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教学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6 20:16:52

支教教学实习工作计划

支教教学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十一五”时期是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我省教育要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水平。当前,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是我省基础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农村教育整体水平薄弱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发展教育,教师是关键,进一步加强农村师资力量已成为发展农村教育的当务之急。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是当前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和有效途经。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农村学生享受优质教育,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提高对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二)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坚持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城乡互动的原则,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城镇教师利用多种形式支援农村教育,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尽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二、明确工作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

(三)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重点是义务教育阶段,以县域内支教为主。支教工作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通过选派城镇学校的骨干教师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建立起校与校之间长期和相对固定的对口支援关系,全省农村学校的受援覆盖面要达到80%以上。

(四)需要参加支援农村教育的城镇教师主要是指,各市、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城区中小学校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和管理人员、高等师范院校(含有师范生培养任务的其他高校,下同)的教师。

(五)支教形式。

——中小学教师县域内支教。县域内支教是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主要形式,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支教工作计划。具有农村教育任务的县(市、区)首先要安排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没有农村教育任务的市、区要安排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

——中小学教师跨县域支教。跨县域支教以市行政区域内统筹安排为主,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建立长期稳定的“县对县”或“校对校”的对口支援关系。省教育厅、省人事厅每年从发达地区教育强县集中选派100名骨干教师,到欠发达县和海岛县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

——师范院校师生支教。高等师范院校要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各高校每年至少组织两次教师送教下乡活动,并要选派一定数量从事教师教育的新聘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省部属高校支教教师的选派工作,由省教育厅统筹安排,地方属高校支教教师的选派工作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师范院校要在农村学校建立实习基地,选派教师带队指导高年级师范生实习支教,积极探索实习支教的有效途经。

——骨干教师支教。要充分发挥市级以上优秀教师等骨干在教育、教学、科研和师德等方面的引领带头作用,组织他们为农村教师开发提供优质的培训资源。省教育厅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省特级教师讲师团送教下乡活动。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开展组织骨干教师送教活动。

——高校毕业生支教。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16号)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计划”,引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支援农村教育,招募部分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学校支教。

——管理人员支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有计划地从办学水平较高的城镇学校,选派部分业务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校长或中层干部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职,指导和帮助受援学校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选派农村学校校长到城镇学校挂职锻炼,学习现代教育管理经验,增强管理能力。

(六)支教工作方式。

——全职支教。全职支教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带班上课,指导和帮助年轻教师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全职支教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学校管理,全面提高受援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支教工作期限为一学年及以上。重点安排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城镇教师和城镇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高等师范院校的新聘教师和被招募的高校毕业生参加。

——兼职支教。兼职支教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对农村学校的学科教学、学校管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培训、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引领。兼职支教实行累计工作量制,累计达到480个课时视为完成一年的支教任务。重点安排具有高级职称的城镇教师、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以及高等师范院校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参加。

三、强化政策措施,引导城镇教师积极参与支援农村教育

(七)参加全职支教的城镇教师、师范院校新聘教师只转临时组织关系,人事关系和原单位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工龄、教龄和教师职务任职年限连续计算,同时享受支教生活费和交通费补贴,补贴标准由各地根据情况自行制定。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单独安排予以保障。

(八)选派到农村学校支教的高校毕业生支教期间的待遇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和中组部、人事部等《关于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16号)规定执行。

(九)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除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外,凡197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其他城镇中小学教师,在晋升高级教师职务、参评省级及以上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时,须有在农村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没有农村教育任务的中心城市中小学教师,应有在薄弱学校任教一年的经历。其中,晋升高级教师职务要求具有全职支教经历。

(十)支教工作实绩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晋升晋级、评优评先和获得科研资助的重要依据。参加农村学校实习支教且表现突出的师范毕业生,在教师招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十一)派出地区和学校要积极帮助支教教师解决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做好支教工作。受援地区和学校要妥善安排支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使他们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十二)派出全职支教教师学校出现的缺编问题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解决。派出兼职支教教师的学校缺编问题由学校内部统筹解决。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十三)各级政府要把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加强领导和协调,全面推进支教工作的开展。

(十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支教工作的具体落实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引导和鼓励城镇教师支教的政策,制订和组织实施支教工作计划,并加强对支教工作的检查和督促。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每年5月底前制定具体的支教工作计划,并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汇总后,于7月底前上报省教育厅备案。

(十五)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单位要各司其职,共同做好支教工作。财政部门要根据支教工作情况,安排必要的专项经费,保证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人事部门要在教师职务评定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共青团组织要负责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计划”,做好高校毕业生的支教工作。

(十六)高等师范院校、城镇中小学校要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支教工作计划,积极动员和组织本校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支教,履行支教义务。

(十七)受援学校要会同派出学校加强对支教教师的管理。全职支教教师支教期间由受援学校管理为主,其年度考核工作由受援学校负责,考核结果存入支教教师档案。

(十八)全省统一使用《*省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登记卡》,支教教师的支教工作情况由派出单位负责登记,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核确认后,由派出单位负责保管。

支教教学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在工作方面:对于刚上讲台的一名实习教师,对教学的方法、教学经验都无从下手,连最基本的备课都不知道从何而备,也不知道备课的基本环节与步骤。学校给我安排的三、四、五、六年级哈班和汉班的体育工作,学校的篮球队兴趣小组和一年级的心理健康,对我来说也是一次考验与挑战,没有压力无存动力。在指导老师金老师刚进校主要给我介绍了教育实习的工作计划,在思想上要我重视起来,熟悉我校的环境、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体育工作及班级的教学情况、教学进度、教学计划等工作做详细的了解,为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实际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老师让我从如何备课,如何钻研教材、如何了解学生、如何上课、如何板书等各个教学环节都进行认真指导交流,为我一学期的教育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石。我利用课余时间学校老师密切联系、交流,请教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听课、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活动,认真记录教学日志和教学任务。

在知识方面:支教实习中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也深深体会到教学的深刻内涵,作为教师要深刻钻研教材以外,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的业务知识,作为体育教师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运动技能的提高外,还要科学文化知识,丰富教育和心灵里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知识相互渗、相互融合,在实习中,只懂自己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这一点在实习中体会很深,作为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师基本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相应的运动技能技巧,熟悉本学科的教学方法和研究方法,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相关科学知识,在支教实习中发现自己专业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很欠缺,虽然学的专业课确实不少,但要离实际工作要求还远远不够。不但自己涉及的知识比较窄,而且学习的深度也不够,掌握的知识点不够扎实、细致。

在实践方面:虽然在实习过程中学会了不少东西,但距熟练操作还相差甚远。更何况在实践教学中遇到的情况只是实际中很微小的部分,通过支教实习,深有感触,以后一定要加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专业技能,还要坚持不懈的加强理论知识深造学习,并且深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教师素质方面:我也领悟最多的是在职业道德教师素质方面。师者,传授解惑也,“教书育人”决定了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还要对学生思想品德、道德、心理的教育。教师素质道德的核心内容是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对基本动如何认识能力、学习能力、交往能力、自控能力和创造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从事教师职业所特有的从教能力,如课堂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整合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随机应变能力、通过支教实习,我在大学的课本上学到理论与实践相差甚远,经过一学期支教实习锻炼,对教师的素质基本有所了解。

在生活方面:在生活上学校领导、其他教师、指导老师及后勤蔡主任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远离家乡异地的我们消除孤独感、寂寞感,能够给我们创造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我们兄弟姐妹吃住无忧。在课余时间高强老师、阿斯哈尔老师、指导金老师、余凯老师、买买提老师、巴合到列提老师、赵双伟老师我们在课间篮球交流,有时一个小的犯规会辩论好几分钟,时而引来操场上的欢天笑语,各位老师额头上汗水直流,看到心情激动、高兴快乐的回到办公室工作。还有李万华老师、余凯老师、张文强老师提上三泉老窖增添了我们的夜生活,各位老师的课余生活给我们传授了怎样与人交往、沟通,在社会中怎样与人相处、人际交往,实习支教值得虚心学习。

作为师范生教育实习是必修课程,教育实习既是对师范生学习和专业技能上多项综合考验训练,是在心理上、思想、能力、知识及生活等各种因素的全面考察与提高。经过一学期支教实习,感觉到自己的包袱沉重了许多,以前的不知变为已知、极少变为很多、有浅変深、生疏变熟练,经过自己的虚心请教学习,还有指导老师金老师的认真指导帮助,感觉自己正向一位合格的教育工作着慢慢靠近。

支教教学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充分认识做好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县教育要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水平。当前,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是我县基础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农村教育整体水平薄弱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发展教育,教师是关键,进一步加强农村师资力量已成为发展农村教育的当务之急。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是当前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和有效途经。各有关部门、乡镇和中小学校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农村学生享受优质教育,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提高对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坚持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城乡互动的原则,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城镇教师利用多种形式支援农村教育,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尽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二、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

(一)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重点是义务教育阶段,以县域内支教为主。支教工作由县教育局统筹规划,通过选派城镇学校的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建立起校与校之间长期和相对固定的对口支援关系,全县农村学校的受援覆盖面要达到90%以上。

(二)需要参加支援农村教育的城镇教师,主要是指武康建成区中小学校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学校后备干部及管理人员;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市、县级名教师和2000年以来被评为县教学中坚、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

(三)支教形式。

1.县域内支教。县域内支教是城镇中小学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主要形式,由县教育局制定支教工作计划,分批实施。

2.跨县域支教。每年选派若干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统筹安排与欠发达地区学校的结对支教工作。

3.骨干教师支教。充分发挥县级以上名教师等骨干在教育、教学、科研和师德等方面的引领带头作用,组织他们为农村教师开发提供优质的培训资源。县教育局每年至少组织二次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

4.学校后备干部及管理人员支教。县教育局要有计划地从办学水平较高的城镇学校,选派部分业务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校级领导或中层干部(包括学校后备干部)到农村学校任职,指导帮助受援学校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选派农村学校校级领导或中层干部(包括学校后备干部)到城镇学校挂职锻炼,学习现代教育管理经验,增强管理能力。

(四)支教工作方式。

1.全职支教。全职支教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带班上课,指导帮助受援学校年轻教师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全职支教后备干部及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学校管理,全面提高受援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支教工作期限为一学年及以上。重点安排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城镇学校教师、后备干部及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参加。

2.兼职支教。兼职支教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挥“传、帮、带”作用,对农村学校在学科教学、学校管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培训、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引领。兼职支教实行累计工作量制,累计达到480个课时视为完成一年的支教任务。重点安排具有高级职称的城镇教师、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县市级名教师和年以来被评为县教学中坚、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参加。

三、强化政策措施,引导城镇教师积极参与支援农村教育

1.参加全职支教的城镇教师只转临时组织关系,人事关系和原单位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工龄、教龄和教师职务任职年限连续计算,同时享受支教生活费和交通费补贴。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单独安排予以保障。

2.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凡年月日以后出生的城镇中小学教师,在晋升高级教师职务、参评省级及以上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时,须有在农村任教(或支教)一年以上的经历。其中,晋升高级教师职务要求具有全职支教经历。

3.支教工作实绩作为中小学教师晋升晋级、评优评先和获得科研资助的重要依据。

4.参加高校统一组织到农村学校实习支教且表现突出的德清籍师范毕业生,在本县教师招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5.派出支教教师的学校,要积极帮助支教教师解决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做好支教工作。受援地区和学校要妥善安排支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使他们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6.派出全职支教教师学校出现的缺编问题通过受援学校派出上挂教师途径解决。派出兼职支教教师的学校缺编问题由学校内部统筹解决。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1.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把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加强领导和协调,全面推进支教工作的开展。

2.县教育局作为支教工作的具体落实部门,要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引导和鼓励城镇教师支教的政策,制订和组织实施支教工作计划,并加强对支教工作的检查和督促。每年5月底前制定出具体的支教工作计划,并上报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3.县有关部门和乡镇要各司其职,共同做好支教工作。县财政部门要根据支教工作情况,安排必要的专项经费,保证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县人事部门要在教师职务评定、教师招录政策方面给予支持。

4.城镇中小学校要按照县教育局制定的支教工作计划,积极动员和组织本校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支教,履行支教义务。

5.受援学校要会同派出学校加强对支教教师的管理。全职支教教师支教期间由受援学校管理为主,其年度考核工作由受援学校负责,考核结果存入支教教师档案。

6.支教教师统一使用《省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登记卡》,支教教师的支教工作情况由派出单位负责登记,经县教育局审核确认后,由派出学校负责保管。

支教教学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近年来,合作市深入贯彻落精准扶贫工作,紧盯“全市2015年实现基本脱贫,2016年实现整体脱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步走”战略目标,举全市之力,集各方智慧,坚决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切实做到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真扶贫、扶真贫,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在教育精准扶贫方面,合作市教育局根据《合作市“1+17+1”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和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和要求,精心安排,狠抓落实,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改善办学条件 推进均衡发展

“以前学校很简陋,小平房,土操场,下雨天泥泞不堪,经过这几年改薄项目建设,我们的校园真的变成了花园,环境优美,教室宽敞明亮,各种辅助设施齐全。”合作市佐盖多玛乡中心小学校长华尔贡说出了全市乡村学校广大师生的心声。

近年来,根据《合作市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安排,市教育局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科学布局,争取项目,把工作重点放在建好、办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2016年,全市精准扶贫义务教育阶段建设项目为17个,总投资1.1706亿元,其中包含校舍新建、校舍续建、操场、围墙等项目;同时,为14所中小学和教学点购置了学生床、课桌凳、食堂设备、安保设备及音体美教学器材和图书;全市农牧村学生宿舍全部实现锅炉、电暖供暖。

2016年,全市投入1762万元新建4所双语幼儿园,通过全省招教等项目招录幼儿教师15名,转岗16名,举办新幼儿教师岗前培训8期236人次,缓解了农牧村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短缺问题。据了解,2013以来,该市累计投入6147万元建成“双语”幼儿园18所,在建幼儿园7所,全市乡镇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

同时,合作以实施“全面改薄”项目为契机,加快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2016年,投资590万元为全市14所乡村学校和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教育信息采集共享室14间和“班班通”资源共享平台;投资302万元为中小学配备“班班通”设备54套,计算机200台,实现了农村中小学“班班通”和计算机教室全覆盖。

完善资助工作 帮助学子圆梦

“我家的经济条件差,以前父母为交不起学费发愁,现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学校管吃管住,我们可以无忧无虑地上学了”。合作市第四小学学生卓玛草说。2016年新学期开学前,合作市开展了“金秋助学”活动,为考上大学的梁宁、包士维、当子吉等30名特困家庭学生每人发放助学金2000元,为拉毛才让等10名学生每人发放700元路费补助。而这已是合作市完善学生资助工作的常态。

据了解,从2013年开始,合作市在全市开展农牧村贫困家庭学生建档立卡工作,市教育局督促、指导各乡(街道)完成了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教育扶贫信息的采集和系统录入工作,建立了贫困学生的电子信息档案,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资助体系,进一步明确了资助项目及标准,确保所有贫困家庭子女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同时,将全市农牧村幼儿园营养餐经费纳入市级财政保障范围,足额落实;提高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补助标准,并持续发放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继续实行12年全免费教育,将高中免费教育经费列入年初财政预算,按照生均1000元/年标准落实公用经费96万元,同时对合作户籍家庭困难的高中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减轻了广大农牧民群众送子女入学的负担。

在充分落实现行资助政策的基础上,该市持续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积极倡导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设立特困学生救助基金,采取优惠政策叠加的方式加大对特困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贫困家庭孩子的正常学习。以此,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等对待,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等政策,对城市低保家庭学生享受免学杂费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

做好招生工作 落实优惠政策

在实施贫困地区高校招生专项计划方面,合作市不断完善“制度公开、群众监督”招生工作机制,高考前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站、致家长的公开信、招生咨询电话等渠道积极宣传各项招生政策,特别是国家和省上出台的贫困专项计划、精准扶贫专项计划、藏区专项计划等政策。

市招生办严把考生资格审查关,全方位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指导服务,为农牧民子女上大学创造了更多机会。2014年以来,全市通过贫困地区专项计划、精准扶贫专项计划、藏区专项计划共录取贫困家庭学生205名,计划推免和单招录取534人。

2015年以来,合作市积极推行甘肃省内藏区“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政策,让未被普通高中录取的初中毕业生继续接受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绝不让一个贫困生掉队。目前,全市有152名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136名学生在外地企业就业。

壮大师资队伍 关爱乡村教师

随着教育惠民政策的逐步落实,合作市农牧民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校学生人数持续增加,各学校学科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为应对新情况,合作市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借助全省招教、事业单位招考、特岗计划等项目,通过“培、招、转、聘”等方式,进行了“分层、分岗、分类”培训和招聘,壮大了师资队伍,提升了师资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随着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新上岗教师人数不断增加,各中小学、幼儿园,尤其是乡村学校教师住宿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新来的教师多半未婚,远离父母,要让他们安心教书,必须提供基本的吃住条件。

2014年以来,合作市将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纳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积极协调,争取项目,做好教师生活保障工作。目前,佐盖多玛乡中心小学等乡村学校的教师周转房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确保了这些教师住有所居,安心从教;2008年以来,合作市将包括乡村教师在内的全体教师纳入全市干部职工每年一次的免费体检之列,市教育局组织全市各学校教师按时参加体检,体检结束后为受检教师建立健康档案,医生当面讲解体检结果,提出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改善建议,帮助他们提高身体素质,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近几年,市政府对教育上的投资力度很大,办了许多民生实事,免费体检就是一件很好的事。以前,老师们患了病之后才去医院,现在免费体检让我们能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增强了基层老师的自我保健意识,有了一个好身体,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合作市勒秀乡中心小学教师道吉才让感慨地说。

另外,合作市在教师晋升职务(职称)和评优选先时,也向农牧村学校、薄弱学校、一线教师、长期扎根基层的教师倾斜。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纳入高级教师职称评聘范围,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想方设法筹措资金,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和班主任岗位补助等。

落实“三区”计划 强化引领作用

根据教育部等五部委印发的《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实施方案》,2013年开始,省教育厅已连续三年为合作市选派“三区”支教教师65人,教师参与到各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中。

支教期间,他们用丰富的知识、先进的理念为受援学校传送经验,让更多的老师观摩了支教老师的示范课,开阔了视野,更新了教育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支教活动起到了真正示范引领作用。

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西北师范大学、河西学院、陇东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等高校先后选派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80人到合作市乡村幼儿园开展精准扶贫帮扶支教(顶岗实习)工作。

“在支教老师们的帮助下,学校创办了各种社团组织,体育课、舞蹈课、音乐课都也开设起来了。支教老师还利用课余时间辅导留守儿童学习,给这些孩子们带来了精神关爱,促进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支教老师们都年轻,学生们不仅喜欢听他们的课,平时也喜欢和他们一起玩。他们开展的各类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给学校工作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也促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走向正规化迈进。”合作市加茂贡中心小学校长丹真贡保介绍道。

深入开展“双联” 帮助农民致富

合作市佐盖曼玛乡地瑞村是合作市教育局的联系点,自2012年“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市教育局成立了“双联”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合作市教育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局机关全体干部与该村36户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

根据“实施方案”及“干部个人帮扶计划”,市教育局充分发挥教育行业优势,紧密结合地瑞行政村的重点工作,通过政策宣传、科技培训、文化引领、智力扶贫等方式,全面实施帮扶计划。局领导带头进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及时了解掌握帮扶村的动态信息和村民的个人信息,共同制定了扶贫工作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力求做到精准定位扶贫,不脱贫不脱钩。

同时,市教育局选派专门人员驻村,配合乡村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大数据采集等各项工作,为联系村扶贫工作精准聚焦,为真扶贫、扶真贫奠定了基础。2015年底,市教育局帮扶的36户贫困户中已有25户实现了脱贫,其余11户有望2016年底脱贫。

今年,市教育局又联合市人社、农牧、扶贫、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先后举办了新型农牧民培训班、“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班、外出务工人员培训班,对从事电焊、汽修、家政服务、酒店服务等80余名务工人员颁发了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外出务工人员创收增收、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步伐创造了条件。

支教教学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教师 队伍建设 潜在问题 有效对策

【Abstract】The hope of revitalization of the nation in education, the hope of revitalizing education in teachers. Our country has the world?蒺s largest, the largest rural teachers, rural teachers in promoting rur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elera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蒺s education has great significance. Bu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nd education undertakings, the potential of the rural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herefore, actively explore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otential problem of rural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subject, it is a subjec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practice.

