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学堂教育范文

时间:2023-09-11 10:05:29

智慧学堂教育

智慧学堂教育范文第1篇

一、启智明慧,行正致远:立德、立志、立人

学校围绕智慧教育,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制度建设,探索科学化、民主化、校本化的素质教育范式。

1.培根r实,文化立身

校名“r实”,出典于唐朝散文大家韩愈《答李翊书》中的“养其根而r其实”。意思是:培养根基等待果实,根非养不沃,实非r不丰。教育先贤们取“r实”之意,行“养根”之事,实际上是对新式学堂办学宗旨的宣言:教育要着眼于学生成长的过程,要为每一个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丰厚的基础。

学校扎实文化根基,树立“三风”――校风:崇德、勤奋、求实、进取;教风:认真、挚爱、严谨、朴实;学风:好学、善思、多问、勤练。坚持“立德志,固根基,成大器”培养目标,形成独特的“三让六创建”办学思路。“三让”:让学生在充满生命活力与成长气息的课堂和班集体中张扬个性,自主创新;让老师在充满挑战勇于创造的教育中开发学生智能,塑造学生人格,成为学生阅读的道德书籍;让学校在充满勃勃生机、全方位开放的新世纪中架设学生走向社会的立交桥。“六创建”:努力创建以人为本的教育园,底蕴丰厚的文化园,链接未来的信息园,和谐恬静的礼仪园,陶冶情操的艺术园,拥抱世界的国际园。

2.智慧教育,弦歌相续

学校传承百年名校文化传统,坚持素质教育创新,提出了创建“智慧教育”特色学校的理念。围绕“建智慧学校、塑智慧教师、育智慧学生”的宗旨,促进连元教育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让“走向智慧的现代开放教育”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景及文化追求。实践证明,智慧教育丰富了“养根以r实”的精神内涵,以多元智能开发学生潜能,以特色教育张扬学生个性,以全面素质奠基学生未来,促进了这所百年名校办学品质的全面提升。

二、圆智行方,刚健有为:至礼、至善、至美

学校高举教育现代化旗帜,建设智慧团队,开展智慧教学,涵养智慧教师,培育智慧学生。

1.校本课程,创中求新

“儿童体验”课程,动手实践寓乐趣。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学校创新发展校本课程。有开设二十多年的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等棋类课程,开发智育,修身养性,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小棋王”。有开设近十年的《国学小课堂》,精选中国古诗词、《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中的经典篇目汇编成12册校本教材,日日诵读吟咏,月月舞台编演,让学生在有声有色的小剧本演出中积淀经典。有坚持多年的游泳必修、选修课程,让连小学生个个会游泳,人人能自救。学校还从中国的木工、饮食、园艺、茶文化中开拓创新,设立“连连木工坊”“元元厨艺馆”“开心农场”“r实茶艺馆”等学生课程体验场馆,为学生开辟动手实践的体验课程。

“二胡艺术”课程,传统文化育后人。无锡是二胡之乡,以无锡籍二胡演奏家邓建栋先生冠名的“邓建栋二胡艺术学校”于2013年11月在我校隆重挂牌成立,旨在传承中国民间艺术,营造校园艺术氛围,陶冶学生情操,培养无锡二胡艺术的接班人,已成为学校特色艺术教育的闪亮名片。三年来,艺术学校从零起点发展到目前一百多位二胡小学员,学员们多次在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无锡分会场“天下民乐汇太湖”音乐会等高规格音乐舞台上演出。如今,二胡艺术的好苗子正在“邓建栋二胡艺术学校”幸福成长。

“主动发展日”课程,精彩纷呈增才干。每周五下午,连小的孩子都不用上课,这是学校“主动发展日”活动时间,全校学生打破班级和学科限制,自由选择认知、科学、审美等体验性的项目活动。12个社团,103个“主动发展日”课程,这是连小每个学生最向往的活动,他们可以参与课程设计,积极地成为课程实施的主体。在他们的建议下,学校开设了“小明星话剧团”“小喇叭小记者团”“小小特种兵”“快乐音符音乐社”“缤纷世界美术社”“阳光体育运动社”“r实连元棋社”等深受孩子喜爱的社团,这些社团为学生提供了可自主选择的“菜单式”活动项目,给了他们玩耍、梦想的舞台,留下美好的童年印痕。我们希望通过主动发展把儿童当作儿童,在其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培育一个胚芽,留下一个生长点,从而真正成全人生的发展。

2.素质课程,新中求优

重视均衡发展,提升全面素质。我校拥有深厚的素质教育底蕴,优秀的素质教育团队。连元童声合唱团、舞蹈团、民乐队、连韵拉拉操队参加全国级比赛并屡创佳绩,学校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作为最早的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连小还是一个缤纷的运动世界。除了人人会游泳、个个能下棋外,民间体育技艺在学校也蔚然成风,“抖空竹”“抛铁环”“踢毽子”“跳长绳”,连小的孩子人人行;学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棒球、击剑、攀岩,师生兴致盎然。在省美术特级教师率领下的美术团队积极研究“立美教育”,创编美术教学校本教材:《泥塑》《水墨》《手工》《木版画》,学生捏泥人、画国画、做手工、刻木板,不亦乐乎。学校先后被授予教育部“中国民间和乡土文化资源与美术教育研究”课题实验校、《中国美术教育》杂志社教学实践基地、国家课程标准美术实验教材实验基地。许多学生的美术作品在全国、省、市美术比赛中屡获佳绩,并在中国美术馆展览,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和江苏省美术馆收藏。特级教师贾方老师领衔全国“蒲公英行动”课题研究,将无锡民间纸马艺术在课堂延续生长。

与此同时,信息、科学、综合、劳技、品德等学科提优课堂,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科技小发明成绩显著,学生获专利122项,学校被评为“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

三、聚智凝力,引育并举:求真、求实、求和

“天地之性,人为贵。”学校以人为本,坚定儿童立场,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智慧学生为育人宗旨,建设求真务实的素质教育和谐园。

1.环境熏陶,促进美育发展

学校重视环境教育功能,使之成为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校门口,学校的创办者杨模铜像凝望着莘莘学子;学校建筑都以优秀校友命名;校史室内,荣誉墙熠熠生辉,校史历历在目,杰出校友一一介绍,参观校史室是每年新生入学第一课;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r实学堂界碑”,1934年学校更名为无锡县立连元街小学的铜钟,都无声地述说着学校发展的历程;操场上,两块面积400余平方米的巨幅海报,彰显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楼长廊的巨幅灯箱,集中展示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知心姐姐信箱”静挂墙上,倾听孩子们心中的声音。此外,一月一期、人手一份的《小百花》校报,每周一期的连元红领巾电视台节目,发挥着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2.行为教育,促进习惯发展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连元街小学的每一位学生都会参加一门特殊课程的学习:养成好习惯。全校学生都有一套《学生好习惯读本》。这是一套专门为小学生编写的书,由生活好习惯、学习好习惯和为人好习惯三个单元组成,一共讲述了60个好习惯的养成。在这些好习惯中,有一根红线是贯穿始终的,那就是连小人说的“崇德”。之所以将“德”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是因为我们深知“德”乃人安身立命之根本。基于学校的文化传统,我们提出学生德性的培养要从礼仪教育抓起。礼仪教育渗透在校园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课堂教学常规、仪表、队列、站(坐)姿、整理书包等。结合60个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我们以“好习惯”学习为重点,以“系列活动”为基点,深入开展奏响“礼仪少年,行为养成”三部曲活动。“好习惯小超市”由此孕育而生,当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攒好习惯连元星换得小奖品,获得作业免做卡、争取到烘焙体验活动时,好习惯也将伴随他们终身。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新生入学仪式、十岁成长仪式,在礼仪熏陶、行为教育下,二百余名队员被评为省、市、区“四好少年”“追梦少年”,并涌现出数名“全国优秀少先队员”。

3.综合培养,促进能力发展

学校制订了“一二三四五”的育人目标:争做一名智慧学生;学会两种语言:汉语和英语;掌握三种技能:游泳、乐器、武术;培养四棋兴趣: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和国际跳棋;熏陶五种手艺:版画、木工、泥塑、厨艺、篆刻。

r实学堂首任总教习华蘅芳在教小学生算术时,有时故意把算题做错,然后要求学生大胆地加以训正。当时师道尊严,学生是不敢批评老师的。华蘅芳便诱导学生说:“先生年龄已老,算题难免出错,你们发现有错,应该勇于指出。”当学生鼓足勇气训正时,华蘅芳便大加赞扬。学生得到老师的鼓舞,从此勤于思考,勇于质疑。

这则故事的影响是深远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结果就是,在连小,只要能够达成教学效果,只要能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每个教师都会积极热情地致力于对教学方式的探讨和改革,“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校的学科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小小作家”“阅读达人”“巧算小新星”“生活智慧星”“超级思维星”“听力达人”“小小记忆王”……因材施教,各取所长,深受学生欢迎。近三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活动中获部级奖项122项,省级奖项211项,市级奖项1294项,区级奖项321项。

4.活动体验,提升品德发展

学校少先队以实践体验为基本途径,开展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活动。坚持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坚持20余年创建英雄中队,坚持28年开展“群星争辉”艺术节活动,坚持30年实施队日制度。

以党的精神为指针,开展大型主题活动,如“红领巾心向党”“我与我的中国梦”“核心价值观记心间”“最美少年我先行”等主题教育活动,“市未成年人‘八礼四仪’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暨第二届‘文明风尚好少年’”全媒体选拔大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微调查比赛,等等。在活动中,全校少先队员结交党团员朋友,参加主题队会,学党史、知党情,树立了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四、融智创优,砥砺前行:传授、传承、传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有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胸怀,连元这棵大树才更加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

1.广结良友,建立教育国际基地

我校先后与美国、英国、丹麦、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学校建立友好关系,与澳大利亚新金文中文学校、新加坡英华小学等校定期互访,建立教育国际基地。作为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我们努力探索国际交流的实效性、互动性,并成为无锡教育国际化的示范点。

