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培训学校申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14 12:19:55

职业培训学校申报材料

职业培训学校申报材料范文第1篇

为深入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进一步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办学行为,促进民办职业培训事业健康发展,现就加强我市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审批管理

1、进一步明确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审批原则。为规范城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管理,今后凡在城区范围内举办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统一由市劳动保障局审批。城区内原已审批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暂由原审批机关管理,逐步过渡到市劳动保障局统一管理。城区以外举办实施初级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由办学所在地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审批后报市劳动保障局备案;举办实施以中级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由市劳动保障局审批;举办实施高级及其以上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由市劳动保障局初审,报省劳动保障厅审批。

2、进一步明确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申办条件。申请设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应当具备《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的条件,并符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的要求。主要标准条件为:①培训规模200人以上;②固定资产达到20万元(不含租用的校舍、场地、设施等)以上,注册资金10万元以上;③有与开办职业相适应的师资、实习实验设备、教学计划等。

3、进一步明确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审批程序。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应履行筹设和正式设立两个步骤。尚不具备正式设立条件,有办学愿望的,申办者可向审批机关提出筹设申请,审批机关参照设置标准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同意筹设。批准筹设的,筹设期为一年。筹设期内,具备正式设立条件的,可提出正式设立申请;筹设期满仍不具备正式设立条件的,可申请延期一年,但筹设期最长不超过3年。申办者申请正式设立的,根据学校正式设立应具备的条件,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交正式设立申请及所规定的材料。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审批权限依照以下程序进行:①受理。审批机关依据设置标准对举办者提供的法定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有遗漏或不完整的,通知举办者限期补充。对申报材料审查无异议的,审批机关正式受理,举办者填写《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审批表》。②核查。由审批机关组织评审组,对举办者的教室、实习场地、设施设备、学员食堂、宿舍、活动场所等办学条件进行实地核查,对举办者提交全部材料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办学可行性进行评估,并形成考察评估报告,提出能否设立的意见。③审批。审批机关依据评审组评审报告,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对不予批准的应说明理由,并将申办材料及时退还申办者。劳动保障部门原则上每年6月和12月各审批一次。

4、进一步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名称。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只能使用一个规范的名称,外文名称应与中文名称一致。学校名称应体现行政区域、字号、性质和组织形式的内容要求,统一使用“市(县市区)×××职业培训学校”。学校名称不得违反《商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冠以“国际”、“中华”、“全国”字样。名称中含“”字样的,须经省劳动保障厅批准,含“”字样的,须经市劳动保障局批准。

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一般不以举办者的姓名和专用名词冠名。捐赠者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经省劳动保障厅批准,可以以捐赠者姓名或者名称冠名。

二、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办学行为

1、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广告。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招生简章和广告前,须经办学审批机关核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批。招生简章和广告要如实学校的名称、地址、专业设置、培训层次、培训形式、培训期限、收费标准等内容。未经核准审批擅自招生广告或虚假广告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查处。

2、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教学行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业务培训规划,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建立与培训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专职教师不少于教师总数的1/4。

招收列入就业准入控制工种的学员,必须按照《国家职业标准》或技术等级标准制定教学计划,初级培训不低于400学时,中级培训不低于600学时,高级培训不低于800学时。入学后15日内将学员名单、教学计划报学校审批机关。培训结束后应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3、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学员管理。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要为每一名学员建立培训档案,据实填写入校时间、培训职业(工种)、培训内容、培训学时、考勤记录、结业成绩等在校培训期间的相关信息,培训档案要永久保管备查。

4、加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安全卫生管理。依据相关法规规定,建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安全卫生标准,制定落实安全卫生防范措施,全面实行安全卫生责任制,确保不出安全卫生责任事故。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卫生防疫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对事故隐患及时督促培训学校抓好整改;拒不整改的,除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外,《办学许可证》不予年检。

三、建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考核评价制度

实行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年检制度。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每年进行一次综合检查。评出年度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被评为合格以上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允许继续办学。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无故不参加年检或者年检不合格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整改,逾期不整改的,注销其《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并予以收回。

建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信用等级评价制度。根据贯彻国家相关法规及办学规模、条件、质量、信誉等情况,划分为AAA级、AA级、A级三个信用等级(具体办法另行制定),鼓励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加大设施设备投入,培植培训品牌,扩大办学规模,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评估每3年进行一次,年检不合格的取消信用评价等级。

四、加强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指导和服务

1、加强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规划指导。要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科学制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民办职业培训事业发展规划,引导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健康快速发展。#p#分页标题#e#

2、发挥劳动保障部门整体优势,积极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提供服务。收集分析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结合本地职业培训资源状况,指导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合理设置培训专业,根据需求调整培训内容。要在教学培训计划、大纲、教材建设等方面为学校提供服务。加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毕(结)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要把职业技能鉴定作为检验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加大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力度,组织毕(结)生自觉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职业培训学校申报材料范文第2篇

为深入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进一步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办学行为,促进民办职业培训事业健康发展,按照市劳动保障局《关于加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加强我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审批管理

1、进一步明确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申办条件。申请设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应当具备《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的条件,并符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置标准(试行)》(见附件1,以下简称设置标准)的要求。主要标准条件为:①培训规模200人以上;②固定资产达到20万元(不含租用的校舍、场地、设施等)以上,注册资金10万元以上;③有与开办职业相适应的师资、实习实验设备、教学计划等。

2、进一步明确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审批程序。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应履行筹设和正式设立两个步骤。尚不具备正式设立条件,有办学愿望的,申办者可向审批机关提出筹设申请,审批机关参照设置标准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同意筹设。批准筹设的,筹设期为一年。筹设期内,具备正式设立条件的,可提出正式设立申请;筹设期满仍不具备正式设立条件的,可申请延期一年,但筹设期最长不超过3年。申办者申请正式设立的,根据学校正式设立应具备的条件,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交正式设立申请及所规定的材料。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审批权限依照以下程序进行:①受理。审批机关依据设置标准对举办者提供的法定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有遗漏或不完整的,通知举办者限期补充。对申报材料审查无异议的,审批机关正式受理,举办者填写《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审批表》(见附件2)。②核查。由审批机关组织评审组,对举办者的教室、实习场地、设施设备、学员食堂、宿舍、活动场所等办学条件进行实地核查,对举办者提交全部材料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办学可行性进行评估,并形成考察评估报告,提出能否设立的意见。③审批。审批机关依据评审组评审报告,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对不予批准的应说明理由,并将申办材料及时退还申办者。劳动保障部门原则上每年6月和12月各审批一次。

3、进一步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名称。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只能使用一个规范的名称,外文名称应与中文名称一致。学校名称应体现行政区域、字号、性质和组织形式的内容要求,统一使用"泰安市*区×××职业培训学校”。学校名称不得违反《商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冠以"国际”、"中华”、"全国”字样。名称中含"山东”字样的,须经省劳动保障厅批准,含"泰安”字样的,须经市劳动保障局批准。

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一般不以举办者的姓名和专用名词冠名。捐赠者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经省劳动保障厅批准,可以以捐赠者姓名或者名称冠名。

二、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办学行为

1、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广告。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招生简章和广告前,须经区劳动保障局核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批。招生简章和广告要如实学校的名称、地址、专业设置、培训层次、培训形式、培训期限、收费标准等内容。未经核准审批擅自招生广告或虚假广告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查处。

2、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教学行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业务培训规划,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建立与培训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专职教师不少于教师总数的1/4。根据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侧重操作技能培训的特点,要求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技能实习指导教师都要达到高级工以上技能水平,并取得国家三级(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方能上岗;另外要求每个培训工种从今年起至少要配备一名国家二级(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实习指导教师。

招收列入就业准入控制工种的学员,必须按照《国家职业标准》或技术等级标准制定教学计划,初级培训不低于400学时,中级培训不低于600学时,高级培训不低于800学时。入学后15日内将学员名单、教学计划报区劳动保障局培训鉴定科。培训结束后学员必须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学员职业技能鉴定成绩普遍不合格的,培训学校要进行整改,整改还达不到要求的,取消办学资格。今年各培训学校鉴定人数要求不少于学员总数的30%,2007年达到60%以上,2008年达到90%以上。

3、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学员管理。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要为每一名学员建立培训档案,据实填写入校时间、培训职业(工种)、培训内容、培训学时、考勤记录、结业成绩等在校培训期间的相关信息,培训档案要永久保管备查。

4、加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安全卫生管理。依据相关法规规定,建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安全卫生标准,制定落实安全卫生防范措施,全面实行安全卫生责任制,确保不出安全卫生责任事故。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卫生防疫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对事故隐患及时督促培训学校抓好整改;拒不整改的,除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外,《办学许可证》不予年检。

三、建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考核评价制度

实行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年检制度。区劳动保障局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每年进行一次综合检查。评出年度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被评为合格以上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允许继续办学。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无故不参加年检或者年检不合格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整改,逾期不整改的,注销其《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并予以收回。

建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信用等级评价制度。根据贯彻国家相关法规及办学规模、条件、质量、信誉等情况,划分为AAA级、AA级、A级三个信用等级(具体办法另行制定),鼓励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加大设施设备投入,培植培训品牌,扩大办学规模,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评估每3年进行一次,年检不合格的取消信用评价等级。

四、加强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指导和服务

1、加强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规划指导。要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科学制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民办职业培训事业发展规划,引导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健康快速发展。

2、发挥劳动保障部门整体优势,积极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提供服务。收集分析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结合本地职业培训资源状况,指导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合理设置培训专业,根据需求调整培训内容。要在教学培训计划、大纲、教材建设等方面为学校提供服务。加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毕(结)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要把职业技能鉴定作为检验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加大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力度,组织毕(结)业生自觉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职业培训学校申报材料范文第3篇

一、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设立

1、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按照属地原则进行审批。举办实施初级职业技能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由办学所在地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管理;举办实施初、中级职业技能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由办学所在地省辖市(含扩权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管理;举办实施高级及其以上职业技能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由办学所在地省辖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初审,报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并由所在地省辖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理;省属和中央直属单位、驻豫部队设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管理。跨区域设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由举办者所在地省、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出具证明,由办学所在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规定权限审批。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建立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要抄送同级教育行政和上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告。

2、举办者申请设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应当具备《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的条件,并符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置标准(试行)》(附件1,以下简称设置标准)的要求。培训规模须在200人以上,用于培训教学的设备、仪器等(不含基本设施)价值按培训层次确定,分别在10万—20万元以上。注册资金,初级工培训10万元,中级工培训20万元,高级工及其以上层次培训为30万—50万元。

注册资金须在审批机关指定的国家商业银行存储。职业培训学校批准设立后,持批准文件将注册资金转入学校银行账户。

3、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设立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一般履行筹设和正式设立两个步骤。举办者根据学校具备的条件,向审批机关提交筹设或正式设立申请及所规定的材料。

审批机关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设置标准,结合本地职业培训资源的布局情况,认真受理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筹建申请和正式设立申请及有关材料。并坚持公平、公开、公正、便民、高效的原则,履行以下程序:受理、审查、考察评估、批准。

(1)受理。对举办者按规定提供的申办报告、《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审批表》、法人资格或法人条件、学校章程、决策机构人员名单、场地和资产有效证明文件,校长、教师、财务人员的资格证明等文件材料齐备的,审批机关正式受理并出具受理回执。

(2)审查。依据设置标准对举办者提供的上述材料进行认真审查。有遗漏或不完整的,通知举办者限期补充。有不清楚的,通过询问、调查等方式予以澄清。对申报材料审查无异议,通知举办者填写《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审批表》(附件2)。

(3)核查评估。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小组或委托中介机构,按照设置标准,对举办者的教室、实习场地、设施设备、学员食堂、宿舍、活动场所等办学条件进行核查,对举办者提交全部材料的有效性和办学可行性进行评估,并形成考察评估报告,提出能否设立的意见。

(4)批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申请设立的职业培训学校,依据专家组或中介机构的评审报告,对符合条件的及时批准,将批准文件送达申办者,并颁发《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对不予批准的应说明理由,并将申办材料及时退给举办者。

审批机关对筹设申请,自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是否同意筹设的决定,筹设期最短不得少于三个月,最长不得超过3年。对正式设立的申请必须进行核查评估,并自受理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4、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章程,应当规定以下主要事项:

(1)学校的名称地址;

(2)办学宗旨,规模层次,形式等;

(3)学校资产的数额来源,经费等;

(4)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产生方法、人员构成、任期、议事规划等。

(5)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6)出资人是否要取得合理回报;

(7)学校自行终止的事由;

(8)章程修改程序。

5、批准设立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到当地民政部门进行登记。

二、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名称的规范

6、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只能使用一个规范的名称,外文名称应与中文名称一致。学校名称应体现行政区域、字号、性质和组织形式的内容要求,统一使用“××××××职业培训学校”。学校名称不得违反《商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冠以“国际”、“中华”、“全国”字样。冠以“河南”字样的,须经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

