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程范文

时间:2023-08-07 10:03:10

智慧工程

智慧工程范文第1篇

“五个重庆”建设启动一年多来,纵观40个区县,“五个重庆”建设的效果参差不齐,有的又好又快,有的较差较慢,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还有越拉越大的趋势,“马太效应”初显。

建设“五个重庆”,是市委、市政府统一布置的“命题作文”,而今刚一破题,为何就有这么明显的差距?换句话说,要写好这篇命题文章,怎样才能出彩?已经巧妙地点了题!

“这是一个智慧工程。”尽管讲的是森林工程,是在主城区考察工作时讲的,但我们认为,“智慧工程”不仅适用于“森林重庆”,也适用于“畅通重庆”、“健康重庆”、“宜居重庆”、“平安重庆”;不仅适用于主城区,也适用于其他区县。

其实,“五个重庆”建设的提出,本身就是大智慧,建设“五个重庆”,更需要发挥聪明才智。搞好“智慧工程”,关键在创新。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两个儿子长大了,犹太富翁老了。富翁一直在苦苦思索,到底让哪个儿子继承遗产?

想起自己白手起家的青年时代,他灵机一动,找到了考验他们的好办法。

他锁上宅门,把两个儿子带到一百里外的一座城市,交给他们一人一串钥匙、一匹快马,然后说,谁先回到家,并把宅门打开,谁就继承遗产。

马跑得飞快,兄弟俩同时到家。但面对紧锁的大门,两人都犯愁了:哥哥左试右试,苦于无法从一大串钥匙中找到最合适的那把;弟弟呢,急得满头大汗,之前光顾了赶路,钥匙不知何时掉了。

突然,弟弟一拍脑门,有了办法,他找来一块石头,几下子就把锁砸开了,顺利进了门,取得了继承权。

人生的大门往往“没有钥匙”,在关键时刻,人最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规,而是一块砸碎障碍的“石头”!

这块石头就是“创新”。

建设“五个重庆”,最大的智慧就是创新。令人欣喜的是,“五个重庆”建设启动一年多来,不少地方的干部群众将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本地的实际结合起来,开动脑筋,创新思维,想到了不少“金点子”,找到了不少好办法,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五个重庆”建设,而且创造了很有推广价值的经验。本刊从中选取了五个区县,分别解剖了它们推进森林、畅通、宜居、健康、平安建设的做法。

智慧工程范文第2篇

滨海新区积极建设无所不在、高速互联、宽带、智慧化服务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构建智慧滨海提供重要支撑。

在建设城市光网方面,滨海新区对新建小区、楼宇、园区等设施直接部署光纤宽带网络。同时,积极推进南港区域、临港经济区、滨海旅游区、中心商务区等区域以及农村地区的骨干光纤网络建设。此外,滨海新区还扩大城市出口带宽,提升骨干网传输和交换能力及互联互通水平。积极推动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电网等技术的应用。2013年,滨海新区光纤干线超过67.8万芯公里,出口带宽接近1.86T,光纤入户覆盖61万户、实际接入28万户,广电网络双向改造达35万户,实施ADSL家庭用户免费升级为光纤用户计划和4M光纤家庭用户普及计划。

重点推进LTE、LTE-Advanced、WiFi宽带无线网及4G网络、移动互联网、宽带无线接入与短距离互联等试验和应用。推进三网融合,提升电信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网络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广播电视网络的数字化、双向化改造。

打造“智慧政府”

滨海新区欲统一建设覆盖新区的电子政务专网,从而打破各部门单独建设的业务专网。建立与天津市电子政务网络相联,覆盖全区各部门、各管委会、街镇、企事业单位的光纤传输网和数据网,以此为基础构建政务内网、政务外网,以及办公、视频会议、工商、卫生、教育、安监等政务专网。

为了让政府办公高效集约,滨海新区积极推进“政通云”建设。统一建设滨海新区电子政务云中心与云计算服务平台,各部门不再单独建设机房和数据中心。依托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等区内云计算资源、本地化IDC资源,建设电子政务云中心与云计算服务平台。

