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1 23:59:00

政法工作经验总结

政法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一、领导重视,责任落实。按照上级要求,我镇调整了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政法工作的部长牵头,综治办、司法所有关人员落实日常工作。并在各村(居)委会也相应地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镇、村居两级帮教网络。全镇现已建立帮教小组9个,帮教人员72名;

二、确定等级,动态管理。我镇组织力量对全镇归正人员进行一次排查。对归正人员的现实表现和生活、家庭、就业等情况评估,评估中要听取帮教志愿者及基层组织意见,确定和调整列管归正人员的帮教等级。经过排查,截至目前为止,大佳何镇2003年来刑释解教的52名人员得到全部安置,安置率达100%,建立帮教对象档案52宗,列入帮教对象52名,帮教率100%,重新犯罪人数为1人,重新犯罪率控制为2.5%以内,为维护辖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治安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并对这52名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其中其中A类人员4名,B类人员36名,C类人员12名。

三、具体帮教措施

(一)、对A类人员的帮教措施:

1、由镇司法所制定详细的个案帮教计划,并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2、实行政法干警、基层干部和志愿者“三帮一”进行帮教;

3、不定期走访了解情况,每月进行一次考察;

4、个别谈心教育,每季度不少于2次;

5、帮教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分析会提出帮教要求和措施;

6、加强重点时期的重点管控,做到上门见面教育。

(二)、对B类人员的帮教措施:

1、由帮教小组制定帮教计划;

2、实行政法干警或基层干部和志愿者“二帮一”进行帮教;

3、定期走访了解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考察;

4、个别谈心教育,每半年不少于一次;

5、帮教小组每半年召开一次分析会。

(三)、对C类人员的帮教措施:

1、由帮教人员确定帮教计划;

2、实行“一帮一”进行帮教;

3、定期走访掌握情况,每半年进行一次考察;

4、个别谈心教育,每年不少于一次;

5、帮教小组每年召开一次分析会。

政法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依法建设、廉洁从业、诚实守信”主题,以政府投资建设的规模以上项目为重点,通过开展廉洁文化进工地工作,使建设单位的党员干部和其他工作人员得到廉政警示,增强廉洁意识;使参建单位(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的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受到廉政教育,进一步倡导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理念,增强反腐倡廉意识,消除诱发腐败的各种因素,努力把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真正打造成“精品工程、廉洁工程”,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二次创业、转型创新”提供坚强保障。

二、活动范围

本镇范围内由政府投资建设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在建工程。

三、活动要求

(一)开展宣传教育,营造廉洁氛围。一是建设方在与设计、监理、施工、材料和设备供应等参建各方签订工程合同的同时,必须签订廉政合同,实行“双合同制”,镇纪委作为监督方一起参与廉政合同的订立。同时向建设方的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发放勤廉提醒卡,向参建单位(施工、监理、设计、材料和设备供应等单位)的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发放助廉提醒卡;二是要充分利用在建工地项目部的办公室、会议室、围栏、挡墙、宣传橱窗、工程项目公示牌等阵地,宣传反腐倡廉知识。通过设置廉政宣传广告牌、廉政警示橱窗、廉政文化墙景、廉政壁画、廉政屏保、悬挂宣传横幅等方式,烘托廉洁文化氛围,努力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三是通过专题会议,辅导讲座、集体廉政告知谈话、播放警示教育片、发放勤廉预警书、廉政承诺、廉政反思会、廉政知识测试等形式,开展党风廉政法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参建各方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的廉洁意识;四是向参建各方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赠送廉政读物,促进工程建设人员不断确立廉洁从业理念,提高廉洁从业的自觉性。有条件的工地可利用工地项目部办公场所,设置廉政书架、书柜。

(二)健全工作制度,促进文明施工。建设单位要督促施工单位不断完善经营、财务、用工、民主等内部规定以及工地的安全、质量、文明施工、采购、民工工资支付等管理制度。

(三)加强作风建设,树立良好风气。施工单位要积极倡导职工改进作风,坚决杜绝酗酒、、打架等不良行为,按照文明施工标准和文明城市要求,将讲法纪、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风气,融入到工地的日常操作和行为习惯中,营造廉洁、清明、和谐、文明的工地新风尚。

(四)强化监督考评,建设阳光工程。要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立廉政建设责任公示牌,将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廉政责任人的相关内容及监督电话公布于众,其中监督电话为镇纪委的举报电话,主动接受公众监督,推动工程建设领域监督措施的落实。

四、活动步骤

(一)制定方案阶段(4月15日-4月25日)。各建设单位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指导各工地于4月28日前制定工作实施计划,并将建设单位的活动领导小组与各工地的工作实施计划统一上报镇纪检办。

(二)全面开展阶段(5月2日-12月10日)。各建设单位和工地根据制定的工作计划,结合工地开展廉洁文化宣传、教育等活动,建立廉政台帐。镇廉洁文化进工地活动领导小组对各工地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指导和督查。

(三)总结评优阶段(12月11日-12月30日)。各建设单位和工地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和交流。镇廉洁文化进工地活动领导小组根据各建设单位和工地廉洁文化进工地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评分,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和工地进行表彰。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建设单位要加强对廉洁文化进工地活动的领导,将廉洁文化建设列入议事日程,制订本单位廉洁文化进工地的具体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依法经营、廉洁从业等有关制度。单位领导和项目经理作为廉洁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实践者,要自觉参与,精心部署,抓落实,抓成效。

(二)讲究实效,注重特色。廉洁文化进工地工作应当与单位内部的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单位日常经营管理相结合,与员工素质教育相结合,与文明施工主题相结合。要从单位的实际出发,根据工地的特点开展廉洁文化建设,不搞统一模式,防止廉洁文化与工地日常工作“两张皮”现象。

政法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中发[**]3号)、《**—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发[**]21号)和《关于在全省实施“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计划”积极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意见》(云组发[**]10号)及省、州党委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和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履职水平,培养造就一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德才兼备,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推动泸西县“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完成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在总结我县**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和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经县委干部教育委员会研究决定,**年将继续在县委党校开办20期全县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培训的时间在**年时间安排不变的基础上延长至**年12月。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要求,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把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规模和质量、效益的统一,不断开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推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班子建设,为泸西县“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培训原则

按照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对全县科级领导干部进行培训,把理论学习、经验总结、问题研讨与改进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训对象

县委管理的正副科级领导干部,县武装部、县消防队、县武警中队的全体官兵。必要时邀请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套班子全体领导干部(含同级调研员)参加。

四、培训时间、地点

**年1月—**年12月,除每个季度的第三个月外,每半个月举办一期,共二十期,每期培训半天,理论研讨班每期培训15天。每个季度第三个月对口举办一期科级领导干部理论研讨班,理论研讨班将分成党群舆论口、政法口、农林水口和综合经济口四个班,各乡镇的科级领导干部按所分管联系工作分别安排在四个班研讨学习。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期1月12日下午2:00报到,2:30准时上课。

第二期1月26日下午2:00报到,2:30准时上课。

第三期2月9日下午2:00报到,2:30准时上课。

第四期培训对象:农林水口的科级领导干部和各乡镇分管农林水的副乡镇长,学习时间15天,3月9日至3月23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3月9日下午集中学习培训,2:00报到,2:30准时进行;第二阶段:3月10日至3月20日自由调研和撰写调研文章(不少于3000字),并于3月20日前将调研文章交县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由干教委评出优秀调研文章3—5篇,在理论研讨班上进行交流;第三阶段:3月23日下午2:00报到,2:30进行研讨学习。

第五期4月6日下午2:00报到,2:30准时上课。

第六期4月20日下午2:00报到,2:30准时上课。

第七期5月11日下午2:00报到,2:30准时上课。

第八期5月25日下午2:00报到,2:30准时上课。

第九期培训对象:党群舆论口的科级领导干部和各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人大主席,学习时间15天,6月8日至6月22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6月8日下午集中学习培训,2:00报到,2:30准时进行;第二阶段:6月9日至6月19日自由调研和撰写调研文章(不少于3000字),并于6月19日前将调研文章交县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由干教委评出优秀调研文章3—5篇,在理论研讨班上进行交流;第三阶段:6月22日下午2:00报到,2:30进行研讨学习。

