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测试范文

时间:2023-10-10 16:53:21

职业素养测试

职业素养测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素养测评;CCEP项目;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127-02

“职业素养提升项目是教育部和安博集团联合研发的致力于提升大学生素养的项目”,它突破传统职业素养培养以理念改变为核心的体系,切实关注到学生与社会互动的界面建设,在学校就开始塑造一个未来合格的职业人,“CCEP项目可以极大的提高大学生素质和职业能力。

一、对应用“CCEP”项目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测评的作用和意义

“职业测评”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对受试者的职业兴趣、性格特征和职业能力倾向等职业发展要素,实施测量和评鉴的人事管理活动。人才职业测评,可以帮助我们相对迅速精确地掌握应用“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项目(CCEP)”系统训练后的学生的职业兴趣、性格特征、能力倾向等职业特征和发展潜能,帮助这部分学生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自己地职业定位和规划未来职业生涯。

学生自身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和职业能力倾向”等因素,对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和职业定位,尤其是学生日后的长远发展,始终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参加职业测评的目的,不是说就业时非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作,而是为了通过测评更好的了解自己,从而更好的规划自己的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学生在参加一些职业测试的同时,并不是说自己不喜欢、不适合的工作就不能去做,“先就业,再择业”,“先求生存,后求发展”的就业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非常符合中国的就业现状和许多高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同时对一些社会因素及家庭因素等,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一般也都需要予以考虑。

作为一名大学生来讲,提早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方向,可以更好的规划自己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提前为就业做准备,从而不至于到了毕业找工作时出现“本专业的工作不喜欢做,但是喜欢做的工作又不会做”的两难局面,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大学生在找工作前可以首先借助职业测评这个工具,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方向,一是可以避免在找工作的时候过于盲目,从而能够有目标,有意识的去寻找比较适合自己的工作,避免出现“很快就业又很快辞职”的情况;二是可以帮学生做到对自己的优势劣势心中有数,从而使学生在找工作、面试和日后的工作当中,能够有意识地去发挥优势、回避不足;三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常把职业测评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因此,职业测评这个工具,对学生的顺利就业和未来长远发展,以及高校就业率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对应用“CCEP”项目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测评的分类

(一)职业定位测评

1、职业倾向测试

该测验按照不同的职业特点和个性特征将人分为六类:现实型、探索型、艺术型、社会型、管理型和常规型。这六种类型的人具有不同的典型特征。每种类型的人对相应职业类型感兴趣,人格特征和职业需求进合理搭配的特点,通过对测试者职业倾向进行综合分析,帮助测评学生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从而作出正确的就业或职业转向的选择。

2、个性喜好测试

个体的“内在需求”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重要源泉,是支配人们各种行为的根本动力,人们从事形形的职业也就是在满足我们自己的需要。人们的优势、喜好、需要不同,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当然会非常不同。从另一个侧面来说,不同的职业也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该测试主要是以人类15种“内在需求”为理论基础编制的。这15种需求分别为“秩序、省察、成就、顺从、求助、支配、谦卑、扶助、变异、坚毅、表现、自主、亲和、异和攻击”。

通过这个测试,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个性偏好有个非常清晰的了解。

3、能力倾向测验

能力倾向测试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判断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能力优势,即所谓的诊断功能;二是测定在所从事的工作中,成功和适应的可能性,包括发展的潜能,即所谓的预测功能。

能力倾向测验的测试要素包括:知觉速度与准确度、言语表达与理解、数学运用、逻辑推理、综合分析等5项。综合概述为数学运用能力、言语理解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资料分析能力四个方面。

通过这个测试,学生可以对自己能力方面的优劣势有个全面的认知。

(二)职业发展测评

1、职业价值观测试

职业价值观的测试,可以帮我们更好的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工作领域,并且更好的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职业价值观是以人们实际的生活工作经历和他人的反馈为基础形成的,即使面临非常困难的状况,职业价值观在职业选择过程中也往往不会被放弃。所以说职业价值观在职业生涯过程中非常重要。

2、职业满意度测试

许多同学进入到大学一段时间后,就开始找工作实习了。有些同学很早就找到了工作,进入了试用期。但是很多学生很难弄清楚自己对找到的工作是否真的满意?

因此,学生就可以借助职业满意度测试,来使学生对他们的工作到底是否满意多些了解,以作为学生就业时的参考。

(三)职业潜能测评

1、创造力倾向测试

创造力倾向测试是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测试。该测试把创造力分成冒险性、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四个要素。

职业素养测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职英语 教学改革 就业软实力

关于高职学生就业软实力,学界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综合已有相关研究成果[1-3],笔者认为高职学生的就业软实力应该包括人文素养、职业软能力(除专业技能以外的方法职业能力和社会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个性心理品质四个方面。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道德情操和科学精神四个方面,人文知识包括历史、文学、政治、语言等方面的知识[4],人文思想是指对人生、世界、价值等的意识等,道德情操是指人在思想和行为上对善恶、美丑、正义等所持的态度、观点和显现,科学精神是指人具有的理性、求真、探索等精神品质。职业软能力主要包括观察与分析、决策与规划、组织与执行、团结协作等能力。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敢于担当、奉献社会等[5]符合职业特点要求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品质。个性心理品质则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和兴趣等。

随着就业软实力在高职学生就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关于高职学生就业软实力培养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然而,当前的研究大多从理论层面探讨高职学生就业软实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等,从教学改革实践方面进行实证研究的非常少。本文以笔者所在学院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为例证,从高职英语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创新、教师素养提升和教学评价机制完善四个方面,研究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对培养学生就业软实力的影响,为更好地实现利用学科教学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软实力提供借鉴。

一、研究对象

以我院2012级高职阶段学前教育专业2个班、市场营销1个班,以及旅游服务与管理1个班的166名同学为教学改革实验对象,学前教育的另外2个班、市场营销的另外1个班、材料工程1个班及应用艺术设计1个班的157名同学为研究参照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教学改革实践

2012年9月,从我院2012级高职阶段学生中选取如上所述的一半班级进行高职英语教学的深层次改革实践,以探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对高职学生就业软实力的影响。

(1)教学目标改革

参照班级继续贯彻“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导向。教改班级在坚持上述目标导向的基础上,规定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软能力、职业道德及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进行教育的目标要求,以实现在培养学生就业硬实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就业软实力的目标,为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培养合格的“高等复合型社会职业人才”。

(2)教学内容改革

参照班级教学内容的选择仍然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选用的教材和具体教学内容以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依据。教改班级在选择教材和具体教学内容时,除了要贯彻实施上述原则外,还要求教学内容既要有利于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综合、实践与创新”等职业方法能力,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团结协作”等职业道德,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乐观宽容心态、积极稳定情绪、高雅大方气质、坚强果敢意志和健康广博兴趣”等优秀个性心理品质。

(3)教学模式改革

参照班级基本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听说法、阅读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主以教师为中心,以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发展为目标。教改班级主要采用目标―问题导向教学法、探究―启发教学法、社团学习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具有人文性特质的互动合作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自我发现、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创新”的教学模式中提升人文素养。其具体的改革实践措施是:①课前布置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单元进行整体预习,从知识、能力、道德情感等方面制定单元学习目标,归纳学习中存在的所有障碍。②课堂教学第一课时,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归纳单元学习目标,老师以自己设计的教学目标和学生讨论归纳的单元教学目标进行对比,并阐述理由及依据;第二课时,学生分小组讨论各自总结出来的学习障碍及解决策略,教师听取学生关于学习障碍总结及解决策略的汇报,并对课堂上不能解决的学习障碍提出解决策略设想,供同学们课下继续查阅资料或进行实践;第三课时,教师对学生此时仍不能解决及先前解决得不够好的学习障碍进行启发、指导,帮助学生以最优方式设计方案、解决问题。③单元课堂教学结束时,布置学生完成与本单元教学目标相关的任务,如指导学生组织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表演大赛等第二英语课堂活动,教师根据任务量和难度,在指定时间内进行检查并做详细记录。