【Key words】Rural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A potential problem;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基金项目】2009年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新课程实施与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研究”(项目编号:GSBG[2009]GXG20)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76-02

我国农村教师队伍人数众多,规模庞大,他们的素质水平高低不仅决定着农村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我国教育的整体质量。但是目前总体来看,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还不能承担起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如何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质量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科学合理的改善对策。

一、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包括教师构成、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结构的优化,是农村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标志。

1.教师队伍构成差异显著

近年来,我国为了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计划”、“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高校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等举措,农村教师构成包括特岗教师、支教教师、公办教师、代课教师等。然而,现在有必要审视这些“计划”,综合其中有关政策,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些政策引导下,农村教师队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教师岗位编制无法彻底落实,教师专业素质得不到保障。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聘期内教师工作大都处于起步和适应阶段,大都不能完全熟练和创造性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聘期满后的跳槽现象往往造成教育的断层,所以从长远看,有必要调整教师构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专业化。

2.教师队伍学历水平起点低

学历反映了人们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是从事一定层次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因此,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了教师资格应具备的相应学历,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的学历;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的学历。但农村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总体上偏低,这是农村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农村专科学历以上的小学教师、本科学历以上的初中教师、研究生学历高中教师分别达到53.6%、30.0%、0.7%,这样的数据显示不容乐观。

3.教师队伍专业结构矛盾突出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突出了课程的选择性、均衡性、综合性,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如中小学信息教育课程、计算机应用课程、实用英语及艺术类等课程的开设。而农村教师队伍现有的专业结构还不能完全胜任新课改的要求,普遍存在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农村教师中文专业的有32.6%不一致,数学专业有37.62%不一致,政治专业有62.03%不一致,计算机专业有37.5%不一致。这种现象说明农村教师中学非所用的现象太严重,教师专业结构现状亟待改善。

4.教师队伍年龄老化

教师队伍的年龄老化是一个不轻松的话题,一些小学和教学点,基本上是老教师在任课,他们年龄大、身体差,一个人常常要带几门课甚至十几门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正规师范毕业生难以进入教师队伍,新鲜血液不足。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老化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隐忧。一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师梯队断层,青黄不接。二是难以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的要求。三是不能全面开课,教育质量无法保证。四是先进教育思想、教学手段不能应用,绝大部分老教师不会操作微机,不会制作课件。

一些山区贫困县每到毕业前夕,打出种种优惠条件,到各高等师范院校“招兵买马”,但很少有问津者。一些已签了协议的,一旦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就毁约“改嫁”。地处大别山区的英山县1992~2003年10年中考取高等院校的近2万人,回县工作的大专毕业生只有320人,其中师范类本科只有47人。“孔雀东南飞”的现象愈演愈烈。

二、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1.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在核定编制时,应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多等特点,保证这些地区教师编制的基本需求。坚决清理在编不在岗的人员。依法执行教师资格制度,严格掌握教师资格认定条件,坚决不聘用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担任教师;拓宽教师进出口渠道。可以公开向社会招聘具有教师资格的“能工巧匠”进教师队伍,逐步淘汰现有不合格的教师;选派农村学校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到城镇学校“镀金充电”,跟班学习,乡镇之间也要打破区域界限,进行合理平调。

2.努力提高现有师资水平

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组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进修学习,使农村教师学历逐渐符合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的教师资格应具备的相应学历。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提高教师职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农村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

3.严格教师资格的准入制度

目前,我国放宽了教师资格的专业限制,扩大了教师聘用的选择范围,这有利于吸收非师范专业的部分优秀毕业生和其他行业的成功人士从事教育事业,但这又带来了一些新问题,需要采取相关措施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使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教专业形成有力的衔接,加强农村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4.促进教育内部“血液循环”

对年龄50岁以上的老教师,体力、精力、智力都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可以仿效行政机关机构改革的作法,实行内退,以腾出岗位,让年轻同志上,促进教育内部的“血液循环”;学校把青年教师的培训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利用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使长远目标与现实要求兼顾起来,把培训、教研、教学融为一体,尽快愈合教师队伍的“断层”,实现平稳过渡。同时,学校还启动青年教师“一二三四五”培训计划,要求做到:一年“结对子”,以师带徒,常规入门;二年“压担子”,大胆执教,工作上路;三年“指路子”,发展优势,形成特色;四年“搭台子”,搭台唱戏,崭露头角;五年“拔尖子”,闯出校门,走向成熟。全员参与,严格考核,鼓励青年教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做教学“状元”。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质量。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社会各界要为农村教师排忧解难,稳定和充实农村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惠生.关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3,(8).

[2]谈松华.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3]董志伟.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9,(4).

[4]史静寰,延建林.聚焦农村中小学教师关注农村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6,(1).

[5]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征求意见稿) [EB].

[6]梁东奇.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原因与改善对策研究[J].学术论坛,2005,(3).

作者简介:

支教教学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一)关于教育工作

1.各类教育协调推进。全县幼儿园从2015年的1所公办园、4所民办园发展到2020年的231所(个),其中,县公办园1所、民办园12所、“一乡一园”25所、“一村一幼”教学点193个。在园幼儿从5828人增加至16716人(其中,建档立卡户幼儿6544人,入园率88.73%),全县4—6周岁幼儿毛入园率达83.16%。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五育并举”,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加快推进“全面改薄”、“十年行动”计划、均衡发展等建设项目,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着力强化教师补充,全县师生比达到了1:21的省定标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州级复核、省级评估。在校高中生从2016年的5个班182人增加至2020年的19个班974人(其中,江油、会理5个异地班196人)。高考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本科累计上线130人,其中一本15人。认真按照大小凉山“9+3”中职教育政策,先后送出“9+3”中职学生2729人、“3+2”和3年制中职学生2005人。此外,通过东西部协作输送中职学生54人。

2.新增学位缓解入学难题。整合9.96亿完成68所学校173个单体项目建设;投入7.953亿元启动4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建(改扩建)项目建设。新建教育园区、阿布泽鲁小学、地洛二小等3所学校,完成38所义务教育阶段重点学校改扩建工作。全县中小学校舍面积达到459994.02㎡,新增学位11592个;运动场面积达到364558.36㎡;宿舍面积达到156044.72㎡,新增宿舍1836间14688个床位。目前,县内学校班额平均为52.88人/班。有学生宿舍3751间30008个床位,平均0.99人/床位。全县38447名7—12周岁儿童入学率达到100%,15063名13—15周岁少年入学率达到99.59%。拖觉镇中心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3.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一是加大学生资补助力度。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学生资补助资金60317.78万元,其中学前7860.06万元,受益6.41万人次;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各类补助资金50675.74万元,受益19.02万人次;落实普通高中补助、助学等资金588.68万元,受益0.16万人次;落实中职和本专科建档立卡特别资金522.23万元,受益0.31万人次;设立教育救助基金671.17万元,救助困难学生0.53人次。二是全力确保教师待遇。累计投入3530.35万元补助农村教师0.45万人次,投入3857万元补助特岗教师0.13万人次,投入7269.3万元发放村幼辅导员劳务报酬0.3万人次。建成教师周转房1412套,争取国家能源集团教育基金500余万元,累计发放260余万元。

4.师资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十三五期间,招聘特岗教师383名、公招教师530名、考核招聘教师137名、公费师范生34名,补充教师1084名。出台选人用人等管理制度,交流轮岗校长49人次;组织参加省、州教师培训7518人次(部级含“国培计划”2908人次,省级1484人次、州级78人次)。

(二)关于体育工作

2016年以来,先后投入455.6万元在94个行政村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受益群众19128户83208人。先后投入80万元在38个行政村实施“彝家新寨健身路径”项目,受益群众8159户33011人。投入54.1万元为49个购置村民俗坝子体育健身设备,保障群众有良好的健身环境,提高健身质量。

(三)关于科技工作

2016年以来,投入60万元实施“凉山半细毛羊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带动两个村10户农户,人均增收3500元;投入40万元在沙洛乡哈石普村、鲁子村成功实施“蓝莓栽培示范研究与推广”项目;成功实施省级科技扶贫重大项目“优质特色水禽全产业链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先后4次为乐安乡坡洛村、日朵村20多户贫困户发放价值60万元的优质水禽9600只和饲料18000公斤及药品等,带动贫困群众脱贫。成功申报省级科技扶贫专项项目“马铃薯全产业链技术集成与示范”,带动特木里镇日呷、则洛、苏嘎3个贫困村50户贫困户脱贫,助推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辐射带动2000户贫困户增收。指导培育壮大马铃薯、黑绵羊2个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建立马铃薯示范基地、黑绵羊示范基地等2个科技示范基地。成功申报州级项目《高山土鸡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推广应用》、《高山脆红李种植研究与示范推广》。

二、2020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持续抓实党建工作。一是制定《理论学习中心组2020年度学习计划》,先后集中学习10次,全面加强局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二是抓实学校党建重点工作,开展警示教育120人次,述职述廉1次,转正党员51名,培养积极分子124名,列为发展对象38名。三是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指导2个联系贫困村做好产业发展、就业脱贫增收等工作,选优配齐驻村工作队员,组织全员帮扶下沉500余人次。

(二)不断强化校园安全。按照“两案十制”要求抓实疫情防控,开展专项培训3次、健康教育活动83次和实操演练80余次,购置测温仪620台、体温枪60把、84消毒液9.3吨、酒精871升、一次性口罩21.42万个。开展校园安全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2次、“交通安全进校园”活动1次;广泛开展西昌“3.30”火灾反思警示、校园森林草原防火、汛期安全教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安全应急演练和教育,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三)加快基建项目进度。均衡发展等项目相继竣工投入使用,此外,完成25所迎检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项目。截止6月19日,我县226所学前教育园舍全部投入使用,实现了学前教育全覆盖。特木里镇则洛二小和县城二幼项目于2020年6月启动建设,预计2021年春季学期可投入使用。

(四)持续抓实控辍保学。完成省控辍保学动态销号系统销号任务1314条、州控保办反馈357条中335条户籍、学籍存疑信息中核查更正工作;截止10月9日,小学毕业库4908人学籍全面“清零”,“幼升小”新生5618人全部入学。先后视频调度14轮,开展10轮督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同步要求各乡镇、学校健全控辍保学工作台账并常态化扎实推进。在出县重要通道设立卡点5个,县内共排查车辆6320余辆,劝返适龄儿童少年74人次,先后通报批评乡镇1个,处罚帮扶负责人2名,处罚监护人5人。

(五)高质量推进“学前学普”行动。锁定“让学前儿童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目标,组织开展幼儿普通话测评,完成村幼教点基本设施设备数据统计、小学一年级曾入园学生与未入园学生成绩比较分析,开展辅导员能力提升培训3期860余人;完成59个村幼教点、19个“一乡一园”设备采购和村幼教点环创工作。

(六)持续抓实队伍建设。一是在县民小、交际河中学等5所学校开展中层干部竞聘试点,推进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二是加快推进“县管校聘”和交流轮岗等工作,为县城学校遴选教师245人,新提拔交流校长17人、副校长29人。三是加快推进2020年教师招聘工作,242名(含141名合同制)新招聘教师全部到岗,选聘辅导员147名。四是接收江油市对口支教教师19名,高校顶岗实习支教教师254人,教育部帮扶凉山支教教师8人。

(七)持续落实教育惠民政策。落实学前阶段16152名在园学前幼儿免保教费1146.09万元、13082名农村学前幼儿膳食补助经费784.92万元、公办幼儿园13450名幼儿学前生均公用经费672.5万元。义务教育阶段43975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3526万元、免作业本费137.4万元、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补助3376万元、25917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4421.91万元、8890名非寄宿“四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558.92万元;10700名学生高海拔取暖补助297万元。普通高中阶段6411名高中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108.97万元,生均公用经费、免学杂费、书费补助122.43万元、477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中国家助学金95.4万元。中职教育补发2019年中职和高职学生资助金6.5万元、建档立卡特别资助技工5.7万元。并下达教师培养培训经费1249万元;此外,拨付普通话助力脱贫攻坚行动经费1267.6万元,下拨学前辅导员劳务报酬1809.4万元。引进学前学普资助项目物质(折合)81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各类资助资金和物质(折合)667万余元。

(九)持续推进科技扶贫工作。2020年,立项“科技扶贫特派团产业技术服务与示范(科技特派员)”、“科技扶贫在线平台优化提升与运行维护”等省级科技扶贫项目2个;立项“高山土鸡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推广应用”“适宜栽培藜麦品种筛选和种植示范”“高山脆红李种植研究与示范推广”等州级扶贫项目3个,获得支持经费140万元。目前,各个项目均按照项目任务书进度,组织实施。

(十)加快推进体育扶贫和校园体育工作。完成总投资54.1万元的49个村民俗坝子体育健身设备安装工作,保障群众有良好的健身环境,提高健身质量;开展“小飞人篮球训练营”一期,篮球裁判员培训一期38人;成功举办第二届“阿布泽鲁杯”校园青少年学生足球比赛和校园篮球操比赛。

三、教体科局2021年工作计划

2020年,继续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体育、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精准对接“十四五”和下一步优质均衡发展、乡村振兴工作,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创新改革发展,突出“体教融合”大力推进社会体育和校园体育互动发展,突出造福人民大力推进农牧业科技发展,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为加快推进幸福美丽繁荣文明新作出应有贡献。

一、防疫情,常态化抓好防控工作

1.强化校园疫情防控。指导各中小学校、幼儿园严格按照县委疫情防控指挥部和州教体局工作要求,抓好开学“前”、“中”、“后”全程疫情防控和信息摸排、调度督查、跟踪监管工作,及时化解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

2.备好备足防控物质。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幼儿园按照标准配备好手持式测温仪,同时配备足量的口罩、酒精、消毒液、洗手液等防疫物资。全面科学有序开展校园消毒杀毒工作,保障校园安全。

3.抓实校园环卫工作。精心谋划、全力抓好春季开学工作。深入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深化校园环境卫生清扫和消毒工作,定期开展校园内部及周边环境整治,不断提升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二、抓党建,切实强化党的领导

4.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列入教体科局党组领导班子重点学习内容和干部教师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程,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学习讨论,多形式开展宣讲活动。

5.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在县委、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加强和完善党对教体科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持续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工作。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6.坚定不移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抓实警示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州县十项规定要求,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防“”问题反弹,力戒形式主义、。充分运用“四种形态”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紧盯重要节点和关键环节,严肃查处腐败问题。

三、促发展,协调推进各类教育

7.推进学前教育提档发展。坚持以“学会普通话、养成好习惯、懂得感恩情”为培养目标,全覆盖提升农村学前教育特别是村幼教点保教质量,同时,加快民办普惠园发展。

8.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县”为抓手,精准对接优质均衡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

9.推进高中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深入推进江油一中对口帮扶和禅城区“点对点”帮扶各项工作,创新组织管理、优化教学结构,为创建州级示范高中奠定基础。持续落实“9+3”“3+2”等中等职业教育惠民政策,不断为脱贫攻坚增底色、添亮色。

10.推进特殊教育加快发展。加快拖觉镇亚河小学步伐,在现有基础上,持续加大投入,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权益,并进一步强化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运行保障能力。

四、强担当,不断增强保障能力

11.合理安排经费投入。进一步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做好2021年教育经费预算安排,科学规划教育经费支出,推动教育经费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统筹推进体育、科技相关项目经费,确保高质量推动发展。

12.强化惠民政策落实。持续落实国家教育资助政策,确保各项资助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全面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加大力度推进重残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继续推进体育惠民工程,不断深化“体教融合”。

13.优化规范财务工作。加强对教体科系统各项经费支出的检查、督查及内审工作,规范学校财务支出管理。加强对财务报表的指导,充实核算中心力量,加强对核算中心管理,规范学校各项支出。同时加强和规范社会资助管理工作。

14.加快推进学校建设项目。按照“小学向乡村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办学原则,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推进3000个学位的特木里镇初级中学项目建设,同步做好3000个学位的1所县城小学项目建设启动工作。同步加快“十四五”期间学校项目建设规划,解决好县域尤其是县城学位欠缺的问题。

五、强师资,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5.切实抓实干部队伍建设。突出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重要政治责任,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建立常态化教育学习长效机制,提升干部队伍能力和水平。继续开展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工作。

16.强化师能提升。发挥教师发展中心作用,推进教科研训一体化建设。加大教学常规和学科业务能力培训力度。试点实施“青蓝”工程,推进“传帮带”工作。继续开展“千师进万家”家访活动,同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17.抓好交流轮岗。扎实做好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工作;启动“五好”(好班子、好队伍、好制度、好校风、好业绩)学校创建,试点“教联体”制度,以“县管校聘”为重要载体继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18.提升教学质量。结合我县实际,着力“五育并举”,继续推进全县中小学教育质量“三年提升行动计划”。积极开展校内课后服务相关工作,切实丰富学生校内学习生活。

六、抓控保,依法完成义务教育

19.持续抓实控辍保学。锁定“一个都不能少”工作目标,逐一落实省州县控辍保学工作要求,在现有成效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机制体系,全力落实教育局长、校长、师长责任,聚焦重点人群、重点地区、重点环节,持续常态化抓实控辍保学并推进任务“清零”,同步建立健全控辍保学“互联、互通、互控、互助”长效机制。

六、重体育,务实推进健康惠民

20.推进体育项目建设。依托县城及县城附近学校项目建设工作,启动新建体育运动场馆1个,并力争纳入州级项目库。继续推进“民俗坝子体育健身项目”“健身路径”和“彝家新寨”等体育设施项目建设。

