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地球范文

时间:2023-03-03 03:59:13

智慧地球

智慧地球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智慧地球;物联网;层次结构;RFID;传感器;传感网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58-0152-02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这里有土地、山川、海洋、绿树、花草,以及各种与人类同呼吸的生物。人类是地球的主宰,人类创造出了建筑、家具、电器等等各种物品。这些物品虽然没有生命的,也没有思想,但是聪明的人类可以赋予物品智慧,让物品也能思想,让我们的地球成为“智慧地球”。“智慧地球”最早是由美国IBM2008年提出的。IBM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并且在此类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形成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也就是“智慧地球”。所以,“智慧地球”其实是以“物联网”为主要运行载体的一种新技术的总称。

1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1995年比尔・盖茨的图书《未来之路》中,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uto-ID实验室创造性地提出了被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构想,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正式提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概念。最近这几年“物联网”的发展特别引起人们的重视,可以算是信息技术产业的一次新革命。什么是“物联网”?简单来说,就是物品也可以上网,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换。这里的“物”可以是真实的存在,也可以是虚拟的存在,它能够在空间和时间上存在和移动,也能够被辨识。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技术”,但互联网解决的是人与人的信息交流,物联网是把物品连入网络,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技术。具体来说,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SIM卡、传感器、二维条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给物体赋予智能,可实现人与物体间和物体与物体间的沟通和对话。

在中国,物联网技术的研发水平是处于世界前列的。中科院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研究,当时称之为“传感网”。2009年8月总理在考察中国科学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对该中心立志开辟“感知中国”(又称“智慧中国”)的创新之举,做出高度评价。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 物联网层次结构

物联网包含3个层次结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感知层就象人的眼睛、耳朵、鼻子,人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来感知外部世界,接收外部信息,物联网则通过感知层来识别物体、采集信息,即利用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二维码、摄像头、GPS等设备随时地获取物体的信息。

网络层则用于传递信息和处理信息,就象人的神经系统和大脑。当感知层获取信息后,网络层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局域网以及各类专网传输这些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存储、查询、分析、决策,这需要用户终端和数据中心(如云计算平台)的参与。云计算平台作为海量数据的存储、分析平台,将是物联网网络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用层则是根据需求实现相应的智能化交互,就象人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把感知到并通过大脑分析处理的信息以某种合适的方式反馈出来。在这个层次中,涵盖了电力、医疗、交通、物流、城市管理、家居生活等,其功能可包括监控、支付、定位、安保等。

3 物联网主要技术

按照物联网的3个层次结构,我们可以逐层地探讨一下物联网的主要技术。

3.1 感知层-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其主要核心部件是一个电子标签。一个RFID系统一般由RFID电子标签、读写器和信息处理系统组成。当带有电子标签的物品接收到几厘米到几十米距离内读写器发射的电磁波信号时,会通过无线电波把电子标签中携带的信息传送到读写器,读写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完成信息的自动采集工作。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负责物联网信息的采集,并能将采集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控制等要求。传感器是物联网的基础设备,是实现物联网服务和控制的基础。同时,为了感知和监测采集来的数据,相应地需要大容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这就是半导体技术的重要性。

3.2 网络层-无线传感网技术

传感器仅仅感知到信号,要想实现物联及信息交换,则需要组成传感器网。传感器网是在一定作用范围内大量部署具有无线电通信与计算能力的传感器节点,这些节点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无线通信网络,以协作的方式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任意地点任意时间的信息,包括温度、湿度、光强度、压力、噪声等,并将所感知的信息传送到用户终端。

无线传感网目前也有一些标准组织在做相关的规范,比如说ZigBee,它是IEEE802.15.4协议的实现,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组网通信技术,其最大特点是采用动态路由的自组织网模式。还有IETF6overLOWPAN,这是基于802.15.4网络MAC的协议,采用IPv6地址。IPv6作为下一代网络协议,具有丰富的地址资源,支持动态路由机制,但IPv6帧头过长、复杂度高,不能直接应用到传感器设备中,需要精简。

3.3 应用层-安全与隐私技术

其实安全问题不是只有应用层需要面对的,而是物联网的各层都面临的问题,即如何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物联网规模大,大量信号都需要无线传输,既容易扰,也容易被窃取;而且物联网与人类社会紧密相连,其网络一旦受到病毒攻击,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比如大面积的交通瘫痪、银行系统错误、工厂停产等等。同时,由于物联网中我们的个人物品也会连上网络,随时随地被感知,可能会带来许多个人的隐私泄露。目前来讲,移动网络中的部分安全保障机制仍然适用物联网,比如认证机制、加密机制等。传统的网络认证,网络层和应用层是分开的,但在物联网中,应用层与网络层紧紧绑在一起,网络层的认证不可缺少,但应用层的认证则不是必需的。同样的道理,加密过程是采用逐跳加密还是端到端加密,也要根据物联网应用层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

3.4 物联网实例

中国移动推出的“宜居通”就是比较直接的物联网应用实例。“宜居通”是新一代智能安防预警系统,源自TD-SCDMA无线通信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完美结合,在具备G3无线移动座机功能之余,更从门窗告警、烟雾燃气监测、紧急呼叫等方面全方位提供安心居家,就此开启物联网智能生活,先享未来。广泛应用于家庭、小企业、小公司、小商铺,解决用户对于无线座机、智能安防、无线上网、无线视频监控等方面的需求。

4 结论

物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和信息社会需求到达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现在已经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但目前尚属起步阶段,面临的困难不少,比如成本过高、技术不完善、标准缺失、体制落后、安全隐患等,即使如此,物联网仍然是信息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前景美妙。

参考文献

[1]艾浩军,等编著.物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5.

[2]杨正洪.云计算和物联网[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9.

智慧地球范文第2篇

IBM的“智慧地球”

“智慧地球”的关键是要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统一成智慧基础设施。IBM前任董事会主席兼CEO彭明盛曾发表演讲《智慧的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彭明盛认为,传统上,一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发电厂和油井,另一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移动电话、路由器、宽带等,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是分离的。现在,是到了二者合一的时候了。

事实上,IBM经历了从“电子商务”到“电子商务随需应变”,再到现在的“智慧的地球”的三个阶段,其轨迹中的每个新理念,都相应地开启了IBM的战略转型。

IBM的“电子商务”是包含硬件、软件的信息架构构建和企业流程改造――其实质是替客户建置信息架构、企业流程的重新改造,以便企业能够通过网络,更方便而有效率地从事商业。这个理念将IBM全面转向“IT服务”。

接下来,在IT业新的转折时期,IBM又适时地推出了“电子商务随需应变”――重点在“随需应变”。当客户开始抱怨“环境不好,不购买IT设施了”时,IBM说:“我们可以根据您的需求提供服务。”围绕“随需应变”理念,IBM从收购普华永道、剥离PC业务、收购大量软件公司开始,加速“变软”,全面转向服务,力求通过打包齐全的软件产品,向客户提供从战略咨询到解决方案的一体化服务。

而后来的“智慧的地球”则是要将实体的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合二为一。IBM已紧紧占据了信息化已经相当成熟的金融和电信这两个行业的市场主动权,它希望把商业触角延伸至更多的公共设施领域,而与金融和电信相比,水利、交通、电力等行业的信息化还处在拓荒阶段,但市场规模可期。

“智慧地球”在中国

2008年11月,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2009年1月,美国奥巴马总统公开肯定了IBM“智慧地球”的设想;2009年8月,IBM了《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正式开启IBM“智慧地球”中国战略的序幕。

