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22:06:30

职业发展教育论文

职业发展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很多青年教师刚刚步入幼儿教育领域,短期内还不能适应自身的角色转变与岗位需求,更加不能立足于幼儿园和幼教行业的实际情况,不能对自己职业的现在与未来做出准确的评估、判断与规划,导致在工作与学习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与随意性,不利于自身职业的长期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幼儿园应该加强对于青年教师的指导与培训,帮助青年教师制定科学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使他们在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的激励下努力学习、认真工作、自我提升。根据本园的实践经验,建议将青年教师的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从而鼓励青年教师按照这几个阶段为自己制定职业规划,并按照规划内容不断进行理论学习与岗位探索。1.岗位适应阶段。青年教师可以给自己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进行岗位适应,并在此阶段,通过学习幼儿园工作规范、向老教师“拜师”、进班听课并写听课笔记、岗位实习并总结实习心得等方式,明确以下问题:一是自身的角色定位;二是面临的岗位需求;三是工作流程及岗位规范;四是自身现有能力与幼教身份之间的差距。在明确以上问题之后,想办法积极进行调整与改善,使自己迅速进入教师角色。2.苦练基功阶段。在适应了自身角色之后,青年教师就应该安心本职工作,大概利用一至三年的时间,苦练基本功,从与幼儿的沟通、组织、管理、教育等各个方面入手,加强理论学习与经验积累,使自己具备独立进行幼儿管理与教学的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3.经验总结阶段。在经过了大概三年左右的幼儿教育工作之后,青年教师应该对于自身的工作经历进行反思与总结,对于自身的工作经验进行积累与整合,逐渐提炼和摸索出一套符合实际情况、具有个人特色的幼儿教育、管理与组织方法,构建起较为完整的教育知识与技能体系,使自己成为幼教行业的行家里手。4.自我突破阶段。很多青年教师在获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果之后,已经能够游刃有余的应付常规工作中的学生管理、课堂教学、家园沟通等问题,于是产生了沾沾自喜、满足现状的状态。事实上,在处理突发事件、实施教学改革、参与科学研究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此时,幼儿园应该鼓励教师突破自我,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革新教育实践成果,参与教育教学研讨,形成具有指导性与建设性的教育教学经典案例与论著,为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使自己成为幼教行业的学习者、研究者、践行者与创新者。总之,通过帮助青年教师制定科学详实、切合实际的职业规划,能够提高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性与实效性,使他们更快、更稳的实现自我提升与自我发展。

二、开展教育培训

有道是“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幼教领域格外适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革新、幼儿的成长以及家长需要的不断提升,幼儿教师始终要面临来自幼儿、家长和社会所提出的新的挑战。如果单凭己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显然无法满足幼儿教育发展的需求。要想摆脱这一困境,就要求幼儿园加强对于幼儿教师的教育培训,始终用先进的理念、前沿的知识、新鲜的经验来武装幼儿教师的头脑。而青年教师由于具备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工作能力“三强”的特点,自然应该是幼儿园教育培训的重点对象。在这方面,我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对青年教师开展教育培训:第一,职业道德素养培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而言,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青年教师思想新潮、意识前卫,接受信息的渠道众多,但是辨别与判断能力较差,不符合自身职业待遇的名利诱惑容易成为他们职业发展中的“绊脚石”。针对这种情况,幼儿园应该加强对于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训,使青年教师始终在“正能量”的驱动下展望职业前景、促进职业发展,为自身职业发展奠定道德基石。第二,基本理论知识培训。随着幼儿教育所面临的实际情况的不断变化与幼儿教育教学研究的不断创新,幼儿教育基本理论一直处于变化发展当中。因此,幼儿园应该从基本理论入手,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使青年教师在正确且先进的理论指导下开展幼教活动,为自身职业发展奠定理论基础。第三,教育指导文件学习。为了推动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国家教委及地方幼教管理机构会制定各类幼儿教育指导性文件,既有对原有文件的完善与更新,也有对新的幼教精神与方案的阐述与要求,是幼儿园开展幼教工作的主要依据。针对这一部分内容,幼儿园应该加强对于青年教师的培训,使青年教师始终把握幼儿教育正确的“航标”,为自身职业发展指明方向。第四,专业领域知识培训。与其他阶段的教育教学相比,幼儿教育是综合性最强的。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往往需要具备幼儿发展、幼儿保育、幼儿教育、通识知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这对于大部分“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来说是重大的挑战。为了帮助青年教师解决这一职业难题,幼儿园应该为青年教师提供职业所需的各个专业领域知识与技能培训,使青年教师的个人能力符合岗位需求,为自身职业发展夯实知识基础。第五,幼儿教育技能培训。扎实的基本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知识储备需要通过合适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传递给幼儿,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幼儿园定期邀请来自园内、市内、省内的幼儿教育专家对青年教师进行教育技能培训,从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为自身职业发展提供技能保障。总之,幼儿园必须针对青年教师积极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使青年教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从而为他们的职业发展铺就坚实而平坦的道路。

三、鼓励自主学习

青年教师自身是从事幼教活动、推动职业发展的主体。因此,幼儿园应该充分激发青年教师的“内驱力”,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在这方面,我们幼儿园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鼓励和帮助青年教师开展自主学习:第一,加强职业指引。为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职业指引,我园成立了名师工作室,由园内具有丰富经验与深厚资历的园长、教学带头人、教学骨干及职业指导专家共同为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心理辅导、资讯服务或学习指导,帮助他们解除疑惑、解决困难,扫清自主学习中的障碍,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职业学习与锻炼中。第二,营造良好氛围。为了在园内营造人人爱学习、人人爱教育的良好学习氛围和工作氛围,从而激发青年教师自主学习的兴趣,我园定期举行集体备课、学习成果交流、教学案例研究、教学经验分享、职业发展自述等活动。第三,实行激励机制。幼儿园在考核与奖励机制中应该引进激励机制,将薪资待遇、岗位调整、年终奖、评朋教幼教职称等与全体教师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因素与教师真实的学习成果、工作业绩和职业表现挂钩,杜绝老教师论资排辈、坐享其成的不良局面,对于青年教师的进步与努力给予切切实实的肯定与奖励,从而激发青年教师工作与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他们职业发展的进程。总之,青年教师是推动自身职业发展的主体,幼儿园必须为他们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营造良好氛围,才能激发他们学习与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根本上实现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搭建职业发展平台

在终身学习理念指导下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应该为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平台,使青年教师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自我发现、自我展示与自我提升。一般来说,幼儿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为青年教师搭建职业发展平台:第一,网络公共平台。信息技术是青年教师必须掌握的学习技能与教学技能,同时也是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我园通过鼓励青年教师开设幼儿教育教学主题专栏、关注幼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加入幼儿教育经验交流群组、访问幼儿教育教学指导网站等多种方式,为他们开展自主学习与职业探索提供网络平台;第二,能力展示平台。我园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公开课观摩、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竞赛、优秀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案例展示等方式,为青年教师的相互竞技、成果展示与交流学习搭建平台;第三,教科研平台。在实际工作中,青年教师因为资历较浅、经验不足,往往缺乏机会参与教科研活动。针对这种情况,我园努力为青年教师搭建教科研平台,以“青年教师专题”“老带新”等方式,使青年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校本研修、教育论文撰写等教科研活动当中,为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开辟更为宽广的道路。总之,幼儿园应该为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使他们在平台中综合能力有所展示与提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青年教师作为幼教行业的中坚力量,其素质的好坏与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幼教行业的发展走向。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于如何促进幼儿园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这一话题的研究与探索,力求促进幼儿园青年教师的职业成长,提高幼儿园的办学效率,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白桂云 单位:山东博兴乐安实验学校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曹艳梅?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新手幼儿教师专业素养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2]史云.城市公办幼儿园教师职业发展动力探究一一基于潍坊市幼儿园教师的调查[J].山东纺织经济,2010.

[3]徐秋霞.城市公办幼儿园合同制教师职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职业发展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师 学术英语 自主职业发展

教师职业发展(Career Development)又称为教师专业发展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教师发展等 ,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为满足学生需要、适应社会进步的自主成长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是教师的持续性才智、经验和心态的提高过程。具体地说,教师通过寻求职业发展,可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与本领域的迅速发展保持同步,可以对教学保持兴趣,避免出现教学技能落后的状况。

Perry(1980)指出,教师职业发展是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Fullan & Hargreaves(1992)则认为,教师职业发展既指在职教师通过教育或教师培训而获得特定方面的发展,也指教师在目标意识、教学技能和与同事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国内外语界有专家将其定义为教师在教育机制中的一个不断学习、反思、发展和成长的动态过程。[1]

1.国内外外语教师职业发展问题研究状况

国际上,教师职业发展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兴盛于70-80年代的欧美[2]。美国大学教师发展尝试了多种方式和策略,最常用的发展方式有四种(:1)工作坊(Levinson Rose & Menges 1981); 2)研讨会(Weimer &Lenze1994); 3)教学指导(Emerson & Mosteller 2000,Zeind et al. 2005); 4) 开设课程[3]。

外语教师的教育与发展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阶段。1990年,第一部外语教师教育论文集(Richiards & Nunan)问世。1998年Richards & Nunan出版了《第二语言教师教育》一书,从更宏观的角度探讨了语言教师发展问题,认为语言教师教育不应只是让教师掌握一些教学技能,还应该探讨支配其教学实践的教师知识、信念和态度等。此书被作为语言教师培训与发展的入门读物。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文化理论的发展,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的社会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4]

2000年以来国际外语教师协会召开的国际会议上有很多与教师发展研究相关的发言,其中有代表性的有:时代变迁中的挑战与机遇问题研究、教师发展问题研究、基于网络的教师发展研究等。英、美、加、澳、欧洲等地的外语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都有一个共同点,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集中关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和学生为对象的问题研究。

与国外相比,国内的研究晚了将近20年。在2000至2005年间,国内主要核心外语教育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外语教师发展方面的论文为数甚少,阐述的也大多是国外的理论和实践方法,主要是引介、述评、综述等,例如"反思型"英语教师教育、"后教学法"理论、美国外语教师发展趋势等。即使偶尔有谈国内问题的,也仅限于对教师职业现状的调查和呼吁外语教师培训提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方面的文章,真正意义上阐述我国外语教师发展的研究论文凤毛麟角【5】。

2005年9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举办了首届全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讨会,此后两年一届,目前已经召开四届。在第三届会议期间还成立了"中国英语教学研究[5]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研讨会的开展与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对我国外语教师教育和发展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根据文秋芳"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趋势、特点、问题与对策--对我国1999 -2009期刊文献的分析" 的研究成果,近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增长的趋势非常明显。就中文社会科学索引(CSSCI)外语类12种期刊所发表相关文章的数量而言,增长速度迅速; 而就其类别而言,非实证研究仍旧占据主导地位(占总数的63.8%);实证研究中,关于"教师生存和发展现状"研究的文章占总数的21.4%,"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发展"仅占总数的14.9%。

统计分析表明,目前国内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范围还比较狭窄和肤浅,并且存在实证研究不足、脱离课堂教学、与一线教师需求脱节等问题。

国内在外语教师职业发展方面的研究不仅落后于国外语言教师教育和发展的研究,还落后于我国教育界对高校教师教育与发展的研究[6],而且专门针对大学英语教师这一特殊群体职业发展的研究落后于对英语专业教师教育和职业发展的研究,公外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问题研究似乎相对"边缘化",但其实他们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问题更加复杂。

2. 国内外学术英语(专门用途英语)教师培训状况

学术英语(EAP)是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ESP教学理论是为了满足各类人员学习英语的需要,由英美等国的应用语言学者在20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当时,世界各国已逐步从二战的创伤中恢复过来, 全球经济迅猛发展, 国际往来日益频繁,英语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和交流工具。1969年,Ewer和Laterre出版了《基础科技英语教程》,因此那一年被认为是现代ESP教学的开端。Strewens(1988)从四个方面给出了ESP的定义: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词汇句法和语篇上放在与特定的专业、职业相关活动的语言运用上;与普通英语相对照(转引自蔡美兰)。Dudley-Evans 和St.John (1998)提出ESP教学的两方面特征:绝对特征--为满足学习者特殊需要而设计的,利用现有的教学方法加上服务于各学科的活动,关注与这些活动相适应的语言(语法,词汇,语域)技巧、语篇和体裁;可变特征--学科可变,方法可变,对象可变。

随着ESP理论的提出,ESP教师的培训与发展研究也随之而来。 英国与美国的一些大学设有ESP硕士学位课程,英语国家的教育学院或英语教育专业都向ESP教师及准教师开设ESP本体教学(TESP)的课程。此外还有专门为培训ESP教师而设立的证书。美国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提供包括学术英语证书在内的六个职业英语证书。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几个独联体国家的大学共同建起了ESP的专业电子期刊ESP-world,投稿者都是ESP教师,专门探讨ESP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他们还建立了ESP教学的跨国合作项目和ESP教师大型培训项目。

2010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北京外国语大学专门用途英语学院联合创立了《中国ESP研究》期刊,举办了中国ESP研究高端论坛暨ESP教师研修班,并创建了ESP教学与研究网。2011年5月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ESP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和研究有了专门的学术组织。

ESP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他们带来职业发展的机遇。

3.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问题

2013年2月25日,上海市推出"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明确指出:"学术英语是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大学英语教学向学术英语教学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但目前也使大学英语教师面临很多的问题。