第十期7月6日下午2:00报到,2:30准时上课。

第十一期7月20日下午2:00报到,2:30准时上课。

第十二期8月3日下午2:00报到,2:30准时上课。

第十三期8月17日下午2:00报到,2:30准时上课。

第十四期8月31日下午2:00报到,2:30准时上课。

第十五期培训对象:政法口的科级领导干部和各乡镇分管政法工作的副书记、武装部长,学习时间15天,9月14日至9月28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9月14日下午集中学习培训,2:00报到,2:30准时进行;第二阶段:9月15日至9月25日自由调研和撰写调研文章(不少于3000字),并于9月25日前将调研文章交县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由干教委评出优秀调研文章3—5篇,在理论研讨班上进行交流;第三阶段:9月28日下午2:00报到,2:30进行研讨学习。

第十六期10月12日下午2:00报到,2:30准时上课。

第十七期10月26日下午2:00报到,2:30准时上课。

第十八期11月9日下午2:00报到,2:30准时上课。

第十九期11月30日下午2:00报到,2:30准时上课。

第二十期培训对象:综合经济口的科级领导干部和各乡镇乡镇长、分管副乡镇长,学习时间15天,12月14日至12月28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2月14日下午集中学习培训,2:00报到,2:30准时进行;第二阶段:12月15日至12月25日自由调研和撰写调研文章(不少于3000字),并于12月25日前将调研文章交县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由干教委评出优秀调研文章3—5篇,在理论研讨班上进行交流;第三阶段:12月28日下午2:00报到,2:30进行研讨学习。

以上时间安排如遇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进行培训将临时通知。

培训地点:县委党校(教师进修学校)报告大厅。

五、培训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文选》、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党纪政纪、法律法规、依法行政、《百家讲坛》等相关内容。理论研讨班学习的具体内容将在学习前另行通知。

六、具体要求

1、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科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并安排好各自的工作,按时参加培训。各乡镇安排一名领导值班;

2、严格考勤。县级领导(含同级调研员)如无特殊情况,要按时参加培训。学员应按时报到,原则上不准请假,不准缺席,如遇特殊情况确需请假的,报县委组织部批准。理论研讨班学外,每位学员应保证参加培训期数不得少于整个培训期数的三分之二(含**年8月至12月的培训期数)。

3、参训学员在培训期间要集中精力,服从教学安排和学校管理,严格遵守党校的规章制度,遵守培训纪律。

政法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一、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取得较好效果

全县各级各部门围绕不同主题,积极开展了有特色、有创新、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取得较好宣传效果。一是主题明确、重点突出、针对性强。3月8日,县司法局、县妇联、团县委开展了三八维权周宣传活动和“3.5”志愿者日宣传活动;3月15日,县工商局、消费者协会牵头,质监局、卫生与食品药品监督局、物价局、移动公司等单位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开展了“消费与民生”为主题宣传活动;3月21日至27日县农牧科技局开展了年“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4月19日至5月20日县司法局与铜仁地区司法局等单位开展了“法律六进”宣传活动;5月9日至27日县综治办组织多家单位在“综治宣传月”期间开展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集中宣传月活动;5月18日至19日,县委宣传部、组织部开展了“话惠民、颂党恩”为主题的农村思想建设“六进村”集中日宣传活动;月12日,由县安委会牵头,安监、公安、消防、教育等多个部门共同开展了以“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活动。二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宣传栏、黑板报、横幅、标语、展板、图片、编发手机短信、发放宣传资料、征订法律知识读本、播放录音录像、出动宣传车、解答法律咨询、座谈会、知识竞赛、以案说法等形式,广泛宣传了《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刑法修正案》、《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省法律援助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税法》、《农民工维权法律知识》、《农村土地承包法》、《水法》、《森林法》、《禁毒法》、《消防法》、《传染病防治法》、《物权法》、《劳动合同法》、《食品安全法》、《突发事件应对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60余部法律法规。据统计,1-月份,共有50多个部门(单位)参加了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余万份,出动宣传车30场次,为中小学上法制课40余场次,出板报、宣传栏160余期,报刊、电视、网络宣传50余次,发放自编各类法律知识手册5000余册、便民服务联系卡600余张,向群众解答法律咨询400余人次,受教育群众达5万余人。

二、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切实抓好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

1、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一是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的表率作用,切实推进政府法治建设进程,继续加强对《县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工作制度》(草案)的宣传学习,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公务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意识,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二是针对近年来食品安全、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频发的形势,加强领导干部对《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法律法规选编》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我县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各部门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3月15日,县纪委对各乡镇、县直单位纪检组长(纪委书记)、监察室主任开展纪检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高纪检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5月27日,县计生局和县法院联合对各乡镇的计生干部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社会抚养费征收等非诉执行工作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强化了计生干部学法用法、依法行政的观念。

2、重视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意见》的要求,加强县职业学校、黔东民族寄宿制学校等13所中小学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5月中旬,县教育、综治、公安、卫生、住建等几家单位,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了为期4天的集中整治,维护了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月13日中学组织全校师生进行了地震安全逃生演练活动;月14日县安监局、教育局、供电局、消防大队、禁毒大队等部门联合新店寄宿制学校举行了安全宣讲及模拟地震、消防逃生演练活动;月17日至21日镇政府组织司法所、综治办等部门深入小学、小学等4所小学宣传远离、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及安全生产生活等有关知识,向青少年学生普及了法律法规知识。全县各中小学校利用校园广播、板报、橱窗等载体,广泛开展校园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营造法治氛围。同时,针对中小学生不同特点,采取班团活动、编写法制手抄报、法制讲座等多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大力开展了以防灾减灾、禁毒、“四自”教育等为内容的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活动。

3、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各部门紧紧围绕着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开展了一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3月5日至6日,县农牧科技局举办种子经营管理培训班,组织全县50户种子经营户学习了《种子法》、《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3月25日,县住建局组织全县各建筑企业负责人学习了《安全生产法》、《省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检测管理暂行办法》等建筑业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月16日,县质监局、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全县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学习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有针对性的宣传学习,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守法、诚信经营的理念。

4、加强农民法制宣传教育。组织深入开展农村主题法制宣传,积极开展法律法规服务进村、培养法律明白人、充实法律图书室、农村“两委”干部法制培训、加强农民工法制宣传等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促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强以大龙镇大龙堡村、田坪镇田坪村等8个农村法制教育基地的法制宣传教育。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学法用法意见》,积极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二是按照“先普法后调解、先调解后诉讼”的工作模式,各乡镇对排查出的家庭、土地、山林、婚姻纠纷等突出问题逐一进行实地调解,邀请当地群众、特别是当地村干部、党员及纠纷双方当事人参与,对广大群众进行《土地法》、《森林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及《婚姻法》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让群众在调解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解决问题。三是结合农村实际,以村为主,采取以会代训等形式,广泛开展农民、农民工和农村“两委”干部法律法规学习培训。4月份,县司法局联合铜仁地区司法局下到田坪村举办村干部、村民法律法规知识讲座;5月份,县法院组织农村100余名执行联络员学习了反规避执行等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村干部协助法院开展执行工作,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四是以开展农村思想建设“六进村”活动为契机,县委宣传部、组织部、政法委于4月、5月份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法律法规服务进村”活动,把党的政策、法律法规送到农民群众手中,不断增强广大农民、农民工法律素质和维权意识。

三、积极开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推进依法治县

1、按照玉法治字()5号《关于开展“法治县”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的精神和要求,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考核标准,进一步在全县开展了“法治县”创建活动,以示范带动,稳步推动了创建活动有序开展。

2、扎实开展专项依法治理工作。自1月份至月份,全县各级各部门结合工作职能,积极组织开展了黄赌毒、盗窃抢劫、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易燃易爆物品、假劣商品、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文化市场、学校周边秩序、社会治安、投资环境整治等专项整治活动。同时,全县各行政执法部门结合实际,积极落实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过错责任追究制等行政执法各项制度,做到执法权限法定、执法内容明确、执法程序公开,有效规范了执法行为。

四、认真做好“五五”普法总结工作,启动“六五”普法工作

政法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大家好!感谢提供这个演讲的机会,向大家介绍自己,接受检验,让大家加深对我的了解,增进对我的信任和支持。

我叫xxx,女,35周岁,中共党员,法律专业大学文化程度,现任胶南市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我于1989年以胶南市公务员招考政法类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胶南市检察院工作,历任书记员、助检员、检察员、团支部书记、机关工会副主席、研究室副主任等职,是青岛市优秀共青团干部,胶南市青年岗位能手、胶南市青联委员。