《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中,IBM为中国量身打造了六大智慧解决方案:智慧电力、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供应链和智慧银行。随着中国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热潮的不断升温,IBM在智慧计算、智慧数据中心等方面也投入了更多研发力量,并积极与国内相关机构寻求合作。2009年以来,IBM的这些智慧解决方案,已陆续在国内的各个层面得以推进。仅智慧城市一项,中国就有数百个城市正在或即将与IBM开展合作。

2015年4月10日,重庆市政府与腾讯签署战略协议:双方将共同围绕“互联网+”进行产业升级转型探索,同时在渝建设互联网创新创业基地,推进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腾讯方面称,基于公司积累的海量的数据基础及成熟的云计算能力,已专门定制了一套基于“互联网+”的“智慧重庆”解决方案。所涵盖的微信平台“城市服务”功能,很快将在重庆上线。“城市服务”入口将把包括交通、医疗、社保、公积金、旅游、金融等分散的生活服务功能在微信上集合到一起,成为手机里一站式、全天候的民生服务大厅。市民足不出户,点点手机屏幕,就能获得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重庆案例”是正在进行的探索,看起来激动人心。可是,从整体来看,中国在“智慧的地球”领域相关研究还存在不少困难。

首先是技术路径选择。从技术层面看,中国在发展与“智慧地球”相关的传感器、云计算等物联网技术方面,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完全采用IBM公司的“智慧地球”技术和产品,但这可能会导致中国相关技术自主研发能力的丧失;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自己的智慧系统(或称“智慧中国”),从而掌握“智慧中国”构建的主动权。但现实情况是,虽然中国在研发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好基础,且物联网研究也与国际同步,但在核心技术的突破方面还远远不够。

在高端传感器方面,中国生产能力严重缺乏,现有的传感器灵敏度较低,直接影响传感器的作用距离;在与云计算密切相关的云计算基础架构等方面,关注程度也很不足,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大型系统软件等,仍过多依靠购买国外的成品;在核心晶片制造工艺和技术方面也很不成熟;中间件、开发环境和应用软件开发等也普遍薄弱。此外,中国应用层研发的起步也较晚,且大部分分散于低端层次。因此,如何发展中国的智慧系统,选择何种技术发展路径,确实面临着相当程度的技术风险。

其次,重复建设和市场风险问题。中国与“智慧地球”直接相关的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规模持续增大,一些重点城市在发展物联网、云计算过程中,通常依据自己对“智慧”的理解,以及自身城市建设的需求进行布局。目前,已有上百个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30多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产业发展重点,80%以上城市将物联网列为主导产业,已经出现了明显过热的发展苗头。有专家对这种“一拥而上”的重复建设现象,纷纷表达出担忧,认为当前过热的物联网、云计算和“智慧城市”等的建设,将有可能导致新的产能过剩。

此外,我们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系统,也面临着中国市场被跨国企业垄断的风险。IBM公司的研发实力、中国战略,以及中国巨大的经济发展需求,都为IBM“智慧地球”抢占中国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仅以2011年统计为例,IBM在中国市场就已连续12年蝉联全部服务器市场全国排名第一,连续12年蝉联中国UNIX服务器市场第一,连续8年蝉联中国外部存储系统市场全国第一;IBM于2012年计划:将通过创新和务实的战略,帮助中国企业和政府机构提升云计算、业务分析与优化、智慧的商务、智慧的城市、高端系统/智慧的运算等关键能力,并要在重点行业、中型企业、区域拓展和公司建设等领域寻求突破,以实现发展转型和“智慧的成长”。

再次,海量数据管理与信息安全问题。IBM“智慧地球”战略在我国的实施,必将引发深层次的国家信息安全风险,这一点需要高度重视。“智慧地球”所倡导的“更全面的互联互通”,目标是要实现国家层面乃至全球基础设施甚至自然资源的互联互通。而这种互联互通,则极有可能为某些跨国大公司借助技术手段,掌控全球范围的各种资源提供便利。

智慧地球范文第3篇

2009年2月24日,在IBM论坛上,IBM向外界抛出了“智慧的地球”的理念。作为IBM的年度旗舰活动,IBM论坛2009拉开“智慧的地球”在中国传播的序幕。作为本次论坛嘉宾对话环节的主持人,我的任务是通过和IBM最重要的客户,行业领袖和相关政府人士的互动,并展开积极、有意义的对话,深入探讨“智慧的地球”的内涵、影响以及对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尽管本人在此之前就亲听过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先生有关“智慧的地球”的阐述,在管理界也算得上“主持油子”,但坦率地讲,本次主持的挑战是相当的大。因为,这个概念较之IBM以往所释放的“电子商务”,“随需应变”、“协作创新”,“全球整合”等都要大,越大的感念往往越难以理解,如何解读“智慧的地球”?如何让企业更容易接受?同样是IBM需要面对的挑战。论坛过程中,也的确有人向“智慧的地球”这个概念发出了某些质疑――

有人就认为“智慧的地球”的实质就是“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是换汤不换药。

也有人认为“智慧的地球”的概念,只不过是他们“随需应变”的一种策划和提升。

更有甚者,有人提出,“智慧的地球”的概念,过分地渲染了人文思想,目标定得太高太大太远,脱离了现实,产业整合难度大,不具有操作性!

由于角色的问题,在论坛上本人不能充分发表我个人的观点(主持人的职责使然),但在我看来,大家还是在“就概念谈概念”。也就是说,“智慧的地球”叫什么东西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当前日趋紧迫的经济环境下,“智慧的地球”能否从企业关心的问题出发,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一条出路。

于是,“智慧的地球”必须回答以下问题――

“智慧的地球”的理念如何帮助企业渡过眼前的困难?

智慧的企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多重要?

企业如何才能更智慧?

通过“智慧的地球”的创新和变革,企业如何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获得显著的商业回报?

实现“智慧的企业”并不难,有很多工具和方法,不同的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路径和策略,但需要“停止空谈、开始行动”,现在是否正是最好的时机?

通过让企业更智慧,改变增长方式,是否是企业正视现在、面向未来的最有效的路径之一?

的确,要想让“智慧的地球”这个概念被广大的中国管理者接受,在谈到其必要性和IT手段的同时,还要讲清楚它的“商业价值”。然而,事情不仅如此。

在论坛上,我问了嘉宾们一个问题:“即便没有美国的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影响,中国企业以及中国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也走到了尽头?”

其实,我心里是有答案的――

在中国,现有的油井中只能提取20%-30%的石油,在中国约有1/3以上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流,加剧了可利用水资源不足。由于供应链低下,消费品和零售行业每年损失约为400亿美元;中国每年物流所占GDP比重达20%,这个数字比美国高一倍。还有食品安全和医疗卫生方面,三聚氰胺毒奶粉致使294000人患病,84%的中国消费者声称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提高……这些城市,能源,食品,医疗、交通等领域和行业所出现的触目惊心的问题,就发生在人们生活的周围。

世界经济出现危机,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眼下正在蔓延和恶化的经济危机似乎把许多企业领导人又带回了原点。更重要的是,低附加值,“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制造业发展模式似乎也已经触及“增长极限”。由于中国经济是高度外向型经济,对于高度和出口相关的大经济体,出口的下滑后果严重,同时带来了企业订单减少,大量的裁员,工厂关门,给政府上交的税收减少,这些萧条的信息无不给人传递着这个冬天的寒冷。

但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变化虽然有它的突发性,但是也是由来已久的作用,我们看中国过去经济高速成长的过程中一直也有一些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也许对于很多人很多企业而言,“智慧的地球”是一个空洞得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概念,但在我看来,IBM所想要表达的是,在“互联网”发展的15年中,人们利用无所不在的网络将世界联系在一起。从现在起,将IT技术深度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运用新的计算模式,把“互联网”和“物联网”结合起来,开创以前做不到的更有智慧的城市、更有智慧的电网,更有智慧的企业,使得人类文明往前走。

我想,大家不应该关注“智慧的地球”这个概念是否“空洞”,而应该关注“智慧的地球”的内涵是否对中国经济、中国企业的发展有价值?这不仅仅对企业以及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同时也是应对“经济严冬”、改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和有效路径。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改变全球“制造中心”的角色,要想摆脱以往的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就必须通过变革,必须创新。

困难和危机在一个国家,社会、行业或者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全世界的接轨,中国企业碰到的问题和全世界的变化都很有关系。我们也知道这不仅是经济层面,当能源有上下起伏、全世界的天气出现变化的时候,中国也会有危机。当我们碰到危机的时候,我们的企业是要归咎于体制,政策,还是智慧地运用自己或者周围的资源,把危机变成转机,创造机会?