近年来,师生赴境外修学旅行,访问学校,体察中外教育差异,孩子们有了新感受,老师们有了新思考。心有多大,未来就有多远。开放教育的理念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教育空间。

2.拓展资源,形成双语教学特色

我校是无锡市政府授予的外国及港澳台学生入学定点学校、无锡市对外宣传交流示范基地。近年来,我校广泛接纳港澳台地区学生和美、日、韩等外籍学生,先后接待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师生来校学习交流近千人次,得到国际友人的肯定。同时,我们引入外教资源,提供国际化的教学服务。

智慧学堂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 智慧“学堂” “活动单导学”

叶圣陶先生在《假如我当老师》一文中曾这样写道:“我如果当老师,决不将我的行业叫做‘教书’,犹如我绝不将学生入学校的事情叫做‘读书’一样……说成‘教书’,也便把我当教师的意义抹杀了,好像我与从前书房里的老先生并没有什么分别。”从叶圣陶先生的话语中,深切地体会到课堂教学改革是如此的重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注重的是教师的“讲解到位”和“精彩表演”,而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并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改革,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探求知识、学会做人的智慧“学堂”。

一.推行“活动单导学”,实现学生的课堂“主人”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在思索,什么样的教学才是真正适合孩子心灵需求的教学,什么样的教学才能够使我们的孩子得到真正发展……教学改革不是空洞的,是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真正用心去探究,去体会和实施,去不断思索。我发现“活动单导学”模式真正落实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要求,体现了教学的核心,凸显了教学改革的方向,是一种可贵的探索和创新,为克服传统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合作交流的机会,即使偶尔有,学生也不会合作学习,势必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另外学生在课上也缺少必要的反馈提升,没有紧张感,拖沓低效。而“活动单导学”模式既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活动教育”的思想和实践经验,也在实践操作的技术层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堂”。

二.以生为本设计活动单,为智慧学堂提供条件

我认为,无论什么类型的语文课文,只要以生为本,根据课文特点,设计出一份好的活动单,都能引导学生披文入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它的引导下,获得自身的阅读感受。我常常要求自己,设计的“活动单”必须精选内容、明确要求、提示方法,要便于学生操作,所提出的思考性问题要指向明确,有生成性、开放性。这样的活动单才能起到“导游”的功效,让学生在活动单的引领下,能够独立自主地一步步走近作者,走进文字,从一个个汉字中发现一个广阔的世界,用心去倾听来自文本的声音,从而叩开思维的闸门。

三.优化教学方式,是智慧学堂的最重要方面

传统教学很多时候就是围着教材传授、灌输知识,教师关注最多的就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考分的高低、教师预定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而极少关注学生是怎么想的、怎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得轻松、怎样的教育教学对学生的后天发展有帮助,甚至对他们的一生有影响。新课程教学改革,非常关注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课堂上,孩子们思维的闸门一旦被打开,在小组合作时,他们就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的思考跟组内同学分享。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切体会到: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学校和班级的特色做出相应的调整,绝不能照搬固定的模式,不能墨守成规。要将活动单导学真正发挥其独特的魅力,要将教室重新变回“学堂”,要让每堂课都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四.智慧课堂应面向全体,重视学生的活动和体验

语文新课程一直强调要重视学生的活动和体验。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体验性学习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实践”、“探究”和“经历”,我总是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地与文本对话,我想,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有所收益。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还设计不同的教学要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正视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在这种前提下,学生的真实思想得以充分显露,同时最大程度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意愿,无论是多数学生的想法,还是少数学生的观点,都有机会展示,体现出自身学习的价值。相反如果每次学生创造的火花,有了有价值的生成,而教师给他的则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磨灭,这样培养学生显然是不行的。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我引导学生课前充分预习,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归纳疑点,课堂上提出问题。简单的由学生直接回答,有价值的作为下一步合作、探究的目标。学生的问题答不到点子上,教师再启疑,将学生的思维引向重点,达到对文本更深刻的认识。所以,老师除了备好课、上好课,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走进我们的活动单导学课堂,让每一堂课上得实在,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平等”地展现自我。

智慧学堂教育范文第3篇

问题是:如果课堂强调以学为本,那教呢?强调以生为本,那师呢?强调以习为本,那思与悟呢?强调以真为本,那善与美呢?真的不一定是善,假的未必不善。“本本”课堂只强调一面而忽略另一面,未能兼顾全面。课堂也不仅限于一个概念,课堂既是生命的,也是生活的、生态的;课堂既有生成,也有思维、活力等。“本本”课堂和“概念”课堂往往是在知识导向、技能导向背景下产生的,往往也只体现了课堂的一个属性、一个要素、一个特征,往往以偏概全,未能完整体现课堂应有的必然意义。

课堂之课的本义指学习的科目、内容、数量及进度。课堂之堂的本义指住宅内的公共空间、共享空间或者被各寝室围住的空间。因而课堂的本义就应是上课的地方。目前学校的课之设计,通常可概述为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音体美等,提供的是一些显性素养培养的科目,难以照顾学生心灵的滋养及个性品性的弘扬。人们常常会发现,有的学生三年级怎么学都不懂的数学题,到了四年级就都懂了;也常常会发现,有的五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竟比八年级学生的好。课堂教学中可说可教的极少,不可说与不可教者却极多。可说可教的,可依托人的理性,通过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达到目的;不可说不可教的,则需要依托人的悟性,依靠学生主体、能动、主动地去“悟”才能完成。显然,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依托理性有余,依托悟性不足。如此上课的地方,面对每一个生命生活拥有巨大潜能的学生,教育就显苍白无力。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学生学生,本义是学“生”,就是学习生长的人。学生在课堂的目的是学习生长,从而成为一个“人”,学会生长就是学生的学业。当务之急是课业应为学业,课堂应为学生学会生长的学堂。

一是生命学堂。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鲜活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有生存生活的价值。要引导学生学会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和发展生命;要引导学生学习适合自己身体的运动项目,学会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和运动方法;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生活的习惯,让身体一生健康,让身体承载生命价值。

二是道德学堂。人以德立身处世。人道有德即人有道德。人之道应为正道、公道、大道、常道,归根结底是人道。人之道是否有德取决于人的品质。有道德品质的人,是一个仁义礼智信的人,是一个诚意正心的人,是一个忠于国孝于长的人,是一个能够传承传统文化,又能开拓创新,承担国家民族复兴使命的人。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一个有道德品质的人。

三是智慧学堂。智是运用知识对某事物进行评估、判断、选择与决策。慧是根据人的心灵感悟对善恶、是非、成败、得失进行判断。智慧是能够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学会学问思辨和知行合一,学会体验领悟和同化内化,将知识转化为智慧。

四是志向学堂。有志者事竟成。凡成大事者,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要引导学生从小立下宏伟志向和高远目标,以自信的勇气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要引导学生做好生涯规划,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实现每一个学生心中的“国”之梦想及“天下”梦想。

五是交往学堂。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学生是各种关系中的学生。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本质是师生、生生主体间的交往关系。学堂是社会的雏形,是学生学会交往的重要场所。要引导学生充分自由地交流和对话,充分自由地展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促进心灵感悟,成为一个理性的、情感丰富、能平等互助的人,一个友爱友善有高尚情趣的人。

智慧学堂教育范文第4篇

人物对话

《教育》:如何理解“智慧育人,育智慧之人”教育理念?

游业强:作为深圳市龙华区首批“智慧学校”实验学校,经过数年探索、实践、思考后,我们提出了“智慧育人,育智慧之人”的教育理念。智慧教育是以美德为支撑,以能力为核心,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的,培养有现代意识、时代视野的未来公民。智慧教育是“求真知,做真人”校训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发展而来,是上芬小学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办学思想的延续,是新的办学理念与办学成果的体现。

《教育》:您对智慧课程再构建有哪些想法?

游业强:电子教学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x择,教育现代化、国际化也不等于简单的实施教育技术化、课堂电子化。本人认为:真正优秀的教育缘于投入,而投入的关键在于优秀教师与有趣的教学相结合。上芬小学的“3H智慧课程”,就是基于课堂内容的再构建,基于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灵活把握,基于教育教学综合能力、文化审美和身心健康的融合,在不依赖电子课堂、不依赖科技技术的前提下实现育人目标,从而实现办学品牌的形成。

《教育》:智慧教育与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有哪些关系?

游业强:开发适合学生发展、适合学校发展、适合时代需要和为未来公民做准备的课程体系,是一名优秀校长应尽之责。智慧教育与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学校教育内涵的生命线;比如,我们学校开发足球、机器人、创客、水墨国画、数码摄影及智慧生活等系列课程,能有效补充国家基础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而且在教育教学中,重视实践操作,重视活动体验。

《教育》:为什么说智慧课程必须要不断的生长与完善?