本人性情适中。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能够用《国家公务员标准》、《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和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立场坚定,思想进步,坚持原则,廉洁自律,宽厚稳重,热爱学习,工作严谨,作风正派,爱好广泛,特长突出。本人主持过本院大型文艺活动,硬笔书法曾获胶南市总工会“最佳作品奖”,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多次获胶南市和青岛市检察系统一、二、三等奖,发表的诗歌三次登上《山东检察》卷首语;喜欢乒乓球、网球等体育运动,良好的体育锻炼保证有健康的身体干好工作;业余时间喜欢读书看报,音乐摄影绘画粗通,保证本人文学、艺术和理论修养较好,思想情趣较高;热心社会公益活动,在完成第一个春蕾女童的六年资助计划后,在今年4月又以每年600元的学费开始两名春蕾女童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资助(青岛市妇联)。

本人工作经历和经验丰富,锐意进取信念强,综合素质较好,角色转换能力突出,在不同的岗位上都能取得较好的业绩,基本符合组织上提出的锐意改革、政绩突出、业务过硬、勇于争先的标准。 &n

bsp; (二)在学习上知勤知勉,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和作为检察干部的原则立场,增强了驾驭本职的能力。入院18年来,我严于律己,自我加压,从入院至今,先后十余次代表胶南市检察院外出参加各类比赛,并最终不辱使命、抱奖而归。主持共青团工作跻身青岛市五四红旗支部。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个奖项的背后都有组织和干警不知道的艰辛付出。默默承受的艰难和屡战就要屡胜的无止境,常常让自己也觉得很疲倦很想逃避,如果不是有锐意进取的信念和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在支撑,我不可能在疲倦的累倒后还能再坚强的爬起来,并在五年内身体三次遭受重创的情况下最终在更高的高度站起来。

(三)廉政上,加强自我管束,自觉维护检察官公正清廉的形象。回顾16年来的正股级工作,我只想用一首自己发表的诗的结尾来形容我今天的心境,那就是《一个女检察官的心声》:我用青春书写着奋斗的历史,我用汗水浇灌着检察事业的田园,生活是首无怨无悔的歌,我从中撷取一首,激励自己继续向前走。回顾18年来从事的检察事业,在党组领导关心教育下,在大家的信任支持和热诚帮助下,我实现了从学生到检察干部,从一般干部到中层正副职的转变。透过大家给予的支持和鼓励,更增强了我进一步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我认为,成绩意味着过去,既不能说明现在,更不代表将来,我将以这次竞争上岗为新起点,发挥潜能,加倍努力,不负众望。

根据组织上指定我参加的竞职岗位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谈点工作设想:

我认为研究室的现状是“三强三难”。 “三强”是:栾主任作为部门负责人的工作能力强、研究室全体人员综合实力强、检察长的重视程度强。“三难”是:信息渠道不畅通难、写作水平提高难、检委会参谋作用不强难。与此同时,制约研究室跻身青岛12区市院综合考评的重要因素是“宣传调研成果的转发量”。这不仅是研究室的问题,也是全院和全院各部门的共性问题。

1、从研究室的职责、地位和作用,调配研究室。人员组成。我认为,从机构改革方案赋予研究室的职能看,研究室应该成为培养检察机关中层正副职乃至后备领导干部的人才储备库,是综合性业务部门,是对检察干部从检委会议案水平到综合写作能力、各部门综合协调能力、事件组织能力和领导意图领会能力的综合锻炼。建议今后凡分配入院的法学硕士以上人员应有研究室的工作历练,研究室人员全部旁听检委会,争取在三年内打造代表我院最高学术研究水平的工作机构。

2、研究室的工作思路要实现两个转变。要实现从自己采编信息到总结提炼科室上报信息的转变,要实现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的转变,对好的信息精雕细琢,整合优势资源通稿,提高转发层次。这就需要各部门负责人创新思路、发掘亮点,主动报送,这样研究室才能为大家宣传得好。

3、加强对外沟通联络力度。想尽一切办法、通过一切途径,加强与上级院、新闻媒体的合作和交流,在合作和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壮大自己,最终以优良的业绩走向全省乃至全国。

4、建立组织保障机制。协调全院一盘棋的思想,齐心协力促争先。这就需要有“四个一”,即“一个意识、一套班子、一套机制、一个考评办法”。“一个意识”是树立合作共赢的意识。要摈弃单纯就业务谈业务的意识,按照现有的争先创优办法,宣传调研成果就是制约大家争先创优的“瓶颈”,谁的宣传调研搞的好,谁的工作经验总结提炼的有高度,谁就最有争先创优的资本,这已是历次考核带给我们的不争的事实。所以,作为部门负责人必须在重视抓业务工作和队伍管理的同时,重视自身的宣传调研工作。争创部级的荣誉就必须要有代表国家

¼¶μäë®æ½ºíòμ¼¨¡£¡°ò»ì×°à×ó¡±êçôºμ³×éμäã¿î»·ö¹ü¼ì²ì³ºí¸÷¿æêò¸ºôðè붼òª³éîªðåï¢éﱨμäôðèîè룬ôðîþåô´û£¬¼óç¿áìμ¼¡£²¿ã帺ôðèë¾íêç¿æêòðåï¢áªâçô±£¬í³¹ü±¾²¿ãåðåï¢éﱨ¹×÷¡£¹ýè¥îòãçò²óððåï¢ô±£¬¶àêýêçäúçúμ£èöøêó³ì¶è²»¹»£¬×îºóá÷óúðî꽡£¡°ò»ì×»úö桱ê罨ᢸ÷²¿ãåéﱨðå¾¶è¿¼ºëºííøé﹫²¼»úö棬²¢ó벿ã弨𧿼ºëòμ¼¨¹ò¹³£¬óã×ãóã»î»úö棬²»×ß¹ý³¡¡£·²íê²»³éôâéﱨðå滮μ䲿ãå¹²ðô俱겻äüôù´òâú·ö£»¿æêòò²¿éêôðð¹×÷èõö¾öæ¶è£¬¼óç¿óëñð¾¿êòμä¹μ򞭻á÷¡£¡°ò»¸ö¿¼æà°ì·¨¡±ê罨ᢿæêòðåï¢éﱨºí²é±àμμ°¸£¬äêμ×½øðð×ûºï½±æ࣬¼°ê±âäêμ½±àø´ýóö¡£

5¡¢¼óç¿ñð¾¿êò×ôéí½¨é裬¹øðäåàñø°®»ñð¾¿êòμäè«ìå¸é¾¯¡£êêμ±ôö¼óñð¾¿êòèëêý£¬ê¹ñð¾¿êòμäí¬ö¾óð¾«á¦ºíê±¼äôùñ§ï°ôùìá¸ß£¬×öμ½òôêâòμáôèë¡¢òô¸ðçéáôè룬òô»·¾³áôè룬òô´ýóöáôè룬»ý¼«´´ôìò»çðóðàûóúèë²åíñó±¶ø³ö¡¢óðàûóúèë²åå´´ôìμä¹×÷¾öã棬îªîòôºõù´´è«ê¡äëöá諹úïè½ø¼ì²ìôº¹±ï×á¦á¿¡£

ëäè»ñð¾¿êò¹×÷ðá¿à£¬éú»îçå¿à£¬μ«îò¾íêçò»ö»ó©»ð³æ£¬²»¸êæ½ó¹êçîòμä±¾ðô£¬·éμ½ääàï¾íòªõõááääà·îï×öðóðîò¸¶³öμä¿ìàö¡£

政法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6篇

一、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推进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水,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首先,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是水资源自身规律的客观要求。水首先是一种自然资源,具有循环可再生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和应用方面的不可替代性的特性。人类治水必须认识和运用水的自然规律,而不能违背这些自然规律。长期的治水实践也充分证明,遵守水的自然规律办事,我们就能做到兴水利,除水害;反之,违背水的自然规律办事,我们就要受到水灾害的破坏。但长期计划经济体制所形成的“多龙管水”的局面,不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有效的开发。水多、水少、水脏、水环境恶化的问题之所以至今也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就是因为城市水与农村水,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与水量,供水与排水的管理的人为分割的状况,在客观上已违背了水的自然规律,必然导致水资源的供应不足与浪费严重的情况同时存在;水环境一方面在加强治理,一方面在加重污染的情况问题同时存在。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必须按照水资源的自然规律的客观要求,理顺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其次,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推进“两个率先”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随着*“两个率先”战略的全面实施,全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在加快推进。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社会是一个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社会,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省的一个的基本省情是,过境的水资源丰沛,但当地的水资源严重不足,*多年平均过境总水量大约有1万多亿立方米,长江就占了9000多亿立方米,本地的水资源非常有限,水资源的时空分布非常不均,淮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水资源体制的压力越来越大。可是,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必须通过对水资源实施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让有限的水资源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第三,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统筹城乡水利发展的客观要求。进入新世纪,*全省正在加快推进城市化的发展战略,城市的规模在迅速扩大,城市的经济在加速发展,城市的功能在全面提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对水利事业也提出了新的课题。水利作为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必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调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重心的转移而调整。即由过去单纯的农村水利向统筹城乡水利发展转移,加快水利进城;从过去水利主要解决防洪、排涝、灌溉的农业型水利向统筹解决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和水景观的“大水利”转变。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水利工作必须做到与时俱进,通过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在防洪安全、饮水卫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方面对水利事业的新需求。