眼下很多企业困惑的是怎么样减少开支、怎么样减少能源消耗,使得自己可以生存。必须承认的是,这些很重要,但同时,更重要的不是一味地紧缩,而是如何向前走,开创更美好的未来,也就是说,如何用未来的视角做今天的选择。

论坛结束后,收到钱大群先生的一封信,信中他写道:“IBM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个理念,就是希望可以抛砖引玉,与更多的媒体朋友和我们一起探讨这个话题,也希望借助您和您的同行的平台,把这个声音传播出去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当中,和IBM一起。‘点亮智慧的地球’,我们相信,通过与全社会一起停止修补,开始创新,中国可能成为‘智慧的地球’的最大赢家”。

智慧地球范文第4篇

“下一个大未来是什么?”2008年初的一天,IBM董事长兼CEO彭明盛问IBM一个高级副总裁Jon Iwata。彭明盛继续追问:“是不是云计算?”Jon Iwata表示疑问:“云计算……这个概念太窄了点吧?”一个月后,他们再次碰头讨论时,忽然有人插嘴道:“智慧的地球(Smart Planet),这个概念够大了吧?”彭明盛兴奋地说:“YES!”

这是坊间流传的一个IBM如何炮制“智慧的地球”营销理念的版本。实际上,IBM内部设有专门的团队来研究和探讨未来市场需求和趋势,每隔一段时期,就会进行总结和提炼,并形成理念。1995年的“电子商务(e- business)”、2002年的“电子商务随需应变(e-business on demand)”都是如此。

其实,人们更关心的是,IBM到底想要从智慧的地球那里得到什么商业利益。

开拓新利润高地

2008年11月初,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彭明盛发表了《智慧的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的主题演讲。

其中,关键之处在于,“智慧的地球”要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统一成智慧基础设施。如彭明盛所言,传统上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是分离的。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发电厂、油井;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移动电话、路由器、宽带等。现在,两者合二为一的时候到了。

这不得不让人起疑:按照彭明盛所言,智慧的地球是将实体的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合二为一,这是否意味着IBM又要把商业触角大幅度地延伸至公共设施机构领域?金融和电信行业的信息化已经非常成熟,IBM牢牢占据了这两个行业的市场主动权,像水利、交通、电力等行业的信息化与金融和电信相比还处于“拓荒”阶段,而其市场规模却丝毫不亚于这两个行业。

根据最新公布的季报,IBM2008年第四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2%。在大部分公司都受到经济危机冲击时,IBM利润增长仍超过预期,实属罕见。然而,IBM硬件部门收入出现大幅下滑。在财报时,彭明盛表示,IBM继续向行业中利润更加丰厚的领域转移。

利润更加丰厚的领域就在眼前,这就是那些不“智慧”的实体基础设施。然而另一端,即信息基础设施,已经足以“智慧”。第一,高科技使用越来越普遍,到 2010年,平均每人将使用10亿根晶体管;截止到2009年年底,全球将拥有大约 40亿个移动电话用户;在未来两年内,全球将生产300亿个无线电频率标签编号……第二,全世界将很快拥有 20亿网民,互联网将整个世界连为一体。第三,所有的事物都变得智能。现在计算模式使我们的系统、流程和基础结构更高效、更多产,反应更快。

IBM 已经具备了相关技术能力和积累。2007年6月,IBM启动了“绿色创新工程”(Project Big Green);2007年11月,IBM推出“蓝云”(Blue Cloud)计划。此后,IBM在全球各地兴建云计算中心;2008年11月,IBM全新云计算咨询及实施服务,等等。

然而,要从医疗、电力等公共基础设施领域掏钱,并非易事。在这些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存在着思维和体制上的障碍。这不仅需要理念去开路,更需要重构全新的产业生态链,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坦承:“比如,你要解决一个水污染问题的时候,水污染的上游说我做了,下游说我不管,或者下游做了上游不管都没有办法,只有在一起共同协作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IBM已经推出了很多相关方案,也在进行各种不同的试验和试点。就中国市场来看,在一两年前,IBM就已经开始与政府部门密切合作,对医疗改革和新农村建设进行 研究,如在北京西城区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试点项目中,IBM提供新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将区域优质医疗资源进行整合。

对经济危机,被IBM 看做是推销“智慧的地球”的有利时机。彭明盛认为:金融危机使世界充分认识到了全球系统的复杂性及其带来的危险。不是只有政界领导才须承担变革使命。事实上,各企业或机构的负责人各自都有机会去改变世界运转的方式。现在很多国家都提出了救市的刺激方案,其中很大部分钱会投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而这和“智慧的地球”理念正好相吻合。IBM希望通过“智慧的地球”理念去主动影响政府的投资决策,近期彭明盛频繁出访华盛顿和各国首都,推销“智慧的地球”。

彭明盛向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建议:智慧基础架构是目前创造新就业岗位,刺激经济增长的最佳途径。在未来几年内,如果每年在宽带网络、智慧的医疗和智慧电网方 面投入300亿美元,那么每年可以产生100万就业机会。2月11日,彭明盛访问了上海,在参加IBM第三届全球CIO领导力交流大会后,他拜见了上海市市委书记俞正声,建议上海市打造“智慧的城市”。

战略转型轨迹

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随需应变”到现在的“智慧的地球”,如果你仔细研究这几个理念,你会发现IBM每推出一个新理念,都会相应地开启新一轮的战略转型。

1993 年,郭士纳临危受命担任IBM首席执行官。1994年,在他对华尔街的一个分析家小组做的一次公开演讲中,展示了IBM未来的网络化战略构想,并强调 IBM要在郭士纳所谓的“以网络为中心的世界”中充当领导者。1995年,在很多人还不知道电子商务为何物时,IBM提出“电子商务”战略理念。

在推动电子商务兴起的过程中,与大部分企业提供硬件产品或软件产品不同,IBM所能提供的“电子商务”是包含硬件、软件的信息架构构建和企业流程改造――这个以网络为中心的模式不同于卖硬件的价格拼比,也不同于软件的版本升级,它的内涵是替客户建置信息架构、企业流程的重新改造,以便企业能够通过网络,更方 便而有效率地做生意。这个理念将IBM全盘转向“IT服务”。1996,IBM历经1991到1993年高达80亿美元的亏损后,奇迹般地恢复春天,一举实现了77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和60亿美元的利润。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IBM从产品厂商逐渐转型为IT服务提供商。

2002年初,IBM 现任CEO彭明盛上任。当时,正值互联网泡沫破灭,IT走下神坛,引发了业界对IT价值的重新思考。2003年5月,《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一篇尼古拉斯・卡尔的文章――《IT不再重要》,一度引发了轩然大波,该作者认为,只有当IT变成一种基础性技术、成为一种普通的资源时,它才能为大多数企业所应 用,它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才能最大化。