(4)教师素养提升

为了确保教改的顺利进行,我们组成了固定的教学研究团队。教学研究团队定期外出学习、研讨,积极申报各级课题。学习研讨紧紧围绕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学生就业软实力的提升项目进行,重点突破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更新,以先进的高职教育及外语教学思想武装头脑,切实提升教师的文化软实力、职业软能力、职业道德及个性品质修养等。

(5)考核评价机制改革

参照班级主要遵照学院制定的考核方法:平时考核成绩占20%,期末考核成绩占80%,这其中对学生平时成绩考核并没有具体考核标准,期末考试也没有实行统一制卷和阅卷制度。教改班级实施的考核评价机制是:平时考核成绩占50%,其中出勤占10%、课堂参与度及质量占20%、课后任务完成占20%,教师对学生的平时考核有详细记录,供学生和有关部门核查;期末考试成绩占50%,对试卷结构(题型)、难度及阅卷等进行统一管理。

2.研究工具

(1)问卷设计与调查

根据付艳芬[6]、倪超[7]等的非专业技术技能测评量表,以及当前高职学生就业软实力的需求状况,形成包括人文素养、职业方法能力、职业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的四个分量表、二十二个条目和很好、较好、一般及较差四个测评等级的就业软实力测评量表。

采用此测试量表,在2012级高职学生的第一学期和第五学期顶岗实习期分别进行一次测试。其中第一次测试为学生见习单位对学生的评价,第二次测试为顶岗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评价。第一次测试共发放问卷323分,收回314份,删除无效测试卷10份,即收回有效测试卷304份,有效率为94.1%。第二次发放测试卷323份,收回有效测试卷323份。从两次测试中选取完全吻合的304份有效测试结果进行比对。

另外,笔者还自行设计了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学生软实力相关性测试表,让学生按照影响其就业软实力的程度将选项排序,共分为最大、比较大、一般、不大和没有影响五个等级。于2013年12月20日对学生进行了测试。

(2)英语应用能力测试

在第一学期(2012年9月21日)、第二学期(2013年6月21日)和第三学期(2013年12月15日)分别对学生进行一次英语应用能力测试。其中第一次测试采用历届高考测试卷,自行组织测试;第二次测试采用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模拟试卷,自行组织考试;第三次测试采用统一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形式进行。

(3)数据收集与整理

整理两次“高职学生就业软实力测试”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测试”数据,形成如下测试结果。

表1 高职学生就业软实力测试结果①对比

表2 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测试结果对比

表3 英语教学改革与高职学生就业软实力相关性测试结果

三、结果分析

1.教改前后软实力测试结果

教改前的第一次就业软实力测评结果如表1显示,教改班级与参照班级的就业软实力大致处于同一水平,差距最大不超过3个百分点;而教改两年后的第二次测试结果却显示,教改班级的就业软实力整体及其各维度均比参照班级有大幅度提升,提升度均在10%以上,其中职业软能力、职业道德及就业软实力整体均比参照班级高出15%以上。这说明英语教学改革对学生就业软实力的提升有显著影响。

2.教改前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测试结果

表2所显示的教改前后三次英语应用能力测试结果同样证实了英语教学改革对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第一次测试结果表明,教改班级与参照班级的英语基础基本相当;但第二次和第三次测试结果均显示,教改班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有大幅度提升,而且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提高程度逐渐加大。

3.教改对学生就业软实力的影响

从英语教学改革与高职学生就业软实力相关性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影响高职学生就业软实力的重要因素有教师素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评价等。

四、结语

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对提升学生就业软实力及英语应用能力均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推进高职英语教学教学改革,应该全面设计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内容,既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就业软实力;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真正的自主设计、自主探索、自主创新、自主管理学习环节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组织与协调、学习与发展等职业软能力;切实提升教师素养,以教师的高尚人格魅力、深厚人文素养、严谨治学态度、优秀职业道德和健全个性心理品质去教书和育人;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以目标导向和考核约束双保险确保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注释:

[1].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3(01):179.

[2]王丽媛.论高职学生就业软实力的培养[J].职业论语,2013(13):82.

[3]孟祥玲.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软实力路径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11):86.

[4]刘伟.大学生人文素养内涵、缺失现状及原因剖析[J].才智,2012(09):268.

[5]李碧宪,梁劲泰.论职业道德的内涵[J].理论导刊,1997(09):25.

[6]付艳芬等.护理非专业技术技能测评量表的构建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0(09):845-847.

[7]倪超.护理专业本科生非技术技能测评量表的初步研制[D].南华大学,2013(05).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

般项目《高职学生就业软实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SK2012

职业素养测试范文第3篇

一般来说,显性职业素养中个人知识、技术技能是职业教育课堂所关注的重点,它们可以通过知识的传授、顶岗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获得。而显性职业素养中的个人外在形象、职业核心能力如沟通表达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技能等,则往往被忽视。因此,开设职业素养课程应该更加重视这些内容的教学。隐性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其中,职业道德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任劳任怨等。职业意识是指作为职业人所具有的意识,是人们对职业的认识、评价、感情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应,如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保密意识、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等。

职业态度是从业者对职业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如职场忠诚度、责任心等。由此可见,隐性职业素养的三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总的来说,职业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职业意识、基本态度和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同时,职业素养可以在课堂教学、训练和实践中进行培养,让大学生去领悟、体会和感受,从而形成良好职业道德习惯和正确的职业意识与态度。

“三点一线”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职院校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准备基地,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接受教育、提升自我素质的主要场所和锻炼平台。加强课堂教学、提升职业素养是当前高职大学生教育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高职大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完全可以通过课堂教学途径来进行培养。可以通过开设一系列职业素养课程,如“职业意识”、“职业心态”、“职业核心能力”、“就业与创业规划”等课程教学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道德修养等。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大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的,大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单纯的理论灌输、空洞的理论传授远远不能适应现代隐性职业素养的课堂教学,迫切需要构建贴近现实、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为此,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和职业素养课程的本身特点,提出了“三点一线”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三点一线”是以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自我认知、职业意识、基本方法技巧”为三个基本点,有机组合、密切构建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基本点之一“: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即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我测试找出差距和不足,以便更清晰的了解认识自己,准确把握自己。如通过心理测试来了解自己的情商、与人沟通表达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了解自己的性格倾向、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来很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等等。

(二)基本点之二:“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的培养主要是借助生活案例、寓言、故事等深入浅出讲解,通过“小故事”来阐释“大道理”,从而启迪思维,唤醒和激发大学生的职业意识。通俗易懂的寓言故事不仅可以激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充分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如为了让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可以讲解“福特制造第一辆汽车”“牙膏开口要增宽”等故事来拓宽大学生的思维眼界,增强创新意识,开辟新的思维境界。

(三)基本点之三“:方法技巧”

“方法技巧”即让大学生学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和手段,好的方法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如何让自己更加自信”、“如何演讲”、“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等等,让大学生学习必要的方法技巧,少走弯路,获得职场上的成功。