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一般不以举办者的姓名和专用名词冠名。捐赠者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经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批准,可以以捐赠者姓名或者名称冠名。

7、《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是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办学的合法证件,分正本和副本。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应将办学许可证的正本放置在主要办学场所的醒目位置。办学许可证的内容若有变更,由发证机关在副本中注明,并换发办学许可证正本。《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统一领取,各审批机关分别发给批准设立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除审批机关外,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收缴、扣压或吊销。

三、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管理和监督

8、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对以下事项应及时向审批机关备案。

(1)设置的专业、开设的课程、选用的教材;

(2)学籍和教学管理制度(新招学生名单应在一个月内报送审批机关);

(3)招生简章和广告;

(4)修改后的章程;

(5)理事会或董事会成员、学校负责人变更以及校址搬迁;

(6)出资人取得合理回报的决定,向社会公布的与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关的材料、财务状况等;

(7)其它需要备案的事项。

9、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校长由学校决策机构报审批机关核准(附件3,《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校长(负责人)核准表》),其基本条件是:

(1)遵纪守法,品行良好,具备良好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完全的政治权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热爱职业培训事业,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2)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三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

(3)具有3年以上教育或职业培训工作经历,熟悉国家职业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规定。

(4)身体健康,能坚持日常工作,年龄可适当放宽。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担(兼)任学校的理事、董事或者其他决策机构的成员。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应配备专职校长。

10、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招生简章和广告要真实准确,须填写《河南省职业培训招生广告备案表》(附件4),如实学校的名称、地址、专业设置、培训层次、培训形式、培训期限、收费标准和简章广告备案号等内容。简章、广告须经备案后播发。未经备案或虚假广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查处。

11、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根据市场就业要求,自主设置专业、自主开展教育活动。应将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作为必修课程,列入教学内容。招收职业资格(技术等级)培训的学员,按照《国家职业标准》或技术等级标准制定教学计划。经培训合sp;12、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要建立严格的收费和财务管理制度。

学校根据办学成本自主确定收费项目和标准,报价格主管部门和审批机关备案并公示后,方可向受培训者收取费用。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学生退学,应按学生实际学习时间核退所收费用;因刊登、散发虚假招生广告(简章)等违反国家规定造成学生退学的,应退还所收的费用。

学校应依法设立财务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按照国家规定独立建立银行账户,设立帐薄,严格财务制度。从事会计、出纳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每个会计年度结束,财务收支情况应委托审计会计事务所依法审计,并主动接受审批机关和有关部门的监督。

13、建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办学风险预防机制,有效预防办学风险。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在建校之初及存续期间设立的办学风险保证金专项用于学员的权益受到损害时处理学生退费,偶遇重大意外事故的处理,或遇到危机时,学生转学和职工工资及停办或解散后的善后工作。

办学风险保证金根据培训规模由各省辖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确定缴纳数额,由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按年度缴纳,三至五年达到规定额度。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指定国家商业银行专户存储,进行专项管理。办学风险保证金归缴纳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所有。未经审批机关批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

14、建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信用等级制度,根据贯彻国家相关法规执行情况、办学规模、条件、质量、信誉等,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信用等级。对被认定为一级信用等级的可给予一定时期的免检。对三级信用等级的学校,进行限期整改。

对信用等级采取记分的办法实行动态管理。审批机关委托社会信用好、业内影响大的中介组织评定,经认定后公布。

15、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实行年检和评估制度。审批机关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每年一季度进行综合检查。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评估每3年进行一次,由审批机关组织或委托具有资格的社会中介组织对其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和培训质量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

16、劳动保障部门要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办学行为进行监督,处理相关事项应做好相关记录,由监督人签字后归档。要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监督。

17、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有违反《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六十二条行为之一的,审批机关应责令其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非法所得,依据有关规定进行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18、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保障民办培训学校的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享有同等的权利,做好教师的资格认证工作和职称评定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要求,认真做好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教师上岗资格认定工作,对认定合格者,颁发相应的职业培训教师上岗资格证书。

19、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自主聘任教师、职员。聘任教师、职员应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等合法权益,按照国家规定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

20、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业务培训规划,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并成立与培训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专职教师不少于教师总数的1/4。专兼职教师的基本条件是:

(1)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三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

(2)具有3年以上本专业教学经历;

(3)具有相应教师资格岗位证书。

五、加强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服务

21、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认真收集分析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结合本地职业培训资源状况,引导其合理设置培训专业,根据需求调整培训内容。要在教学培训计划、大纲、教材建设等方面为学校提供服务,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毕业(结)业生提供职业技能鉴定和就业指导服务。

22、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科学地制定与当地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民办职业培训规划,支持和促进民办职业培训事业的发展。

职业培训学校申报材料范文第4篇

根据《浙江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浙人专〔〕351号)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为做好今年全市技工学校教师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推荐和评审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一)正常申报专业技术资格按《技工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以下简称《试行条例》)规定执行。其中各地(人事)劳动保障部门所属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就业训练(指导)中心(站),其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申报可按照技校教师的有关规定申报。依法经批准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专任教师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执行。

(二)1970年以前大学专科毕业,长期从事技工学校教学工作的人员,如业绩突出,工作业务教学水平均达到《试行条例》规定的技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可参照1970年至1976年入学的大学普通班毕业生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条件执行。

(三)破格申报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条件见附件9。对既不具备规定学历(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专业必须与本人最高学历的专业一致或相近),又不符合任职年限要求的,一般不得推荐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今年申报资格的资历计算到2011年12月31日,在此期限内已到离退休年龄的(公办技工院校按规定经批准延长离退休的除外),不列入申报范围。

二、申报对象计算机能力等有关要求

(一)计算机要求。根据有关规定,凡年龄在45周岁以下,申报评审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须通过3个科目(模块)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申报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须通过4个科目(模块)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免试条件按浙人专〔〕351号文件规定执行。

(二)职称外语要求。凡申报技校教师系列专业技

(三)年度考核要求。申报对象的年度考核为任现职以来合格(称职)以上。

(四)优秀教案要求。为更加全面地了解申报者的教育教学水平,申报技工院校教师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须提供代表本人教育教学水平的优秀教案。

(五)公示要求。申报对象所在单位在材料上报前,应将申报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基本情况在单位内张榜公示,并按《宁波市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材料公示确认表》要求如实填写公示情况。评审结束后,将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上公示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名单。公示内容、公示形式及时间等按甬人专〔2004〕32号文件规定执行。

(六)继续教育要求。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课继续教育仍由各技工学校自行制定培训计划,并报市人力社保局同意后组织实施,考核合格后,其参加教育的课时由培训单位记入继续教育证书,并由市人力社保局确认验印。技校教师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除增加必须参加继续教育外仍按原规定执行。

三、申报程序

申报中、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由申报对象个人提出,所在单位核实材料,市属单位报单位主管部门资格审核,县(市)、区报当地人事部门资格审核,并出具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托函,报送市人力社保局。

四、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完善教师岗位聘任制。为加强技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管理,规范技校教师职务评审工作,各校要严格按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教师岗位任期聘任制。对本校转岗任教或外调进校担任教师岗位的非技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各校要在对其进行专业知识、业务能力测试的基础上,试聘一年。对胜任试聘岗位的人员,及时做好转评工作。对未经试聘或试聘期不满1年的人员,暂不受理。对试聘期满经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应予降职试聘或调离教师岗位。对转任现职未满1年的人员,不得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

(二)强化评价和考核工作。为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对申报中、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实绩考核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书面审查与现场听课(申报中、高级人员采用现场听、说课)相结合的方式。

五、申报材料及时间要求

申报中、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材料应按规定要求上报(评审材料清单见附件1)。其中申报高级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应同时具备高级工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任现职以来的各种材料及证件一般提供复印件(除要求提供原件外),须由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验证后,在复印件上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对不符合上报材料规定要求的,不予受理;对弄虚作假的申报对象,其申报材料一律予以退回,并从评审次年起3年内不得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已参加评审取得资格的取消其资格。

职业培训学校申报材料范文第5篇

第一条(制定依据)

为促进本市民办职业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根据《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市职业教育条例》、《**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劳动保障部《关于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做好民办职业培训工作的通知》,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以下简称“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审批和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指导思想)

贯彻国家对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设立,应当符合本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开展职业培训活动,应当遵守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和培训学员的合法权利,应当依法予以保障。

第四条(管理部门)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综合负责全市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规划、管理、指导等工作。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职责负责本辖区内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指导、管理、检查评估等工作。

第二章设立

第五条(办学许可证制度)

本市按照国家规定实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制度。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颁发的《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以下简称《办学许可证》)是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办学的合法证件。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办学许可证》记载的机构名称、办学地址、培训层次、培训类别等开展培训活动。

第六条(举办者资格)

举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社会组织,应当具有法人资格。举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个人,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具有本市常住户口。

两个以上社会组织或者个人联合举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应当签订联合办学合同。联合办学合同应当经由公证机关公证。

第七条(审批权限)

设立以初级、中级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由办学地所在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并报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其中,拟开设高级及高级以上培训项目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做出审批决定前,应当报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复核合格。

设立以高级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并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八条(基本条件)

设立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应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二)应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培训场所;

(三)应具有满足教学和技能训练需要的教学、实训设施和设备;

(四)应配备符合任职条件的专职校长;

(五)应根据办学规模配备相应数量的教学管理人员;

(六)应配备与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七)应具有与培训项目相对应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

(八)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九)应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具体设置标准详见《**市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设置标准》(附件一)。

第九条(申报材料)

申请设立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供下列申报材料,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一)申请报告(包括办学目的、可行性分析)、申请表(一式三份);

(二)单位申办应当提供单位法人资格证明及复印件;公民个人申办应当提供申请人户籍证明、身份证及复印件,以及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证明;

(三)拟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章程(包括办学宗旨、培养目标、组织机构、办学规模、办学形式、有关管理制度等)和发展规划;

(四)拟开设培训项目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五)拟任校长身份证、学历证书、职业技术等级或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及复印件,以及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经验的证明;

(六)拟聘教师的身份证、学历证书、教师资格证、职业技术等级或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及复印件;

(七)拟聘财会人员的身份证、会计资格证书及复印件;

(八)合法使用有关办公、教学和实训场地的证明,其中自有场地的应出具场地产权证明,租赁或借用场地的应出具经公证的有效合同文书;

(九)合法使用有关培训设施、设备的证明;

(十)拟办民办培训机构的资产及经费来源的证明文件,其中资产证明须提交经法定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

(十一)联合举办的,应当提交经公证的联合办学合同;

(十二)其他必要材料。

第十条(审批程序)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以下程序进行审批:

(一)受理

审批机关自收到内容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的申报材料之日起5日内,以书面形式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申请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

(二)审查

审批机关受理申请后,应当组织由有关专家组成评审小组或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对申请人提交的申报材料和实际办学条件进行评审,并填写《评审意见书》。

(三)决定

审批机关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参考专家评审小组提交的《评审意见书》,自受理申请后三个月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并及时告知申请人。不予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救济权利。

(四)发证

对批准设立的,由审批机关发给《办学许可证》正、副本。《办学许可证》正、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正本应放置在民办培训机构的主要办公场所明显位置,副本用于办理相关手续及开展社会活动。

(五)公示

对批准设立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及其培训项目,审批机关应当通过网络等形式向社会公示。

第十一条(学校名称)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只能使用一个名称。名称应当规范,且符合下列要求:

(一)名称由地域名、字号、行业(职业)分类或业务领域、培训机构类别四个部分组成;

(二)地域名不得冠以“中国”、“全国”、“中华”、“国际”等字样。凡冠以“**市”字样的,须是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

(三)字号不得缺省;

(四)行业(职业)分类或业务领域参照国家行业分类标准或职业分类大典,或统称“职业技术”、“职业技能”;

(五)培训机构类别一般为“培训学校”或“培训中心”;

(六)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外文名称应与中文名称一致。

第十二条(法人登记)

取得办学许可证后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应当按规定办理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

第三章变更

第十三条(办学地变更)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在原审批机关所辖行政区域内变更办学地的,应当向原审批机关提出申请,经原审批机关核准后方可在变更后的办学地开展办学活动。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跨区县变更办学地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办理有关手续,并经新办学地所在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准同意。民办培训机构跨区县变更办学地后,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由变更后所在地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管理。

第十四条(培训项目变更)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拟增设培训项目的,应当参照本办法第七条至第十条的规定办理。其中,申请举办新职业培训项目的,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从已有办学许可证的培训机构中审批认定。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撤销培训项目的,应当及时报原审批机关备案,其中撤销高级及以上培训项目的,还应当报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其他基本情况变更)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拟变更名称、举办者等基本情况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变更本办法第十三条、十四条及本条第一款规定之外的其他事项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备案。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变更基本情况后,审批机关应当在原许可证上作相应变更,或收回原许可证后换发新证,并在“**市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网络”上及时做好相应信息变更。