在IT面临新的转折时期,IBM又适时地推出了“电子商务随需应变”――重点在“随需应变”。当客户开始捂着钱包说:环境不好,我不买IT设施了!而IBM则巧妙地说:没关系,我可以根据您的需求提供服务,你可以像用水用电一样需要多少买多少。围绕“随需应变”理念,IBM从收购普华永道、剥离PC业务,同时收购无数软件公司,加速“变软”,全面转向服务,力求通过打包齐全的软件产品,向客户提供从战略咨 询到解决方案的一体化服务。

如果说“电子商务”让IBM从硬件转型到以提供偏硬件的IT服务,那么,“电子商务随需应变”则使IBM转型为以咨询和软件为主导的更高利润率的服务领域。此时的IBM已经跨出IT领域――不仅可以提供IT服务解决方案,也能提供商业和战略咨询。

在提出“智慧的地球”以前,IBM已经把自己打造成为智慧的企业。如两年前,IBM转型成为一个全球整合的公司:对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如把人力资源中心搬到 菲律宾,将财务中心设在马来西亚,采购中心从纽约搬到了深圳,内部充分利用Web 2.0技术提高员工协作和创新能力。据IBM的CIO Mark Hennessy介绍,IBM在自身的核心业务流程、供应链等中应用了“智慧的地球”相关的技术,使得IBM节省了40亿美元。IBM正在以自身的实践为 样板,帮助很多企业向“智慧的企业”转变。如IBM大中华区咨询团队正在帮助华为、海尔、长虹、上海电力等企业实施“智慧的企业”改造计划。

IBM之所以有效避过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了利润的高增长,恰恰得益于几年前开始的先行战略调整:目前服务收入超过一半,利润贡献部门来自软件和服务部门。

然而,IBM身处一个高价值的服务领域,它的定位和它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结构造成的“高成本”,也决定了IBM再也无法在价格厮杀和成本比拼的“红海”中生存,惟一的出路就是不停地转型,让自己更早地适应市场的变化,踏准步点,不断向高价值领域迁移。“智慧的地球”理念的推出则开启了IBM新一轮的战略转型。

如果说在“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随需应变”时期,IBM的客户主要是企业,那么,在 “智慧的地球”时期,IBM的客户将扩展到企业、机构、政府乃至整个地球――这正是IBM的野心所在。相比以前实施的“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随需应变” 战略,“智慧的地球”战略跨度更多,挑战也更大。“智慧的地球”能引领IBM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吗?

智慧地球范文第5篇

人类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是资源的日益短缺,而资源短缺的直接原因除了过度消费,便是巨大的浪费。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以美国为例,举出种种惊人的浪费现象,比如,在洛杉矶市一个小商业区内,一年中轿车寻找停车位的车程加起来,相当于38次环球旅行的路程,排放730吨二氧化碳;比如,美国电网效率低下所造成的电能损失高达总电能的67%……

而浪费现象在中国更为严重。我国每千瓦时平均供电煤耗比发达国家约高出50克标准煤,火电厂耗水率每千瓦时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40%多,主要电力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不到世界先进水平的1/3;中国每年因电能利用效率低下共造成电力浪费约两千亿千瓦时,一年因电能利用效率低下造成的浪费相当于2.3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中国水资源浪费已经超过美国,工业万元产值的平均耗水量为225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5~10倍。

2008年11月,彭明盛在纽约市外交关系委员会发表重要演讲,题目就是《智慧地球:下一代的领导议程》。“智慧地球”不是IBM给领导人提出的难题,而是给金人类构想了一个全新的空间:让社会更智慧地进步,让人类更智慧地生存,让地球更智慧地运转。

IBM希望地球上的每种信息都能被充分利用,每个企业都具备智慧,它们之间有越来越广泛与深入的联系,如果把网络看作是神经,那么遍布垒球的这些网络就可以看成是地球的神经,按照有条理的、繁杂的、可控的、灵活的规则去运转,让地球上的信息互联互通,让每个企业,每个设备都能发挥到自己最大的能量与能力,从而让这个蓝色星球充满智慧,并愈发地繁荣。

从本质上看,“智慧地球”是解放生产力,解决资源短缺、效率低下的终极目标。目前,人类距离这个目标已经不远,而且具备了快速通向这一目标的物质基础。未来两年,全球网民将超过20亿人,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超过10亿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几乎任何东西都可以实现数字化和互联的现实。

这些互联的数据再进一步处理之后可以让一个产业、一个国家、一个地球变得更聪明。而后台处理这些数据的能力已经大大提升,IBM在实验室里面做了很多研究。如今的计算机能力,已经可以在1秒钟处理1万亿次的交易。这意味着之前不能做到的事情,未来通过互联网都可以实现。这些技术和应用可以运用在很多的产品领域,通过这些应用,让我们变得更了解市场、更有洞察力、更有智慧。

“智慧地球”的模型已经清楚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发电厂、油井等;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移动电话、路由器、宽带等,实体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正在合为统一的智慧全球基础设施,成为一个由无数系统构成的全球性系统――包含60亿人、成千上万个应用、1万亿个设备及其之间每天的100万亿次交互。

智慧地球范文第6篇

世界的基础结构正在向“智慧”的方向发展

就晶体管数量而言,到2010年,全球每个人将平均占有10亿个,每个晶体管约耗资十万分之一美分。据估计,到2011年将有20 亿人上网。同时,联网对象,亦即构成“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车辆、设备、摄像头、车道、管道――的数量正在迈向1万亿大关。2007年,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突破33亿大关,也就是说,全球平均每两个人就拥有一部移动电话。更重要的是,据测2009年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将达到10亿之多。到2010年,全球生产的射频标识(RFID)数量可望达到300亿个,产品、护照、建筑物甚至动物身上都将带有射频标识。盘旋在绕地轨道上的数百个卫星每天产生数百万兆字节(TB)的数据量。

世界的智慧化也不只是实现“无所不在的连接”(pervasive connectivity)。大规模计算机集群首次具备了用于处理、建模、预测和分析任何工作负载和任务的经济可行性:今年,IBM的走鹃超级计算机(Roadrunner)突破了每秒1000万亿次(petaflop/s)的运算速度屏障。走鹃超级计算机使用的芯片与消费者游戏控制台所用的芯片并无二致,并且采用免费的Linux操作系统。作为一种连接和提供具有强大、大规模可扩展后端系统的庞大最终用户设备、传感器和致动器阵列的方法,“云计算”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利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快速开发新型应用并将其部署为网络服务。基本计算模式在过去20年中已经发生了变化。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个人电脑模式已被目前基于开放性、网络、高新技术以及数字智能与工作和生活相融合的新模式所取代。

这一切都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几乎任何东西都可以运用智慧实现数字化和互联的现实。

智慧能源

据美国能源部的研究结果,由于电网效率低下而造成的电能损失高达总电能的67%。为此,美国德克萨斯州及丹麦、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的公共事业公司正在建设新型数字式电网,以便对能源系统进行实时监测。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更迅速地修复供电故障,而且有助于他们更“智慧”地获取和分配电力。消费者也能够加强他们对能源消耗的掌控――每户最多可减少25%的能源花费――而且“智慧能源”管理还能够改善可靠性、服务、效率乃至法令透明度。另外还有可能合并传统能源和新能源――风能、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太阳能等――以提供对一个社区、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涉及所有能源形式的端到端的洞察力。