游业强:我们在教育实践中,重新定义了智慧课程,因为课程不是一本书,而是对孩子思想情感、生命成长的有效影响,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是课程。上芬小学开发的智慧课程应用于课堂教学之后,老师们在“怎样教”和“教什么”上有了很大进步,打破了原有的学科壁垒,不得不在“怎么教”上做深入细致的思考与探索,这也与国家课改中“要建立开放而有活力课程”相吻合。所以,智慧课程必须要不断的生长与完善,才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勇立时代潮头的学校

深圳市龙华区上芬小学创办于1976年,现有教学班34个,学生1720名,教职工105人,其中省、市级名师28人。2017年9月将搬至新校址,办学规模也将扩至48个教学班。新校址位于腾龙路与简上路交口,背靠中海锦城,东邻和公馆花园。占地2.46万平方米,总投资1.4亿元,是龙华区又一所功能先进的现代化学校。新校建有艺术楼、机器人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科学馆等。

学校认为:“智慧之人”首先指向“德”,指向人的品质,“智慧之人”应是具备美德的人,具有“真”和“善”的品质;教育是与时俱进的,“智慧之人”也一定是适应“未来”之人,他们是有现代意识、时代视野的未来公民,“智慧之人”应有“仰望星空”的志向,亦有“脚踏实地”的意志;“智慧之人”不仅是聪慧的,更是“敏于行”、有强大实践能力,并在实践中能够体会到幸福与快乐的人。此正是上芬小学“智慧上芬人”的三个标识。“2017年FIRST工程挑战赛华南区选拔赛”之前,上芬小学机器人创客实践室学生代表参加了由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教育技术中心联合举办的“2017年深圳市中小学电脑机器人活动”,学校派出9支学生代表队分别参加4个项目比赛,学生陈尧夺得“机器人足球比赛”项目第一名,也成功实现了连续4年该赛事卫冕;该项比赛全市100多所中小学参加,上芬小学“机器人足球”“机器人灭火”“FLL动物之友竞赛”等项目5支代表队获得晋级。除了以机器人、摄影、水墨、民乐合奏团、文学社为代表的智慧社团,学校还开发“3H智慧课程”,契合学校“快乐学习、学会学习”学风建设,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拓展学生成长空间的目的。学校先后出版《语文智慧教育探索》《墨趣》《智慧生活》《跟着课本去旅行》等教辅用书。通过“3H智慧课程”建设,学生综合素养显著提升。据“广东省义务教育均衡街道”“深圳市办学效益评估”调查结果,上芬小学综合满意度超过95分,学校成为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高度认可的优质学校。近3年,师生获得区级以上荣誉达1159人次。

校长游业强在任深圳市清湖小学校长期间,将一所村办小学打造成具有教育特色的“航母学校”,校长岗位13年来,创造了一系列教育典型。游业强任上芬小学校长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学校继续沿着培养“时代视野”为标识的智慧学生迈进。近年来,学校毕业生成为深圳名校的抢手生源,学校因此先后获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广东省水墨国画和摄影特色教学实验基地、广东省红领巾小社团、深圳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深圳市中小学创客实践学校、深圳市足球特色学校、深圳市“智慧校园”示范校、深圳市教科研先进单位、深圳市艺术教育先进学校、深圳市中小学生综合素养培养试点学校等荣誉称号。

“3H智慧课程”解读

上芬小学是深圳市龙华区首批“智慧学校”实验学校。学校认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教育永恒的话题。上芬小学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提出“以智慧育人,育智慧之人”的智慧教育理念。“智慧”既是育人目标,又是育人手段,必然成为学校办学特色与构建课程的关键词。学校以“智慧”为关键词进行顶层设计。“3H智慧课程”突出智慧教育,是实现智慧育人的重要载体。“3H智慧课程”是在国家课程总目标基础上,结合学校智慧教育理念,通过校本课程整合,从课程统领、课程规划与建构、课程实施三个维度实施课程改革。三个维度既是自上而下的引领,又有自下而上的互补与创新。在“慧心课程”“慧思课程”“慧行课程”中取“慧”字的首字母,合称“3H智慧课程”,又如三个齿轮一样咬合、叠加,螺旋推进,共同培育“智于心,明于思,慧于行”的智慧学生。

上芬小学课程改革的规划、建设、实施,都带有自己特定的标识,如英语配音、语文国学、趣味数学相互拓展。据介绍,“3H智慧课程”以“拓展”为途径,以“体验”为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学校每天下午第三节课,教师实行走班制,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发展需要开展课程。“3H智慧课程”以课程表的形式落实在课堂、功能室及社区活动场地,教师是智慧课程的开发者,也是课程的实施者。学校规定,每学期至少有一次大型智慧教学展示活动。此类活动已成为深圳市、龙华区品牌教研活动。过去一年,学校以智慧教学为核心,将“智慧课程”落实在操作层面,形成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教学成果。

学校建立“学科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班队活动;社团活动”四位一体教学体系,如“慧心课程”既有《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学科教学,也有“手拉手工程、义工工程、当家工程”及“职业体验俱乐部”综合实践活动;“慧行课程”实行学生走班制,学生选择不同的课程走向不同教室,形成自学与互学的学习氛围;“慧思课程”实行导师走班制,负责不同课程的教师共同负责一个班级。这样,每一天,每一名孩子都能享受不同的智慧教育,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需要。

V东省南粤优秀教师、上芬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陈燕香说:这种课程内容与形式的再整合,以学科单元或知识点统领教学内容,将知识、经验与生活相结合,学生能学到连贯性的知识与技能,并能做到学以致用。“光影课程”“FT机器人课程”“星光点点文学课程”整合后,出现一种视界融合的教学景观:机器人社团的孩子用现场演绎的方式,展现科技魅力;而摄影社团的孩子,用镜头记录机器人社团的精彩校园生活;文学社社团孩子,则用文字为镜头润色。

近年来,全国不同省份学校相继来到上芬小学取经,“3H智慧课程”教学模式走向天津、杭州、桂林、重庆等地学校。浙江省特级教师蒋军晶到上芬小学仔细研究了“3H智慧课程”后说:我很欣赏这种自主开发、高度整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是一次重大创新。上芬小学基于教学、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智慧,被深圳市授予首批“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称号,《南方都市报》《广东教育》及深圳教育新闻网以不同方式对上芬小学“3H智慧课程”进行专题报道。

智慧学生的别样风采

在上芬小学校园,随处可见学生摄影、水墨作品,校长办公室也是用学生作品装饰。学校现有机器人、数码摄影、水墨国画、文学社、朗诵社、女子足球队、舞蹈队、民乐合奏团等20多个学生社团。退休教师邓建昌主动向学校提出建立“小小实验家”社团,组织学生进行科普活动。学校100%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学生摄影作品分别在《摄影之友》《特区教育》等杂志发表110多篇(幅),学生水墨画作品获区以上奖项740余人次;学生摄影与水墨国画在深圳市少儿图书馆、宝安群艺馆、新区文体中心展览13次。目前,学校既是广东省国画特色教育与创作实验基地,也是广东省摄影特色教学与创作实验基地。“星光点点文学社”创办至今,已经编辑出版《星光点点》校报33期,在各级报纸杂志发表文章560余篇,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红领巾小社团”,被深圳报业集团定为“学通社小记者站”。在各级比赛中,学校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学生7次获区级冠军,5次获市级冠军,2次夺省级冠军,1次拿到全国金牌。

在学校活动中,拿着“长枪短炮”拍照的是“童心飞扬”摄影小社团成员,他们是“生活即教育”的最好实践者。社团负责教师贺剑辉说:我们的初衷只是让学生熟悉相机,用镜头记录童年生活;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通过摄影不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审美与创新素养也得到了极大提升。2010年,上芬小学申报摄影教学课题《小学数码摄影教学探索》成为区重点课题,由此开启了学校探索普及摄影教学的时代。

摄影教学以小组形式为主,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采取“实践、点评、再实践”循环教学法及小团队合作实践法。比如:以拍摄某主题为契机培养学生合作、操作与沟通能力,拍摄期间有教师跟踪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作总结性分析;学生逐渐学会理解与拍摄方法,通过电脑制作、整理图片达到教学目的。同时,社团在进行循环学习期间,经常穿插作品欣赏、名家作品分析及学生作品观摩等,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与欣赏能力。

科普机器人成为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阵地,目前在龙华区乃至深圳市都小有名气。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机器人课程,五年级学生已经可以“玩转”编程,让不少教育专家大为惊叹。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组委会主席、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艾米・江口(Amy Eguchi)女士,以及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中国区主席、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博士李实等人,曾慕名来到上芬小学,高度肯定了学校普及机器人教学与培养方式,并愿意为机器人教学提供经验和技术支持。

“3H”同行:每一学科都写满故事

学校认为:教育无时不在创造智慧,以“3H智慧课程”为载体的智慧教育,成就了智慧学生、智慧教师、智慧学校的整体功能。“3H智慧课程”下的“慧心课程”是在国家课程框架内,以学科为基础进行整合与重构。首先,“慧心课程”整合为“智慧语文”“智慧数学”等7个学科。每一个学科课程均有独特的智慧标识,如“智慧数学”,学校教师黄爱华组成课题组,构建“基于问题”的数学课程,课程学习从“大问题”开始,提供“大空间”,最终呈现“大格局”的智慧景观。游戏是少年儿童的天性,体育与健康教育遵循这一规律,重新构建课程内容,不论是田径、篮球等常规课程还是“快乐足球”校本课程,都散发出一种寓教于乐的智慧。“慧心课程”是“3H智慧课程”的基础,占有核心地位,是学生品德素养、学习素养、审美素养等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慧思课程”则是基础课程的延伸和拓展。少年儿童作为“快乐的体验者”参与到课程活动中,既有灵动的“国学堂”,又有时尚的“英语配音秀”;有引人注目的“趣味数学”,还有流连忘返的“阳光体育”;课堂不再局限于班级教室,由课堂走向操场、功能室、社区等广阔天地。

“慧行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而构建,它以教师特长与学生发展需要相结合,实现课程的“私人订制”。学校的摄影社团、文学社团、机器人社团由此分别走进“光影课程”“星光点点文学课程”,在“慧行课程”中,学生不仅是体验者,也是实践者,更是成功的“创造者”。“慧行课程”开发与执行中,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得以“刷新”和“升级”,不断体验个人成长与成功的幸福。上芬小学教师与“3H智慧课程”同行,每一学科都写满故事:

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陈燕香,深圳市教师评审专家库成员;深圳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上芬小学负责人;深圳市首批“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继续教育课程主讲教师;上芬小学“智慧教学研究室”的核心成员。

语文教师马强国,人民教育出版社特聘教师;深圳市龙华区首批学科带头人;曾获得原宝安区首届班主任大赛第一名。

美术教师贺剑辉,小学一级教师;深圳市美术兼职教研员;先后主持、参与省、市、区重点课题研究;编著《童心飞扬》《墨影》《索摄拾文》《墨趣》等教育文集;作品在宝安区艺术馆、深圳少年儿童图片馆展览;所教学科已成为深圳市美术继续教育实验基地。

数学教师陈觯深圳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参加市、区课堂教学比赛中,其数学的本真教育获得广泛好评,参与出版《数学“三味”》等文集。