第十六条(分立、合并)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申请分立、合并的,应当按原审批程序办理。

第四章管理

第十七条(属地化管理)

经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由所在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属地化原则进行管理。经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原则上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管理,也可以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民办培训机构所在地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管理。

第十八条(网络化管理)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建立完善“**市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网络”,对批准设立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实施网络化管理。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对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做好网络化管理的相关指导服务工作。纳入“**市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网络”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应当承诺遵守《**市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网络运行管理规则》(附件二)。

第十九条(教学管理)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应当按照经批准的培训项目,依据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减少课程和课时。确需修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应报原审批机关备案。

第二十条(教师管理)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教师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可以根据技能培训需要,聘请技师、高级技师及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员任教。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应建立教师业务考核档案,定期对教师进行业务考核,不胜任教学要求的应予解聘。兼职教师应签订聘任合同,并按照合同承担一定的课时。

市、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支持并定期组织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校长、教师开展岗位培训及各类教研、进修活动,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第二十一条(招生简章和广告管理)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真实、准确。招生简章应当载明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名称、办学许可证编号、培训项目、办学地、培训时间、收费标准、证书发放等事项。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在前向审批机关备案。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与报备案的材料一致。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未经备案或虚假招生简章和广告的,由审批机关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理。未能履行招生简章和广告的有关承诺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收费管理)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应当报审批机关和同级物价部门备案。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在招生时,应当按照备案的内容向社会公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相关内容。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收取费用后,应当按国家规定出具收费票据。

第二十三条(财务管理)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资产应当与举办者的资产相分离,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资金和财产管理制度。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制作财务会计报告,委托会计师事务所依法进行审计,并公布审计结果。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有虚假出资、抽逃办学资金、财务管理混乱的,审批机关可以委托专门审计机构进行专项审计,根据审计结果依法处理。

第二十四条(考核与鉴定)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对经培训后考核合格的学员,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应当根据本市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组织培训学员参加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学员经鉴定考核合格的,可以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二十五条(设立分教学点)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在审批机关批准的办学地办学。

有较好办学条件、较高办学水平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可以适应培训需求在原批准的办学地外设立分教学点。设立分教学点应当向原审批机关事前备案;跨区县设立分教学点的,应当分别向原审批机关和拟设分教学点所在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事前备案。

分教学点不是独立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其教学管理工作和法律责任由分教学点所属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承担。

第二十六条(合作办学)

两个以上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合作办学的,合作办学的双方应当严格按照合作办学协议的约定,做好教学工作。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不得以合作办学为名,将培训资质、培训场地等出租或出借给无办学资质的单位或个人。

第二十七条(网络化检查)

本市实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网络化定期核检制度。本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设立、且设立时间在一年以上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均应当纳入当年度的网络化核检。

市和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根据网检标准,结合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实际办学情况,出具相应的网检意见书,指导和督促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提高培训质量。

第二十八条(资质等级申报评估)

本市实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资质等级申报评估制度。本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设立、且已通过网检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可以自主申报资质等级评估。市、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资质等级评估工作。认定的资质等级有效期为两年。

第二十九条(专项检查)

市和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市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办学的实际情况,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活动。对检查中发现有违规行为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应当依法予以处理。

第三十条(劳动保障监察)

市和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监察机构依法对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遵守国家有关职业技能培训的规定的情况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第三十一条(政府补贴培训)

本市鼓励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积极参与承担政府补贴培训项目。

承担政府补贴培训项目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培训工作,并接受本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其委托的审计、督导等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不再给予承担政府补贴培训)

承担政府补贴培训项目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六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一条所列情形之一的,或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再给予承担政府补贴培训项目的资质:

(一)承担政府补贴培训的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

(二)违反有关规定向学员滥收培训费的;

(三)任意减少培训内容和培训课时的;

(四)办学质量低下,经整改后仍不能达到办学基本要求的;

(五)以合作办学名义出租、出借办学资质的;

(六)民办培训机构年度网检不合格的;

(七)不履行本管理办法规定的审批、备案手续的;

(八)不接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监督、检查和管理的;

(九)领取办学许可证后,半年不能进行正常的招生教学活动,或者间断正常招生教学活动一年以上的。

第三十三条(诚信记录)

“**市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网络”中应当包括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诚信记录,倡导诚信办学。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培训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的,记入诚信记录。诚信记录应当通过网络等形式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四条(遗失证书)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遗失《办学许可证》的应当立即公告,并持有关证明向原审批机关申请补办,经原审批机关审核后予以补发。

第三十五条(法律责任)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违法违规办学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以及《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参照执行)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职业院校和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举办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的审批和相关管理活动,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七条(中外合作举办职业培训机构)

境外教育培训机构与国内教育培训机构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合作举办职业培训机构,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十八条(经营性培训机构)

职业培训学校申报材料范文第6篇

第一条为贯彻国家“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完善民办学校设置和管理,促进我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范围为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在市区内面向社会举办实施以职业技能(包括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所列职业和国家新颁布的职业)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职业培训机构。

第三条设置职业培训机构应适应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地区职业培训事业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

第四条职业培训机构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技能培训质量,培养合格技能人才;接受政府的管理、监督、检查、评估和审计。

第二章设置条件

第五条举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以下简称“民办培训机构”)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举办者应为国家机构以外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或者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国公民;在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申请办学。

(二)学校应当设立董事会、理事会或其他形式决策机构,(以下统称董〔理〕事会),是本单位的权力机构。董(理)事会成员由举办者或者其代表、校长、教职工代表等五人以上组成,其中1/3以上的成员应当具有5年以上教育教学经验。董(理)事会负责人为本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在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担任任何形式的决策机构成员。

(三)有完善的各项管理制度。

(四)有与所申请从事的职业培训活动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

1、应有一定规模的培训能力,所开设的培训项目在2个以上,场所、设施、设备的设置应能满足不低于(200人/年)的办学规模。

2、办学场所须在市区内,房屋产权清楚。租用的培训场所租赁期不少于3年;适合办学,无安全隐患。不得使用居民住宅、地下室作为办学场所。有办公用房,教室和办公室应设在一处。理论课集中的教学场所应达到300平方米以上(教学面积不少于校舍建筑总面积80%);无危房,有良好的照明、通风条件,桌椅、讲台和黑板设施齐全;培训机构的实践教学设备权属应为自有;有满足实习教学需要的实习操作场所,符合环保、劳保、安全、消防、卫生等有关规定及相关工种的安全规程;招收住宿学生的,其食宿场所应符合环保、安全、消防、卫生等有关规定。

3、应具有满足教学和技能训练需要的教学、实习、实验设施和设备,有充足的实习工位。

4、应具有与培训专业(职业、工种)相对应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职业资格培训的教学(培训)计划、大纲和教材应符合国家职业标准。自编的教学(培训)计划、大纲和教材应经过专家论证,并报审批机关备案后组织实施。

5、举办者应有稳定、可靠的经费来源:固定资产应达到20万元以上,注册资金1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的评估应以举办者自有培训场所的房产、培训设施设备等与办学有关的资产)。

(五)有与所申请的职业培训活动相适应的教师、管理人员:

1、应配备专职校长。校长应没有受过刑事处罚,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年龄不超过65周岁,身体健康,不得在校外兼职。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三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有2年以上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经历,熟悉国家职业培训工作和法律法规。

2、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三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有2年以上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经历。

3、配备从事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相关人员。财务管理人员应具有财会人员资格证书。

4、配备专(兼)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一般不少于教师总数的1/4。每个培训专业(工种)至少配备2名以上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均应具有与其教学岗位相应的教师上岗资格。

(六)举办专业性较强、对公民身心健康、安全影响较大的培训须经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民办培训机构不得举办军事、警察、宗教、政治等类培训。

第三章设置申请

第六条申请举办民办培训机构的,由申办者向审批机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交以下申报材料,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七条申请办学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办学申办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举办者简况、拟办学校名称、拟任法人代表、校长、办学校址、拟设专业、培养目标、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条件(设施设备等)、办学形式等;举办者为单位的应加盖单位公章,举办者为公民个人的应由本人签字。

(二)举办者的资格证明文件。社会组织举办的,应提供法人证书、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原件及复印件(其中:国家事业单位投资办学,还应提交上级主管单位同意其办学的证明文件;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国资参股企业投资办学,还应提交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证明文件);个人举办的,应提供身份证、户口薄;对公民个人和外地市社会组织申请办学的,还需由本市有经济能力的社会组织或公民提供经济担保。担保协议应符合《担保法》有关规定,并经本地公证部门公证。(担保资产额不能小于申请民办培训机构的注册资金,并签订担保协议和出具担保人的相关证明材料);联合出资举办的,提供联合办学协议,协议中要明确办学宗旨、培养目标以及各方的出资数额、方式、各自权利、义务和争议调解解决方式,并确定其中一方为主办者。

(三)学校董(理)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首届会议决议(应写明时间、地点、参加人、决议内容,包括通过学校办学章程的决议、选举董(理)事长和任命校长的决议、全体成员签字);董(理)事会成员花名册、身份证和简历;举办者与其他成员的聘用协议书。

(四)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办学章程、发展规划、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财务及卫生安全管理、设备管理以及校园安全应急预案等项制度)。

(五)办学场地证明。自有办学场地需提交相应的房屋和土地产权证明复印件(应加盖公章);租赁场地应提交出租方的房地产产权证明的复印件(需加盖产权单位公章)、租赁协议(租赁协议应写明校舍租赁总面积、租赁期限和租赁用途)。消防部门出具合格的证明,教学场所必须要有两个保持畅通的疏散通道(场所分配使用说明书)。

(六)拟设置专业相对应的教学设备、设施清单(注明详细名称、型号、数量和权属),以及教学设备的合法有效的权属证明;

(七)每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应写明教学目标、开设课程、授课时数、教学安排、使用教材书目、考核方式。

(八)办学资金证明应提交法定资产评估和验资机构出具的固定资产评估报告和验资报告。

(九)拟任校长的资格证明及《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校长核准表》。资格证明包括简历表、身份证、大专以上学历证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或三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经历证明、公安机关出具的无刑事记录和不良行为的证明材料。

(十)专职教学管理人员的花名册及资格证明。资格证明包括身份证、大专以上学历证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三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经历证明。(其中财会人员应另提供从事财会资格证书;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人员提供职业指导和就业证书。)

(十一)所设专业的专兼职教师花名册及资格证明。资格证明包括身份证、学历证书、相对应专业的技术职称证书或三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十二)使用规范名称,即“市+字号+(专业领域)+职业培训学校(或中心)”,且中外文名称应一致;并提供民政部门出具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原件及复印件。

(十三)填写《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办学审批表》。

以上所提交材料中的各类证照、文件,均应提供原件和复印件。对不宜留作档案的原件,可在审批机关核对后予以退还。所有复印件均应由原件所有者签字或盖章,并注明用途。

第八条培训机构聘任教师、职员,应当签订合法、公正的聘用合同,保障其工资、福利待遇,办理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等。

第四章评估审批

第九条审批机关受理举办者的办学申请后,组织专家对举办者提供的办学申请材料以及实际办学条件和办学能力进行实地评估认定,并根据本市职业培训发展规划、结构布局和需求等进行审批。

第十条经批准的民办培训机构,由审批机关发给《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

第十一条民办培训机构的名称应规范。名称一般应为“市职业培训学校(或中心)”,不得称做“XX学院”。

第五章变更与终止

第十二条民办培训机构变更有关内容,应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变更举办者。须按办学章程规定的议事规则,并在进行学校财务审计清算后,由决策机构董(理)事会等作出变更决议,由举办者向审批机关提出变更申请。经审批机关核准、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变更手续后,新举办者方可开展办学活动。

申请变更举办者,需提供下列材料:

1.变更申请报告;

2.决策机构同意变更举办者的决议;

3.会计事务所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和《清算报告》;

4.资产变更验资报告;

5.举办者变更的有关协议书;

6.新举办者的相关资质证明材料;

7.新决策机构成员名单;

8.变更后的新办学章程;

9.变更登记表。

(二)变更法定代表人。须进行离任财务审计,经决策机构同意后,报审批机关核准。需提交如下材料:

1.变更申请报告;

2.拟任新法定代表人的基本情况及资格证明;

3.原法定代表人离任财务审计报告;

4.决策机构同意变更法定代表人的决议;

5.变更登记表。

(三)变更机构名称、办学范围(办学层次、办学专业)。由决策机构提出,报审批机关批准。需提交如下材料:

1.变更申请报告;