智慧金融和保险系统

即使是10年前设计和部署的最先进系统也已不能适应目前的现实。当前美国次贷危机的部分原因就在于,银行的现有系统无法处理随着抵押债权证券化、融资和交易而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致使银行无法得知和管理其风险敞口:他们对市场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失去了洞察力,因为这些事情是实时发生的而且复杂性过于巨大。幸运的是,“智慧金融系统”有可能成为现实,例如近期每天交易额达10万亿美元的全球货币市场系统。

智慧交通系统

按时间(42亿小时)和燃油(29亿加仑)浪费计算,美国的交通阻塞每年造成的损失高达780亿美元。据一个公共交通倡议组织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纽约市一些街道上45%的交通量来自在街区间往返的人流。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在一年当中,仅在洛杉矶市一个小商业区内,轿车在寻找停车位时的车程加起来就相当于38次环球旅行的路程,同时消耗47000加仑汽油,排放730吨二氧化碳。相比之下,斯德哥尔摩的新智能收费系统使交通量减少了22%,排放物减少了12%~40%,而且每天搭乘公交系统的人数增加了40000人。

智慧的医疗保健系统

有许多人因为我们医疗保健系统的现状而受到伤害甚至死亡。在美国,据估计电子医疗记录每年可帮助防止100000人因为医疗失误而死亡。

智慧的气候系统

据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2004年的一份报告,从1980~2003年,由于气候相关灾难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总计达1万亿美元。而同一时期新兴市场上的相关保险业务仅覆盖气候相关灾难总损失的4%。高收入国家的情况相对好一些,达到40%。但仍有5000亿美元以上的损失不在保险范围之内。

目前也有可能在方圆1~2公里范围内进行局部的高精度天气预报。这些技术经商业化后已应用于若干城市地区,其中包括纽约、芝加哥、堪萨斯城、亚特兰大、巴尔的摩/华盛顿和迈阿密/劳德代尔堡。

智慧水系统

全球水用量自1900年以来增加了六倍,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统计,目前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缺乏安全饮用水,半数人口没有充足的卫生条件。联合国的最近一份报告称,发展中国家有一半人口患有与水有关的疾病。

据估计,为使作物产量翻番以满足到2025年时全球食物需求,全球每年的灌溉用水量还需要在目前基础上增加约30%。一个供水管理系统日益进入人们的视野。作为一个较早行动的例子,全球大运河合作项目(Great Rivers Partnership)正在使用新的计算机建模框架来模拟全球河流流域的状态,以帮助制订有关保护自然环境和造福当地社区的政策和管理决策。管理和技术咨询公司博思艾伦(Booz Alllen)的研究表明,在未来25年内对全球的城市水、电和交通系统进入现代化,需要投入41万亿美元,这一数字约等于2006年全球所有股票市场上所有股票的市值。

智慧的管理

构建这种一元系统的技术现在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但实际上,技术是比较容易的部分。更困难的是企业、政府、学校、团体和个人为了利用这个系统而必须进行的调整――也就是改变他们业务流程和工作形式,他们与外界和他人的关系以及业务模式,甚至他们的文化和行为。这种非常不同于先前时代的管理方法,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基于创新的日程表;培养一种欢迎和包容“群体智慧”以及广泛社会生态系统的组织文化和流程;以及能够进行持续调整和不断发展的新技能。它要求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组织架构――例如从“跨国”公司转型成为我们称之为“全球整合企业”的新模式。智慧管理还要求较之于过去而言,在规模上大得多的、更加多元化的、更加社会性的、更迅速的和更少预测性的协作方式。

我们是要把握这个机遇,还是被动地面对这一新的现实?它将会如何改变我们的储蓄方式?改变我们的交易方式?改变我们的学习和教授方式?改变我们运输和旅行方式?改变我们的能源管理方式?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它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智慧的地球”将对人类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领导人和学者在对相关问题上的思考不谋而合。例如,“软实力”的概念现在已发展成为“智慧实力”(smart power)的概念。哈佛大学的约瑟夫・奈(Joseph Nye)教授和美国前副国务卿理查德・阿米蒂奇(Richard Afmitage)在他们给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enter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撰写的一份报告中提出了这一概念。“智慧实力既非硬实力,亦非软实力,而是硬实体和软实体的巧妙结合。”

“智慧地球”的潜力超越了人类智慧或机器智能,进入了自然王国――地球的生态系统,甚至我们自己的身体。但是,“智慧地球”的潜能不会自动释放出来。如果没有领导力,没有在商业(及公司)、政府(及特定机关和官员)、大学(及各学科的学者)、社区(及其中的公民)方面的重大变化――对他们自身采取新式的领导力,辉煌的智慧世界是不会尽快出现的。

智慧地球范文第7篇

“碳中和”计划:小主意,大改变

尽管目前电子邮件已经是一种通用的商业交流方式,但是依旧有很多的文件(比如法律、财务方面的需要签名认证的原件)需要依靠快递来进行传达。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文件快递运输公司之一,FedEx每年需要运输将近20亿个信封,而制造这些信封需要大约200万棵树龄为10年的成年树木。

为了减少对树木的砍伐,联邦快递在近期推出了100%由可回收材质制造、并能100%回收的快递信封,适用于目前用途最广泛的文件快递。到目前为止,联邦快递是第一家提供“碳中和”快递运输的全球快递运输企业,而且不向客户收取额外费用。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改进,但是对基于这样大的运输规模,这已经能够为减少树木砍伐做出巨大的贡献。

同时,除了减少运输本身的碳排放之外,根据“碳中和”计划,联邦快递将以年为单位,计算在全球递送信封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并与非盈利组织BP Target Neutral合作,投资低碳发展或环境保护项目,来抵消运营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这些项目包括:荷兰农田沼气设施、将退化的草地重新培育成商业森林的坦尚尼亚南部高原草地计划和泰国第一座垃圾掩埋场气体回收系统等。

此项“碳中和”计划涵盖联邦快递所有信封递送服务:其中包括联邦快递国际优先服务(FedEx International Priority)和联邦快递国际经济服务(FedEx International Economy)。每年联邦快递在全球运营中使用超过两亿个快递封。

“Start the Shift”运动:推广环保智慧

在2011年的“Net Impact Conference”上,FedEx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部副总裁米奇·杰克逊向全世界清楚地展示了FedEx为环保承诺所做出的最新努力。

最近几年,FedEx发起了一项名为“开始改变(Start the Shift)”的运动,旨在开阔人们的思维,看到更多与环保相关的“可能性”。由于物流运输业一直是汽油消费的大户,美国每一年有将近70%左右的汽油是用在运输上的,目前90%以上的车辆的主要动力也来自于汽油或者汽油衍生物,这对我们的环境产生了很大的负担,所以这项运动最想是从车辆改进方面开始自己的实践的,并取得了十分不错的效果。

早在几年前,FedEx就加入了Environment Defense Fund,协助推广使用更加环保、高效的商用车辆,并与Eaton公司合作进行混合动力车的研发和生产。2008年,联邦快递成为美国运输产业中第一家设立减少全球飞机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增加车队燃油效率目标的企业,其中一个目标是在2020年之前让自有车队的能源使用效率提高20%,而目前的情况是,截止到2011财年,车队的能源使用效率已经比2005年提高了16.6%,基本可以保证提前实现预期的目标。

如此快速的进步,主要归功于FedEx使用了更多的节能车辆,这其中就包括了新增加的87辆全电动卡车(目前共有130辆)、11000多辆配备了新引擎的货车。同时,FedEx还采购了114辆由特殊轻便材料制成的卡车,并配备了合适的引擎,可以比普通的货车节约最多35%的油耗。而在车辆调配上,FedEx依靠最新的运输管理系统加强运输调配的效率,确保每条线路上使用合适的车辆,尽量避免造成运力的浪费。