首先是"过剩"带来的困扰。对比《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不难发现它们有几乎相同的培养目标、能力标准,和课程设置。"大学生必须达到的一般要求的学习任务将有望在高中大部分完成或全部完成"。"高校给大学英语必修课所分配的学分(课时)数明显减少"。"高校、特别是重点大学公共外语课程已经失去作为课程存在的理据"。基础英语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大学英语教师将会面临没课可上的困境。前些年大规模学生扩招带来了教师队伍扩大,现在随着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大学英语基础课教师,必须要寻求新的职业发展道路。

其次是"转型"带来的压力。"把普通英语教学任务全部下放到中学阶段去完成,以便学生进入高校时便可专注于专业英语的学习";"中学培养基本外语能力,高校结合专业进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定位应是学术英语"(蔡基刚 2010)。这些专家学者们几年前的提议,现在已经成为迫切的社会需求。然而,目前国内大学学术英语师资队伍的培训与发展机制,还远远没有跟上基础教育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适应时展,满足学生需求,尽快实现转型成为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道路上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再者是"薄弱"带来的局限。大学英语教师一直存在学科知识结构不够合理、跨学科知识结构不够全面、科研时间少、科研环境欠佳等问题[19]。 在基础英语教育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这些问题更加凸显出来。 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做教学工作的研究者而不仅仅是教书匠是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一个首要课题。

4.关于大学英语教师学术英语方向自主职业发展的思考

鉴于目前国内在大学阶段开展学术英语教学的研究刚刚起步,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尚不健全,而对学术英语教学的需求又十分迫切的情况,大学英语教师应积极探索自主职业发展的道路。笔者认为,理工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在"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师学术英语方向自主职业发展"的方向上进行尝试。以下是个人的一点粗浅的思考,希望能对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道路的探索有所助益。

基本思路是:大学英语教师(最好是两个或更多结成研究小组)坚持固定面向某个专业的学生,不因学生换届而改变,以此逐渐深入地学习和掌握该专业的基本内容。结合课堂教学活动,通过任务教学法、采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教师合作(大学英语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大学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的合作,在学术英语教学的专业知识方面和用英语进行专业教学的英语语言知识方面相互帮助)的方式,探讨大学英语教师学术英语方向自主职业发展的可行性。具体的研究方法与内容是:

1)首先是树立教师自主发展意识:学习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理论和学术英语教学理论以及自主学习理论,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大学英语教师学术英语方向自主职业发展的可行性。

2)开展大学英语教师及教学现状的调查:教师自主结成教学研究团队,以调查问卷、深度访谈等方式对国内若干高等院校(重点是理工类院校)的英语教师的教学现状、职业发展意识、学术英语方向的职业发展意向展开调查;对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更新、自我挑战、自我反思)、助人自我发展的能力(启迪思考,激发行动,引导方法,指导实践等)现状进行研究。通过调查、对比和研究,找出自身的特点,明确发展方向。

3)对大学生学术英语学习需求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网络交流、课堂讨论、师生座谈、课外作业等形式调查自己的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的需求,从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的角度探讨探讨开展自主学术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4)大学英语教师自主学习学术内容的可行性研究:教师发展是由教师自己进行并且是为了自身的需要而进行研究的行为。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自觉学习,以及与专业教师在学术上的协作,在教学中的实践检验,验证教师自主学习与学生专业相关的知识的可行性。

5)结合课堂教学的学术英语教学实践:在课堂上,采用任务教学法,布置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的课前展示任务,单词的普通词义与学术词义对比任务,词语的普通搭配与专业用途搭配特点的辨析任务;总结专业词语构词法任务;结合专业内容进行翻译练习的任务;课外阅读与专业相关文献并完成读书报告的任务,结合专业学习完成命题作文的任务等。

随着教学的深入,任务的设计也会不断完善;随着教师的教学经验的积累,其专业知识也会不断加强。期望能在大学英语转向学术英语的时展中,大学英语教师们能在自主精神的驱动下,适时做好准备,成为时代所需要的人,而不是被时代所淘汰。

大学英语教师学术英语方向职业发展是教育教学研究的新领域。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自主职业发展模式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角度,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应该成为大学英语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新方向。

教师发展是为了学生发展。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大多放在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上,以教师自身发展为重点的研究还不多见。希望本人粗浅的思考能为同行的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并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师从"要我发展"变成"我要发展"的自主职业发展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 珍 关于教学改革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高等农业教育》【J】2010年05期

[2] 肖丽萍 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 《中国教育学刊》2002年第05期

[3] 吴振利 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J】 2012年12月刊

[4] 文秋芳 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趋势、特点、问题与对策《中国外语》【J】2010年4期

[5] 夏纪梅 现代外语教学理念及行动 高等教育出版社 【M】2006年12月出版

职业发展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培养

重视青年教师专业培养是民办高校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民办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只有解决好青年教师专业培养的问题,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出高水平的民办高校。

一、几个关键词的界定及意义

1.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界定

我国民办高校是由社会力量举办的普通高等院校,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包括拥有学历授予权的民办高校和颁发母体学校文凭的独立学院,这类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一样是通过高考录取学生的;另一类是不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是指还没拿到学历授予权的学校。本文所指的民办高校是有学历授予权的本科民办高校。

我国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一是从公办高校退休后到民办高校任教的退休教师,二是在公办高校任职的同时在民办高校兼课的兼职教师,三是民办高校面向社会招聘的专职教师队伍。这种教师队伍结构不利于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原因有:一是民办高校生源质量、培养目标和教学管理及方法与公办高校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年龄偏高的退休教师来说,知识结构和观念老化,易出现教学与民办高校现实相脱节。二是兼职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流动性大、稳定性差,课程调换频繁,上课时间不能保证,功利思想严重,使得民办高校难以进行有效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与发展。三是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专职教师高层次人才少,教育观念、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科研力量薄弱,学术整体水平偏低。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青年教师代表着高校发展的未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及可持续发展,现在的青年教师5~10年后将责无旁贷地挑起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重担,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因此,民办高校只有解决好青年教师的稳定和提升问题,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优势。本文中“青年教师”的定义是指具有独立师资的民办高校中年龄在45岁以下且走专任教师路线的教师。

2.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培养研究的意义

2012年3月,笔者在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中以“高校青年教师”为主题检索出论文2624篇,其中有关“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论文有37篇;检索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为主题的论文123篇,其中有关“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论文仅有5篇。由此可见,对于青年教师专业培养的研究绝大多数是从公办高校角度出发来进行讨论和论证的,而从民办高校角度出发来研究青年教师专业培养的文章目前甚少。究其原因,与民办高校起步晚,办学规模、办学条件、教育质量与公办院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有关。但是,不容置疑的是,民办高校在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优势在于:一是民办高校办学体制灵活,市场意识和经营观念比较强;二是民办高校和政府的关系比较清晰,独立性和自主性比较强;三是民办高校与教师的责权利关系清晰。因此,多层面、多方位地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民办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竞争实力,增强社会认同,从而扩大生存空间。

关于“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5篇论文,其中2篇是西京学院的赵联国关于民办高校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2篇是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柳菊兴关于民办高校教师培养机制的研究,1篇是湖南科技学院的宋宏福关于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成长需求及培养对策的研究。这些论文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性、影响因素、现状分析、培养原则等方面,而根据教师专业成长阶段特征,采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障措施及成长途径的研究则没有涉及,本文尝试对此作一探讨。

二、关于青年教师专业培养阶段的理论认识

福建师范大学的连榕、孟迎芳以教龄和职称两个方面为依据提出教师专业培养的“三阶段论”:新手型教师——熟手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北京教育学院钟祖荣等人以教师的素质和工作成绩为依据,提出教师的成长大致要经过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四个阶段,而每个阶段结束时的教师可以分别称为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这些观点从优秀教师成长的轨迹对理想中的教师在各个成长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培训提出了要求,指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需求,因此,对青年教师专业培养要根据教师专业成长阶段特征来进行。在对青年教师专业培养的各个阶段中,要帮助青年教师正确定位,明确专业发展及职业发展目标,促进青年教师对教学及专业发展的反省认知;培养方案要围绕有效指导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及职业发展的活动进行设计和开展。学校应该结合本校理念及实际情况,建立阶梯式青年教师培训体系。

三、关于青年教师专业培养的理论认识

关于青年教师专业培养问题,国内学者有多种不同的论述和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下。

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应该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具有比较宽广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当代重要的工具性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二是具有1~2门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历史及趋势、科学家的创造活动、科学精神等方面的知识;三是认识教育对象、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所需的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目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普遍具备前两个层面的知识,相对缺乏第三层面的知识即教育学专业知识。如果高校教师缺乏教育学专业知识,即使在学术上造诣再高、科研能力再强,也只能做一名学者,而不能称之为教师。

颜建军认为,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是指高校青年教师在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基础上为了能够有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课题和科学、学术研究,最终实现专业自主,更好地服务社会而进行的促进自身的教育理念、服务精神、科研内在能力的活动。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就是高校青年教师从仅仅拥有专业知识、技能和感性专业情感的准专业人员成长为具有成熟的教育专业理念,拥有深刻而高尚的专业情感、一定的科研内在能力的专业人员的过程。

李先富认为,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青年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从而逐步胜任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工作的过程。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通过各种方式促进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个性方面的成长,使教师能够胜任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项工作。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包括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专业知识。

潘懋元认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与一般意义上所说的教师培训不同,它着重从教师的主体性出发,自我要求达到某种目标。它应该包含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1.学术水平,包括学科基础理论、学科理论、跨学科的知识等。2.教师职业知识、技能,包括教育理念、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3.师德,包括学术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包括服务精神、自律精神和创新精神。

通过上述观点梳理,笔者认为,教师职业是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的从业人员,教师不仅是专业发展的对象,更是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教师专业发展包含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二者受到自身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学校组织因素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四、关于青年教师阶段性培养方案的探讨

民办高校真正实行了教师聘任制,并不存在公办高校中的人事弊端。因此,民办高校可以克服对教师单一的薪酬约束关系,建立多元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激发其专业发展需求,由“要我发展”转变成“我要发展”。针对青年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举办不同形式的竞赛活动,激发青年教师的竞争意识。

1.起步期——组织教学基本功技能大赛

1~3年教龄是青年教师的起步期,也是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养成的关键期。根据潘懋元的观点,新任教师是指在高校工作未满3年的教师,而中国当前的大学教师发展,应着重新任教师的培训、教育。民办高校新任教师一般是刚入校就被安排主讲课程,而且没有老教师手把手给予培训指导。学校的关注、支持与帮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新任教师的整个教师生涯并决定新任教师的去留。因此,组织新任教师观摩学习,开展教学基本功技能大赛,是提高其专业发展的路径之一。

教学基本功是走上讲台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教学基本功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通过开展教学基本功技能大赛,促进教师语言流畅、教案规范、板书有序、讲授内容设计得当。教学基本功技能大赛可以包含教案评比、课程说明、语言、书写、写作等方面。语言方面可以通过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来进行;演讲方面可以反思自身的教学工作,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体会,要求有具体的教学案例及其剖析;书写方面是对粉笔和硬笔书法的锻炼;写作方面可以包含公文、教案写作、教学反思。

2.发展期——展开教学和科研全能大赛

4~10年教龄是教师职业生涯的快速发展阶段。经过起步期的锻炼,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已经比较了解,对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也比较清楚,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教师在这一时期逐渐在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方面取得成就。

全能大赛可以包含:写一篇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论文,要结合教学案例,理论联系实际,着重于教与学的观念和方式的创新;上一堂有创新意识的好课;科研积累量化分评比。

3.稳定期——开展教师风采大赛,进一步激发热情

11~20年教龄教师的事业进入平稳阶段,能够较坦然、顺利和熟练地进行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工作,有的已成为所在专业领域的专家,能够创造性地开展科研与教学工作。这一时期,教师心态平稳,但热情有一定的减少。因此,开展学术道德教育、学术管理能力培训,使他们成为学术领军人物的同时,也有能力建设学术团体。开展教师风采大赛,进一步激发热情。风采大赛可以包含原生态随堂课——课堂风采奖,科研展示——科研成就奖,教育教学论坛——专题讲座奖,学科建设展示——团队建设奖。

周培源在任北大校长时曾强调:“一所大学办得好或不好,其水平如何,它的决定因素或根本标志之一乃是这所大学的教师阵容如何。”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有管理、有步骤地开展;在阶段性培养过程中,要给教师明确的目标,促使其自我完善;要提供给教师公正的平台,以使其施展才华;给教师成长的阶梯,使他们不断进步,日臻完善;让教师在实现自身价值、享受职业尊严的同时,促进其专业的发展,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颜建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9,(8).

[3]李先富.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5).

[4]潘懋元,罗丹.高校教师发展简论[J].中国大学教学,2007,(1).