2.变更登记表。

3.拟变更的新名称需先经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预核。若扩大办学范围,需提供师资、设备、教学大纲等相关资质证明材料。

(四)变更校长(负责人)。由决策机构提出,报审批机关批准。需提交如下材料:

1.变更校长的报告;

2.拟任新校长基本情况及资格证明;

3.变更登记表。

如果校长同时是民办培训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即按变更法定代表人的要求办理。

(五)变更办学地址。由决策机构提出,报审批机关批准。审批机关组织专家实地考察。需提交如下材料:

1.变更报告;

2.办学场地证明材料;

3.变更登记表。

以上五项变更事项不可同时进行。如民办培训机构在一年内连续变更(一)、(二)、(三)项内容的任何二项,都应按新的办学机构审批。

第十三条凡有变更项目的民办培训机构,应向审批机关提供原办学许可证(正、副本)换领新证或由审批机关在副本上填写变更记录。涉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内容,应及时向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第十四条民办培训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终止办学。

(一)因故无法开展正常的培训教学活动的,举办者或校董(理)事会根据学校章程规定要求终止,经审批机关批准的;

(二)违反《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他法律、法规,被吊销办学许可证的;

(三)因资不抵债无法继续办学的。

第十五条民办培训机构终止时,由审批机关收回办学许可证和销毁印章,并办理注销登记。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民办培训机构领取《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后,需办理法人登记、组织机构代码证,进行税务登记。将刻制印章的式样、开户银行及帐号报审批机关备案。

第十七条民办培训机构必须依据《办学许可证》规定的职业(工种)、层次及办学地点开展培训。

第十八条民办培训机构应当设立董(理)事会,作为培训机构权力(决策)机构。培训机构实行董(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民办培训机构应按审批机关核准的学校章程规范办学行为和内部管理。

第十九条民办培训机构开展办学活动所使用的名称须同审批机关核准的名称相一致。

第二十条民办培训机构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真实、准确。招生简章应当载明民办培训机构的名称、办学许可证编号、培训项目、办学地、培训时间、收费标准、证书发放等事项。

民办培训机构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在前向原审批机关备案。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与报备案的材料一致。民办培训机构未经备案或虚假招生简章和广告的,由审批机关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理。未能履行招生简章和广告的有关承诺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民办培训机构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应报价格管理部门备案并公示。在交费时应将有关退费办法向学生进行公示,并与学生签订退费协议,退费时依照协议处理。

第二十二条民办培训机构应当建立办学有关档案。主要建档资料包括:学员学籍管理制度、学籍卡片和学员结业成绩档案;批准设立和登记的文件资料、学校招生简章和广告;设置的专业、实施性的培训教学计划、选用的教材;教学管理制度;相关部门的年检(审)资料;出资人取得合理回报的决定、向社会公布的与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关的材料、财务状况等。

第二十三条接受职业培训的学员,经培训的职业培训机构考核合格,发给由审批机关审核批准的《职业培训结业证书》;经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的学员,由审批机关颁发给相应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第二十四条突发事件与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各民办培训机构凡发生突发事件或学员发生安全事故须妥善处理,并及时报告审批机关。对于瞒报、不报的民办培训机构将根据已发生情况的程度进行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或责令停止招生、情节严重者将吊销《办学许可证》。

第二十五条审批机关组织有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民办培训机构进行检查、督导、评估,加强对民办培训机构的管理监督。

第二十六条民办培训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审批机关独立或联合其他管理部门依法处理:责令期限改正,并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分立、合并民办培训机构的;

(二)擅自改变民办培训机构名称、层次、类别、校址、举办者、法定代表人的;

(三)非法颁发或伪造培训结业证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四)虚假招生简章或者广告,骗取钱财的;

(五)管理混乱,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秩序,侵犯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六)提交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骗取办学许可证的;

(七)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办学许可证的;

(八)恶意终止办学,抽逃资金或挪用办学经费的;

(九)举办者虚假出资或者在培训机构成立后抽逃出资。

(十)办学条件明显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教育教学质量低下,学校管理混乱,未主动采取措施改进的;

(十一)校舍或者其他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十二)未按照要求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财务资产管理混乱的;

(十三)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监督检查的;

(十四)存在其他严重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未尽事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2012年月日起施行。

职业培训学校申报材料范文第7篇

第一条社会力量办学事业是我国教育培训事业的组成部分。为积极鼓励、正确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以下简称社会培训机构),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社会培训机构的综合管理,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市社会培训机构的现状,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社会培训机构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举办面向社会以成人为主要对象的各级各类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

第三条社会培训机构的举办要适应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本地区的其他教育培训资源统筹规划,在培训机构的举办和培训专业(工种)的设置上要有利于教育培训资源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

第四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市劳动保障局)、区县劳动局是本市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行政管理部门。市劳动保障局负责对全市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的宏观规划、管理、协调、指导和监督等工作,区县劳动局负责对本地区社会培训机构的综合管理、指导服务和质量监督等工作。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五条社会力量举办职业培训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举办单位应具有法人资格,公民个人办学应具有本市常住户口,并且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专职领导班子成员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政策观念强,熟悉教育业务,懂得教学规律,有组织管理能力和事业心。主要行政负责人(校长或中心主任)必须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程度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从事职业教育培训工作3年以上;

(三)应配备与培养目标、培训专业(工种)、在校学员人数相适应的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聘任的教师符合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和任职条件,外省市人员须具有“*市外来人员就业证”。必须有专职的办学管理人员和专职的财会人员;

(四)有相对稳定的能满足教学需要的自有或租用的教学行政用房、教室、实习场所等(其中应知教室不少于2间,应会实习场所满足实习工位要求)。租借的教室和教学实习场地均须具有法律效力、租期不少于2年的契约;

(五)应配备与培养目标、培训人数和开设的专业(工种)相适应的教具、教学实习仪器和设备。通用工种实训时能满足一人一个工位(以40人一个班为基准),特殊工种不宜(或无能力)在校内配备的须落实符合教学要求的实习基地;

(六)有明确的办学章程(包括办学宗旨、培养目标、组织机构、开设专业(工种)、招生对象、招生范围、资金来源和管理办法、学校停办善后处理意见等)和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相应的教材;

(七)有健全的教学行政管理,财务、会计管理,财产管理,学员学籍管理,印章管理,文书档案管理等制度;

(八)应有与建校(中心)相应的建设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注册资金为人民币10万元以上,并经有关部门注册验资;

(九)有一定规模的培训能力,设置的专业(工种)原则上在两个以上,机构具有同时容纳80人以上的培训规模。

第六条培训能力达不到一定规模的,可申办不独立设置机构的“职业技能培训班”,在设置专业(工种)、师资队伍、办学场所与设备、管理制度、注册经费等方面的要求可参照第五条的标准。

第三章审批程序和权限

第七条凡申请举办社会培训机构或不独立设置机构的“职业技能培训班”的单位或个人,应向所在地区的区、县劳动局申报,各区县劳动局在对申报者的办学条件进行初审后报市劳动保障局,经市劳动保障局核准后,由各区县劳动局下发批文,予以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以下简称办学许可证)。

第八条既办职业技能培训又搞学历教育的教育培训机构,按其主体专业设置的性质,分别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凡举办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技术等级培训的教育培训机构,可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报,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和管理,其文化、学历教育可向教育行政部门申报教学班;凡举办实施学历教育和文化补习、学前教育、自学考试助学的教育机构,可向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其职业技能培训可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报教学班。

第九条已获得办学许可证的社会培训机构申报新的专业(工种),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申报职业技能教学班,其审批程序按照第七条有关程序办理。

第十条凡社会力量申报社会培训机构或“职业技能培训班”的,须填报《社会培训机构审批表》、《*市社会力量职业技能培训专业工种审批表》;已获得办学许可证的培训机构申报新的专业(工种),以及由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申报职业技能教学班,须填报《*市社会力量职业技能培训专业工种审批表》。

第十一条社会培训机构的名称应当确切、规范。凡独立设置的社会培训机构,其名称应使用“*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或中心";不独立设置机构的,其名称应使用"*职业技能培训班"。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申办社会培训机构,原则上可沿用其原校名。

第四章申报材料

第十二条申请举办培训机构须向审批机关提供下列申报材料:

(一)举办者的申请报告、《社会培训机构审批表》;

(二)申办单位的法人资格复印件,或公民个人户口簿、身份证复印件及本人所在街道(镇)或单位同意办学的证明;

(三)培训机构主要行政负责人资格证明文件、学历文凭、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或职称证书、身份证复印件;

(四)拟聘的专、兼职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名单及资格证明;

(五)拟办培训机构的注册、验资证明及经费来源的证明;

(六)拟办培训机构的章程和发展规划;

(七)拟开设专业(工种)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八)自有或租借教学场地、教学设备的证明;

(九)有关办学和教学的管理制度;

(十)联合办学的,还需提交联合办学的协议书;

(十一)其他有关材料。

第五章管理

第十三条经批准成立的社会培训机构和培训班,由所在地区的区县劳动局进行统一管理。区县劳动局对社会培训机构的管理要建立例会制度。

第十四条社会培训机构应按批准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组织教学,保证开出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完成规定的课时数。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动,确需改动应经市劳动保障局同意。

第十五条社会培训机构应对聘任的专、兼职教师定期进行考核和教学检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支持并定期组织社会培训机构的教师开展各种教研与进修活动,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确保培训质量。

第十六条社会培训机构的招生广告(简章)须经区县劳动局审核后方可刊播散发。未经审核或虚假广告(简章),区县劳动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查处。

第十七条取得办学许可证的社会培训机构的学员,完成学业,由所在培训机构进行结业考试,合格的发给市劳动保障局统一印制的“*市职业技能培训结业证书”。凡取得上述证书的学员,在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时,其应知考试成绩可加5分。

第十八条要做好社会培训机构的年度统计工作和复核检查工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做好社会培训机构的年度统计工作,并且每两年要对各社会培训机构进行一次复核认定,对不具备办学资格或连续两年没有办学的培训机构,要吊销其办学许可证;对缺乏基本培训能力或连续两年没有开班的专业(工种),要取消该专业(工种)的培训资格。

第十九条社会培训机构加入“*市就业培训网络”后,要遵守就业培训网络的管理规定。

第六章变更与处理

第二十条社会培训机构更改名称、性质及有关事项,应报区县劳动局批准,并报市劳动保障局备案。

第二十一条社会培训机构解散时,应当妥善安置在校学生,依法进行财产清算,并及时报区县劳动局。经核准解散后的社会培训机构应及时交回办学许可证和印章,予以封存。

第二十二条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有权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分别给予警告、限期整改、暂停办学、吊销办学许可证的处理;

(一)未经批准,擅自招生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的;

(二)虚假出资或在培训机构成立后抽逃出资的;

(三)伪造、变造、买卖和乱发证书的;

(四)超过经核定的项目和标准滥收费用的;

(五)管理不善,办学秩序严重混乱,造成不良影响的;

(六)培训质量严重低下的;

职业培训学校申报材料范文第8篇

去年,在县委、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劳动保障战线全体干部职工与时俱进,团结协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及县委十一届八次会议精神,始终把握工作主动权,全力以赴开展各项工作。今天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总结去年我县劳动保障工作,表彰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

下面,我把去年度劳动保障工作的情况向各位作个通报,并就今年的工作作出安排。

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去年劳动保障工作成效显著

去年是我县经济发展较为困难的一年,对劳动保障部门来说也是压力巨大、任务繁重的一年。我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切实做好了灾后重建工作,通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稳定了就业局势,推动了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协调、基层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等劳动保障工作全面发展,为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以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全面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

根据川发改投资文件批准,劳动保障系统共有灾后重建项目218个,计划总投资7205万元。经过中期调整,增加了3个项目,现有重建项目221个,计划总投资7525万元。为了推动国务院、四川省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的落实,一是进一步加强了领导,明确了责任。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重建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主任、副主任及项目资金管理组、监督执行组、信息工作组等三个小组,分别明确了人员和职责。二是完善了重建工作相关制度和规定。以县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了《县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灾后重建工作方案》,以劳动保障局名义印发了《县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地震灾后重建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县劳动保障系统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资金拨付程序的通知》、《县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基层公共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要求》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重建工作程序、相关要求及重建项目、资金管理等相关规定。三是积极争取资金和上级支持。局领导多次到省厅、市局、县府汇报灾后重建工作情况,积极争取省厅、市局、县府对劳动保障系统灾后重建工作的支持。四是召开会议,落实任务。按照县委、县府的总体安排,我县劳动保障系统恢复重建中的45个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与乡镇政权建设一并进行,由组织部牵头实施;31个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中的新建项目与社区建设一并进行,由民政局牵头实施;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大楼与县级其它部门政权建设一并进行,由政府办牵头实施;33个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的维修项目和110个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由我局牵头组织实施。为了确保我局牵头建设的项目在今年底前完工,11月10日,县政府组织相关的22个乡镇召开了县劳动保障系统灾后重建工作会。会上,我局分别与相关乡镇人民政府签订了委托乡镇为业主建设单位的委托书,并印发了《县劳动保障系统灾后维修合同(范本)》,具体讲解了维修项目的建设要求、实施程序、资金安排及使用管理规定等。目前,我县劳动保障系统灾后重建项目均加快了建设进程,其中:45个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心和31个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新建项目完成了立项、环评,部分项目完成了征地、拆迁、财政评审、招投标核准等工作;33个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维修项目已全部完工;德阳市富民技校已经开工;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大楼建设已经完成立项、征地、环评和图纸设计等前期工作;全县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及维修项目中所涉设备购置等,按照县财政政府采购要求安排了专人进行了市场调查、制订了采购方案,其中设备购置已完成招标。