(四)主线“:职业能力培养”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即将大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始终贯彻其中,以游戏活动、情景角色扮演等互动式体验教学,获得职业工作中所需的实践能力,真正做到“从思想到行动”的落实。如与人合作能力的培养,可以先进行自我能力测试,了解自己与人沟通能力水平,加强团结合作的意识,进而学习如何与人打交道,最后获得与人平等相处的合作能力。

“三点一线”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具体环节

(一)导入测试,找出差距

教师在开始上课时,应设法巧妙地激起大学生的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每个人都迫切想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而“自我测试”能够很好帮助自己认清当前的状况、明白自己的差距。比如人格类型测试、职业规划测试、趣味测试等都能极大地引起大学生的兴趣。通过自我测试,大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弥补各自的差距和不足,避免盲目学习。自我检测是学习的有效帮助手段,在职业素养中导入测试,更能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二)故事启迪,知晓道理

小故事蕴含大道理。首先,职业素养中很多知识、道理,教师如果苦口婆心、长篇大论地解说,收效反而甚微;如果用一则有趣的故事代替,在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过程中,大学生不知不觉明白了他们该明白的道理。寓言故事作为一种更有效地交流手段,他就像一个信息传送带一样,能够把深刻、枯燥无味的道理简单化、有趣化。其次,还可以活跃上课的气氛,吸引大学生的集中力。在职业素养课堂中,恰当地运用故事寓言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让大学生明白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重要性,教师可讲述“非典”时期不顾个人安危主动提出把危重病人集中到自己医院来的钟南山院士的故事,也可以讲述“忠诚狗找工作”的寓言,等等。这些寓言故事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学生受益匪浅。当然,教师在选取故事的时候,首先要注意选好故事的主题,符合教学内容;其次要在恰当的时候讲故事,还要提高讲故事的能力,必要时配合适当的手势、表情,注意讲故事的节奏等。

(三)实战演练,学会方法

找到了自我差距、知晓了道理之后,我们更重要的是掌握如何提升自己职业外在形象和职业素养能力的方法和技巧,而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实战演练”的情景模拟学习这些方法的运用更为有效。“实战演练”要求大学生把课堂中学习到的方法技巧等在模拟的情景中进行灵活的运用,这是学习的真正检验。比如认识到职场中与别人沟通能力很重要之后,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如何倾听、如何表达特别是即兴演讲的相关技巧,更注重的是亲自尝试即兴演讲,用自己的激情和口才感染在场的听众。通过这些课堂内外的情景模拟、自主的训练,才能真正的把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

(四)游戏活动,加深体验

游戏活动是构建职业素养课堂的特色和重要组成部分,游戏活动重视和强调互动式体验教学,可以使大学生全身心的积极投入,寓教于乐,以达到经验共享,共同提高能力的目的。大学生只有参与其中,成为当事人,才能认识到差距,也才能真正缩小差距。运用游戏活动的学习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倍增,比单调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大学生在轻松活泼,隽永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进行“手—脑—心”全方位的学习。

在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中,大学生是主角,参与是关键,教师只是游戏活动的主持人或引导人,其责任是通过简单导入游戏规则和活动内容,大学生充分的体验游戏活动后,教师在最后简明扼要、画龙点睛的总结游戏的主题,让大学生轻松地明白道理,收益匪浅。如团队培训游戏“合力吹气球”,每组一共有6个人分工合作来完成任务。6个同学分别抽各自的一张签:“嘴巴”、“手”(二张)、“脚”(二张)“、汽球”(每组一个)。游戏规则和内容都很简单,首先由抽到“嘴巴”的必须藉着抽到“手”的两人帮助来把汽球给吹起(抽到嘴巴的人不能用手自已吹起汽球);然后二个抽到“脚”的人抬起抽到气球的人去把汽球给坐破。通过这个简单的小游戏,大家深刻体会到只有齐心协力、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任务,比起长篇大论讲解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效果要好得多。

当然,课堂中的游戏活动要恰当好处,游戏活动并不是越多越热闹越好,而是根据教学目的来选定游戏主题,教师要学会积极引导,注意巧妙的提问,善于组织小组讨论及大组分享,让大学生自己领悟寻找答案,最后进行总结性辅导。

“三点一线”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一)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习兴趣浓厚

“三点一线”的课堂教学模式因为融入了趣味的自我测试、生动的寓言故事、有趣的游戏活动、情景模拟的实战演练,整个课堂教学不再呆板枯燥,而是轻松活泼、兴趣盎然。

(二)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做好就业前准备

“三点一线”的课堂教学模式能让大学生清晰的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从而改善自我;因为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能让大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与其他同学交往中体会到自我的重要性,找到自我的价值,从而增强了自信心。

(三)强化职业意识,提升职业能力

“三点一线”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活动及训练对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起到很好的强化作用,对职业能力的提升有很好的帮助,直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职业素养测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DOI]10.13939/ki.zgsc.2017.15.219

加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既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又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关键指标。湖南省教育厅在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职业教育方针政策,大力建设教育强省的过程中,创新性地建立了职业院校专业技能抽查制度,我院牵头并主持开发了湖南省《物流管理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和题库》。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制度在我省已实施6年,对提高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对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和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有效促进了专业建设;有效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有效促进了专业服务产业;有效促进了质量管理机制创新。

《物流管理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开发的基本原则是:①遵循五个基于:基于学生获得适应现代生产的职业行动能力确定考核目标;基于专业基本技能和岗位核心技能确定考核模块;基于作品设计考核项;基于工作过程设计考核内容;基于岗位要求和学生个人成长考核职业素养。②处理三个关系:专业共性与专业特色的关系;现实条件与技术发展的关系;标准和题库的关系。③实现四个对接:中高职对接;抽查模块和项目与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对接;抽查内容和项目与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对接;抽查试题和项目与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对接。

《物流管理专业技能考核标准》的考核内容按照“三层递进”(专业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三类项目”(简单项目、复杂项目、综合项目)进行构建,内容框架如下页表所示。考核标准包括技能点、操作要求与职业素养要求和操作完成时间。以“运输组织与规划设计专业核心技能模块”为例,包含58个技能点,比如公路运输部分技能点和考核要求。

1 公路运输组织方式

(1)技能要求。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任务资料,完成整车和零担货物运输组织。

(2)操作规范与职业素养要求。符合运输企业作业的基本素质要求,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3)测试时间:15分钟。

2 运输业务受理

(1)技能要求。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任务资料,完成运输业务的受理。

(2)操作规范与职业素养要求。符合运输企业作业的基本素质要求,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

(3)测试时间:15分钟。

3 运输风险控制

(1)技能要求。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任务资料,提出运输风险控制措施。

(2)操作规范与职业素养要求。符合运输企业作业的基本素质要求,能正确地对运输风险进行防范和转移。具有很强的运输风险预判能力和勇于担当的责任心。

(3)测试时间:15分钟。

4 公路运输车辆的选择

(1)技能要求。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任务资料,完成公路运输车辆选择。

(2)操作规范与职业素养要求。符合运输企业作业的基本素质要求,熟悉货车类型,有较强的车辆调度能力。

(3)测试时间:10分钟。

5 容重搭配(H1-9)

(1)技能要求。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任务资料,完成货车容重搭配,实现车厢的容积与车辆的载重充分利用。

(2)操作规范与职业素养要求。符合运输企业作业的基本素|要求,具有充分合理利用车辆空间的意识;有节约成本的意识。

(3)测试时间:15分钟。

6 装车配载(H1-10)