语文教师张慧,深圳市教坛新秀;龙华区首届中青年骨干教师;龙华区“卓越课堂”大赛语文学科一等奖获得者;曾获原宝安区第三届教师综合素质大赛一等奖;合著《语文教育智慧探索》《跟着课本去旅行》;编著《点点星光》一书;辅导学生发表作品100余篇。

英语教师廖晓霞,龙华区首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深圳市第二、三届小学英语教研中心组成员;龙华区“卓越课堂”大赛英语学科一等奖获得者;参加课堂教学、说课、资源包设计、试题命制、英语演讲等各类比赛获得佳绩。

德育副主任朱翠琼,深圳市青年教师标兵;龙华区首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多次@龙华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的称号;学校“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智慧学堂教育范文第5篇

请进来、走出去,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为确保首届顺利开学,坚实迈出第一步和继续走好每一步,培训建设一支敢想敢拼敢担当、有德有能有智慧的幸福教师团队至关重要。为此,学校在成立之初就派出五批教师团队,分别到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日照等地培训。特别是暑假期间从8月15日至25日为期10天的系列模块封闭集中培训,包括以武训“大爱无疆”精神为校魂,“厚德笃行,智慧幸福”的核心价值观学习与认同;实验高中团队组建及凝聚力与执行力提升;研究型实战名师的个性化发展计划;适应高考改革的高校教学与管理规范;全脑教育理论在高中生阶段的专注力、快速阅读力与想象力培养;以微课程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技术学习实施、为理解而教的深度学习为主的智慧教育;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幸福教育;优秀生励志教育等。开学伊始,优秀教师队伍建设已经初步达到预期目标,广大教师都呈现出积极向上、争先恐后、团结协作的快乐幸福状态。近一年来,根据学校发展和青年教师成长的需要,学校聘请各级各类知名教师以及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特长的专家为青年教师讲学、培训,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了从课上到课下、从老师到学生、从教研到评价的周密部署和指导。针对高中教学、管理、学科竞赛、自主招生等问题,学校分批次每周召开学习培训会,让青年教师快速进入角色,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不管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这无疑会最大限度地扩大青年教师学习的空间,提高青年教师学习的层次,更能不断地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和理论水平。

文化引领下的“三大教育”

学校的主要办学思路是,大力弘扬武训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立德为首,即以武训“大爱无疆”的精神为校魂,以“厚德笃行,智慧幸福”为校训,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敬业爱生,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去呵护,精心筑造“1234金字塔实高名师团队”工程,培养100名左右的省、市、县、校四级名师。全校师生要养成厚德品质,厚德载人,厚德载物;要自强不息,磨练成心无旁骛的行动力和百分百的执行力。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使学生成为人,成为实高主人,成为有生命活力的健康人,成为厚德笃行的好人,成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创新智慧能人,成为快乐幸福一生的人。

为此,学校在体制和机制上都要围绕了学生发展这个中心,为了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成人成才成功来设置和架构。学校实行简单化扁平化机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活力机制,只设三个中层科室,即学校发展总服务处、教师发展服务处、学生发展服务处,三个校长分别兼任三个处室主任;总服务处要为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发展服务处要为教师的学习和发展服务;学生发展服务处要仅仅围绕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健康发展做好服务和创新工作。

学校主要做好全脑教育、智慧教育和幸福教育“三大教育”工作,开发好实施好“三大教育”校本创新课程,三箭齐发,用三个引擎共同点燃和唤醒师生的激情、活力和潜能。学校全脑教育与著名脑科学研究所合作,智慧校园与华东师大、北京师大顶尖专家团队合作,幸福教育与清华大学心理系合作,共同把实验高中建设成为全国第一所集全脑教育、智慧教育和幸福教育为一体的示范高中。全脑教育是当前非常前沿的脑科学开发教育,利用各种开发大脑的工具,同时开发理性的左脑和感性的右脑,全方位开发大脑潜能,使学生学会使用全脑思维和学习,有效提升智商、情商、德商、福商和智能,塑造人的完整性,促进人全面的综合的和谐的发展。智慧教育是指利用创客驱动,采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多媒体技术工具,实施微课程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充分发挥问题化自学、协作化互学、精细化管理的质量保障优势,精准教学,突破训练,为理解、应用、创造而深度学习。每科都请全国最优秀的两位学科教学实战特级教师线上线下同步指导,不透不止,不满分不了!幸福教育则是通过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积极心态、积极行为、积极关系培养训练,使老师和学生学会幸福的方式方法,逐步实现幸福自己、幸福班级、幸福学校、幸福家庭、幸福社会和幸福中国的中国梦!做好这“三大教育”,会使“知识”变成“智力”进而化合成“智慧”,会使教学效率提高几倍,这样老师和学生都能每天至少省出三个小时的时间用于“德、体、美、劳”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从而把老师和学生一起培养成有德有爱有智慧有幸福的高贵的人,而应试教育、孜孜以求的高考高分数则自然成为“三大教育”水到渠成的副产品了!

新学习方式的革命

“新学习模式”就是在新技术、新理念、新学法及新学具支持下的有别于传统的“智慧学习”,以习为本,因材施学,精准学习,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学生的学习其实就是一个知识和能力的建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已经拥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与外界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建构者;教师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陪护者。因此,新学习方式是教师用情境呈现问题,设计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立体的学材并借助技术平台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自主建构,完成自己适应的个性化学习。

新学习模式的内涵是“变新”的学材、学法、学具和学析。“教材”变“学材”。教师利用习学本,系统地有组织地进行微课制作,建构校本微视频新课程体系。同时,教师利用习学本工具和平台,构建自己的个性化、立体化的学材、习材和创材资源库。人人做微课,处处做微课,天天做微课,让教材变学材,用微课翻转教材和教辅。“教学”变“习学”。教学方式的变革是通过A课+B课的方式将传统课堂翻转过来。教师将传统课堂的讲解前置,教师的讲解只能通过微课讲,并且是有针对性地集体讲评全班共性的问题。A课教师陪着学生学,A课堂变成“自主学堂”,学生自主习学,自主完成知识的接受、理解与记忆。学生自己确实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留到B课与同学或老师一起解决。B课教师设计与组织学生进行展演、展评、操练、讨论、阐释等活动,学生带着问题来然后进行分组协作,互教互学,人人做“先生”。“教具”变“学具”。教育信息化做了一项“板的革命”的变革,从水泥黑板到玻璃黑板,再到电子白板与液晶平板。材质不断变,但本质没有变,还是一个板显、屏显的展示系统,没有数据的自动记录。习学本为师生提供一个移动的,数据自动采集、存储与分析的智能终端。学生可以将习学、讨论、展演、操练等过程数据自动记录,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并指导学生调控自己的学习。习学本将教师备课、讲课以及作业批改、实时问答等教具和学生自学、自习、自测、自评等学具高效地整合、集合、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有选择地学习提供支撑,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能力进行适合的个性化学习。“教评”变“学析”。过去上课看教师的基本功和课堂素养的表现,现在看教师的微课做的怎么样;过去集体备课检查教师的教案做的怎么样,现在看教师如何把握学情,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学案,如何设计课堂的活动;过去先备课,做好教案,到课堂上去实施,听课、评课都要挤到课堂上看教师如何表演,现在每位教师都有一个智能终端,随时随地可以听课与评课。借助技术平台分析教师集体准备的学材、学案和微视频,评价教师准备“饭菜”的质量和营养,做学生学习行为的大数据分析。教学机制“常规”变“精细”。全面管理精细化,体现一种精准教学思想,精细时间管理,精深习学操练,精准数据反馈,最终打造学生的精致人生。

新学习方式的实践与创新

新学习模式的使命是“翻转”,翻转教材,翻转教法,翻转家教,翻转教育,做翻转“教、学、习、评”新学习的知行者。大翻转在“新学习知行”理论的支撑下,基于“翻转课堂“的基本策略,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为学生系统地提供数字化、个性化、立体化的学材,打破传统的班级、课堂、课程以及教法、学法的限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进度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实现从教学理念到教材、教法、教具及教学评价的改变与创新,从而实现现代教育的跨越式大发展。大翻转课堂为每位学生配置一个自主学习、团队学习的习学智慧终端(习学本),由此组建的“教、习、学、评、创”的互动课堂(习学堂)。

大翻转课堂以互动教学、微课学习、协同学习、团队学习、个性化习学平台为载体,促进每位学生的“个性学习、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为宗旨,构建“共享智慧、协同学习、和谐发展、开拓创新”的现代教育模式,改变学习行为方式,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致力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模式的整合、统一与应用,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新学习智慧教学系统的建设内容由智慧习学硬件、智慧习学软件和智慧习学资源、智慧的习学平台以及智慧的习学“人件”(师生)组成,其核心载体为习学本和习学堂。习学本是一个数字化、个性化、智能化的“学具”,是专门用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智能终端。把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平台和学习管理等和谐、智慧地融合在一起。习学堂是根据选课走班的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数字化平台。是学生微课资源系统化的学习平台,是学生自学、自习、自测、自评的自主学习平台,是学生在课堂组织对学、组学、班学,进行学习问题展示、讨论、阐释的互动平台。

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每个班级建立了“小先生讲师团”。每个讲师团下面设多个讲习组。要求每个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遇到的难点、疑点或错题等问题,用习学本进行描述和讲解并写录成微视频,再提交到各自的“讲习小组”,通过讲习组内部成员两两结对,先一对一进行对学,然后大组之间进行组学,最后到学科老师参与的全班“展学”,即达标拓展性学习,这样,人人要讲习,个个做讲师。充分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大翻转教学课程类型

新学习模式课型即“4+1”(4ZX课型+1个习学本),主要包括如下学习方式:

自学(ZX)――单元计划,自主习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教师提供习学案和助学微课。学生自学,自习,自测,自评。独立思考,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手脑并用,潜心作业,反复习练。

自写(ZX)――单元计划,自主写录,全班分组分科按单元,人人参与做微课。发现问题,写录问题,提交问题。

组学(ZX)――单元计划,组长组织问题展示、讨论与阐释。互学对讲,讨论辨析,疑难解答,重点讲解,然后组内帮学。如有问题,小组长提交给大组长,大组长组织讲学、比学、赛学。老师或学生提供例题讲解与综合测练。

