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范文

时间:2023-03-04 23:01:43

摘抄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教学;记叙文;写人;写作才能

记叙文是中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文体,它主要由写人和记事两类记叙性文章组成。小学阶段写人的记叙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我们应该重点教会小学生写人的记叙方法。这类记叙文主要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感受文本中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描述印象深刻的人。

根据以上目标,我们把这类文章的教学分三步来进行,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具体实施情况。

一、感知人物形象

感知人物形象一般放在学习的最初阶段,它主要由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朗读感知人物几个板块构成。导入新课阶段教师要多花费一点心思,这个导入的设计可以是教师导入一个写人物的小片段,让学生猜猜是谁,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也可以用多媒体,投影人物图片,让学生简单说说人物的一些特征;或是简单一点,说说朋友的样子,引导学生快速地进入到文本的情境中来。

检查预习阶段,虽说在人物的感知方面看不出有什么重要之处,但是在小学阶段这个步骤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双基”里面最重要的部分――基础知识。只有夯实了基础,我们才可以继续后面的讨论探究,没有坚实的基础,什么都办不到。检查预习的方法是灵活多变的,时间充足的话,让学生到黑板上把自己预习时认为重要的生字词分类板书,其余学生做补充;时间紧的话,教师可以分类投影检查,然后让学生自己再加以质疑和补充。在这个步骤要让学生充分记忆字词,切实读准字音,写好词语,记好词义。

朗读感知步骤要让学生以朗读为主,以读带疑,以读带思。学生先自由读文,说说文中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接着再读,边读边思,把刚才质疑的问题予以解决,并说说文本中的人物给自己留下的初步印象;最后让学生划出文本描写人物的具体句段,总结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这个过程一般要设计为一课时,如果时间充足,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特点,并且为下面探究人物的写法做准备。

二、探究人物写法

在这个板块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一个是描写人物的方法,一个是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并总结人物描法。还可以摘抄文本中的精彩句段加以交流。

这个板块一般设计在第二课时,在上课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回顾一下文本中人物的形象特点,并找出具体人物描写的句段,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从而总结出人物的描法。如苏教版六年级课文《最后的姿势》“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护住了四个学生”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谭千秋老师在地震到来时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再如课文《船长》“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都救出去’”通过对哈尔威船长语言、动作描写,写出了哈尔威船长在遇险时的镇静自若、临危不惧、大公无私的优秀品质。

接着让学生小组讨论,你认为哪些描写人物的句子精彩,好在哪里。让学生加以讨论并交流展示。这个过程最好结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人物的内涵,读出自己的心声,完成对人物的最终解读。如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第二自然段,作者用“溢满、郑重、接过、望了望”等动作和神态描写,很精彩细致地写出了肖邦对祖国的热爱和依恋。这里需要把“溢满”“郑重”等字重读,节奏要舒缓并饱含深情。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可以体会出人物描写的妙处,从而帮助学生总结人物的描写方法,如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这些描写的恰当运用,会增加人物在读者心中的深刻印象,让人过目不忘。

三、练习人物习作

这个板块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口语交际,二是习作练习。这里的口语交际可放在第二课时总结人物特点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五分钟内写一个熟悉的同学,让其他学生猜猜他是谁,并在活动结束后评出全班中谁的片段写得最精彩,最生动,并且还使用了文本中刚刚学过的人物描法。通过这个小练习,既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习作练习可以在口语交际之后,如果没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在作文课上进行。首先,在作文课前布置学生积累一些写人的词语、句子,并尽量能够在自己的习作中用到。其次,让学生讲讲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故事,这个故事可以不限于课内,也可以是课外的。先是学生和同桌互相交流,然后小组进行交流展示。第三,评出哪个小组的人物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并说说为什么,最后交流描写人物的具体方法。这个环节主要练习的还是口语表达,但它的练习指向很明确,就是为下面的写作做铺垫,这个铺垫做得好,下面的习作才能水到渠成。

习作部分由于有了上面的铺垫,所以,最后只需要学生选择写的是哪个人,想突出这个人物的什么特点,这个人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选择一个自己学到的人物描法写作。打好草稿后,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与以前写人的记叙文有什么不同,现在有哪些进步的地方,评出自己最满意的部分,大家一起交流。教师在其中要引导学生注意与学过的课文联系起来,要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课外读一些写人物的记叙文,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学习作者的描法,摘抄文中一些精彩的段落,不断提高写人记叙文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写人记叙文这三步必须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这三步的顺序不能有所改变,因为它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的,所以,我们要严格按照感知、探究、习作三步走。多读、多思、多写,以读促疑,以读促思,以读促写,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才能。

参考文献:

[1]李怀源.驾驭语文课堂的艺术[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

摘抄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本;积累;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语言积累。教学中,往往碰到学生发言时词不达意或抓不住重点。写出的作文要么拖沓冗长,干巴乏味,像记流水账,要么满纸白话,让人看了不知所云。这些表达上的障碍多数是源于语言积累的匮乏。说到语言积累,老师们更乐于倡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而往往忽略或淡化了对文本语言积累的引导。新教材选编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文质兼美的语言典范。引导学生将这些典范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捷径。因此,重视文本语言的积累,既抓住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也寻找到了一条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立足文本――发掘文本语言的美