第四,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水利事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水资源具有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双重属性,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水利工程设施具有公益性运行和经营性运行的不同功能。作为自然资源的水和公益的水利设施,必须满足防洪安全、水质安全和生态环境方面的社会要求;而作为经济资源的水和经营的水利设施,必须依据水权、水市场、水商品的理论,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在不损害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按照产业化的思路,探索一条市场化发展水利事业的新路子。这几年我省许多地方都进行了这方面的成功实践:对经营性水利设施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对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建设项目实行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创新,对城市防洪、水环境建设项目实行经营性开发,甚至在国家南水北调这种特大型水资源调度工程建设中,都采用了市场化开发机制。这次会上各地也都交流许多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相互学习借鉴。

第五,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也是依法行政、依法管水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水法》、《防洪法》等一批水行政法律法规,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又颁布实施了《*省水资源管理条例》,这些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防洪保安、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以及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管理、保护和开发的职能。全国像海南、上海、深圳、沈阳等一批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和城市都建立了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体制,我们*绝大部分市、县城市防洪和地下水管理的职能都移交给了水利部门,苏州、宿迁、淮安等三个地级市和一半左右的县(市)都建立了水务一体化的体制。今年8月,在总书记的直接关怀下,北京市委决定建立水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最近苏州市委、市政府又作出决定,全部依法理顺县级水务管理体制。这些对我们加快落实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都是一种积极的信号,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加快推进。

二、勇于实践,加快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步伐

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和水资源客观规律的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对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基本方向是:实现地表水、地下水权属管理的统一,理顺城乡供水、排水和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管理体制;建立城市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按照水功能区规划要求,加强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保护;加强农业节水和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抓好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抓好规划,为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规划是水利建设与管理的龙头。实行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使水利部门的治水理念、服务对象、工作内容都将发生重大变化,需要我们按照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各地不同的水情、工情和社情,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水资源建设与管理的规划。以规划来宣传社会,以规划来统一社会各方面的认识,以规划来促进水务体制的建设。做好水资源规划,要注意突出三点。一要体现新时期的治水理念,做到三个坚持: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治水的首要任务,让人民群众在水资源的统一建设和管理中更多受益。坚持人与水和谐相处,既要防止水对人的侵害,也要避免人对水的侵害;在改善人的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也要改善水的生存环境,切实解决人与水争地的矛盾。坚持对水资源的综合治理,做到地表水与地下水、农村水与城市水、流域的水与区域的水、水量与水质、水资源与水环境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科学开发,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功能效益。二要坚持上下联动,做到三个结合:上下结合,体现统一治水;流域与区域结合,体现科学治水;区域与区域的结合,体现团结治水;提高规划的整体水平。三要注重规划的可行性。既要注意与各类专业规划相衔接,又要切实解决新时期治水发展中的新课题;既要体现规划的长远性、战略性,又要为近期水资源建设与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第二,理顺体制,为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体制问题是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核心问题。解决体制问题需要有一个过程,我们既不能急于求成,又不能无所作为;既需要坐而论道;更需要做而论道。努力在实践中开创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新局面。一要加强宣传。我们要宣传对水资源统一管理的科学依据,宣传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客观要求,宣传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的法规条文,还要宣传水资源统一管理典型经验,为推进水资源统一管理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和社会氛围。二要有所作为。有所为才能有所位。任何一种新体制的确立,并不是来自领导机关的主观臆造,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和基层的改革创造。苏州水利局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任务,调整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在城市防洪、水环境和水景观建设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正是实践的标准促使市委市政府作出进一步理顺市县水务管理体制的重要决策。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启示。现在已经建立水务体制地方,要真正发挥体制带来的优势,按照大水利的理念,拓宽思路,开拓局面,让人民群众看到水务体制理顺所带来的新面貌、新气象;尚未建立水务体制的地方,要从实际工作做起,在城市防洪和水环境建设、城乡供水和污水处理领域抓住机遇,有所作为,做出实绩,为下一步理顺水务体制创造条件。推进水资源统一管理,我们既要唯体制,又要不唯体制,重在实践,重在创新,重在开拓。三要依法行政。水行政法律法规已经明确规定水利部门对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职能,我们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充分利用法律武器开拓我们的服务领域,开创水务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创新机制,为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办法和途径。??用水资源和水利工程设施的双重属性,在继续加强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开发经营性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运用水权理论,培育水权交易市场;以产权为纽带,放开经营性水利工程投资经营权;引进竞争机制,推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改革。在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城乡水环境建设领域,努力走出一条市场化开发、社会化投资、企业化管理、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

三、加强领导,加大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工作力度

深化水务体制改革,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对水利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们必须明确目标,坚定信心,精心组织,加快推进。

第一,坚定信心。要在全省水利系统上下真正弄清水资源统一管理的科学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水利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和水务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把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到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的目标上来,做到坚定信心,加大力度,落实扎实推进的措施。

第二,加强研究。实行对水资源统一管理,既是一个需要实践中探索的课题,也是一个需要理论创新的课题。希望全省水利系统的同志都来加强这方面的课题研究和经验总结,为我们加快推进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第三,要树立典型。任何一个事物的成长总是要经过一个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面的发展过程,典型示范作用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抓好典型培育,把面上的问题带到点上去研究,用点上的经验,推动面上工作的开展。点面结合,推动全体。

第四,要培养人才。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水利部门的工作领域和工作内涵都要大大拓宽。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水务体制创新的同时,要特别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尤其要注意引进和培养在水行政法规、城市水环境规划建设、水权、水商品、水市场理论研究和水利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以适应水资源统一管理对人才的需求。

第五,要加强服务。省厅机关各部门都要带头加强水务体制、水资源统一管理工作的研究,强化为基层的服务,及时为基层提供业务咨询、工作指导和服务。还要加强对水务体制改革的政策倾斜,省厅在今后水利项目安排和投资计划上,要优先支持水务体制改革进展快、水资源统一管理效果好的地区。既是以补代奖,也是工作促进。

政法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7篇

一、成因及分析

医疗纠纷成因应当说多数是综合因素所致,引起医疗纠纷的因素大致可分为背景因素、医方因素、患方因素。现就这三方面因素浅析如下。

1.1背景因素

背景因素也可称社会环境因素或深层次原因。医疗纠纷不论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背景因素都在其中起作用,也就是说它对医方因素和患方因素都起着作用。

首先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旧的医疗保障不复存在,新的医疗保障确实存在保障不够;二是受保障人群对新的医疗保障(包括商业保险)需要自己出钱构筑认识不足,心理承受力不足。这两个问题都会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基础原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保-患”矛盾(基本医疗保险与参保职工的矛盾)转嫁成医-患矛盾,或曰社会机制问题。

其次医疗机构一方面是“福利性的公益事业”受到严重低于成本的价格管制,另一方面又完全“断奶”,同时“被推向市场,要引入竞争机制”;对于“救死扶伤”的不同理解;患者是不是消费者的争论;源自商业经营中“顾客就是上帝”翻版“病人就是上帝”等等所引起的医务人员、病患及家属在思想认识上的不知所从必然在日常的医疗服务活动中有所反应。有些认识上的误区甚至是医疗纠纷的直接起因。

第三部分新闻媒体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负责任的炒作,误导造成人们在此问题出现的认识误区也是医疗纠纷增多的重要原因。以致在医疗纠纷中患方将“不如何如何我就找媒体给你们曝光”成为威胁医院的口头禅。

再有由于社会变革造成人们心理承受发生问题及部分人对社会不满,转而把医院及医务人员当做“出气筒”和“唐僧肉”的不在少数。“要致富做手术,做了手术扯事故”并非空穴来风。甚至有些病患明说“你们哪么大个医院,给一点算什么吗?”。在一些人心目中只要是国家的就是不吃白不吃的肥肉。

