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训练范文

时间:2023-10-02 16:03:01

职业素质训练

职业素质训练范文第1篇

1.1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根据企业需求的角度提出来的,是员工能够胜任企业岗位的基本素质要求。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产学研”一体化,学校和企业之间要无缝衔接,而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就是无缝连接的接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汉城召开世界技术职业教育大会,大会主题工作文件指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构成主要有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心理、职业精神等”。

1.2拓展训练拓展训练是培训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培训载体(项目),对受训者进行体验式的一种培训。这个培训的过程可以说是相当复杂,过程中受训者会遇到设定的种种困难和挫折,会感觉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不适,因此会暴露出隐藏在受训者身上的一些问题(如胆小恐惧、团队协作意识差、缺乏责任心等等),然后受训者会在培训师或者教练的引导、控制以及队友的帮助和鼓励下顺利完成挑战,克服困难和挫折。最后培训师通过对活动的评价和总结让受训者有深刻的体会和难忘的经历。1.2.1拓展训练课程对职业素质养成的作用拓展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团结协作的精神、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造力;可培养大学生坚忍不拔、克服恐惧、勇于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良好的沟通和社交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实践操作能力和果断、自信、敢为的优良品质;此外还能提高学生就业生存认识能力,以及感恩心理,从而减少对社会不满情绪等。而这些品质和能力基本上属于职业道德、职业心理、职业意识、职业精神、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范畴。1.2.2拓展训练课程在高校开设情况我国从1995年引进拓展训练以来,随着受训人数越来越多,各大城市素拓培训机构应运而生,拓展训练受训人群也从军队、企业、单位开始逐渐走入到学校当中。而高校开展拓展训练,最早进入课堂的是北京大学。2002年,北京大学开设了供本科生选修的以“体育综合素质训练”为名的拓展训练课程。目前开设的学校越来越多,但是仍然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以浙江省为例,目前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本科学校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和浙江科技学院6所,高职学校有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5所,一共11所,占据浙江省高校总数的1/5左右。

1.3高职院校拓展课程的设置2.3.1拓展训练课程项目的选定拓展课程项目的选择方面主要根据场地器材条件和培训师实际情况而定。设定过程中应当要以团队合作项目为主,个人挑战项目为辅。可以在高校开展的团队合作项目有很多,包括:“破冰”、“求生墙”、“盲人方阵”、“生死电网”、“七巧板”、“雷区取水”、“突破雷阵”、“无轨电车”、“风火轮”、“极速60秒”、“挑战五分钟”、“卓越圈”、“交通堵塞”、“过河”、“激情传递”等等;个人挑战项目包括:“信任背摔”、“攀岩”“、空中抓杠”等高空项目。以上团队协作项目中大多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操作也比较方便,可实施性强。2.3.2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实践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拓展训练课程设置为例,上课年级为大一新生,上课周期为一学期9次课,每次课2课时,共18课时。课程内容、项目介绍以及教学目标见表2。2.3.3学生对拓展训练课程的体验和认知通过对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14个上完拓展模块的行政班级进行问卷调查,一共602名学生,其中男生260人,女生342人,对团队协作、沟通、责任感、创造力、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实践操作、集体感、感恩、积极进取十个维度的能力素质进行授课后的提升认可度的统计分析。每个维度最高得分为5分,最低为1分。发放问卷602份,回收问卷589份,回收率97.8%,其中有效问卷517份,有效率87.8%。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的14个班级学生在上完9次课的拓展模块课程后,对自身团队协作等十个能力素质方面提升的认可度最高值为集体感4.9,最低值为创造力3.9,平均值为4.46,均大于3,说明认可度高。

1.4拓展训练师资培训2.4.1拓展训练师资培训重点拓展训练师资培训的重点有三个环节:项目操作—过程控制—结果评价。在以往的培训中,受训者往往只重视项目是怎么操作的,因为他们认为应付上课这就足够了,至于过程的控制只要讲好规则就可以,而结果的评价大多都不会。其实拓展训练的这三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的,如果项目操作过程中,培训师不能控制住全场,对团队或者个人的一些情绪波动,甚至是一些突发的意外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可能整个项目将无法顺利完成。而结果评价能够让学生更加明白和懂得这个项目的意义所在,引导学生们进一步的思考和总结,将所感受到的,所学体会到的真正领悟进去。2.4.2拓展训练师资培训途径拓展训练师资的培训应该采用集体培训和个人培训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及内部互相学习提升的模式。现在拓展培训师的培训有很多,机构也有很多,学校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地方和项目进行培训,同时也可以将外面的资深培训师请进学校进行培训,这样更具有针对性。

2结论与建议

通过拓展训练课程进行教学实践后的调查得出,拓展训练能够有效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同时在拓展课程的项目选定上提供了一些参考,建议开设课程要尽可能考虑器材的简便性;同时应该设有两副以上的背摔台和求生墙,并可以分开建设,能够解决上课时的互相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培训应该注重的三个环节:项目操作—过程控制—结果评价以及培训途径:采用集体培训和个人培训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及内部互相学习提升的模式。

职业素质训练范文第2篇

1.1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根据企业需求的角度提出来的,是员工能够胜任企业岗位的基本素质要求。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产学研”一体化,学校和企业之间要无缝衔接,而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就是无缝连接的接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汉城召开世界技术职业教育大会,大会主题工作文件指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构成主要有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心理、职业精神等”。

1.2拓展训练拓展训练是培训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培训载体(项目),对受训者进行体验式的一种培训。这个培训的过程可以说是相当复杂,过程中受训者会遇到设定的种种困难和挫折,会感觉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不适,因此会暴露出隐藏在受训者身上的一些问题(如胆小恐惧、团队协作意识差、缺乏责任心等等),然后受训者会在培训师或者教练的引导、控制以及队友的帮助和鼓励下顺利完成挑战,克服困难和挫折。最后培训师通过对活动的评价和总结让受训者有深刻的体会和难忘的经历。

1.3高职院校拓展课程的设置

1.3.1拓展训练课程项目的选定拓展课程项目的选择方面主要根据场地器材条件和培训师实际情况而定。设定过程中应当要以团队合作项目为主,个人挑战项目为辅。可以在高校开展的团队合作项目有很多,包括:“破冰”、“求生墙”、“盲人方阵”、“生死电网”、“七巧板”、“雷区取水”、“突破雷阵”、“无轨电车”、“风火轮”、“极速60秒”、“挑战五分钟”、“卓越圈”、“交通堵塞”、“过河”、“激情传递”等等;个人挑战项目包括:“信任背摔”、“攀岩”“、空中抓杠”等高空项目。以上团队协作项目中大多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操作也比较方便,可实施性强。

1.3.2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实践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拓展训练课程设置为例,上课年级为大一新生,上课周期为一学期9次课,每次课2课时,共18课时。