(二)以“三法”宣传为重点,强化政策宣传和政务公开,努力提高公信力和政策透明度。

去年,我局以《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宣传为重点,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和公开劳动保障政策法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是举办集中培训,提高干部群众的劳动保障法律意识。先后举办了多期《劳动合同法》培训班,培训了全县美容美发、餐饮、物业管理、通信等行业负责人及行业协会负责人、县重点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及工作站工作人员等各类人员千余人次,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群众学法用法,。二是通过举办招聘会、摆摊设点的形式进行宣传。先后开展了企业用工现场招聘会、“春风行动”招聘会等,参与了“世界环境日”等多项其他部门的宣传活动,招聘会上前来求职的人员达万余人,接受了8000余人次的政策咨询,发放宣传资料40000余份。三是主动深入基层指导、检查、抽查工作,提高政策宣传效果。我局工作人员分别在企业、商贸、机关、学校等地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现场讲授,有效地帮助了他们正确理解和把握政策。四是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增强了政策透明度。再次对行政审批项目进行清理,明确了审批项目的项目名称、法律依据、审批权限、申请条件、申报材料、法定时限等内容,规范了办事程序,落实了经办人员,实现了项目规范统一、集中受理、集中办理的目标,提高了行政效率;设立了劳动保障政策宣传栏,将社保、就业、劳务、监察等最新政策法规张贴入栏;把老百姓关注的热点工作如调整待遇、缴费标准等以《公告》的形式张贴告知,方便了老百姓办事;在党政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网页开辟了“劳动保障政策法规指南”,长期为群众提供服务;及时更新党政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网页和互联网“政府信息公开系统”信息,方便了群众查阅劳动保障政策。

(三)以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为重点,扩大了就业规模

1、开辟就业岗位,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去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389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4%,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实现再就业603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1%,“4050”等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15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4%;重点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问题,全年援助4户“零就业”家庭成员至少一人实现了再就业,形成了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解决一户”的动态援助长效机制;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5%,符合上级要求。

2、职业培训和技能开发工作进展顺利。依法对17所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和3家职业介绍机构进行了年检,并加强了日常监管,继续推进了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培训工作。全年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410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3%。进一步规范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程序,共办理职业技术等级合格证230个,初、中级职业技术等级证1337个。

3、积极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认真落实国家有关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全年发放担保贷款20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并加大了对上一轮逾期贷款的清偿力度,为开展新一轮向个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做好了准备;对681名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实行了就业援助,其中52名大学生实现了自主创业。

4、协助解决了失业志愿兵就业问题。去年下半年,我县失业志愿兵多次到市委、市政府集访,诉求不断增强,形成了一个极不稳定的群体。为化解矛盾,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布置,我局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创新公益性岗位开发渠道,在城区和乡镇信用联社营业网点及学校、厂矿新增了50个保安岗位,在城区交通要道路口新增了50个交通协管岗位,将城区480个规划车位的停车收费交由公司经营,其中90%的岗位专门用于吸纳失业志愿兵。目前,已对153名失业志愿兵进行了免费求职登记,举办了保安和交通协管员的上岗前培训,达成保安上岗协议的29人,交通协管员上岗协议的26人,此外还有21人有从事停车收费意向,其余人员愿意继续享受灵活就业扶持政策和大龄特困人员社保援助。通过面对面的政策宣传解释和实在的岗位援助,我县失业志愿兵的就业问题基本解决,该群体逐渐趋于平稳。

5、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代县府草拟出台了《关于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实施意见》(江府办[2009]45号),采取“五缓”、“四降”、“三补贴”、“两协商”的方式减轻企业负担。从去年1月起,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分别降低了1%、0.5%、0.1%,工伤保险一类行业降低了0.16%、二类行业降低了0.3%;组织有关部门认定了17家电子、纺织行业的企业为“县去年困难企业”,目前,已有7户申报了暂缓缴纳社会保险费。通过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县内企业吸纳安置了一大批城乡劳动者就业,缓解了我县就业压力,并采取调整班次、缩短工时、轮岗休息等措施,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稳定了就业局势。

(四)以扩面、征收、保发放为重点,进一步健全了社会保障体系

1、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维护了社会稳定。按时足额发放了我县企事业单位*名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共计*万元,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维护了社会稳定。

2、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清欠工作。截止12月底,共有*万人次参加社会保险。其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有*万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有7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参加失业保险的有*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参加生育保险的有*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参加工伤保险的有*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参加补充医疗保险人数*万人。

3、加强了退管服务工作。为*名在职死亡人员办理了养老保险退费手续,为*名退休死亡人员办理了退休死亡待遇手续;为*名符合退休条件的参保人员办理了退休手续;年初调整了全县1.35万名离退休职工的退休待遇标准;对*名县本级及森工企业退休人员进行了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认证比例达到了*%;加强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全县社会化管理覆盖面达到了85%。

4、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了我县原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和返城知青、教育系统临聘人员、文化专干、邮递员、放影员的养老保险问题,共有*符合条件的人员办理了参保手续,其中*人办理了退休手续。10月至12月,解决了全县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问题,有*名征地农转非人员办理了参保手续并缴纳了养老保险费。

(四)以调解为主、仲裁为辅,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用工关系

1、开展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结合灾后重建工作,与公安、建设、工商、安监等部门一道组成联合检查组,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了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我局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办公厅评为了“去年全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取得突出成绩单位”。同时,对服务行业、建筑业、砖厂及其它劳动密集用工企业执行《劳动合同法》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发出限期整改指令35份,处理了6起建筑行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为农民工追回损失*余万元。

2、做好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全年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件,已结案*件,结案率达到了*%以上。

3、依法开展工伤性质认定工作。进行工伤性质认定*例,进行劳动能力等级鉴定*例。

(五)以引导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为重点,充分发挥了劳务经济服务全县经济的作用

1、做好统筹协调工作,促进全县劳务经济工作顺利发展。全县劳务输出*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实现劳务收入*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引导性培训农民工*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

2、积极协助我县重点招商引资企业解决招用工难题。一是春节前后会同县经济商务局组织等企业在乡镇举行了流动招聘会,有*余人分别到涌德电子、坤达电子、金辉纺织等企业务工。二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鼓励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移动公司牵头在全县45个乡镇、760个村建设标准化的政务和村务公开栏,初步建立起了一个集人力资源、失业就业状况、各类用工求职等信息为一体的中心数据库,并通过设立再就业信息咨询登记点、互联网、手机等方式人力资源信息、用工求职信息和提供失业登记、就业介绍等相关服务,建立起了信息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举办了“春风行动”暨农村劳动者进城求职招聘会,招聘会上共有1568人求职登记,与用工单位达成意向用工协议的895人,介绍成功436人。

与时同时,全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维稳、依法行政、新闻宣传、信息化建设、经办机构能力建设、规划统计、劳动能力鉴定等工作均取得好的成绩,较好地配合支持了重点工作的推进。

同志们,去年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高度重视的结果,是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县劳动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超常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辛勤工作在全县劳动保障战线的干部职工及家属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向关心和支持我县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表示诚挚的谢意!

二、克服困难,锐意创新,全力做好今年劳动保障工作

总结去年的劳动保障工作,我们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灾后重建工作进展情况不容乐观。我县劳动保障系统大部份重建项目与其他部门项目合并建设,从目前的情况看,除33个由我局牵头组织实施的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维修项目已经完工外,其余项目进展较为缓慢,离省厅对劳动保障系统的重建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二是上一轮小额担保贷款的资金回收面临较大困难,全面落实新一轮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难度较大。三是社会保险基金征收较难。部份参保单位领导对缴纳社会保险费重视不够,缺乏缴费主动性,特别是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费到位率不高,主要原因是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职工的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未到位。四是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全县乡镇(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站)人员基本到位,但人员变动频繁,不利于工作衔接;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灾后重建落实了中心(站)的场地,但制度、工作需进一步规范。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基本完成灾后恢复任务的关键一年,我县劳动保障系统的同志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灾后恢复重建的总体目标上来,凝心聚力,强力推进,确保劳动保障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今年,劳动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和县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为总体取向,切实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完善统筹城乡社保体系,努力稳定就业局势,继续抓好劳务经济工作,积极推进“金保工程”建设,加强劳动保障系统队伍建设,全力推动全县劳动保障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加快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按照“三年恢复重建,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加快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确保明年全部完工。

(二)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政策宣传。从1月起,每周确定一个宣传主题,通过电视台宣传一次劳动保障工作,同时通过举办培训班、到基层指导、举行招聘会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仲裁法》、社会保险等劳动保障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深入人心,自觉遵守和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三)继续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统筹城乡的基本思路,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清欠工作,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按省、市部署积极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积极配合市局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积极为省级统筹做准备;做好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统收统支市级统筹的各项基础工作;推动银行代收代扣社会保险费工作进程;妥善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基金管理,做好迎接省、市审计监督的准备。

(四)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积极实施新一轮就业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的通知》及配套文件,继续完善操作办法,全面兑现各项补贴政策,并加强政策的宣传;统筹做好重点人群即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城镇低收入家庭、征地农转非人员、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大力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积极落实新一轮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大力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继续推进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就业管理和服务,加强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继续做好劳务经济和农民工工作。

(五)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争议仲裁法》等法律法规,做好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进一步落实劳动合同制度,继续组织开展以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为重点的各项专项执法检查,改进劳动保障监察监管和执法方式,强化服务意识,注重事前预防,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企业劳动关系的政策指导和服务;正确处理好维权工作与服务企业、发展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坚持调解为主、仲裁为辅,依法处理劳动关系纠纷;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和协调,建立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形成执法合力;建立更广泛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六)继续把劳务经济工作作为我县发展经济、统筹城乡就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支柱产业来抓,以有效地开发利用、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为重点,以实现充分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以劳务输出和就地就近转移为基本转移途径,强化服务,抓好培训,优化环境,提高效益,不断开创劳务经济工作新局面。

(七)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系统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按照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的通知》要求,结合灾后重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系统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力争实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动态掌握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新春佳节即将来临,我们要做好春节期间的劳动保障工作,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切实做好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工作,做好工资清欠等维护稳定工作,全力化解矛盾、消除隐患,使广大群众安安稳稳、踏踏实实地过好年,确保春节期间社会和谐稳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去年,在县委、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劳动保障战线全体干部职工与时俱进,团结协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及县委十一届八次会议精神,始终把握工作主动权,全力以赴开展各项工作。今天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总结去年我县劳动保障工作,表彰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

下面,我把去年度劳动保障工作的情况向各位作个通报,并就今年的工作作出安排。

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去年劳动保障工作成效显著

去年是我县经济发展较为困难的一年,对劳动保障部门来说也是压力巨大、任务繁重的一年。我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切实做好了灾后重建工作,通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稳定了就业局势,推动了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协调、基层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等劳动保障工作全面发展,为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以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全面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