21.推进校园体育运动。积极广泛开展各类校园体育活动,加快发展篮球操、女子足球、青少年武术等校园体育,继续开展“小飞人篮球训练营”“阿布泽鲁杯”校园青少年学生足球和校园篮球操比赛,进一步抓实“体教融合”和社会体育的共同发展。

七、兴项目,推进科技扶贫为民

22.结合实际,力争在州级“十四五”项目规划中争取省州倾斜支持力度,进一步抓实科技扶贫项目的落地落实。

八、统筹推进其他各项工作

支教教学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干部职工参与热情高涨

(一)认识到位,行动迅速。

市委、市政府将2010年确定为“全面提升年”。市教育局认识到这是在2007年“谋划年”、2008年“落实年”、2009年“项目突破年”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经过认真研究做出的重要决策。全面提升是加快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的迫切需要;是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的迫切需要;是抢抓重大发展机遇的迫切需要。“全面提升年”活动,事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市委、市政府“全面提升年”活动动员会结束后,当天下午市教育局便组织召开了副科级以上干部会议,传达市委、市政府动员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聊发〔2010〕4号文件,研究部署在教育系统开展全面提升年的有关工作,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尽快投入工作状态。随后,机关党支部、各科室、市直各学校、各县(市、区)教育系统又层层召开动员会议,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参加该项活动的积极性,把握“全面提升年”活动这个机遇,努力做到遵循规律,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务求实效,以实现我市教育科学发展新突破。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了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由张聚传同志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市教育局副县级督学、市直学校党政一把手、各县(市、区)教育局局长为成员。领导小组设在市教育局办公室,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督促协调。教育系统各单位也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相应机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三)结合实际,明确载体。

制定了《市教育局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及《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教育系统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的指导思想,确立了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的“3338”工作思路:第一个“3”,即大力主攻“提高办学水平、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均衡协调发展”三大目标;第二个“3”,即努力实现“思想观念、思路方法、作风效能”三大提升;第三个“3”,即继续深化“教育示范乡镇创建、教师大培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三项活动;“8”,即扎实做好八项重点工作。一是整体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段教育,提升幼教和职教发展水平;三是切实搞好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四是大力深化教学改革,提升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五是深化教育引导,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六是扎实搞好教育督导,提升教育行风建设水平;七是大力开展体制、机制和措施创新,提升教育整体工作水平;八是实施多项安全稳定措施,提升教育系统安全保障水平。在实施方案中,明晰了活动实施步骤,即“动员部署、目标制定、目标落实、考核验收”四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时限。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教育系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通过在信息网开办“全面提升年”专栏、悬挂标语、办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全面提升年”的意义,提高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编发《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简报》,及时交流推广教育系统各单位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

二、制订目标,分解任务,狠抓工作落实

根据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要求,结合《实施方案》中的重点工作提升目标,将《市2010年教育工作要点》按科室职能,进行了逐项细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使各项任务工作具体到分管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形成目标明确,时间具体,人人有任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各科室把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月份,增强了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我局将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与推进各项工作、实现全年任务目标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建立了周安排、月调度、半年考核制度,充分发挥教育综合督导和专项督导的作用,加强对机关各科室和各县(市、区)教育局工作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把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动力,用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果来衡量和检验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的成效。

三、改革创新,建立目标提升新机制,成效明显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就是以广大师生为本。我们一方面加强党建工作,改进工作作风,健全民主决策制度,重大事项全部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另一方面,注意引导广大干部,从思想上真正树立对广大师生负责、面向基层、狠抓管理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思想,立足自身岗位,整改与科学发展观不吻合的办法措施。

(一)加强党员干部职工思想教育,全面提升意识明显增强。

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全面提升争做水城先锋”活动、“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通过集体学习、上党课、谈话、会议讨论等措施,全局上下对于全面提升形成共识,积极参与制定规范化管理有关制度,为规范化管理建言献策、主动纠正不规范的行为尉然成风。进一步整理完善了机关管理的各项制度并编印成册,建立了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长效机制。大家自觉按规定按制度办事,接待、车辆管理、办公用品购置、财务报销、教辅材料的编写征订等越来越规范。机关运转秩序趋好,干部职工热情高涨。

(二)团结协作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和发展环境得到改善。

班子团结、上下团结、内外团结的局面正在形成,在机关内部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相互配合。人事、计划、物价、规划、卫生、公安、工商、劳动、建设、国土、纠风办等各有关部门主动支持参与教育工作,为教育事业营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建设、治理教育乱收费,加强学校安全,落实救助政策等工作进展顺利。

(三)改变重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轻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的思想,建立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新思路。

前几年,由于“普九”和高考升学率的影响,各级对九年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高度重视,从资金投入、校舍改造、仪器配备、师资培养等各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中小学教育发展较快,让孩子有学上的问题得到解决。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上就是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和校际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协调发展。在市教育局“1338”工作计划中把“实现均衡协调发展”列为三大目标之一。

(四)创新工作载体,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市教育局把2010年定为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学校创建年,大力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截至到10月份,2010年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大修和维修项目基本完工,重(新)建144个项目,开工123个,实际建筑面积13.73万平方米;继续实施了农村中小学仪器更新工程,按招标法的要求,采购了260万元的仪器设备;启动“绿色班班通”试点工作,24所首批试点学校“班班通”工程进展顺利。

(五)改变学前教育以民办为主的体制,建立学前教育以公办为主体,社会办园为补充的办园体制。

近几年来,我市学前教育发展较快,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迅速增加。但存在的问题是社会力量办园过多,追求经济利益,不注重教育质量,管理不规范,教育不科学,有小学化倾向。

针对这些问题,市教育局提出“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规范社会力量办园”的指导思想。狠抓公办幼儿园的建设,把扩大公办幼儿园作为考核县(市、区)的重要指标。积极引导各级政府增加投入,扩建、新建幼儿园,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闲置资源改建幼儿园,引导资源相对富余的农村中小学加办幼儿园,鼓励企事业单位兴办幼儿园。在强化公办幼儿园的同时,结合对幼儿园的重新登记注册,狠抓社会力量办园的规范化,取缔了15所不合格幼儿园,对809所幼儿园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同时,狠抓园长和幼儿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管理和教学水平,开展了“家园共育”工作,全面提高幼儿家长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的育儿理念,不断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充分调动幼儿园和幼儿家庭对幼儿教育的两个积极性,形成了学前教育合力。

我市学前教育机构由2006年底的1709处整合为1507处,其中城区222处、农村1285处;政府办园27处、教育机构办园807处、企事业办园15处、村街道办办园113处,公办和集体办园已达幼儿园总数的64%。全市在园幼儿由2006年底的12.9万人增长到了13.9万人,学前一年入园率达98.9%,学前三年入园率达71.2%。今年10月27日,在莘县实验幼儿园召开了全市学前教育工作现场会,展示了学前教育优秀成果,收到了良好效果。

(六)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改变多而小的办学模式。

职业教育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就业教育,多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比较缓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职业学校多,规模较小,管理体制不理顺,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各学校之间专业重复设置,资源不集中,不能形成强势学校和优势专业,招生,就业缺乏统一管理,竞争激烈,办学都非常困难,严重地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市教育局组织人员对全市中等职业教育进行了大规模、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借鉴潍坊、济宁等地经验,在教育厅领导和有关处室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提出了“以资源整合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建议。经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将市直13所职业学校进行了整合,组建了高级财经职业学校和高级工程职业学校。目前,两所学校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市级重点项目立项,专户开设,建设计划及实施方案等均已完成,学校建设已进入规划、征地、拆迁的关键时期,规划方案已通过市规划委员会审批。学校建设土地分两期供给,今明两年各供600亩。根据今年下达的用地指标,征用土地的立卷整理已完成,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管理费、社保基金等已缴纳完毕,土地审批手续即将办理完毕。

各县(市、区)也采取合并、重组、划转、置换等有效措施,进行了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莘县将6所职业学校合并整合为莘县职业中专学校,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改善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冠县将4所职业学校合并整合为冠县职业教育中心,新校区占地220亩,总投资8000万元。高唐、阳谷、东阿也建立了高标准的职教中心。目前,全市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8万多人,职普比例达45:55,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

(七)启动教育示范乡镇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

实行“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是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管理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对县市发展农村教育一次重大挑战。实行“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后,乡(镇、办)政府对农村学校的管理责任相对减弱,支持教育发展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如不及时构建新的教育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将影响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快速提高。

为进一步强化乡镇政府履行教育职责,不断提高乡镇教育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市教育局提出启动市级教育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并以此为抓手,推动各县(市、区)省级教育工作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自创建活动开展以来,这项工作就成为了各地方党政领导实施教育发展战略的具体抓手和政府工程,形成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靠上抓的工作格局,优先发展教育,创建示范乡镇,实实在在列入了地方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据不完全统计,仅2009年申报的20个乡镇累计增加投入400余万元资金用于教育。

今年5月21日,在临清召开了全市创建教育工作示范乡镇暨专任教师“人手一机工程”现场会,对乡镇教育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进一步加快了我市农村教育现代化进程。在这次现场会上,市教育局专门下发了《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实施专任教师人手一机工程的意见》,并将实施“人手一机”工程作为创建教育示范乡镇的重要条件之一。规定在2013年4月底之前,完成为每位专任教师配备一台微机的任务。“人手一机”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推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八)改革师生评价机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能否顺利开展,关键在于导向机制。以往学校追求升学率,评选先进以分数为依据,应试教育屡禁不止。全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来,我市改革学生评价机制和招生制度,从学生的道德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创新与实践能力等六个方面,进行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考试不排名次,不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和教师的唯一标准。规范整顿了普通高中招生秩序,统一组织考试录取,防止了提前招生乱拉生源的现象。在此基础上,规范作息时间,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深化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稳步推进。

加强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启动了“热爱中国、唱响和谐”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举办了全市中小学生演讲、讲故事比赛。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学籍管理、招生管理制度,科学调整学段培养内容,积极落实“开齐开全开好”规定课程的要求。继续推广杜郎口中学、一中教学改革经验,深化课程改革,深入持久地开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活动”和“创建高效课堂活动”,积极探索建立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4月30日在临清召开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活动现场会,进一步推动了活动深入开展。强化体艺教学,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4312体艺普及活动”,力争在三年内全面普及四操、三球、一跑、二艺。5月28日在茌平召开了“4312体艺普及活动”现场会,对如何确保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提出了新要求。

(九)以培训为抓手,提高校长和教师队伍素质

提出了“教师兴教”的口号,明确近五年(2009?2013年)教师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对2010年度需要落实的十五项重点工作出台多项保障措施。投资50多万元开办了教师教育网。深入持久地开展“教师大培训活动”。今年以来,组织第二届水城名师赴华东师范大学进行高级研修;开办了第二批农村中小学校长素质提高培训班;开展了第四批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切实帮助农村中小学教师提升教育理念和执教能力。部署了暑期中小学教师新课程远程研修工作,共有5644名高中教师、2583名初中教师参加为期10天的远程研修,涉及全市193所学校、21个学科。启动了第五批农村义务教育实习支教“双提高”工程,9月3日,由大学数科院、文学院、外语学院、美术学院的594名学生组成的支教队伍分赴东昌府区、临清、莘县和开发区四个县(市、区)的136个支教点参加顶岗支教实习。

(十)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学校规范化管理水平

一是规范办园行为。为确立先进的办园理念,制止小学化倾向,规范办园行为,对城区部分幼儿园进行了规范办园行为检查。采取实地察看、调查问卷、座谈、反馈等方式,对幼儿园存在的问题给予现场指导,有效地规范了幼儿园的办园行为。

二是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经费保障机制。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农村中小学课本费,补助农村贫困家庭、城市低保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落实好普通高中、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奖励和资助政策。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实行城乡统筹、统一标准,城乡中小学均执行初中生均600元、小学生均400元的公用经费标准。

三是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稳定长效机制。结合学校安全形势和市政府安排的“安全检查月”活动,在学期初学校安全大检查的基础上,开展了安全大检查“回头看”活动;先后两次下发通知要求各县(市、区)教育局、各学校高度重视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进一步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防护,严格落实门卫、值班、巡逻等制度;广泛开展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对68所获得“市级平安和谐校园”荣誉称号的学校进行了评估验收。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全市教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但也还存在许多问题。让孩子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得到初步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各级各类学校的数量和规模问题已经初步解决,质量和结构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

(一)城乡办学条件不均衡。

一是农村办学条件差。据统计全市还有40多万平方米的危房,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学校是薄弱学校,水、电、暖条件不具备,音、体、美、电子信息等器材不具备。

二是校长、教师队伍不适应发展需要的问题。部分校长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低。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总体数量缺编,学科结构性缺编,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普遍缺乏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师。有数的专业教师要担任多个年级、多个班的课,教学任务繁重,教学效果不理想。甚至很多学校的像美术、科学、品德与生活等课程由语文或数学教师兼任,达不到相应的教学目的。农村教师缺乏的另一方面,是缺少年轻教师。目前,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化,年龄偏大。部分老教师知识陈旧,课改意识不强,教育理念滞后,课堂缺乏活力,严重抑制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市县两级缺乏教师培训机构和基地。

三是城区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大班额严重,教学设施缺乏,教学手段落后。近几年来,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但学校规模没有相应增加。目前城区教育资源难以保障城区学生的就学要求,城区小学平均每班达80人,初中达70人,严重超过规定班额。城区子女入学成为当前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6月28日,30多名学生家长因孩子不能入学到市教育局上访。7月8日,市教育局行风上线过程中群众热线反映最多的问题也是城区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二)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进程缓慢。

项目资金保障方案不到位。部分县(市、区)的资金保障方案没有明确到具体项目,项目的资金来源不明确,县级资金筹措额度和安排的项目没有总体安排。

(三)幼儿教育仍比较薄弱。

幼儿教育违背教育规律小学化现象比较突出。原因是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知有误,而许多民办幼儿园迎合家长心理,过早地传授文化知识;民办幼儿园硬件条件比公办幼儿园优越,而公办幼儿园由于收费标准低无力改善条件,师资待遇低导致人才流失,办园非常困难。我市目前公办省级实验幼儿园、市级实验幼儿园收费为90元/生?月,滨州2008年已达到270元/生?月。而我市社会办园收费高达800元/生?月。

五、下步工作打算

国家和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为教育提供了新机遇,下一步市教育局将继续扎实开展好“全面提升年”活动,凝心聚力继续实施“1338”教育工作计划,全面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一)改善办学条件,解决城乡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完善校舍改造长效机制,力争三年基本消除现有危房。完成2010年度70个农村中小学建设项目,启动城区3个中小学改扩建项目;扎实搞好高级财经职业学校和高级工程职业学校新校区建设;实施农村中小学仪器更新工程、中小学教师人手一台计算机工程。

(二)加快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进度。

一是对2010年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进展情况进行专题研究,认真分析工程实施中的问题和难点,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明确具体责任部门和人员,对未开工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已经开工的项目加快工程进度。

二是加强资金筹措,明确每个项目的资金保障方案。校安办组成部门加强协调,做好资金的拨付和管理。做到每个项目的资金来源清,工程进展清、资金拨付额度清,资金缺口清,筹措渠道清,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是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质量和施工安全。根据《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细则》要求,加强对校舍安全工程的质量监督和检查,确保所有项目建设质量达到抗震设防和综合防灾标准。

四是做好明年资金预算。根据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规划,2011年新建规划面积为28万平方米,为2010年的1.5倍,大修面积19万平方米,为2011年的2倍,资金筹措难度进一步加大。各县(市、区)要将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资金足额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明年校舍安全工程顺利完成。

(三)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完善教师补充机制。严格按照国家教师资格标准,本着年补充教师人数不低于自然减员人数的原则,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校布局、学科设置及编制标准提出教师招录计划和配备方案,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考试并做好录用工作。

二是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建立正常的教师流动机制,及时合理地调配教育人力资源,促进教师均衡化配置。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对到农村任教三年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实行学费代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高校优秀在校生实习支教工程。设立特殊津贴,鼓励教师在农村长期任教。

三是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尽快依托高等院校建立市级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各县(市、区)积极整合相关资源,建设一处高标准的县级教师培训基地。逐步在全市形成以高等院校为依托,以市级培训基地为龙头,以县级培训基地为主体,以校本培训为基点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

四是加强“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职业学校教师与企业高技能人才交流制度,鼓励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兼职或阶段性任职,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任教,全面提升职教教师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

(四)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

建议借鉴外地做法提高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促进公办幼儿园健康发展,以规范的公办幼儿园引导社会办园逐步规范。

(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扩大招生规模,优化高中和中职在校生比例,搞好教师的培养培训,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做好市直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后续工作。

(六)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进一步建立健全素质教育的责任机制和工作机制,为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提供稳固的组织保障。继续规范办学行为,开齐、开足、开好规定课程,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作为政府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要职责,建立监测、公告制度,对违规办学行为实行问责。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和特点,在不同学段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相互衔接的培养模式和教育重点。扩大和谐师生关系研究活动成果,扎实开展“4312”体艺普及活动,建设网上家长学校。

(七)进一步提高学校规范管理水平。

认真落实《省普通中小学办学管理基本规范》。从加强对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和后勤管理入手抓管理,促学校管理水平提高。全面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政策和各学段的资助政策。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做好校车整治、校舍排查维修、周边环境治理、食品安全等各项安全工作。严密组织考试报名,强化保密措施,确保高考、研究生考试、自学考试等各类考试安全。

(八)加大教育督导考核力度。

支教教学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一、“**”期间**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的成就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区县、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期间**教育服务于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大力实施基础建设和布局结构调整,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呈现出快速发展、开拓创新的良好局面。

(一)德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坚持以德育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颁发了《**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初步构建了以民族精神教育为根基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学校合力育人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教书育人和师德水平进一步提高,政治素质优良、年轻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基本形成。德育课程建设进一步加强,积极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和校本德育模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稳步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继续深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得到强化。培育了“高雅艺术进校园”等一批校园文化建设品牌,拓展了网络和学生生活园区的育人新阵地。

(二)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专栏1高等教育大众化向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跨越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指高校在校生总数与相应年龄段即18-22岁人口的比例。国际上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把高等教育分为三个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为高等教育精英阶段,15%至50%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据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2001年时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国家有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芬兰、新西兰、挪威和韩国7个国家。