1.3.3学生对拓展训练课程的体验和认知通过对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14个上完拓展模块的行政班级进行问卷调查,一共602名学生,其中男生260人,女生342人,对团队协作、沟通、责任感、创造力、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实践操作、集体感、感恩、积极进取十个维度的能力素质进行授课后的提升认可度的统计分析。每个维度最高得分为5分,最低为1分。发放问卷602份,回收问卷589份,回收率97.8%,其中有效问卷517份,有效率87.8%。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的14个班级学生在上完9次课的拓展模块课程后,对自身团队协作等十个能力素质方面提升的认可度最高值为集体感4.9,最低值为创造力3.9,平均值为4.46,均大于3,说明认可度高。

1.4拓展训练师资培训

1.4.1拓展训练师资培训重点拓展训练师资培训的重点有三个环节:项目操作—过程控制—结果评价。在以往的培训中,受训者往往只重视项目是怎么操作的,因为他们认为应付上课这就足够了,至于过程的控制只要讲好规则就可以,而结果的评价大多都不会。其实拓展训练的这三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的,如果项目操作过程中,培训师不能控制住全场,对团队或者个人的一些情绪波动,甚至是一些突发的意外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可能整个项目将无法顺利完成。而结果评价能够让学生更加明白和懂得这个项目的意义所在,引导学生们进一步的思考和总结,将所感受到的,所学体会到的真正领悟进去。

1.4.2拓展训练师资培训途径拓展训练师资的培训应该采用集体培训和个人培训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及内部互相学习提升的模式。现在拓展培训师的培训有很多,机构也有很多,学校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地方和项目进行培训,同时也可以将外面的资深培训师请进学校进行培训,这样更具有针对性。

2结论与建议

通过拓展训练课程进行教学实践后的调查得出,拓展训练能够有效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同时在拓展课程的项目选定上提供了一些参考,建议开设课程要尽可能考虑器材的简便性;同时应该设有两副以上的背摔台和求生墙,并可以分开建设,能够解决上课时的互相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培训应该注重的三个环节:项目操作—过程控制—结果评价以及培训途径:采用集体培训和个人培训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及内部互相学习提升的模式。(本文来自于《职业教育》杂志。《职业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职业素质训练范文第3篇

关键词:通用职业素质 训练 实效性

为了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打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职业院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育规律, 结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教育目标,开设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以此提高教育实效性,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那么,如何开展通用职业素质训练才能使训练取得显著成效,使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在职业学校的实施中成为心理素质教育的平台,并且逐渐形成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的长效机制?这已成为职业学校目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教育课题。

一、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的内涵

通用职业素质训练是根据教育目标设置情景,采用体验式教学,实施情景模拟训练,通过行为养成,使学生将这些良好习惯逐步积淀内化为稳定的通用职业素质。主要采用理论介绍、行为训练、课堂分享和计算机训练四种手段来提升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行为训练分为三大部分——体验激绪、行为改变认知、习惯积淀品质,三者有机结合,共同构成行为训练的核心理念;课堂分享以团体的形式开展,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强调每个人之间分享彼此的感受,“在游戏中品尝心理的愉悦,在活动中体验成长的感觉”;计算机训练通过反复的练习、实践,从而强化一些特定的职业素质。

二、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的尝试

从2009年9月至2012年7月,笔者学院在48个班级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对训练前后的比较,发现试验班学生的团队意识、与人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及创新意识等都有了显著的变化,最明显的是学生对职业素质训练内容的兴趣、对自我的认识能力及自信心都提高到98%,有99%的学生反映喜欢这样的课程训练。一周的训练给学生们留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在训练日志中这样写道:“素质训练重新燃起了我的信心,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学会了专心做事。在活动中,我们原来的那颗冷漠的心被周围人的关爱和大家庭的温暖所感动、所融化,感觉世界是多么的美好,我们长大了,不再那么冲动了。”

“一周的训练,一周的团结,让我们记住了温暖、美好、信任、尊严、坚强。忘记了颓废、空虚、迷茫。时间虽短,却刻骨铭心,这将是一段永久的回忆。”

“一次次的游戏,一次次的挑战,一次次的团结,一次次的成功与喜悦。这是一个阳光的礼拜!这是一个难忘的礼拜!这是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礼拜!……”

但是,一个人职业素质的提升是不可能在一周的训练中完成的,而是需要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手段的交互作用,并最终由学生从实践中感悟、体验、总结、提炼而成。有限的36课时很难积淀良好的品质,那么,怎样才能真正使学生职业素质的逐渐提高成为一种常态呢?我们根据教育规律进行教学设计,把职业素质训练贯穿于学生整个教学过程中,让课堂内的活动延伸到生活常态中,与班级建设、学生个人成长的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行为与意识不断强化,从而固化为学生内在的素质,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三、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的教学设计

1.通用职业素质训练在教学计划中得到体现

(1)开设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在学校整个课程设置中开设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培养学生从业所必备的职业素质。

(2)实施模块式教育训练。确立“体验激绪、行为改变认知、习惯积淀品质”这一行为训练的核心理念。建立“行为训练、课堂分享、计算机训练”这样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同时不断调整训练内容,有计划分阶段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2.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1)融入新生第一课——军训。新生军训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课程安排见表1。

通过每个拓展训练项目,引导新生亲身体验、自发感悟、快速理解。以此体验自我、建立自信、沟通交流、相互信任、相互激励、积极进取,为逐步实现重塑学生健全人格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2)排入课程教学计划。学生职业素质训练课程共8个部分,根据不同学制的学生分别有不同的要求和学时,具体见表2。

通过职业素质的训练可以使学生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树立应对挑战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突破思维定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学会欣赏、关注他人,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懂得珍惜、感恩,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提高团队的宽容度,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培养勇敢面对竞争、压力、风险的良好心理素质。

四、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的项目设置

项目是通用职业素质训练活动的载体,同时也是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的主要内容。然而,不同的项目其教学目的又有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教育目的选择适宜的项目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按照对学生学习目的和活动意义的不同,我们有针对性地将所有项目分为室外项目、室内项目、计算机训练项目三个部分。室外项目包括:高空单杠、同舟共济、蛟龙出海、孤岛求生、合力共渡、电网、魔棒、女皇圈、突破雷阵、车轮滚滚、传球、无脚站立、信任背摔、勇闯魔王关、牵手、断桥、云梯等;室内项目包括:破冰起航、爱心天使、苹果凤梨、时装秀、穿越A4纸、独木桥、绝对高度、突破雷震、荆棘排雷、智辨间谍、选择背后、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展望未来、放飞梦想等;计算机训练包括:通用职业素质模型、素质评估、计算能力训练、记忆能力训练、观察能力训练、注意分配能力训练、空间定位能力训练、空间运动知觉能力训练、放松训练、时间知觉能力训练、反应速度能力训练、逻辑能力训练、放松游戏等。每次课程安排两个学时,整体课程应根据不同年级安排实施。项目活动之前,以2~3个热身游戏开始。这样,一方面起到舒展身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很快地进入到活动状态。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培训教师都要对当次项目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作出点评并积极地引导学生谈体会和感受,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得到身心素质的提高。

