与国家、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教师与学生的伦理道德关系,教师与学校集体的伦理道德关系,教师与家长等社会群体的伦理道德关系。

《要求》是建国以来正式颁布的第一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启了师德规范化之路。其特点有三:第一,从宏观角度归纳了时代需要的教师道德品质,缺乏层次性;第二,从理想境界表述教师的职业道德,缺乏操作性;第三,对教师角色职能定位不明,缺乏专业性。

(二)1991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991年,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结合现实需求对(要求》进行修订后,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1991年《规范》)。1991年《关于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我国能否培养一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各地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1991年《规范》的核心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教书育人,精心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其全文(含标题)共238字,分为6条。主要包括的内容:爱国爱党,加强思想学习;执行教育方针,教书育人;提高理论水平,钻研业务;热爱学生,保护其身心健康;热爱学校,团结协作;注重个人修养,为人师表。主要调节教师的三重关系:教师作为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伦理道德关系,教师与学校集体的伦理道德关系。

1991年《规范》在内容上仍显粗糙,其特点有二:第一,调整后的规范内容在整体上更具有层次性意识。第二,更为明确了教师应处理的几层关系,使规范更具有专业性意识。但其舍去了《要求》中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如没有提及教师与家长的关系,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缺失。

(三)199’7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997年8月7日,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颁布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1997年《规范》)。1997年《规范》颁布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道德素质水平,帮助教师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自觉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促使全体中小学教师真正成为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者。1997年《规范》全文(含标题)共583字,分为8条。主要包括的内容: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主要调节教师的四重关系:教师与国家的伦理道德关系,教师与教育系统内群体的伦理关系,教师与学生的伦理关系,教师与教育系统外群体的伦理关系。

1997年《规范》较前两次师德规范有较大进步。其特点有三:第一,规范较具操作性。它的内容更加具体,时代性也较强,如教师的廉洁问题等。第二,规范较具专业性。它以职业特征为出发点,论及教师应处理的关系。第三,规范的科学性不高。1997年《规范》在本质上是前两次规范的细化,仍然存在着结构不完整和内容不系统的问题。

(四)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9月4日,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颁布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2008年《规范》)。2008年《规范》的颁布在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2008年《规范》(含标题)共501字,分为6条。主要包括的内容: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主要调节教师的四重关系:教师与国家的伦理道德关系,教师与学生的伦理道德关系,教师与教育系统内群体的关系,教师与教育系统外群体的关系。

2008年《规范》是我国步人新世纪后的第一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它集以往三部师德规范之成果,因而更为完善,但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缺陷。其特点有:第一,体现了自律与他律的结合。规范出现了肯定教师个体有提高道德修养的能力与要求的取向。第二,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对教师现实的道德问题加以重视,不只提道德理想追求。第三,对师德规范科学性的探索仍在发展中。过往的规范中存在的问题仍然没有根本解决,这正是2008年《规范》向前追求和探寻的方向。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比较分析

(一)由他律走向自律

回顾二十余年,一次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和三次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历史,展现了师德建设的发展动态。随着师德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师德研究的不断深人,师德规范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就是逐渐由他律走向自律。

教师群体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受其职业特点要求,教师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及较强的自觉性和自尊心。但《要求》和1991年《规范》均把教师定位于道德无知者或知之甚少者,以一种道德先导的姿态出现,内容和形式均忽略了教师的特点,偏向他律一极。而1997年《规范》已开始突出教师的自觉自修。在本世纪初,学界提出师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淡化教育、正面教育、自我教育和激励教育等。以教师为师德主体的思想在规范中直接体现为他律向自律的转化。规范要促进师德生长,就要为教师的自律创造更大的空间。我们有理由相信,由于师德建设中更加强调教师主体性作用,教师自律会是师德规范发展的必然方向。

(二)由理想走向务实

规范是明文规定的标准,是实践的规则,如果失去与实际的结合,规范的存在也失去了意义。纵观四次规范的内容,由最初只提出抽象师德理想逐渐转变为关注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更具现实意义。

尊重教师角色背后的人,就发现了教师的存在,正视了教师的差异,规范走向务实是师德研究中强调“以人为本”的反映。《规范》的这一转变能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真实感受到规范的存在,比组织教师对规范进行理论学习更能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有调查指出,为数不少的教师对1997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表示“不知道”。正如有学者认为,偏重理想性、缺乏现实性的师德规范只会使广大教师内心产生具有距离感的敬畏,致使教师心理压力加剧,并最终因其高远而形同虚设。规范偏向理想一极,是多年来师德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疏离的病疾。只有放下架子,真正服务于教育现实的规范,才是名符其实的师德规范。

《三)由一统走向分层

现今,师德分层理念已得到普遍认同。教师的师德层次不同,其师德表现必然不同。只有切实解决师德建设中的因层制宜问题,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师德建设水平。