职业发展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思想进一步解放,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进一步改进,着力解决教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所社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参加学习活动,做到全员参与,学习不留空白,参学率100%。所长、书记*研究员践行科学发展观,多次下校调研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现状,撰写了调研报告《来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最新调研报告》。在工作之余撰写了《旅游文化与科学发展观——论发展*旅游文化》“科学发展看*”征文文章。结合我市教育实际撰写的理论文章《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优化教育环境》网上点击率达到6590人次,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并于6月应邀参加在徐州举办的“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育科研与教学管理高级论坛”,为来自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近200名教育局局长、中小学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及科研骨干教师作了题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现状及其走向》专题讲学。

教育科研以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研究为重点,坚持科学考评机制,落实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省教科所所长刘青春在*市2009年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盛赞这些年来*教育坚持教育科研引领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对*评选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进行大力表彰,颁发奖金给予高度肯定,说这在全省是第一次,*已经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中央教科所“十一五”全国重点课题《学校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等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中出现的热点、难点课题先后确定实验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协作体,完成子课题申报,研究进展顺利。以《*市课题中期检查评价细则》为依据,组织对县市区在研课题进行了抽样检查。教育科研坚持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满足教师职业发展需求。先后与中央教科所联合举行了全市“班主任工作优秀案例”征集评选。在*区青山小学召开了全市教师博客校本研究经验交流会,表彰了28所教师博客校本研究先进学校和71名教师博客校本研究优秀工作者。*市电视台校园风栏目以《教师博客:为心灵加餐》为题进行报道。将于7月组织教育科研专家在各县市区开展为期12天的教育科研培训,要求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研究参与教师参加培训。积极筹备编辑出版《教育科研优秀成果集》,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科研热情,促进教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一、学习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解决教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1、领导重视,精心部署,扎实推进学习活动。所社领导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高度重视,所长、书记*同志主持召开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并作了动员报告,成立了所长、书记*同志担任组长,党支部副书记王清卫任副组长的学习活动领导小组。领导班子带头参加网上知识竞赛、问卷调查,全所教职工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做到全员参与,学习不留空白,参赛率100%。学习过程中领导班子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所长、书记*研究员带领所社研究人员多次下校调研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现状,撰写了调研报告《来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最新调研报告》。*所长要求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加“科学发展看*”征文活动,在工作之余撰写了近8000字的《旅游文化与科学发展观——论发展*旅游文化》文章参加征文活动。结合我市教育实际撰写的理论文章《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优化教育环境》网上点击率达到6590人次,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6月20日—22日应邀参加了徐州举办的“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育科研与教学管理高级论坛”为来自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近200名教育局局长、中小学分管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及科研骨干教师作了题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现状及其走向》专题讲学。

2、形式多样开展学习,确保学习活动取得实效。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深刻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吃透精神、领会实质、武装头脑、提高认识,我所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一是利用办公局域网和教育信息网建立建立电子笔记展评和无纸化学习新机制。建立了学习资料共享区,开辟了“科学发展观”学习专栏,建立专题博客群。每一位党员都撰写了不少于2万字的读书笔记和电子文档,在网上对学习笔记进行了集中展评和交流。二是强化专家引领,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实质。组织由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特级教师、名师组成的“科学发展观”宣讲团到*、*、*、*等县市区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引领广大教师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实质。三是举办“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PPT演讲竞赛,结合工作实际增强党员干部工作中零缺陷管理能力。四是赠送学校教育大礼包,4月8日为屈家岭管理区长滩中心小学全校400余名学生免费发放新夏季校服。同时,为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期刊与学生素质教育”研究,还为该校教师赠送了清华紫光优盘,总价值16000余元。

3、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坚持以教育科研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单位生存和发展实际多种形式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所社干部职工积极践行“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理念,学习工作成效显著。全体干部职工就教育科研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教育期刊如何做大做强,期刊发行怎样做大等关系所社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想大交流。先是在各自部室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分管领导和科部室主任进行交流,最后所社班子成员之间沟通思想。所社对建议梳理后,立即着手筹备编辑出版《教育科研优秀成果集》,开展教师博客校本研究经验交流会,收集整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案例,开展德育研究论文和教育信息化优秀科研成果评比,研究制定了《房屋出租管理办法》等管理规范。

4、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谋发展。我所按照市教育局党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于6月15日下午召开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会上总结了我所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绩,向检查组汇报了我所领导班子的分析检查报告,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在会上汇报了个人的分析检查报告,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得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基本实现了问题找的准、剖新原因深刻,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取得了增强团结、互勉共进的效果。市教育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检查指导组对我所贯彻科学发展观在教育科研指导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我所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不拆台,相互补台,是团结的班子,和谐的班子。

二、以科学发展统领教育科研,以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研究为重点,坚持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推进我市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1、坚持科学发展统领教育科研,为重点科学规划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研究中出现的热点、难点课题研究。在*市2009年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表彰了*市教育科研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表彰了年度教育科研先进教科所、先进学校、先进个人。对评选出的*市一批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进行了大力表彰并颁发奖金,这在全省是第一次,省教科所所长刘青春到会祝贺,盛赞这些年来*教育坚持教育科研引领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中央教科所“十一五”全国重点课题《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的研究》《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和省级立项重点课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和省级立项课题《构建和谐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研究》等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中出现的热点、难点课题研究进展顺利。中央教科所“十一五”全国重点课题《学校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课题继确定*市为课题实验基地后,市教育局公布56所实验学校,我所先后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成立了协作体并召开了协作体会议,组织完成了“学校特色发展校本研究”课题子课题申报。

2、坚持科学考评机制,落实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开展了课题中期检查。为了加强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将教育科研工作落到实处、引向深入,确保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如期完成,我们完善了《*市课题中期检查评价细则》,作为对课题运行状态进行中期督查评价和年度考核课题研究评价的依据。6月组织了5个检查小组分别对各县市区在研课题进行了检查,落实课题的过程管理,检查学校研究情况,及时纠正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3、以服务学校、教师、学生为宗旨,满足教师职业发展需求。为进一步提升全市班主任队伍专业化水平,激励广大班主任更积极地投身于班主任事业中,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汇聚班主任在实践与管理中的经验、与智慧,与中央教科所联合举行了全市“班主任工作优秀案例”征集评选。为进一步探索教师博客对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进程,在*区青山小学召开了全市教师博客校本研究经验交流会,表彰了28所教师博客校本研究先进学校和71名教师博客校本研究优秀工作者。*市电视台校园风栏目以《教师博客:为心灵加餐》为题进行报道。为普及教育科研基础知识,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及教育科研能力,于7月组织教育科研专家在各县市区开展为期12天的教育科研培训,要求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研究参与教师参加培训。

职业发展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思想进一步解放,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进一步改进,着力解决教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所社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参加学习活动,做到全员参与,学习不留空白,参学率100%。所长、书记##研究员践行科学发展观,多次下校调研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现状,撰写了调研报告《来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最新调研报告》。在工作之余撰写了《旅游文化与科学发展观——论发展##旅游文化》“科学发展看##”征文文章。结合我市教育实际撰写的理论文章《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优化教育环境》网上点击率达到6590人次,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并于6月应邀参加在徐州举办的“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育科研与教学管理高级论坛”,为来自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近200名教育局局长、中小学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及科研骨干教师作了题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现状及其走向》专题讲学。

教育科研以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研究为重点,坚持科学考评机制,落实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省教科所所长刘青春在##市2009年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盛赞这些年来##教育坚持教育科研引领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对##评选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进行大力表彰,颁发奖金给予高度肯定,说这在全省是第一次,##已经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中央教科所“十一五”全国重点课题《学校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等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中出现的热点、难点课题先后确定实验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协作体,完成子课题申报,研究进展顺利。以《##市课题中期检查评价细则》为依据,组织对县市区在研课题进行了抽样检查。教育科研坚持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满足教师职业发展需求。先后与中央教科所联合举行了全市“班主任工作优秀案例”征集评选。在东宝区青山小学召开了全市教师博客校本研究经验交流会,表彰了28所教师博客校本研究先进学校和71名教师博客校本研究优秀工作者。##市电视台校园风栏目以《教师博客:为心灵加餐》为题进行报道。将于7月组织教育科研专家在各县市区开展为期12天的教育科研培训,要求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研究参与教师参加培训。积极筹备编辑出版《教育科研优秀成果集》,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科研热情,促进教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一、学习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解决教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1、领导重视,精心部署,扎实推进学习活动。所社领导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高度重视,所长、书记##同志主持召开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并作了动员报告,成立了所长、书记##同志担任组长,党支部副书记王清卫任副组长的学习活动领导小组。领导班子带头参加网上知识竞赛、问卷调查,全所教职工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做到全员参与,学习不留空白,参赛率100%。学习过程中领导班子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所长、书记##研究员带领所社研究人员多次下校调研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现状,撰写了调研报告《来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最新调研报告》。##所长要求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加“科学发展看##”征文活动,在工作之余撰写了近8000字的《旅游文化与科学发展观——论发展##旅游文化》文章参加征文活动。结合我市教育实际撰写的理论文章《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优化教育环境》网上点击率达到6590人次,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6月20日—22日应邀参加了徐州举办的“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育科研与教学管理高级论坛”为来自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近200名教育局局长、中小学分管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及科研骨干教师作了题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现状及其走向》专题讲学。

2、形式多样开展学习,确保学习活动取得实效。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深刻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吃透精神、领会实质、武装头脑、提高认识,我所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一是利用办公局域网和教育信息网建立建立电子笔记展评和无纸化学习新机制。建立了学习资料共享区,开辟了“科学发展观”学习专栏,建立专题博客群。每一位党员都撰写了不少于2万字的读书笔记和电子文档,在网上对学习笔记进行了集中展评和交流。二是强化专家引领,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实质。组织由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特级教师、名师组成的“科学发展观”宣讲团到钟祥、沙洋、东宝、掇刀等县市区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引领广大教师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实质。三是举办“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ppt演讲竞赛,结合工作实际增强党员干部工作中零缺陷管理能力。四是赠送学校教育大礼包,4月8日为屈家岭管理区长滩中心小学全校400余名学生免费发放新夏季校服。同时,为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期刊与学生素质教育”研究,还为该校教师赠送了清华紫光优盘,总价值16000余元。

3、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坚持以教育科研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单位生存和发展实际多种形式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所社干部职工积极践行“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理念,学习工作成效显著。全体干部职工就教育科研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教育期刊如何做大做强,期刊发行怎样做大等关系所社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想大交流。先是在各自部室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分管领导和科部室主任进行交流,最后所社班子成员之间沟通思想。所社对建议梳理后,立即着手筹备编辑出版《教育科研优秀成果集》,开展教师博客校本研究经验交流会,收集整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案例,开展德育研究论文和教育信息化优秀科研成果评比,研究制定了《房屋出租管理办法》等管理规范。

4、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谋发展。我所按照市教育局党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于6月15日下午召开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会上总结了我所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绩,向检查组汇报了我所领导班子的分析检查报告,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在会上汇报了个人的分析检查报告,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得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基本实现了问题找的准、剖新原因深刻,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取得了增强团结、互勉共进的效果。市教育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检查指导组对我所贯彻科学发展观在教育科研指导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我所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不拆台,相互补台,是团结的班子,和谐的班子。

二、以科学发展统领教育科研,以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研究为重点,坚持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推进我市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1、坚持科学发展统领教育科研,为重点科学规划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研究中出现的热点、难点课题研究。在##市2009年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表彰了##市教育科研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表彰了年度教育科研先进教科所、先进学校、先进个人。对评选出的##市一批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进行了大力表彰并颁发奖金,这在全省是第一次,省教科所所长刘青春到会祝贺,盛赞这些年来##教育坚持教育科研引领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中央教科所“十一五”全国重点课题《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的研究》《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和省级立项重点课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和省级立项课题《构建和谐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研究》等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中出现的热点、难点课题研究进展顺利。中央教科所“十一五”全国重点课题《学校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课题继确定##市为课题实验基地后,市教育局公布56所实验学校,我所先后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成立了协作体并召开了协作体会议,组织完成了“学校特色发展校本研究”课题子课题申报。

2、坚持科学考评机制,落实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开展了课题中期检查。为了加强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将教育科研工作落到实处、引向深入,确保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如期完成,我们完善了《##市课题中期检查评价细则》,作为对课题运行状态进行中期督查评价和年度考核课题研究评价的依据。6月组织了5个检查小组分别对各县市区在研课题进行了检查,落实课题的过程管理,检查学校研究情况,及时纠正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3、以服务学校、教师、学生为宗旨,满足教师职业发展需求。为进一步提升全市班主任队伍专业化水平,激励广大班主任更积极地投身于班主任事业中,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汇聚班主任在实践与管理中的经验、与智慧,与中央教科所联合举行了全市“班主任工作优秀案例”征集评选。为进一步探索教师博客对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进程,在东宝区青山小学召开了全市教师博客校本研究经验交流会,表彰了28所教师博客校本研究先进学校和71名教师博客校本研究优秀工作者。##市电视台校园风栏目以《教师博客:为心灵加餐》为题进行报道。为普及教育科研基础知识,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及教育科研能力,于7月组织教育科研专家在各县市区开展为期12天的教育科研培训,要求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研究参与教师参加培训。

职业发展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思想进一步解放,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进一步改进,着力解决教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所社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参加学习活动,做到全员参与,学习不留空白,参学率100%。所长、书记##研究员践行科学发展观,多次下校调研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现状,撰写了调研报告《来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最新调研报告》。在工作之余撰写了《旅游文化与科学发展观——论发展##旅游文化》“科学发展看##”征文文章。结合我市教育实际撰写的理论文章《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优化教育环境》网上点击率达到6590人次,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并于6月应邀参加在徐州举办的“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育科研与教学管理高级论坛”,为来自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近200名教育局局长、中小学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及科研骨干教师作了题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现状及其走向》专题讲学。