(1)技能要求。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任务资料,

考核的能力与内容框架

专业基本能力[]模块一:物流作业基本技能模块

模块二:物流管理基本技能模块项目一:物流业务数据分析与处理

项目二:常用物流设备操作与日常维护

项目一:物流市场营销

项目二:物流地理

项目三:物流安全与质量管理

岗位核心能力[]模块一:运输组织与规划设计

模块二:仓配组织与规划设计

模块三:物流金融组织与规划设计

模块四:国际物流

模块五:快递物流

模块六:物流节点货物入库与在库作业

模块七:物流节点货物拣选与出库作业项目一:公路运输组织与规划设计

项目二:铁路运输组织与规划设计

项目三:水路运输组织与规划设计

项目四:航空运输组织与规划设计

项目一:入库作业管理

项目二:在库管理

项目三:出库配送作业管理

项目一:仓单质押

项目二:买方信贷

项目三:垫付货款

项目四:授信融资

项目五:信用证担保

项目六:替代采购

项目七:垫资-代收货款

项目一:订舱

项目二:通关

项目三:走货

项目四:综合业务

项目一:快件收派

项目二:快件处理与集散

项目三:快件运输作业

项目四:快递信息系统管理

项目五:快递安全管理

项目六:快递客户服务

项目一:货物入库作业

项目二:货物在库作业

项目一:货物拣选出库作业

项目二:零散货物拣选作业

跨岗位综合技能[]跨岗位综合技能模块[]项目一:仓储与配送设计与决策

项目二:运输设计与决策

项目三:智能物流组织与规划设计

熟练掌握装车配载的基本原则,能科学合理地制定装载方案。能根据货物性质安排同一客户货物的码放次序,能根据送货的顺序来安排不同客户货物的装车顺序,完成货物配载装车。

(2)操作规范与职业素养要求。符合运输企业作业的基本素质要求,具有安全防范意识,充分合理利用车辆空间的意识;有节约成本的意识。

(3)测试时间:15分钟。

7 调运方案设计(H1-13)

(1)技能要求。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任务资料,根据供货点和需求点设计合理的调运方案,获得最低的运费。能应用节约里程法、表格法和图上作业法规划调运方案。完成调研方案设计。

(2)操作规范与职业素养要求。符合运输企业作业的基本素质要求,具有认真、负责、细致的工作态度,具有安全防范意识和节约成本的意识。

(3)测试时间:20分钟。

8 路线优化

(1)技能要求。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任务资料,应用最短路径法、节约里程法等方法,完成运输路线优化设计。

(2)操作规范与职业素养要求。符合运输企业作业的基本素质要求,具有认真、负责、细致的工作态度,具有安全防范意识和节约成本的意识。

(3)测试时间:30分钟。

9 公路运输成本核算

(1)技能要求。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任务资料,完成公路运输成本核算。

(2)操作规范与职业素养要求。符合运输企业作业的基本素质要求,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有较强的节约成本的意识,具有认真、负责、细致的工作态度。

(3)测试时间:20分钟。

10 公路运输的保险与保价作业

(1)技能要求。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货物的性质、声明价值和保价费率,完成保价费及赔偿金额的计算。

(2)操作规范与职业素养要求。符合运输企业作业的基本素质要求,能对作业进行优化,具有认真、负责、细致的工作态度,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

(3)测试时间:15分钟。

11 公路运输货物运单的填写

(1)技能要求。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任务资料,完成公路运输货物运单的填写。

(2)操作规范与职业素养要求。符合运输企业作业的基本素质要求,具有认真、负责、细致的工作态度。

(3)测试时间:15分钟。

12 作业通知单、运输计划单的填写

(1)技能要求。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任务资料,完成公路运输作业通知单、运输计划单的填写。

(2)操作规范与职业素养要求。符合运输企业作业的基本素质要求,能事前做好准备工作,能按要求进行原始资料整理、保持工作环境清洁,具有认真、负责、细致的工作态度。

(3)测试时间:15分钟。

13 取派通知单的填写

(1)技能要求。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任务资料,完成公路运输取派通知单的填写。

(2)操作规范与职业素养要求。符合运输企业作业的基本素质要求,具有认真、负责、细致的工作态度。

(3)测试时间:15分钟。

14 运输质量KPI考核

(1)技能要求。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任务资料,完成运输质量KPI考核指标的制定。

(2)操作规范与职业素养要求。符合运输企业作业的基本素质要求,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有较强的质量管控能力,具有认真、负责、细致的工作态度。

(3)测试时间:15分钟。

物流管理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开发过程严谨、科学、持续改进。标准制定由企业专家、本科院校专家及高职院校专家联合组成开发组,将企业标准、人才培养要求及课程体系有机结合进行开发,并经过专家认证,通过后实施。于2011年年初次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标准进行了修。2014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行业发展对物流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对标准进行了再次修订,使之更科学、更贴近市场。

参考文献:

[1]赵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基础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7):10-11.

[2]郑健,魏成平.基于AHP-Delphi法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扬州大学学报,2013(5):47-52.

[3]王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物流基层作业能力评价研究[J].物流科技,2013(7):125-129.

职业素养测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企共管;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模式;职业素养;教学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961 文献标识码:A

一、软件测试人才需求分析

在国家与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软件行业发展迅猛,据《2010年中国计算机市场预测报告》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软件行业实现收入3784.99亿元,同比增长23.6%,占整个电子信息行业收入比例的10.95%。但一直以来,国内许多软件研发企业都存在“重开发,轻测试”的倾向,造成软件产品质量问题日渐突出。据微软测试工程师对外透露,在微软内部,软件测试人员与软件开发人员的比例一般为1.5:1~2.5:1左右,即一个开发人员背后,有至少两位测试人员在工作,以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而国内软件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的比例却仅在1:5~1:8之间,这就导致了软件产品的竞争力小,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距离,软件的质量和工程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中国在软件测试人员也极度匮乏。同时国务院颁布的“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中,也鼓励软件企业大力开发软件测试和评价技术。此外软件测试专业还具有课程相对较容易、就业竞争压力小、待遇好、职业空间大、发展多元化等特点。因此作为培养软件人才的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应紧抓校企合作机遇,加大软件测试人才培养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够迅速融入企业,符合企业的需求,校企合作无疑是目前最佳的选择,是我国当前严峻就业形式的迫切需要,是学校培养专业人才提高自身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更是企业开发人力资源与学校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通过深层次合作可以缓解“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与“学校毕业生找不到理想工作”这对矛盾,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的共赢。

二、校企共同参与管理

现代企业对软件测试人员的要求不单纯是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的测试技能,更关注测试人员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这就需要在重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需特别强化学生个人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的提高,将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分层次分阶段的嵌入到学生的培养过程当中,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更好更快的融入到企业的工作当中。

(一)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

使学生在全面了解自己性格、兴趣及能力等素质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订学习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步骤和具体措施,企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跟踪、指导与监督,使学生在执行规划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完成目标提高自信心、自主学习能力等职业技能。

(二)加强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企业里每个项目都需要工作人员努力,软件测试尤其如此,测试工作贯穿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测试人员需要与项目中的不同角色,如测试组人员、开发人员、技术支持、客户等进行配合,这就要求测试人员善于沟通,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才能高质量的完成测试任务。企业主要通过项目式小组合作学习、专家讲座、学生顶岗实习等途径进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三)个人基本素养