正如有学者指出,我国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就在于,过度重视划一性,即用一个标准、一种规范去要求所有的教师必须做到。图规范应使教师能结合自身道德现状有所思,有所求,促成师德提高。因而规范应具有三个基本层次:理想层次、原则层次和规则层次。以规范中关于教师业务学习的内容为例,《要求》内的条目很难适用于全体教师。1997《规范》的表述,则折射了师德观的一次飞跃。它承认了教师道德层次的差异和追求境界的差异,在此基础之上,对处于不同道德水平和不同追求阶段的教师给予相应指导。其不足之处在于师德层次的划分仍不明晰,上下之境亦不通达。2008年《规范》第6条的三句话更加体现了规范的理想、原则和规则的分层,但这一分层仍有待提高。

(四)由宽泛走向专一

师德规范必须明确的两个基本因素是教师与教师职业。《要求》和三次《规范》从混合公德、私德和职业道德的“大杂烩”走向纯粹的职业道德的过程,意味着更为成熟的师德规范正在形成。

由前文对师德规范调节关系的变化可以看出,师德规范至少应处理好四层关系:第一是教师与国家、民族的关系;第二是教师一与同事的关系;第三是教师与学生关系;第四是教师与家长和其他社会教育工作的关系。这是由教师社会角色的多样性所决定的。此外,师德规范还应严格划定其范围在教师职业活动之内。师德不是公德,但要与公德保持一致,可以说师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师德也不是私德,它应该规范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但不应干涉教师角色外的个人。师德规范与其他道德规范的界限不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师专业化水平太低,随着教师专业化不断提高,师德规范专一趋势更强。

(五)由随意走向科学

如果把师德规范的发展过程称为“师德规范发展史”,那么这段历史折射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凝结着教育科学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师德规范正由过去较大的随意性走!句科学性、

师德规范科学性突出体现在规范的制定。首先,制定依据更为科学。随着师德研究的深人,教育学和相关领域如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的研究成果更为广泛地应用其中。其次,规范制定人员结构更为合理。规范的制度不再只是官方行为,修订2008年《规范》时,教育部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从而打破了单一制定者的人员结构。第三,制定过程更有序。2008年《规范》的修订从2004年开始历时四年多,这是历史上最长的一次修订,并且首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充分体现了规范制定的程序化与制度化。规范走向科学不仅体现在制定中,同时还体现在规范的内容与实施之中。

(六)由难行走向可行

师德水平直接反映在教师的言行之中,规范的作用也体现在教师能依此判断其行为合理与否。这就是说,以阶段性职业行为禁行规定为底线要求,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科学管理,使师德建设工作的关键环节和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对师德规范地位意识的转变,促进了规范内容可行性增强的可喜变化。

历次规范不断增加了操作层面的内容,不仅对提倡的行为,对“不得”的行为均有具体表述。正如有学者谈到,“应该是什么”是教师职业拥有的必要道德条件,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最低限度和要求,它是一种必然和必须。此种要求的教师职业道德指向“大多数教师都做得到的道德”,是一种教师职业领域里的“恕道”,是可以被“习知”的。规范可行性的增强将会更有效地提高师德水平。

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来前瞻

(一)制定主体的变革

在分析我国师德规范走向的基础之上,我们将对未来的师德规范构建做一点展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主体将会变革。它会由教育部与全国教育工会或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转向完全由全国性的教师行业组织制定。 四次师德规范均由教育部(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或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颁布。但在2008年《规范》修订时,教育部于2008年6月25日在《中国教育报》上正式征求社会意见。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提出“此次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广大教师共同的行为准则,需要广大教师共同参与、共同完善和共同遵守,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监督。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转变,可见官方制定主体正逐渐向教育行业内过渡。未来的发展中,全国性的教师行业组织势必将取代政府相关部门而成为规范的制定主体。制定主体中政府的去功能化,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政府在职业规范制定中的主导角色正在退化,这不仅意味着道德标准中政治性的弱化,也意味着师德规范将会更为民主化和科学化。

(二)规范对象的变革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规范对象将会变革。它会由只规范中小学教师扩大至全体教育工作者。

早在1991年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关于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就提出“《规范》的基本要求亦适用于中小学职工。各地可根据《规范》,结合职工各项工作岗位的特点,分别提出具体要求。根据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不同特点,各地可参照本《规范》对幼儿教师、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做出补充规定或提出具体要求。”厄“〕这实质上是为解决中小学教师以外的教育工作者无从业标准的折中提法。《要求》和三次《规范》均未把中小学教师以外的教育工作者纳人其范围。我国现行的全国性师德规范只有2008年《规范》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规范》两部,此外还有地区性的师德规范和各层次学校自定的规范。这既不利于教育工作者群体道德水平的提高,也局限了师德规范自身的价值。因而我们必须逐渐构建起一个包括幼儿教师、中小学和中职教师、高职和大专教师、大学教师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内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并最终整合形成统一的专业伦理自律公约。

《三)规范名称的变革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名称将会变革。它会由规范改称为教师专业伦理自律公约。