五、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的保障机制

1.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成立职业素质训练教研组,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依法管理、依法实施;建立激励机制,制定奖励政策;实行业绩考核,考核结果与岗位津贴、职称聘任、评选先进等结合;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提高工作质量,为职业素质训练的全面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2.师资建设和配比

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的师资必须由专业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取得《心理行为训练员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证书》,年龄在4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的专业教师组成。通用职业素质训练分为内外场,内场训练时要把学生分成12~15人的小组,根据每个小组配备一名训练师的原则,师生比在1:12~15最为合理;外场高空项目的训练时,要求每组有安全员和训练员,所以训练师的数量相应有所增加,师生比在1:6~8最为合理;内场计算机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求训练师数量为1人。

行为训练是学生职业素质形成的主渠道,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关键在培训师,培训师的训练理念、训练经验、学识水平、改革的意识、创新能力、职业道德等,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加快培训师的培训与提高,尽快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满足训练的需要是当务之急,为实施职业素质训练提供必要保证。

3.场地设施建设

通用职业素质训练所需设备分三大类:外场(普通)设备、外场(高空)设备和计算机训练设备。学校必须投入资金,开发建设心理行为训练的外场(普通)设备、建设心理潜能的极限训练的外场(高空)设备、建设包含职业素质测评系统、职业能力训练系统、职业素质档案系统、心理压力与情绪管理、情绪能力训练室、情绪能力训练系统的通用职业素质训练室,为开展职业素质训练提供必要支撑。

通用职业素质训练适用于职业学校学生的教育,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各级领导应重视通用职业素质训练对学生发展的意义,支持通用职业素质训练在学生中的实施。学校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项目和合理的开展形式,经过精心策划,学生通用职业素质训练,定会为学校的教学和校园文化带来勃勃的生机。

职业素质训练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拓展训练;素质拓展;职业素质

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现代人应有的基本素质,也是高校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内容。而拓展训练对于学生的合作、自信、沟通等品质的培养以及职业素质的养成中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一、拓展训练与职业素质的概念

拓展训练,又称素质拓展,源于外国风靡几十年的户外体验式训练,自1995年由日本、台湾等地引入中国大陆以来,经过反复的探索和发展,已经形成了适合中国特色以户外生存为核心的训练方式。训练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群体,训练目标从体能、生存训练到心理、人格、管理训练,拓展训练逐步形成了系统化的实践课程,在企业、学校等诸多领域发挥着特有的教育作用。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指体质和健康方面的素质)和心理(指认知、感知、记忆、想像、情感、意志、态度、个性特征、习惯等方面的素质)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

二、调研过程中对我校毕业生进行质量回访,用人单位的反馈

经过四天的短暂调研,通过座谈会和实地参观的方式,我们发现企业需要的员工素质,主要表现为:理论水平深入,懂得融会贯通;英语听、说、看、写能力强,掌握并能用好这门语言的工具;体质良好,能够满足经常加班的要求和具备户外艰苦工作的能力;工作态度积极主动,热爱岗位。

而我校毕业生的职业素质特点如下:优势主要表现为:动手能力强,能够吃苦耐劳,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和合作意识。劣势主要体现为:理论水平不足,学习后劲欠缺,组织纪律观念较淡薄,沟通交流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三、拓展训练与高校学生职业素质的紧密联系

1.大学生拓展训练涵盖了高校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通过素质拓展提高能力、培养素质。从内容上说,素质拓展涵盖了高校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2003年3月25日,、教育部、全国学联作出在高校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决定。“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基本内容是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职业素质教育是潜能开发、心理品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培养训练的整体教育和系统工程。通过不断提高个体的身心素质、推进人的个性发展,来达到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培养造就建设人才的目的。

(1)素质拓展突出了安全意识是前提

安全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的必不可少的。对于企业来讲,安全是保证质量和效益的前提,正如在武汉分公司看到的大型宣传标语“弘扬安全文化,提高安全素养”、“加强安全教育,促进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勿侥幸,违章蛮干要人命”、“奋战一个月,确保安全年”等,无一不渗透着“安全”二字。安全意识是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素质的体现,它能使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他人、企业,乃至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形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保护自然的良好伦理道德品质。基于此,在素质拓展中,各项活动务必以安全意识为依托,安全是拓展训练的生命, 拓展训练具有激励性和挑战性的特点,安全防范的工作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技术之一,安全问题贯穿于拓展训练的始终,安全是任何个人和组织进行拓展训练的必须攻克的难点。

(2)素质拓展突出了实践应用能力是基础

实践应用能力素质是指将学到的东西应用到社会生产操作过程中,反映一个人的动手能力,体现了其独特解决问题、获得新成果、开拓新局面的思想和主动精神。如何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需要实践应用;如何实现个人的真正价值,需要实践应用,有所突破。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理解,它是一个人对“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需要”。而企业是追求利润的,需要实干型人才,飞机维修厂就非常看中员工的应用能力,一线员工最基本的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因此,在素质拓展中,“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和“技能培训”反映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体现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精神、沟通技巧和服务意识等,突出了实践应用能力是基础。

(3)素质拓展突出了健康身心素质是保障

据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报告显示,有超过60%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并且这一数字还在继续上升,大学生已成为心理问题的重灾群体。可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日益成为高校乃至社会的问题,如何转变这种情形已经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以往的学校体育工作,尽管也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但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着许多偏向,如: 对体育和健康教育采取简单化的处理;另一种更普遍的偏向或许是根本忘记了体育原本就应当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反而自觉不自觉地步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 导致传统的体育课教学只注重传授技术,不关心价值教育和养成教育,内容狭窄,与生活脱节, 缺乏选择性,学生活动空间小,缺乏体育的快乐体验等等。拓展训练是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潮流中的一项新举措,它不仅能够丰富和完善体育课程体系,而且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健康的身心素质是企业很重视的职业素质之一,比如:吃苦耐劳、自信、勇敢等品质等,因此,在素质拓展中,“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体现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健全人格;“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体现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志愿者精神;“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实现思想创新、观念创新,良好的身心素质是拓展训练的保障。

2.大学生素质拓展是高校职业素质教育的实践载体

近年来,各高校积极倡导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在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方面做了大量大胆的探索与实践,高校职业素质教育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而素质拓展又为实施职业素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和有效载体。六大主题的素质拓展训练实践使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与第三课堂有机结合起来,使传授知识、提高能力与增强职业素质达到了有机统一。而素质拓展的六大主题也集中体现了职业素质教育内容。“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主题训练以政治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主题训练以社会实践职业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主题训练以科技素质教育和创新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主题训练以人文素质教育、艺术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和“技能培训及其它”主题训练则综合体现上述教育内容,以全面成才职业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

四、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措施

1.建立素质拓展基地,培养素质拓展人才

有条件的应设置拓展训练项目,建立拓展训练基地,加强体育工作部教师的培训,在体育教学中,突出素质拓展的教学。具体实施办法如下:一是聘请专业拓展公司规划基地,设计项目,并寻找德技双馨的培训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共同解决人才培养和课程研发。二是通过招标选择建设供应商。三是基地建设与验收要高标准,确保基地安全与长效使用。四是与国内知名拓展训练公司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共同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组织特殊学生群体外出接受培训

一个群体当中,往往前头和后头的人能够具有重大的影响力,时刻影响着周边的人,做好这两头人的工作,对于提高整个群体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意义重大,作为高校诸如主要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就业难压力大的学生和需要重点心理辅导的学生等。

总之,素质拓展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手段和载体。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企业对毕业生的质量反馈,明确了我校毕业生在思想、学习、工作能力等方面的情况,有助于我校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拓展训练在职业素质养成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雷,何翔,曾举俊.拓展训练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3).