展学(ZX)――单元计划,学科讲师组织全班讲习。学科讲师担当教师角色,组织展学活动,与班长及其他学科委员协作配合。学科讲师展示各大组提交的问题,组织讨论学生共性的问题,然后竞选代表讲习、阐释,由学生或老师提供现场达标习练并提供答案或微课答案讲习。

择学(ZX)――自主计划,自我选择,自我组织,自我设计,独立思考,独立学习。根据自己学习情况,选择学科,强化特长,查漏补缺,爆破学习。学生不讨论,不走动;教师不必到场,教师可找学生到办公室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教育信息化支撑的新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现了中国贫困地区学生享受最好的教育的愿景,利用习学本实现了自适应的个性化学习。新学习模式让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个性学习、创新学习、高效学习,实现了教育的最大增值效果。大数据智能反馈实现了精准教学和精深练习,让每个学生在课堂合作学习的有限时间里得到充分的发挥,让每个学生的学习问题都得到解决,从而使精致人生成为一种可能。借助于数字化技术,以“翻转课堂”为手段的变革,学生实现了“少学三小时,多提高60分”的理想效果,学生可以多休息1小时,多锻炼1小时,多读书1小时,素质教育也能提高升学率,信息技术让素质教育也成为一种可能。新学习革命适应了中华文化复兴的需求,既贯彻落实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又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意识。笔者有理由相信:“高考成绩是教育的附属品,而绝非教育的全部。”

智慧学堂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大数据 教学管理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92-02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崛起,云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给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和决策带来前所未有的革新与挑战,教育行业同样不可避免。当前人们对大数据的认识尚处于初始阶段,特别是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才刚刚开始,真正的将大数据完美地应用于教育,造福于教育,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一、何为大数据

《自然》杂志在2008年9月推出了名为“大数据”的封面专栏,讲述了数据在数学、物理、生物、工程及社会经济等多个学科扮演了愈加重要的角色。加里・金说:“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大数据也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更好经营决策的各种资讯,同时与大数据相关的数据存储、数据安全、数据分析等领域也都属于大数据范畴。

二、大数据对教学的影响

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宓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也有“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观点,足见教育是需要根据现实变化的。

在教育领域中,大数据除体现传统数据的所有宏观功能外,还能收集分析详尽的微观个性化数据,大数据的优势立显。传统数据诠释宏观、整体的教育状况;大数据用于调整教育行为与实现个性化教育;传统数据来源于阶段性的,针对性的评估,其采样过程可能有系统误差;大数据来源于过程性的,以第三方、技术型的观察采样的方式误差较小。传统数据分析所需要的人才、专业技能以及设施设备都较为普通,易获得;大数据挖掘需要的人才,专业技能以及设施设备要求较高,并且从业者需要有创新意识与挖掘数据的灵感而不是按部就班者。

大数据带来新一轮教育信息化的浪潮已然随着硬件的高速革新和软件的高度智能无法抗拒地推到了我们面前。作为新时期的教育管理者,唯有掌握良好的“冲浪”技术,转变教育思想,及时利用大数据服务学校管理、改革教育教学,提高办学质量。

三、大数据教学管理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往的教学管理模式正在慢慢退出历史舞台。这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大数据为载体的新型管理模式极大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充分利用,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升,转变了工作效能,让工作更加具有时效性,科学性,及时性。管理透明化、简约化、信息化。

1、教育大数据管理的模型构建

正如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管理的目标是“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的教育管理模式将发生质的变革,大数据管理模型应运而生。

大数据支撑的教育管理模型:以“主体、对象、资源、目标”为核心要素,建立多级连通共享的教育云,构建教育管理复杂系统,利用云技术处理教育云端大数据,为教育公共服务机构、教师和学生提供全天候多终端个性化需求的教育资源服务、专业发展服务和综合素质发展服务,提升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公平性,提升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大数据教育管理新模式如右图所示。

在教育管理中,人的因素是重要的教育数据,是一切教育数据的来源。教育资源的配置,首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资源基本分类:人才资源、财物资源、知识资源;教育内容、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经验等,是教育资源配置中的隐性资源,却是根本资源;技术资源是大数据教育管理的生产力资源,教育技术尤其是教育信息技术、大数据、云技术的应用,是管理主体满足教育服务需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应用型资源。

2、教育大数据管理的行动路线图

教育大数据管理是一个长远的伟大工程,从当前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和面临的挑战综合考虑,还有相当长的路程要走。我们需要在思想上、理论上和实践上全面推进,迫切需要制订正确而长远的行动路线图如又图所示。

这是三个层级的运行策略:底层是大数据教育管理的基础建设――教育云的建设,各区域应遵循国家教育数据标准,建设分布式教育数据中心(云)――资源库+数据库+数据关系逻辑的建构,为云端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提供基础硬件支撑,进而建设三层智慧平台――智慧校园、智慧学堂(课堂)和智慧终端(尤其是移动终端)――应用平台建设,同样作为基础层级的是教育资源的大数据挖掘――对教育过程所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模等处理,为教育管理决策提供数据应用;位于高层的是教育大数据管理的操作系统,从公共服务到学生个体发展,利用大数据进行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和个性化供给,推进教育发展与改革,使人人享有优质恰当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优质可持续发展,推进教育品牌建设和创新提升,形成高效绿色的教育文化。

四、大数据教学管理的优越性

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数据文化正在成形,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教育变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教育领域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大数据的发展给困境中的教育变革提出了新的挑战。进入大数据时代,依靠言传身教的古代精英式教学和注重快速实效的现代大众式教学正在有效结合,基于数据分析的共享式精准教学不再遥远,按需学习、因材施教将真正成为可能。大数据带来的一系列变革,对新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为迫切和现实的要求:日益强大的互联网、多媒体及概念软件、开源软件等为师生提供了更加自由、灵活的学习和探索空间,求知的视野被极大拓宽;日益频繁的师生活动及社会互动被大数据予以记录、分析和共享,教育环境的时空界限和信息隔阂得以打破,长期以来潜伏于数据之下的教育理论和规律将日益凸显和明朗,人才培养将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学习与生活、教育与社会不再被孤立,学生、学校与现实生活的体验更为接近,学生学习兴趣、学校办学动力将被大大激发。

参考文献:

[1] 黄开福《大数据时代与现代教育变革》百度文库http:/// 2014.02.18

[2] 郑立海《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管理模式变革刍议》《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第7期2016.1.13

智慧学堂教育范文第7篇

在美丽的黄海之滨,有一所特别的学校,其创建于2011年9月。遵循创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精品化、国际化学校的发展定位,这所集聚灵性和智慧的学校以“华润行远”为核心价值观,以“润泽教育”为办学特色,形成了学校独特的“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润泽生命,启迪智慧”的办学理念。学校现有六个年级38个班级,学生1600多名。现有教职工92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名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8人,取得高级教师职称12人,教育硕士15人。是目前大连市建筑面积最大、办学设施功能最完善、师资队伍水平最高的一所公立小学。它就是――北京小学大连华润海中国分校。

课程规划的依据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根基所在。而课程建设作为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也是一所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

学校在“润泽教育”实践中以“亲切关怀每一个”为行动策略,以润育美德生活,润化美德思想,润悟美德智慧为宗旨,创新实践润泽教育八个愿景:和蔼亲切每一个,博学精进每一个,智慧创新每一个,仁爱宽厚每一个,温文尔雅每一个,幸福体验每一个,和谐发展每一个,成就梦想每一个。

基于核心素养的“润泽教育”将引领学校的高效发展,开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牌学校发展之路,学校将其使命概括为六大体系,分别是:提升管理智慧(精神“滋润”,管理“玉润”);积淀教育智慧(教师“慧润”,课题“研润”);开发智慧课程(文化“浸润”,课程“丰润”);构建智慧课堂(课堂“涵润”,探究“悟润”);润育智慧学生(德育“温润”,活动“养润”);发展智慧家长(家校“合润”,家长“殷润”)。

学校努力营造“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的校风;实践“进德修业,因材施教”的教风;培育“乐学善思,明理笃行”的学风;培养“仁爱宽厚,睿智大气”的具有中华底蕴、国际视野、多元发展、有智慧、能创新的华润智慧好少年。

国学课程方案及说明

2016年9月正式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含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其中学校认为人文底蕴素养的培育应该以国学为主要途径。

国学课程的意义 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浸润着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学习国学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中华民族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中华传统文化是学校最深厚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生存之本、精神之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谓是思想上有大智,科学上有大真,伦理上有大善,艺术上有大美。所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应是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学校以“国学润人,树魂立根”的国学文化为底蕴,以儒家思想核心“仁、义、礼、智、信”为价值追求,以“润育美德生活、润化美德思想、润悟美德智慧”为主题,给予学生精神的引领、人格的涵养,引领学生与圣贤为友,做一名懂礼仪、有智慧、有道德的人,并以美德塑造最好的自己,做华润德智双馨的智慧好少年。

国学课程的建构 一是国家课程校本化。为确保国学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学校将部分国家课程在学校国学文化基础上进行整合融合与重新建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担任授课教师,充分利用固定课时、晨读、班会等时间确保国学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比如语文学科中加入春夏秋冬、梅兰竹菊荷主题的唐诗宋词诵读;在品生、品社课上补充双语成语故事内容;在地方健康课上增加《从字到人》《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常识;在综合实践课上丰富双语中华文化百题;在体育课中整合武术套路拳法;在美术课中融入国画技巧技法训练;在写字课上加入书法家故事,名家作品欣赏等。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宣传栏、广播、学校网站等媒介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每学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学校本课程成果展示实践活动。以诵读比赛、知识竞赛、作品展览、写经典、悟经典、演经典等为活动形式,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终生受益。