还将统一建设基于GIS的人口、法人、地理和经济等基础信息库公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承载基础地图数据及各有关单位的相关基础数据,服务各部门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实现一套基础地图,支撑多业务应用。此外,为了对各部门的信息公开服务、网上办公情况进行即时监察、预警提醒,将重点建设政务运行智能监督系统。同时,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平台,建设门户网站手机版,完善网上办事功能,完善全区统一的网站编辑和平台。

以信息化支撑城管工程

为了改善整体发展环境,滨海新区将以信息化支撑城市管理,创新管理模式,实现市政和社会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和精准化。

进一步完善交通指挥中心,扩大视频监控、电子警察、信号控制等系统的覆盖范围,对路况信息进行动态采集并及时。与此同时,加强公交调度系统建设,通过实时获取客流量和车辆运行状况等信息,实现对公交车辆运行线路和行车班次的合理安排,在全区推广应用电子站牌。

完善公安视频指挥调度系统与技防网建设。实现对上与市局指挥中心、指挥部、视频会议室互联,对下与所辖各分局进行视频对话、指挥、调度。加快技防网建设,新建1000个摄像监控点位,在停车场推广车辆监控系统,在干道安装车牌自动识别系统,将金融报警、机动车GPS定位等系统整合到110指挥平台。

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对城市部件进行统一编码,实现城市管理部件的全面感知和监测,从而提高发现和处置问题的效率。

加强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监测手段,对全区的空气质量、水污染、噪音、环卫等业务数据动态收集、处理和加工,准确判断全区的环境质量与污染源排放动态监测信息,为有效实施环境管理与执法,增强污染源防治、减少污染物排放提供科学依据。

建设区域能源信息管理系统。对重点能耗设备、部门进行资源监控,实现对全区水、电、气等资源的来源、消耗量等信息的动态掌控,实现节能减排。

带动智慧产业发展

滨海新区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等领域的深入应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做大电子商务规模,完善和升级船舶、工程机械、航运、钢铁、石油、化工产品、稀有金属等交易市场的电子商务平台,形成国际商品交易的“市场群”。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通过RFID技术在多式联运、口岸物流、园区物流、城市配送等方面的应用,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对物流环节的全流程管理。

依托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庞大的计算资源,构建“超算云”。为石油勘探、高端装备研制、生物医药研发、动漫设计渲染、新能源、新材料等提供在线计算服务。推动百万亿次、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技术在科学研究、生产制造等领域的应用。

建设“智慧”民生工程

近年来,滨海新区积极开展智慧民生工程建设,让公共信息服务更加优质、便捷、高效。

依托电子政务网络对全区街镇的覆盖,将调解、劳动就业、民政救助等政府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能延伸到街道和社区,提供高效的服务。目前,滨海新区正在研究推广以“一库四平台”为基本架构的“数字新港”办公模式,建立辖区居民基本信息库和一口式受理、网上服务、协同办公、居民诉求平台,实现街道各类各个业务事项的网上受理、办理。

在普及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基础上,建立全区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和专网,整合与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等信息系统,实现便民服务、信息共享等功能。

建设一批试点智能小区,推进社区服务网站、信息服务自助终端、多功能金融服务终端等便民信息服务设施建设。推进购物消费、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公用事业费用缴纳等网络化应用服务。推进智能家居、社区安防监控等方面的智能化应用。

在教育领域,利用网络优势为市民提供个性化、开放的网络化教育和终身教育服务。滨海新区计划推进新一代数字化校园建设,加速推进科研、教学、管理、后勤保障等的数字化。

同时,将开展网络备课、网络教研、网络学习,深化IPv6在新一代校园网建设中的应用,逐步完善各级各类远程教育系统。

相关链接

韩国:政府行政服务更加智能化

韩国正在依托网络,打造绿色、数字化、无缝移动连接的生态、智慧型城市。早在2003年,韩国政府就推出“U-Korea”发展战略,目标是把韩国建设成为智能社会。这一发展战略以无线传感器为基础,把韩国所有的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从而促进韩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2011年6月,首尔“智慧首尔2015”计划,提出发放证明书、缴纳税金等现在由政府机关和网站负责的行政服务,从2012年按阶段向使用手机的方式扩展。2014年,市民可以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实现81项首尔市行政服务。