1.2医方因素

医务人员中付出太多、不被人理解是较普遍的情绪,医生反对自己的子女学医做医生的情况非常普遍。医疗纠纷中按患方不满医方因素可分为服务态度问题、价格问题、和医疗效果及管理的问题几方面。细分下来有服务水平低、医务人员缺乏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工作拖拉、对就诊患者漫不经心、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的某些问题指正其在某些方面处置不够妥当、病情解释或交代不清、违反医疗常规和制度、后勤保障措施不到位、病案缺陷、医院管理水平不高、记错账、技术水平不高及缺乏经验等。医方因素归结到一条就是未完全遵守国家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及常规。

1.3患方因素

患方因素导致医疗纠纷的有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患方对此没有相应认识、因缺乏医学知识对疾病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对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甚至有病人进医院等于进“保险箱”认识误区对医院规章制度理解不准确、有个别医疗纠纷因患者为满足某种需求而提出特别要求引起的、家庭经济或人际关系不良的情绪转移、患者及其家属持有不同心理等因素等。患方因素中不排除少数在其他地方(包括非医疗服务行业)“闹事”尝到甜头故意行为。

二、体会与对策

关于背景因素在引发医疗纠纷所起的作用我们很难有所作为。能做的只有在合适的场合进行微弱呼吁。本来“非典”的发生给了全社会对卫生事业发展道路一个反思的机会,至少对卫生队伍整体的评价能更接近其真实情况。但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到多少有利于医院发展的变化出现。因此估计在短时间内医疗纠纷仍会保持上升的趋势。至少不会明显下降。

引发医疗纠纷的患方因素不在我们控制范围。为预防和处理好医疗纠纷我们只有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们体会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处理好与医院发展建设的关系。医院软、硬件建设上去了,技术水平提高,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有成效了,医院发展壮大了能很大程度抵消引发医疗纠纷的背景因素对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的不利影响。

我院在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的一些具体作法简介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2.1学习运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全面促进医院管理水平提高

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在概念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条例中关于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的原则对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起到“底线”的刚性作用。医院在条例实施前用2个月时间组织各级种类医务人员对条例逐字逐句学习、讨论。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知道医疗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对照条例中对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病案管理部门要求;对病历书写具体要求;对医务人员应告知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的具体要求;对医疗活动中发生了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制度等要求,医院对规章制度全面清理。对医疗活动中与条例规定要求不相适应的工作程序进行调整,从源头上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条例立法精神与民法衔接较好,医院在学习条例时特别加入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内容的学习,使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养成保存证据的意识,提高了医务人员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素养。对部颁的条例配套规章也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疗质量监控管理部门严格按照条例要求,认真履行职责,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制度化。

2.2加强医疗服务质量重要控制环节管理

我院长期把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放在一些重要环节上。首先对接病人最频繁又最容易忽视的挂号室、出入院处、收费处门诊药房、护士站等“窗口部门”加强管理。同时对手术三关、急诊急救病例、以及医院根据工作经验总结的年纪较大、有心肺合并症等八类特殊病人进行重点要求。保证医疗确保质量不出大问题是对医疗纠纷最有效的预防。

2.3每月定期召开临床科主任联席会

会议内容为布置近阶段医疗质量管理重点工作;反馈上一阶段对医疗服务质量监控检查的结果和医疗事故隐患;各科室交流新开展的工作及需要配合的事项;其它需要“关着门”讲的事情。

2.4落实医患沟通制

按卫生部、重庆市卫生局要求将长期以来化解医疗纠纷行之有效的医患有沟通作法制度化。制定了医生、护士接诊新收病人制度,术前谈话制度、重要治疗前谈话签字制度、麻醉医师谈话制度等。在制定上述制度时将多年总结出的能有效减少纠纷的要点作为谈话内容制度化。

2.5抓好病历书写和操作常规培训

重点在低年资医师中反复训练对某项疾病诊断处理的常规工作,使其形成条件反射。强化病历书写中对疾病诊断标准(诊断依据)的撑握在病历中有明确的反应。强化对治疗中用药和治疗方法的依据的病历书写,使年轻医师养成医疗活动是有充分依据并在病历中有反应的习惯。在出院医嘱中强化向病人交待复查、随访并有记录。病情观察要及时记录。这些要求能很大程度的防范医疗纠纷或便于医疗纠纷的处理。

2.6认真处理已发生的医疗纠纷及时总结

对于已发生的医疗纠纷应认真对待妥善处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协商、行政调解、诉讼三个途径处理。其中要克服怕打官司的想法,因为通过鉴定和/或诉讼能够很好地让患方解除许多误会,对于内部医务人员的处理也更有说服力。当然不管哪种处理都要注意总结避免犯同样的的错误。

三、讨论

政法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8篇

近年来医疗纠纷明显增加是不争的事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一年整医疗纠纷是否增加相关报到还不多。医疗纠纷的发生对医院建设发展客观上起了负面作用。医疗纠纷是客观现象不容回避。对医疗纠纷的成因进行分析,发现和遵循其规律积极主动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和妥善处理之是十分必要的。现就这些问题我们所作的一些思考及一些做法和体会做一个总结,以资交流。

一、成因及分析

医疗纠纷成因应当说多数是综合因素所致,引起医疗纠纷的因素大致可分为背景因素、医方因素、患方因素。现就这三方面因素浅析如下。

1.1背景因素

背景因素也可称社会环境因素或深层次原因。医疗纠纷不论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背景因素都在其中起作用,也就是说它对医方因素和患方因素都起着作用。

首先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旧的医疗保障不复存在,新的医疗保障确实存在保障不够;二是受保障人群对新的医疗保障(包括商业保险)需要自己出钱构筑认识不足,心理承受力不足。这两个问题都会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基础原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保-患”矛盾(基本医疗保险与参保职工的矛盾)转嫁成医-患矛盾,或曰社会机制问题。

其次医疗机构一方面是“福利性的公益事业”受到严重低于成本的价格管制,另一方面又完全“断奶”,同时“被推向市场,要引入竞争机制”;对于“救死扶伤”的不同理解;患者是不是消费者的争论;源自商业经营中“顾客就是上帝”翻版“病人就是上帝”等等所引起的医务人员、病患及家属在思想认识上的不知所从必然在日常的医疗服务活动中有所反应。有些认识上的误区甚至是医疗纠纷的直接起因。

第三部分新闻媒体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负责任的炒作,误导造成人们在此问题出现的认识误区也是医疗纠纷增多的重要原因。以致在医疗纠纷中患方将“不如何如何我就找媒体给你们曝光”成为威胁医院的口头禅。

再有由于社会变革造成人们心理承受发生问题及部分人对社会不满,转而把医院及医务人员当做“出气筒”和“唐僧肉”的不在少数。“要致富做手术,做了手术扯事故”并非空穴来风。甚至有些病患明说“你们哪么大个医院,给一点算什么吗?”。在一些人心目中只要是国家的就是不吃白不吃的肥肉。

1.2医方因素

医务人员中付出太多、不被人理解是较普遍的情绪,医生反对自己的子女学医做医生的情况非常普遍。医疗纠纷中按患方不满医方因素可分为服务态度问题、价格问题、和医疗效果及管理的问题几方面。细分下来有服务水平低、医务人员缺乏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工作拖拉、对就诊患者漫不经心、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的某些问题指正其在某些方面处置不够妥当、病情解释或交代不清、违反医疗常规和制度、后勤保障措施不到位、病案缺陷、医院管理水平不高、记错账、技术水平不高及缺乏经验等。医方因素归结到一条就是未完全遵守国家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及常规。

1.3患方因素

患方因素导致医疗纠纷的有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患方对此没有相应认识、因缺乏医学知识对疾病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对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甚至有病人进医院等于进“保险箱”认识误区对医院规章制度理解不准确、有个别医疗纠纷因患者为满足某种需求而提出特别要求引起的、家庭经济或人际关系不良的情绪转移、患者及其家属持有不同心理等因素等。患方因素中不排除少数在其他地方(包括非医疗服务行业)“闹事”尝到甜头故意行为。

二、体会与对策

关于背景因素在引发医疗纠纷所起的作用我们很难有所作为。能做的只有在合适的场合进行微弱呼吁。本来“非典”的发生给了全社会对卫生事业发展道路一个反思的机会,至少对卫生队伍整体的评价能更接近其真实情况。但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到多少有利于医院发展的变化出现。因此估计在短时间内医疗纠纷仍会保持上升的趋势。至少不会明显下降。