[2]郝小刚,高雪梅,郝全刚,王光磊.结合社会需求拓展高校教育[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

[3]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职业素质篇,2009(10).

[4]梁昌海.高校推广拓展训练的几点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

职业素质训练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体验式教学;模式

一、“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这十六字是2001年4月16日时任国家总理朱镕基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为该校题写的校训。题词表明会计人员应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道德水准和道德决策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我国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虽然部分高校开设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但内容侧重法规法律的讲授,缺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际案例;并且教学过程脱离实际,只是机械地讲授法律、法规。管理素质教育就是使学生学会决策、组织、协作、与人合作和具备团队精神的教育。会计是经济管理的一部分,会计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素质。当前我国的会计学历教育偏重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或弱化了对学生管理素质的培养,导致部分毕业生存在自我意识强烈缺乏团队协作精神、自我封闭缺乏与人交流合作意识、管理知识薄弱缺乏决策组织能力等问题,直接影响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尽管国内大部分院校的会计学专业开设了管理类课程,如“管理学”,但多属于纸上谈兵的理论教学,离现代社会和企业要求培养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相距甚远。由上可知,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教育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设置上没有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放在应有地位,会计职业道德一直没有单独作为一门课程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2)管理素质教育偏向理论性知识介绍,忽视实践训练,使得理论教学显得空白虚无,影响了学生管理素质的培养效果。

二、将体验式教学引入“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教学的意义

针对目前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管理素质培养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学生缺乏实践体验的问题,需要单独开设“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课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构建一个将职业道德教育与管理素质培养融入专业技能训练过程的新型体验式教学模式。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积极创设教学情景,还原教学内容,给学生以感官刺激或心理准备,引导学生投入身心、情感、理智,在亲历的过程中形成认知和领悟的教学形式。通过基于体验式教学的“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可以训练和提升会计学专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培养的管理基本素质和难以实践的技能。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在轻松愉快、体验提高、互相启发、团队合作的群体中激发智慧,感受会计职业所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习得管理知识和能力,锻炼脑力,极大地提高管理素质,发挥个人潜能,增强团队凝聚力、活力和创造力,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达到“专业技能掌握、职业道德与管理素质水平提高”的双赢目标。

三“、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是会计学专业的基础实践课,旨在训练和提升会计专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培养的管理基本素质和难以实践的技能。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个人层面:通过激发潜能、调适心理、树立自信,提高学生学习、创新和环境适应能力。(2)团队层面:强化团队意识和目标导向意识、提升沟通与合作技能、培养冲突协调能力。(3)专业层面:提高会计职业道德、财务决策和执行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根据“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可设置以下训练项目(见表1),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识和能力。(1)会计职业道德意识与认知能力。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认识和感悟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后果。(2)个人意志与潜能。通过一些案例和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及心理调适能力,使其树立自信,提高学生学习、创新和环境适应能力。(3)团队沟通与合作能力。通过一些情景案例强化团队意识和目标导向意识,提升沟通与合作技能。(4)冲突协调能力。通过设置一些冲突情景和案例,让学生通过信息收集、交流与辨析,达成一致目标。(5)计划、组织和决策能力。通过创设活动情境或游戏,培养学生的快速组织和决策能力。表1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项目明细表注:①要求学生先修“管理学”、“基础会计”课程,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和管理知识;②教师可根据拟安排的训练项目自编“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教师和学生手册,规范每个训练项目的操作要求;③训练最好集中于一周内完成,时间可以安排在在大二暑假开始一周或结束一周;④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可根据学生所缺乏的素质有针对性地增加相关项目,并按照学生情况、场地情况及天气情况做灵活调整。

(三)实施程序

1.训练流程。(1)分组体验。对于每一个训练项目,由教师先讲解规则,并提供训练项目所需要的器材和材料。然后,学生分组体验,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最为直接和真实的感受,并将感受随时记录于感悟条或感悟日志上。学生获得感受并对感受进行加工分析从而产生自我认识形成观念和能力。由于这样的感受是发自学生内心的,所以具有很强的生动性,能够让学生印象深刻。(2)分组反思。分组反思的内容包括自己在个人项目中的表现和感受,以及在团队项目中的贡献和不足、团队配合中存在的问题、和其他小组相比存在的不足等。学生通过交流各自的体验以及对多种不同的感受、认知和情感的讨论、分析和比较,形成对事物的新的认识。(3)组间分享。经过分组反思后,各个小组将组内成员的感受和见解进行整合汇总,并派一个代表在全班发言,与大家分享感悟心得。教师在分组反思和组间分享过程中应加强引导,灵活运用提问等方式,启发学生,让学生能够深刻地感知自己存在的某种潜能或不足。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按自己的评价标准对每个学生和小组的体验过程和产生的认知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对好的方面加以肯定,对频繁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并说明产生的原因,使其认识自己的不足,看到他人的长处,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4)教师总结。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分享,进行合理的总结,并结合训练项目的相关特点和理论,引导学生加强认知,帮助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2.基本要求。(1)本训练是一种亲身体验式训练,学生是整个训练的主体。要求学生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严格遵守训练规则,全程参加,全身心投入。(2)训练效果的优劣取决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小组内人数过多会造成学生参与度下降以及教师观察不足等问题。建议每组以8—10人为宜,最多不应超过12人。(3)教师指导内容:监督学生活动过程;对学生活动做观察记录;活动结束后,依据所做的观察记录,引导学生反思讨论;对学生进行评价;阅读学生的训练感悟日志,并与学生进行必要沟通。(4)训练的主训教师需要提前调查了解学生特点,依据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设计活动项目以及顺序。(5)训练项目后的讨论部分是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在有活动桌椅的教室中进行。一般每两个小组需要配备一间有活动桌椅的30人教室。3.注意事项。(1)该训练为集中封闭式训练,由每个教师带领一个学生小组,全程参加。由于训练强度极大,身体不适或体能较弱的学生和教师不宜参加。(2)训练项目需采用一些器材,为了保证学生安全,训练器材需定期维修或更新。(3)有些训练项目(比如穿越电网项目)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需要做好安全方面的保障工作:制定安全教育方针,明确安全操作原则,做好安全教育和宣传,实现安全监督管理。

(四)考核方式

在通过规定训练项目的前提下,对其成绩的评定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分数比例为30:30:40。

作者:刘建勇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邱吉福,高绍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会计学历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J].当代财经,2005,(4).