作为一名合格的测试人员,除了要求具有专业技能和行业知识外,还应该具有一些基本的个人素养,即“五心”。专心:主要指测试人员在执行测试任务的时候要专心,不可一心二用;细心:主要指执行测试时要细心,认真执行测试,不可以忽略一些细节;耐心:很多测试工作有时候显得非常枯燥,需要很大的耐心才可以做好;责任心:责任心是做好工作必备的素质之一,测试工程师更应该将其发扬光大;自信心:自信心是现在多数测试工程师都缺少的一项素质,建立能“解决一切测试问题”的信心。

三、构建以培养软件测试专业人才为目标的教学体系

(一)采用“2+l”人才培养模式

“2+l”模式是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方法,是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基本思路是:在三年的高职教育过程中,前两年主要在学校中完成职业素质、基础理论、基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为学生提供走向社会与职业岗位的基本发展能力。第三年则进入企业直接面向真实的工作岗位顶岗实习,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进一步获得职业技能,以期在毕业时能做到就业与社会的要求无缝接轨,实现高职教育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一模式,不能理解为仅仅是时间上的概念,在运作模式上应有更为深刻的内涵。应该通过创设校企结合的内外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其适应生产环境、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软件测试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利用测试工具按照测试方案和流程对产品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甚至根据需要编写不同的测试工具,设计和维护测试系统,对测试方案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执行测试用例后,需要跟踪故障,以确保开发的产品适合需求。根据对软件测试人员的技能要求,校企以就业为导向,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共同制订课程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的构建紧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划进行,按照“厚基础、高素养、强能力、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养高,颇具创新能力的软件测试专业人才。

(三)构建校内外专业实习工厂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将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定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之一,强调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因此,校企合作要根据软件测试岗位能力需要,建设和完善以培养专业技能为核心的校内外实习工厂,制定实验实训标准,加强实验实训过程的监控与管理。校内建设软件测试实训基地,开展以周为单位的课程实训,理论课与实训课程皆由企业专门的软件测试工程师任教,将企业的发展理念及核心价值观等文件内涵渗透到教学过程。企业提供专门的实训场地、实训项目、实训指导教师,对假期实习及顶岗实习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与指导,校企共同为学生职业成长搭建实习平台。

四、构建校企合作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2010年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提出“吸收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此可见,开展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市场为导向,校企共同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既是培养单位,也是考核

单位,学生通过岗位实践掌握相关职业技能的质量评价主要由企业完成。与此同时,质量评价体系还需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要求,因此必须坚持校企共同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满足零距离要求,这就需要评价体系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作为评估依据。

(二)遵循评价主体多元化

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最终接受的是用人单位的考核,而这种考核必须基于企业、学校、学生等多种评价主体。企业是高职办学的投资者,更是教育成果享用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正是通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来体现,企业管理者、专业教师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等评价至关重要。学校负责教育质量评价的组织与开展,对自身的教学质量进行自我管理、监控和评价,是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主体。学生通过假期实习或顶岗实习,具有工作实践后,结合自身体会从所学所需的角度综合评价学校及企业的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专业课程设置、管理制度等,从而促进校企合作各项教学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因而,学生这一评价主体也不可或缺。

(三)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评价方法的多样性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把自评与他评的评价方式相结合,对学生职业素养、专业技能进行全面综合评价,不仅重视结果评价还要重视过程评价,把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尽量做到评价方法的多样,与真实的教育情况相匹配。课内与课外结合,学习与生活实践联系,促进学生对生活经验、信息资料的积累与整合,使评价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

(四)评价体系重点突出课程实训环节、假期实习及顶岗实习环节

课程实训及假期实习是锻炼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开拓视野,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途径。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是学生在完成专业群公共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的学习之后,到企业中承担与企业员工相同的实际工作任务,遵守企业员工的管理制度,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为正式就业奠定坚实基础的实践过程,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课程实训、假期实习及顶岗实习的质量评价能够更充分反映出学生的岗位能力素质和职业技术水平,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校企合作的背景,通过对软件测试专业管理方式的改革、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学校软件测试专业的校企合作事业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初步资源积累。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董事会、班主任团队、软件测试专业教师团队,明确了校企双方的责任与义务,科学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与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了稳定的就业渠道。

通过各级各类软件测试项目的开展,学生职业素养已基本具备软件测试人员的要求,创新和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得到企业、学校领导及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可。学校软件测试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单位以踏实肯干、实践动手能力强、沟通协调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强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已毕业学生主要分布在上海、无锡、南京等城市,许多学生进入睿泰、华为、软通、海辉、冠华等知名企业从事软件测试工作。合作企业睿泰集团也正飞速发展,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也为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稳定的基础。

校企合作是加快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对企业而言,可以快速造就人才,较好地解决企业对人才标准的培养途径与质量要求等问题。对学校来说,开展校企合作能有效地使学校了解企业对人才使需求的数量与质量的要求,从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服务企业的办学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变革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使之满足企业对技能紧缺型人才的需求。对学生而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使学习内容与企业的需求零距离、使实践锻炼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必将促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基于校企合作的软件测试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深化校企合作,在人才的培养模式、管理方式、师资建设、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继续探索,形成“生源链、产业链、师资链、就业链、成果转化链”,促进企业、学校、学生乃至社会的共同进步、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兰景英,应用型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维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7).

职业素养测试范文第6篇

关键词:胜任素质模型 建立 招聘 应用

企业在员工招聘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通过面试官确认的候选人在试用期间的表现与面试评价多有不同;即使对于学历及工作经历相似的员工,因对其与岗位所需素质匹配度的评价不够准确,也经常造成人员选择错误,给人力资源管理者带来诸多困扰。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面试官对候选人偏主观,无法客观评价候选人的各项素质。通过构建员工素质模型,让候选人在招聘过程中参与测评,将为公司提供客观公正的素质测评结果,保证候选人的各项素质满足岗位要求。

一、素质模型简介

素质模型(Competency model)就是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绩效目标所要求的一系列不同素质要素的组合,包括不同的动机表现、个性与品质要求、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以及知识与技能水平。

胜任素质模型的应用起源于19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关于胜任素质特征模型大约有以下几种:一是麦克利兰素质模型,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麦克利兰经过研究,提出6个具体的素质族21项通用素质;二是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包括管理技能、个人特质和人际关系3个维度;三是四种能力模型,包括自我管理能力、人际关系能力、领导能力和商业能力等;四是按照知识、技能/能力、职业素养3个维度构建胜任素质模型。

笔者认为,按照知识、技能/能力、职业素养3个维度构建胜任素质模型,更符合中国企业,尤其是房地产公司的实际情况。在招聘过程中,因候选人岗位不同,层级不同,对其知识的要求也不同,因此,知识维度的测评主要通过笔试和面试来完成。而在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可以通过建立胜任素质模型进行测评,从而甄选出符合公司要求的候选人。

二、 素质测评库的建立过程

1.选取样本。公司根据岗位不同,分别从绩效优秀和绩效普通的员工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确认每个岗位所需技能及职业素养指标。

2.调查。可以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调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要在调查前制定访谈提纲,避免受访者无目的,开放式访谈。其次要确定访谈重点,让受访者描述在工作中的关键事件的起因、过程及结果,并充分描述在完成工作过程中的心理想法及必须具备的素质,以此大体确认技能及职业素养指标的范围。在此基础上,要对行为事件访谈报告进行内容分析,记录各种胜任特征在报告中出现的频次,制定调查问卷,并要求参与调查人员通过问卷调查,确认不同岗位所需的素质指标并设立权重。