高等学校专任教师队伍逐步扩大,教师学历普遍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与“九五”末相比,“**”末**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由13.3%升至23.6%。20**年底,**列入“**工程”建设的高校有3所,列入“**工程”建设的高校有10所,国家重点实验室18个,国家重点学科103个(占全国1/10),全市高校的科研经费、科研获奖、出版著作、论文数量等反映科研总体实力的指标处于全国前列。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为知识创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基础教育取得显著成就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继续保持在99.9%,高中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9.7%。“**”末**幼儿园、小学和普通中等学校的在校生分别为28.7万人、53.5万人和99.9万人。全市中小学“二期课改”深入开展,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的施行,进一步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义务教育合理布局、均衡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小学、初中标准化建设工程”投入资金40多亿元,改扩建校舍面积188万平方米;中小学网络“校校通”工程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加强初中建设工程”投入资金85.7亿元,全市列为“初中建设工程”督导验收的547所公办学校全部达到二类以上办学标准,全市已撤并了所有三类和四类标准的初中学校(详见名词解释3),有效缩小了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的办学差距。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建设和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建设,扩大了高中优质教育资源,优化了高中教育的布局,更大程度地满足了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四)职业教育调整取得瞩目成效

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中等职业学校的布局和专业结构。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城市布局调整,五年共投入14.2亿元,开展了“百所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工程”和“部级重点职业学校调整”等工作,建成了50所部级重点学校,建设了100个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重点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高校共设置高职高专专业161种,布点681个,总体上形成了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专业比例结构,基本适应了本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五)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形成教育培训机构网络,除全日制学校举办成人学历教育外,所有街道(乡镇)建立社区学校。约占全市总人口五分之一的市民经常参加各级各类的学习、培训。终身学习的观念与需求已逐渐成为市民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形成了基本满足社会各类人员继续教育需要的成人学历教育、多种职业和技能证书教育、岗位培训、再就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以及自身素质提高的培训系列。

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载体的**远程教育网络已经覆盖全市城乡,其终端向所有区县的老年学校及乡镇化技术学校延伸。

为终身教育、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服务的教育资源库基本建成。

(六)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高等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推动了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形成学校校区、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联动发展的局面;根据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宗旨,积极改革研究生教育制度,加强“产学研”合作联盟,促进高校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课程教材、学科专业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体教结合”和“文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市财政加大了对经济相对落后区县的转移支付力度,统筹管理高等教育发展,教育投融资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基本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格局。“**”末**已有民办幼儿园227所、民办中小学148所、民办普通高等学校20所,在校生数分别为4.2万人、11.9万人和6.7万人,各类非学历民办机构1500多个,每年在学人次达200多万。对内对外开放与国内外合作进一步扩大。积极推动长三角地区教育合作,逐步形成高校毕业生在长三角地区无障碍自由流动机制;大力支援西部地区教育发展,投入10134.6万元帮助云南建立希望学校、光彩学校146所,帮助云南培训教师29924人次,累计选派5批、460名支教教师到云南贫困地区支任教,资助当地贫困学生22722人次。

到20**年底,全市共有24所高校、150所中小学、22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接受境外学生,高校留学生2.6万名,境外中小学生2.1万名;中外合作办学迅速发展,有255个中外合作机构和项目,占全国总数的近四分之一。

二、**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一)新形势

“**”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期间,**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为发展主线,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教育寄予了新的期望。

一是期望**教育优质快速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相适应,到20**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构建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比较合理的布局结构,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多样化优质教育的需求,更好地为全国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服务。

二是期望**基本教育服务均衡发展。创新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教育公共服务政策,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促进教育公平,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三是期望**教育增加贡献。各级各类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加大教育改革和知识创新的力度,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形成更好的科研成果,发挥更强的服务功能,为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更有效的知识、技术和人才支撑。

(二)新挑战

“**”期间,**教育在加快发展和推进现代化进程中还将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力资源竞争力不强,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亟待增强。面对城市从业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较低和高素质劳动者缺口大等状况,职业教育、终身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专业设置、教育质量、布局结构等难以适应客观的要求,紧缺专门人才和高层次优秀人才培养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创新型人才不足,素质教育亟待深化。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增强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实际,迫切要求教育培养更好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强的各类人才和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而目前**教育在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学科教育体系的评估监督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不适应的状况;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在实际实施中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3.人口总量和老龄化压力加大,终身教育体系亟待完善。人口总量规模继续扩大;人口出生已进入第三个小高峰,学龄前儿童和适龄小学生数量将逐年上升;幼儿园在校园、校舍、师资、设备等方面差异很大;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和外来务工等人口的增加,现有的终身教育资源已不能适应人口增长和人口结构变化的再培训、再学习的需求。

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教育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发掘新动力、确定新战略、创设新机制、实现新突破。

三、“**”期间**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战略(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坚持服务于实现“四个率先”和建设“四个中心”的要求;坚持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突破发展瓶颈,突出内涵发展,注重公平均衡;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满足市民的教育需求、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和更有力的支持。

(二)目标

到**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主要标志是:

1.建立以开放多样、高标准、高质量为特点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以学习型城市为标志的终身教育体系;

2.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基本教育服务公平均等,保障市民享受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3.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受教育者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完善;

4.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5.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结构,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现代化水准;

6.教育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以及提高市民素质提供智力支持的能力显著增强。

到**年,**各类教育发展要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提供有效的婴、幼儿学前教育服务;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继续保持在99%以上,实现普及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阶段普及率继续保持在99%;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约90万人,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5年;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等各类社会教育普遍开展;社会弱势群体中适龄儿童、青少年的受教育权利受到充分关注和保护;初步形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城市框架。

(三)战略

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新需求,实现**“**”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在规划发展、推进改革和未来行动中实施四大战略:

第一,和谐均衡战略。坚持教育的公益性本质,强化教育服务的公平性,推进基本教育服务的均等化;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和校际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的基本均衡;统筹规划各类教育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规模、布局、结构、效益和质量的统一。

第二,创新提升战略。把创新作为推动教育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加快教育内涵建设,促进各级各类学校的特色发展,实现从硬件建设向软实力完善的提升;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注重全民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实现从教育系统内部到全社会教育的提升;改革办学体制,创新办学模式,完善“产学研”的紧密合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发展,实现从学校自身建设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提升。

第三,人才强教战略。把人才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优化人才引进环境,汇聚各国各地英才;加大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建构人才潜心治学的平台,使名家大师不断涌现;更加关注年轻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发展,建构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使优秀年轻人才迅速成长。

第四,开放合作战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提升教育国际合作质量。从增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向着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转变,从注重课程、教材、教师、教学合作向注重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集成创新转变。在继续扩大合作交流的同时,努力提升来沪留学生教育的规模和层次。

四、“**”期间**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为实现“**”规划的总目标,必须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实施教育综合改革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聚集各方力量,在各个教育领域中取得新的突破。

(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1.主要目标与任务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到**年,**基本形成大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社会家庭横向沟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制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理想信念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取得实效。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学生成长成才。

以理论一级学科和中央新课程方案建设为重点,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学生成长成才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学生健康人格教育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加强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构建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体系。

德育工作队伍素质整体提高。重点培养一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一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职业素质优良的学生辅导员队伍,形成一支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和德育名师队伍,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和育德能力明显提高。

2.重大举措与项目

(1)学科德育工程。挖掘学科德育内涵,制定“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21门学科的分层指导意见,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的有效融合。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方案的建设工作,形成大中小学互相衔接、层次递进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

(2)德育实践工程。构建“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课外活动体系,实施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计划。打造一批校园文化原创精品,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向中小学拓展;建设一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新基地和新品牌;实施四大德育网站体系建设项目和校园网信息安全管理项目;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项目与职业发展指导项目。

(3)队伍建设工程。重点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计划、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计划。健全全体教师队伍育德能力培训体系,推进教师人文素养拓展工程建设。

专栏2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年5月20日,教育部部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等学校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了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专职辅导员可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

(4)德育研究工程。以市科技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和市学生德育研究中心为基础,加强德育研究的资源整合,建成高校和中小学德育研究基地。创设“**德育论坛”,实施精品出版计划。

(5)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系列活动。以“爱我中华,传承国粹”为主旨,充分运用社会文化艺术资源,德育渗透、文化熏陶、技能培训、才艺展示,促进民族精神和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1.主要目标与任务

针对新一轮人口出生高峰,整合各方力量,充实学前教育资源,为适龄儿童提供办园条件基本均衡、入学机会基本均等的学前教育。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经费实行预算单列。通过市级财政转移支付,继续对远郊和薄弱地区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按照新标准实施城乡学校建设,实现区域内教育设备配置基本无差别。推进教师流动,促进城区教师团队去远郊学校服务,提高郊区教师生活待遇,提升郊区教育质量。

培育高中阶段教育特色,整体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大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实验的力度,加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内涵建设,培育各具特色的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提供优质、特色、适应学生多元发展要求的高中阶段教育。

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实践“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目标。提高小学初中小班化教育的比例,修订和完善课程方案以及各学科课程标准,促进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建立全市化的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提高教育质量。

2.重大举措与项目

(1)普及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计划,建立网络化早期教育服务平台。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按新标准新建一批幼儿园,完成原有低标准幼儿园的改造工作。

(2)深化课程建设工程。完成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以及各学科新教材的首轮试用和成套修订工作。

推进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积极做好设施准备、课程资源开发等相关的配套建设工作。聚焦课堂、加强教研,开展教育教学实验,更新教与学的观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并完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

(3)开展优先发展项目建设。结合郊区城镇规划体系和农村综合改革,实施项目推进郊区教育管理、教师队伍和教育教学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支持郊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内涵发展计划,促进郊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内涵发展。加强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提高农民工子女在公办中小学就读的比例;制订农民工子女学校设置标准,逐步将农民工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范畴。构建普特一体的特殊教育体系,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

(4)贯彻“把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的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遏止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现状,使“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素质教育目标得到有效实践。推进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掌握“2+1”项文体类技能。同时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机制。

专栏3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

**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其中指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认真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全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

(5)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服务全国。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教育交流与专题合作,推进区县教育对口帮扶工作深入开展,继续向贫困地区“两基”(详见名词解释4)攻坚县选派支教教师,搞好对兄弟省区市的教师培训,逐步扩大本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国内合作办学规模,继续办好民族中小学和内地班和新疆高中班,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民族团结。

(三)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

1.主要目标与任务

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节奏,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在稳定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同时,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上,走创新型、开放型、特色型内涵发展之路。

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分类指导,配合教育部实施“211工程”建设和“985工程”二期建设,提升**各类高等学校的综合竞争实力,努力培育若干所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批具有若干个全国一流学科的特色院校。

增强高校自主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为重点,推动学科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的“三区联动”。提高高等学校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服务**、服务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重大举措与项目

(1)高校建设后续工作计划。继续完成**理工大学、**海事大学、**水产大学、**音乐学院、**戏剧学院、**电力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等院校的校区建设。进一步改善**高校的办学条件,为**未来高等教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2)高校创新能力建设计划。以“扶需、扶强、扶特”为原则,推进**高校学科布局优化。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抓手,引导部属高校进一步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实施新一轮**市重点学科建设,完善国家重点学科、**市重点学科体系,进一步提高市属高校学科的总体水平。比照国家、教育部研究基地、人才计划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实施**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工程技术实验室建设、大学科技园建设、产学研平台建设以及“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培育。

(3)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计划。加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和布局结构调整;努力培育和奖励精品课程,鼓励编写优秀教材;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制度来抓,同时开展教学团队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

专栏4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教育部、财政部于**年1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决定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提出了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六大建设内容。质量工程由中央财政专项支持,并鼓励各地方、各部门和高校发挥自身特点,在中央重点支持项目的基础上,积极筹措资金支持质量工程项目的实施。

(4)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支持**高校和大学园区积极开展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等教学合作。重点建设研究生教学开放案例库,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和暑期学校。以**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抓手,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设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专项资金,重点资助对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显著意义的研究内容和学术活动。

(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1.主要目标与任务

创建一个适应地区布局结构、产业布局结构、人才需求结构发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融合,与终身学习相衔接。整合城乡职业教育资源,发展郊区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的知识、技能和人力支撑。

建立中等职业技术、高职专科、本科及本科后专业技术和**“四个中心”建设所需重点技术等四层结构组成的职业技术培训体系。

建设一批与产业发展和促进就业紧密结合、实效明显、具有品牌优势的部级、市级示范性高等和中等职业院校。围绕产业结构升级和规划布局,结合区、县功能定位,依托职业院校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

建成一批部级、市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带动全市高等职业院校办出特色,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2.重大举措与项目

(1)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等职业学校调整到100所以内,并达到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标准。在**“**”期间11所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支持若干所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关的院校达到部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标准。

(2)职业教育集团建设计划。以品牌职业院校、示范性职业院校为龙头,联合社会办学单位、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对口支援地区学校等,与社区、企业(行业)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联动,促进职业教育内部以及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鉴定的互通,率先在电子信息、机电数控、交通物流、建筑、轻工、化工、旅游、现代艺术、现代护理和现代农业等领域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专栏5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年10月28日,国务院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加强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年11月3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支持100所高水平示范院校建设,60万以上在校生直接受益,为社会提供各类培训200万人次的具体任务。

(3)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项目。制定适应职业教育需要的课程标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习实验教学环节,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的建设,积极支持和大力发展与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相关的专业,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运用,实施“一纲多本”,建立教材准入制度,建立和完善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实施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的工作机制。

(4)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以现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职高专院校和其他培训机构为基础,按照地区产业布局和行业发展需要,建设一批公共中等职业技术实训基地和高职高专技术实训基地。同时,在本科教育阶段,以现有大学为基地,建设若干个为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提供专业技术培训的公共培训基地。

(5)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安排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鼓励和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促进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与社会生产实践发展相同步。

专栏6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

**年9月28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充分认识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重要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的统筹力度,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运行管理机制;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

(五)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1.主要目标与任务

社区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农村教育、老年教育全面发展,促进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广泛建立,初步形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框架。

建立以先进网络技术为支撑,覆盖全市所有学校、企业、社区,适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闲暇教育的网络体系。

关注老年人口教育,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各种力量,理顺管理体系,发展老年大学。

2.重大举措与项目

(1)全民终身学习网络建设计划。利用网络资源,建设覆盖全市所有居委和所有村委的全民终身学习网络。实现网络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整合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开发特色教育资源,形成覆盖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和闲暇教育的各级各类课程资源,使**成为网络学习条件最好、水平最高的城市。

(2)市民终身学习平台建设计划。充分整合市、区县和行业成人教育资源,建立终身教育与国民教育两大体系的资源沟通渠道,形成服务于市民终身学习的办学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有效组织、指导和服务于各种形式的市民教育和学习活动。

(3)社区学校和乡镇成人学校建设计划。推进社区学校和乡镇成人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在学校建制、经费投入、人员配置、校舍设施等方面按有关规定予以落实。形成以社区学院为龙头,街道(乡镇)社区学校为骨干,社区中小学、居民小区、村民学校为基础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市民教育,做到“学者有其校,教育有渠道”。

(六)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1.主要目标与任务

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把民办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落实民办学校的有关扶持政策。

积极发展民办学前教育,引导民办小学和民办初中办出精品、办出特色。促进民办高中提高办学质量,规范民办培训机构办学行为。

鼓励民办高校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关系,落实法人财产权,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营造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

专栏7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年底至**年初,中央先后出台了三个文件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分别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通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三个文件强调了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必要性,并对民办教育办学体制、党的建设、奖励扶持政策等方面作出了新的部署。

2.重大举措与项目

(1)制定民办教育发展规划。依据**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变化情况,合理确定本市民办教育的比例规模、发展速度及发展水平,协调区县政府确定各地区民办教育的发展规模。

(2)引导民办教育制度创新和健康发展。在贯彻落实民办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完善政府扶持奖励制度、民办学校年检制度,健全民办学校内部依法管理制度、民办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自律、沟通作用,创造良好环境,加强社会监督。

(3)增强政府对民办学校的服务,依法制定和落实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奖励政策。研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和社会团体捐赠或出资办学。努力改善民办学校教师待遇,保障民办学校学生与同级公办学校学生享受同等的权利。增扩并用好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对为民办教育事业规范健康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引导优质民办学校做强、做大。

(4)加快民办教育管理法规的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民办教育政策体系。针对**市民办教育发展实际情况,在全面总结经验基础上,制订有**特色的地方民办教育法规,规范民办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防范办学风险,保护各方利益,提高办学质量。

稳步推进政府派驻民办高校督导专员工作,建立健全维护民办高校安全稳定的工作机制。

(七)切实加强学校领导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

1.主要目标与任务

建设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的干部队伍。选拔一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能力突出、潜心办学的优秀人才担任各级各类学校的主要领导。改进对学校主要领导干部的管理与考核制度,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干部的培训,不断提高领导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能力。

构筑适应素质教育需求的教师教育新体系。建立在职教育与职前教育相衔接的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师范大学、综合大学、相关教育研究机构、中小学联合培养教师的多元化格局。

建立和完善促进教师和校长专业发展的管理制度与机制。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制定校长和各类教师专业标准。

进一步优化配置高校师资资源,优化高校师资队伍结构。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基本形成高度开放、流动有序、适度竞争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体系。建构人才潜心治学、脱颖而出、适度竞争的平台,使优秀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使名师大家不断涌现。

2.主要措施与项目

(1)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各级各类学校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增强建设和谐校园的能力。高校主要领导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学校管理上。坚持和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强化学校领导班子任期考核。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继续完善民办学校董事会、理事会领导的校长负责制。

(2)教师培养与学历提升。积极推动师范大学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创新基地,构建一支教育专业教师、学科专业教师和中小学优秀校长、教师相结合的教师教育者队伍。选派优秀教师和校长攻读与专业岗位密切相关的高层次学位,参加境外教育考察或进修,提高教学、管理、研究指导和国际交往能力。

(3)教师培训与资源联盟。整合全市教师教育资源,构建服务全市的教师教育资源联盟;组织专家委员会,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联合开发教师教育精品课程。积极推进区域内相关信息资源整合,制定和规范相关技术标准,建立成员之间互联、互通的工作机制,完善监控与管理,实现优质教师教育资源互联共享。

(4)校本研修和专业支持。创建一批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和学习型组织建设方面能起引领、示范作用的学校;区域推进校本研修制度创新计划;加强区县教师进修学院建设计划。

图4“**”期间实现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全面提高

(5)优先发展农村教师计划。提高支农教师的补贴标准,优先提供农村教师进修和晋升机会,全力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6)优秀人才选拔和储备体系。完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机制,建立健全高校优秀人才培养体系,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选拔工程”的基础上,将优秀骨干青年教师纳入全市领军人才“后备队”重点培养。

(7)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按照按需分配、公开招聘、专家评审、择优聘任、合同管理的原则,实施**市特聘教授岗位计划,主要资助**高校从事学科建设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及其带领的团队。

(八)拓展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

1.主要目标与任务

积极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和借鉴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教育发展和管理的成功经验。

引进一流教育资源,建设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学院和研究院,使**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再上新的台阶,使**中外合作办学为**加快“四个中心”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进一步发挥**作为教育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扩大境外学生来沪学习以及**高校学生出国交流学习的人数规模,提高留学生教育的层次。推进汉语国际推广工作。

2.重大举措与项目

(1)扩大国际学生的规模和层次,增强**教育对外籍学生的接纳能力。在中小学阶段,扩大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和普通中小学国际部接纳外籍学生的规模,为来沪工作的境外人士提供良好的子女教育环境,为来华学习的境外学生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继续用好**市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提高留学生的就学层次。