引发医疗纠纷的患方因素不在我们控制范围。为预防和处理好医疗纠纷我们只有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们体会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处理好与医院发展建设的关系。医院软、硬件建设上去了,技术水平提高,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有成效了,医院发展壮大了能很大程度抵消引发医疗纠纷的背景因素对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的不利影响。

我院在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的一些具体作法简介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2.1学习运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全面促进医院管理水平提高

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在概念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条例中关于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的原则对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起到“底线”的刚性作用。医院在条例实施前用2个月时间组织各级种类医务人员对条例逐字逐句学习、讨论。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知道医疗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对照条例中对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病案管理部门要求;对病历书写具体要求;对医务人员应告知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的具体要求;对医疗活动中发生了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制度等要求,医院对规章制度全面清理。对医疗活动中与条例规定要求不相适应的工作程序进行调整,从源头上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条例立法精神与民法衔接较好,医院在学习条例时特别加入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内容的学习,使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养成保存证据的意识,提高了医务人员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素养。对部颁的条例配套规章也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疗质量监控管理部门严格按照条例要求,认真履行职责,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制度化。

2.2加强医疗服务质量重要控制环节管理

我院长期把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放在一些重要环节上。首先对接病人最频繁又最容易忽视的挂号室、出入院处、收费处门诊药房、护士站等“窗口部门”加强管理。同时对手术三关、急诊急救病例、以及医院根据工作经验总结的年纪较大、有心肺合并症等八类特殊病人进行重点要求。保证医疗确保质量不出大问题是对医疗纠纷最有效的预防。

2.3每月定期召开临床科主任联席会

会议内容为布置近阶段医疗质量管理重点工作;反馈上一阶段对医疗服务质量监控检查的结果和医疗事故隐患;各科室交流新开展的工作及需要配合的事项;其它需要“关着门”讲的事情。

2.4落实医患沟通制

按卫生部、重庆市卫生局要求将长期以来化解医疗纠纷行之有效的医患有沟通作法制度化。制定了医生、护士接诊新收病人制度,术前谈话制度、重要治疗前谈话签字制度、麻醉医师谈话制度等。在制定上述制度时将多年总结出的能有效减少纠纷的要点作为谈话内容制度化。

2.5抓好病历书写和操作常规培训

重点在低年资医师中反复训练对某项疾病诊断处理的常规工作,使其形成条件反射。强化病历书写中对疾病诊断标准(诊断依据)的撑握在病历中有明确的反应。强化对治疗中用药和治疗方法的依据的病历书写,使年轻医师养成医疗活动是有充分依据并在病历中有反应的习惯。在出院医嘱中强化向病人交待复查、随访并有记录。病情观察要及时记录。这些要求能很大程度的防范医疗纠纷或便于医疗纠纷的处理。

2.6认真处理已发生的医疗纠纷及时总结

对于已发生的医疗纠纷应认真对待妥善处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协商、行政调解、诉讼三个途径处理。其中要克服怕打官司的想法,因为通过鉴定和/或诉讼能够很好地让患方解除许多误会,对于内部医务人员的处理也更有说服力。当然不管哪种处理都要注意总结避免犯同样的的错误。

三、讨论

政法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9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司法部等14个部门《关于年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精神和市司法局的要求,结合司法行政工作职能,认真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社会,县司法局决定在年度深入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为保障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宣传“”成就和“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法律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民群众为完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贡献力量。活动中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丰富社会主义法治内涵,传播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在全县农村营造讲理想、讲文明、讲法律、讲政策、讲科学、讲道德、讲义务、讲发展、讲和谐、讲稳定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通过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农家”活动,进一步提高我县公民的法律素质,形成学法、知法、守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良好法律氛围,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和“六五”普法启动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内容

(一)继续开展好法律进村(居)“四个一”活动。要求每个村(居)委会设立一个法制宣传栏,主要宣传法律知识、政务公开项目以及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村(居)委会每季度组织上一堂法制课,在村干部和村民中挑选有一定法律知识的人组成法制宣传骨干队伍,具体负责向村民宣传法律法规;每个村(居)委会配置一套法律图书,为群众提供基本的法律常识资料;每个村(居)委会建立一支由司法所人员或村(居)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为村民上一堂法制课。

(二)继续做好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要始终围绕三个目标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一是农村(社区)民主更加健全,党支部领导的农村(社区)基层自治组织切实发挥作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更加完善,农民(居民)群众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权利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障,形成充满活力的村(居)民自治机制。二是村(居)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法律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村(居)民自治章程、村(居)规民约以及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完善,农村干部群众的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的法制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实现我县社会更加稳定、民族更加团结、治安更加良好、群众更加和睦的良好局面,加大对农村(社区)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特别是“两委”干部的培训,使他们首先成为法律明白人和民主法治带头人,推进农村(社区)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三、活动安排

(一)开展法制宣传资料进村(居)入户活动。把与农村(社区)群众日常生活、生产、工作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资料印发到千家万户,从而达到家家户户有法律宣传资料,人人学法讲法的目的。

(二)开展法制图片展览下乡活动。结合各个时期的党政中心工作、我县组织开展的“六五”普法总结表彰和“六五”普法启动工作宣传、“打黑除恶”、禁毒和“扫黄打非”等专项法制宣传活动及治安形势,积极利用法制图片通俗易懂、震慑力强的特点,组织乡、村两级联网,统一指挥,利用农村(社区)人口稠密村庄、学校大力张挂法制图片。

(三)开展法制宣讲进万家活动。首先,组织普法讲师团成员到各乡镇、村(居)宣讲有关法律知识;其次,发挥农村(社区)党员、干部、法制宣传志愿者的作用,把法制宣传送到家;第三,加大青少年普法的力度,充分发挥中小学校法制教育的阵地作用,组织法制副校长和政法系统的干警对在校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利用在校的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学生接受能力强的优势,再把在学校学到的法律知识带回家宣讲。

(四)开展村镇农贸市场送法进户活动。根据农村群众的特点,通过设立法律咨询点,发放法制宣传单和法制报刊,出版报、贴标语、张挂横幅、出动法制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引导群众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安全防范意识,自觉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村镇农贸市场送法进户活动各乡镇每月进行一次,由司法所组织实施。

(五)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普法教育。围绕外来务工人员日常工作、生活的需要,重点学习《物权法》、《劳动法》、《合同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为群众解答有关法律问题的各种询问,法律事务文书,为当事人办理各项法律事务提供方法和途径。

(六)化解矛盾,调处纠纷,增进团结,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在活动中,要把法制宣传教育与人民调解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在法制宣传教育中解决纠纷,在调处纠纷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组织人员对农村矛盾纠纷进行一次集中排查,分类梳理,按轻重缓急,调集精兵强将分别依法调处,严防矛盾激化,消除不稳定因素,将矛盾纠纷隐患解决在初始阶段,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

(七)举办全国“12·4”法制宣传日系列活动。在今年“12、4”期间,各乡镇要整合资源,创新形势,开展法制宣传活动。通过开展法制讲座、法制座谈会、知识竞赛、法制墙报、专栏、法律咨询和送法下乡等形式开展专题活动。

四、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3月20至4月5日)。各乡镇报送工作计划。

(二)第二阶段,宣传实施阶段(4月5至12月5日)。各乡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不同层面的宣传发动工作,使“法律下乡”观念深入人心;根据活动内容,结合工作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地开展“法律下乡”活动。

(三)第三阶段,总结检查提高阶段(12月6日—20日)。各司法所及法律服务单位要把开展活动的措施、经验、取得的成效等上报县司法局法制宣传股。县司法局将组织检查组,赴各地检查“法律下乡”情况,进一步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深刻认识“送法下乡”的重要性,切实把“送法下乡”活动作为“六五”普法总结表彰和“六五”普法启动工作重要的内容来抓,将“送法下乡”活动与“法律六进”活动紧密结合,与正在开展的“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走访调查活动相结合,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举办各种有特色的讲座和宣传活动,加大对土地流转、婚姻家庭、继承等农村中常见矛盾纠纷的宣传教育力度,并结合当地的文化特点,潜移默化地把法律送进农村。

(二)结合实际,务求实效。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活动中,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总的目标,安排和落实好本次活动的各项任务,将整个活动贯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的始终。二是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活动中,要始终把握农村社会对法律文化的根本需求,妥善合理安排宣传内容,探索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规律,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手段。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在活动中,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四是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根据全县农村不同地域、不同条件、不同文化程度的特点,确定具体方法,进行分类指导,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各司法所要加强协调,认真制定方案,积极组织实施,齐心协力完成此项活动任务。