教育科研以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研究为重点,坚持科学考评机制,落实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省教科所所长刘青春在##市2009年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盛赞这些年来##教育坚持教育科研引领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对##评选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进行大力表彰,颁发奖金给予高度肯定,说这在全省是第一次,##已经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中央教科所“十一五”全国重点课题《学校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等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中出现的热点、难点课题先后确定实验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协作体,完成子课题申报,研究进展顺利。以《##市课题中期检查评价细则》为依据,组织对县市区在研课题进行了抽样检查。教育科研坚持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满足教师职业发展需求。先后与中央教科所联合举行了全市“班主任工作优秀案例”征集评选。在东宝区青山小学召开了全市教师博客校本研究经验交流会,表彰了28所教师博客校本研究先进学校和71名教师博客校本研究优秀工作者。##市电视台校园风栏目以《教师博客:为心灵加餐》为题进行报道。将于7月组织教育科研专家在各县市区开展为期12天的教育科研培训,要求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研究参与教师参加培训。积极筹备编辑出版《教育科研优秀成果集》,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科研热情,促进教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一、学习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解决教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1、领导重视,精心部署,扎实推进学习活动。所社领导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高度重视,所长、书记##同志主持召开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并作了动员报告,成立了所长、书记##同志担任组长,党支部副书记王清卫任副组长的学习活动领导小组。领导班子带头参加网上知识竞赛、问卷调查,全所教职工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做到全员参与,学习不留空白,参赛率100%。学习过程中领导班子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所长、书记##研究员带领所社研究人员多次下校调研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现状,撰写了调研报告《来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最新调研报告》。##所长要求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加“科学发展看##”征文活动,在工作之余撰写了近8000字的《旅游文化与科学发展观——论发展##旅游文化》文章参加征文活动。结合我市教育实际撰写的理论文章《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优化教育环境》网上点击率达到6590人次,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6月20日—22日应邀参加了徐州举办的“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育科研与教学管理高级论坛”为来自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近200名教育局局长、中小学分管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及科研骨干教师作了题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现状及其走向》专题讲学。

2、形式多样开展学习,确保学习活动取得实效。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深刻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吃透精神、领会实质、武装头脑、提高认识,我所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一是利用办公局域网和教育信息网建立建立电子笔记展评和无纸化学习新机制。建立了学习资料共享区,开辟了“科学发展观”学习专栏,建立专题博客群。每一位党员都撰写了不少于2万字的读书笔记和电子文档,在网上对学习笔记进行了集中展评和交流。二是强化专家引领,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实质。组织由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特级教师、名师组成的“科学发展观”宣讲团到钟祥、沙洋、东宝、掇刀等县市区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引领广大教师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实质。三是举办“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ppt演讲竞赛,结合工作实际增强党员干部工作中零缺陷管理能力。四是赠送学校教育大礼包,4月8日为屈家岭管理区长滩中心小学全校400余名学生免费发放新夏季校服。同时,为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期刊与学生素质教育”研究,还为该校教师赠送了清华紫光优盘,总价值16000余元。

3、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坚持以教育科研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单位生存和发展实际多种形式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所社干部职工积极践行“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理念,学习工作成效显著。全体干部职工就教育科研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教育期刊如何做大做强,期刊发行怎样做大等关系所社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想大交流。先是在各自部室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分管领导和科部室主任进行交流,最后所社班子成员之间沟通思想。所社对建议梳理后,立即着手筹备编辑出版《教育科研优秀成果集》,开展教师博客校本研究经验交流会,收集整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案例,开展德育研究论文和教育信息化优秀科研成果评比,研究制定了《房屋出租管理办法》等管理规范。

4、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谋发展。我所按照市教育局党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于6月15日下午召开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会上总结了我所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绩,向检查组汇报了我所领导班子的分析检查报告,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在会上汇报了个人的分析检查报告,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得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基本实现了问题找的准、剖新原因深刻,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取得了增强团结、互勉共进的效果。市教育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检查指导组对我所贯彻科学发展观在教育科研指导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我所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不拆台,相互补台,是团结的班子,和谐的班子。

二、以科学发展统领教育科研,以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研究为重点,坚持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推进我市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1、坚持科学发展统领教育科研,为重点科学规划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研究中出现的热点、难点课题研究。在##市2009年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表彰了##市教育科研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表彰了年度教育科研先进教科所、先进学校、先进个人。对评选出的##市一批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进行了大力表彰并颁发奖金,这在全省是第一次,省教科所所长刘青春到会祝贺,盛赞这些年来##教育坚持教育科研引领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中央教科所“十一五”全国重点课题《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的研究》《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和省级立项重点课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和省级立项课题《构建和谐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研究》等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中出现的热点、难点课题研究进展顺利。中央教科所“十一五”全国重点课题《学校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课题继确定##市为课题实验基地后,市教育局公布56所实验学校,我所先后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成立了协作体并召开了协作体会议,组织完成了“学校特色发展校本研究”课题子课题申报。

2、坚持科学考评机制,落实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开展了课题中期检查。为了加强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将教育科研工作落到实处、引向深入,确保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如期完成,我们完善了《##市课题中期检查评价细则》,作为对课题运行状态进行中期督查评价和年度考核课题研究评价的依据。6月组织了5个检查小组分别对各县市区在研课题进行了检查,落实课题的过程管理,检查学校研究情况,及时纠正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3、以服务学校、教师、学生为宗旨,满足教师职业发展需求。为进一步提升全市班主任队伍专业化水平,激励广大班主任更积极地投身于班主任事业中,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汇聚班主任在实践与管理中的经验、与智慧,与中央教科所联合举行了全市“班主任工作优秀案例”征集评选。为进一步探索教师博客对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进程,在东宝区青山小学召开了全市教师博客校本研究经验交流会,表彰了28所教师博客校本研究先进学校和71名教师博客校本研究优秀工作者。##市电视台校园风栏目以《教师博客:为心灵加餐》为题进行报道。为普及教育科研基础知识,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及教育科研能力,于7月组织教育科研专家在各县市区开展为期12天的教育科研培训,要求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研究参与教师参加培训。

职业发展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一体化;运输;课程开发

开发与建设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什么是工学结合的课程呢?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也就是学习的内容是从工作领域转换而来的,通过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载体学习知识和技能。在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实践和研究中,如何在中观和微观的课程和教学层面上,探索出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新型课程模式?

一、课程开发的过程

《运输营业操作》是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我院根据职业发展规律和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提取而开发出来的一门课程。

1.典型工作任务的获取

物流专业岗位分布在生产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物流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当中,主要从事仓储、运输、国际货代、配送、采购、客服、物流业务、信息处理、统计分析等相关操作性、技术性和管理性岗位。专业人才市场稀缺度和含金量要求都很高,现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为确定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院物流管理教研室对30多家企业的物流人才需求调查,包括生产型企业、商贸型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同企业类型,充分了解了不同企业对物流人才的真实需求;然后对06级~09级物流管理专业的四届毕业生就业岗位、薪资待遇、技能需求、对专业教学的建议等多方面进行了调查,将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主要为以公路运输为主的第三方物流和配送中心培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确定了培养目标以后,我们选取了16名来自于公路运输为主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现代配送中心企业企业实践专家召开了物流实践专家访谈会,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构架了以运输、仓储、物流业务销售为主线的新的课程体系,确立了包括《运输营业操作》在内的5门专业核心课程。

2.工作分析

根据职业发展的规律,从新手到生手,第三方物流公路运输企业的员工先需要在基层门店或点部熟悉业务流程和公司的运作。我们对基层的营业员、送货员、理货员、客服等岗位的工作内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其岗位工作任务有:接待客户,指导客户填写托运书、制单、制作标签提供各种业务信息的咨询、查询,录入运输信息系统数据,清点件数,测量货物重量、体积,检查危险品、违禁品、货物包装、标志,到达货物自提办理、联系客户送货。典型工作为运输营业业务,对应课程为《运输营业操作》,我们确定出该课程的课程标准。

二、课程开发的目的

1.总体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满足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知识内容与职业能力要求零差异,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规范零差距,培养出适应物流行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必须具有的良好核心能力。

2.具体目标

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我们将这门课程的具体目标确定为:(1)具有客户接待能力,(2)具有受理托运货物的能力,(3)具有货物信息处理的能力,(4)货物交付的能力,(5)掌握正确的工作程序,(5)具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的能力,(6)具有团队组织与协作能力,(7)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8)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有效沟通能力。

三、课程教材开发与实践

1.课程的内容的确定

经过对第三方物流运输企业基层门店工作流程分析,与课程目标结合系统化之后,我们将教学内容确定为:项目一 客户接待,项目二 受理托运,项目三 运输信息处理,项目四 仓管验货理货作业,项目五 到货交付作业。

3.课程的教学实施

依托计算机及网络,实行3~6人为一小组的小组教学,30~36人为一教学班的小班教学。 本课程主要在物流实训中心物流运输实训区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使用运输设施、设备、工具、材料和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完成相应的运输营业业务操作。教学活动的开展,奉行“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指导思想,实行六步骤法。主要由教师引导、指导、监督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项目任务书,编制作业方案和工作计划书,并按要求进行实施,实施完成后对实施的情况进行检查分析,最后完成任务报告书。

4.课程考核

课程的成绩评价由项目单项考核和综合任务考核组成,突出“过程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过程项目单项考核占总成绩的70%,综合任务考核占总成绩的30%。个人得分由小组得分(80%)和教师对该学生工作完成情况和个人表现情况过程(20%)构成。

四、课程的实践效果

通过《运输营业操作》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实施,将以前理论教学无法理解的知识转化为操作后学生能理解掌握并准确操作,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学生掌握了一种工作中的思维模式,对问题的思考具有专业性特点,具备了对物流行业的敏感性。

总之,高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需要灵活运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教育新理念。工学结合一体化开发需要各方面全面配合和保障,除了课程教学团队的团结合作,还要多和企业沟通,建立长期的合作办学和实训基地,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稳定平台。课程改革的研究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只有不断的探索,才能使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研究更完善、更具有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赵志群.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张莉,王悦,苑学智.高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框架的开发与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1,( 3)

[3]刘向红.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 2007,(12)

作者简介:

职业发展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 goal is to train high-quality skilled specialists, and construction of double-qualification teachers is fundamental to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of double-professionally-titled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open culture channel, optimize double-professionally-titled teacher quality, clear direction of double-professionally-titled teachers in development, introduce talent and other means, built a protection mechanism of double-qualification teacher team building, so a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队伍;扩量提质

Key words: double-qualification teachers;expansion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194-03

0 引言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备能从事某一专业对应的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职业定向性。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能力为本”思想,充分体现鲜明的岗位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满足这种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本专业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必须具有较强的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这就是国家教育部在总结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六条基本特征中指出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实施职业教育过程中对专业课教师的必然要求,也是长期以来我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

1 我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

1.1 我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 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于2004年升格为高职学院,2005年9月开招收高职学生。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学院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初步显示了实绩。截止2010年,我院有专任教师119人,专任专业教师99人,其中“双师型”教师为36人,占专任专业教师的36.4%。从学历结构上看,“双师型”教师中本科学历的教师为22人, 占“双师型”教师的61%,硕士学位的教师为14人,占“双师型”教师的39%。从年龄结构看,50岁以上的“双师型”教师为2人,占5.5%;40~49岁的“双师型”教师为21人,占58.3%;30~39岁的“双师型”教师为11人,占36.2%;20~29岁的“双师型”为零。

1.2 我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学院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采取开发与引进相结合,培养与使用并举。在工作中重制度建设、重考核落实、 重骨干培养。

1.2.1 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到生产第一线锻炼 学院建立了教师参加专业实践制度。规定我院所有专业教师每年生产实践的时间不得少于十天,由教师自己申请,教务处设计了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教师专业实践登记

表和统计表,由教师个人及时登记,教务处定期统计,以便掌握情况进行考核管理。用于解决教师专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有利于推进教师“双师型”综合素质的构成。

1.2.2 加大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力度 结合专业领域知识、技术更新快的特点,采取积极的措施,选送教师外出参加高层次的技能培训和进修,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近两年,学院有方向有重点地支持了100 多名专业教师外出参加省内外的学术交流会议和技能培训,使我院的“双师型”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1.2.3 以名师带动,培养“双师型”教师 在学院内选定师德水准、学历水平、智能结构、教学能力等方面较优秀的教师,通过传、帮、带,培养青年教师。根据青年教师的专长和具体特点,制定提高计划,明确指导教师和被培训教师的责任,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

1.2.4 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做到“引聘结合”

这几年学院聘用了一些企业优秀职业技能人才和管理人员到学院任教,为了规范这部分教师的管理,还制定了兼职教师的管理办法,加快了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2 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2.1 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理解不一致,建设目标差距大 由于认识的不同,各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解不到位,“双师型”教师标准界定模糊,使得不同的学校提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相差较大。目前云南各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评定都是由学院自行组织的,在社会上不具有权威性,极大地影响了“双师”制度的实施。在学院中既懂理论又有实际专业技能的教师很愿意参加教师以外相关行业的职称的评定,但按照现行职称评定的规定又不能参加。

2.2 师资来源较单一, 缺乏原动力 高职高专院校的专职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教师的来源单一,客观形成了多数教师的实践能力偏低,使得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起点较低,比例小,年龄结构、职称结构都不太合理。中青年骨干教师是学科带头人的后备军,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是学校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所在。而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又是实现“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先头兵。但在高职高专院校中教授所占比例远低于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新生代教授、副教授知名度不高,中青年骨干教师中拔尖人才不多,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明显偏少、比例偏低,这就势必影响到“双师型”师资的质量。

2.3 教师实践场所不足,实践机会有限 尽管国家已经制定了职业教育法,但目前与学校联姻的产业还不多,且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中没有对企业和有关事业单位的相关要求和政策制度。多数企业不愿意接受教师参加定岗生产实践,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的职教体系在大多数院校中尚未形成,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因此,通过实践锻炼使专业技能得到显著提高的教师是非常有限的。同时由于扩招、办学规模的扩大,造成教师编制紧张,专职教师大多数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很难有集中的时间到生产第一线锻炼和提高。