根据川发改投资文件批准,劳动保障系统共有灾后重建项目218个,计划总投资7205万元。经过中期调整,增加了3个项目,现有重建项目221个,计划总投资7525万元。为了推动国务院、四川省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的落实,一是进一步加强了领导,明确了责任。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重建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主任、副主任及项目资金管理组、监督执行组、信息工作组等三个小组,分别明确了人员和职责。二是完善了重建工作相关制度和规定。以县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了《县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灾后重建工作方案》,以劳动保障局名义印发了《县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地震灾后重建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县劳动保障系统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资金拨付程序的通知》、《县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基层公共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要求》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重建工作程序、相关要求及重建项目、资金管理等相关规定。三是积极争取资金和上级支持。局领导多次到省厅、市局、县府汇报灾后重建工作情况,积极争取省厅、市局、县府对劳动保障系统灾后重建工作的支持。四是召开会议,落实任务。按照县委、县府的总体安排,我县劳动保障系统恢复重建中的45个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与乡镇政权建设一并进行,由组织部牵头实施;31个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中的新建项目与社区建设一并进行,由民政局牵头实施;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大楼与县级其它部门政权建设一并进行,由政府办牵头实施;33个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的维修项目和110个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由我局牵头组织实施。为了确保我局牵头建设的项目在今年底前完工,11月10日,县政府组织相关的22个乡镇召开了县劳动保障系统灾后重建工作会。会上,我局分别与相关乡镇人民政府签订了委托乡镇为业主建设单位的委托书,并印发了《县劳动保障系统灾后维修合同(范本)》,具体讲解了维修项目的建设要求、实施程序、资金安排及使用管理规定等。目前,我县劳动保障系统灾后重建项目均加快了建设进程,其中:45个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心和31个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新建项目完成了立项、环评,部分项目完成了征地、拆迁、财政评审、招投标核准等工作;33个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维修项目已全部完工;德阳市富民技校已经开工;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大楼建设已经完成立项、征地、环评和图纸设计等前期工作;全县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及维修项目中所涉设备购置等,按照县财政政府采购要求安排了专人进行了市场调查、制订了采购方案,其中设备购置已完成招标。

(二)以“三法”宣传为重点,强化政策宣传和政务公开,努力提高公信力和政策透明度。

去年,我局以《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宣传为重点,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和公开劳动保障政策法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是举办集中培训,提高干部群众的劳动保障法律意识。先后举办了多期《劳动合同法》培训班,培训了全县美容美发、餐饮、物业管理、通信等行业负责人及行业协会负责人、县重点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及工作站工作人员等各类人员千余人次,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群众学法用法,。二是通过举办招聘会、摆摊设点的形式进行宣传。先后开展了企业用工现场招聘会、“春风行动”招聘会等,参与了“世界环境日”等多项其他部门的宣传活动,招聘会上前来求职的人员达万余人,接受了8000余人次的政策咨询,发放宣传资料40000余份。三是主动深入基层指导、检查、抽查工作,提高政策宣传效果。我局工作人员分别在企业、商贸、机关、学校等地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现场讲授,有效地帮助了他们正确理解和把握政策。四是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增强了政策透明度。再次对行政审批项目进行清理,明确了审批项目的项目名称、法律依据、审批权限、申请条件、申报材料、法定时限等内容,规范了办事程序,落实了经办人员,实现了项目规范统一、集中受理、集中办理的目标,提高了行政效率;设立了劳动保障政策宣传栏,将社保、就业、劳务、监察等最新政策法规张贴入栏;把老百姓关注的热点工作如调整待遇、缴费标准等以《公告》的形式张贴告知,方便了老百姓办事;在党政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网页开辟了“劳动保障政策法规指南”,长期为群众提供服务;及时更新党政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网页和互联网“政府信息公开系统”信息,方便了群众查阅劳动保障政策。

(三)以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为重点,扩大了就业规模

1、开辟就业岗位,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去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389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4%,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实现再就业603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1%,“4050”等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15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4%;重点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问题,全年援助4户“零就业”家庭成员至少一人实现了再就业,形成了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解决一户”的动态援助长效机制;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5%,符合上级要求。

2、职业培训和技能开发工作进展顺利。依法对17所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和3家职业介绍机构进行了年检,并加强了日常监管,继续推进了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培训工作。全年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410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3%。进一步规范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程序,共办理职业技术等级合格证230个,初、中级职业技术等级证1337个。

3、积极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认真落实国家有关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全年发放担保贷款20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并加大了对上一轮逾期贷款的清偿力度,为开展新一轮向个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做好了准备;对681名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实行了就业援助,其中52名大学生实现了自主创业。

4、协助解决了失业志愿兵就业问题。去年下半年,我县失业志愿兵多次到市委、市政府集访,诉求不断增强,形成了一个极不稳定的群体。为化解矛盾,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布置,我局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创新公益性岗位开发渠道,在城区和乡镇信用联社营业网点及学校、厂矿新增了50个保安岗位,在城区交通要道路口新增了50个交通协管岗位,将城区480个规划车位的停车收费交由公司经营,其中90%的岗位专门用于吸纳失业志愿兵。目前,已对153名失业志愿兵进行了免费求职登记,举办了保安和交通协管员的上岗前培训,达成保安上岗协议的29人,交通协管员上岗协议的26人,此外还有21人有从事停车收费意向,其余人员愿意继续享受灵活就业扶持政策和大龄特困人员社保援助。通过面对面的政策宣传解释和实在的岗位援助,我县失业志愿兵的就业问题基本解决,该群体逐渐趋于平稳。

5、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代县府草拟出台了《关于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实施意见》(江府办[2009]45号),采取“五缓”、“四降”、“三补贴”、“两协商”的方式减轻企业负担。从去年1月起,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分别降低了1%、0.5%、0.1%,工伤保险一类行业降低了0.16%、二类行业降低了0.3%;组织有关部门认定了17家电子、纺织行业的企业为“县去年困难企业”,目前,已有7户申报了暂缓缴纳社会保险费。通过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县内企业吸纳安置了一大批城乡劳动者就业,缓解了我县就业压力,并采取调整班次、缩短工时、轮岗休息等措施,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稳定了就业局势。

(四)以扩面、征收、保发放为重点,进一步健全了社会保障体系

1、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维护了社会稳定。按时足额发放了我县企事业单位*名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共计*万元,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维护了社会稳定。

2、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清欠工作。截止12月底,共有*万人次参加社会保险。其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有*万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有7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参加失业保险的有*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参加生育保险的有*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参加工伤保险的有*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参加补充医疗保险人数*万人。

3、加强了退管服务工作。为*名在职死亡人员办理了养老保险退费手续,为*名退休死亡人员办理了退休死亡待遇手续;为*名符合退休条件的参保人员办理了退休手续;年初调整了全县1.35万名离退休职工的退休待遇标准;对*名县本级及森工企业退休人员进行了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认证比例达到了*%;加强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全县社会化管理覆盖面达到了85%。

4、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了我县原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和返城知青、教育系统临聘人员、文化专干、邮递员、放影员的养老保险问题,共有*符合条件的人员办理了参保手续,其中*人办理了退休手续。10月至12月,解决了全县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问题,有*名征地农转非人员办理了参保手续并缴纳了养老保险费。

(四)以调解为主、仲裁为辅,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用工关系

1、开展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结合灾后重建工作,与公安、建设、工商、安监等部门一道组成联合检查组,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了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我局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办公厅评为了“去年全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取得突出成绩单位”。同时,对服务行业、建筑业、砖厂及其它劳动密集用工企业执行《劳动合同法》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发出限期整改指令35份,处理了6起建筑行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为农民工追回损失*余万元。

2、做好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全年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件,已结案*件,结案率达到了*%以上。

3、依法开展工伤性质认定工作。进行工伤性质认定*例,进行劳动能力等级鉴定*例。

(五)以引导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为重点,充分发挥了劳务经济服务全县经济的作用

1、做好统筹协调工作,促进全县劳务经济工作顺利发展。全县劳务输出*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实现劳务收入*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引导性培训农民工*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

2、积极协助我县重点招商引资企业解决招用工难题。一是春节前后会同县经济商务局组织等企业在乡镇举行了流动招聘会,有*余人分别到涌德电子、坤达电子、金辉纺织等企业务工。二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鼓励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移动公司牵头在全县45个乡镇、760个村建设标准化的政务和村务公开栏,初步建立起了一个集人力资源、失业就业状况、各类用工求职等信息为一体的中心数据库,并通过设立再就业信息咨询登记点、互联网、手机等方式人力资源信息、用工求职信息和提供失业登记、就业介绍等相关服务,建立起了信息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举办了“春风行动”暨农村劳动者进城求职招聘会,招聘会上共有1568人求职登记,与用工单位达成意向用工协议的895人,介绍成功436人。

与时同时,全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维稳、依法行政、新闻宣传、信息化建设、经办机构能力建设、规划统计、劳动能力鉴定等工作均取得好的成绩,较好地配合支持了重点工作的推进。

同志们,去年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高度重视的结果,是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县劳动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超常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辛勤工作在全县劳动保障战线的干部职工及家属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向关心和支持我县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表示诚挚的谢意!

二、克服困难,锐意创新,全力做好今年劳动保障工作

总结去年的劳动保障工作,我们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灾后重建工作进展情况不容乐观。我县劳动保障系统大部份重建项目与其他部门项目合并建设,从目前的情况看,除33个由我局牵头组织实施的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维修项目已经完工外,其余项目进展较为缓慢,离省厅对劳动保障系统的重建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二是上一轮小额担保贷款的资金回收面临较大困难,全面落实新一轮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难度较大。三是社会保险基金征收较难。部份参保单位领导对缴纳社会保险费重视不够,缺乏缴费主动性,特别是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费到位率不高,主要原因是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职工的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未到位。四是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全县乡镇(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站)人员基本到位,但人员变动频繁,不利于工作衔接;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灾后重建落实了中心(站)的场地,但制度、工作需进一步规范。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基本完成灾后恢复任务的关键一年,我县劳动保障系统的同志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灾后恢复重建的总体目标上来,凝心聚力,强力推进,确保劳动保障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今年,劳动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和县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为总体取向,切实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完善统筹城乡社保体系,努力稳定就业局势,继续抓好劳务经济工作,积极推进“金保工程”建设,加强劳动保障系统队伍建设,全力推动全县劳动保障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加快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按照“三年恢复重建,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加快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确保明年全部完工。

(二)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政策宣传。从1月起,每周确定一个宣传主题,通过电视台宣传一次劳动保障工作,同时通过举办培训班、到基层指导、举行招聘会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仲裁法》、社会保险等劳动保障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深入人心,自觉遵守和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三)继续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统筹城乡的基本思路,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清欠工作,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按省、市部署积极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积极配合市局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积极为省级统筹做准备;做好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统收统支市级统筹的各项基础工作;推动银行代收代扣社会保险费工作进程;妥善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基金管理,做好迎接省、市审计监督的准备。

(四)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积极实施新一轮就业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的通知》及配套文件,继续完善操作办法,全面兑现各项补贴政策,并加强政策的宣传;统筹做好重点人群即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城镇低收入家庭、征地农转非人员、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大力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积极落实新一轮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大力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继续推进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就业管理和服务,加强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继续做好劳务经济和农民工工作。

(五)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争议仲裁法》等法律法规,做好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进一步落实劳动合同制度,继续组织开展以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为重点的各项专项执法检查,改进劳动保障监察监管和执法方式,强化服务意识,注重事前预防,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企业劳动关系的政策指导和服务;正确处理好维权工作与服务企业、发展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坚持调解为主、仲裁为辅,依法处理劳动关系纠纷;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和协调,建立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形成执法合力;建立更广泛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六)继续把劳务经济工作作为我县发展经济、统筹城乡就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支柱产业来抓,以有效地开发利用、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为重点,以实现充分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以劳务输出和就地就近转移为基本转移途径,强化服务,抓好培训,优化环境,提高效益,不断开创劳务经济工作新局面。

(七)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系统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按照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的通知》要求,结合灾后重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系统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力争实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动态掌握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新春佳节即将来临,我们要做好春节期间的劳动保障工作,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切实做好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工作,做好工资清欠等维护稳定工作,全力化解矛盾、消除隐患,使广大群众安安稳稳、踏踏实实地过好年,确保春节期间社会和谐稳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去年,在县委、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劳动保障战线全体干部职工与时俱进,团结协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及县委十一届八次会议精神,始终把握工作主动权,全力以赴开展各项工作。今天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总结去年我县劳动保障工作,表彰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

下面,我把去年度劳动保障工作的情况向各位作个通报,并就今年的工作作出安排。

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去年劳动保障工作成效显著

去年是我县经济发展较为困难的一年,对劳动保障部门来说也是压力巨大、任务繁重的一年。我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切实做好了灾后重建工作,通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稳定了就业局势,推动了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协调、基层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等劳动保障工作全面发展,为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以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全面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