智慧工程范文第3篇

一、BIM应用的总体规划

1.BIM应用需求通吕运河水利枢纽工程BIM应用需满足:施工部署及施工工艺事先虚拟建造,为项目科学、高效组织实施提供保障;利用BIM+智慧工地系统数字化管控,实现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通过模型建立以发现图纸遗漏、矛盾或错误,通过碰撞检查找出具体问题后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等。2.BIM应用流程引进BIM+智慧建造关键技术,通过将BIM、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管理,构建水利枢纽工程智慧建造关键技术,加强施工过程中对进度、质量、安全、环境等要素全方位实时监控,着力打造水利工程建设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管理模式。

二、BIM技术的具体应用

1.设计阶段模型建立根据设计图纸并严格按照BIM标准体系搭建水工结构、金结、建筑、MEP、幕墙各专业基础模型,并由BIM工程师组织各专业工程师进行检查、分析,核对模型准确性、完整性等。2.施工过程部署(1)虚拟仿真。前期BIM策划先行。项目部入场之初,通过BIM规划,高效利用场地,建设标准化园林式工地。(2)临建布置。通过虚拟布置确定场区内加工厂等临时设施,合理布置临建系统装置,响应绿色节能施工要求。(3)大型机械管理。通过建筑模型与场地位置关系,方便确定塔吊等大型机械的布置方案,检查群塔高度关系与碰撞情况,对现场布置有更直观的把控。3.图纸会审及优化在构建模型过程中,利用BIM技术三维可视化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提前将图纸存在的问题向设计单位反馈,及时优化调整施工图,有效缩短设计变更时间,加快施工实施进度。4.沉浸式可视化技术交底为解决常规平面化施工技术交底不够直观、被交底人对交底内容理解和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利用BIM模型的直观特点,进行沉浸式可视化施工技术交底,以提高交底内容直观性和精确度,提升施工技术交底效果。5.基于BIM施工模拟优化应用BIM模型深度优化模板设计,指导施工生产,提高成品质量检测合格率。在施工中提前运用BIM技术对工程实体进行精准建模,并虚拟施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施工安排,如对基础和防渗三轴水泥搅拌桩进行三维精细化桩位放样,模拟现场施工,用于指导现场实施以消除空间误差。6.碰撞检测利用BIM建模技术,预先对设计图中的机电管线进行三维立体排布,消除位置矛盾或不合理布置方式等,优化设计使其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进行三维可视化交底,在虚拟建筑物内部漫游,了解各个构件信息、设备位置关系、空间关系、施工顺序等,提高施工人员对图纸的理解。7.工程实体准确算量BIM模型建立后,可根据模型参数准确快速计算及统计工程量,提升工程计量的准确度与工作效率。与传统的根据图纸计算工程量的方式,在异形构件工程量计量中尤为突出。8.安全配置模型对施工用外排脚手架配置安全模型,明确步距、立杆间距、剪刀撑配置等关键参数并进行脚手架稳定性验算。9.模型安全分析交底运用专业软件对施工模型涉及的如“四口五临边”等较大危险源进行分析和测评,生成分析及测评报告并利用建模技术进行三维可视化安全技术交底,提高作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10.传统施工工艺优化本工程利用BIM+3D打印技术,指导泵站流道异形钢模板设计、加工及安装,并利用三维模型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该施工技术有效解决了常规木模施工可能带来的流道断面结构尺寸精度不够、流道表面平整度差、现场配模工作量大、施工效率低等不利影响。