[2]李广平.基于职业导向的拓展训练在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3]汪永兰.体验式教学法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11,(36).

职业素质训练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素质拓展 训练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162-01

当前,研究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已成为大学生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和重大课题。随着拓展训练强势进入大众视野,其训练效果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经验、体验社会教育、形成正确的人际、情感和社会性价值观等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

1 职业素质拓展训练的重要意义

职业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以提高心理素质为主要目的,兼具体能和实践的综合素质教育,让学生在集体中、在合作中、在矛盾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适应社会的知识、领悟做人的道理,通过亲身体验来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它以运动为依托,以培训为方式,以感悟为目的。拓展训练能使大学生激发个人潜能,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提高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技巧性,极大增强合作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

2 职业素质拓展训练的特点

2.1 教师为辅,学生为主

在拓展培训中,教师不再是主角,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设计、组织、布置、实施训练项目,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向。而学生是训练的主体,学生要参与训练的各个环节,完成训练任务,在每个项目中体验蕴含的道理。

2.2 活动―体验―感悟

活动是训练的外在形式,体验是学生的心理启迪,感悟是训练的终极目标。拓展训练过程一般包括“活动―分享―总结提升―应用”四个环节。让学生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果敢、顽强、自信、团结等优良品格的形成。

2.3 学生综合素质迅速提升

拓展训练所有项目以体验活动为先导,引发出人知、情感、意志和交往活动,所有项目都具有一定难度,是对心理、体能、智能的极限挑战。在克服困难、顺利完成课程要求以后,队员能够体会到发自内心的胜利感和自豪感,获得人生难得的高峰体验。

3 职业素质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的作用

3.1 培养优良的个人品质

所谓做事先做人,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德才兼备方成事。很多企业宁愿要高品质即使专业知识成绩差的人也不愿要专业知识优秀而人品低劣的人。通过训练,可以培养大学生个人勇气、信念,跨跃心理障碍,挖掘个人潜能。认识自我,敬业奉献。正确对待不同意见和挫折。

3.2 培育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拓展训练可以有效的培育大学生团队的合作和协作能力,明确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学会处理局部与大局的关系;创造和谐团结的氛围和工作环境。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团队成员合作。

3.3 塑造敢于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

拓展训练项目有的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每个参训者在如下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提高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创新能力”是职业素质的核心要求。 通过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勇于打破传统思维的局限。训练发散性地思考问题,迅速转动大脑搜求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

3.5 培养强烈的责任感

强烈的责任感是企业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最基本的素质要求,“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训练项目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责任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应具有的信念。拥有责任就拥有了善良,拥有了责任就选择了谨慎,拥有了责任就奠定了成功的基石。责任心就是做任何事所需的一种平常而力求完美的心态。

3.6 锻炼较好的心理素质

职业素质训练中的身体活动或身体锻炼可以诱发积极的情感,这些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心境具有抵抗作用,使其个性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改善个性自我知觉,提高自信心。从而增强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能经受各种挫折和压力,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

4 职业素质拓展训练的项目设置

4.1 高空项目

高空项目是利用大型的空中训练器材来完成一些高难度的高空技能训练。高空项目的目标是“挑战自我,超越极限”,这个项目的设置目的是让学员感受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集体之间的愉悦感,并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潜力,在培养学员的团队精神方向,这个项目起着重要的作用。

4.2 场地项目

场地项目的设计宗旨是“促进个人成长,提升团队效能”。场地项目为了培养学员的行为习惯,改善学员的心理素质,在项目内容设计时将拓展训练和体能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得学员可以在丰富多彩的拓展项目中改变行为,提升心理素质。

4.3 个人挑战类项目

在个人挑战类项目中,所有的项目都有较高的难度,具有一定的冒险性和挑战性,并且这类项目是要由学员独立完成的,因此需要学员具有极大的用气和决心。这类项目可以挑战学员的意志力和信心,还可以激发学员争取荣誉的斗志和责任心,进而向目标努力。

4.4 双人协助类项目

双人协助项目虽然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但是这类项目的突出特点是它要求两个学员要互相包容、互相配合,通过共同的努力来达到目的。这类项目有助于培养学员包容心,以及互相尊重和帮助的美好品质。

4.5 团队合作类项目

团队合作类项目要求整个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通过默契的协作来排除活动中的困难。团队合作项目看似不难,但是它是以团队之间的合作为主,要想顺利完成活动,全队人员之间要互相鼓励和宽容,通过默契的配合来使整个团队获得成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拓展训练就是这样通过设定特定的环境和活动规则使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可以预见,拓展训练以其新颖的教学内容,独特的学习方式,以及丰富的教学方法必将成为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途经。

参考文献

[1] 谭璐.人民论坛,2009(27).

[2] 雷光.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6).

[3] 谢进.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职业素质训练范文第7篇

【关键词】形体舞蹈训练;职业素质;免费师范生

中图分类号:J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165-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单位招聘方面,各个单位尤其重视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水平。艺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形体舞蹈训练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艺术知识传授,它可以在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的过场中,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合作意识等综合素质。[1]六年制免费师范生的职业素质问题广泛受到业内关注,经过六年专业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但高校还是开展舞蹈形体训练课程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职业素质。

一、形体舞蹈训练与学生职业素质的关系

形体舞蹈训练是师范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课程,主要形式有舞蹈训练、塑造形体、音乐欣赏等,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气质美感和形体美感。经历过六年训练的免费师范生们,不仅仅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教学能力,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素质。六年的学习,让学生们的专业能力有所提升、专业知识更加丰富、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心智也更加成熟。舞蹈形体训练作为一门训练艺术修养、提升个人气质的课程,帮助学生形成了更加现象性的专业气质。

六年制免费师范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长,与外部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接触到真实的教学情境的机会也不多,自然在职业素质中的教学经验更少。形体舞蹈训练和轻松愉悦的训练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更加自信,帮助他们释放生活中的抑郁情绪,加强与同学之间的沟通,提升职业素质。

二、形体舞蹈训练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影响

(一)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

六年制免费师范生的身体状态已经基本定型,但身体机能是具有极大的开发空间的,此时进行形体舞蹈训练是抓住身体最后的黄金时期。将来会战斗在一线教师岗位上的六年制免费师范生是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的,所以,作为免费师范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长时间的站立行走的能力。

从已有的调查数据中,我们明显能够看出免费师范生在进行一年舞蹈形体训练后,柔韧度、身体形态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变,这充分说明舞蹈形体训练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今后的舞蹈形体训练中,教师更应该把握教学进程,尽量做到在舞蹈形体训练中加入一定的体能训练,从而实现增强学生体力、耐力的目的,帮助免费师范生锻炼出更加强壮的体魄。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美的教学姿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教师的职业形象越来越关注,一线教师是教育行业的代言人,因此,对于六年制免费师范生来说,培养其整洁的仪容仪表、优雅的行为举止、专业的教学姿态、贴心的教学态度是必然的趋势。