根据川发改投资文件批准,劳动保障系统共有灾后重建项目218个,计划总投资7205万元。经过中期调整,增加了3个项目,现有重建项目221个,计划总投资7525万元。为了推动国务院、四川省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的落实,一是进一步加强了领导,明确了责任。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重建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主任、副主任及项目资金管理组、监督执行组、信息工作组等三个小组,分别明确了人员和职责。二是完善了重建工作相关制度和规定。以县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了《县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灾后重建工作方案》,以劳动保障局名义印发了《县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地震灾后重建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县劳动保障系统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资金拨付程序的通知》、《县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基层公共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要求》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重建工作程序、相关要求及重建项目、资金管理等相关规定。三是积极争取资金和上级支持。局领导多次到省厅、市局、县府汇报灾后重建工作情况,积极争取省厅、市局、县府对劳动保障系统灾后重建工作的支持。四是召开会议,落实任务。按照县委、县府的总体安排,我县劳动保障系统恢复重建中的45个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与乡镇政权建设一并进行,由组织部牵头实施;31个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中的新建项目与社区建设一并进行,由民政局牵头实施;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大楼与县级其它部门政权建设一并进行,由政府办牵头实施;33个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的维修项目和110个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由我局牵头组织实施。为了确保我局牵头建设的项目在今年底前完工,11月10日,县政府组织相关的22个乡镇召开了县劳动保障系统灾后重建工作会。会上,我局分别与相关乡镇人民政府签订了委托乡镇为业主建设单位的委托书,并印发了《县劳动保障系统灾后维修合同(范本)》,具体讲解了维修项目的建设要求、实施程序、资金安排及使用管理规定等。目前,我县劳动保障系统灾后重建项目均加快了建设进程,其中:45个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心和31个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新建项目完成了立项、环评,部分项目完成了征地、拆迁、财政评审、招投标核准等工作;33个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维修项目已全部完工;德阳市富民技校已经开工;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大楼建设已经完成立项、征地、环评和图纸设计等前期工作;全县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及维修项目中所涉设备购置等,按照县财政政府采购要求安排了专人进行了市场调查、制订了采购方案,其中设备购置已完成招标。

(二)以“三法”宣传为重点,强化政策宣传和政务公开,努力提高公信力和政策透明度。

去年,我局以《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宣传为重点,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和公开劳动保障政策法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是举办集中培训,提高干部群众的劳动保障法律意识。先后举办了多期《劳动合同法》培训班,培训了全县美容美发、餐饮、物业管理、通信等行业负责人及行业协会负责人、县重点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及工作站工作人员等各类人员千余人次,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群众学法用法,。二是通过举办招聘会、摆摊设点的形式进行宣传。先后开展了企业用工现场招聘会、“春风行动”招聘会等,参与了“世界环境日”等多项其他部门的宣传活动,招聘会上前来求职的人员达万余人,接受了8000余人次的政策咨询,发放宣传资料40000余份。三是主动深入基层指导、检查、抽查工作,提高政策宣传效果。我局工作人员分别在企业、商贸、机关、学校等地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现场讲授,有效地帮助了他们正确理解和把握政策。四是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增强了政策透明度。再次对行政审批项目进行清理,明确了审批项目的项目名称、法律依据、审批权限、申请条件、申报材料、法定时限等内容,规范了办事程序,落实了经办人员,实现了项目规范统一、集中受理、集中办理的目标,提高了行政效率;设立了劳动保障政策宣传栏,将社保、就业、劳务、监察等最新政策法规张贴入栏;把老百姓关注的热点工作如调整待遇、缴费标准等以《公告》的形式张贴告知,方便了老百姓办事;在党政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网页开辟了“劳动保障政策法规指南”,长期为群众提供服务;及时更新党政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网页和互联网“政府信息公开系统”信息,方便了群众查阅劳动保障政策。

(三)以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为重点,扩大了就业规模

1、开辟就业岗位,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去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389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4%,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实现再就业603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1%,“4050”等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15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4%;重点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问题,全年援助4户“零就业”家庭成员至少一人实现了再就业,形成了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解决一户”的动态援助长效机制;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5%,符合上级要求。

2、职业培训和技能开发工作进展顺利。依法对17所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和3家职业介绍机构进行了年检,并加强了日常监管,继续推进了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培训工作。全年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410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3%。进一步规范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程序,共办理职业技术等级合格证230个,初、中级职业技术等级证1337个。

3、积极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认真落实国家有关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全年发放担保贷款20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并加大了对上一轮逾期贷款的清偿力度,为开展新一轮向个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做好了准备;对681名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实行了就业援助,其中52名大学生实现了自主创业。

4、协助解决了失业志愿兵就业问题。去年下半年,我县失业志愿兵多次到市委、市政府集访,诉求不断增强,形成了一个极不稳定的群体。为化解矛盾,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布置,我局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创新公益性岗位开发渠道,在城区和乡镇信用联社营业网点及学校、厂矿新增了50个保安岗位,在城区交通要道路口新增了50个交通协管岗位,将城区480个规划车位的停车收费交由公司经营,其中90%的岗位专门用于吸纳失业志愿兵。目前,已对153名失业志愿兵进行了免费求职登记,举办了保安和交通协管员的上岗前培训,达成保安上岗协议的29人,交通协管员上岗协议的26人,此外还有21人有从事停车收费意向,其余人员愿意继续享受灵活就业扶持政策和大龄特困人员社保援助。通过面对面的政策宣传解释和实在的岗位援助,我县失业志愿兵的就业问题基本解决,该群体逐渐趋于平稳。

5、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代县府草拟出台了《关于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实施意见》(江府办[2009]45号),采取“五缓”、“四降”、“三补贴”、“两协商”的方式减轻企业负担。从去年1月起,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分别降低了1%、0.5%、0.1%,工伤保险一类行业降低了0.16%、二类行业降低了0.3%;组织有关部门认定了17家电子、纺织行业的企业为“县去年困难企业”,目前,已有7户申报了暂缓缴纳社会保险费。通过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县内企业吸纳安置了一大批城乡劳动者就业,缓解了我县就业压力,并采取调整班次、缩短工时、轮岗休息等措施,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稳定了就业局势。

(四)以扩面、征收、保发放为重点,进一步健全了社会保障体系

1、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维护了社会稳定。按时足额发放了我县企事业单位*名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共计*万元,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维护了社会稳定。

2、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清欠工作。截止12月底,共有*万人次参加社会保险。其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有*万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有7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参加失业保险的有*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参加生育保险的有*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参加工伤保险的有*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参加补充医疗保险人数*万人。

3、加强了退管服务工作。为*名在职死亡人员办理了养老保险退费手续,为*名退休死亡人员办理了退休死亡待遇手续;为*名符合退休条件的参保人员办理了退休手续;年初调整了全县1.35万名离退休职工的退休待遇标准;对*名县本级及森工企业退休人员进行了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认证比例达到了*%;加强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全县社会化管理覆盖面达到了85%。

4、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了我县原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和返城知青、教育系统临聘人员、文化专干、邮递员、放影员的养老保险问题,共有*符合条件的人员办理了参保手续,其中*人办理了退休手续。10月至12月,解决了全县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问题,有*名征地农转非人员办理了参保手续并缴纳了养老保险费。

(四)以调解为主、仲裁为辅,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用工关系

1、开展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结合灾后重建工作,与公安、建设、工商、安监等部门一道组成联合检查组,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了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我局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办公厅评为了“去年全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取得突出成绩单位”。同时,对服务行业、建筑业、砖厂及其它劳动密集用工企业执行《劳动合同法》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发出限期整改指令35份,处理了6起建筑行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为农民工追回损失*余万元。

2、做好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全年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件,已结案*件,结案率达到了*%以上。

3、依法开展工伤性质认定工作。进行工伤性质认定*例,进行劳动能力等级鉴定*例。

(五)以引导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为重点,充分发挥了劳务经济服务全县经济的作用

1、做好统筹协调工作,促进全县劳务经济工作顺利发展。全县劳务输出*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实现劳务收入*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引导性培训农民工*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

2、积极协助我县重点招商引资企业解决招用工难题。一是春节前后会同县经济商务局组织等企业在乡镇举行了流动招聘会,有*余人分别到涌德电子、坤达电子、金辉纺织等企业务工。二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鼓励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移动公司牵头在全县45个乡镇、760个村建设标准化的政务和村务公开栏,初步建立起了一个集人力资源、失业就业状况、各类用工求职等信息为一体的中心数据库,并通过设立再就业信息咨询登记点、互联网、手机等方式人力资源信息、用工求职信息和提供失业登记、就业介绍等相关服务,建立起了信息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举办了“春风行动”暨农村劳动者进城求职招聘会,招聘会上共有1568人求职登记,与用工单位达成意向用工协议的895人,介绍成功436人。

与时同时,全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维稳、依法行政、新闻宣传、信息化建设、经办机构能力建设、规划统计、劳动能力鉴定等工作均取得好的成绩,较好地配合支持了重点工作的推进。

同志们,去年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高度重视的结果,是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县劳动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超常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辛勤工作在全县劳动保障战线的干部职工及家属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向关心和支持我县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表示诚挚的谢意!

二、克服困难,锐意创新,全力做好今年劳动保障工作

总结去年的劳动保障工作,我们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灾后重建工作进展情况不容乐观。我县劳动保障系统大部份重建项目与其他部门项目合并建设,从目前的情况看,除33个由我局牵头组织实施的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维修项目已经完工外,其余项目进展较为缓慢,离省厅对劳动保障系统的重建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二是上一轮小额担保贷款的资金回收面临较大困难,全面落实新一轮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难度较大。三是社会保险基金征收较难。部份参保单位领导对缴纳社会保险费重视不够,缺乏缴费主动性,特别是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费到位率不高,主要原因是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职工的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未到位。四是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全县乡镇(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站)人员基本到位,但人员变动频繁,不利于工作衔接;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灾后重建落实了中心(站)的场地,但制度、工作需进一步规范。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基本完成灾后恢复任务的关键一年,我县劳动保障系统的同志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灾后恢复重建的总体目标上来,凝心聚力,强力推进,确保劳动保障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今年,劳动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和县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为总体取向,切实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完善统筹城乡社保体系,努力稳定就业局势,继续抓好劳务经济工作,积极推进“金保工程”建设,加强劳动保障系统队伍建设,全力推动全县劳动保障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加快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按照“三年恢复重建,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加快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确保明年全部完工。

(二)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政策宣传。从1月起,每周确定一个宣传主题,通过电视台宣传一次劳动保障工作,同时通过举办培训班、到基层指导、举行招聘会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仲裁法》、社会保险等劳动保障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深入人心,自觉遵守和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三)继续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统筹城乡的基本思路,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清欠工作,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按省、市部署积极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积极配合市局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积极为省级统筹做准备;做好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统收统支市级统筹的各项基础工作;推动银行代收代扣社会保险费工作进程;妥善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基金管理,做好迎接省、市审计监督的准备。

(四)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积极实施新一轮就业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的通知》及配套文件,继续完善操作办法,全面兑现各项补贴政策,并加强政策的宣传;统筹做好重点人群即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城镇低收入家庭、征地农转非人员、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大力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积极落实新一轮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大力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继续推进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就业管理和服务,加强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继续做好劳务经济和农民工工作。

(五)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争议仲裁法》等法律法规,做好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进一步落实劳动合同制度,继续组织开展以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为重点的各项专项执法检查,改进劳动保障监察监管和执法方式,强化服务意识,注重事前预防,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企业劳动关系的政策指导和服务;正确处理好维权工作与服务企业、发展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坚持调解为主、仲裁为辅,依法处理劳动关系纠纷;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和协调,建立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形成执法合力;建立更广泛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六)继续把劳务经济工作作为我县发展经济、统筹城乡就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支柱产业来抓,以有效地开发利用、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为重点,以实现充分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以劳务输出和就地就近转移为基本转移途径,强化服务,抓好培训,优化环境,提高效益,不断开创劳务经济工作新局面。

(七)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系统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按照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的通知》要求,结合灾后重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系统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力争实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动态掌握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新春佳节即将来临,我们要做好春节期间的劳动保障工作,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切实做好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工作,做好工资清欠等维护稳定工作,全力化解矛盾、消除隐患,使广大群众安安稳稳、踏踏实实地过好年,确保春节期间社会和谐稳定。

同志们,我们一定要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府的监督指导下,按照“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振奋精神,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切实推动劳动保障工作再创新业绩,为构建和谐做出新的贡献!