三、BIM管理应用

1.BIM+智慧建造管理平台本项目自开工之初就搭建了BIM云端管理平台,通过分配项目管理人员权限,以终端BIM模型等信息共享互通为核心,实现施工进度实时可视化管理、质量安全管控信息云平台同步、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等信息云端实时共享查询等,改变以往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使数字化管理深入项目常态化管理。2.完成水利工程标准化构件库项目部BIM工程师前期与软件研发人员进行了深入对接,在平台使用及管理过程中根据水利工程特点不断对平台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与功能细化提升,并基于通吕运河水利枢纽工程不断完善水利工程专用构件库,使之初步适应水利工程建设。在项目部及公司的推动和支持下,现已根据本工程应用情况推出了BIM5D水利专版。3.生产进度精细化管理基于平台可实现进度信息的互联互通,实时读取进度信息,与BIM模型建立关联实现进度信息三维可视化,施工管理人员可详细看到施工任务完成情况、延期情况、延期原因、任务负责人等信息,而实现施工进度动态控制。4.质量管理可追溯性使用BIM5D平台质量问题追踪及处理功能,现场管理人员利用智能化终端设备(手机等)将现场发现的质量问题予以记录并在BIM模型中相应位置予以标注后反馈到平台云端,相应责任人能够第一时间收到问题信息并及时处理问题。5.安全管控应用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可以使用手机客户端等智能终端设备将现场安全问题予以记录并在BIM模型中予以标注位置、问题级别、责任区域等信息,并反馈到平台云端从而第一时间推送给相关责任人,使其能够及时处理问题。6.VR沉浸式虚拟安全教育依托BIM+智慧工地云管理平台,引进BIM-VR安全体验系统,通过结合项目BIM模型设置虚拟危险源并模拟事故发生过程,让体验者走进较为真实的虚拟现实场景中,并通过沉浸式、互动式切身体验使其得到更直观、深刻的安全风险防范教育,以提升全员安全意识水平和安全操作技能。7.劳务实名制管理结合BIM技术、可穿戴智能安全帽、人员进出口闸道机和GIS系统,建立基于物联网的劳务实名制系统,可以实时统计工人的出工情况,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实时定位,进行实时管控和科学调配。劳务实名制系统还可以直观地展示出施工现场各工种、各承包队伍工人的年龄分布等信息,便于进行社会化数据分析管理。8.建筑物位移沉降观测BIM模型建立过程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设沉降位移观测点,导入现场实际监测数据并设置报警值,定期生成监测曲线及监测管理报告,有利于掌握建筑物位移情况,超过阈值时自动报警提醒,保证工程建设安全。9.高支模支架安全监测通过高支模监测系统,实现对高大模板立杆轴力、立杆倾斜、模板沉降、立杆位移受力状态的实时远程监控,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10.塔吊监控引进塔吊监控系统,主要包括风速超限报警、防倾斜报警、禁行区域设置保护及预警、多塔吊的防碰撞预警、智能化制动控制、增加塔吊黑匣子等多种功能实现。11.环境监测系统本项目在施工现场专门设置有环境检测仪,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和噪音音量,同时项目平台用图表方式直观展示环境监测状况,并且对历史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

参考文献:

[1]朱洪波,等.物联网技术进展与应用[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2]严文武,等.宁波市智慧水利的建设与发展[J].水利发展研究,2017(11).

[3]陆佳民,等.水利大数据目录服务与资源共享关键技术研究[J].水利信息化,2017(4).[4]高英.“BIM+”跨界应用开拓智慧水利[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7(9).

智慧工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 系统工程 架构

1 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

智慧城市(Smart city)简称SC,是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主线,构建具有复杂性和关联性的大型生态系统,它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一种全新模式,可使人们的生活水平获得大幅度提升。从本质的角度上讲,SC是信息化与城市化的融合,是城市信息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表现形式,可将之视作为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智慧城市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SC中,信息随处可见,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架构,可为信息需求者提供各种所需的信息,由此可使城市管理的科学性获得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2)SC以融合作为基础,实现城市中各个运行系统的协调运作,实现服务与管理城市的目标。

(3)SC遵循人本理念,皆在为广大市民提供机会均等的城市服务。四是信息技术与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可使资源的消耗量有所减少,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智慧城市系统工程与架构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信息技术是SC的主线,因此,在SC系统工程中信息平台的构建是重要环节,下面本文基于当前较为流行的开源框架,运用J2EE技术体系开发信息平台的服务端,实现Web GIS地图数据的显示与处理,并利用Web Services作为传输媒介,实现跨平台的通信与操作。本文所提出的SC信息平_依托Web GIS和Mobile GIS,实现地理数据的共享,以此来对与城市建设规划有关的市政对象进行管理。该平台除对GIS的相关操作之外,还包含业务逻辑处理。