力争到**年,在沪学习的外国留学生达到6万人,就读本科和研究生的比例达到30%。提高外国留学生教育质量。利用各种途径,吸引和鼓励国外优秀学生到**学习、进修和参与研发项目,提升**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2)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规范管理。吸收吸引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优选合作交流的重点对象,推进重点高校与境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强-强合作”和“强项合作”。建立和完善学校聘请外籍教师的服务系统,提高引进境外智力资源的层次和水平。

专栏8进一步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秩序

在**年2月和**年4月,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两份文件,针对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求把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秩序提高到维护教育和高校稳定的高度上来,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外合作办学的公益性原则,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为核心,牢牢把握好审批入口关。

(3)积极参加国际教育质量保障活动。在中外合作办学中探索引入国际质量认证体系,研究尝试参与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积极参加国际教育研究活动、国际性教育质量保障活动,提升**教育的国际认同程度。

(4)推进**大学生的国际交换。积极支持**高校在读大学生、研究生的国际交换,设立市级基金,努力增加本市在读大学生到国(境)外学习、实习的机会。

(5)推进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积极参加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加快孔子学院建设,争取到**年建成10所海外孔子学院。

同时在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支持下,在**筹建孔子学院。培养高质量的对外汉语教学师资队伍,重点建设一批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并选择一批中小学,建立“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师资实习基地”。

(九)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1.主要目标与任务

建立健全资助政策体系,是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教育权力、促进教育公平的基本保障。继续健全以“奖、贷、助、补、减”并举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立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的高中阶段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资助政策,使全体学生都享受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

2.重大举措与项目

(1)实施普通高等院校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设立**市人民政府奖学金、增加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投入,设立**市政府志愿服务奖励金,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

(2)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继续实施生源地贷款政策,建立高校毕业生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助学贷款政府代偿制度。

继续落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的“绿色通道”。

(3)提倡和鼓励社会捐资助学,鼓励企业等社会机构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

(4)高等院校应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对学生实行适当补助,学校的学生资助经费可用于学费减免、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设立校内无息贷款、校内奖学金和助学金。

(5)设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励金”和“助学金”。对中等职业学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体残障学生、纯农户家庭学生和就读社会急需专业、农业类专业的学生,实施助学金、奖学金制度。

(6)政府实行普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国家助学金政策。资助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在籍在沪就读学生,资助两年。在此基础上,向农村、海岛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资助。

(7)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从事业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发放奖学金、助学金和减免学费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把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半工半读作为助学的重要途径。

(8)依法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资助政策。在农村并逐步在城市地区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全面落实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

五、“**”期间**教育综合改革的举措

“**”期间,**教育综合改革要继续深入推进,并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一)推进郊区农村教育改革

1.改革思路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城乡统筹、城市支持农村、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发展郊区农村各级各类教育,为郊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建立和完善教育统筹协调机制,加大市级财政对郊区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促进郊区农村教育健康发展。

2.改革目标

形成与城镇体系相匹配的新农村学校布局结构。形成与郊区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大学园区与工业园区、农业园区、新城区联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式。形成与新城、新市镇、中心村的学校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外来人口教育相适应的教育基地和教育管理体制。

专栏9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

3.政策措施

(1)加大对郊区农村教育事业投入力度,扩大郊区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差距,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推进中心城区与郊区的紧密合作,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和完善吸引优秀毕业生到郊区农村工作,以及中心城区教师支援郊区农村工作的机制。

(3)整合城乡职业教育资源,大力发展郊区职业教育。鼓励城乡中等职业学校间合作,进一步提升郊区中职校的办学和管理水平,加大开放实训中心在郊区的建设力度。

(4)加快发展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培养新一代农民。完善乡镇成人学校设置,加大对乡镇成人学校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远程教育的辐射能力,按照农村城市化的要求着力推进学习型村镇建设。

(5)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辐射。推进中心城区与郊区之间的校长、教师流动,加大对崇明、南汇、奉贤、金山等远郊地区教育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

(二)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

1.改革思路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育内涵建设,实施体制机制、制度政策、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注重对各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推动教育观念实现重大更新和教育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为培养创新时代需要的各类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改革目标

基本建成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校教育各环节互为联动、大中小幼各学段纵向衔接、政府学校社会家庭横向沟通”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框架;努力使广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显著提高,努力使创新潜质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3.政策措施

(1)注重创新人格塑造,为学生健康成长引领方向。把创新人格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格培养的校园文化环境;强化学生的社会创新实践教育。

(2)改革课程与教学,为学生成长夯实知识和智慧的根基。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增强课程的开放性和选择性;改进教学方法,减少集中授课时间,努力把探索、创新、个性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使学生轻负担、高效率地发展创新素质,提高各类课程与教学活动的效能。

(3)强化探索研究,让学生在好奇和探究中提高创新能力。强化教学中探究与创新实践环节;建立和完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和科研体系;重视对学有潜力和创新潜质较强学生的培养。

(4)促进教育面向社会,加快培养经济社会紧缺创新人才。建立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机制和以产业紧缺人才需求为导向的高校和职业教育学科专业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地方教育资源比较充足的优势,加强金融、法律、物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制造、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重点产业相关支撑学科的建设;在职业教育中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健全学生实习实训制度,进一步完善弹性学习制度。

(5)改革教育评价制度,为创新人才培养建立良好的导向机制。

建立科学的学校办学和教育评价体系,定期开展以创新教育为导向的质量监控,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探索引入标准化认证体系,借鉴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和企业的规范标准;研制以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督导指标,完善督学评估体系,努力提高督导水平。

(6)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创新人才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实施以增强创新思维和创新教育能力为重点的教师培训工程,力争使广大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明显增强,创新思维和创新胆略得到明显提升,创新教育技能和创新教育艺术得到明显提高;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创新师资建设和管理制度。

(三)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1.改革思路

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各类人才;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的既定原则;推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让学生有多次考试入学的选择机会,让高校形成依法自主确定选拔标准、依法自主录取的招生办法。

2.改革目标

形成学生全面发展和不同个性特长学生自主发展、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的激励机制。建立全市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保障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基准。探索、建立“依法自主招生与统一考试入学相结合”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促进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学生自主选择。

3.政策措施

(1)在继续实施国家统一招生考试的基础上,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中学生参加**市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2)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强化对考生的知识面、思考判断、创新思维、分析综合等能力的考查。

(3)改革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突出对考生研究能力的考核。

(4)教育部门依照高校办学条件和社会实际需要制定招生计划,稳步推进高校依法自主招生考试和录取的改革,考试院提供招生考试服务。

(5)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对高校招生考试进行全过程监督,保障学生权益,维护公正公平。

(四)加快推进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改革

1.改革思路

深化教育经费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力度,促进各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高等教育经费管理制度,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绩效;鼓励社会捐资助教。

2.改革目标

在“**”期间,确保教育投入“三个增长”,政府财政性教育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新增部分重点向郊区倾斜。同时,加强教育经费统筹,提高教育资金使用的绩效。

3.政策措施

(1)加大市财政对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建立教育公共经费监控指标体系和生均经费公告制度。增加市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中用于义务教育经费的比例,以及市、区县两级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力度。

(2)建立高等教育经费配置新机制。在公共财政框架和部门预算管理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和完善本市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管理和使用的新机制。

(3)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适当增加教育费附加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比例。市、区县财政足额安排职教经费,重点支持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等。

(4)建立教育经费使用绩效评估制度。对教育机构的教育经费使用和绩效进行评估,使教育经费的使用绩效成为经费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将教育经费绩效评估与拨款机制改革相结合,与办学能力评估相结合,与财政性教育资源配置、共享相结合,从而全面提高公共教育经费的使用绩效。

(5)建立鼓励社会投资捐资的机制。协调各有关部门,建立政府鼓励社会投资教育和捐资办教育的推进机制。

(五)进一步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1.改革思路

在宏观教育制度环境创设上,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府能力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建设上,提高学校内涵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在学校外部管理体制建设上,完善多方监督的制衡体系。

2.改革目标

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地方性教育法规建设,加强科学决策和公共服务能力,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促进教育评估能力和效能的提高,健全“管、办、评”互相促进的合理管理结构。

3.政策措施

(1)加快各类教育标准制定和法规政策研究,强化市级教育部门的“督政”职能,加强教育科研、质量评估、就业指导、考试服务等公共机构的建设,加强对区县政府的教育督导。区县政府要进一步增强统筹管理教育的职能和责任,依法加强对学校教育的“督学”。

(2)建立和完善部市合作机制,增强**市对高等教育的统筹能力。通盘规划部属和地方、政府和行业、国有和民办等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提高重点建设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

(3)大力推进地方性教育法规、规章建设。按法定程序加快制定《**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办法》,以及学前教育、终身教育、教育评估、教育督导等法规、规章。

(4)不断增强学校依法依规自主办学的能力,鼓励和支持学校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探索和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依法自主实施学科专业改革、招生考试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教育行政执法。积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培育行政执法队伍,积极创建良好的教育法制环境。

支教教学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现将《福建省教育厅200*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你们按照本要点要求,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认真安排200*年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200*年度教育工作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福建省教育厅

二〇〇*年三月十三日

福建省教育厅20*年工作要点

20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全省教育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加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扎实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和谐校园,进一步夯实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教育发展基础,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

1、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狠下功夫。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

2、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省教育工作。强化发展教育的大局意识,围绕大局,主动呼应、主动融入,自觉把发展教育贯穿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全面实施《福建省“十一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将“十一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与年度教育工作计划有机衔接起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下大力气解决影响教育发展全局的重点、难点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努力实现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三大任务的重点突破。认真学习贯彻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做好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

3、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抓好中央和省出台的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针对我省教育投入薄弱环节,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保障教育投入有关政策措施,推动各级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督促落实教育投入法定增长。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倾斜。进一步加强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4、加快教育行政部门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教育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完善教育公共服务政策体系。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深入开展教育宏观政策研究,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强教育系统公务员队伍建设,推进学习型机关和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巩固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不断深化机关党建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加快办公自动化和政务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动教育行政机关效能建设,着力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5、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认真实施《福建省中小学德育工作整体意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爱祖国、爱福建、爱家乡”教育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校外活动场所及劳动基地建设。制定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意见,完善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制度。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和措施。

6、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方案,抓好教师培训和督导检查工作。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强化校园网络的应用和管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推广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建立和完善社会实践长效机制,促进社会实践与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有机结合。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建设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组织新一轮省级文明学校创建活动。

7、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扎实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以农村中小学课改工作为重点,加强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和县级教研队伍建设,强化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工作,推广农村地区联片教研成功经验,加大对农村学校课改的扶持力度,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对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研究和指导,进一步加强各级教研部门和学科指导组的工作,深化课题研究,充分发挥研究成果对新课程实验的指导性作用。加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强高中新课程网站建设。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本校建设和动态管理。加强督导和评估,确保课改工作的有序推进。

8、加快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步伐。进一步完善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具体措施。深化中考中招制度改革,探索并试行将优质高中部分招生名额分配、优秀初中毕业生推荐多样化的高中招生办法。坚持科学性、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推动综合素质评价与高中招生的更紧密结合。加强高中学业基础会考管理。研究制订2009年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发挥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对高中新课程的正面导向作用。

9、推进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改变或变相改变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性质。坚决制止义务教育阶段举办重点校、重点班及快慢班。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严格禁止与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挂钩的选拔考试,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禁止择校的规定。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难度,规范各类竞赛活动,严格控制学生在校的活动总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坚决纠正教师“有偿补课”的错误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学用书选用、征订工作的监管力度。

10、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抓手,广泛开展全员参与的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进一步提高我省学生健康水平。组织参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举办福建省第八届职业院校田径运动会。继续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和乡土艺术进校园。积极参与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设施。采取措施,改善学生营养状况。大力加强健康教育。继续加强国防教育,做好学生军训工作。

三、贯彻实施新《义务教育法》,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11、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抓好有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健全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把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经费全部纳入预算,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预算执行审计制度,确保每笔合理开支有保障、有效益、有监督。开展农村初中和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做好“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试点工作。继续抓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动工改造2004-2005年农村中小学危改项目库中108万平方米D级危房。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的长效机制。

12、扎实推进“两基”巩固提高和“双高普九”工程。采取切实措施抓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控辍工作,加快中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建设,确保农村初中学生年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以扫除农村青壮年妇女和流动人口的文盲为重点,确保青壮年非文盲率在98%以上。扎实推进“双高普九”进程,确保按计划8个左右的县(市、区)通过省级评估验收,累计46个左右县(市、区)基本达到“双高普九”水平。

1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贯彻实施省政府办公厅批转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意见》,召开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议。积极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提高图书、实验器材等装备水平,加大对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校的支持力度,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差距。切实保障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坚持由流入地政府负责、以公办学校为主做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认真贯彻《关于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14、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及时启动第三批工程项目建设,实现“三种模式”全面覆盖农村中小学。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做好科学管理,规范运行。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应用水平的试点工作,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应用效益,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15、统筹基础教育协调发展。把握好普通高中发展节奏,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加强乡(镇)中心园建设,强化对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的规范管理。在继续巩固提高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扶持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继续办好班、新疆班和接收高中生插班就读。

16、加强教育督导评估。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督政为主、督学为本的方针,按新的办法和标准,继续开展“双高普九”评估验收工作。全面开展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组织修订“对县督导”评估标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与县级党政主要领导抓教育工作督导考核相互协调的“对县督导”评估体系。完善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制度。积极开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等专项督导检查,发挥教育督导机制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促进终身教育

17、认真学习贯彻《福建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十一五”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把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工作引向深入。进一步落实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强化各级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营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推动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8、继续做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贯彻教育部继续扩大中职招生规模的要求,加强高中阶段职普招生工作统筹协调,进一步提高中职招生比例,实行招生工作责任制和招生情况通报制度,指导督促各设区市中职招生任务的落实。加大中职招生宣传力度,加强招生工作的管理和服务,建立中职招生信息平台。发挥优质职教资源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推动重点中职学校与一般中职学校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扩大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认真组织我省中职学校面向西部省(区)招生工作。

19、扎实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启动实施“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工程”,重点扶持建设一批部级重点中职学校,争取若干所学校成为部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大力实施“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工程”,指导县级政府改善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加快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进一步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程”,重点扶持一批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争取新增若干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着力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工程”,完善职教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选派一批专业骨干教师参加部级培训,组织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启动中职学校教师全员培训工作,落实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鼓励和支持中职学校做好紧缺专业兼职教师特聘工作。

20、深化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指导各地和中职学校扩大紧缺人才培养规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点培养制造业、通信业、软件业、金融业、物流业等领域的技能型人才。实施“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工程”,加强对专业建设的宏观指导,开展中职学校专业布局结构调整工作,重点建设好我省三大主导产业、有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培养专业,组织第五批省级重点专业的评审工作。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扩大“订单”培养规模。进一步推广中职学校在企业举办教学班的经验做法。积极稳妥地推进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确定一批省级半工半读试点中职学校。改进和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和完善以学分制为主的弹性学习制度。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双证书”获取率和就业率。加强中职学校课程和教材建设,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积极探索与台湾职业教育的交流合作。

21、积极推进职业培训工作。组织实施“职业培训与促进就业工程”,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技能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和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的职业培训活动,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积极动员中职学校、乡镇技校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继续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积极开展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工作,总结典型经验,扩大实验县。

22、加快发展终身教育事业。全面推动《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和《关于实施〈福建省终生教育促进条例〉的试行意见》的落实,督促各市、县(区)政府依法成立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加快建立终身教育工作制度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加大终身教育宣传力度,精心组织“9.28终身教育活动日”系列活动。启动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课题研究工程。以社区教育为终身教育工作切入点,积极开展社区教育试点工作。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乡镇的创建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

五、大力推进高校自主创新,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2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积极争取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对我省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倾斜支持,努力使省属普通本专科招生计划和研究生招生计划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做好福建公安学院、武夷学院和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组建工作,继续做好江夏学院的筹建工作。严格条件,依法设置民办高等学校。

24、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组织评选表彰一批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遴选一批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好一批教学团队,组织开展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建立健全教授上讲台制度,加强第一线教学工作;抓好一批大学英语、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试点;组织开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组织开展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机械创新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职业技能竞赛和高校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等,促进高等学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25、大力开展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工作。根据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海洋产业的需要,通过指导高等学校制定好专业建设规划,改进专业设置审核办法等,推进高等学校加强专业结构调整改革工作,在加大对传统专业建设改造工作的基础上,加快培育壮大为我省三大主导产业服务的工程技术类、高新技术类、现代服务业类本科专业和具有行业特色、社会效益的高职专业。

26、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组织开展优质硕士学位课程建设,构建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适应、富有创新特色的研究生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开展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形成校级、省级、部级三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制度。组织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组织开展同等学力考试和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考试工作、新增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及授权专业的评估审批工作。加快发展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增加专业学位种类,加快培养我省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27、大力推进重点建设高校建设。根据“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带动整体”的建设方针,抓好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争取有新的学科成为部级重点学科。按照分类指导、分层次建设的要求,突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继续推进厦门大学“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福州大学“211工程”建设与重点建设高校的重点项目建设。召开重点建设高校联席会议,组织开展建设进展情况的检查。继续组织指导6所重点建设高等学校与9所新建本科院校开展支援协作工作。组织开展新建本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推进福建省高等学校图书馆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工作,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建设效益。

28、提高高职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坚持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推进高职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组织有关高职高专院校成立专题调研工作组,深入软件、制造、汽车、电子通讯、建筑、护理、物流、商贸、旅游等9大行业开展调研工作,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制订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支持和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建立人才培养培训的合作机制。组织开展示范性高职院校、高职精品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争取有新的学校列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努力提高建设水平和效益。

29、推动高等学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鼓励支持高等学校发挥人才、智力优势,面向农村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将高等教育送到农村,通过采取减免学费等扶持措施,从2007年到2012年,争取每年为基层农村培养农业技术类、林业技术类和农村管理类大学生2000名,五年培养农民大学生10000名,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第一线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30、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实施“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围绕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目标,以面向科技前沿和支撑我省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重点抓好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继续抓好首批省级30个高校重点实验室和22个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设,组织开展中期检查,逐步组织验收。力争启动新建本科高校创新平台培育计划,努力构建我省高校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多方共建的创新平台群。继续实施倾斜政策,加大对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

31、努力提高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组织实施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科研计划,充分发挥其培育与导向作用,有效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提高承接部级项目和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调整计划项目的资助方向和对象,大力扶持青年科技创新骨干,推进新建本科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继续实施卫生、教育联合攻关计划,组织开展跨部门、跨校、跨学科科技创新活动。进一步加强科技计划的规范管理,努力营造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科研氛围。

32、大力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利用“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平台,组织引导高校同企业、科研院所加强合作,联合攻关,解决关键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继续抓好高校产学研研发基地建设,争取在全省高校再遴选建设若干个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按照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督促指导大学新校区科技园建设。继续规范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推动高校资产管理公司的组建和高校科技企业的改制工作。