(四)总结经验,广泛宣传。各司法所要做好“法律下乡”活动的工作经验总结,及早全面推广。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此次活动将作为“六五”普法总结表彰和年度考核一项内容,要将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做好资料归档等工作。

政法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0篇

对非数学或者经济学专业的人士来说,统计学是陌生的;对我国研习法学或者刑事司法的人士来说,统计学更是一门枯燥而且令人望而生畏的学问。但是,统计学是很有用的。客观世界中有许多令人不解的现象,对这些现象的解答绝大多数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处在“黑”“白”之间的“灰色地带”。要揭示这些“灰色地带”的规律,非统计学莫属。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的侦查学教育甚至侦查学研究中都几乎找不到统计学的身影,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侦查学的发展,使侦查学教育长期徘徊在经验传授的低水平层次上,使侦查学无法摆脱“技艺”的身份而难以跻身于真正的学问之林。为了使人们认识到统计学在侦查学教育中的必要性,本文从正面讨论统计学对侦查学意义的同时,亦从反面分析了统计学缺位给侦查学教育带来的后果,从而论证了在侦查学教育中开设统计学这一课程的必要性。

一、统计学对侦查学的意义

事实上,在我国,统计学对侦查学的意义远被低估了,因为我国侦查学者没有真正认识到统计学能够为侦查学做些什么,当然也就不知道统计学对侦查学的意义。时至今日,我国侦查学界的研究成果中,能够找到熟练运用统计学的简直是凤毛麟角。侦查学研究者们的知识库中,能够找到统计学的更是少之又少。这便是我们没有认识到统计学对侦查学的意义的有力证据。那么统计学对侦查学有什么意义呢?或者更为直白地说,统计学能为侦查学做些什么呢?

(一)统计学能够帮助侦查学较为精确地揭示各类犯罪的特点

和犯罪学一样,侦查学也要研究各种犯罪类型的特点。只不过,二者的研究角度是不同的。犯罪学研究犯罪特点的目的在于预防和改造犯罪人,它反映的是犯罪现象背后深层次的社会根源和心理根源;而侦查学研究犯罪特点的目的在于发现和证明具体的犯罪事件,因此,侦查学中的犯罪特点反映的是犯罪人在具体环境中的行为方式以及这些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比如,犯罪人的职业习惯、教育水平、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地位等等因素是犯罪学和侦查学都要关心的问题。然而,犯罪学只关心这些因素的差异是如何导致犯罪人犯罪的,又如何利用这些因素来预防、惩罚和改造犯罪人;而侦查学则要追问这些因素如何通过犯罪现场、犯罪痕迹、犯罪遗留物、目击证人、被害人等途径反映出来,又如何通过这些途径来识别这些因素,从而最终识别犯罪人,建立特定犯罪人和犯罪事件的关联。当然,应该承认,这些差异在侦查学著作中表现得也不是那么一目了然;但是,无论如何,侦查学是要研究各类犯罪的特点是没有疑问的。要研究各类犯罪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或犯罪行为改变环境表现出来的特点,统计学在其中大有可为。还是拿犯罪人的职业习惯、教育水平、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地位等等因素来说,这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通过犯罪现场或者其他途径反映出来?对此问题,侦查学著作都不同程度地有所解答。但让人遗憾的是,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常常不能让人满意;因为缺少统计学这一工具,我们无法准确得知犯罪人的这些个人特征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了犯罪类型、犯罪手法,这些个人特征各自是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通过特定途径表现出来,是否有些因素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是否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也要影响具体的犯罪行为本身?我们习惯的方法是通过与侦查实务人员的经验交流,通过案例的总结,根据个人生活经验想当然地“反思”,对这些问题进行简单化处理;到头来,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我们的著作中始终是一片混沌。反之,如果我们吸取社会学发展的经验,对每个因素在犯罪中的反映程度、反映方式,以及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何影响反映程度、反映方式等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对前面提出的这些问题相信会有一个准确的回答,而且还可能会有让人意外的发现。

(二)统计学能够帮助侦查学准确评价侦查方法和策略

特定类型的案件的特定侦查方法、策略是什么?这些方法、策略的效度(effectiveness)、效益(efficien-cy)及正当性(justifiableness)如何?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这些方法、策略是否发生了改变?发生了多大改变?这些侦查方法、策略在多大程度上打了法律的球?公众、其他司法机关、犯罪嫌疑人、侦查机关对有违法嫌疑的方法、策略有多大的容忍度?这些问题在我国侦查学著作中几乎是没有答案的,即使有,得出答案的过程也是非常草率的。然而,如果我们应用了统计学这一工具来进行研究,对不同类型的案件就会发现不同的侦查策略和方法,侦查学著作中就再也不会有所有案件的侦查方法大同小异的现象。如果我们对方法、策略在特定类型案件中的效度、效益和正当性进行了统计分析,就会减少侦查实践中侦查方法、策略的设计与运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也会促使侦查学界、诉讼法学界、侦查实务界就某些侦查方法和策略正当性这一问题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应用统计分析的工具,我们就会发现一些侦查方法、策略的效度、效益及正当性的问题都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也在发生变化,对变化的程度、导致变化的因素都会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认识。总之,统计学可以帮助侦查学较为准确地评价侦查策略。实际上,将统计学应用于侦查策略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有了成功的范例,而这一成功范例是由侦查心理学家提供的。讯问策略和技术的评估,是国外侦查心理学家们长期研究的侦查策略问题。在1986年出版的一本侦查讯问手册中,Inbau等人竭力推荐在讯问中使用“里德讯问技巧(ReidTech-nique)”,这项技巧是由Inbau和Reid二人于1962年提出的,技巧分为九个步骤[1]:直接正面接触;帮助犯罪嫌人找到借口;对否认和抵赖的操控;平息异议;抓住并维持嫌疑人的注意力;控制嫌疑人的消极情绪;换一种形式提问;使嫌疑人口头交代犯罪的各个细节;将口头供述转化为书面供述。这项“里德讯问技巧”也是无数审讯人员的经验总结,而且这项技巧一直以来用于培训美国的审讯人员,而且还一直为一些学者所引用。然而,有的侦查心理学专家对这项技术也有疑问:和强制程度较低的讯问技巧(里德讯问技巧具有较大的强制性)相比,运用里德讯问技术能获得更多的供述吗?使用雷德讯问技巧导致的虚假供述所占的比例是多大?[2]这些问题显然是对里德讯问技巧的评估。而且,很明显,单纯从侦查人员的经验感知出发,很难对这两个问题有准确的答案,而且即使有答案,也只是凭个人感觉而得出的想当然的结论。经过侦查心理学专家们的研究发现,即使是犯罪嫌疑人在没有犯罪的情况下,犯罪嫌疑人都有可能说自己有罪,冰岛和北爱尔兰的研究分别显示20%和22%的犯罪嫌疑人都会如此[3];而Leo等人认为讯问成功的策略以及在讯问中成功使用的几率如下[4]:诉诸犯罪嫌疑人的道德良心(97%);发现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矛盾(91%);“夸奖”(91%);为犯罪行为提供伦理和心理上的“正当”理由(90%)。从冰岛、北爱尔兰以及Leo的研究成果来看,这些研究成果都对“里德讯问技巧”提出的疑问进行了间接回答。而且,从上可以看出,对这些疑问的回答,依靠了统计学这一工具。可见,对侦查方法、策略的评估研究是应当应用统计学的,而如果引入统计学这一工具,将把我国侦查学中侦查方法、策略的研究引入一个崭新的阶段。#p#分页标题#e#