二是校本课程体系化。在学校“文化浸润课程,课程丰润文化”的实践中,学校架构了以中华国粹经典为核心的国学校本课程体系。首先以楼层主题文化为主线,教学楼的一楼,以“国学育人,树魂立根”的国学文化为主题,分年段设置的国学校本课程是:一、二年级弟子归、三字经、三十六计成语故事、二十四孝故事;三、四年级唐诗宋词诵读、中华传统典故故事100篇、创编中华美德四字歌;五、六年级唐宋家故事欣赏、古代著名诗人词人、诗词欣赏、中华文化百题欣赏等。学校开发的“国学”校本课程,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价值追求,引领学生做一名懂礼仪、有智慧、有道德的人。其次在文化建设中,学校还以功能性教室为阵地,发挥教师特长优势,开展教室主题文化,开发系列主题性校本课程;以中华国粹武术文化为引领,开发“崇文尚武,厚德载物”、全员参与的中华武术主题校本课程;以乒乓文化为引领,开设“国球精神育人,特色品牌兴校”的全员参与的乒乓球校本课程;以书法文化为引领,普及“立字立德,立字立人”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写字的书法校本课程;以美术艺术文化为载体,开发“童心同画,翰墨飘香”的国画、剪纸、美术校本课程,“茶韵诗香,茶礼悟道”等传承中华文化的“国粹品艺”校本课程。这些国学类、多元化、启迪智慧的校本课程,直观、生动、形象、易懂,丰富了学生底蕴,开发了学生潜能,促进了学生和谐发展。

学校的文化建设,如同一个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校博物馆,很有创意。孩子们在这里享受与世界同步的优质教育,汲取的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的科学知识,更是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中华底蕴、国际视野。学校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生命智慧教育,使师生从文化浸润走向文化自觉,从优秀走向优雅,以培养适应未来国际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学校的国学课程包括智慧经典类、戏曲类、对联、诗词歌赋类、书法悟道类、国画类、武术力美类、中医养生类、类、民间艺术类、饮食烹饪类、建筑类、服饰类、传统节日类、酒文化类、圣贤智慧类15分支,每分支下又有十余小项,这200余项便是学校国学校本课程的体系根基。同时,依据此体系,学校开发了国W系列校本教材,为课程的实施提供基础保障。

国学课程的实施 一是国学课程主题化。学校以“文化与课程同行,课程与文化同在”为理念,将国学课程和楼层主题文化同步实践。并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学国学,诵经典,为教师推荐《论语》《道德经》《菜根谭》《声律启蒙》《诗经》等经典,使师生共同“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二是国学课程艺术化。学校以“高雅艺术润泽生命精彩,多元发展润育美德少年”为主题,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课程艺术化呈现,促进学生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如同唱孝老敬亲歌和礼运大同篇的“班班有歌声,学生显风采”展演;二十四孝讲故事比赛;“诗情画意”古诗配画活动;传统节日习俗的探究性阅读成果展;《木兰辞》表演唱;“古韵悠扬”古筝、民乐社团演奏会;融入“中华民族”手语舞的大课间活动;“幸福成长,成就梦想”千人经典诵读活动;唐诗宋词经典歌曲演唱;一年一度的纪念孔子诞辰经典诵读活动等。

三是国学课程家本化。学校以华润明德家长学堂为创新平台推进了国W课程家本化进程。学校开发了系列亲子国学家本课程,包括:亲子修行学习篇:《笠翁对韵》《幼学琼林》等;自我修行提高篇,《了凡四训》《诸葛亮诫子书》等。学校还邀请专家引领家长开悟,如大连儒学学会会长张本义先生、中央民族大学徐建顺教授到校做吟诵专题讲座,家长代表张小静先生做“内圣外王”的主题交流,大连团市委书记赵红做《成功的本源》国学讲座等。学校还组织亲子书法作品展、亲子国画作品展、亲子剪纸作品展、亲子风筝节等活动,促进家长殷润,家校合润。

四是国学课程的评价。首先,建立量表进行常规性评价。(见下表)其次是设计个性化特色评价。学校为每名学生建立个性化成长档案,将学生校本课程学习收获、作品等存入档案,作为重要的过程性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每一个”!

国学课程的成果 学校被评为金州新区首批弘扬传统文化示范单位,成功承办了金州新区首届传统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文艺演出活动,在金州新区电视台“越来越好”栏目中进行长达40分钟的传统文化专题现场直播活动,国学校本课程成果即将在大连电视台展播,在中央电视台“故乡”栏目中也有过展示。学校国学特色课程实践经验在《大连日报》《大连教育》《辽宁教育》《中小学管理》《东北之窗》等媒体中都进行了相关报道。国学课程已成为学校主题文化与特色课程的一道靓丽风景!

结束语

总之,学校努力以“国学润人 树魂立根”的国学特色课程实践来点化师生的心,浸润师生的情,滋养师生的根。使师生逐步从文化浸润走向文化自觉,从优秀走向优雅,实现学校培养“仁爱宽厚,睿智大气”,具有中华底蕴、国际视野,有智慧、能创新的华润学子的育人目标,实现学校“幸福体验每一个”“成就梦想每一个”的润泽教育美好愿景!

智慧学堂教育范文第8篇

一、数字课堂,实现教学新常态

数字课堂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阵地,也是学校对外展示本校形象的一个窗口。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2012年,江义中学在原来“目标―导学―检测”课堂教学模式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自主研发了适合本校的课堂互动平台,构建了“三环智能数字课堂”。

1.自主开放性课堂(智能互通)。智能数字平台最新突破性地解决了系统兼容性问题,使学校及学生可以使用任何安卓平板享受智慧教育。学校运用智能数字平台成功与人人通、慧学云、学乐云等系统(各系统有着丰富的素材,包括微课、电子书等多媒体资源)无缝对接,便于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选取适合的资源进行个性化、选择性学习。

2.轻松简易化课堂(智能管理)。移动式教学,让教师随时走下讲台,全面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所需各种格式的文件和板书等都可以在教师机上完成,通过交互系统与学生产生良好互动。

3.多元互动性课堂(智能互动)。教学过程中的数据采集系统、师生交互系统、数据分析系统,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向交互式数字课堂转变,可以实现教学同步以及一对一、一对多的即时分享与交流,为促进师生、生生、师生与教学资源的互动搭建平台,同时鼓励家长参与,进一步促进家校互动。

4.移动数字化课堂(智能诊断)。智能数字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个人电子终端和学习资源为载体,贯穿于预习、上课、作业、辅导、评测等学习的各个环节,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境的“移动数字化学堂”,深刻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

5.基于诊断的课堂(智能评价)。智能数字平台具有各种在线答题的测试功能以及强大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让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更了解。如客观题推送,学生作答后,教师进行统计分析,并点评发送原屏截图给所有学生;主观题出示,学生限时作答后,教师启动互批功能,学生之间按照标准打分并提交,教师做最终统计分析。

二、“一键式”录播,实现师生同发展

录播教室建设已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三通两平台五课堂”的重要建设内容。学校于2012年11月建成智能录播系统――全程、全景、智能化地记录课堂的“一键式”录播系统,不仅快捷智能,也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打开了一扇窗户。

1.运用智能录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加强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为录播教室的使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智能录播教室录制了上百节课堂教学、多次说课与评课,其中有多节荣获国家、省级奖项,其投入使用拓宽了教师教育科研的渠道。学校结合实际开展了以“和乐课堂”为主题的网络直播课堂活动竞赛、数字课堂网络教研活动,参与教研的教师可以在本校通过网络平台观摩、评课,改变了以往集中教研的种种弊端;借助智能录播平台,开展了“微观”教学研究项目,上课教师在录播以后可以拷贝课堂教学视频进行反复回放,通过课堂观察全方位诊断自己的教学,提高主动反思意识和教学反思能力,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水平及教学能力。

2.运用智能录播,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智能录播平台的运用不仅更新了教师教科研方式,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也给学生提供了优质教学环境。课堂上,录播教室先进的设备和教师新颖的教学课件,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学校资源平台下载或在线点播课堂录像进行学习,有效弥补和巩固已学知识。智能录播平台让学生能够充分地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特点,从而提升学习状态和道德品质。家长可以登录平台点播相关的课堂教学视频,与孩子一起观看,分析交流学习内容的掌握情r,并对孩子的课堂表现进行点评,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三、点击网络,开辟德育新途径

1.电视台直通化。校园电视台是学校宣传教育的窗口,是课堂教育的阵地,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又一道靓丽风景。学校利用校园电视台,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校园电视台开设了新闻节目,及时报道校园实事及国家大事让学生知晓和了解,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与抱负;根据学校的德育月开办了专题栏目,做到每月一专题,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为学生营造了丰富的心理教育环境,提供了多层次的心理教育内容;通过拍摄毕业微电影,张扬江义中学师生的风采,引发他们的共鸣,使学生铭记青春、感恩老师、留念学校;还根据不同教师的需要录制优质课、微课等教学视频,并利用校园广场的LED显示屏辅助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2.沟通渠道多样化。2008年以来,学校网站不断扩充容量,提高层次,充分发挥学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资源的集成功能、师生个性特长展示的舞台功能。建立教研组主页,以网页形式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提高专业化发展水平;建立班级师生个人主页,搭建班级展示舞台,进一步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学校各班级、年级、教研组都建立了微信群和QQ群,为学校教育教学、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学生搭建了一个广阔的信息交流平台。

四、整合平台,实现管理互通化

校园一卡通系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校园信息化提供信息采集的基础工程之一,具有学校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部分功能。学校自2013年就把考勤、图书、宿舍、饭堂等管理系统整合到一卡通上,随着功能的完善,最终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

学校利用政务系统、教育OA系统等平台,实行办公的信息化。自主开发图书馆、教师评价等管理平台,实行有效管理;将质量评价系统、教师专业发展积分系统等诸多平台进行整合,使教师只要在学校网站登录或通过扫描二维码方式即可进入,了解和参与学校管理工作。