六、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3、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向孟二冬、杨仁崔等模范教师学习的活动。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组织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筹建师德建设网站。把加强师德建设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结合起来,完善师德建设的考核和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教师节期间表彰一批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和“教育世家”,探索建立优秀教师“暑期休假研修”制度,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34、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意见》,进一步完善城镇与农村教师对口帮扶制度,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短期支教活动,继续组织实施“高校师范专业本科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县任教奖励计划”、农村教育硕士培养计划,建立乡村教师补贴制度,实施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专项培训计划,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水平。

35、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深入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完善骨干教师、骨干校长和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机制,通过提高培训、挂职锻炼、境外培养、创办“名师工作室”等方式,培养造就一批在全省、全国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教育教学专家和教育管理专家。继续抓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基本完成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继续组织普通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启动实施我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和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抓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研修和教学问题的联合攻关。

36、进一步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加大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积极探索高校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新的支持模式。制订《福建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省内访问学者项目管理办法》,全面实施省内访问学者计划。以新建院校为重点,加强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快建立高校教师学位教育、学科知识技能培训和高层次研修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指导新建院校做好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加强对主干学科专业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的扶持。

37、进一步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高等教育法》,进一步落实高校在编制、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办学自。积极推动教师“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落实,努力实现县级教育管理部门管人和管事的一致、财权和人事权的一致、责任和权限的一致。根据教育部有关岗位设置的总体部署,组织实施各级各类学校岗位设置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深化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优化人才评价机制,出台新的教师职务评审实施意见。加强教师考核工作,制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小学教师年度考核办法。创新教师交流机制,促进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规范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研究制订《福建省教师资格制度实施细则》(试行),提高认定质量,严把教师“入口关”。

七、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开放,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38、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支持力度,继续落实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探索发展民办教育的多种途径。认真贯彻教育部《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建立对民办高校督导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民办高校的监控,推动民办高校改善办学条件,规范管理。加强对独立学院的规范管理,促进独立学院进一步改善条件、提高质量。积极发挥行业企业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促进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继续办好现有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鼓励和支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完善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机制。

39、进一步扩大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创新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新机制,建立和完善地区性教育交流与合作平台。鼓励和支持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提高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能力。继续做好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和我省自费出国留学的管理协调工作。进一步优化来华留学环境,规范来华留学生的招收和管理工作,提高留学生层次。

40、加强闽台、港、澳之间的教育交流。加大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教育合作交流力度,构筑对台、港、澳教育交流平台,鼓励闽台、闽港澳高校的合作办学。做好“6.18”台湾高校科技成果参展工作。继续开展闽台学生夏令营、大学生辩论赛和中学生演讲比赛等互动交流项目。做好高校对台招生工作,努力提高培养层次,进一步扩大对台招生规模。

41、进一步抓好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汉语加快走向世界的重要批示,整合各方面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启动“汉语国际推广福建基地”建设项目,实施福建省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中心工作计划,扩大汉语教师和志愿者派出规模。发挥我省优势,办好2007年首届国际汉学高层研讨会。拓展海外汉语国际推广市场,以友好省州为平台,打开汉语教学进入国外主流社会的通道。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赴境外举办孔子学院。举办外国学生汉语夏令营活动。建设好6个“汉语国际推广中学基地”;编写出一批针对性和适用性较强的纸质教材和多媒体网络教材。

42、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统一规划和统筹协调,加快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步伐,启动福建教育科研网主干网建设。加大教育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启动教育行业门户网站建设,构建教育信息化应用平台。探索发挥教育信息资源优势,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信息化建设的途径。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为教育信息化和网络信息安全提供保障。丰富福建教育信息网的内容,建立福建教育资讯平台。

43、大力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认真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通过各种形式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宣传实施工作。推进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规范化、现代化。继续组织对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的评估。全面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我省各级各类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整体水平。

44、全面提高依法治教水平。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强化依法制教、依法治校,为教育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制保障。推动地方教育立法,做好《福建省中小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福建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福建省教育督导条例》等教育法规的论证和提报工作。深入抓好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工作。全面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不断拓宽创建平台。加强教育法制队伍建设,加大教育执法力度。

八、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抓紧研究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

45、认真做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从2007年开始,对在城市市区及县城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的低保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助学政策。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制度,继续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中等职业学校“政府助学金”,对种植、养殖专业学生实行学费和生活费补助,建立健全“绿色通道”制度,确保每一位贫困家庭中职学生都能完成学业。进一步完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继续落实高校“政府助学金”和“政府奖学金”制度,切实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健全运转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高校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46、全力做好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精神,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开展省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检查评估,推动高校进一步健全就业指导机构,配强就业指导队伍,开展多形式就业指导服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认真组织开展师范专业毕业生供需见面活动,促进师范专业毕业生充分就业。

47、大力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述职述廉和重大事项报告等规定,建立健全诫勉谈话制度,深入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进一步加大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力度。加强行政监察工作,积极推进教育系统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认真抓好教育工作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进一步深化校务公开,加强财务监管和教育内部审计。

48、全面规范教育收费、高校招生和基建工程管理。制定2007年治理教育乱收费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教育乱收费治理工作。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监测评估机制,加强对各地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工作的指导督促。推进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区)工作,积极开展教育收费规范县(市、区)创建活动,用三年时间实现全省教育收费规范县(市、区)验收达标。进一步清理整顿公办中小学举办“校中校”、“校中班”。严肃处理教师有偿补课问题。继续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进一步完善公开透明的招生工作体系,加强考风考纪和招生录取监察,严肃查处招生考试中的违纪舞弊行为。建立健全基建工程廉政制度,组织高校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开展基建工程专项执法监察,建立重大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和一年一报告制度。

支教教学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2009—2010学年,是全面贯彻落实新《义务教育法》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着力健全和完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关键之年。在区委、区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要围绕“立足全国、面向世界,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人本化、品牌化教育强区”的目标任务,进一步践行*教育精神,励精图治,团结拼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好新学年的各项工作,全面实现新学年的工作目标,努力建设教育现代化强区。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按照“克难奋进,务实为民”的总要求,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深化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整体提高队伍素质为根本,以优化教育教学管理为保障,进一步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文化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优化教育结构,推进教育公平,打造教育品牌,促进各类教育高位、均衡、优质、协调、可持续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实际行动庆祝建国六十周年。

二、工作目标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100%;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

创建市级优质幼儿园2所;

中小学食堂量化分级管理达100%;

小学教师专科学历比例88.5%以上;

小学教师本科学历比例36%以上;

初中教师本科学历比例79.5%以上;

高中教师本科学历比例97%以上、研究生比例14%以上;

新增市学科带头人10人以上;

积极试行体育和美术选修课制度,重视体育特色项目的建设,确保男蓝、男排、田径、游泳、体操等项目全国领先优势;

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率95%以上;

民办教育机构办学合格率95%;

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中社区教育培训基地达80%。

三、重点工作

(一)坚持依法治校,建设和谐校园

一年来,各中小学以建设和谐校园为抓手,重视依法治校,加强民主建设,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一是抓住管理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补充和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校务常规议题制度、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制度、校务委员会制度等一整套切合实际的有校本特色的学校管理制度;二是以人为本,加强民主治校,各校都形成了多元的民主管理渠道和民主的运行程序,教职工积极参与民主管理,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层次。但从更高标准来看,还要强化政策法规意识,进一步加强依法治校,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校民主建设。因此新学年,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把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工作切实抓紧抓好,进一步依法治校、科学治校、民主治校,建设和谐校园,把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层次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1、切实规范办学行为

——认真贯彻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严格执行“五严”规定,坚决杜绝违法违规办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严格禁止下达高(中)考升学指标。坚持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和质量观,按照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教学考核评价和质量监测制度。不以任何形式下达高(中)考升学指标,不以高(中)考升学率或考试成绩为标准进行排名和奖惩。各校不以任何形式宣传高(中)考成绩、升学率等情况,不得炒作“高(中)考状元”。

——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坚持“健康第一”,切实保证师生法定休息权利。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分别不得超过6小时、7小时和8小时。不得组织非住校学生上晚自习,住校生晚自习每天不超过2课时,并严禁用来组织文化补习或考试。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分别控制在1小时、1.5小时和2小时以内。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保证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小学、初中和高中分别不少于10小时、9小时和8小时。严禁中小学组织任何年级学生在节假日(含双休日和寒暑假)集体

上课,或以补差、提优等形式变相上课。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各中小学要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全部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随意调整课程难度和教学进度,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违教育规律的竞赛和不当竞争。学校课表要上墙、上网公布,接受社会监督。高一年级必修课结束前,不得提前分科分班。

——严格规范考试和招生管理。要规范考试科目,从严控制考试次数。不组织小学、初中统一的文化课考试。小学每学期考试原则上不超过1次,科目不超过3门;初中每学期考试不得超过2次。严禁组织高中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统考、联考或月考。严格规范招生管理,不统计、公布考生个人或集体的高考成绩、名次、上线率等信息。

——严格制止义务教育办学中的违法行为。深入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严禁在义务教育阶段以各种名义设重点学校、分快慢班,已经举办的要清理取消。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得违规提前招生和举行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不得以各种学科竞赛成绩、特长评级作为录取依据。

——规范有关社会办学机构的办学行为。社会办学机构不得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举办学科类竞赛活动。各中小学校不得将校舍、场地租借给社会办学机构办学,不得以任何名义举办或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文化课补习班。坚决制止有偿家教,禁止中小学教师到社会办学机构兼课。

——学校要规范学校内部管理,自觉纠正违规办学行为,形成依法办学、自我约束的发展机制,真正把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落实到课程、教学、评价、管理各个环节。新学年开学后,各级教育部门将以执行“五严”为内容,加强督查。

2、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进一步重视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在学校管理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要以法规为指导,以实用为原则,对学校原有制度逐项进行分析和系统梳理,通过删、补、改、并,尽快形成一整套符合学校实际的,系统清晰、简洁有效、底线明确、适度弹性的学校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制度的管理与引导、自律与他律、保障员工利益和提供发展空间、保证基本工作质量和激励贡献创新等方面的相辅相成的功能。新建学校更要重视制度建设,有计划组织好制度制订和制度的落实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制度基础。但在制度建设过程中,既要克服制度可有可无的观念,也要避免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层次不清,令人眼花缭乱的现象;既要杜绝单纯的“任务”思想,也要避免因学校负责人调整,成熟的制度不能保持适当稳定,而频繁变化的现象。

——进一步重视人本管理。人本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基石。人本管理体现在学校管理中,人是目的,人是关键,人是主人,管理制度首先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设立的,“有效的纪律是一种文化而非暴君”。因而在制度制定和执行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适度、适情,在不违反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要尽可能考虑教师工作性质、心理特点、特殊情况(如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努力做到以自律为主,以他律为辅,对教师不苛刻要求和不吹毛求疵。学校管理制度制定和执行中,既要考虑对教师赏罚分明,防止出现制度成一张废纸得不到落实的现象,也要给予教师工作环境和心理空间一定的“自由度”,特别是对违反制度的教师要给予将功补过的机会。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适时对各项制度进行评估、改进和完善。学校领导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放平,变监督控制为协调服务,变单向指示、行政命令为双向交流、尊重商量;要本着“为了教师、依靠教师、帮助教师”的观念,根据学校发展的要求和队伍现状,在制度与人本之间把握合适的度,做到管理有据,管理有序,管理有情,管理有效,努力实现学校的文化管理。

——进一步重视制度落实。我们实施精致化管理,必须大力倡导“言必信、行必果”、有令必行、果敢负责的良好作风,必须致力于强化和提高每一位教职工,特别是各个管理层的执行力。制度是硬杠杠,执行是硬功夫,到位是硬道理。要坚持一手抓制度的完善,一手抓制度的落实,重视在管理过程中坚持按章办事,提高管理规范化的水平,真正使规章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干部要起表率带头作用,以自己的行动促进制度的落实。

3、加强学校民主管理

——确立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要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切实落实各项管理要求,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的民主管理原则,充分尊重全体教职员工民主参与管

理的权利,发挥他们民主参与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学校既要把民主决策作为科学决策的保障,更要把民主决策的过程作为干群密切沟通的过程,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形成群策群力、共谋发展的局面,为科学决策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的规章制度都必须经过全体教职工的讨论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审议,让制度成为学校所有成员的共同意志。

——把民主制度建设作为民主管理的重要前提。实施民主管理,要拓宽民主渠道,严格民主制度和规范民主运行程序。要不断完善重大决定的公开制度和重大决策的质询制度;要建立和完善从决策、过程管理到评价反馈的完整周密的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要进一步发挥教代会、工会组织的民主管理职能,尤其是工会主席要积极主动地发挥民主管理的作用。教代会是学校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载体,教代会程序要规范、议题要明确、讨论要充分;教代会也是教职工“参政议政”、贡献智慧的重要场所,要积极引导,让教职工“知校情、议校事、参校政”,使大家思学校发展、谋学校发展、促学校发展。

——把责任感作为民主管理的基础。干部执行民主管理的意识、能力及效果既反映他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也反映他们的责任感。同样教职工能否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也是教职工是否具有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的反映。要引导广大教职工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加强学校管理,搞好教育教学,深化教育改革献计献策,正确行使当家作主的民力,正确处理国家、学校和个人三者关系,使其真正成为教育改革的参加者和实践者。让学校每一个人都能够认同集体,关键时刻能够理解并合力克服学校遇到的各种困难,把自己的命运和荣誉与学校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共同推进学校的发展。

——把校务公开作为民主管理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完善向党员教师、派、全体教职工、退离休教师定期通报学校工作、定期听取意见和重大事项征询意见建议的机制;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校务委员会的作用,引导家长、社会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培养学生民主意识,并努力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社团、学生组织的作用。本学年重点要完善校务公开的程序;完善校务公开的过程;完善校务公开的内容,让校务公开落到实处。

(二)建设学校文化,提升办学品位

一年来,通过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学习、观摩、研讨、交流和学校层面的分析、总结、梳理,进一步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各中小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都能以文化建设为抓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都能有意识、有计划地建设学校文化。但,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还不够正确,功利思想较强,需要时作为“面子”做一下,平时就放下来,或者空闲时能意识到,忙碌时就想不到;教师的发动和参与还不够;多数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还没有提炼成形;以核心价值理念来统领学校的重点工作、主要工作还远远不够;教育质量文化建设层次还不高。因此,新学年,要进一步实施学校文化建设战略,进一步促进师生核心价值的认同,加快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加快学校品牌建设,促进*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

1、继续实施学校文化建设战略

——凝炼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念。价值观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赏什么、批判什么,主张什么、放弃什么,体现着不同的办学理念、不同的价值观。要总结、反思与研究学校的历史与现状。总结学校办学传统,筛选学校发展的经验,反思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客观地分析学校发展现状、学校所在社区背景、学校所具有的教育资源基础及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这是形成核心价值观念的基础。要广泛开展研讨活动。围绕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等基本问题,在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校价值观的大讨论。学校还可以组织由教育专家、社区代表、学生家长等人员参加的论证会,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恳谈会、研讨会、校园网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逐步形成共识。要加强学校价值观的研究。组织专门班子认真进行研究,学习、借鉴兄弟校的经验,借专家的智力,总结有效经验,科学概括出适合本校的核心价值观。

——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系统地诊断学校文化现状。组织全体师生员工认真学习、加深理解核心价值观念;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系统反思或检讨学校流行的各种观念、颁布的各项制度、实施的各种活动(教育、教学、管理与一般交往)、提出的各项要求、举行的各种仪式等等,对学校文化现状进行诊断,肯定它们当中正确的、积极的和良好的东西,辨认他们当中不正确的、消极的和错误的东西;把反思、诊断的结果整理出来,帮助大家加深对学校文化现状的认识。

——通过完善和更新,把学校核心价值观渗透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根据学校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及反思、检讨、诊断的结果,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式,更新教育教学和管理观念,革新学校的各项制度,变革教育、教学、管理和一般交往模式,明确新的更具教育意义的要求,完善学校的各种仪式。

——同心协力,持之以恒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建设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赖于学校全体师生员工自觉的、艰苦的和长期的努力。要把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在学校工作之中,用核心价值观引领办学中的一切行为,追求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高质量,培养各个层次的体现学校风格特色的高水平人才。

2、加强教师专业发展

——在新课程的推进中,不断出现了新的问题,学校和教师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强化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学校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要加强区校两级教师研修制度的建设,形成具有新质的教师阅读文化、教师反思文化、教师合作文化。

——建设教师阅读文化。要把教师阅读纳入区校两级研修计划,可以是“广泛性阅读”,也可以是“专题性阅读”;可以是“群体性阅读”,也可以是“个性化阅读”。把建设学习型学校与学校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让教师在学习型组织中互动提升,提高学习力,让学习成为教职工的共同习惯,让读书成为教职工的生活方式,享受阅读的快乐,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要精心筹划,通过读书沙龙、演讲比赛、读后感评比等系列活动推动教师阅读文化建设有效开展。

——建设教师反思文化。教师通过教学前、中、后等环节的反思,可以使体验更加深刻。要引导教师增强反思意识,知晓反思内容,掌握反思策略,养成反思习惯,做到在教学活动中边实践、边反思。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要通过多种形式、多条途径,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与各学校要针对教师不同的成长阶段,提出不同的反思要求,以反思促进教师的自我完善和专业成长。对教学反思的管理要“人本化”,要结合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教学反思的内容重点可以不同,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检查和管理也可因人而异,以不让教师做无用功为原则,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发挥教学反思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建设教师合作文化。继续以学习型备课组(学科组)建设为重点建设教研文化。建设学科教研共同体,以学科为单位,以挖掘教材、改进课堂为重点研究教学;建设实验研究共同体,以课题组为单位,以发现问题、实验创新为重点促进教学;建设课程开发共同体,以课程门类分组,以整合课程、制订纲要为重点服务教学。要用校本管理的方法,加强备课组(学科组)自我层面的管理。按照学习型备课组(学科组)评比标准,选配业务能力强、威信高、有事业心、能起协调统率作用的组长,培育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目标和利益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克服困难,不断进取的精神。充分发挥备课组(学科组)在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发展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作用。本学年评选*区第二届学习型备课组(学科组)。

3、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教育质量文化主要是指全体师生根据发展要求和学校的实际,对教育质量及如何追求质量建立共同的价值取向,从而形成浓烈的质量文化氛围和行为准则,并落实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重视质量文化的价值认同。建设质量文化,价值认同是基础。要引导教师全面正确地理解教育质量的基本内涵,明确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教育质量。我们认为,教育质量首先应体现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包括思想品德、情感态度、认知水平、身体心理、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我们应当重视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这是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更要重视品德、身心等其他方面的发展,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