2.4 缺乏促进高职高专双师型教师发展的培养和培训制度 全国100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目前还没有正规的培养培训制度。虽然政府部门比较重视,建立了一批职业技术示范院校和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但这些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难以满足需求。各高职高专院校对教师的培养培训仍然沿用学科型人才培养和培训制度,无法培养培训出高职教育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5 职称评定上重论文、轻应用 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目前仍沿用普通大学本科的标准,重点考核教师的科研能力,表现在看重教师的研究项目和论文的数量与档次上。而双师型教师的能力重点恰恰不是科研,而是专业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在现在高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指挥棒”下,双师型教师只能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将大量精力放在完成论文、著作等硬指标上,而无暇顾及专业实践和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1]。

2.6 管理措施上标准不明、考核不准,激励机制不到位 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并没有制订和实施适合双师型教师工作特点和要求的管理措施,存在对双师型教师实践及应用能力管理上的忽略和盲点,不能准确衡量他们对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应用的贡献,当然就无法对双师型教师实施有针对性的激励。很多院校没有像对待教师学历提高那样,从政治上、待遇上制定得力的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使得专业教师只关注自身学历的提高和职称的提升,而不太重视培养和提高自己专业实践能力。

3 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是教学质量的关键[2]。笔者认为,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3.1 提高现有“双师型”教师素质,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扩大 学院应把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学工作并且常抓不懈,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合理。首先要深入分析现有教师队伍的构成情况、专业类别、知识结构、技能状况,再根据学院总体计划安排,分期、分批选派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和挂职锻炼,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其次是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以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为目标,以“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以教学理论、专业知识、核心技能、教学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完善制度政策和各种激励机制为举措,吸引更多、更优秀的教师充实到“双师型”队伍中,使“双师型”教师队伍“扩量提质”。

3.2 重视“双师型”教师的职业发展 目前,“职业道路的拓展性”已成为人们选择工作时仅次于“薪水”的第二位因素。“双师型”教师的知识、能力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均处于较高层次,只要能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指导和通道,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对职业选择、知识积累、技能开发以及职业发展水平做出规划、决策以实现职业目标,还能够使教师的个性、知识、能力与其职业相匹配,让他们在职业教育的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享受职业成功的希望和喜悦。还可引导“双师型”教师对自己的价值观、需要、兴趣、个性和才能做出正确评价[3]。当“双师型”教师按照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持之以恒而努力的时候,其质量水平的提升也水到渠成,同时也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的校本化成长。

3.3 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激励机制 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必须制定一套适合高职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中引入竞争机制,实现量化和科学化管理,体现政策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提升,除依靠常规的外部督促外,还应该通过激励将提高“双师型”教师质量水平转化为其本人的内在需求,如此才能获得更加满意的效果。首先,要切实掌握“双师型”教师的主导需求。应该对“双师型”教师的类别和层次进行需求调查与分析,切实把握他们真正的、最重要以及最迫切的需求;其次,融合学院需求与教师需求,尽可能将学院整体利益与教师的个人利益挂钩,让他们清楚地感觉到学院的兴衰对自己前途、利益的影响;再次,实行“自助式”激励计划。提供一份激励菜单由双师型教师自主选择[4]。这份激励菜单要有相应的优惠政策,在课时津贴、进修培训、项目经费、评职晋级、参加学术会议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从而激励广大教师争做“双师”,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进程。

3.4 加强产学研合作,拓展教师实践场所 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路子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关键。高职院校应当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共同建设“产学研”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首先学院要积极引导教师逐步实现由单一教学型人才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学院应积极鼓励教师结合教学需要开展生产性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活动,在科研立项、经费使用上给予政策倾斜,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广大教师在教学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鼓励有能力的教师以个人名义参与企事业单位合作项目开发,这样既增加了企业的科研力量,又可利用高职的研究开发设备,促进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企业生产。学院还可以整合,形成固定的模式,这也是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的一个重要途径。其次要鼓励教师多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积极进行技术方面的开发与服务,积累教学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鼓励教师参加本系统、本行业技术职务的评审,并从时间上、财力上予以保障,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职称。三要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成立包括从企业聘请的生产和管理方面专家在内的产学研结合教学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在指导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的同时还必需关注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关注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3.5 拓宽“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选择性地引进人才 高职院校引进人才的方式应该多元化。一是政府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并帮助社会上各行业中的优秀人才到高职任教以充实教师队伍。二是从企业引入一些技能较强、职称较高并且学历也高的优秀技术人员[6],以弥补教师队伍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还能给学校双师教师队伍带来活力。三是从其他学院或者单位选拔本身就具有“双师型”教师内涵的教师,或是直接引入副教授或教授,让“双师型”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比例更加合理化。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顺应职业教育目标任务和职业院校办学定位,提高办学实力和教学质量,满足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而高职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又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院本身的努力,而且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的广泛参与,只有三者共同努力,才能将高等职业教育办出质量、办出特色。

参考文献:

[1]刘明.学术评价制度批判[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48.

[2]田文菡,丁国钰.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之探讨[J].职教论坛,2010,(8).

[3]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42.

[4]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77.

[5]张洪峰,姜萌.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6).

[6]袁玲.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与策略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0,(6).

职业发展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胜任特征 发展历程 中小学校长 培养措施

校长的教育技巧决不能仅限于单纯的行政工作。校长的教育技巧应是在保持严格的从属关系和一定的责任制度原则下,使学校的公共力量、舆论、教师集体、学校刊物、个别人的积极主动和广泛的学校自治制度等各种因素,都能有广泛的活动范围。因此,校长的选拔、培训、评估等一系列学校管理机制,不仅是促进校长自身成长的关键,更是学校实现又快又好、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胜任特征理论的建立与发展,不仅为优秀中小学校长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而且为中小学校长的选拔、培养、评估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为整个教育组织的有效管理做出了贡献。因此,研究并借鉴胜任特征的理论与方法,对教育系统内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不仅能培养高素质的中小学校长,促进中小学校长专业化的实现,更能促使中小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切实把基础教育落到实处。

一、胜任特征的发展历程

1973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戴维・麦克兰德(David McClelland)发表了一篇题为“测量胜任特征而不是智力”的文章掀起了胜任特征研究的热潮。他将胜任力定义为“绩优者所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并将胜任特征定义为“能够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而之后,斯宾塞等人则认为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庸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的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绩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普通绩效的个体特征。”1982年,麦克兰德与博亚蒂齐斯(Richard Boyatizis)出版了《胜任的经理:一个高效的绩效模型》一书,对胜任特征有了更深层次的描述。此后,胜任特征开始在英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心理学、教育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并逐渐发展为目标明确的开发性活动。

胜任特征在教育学的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中学校长协会首先建立了以分析各种复杂问题、判断力、组织能力、决断能力、领导能力、承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及时了解他人各种需要和所关切的问题、广泛的兴趣、注意自我修养和具有较成熟的教育思想,易于接受新思想、新观点为特征的校长胜任特征指标体系。20世纪80年代末,苏格兰校长协会对美国的学校管理胜任力模式展开研究,并提出了包括政策管理、学习管理、人员管理和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学校管理标准体系。此后,英国原牛津科技学院与中学校长协会合作,并于20世纪90年代初成立了国家教育评价中心。该中心在依据美国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发展,提出了包括日常管理、人际方面、沟通方面、个人广度、综合能力、发展意识、教学领导能力和边界管理意识八个方面的学校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至此,胜任特征模型在教育学的应用趋于成熟和完善。

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的胜任特征研究相比,国内的胜任特征研究起步较晚,并且国内的胜任特征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其研究和应用多半偏向于既往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归纳概括。因此,充分掌握胜任特征的发展历程,把握胜任特征的研究意义,对国内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优秀中小学校长的培养具有重大作用。

二、中小学校长的培养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市场元素开始介入教育领域,各种公立、私立或民办的中小学相继出现,形成了中小学在教育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但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学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也呈现出复杂化和不确定性的特征,社会各界除了对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更高的期望外,更希望作为学校领导核心的校长能有更优秀的胜任力,能引导整个学校长远发展。面对来自社会各界的种种压力,如何培养优秀的中小学校长呢?笔者在充分研究中小学校长胜任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三点措施。

(一)严格中小学校长的准入机制

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校长是一项核心的教育资源。俗话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虽然这句话过分夸大了校长的个人作用,显得有些偏颇,但不能否认这句俗话所反映出来的另一种观点,那就是人们对校长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的肯定。由于校长在学校的教育资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校长的选拔问题便成了促使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基于中小学校长胜任特征的研究是根据在该职位上有优异表现的相关特征来选拔优秀的中小学校长人才。这样,不仅能够明确中小学校长的选拔标准,为中小学优秀校长的选拔提供可靠的依据,更能够通过深层次的选拔,使有管理动机和特质的胜任者,能真正明白他们在中小学校长岗位上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素质,从而真正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候选人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胜任特征,但这些胜任特征并不一定是当校长所必备的。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应根据组织环境,严格中小学校长的准入机制,不仅应重视传统测评中对候选人知识、技能的简单考察,更应重视候选人所表现出的深层次特征,明确岗位要求以及校长岗位的胜任特征,从而选拔最具经济价值的候选人,为优秀中小学校长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提高中小学校长的自身素质

所谓的素质,是指一个人在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的锻炼、学习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它是人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属性,能对人的各种行为起到长期的、持续的影响甚至决定作用。

而校长作为一个学校的“中枢神经”,对学校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校长素质的提高是学校发展的重大因素之一。校长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将自身所具有的才智、修养用于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提升管理能力,转变办学理念,扩展教学内涵,促使学校发展。一般而言,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不仅是一个教育家,更是一名教育管理专家。他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才能最大限度地缩短职前准备、任职适应的时间,尽快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因此,充分研究胜任特征,使中小学校长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把握该职位胜任特征元素,提高自身在日常管理、人际沟通、个人广度、综合能力、发展意识、教学领导能力和边界管理意识等各方面的素质,从而做到准确的自我定位,分辨岗位需求的胜任特征,提高绩效和生产能力,在促进学校管理增值和长远发展的同时,也提升自己对校长这一职位的胜任力。

(三)促进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专业化已经成为社会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职业的专业化发展不仅是提高职业质量的重要途径,更成为衡量职业发展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更引发了对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校长专业化发展,主要是校长内在的专业结构,其中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意识、专业伦理等方面不断丰富的过程。从社会分工和职业分类的角度来看,专业是指经过专门的教育或训练,具备高水平的独创的专门知识和技术,按照一定标准进行职业活动,从而有效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并获得相应报酬、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专门职业。因此,专业化更强调从业人员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服务精神。从另外的角度来看,校长的专业化发展是对校长职业的一种职业认同,是校长职业由普通阶段到提高阶段再到专业阶段不断演化的过程。中小学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担任着中学、小学的领导职务,并具有决策和管理权。将中小学校长作为一个独立的职业,使其在整个职业层面上逐步达到专业化标准,这对于提升校长队伍的素质,使广大中小学校长向教育家型校长的目标迈进具有重要作用。

2013年2月,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这为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标准,对于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队伍,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个标准的适用对象仅仅是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而对高中校长的专业标准却未做明确要求。我们认为,为高中校长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标准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同时,促进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对教育培训机构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培训机构要分析、研究校长职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阶段、特点,遵循校长成长规律和教育干部培训规律,不断更新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造就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培训者队伍,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为校长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和优质的服务。

因此,大力推进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发展,深入研究校长胜任特征的元素构成,探讨其应具备的个人特质、内在特征,不仅是顺应教育改革潮流、促进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优秀中小学校长的必由之路。

三、结束语

在这个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充分研究胜任特征,严格中小学校长的准入机制,培养优秀的中小学校长人才,促使中小学校长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取,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从而能使其更好地引导中小学校的长远发展,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为新世纪的社会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继承.谁能胜任――胜任模型及使用[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美]安托尼特,露西亚著. 郭玉广译.胜任――员工胜任能力模型应用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程凤春.学校管理者胜任力研究及其成果应用[J].比较教育研究,2004.

[4]徐建平,张厚粲.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一项行为事件访谈研究[J].教育研究,2006.

[5]刘维良,赵亚男.中学校长胜任力模型初步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8 (2).

[6]王德路,来婷婷.农村中小学校长胜任特征的初步研究[J].网络财富,2008 (5).

[7]姚蓉.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 (30).