规范,是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公约,是机关、团体内部拟定的供共同遵守的章程。公约比规范更为强调行业内部的自我约束。如前文所述,师德规范正由他律走向自律,由难行走向操作。正如有学者指出在教育实践中,作为道德主体的教师要唤醒自我意识,改善自我形象,培养自己的批判精神与反思意识,在反思自我行为合理性的同时也要反思现有道德规范的正当性。这样,师德建设才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因此,教师专业伦理自律公约的出现有两点依据:一是教育工作者相对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自觉性与自尊心,这是教育工作者群体能够产生专业伦理自律的基础。二是教育工作者的伦理标准将内化为自我的批判与追求,这是形成专业伦理自律公约的要求。随着师德建设的提高,教育工作者将会对职业伦理道德有进一步的追求,达到了向专业发展和事业追求之境的层次,教育工作者会因自身的发展促成公约的出现。因而,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规范这一名称必然被教师专业伦理自律公约的构想所取代。

(四)规范内容的变革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将会变革。它会由不周延逐渐走向周延。这一变革将与规范对象等的变革相互促进。

规范对象将扩大为全体教育工作者,是由规范自身含义提供的可能性。而规范内容由不周延向周延的变革为规范对象的变革提供了可行性。有学者提出,师德规范中一般对整个教育行业自身的建设有所考虑,但考虑不多。有学者也一再追求从教育专业化需要出发重建师德规范。规范内容向周延的发展,正是解决这类问题的途径。因为规范的功能是为对教师应处理的各种关系提供指导。从职业内部要求出发,教师应主要处理八重关系,包括:教师与国家的关系,教师与社会的关系,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及学生集体的关系,教师与学校领导者的关系,教育与同事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教师的自我关系等。而在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中,教师自我认识的提升,教育理论中各种教育观点和概念的深化和澄清,将会使规范达到新的层次。所以,随着公约的形成,全体教育工作者能以其作为处理各种关系的充分和必要判断。至此,规范的内容就趋于周延。规范内容中不合理内涵将被剔除,适用界线将被明确,专业性将被强化,它使师德规范根本独立于其他道德标准,又与各项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共同服务于教育工作者。

(五)规范时限的变革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时限将会变革。它会由强调朝代性逐渐走向强调普适性。在规范对象与内容变革的同时,规范的时间限制也会被突破。

中小学教师德规范总结范文第2篇

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开展师德师风先进校创建活动。现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指导思想

全省中小学师德师风先进校创建活动总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践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引导中小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激励广大教师更加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促进学校形成“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校风,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浓厚氛围,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做出贡献。

二、活动对象和内容

(一)活动对象

全省各级各类普通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

(二)活动内容

1、开展师德教育。各地、各学校要把师德师风教育作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内容,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师德教育。一是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加强法制教育,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依法执教水平,树立为民服务的教育思想。三是要深入开展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咨询活动,关注教师心理成长,帮助教师减轻负担,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同时,要让教师学会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咨询手段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四是要把师德教育作为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依托有关培训基地,做好全省中小学教师的师德集中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师德素养。

2、加强师德制度建设。各中小学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的学习教育制度、考评奖罚制度、档案建设、民主监督机制以及经费保障等制度。要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年度师德考核工作。

3、构建良好师德氛围。各中小学校要通过强化教学管理,美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加强家长、学校、教师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等多种措施,营造学校重视师德、教师注重师表、学生尊重教师、家长配合学校的良好师德育人氛围。

4、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创建工作。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是搞好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载体。各地、各学校要把师德师风先进校创建活动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结合起来,与名师培养培育、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评选结合起来,与其他争先创优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树立典型、办讲座、搞演讲、开论坛、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涵,使创建工作扎实有效,推动师德建设不断提高。

三、活动步骤

1、宣传动员(2010年1—3月)。制定印发有关文件,研究制定《河南省中小学校师德建设工作评估标准》(试行)(见附件),并在全省开展中小学师德师风先进校创建活动。各地、各校要认真学习有关文件、评估标准,明确活动目的、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结合实际制定本地、本校具体的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和措施,做到广泛动员,积极宣传,深入人心。

2、组织实施(2010年4—10月)。通过树立典型、办讲座、搞演讲、开论坛、研讨交流等活动形式,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活动。

3、学校自评(2010年11月)。各地、各学校参照《河南省中小学校师德建设工作评估标准》(试行),认真组织自评和总结。

4、评估总结(2010年12月)。省教育厅将在各地各学校自评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对各地中小学师德师风先进校创建活动进行评估,并对评估优秀的中小学校授予“河南省中小学师德师风先进校”荣誉称号。

四、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开展中小学师德师风先进校创建活动是省教育厅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工作作出的重要举措。各地、各学校要把创建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加强师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部署,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2、加强宣传。以创建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以主题性系列报道、专访、专栏、专题节目等各具特色的宣传形式,大力褒奖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广泛宣传中小学师德师风创建活动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师德高尚教师的先进事迹,展示新时期人民教师的精神风貌,为师德建设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3、注重实效。各地、各学校要围绕此次创建活动,在更()新教育观念、规范教师行为、提高师德素养、提升服务质量、完善长效机制、展示师德风采、促进学校发展上下工夫,从师德建设的具体事情抓起,从解决师德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更富有成效。

中小学教师德规范总结范文第3篇

2005年以来,扬州市教育局围绕教育部提出的全面加强师德建设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全市师德师风建设。近几年,扬州市教育系统在全市行风评议中不仅甩掉了落后的帽子,而且一举迈入先进行列,连续三年获得市政府表彰,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赞誉。