2.1 服务端设计

本文所提出的SC信息平台中,服务器端为元数据引擎,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市政地图服务模块、市政对象定义与属性动态配置模块、数据字典管理模块、计划项目管理模块、系统数据管理模块等等。服务器利用一个Web GIS端与四个客户端,分别为Auto CAD、Mobile GIS、Bentley及Arc GIS实现综合性操作,客户端通过平台所提供的接口,能使相关人员对客户端进行二次开发,借助网络,服务端能够将有关数据给不同的功能模块进行处理,并实现与客户端之间的信息传输。

2.2 MT设计

在SC信息平台中,MT(移动终端)是较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服务端提供的Web Services接口,可供MT通过无线或互联网调用,进而获取信息平台的信息。可将终端安装在相应的移动设备上,通过移动巡检,将获取到的地理信息及业务数据以GML的格式保存下来,并在地图上进行展现,为使用者提供可视化的地理对象巡检操作。MT由以下四层架构组合而成:

2.2.1 数据层

该层处于MT的最底部,主要作用是对访问层发出的数据访问请求进行响应,同时,该层还可对系统中的全部数据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并对这些数据的完整性进行维护,为数据安全提供保障。本系统中的数据有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图片等,其在终端以GML描述和保存。

2.2.2 数据访问层

该层位于数据层和逻辑层的中间,主要起桥梁作用,其能够将数据层中的数据映射成基本对象,同时还能够对逻辑层发出数据访问请求进行响应,由此使逻辑层不需要考虑数据层的数据存储方式。在MT中,不同平台之间的交互,可借助Web Services来完成,并由该层为业务逻辑层提供相关的访问服务。

2.2.3 业务逻辑层

该层的主要作用是对显示层发出的请求进行逻辑分析和处理,可先通过对访问层的调用来查询相关请求,借此来获得信息,再将结果返回给显示层。在MT中,该层主要被应用在地图操作、实时显示等逻辑中,可实现MT显示层的GPS路径导航以及数据采集等功能。

2.2.4 MT显示层

该层的主要作用是为用户界面提供显示,通过Mobile SVG,可对地图进行缩放及图层控制等操作,并为用户提供交互界面,可将用户的操作转换为业务逻辑。MT显示层能够为操作者提供如下操作界面:GPS定位、GIS地图操作等等。

2.3 数据存储

在对该信息平台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用了SDB模型实现数据存储,这是一种空间数据对象建模方法,具体的设计步骤如下:

Step1:定义数据对象模块及其所属的业务模块范畴,随后对具有行业共性特点的业务模型进行分类,使之形成若干个不同的业务模块;

Step2:完成定义后,便可开始创建基本模型和对象模型,这里所指的基本模型是按业务需要对空间数据对象定义,该数据对象具有多种不同数据类型的属性字段;

Step3:由于各个基本模型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模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所以,当基本模型构建完成后,需要对空间那数据对象的关系进行定义;

Step4:SDB模型具备地理对象数据模板定义功能,该模板可用于具有共性属性数据的批量生成;

Step:5进行地理对象索引的建立,该索引中应包含唯一约束的定义;

Step:6对地理对象服务接口进行定义,该接口能够扩展SDB模型的应用范围。

借助SDB建模方法能够比较快速地构建起一个对业务数据进行管理和决策分析的空间信息化系统,由此可使空间及非空间数据模型的创建变得更加快速,有助于提升各种信息资源的管理效率。

2.4 语义缓存

当MT采集到相关数据后,会将这部分数据以实时传输的方式发送给信息平台的数据库,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访问数据库,故此,当MT发出一条查询指令时,起会被拆分为试探和剩余查询两部分,在客户端上将这两部分查询结果进行合成后,便可形成完整的结果集。为进一步简化对象管理,可采用语义缓存,由此可实现完全查询扩展,这样一来便不需要对类属性对象进行创建。