[8]赵利娟.中小学校长胜任特征的行为事件访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职业发展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一、20*年*教育工作概况

(一)*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20*年,*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9.9%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新生入学率达99%以上。本市学习型终身教育体系正在逐步建立,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建成。

20*年,全市共有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及工读学校2518所,其中:中学794所、小学626所、幼儿园1*7所、特殊教育学校28所、工读学校13所。共有学生155.31万人,其中:普通高中27.17万人,比上年减少11.8%;普通初中44万人,比上年减少4.8%;小学53.37万人,比上年减少0.2%;幼儿园29.88万人,比上年增加4.5%;特殊教育学生0.5万人,比上年减少3.8%;工读学校学生0.29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3至6周岁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95%;6至10周岁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

全市共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51所,其中:职业中学37所,中等专业学校81所,中等技工学校33所。共有学生21.*万人,比上年减少1.5万人,减少7.1%。

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含民办高校及职业技术学院)60所。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学生46.63万人(未含普通高校网络学院本、专科学生6.97万人)。其中,本科在校生29.28万人,高职高专在校生17.35万人,比上年增加2.37万人,增长5.4%。当年招收本专科学生14.*万人,毕业11.*万人。全市共有研究生培养机构51家,共有研究生8.69万人,比上年增加了0.82万人,增长10.4%。其中:博士生2.11万人,硕士生6.58万人。全年招生3.*万人,其中:博士生0.57万人,硕士生2.44万人。

全市共有成人中高等学历教育学校58所,其中:独立设置成人高校21所,成人中专37所。成人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在校学生27.78万余人,其中: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26.71万人(含成人网络本专科),成人中专1.*万人。成人高校招生9.61万人,比上年增加3.1%;毕业3.55万人。成人中专招生0.45万人,毕业0.57万人。参加国家高等学历文凭资格考试的注册在校生达0.62万人,毕业生达0.42万人。参加*电视大学网络本专科教育的学生达7.25万人,其中20*年招收2.83万人。此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设本、专科专业87个,开考课程323门,参加考试27万余人次。成人中等技术培训学校827所,结业生161.74万人次。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246所。中等专业自学考试开设专业24个,开设课程163门,参加考试36785人次。20*年是郊区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第二年,共有6.84万人接受培训。全年接受各级各类成人教育总数为320多万人次。

全市共有初中毕(结)业生12.12万人,比上年减少3.26万人。高中阶段学生共48.21万人(含普通高中、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的成人中专),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16.55万人。

全市共有中学教职工7.33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14万人,占教职工总数的70.1%;小学教职工4.8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3.75万人,占教职工总数的77.2%。

全市60所普通高校共有教职工7.17万人。其中市属高校3.72万人,专任教师1.99万人,其中正高级教师0.21万人,副高级教师0.52万人,中级教师0.77万人,初级教师0.35万人,无职称教师0.14万人。非市属高校有教职工3.4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39万人。专任教师中,有正高级教师0.29万人,副高级教师0.47万人,中级教师0.51万人,初级教师0.09万人,无职称教师0.*万人。

全市共有校外教育机构26所,其中少年宫16所、少年科技站7所、少年之家3所,教职工总数1389人。全市有老年教育机构274所,在校学习的老年人达44.14万人。

全市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以及合作项目217个,占全国总数近五分之一。其中研究生层次26个,本专科147个。全市有外籍人员子女学校21所。20*年各普通高校有留学生14100名,比去年增加2.99%。各中小学和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接受外籍学生2.12万名。20*年*市高校招收港澳台学生共计824名。

20*年*教育经费继续稳步增长。据初步统计,全市教育部门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预算数为178.93亿元,比上年增长9.54%。其中:市级教育事业预算数为38.4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区县教育事业预算数为140.50亿元,增长8.2%。

(二)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1.全面深入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个新里程碑,学习宣传好这部新法,对*义务教育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市教委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召开*市学习贯彻《义务教育法》座谈会、专题报告会、系列培训等活动,深入学习宣传《义务教育法》。做好立法调研,起草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并采取各项措施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会同市有关部门做好市属商品房基地教育公建配套学校建设工作,启动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积极引导中小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实验

全面建立健全素质教育实验的常态管理机制,倡导各实验校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积极开展学校素质教育实验,做好实验成果的展示和应用推广工作。将全市中小学校在学生发展、课程实施、教师成长、特色传承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向全市推广。进一步完善本市义务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体制与机制。

3.开展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评估

配合二期课改实施,围绕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教师、学生、教材与教育部门、学校、社会)和关键环节(培训工作、课堂教学、升学考试与招生)两大方面,开展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研究。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的先进案例,形成中小学课程教材标准评估、学生学业成就水平监测、课堂教学质量监测评估、教师专业发展监测评估、学校发展性评估、命题及考试制度监测与评估等多项监测与评估方案,着力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4.进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

修订《*市学生成长记录册》,完成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和配套数字化平台研制,制订《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办法》,编制《综合素质评价百题问答》,并在全市57所学校开展试点,做好相关培训工作。

5.完成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课题研究

围绕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开展*中小幼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国内外比较分析,从教育体制机制、课程改革、教育教学实践和科普等教育资源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及举措。已完成基础教育分课题2个理论研究报告、2个现状调查报告和16个专题报告。

(三)贯彻落实职教会议精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1.切实落实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全面贯彻全国职教会议精神,落实市政府召开的*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期间*市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和新目标,加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组织各区县、各行业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决定》和会议精神,形成大职业教育理念,统筹区域和系统的各类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指导区县把职业教育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快示范性职业学校及专业的建设步伐,继续深化普职渗透、中高职衔接的教育模式改革,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进校企联合、工学结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加强对全市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资源整合和统筹管理

进一步完善了本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全市以及区域内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管理,促进社会与职业教育的沟通,促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推进合理有效的经费投入机制和奖励机制的形成。根据《决定》的要求,改革技工学校宏观管理体制。全市的技工学校自20*秋季学年起由教育部门统一负责招生,育教学和学生学籍管理,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职业资格证书管理。这一格局的形成,有利于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的资源,发挥职业教育规模效应。

3.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保障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按照《决定》的规定,增加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部分的比例。20*年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部分的比例达到30%,并增加职业教育专项经费4000万元。同时,会同市财政局等有关单位,对本市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支出进行测算,根据实际测算结果和目前经费供给能力,制定经费定额标准,确保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随经济增长不断增加。定额标准已列入20*年部门预算,并在43所由市级财政拨款的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中首先实行按照定额标准划拨办学经费。

4.加强宏观协调,加快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步伐

20*年列入招生的中等职业学校120所,共录取学生总数6.3万人,普职比为52:48。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中高职相通(“3+2”)职业教育新模式、特殊专业人才培养5年制高职新模式,通过制订统一的培养目标及整体的完全学分制形式的教学计划,有效实现中高职有机衔接,提高教育效益,加快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同时,与市劳动局共同设计校企合作培养的方案,搭建服务平台,进行“技师学院”试点,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较高综合职业素质的青年高技能人才;继续推进大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研究实训设施资源共享方案;研究双师型教师培训方案;组织参与20*年*职业技能大赛。

5.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市中等职业教育深化课程教材改革行动计划(20*—20*)》的要求,继续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已经完成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基础4门学科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每门学科各两套教材的编写,并正式在20*学年新生中实施;制定了第一批12门专业教学标准及其1*门核心课程、专业方向的课程标准,启动了第二批30门专业教学标准、20门网络课程的编制工作,开展42所课改特色实验学校的建设工作。同时,健全和发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教育培训模式。目前本市有7所职业学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所依托的企业共有227家,涉及近40个专业,几乎覆盖了学校所设的所有专业。

6.开展对在沪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

20*年中等职业学校共录取在沪务工人员等成人中专学员近8000人。在做好对西部城市及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工作同时,完成教育部下达的外省市招生任务1.5万人,比上年扩招50%。

(四)加强教育内涵建设,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1.做好教育部对本市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切实提高高校教学工作水平。

积极配合教育部督促学校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参与教育部5年一轮的高校教学工作评估,完成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戏剧学院、*工程技术大学、*对外贸易学院、*电力学院等6所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获得教育部专家高度评价,有力促进了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提高。

2.积极推进*高校“*工程”建设

继续抓好重点学科、教育高地以及“高校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的建设,并开展中期经费投入的绩效检查。积极建设“*工程”的三大公共服务体系,即中国教科网地区主干网升级工程、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工程、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工程,逐步形成*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和系统。配合教育部做好*高校“*”“*工程”建设的验收工作。积极为*地方高校争取进入“*工程”行列作准备,组织专家对中医药大学、*师范大学和*理工大学开展“*工程”备选高校的调研。

3.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开展新专业教学检查

组织900名专家对全市高校186个本科新专业进行检查,汇总和分析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本科教学质量问卷,回收问卷8000多份,以查促建,促进高校加大对新专业的投入和规范管理。同时,开展新建高校教学质量统一测试。对13所高校的16000多名学生进行了“高等数学”期中统一考试,促进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4.重视研究生教育质量,评选研究生优秀研究成果

完成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省级初选暨*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评选工作,推荐47篇论文参加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其中14篇论文获2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继续实施学位论文抽检“双盲”评议。坚持以学位论文作为质量监控的重要抓手,继续开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随机抽检与“双盲”评议,其效果获教育部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5.实施“名教师工程”,积极培育高校精品课程

宣传和鼓励教授上讲台,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作为一项基本教学制度,20*年本市有49名教师获第二届市级教学名师奖,有7名教师获部级教学名师奖。实施第二期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并已立项299门,深化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提高课程教学水平。推进双语教学、启发互动教学、案例教学,积极培育市级和部级精品课程,增加优质课程资源。*高校现己拥有86门部级精品课程和384门市级精品课程,进一步完善了国家、市、校三级精品课程网络体系。

6.加强高职发展研究,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上新水平

组织多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协作组,研究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政策框架。从微观研究、中观研究、宏观研究三个层次展开全面研究,已确定《技术本科课程特性研究》、《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价标准研究》等11个研究课题。继续开展*市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年已完成对*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职学校的评估工作。推进高职实践基地建设,高职高专院校参与建设的17个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一期工程项目、民办院校的14个民办高校教学高地建设一期工程项目全部通过中期检查,项目完成情况良好。20*年第二期实训基地和教学高地建设项目已完成申报。完成部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申报工作。

7.积极推进高校校办产业规范化管理,做好非学历教育的清理整顿工作

根据教育部“积极发展、规范管理”的原则,全市20多所市属高校进行了校办企业的改革改制和规范化建设工作。校办产业规范化工作涉及到体制、机制、账目、财物和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人员的转制安排以及国资、工商、税务部门的认定等,政策性强,难度极大。年初,市教委规定了“全覆盖、高质量、按节点、保稳定”的工作要求,至20*年底,完成了对全市20所高校389个企业全面的清产核资,并根据教育部的工作要求,开展了市属高校校办企业改革改制工作。着手研究制定了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方案,由于整个工作涉及面广,历史遗留的问题多,整个工作过程平稳推进,保持“零”上访。*的做法得到了教育部领导和市有关职能部门的肯定,在20*年*月*日教育部召开的全国高校企业规范化建设视频会议上,周济部长、赵沁平副部长对此项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召开20*年高校非学历教育工作会议,下发有关文件通知,对全市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与培训进行了认真、彻底的整顿和清理。在各高校自查的基础上已完成全市汇总报告。同时,对*高校在校内外举办的非学历教育和培训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各高校认真执行。

(五)推进社区教育实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1.社区教育实验及其研究取得新成果

积极推进本市闸北、静安、嘉定、徐汇、浦东新区等5个部级社区教育实验区试点工作,并进一步扩大社区教育实验区。20*年又有黄浦、普陀、长宁等3个区获教育部批准,列为部级社区教育实验区。本市的部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已占全国现有81个实验区的1/10。同时,一批市级社区教育实验街道和一批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得到确定,经专家评审,全市已确定了56个“*市社区教育实验街道(乡镇)”和129个“*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这些实验项目遍及全市19个区县,使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展开。

完成教育决策咨询课题《部级社区教育实验区运行模式研究》。本市组织了有关专家,开展对部级社区教育实验区运行模式的研究,对社区教育的目的、对象、内容、载体,社区教育的运行模式、社区教育的评价等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丰富和发展社区教育实验成果,推进本市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2.研究制订*“*”终身教育规划(初稿)

组织起草了《关于贯彻市委、市政府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制定了《*“*”终身教育发展规划》(讨论稿)。计划到2*0年,初步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组织有关人员先后到徐汇、嘉定、闸北等10个区县和国资委、总工会、妇联、劳保局等8个部门开展了调研活动,形成了《本市开展学习型社会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及若干子报告。

3.进行《*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立法调研

根据市人大立法工作安排,组成由部分区县、委局和企业共24个单位组成《*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立法项目组,对《*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立法工作开展了前期调研。在形成分课题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借鉴外省市先进经验,形成《*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立法调研总报告。

二、贯彻“四个率先”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教育主要任务

(一)《*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修改编制完善

根据中央全会和*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进一步补充完善了《*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明确提出了*教育事业未来五年中要实现“六个提升”的战略目标。即:在视野上,实现从教育系统内部到全社会教育的提升;在体制上,实现学校自身建设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提升;在机制上,实现从硬件建设向软实力提高的提升;在投融资上,实现从单纯增加投入向增加投入、鼓励参与和提高绩效的提升;在人力资源上,从吸引国内人才向吸引世界各地人才与培养本国人才并举的提升;在国际交流上,从增加合作交流数量向提高教育国际化质量的提升。根据教育部《关于编制省级〈高等学校设置“*”规划〉的通知》要求,结合*市实际情况,已完成编制《*市高等学校设置“*”规划》并经专家论证。根据*各类教育的发展需求,编制了《“*”期间*教育基本建设规划》。完成了《*高校“*”建设规划》。指导督促区县编制完成《*市中小学“*”校舍建设规划》。

(二)以“树魂立根”为核心的学生德育实践深入推进

1.大力推进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

大力贯彻中央8号、16号文件和《*市学生民族精神指导纲要》、《*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20*年进一步深化“树魂立根”教育和实践,围绕“两纲”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学习、实践“文明、礼仪”教育系列活动,开展生命教育试点学校和师德培训工作,组织第*届*市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总结推广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典型经验。

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建设。有5个高校进入第二批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达标建设;出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实施办法,规定在岗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必须接受为期400个学时的专业培训;研究制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开展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区域示范中心”和“达标中心”的督查评估。

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认真贯彻教育部要求,从20*年秋季开学起,在本市高校全面实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计划。依托教学协作组加强宏观指导、坚持不懈强化队伍培训,积极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3.重视中小学教师的育德能力培训

建立10个“*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重点培训德育教师的实践研究、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教学研究、学科德育研究、德育管理研究,以名师带教的研究式培训孵化机制,促进德育教师师德和育德能力的提高;同时,加强班主任及新上岗教师培训,组织全市中小学新上岗的班主任教师代表,在陶行知纪念馆隆重举行以“光荣、责任、奉献”为主题的宣誓仪式。