一、立规范,万名教师签名承诺恪守师德“八不准”规定

2005年4月,扬州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扬教办〔2005〕18号),颁布《师德“八不准”规定》,规定教师不准从事有偿家教;不准私自外出兼课或校外办班;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指责、训斥家长;不准向学生推销教辅材料及其他商品;不准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的礼金或其他财物;不准旷教或擅离教育教学岗位;不准在课堂上拨打或接听手机等通讯工具;不准酒后进入课堂。扬州中学等6所中小学校教师联名发出倡议,全市万名教师云集响应,集中签名承诺:“恪守师德‘八不准’规定,争当人民满意教师。”几年来,师德“八不准”逐步成了全市中小学教师自觉规避的“高压线”。

二、树标杆,师德大宣讲、规范大讨论、事迹大征集活动全面展开

一是师德大宣讲感动数万扬城百姓。扬州市委专门组织了扬州市优秀教师事迹巡回演讲报告团,集中宣讲全国模范教师万玲等14个优秀教师群体及个人的感人事迹,报告团巡回全市8个县(市、区),14场报告会感染了数万普通扬州市民,许多人感动得流下热泪。2009年,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代表组成的师德宣讲团又将走进各中小学校,利用周末和暑期现身说法。

二是规范大讨论引发师德大反思。围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学习贯彻,扬州市教育局面向全市教师组织了规范大讨论。开展了师德新格言、新警句创作、评比活动,“理想教师十大标准”征集活动,组织了青年教师职业理想演讲比赛、“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活动、开通教育博客、家访手记博客,引导广大教师思考、交流新时代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操守。组织了教师从教行为“十大细节大讨论”,从细节入手,从岗位入手,从教学一线的实践入手,人人对照规范,个个反思不足,查找差距,分析原因,抓好整改,在全市教师中掀起了师德大反思的热潮。

三是事迹大征集凸显优秀教师典型。每年教师节前,扬州市都会展开优秀教师事迹大征集活动,自下而上,层层推选优秀教师典型,并组织媒体集中报道。全市先后涌现了全国模范教师何献春、全国优秀教师群体扬州市第一中学宏志班教师群体等近百个优秀典型。2009年,扬州市教育局组织了“老师,您让我感动”先进事迹征集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面向扬州籍人士征集扬州教师关爱学生的感人小故事,并将把评选出的优秀故事汇编成册。

三、严管理,“加强师德修养,规范从教行为”专项整治月扎实推进

在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厚德工程”的基础上,2009年4月,扬州市教育局全面启动“加强师德修养,规范从教行为”专项整治月行动,整治的范围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颁布以来全市教师中违反师德“八不准”规定的行为,按照动员部署、调查摸底、自查自纠、过堂检查、总结规范五个步骤的要求,开展学生、家长问卷调查,召开家长、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公布师德师风举报电话、师德网上举报信箱,要求各学校自查自纠,全面排查,分类造册,所有教师统一填写师德承诺书,集中整顿师风。

2009年4月11日,扬州市教育局出台《扬州市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八不准”规定处理暂行办法》,明确对从事有偿家教、私自外出兼课或校外办班等违反师德“八不准”规定的教师除退还向学生、家长收取的费用外,还给予警告、记大过等行政处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旷教或擅离教育教学岗位,情节严重的予以辞退或解聘,并取消教师资格,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规定违反师德“八不准”规定受到行政处分的人员,年度考核在基本合格以下;所在学校评优评先实行“一票否决”,并追究学校领导责任。以铁的决心、铁的纪律、铁的手腕,动真碰硬,真抓实干,引导教师把精力集中到课堂、集中到教学、集中到学校,努力做学生喜爱、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教师。

中小学教师德规范总结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引导全县中小学教师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提高师德水平,争做师德楷模,切实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激发、传递、汇聚教育正能量,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优异的工作业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二、活动主题

迎接党的,做好学生引路人。

三、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重点解决中小学教师事业心淡薄,奉献精神不强,过多看重经济利益,从事有偿家教、有偿补课等严重影响中小学教师形象的突出问题。

四、活动安排

(一)组织召开“师德建设教育月”动员会

9月上旬,各学校组织召开“师德建设教育月”动员会,传达学习xx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17年全市教育系统“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安排本校“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计划,并组织广大教职工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重点学习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按照“四有”好教师的标准,引导广大教职工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促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想信念,自觉运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自己的思想行为,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学习教育的基础上,各学校要组织每位教师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对自己近几年的师德修养情况进行总结。

(二)组织教师宣誓,签订师德承诺书

各学校要按照《xx市教育局关于组织开展教师宣誓活动的通知》(菏教人字函〔2017〕10号)要求,在教师节前组织开展教师宣誓活动。要通过宣誓活动,坚定教师职业信念和职业操守,深刻理解教师职业责任和义务,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荣誉感。要加强对教师宣誓活动的宣传报道,积极营造师德建设的良好舆论环境。各学校要与每位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并存入教师的师德档案中,作为督促教师履行师德职责的依据。