3.建立员工胜任素质模型。首先根据确认好的素质指标,搜集整理相关问题,形成指标题库。在搭建指标题库的过程中,要选择客观性问题,避免主观性问题。每个指标,均应该有超过一定数量的题目,便于在测评中进行组合。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岗位,选定相关指标形成该岗位的素质题库。设立题库时,要将原指标题库的顺序打乱,避免测试者因同一指标题目集中出现,造成测试的不准确性。

4.选择公司内部人员测试有效性,并进行修正。素质题库制定完毕后,可以选择公司内部人员进行测试。在选择测试人员时,应同时选择绩效优秀和绩效普通的员工参与,并将测试结果与员工绩效进行对比,如出现结果不一致的情况,要及时进行修正并继续测试,直至结果大体一致为止。

三、将员工素质模型用于招聘过程

在招聘过程中,完成初试后,要对候选人进行素质测评,根据测评分数,确认其与岗位的匹配程度。如测评分数不满足要求,则不能进入复试。

当然,在实际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分数较高但不能胜任岗位要求的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素质测评库进行修正。

四、案例

笔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在某房地产公司建立了员工素质模型,并用于招聘过程,取得良好效果。

首先是通过选取样本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按照技能及职业素养2个维度,确定了23个指标,其中,技能指标15个,职业素养指标8个,并确定了每个指标的题目数量,不同岗位的员工素质模型(含指标及权重),具体见下表1、表2及表3。

其次是按照岗位不同,选择不同样本参与测试,总计选取了327人参与测试,各岗位测评平均分最低为75.8分,其中80分以上员工占比为53.5%,高分、低分员工与其绩效考核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素质测评题库有效。

在此基础上,将员工素质测评用于重点岗位的招聘过程中,基本保证在较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候选人,大大提高了公司员工整体素质水平,为保证公司整体运营指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职业素养测试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项目化教学; 职业素养; 职业教育; 软件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6)11-73-02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cultivation into software project teaching

Wen Ying

(Hang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Zhejiang,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The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is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the enterprise to the talented person, and the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cultivation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link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starting with the training content of the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of software employees, according to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life cycle,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cultivating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in the course of project teaching are studied.

Key words: project teaching;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software specialty

0 引言

当前软件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非常关注,而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责任心不强、团队合作精神不够、与沟通交流能力差、缺乏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等问题,为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就业竞争力,职业素养培养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加强高职软件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研究切实可行的培养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软件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培养内容

充分了解当前企业对软件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及能力和素质要求,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通过调研了解到软件从业人员大致有八个工作岗位:方案策划师、需求分析师、系统架构师、前端(界面)设计师、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实施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对职业素养的要求概括为责任心、执行力、编码习惯、测试习惯、分析理解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文档写作能力、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抗压抗挫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等,这些具体要求为软件专业职业素养培养提供了内容,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奠定了基础。

2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职业素养培养路径

专业教学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根本途径[1]。项目化教学[2]借助工程项目实践,让学生在职业情境中提高职业技能,这是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软件技术专业以培养软件程序员为主,项目化教学为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融入职业素养培养提供了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职业素养培养的关键就是将培养内容融入项目实施,具体的培养路径表现为:

⑴ 项目的选取

企业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对教学来说不一定具备典型性,课程中使用的典型项目,在企业中也不一定真实[3]。在满足软件开发过程完整性的前提下,教学项目以覆盖课程知识点为目标,简化企业真实项目中的复杂业务流程,筛选和整合功能模块,使之成为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效载体。

⑵ 项目的设计

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核心,教学项目设计应遵循高职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认知规律,为体现出由单一到综合的能力训练体系,将课程体系中的项目按规模和范围划分为三级[4]:课程项目、学期项目、综合项目。不同级别的项目承载的职业素养培养内容并不相同。课程项目作为单门课程的教学载体,是功能简单的模拟项目,以涵盖课程涉及的知识点为主,突出基本技能训练,培养需求理解能力和良好的编码习惯;学期项目作为课程群的教学载体,改编自企业真实项目,突出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沟通交流、文档编写等能力;综合项目即毕业设计项目,是学生在软件企业顶岗实习时参与的实际项目,对提升职业素养最为重要,基本涵盖了软件从业人员所需的职业素养要求。

⑶ 项目的分解

具体课程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级别的项目后,任课教师要在课程的整体设计中将项目拆分成若干工作任务,明确每个任务的教学目标和职业素养培养内容,做到技能培养和素养培养的有机整合。同时在课程考核评价中增加职业素养评价办法。在每次课的单元设计中,要阐述为达成职业素养培养目标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等。

⑷ 项目的实施及评价

以项目小组的形式进行项目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时间管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素养。项目小组可根据前期项目分解后的工作任务制定开发计划及角色分工。学生按开发计划依次完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代码编写、软件测试以及各阶段软件文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更好地贴近企业工作情景,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项目日报、周报、例会、评审等活动。最后进行项目成果展示和汇报,根据对项目成果的终结性评价和对职业素养的过程性评价,形成该课程的综合评价。和最终完成的项目成果考核评价不同,职业素养培养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其考核评价体现在完成项目的工作过程中,评价指标应具备目标明确、可行性、可操作性强等特点。

3 职业素养培养应用实践

以软件专业核心课“JSP开发技术”为例,说明项目化教学中融入职业素养培养的具体方法。该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Java Web开发能力,教学项目规模为学期项目,分为课内模仿项目(选用电子商城项目)和课外学生自主选题项目(各类网站项目),课内外同步训练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软件开发技术JSP。依据软件开发生命周期[5]进行项目分解,从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编码、产品四个阶段划分出若干子项目,将每个子项目再分解为若干工作任务,结合软件从业人员岗位分工及职业素养要求,在每个工作任务中确定职业素养培养内容,如表1。

为更好地模拟职业活动,学生以项目组中不同角色分工的形式参与到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达到职业素养的提升。“JSP开发技术”课程职业素养考核评价占课程评价的20%,评价指标根据软件从业人员职业素养要求设定,如表2。该评价指标在课程的职业素养培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 结束语

项目化教学融入职业素养培养,实现了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相互渗透和共同提高,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通过实践我们有几点体会,一是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教学项目设计能力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教师除了扎实的专业技能外,应具备行业中合格职业人的职业素养。二是有些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学校较难实施,如吃苦耐劳、抗挫抗压等,需要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在真实的软件开发环境中得到训练。三是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高职软件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考核评价体系,如研究难定量指标的量化办法、完善实训、实习以及第二课堂的考核评价等,为软件人才培养提供更全面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欧阳冬梅,张玉荣,焦江福.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及培育途径分

析[J].职教通讯,2013.11:21-23

[2] 胡占军,张欣等.基于CDIO模式的项目教学实施方案[J].中

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8:55-58

[3] 杨永娟.IT项目课程开发案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10.14:22-25

[4] 徐春林.CDIO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

教育,2012.33(20):25-27

[5] 陈玲萍.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应用软件安全性测试[J].