4.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研究制定《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依托全市7个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按区域分布,20*年完成对*高校所有新任辅导员统一岗前培训工作。研究制定《*市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对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初步形成了岗前培训、专题培训、日常培训、职业化培训的辅导员培训体系,为全面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奠定基础。

5.配合中央督查组做好对*贯彻落实中央8号、16号文件精神的督查工作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教委从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制定方案、精心准备材料、抓好观摩点等4个方面入手,认真接受并配合中

央督查组的督查工作。汇编了市委、市政府、市科教党委、市教委关于贯彻中央[20*]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和{20*}1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的41个文件,以及会议纪要、领导讲话、专题材料、典型案例等百万字的书面材料。*市贯彻落实中央8号、16号文件所做的各项工作得到中央督查组的充分肯定。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1.增强宏观调控力度,均衡全市义务教育经费投入

在远郊区县政府教育经费投入确保三个增长的前提下,为落实促进郊区义务教育的发展,通过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加大了对郊区的专项经费投入力度,并设立专项资金,继续积极支持远郊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推动并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步伐。20*年市教委实际安排教育费附加预算为13.6亿元,其中:安排职业教育部分4.*亿元,安排普教部分9.52亿元。普教部分下达给各区县的7.38亿元教育费附加中,下达给郊区6.*亿元(其中用于义务教育改善办学条件的资金为5.4亿元),占81.71%。

2.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积极贯彻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先郊区,后市区的实施步骤,从20*年春季开学起先免除郊区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年秋季开学起全面免除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同时继续做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工作,在原有帮困经费总量不减的前提下,将免除困难学生学杂费部分用于资助困难学生的素质教育活动费等项目。

3.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定额标准

依法保障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20*年在实施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的同时,又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全市小学每生每年不低于520元(提高100元)、初中每生每年不低于720元(提高160元);同时,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盲、聋、辅读和工读学校的特殊性适当增加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根据区县经济状况,市财政分别给予免除学杂费总额的10%-80%资助经费。

4.启动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

20*年全面实施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已开展特教学校校舍建设及装备现状自查与调研,制定了本市特殊教育学校装备标准,完善特殊教育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同时,加强随班就读管理,颁布《关于加强随班就读管理若干意见》,开展随班就读实验区评估,召开随班就读工作现场会,加强区县特教康复指导中心建设,同时,深化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颁布《*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展新课程实施试点工作,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

5.深化公立转制与民办学校的办学体制改革工作

在去年启动的本市公立转制学校体制改革工作的基础上,20*年再完成21所公立转制学校的改革工作。同时,开展本市民办中小学幼儿园设置标准及审批程序的专项研究,制定民办中小学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行为的评估标准,进一步促进民办学校健康发展。

(四)中小学“二期课改”稳步推进,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得到有效监控

1.深入开展“二期课改”质量监测与评估研究

形成中小学课堂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学业成就水平监测、教师专业发展监测与评估、学校发展性评估等多项监测与评估方案。全面推进中小学二期课改的实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加强教材建设,开发课程社会资源。

颁发本市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指导区县认真做好中小学教材选用工作。加强教材审查制度建设,起草《教材审查工作的若干意见》。积极研究科普基地与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科普教育基地的丰富资源,编制中小学课程改革利用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实施纲要(草稿),从20*年秋季起,首批10个科普教育基地与11个试点区对口开展试点工作。指导学校和教师组织中小学生充分利用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创建节约型社会,20*年秋季起在初中音乐学科试行循环教材。

3.落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各项措施

要求各中小学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不随意增减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学校课程计划在网上公示,并接受监督。市教委下发《关于本市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学的调整意见》,将学习重心适当后移,放缓低年级的语文学习进度。组织*市教育信息调查队,开展两次“减负”调查,并向社会调查公告。“减负”公告显示,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有所增加,学生对减轻课业负担的感受明显。

(五)“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

认真贯彻市政府召开的*市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会同全市各相关部门、各区县开展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出台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明确20*-20*年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同时,已制订了*学前教育机构装备规范等评估标准文件。

积极推进0—3岁幼儿早期教养实验。认真研究和探索符合0-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的早期教养实践,在全市推广国家“*”重点课题《0-3岁儿童早期发展与关心》的实验成果,为普及婴幼儿早期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建设工程成效显著

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的建设步伐加快

首批立项的34个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20*年已有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现代物流、焙烤、数控技术应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电子与通信技术、化学工艺和会计等10个实训中心基地建成并挂牌,这些实训中心分别是:另有15个实训中心正在组织验收。20*年审批立项的第二批19个实训中心建设也已全面启动。

(七)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指导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升

20*年*高校毕业生12.9万人,比20*年增加1.2万人,增幅达10%。其中毕业研究生2.1万人,增加24%,本科毕业生5.7万人,增加6%,专科(高职)毕业生5.1万人,增加11%。同时,20*年*高校共有非*生源毕业生4.3万人。截止10月底,*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率91.38%,其中研究生就业率96.66%,本科生就业率91.56%,专科和高职生就业率89.13%。与上年同期相比,20*年*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大体持平。其中,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比上年同期高0.*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比上年同期低1.62个百分点,专科(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比上年同期低2.23个百分点。

2.积极推进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工作

按照《市科教党委、市教委关于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实施意见(试行)》的要求,本市各高校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已举办职业咨询师专业水平认证项目,本市高校共有440人参加职业咨询师初、中级水平培训,已有230人取得初、中级职业咨询师证书,50人赴香港各高校实习交流;开展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建设,制定《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教学大纲》、《活动设计方案》以及职业发展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成立*市高校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会,形成工作研讨交流机制;加强科学研究,提高职业发展教育工作水平。已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职业咨询专业岗位模型分析研究》等重点课题研究,组织各高校申报了21项课题和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优秀论文。

3.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和郊区农村就业

积极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并落实各项配套措施,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农村、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据统计,20*年共有9*名高校毕业生应征西部志愿者计划,800多名毕业生应征“三支一扶”计划。经选拔,共有179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62名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此外,有1200余名毕业生到本市农村基层从事教育工作;本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已对100多个高校毕业生科技创业项目提供资助,创业项目和创业人数均比上年明显增加。

(八)教育科研成绩喜人,教育科研实力明显提升

20*年,本市高校有168项科研项目获20*年度*科技进步奖,占全市获奖总数的51.5%。其中,汤钊猷院士获*市科技功臣奖。本市高校有27项科研项目获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市获奖总数58.7%,其中吴孟超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有46项科研成果获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占获奖总数14.15%。38项成果获得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在本市推荐申报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共有51项成果获奖(其中1项为合作研究项目),占全国获奖总数(除国防军事教育学科外)255项的20%。本市区县教育行政领导和中小学幼儿特殊教育教师提供的教育科研成果有10项获奖,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在20*年度*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中,曙光学者中有54人次获得了45项*市科技进步奖。

市教委第四期重点学科建设期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932人,授予学位293人;招收博士研究生157人,授予学位117人;并有25名博士后进站工作。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400项,其中部级项目4*项;省市部委级项目92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335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19项。

20*年继续加强*高校E-研究院的建设工作。启动了*师范大学的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建设工作,迄今已启动建有12个E-研究院。

(九)依法督促政府履行教育责任到位,教育督导力度增强

1.完成对区县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责任执行情况综合督导和公示

在要求各区县政府开展自评的基础上,通过逐区督导和对大量数据的分析比较,形成了《关于本市区县政府20*年度依法履行教育责任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本市各区县20*年度中小学教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情况汇总的报告》和《关于20*年度本市开展区县政府教育工作自评公报情况的分析报告》。报经市政府批准,已将20*年度本市各区县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责任执行情况向社会公布。此举对增强区县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责任,确保教育经费的持续健康增长,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

2.开展对区县教育公建配套建设专项督导

专项督导的重点及其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规范完善政策,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教育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落实;二是开展自查,促进各区县梳理排摸教育公建配套建设到位;三是重点突破,对教育公建配套建设欠账较多的区进行专项督导;四是解决瓶颈难点,对4个区县的教育公建配套遗留问题进行专题协调。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教育公建配套建设专题会议,对此项督导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3.完成对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督导

共督查了本市19个区县的138所学校的招生工作情况。通过听取汇报、访谈、问卷调查、家长和社区干部座谈会等形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形成了138份《专项督导报告》,有力促进了20*年招生“阳光工程”工作的顺利实施。

(十)全面实施政务和信息公开工作,体现政府服务水准

1.建立“教育系统政务公开”专栏,实施政府信息公开

认真落实今年全国和*市政务公开和纠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教育”网站专门开设了“教育系统政务公开专栏”。专栏的功能:一是提供市教委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的办事指南;二是开设信息快速通道,集中提供“教育概览”等*教育的基本情况,以及“政策解读”、“热点解答”等动态办事信息;三是提供网上办事项目,包括市教委行政许可事项、便民服务事项;四是提供网上咨询和网上渠道,汇编“便民问答”1000例,基本覆盖市教委对外咨询服务的各个方面。

2.及时提供社会公众需求信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在“*教育”网站开设中考、高考、插班生招生、专升本招生、艺术特长生招生等各类招生考试专题栏目,向公众提供政策文件、政策解读、招考公示、学校动态、咨询服务、监督、专家访谈等一系列信息,受到公众的欢迎。20*年已有150多万人次浏览了有关信息。同时,结合中小学二期课改、高校学生助学贷款、高校毕业生就业等社会关注的重点、热点政府相关信息,并提供“政策解读”资料。

3.建立政府办事公开规范制度,为公众办事提供方便

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规范公开内容,完善“信息库”建设。主动公开5大类政府信息,共20个专题、198个类目。内容涵盖各级各类教育,包括规范性文件、政策性文件、周知性文件、行政许可事项等。制定了《*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办事项目网上公开标准化建设指导方案》,重点规范教育类办事项目分类、规范办事公开内容要素、公开重点事项的标准化建设。开通形式多样的网上办事渠道。本市56项教育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在网站上实现相应的办理功能。整合93项办事系统,为教师、学生和社会人士提供网上服务。网站推出的“*市高校学生贷款申请系统”,为高校学生在网上申请贷款、咨询贷款的相关政策、查询贷款的审批情况提供了“一门式”服务,已受益学生4.3万多人,贷款总额累计3.6亿多元。网站及时提供有关办事表格,为公众办事提供方便。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各项教育改革进程

(一)*高校布局结构调整改革成效显著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国际大都市的需要,本市大力进行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经*市政府批准制定的“2+2+x”高校布局规划实施方案已逐步落实到位。以复旦大学为中心的杨浦知识创新区和以*交通大学为中心的闵行紫竹科教园区;*松江大学园区和南汇科教园区;以及若干所有特色的高校,共同形成了本市高校完整合理的布局架构。

到20*年,在沪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校园占地面积由调整前的1.66万亩扩大到4.*万亩,净增2.35万亩;校舍面积由调整前的742万平方米扩大到13*万平方米,净增566万平方米。在校的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由2000年的25.54万人,扩大到20*年的51.62万人。*市的高等学校通过新一轮布局结构调整改革的实施,使原有的教育资源得到了整合和优化,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同时,通过大学园区和高校新校区的规划和建设,拓展了*高校的办学空间,为*高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奠定了物质基础,使*的高等教育事业更加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本市高、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平稳有序

1.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入学工作有序完成

完善招生工作规范和程序,研究制定《关于20*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坚持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为重点,确保对市民招生入学信息公开。同时,加强对民办学校招生工作的管理,各项改革措施到位。20*年本市共有21.7万适龄儿童少年进入小学、初中就学,其中,小学新生入学人数为10.87万人,初中新生入学人数为10.83万人。

2.中等学校招生工作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

在计划管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招生录取制度等方面稳步推出改革举措,取得明显成效。初中毕业生为12.3万人,升学报考人数为12万人,录取11.69万人,本市生源高中阶段的入学率为99%。

3.普通高校招生及自主招生改革取得较大突破

20*年本市普通高校秋季招生报考人数为11.38万人,录取9.15万人,录取率达80.1%。经教育部批准,20*年复旦大学、*交通大学试行“深化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工作。真正做到学校自主招生,学生自主选择,顺利完成了这项改革实验工作,社会反应平稳。两校分别录取287和291名考生,完成招生计划的96.33%。同时,在高职(高专)院校*第二工业大学、杉达学院、建桥学院、新侨职业技术学院、*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邦德职业技术学院首先进行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实行由学校依法自主进行入学考试,依法自主确定入学标准和依法自主实施招生录取的有益尝试,得到社会、家长、考生、学校的多方面好评。

(三)启动构建教师教育联盟,凸显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创新

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精神,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本市教师教育资源联盟的构建工作已正式启动。教师教育联盟由四个方面组成:一是在机构建设方面,以师范大学为主,联合相关的大学,区县教师进修学院,教育研究与培训机构,形成教师教育机构联盟,为全市教师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持;二是在课程建设方面,组织专家委员会,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联合开发教师教育精品课程;三是在师资队伍方面,建立专家教授资源库,承担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市级培训和区县基层学校巡回指导任务;四是在信息平台建设方面,积极推进区域内人网、天网、地网三网合一的信息资源,实现优质资源的互联和共享。

(四)推进“体教结合”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群体体质

1.明确新一轮“体教结合”目标任务

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竞技体育与学校健身体育的协调发展,把学校体育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基础工程,努力创建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特色的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新体系。重点抓好整体规划、项目布局、梯队结构和品牌打造以及配套政策等,并力争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构建融体育与文化为一体的校园氛围。同时,确立各区县、各学校重点项目重点队,建立奥运后备人才库。