(三)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征集师德先进事迹

各学校要以年级组、教研组或处室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讨论要围绕师德教育月主题,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四有好老师”标准,对照自己的岗位职责,认真查找自身的师德问题。重点查找履行岗位职责的态度,是否从事有偿补课,或者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进行有偿补课,并将本人参与讨论的笔记或心得存入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同时,各学校要对本校近几年涌现出的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教师先进事迹进行征集,发掘教师师德方面的典型事迹,每所学校(农村小学以中心校为单位)报送1-2人。

(四)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举办师德先进事迹报告会

各学校根据征集的师德高尚教师材料,经校委会研究,确定3-5名师德高尚教师向全校师生报告其师德方面的典型事迹。县教育局将组织师德先进事迹报告团,到全县中小学校巡回报告。通过报告会,树立师德方面学习的榜样,以正面典型激励其他教师、以优秀事迹鼓舞其他教师、以身边人物感动其他教师,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五、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师德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各学校都要成立“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领导小组,校长(园长)为师德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副校长为师德建设的具体责任人,确保“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按时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

(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各学校要进一步健全师德建设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对教师进行管理,对师德高尚的教师进行表彰,对师德不佳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使师德建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中小学教师德规范总结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准则,以提高扩大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为目的,强化师德教育,履行师德规范,为推进学校改革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加强领导,强化师德建设观念

提高认识,把师德建设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工程来抓。根据新时期要求,把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学校党支部、工会、教导处、团组织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强化学习,重视引导,落实到位,督查从严,通过一系列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的实施,全面提升教职工师德水准。

组长:

成员:

三、掀起《规范教师职业行为,提升教师师德修养》的热潮

1、张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2、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刻理解重要意义。积极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规范》,解读《规范》,帮助广大教师了解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把学习《规范》与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相结合,与学习贯彻我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相结合。与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关要求相结合。力争通过学习《规范》深化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领会,通过学习法律法规促进对《规范》的贯彻执行。通过集中组织学习、教师个人自学等形式认真学习,领会精神,提升教师师德修养。

3、教师熟记《规范》内容,并组织教师书面考试。

4、观看有关师德典型的影像资料。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学习心得体会文章。

四、丰富活动内容,立高尚师德,树良好形象

1、把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本年度,学校将学习贯彻《规范》列入教师的继续教育计划之中,把教师贯彻落实《规范》的情况列为教师岗位责任制的要求,定期考核检查。

2、把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加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辅导工作。教导处定期不定期对主要学科进行抽测,力求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

3、广泛开展抗震教师英雄事迹宣传活动,把震区教师英雄事迹作为师德教育的生动教材,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和板报、墙报、校园广播等载体,广泛宣传和学习抗震救灾中人民教师的英雄事迹,从而促进全体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学习贯彻《规范》与师德评价相结合。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制度,把师德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做到靠严明的制度约束教师的职业行为,靠浓厚的教风影响教师的言行举止,坚决杜绝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发生,进一步掀起师德建设的高潮。

五、回顾总结,落实制度、措施

1、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对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活动进行讨论、总结,并形成书面总结材料上交支部。

2、根据《规范》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把《规范》的学习、贯彻深入到具体行动和日常工作中。

中小学教师德规范总结范文第6篇

一、工作目标

1、加强信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态度,自觉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师德建设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统一起来。

2、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努力创建一支“爱岗敬业、精于教书、悉心育人”的教师队伍。

二、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1、深入学习“xx”重要思想、十七大精神和xx“ xx”重要讲话精神,明确教育目标,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2、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面准确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强化敬业精神。

3、加强法制学习,增强法律意识。通过深入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教师依法施教和依法治教水平。

4、师德学习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每学期保证集中学习不少于六学时。结合学习内容要求教师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二)以活动为载体,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1、积极开展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活动。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开展“我为人师”作文竞赛、师德师风座谈会、典型经验交流会、收集整理“教师忌语”和家长评学校等活动,深刻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并将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行为化作自身的自觉行动,进一步促进学校师德建设的开展。

3、在学校领导干部中开展“关爱教师”活动。关注教师的生活,利用节假日走访教师家庭;关怀教师的成长,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让教师感到学校的温暖,建立稳定的教师队伍。

4、在开展“共学共育、一帮一助”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党员继续开展“六个一”活动。(联系好一名非党积极分子、上好一节示范课、写好一篇教学论文、带好一名青年教师、转化好一名后进生、帮扶一名贫困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5、从学校实际出发,把师德考核与教师年度考核相结合。通过自评、互评、学生参评、领导测评等形式对教师的师德进行全面评价。

6、学期末召开师德经验交流会,对工作中师德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学校将对本学期师德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三)完善师德制度,深化师德建设机制

1、进一步完善师德各项制度,进一步促进学校师德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2、加大师德管理力度,继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中小学教师德规范总结范文第7篇

一、指导思想

全省中小学师德师风先进校创建活动总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践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引导中小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激励广大教师更加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促进学校形成“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校风,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浓厚氛围,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做出贡献。

二、活动对象和内容

(一)活动对象

全省各级各类普通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

(二)活动内容

1、开展师德教育。各地、各学校要把师德师风教育作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内容,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师德教育。一是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加强法制教育,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依法执教水平,树立为民服务的教育思想。三是要深入开展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咨询活动,关注教师心理成长,帮助教师减轻负担,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同时,要让教师学会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咨询手段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四是要把师德教育作为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依托有关培训基地,做好全省中小学教师的师德集中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师德素养。