智慧学堂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人工智能;大学英语教学;后现代课程观

一、引言

人工智能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创新,正在颠覆我们的生活,改变世界的面貌[1]。世界各大经济强国为抢占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制高点,争先研制了各种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和行动方案,试图占住未来科技发展先机。我国在继2016年5月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推出《“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后,次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全面部署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2017年9月,教育部长陈宝生提出“课堂革命”的信息化时代教育改革新命题,人工智能驱动和赋能的课堂革命序幕从此拉开。2018年4月,教育部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明确了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及科技创新等领域的目标和任务。人工智能与教育进入了融合创新阶段,正在迅猛地颠覆人类几千年沉淀的教育理念和方式,重构教育生态。智能语音技术、英语语言测评系统、语言翻译、智能口语陪练等技术,以及自适应系统、个性化学习中心和智能导师系统等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领域,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破解大学英语教学领域几十年来教学资源不足、“因材施教”难以践行、课程评估不科学等难题提供解决方案。显而易见,传统的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足以应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我们必须积极求变,寻找人工智能与大学英语教育的契合点,方能在这场革命浪潮中幸存。

二、人工智能2.0和教育

人工智能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具有颠覆性的技术[3],它正在加速落地,深刻地改变世界和人类生产、生活方式[1]。人工智能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教育休戚相关,对教育的变革也将是彻底的、全方位的。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它,方能抓住人工智能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机遇,方能乘风破浪应对挑战。(一)人工智能的内涵、发展及核心技术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简称AI)这个名词,早在1956年由美国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College)的一群年轻科学家提出,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科学、全面、准确的定义。学界公认的定义是,人工智能这门科学主要研究、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理论及相关方法与应用技术,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智能,最终使之能像人一样思考、学习和认知,并能够有效地处理过去由人才能处理的问题[4]。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的面十分广泛,涵盖多个大学科和技术领域,如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理解与交流、认知与推理、机器人学、博弈与伦理、机器学习、统计学、脑神经学等[1]。学界认为人工智能经历了三大发展浪潮。第一次是20世纪50至60年代以图灵测试为标志的启蒙期。20世纪80至90年代随着语音识别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人工智能发展迎来了第二次发展浪潮。近年来,由于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深度学习算法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开启了第三次发展浪潮。大数据技术、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第三次发展浪潮的标志性技术。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包括三个层面:基础技术、通用技术和应用技术[1]。在基础技术层面,机器学习被认为是其最重要的支撑技术,研究计算机如何模拟或实现人类行为,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性能的科学[1]。被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领域的深度学习则是机器学习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加速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的通用技术层面内涵丰富,主要包括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决策和规划、运动与控制等。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现在深入渗透各个行业领域,人类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未来的一切将出现无限可能。(二)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人工智能与教育息息相关。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政策驱动、消费者需求升级驱动以及新技术迭代升级突飞猛进驱动下,已经迈入了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阶段,迈入了为变革课堂教学,实现教育创新赋能加力的阶段。自2015年至2019年,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2015年)、《“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6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7年)、《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2018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2019年)五项政策,加速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的进程。目前,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整体提高,教育消费需求升级,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及投入大幅增加,对教师的要求、学习环境和条件的要求更高,在线学习需求旺盛,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加速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核心应用技术即计算机视觉技术、智能语音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已经广泛开发应用于在线教育、智慧课堂、为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赋能加力[5]。目前,从基于语音识别的英语语音测评到基于图像识别的智能情绪分析,人工智能已经在教育领域已经实现十余种产品类型[6]。国外像Google,Alpha,Facebook等走在技术前列的知名公司,研发了各具竞争优势的AI教育软件,进军教育行业;国内的腾讯、科大讯飞、百度等也研发了各类学习软件和教学软件,并拥有海量用户。人工智能引领下的教育正朝智慧教育、智慧学步迈进。

三、人工智能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机遇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歇过,但是不管怎么努力都被冠以“费时低效”的罪名,教学资源不足、“因材施教”教育理念贯彻不到位、评价无法及时科学反哺教学等问题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顽固问题。人工智能时代,随着大数据技术、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所催生的慕课、自适应学习系统、个人学习中心、智能导师等的广泛应用,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一)慕课的蓬勃发展,海量教学资源得以共享。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大数据时代的产物。2013年,中国迎来了慕课元年,从此中国大地掀起了一股慕课建设的热潮。从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教材出版商、IT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到普通教师,都在共同致力于开发慕课平台,共建优质教学资源。短短的六年时间里,中国慕课在信息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国共有12500门慕课上线,超过2亿人次在校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慕课,6500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7]。已经上线的慕课中,大学英语慕课的份额十分可观,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海量教学资源。目前,中国大学MOOC,共有468所合作高校共推出了1291门国家精品慕课,其中包括60余门大学英语通识类课程、28门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和21门跨文化类课程;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UMOOCs),我国首个以外语学科特色为主的国际化慕课平台,自2018年3月23日正式启动以来共上线大学英语类课程40余门;国内外语类三大出版社也创建了特色课程平台: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推出了U校园教学云平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创建了“WELearn课程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了i-Smart外语智能学习平台;清华大学研发的学堂在线上也有将近50门大学英语类课程。这些平台所推出的海量优质外语教学资源,学习者可以像逛超市一般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在平台上挑选课程,这较好地解决了大学英语过去一直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除此以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升级,机器人教师和虚拟教师的广泛应用,他们都将成为最好的老师时时陪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课堂”的愿景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路上教学资源不足不公的问题不再是制约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问题。(二)自适应学习广泛应用,“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得以践行。早在孔子时代就提倡“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及自身素质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几十年来,也一直致力于“因材施教”个性化的教学改革,但是劳而无功,究其因,主要是课堂人数多,教师无法每次课前准确掌握学生学习程度、课中和课后不能即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很难做到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实施“因材施教”。2016年美国自适应学习平台Knewton及我国自主研制的智能自适应学习系统的投入使用,为教师、学生自己,甚至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学习资源和途径提供了便捷。人工智能在自适应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显而易见,主要体现在:科学而又高效的学习状态诊断;精准学习资源的推送;全过程学习数据的收集、分析与整合。因此,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应用使得量化自我和定制学习的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3],“因材施教”问题也将得以践行。(三)大数据护航,精准多维的课程评价得以实现。课程学习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大学英语课程学习评估经历了过去的以终结性评估为主到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相结合的课程学习评价方式,但是不管怎样,过去评估形式的改变并没有改变评估重结果、轻过程、重整体、轻个体的结局。此外,由于技术的原因,课程考核根本无法顾及学生的情感因素。因此,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始终没法全面科学精准地反哺教学。人工智能通过即时摄录大数据分析使传统评价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所有学生的学习记录将被人工智能综合收集起来,互相参照、优化、聚合后分发,从而提高总体水平,彻底升级“教学相长”的含义[8]。尤其是智能导师系统及智能评测系统的开发利用,可以凭借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不仅能全过程精准收集学习的学习数据,还能即时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情感感知等多种学习因素作出即时的诊断和评价。大数据保驾护航收集全过程学习数据、智能导师和智能评测提供多维即时诊断和评价,这才是具有实际意义和现实价值的课程学习评估。

四、大学英语教学面临新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给大学英语带来无限机遇的同时,也倒逼大学英语教学必然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朝着教学目标高阶化、课程体系后现代化、教学模式智慧化、教师角色精细化方向发展,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和学生的“学以成人”。(一)教学目标高阶化。新时代高要求。近两年,教育部罕见多次发文呼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召开加强高校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面向非外语专业的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9]。“推进公共外语教学改革”也被列入2019年教育部“十大事件”之一。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和中组部又联合召开“推进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大力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专门人才”会议,重点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外语”综合应用能力,为国家战略培养和储备“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9]。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在2019年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上提出高等外语教育要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要积极迎接新科技革命挑战,要全面融入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大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练运用外语、精通中外谈判和沟通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10]。新技术新要求。2018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上,大屏幕即时将嘉宾语音转换成中文又即时译成英文;2018年11月的第五届互联网大会上,不但有中文,还有英文的首个AI合成新闻主播的出现。翻译软件、智能机器人等日新月异,给人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知识,瞬间可以从智能机器人和资源库平台获取,使得人类靠知识传授的课程即将被淘汰。课程教学的重心不得不从曾经的知识传授转移到通过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适应学习,培养信息获取和分析处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5],以及人工智能所难以拥有的精神能力,包括情感能力、价值追求能力、美感能力和创新能力[3]。在这种高要求、新要求下,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不再是简单的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了。而是迈向更高阶的利用英语汲取和交流专业信息能力的培养;使用英语解决专业问题的学科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发展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智能素养,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学习、研究和未来工作中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按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按知识与认知过程两个维度分类[11]。在知识维度,知识被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反省知识4种类型。在认知过程维度,认知过程维度,认知过程由低级到高级被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6种水平[11]。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高阶性主要体现在:在知识维度,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立从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向反省认知知识迈进;在认知过程维度,从记忆、理解、运用向高阶的分析、评介、创造迈进。(二)课程体系后现代化。人工智能时代将迎来学校平台化、传统课堂网络化、课程市场化,人工智能技术随时从云端、海量资源库中为学生提取知识,并经由结构化推送给学生,经过学生深度学习之后进一步提炼加工,再次结构化。此外,人工智能超强的学习能力随时产生大量人类无法理解的暗知识(所谓暗知识,就是指那些人类根本无法感受到无法表达出来的,然而却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知识)。“人类将进入一个知识大航海时代,我们将每天发现新的大陆和无数金银财宝”[12]。正如Schwab,J在Thepractical:Alanguageforcurriculum中所言:课程领域已步入穷途末日,按照现行的方法和原则已不能继续运行,也无以增进教育的发展[13]。现在需要的是适合于解决问题的新原则.....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因此,大学英语目前线性的、统一的、封闭的现代课程体系必然受到冲击,取而代之的是非线性的、建构的、开放的小威廉.E.多尔所倡导的后现代课程模体[14]。人工智能时代,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应该朝小威廉.E.多尔所提出的具有四R特点的后现代课程模体建构,即课程具有丰富性(rich)、回归性(recursive)、关联性(relational)和严密性(rigorous)。所谓丰富性,是指课程的深度、意义的层次、多种可能性或多重解释[14]。在人工智能时代,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同伴之间是学习伙伴的关系,他们随时都可以能产生新的疑问或知识,因此为了促使学生和教师产生转变和被转变,课程应具有“适量”的不确定性、异常性、无效性、模糊性、不平衡性、耗散性与生动的经验[14]。课程具有回归性是指课程的片段、组成部分和序列应该是任意组合的,不应该设置为孤立的单元,而应视其为反思的机会。也就是说在设置课程体系的时候,每一个知识,包括作业、测验等都应该提供对话和反思的余地,避免课程的重复性。关联性指建立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联。具有关联性的课程模体将摆脱过去课程体系仅仅由课程内容或教师来决定,课程模体处于一种不断建构的过程,它的内容和体系远远超越原有的课程内容。严密性是四个标准中最重要的[14]。自发组织建立的丰富的具有回归性的课程并非任意、无序的,而是具有学术逻辑和符合课程发展规律的,可以用数学思维准确度量的。只有这种非线性的、开放的、不断建构的课程模体才满足海量资源,优势整合的特点,才能有效解决学生日益增长的对英语能力提升的需求与优质英语资源分布不平衡直接的矛盾。(三)教学模式智慧化。人工智能赋能的课堂将首先是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课堂,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课堂,是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是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混合式和翻转课堂,是平等交互、自适应学习、快乐幸福并追求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高效课堂[5]。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当遵循语言学习“输出驱动、输入优化、产出评价”和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从英语学科教学方法与移动新媒体技术相结合的视角,引入自适应学习系统、智能导师系统加强过程监控与评估,充分利用慕课、微课等建立具有可视化、可听化、协作化、互动化的大学英语“金课”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教学互促和互补的优势,构建线上线下教学环节,形成课前预备、课中教学、课后巩固、课外丰富及教学反馈五个教学环节为一体的螺旋上升模式,实现知识从传递到知识提升,如图1。图1智能教学模式模拟图(四)教师角色精细化。智能语音、智能批改、智能翻译、教育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英语教育,过去教学中一切重复性劳动和大部分管理工作都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教师角色将发生重大改变。过去衡量优秀教师的素质体系: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完善的知识理论体系、较强的外语教学能力[15],已经无法完全满足人工智能时代对大学英语教师的需求。未来的人工智能智慧课堂不需要教师,教师的角色将转型为课程的咨询师、学习的引导者、数据分析师、情感呵护者等,角色将越来越精细。除此以外,由于角色的精细分工,将来教师不可能再孤军奋战,而是走向团队合作[16]。今天的教育形势下,我们教师要引领学生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引领学生学会认知(learntoknow),学会做事(learntodo),学会合作(learntoliveandworkto-gether),学会做人(learntobe)。