职业素养测试范文第8篇

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职业精神所表达出来的是一种态度,一种如何对待工作、对待社会的态度。这种态度里面蕴藏着的其实是使命感、责任感、团队合作态度、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等核心元素。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完成基础阶段教育后的专门教育。它培养的是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的任一专业,都能在社会生活中对应上相应的职业。它是为特定的职业群培养人才,按这个职业群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些特性决定了高职的专业是职业型专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跨世纪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职业人才。但是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个明显的倾向,即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强调对学生技能、技术的培养,而忽视对职业精神、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这使学生误认为如今在社会中,只要有技术就行,片面追求实用,仅从眼前的情形出发,只学习在眼前看来有用的知识,而不注重综合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应在满足学生就业必须具备的职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培养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劳动世界和社会环境所需要的自我学习、与他人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综合的职业素养;在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的现今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在职业教育过程培养和塑造这些素养和精神,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职业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1.从教育的目的看。教育目的作为一种“设想”或“规定”,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有其现实的本源,实际上是社会对其成员质量规格的客观需求在他们意识中的反映。教育目的的核心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层次之一,不是职业培训,教育不能等同于培训。任何一个层次的教育都既是“学问之道”,更是“成人之道”。在教育过程中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与人格塑造缺一不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是为了培养人,是为了人的素质的提升,而不是简单的“制器”。所以职业教育不是简单的职业技能的培训,而应是在职业技能的养成过程中注重职业人格的塑造、职业精神的培养。

2.从职业精神与民族希望的关系看。尽管中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其中高等职业教育也已占据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毕竟我国的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还不到20%,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还是少数。如果中国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仅仅是把自己的职业看成是自己赖以谋生的“饭碗”而已,既不敬业爱岗,也不恪尽职守,不关注技术进步与创新,更没有认识到自己从事的这一职业其实就是自己对这个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也是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尽的义务,也就是不具备基本的职业精神和素养。没有职业精神的人是不可能有民族精神的。如果作为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的新一代的技术工人,是不具备民族精神与气节的一代,那么这个民族也就失去了她的脊梁,没有了应有支撑力。没有支撑力的社会又何以寄托民族与社会的希望?因此,职业精神其实还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希望。

3.从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看。当今社会,知识老化的周期已变得越来越短,新的职业又在不断产生,上几辈所经历的“一辈子干一个职业或在一个岗位做一辈子”这样的事已越来越少了。因此对现在和未来的从业者,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能力水平的要求都越来越高了,一个人如果只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已很难保证他的职业成功。所以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适应新的从业环境,职业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学到一些具有“普适性”的最基本的知识和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而不仅仅是在眼前看来可以受用终生的职业技能。

二、职业教育过程中忽视职业精神培养的原因

职业精神的培养应该说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为什么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追求技术、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职业精神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职学院校园文化的缺失和长期的职业技术教育的传统使然

大多数高职学院都是由原先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来,无论是校园物质文化还是校园精神文化跟普通高校相比都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校园精神文化方面,高职学院本身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相对本科院校来说要淡一些。加上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源于早期的实用教育,倡导和实践着实用主义教育理念,形成职业学校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养,注重对学生技能、技术的培养而忽视对其职业精神、职业综合素养的关注。

2.对高级技术工人奇缺的片面宣传

近几年,每一次大型的人才招聘会都会传递出这样的一个信息:高薪招不到高级技术工人。这样的信息经各种媒体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宣传,在人们头脑中逐渐形成这样的认识:只要有技术就行,有技术就能拿高薪。因为在很多时候,人们在传递“高薪招不到高级技术工人”这一信息时,仅仅是一种信息表层的传递,而忽视甚至根本就忘了告诉人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技术高超的高等级技术工人,一个高级技术工人应具备怎样的素质,高级技术工人不仅仅是技术高超而已。对这些需要强调的层面都被表层的现象掩盖了。其实在高级技术工人的成长经历和人生历程中,最值得年轻人学习的恰恰是他们的敬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格力量、不断追求技术进步和创新的精神。但在实际生活中,对这些应深刻挖掘的东西却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3.在人才招聘或考核中,技能、技术的易于测试和考核

在人才招聘、录用过程中,很多用人单位也往往注重对应聘人员的技能、技术的测试与考核。因为技能、技术的测试、考核往往有一定量化标准,只要用一套测试方法或测试工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见分晓,甚至还可以实地测试。而对于潜藏于人深处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很难有量化的标准,即使有量化的标准,被试人也可以做违心的、虚假的选择,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得以呈现,需要时间的考验。所以在实际的教育或学习过程中,很多职业院校就根据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投其所好,有针对性地培养和锻炼岗位技能、职业技能,对不纳入测试、考核的内容就撇在一边。

职业素养测试范文第9篇

关键词:广西高校 大学语文 ZHC 结合 着力点

引言

人的核心能力之中首要的是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即语言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是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特征。可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有的人拥有满腹经纶,却无法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即使是高学历高职称的专家们,写出的文章中有不少的真知灼见,但文字的表达却不尽如人意。而在校大学生当中不善言辞的大有人在,不会写日常应用文的也不在少数,大学生汉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大学生运用母语能力的欠缺成为制约大学生择业就业的“瓶颈”。大学语文是对大学生进行母语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它对大学生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的养成及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借鉴好的经验改进大学语文教学,来促进大学生汉语交流能力的培养,显得非常迫切。

调查发现,广西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学科定位不准,教学课程与内容陈旧,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标准欠规范等等, 这些都是严重影响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养成和社会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因素。广西的本科院校普遍开设有大学语文课程,有些理工类学院及高职高专则不开这门课。即使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但多作为公共选修课开设,学校各院系对这些通选课大多不重视,学生也只把它当作混学分的工具。而且教学过程不太注重社会的实际需求以及教学的科学考评,考试缺乏发展性评价,缺乏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和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时,有的学校一篇作业定成绩,有的是期末考试加一篇作业的形式,学习与考试没有联系,考试只是一种取得学分的形式,老师为了照顾学生的学分,在考前给出复习范围,甚至试题,学生考完试,对所考的内容就忘得一干二净。这种评价方法流于形式,实际意义并不大。因此,如何培养能力?如何测查教学效果?如何改革大学语文教学,使之与社会选用人才相结合?成了广西高校大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难题。

一、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及其应用

“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简称ZHC)”是国内语言学、语言教学、心理学和教育测量学等方面的专家开发研制的部级标准化测试。[1]ZHC是一项职业核心技能的测试,面向全社会所有就业者施行,但重点考评在校学生的汉语实际应用能力,被称为汉语的四六级。通过ZHC测试,合格者可以获得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国家职业汉语等级证书。[2]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是毕业生在职业生涯开始之前的资格检验,是大学毕业生求职就业的重要资本,也是衡量高素质人才的工具。

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把人的职业能力分为职业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特定职业能力三个层次,而职业核心能力是一个人职业生涯当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力。根据2003年《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划分,人的核心技能共有8种,即交流表达能力、数字运算能力、革新创新能力、自我提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外语应用能力。[3]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放在了首位,可见其重要性。职业汉语能力是人们在职场活动中运用汉语交流表达的能力,也可称之为“职场交际能力”。职业汉语能力水平标志着人的思维水平,职业汉语能力强是“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特征。从用人单位的立场来看,他们首先看中的是应聘者的语言交流能力,能否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语言的信息,能否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能否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4] ,直接关系到应聘者能否竞聘成功,也决定了应聘者今后事业发展的顺利与否,所以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汉语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

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自2004年推出以来受到高校和用人单位的重视,成为政府机关、各大企事业单位选才的重要依据。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综合能力,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向驻京高校重点推广ZHC,许多院校已将获得ZHC证书作为优秀毕业生的条件之一。上海有60余所高校计划推广此项汉语能力测试,北师大心理学院也将ZHC引入研究生复试,中共中央组织部、团中央组织部、中石化等单位均建立起了ZHC人才输入体系。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在全国金融系统中也被广泛采用,山东省的各大企事业单位非常看重ZHC,青岛光大证券公司、中国建设银行青岛支行、招商银行、五星电器公司,都已在人才招聘中使用ZHC作为检测手段。另外,淄博、滨州、东营、临沂等地在教师的选拔和晋职当中,也把它作为必要条件。今后,该考试将会成为诸多行业的准入“门槛”。