然而,仅仅在公司内部推广环保措施的效果是极其有限的,必须将最新的节能模式和技巧向整个行业进行推广,才能产生规模效应,也能够利用更多的资源加快环保技术的进步。FedEx是美国第一个推动商用车辆节能立法的公司,希望将自身的环保经验形成一套体系化的行业标准,提高整个行业的环保效率。而这项努力最终也得到了政府的肯定,2007年正式颁布的《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便将FedEx的建议纳入其中。

而在之后,“开始改变”运动将在两个方面继续开展努力:第一,与电动车生产企业合作,提升电能驱动的技术水平,将更多的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推向市场,并合作建立一个智慧输电网络,提高输电的效率,为电动车辆做好服务配套;第二,与政府合作推广在自己公司内部率先实践并取得成功的环保技术,逐步减少对汽油的依赖,使社会能源结构更加多元化。

在谈到“开始改变”这项运动的背后意义时,杰克逊表示:“有很多办法可以减少对汽油的依赖,使用电能就是其中一种方法。但是需要明确的是,这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金油,然而一个新的解决方案能够多元化我们的能源结构,减少生产生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可以让我们在竞争性的全球环境中保持创新。”

EarthSmart:背后的大理想

“开始改变”这项运动只是FedEx环保智慧“EarthSmart”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

FedEx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焦点一直非常简单:用可靠和节约的方式,连接世界。FedEx将它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具体化为“地球智慧项目”(EarthSmart Program),从服务和资产、合作伙伴和工作场所和社区三方面进行可持续改进,分别制定了三项计划:EarthSmart Innovation、EarthSmart @ Work 和EarthSmart Outeach。

EarthSmart @ Work项目是“地球智慧”活动的核心,该项目希望通过教育和创新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让公司的每一位员工在工作、家庭和社区中实践可持续发展。例如,在FedEx Express,员工会利用30种不同的程序,制定最佳的行车计划,节约能源的使用;在FedEx Ground,几乎从纸张到杯垫再到木制的托盘,所有的废弃物都会被回收起来进行处理而不是像以前一样简单丢弃;在FedEx Office,提倡使用电子信息进行交流,并有可回收的材料代替一次性的信封。

EarthSmart Innovation项目主要是集中于产品、服务、资产和方案的创新,最新成果包括了“FedEx碳中和信封运输”、“FedEx无纸化流程处理方案”、“FedEx低排放混合动力车辆”、“FedEx零排放纯电动车辆”、“FedEx能源和环境方案设计”、“FedEx纸张回收项目”等。EarthSmart Outeach项目主要是在公司关注的领域进行的志愿活动,这些领域主要包括可持续交通、可持续城市和可持续生态系统。

智慧地球范文第8篇

钱大群(D.C. Chien)现任IBM公司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自1977年在台湾加入IBM公司以来,钱大群过去30年中在IBM的工作历程中曾担任过销售、渠道、服务、市场、营运和技术等职务。

2007年1月,钱大群被任命为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掌管IBM公司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内地、中国台湾与中国香港三地)的销售、研发、采购、营运等业务。目前,IBM在大中华区拥有员工超过1万名,并成立了12家独资与合资企业,业务范围涉及制造、专业服务和软件开发等。

钱大群目前还是IBM整合与价值团队 (IBM IVT)的成员。该团队是IBM公司董事长、总裁兼CEO彭明盛所领导的,为IBM整合的业务模式和IBM价值提供决策支持。

钱大群毕业于台湾淡江大学数学系,曾在美国哈佛大学企管研究所进修高级管理课程,并进修了IBM全球高阶经理人课程。

世界变“平”了、变“小”了。不论是在经济、社会,还是在技术层面,这个整合度越来越高的世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当前所面临的金融海啸、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或者安全问题,迫使我们重新审视过去。正是各种各样的危机,使人类能够站在一个面向未来全新发展的阶梯上――我们希望整个世界变得更加智慧。

我们有机会,也有能力建设更有智慧的系统、更有智慧的企业、更有智慧的国家,甚至更有智慧的地球。

三个智慧推动力

谈到智慧之道,我想首先应该注意到三个重要的趋势。这三个趋势,总的来说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几乎任何系统都可以实现数字量化和互联的事实。在此基础上,我们能够做出更加智慧的判断和处理。

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预计到2010年,全球每人将平均占有10亿个晶体管,每个成本约耗资十万分之一美分;各种各样的感应科技也开始被嵌入到汽车、家电等设备,以及公路、水利电力等设施当中。这些晶体管和感应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运转,让我们真切地看到究竟这个地球发生了什么,并准确地量化这些变化。

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到2011年,互联网用户数量将达到20亿人,并且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与设备物件连接起来。未来互联网将会变成物联网,国际贸易壁垒将逐渐消除,企业内外的整合日趋紧密,跨行业的联系和合作也将不断加强。同时,虚拟技术应用大行其道,加速了企业、行业间的互联互通。这些都将大力推进协作和创新的广度和深度。

更深入的智能洞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不断发展,人们可以负担得起使用大规模计算机集群和云计算去加工、建模、预测和分析海量的数据。人类将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并从中获得前所未有的洞察力,从而可以更快、更好地作出决策。

这一切都意味着,经济可行的智能技术能够被应用到几乎所有行业中,催生很多过去无法实现的服务。在此基础上,无论自然体系,还是行业系统,或者企业,甚至个人,都将更加紧密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各种各样的智慧系统。

从四个关键挑战入手

如果我们能驾驭并把握这些趋势,就能开创出通往“智慧的地球”这一美好愿景的通途。在这个进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如何解答四个关键的问题:

第一, 面对无数个信息孤岛式的爆炸性数据增长,我们需要获得崭新的智能和洞察力,利用众多来源提供的丰富实时信息,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第二, 我们需要开发和设计新的业务流程,实现在灵活和动态流程支持下的智慧的运作,从而实现全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第三, 我们需要建立一种可以降低成本,具有智能化和安全特性,并且与当前的业务环境同样灵活动态的基础设施;

第四,我们需要采取行动解决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提高效率,提升竞争力。

建设“智慧的地球”是当务之急

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建设“智慧的地球”是当务之急。让我们先来看看资源问题。在美国洛杉矶一个小社区,每年为寻找空车位所浪费的燃油高达4万多加仑,而现有油井中的原油只能提取20%~30%的石油。再来看看供应链的情况。由于供应链效率低下,消费品和零售行业每年损失约400亿美元。中国每年物流耗费所占GDP比重高达20%,这个数字比美国高一倍。在食品安全和医疗卫生领域,婴儿奶粉中三聚氰胺含量过高导致多名婴幼儿肾结石事件,使得人们更加关注。

对于这些问题,IBM正在进行认真思考,并且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更加智慧的追踪系统IBM与挪威的Matiq公司正在开发一套更为先进的食物追踪解决方案。它采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能够从农场、供应环节到超市上架,全程追踪肉类和禽类食物,以确保食品保持最佳状态;

更加智慧的交通系统IBM正在与布里斯班、伦敦、新加坡及斯德哥尔摩等城市合作建设更加智能化的交通系统。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斯德哥尔摩的交通流量已减少20%,污染物排放降低了12%,每天新增4万人次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更加智慧的能源系统IBM与全球11家领先的智能计费器企业中的7家共同携手,通过实现设备智能化,为消费者降低能源开支。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通过将恒温器转换为可调控,帮助普通家庭降低10%的能源开支。