五、结语

人工智能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创新,为解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40多年来教学资源不足、“因材施教”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难以践行、评估重结果流于形式的顽固问题带来了契机。同时,人工智能对大学英语教学结构的颠覆性革命,也倒逼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朝教学目标高阶化、课程体系后现代化、教学模式智慧化、教师角色精细化方向发展。

智慧学堂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翻转课堂 MOOCs 教学模式

一、引言

翻转课堂最初来源于美国,在21世纪之初随着网络资源、课程视频资源的丰富,许多山区偏远地方的老师发现利用网络上传PPT的录屏视频可以有效地辅导学生的日常学习,使学生节约大量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翻转课堂一次来自于英文“Flipped Classroom”,它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其教学地点分为课外和课上两个部分。学生通过网络视频和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互动,学生之间交换学习心得、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作业等。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在课堂外,学生自由安排时间自主学习课程的视频或ppt,在课堂内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学习,使学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具体问题。

二、国内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翻转课堂模式是近代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它不仅适用于高等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也发挥了不同凡响的作用。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有所重叠,都是为了让学习更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个人数字终端的普及,学生可以在课堂外便捷地通过互联网学习丰富的在线课程内容。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式”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

翻转课堂的本质是一场关于教学模式的变革,过去学生习惯于坐在教室里聆听教师的讲解,教师习惯于站在讲台上照着自己的讲稿侃侃而谈。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暴露出它的缺点,已无法满足人类学习的需求,而翻转课堂却打破这一模式,通过互联网让世界上的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地参与学习,享受一流的教育。翻转课堂最知名的例子是萨尔曼・可汗在2009创办的“可汗学院”,截止到2014年1月,YouTube上的“可汗学院”已经吸引163.3万订阅者,观看次数超过3.55亿次。2015年“可汗学院”进入中国,目前在网易公开课平台上有60余门课程,几十万人关注度,超过百万次的点击量。在可汗学院之前,其实就有“翻转课堂”的概念,但随着“可汗学院”、Coursera、Edx等MOOCs课程相继风靡全球,翻转课堂的概念逐渐成为主流的教育思想。

国内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开始于2012年,随着MOOCs课程的推广和研究的持续深入,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相继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立自己的MOOCs平台,随之也推出特色的翻转课堂课程,在教学模式改革上做出很多的努力,取得不错的成果。如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已和国内外多家大学合作开展MOOCs教学,并基于此平台开设多门翻转课堂课程,如“电子技术基础”、“创新思政课”等,并把翻转课堂教学引入培养工程硕士的教育模式中,在探索混合式教育中走在国内大学的前列。

三、基于网络公开课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探索

互联网时代带来信息量的激增,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获得信息的成本大大减少。如何利用现有的互联网资源,改变原有的沉闷被动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根本的目的是使学生真正从课堂获得知识、掌握知识,是翻转课堂教学最本质、最原始的教学目的。

目前网络公开课的教学资源比较丰富,人们可以方便地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国内外知名大学教授讲解的课程视频资源。如果想象在学校一样有规律地参与学习并和同学进行讨论,可以MOOCs平台上注册申请课程,参与MOOCs学习,并随时通过网络和老师同学交流。翻转课堂是学生通过网络公开课自学和进行MOOCs学习的补充。教师从课堂的主导者变身为课堂的辅导者,通过集中授课,辅导学生学习网络公开课或MOOCs学习资源,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在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开设“物联网与智慧城市”课程的课程建设。该课程就是依托网易公开课的课程资源实现的翻转课堂,是翻转课堂在生化学院课程建设的一次重要的探索和实践。该课程的课程资源包括三个独立的网络课程《TED演讲:欢迎来到物联网时代》、《物联网与数字城市》、《数字城市》共14集内容,每集大约1小时左右。

本课程分为四个学习主题,每个主题均包括课外学习和课内学习两个部分,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对于每一个学习主题,教师均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提纲、学习重点要点、学习方法等相关资料,并给学生留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的课外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要求在课外自行安排时间观看网易公开课的视频资料,进行自学,并记录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回答思考题、完成学习。在课外学习期间,学生如遇疑问和难点课通过网络聊天群随时和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在进行翻转翻转课堂时,学生需要提交的具体学习资料包括:

1.课前学习内容,包括三四个主要的学习要点;

2.学习笔记;

3.课前布置的思考题;

4.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希望在翻转课堂上解决的问题;

5.教师在翻转课堂上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每次翻转课堂为90分钟,具体的教学环节安排如下表所示:

在复习课外学习内容阶段,由教师主要总结归纳课外学习内容的重点,提出本次翻转课堂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在案例分析与讨论阶段,教师预先根据学习主题搜集相关具体案例资料,在课堂上分析案例并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巩固知识。在案例学习结束后,翻转课堂进入课堂分组讨论阶段,课堂讨论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由教师规定讨论的问题,每次翻转课堂的讨论时间大约是20至30分钟,每组学生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统一观点和结论。讨论结束后,每组由一两名学生代表发言,提出该组的观点和对问题的理解。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同时汇总学生意见和观点,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

四、经验的总结

翻转课堂的整个学习过程刻意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可以引导课程的学习方向并提供学习素材和具体案例,最终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固化程度则取决于课堂的实际参与者(即全体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每一名学生都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学习内容的提供者、学习方法的实践者,教师与学生在翻转课堂中同时学到新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全面性的理解。

翻转课堂是作为新的教学模式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在翻转课堂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主要作用由主导者转变为辅导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锻炼其自我学习和综合思考的能力,教师把课堂大部分的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化为主动地学习知识,并逐步过渡到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并可在此基础上激发学习兴趣,课后可对学习的内容加以深化、融合和进一步扩展。

学习是一种乐趣,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考试,拿学分,学习本身的乐趣和享受却被压抑,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参与教学全过程,翻转课堂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和模式。当然目前在翻转课堂的实践中也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学生从基础教育开始就接受的是传统的课堂填鸭式教学和应试教育,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方法欠缺,自主学习的热情明显不足。学生习惯于听命于老师的安排,对个人自身的认知欠缺,因此教师在进行翻转课堂之初需要反复动员学生积极发言和表述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这无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积极探索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意识,如何锻炼学生主动明确地表述自己观点能力。

再有,翻转课堂对教师的执教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传递者,还应该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充当学习过程的监督者、辅导者和旁观者,教师的个人学术水平、课堂设计和课堂把控能力对学生知识的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及学生的最终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五、规划与展望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面对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大爆炸,在线的学习资源会越来越丰富,分类会越来越细化,高校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基于教材和讲义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终将被摒弃。在十三五期间,我国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强国战略,高等教育的变革势不可挡,高校教师面临新的挑战。人类对知识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无论是8岁的孩子、20岁的青年还是80岁的老人都会从学习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收获成果。最终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高效、最成功的我们不得而知,或者说现在预言还为时过早,但在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的尝试和探索非常必要。翻转课堂作为大数据时代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有益尝试,带给我们许多宝贵经验,也促进我们对于教育的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为教育的未来发展带来很多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网时代的教育革命[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5.

[2]李惟民.构建以课程为核心的开放大学教学体系[J].当代继续教育,2015.10.

[3]谢国平.大学英语慕课的前景与问题探讨[J].海外英语,2015.11.

[4]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理论探讨,2016.1.

[5]艾尔肯.关于翻转课堂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广角掠影,2016.1.

[6]王飞.论慕课时代翻转课堂中的技术主义倾向[J].学科探索,2016.1.

[7]祝智庭.智慧教育新思考――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J].2016.1.

[8]何朝阳欧玉芳.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

[9]李楠周建华.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比较与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1.

上一篇:投资资金管理范文 下一篇:农村管理知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