2、加强师德制度建设。各中小学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的学习教育制度、考评奖罚制度、档案建设、民主监督机制以及经费保障等制度。要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年度师德考核工作。

3、构建良好师德氛围。各中小学校要通过强化教学管理,美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加强家长、学校、教师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等多种措施,营造学校重视师德、教师注重师表、学生尊重教师、家长配合学校的良好师德育人氛围。

4、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创建工作。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是搞好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载体。各地、各学校要把师德师风先进校创建活动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结合起来,与名师培养培育、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评选结合起来,与其他争先创优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树立典型、办讲座、搞演讲、开论坛、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涵,使创建工作扎实有效,推动师德建设不断提高。

三、活动步骤

1、宣传动员(2010年1—3月)。制定印发有关文件,研究制定《河南省中小学校师德建设工作评估标准》(试行)(见附件),并在全省开展中小学师德师风先进校创建活动。各地、各校要认真学习有关文件、评估标准,明确活动目的、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结合实际制定本地、本校具体的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和措施,做到广泛动员,积极宣传,深入人心。

2、组织实施(2010年4—10月)。通过树立典型、办讲座、搞演讲、开论坛、研讨交流等活动形式,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活动。

3、学校自评(2010年11月)。各地、各学校参照《河南省中小学校师德建设工作评估标准》(试行),认真组织自评和总结。

4、评估总结(2010年12月)。省教育厅将在各地各学校自评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对各地中小学师德师风先进校创建活动进行评估,并对评估优秀的中小学校授予“河南省中小学师德师风先进校”荣誉称号。

四、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开展中小学师德师风先进校创建活动是省教育厅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工作作出的重要举措。各地、各学校要把创建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加强师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部署,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2、加强宣传。以创建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以主题性系列报道、专访、专栏、专题节目等各具特色的宣传形式,大力褒奖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广泛宣传中小学师德师风创建活动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师德高尚教师的先进事迹,展示新时期人民教师的精神风貌,为师德建设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3、注重实效。各地、各学校要围绕此次创建活动,在更()新教育观念、规范教师行为、提高师德素养、提升服务质量、完善长效机制、展示师德风采、促进学校发展上下工夫,从师德建设的具体事情抓起,从解决师德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更富有成效。

中小学教师德规范总结范文第8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铜发〔2011〕14号,以下简称《决定》)精神,全面提升我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根据《省教育厅关于2012年全省教师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现就做好2012年全市教师教育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教育工作会议和《决定》精神,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核心,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目标,着力构建骨干和名师培养体系,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

二、目标任务

1、以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大家访活动为契机,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引领,促进家校教育有效衔接,家庭、学校、社会携手育人。

2、以严把教师入口质量关为抓手,不断规范和完善教师资格制度。

3、以落实教育厅规定360学时为重点,抓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带动市级、区县级培训,扎实推进校本研修,强化骨干体系建设,促进教师终身学习。

4、建立健全教师成长激励机制,有效推进职称评审、师德评价、教师资格与教师培训紧密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主要内容

(一)突出师德核心,狠抓典型推广。

1、开展“走进家庭、携手育人”主题大家访活动。根据全省中小学教师“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市教育系统“为民服务零距离,教育优先惠民生”活动提出的“三进三联三率先”总要求,发扬广大教师深入学生生活、学生家庭开展教育活动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完善联系制度,促进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的相互沟通,把大家访活动作为转变作风、强化师德的重要举措抓好抓实,构建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学生教育体系。

2、深入开展师德培训活动。以宣传落实“一法一规范”为契机,举办师德论坛,邀请全省师德先进或省内外名师宣讲,对各级各类教师进行师德培训,深入推动我市教育系统“一法一规范”学习实践活动。

3、组织开展师德先进评选活动。联合市教育工会,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工会组织自下而上逐级开展评选,推荐评选省市级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和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同时,积极推荐遴选师德楷模候选人,组织部分师德先进个人参加省市级研修和学习交流,并将他们作为年度重点宣传对象,弘扬高尚师德。

4、开展“教坛之星”宣传报道活动。大力宣传先进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典型事迹,与日报社联合开展市“教坛之星”宣传报道,集中宣传近年来在教育教学一线涌现出的省市级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等先进典型,力争宣传先进典型20名。

(二)严格认定条件,规范资格制度。

5、严格教师资格认定程序。按照教育部新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标准,突出师德与技能,严把教师入口关,规范教师资格制度,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对无证上岗和违反师德师风事件及时严肃查处,严格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吊销备案制度。今年起,省教育厅统一组织全省教师资格考试与认定工作,实行统一培训、统一网报与现场确认,确保认定工作质量。

(三)强化培养培训,促进专业成长。

6、全面落实五年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任务。强化“3+1”责任体系,明确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长是落实全员培训的责任主体。省教育厅重点负责省级骨干体系建设和全省高中教师全员培训;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市级骨干体系建设和本市初中教师全员培训;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区县级骨干体系建设和本区县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中小学校长要按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安排,积极选派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并全面负责本校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科学制定360学时的分解办法,保证集中面授、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三类培训方式的科学比例。制定学分认定、登记及管理办法,使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子系统”,确保五年一轮全员培训及360学时任务的全面落实。