经过形体舞蹈训练,学生们对自己的形体和体态有了基本的了解,对舞蹈的要求也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对坐姿、站姿、手势、行走等体态有了一定的自我控制意识。形体舞蹈训练还是一种美的训练,包括形体美和内在美,如体态、坐姿、手势、面部表情等,帮助学生提高了对教学职业形象的认识。形体舞蹈训练,还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自我形象的修炼意识。

形体舞蹈训练,还会训练学生的日常表情。教师的职业表情应该是微笑的,是会传递给学生温暖和力量的。在教学过程中,大量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模拟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看到自身表情的不足,并进一步改正。合理的形体舞蹈训练,能塑造免费师范生们更加专业的职业形象,增强学生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理解。

(三)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有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女大学生都青睐于形体舞蹈训练,她们认为形体舞蹈训练能够塑造优美的体型,还能宣泄情绪。现在,很多高等师范院校都在师范专业开设了形体舞蹈训练课,并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可见,大学生对形体舞蹈训练有一定的心理需求,这也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另一方面,免费师范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后期,他们的生理发展基本完善,但心理还不成熟,具有不稳定性。形体舞蹈训练的教学手段灵活多变,能够有效地缓解大学生的情绪,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形体舞蹈训练中包含大量的美学元素,如优美的动作、动听的音乐、优雅的姿态、舒缓的动作等,这都与免费师范生平时学习的专业课程有着很大的区别,便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去。长期的学习和坚持,可以拥有更为优美的体型,学生们的自信心也增加了。

(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

大学生对任何事物有着浓烈好奇心,对于美的追求也很简单,他们希望自己是“美”的,也就是希望自己拥有一个匀称、协调的身材。而在对大学生的培养中,我们应该更为重视的是内在美,要让他们理解自己那美好的心灵、气质、学识才是永恒不变的美。作为未来教师的他们,还要懂得对学生无私的爱、温暖的问候、优雅的教学才是一名教育者应该拥有的美。

长期以来,许多人对形体舞蹈训练的看法十分浅显,认为形体舞蹈训练只是帮助学生塑造体形等。但形体舞蹈训练是能够用来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塑造学生内在美的。前文已经说到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提升学生整体素质,那么塑造学生内在美又从何说起呢?

塑造学生内在美,是一个长期并需要坚持的过程。众所周知,形体舞蹈训练有很多基本的舞蹈组合,对于没有舞蹈经验的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们在训练中常常会坚持完成一些很难的动作。长此以往,就培养了学生们坚持的好习惯。另一方面,舞蹈是讲究细节的,一个眼神、一个角度就会影响整个舞蹈的美感,学生们要想完成得更好就必须注意细节,严格要求自己。这都是培养学生内在美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李明蔚.艺术教育中德育的渗透[J].时代文学,2009(10).

作者简介:

职业素质训练范文第8篇

1.形体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美的姿态

调查显示,91%的学生认为形体训练能提升身体姿态的美感,而培养优美的姿态是形体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良好的身体姿态是每个人心中追求的梦想,而优美的姿态并非一日养成的,而是在长期形体练习中慢慢养成的。有学者指出,一个美的形体能使人感到赏心悦目,能拉近人与人的心理距离,在社会交往中能获得一个好的印象。通过形体训练课中的姿态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身体的平衡能力、控制能力、基本姿态的掌握能力,以便建立准确的肌肉感觉,形体训练中的把杆练习还可培养规范、优美的身体姿态,而且能合理地发展身体各部位的柔韧性,协调性,力量和平衡能力,从而提高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和表现力,并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优美的姿态的形成,达到外在形体美与内在气质美的完美统一。

2.形体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

高职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有好奇心,有探求欲望、有较强的审美能力的年龄,普遍存在不满足的心理状况,他们总是希望自己不仅有一个匀称、线条优美、协调的身体,同时也希望自己具有心灵、气质、博学的内在美,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他们对自身的认识不够全面,而通过形体训练就能知道该怎样来培养自己,完善自己和深化自己。经调查,95%的学生对自己的形体不是很满意,90%以上的学生对形体训练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通过形体训练中轻松、缓慢、柔和的姿态练习,让学生提高自身的认识,然后用形体训练来引导培养增强自信能力,充分提高形体的训练效果,达到纠正学生体态方面不良习惯的效果,增强美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信、端庄、高雅的气质,增强艺术修养。

3.形体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

高职学生虽然身体形态发育基本定型,但身体机能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进行形体训练仍然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年龄,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而旅游行业的工作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因此,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今后的职业要求有长时间站立和运动的能力。调查显示,经过一学期的形体训练中不间断的站、坐、走、蹲等姿势的练习,让学生持续地站立、行走和运动能力,对学生个体的身高、柔韧、体重、体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积极效果,在形体训练中加入一定的体能训练,采用持续和间断性的练习,有效地增强了抗疲劳能力和有氧耐力,这样,又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符合服务专业的标准。

4.形体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形象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形象越来越关注,社会需求旅游从业人员是礼貌与礼仪的文化代表,因此,对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培养其干净的仪容仪表、合适的语言谈吐、优雅的行为举止、贴心的服务态度是必然的趋势。经过形体训练,学生对自己的基本姿态和正确要求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有显著改善站、坐、行等体态的自我控制意识,通过形体训练对学生内在和外在美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体态、举止言行等,这提高了学生对酒店职业形象的认知度,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将来从事酒店行业的形象和素质,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形体训练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自我形象的修炼和自身的美学修养,增强改变不良的行为意识。

通过形体舞蹈组合来训练学生的表情,微笑,职业形象是良好的个人形象折射企业的旅游专业学生开展形体训练课应更贴近专业,为专业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酒店专业的特点,增加服务礼仪的教学,使其更符合当代社会企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要求。形体训练是一种美的教育过程,是一种动态美的行为艺术。旅游专业形体训练教学中,注重情景模拟教学,模拟真实现场进行时间操作,如何进行前台服务,宴会服务等毅力不但能体现酒店专业的基本素质、道德修养,也是高校教育的成果。对旅游专业学生开展礼仪形体训练十分必要,这有利于塑造练好的职业形象,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形体教学中合理教学安排与设计,就能更好的塑造旅游专业职业形象美和审美能力,加强学生对职业的任职感培养和塑造旅游行业的品质形象,而职业形象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教育培养过程,在进行形体训练的同时,加强礼仪规范等职业素质教育,最终才能成为具有较高素养的合格的旅游人才。

二、结论和建议

当今社会,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社会要求高职学生是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这要求我们旅游专业的学生在品德、专业技能和形象上的统一体,内外兼修。旅游人才的形象和表现能直接影响到宾客的心情,所以,在抓好专业知识学习、礼仪规范的前提下,结合专业特点、学生需要、社会需求,加强对学生、对职业形体的训练,做到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使之真正地成为具有较高素养的旅游人才,以满足当今社会对高职教育人才的需求。

