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记(中)

时间:2022-07-23 03:20:17

三、五年级

我们这次支教的对象主要是四年级和五年级。课上到第三天的时候,所有老师都在反映,五年级的课不好上。五年级是两个班集合成一个班,人数很多,教室很大,不好控制。纪律问题是一个大问题,他们不像四年极的孩子们懂事。老师提醒他们一下,安静一阵,然后就又继续像电视雪花屏了。

大家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而且现在也是学生,我们最了解:纪律问题除了是因为有些学生调皮捣蛋外,很大程度上问题就出在老师身上。老师应大方坦陈自己上课的无趣。

第四天上课时,我就对他们说:在我的课上,只要理解了我讲的内容,就可以看课外书。然后我和他们强调课外书的重要性,甚至说如果你真的很困的话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也可以。有一个学生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一直是脸贴在桌子上从没抬起过头。前排的好学生向我介绍说,那是他们班的“混世魔王”。

“混世魔王”这么高端的词汇我想来以孩子们的词汇量是达不到的,细问下果然是因为这个男孩太淘气而被老师赐予的。好学生还补充说,后面几排都是差学生。说话最严重的也确实是后面几排。我心里有了数,在上课的时候,除了记板书,我很多时候故意站在教室的中部讲,甚至专门走到后面对着他们几排讲。当我的目光和他们有所互动的时候,他们自然也就不说话而专心听了。然而当我走到教室中后部的时候,有意思的是,前排所谓的好学生开始说开悄悄话了。所谓的“好”“坏”,很多时候是以成绩为天秤的,而基础又决定了成绩。基础不好的学生很可能陷入恶性的循环中。

在这里,短期支教的另一个尖锐的问题就显露出来了:作为我们支教对象的学生,我们是否应该有所侧重?什么意思?在一个班级中,好学生(姑且这样称呼)是少数,中等生是多数,差生占少数,画一个分布图就像一个枣核。首先要明确的是,每一个学生我们都不想放弃,都想尽我们最大的可能去帮助他们。但几天接触下来,我们发现好学生永远是好学生,即使没有我们的存在,他们的基础就好,成绩本身很扎实,受老师喜欢,向我们问问题也十分踊跃。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因为家庭条件的限制,念完小学可能就不继续念了,或者因为性格上的孤僻,基本不会与我们主动交流。以五年级为代表的几个班,每个班都有这样的孩子。几个老师都在课余时间找他们聊过天,一聊聊很久,也是试图去刺激他们,让他们感觉到学习不仅仅是他们所理解的考试那么简单。但说实话,收效甚微。然而所谓短期支教,数十天的时间,队伍的人力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想在短时间内让我们这阵山外的风吹进最多人的内心,让他们真正有所触动,重点就应放在那些对知识渴求,只是看上去对于学习手足无措,进步较慢的枣核的中部。这个群体的孩子特征很明显:上课的时候,他们的目光总是紧盯着你;中午提问题的时候,他们总是在那个最能说的学生旁边静静伫立,安静地听;练习的时候显得最紧张。对于他们,一丁点的鼓励都能在他们心底爆炸,他们最需要表扬。有一个孩子,在第一天的语文课上,我叫起他来回答问题,他个子在同龄人当中算高,声音很低,说话也像山路一样磕磕绊绊。但我仍是低下头,耐心地听他讲完,把回答整理后复述出来,并让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其他的老师在这一天似乎也注意到了他,都表扬了这个羞涩的男生。他的同学和我们说,从那时起他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学习的劲头格外猛烈。所以,老师们在提问时,要把机会多给他们,给他们一个平台去展示。也许在平时,问题一抛,好学生一接,提问就算结束了。我上学的时候也是这样,老师刚提问完,好学生就把答案扔了出去,搞得我还没思考完就有种先入为主的感觉。中午在图书室帮助学生解答问题的时候,我们也会多和这些只会听而羞于问的中等孩子进行些互动,问问他们有什么想问的没有。

我们要让每个孩子都感觉到我们对他们的重视,这个重视对他们来说意义非凡。我们更要让这个重视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价值,能在我们走后,在他们心里助推起一份努力。

四、雷校长

有一天放学后,我和学校的几个男老师在操场上打球,也就是投投篮活动一下身体以防生锈。这时,雷校长从校门口进来路过操场,和我们打了个招呼。我轻松地把球传给雷校长,开玩笑说:“来一个。”谁料想雷校长拍了两下,三步上篮,不小的岁数让他的动作显得有些可爱与笨拙。但最令我想重新配副眼镜的是,校长上篮的时候看都没正眼看篮筐,球便应声入筐。我由衷地向校长竖起大拇指,校长笑着说:“我来这儿都四五十年了,知道筐在哪儿就像了解这片地一样。”