更加智慧的医疗保健系统IBM正在帮助主动医疗网(ActiveCare Network)监控美国38个州的1.2万多家诊所,为超过 200万名病人提供注射液、疫苗及其他药品的适当运输网络。主动医疗网采用IBM软件降低治疗费用高达90%,降低病人、诊所应用费用达60%。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迄今为止,我们眼里的IT是数据中心、软件、个人电脑、路由器和带宽的世界,我们眼里的基础设施是大楼、工厂、医院、公路和管道的世界。现在,只有把实体世界和数据世界融合在一起,才能把世界变得更加智慧。

“智慧的地球”的潜能不会自动释放出来,来自各界的倡导和引导非常重要。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所取得的持续快速增长是有目共睹的。今后,无论是发展绿色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建立和谐社会,还是自主创新,都需要我们利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和更加聪明的头脑,以更加智慧的方式去进行。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全球蔓延,受其影响,预计未来2~3年中国经济的增速将放缓。但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调整、节能减排等措施的落实,以及国家对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经济结构与发展模式将得到优化,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得到改善,最终将提高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设“智慧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诉求。不论是企业、政府、学界,还是个人,都希望获得更强的洞察力,追求绿色可持续发展。大家都希望能够聪明地运作,将整个社会建立在灵活而动态的基础设施之上。建设“智慧的地球”,能够让世界运转得更加美好。

智慧地球范文第9篇

“虽然全球经济放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国,但是我们看到,这里依然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在IBM“智慧软件”2009年策略会上,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软件集团总经理Bete Demeke强调。

几个月前,IBM在全球范围内提出了“智慧的地球”愿景,而在此次IBM“智慧软件”2009年策略会上,IBM给国内的行业用户勾画出了一幅创新蓝图――“智慧的地球”从“智慧软件”开始。

聚焦行业

深耕区域市场

“聚焦中国行业,为行业定制; 繁荣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共成长; 深入区域市场,紧密支持客户。”Demeke在会上了“智慧软件”在2009年的三大重要策略。

据Demeke介绍,IBM将在电信、金融、流通、工业、政府五大行业中结合中国客户特点定制行业用户解决方案,并在中国推出12项行业框架和行业解决方案,覆盖电信、烟草、零售、旅游与交通、银行、金融市场、汽车、电子、航空、化工与石油、政府、教育等。“行业框架”的推出无疑给合作伙伴提供了更易搭的“积木”,而IBM一直坚持不涉及行业应用开发,也使得合作伙伴更踏实、更有信心。

为配合“聚焦行业”这一市场策略,实现为行业用户度身定制的目标,IBM还在国内成立了中国行业解决方案实验室,据IBM全球副总裁兼IBM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王阳介绍,该中心隶属于IBM中国开发中心,致力于为中国市场和其他成长市场定义、开发并执行高价值的行业解决方案,开发重点涉及行业,包括银行、保险、电信、制造、物流、零售、医疗和公共设施等。

IBM软件集团在2009年的第二大重要策略就是,以开放的平台建立全球范围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通过SOA支持体系帮助合作伙伴实现全面提升。“与IBM一起实现‘智慧的地球’的合作伙伴,能力可以体现在不同领域,比如说有的是做软件开发的,有的是提供服务的,还有一些是基于行业的咨询人员。”Demeke表示,“为了与合作伙伴一道去实现这一愿景,我们将帮助合作伙伴提升可感应可量度、互联互通,以及更加智能的技术和能力。”

此外,在2009年,IBM还将加大对中国二三级城市用户的支持力度,并计划在济南、沈阳、武汉、南京、杭州、成都分别建立6家区域软件成长中心,组建专门的团队为地区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更直接、更快捷的技术和销售支持。IBM软件集团还宣布将以上海为总部,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通过“IBM创新中心”扩展对独立软件开发商的支持。

合作伙伴

关注IBM新战略

合作伙伴是IBM 2009年“智慧软件”三大市场战略的核心。由于IBM的软件通过合作伙伴达到最终用户,所以IBM新战略是否能达到其预期效果,合作伙伴的作用举足轻重。

“作为IBM的长期合作伙伴,用友对IBM新的软件战略是非常关注的,因为用友与IBM在包括软件在内的多个领域有着非常深入的合作。”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用友)副总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据郑雨林介绍,用友和IBM已有10多年的合作经历。其合作内容不仅包括把IBM的中间件产品(如Websphere)、数据库产品集成到用友的高端产品NC中,还扩展到包括产品、市场和管理等多个层面。

“IBM的市场策略是一贯的,并不是现在才开始重视行业、开始完善生态链。近几年来,IBM一直在推面向各种垂直行业的解决方案。所不同的是,今年将更加重视这一工作。” 郑雨林说,“不管是对用户还是合作伙伴,此举都应该具有积极意义。”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是IBM的另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 IBM作为金蝶的投资方之一,双方的合作由来已久。从2002年以来,双方在渠道、咨询服务、SaaS、SOA等多方面开展全面合作,2007年双方共同建立的SOA联合创新实验室把双方在SOA领域的合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IBM 2009年软件新战略的是向合作伙伴再次表明了IBM将要重点关注行业的决心,也让各合作伙伴放心地加大对这些重点行业的重点支持。”金蝶公司助理总裁、市场部经理郝登胜说。

据郝登胜介绍,IBM在新战略中明确的重点行业和金蝶确定的重点行业有着高度的重合性,他相信双方将会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浪潮软件首席技术执行官张晖也认为,IBM的市场策略是连续的,关注行业和合作伙伴是IBM的长期策略。但是,在这些熟悉的策略中,张晖还是感受到了IBM前所未有的决心。浪潮也与IBM有着10多年合作,特别是在企业级解决方案领域有着很深入的合作。

“软件的最终价值在应用,为了开发出高效率、好用的应用软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必须通力合同。对IBM来说,就必须和合作伙伴一起共同聆听用户的需求,加强产品的集成和整合。这是用户的需求。”

IBM ISS保护“智慧的地球”安全

■ 本报记者 李响

“IBM提出的‘智慧的地球’,是可以感知的,而且互联互通的,但这也给我们的安全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3月11日,IBM ISS首席技术官办公室高级安全战略专家兼网络事件与安全漏洞处理项目经理Peter G. Allor访华时表示。

据Allor介绍,2006年10月IBM收购了互联网安全系统公司(ISS)后,将其与自身的“企业IT安全服务产品线”进行了全面整合,现在IBM ISS作为IBM的整体安全品牌,倡导并引领着“智慧”的企业级安全防护。而所有IBM ISS的产品均建立在其X-Force研发小组负责收集、开发的最新安全信息基础上。

根据IBM今年2月公布的2008年度X-Force安全趋势与风险报告显示,2008年犯罪者利用网站攻击大众呈现出两大趋势。

首先,网站已成为企业IT安全的最薄弱环节,而企业正无意间将自己的客户置于受到网络攻击的危险境地。2008年发现的漏洞中,超过74%没有补丁。企业使用的现成应用程序充满漏洞,而他们定制的应用程序也存在大量无法修补的未知漏洞,网络应用程序成为攻击重点。

第二,尽管攻击者继续将浏览器和ActiveX控件作为破坏终端计算机的主要方式,但他们的重点正在转向恶意影片(如Flash)和文件(如PDF)的新型漏洞。仅在2008年第四季度,IBM X-Force发现的包含漏洞的恶意网址的数量比2007全年多出50%。垃圾邮件发送者也转而利用知名网站扩大攻击范围。2008年下半年,在流行博客网站和新闻网站上的垃圾信息翻了一番。

智慧地球范文第10篇

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抗震救灾,刻不容缓。我们看到了众志成城,也看到了科学部署、高效救援。