职业素质训练范文第9篇

[关键词]CDIO 职业素质 训练

[作者简介]杨洁(1978- ),女,浙江永康人,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建筑工程系,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职业教育;骆佳梅(1981- ),女,浙江义乌人,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职业教育;刘学应(1964- ),男,安徽安庆人,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建筑工程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建筑节能。(浙江 杭州 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2012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浙江省教育厅2010年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面向产学合作的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训练模式研究”(项目编号:Y201018339)和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2009年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训练与效果研究”(项目编号:XKY2009-08)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2-0178-02

CDIO模式是国际上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分别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为了更好地配合高职高专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尝试探索一种以CDIO教育理念为基础的职业素质培养训练模式。

一、基于CDIO的职业素质培养目标及内容

1.主动和愿意冒险。对于工程类的学生而言,主动积极的态度无论是在学习期间,还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工程师都是十分必要的,积极主动的态度有助于把握机会。当机会到来时,需要有愿意冒险的精神,抓住机会,并付诸行动。这里指的愿意冒险并不是一种莽撞的行为,而是在充分认识行为的潜在优势及风险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法把握时机做好项目方案,通过科学决策作出决定。

2.执著与变通。众所周知,在工程项目构想与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需要工程类学生具备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执著需要自信,需要对事业的热情以及为实现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的激情,努力工作,关注细节,独立自觉地开展工作。在执著的同时也要适应变化,学会变通,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且能够考虑到别人的想法,包容不同的观点,对于批评能正确对待。

3.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也称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进行思考,寻找答案,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和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具有开放性、扩散性。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只有具有创造性思维,才能够承担艺术、科学、人文或者是技术领域的创新任务。

4.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对问题能有自己的见解,提出符合逻辑的论据和解决方案。对于有疑问的现有的观点、理论和现实敢于提出质疑。当然,批判性思维并不等同于否定性思维,而是在客观充分认识事物的基础上理性地分析,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自省个人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自省是通过自我意识来省察自己言行的过程,是自我意识能动性的表现,通过自我反思可以正视自己的能力、实力和弱点,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不断拓展才干,克服弱点,从而实现自我完善。

6.求知欲和终生学习。求知欲是一种认知的需求,对于学习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求知欲能提高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注意力,能使人更好地承受学习的强度和深度。在校期间的学习是职业生涯的知识储备阶段,应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自我驱动,提高自学能力,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在今后工作中总结经验,学习新的技术。同时在求学过程中要和导师或指导老师建立联系,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7.职业道德、正直与责任感。做人做事有原则,在逆境中也要有坚持原则的勇气,在工作中难免要犯错误,但一定要对自己的失误负责,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对合作伙伴要给予信任,服务他人。确定职业方向,学习职业规范、职业礼仪,把掌握人与人交往的尺度。

8.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协作精神、服务精神、大局意识的集中体现。一名优秀的工程师要具备组建高效团队的能力,了解团队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特点,明确团队成员的任务、角色和责任。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会有自己的工作风格,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需要统一目标,了解成员的需求,发挥成员特长,扬长避短。作为团队的成员要自觉保守团队秘密,确保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

二、职业素质培养训练模式的构建

1.以“学”为主的模式。(1)入学教育。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初有很多的迷惘,对于将要学习的专业了解甚少。不少学生在填报志愿时由父母做主,或是服从调剂,往往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这就需要我们抓住入学教育专业介绍的时机,向学生阐明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内容及职业发展方向。引导学生提高专业兴趣,建立专业信心,明确专业任务,培养专业责任感。尤其是对非第一志愿报考的学生要给予一定关注,了解其原来的专业兴趣,帮助他们完成专业兴趣的转换。(2)专业教学与职业道德相结合。专业教学过程中可将专业知识、相关的职业规范以及职业道德相结合。以建筑工程类专业为例,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时期,工程建设量巨大。总理说过,“所有工程建设都要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然而,建筑质量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有的单位对建筑质量的责任心不强,建筑产品从设计、施工到验收都比较粗糙,造成建筑产品的内伤很多,有的工程建好后一两年就要维修,甚至出现了“楼歪歪”“楼倒倒”。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职业道德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模块化的同时,可以将相关的规范和实际工作中发生的案例进行整合,使学生在掌握技术知识的同时受到职业规范及职业道德教育。目前已在《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建筑工程法规》等专业课教学中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以“练”为主的模式。开设职业素质训练课程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练习的平台。职业素质训练课程改变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采用体验式教学法,根据CDIO工程教育模式中对工程类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根据不同专业所需职业素质,设计学习情景。以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建筑工程类专业为例,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可以采用适当的项目进行训练。在训练方法上,可以灵活运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行为强化法和活动训练法。(1)讨论法。通过在课堂上规定的有限时间内进行发言,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2)案例分析法。将特定的职业或相关专业的事件、过程、发展、行为情景等,以案例的形式进行再现,让学生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借助合适的材料深入思考,其中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占据主导地位,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角色扮演法。通过该方法的运用使学生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来进行体验和思考,从而构建起新的理解和知识并培养职业必备的能力。以模拟面试为例,在课程中安排了“模拟面试”角色扮演,由学生分别扮演面试官、求职者、记录人员,让学生体验到面试的紧张感、竞争性,体会面试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能够总结提高。(4)行为训练法。我们将其应用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中,用来纠正部分学生的不适应行为。如有学生当众发言时胆怯、过分紧张以至于说不出话,我们采用了自我意识调节放松法、自信训练法对其加以引导,一段时间后鼓励其当众发言,由团队其他成员给予热烈的掌声,极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5)活动训练法。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依据团体辅导的原理,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人际交互,让个体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比较以及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提高。

3.以“做”为主的模式。(1)将职业素质训练融入实训和顶岗实习。CDIO工程教育模式将传统的教学内容,按目前工程应用的实际需求制定集成化的专业课程模块,项目的构思、设计阶段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校内实训让学生得到部分工程体验,毕业顶岗实习阶段将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将职业素质训练落实到“做”的层面。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主要由指导教师承担,指导教师在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职业心理问题进行指导,有别于一般的心理辅导,这类指导着重解决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及求职时遇到的困惑,帮助其理清思路,建立求职的信心。(2)与专业社团活动和学科竞赛相融合。引导学生建立专业相关的社团,以专业社团和学科竞赛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经历构思—设计—实现—运作(CDIO)的全过程,通过项目研发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了解学科的前沿知识,激发学生的求职欲,并通过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协同工作能力。以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为例,专业成立了发明者协会,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将专业知识与工程需求结合起来,集思广益,通过近两年的努力,获得了“生态植物窗帘”“高空防坠服”等三十余项国家专利授权,获得浙江省“新苗计划”项目立项七项。同时,我们还引导学生将研究成果向工程应用转化,在浙江省第三届高职高专“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上获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并成功实现了竞赛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达六十万元。