2.“体教结合”经费和措施落实到位

“体教结合”工作得到市领导重视和市体育局大力支持,共同投入,设立了体教结合专项经费,市教委投入了500万专项经费,推进各级各类学校课外体育竞赛活动的基础建设,各区县和高校也增加了专项经费的投入。同时,会同市体育局联合组织新一轮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申报、评估工作;委托市教育评估院组成专家评估组,分别对自愿申报市级体育传统项目的139所学校实行了评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落实到位。以“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比赛”为目标,各区县和高校以不同方式发动与组织学生在校园广泛开展各种体育健身和体育文化活动,并选派学生参加了大、中学生市级各类体育竞赛和群体活动。

3.“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显现成效

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有38所,区县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00余所。开设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有1*个。本市35所办二线运动队的中小学共向*专业队输送了74名优秀运动员,向*高校输送高水平运动员19人。本市办二线运动队的中小学代表*参加全国或国际青少年体育比赛获得前六名者超过50人(次)。特别在田径、游泳和排球等项目中比赛成绩优异。全市中小学开展了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手球、羽毛球、网球、武术、击剑、射击、棋类、定向越野等各种运动训练,构成了本市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模式的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格局与网络。

(五)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继续推进

全面推进高校后勤质量体系建设的普及工作。举办了*高校后勤管理体系建设第三期培训班,20余所高校的37位后勤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培训。全面启动*高校后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申报工作,并组织开展对符合申报条件高校的质量体系验收审核工作。会同*高校后勤服务中心修订和完善物资采购招标、评标、采购、质检和到货验收工作规范,明确要求各种物资必须引入政府质量检测手段,确保安全、卫生;要求配货管理中心和各高校后勤部门执行教育部、市政府有关规范教育收费的文件精神,降低中间管理成本,杜绝指令性配送;完善业务员、管理员廉政自律签约机制。

(六)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

启动*市研究生教育创新区域合作计划的方案研究。组织本市10家研究生培养单位完成7项专业学位研究生和2项课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标准的研究。同时,启动了20*年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研究课题25项,参与单位达到了15家。举办6个研究生学术论坛,搭建平台,拓宽研究生的视野。建设研究生教学的开放案例库,启动了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4个学科的研究生教学开放案例库的重点建设工作。设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专项资金,主要面向哲学、社会科学等人文学科,重点资助对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价值的研究内容。协调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开展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工作,加强“产学研”联合培养,对12家培养基地和11家与之合作的高校进行了实地调研;在市教科院开设“*研究生创新教育”网站。

在第10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中,新增*电力学院和*工程技术大学2家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增列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50个博士点,增列1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1*个硕士点。完成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省级初选暨*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评选工作,14篇论文获2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四、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推进教育实事项目的实施

(一)加强新郊区新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1.制订市教委《关于推进新郊区新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该《意见》提出了“*”新郊区新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明确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继续实施“郊区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将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导入和辐射到郊区农村;构建郊区0-6岁完整的学前教育体系;创设良好条件,推进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完善公共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加大向郊区农村投入的比重;安排专项资助资金提升郊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完善困难家庭子女“帮困助学”和“专业奖励”制度;组织大学参加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等,进一步加大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推进力度。

2.实行城区与郊区教育对口合作交流

以优势互补、协作互助、改革创新、共同发展为原则,本市9个中心城区与9个郊区签署了“*市兄弟区县教育对口合作交流协议书”,开展为期3年的教育对口合作交流,已形成黄浦—崇明、卢湾—松江、徐汇—金山、长宁—青浦、静安—奉贤、普陀—嘉定、闸北—南汇、虹口—闵行、杨浦—宝山共9对兄弟区县对口合作交流体系,浦东新区形成区域内城郊学校间的交流互动。一年多来,通过结对双方互相学习、对流支援、结对带教共建等形式,在选派教师到郊区学校支教、学校管理、教育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合作和交流,共享优质资源,支教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对口合作交流,缩小了城乡差异,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3.加强“新郊区新农村”教师学科专业发展培训

制定并实施“新郊区新农村教师学科专业发展”培训方案。培训根据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学科专业发展需要进行,帮助农村教师把握新课程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促进专业化发展,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本市市郊10个区县的中小学幼儿园各学段、各年级、各学科教师接受培训,其中农村初中和小学教师1.5万名。培训方式采用“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和“远程培训”多元培训模式。

4.对赴郊区农村学校任教教师实行政策倾斜

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市教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一方面大力提倡和鼓励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对20*学年招聘到农村偏远地区学校任教的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给予资助津贴。吸引和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最艰苦的农村学校任教,保证了农村学校优秀师资的来源渠道。另一方面,在特级校长认定上,对郊区采取名额指标按比例分配下达办法,对郊区农村校长评审特级校长采取加分政策。从政策上引导中心城区优秀校长到郊区农村学校去工作。

(二)郊区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高质量完成大半任务

20*年是实施计划的第二年。为提高郊区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能力、促进郊区劳动力进一步转移,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在网站上开设专栏,使“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明确、机构落实、操作有序;二是建立了以乡镇成人学校为骨干、开放实训中心为基地、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培训格局,方便农民培训;三是在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下工夫,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行企业出订单、培训机构出菜单、政府买单的“三单”联动培训模式,积极开发培训项目,达到从构建管理和运作机制入手,提高培训实效的工作目标。促进农民增收和郊区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20*年,共完成培训农民6.8万人,比去年增加4000多人,就业率为67.5%,比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

(三)市属商品房基地教育公建配套工作取得突破

市人大、市政府领导的高度关心和重视,市教委确立了《教育公建配套设施建设与管理》调研课题,已对全市各区县进行全面调查。召开了5次研讨会和协调会。已协调和指导区县完成市属配套商品房闵行区浦江基地、宝山区顾村基地的1所初中、2所小学、2所幼儿园的筹建工作。会同市有关部门共同制订市属商品房基地配套学校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将由市政府正式下发。落实人口导出区和导入区之间教育结对支援的各项工作,形成长效工作机制。通过输出优质教育资源,让一批有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与校长到郊县市属商品房基地任教,使中心城区优质资源向郊区农村辐射。

(四)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行帮困助学和专业奖励制度

市教委、市财政局联合制定《关于建立*市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奖励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本市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帮困助学制度的实施意见》及其实施细则,从20*年9月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实行帮困助学制度和专业奖励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帮困助学制度资助学生的对象是城乡低保家庭学生和特殊困难家庭学生、烈士子女。资助的内容包括补助学费、书簿费和生活费,资金从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学费收入中按规定提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奖励制度是对每年报考*产业发展急需、紧缺和艰苦专业的新生给予专业奖励,资助学生缴付学费。“专业奖励”和“帮困助学”两项的受益学生数已达2.5万人,占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的12%。

(五)农民工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市教委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就读为主”的方针和“属地管理”的原则,指导并督促各区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扩大公办学校招收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的人数,充分挖掘潜力,努力扩大公办学校招收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的比例,20*年非本市户籍学生在本市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首次过半,达到53%。市教育行政部门从教育费附加中拨出专款,用于郊区农民工子女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同时,市教委严抓规范和加强农民工子女学校的管理,确保做好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安全、卫生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研究拟订农民工女子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的实施办法。

五、20*年*教育的其他工作情况

(一)稳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意见》精神,对全市19个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上进行“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和政府职能转变”专题调研。启动行政执法职权分解与行政执法责任确定工作,梳理行政执法流程、划分内部执法权限、编制职责说明。开展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研究,完成4项市政府教育决策咨询课题报告。

(二)扎实推进治理商业贿赂、规范教育收费和教育审计工作

深入开展教育系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确定3项工作目标、7个重点领域、4项基本要求和6项自查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规范教育收费工作进一步深入,确定了本市今年规范教育收费8项主要任务和7项主要措施。对20*年规范教育收费的8个优秀达标区县和11个达标区进行了表彰奖励。据本市中小学收费情况调查问卷统计显示,学生家长认为学校执行收费规定情况总体评价很好、较好的达到90.42%,比去年提高1.39个百分点,较差和差的为0.45%,较去年再度下降。阳光招生监督制约工作进一步加强,20*年未发现严重的招生违纪犯罪案件,高校集中录取阶段市教委收到群众来信来访总计2739件,比去年下降27.3%,到市教育考试院数量为5000余件次,比去年同期下降60%。

教育审计的监督与服务功能进一步深化。稳步推进教育系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认真实施各项专项审计及审计调查任务。完成年度教育企业财务决算报表审计。召开*市教育审计工作会议和第十二届华东地区教育审计工作研讨会,促进教育审计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规范管理中外合作办学,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贯彻教育部对中外合作办学复核作进一步确认的工作要求,对全市273个项目和机构所存在的8类问题进行逐一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处理意见报送教育部。经梳理复核,本市有6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将被终止合作办学活动。有效保护了学生的利益,维护了*的办学秩序。同时,20*年受理32项中外合作办学申请,组织有关专家评议,已完成材料汇总、分析、审定工作并报教育部。

加快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争取与国外名牌高校的实质性合作,提升*教育的国际竞争力。20*年,复旦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举办研究生院、*理工大学与英国北方教育集团合作举办中英学院、*大学与法国工程技术大学集团合作举办*大学中欧工程技术学院等三个项目已获教育部批准。协助*金融学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举办*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的谈判正在进行。

(四)全市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化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围绕《*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的颁布实施,大力开展法制宣传,进行多层次的法制培训活动,接受宣传的群众达数十万人次。组织开展第九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活动,组织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赛区选拔赛,依托有关方面创办出版《魅力汉语》、《咬文嚼字》月刊和《语言文字周报》,面向全社会提高各层次人们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开展对各区县、各级各类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检查评估;依法开展公共场所用语用字情况的监测并积极引导,为“*”期间建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2*0年世博会奠定扎实基础。

(五)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又有新进展

圆满完成*市承担200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培训任务。

培训使这些教师汉语水平等级考试从4级提高到6至7级,学员在国家统一组织的HSK考试中取得100%达标的优异成绩。选派了第六批1*名优秀教师赴滇支教,在政治素质、专业技术能力、学历等综合素质方面比去年又有提高。

继续实施*市教育委员会、云南省教育厅、贵州省教育厅和德国赛德尔基金会的合作项目,依托*市电子工业学校等单位,完成云南、贵州职教管理干部和专业骨干教师200名培训任务。

开展“援助型”的合作办学。本市14所中等职业学校与云南、新疆、重庆等省市对口支援地区25所学校结对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录取当地农村学生2500余人。接受对口支援合作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来沪进修,同时选派优秀教师和管理人员赴合作学校任教和担任管理工作。

(六)青少年保护和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扎实推进

制订《*市中小学校安全风险勘查工作通知》,并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已完成5个区的400余所中小学的风险勘查工作。制定下发《*市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区县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完成对本市中小学校周边200米内文化娱乐场所以及民工子女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排摸,如期完成112所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市教委会同市公安局与本市各高校签订20*-20*年度的新一轮《学校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协议书》,明确各自责任。制定*高校和市教委直属单位创建*市平安单位考评指标,结合文明单位申报对平安单位进行检查。同时不断完善本市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

(七)学校体育卫生艺术科普国防教育工作成效明显

组织全市学生广泛开展群体健身活动。成功举办20*年*市学生体育大联赛。协助世界中学生体育联合会举办20*年世界中学生乒乓球锦标赛。

组织全市各类学校的饮用水安全卫生情况自查工作。加强对高校新生入学体检工作的指导。配合市医保局研究制定《*市中小学生和婴幼儿住院、门诊大病基本医疗保障试行办法》,完善本市近200万学生和婴幼儿的医疗保障。配合教育部开展学生营养午餐现状调查和*市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推进“健康校园”建设成效显著,全市有30所高校、中专校获“健康校园”建设优秀奖、110个学校获卫生先进集体。

在各区县中小学校开展了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展演过程中,全市19个区县中推荐产生了1000多个新创或新编文艺节目和10000多件艺术作品。经筛选,有近200个优秀文艺节目被选送参加市级展演,博得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完成20*年艺术特长生招生工作,全市共推荐艺术特长生267名,其中初三毕业生49名,高三毕业生168名。举办了第二届*市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活动,形成市区联动,课内外联动的培训网络,全年共有15万人次接受了优质的民族文化培训。开展了*市第四届“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共评选出20名“明日科技之星”和80名“科技希望之星”,邀请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代表与“明日科技之星”代表举行的“大小院士共话创新”论坛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落实*市学生军训工作会议精神,本市高校近16万大学生参加了暑期集中军训,受训率达99%。举办高校(高中)国防教育(学生军训)军事理论教学培训班,提高学生军训的有效性。做好本市在校大学生新兵征集工作。

(八)成功举办20**教育论坛和中外校长论坛

*教育论坛主题为:“现代化城市:学前教育——人的终身发展的起点”。来自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著名学者、*各友好城市的嘉宾和教育专家、领导等共350人参加了会议。论坛旨在不断扩大学前教育与国内外教育文化的交流,学习和借鉴国际学前教育的先进理论和经验,同时开放*的学前教育为世界服务。

由教育部主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隆重举行。论坛主题为:“大学的创新与服务”,来自国内外各界的代表350多人出席了论坛,围绕“21世纪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与经验”、“大学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如何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议题展开研讨。会议取得了完满的成功,*的承办工作得到国务院领导、教育部领导和中外大学校长的高度评价和由衷赞赏。

上一篇:学校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中国职业教育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