职业培训学校申报材料范文第9篇

我县劳动保障战线全体干部职工与时俱进,团结协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及县委十一届八次会议精神,始终把握工作主动权,全力以赴开展各项工作。今天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总结2010年我县劳动保障工作,表彰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安排部署2011年的工作任务。

下面,我把2010年度劳动保障工作的情况向各位作个通报,并就2011年的工作作出安排。

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2010年劳动保障工作成效显著

2010年是我县经济发展较为困难的一年,对劳动保障部门来说也是压力巨大、任务繁重的一年。我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切实做好了灾后重建工作,通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稳定了就业局势,推动了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协调、基层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等劳动保障工作全面发展,为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以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全面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

根据川发改投资〔2008〕280号文件批准,中江劳动保障系统共有灾后重建项目218个,计划总投资7205万元。经过中期调整,增加了3个项目,现有重建项目221个,计划总投资7525万元。为了推动国务院、四川省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的落实,一是进一步加强了领导,明确了责任。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人员为成员的中江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重建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主任、副主任及项目资金管理组、监督执行组、信息工作组等三个小组,分别明确了人员和职责。二是完善了重建工作相关制度和规定。以县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了《中江县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灾后重建工作方案》,以劳动保障局名义印发了《中江县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地震灾后重建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县劳动保障系统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资金拨付程序的通知》、《中江县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基层公共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要求》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重建工作程序、相关要求及重建项目、资金管理等相关规定。三是积极争取资金和上级支持。局领导多次到省厅、市局、县府汇报灾后重建工作情况,积极争取省厅、市局、县府对劳动保障系统灾后重建工作的支持。四是召开会议,落实任务。按照县委、县府的总体安排,我县劳动保障系统恢复重建中的45个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与乡镇政权建设一并进行,由组织部牵头实施;31个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中的新建项目与社区建设一并进行,由民政局牵头实施;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大楼与县级其它部门政权建设一并进行,由政府办牵头实施;33个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的维修项目和111个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由我局牵头组织实施。为了确保我局牵头建设的项目在今年底前完工,11月11日,县政府组织相关的22个乡镇召开了中江县劳动保障系统灾后重建工作会。会上,我局分别与相关乡镇人民政府签订了委托乡镇为业主建设单位的委托书,并印发了《中江县劳动保障系统灾后维修合同(范本)》,具体讲解了维修项目的建设要求、实施程序、资金安排及使用管理规定等。目前,我县劳动保障系统灾后重建项目均加快了建设进程,其中:45个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心和31个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新建项目完成了立项、环评,部分项目完成了征地、拆迁、财政评审、招投标核准等工作;33个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维修项目已全部完工;市富民技校已经开工;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大楼建设已经完成立项、征地、环评和图纸设计等前期工作;全县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及维修项目中所涉设备购置等,按照县财政政府采购要求安排了专人进行了市场调查、制订了采购方案,其中设备购置已完成招标。

(二)以“三法”宣传为重点,强化政策宣传和政务公开,努力提高公信力和政策透明度。

去年,我局以《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宣传为重点,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和公开劳动保障政策法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是举办集中培训,提高干部群众的劳动保障法律意识。先后举办了多期《劳动合同法》培训班,培训了全县美容美发、餐饮、物业管理、通信等行业负责人及行业协会负责人、县重点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及工作站工作人员等各类人员千余人次,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群众学法用法,。二是通过举办招聘会、摆摊设点的形式进行宣传。先后开展了企业用工现场招聘会、“春风行动”招聘会等,参与了“世界环境日”等多项其他部门的宣传活动,招聘会上前来求职的人员达万余人,接受了8000余人次的政策咨询,发放宣传资料40000余份。三是主动深入基层指导、检查、抽查工作,提高政策宣传效果。我局工作人员分别在企业、商贸、机关、学校等地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现场讲授,有效地帮助了他们正确理解和把握政策。四是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增强了政策透明度。再次对行政审批项目进行清理,明确了审批项目的项目名称、法律依据、审批权限、申请条件、申报材料、法定时限等内容,规范了办事程序,落实了经办人员,实现了项目规范统一、集中受理、集中办理的目标,提高了行政效率;设立了劳动保障政策宣传栏,将社保、就业、劳务、监察等最新政策法规张贴入栏;把老百姓关注的热点工作如调整待遇、缴费标准等以《公告》的形式张贴告知,方便了老百姓办事;在党政网中江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网页开辟了“劳动保障政策法规指南”,长期为群众提供服务;及时更新党政网中江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网页和互联网“政府信息公开系统”信息,方便了群众查阅劳动保障政策。

(三)以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为重点,扩大了就业规模

1、开辟就业岗位,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去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389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4%,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实现再就业603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1%,“4050”等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15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4%;重点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问题,全年援助4户“零就业”家庭成员至少一人实现了再就业,形成了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解决一户”的动态援助长效机制;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5%,符合上级要求。

2、职业培训和技能开发工作进展顺利。依法对17所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和3家职业介绍机构进行了年检,并加强了日常监管,继续推进了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培训工作。全年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411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3%。进一步规范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程序,共办理职业技术等级合格证230个,初、中级职业技术等级证1337个。

3、积极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认真落实国家有关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全年发放担保贷款20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10%,并加大了对上一轮逾期贷款的清偿力度,为开展新一轮向个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做好了准备;对681名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实行了就业援助,其中52名大学生实现了自主创业。

4、协助解决了失业志愿兵就业问题。去年下半年,我县失业志愿兵多次到市委、市政府集访,诉求不断增强,形成了一个极不稳定的群体。为化解矛盾,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布置,我局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创新公益性岗位开发渠道,在城区和乡镇信用联社营业网点及学校、厂矿新增了50个保安岗位,在城区交通要道路口新增了50个交通协管岗位,将城区480个规划车位的停车收费交由公司经营,其中90%的岗位专门用于吸纳失业志愿兵。目前,已对153名失业志愿兵进行了免费求职登记,举办了保安和交通协管员的上岗前培训,达成保安上岗协议的29人,交通协管员上岗协议的26人,此外还有21人有从事停车收费意向,其余人员愿意继续享受灵活就业扶持政策和大龄特困人员社保援助。通过面对面的政策宣传解释和实在的岗位援助,我县失业志愿兵的就业问题基本解决,该群体逐渐趋于平稳。

5、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代县府草拟出台了《关于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实施意见》(江府办[2010]45号),采取“五缓”、“四降”、“三补贴”、“两协商”的方式减轻企业负担。从去年1月起,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分别降低了1%、0.5%、0.1%,工伤保险一类行业降低了0.16%、二类行业降低了0.3%;组织有关部门认定了17家电子、纺织行业的企业为“中江县2010年困难企业”,目前,已有7户申报了暂缓缴纳社会保险费。通过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县内企业吸纳安置了一大批城乡劳动者就业,缓解了我县就业压力,并采取调整班次、缩短工时、轮岗休息等措施,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稳定了就业局势。

(四)以扩面、征收、保发放为重点,进一步健全了社会保障体系

1、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维护了社会稳定。按时足额发放了我县企事业单位2.18万名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共计18774万元,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10%,维护了社会稳定。

2、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清欠工作。截止12月底,共有28.78万人次参加社会保险。其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有7.7万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67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9.2%;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4.48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2%;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有7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0%;参加失业保险的有1.73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2%;参加生育保险的有1.74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0%;参加工伤保险的有2.10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4%。参加补充医疗保险人数4.04万人。

2010年累计征收社会保险费32404.7万元,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2180.9万元,支付44584万元,基金运行总量达79169.6万元。其中,征收养老保险基金27197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33.32%,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6534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36.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416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26%;征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城镇居民补充医疗保险费)479.7万元;征收女工生育保险基金6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10%;征收失业保险基金367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5%;工伤保险基金141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41%。

3、加强了退管服务工作。为54名在职死亡人员办理了养老保险退费手续,为231名退休死亡人员办理了退休死亡待遇手续;为5885名符合退休条件的参保人员办理了退休手续;年初调整了全县1.35万名离退休职工的退休待遇标准;对21560名县本级及森工企业退休人员进行了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认证比例达到了90%;加强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全县社会化管理覆盖面达到了85%。

4、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了我县原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和返城知青、教育系统临聘人员、文化专干、邮递员、放影员的养老保险问题,共有5847名符合条件的人员办理了参保手续,其中2854人办理了退休手续。11月至12月,解决了全县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问题,有12531名征地农转非人员办理了参保手续并缴纳了养老保险费。

(四)以调解为主、仲裁为辅,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用工关系

1、开展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结合灾后重建工作,与公安、建设、工商、安监等部门一道组成联合检查组,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了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我局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办公厅评为了“2010年全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取得突出成绩单位”。同时,对服务行业、建筑业、砖厂及其它劳动密集用工企业执行《劳动合同法》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发出限期整改指令35份,处理了6起建筑行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为农民工追回损失600余万元。

2、做好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全年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498件,已结案482件,结案率达到了95%以上。

3、依法开展工伤性质认定工作。进行工伤性质认定114例,进行劳动能力等级鉴定46例。

(五)以引导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为重点,充分发挥了劳务经济服务全县经济的作用

1、做好统筹协调工作,促进全县劳务经济工作顺利发展。全县劳务输出46.52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0%,实现劳务收入28.72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18%,引导性培训农民工9.68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2%。

2、积极协助我县重点招商引资企业解决招用工难题。一是春节前后会同县经济商务局组织涌德电子、坤达电子、金辉纺织、逢春制药、凯粤电子、玉创电子等企业分别在黄鹿镇、兴隆镇、回龙等乡镇举行了流动招聘会,有10000余人分别到涌德电子、坤达电子、金辉纺织等企业务工。二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鼓励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中江移动公司牵头在全县45个乡镇、760个村建设标准化的政务和村务公开栏,初步建立起了一个集人力资源、失业就业状况、各类用工求职等信息为一体的中心数据库,并通过设立再就业信息咨询登记点、互联网、手机等方式人力资源信息、用工求职信息和提供失业登记、就业介绍等相关服务,建立起了信息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举办了“春风行动”暨农村劳动者进城求职招聘会,招聘会上共有1568人求职登记,与用工单位达成意向用工协议的895人,介绍成功436人。

与时同时,全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维稳、依法行政、新闻宣传、信息化建设、经办机构能力建设、规划统计、劳动能力鉴定等工作均取得好的成绩,较好地配合支持了重点工作的推进。

同志们,2010年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高度重视的结果,是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县劳动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超常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辛勤工作在全县劳动保障战线的干部职工及家属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向关心和支持我县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表示诚挚的谢意!

二、克服困难,锐意创新,全力做好2011年劳动保障工作

总结去年的劳动保障工作,我们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灾后重建工作进展情况不容乐观。我县劳动保障系统大部份重建项目与其他部门项目合并建设,从目前的情况看,除33个由我局牵头组织实施的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维修项目已经完工外,其余项目进展较为缓慢,离省厅对劳动保障系统的重建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二是上一轮小额担保贷款的资金回收面临较大困难,全面落实新一轮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难度较大。三是社会保险基金征收较难。部份参保单位领导对缴纳社会保险费重视不够,缺乏缴费主动性,特别是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费到位率不高,主要原因是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职工的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未到位。四是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全县乡镇(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站)人员基本到位,但人员变动频繁,不利于工作衔接;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灾后重建落实了中心(站)的场地,但制度、工作需进一步规范。2011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基本完成灾后恢复任务的关键一年,我县劳动保障系统的同志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灾后恢复重建的总体目标上来,凝心聚力,强力推进,确保劳动保障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2011年,劳动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和县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为总体取向,切实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完善统筹城乡社保体系,努力稳定就业局势,继续抓好劳务经济工作,积极推进“金保工程”建设,加强劳动保障系统队伍建设,全力推动全县劳动保障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加快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按照“三年恢复重建,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加快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确保明年全部完工。

(二)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政策宣传。从1月起,每周确定一个宣传主题,通过电视台宣传一次劳动保障工作,同时通过举办培训班、到基层指导、举行招聘会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仲裁法》、社会保险等劳动保障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深入人心,自觉遵守和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三)继续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统筹城乡的基本思路,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清欠工作,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按省、市部署积极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积极配合市局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积极为省级统筹做准备;做好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统收统支市级统筹的各项基础工作;推动银行代收代扣社会保险费工作进程;妥善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基金管理,做好迎接省、市审计监督的准备。

(四)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积极实施新一轮就业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的通知》(德府发[2010]22号)及配套文件,继续完善操作办法,全面兑现各项补贴政策,并加强政策的宣传;统筹做好重点人群即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城镇低收入家庭、征地农转非人员、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大力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积极落实新一轮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大力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继续推进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就业管理和服务,加强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继续做好劳务经济和农民工工作。

(五)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争议仲裁法》等法律法规,做好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进一步落实劳动合同制度,继续组织开展以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为重点的各项专项执法检查,改进劳动保障监察监管和执法方式,强化服务意识,注重事前预防,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企业劳动关系的政策指导和服务;正确处理好维权工作与服务企业、发展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坚持调解为主、仲裁为辅,依法处理劳动关系纠纷;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和协调,建立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形成执法合力;建立更广泛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六)继续把劳务经济工作作为我县发展经济、统筹城乡就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支柱产业来抓,以有效地开发利用、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为重点,以实现充分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以劳务输出和就地就近转移为基本转移途径,强化服务,抓好培训,优化环境,提高效益,不断开创劳务经济工作新局面。

(七)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系统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按照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的通知》(川劳社发[2008]6号)要求,结合灾后重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系统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力争实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动态掌握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新春佳节即将来临,我们要做好春节期间的劳动保障工作,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切实做好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工作,做好工资清欠等维护稳定工作,全力化解矛盾、消除隐患,使广大群众安安稳稳、踏踏实实地过好年,确保春节期间社会和谐稳定。

上一篇:美丽乡村建设申报材料范文 下一篇:食品添加剂氮申报材料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