知道篮筐在哪儿,就像了解这片土地一样,一句玩笑话,却字字纯金。雷校长今年57岁,参加教育工作已有39年的时间。他一直在仰望民族小学,只因爱这土地爱得深沉。

第一面见雷校长比较意外。当时我们坐火车在贵州省贵定市下车,包车颠到贵定市旁边的云雾镇,在云雾镇住下,准备第二天再包车走山路进山到仰望民族小学。知道山路很难走,所以我们没想到,次日早上,雷校长会下山来迎接我们。校长穿一件衬衣,干净,但很旧很旧,衬衣的扣子系到脖根,腰板墙一般直,说话中气十足。意外见到校长,本来下过雨天气微冷,这时温度都升了起来。进山后我们才意识到所谓山路难走是怎么个难走法:道路原本就十分颠簸,下过雨后更加泥泞,车椅像蹦蹦床,只能和屁股打一个照面就分道扬镳,上一趟山能颠掉二两肉。就是这样难走的路,校长还要亲自下山来接我们,让人愈发觉得感动。

进山后雷校长安排我们住在他家里。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先是担心,会不会给校长家带来麻烦。再想,十个人在人家校长家吃喝拉撒肯定会带来不小的麻烦,然学校尚未放假,没有空余宿舍,雷校长这么决定,一定是做了很大的牺牲。后来在和雷校长聊天的过程中才知道,真是如此,因为雷校长家本有儿子儿媳孩子等就八口人,算上我们十个人,虽是三层小楼,也显得拥挤。即使校长是从工作角度想,而他的家人愿意接纳我们,这也是一种浓得化不开的人情味。这是来自一个边远贫穷的少数民族寨子里的人情味,也是城市里濒临灭绝的人情味。试想,在城市里,一个人即使有再大的房子,会让无亲无故的十个人无偿在自己家里安歇么?尤其是晚上,当我看到校长和孙子围挤在一层客厅的沙发上时,我感到除了久违的不是电视网络而是真实包裹住自己的感动外,还有一种要支教真金保量的责任。

雷校长家二楼,一进去有一面墙吸引了我,上面布满了他在祖国各地以及和自己亲人的照片。雷校长在照片上一点点老去,时间像壁虎一样缓慢爬过。据雷校长说,那些是他出差考察、旅游观光时拍的。有些人一辈子在一个地方,也就不曾想到外面的世界。校长见识过万花筒的山外,却仍是一心想着这个永远的“家”。他说,大山里与外界的差别是“先进发达”与“落后贫穷”的区别,走过那么多地方,对别处的生活少不了羡慕,但感受更深的,是家乡贫穷落后引起的伤感。

而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有可能改变落后的局面。在和他聊起对学校的展望时,雷校长的神情更加精神,就像一个小伙子在毕业时要捋起袖子大干一番。他提了很多设想,如扩大面积、修建食堂云云,总之要办成现代的、标准的、一流的学校。

雷校长给我们另外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他像一名军人,除了外表上的干净利落,还有为人的忠厚干练。他虽然从未当过兵,但看过电影电视,接待过军人,他们的风度风格气质深深影响着他。这种影响时间久了,军人精神的血液也流淌在雷校长的身体里。雷校长带我们爬当地最高的一座山云雾山,这山未经开发,常年无人,除了有一些山民上来放牛,快到山顶根本没有路,我们几乎是根据牛粪的痕迹往山顶走。雷校长拿着手刀在前面清理枝杈给我们开路,那时没有人记得他有五十七岁。最后一天,我们安排了采访雷校长的环节,之前他问我们要去采访提纲,本以为也就是看看而已,谁知采访时才发现他写了厚厚一叠纸,针对提纲里提到的任何一个小点。对一个小小的学生采访都如此的上心,他像极了一名军人。

最后在与雷校长交流如何让短期的大学生支教发挥最大效益时,雷校长也提到几点珍贵的建议。因为不同于长期支教,时间因有限而宝贵,所以在来之前应尽可能的与学校对接好,做好最充分的交流。交流内容应包括当地学校缺乏哪些学科的老师,哪些方面的知识比较匮乏,哪些硬件是需要补充的等,然后尽可能在学校的时候进行调整准备。就支教的时间而言,由于大学生只有寒暑假的时间,这里的孩子也有假期,假期进行支教的话,一方面孩子要再到学校不是很安全,如果出事责任的问题比较纠结,另一方面山里的孩子除了学习,很多时候要帮家里做农活。所以雷校长建议时间越早越好,这也是我们这次选择的方案,一考完最后一门,一刻也没有停留就赶往火车站。利用假期进行支教也有鲜活的例子。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也和去四川支教的舍友取得了联系,他们就是用假期时间,让愿意来的学生签署了一份声明,以夏令营的形式开展支教。起初满员,但几天过后就开始出现缺勤的现象,到课率不是很高。最令人担心的是有些学生原因不明就旷课,联系方式也糊弄着随便填了一个,这让安全问题迫在眉睫。至于支教人数,从安全与条件来看,雷校长建议十人以下就可以了。舍友去四川的支教队伍有十八人,他对我讲,觉得人数有些多了,后半程有些人比较涣散,整天没课就窝在办公室上网。人数太多让支教水分过大。事实上,如果每个人都是抱着一种踏实的态度去做这件事,人数不是问题。

上一篇:原因分析型地理综合题备考策略 下一篇:近三年全国高考新课程卷历史试题的命题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