为什么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民间,都能快速有序地抗震救灾?有一个您看不见、摸不着的庞大的“体系”在运行: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全力保障,增强了灾害应急服务能力;航空遥感平台系统及其航行保证体系,确保复杂天气条件下的可靠飞行;空间基础数据和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减灾救灾支撑能力……

这个“体系”基于地球空间信息,以上与抗震救灾相关的应急指挥、交通运输、灾情预估、灾害分析等快速反应、科学决策,无一不与它息息相关。

事实上,地球空间信息已经全面融入国计民生,和我们走得越来越近。

国家战略

晚上下班后,不知道去哪里吃饭,打开手机的软件客户端,屏幕上一个卫星图案的标识开始闪动,几秒钟的时间,附近有什么特色的餐饮,便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对于这样的场景,大家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卫星定位导航几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导航仅仅只是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的一部分。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既包括“3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定位与导航(GNSS)等领域,也包括以此为基础,融合通信、光电子、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集成电路、文化创意等其他相关技术与产业所产生的各类新应用、新服务和新业态。

近几年,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已经成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产业带动性,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密切相关。谷歌、微软、脸谱、华为、腾讯、百度等巨头纷纷涉足,譬如谷歌斥巨资打造Google Earth。这充分印证了该产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瞩目地位,也为产业发展带来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资金保证,并促进其迅猛发展。

实际上,发展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早已成为国家战略。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发展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3个重大专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项目也正式出炉。《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导航定位列为需要建立的重大技术系统。科技部《国家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十二五”专项发展规划》。《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提出“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的总体战略。

万亿级产业

“目前,我国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的发展状态与20年前的互联网产业非常类似。”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强小哲告诉《支点》记者。

“要想养大鱼,需要找大水池。要促进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规模发展,就需要找到大市场。我们现在基本上确定了发展方向,把它定位为现代服务业领域中的信息服务。目前,比较确定的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导航与位置服务,通过室内外全空间高精度导航信号和全息地图,服务于智能终端,并进一步向支持移动支付延伸,另一个是环境生态交易,也就是通过及时、准确的地球空间信息支持大宗商品等期货衍生品交易。以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期货为例:目前,全球的期货市场整体规模超过600万亿美元,中国期货市场押金2000亿人民币,如能从服务全球期货交易中获取1%的份额,就是6万亿美元,所以仅这个市场就非常庞大。”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副主任景贵飞向《支点》记者这样描绘产业发展前景。

2010年以来,仅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其全球市场规模超过700亿美元,2011年我国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尤其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2012年12月27日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无限地放大了产业发展的想像空间。

随着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迅速普及和地图/导航软件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地图、消费电子导航等大众服务需求将保持高速增长。我国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将在各种因素的综合推动下,与云计算、物联网、集成电路、移动互联网等关联产业融合发展,保持至少30%-40%的复合增长。

预计到2015年,我国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产值将到5000亿元,2020年则将突破1万亿元,且将带动近5万亿的关联产业发展。

巨头拥向光谷

面对万亿级的产业大餐,北京、天津、重庆、广东、陕西、黑龙江、江苏、浙江、湖南等地的地理信息产业园、北斗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

而中国光谷,吸引了国内外地球空间信息领域的诸多知名企业集聚。

今年1月18日,上市企业中海达正式入驻武汉国家现代服务业地球空间信息化产业基地(以下简称“国家基地”)。去年,中海达已在国家基地核心区——武大科技园购置了2500平方米的研发办公场地。

“今年2月份,我们在武汉召开2013年营销体系启动大会,全体营销体系高层、业务人员共530人参加会议,仅交通费一项就节约了50多万元。”中海达董事长廖定海在《支点》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廖定海表示:“中海达在武汉的总投资将近1亿元。选择武汉,是公司发展的战略布局。未来还要进一步加大在武汉投资力度。”

除中海达外,海克斯康、美国天宝、ESRI、南方测绘、合众思壮、高德软件、深圳路畅等纷纷前来落户。中国光谷究竟有什么魅力,竟能吸引这么多知名企业蜂拥而至?

廖定海首先看中了湖北和武汉的未来发展。历史使命赋予湖北省作为国家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地位,湖北迎来了“黄金十年”的战略发展机遇。而武汉正切实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国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

“公司从事的行业主要是地理信息与测绘行业,武汉在这方面有很好的人才资源,所以我们必须将研发中心设在武汉。”廖定海说。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光谷拥有产业集聚优势和国家政策优势。尤为重要的是,在全国乃至亚太地区地球空间信息产学研方面独具竞争优势。近年来共获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省部级重点试验室、4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十多个相关学院。还拥有以李德仁、张祖勋、刘经南等9位院士为引领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每年培养逾5000名的专业人才。

目前,光谷已聚集了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企业700余家,并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以遥感遥测、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研发、生产和服务等为主导产业领域,形成了包括上游地球空间信息数据获取、中游数据处理加工与运营服务、下游系统集成及应用服务等在内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

四大导航“论剑”

今年以来,卫星导航领域的专家、企业家频频光临武汉。

将在本月15日开幕的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同样少不了这些人的身影,因为这次会议的举办地正是武汉。

“这是一个国际性的盛会。”刘经南院士向《支点》记者介绍,届时联合国相关组织的官员,以及包括美国、俄罗斯、欧洲、中国在内的全球四大导航定位系统的政府官员、科学家和企业家都将齐聚武汉,共同围绕“北斗应用——机遇与挑战”主题探讨卫星导航技术及其产业化路径,会议规模预计达到2000多人。

本次学术年会召开前夕,武汉市将举行部分活动,并且向公众免费开放。这些在武汉当地举办的公众开放活动包括“珞珈讲坛—北斗专场”、“北斗科技周—卫星导航科普报告”以及“卫星导航专题讲座”等,活动时间定为5月13日、14日两天。

年会组委会表示,这一系列活动将面向大众科普卫星导航领域常识,到场嘉宾会详细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工程进展及应用推广情况,使普通大众进一步认识北斗,了解北斗。

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是一个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被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确定为国际三大卫星导航学术会议之一,此前已在北京、上海、广州连续成功举办三届。

而这一次选择在武汉开年会,显然别有意味。

作为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一部分,今年3月通过验收的湖北省北斗精密定位服务系统,是全国首个省级北斗地基增强网,可通过地面基准站网的增强,实现北斗系统的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能力。

刘经南介绍,这项技术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农业、航空、航海、交通等领域,通过湖北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与各行业平台资源的结合,打造创新环境、搭建创新平台,形成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走在国内前列,抢占全国北斗卫星导航应用领域制高点。

机不可失

“国家基地”是光谷大力发展产业化集群的信心来源。“国家基地”主要建设四大板块: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研究院、全球地球空间信息数据中心、全球导航与位置服务中心、全球地球空间信息应用服务中心,目标是全球的用户只要到了武汉,只需提出需求,就可以得到优质、高效、低价的地球空间信息一条龙服务。

对于该基地来说,首要任务是研究、攻克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设计、实践产业发展的新市场、新方向、新模式。目前,已引入武汉大学建设的有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研究院、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建设的中国智慧流域工程中心等。

据透露,武汉还将建设“导航与位置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精密定位产业化基地”,分为两大类,一方面向行业用户的专业导航与定位服务系统,另一方面向大众用户的消费导航与定位服务系统。

谈及产业的未来布局,景贵飞提醒说,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在全国尚属于起步阶段,湖北在这方面的基础优势相对明显,但如果不能抓住机遇快速发展,未来也很有可能被其他省市赶超。

上一篇:智慧人生范文 下一篇:智慧体育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