广西目前还没有设立“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考点,广西高校如果能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引进ZHC,依据其公正的测评体系,就会较大地提高大学语文学科教学的科学性,大学语文教学具备了相对统一的课程标准,学生的母语运用能力的培养会更有针对性;学生在校就通过测试获得了职业汉语能力等级证书,其就业竞争力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这将有助于改善大学语文不招学生待见的窘境。以推广ZHC来促进广西高校母语教育的改革,推动母语教育走向能力培养的道路具有实践意义。

二、ZHC与广西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结合之着力点

笔者认为广西高校大学语文的改革可在大学校园营造学习汉语的良好氛围,借鉴ZHC的考试模式来改革大学语文的考核方式,或者在大学开设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的必修课或选修课,以提高大学生的语言素质及汉语应用能力,为将来大学生走入社会求职竞聘以及进入职场顺利开展活动储备必要的语言能力。ZHC与广西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结合之着力点具体如下:

(一)大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定位

广西高校由于受办学条件、办学经费、地域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办学定位上应更多考虑为地方教育事业、经济建设等提供优质的服务,作为通识教育的大学语文课程,是广西高校发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其母语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汉语交流与沟通能力的重要阵地。跟中小学语文侧重工具性、基础性相比,大学语文应更偏重于人文性、综合性、职业性、技能性,重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前的人文素质培养和母语应用能力的提升。因此,我们主张广西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应定位在以培养大学生“人文修养+汉语能力”的核心目标上。

(二)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更新

目前广西大学语文教材版本不少,但真正体现当代母语教育新理念的高水平教材不多。结合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应编写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和可操作性的富有广西特色的教材。大学语文教材应该以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为指导,把提高大学生汉语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作为重点,把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作为核心。教材编写应处理好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辩证关系和内容比例,ZHC测试侧重工具性,不能全面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行教材往往只是美文名著选读,对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没有切实的培训办法。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以人文主题为主线,选读名作精品,穿插阅读理解和说写训练,注重与生活实践的结合,注重形成性评价,将有助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人文素养的提升。

(三)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

考试对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根据新的考试模式,在教学中也应进行相应的教改。ZHC测试测查应试者对汉语的理解、表达、分析、总结等使用能力,考能力而不是知识,因此对于测试,学生无需死记硬背,这为广西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在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方面,必须大力借鉴语言学、文学、文艺学、阅读学、解释学、文章学等相关学科的新理论,充分运用“接受美学理论”“文本细读方法”“读者批评方法”等多种方法展开大学语文教学,构建有利于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以“读”为手段、“思”为中心、“说写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读写说一体化教学模式”和“专题导读模式”。

(四)大学语文评测体系的创新

大学语文的考试往往是用语文老师出的卷子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考试形式与当下素质教育的目的相悖甚远。我们认为大学语文教学评测体系,必须摒弃应试教育的考核模式,重点在课程考核中处理好人文知识内容与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的比例,必须体现人文性的特点,体现开放性的原则,有利于实现知识、能力、素养全面发展的原则。应建立一个由口语表达、开卷笔试以及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成绩作为结业考试这样多元化的考试新模式、评价体系。这样做的结果,不只是考试方法的简单变化,而且是现代教育发展原则及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体现。

结语

大学语文教学以培养大学生汉语能力及人文素养为核心目标,因为大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而是综合性更强、技能性更高、重在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和汉语应用能力提升的教育。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是检测从业者汉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权威的部级测试,两者结合,大有可为。语

参考文献

[1][2]宋铭.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的设计理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03).

[3][4]李晓丽.关于高校文秘专业口才训练课现状分析及对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02).

职业素养测试范文第10篇

笔试分为两科,分别为保教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主要考察专业人才的保教理论知识与能力,内容包括:学前儿童发展、学前教育原理、生活指导、环境创设、游戏活动的指导、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和教育评价等内容。综合素质主要考察专业人才的教育素养、基础文化素养,内容包括: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阅读理解、逻辑思维、信息处理、写作等能力。面试主要考查申请幼儿园教师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职业发展潜质和保教实践能力,主要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仪表仪态得体,有一定的表达、交流、沟通能力;有一定的技能技巧,能够恰当地达成保教目标。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和展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展示、回答问题、陈述等方式进行。从职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仪态、交流沟通、思维品质、了解幼儿、技能技巧和评价反思八个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考生通过笔试与面试,同时获取普通话等级测试二级乙等及以上水平认证,方可进入教师资格申报程序。

二、学前教育专业针对教师资格考试的教学改革措施

1.注重文化素养与能力的培养

教师资格考试的实施,对本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如人文素养、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尤其是教育理念和职业素养。在几次的考试中,我们进行认真总结分析,发现学生能够通过努力掌握基本的保育、教育知识与技能,但是在综合素质的笔试中发挥不好,这和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有关。因此,本专业从入学起加强学生文化素养、基本能力、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开设数学、写作、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信息技术、艺术欣赏、幼儿园教育法律法规等课程,同时以社团、二课和专项活动作为载体开展各项评比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基本素养。

2.针对考试标准建构专业理论课程

考试标准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能力进行了精确的分析,我们针对其构成,重新调整了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将学前教育课程进一步细化为“基本理论”“一日活动”“班级管理”“教育评价”等模块,并且都对应考点进行了习题设计;增强学前卫生学和学前心理学呼应,从教师开始将课程放在“学前儿童发展”的视野下来进行,形成身心统一的儿童教育意识;结合保育员课程增设与教学实习呼应的“幼儿园一日生活”;增加学生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培养。

3.针对面试标准加强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制订专业基本功培养方案

面试是对学生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全面检验,学生不仅需要将专业所学全部掌握,还要培养综合运用能力。面试中的专业素质测试,如讲故事、弹琴、绘画和跳舞等都是考查学生扎实基本功基础上的灵活运用能力。在考试时学生能够陌生地读故事并进行加工和充分表现,对乐曲进行分析和创编,针对主题进行形象设计等。因此,我们特别指定了专业基本功培养方案,涉及读、写、跳、唱、画等十项能力,针对每项能力都涉及有阶段性的考核标准和基本测试项目,同时通过社团、二课进行专项能力的强化提升,进行“合格+特长”的培养模式。面试中,还会针对幼儿园的真实案例进行测试,考察学生的教育理念、理论素养、分析处理能力。我们发挥校企合作育人平台优势,收集众多教学实践案例渗透的每门课程的专业教育教学中,同时调整加大了专业实践比重,实施理实一体化教育模式。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设计面试全真模拟,让学生在模拟中锻炼反应能力、心理素质等。

4.设置与资格考试匹配的评价反馈体系

从教师职业形象设定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并进行管理评价;将文化素养工作放到平日的“晨诵晚读”进行浸入式强化;每个课堂都有针对资格考试内容的讲解、练习与考核;针对备考学生开展每周一次的所学抽测,每月开展全体模拟考试;每学期进行专业基本功测试;将教师资格考试纳入教师教育效果和班主任班级管理绩效评价系统,调动师生工作和学习积极性,确保专业教育质量。

上一篇:规划土地管理范文 下一篇:企业文化设计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