2.5 渐进传输

本文所提出的SC信息平台中包含了如下拓扑数据集测试,建筑、街路和绿地,为实现不同图层内空间对象不相交的目标,最好只选取一种几何类型进行显示,这样可使渐进传输效果更加清楚。鉴于此,在平台设计中,应用了矢量数据渐进传输算法,下面以道路类型为例,对渐进传输的过程中进行说明。巡检人员在进行移动巡检时,可借助电子地图对自己当前所处的具置与前进方向进行确定,移动端则会实时接收GPS数据和矢量数据,经由改进算法计算后发给服务器;当服务器接收到相关的数据后,便会对巡视检查结果进行提取,当平台用户完成分析后,再将结果回传给移动端;当移动端得到新的巡检信息后,会实现信息同步,并显示当前巡检人员的实际位置,电子地图则会随着GPS位置的变化进行实时刷新。

3 结论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战略性工程,对其各方面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应当加大对智慧城市的研究力度,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完善和创新,借此来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杰.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安全保障问题研究――以广州智慧城市建设为例[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5.

[2]赵勇,张浩,吴玉玲,刘洋.面向智慧城市建设的居民公共服务需求研究――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5(04):54-56.

[3]曹阳,甄峰.基于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城市空间发展模型总体架构[J].地理科学进展,2015(04):43-44.

[4]杨学军,徐振强.智慧城市背景下推进智慧环保战略及其顶层设计路径的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4(06):78-79.

[5]张明柱.基于智慧城市发展指数的我国智慧城市分类评价模型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4.

作者单位

智慧工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慧;水利工程;信息化控制

1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现状

1.1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功能十分强大,应用十分广泛,遍及各行各业。在水利行业GIS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已经有10多年了,并且逐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主要体现在地理位置确定、地理信息展示、行业信息展示、信息统计分析及功能集成等方面。主要应用介绍如下:(1)基A地理信息管理。GIS技术基本功能是反映地理坐标,并通过地理坐标确定有关信息的坐标和相对位置。从信息管理方面水利行业与其他许多领域一样,首先要求得到基础地理信息,如:地形、地貌、河流、水系、行政区、交通等信息。(2)水利专题信息展示。在基础GIS平台上6水利信息化2010,(2)展示水利专题信息,主要包括:水库、堤防、蓄滞洪区、水闸、测站等水利工程信息,和雨情、水情、灾情等水情信息及水利管理信息。将这些信息在GIS平台中分类、分图层、分区域展示。(3)统计分析功能运用。GIS技术的分析功能十分强大,在水利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降雨分布信息、水资源量统计、洪水淹没面积计算、受灾面积和人口财产统计等。这些分析结果为水情预报、防汛会商决策、水量调度等提供了较为可靠详实的数据支持,初步实现了在水利及防汛工作中对雨情、水情、灾情的粗略估算向定量分析转变。(4)系统集成功能。GIS作为地理信息管理基础平台,系统集成功能是其重要的基本功能之一。常用的GIS集成主要有相关功能模块和相关专业模型的集成。集成功能模块包括:信息服务、数据库、图形库、防汛会商、防汛值班及部分办公自动化等功能模块;集成专业模型包括:气象预报、水文预报、水动力学计算、水库调度等模型。(5)空间三维GIS技术应用。GIS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历经了从二维平面GIS平台到三维空间立体GIS平台的过程,随着三维空间GIS技术的日益成熟,三维空间GIS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三维GIS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在GIS平台中展现空间立体环境,并在三维环境中展示与管理相关信息。地理信息系统虽然功能强大,应用广泛,但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还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够详细、图标不够完善、分析功能有限等问题,而且国外GIS产品价格较高,国内GIS产品功能不够全面,因此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应用中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不断发展和完善。