育质量应体现全体学生的发展。我们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达到统一的发展水平,但可以帮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应当重视智优学生的培养,更要重视学习困难学生的提高,要努力让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发展。教育质量还应体现学生在学习全过程中的发展。教育质量反映在学生素质的提高上,既可以部分外显于“终端”,更多的则内隐于“过程”。它是由一个个有价值的教育“过程”,积累融汇形成教育“终端”的质量(这里的“终端”既可以是小学或中学的结束,也可以是一节课或一次教育活动的完成)。因此,我们既要着眼于教育“终端”的质量,更要着手于学习“过程”的质量,要关注学生在每一个教育活动、每一堂课中的发展。

——科学追求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立校之本,是发展之源,是学校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当然,教育的高质量应当是全面的、健康的、可持续的高质量。我们强调规范办学,不是不要质量,而是对教育质量的更高追求。科学追求教育质量应当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为主要目标。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的综合。素质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人的发展,学习力则是促进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在教育过程中,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训练、行为的养成的根本因素是想不想学、会不会学、能不能排除困难坚持学。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就是解决“为什么而学”和“想不想学”的问题;改进教法、学法,就是解决“会不会学”的问题;培养健康的态度、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就是解决“能不能坚持学”的问题。我们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学生围绕理想信念逐渐成为自觉学习、科学学习和顽强有效学习的学习者。科学追求教育质量应当以课堂为主要阵地。一是学校教育主要是在课堂完成的,学生在校最多的时间是在课堂上,任何优秀学校获得最终成功也一定是在课堂上。二是课堂教学面临许多新问题需要加大力量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为课堂带来了从功能、结构,到内容、方法等全方位的变化,也为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能否有效解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的提高。三是课堂效率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通过视导、交流、问卷等形式的调研,我们梳理出目前我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三全”“五优化”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各校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科学追求教育质量应当以教师发展为根本保证。学校的所有教育活动基本上都是由教师组织实施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知识储备、情感态度、能力方法等都对教育质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育活动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提高,这些都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善于研究、积极实践,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学校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教师发展的环境,只有教师得到持续、长足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学校教育质量持续稳步提升。

——有效监控和评价教育质量。一要进一步明确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必要性。任何工作都有质量要求,教育作为促进人发展的一项特殊工作也不例外,而且应有更高的质量要求,更需要监控与评价。由于教育质量的内隐性和滞后性,学生素质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只能部分反映,很难全面表现出来,这给教育质量全面监控与评价带来一定困难。但我们不能因为难以全面监控与评价教育质量,而放弃对可能的部分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相反,应在坚持对部分教育质量科学监控与评价的同时,深入研究全面科学地评价教育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尽可能扩大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的范围,如德育、体育等,逐步完善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二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内容和方式。规范办学给我们监控和评价教育质量带来了新的课题。教研室和各学校都要认真研究,及时形成新的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要从过于关注整体转为更多地关注重点,将部分学校、班级、学科等作为重点监控对象来加强调研和指导。要从过于关注学期、学年的阶段质量转为更多关注一个活动、一节课的过程质量,对重点监控对象的课堂教学及管理加强随机调研。要从过于关注分数转为更多关注方法,对重点监控对象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教育教学常规的执行加强调研和指导;三要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的执行力。随着质量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的执行力就成为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要发挥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的作用,一方面要引导师生切实按教育质量要求开展教育教学及管理活动,成为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主体,另一方面能对学校教育质量流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和即时的调控与优化,保证教育活动能按照质量要求有效地开展。

——教研室、教科所要在规范办学行为、狠抓教育质量、建设学校质量文化的过程中,及时研究提高质量的有效措施,积极建设质量生态,确保我区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4、加强精致管理文化建设

——精致管理文化是新时期赋予学校的一种新思想,是以文化为特征的学校管理的一种新模式,是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学校管理的一种新境界。管理的精致化追求的是细节精巧、过程优化、局部创新、整体发展的立体和谐。要认真总结和反思上一个学年度精致化管理的成效和不足,进一步明确新学年学校管理的重点,要加强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加强工作的前瞻和计划,加强对工作的过程管理和监控。

——贯彻落实精致管理思想。进一步提高师生的精神面貌,培养良好的工作、学习习惯,通过制度引导、价值内化,充分调动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探讨如何符合学生学习及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研究科学、开放、有效的教学管理,通过大力开展课堂教学“三全”“五优化”研究实践活动,提高课堂的质量,落实精致教学、精致课堂;进一步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从尊重人、依靠人、激励人、帮助人、发展人出发,关爱每位教师,通过切实、有效地抓好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师养成“乐观、宽容、知恩、感恩”的生活态度,培养“敬业、爱生、勤奋、求真”的工作精神,建设积极向上的教师文化;进一步强化学校的安全工作,强化领导,健全制度,完善预案,强化责任,加强定期排查,重视风险评估,及时有效整改;学校的一切活动都要教育在前,预案在前,有风险评估,有周密计划,严密组织,稳妥实施,努力建设平安校园。

——把精致管理文化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学校日常各项实际工作之中,内化为师生的自律要求和自觉行为。在“精”字上提要求,在“实”上下功夫,在特色上求突破,努力做到精致“立法”,事事有章可循;精致“执法”,人人照章行事;精致“督法”,层层检查落实。努力做到“每一个计划精心,每一个环节精当,每一项工作都做成精品”。

(三)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育质量

本学年,我区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是针对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负担偏重等突出问题,进行了专项调研和抓点实验,尤其是通过“四边”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形成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益的的新路径,学校普遍实施了“三级”课程设置方案,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课程特色彰显,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初见雏形,学生每天体锻一小时内容形式丰富、成效明显。但是对照教育部及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仍然存在办学行为不规范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因此新学年,要深化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科学高效提升教育质量。

1、深化课程改革

——继续把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来抓,要根据课程标准精简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力加强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现代化水平。

——在进一步总结经验、巩固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健全机制,加强建设,重点突破,全面推进。

——全面规划和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认真总结经验,形成基本制度,加强与新课程相关的条件建设和工作机制建设。

——加强新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新课程的实施水平。

2、严格教学管理

——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全部课程,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随意提高教学难度,不随意调整教学进度,不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违背教育规律的竞赛和不当竞争,不占用学生法定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或集体补课。不挤占体育课、艺术课、综合社会实践等教学时间。

——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对学生休息时间、在校学习(包括自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以及在校活动内容和家庭作业等方面作出科学合理安排和严格规定,并组织全面检查,依法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

——严格规范考试科目与次数,逐步完善教育评价办法。要按省厅要求,进一步规范考试科目,从严控制考试次数,不以升学率对学校排队,不单纯以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

——推广应用*市重大招标课题“*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研究”的成果,各中小学要根据学校实际真正建立起科学有序、减负增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

3、完善课程建设

——进一步更新课程改革的观念,树立大课程意识,整体规划学校的各类课程。要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教材、师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基地、课程考核)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建构起适应新课改精神、符合校情学情的学校课程体系。使认知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德育课程与学科课程互补共生,形成全体、全面、全程育人的课程体系。要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突出新课程个性化、多样性、选择性的特点,特别要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两个领域加强研究、实践与管理,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缩小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教育的差距,造就具有国际视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各中小学要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特点,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在创建特色校本课程方面,在课程的内容建设、资源建设、教材建设、机制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方面,在对课程的执行情况、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建立对课程的评价体系等方面,作更深入的研究。

——全面落实课程方案,高质量开齐开足开好各类课程,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巩固落实“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的成果。各校要统筹安排,在师资、时间上充分保证各类课程(包括体育活动)的开设,要从制度和管理措施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新学年,教育局、督导室及教研室将组织专项检查。

----积极开展小班化教育的实验研究。要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加大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探索大面积提高小班化学校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以高质量来塑造我区小班化教育品牌。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研究生源数量变少、生源结构变化的特点,引导教师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教育教学方式和管理方法,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注重对学生家长的引导,齐心协力,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精心打造小班化品牌,推动学校再上台阶。精心筹划,举办一次高水平、有特色的长三角“小班教育研讨会”。

——积极探索九年一贯制教育的有效管理方式,努力提高管理效益。要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过程中,根据校情实际,科学制定教学目标,积极实施个性化校本课程,采取适合于本校学生的教学对策,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依据德育目标和校情,构建具有校本特点的德育常规体系,开展德育系列化专题教育活动,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要重视对学生家长教育的研究,改进家长学校工作,形成有效的家长学校、家长教育的工作体系,帮助家长重视家庭教育,掌握基本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调动家长积极性,支持和配合学校做好学生教育工作。要完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积极做好“教师签约培养”工作,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中专校要进一步做好省级课改实验学校的创建工作,以及专业现代化建设工作,并在国家、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争创佳绩。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省级课改实验点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有计划地带动更多的专业加入课改实验。瞄准*三大经济产业,深化校企合作,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专业链,拓展专业群,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利用区域资源为学生就业服务。要充分利用职业教育的灵活机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努力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将学历教育的规模控制在一个合适的比率,逐步放大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技能”办学规模。

4、开展课堂教学“三全”“五优化”研究实践活动

——在总结推广“四边”课堂教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背景下区域推进课堂教学“三全”“五优化”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并以此为抓手,启动新一轮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

——充分认识开展新一轮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的目的与意义。“九五”以来,我区始终把课堂作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积极引导教师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许多研究成果和经验。如改革课堂教学,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研、二抓、三优化”成功经验;“三学双动”主体性课堂教学和“四边”课堂教学研究的成果等,这一切为我区进一步推进课堂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对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是无止境的。根据发展的需要,我们适时开展了对课堂教学现状的调研,调研显示,尽管,长期以来我区中小学都十分重视课堂教学,并大力推进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堂教学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应该看到,当前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许多不利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益、不利于全体学生都能全面发展的问题。因此开展区域推进课堂教学“三全”“五优化”研究实践活动是贯彻义务教育法和教育部、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的要求的具体行动;是破解当前基础教育难点热点问题,探索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路径;是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整合与提升以往课堂教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有针对性的新举措;是我区基础教育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落实学有优教,推进均衡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新保障。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面向全体学生,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深刻理解课堂教学“三全”“五优化”的内涵。“三全”即全体、全面、全程。全体: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全面:提升全面素质,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全程:实施全程管理,关注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五优化”即优化学习目标、优化问题设计、优化互动生成、优化自主体验、优化评价矫正。

——加强领导,扎实开展课堂教学“三全”“五优化”研究与实践活动。各校要成立由校长挂帅,由分管校长、有关处室、学科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的研究与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本校课堂教学“三全”“五优化”研究与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要将“三全”“五优化”活动与根据校本特点开展的课堂教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针对本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学校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式。

5、构建德育课程体系

——认真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坚持全员德育、全程德育。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网络,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德育专题系列,构建中小学德育体系。要根据德育大纲,结合学生特点,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分段实施中小学系列德育专题。在此过程中,要不断充实完善德育专题系列,并充分运用地方德育资源,创新德育内容和形式,形成具有区、校特点的生活化主体育德、诗化育德、运用地方资源开放校本德育课程等区域德育特色和校本德育特色。

——强化德育课程意识。要将德育活动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树立学校每一项活动都是教育活动的意识。精心设计每一个教育环境,精心策划每一项德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道德品德。精心挑选并建设一批教育基地,精心打造一批德育品牌项目,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载体。引导教职工把德育融入自己教育教学以及后勤管理工作全过程,继续探索“师师都是科主任”的全员育人的工作机制。本学年,要将学生参加社区服务作为课程管理的重点工作,认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认真考核与评价,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加强常规教育。要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细化常规要求,用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通过学习宣讲、讨论认同、实践内化等过程,长期有效地开展常规教育,尤其要加强对起始年级新生的常规教育。开展中小学学生常规衔接教育研究。坚持开展常规教育月、常规展示周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要让常规教育成为学校学生教育的传统品牌。

——加强陶老师工作站*分站的建设,竭诚为需要帮助的学生、家长和教师服务,为学生、家长和教师解除心理烦恼,提供心理援助。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在心理咨询员培养、心理健康教师配备等方面提供必要保障的同时,重视全体教职工的心理健康。分批对班主任教师进行心理培训,一方面重视他们自身的心理保健,另一方面学习和掌握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各校要积极创建*市学校“示范心理咨询室”。要从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确定各阶段心理教育的主题,采取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形式和方法,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要特别重视新生入学、中高考等特殊学习阶段和青春期等重要身心发育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家长积极配合,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帮助学生平稳度过这些“高风险”期。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抓住学生群体“两头”,尤其是抓好后进生、困难生的教育同时,要有适当的精力、有效的举措来关注中间层次群体这一学生教育的“盲区”,关注这些学生的心理变化、发展需要,促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网络责任教育。要围绕“阳光网络伴我成长”这一主题,定期开展网络文明活动,向学生普及网络常识,上网相关政策法规、网上文明礼仪要求、网络安全基本知识,培养良好上网习惯,引导学生文明上网,上文明网,自觉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和*市文明网络活动室各项管理制度,并利用贴近未成年人实际的真实网络案例,对中小学生进行网络警示教育。

——围绕庆祝建国60周年,深入开展“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结合第六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认真组织开展“我爱我的祖国”主题班团队活动,开展“我为祖国服务”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进校园活动,开展网络读书活动,开展儿童诗征集推广活动。

6、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树立“家长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家长是教育的合作者,家长是学校教育的促进者”的理念,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与学校齐心协力促进学生发展。

——完善家庭教育体系。在中小学家庭教育专题系列框架的基础上,将幼儿园家庭教育专题充实其中,研究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的规律、特点,梳理、分类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影响其学习、成长的因素。请教育专家结合各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聘请专家,加强研究,形成有效的指导意见,构建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

——进一步提高家长学校质量。根据学情,制定家长学校课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家长进行系列专题培训,指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配合学校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生源状况不理想的学校尤其要重视对家长的培训指导,激发家长的责任心和信心,尽力帮助家长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配合学校更好地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成立*区家长学校讲师团,共享区域资源,提高家长学校质量。认真学习使用好《*市家长家教知识学习、测评系统》,为家长学习开辟一个新的学习平台,帮助家长系统学习,有效提高。

7、建立质量保障机制

——积极推广运用我区承担的市级重大招标课题《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根据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提供保障。教研室要将此课题研究与我区“三段一体”质量监控体系的调整与完善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我区特色的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教研员要带领学科教师,根据不同学科特点从课程质量标准入手,研究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实现和检测的方式和手段,引导教师根据目标要求组织教学、评价和反思,将教学质量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

——继续加强“两个组织”,完善“五项制度”。加强年级组、教研组两个基层教学组织建设,逐步建立“年级组学生学习质量管理规范”和“教研组教学质量管理规范”,提高年级组、教研组教学质量管理能力。完善“随机听课制度,问卷座谈制度,教学质量抽查制度,考试流程管理制度,学习质量档案制度”等“五项制度”,建立教育教学质量过程监控机制。

——继续研究制定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和监测规范。进修学校(教研室)要结合区、校两级学科研修,组织教师对课标和教材进行整体分析,制定各学科的教学质量检测双向细目表,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监测方式,引导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率。

——进一步研究在规范办学要求下各个学习阶段质量管理的目标、内容和措施,研究提升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抓好毕业班工作。认真落实省规范办学意见,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改进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的方式方法。

小学毕业班工作:

小学毕业班要按照教研室印发的《*区中小学衔接教学建议》组织教学,为小学生升入初中后能尽快适应中学学习奠定基础,还要组织高年级教师学习“衔接教学建议”,为衔接做好充分准备。学校要严把六年级教学质量关,六年级课堂教学与质量管理要按一个学年整体规划,既要关注特长生的培养,更要采取措施切实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进步,要结合校情制定有效帮扶计划,确保小学毕业生合格率达99%以上。进修学校、教研室要掌握学校帮扶学习困难学生计划及实施情况,及时给与指导和帮助,并做好阶段性的总结分析和反思工作。

中学毕业班工作:

分别成立高、初三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内容和职责,落实责任人。建立领导小组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分析毕业班教育教学状况,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工作策略和改进措施。目前,首先要研究如何落实省规范办学要求,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探索如何改进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教学质量的方式和方法。要加强对高、初三毕业班工作的策略研究和组织落实,保证高、初三毕业班工作适时启动,方向正确,措施有力,落实到位。

暑期要对新高、初三现状认真分析,准确把握毕业班工作状况,把握每个班级、每个学科、每位教师的发展状况,及时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要帮助师生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成效。

组织相关教师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中考指导用书,研究各省市高、中考试卷,研究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质量测试的相关信息,准确把握高、中考考点及其知识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以及检测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各校要支持并督促教师积极参加市、区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区初三教师解题能力调查,自觉参加分片研修。

高三要组织教师深入研究2010年高考的特点,以及统考科目和选修科目两种不同性质的考试对教学的不同要求,研究三科总分与选修等级协调提高的策略和方法。总结2009届三年高中教学的经验与教训,结合学生实际和规范办学要求,及时调整高中各年段特别是高三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科学制定教学计划,确保毕业班教学科学合理、有序稳步推进。

加强过程监控,落实常规管理要求。学校要建立科学的毕业班教学情况定期调研检查制度,及时掌握、调控毕业班教学。毕业班也要开齐开足各类课程,落实教学常规,尤其要落实备课与作业常规。要按照规范办学要求,详细制定毕业班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大力改进教学方法。要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合适的课堂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争取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初三要研究规范办学新要求下“提中补差”的措施,认真组织好分片研修,帮助更多的学校和教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学年各中小学都能把师德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工作计划,将人文素养提升与师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履职意识、师表意识和爱生意识。通过有计划、有目标、分层次对教师实施校本研修,加快了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发挥了名师、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高。新学年,要进一步加强机制建设,增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依法办学、规范办学的意识,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奋勇争先的教师与干部队伍。

1、加强师德建设

——抓好师德典型示范。把“三学”活动作为师德教育的常规工作抓紧抓好。建立宣传阵地,加强师德宣传,在继续深入宣传斯霞等一批老的先进人物的同时,充分挖掘,及时宣传身边的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形成紧密联系区情校情的系列教育材料,进一步感染、号召广大教师向先进人物学习,以先进人物的榜样,激励自己,完善自我,从而促进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

——充实师德建设内涵。将人文素养提升与师德建设相结合,并纳入教师在职教育体系,高度重视建立于良好人文素养基础上的教育信念的建立,责任感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组织人文方面的讲座、论坛、欣赏、观摩等活动,学习优秀文化艺术,陶冶情操,增强人文底蕴,塑造人格魅力。

——完善师德建设机制。一是要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评选“斯霞式人民教师”等表彰制度,把评选过程切实变成教育、熏陶和师德师能提升的过程。二是要完善考核机制,进一步以全面提升教师的履职意识、师表意识和爱生意识为重点,突出教书育人实绩的有效考核机制。把师德建设纳入学校千分考核内容。三是要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五位一体的师德建设长效监督网络,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晋升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坚决制止有偿家教,禁止中小学教师到社会办学机构兼课。区督导室要把师德建设作为重要督导内容。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着力加强教师培养。牢固树立为师生服务的思想,进一步确立“办学以人为本,以教师主体,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的观念,重视教师文化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结合学校实际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教师根据自身特点规划职业生涯,通过一个个阶段目标的实现,不断提高教育创造和感受职业幸福的能力。要深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积极探索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方法。要引导教师增强研究意识,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善于从自己教育教学的疑难中寻找研究课题。使教育科研成为教师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从而体验教育生涯的真正价值。