7、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骨干体系建设。按照我省中长期骨干教师体系建设规划,启动建设三级三类中小学教师骨干体系。全面开展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培养、培训工作,配合省教育厅做好省域外和境外高级研修。全面加强对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及特级教师的管理。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教师赛教活动,拟推荐评选省、市级教学能手67名(含幼儿园教师7名)。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能手创新教学活动。

8、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认真落实《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优秀名师一人帮扶一校制度,开展“名师送教大篷车活动”,继续抓好中小学校本研修引领者培训、校本研修省外高级研修班人选推荐选拔工作,深入推进以学校为基础、以岗位为基本的校本研修。

9、抓好国家、省、市级三级培训工作。在做好为期五年的农村素质提高计划扫尾工作同时,全面深入总结农村素质提高计划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统筹规划,全力以赴抓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参训学员的鳞选,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培训到位率。组织、实施好市级教师培训,扎实开展“阳光师训”三送活动,全年共培训中小学教师4500名。

10、加强对培训项目的管理和过程监控。在巩固培训规模和创新培训模式的基础上,狠抓培训质量和培训针对性的提升,以《教师专业标准》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统领,科学设置市级培训内容模块,加强对培训使用教材的管理。实现对学员审核、过程监控、培训资源管理、问卷调查和培训信息统计等功能,全面加强对市级项目的管理和过程监控,实施绩效评估。

(四)深化制度改革,强化激励机制。

11、深化中小学职称改革试点工作。认真落实《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精神,按照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深入调研,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评审方案,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将职称评审、师德评价、教师资格、教师培训紧密结合,建立教师成长长效机制。

12、抓好新任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的补充工作。按照“省考市选县用”的原则,同市人社局联合,今年首次为五个区县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127名;继续推进特岗教师招聘工作;落实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政策,确保每一位自愿来我市任教的免费师范毕业生有岗有编,为我市教师队伍补充一流的高素质人才,同时,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大学生扎根农村,长期从教。

13、进一步加大评优树模和表彰奖励力度。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学能手”、“市管拔尖人才”、“省市劳动模范”等优秀教师选拔工作;规范特级教师管理与考核,组织特级教师参加丰富多样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以带动培养大批年轻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研究活动,遴选培养特级教师后备人选;做好第28个教师节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工作,加强表彰奖励及对优秀教师宣传工作力度。

四、工作要求

1、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各区县教育局、直属各有关单位和有关教师培训机构,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注意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抓出特点,呈现亮点。各区县教育局、各单位要在4月20日前将实施方案书面报市教育局。

2、加大投入,深入推进。各区县教育局和直属各有关单位要严格落实《决定》“加大教师培训投入,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的规定,设立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切实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深入推进教师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中小学教师德规范总结范文第9篇

一、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为了搞好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工作,我县成立了师德师风教育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专题领导班子会,研究、制定、下发了《沾化县关于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专项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全县及各校分别召开了师德师风教育专项活动动员大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全县中小学教师的师德水平,组织全县中小学教师学习了一是加强教育法律和规范的学习。各中小学分别组织全体教师重新学习了《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总书记2007年8月31日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治校的能力,让纪律规范深入人心。二是组织学习了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以及给北京大学孟二冬同志女儿的回信。胡总书记给孟菲的深情回信中对孟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也是对全国全体教育工作者的鞭策和鼓励,全体老师深受感动。“孟二冬教授一生不计名利,一心扑在教学一线,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使我县每一老师学习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少数教师追名逐利、欺世盗名的浮躁心情顿时平静了许多,让自己追求宁静致远的人生意境顿生。三是注意师德修养细节,渐进树立“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的观念,从教师的言行举止和个人修养细节入手规范教师的行为,组织教师集中观看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庄子心得》,我们领略到了一种智慧,一种对自己的得失缺憾正确对待的态度,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融入在现代社会中的理性道德。通过组织观看,教师们体察到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和信心。还组织教师们观看了《教师礼仪》专题片,引导广大教师规范言行。集中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让老师们有更多学习的条件,部分中小学从有限的资金中拿出一部分为教师购买了大量的书籍和光碟,如《爱心与教育》、《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好心态好命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成功之路》等。

二、中小学教师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根据全省课程师资培训计划,2008年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工作7月27日在我县拉开帷幕。同时参加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专题培训的教师(农村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学科骨干教师)共30名,也在山东省师范大学开始参加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师德教育、现代教育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科研与课题研究、学员论坛、学科知识的拓展与更新等模块。英语培训课程要适当开设英语口语课,培养英语教师的发音和听说能力。实施沾化县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是提高全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我县教育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8年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通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题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我县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共15个学科。这次培训全县共有407名专任教师参加。

08年新课程骨干培训省级培训的工作6月份开设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4个学科。省级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第二期培训班报名我选拔了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或教学能手参加了培训。