1.2数据库技术

应用数据库(DB)技术是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几乎所有的水利信息系统建设都离不开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数据存贮和管理。目前,已经完成了国家级水情数据库建设,实现了对国家重点关心的降雨信息、水情监测信息和历史水情信息进行查询与管理,流域和省级水情数据库建设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部分有条件的省市已率先完成了水情数据库建设,制定了国家防汛工情数据库建设规范,正在进行工情数据的入库工作;部分省市正在根据国家规范开展工情数据库建设工作;部分地区根据需要建立了洪灾灾情信息管理数据库,以及根据防汛指挥系统和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建设需要建立了系统专用数据库。数据库技术的运用和推广,进一步推动了防洪减灾信息管理的规范化,使信息存储、更新和查询更加方便,并且为数据挖掘奠定了基础。数据库技术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应用较为成熟,为水利信息的数据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但是随着水利信息化建设中数据量的膨胀式增加,国产数据库产品对海量数据的管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1_3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我国水利工作中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共享的重要手段。根据网络应用范围的需要建设有局域网和广域网;根据网络通讯安全保障的需求分为公共网络和水利专网;根据信息传输是否有线分为有线网和无线网。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关于计算机网络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依托公网资源和已建的防汛通信专网,组建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计算机网络。主要包括:一期工程骨干网,建设中央网络中心与7个流域机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防汛抗旱部门之间的互联网络;一期工程流域省区网(可研报告中的地区网):建设流域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与所辖的125个水情分中心、4个工情分中心、28个旱情试验站(分中心)、4个重点工程管理局之间的互联网络;一期工程城域网(可研报告中的园区网):建设同城异地办公的同级水文、防汛抗旱部门及网络中心之间的互联网络;一期工程部门网:建设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情、工情中心及4个重点工程局的局域网;建设中央、7个流域机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网络中心;建设一期工程网络管理、服务及安全系统『2l。网络技术除了以通讯传输技术为主的计算机网络硬件技术以外,网络编程技术也是网络技术应用的重要内容之一,通常谈到的网络化技术是指网络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即是指具有网络功能的Web技术而不是广义的IT技术。Web技术的应用起步于2000年前后,此后国家各级各部门编制的网络化软件系统主要采用Web技术。例如各级防汛指挥、水情测报、决策支持、信息服务、会商管理、办公自动化等系统中网络化软件系统部分都是基于Web技术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水利信息共享和交换提供了条件,作用重大、效果显著,但是由于信息量逐步增加,网络容量有限,信息传输和交换速度往往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再者,互连网稳定性不足,系统较为脆弱,可靠性不够强,如某一环节出现故障就会影响整个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网络技术应用还应该全面考虑出现网络故障后的应急解决方案。

2智慧水利工程与信息化控制

智慧工程范文第6篇

国家智慧型纺织基地是《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 ―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出的现代纺织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是增强纺织产品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应用新领域的必由之路,更是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形成纺织工业发展新格局的内在要求。提升高品质、功能性、智能化产品比重,推动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快速发展,促进智慧集群建设,离不开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支撑。《规划》指出,到2020年,要建设一批技术管理先进、质量体系健全、主导产品突出、品牌影响力较强的纺织行业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 3 ~ 5 个产值达千亿元的世界级纺织产业集群。

近年来,银川市积极迎接产业智慧化的时代挑战,主动拥抱互联网,大力实施“反梯度”发展战略,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支撑,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嫁接到纺织产业,通过信息(数据)要素投入,改善产业边际效率,提升劳动生产率。预计“十三五”末,宁夏现代纺织产业规模将达到近2 000亿元,年a值将达700亿元。此次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银川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创建国家智慧型纺织基地工作正式全面启动,无疑将为宁夏发展智慧纺织产业注入新活力,也为纺织工业的发展增添新动能。

孙瑞哲在致辞中表示:“相信通过双方精诚合作,优化智慧资源配置,打造‘智慧纺织’样板工程,以创建示范企业为突破口,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建成智慧纺织产业集群,必将实现传统产业向智慧产业的华丽转身。以中国西部(银川)服装服饰艺术节为基础,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充分发挥当地特色文化创意、时尚要素的引领性作用,塑造银川‘西部时尚之都’的品牌形象,最终将提升区域品牌竞争力、增强我国纺织工业时尚话语权。”

银川市人民政府市长、银川综合保税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白尚成则表示:“此次我们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进行战略合作,携手建设银川国家智慧型纺织基地,是我们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反梯度’发展战略,强化互联网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融合、创新驱动作用的生动实践,也是中国纺织产业主动抢占产业智慧化这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制高点,带动整个行业由大做强的战略宣言。”

上一篇:财务培训教育范文 下一篇:绿化工程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