(三)统计学能够为侦查学建立证据的科学评估体系

目前,我国的侦查实践中,对证据的评估完全是一种“跟着感觉走”的状态,规范性和科学性很低。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国的侦查学没有为侦查实践提供一个科学的证据评估体系。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侦查学著作描述的多是对证据资格而非证明力的评估,对证明力也多是定性评估而非定量评估。然而,在侦查实践中,证据资格评估和证明力评估是同等重要的;定性评估虽然不可少,但定量评估更有说服力。然而,要在侦查学中建立一个能够定量评估证据证明力的方法体系,是离不开统计学的。在侦查中评估证据的证明力,要同时考虑肯定、否定两个方面的情况。单纯考虑某一证据可以确证或者可以否证某一犯罪事件或者犯罪事件中的某一要素,都是不科学的。客观地说,任何一个证据对某一犯罪事件或者犯罪事件中的某一要素,既有确证能力又有否证能力,只是能力的强弱不同而已。而且,犯罪嫌疑人没有最后定罪之前,证据对犯罪事件的确证和否证都实际上是一种假设。是否要选取某一证据,就要将证据对犯罪事件的确证假说和否证假说进行一番量化对比,然后根据量化标准来选取证据。根据这一思想,我们将证据标记为E,证据的确证假设标记为Hp,证据的否证假设记为Hd;那么,证据支持确证假设的概率可以表示为p(E|Hp),而证据支持否证假设的概率可以表示为p(E|Hd)。而要比较这两个概率的大小,同时用于决定是否选取证据,则要引入一个概念,即概率比(LikelihoodRatio,LR)。这个概率比等于证据支持确证假设概率p(E|Hp)除以证据支持否证假设概率p(E|Hd):LR=p(E|Hd)[5]可见,若证据支持确证假设的概率越大,则概率比值越大;若证据支持否证假设概率的概率越大,则概率比值越小。假如,经统计分析发现,犯罪现场找到的某一枚弹头由某一枪支发射的概率为80%,而并非由这一枪支发射的概率为10%,则两个概率的比值为LR=80%/10%=8。那么,这个概率比值要达到多大才能作为证据呢?经过研究发现,可以将这些比值用自然语言划定等级,用于帮助选取或者排除证据。表1列出了与LR等值的自然语言。当然,侦查实践中远比这上面的情况复杂得多:首先,证据可能会很多,其次,证据的两个概率值不易获得。对于证据很多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只需将前面的LR公式推广就行了(由于推广的过程有些繁琐,兹不赘述);对于证据的两个概率值的问题,诚然,并非所有证据的概率都容易量化,但可以肯定的是,侦查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证据的概率值是可以量化的。所以,这一评估证据的方法体系,可以应用到侦查学中去,当然这一方法的实质还是统计学。其实,类似的方法早已在国外的法庭科学实践中运用了。总之,在侦查学中,统计学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但是我国侦查学研究者中具有统计学知识背景的人却少之又少,导致侦查学研究很少运用统计学。之所以如此,很大成程度上是由我国侦查学教育中统计学缺位造成的。

二、统计学课程缺位给侦查学教育带来的后果

据Robertson和Fields二人于1986年对美国大学刑事司法专业开设统计学课程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四年制本科刑事司法专业都必修统计学这一门课程[7]。这还只是1986年调查显示的结果,现在开设统计学的范围应该更加广泛了。而相反,只要了解一下国内数十所警察、政法院校侦查专业教学课程的设置情况,我们就会发现,侦查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是没有统计学这一门课程的。那么,统计学课程在侦查学教学中的缺位,到底带来了什么不良后果呢?

(一)使侦查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很不合理

侦查实践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侦查人员需要有广泛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胜任现代社会的犯罪侦查工作。因此,侦查学教育应该坚持通识教育的理念,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侦查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坚持科技与人文并重、理论与实务并重的格局。然而,实际情况是,不管是警察院校还是政法院校的侦查学专业,其课程设置以人文学科为主,缺少科学技术学科;并且,侦查学教育长期重实践、重应用,因此侦查课程设置也是重实务、轻理论。在这种课程设置的框架之下,是没有统计学这一课程的,似乎也不需要有这门课程。然而,由于没有设置统计学这一工具,使侦查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表现出不合理的特点:人文学科知识比重大而科学技术学科比重小;实务经验比重大而理论比重小。因为,只有开设了统计学这门课程,现代自然科学技术才容易为侦查学专业的学生所接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现代科学技术都必须要运用统计学这一工具,而如果没有这一工具,学生对任何自然科学技术都不可能深入学习、研究下去;这样一来,在侦查学专业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将成为空谈。此外,由于缺少统计学知识,学生便缺少了一项研究社会的工具,对侦查实践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只能停留于侦查实务人士的工作经验总结这一水平上,根本无法利用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工具,从而展开有计划、有条理的、系统的侦查学理论探索;这样的结果便是,实务经验的价值被无限拔高,而理论思考和探索的价值被无限贬低。这一切都是因为没有培养侦查学专业的学生的科学精神所造成的,而科学精神的培养,少了统计学是不可能的。此外,由于缺少统计学的训练,在侦查实践中,侦查专业人员常常不知道利用统计学工具来分析侦查实践中的问题,也不知道使用统计学工具来对具体案件中的证据进行科学评估。

(二)使侦查学研究长期处于“缺少问题”的状态

科学哲学认为,科学探索开始于问题。[8]也就是说,科学的发展是因为人们对自然、社会等等现象有疑问,而又有力图解决疑问的强烈冲动,因而才有人花费无数的精力、财力和时间来进行科学探索。可见,提出问题在科学中的地位是无比重要的,而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意识就是问题意识;而如果有无数的问题需要某一门科学解决,那么这门科学将获得无穷的发展动力,这门科学的发展前途将无限宽广。我国的侦查学研究却处于“缺少问题”的状态。我们经常可以听见从事侦查学研究的人士感叹:侦查学的问题太少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是的,实际情况完全相反。且不说侦查学的概念体系需要厘清,学科体系需要完善,基础理论需要完善和深化;就侦查实践来说,亦有无穷无尽的问题需要侦查学研究者去研究、去解决。然而,人们为什么要感叹侦查学“缺少问题”呢?道理很简单,缺少发现问题的工具,而统计学则是一个发现问题的工具。侦查实务人士最关心的是具体工作目标怎么达成,如何清除阻碍工作目标实现的因素。对这些问题,侦查学界常常没有一个好的答案,其原因在于没有从这些表面问题看到更深入的问题,当然不会有好的答案。而要从表面问题看到更深刻的问题,没有统计学这一工具是不行的;因为统计学可以将十分庞杂的社会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统计学能使我们从资料中发现行为模式、设计有效的研究计划、对大量信息进行简化描述”。[9]然而,我们的侦查学教学计划中却没有统计学这门课程,而这样培养出来的侦查学研究者当然也没有统计学知识,那么在研究中当然也就无法应用这一研究工具;因此,我国当今的侦查学研究者除了只能进行一下概念上的分析、观念上的推演外,只能充当侦查实务人员的传声筒,根本无法对侦查这一社会现象进行科学、独立的研究;这样一来,侦查学研究怎么会有“问题”呢?没有“问题”的科学是没有前途的科学,我国的侦查学要找到自己的“问题”,得利用统计学。而侦查学要利用统计学,则需要有懂统计学的研究者,而懂统计学的侦查学研究者则绝大多数来自于学过统计学课程的学生。因此,在侦查学教育中开设统计学课程可以造就懂统计学的侦查学研究者,可以帮助侦查学找到“问题”,从而推动侦查学的发展。#p#分页标题#e#

(三)使我国侦查学研究者长期无法与国外同行进行有效对话

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科学研究的范式这一概念,他指出“‘范式’就是彼此纠缠的、复杂的理论信念和方法信念体系,它指导人们(在科学研究中)进行选择、评估、批评”。[10]同样,侦查学也有研究范式。我国侦查学的研究范式是借助自然语言对现象的描述进行观念推演,而推演的过程和结论缺乏精度。而国外的同行进行的刑事司法研究(包括侦查学在内),深受西方社会科学范式转换的影响(从单纯观念推演转换到观念推演与定量研究并重),一定程度实现了定量化研究。这主要体现在研究中大量利用统计学工具来获取、分析、解释资料。现在,国外的刑事司法学者(其中包括侦查学研究者)出版的论文、著作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即“大多数公开发表的研究实际上都是定量化了的,而且还要求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资料”;[11]而查阅包括犯罪侦查在内的刑事司法文献的学人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即“如果不怎么熟悉统计学,就几乎不可能读懂绝大多数公开发表的刑事司法文献和社会科学文献”。[12]然而,不熟悉统计学,正是我国侦查学研究者的“软肋”。于是,我国侦查学研究者与国外同行之间的对话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国外同行不习惯我们的研究范式,认为我们的研究缺乏科学方法和科学依据;而国内学者只能知道国外同行对侦查实践中某一问题的研究结论,根本无能力对研究方法进行评估。这样一来,我国的侦查学研究无法介绍给国外同行;同时,我们也只能被动接受国外同行的研究结论,结论是对是错,根本无力进行评估。显然,这是一个让人无奈的对话过程。这样的对话并没有使双方真正了解对方,是一种无效的对话。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国侦查学研究者没有受过统计学训练所造成的,其根本原因同样可以追溯到侦查学教育中统计学的缺位。

三、结语

上一篇:兼职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助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