为进一步推动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广大农村教师心里健康教育水平,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农村教师队伍和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我县选派了中小学2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并于12月份进行了二级培训,共培训县级骨干教师小学76人,中学38人。

为全面提高全县语文、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经与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洽商,沾化县教育局聘请华东师大知名教授、专家对我县初中语文、数学两科教师进行暑期培训。8月11日—13日,全县初中语文教师、数学教师暑期培训班分别在县实验中学、沾化一中老校区顺利举办。8月11日上午,平金明局长、杨金明委员及华东师大汪晓勤教授、李俊副教授出席数学班开班典礼,王立村副局长、杨福泉主任、郑桂华副教授、沈龙明副教授出席语文班开班典礼。培训班每天授课6小时。全县初中语文、数学各140余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班,各初中语文班、数学班各派一名教育干部带队参加培训。

五位华东师大教育专家知识渊博、治学严谨、讲授各具风格,见解深刻,且紧扣教育实际,表现出了深厚的学术功力和崇高的学术风范,有力地诠释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中国教师精神。参训教师听专家报告,恪守时间,状态投入,如沐春风,一致表示不能再只靠一根粉笔、一本教案、一张嘴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必须凭借教育科研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

三、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开展专项调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引导师范类待就业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近几年来共招聘师范类毕业生385人到学校任教)研究制定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充分运用现代化远程教育等手段,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质量。

四、教育创新人物。为激励广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牢固树立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理念,提高教育创新能力,推动我县基础教育改革顺利实施,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滨州市教育创新人物评选活动的通知》(滨教[2006]46号)精神,对全县中小学教师、校长开展了“教育创新人物”评选活动。在自下而上,层层推选的基础上,对乡镇、县属中小学推荐的26名校长、教师进行了认真评审,共选出6名县级教育创新人物参加市级以上教育创新人物评选。

五、中小学校长培训。2008年新年伊始,按照县制定的“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划,落实了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对全县中小学中层干部分期、分批展开培训。对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尚未参加提高培训的校长,以及虽取得《提高培训合格证书》,但时间以满5年的中小学校长(含高中校长)进行提高培训,年内培训中小学校长116人。培养造就了一批教育改革、教育科研和学校管理的带头人和专家型校长。

六、语言文字工作。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推进全县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在县语委的领导下,在全县范围内继续开展创建“普通话示范学校”、“校本示范学校”和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2009年教师教育科工作计划

一、为适应新课程实验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推进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工作创新和校长发展,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我县中小学校内涵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根据年初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计划,继续开展了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培训。

二、继续开展了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其中小学四个学科,中学三个学科;安排2009年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和高中校长、教务主任及政教主任素质教育专题培训。

三、配合第十二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展示我县多年来推广普通话和素质教育的成果,组织“中小学生普通话大赛”。按照工作安排对部分教师进行了普通话测试和部分教师的普通话换证工作。

四、由单位申报县初审选出部分中小学校参加全市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普通话师范学校’和“校本示范学校”评选。

五、加强中小学名师和骨干队伍建设和新课程师资培训。

六、继续做好新任校长的任职资格培训,规范和加强我县幼儿园园长培训工作。

七、继续组织参加“山东省年度教育创新人物评选”活动。

八、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研修手段,开展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提升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

九、继续组织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中小学班主任培训。

十、组织好山东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省级培训。

中小学教师德规范总结范文第10篇

一、工作目标

1、加强信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态度,自觉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师德建设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统一起来。

2、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努力创建一支“爱岗敬业、精于教书、悉心育人”的教师队伍。

二、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1、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精神和总书记“ 8.31”重要讲话精神,明确教育目标,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2、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面准确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强化敬业精神。

3、加强法制学习,增强法律意识。通过深入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教师依法施教和依法治教水平。

4、师德学习做到经

常化、制度化,每学期保证集中学习不少于六学时。结合学习内容要求教师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二)以活动为载体,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1、积极开展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活动。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开展“我为人师”作文竞赛、师德师风座谈会、典型经验交流会、收集整理“教师忌语”和家长评学校等活动,深刻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并将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行为化作自身的自觉行动,进一步促进学校师德建设的开展。

己”活动。以“我为人师、为人师表”为内容展开师德大讨论,使教师牢固树立“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教师无小节、处处作表率,宁守清贫、不损师德”的意识,增强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维护教师良好形象。

3、在学校领导干部中开展“关爱教师”活动。关注教师的生活,利用节假日走访教师家庭;关怀教师的成长,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让教师感到学校的温暖,建立稳定的教师队伍。

4、在开展“共学共育、一帮一助”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党员继续开展“六个一”活动。(联系好一名非党积极分子、上好一节示范课、写好一篇教学论文、带好一名青年教师、转化好一名后进生、帮扶一名贫困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5、从学校实际出发,把师德考核与教师年度考核相结合。通过自评、互评、学生参评、领导测评等形式对教师的师德进行全面评价。

7、学期末召开师德经验交流会,对工作中师德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学校将对本学期师德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三)完善师德制度,深化师德建设机制

1、进一步完善师德各项制度,进一步促进学校师德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2、加大

师德管理力度,继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上一篇:幼师个人师德师风总结范文 下一篇:小学英语老师师德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