4.以“提高”为主的模式。(1)建立信息反馈体系。以毕业生情况调查为载体,以专业或班级QQ群为平台,了解学生毕业后近三年内的职业发展情况,帮助学生分析解决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对优秀校友进行访谈,剖析成功者的职业素质,用现实中的榜样引导在校学生实现未来自我形象塑造,培养对未来职业的自豪感。(2)建立效果评价体系。利用心理测试系统采用自信心量表、自我信念量表、交际能力测试、心理发展状态测验、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行动潜力测验等对受训学生的训练效果进行评测。用职业能力倾向测试、RCCP通用职业匹配测试量表等量表,为学生求职提供参考。同时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体系,尤其要重视毕业生对训练效果的反馈,不断改进训练模式及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CDIO工程教育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把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工程教育改革的全过程,从学生入学之初开始抓起,将专业教学、职业素质训练课程教学、实训实习以及学科竞赛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体系,将大大有利于工程类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并为学生在毕业后胜任工作岗位,快速实现角色转换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等.从CDIO 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

[2]郑洪利.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职业素质训练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职业素质 训练课程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基本情况

(1)课程开设。由于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通用职业素质训练(基础阶段)》作为选修课程开设。本学期四个班级共计76名学生选修了该门课程,为便于教学,将四个班的学生分为2个教学班,即一个为大教学班,共58名学生,该部分学生均未经过顶岗实习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一个为小教学班,共18名学生,该部分学生经过顶岗实习。两个班均每周各1次课,每次课程2课时。

(2)课程教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发现了两个问题较突出:一是学生对职业素质认识尚处于入门阶段。尤其是在未经过顶岗实习或无其他从业经验的学生中反映比较突出,对这类课程不够重视,教学内容不容易接受;而小教学班的学生普遍经过顶岗实习,对课程较重视且教学内容较易接受。二是两个教学班对于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有差异。两个教学班普遍较喜欢体验式活动性教学内容,在人数较多的大教学班中,气氛尤其热烈;而对于思辨性或理论认知性教学内容,人数较少的教学班级中开展较顺利,学生较容易接受。

(3)课程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能感受到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步增进了职业素质的认识,学习积极性在逐渐提高,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对“思、议、训、考”的体验式教学方式逐渐接受。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案例分析和活动体验分享当中去,一些原本不愿学、混课程、坐后排的学生,能逐步坐到前排并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二是学生能对一些职场现象进行合理分析和寻找破解途径,并能掌握一些关于工作心态、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三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难度逐渐减小。课程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生由“要我回答问题”,逐步转变为“我要回答问题”,由“要我参加训练”,逐步转变为“我要参加训练”。四是学生责任心和团队意识显著增强。尤其在团队合作训练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相互帮助,群策群力;一些小组出现了一人受“罚”全组接受,“我是组长,我应当承担责任”等的感人现象。通过实践证明,该课程能与学生取得良好互动,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方面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 主要做法

(1)课前调研。一是企业招聘调研。收集整理2010年以来,深圳企业公开的招聘技工信息100份。经分析,深圳企业普遍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二是实践专家调研。根据现代物流专业实践专家座谈会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情况,在学生职业素质方面,突出强调了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三是教学专家调研。通过向教学专家、优秀教师等学习和请教,对教学场地的选取、课堂组织、教学内容解析等进行了设计。四是学生课堂调研。观察了部分班级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学生对于互动性教学内容兴趣较高。

(2)内容设计。在调研基础上,参见人社部和教育部相关部门的职业核心能力相关教材和理论书籍,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设计了三个模块:工作态度训练、沟通能力训练、合作能力训练。每个模块涵盖6个训练任务,共计18个训练任务,每个训练任务2学时,共计36学时。

(3)教学方法。一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训练中体验职业素质。二是以任务为载体,通过完成既定任务目标,使学生自主思考、相互沟通、积极行动等,在训练中提升职业素质。三是以团队为平台,适应学生班级教学的需要,选取适用于班级教学的训练任务。四是以综合职业素质训练为基本面,具体训练项目均为综合性训练(包括工作态度、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但教师侧重于突出某方面职业素质的具体授课。

(4)教学过程。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设计了讲授、讨论、训练、作业四个环节。其中,讲授设计,以案例教学为主;讨论设计,小组讨论,分组陈述,计入成绩;训练设计,设计试训、训练、竞赛、分享四个环节;作业设计,以课后回顾与总结为主。

(5)成绩考核。根据课程探索需要,学期初设计了过程化考核方案,并经学校相关部门批准,进行了尝试。基本做法是:①总成绩 = 作业(20%) + 考勤(20%) + 过程考核成绩(60%)。②过程考核成绩 = 模块测评成绩 ?50% + 课堂项目训练成绩 ?50%。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分别针对性地制作了考勤表、作业成绩表、过程记录表和项目测试,作为成绩记录依据。通过成绩分析,基本能够反映学生间职业素质的个体差异。

3 存在的问题

(1)课程目标与培养对象的把握。本课程目标原设定与专业技能人才通用职业能力的培养,在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设定上侧重于方法的认知与培养;实践中,学生尚处于职业素质认知的入门阶段,对于基本概念与职业情境尚缺乏认知,因此,学生在方法领会方面,显得较生涩。

(2)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设计。一是原教学章次内容的设计较注重全面性与系统性,未能充分考虑教学章次内容的典型性,不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二是在知识和能力的教学过程安排上,注重以知识为主体,能力训练服从知识学习的思路,即能力训练是为了知识学习,有悖于知识学习为能力提升服务的规律。三是教学活动设计未能充分考虑课堂组织问题,较易出现某些教学活动安排过于简单或过于繁复的问题,如出现个别学生课堂纪律性不强,或对活动规则不熟悉,或参与不积极等情况,教学活动进行不顺利,阻碍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模块(单元)教学目标与考核标准的设计。原模块教学目标的设定较抽象和笼统,一方面,未能清晰区分知识与能力的具体培养目标;另一方面,部分目标设定未能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目标设定高于学生可达到的认知和能力范围。因此,在考核标准设定上,出现了部分考核指标设定无效的情况。

4 几点思考

(1)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设定。一是课程目标定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课程定位于基础阶段的通用职业素质的训练。侧重于基本概念和典型情景的认知以及简单方法与技巧的训练。二是教学目标设定。根据课程目标定位,设定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并将单元教学目标区分为知识认知目标与能力提升目标。具体目标设定力求学生可达到和可操作。

(2)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定。一是教学内容的安排。具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认知,力求将知识点模型化和图表化,让学生有兴趣、容易记、易理解;另一部分为能力训练,力求在学生自我能力认知和活动训练提升两方面下工夫。二是教学过程设定。以能力为主线,以任务为载体,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知识点根据实际情况穿插讲授,服务能力训练。

上一篇:环卫卫生管理范文 下一篇:变电工程施工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