——切实抓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要制定并落实区、校两级新教师培训计划。完善新教师转正考核的内容和程序,形成新教师考核录用、试用期培训、考核转正等相衔接的系列工作制度。各校要制定青年教师发展规划,落实师徒结对帮扶措施,形成青年教师培养制度。稳步推进以“紫东实验学校、孝陵卫中学等学校青年教师结对培养”为抓手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切实抓好班主任培训工作。要把班主任培训纳入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针对班主任队伍年轻,缺少实践经验与工作方法的状况,通过工作交流、方法传授、榜样示范、案例研讨等方式,围绕“做学生与学生家长满意的班主任”这一主题,对班主任工作基础,班主任工作提升,班主任工作创新进行有效培训。区、校都要认真组织班主任的培训。

——切实抓好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各校要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中,既要有长期目标,又要有各学期的具体安排,同时加强过程管理和考核,形成骨干教师培养梯队。增设教师成长平台,更大程度地调动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区骨干教师工作室要会同各学校落实骨干教师目标培养制,引导骨干教师(包括后备骨干)制定动态发展目标,明确区、校两级培养任务,有计划地帮助骨干教师迅速成长。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为骨干教师搭建开发并主持教师研修项目和课程、开设公开课和讲座等平台,促进骨干教师在引领教师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要加强对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与学校千分考核挂钩,与校长年终考核挂钩。区骨干教师工作室要统筹全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名优教师签约培养工作。

——不断改进教师研修工作。坚持开展以师德教育、人文素养、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的教师研修,并不断丰富教师研修的内容,创新教师研修的形式。充分挖掘区内外优质研修资源,不断完善教师研修课程。区教师进修学校以及各学校要根据教师不同成长阶段、不同职务和岗位,提供针对性的培训。要落实《*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实施意见》,建立学校继续教育工作评估奖励制度,促进全区教师研修工作规范有效地开展。

——切实加强教师管理。认真贯彻《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加强教师队伍自我管理。深入推行教师全员聘用合同制,切实加强教师编制管理,按照科学设岗、一岗一聘的原则,实施按需设岗、合同管理。根据学校教师队伍实际,探索区内教师有序适当流动的办法,以优化结构、增强活力、落实编制管理要求。严格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严格规范程序,做好新教师选聘,确保进人质量。改革教育内部分配制度,形成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教育内部分配激励机制。

——*中专校要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与实习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专业教师每年一个月到企业调研的制度。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切实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校长作为学校团队的核心灵魂,在发展意识上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实践上开拓创新,在行为上奋勇领跑,在处事上宽容大度。要善于捕捉发展机遇,紧紧抓住发展这一主题,紧密团结班子成员,以积极的心态、务实的作风来看待并化解各种困难和矛盾,带领全体教职工奋发有为,促进学校不断发展。校长要进一步认清在特殊时期、特殊区域、特殊行业做好工作的艰巨性,进一步增强学校工作的风险评估意识,进一步提高积极预防能力,确保学校发展所必需的和谐稳定局面。要继续实施校长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进一步完善学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促进学校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水平的全面提高。要引导并帮助校长规划职业生涯,设计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制定发展措施,鼓励并帮助校长在发展学校的过程中,有目标、有计划地实现自身发展。

——按照省市中小学校长培训有关规定,继续搞好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理论研究、专家引领、实践探索”三结合的专题研修模式,办好校长(校长助理)、书记专题研修班,设立校长(校长助理)研修沙龙,全力打造*高素质水平校长队伍,促进*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干部培养方式。要重视校级领导梯队建设,形成年轻干部到困难地方去锻炼的机制。

——不断加强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并落实市、区教育工委有关中层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与措施,坚持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原则,实施学校中层竞聘上岗制。要以部分中层干部轮岗制克服岗位倦怠,激发活力。要举办中层干部研修班,促进学校中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常规工作

1、幼儿教育

——做好集体幼儿园提升工程的总结迎查工作,实现全区各类别幼儿园的均衡发展。

——创建市优质园2所。筹建高水平幼儿园1所(体院幼)。

——抓有效课堂教学,开展教学研究观摩、教师学习沙龙、短期交流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各类别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加强和完善安全防范机制。广泛开展儿童防病知识和卫生习惯养成方面的健康教育,提高幼儿园的保健工作水平。

2、特殊教育

——加快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着力提升办学水平。实施特殊教育示范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项目。贯彻落实国家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深化教学改革,创新适应残疾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对普通学校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管理、研究、指导和服务,开展残疾儿童少年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对不能入学接受教育的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积极开展多种方式的“送教上门”服务。

——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内容,抓好特教教师的继续教育。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科研水平。

3、高等教育

——巩固初中五年制大专的办学成果,推进专转本、专接本的教育,稳定开放专科的规模,拓展开放本科的专业,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巩固高等职业高级技术和技能证书教育成果,开展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师、现代物流师等多项高级证书教育,为*经济发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材、储备人力资源。

——充分发挥*电大在社区教育中的龙头作用,整合全区的社区教育资源,协调全区社区教育向更好、更快、更高的方向发展。

——*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和成人高校招生办公室,要根据省考试院、市招考办的要求,稳定我区承办的自考十三个本、专科专业及成人高考规模,计划承办自考二万人左右,成人高考三千人左右。

4、社区教育

——进一步完善双十生态式社区教育模式。要进一步优化十大工作举措,通过“学习服务人性化、运作主体全员化、教育内容课程化、培训方式多样化、活动载体阵地化、社会资源优质化、服务管理项目化、管理行为规范化、项目打造特色化、工作推进科研化”,提升社区居民的十大幸福指数,使社区教育让*更精彩,让*人更幸福。

——发挥区社区教育协会作用,团结和引领社会民间组织开展社区教育。加强“三博”社区教育协会的扶持和管理,提高“三博”社区教育协会的组织化程度,以及协会成员的素质与能力,发挥“三博”社区教育协会对民间团体的团结和引领作用,努力将区内80%的民间教育机构建成社区教育基地,努力将民间组织培育成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区社区教育网格化管理中,发挥民间组织的参与、自治、自育作用,推动学习型社区、和谐社会的建设。

——加强特色课程建设,促进社区教育内涵发展。全力培育区及各街道的特色课程,进一步引导区社区进修学院、街道社区学校的课程建设上水平、创特色,进一步突出社区性、全员性等特点,以促进社区教育内涵发挥发展。

——推进载体创新,积极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通过计算机网络,让社区居民便捷地享受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通过社区教育载体的创新,建设整合一批数字化学习资源,让社区居民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分享优质网络教育资源,方便社区居民因需学习、个性化学习,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通过升级区社区教育网站,推进区社区进修学院“市学习在线*区分站”和各街道社区教育网站建设,进一步开发网络课程资源,打造数字化学习社区,为居民网上学习提供优质服务。

——加强课题研究,推进社区教育深入发展。结合我区实际,继续加强课题研究,以《社区教育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研究》、《生态式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发展研究》引领全区社区教育发展。

5、体育、卫生、艺术、科技与国防教育

——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因校制宜地组织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文体科技活动,大力推广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认真做好测试、上报工作,激发学生自觉锻炼,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认真组织实施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

——继续实施“学校卫生安全保障工程”。全面推进中小学的食堂、厕所、宿舍、卫生室、饮用水、校园环境等改造优化工作。重点做好第二批19所学校接受市教育局检查验收的工作。全面贯彻《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规,做好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争创“A”级餐饮示范单位,加强学校食品采购索证、产品质量核验、餐具用具消毒、饮用水质量等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认真贯彻《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各校要依据《江苏省县(市、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考核指标(试行)》开展自查自纠工作,迎接省教育厅组织专项检查。认真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学校红十字工作。坚持做好艾滋病、肺结核病、血吸虫病等传染病以及近视眼、龋齿等常见病的防控工作,组织好学生的体检工作,认真实施学生因病缺课网络直报工作和小学新生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和补种工作。

——依据《*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艺术、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与评价办法》,分层次开展教学质量评价活动,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努力提高大面积课堂教学质量水平,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任务。在此基础上学校积极创建*市体育教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普及性特色学校。

——坚持开展科普教育和活动。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科协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努力增强全体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提高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继续开展科普讲师团进校园活动,进一步加强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积极组织科技竞赛活动。认真落实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教育普及率。

——坚持开展国防教育。高级中学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大纲》进行军事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小学和初级中学按《小学、初中国防教育纲要》进行教育。组织学生开展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的少年军校活动。

——坚持开展竞赛活动。和区少年宫、区体育局一道,积极组织、指导、协调好学校体育艺术科技竞赛活动。

6、社会教育

——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全面实施民办教育机构行政许可阳光审批,确保网上受理审批达100%。进一步完善其他行政行为备案或审批,加大对非法举办教育机构和违规办学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做到周到、热情、优质、高效。

——进一步加强民办教育机构管理,清理办学范围,规范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强化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质量评估考核,确保民办教育机构办学合格率达95%。组织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成人教育培训和成人夜高中考试,完成社会各级各类培训10000人次。

——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农民子女就学保障力度,提升外来工子弟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加大公办学校接纳外来务工农民子女就学力度,努力为外来务工农民子女就学提供强有力的教育资源保障。进一步加大对外来工子弟学校的指导和帮扶力度,组织实施对红山外来工子弟学校教育督导,努力缩小外来工子弟学校与公办学校之间的差距。

7、教育科研

——在总结推广“四边”课堂教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启动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背景下区域推进课堂教学“三全”“五优化”的研究》为课题的新一轮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要发挥科研的先导作用,理念先行,服务到位,指导有力,扎实推进。

——继续做好*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大招标课题《*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研究》的研究,认真总结提升研究成果,做好课题结题工作。并根据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推广运用研究成果,继续探索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探索既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又能够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新路径。

——深入开展国家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美国凯勒教授“ARCS学习动机设计模型”的实验研究》的研究,总结提升课题成果,做好结题的有关工作。

——进一步开展以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为内涵的主导性课题的研究,用课题研究的成果促进学校文化建设战略的实施,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促进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

——做好*市2009年教师个人课题的申报工作,继续引导教师开展以解决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实践性、反思性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小班有效教学”、“九年一贯制教育”、“科学认读”等专题的研究,做好举办长三角“小班教育研讨会”与“全国汉字教学研讨会”的有关工作。

——进一步加强学校教科室建设,做好*市第二届学校优秀教科室的评选工作。

8、教育督导

——以进一步建设教育现代化强区为目标,依法督导,保证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通过综合督导、专项督导、随机督导和督学责任区抽查,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在教育发展中的专项职能。

——按照二轮省级督导考核评估的要求,做好各项调研、准备工作,力争在2010年的省级抽查中以高分通过。按省委省政府2009年24号文的要求,在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进程中发挥区县督导的作用。

——按照“*区中小学第四轮综合督导计划”,每学期对3-5所中小学进行综合督导,随教育教学实际和上级要求进行专项督导,形成高质量的报告,为教育决策、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继续为深入持续推进社区教育服务,按督政要求对街道进行专项督导。

9、人事工作

——拓宽渠道,提升进人质量。进一步完善新教师的招聘策略、招聘程序和调配方式,选拔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全区中小学中来。在进一步加大区内骨干教师队伍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骨干教师的引进机制,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引进。

——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工作,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

——深入推行教师全员聘用合同制,切实加强教师编制管理,按照科学设岗、一岗一聘的原则,实施按需设岗、合同管理。结合义务教育绩效工资的实施,形成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教育内部分配激励机制。

——做好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与聘任工作。做好岗位设置调研和新的职称评审政策的宣传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布置的千校万师支教活动要求。

10、考试招生

——加强招生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熟悉2010高考方案,提高招生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法规意识和服务意识,为考生和学校提供优质服务。

——严格考务管理标准,加强考点管理和考风考纪建设,健全各项考务规定,明确考点各岗位职责,认真培训考务队伍,确保各级各类考试的组织工作操作规范。

——逐步完善学校招生工作考评机制。对学校在招生各个环节中的工作情况进行打分,综合各环节的表现,评定各校的考评等级,使全区各中学招生工作更加规范、严谨。

11、少年宫工作

——创建*市二星级少年宫。

——举行少年宫改建落成暨*区少儿合唱团成立庆典活动。

12、信息宣传

——提高思想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信息宣传工作。围绕依法治教、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学校文化、提升办学品味;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等重点工作,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成果,为*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舆论支持。

——积极开展重大活动宣传、典型宣传,增强信息宣传的导向性。加强本年度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大典型的宣传,特别对教育战线先进人物典型,要善于发现,善于提炼,及时宣传。加强对涉及改善教育民生相关工作的宣传,特别要及时把党和政府、教育部门努力为群众谋福利、增进人民群众教育福祉的信息传达给社会。

——加强教育政策解读和宣传,积极建立与媒体的协同机制。注重选题策划,强化重点工作、热点事件和敏感问题的新闻预案。

——增强舆论引导的预见性,引导媒体客观报道、理性报道、中立持衡报道。坚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舆论监督,以积极的行动把握舆论导向,避免被动失语,把握舆论主导权。

——做好网络媒体的舆论监控及引导工作,发现危机事件,立即成立媒体(网络)危机事件处置小组。依据客观事实,分析舆论走势,提出处置方案。努力消解负面舆论,积极组织正面舆论宣传,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

13、依法行政

——按照省、市、区依法行政工作基本要求,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深入推进法制政府建设。

——进一步提高机关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决策、依法办事能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搞好学习培训,进一步强化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学习。

14、政务公开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省、市政务公开工作要求,建全政务公开制度体系,深化政务公开内容,增强政务公开实效。

——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及时公开教育系统各类政务信息,形成政务信息公开的常态工作机制。

——不断提高网上办事能力,规范行政执法信息公开。

15、信息技术

——构建和谐*教育信息化生态系统,深层次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使用统一数据交换标准,实现区、校一体的教育数字化管理。

——建立、完善区、校教育资源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区、校教育信息资源库的互联互通,构建优质高效、能够满足数字化社会终身学习需求的信息资源服务支持体系。

——加强各校网管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到2010年底全区各学校专职网络管理人员配备率100%。

——进一步推广现代教育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整合运用,让技术回到教育的幕后。

16、技术装备

——认真做好教师办公条件改善工作。做好16所中小学教师办公桌椅、橱柜和学校教师办公电脑的更新配备工作。

——认真做好市“中小学办学条件绩效考核提升”及“中小学装备管理示范学校”准备工作。

——认真做好新建教学楼学校的专用教室建设工作。

——认真做好高中通用技术实验室及校园网升级、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更新建设工作。

——认真做好全区技术装备管理、使用工作,进一步提高技术装备“配、管、用、研、培、赛”的工作水平。

17、财务审计

——认真做好教育经费部门预算和教育经费决算工作,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加强教育收费管理,完成区价格调控目标,牢固树立“反复抓、抓反复”的理念,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将中、小学的教育收费行为严格置于法规和制度的约束之下,让教育收费工作全面公开化、合理化和规范化。

——认真执行《*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试行办法》,单位所有非税收入实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管理方式,并按财政部门规定,统一使用省财政厅监(印)制的《江苏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任何单位不得自行开设非税收入账户或者过渡性账户,或者将非税收入款项存入非税收入财政专户以外的其他账户。

——认真抓好内部审计,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财务收支实行主管领导“一支笔”审批制度,重大经济事项要集体研究决定,认真抓好“小金库”治理工作。

——建立健全弱势群体资助体系。认真做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减免、助学券发放、免费提供教科书工作;高中阶段的助学券发放工作;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助学金的发放工作;江苏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

——认真做好政府采购工作。

18、基建维修

——启动仙鹤门幼儿园教学楼工程、九中改造一期开工建设、珠江路小学附属幼儿园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完成长江路小学教学楼扩建工程。完成中小学、幼儿园假期校舍修缮工作。组织对竣工项目的决算审核。

——组织两次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校舍、消防、防雷安全检查。

——对后勤副校长、主任进行一次校舍管理、绿化管理、安全管理培训。

——做好教师住房补贴和住房工龄补贴工作。

19、法治*创建和综合治理及平安校园创建

——结合“法治江苏合格区”创建工作,积极推进依法治教,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促进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对《学校章程》进行修订,并继续建立和完善《学校章程》配套制度建设,使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继续推进校务公开,深化校务委员会制度试点工作。

——做好综合治理和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在政法委指导下,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联合区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做好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整治工作。积极探索综合治理及校园和周边治安环境的工作机制,不断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果,为师生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切实抓好综合治理和依法治教联络员队伍的建设。各校联络员要及时了解、收集、整理本校综合治理和依法治教工作情况及台帐资料,并认真做好学校综合治理和依法治教工作的各种报表、台帐的上报工作。

20、安全稳定

——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机制建设。完善安全工作管理机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强化层级联运和调控,构建安全工作防范体系。以提高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工作责任心为重点,实行“一岗双责”制度,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书,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坚持安全例会制度,保证安全工作信息畅通。

——加大安全工作督查力度。学校要形成开学初、学期中、放假前等重点时段对各类安全隐患进行定期排查的机制,尤其是对学校门卫、宿舍、教室、实验室、财务室、计算机房、食堂等重点部位和各类电器、体育和教学设施进行专项检查,要建立隐患排查档案,进一步提高“技防、人防、物防”水平。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实施校舍安全工程。

——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以《*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实施方案》为依据,开展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安全教育活动,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安全常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安全避险和自救演练。

——积极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各学校、幼儿园应对照省、市“平安校园”创建考评标准,认真制订创建活动方案,不断提升创建水平。要进一步做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努力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周边环境。针对季节特点,做好防风、防雷、防汛等工作。

——加强稳定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维稳工作要求,认真做好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工作,依法处理问题,及时回应群众的正当诉求。做好接访、约访工作,对突出问题,涉稳事件,必须在第一时间上报。

——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凡确立重要项目,出台政策和措施都应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以避免引发负面影响。

21、学校档案

——按照省档案局新出台的《江苏省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做好档案室星级测评工作,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学习贯彻《档案法》、《*市档案条例》和国家档案局8号令,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健全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建立档案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同时要加强档案队伍建设,保持档案队伍相对的稳定性,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档案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22、语言文字

——精心组织第12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系列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提升宣传效果。结合庆祝建国60周年,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积极开展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活动。学校要将语言文字工作与教育教学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不断深化学校语言文字工作。

——推进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进校园活动,学校要逐步将诵读中华经典列入校本课程。

——组织参加市语委办举办的“首届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和教师“三字一话”(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和普通话)基本功大赛。

——继续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筹划建立*中专普通话培训辅导站,进一步落实职校生普通话水平达标要求。

23、结对帮扶

上一篇:前端开发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外贸跟单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