语文教材是个丰富多彩的知识宝库,该引导学生积累些什么?这需要师生具备发现美的慧眼,细细品味,仔细揣摩。

1.搜集优美字词

比如《北京亮起来了》一课,像“夜幕降临”、“金碧辉煌”这样优美的四字词语课文中比比皆是、课后练习“我会读”中出现的词语、“语文园地”中近义词、反义词、四字词语、形容词短语等的归类整理,都是值得学生用心积累的语言素材。

2.记诵精彩语句

比如:对联、谚语、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经典诗句等。像珍惜时间的谚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团结友爱的谚语“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气象谚语“春天孩儿脸,一日有三变”。还有像排比句、比喻句、反问句、拟人句以及课文中写得精彩的句子,都是值得积累的。如《秋天的雨》这篇课文中的句子很有特色,有描写秋雨的;有描写秋叶的;有描写秋花的;有描写秋风的;还有描写小动物的。这也是文本语言积累的极佳素材。

3.积累精妙语段

意境优美、含义深刻的段落:如写人的文章,可分类积累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段落;写景的文章,可积累文中描绘景物的优美语段。比如《翠鸟》中描写翠鸟外形的段落;《桂林山水》中描写桂林的山和水的段落。

4.积淀名篇佳作、古典诗文

比如《匆匆》、《伯牙绝弦》等。这些蕴含在文本中的优美语言,正如一块块璞玉,静静地等待着有心人去发现,去采撷。

二、感悟语言――引领学生徜徉在文本语言的深径

1.品精妙字词

汉字博大精深,每个汉字都是表情达意的媒介,都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如《雨点儿》一课中“数不清”一词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理解词义:课件演示“一滴雨点八九滴雨点无数雨点”。

(2)拓展:你还知道什么东西也像雨点儿一样多得数不清呢?

(3)用上“数不清”说一句话。

“语文课是美的,它潜伏在语言的深处。”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关键词,即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丰富了语言的积累。

2.品精彩句段

品读文章要抓重点句段、疑难句段,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这样才是遵循学生学语言、积累语言的规律。例《金色的草地》一课,第三自然段无论从描写的内容,还是构段方式,或是遣词用语,亦或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表达得很细致。这样文质兼美的段落就是教学中应该浓墨重彩,引领学生细细品读并积累的重点段。设计如下:

找“发现”梳脉络,感悟文本构段上的精妙。

品有趣,感悟文本表达上的匠心独具:

(1)句式引读:这是一片多么_______的草地!

(2)用“因为……所以……”变换句式练习说话。

提升主体,感悟作者对草地的喜爱:

中午,太阳公公高高挂在空中;

傍晚,太阳公公落下西山。

再读感悟,熟读成诵。

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深入解读文本的能力,更要有这样浮出文本,引领学生进行有滋有味、有情有趣地品读文本、积累语言的能力,唯如是,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在一次次的品读和积累中潜移默化地得以提高。

3.品名篇佳作,感悟名著的美

例如《丑小鸭》一课,原著对丑小鸭出壳后的样子只有“他是又大又丑”六个字,没有像课文那样进行具体描写(过了几天,这个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通过对比阅读,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安徒生因爱怜丑小鸭而不忍心将它的“丑”样描写细致。从中领略了名著背后浓浓的人性美,更增添了阅读积累名著的热情。

三、方法恰当――在学习语文中轻松积累文本语言

1.加强朗读,培养语感

重视朗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叶圣陶先生更是谆谆告诫:“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这些真知灼见,揭示了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学习语言,就得多读。读,包含着对语言文字“感知理解──吸收积累──转换创造”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读多了,读熟了,才能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使课文的语言进入学生的心田。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悟,在读中积累。

(1)巧妙导读。将无声的文字转换为有声的语言,将无形的情感转换为有形的表情,这就是导读的艺术。如在指导朗读《丑小鸭》一课时,我是这么做的:

师:“同学们,读书的时候,要尽量把书上的内容读到脸上来,这样呀,老师只要看你这张可爱的小脸,就能知道你读得好不好。”(学生读课文,老师关注他们表情的变化。)

师:“你越读越难过,眉头都皱起来了,这是为什么?”、“我发现你读到后面,笑容满面,很高兴的样子,为什么?”、“你刚刚有一会儿读着读着,眼睛瞪得大大的,又是为什么?”……

这样的导读,比起生硬的朗读指导,显得妙趣横生,更有实效性。

(2)注重朗读的语气和朗读形式的变化。文字是有生命的,它承载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而读是一门艺术,是一把开启语言宝库的钥匙。指导朗读时,应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文本,不同人物、不同情景,选择相应的语气进行朗读。如《两只小狮子》一课中,小树和懒狮子前后两次说话的语气各不相同。

小树:奇怪担心、着急、生气的语气。

懒狮子:慢吞吞、不屑的语气神气十足、得意洋洋的语气。

为了帮助学生读好这些不同语气,教师先利用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悟形象,再用生动的导语配上恰到好处的语调、表情、动作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

(3)引导个性化朗读。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各有不同,读出来的感情也就各不相同。因此,要鼓励个性化的多元朗读。上文中小树和懒狮子的对话,不同学生朗读时的语调、表情各不相同。

(4)重视范读。范读是语文老师不可或缺的一项语文基本功。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有利于引导学生快速走进文本,为学生理解感悟课文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是学生感悟文本的重要途径之一。

(5)保证朗读的时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为积累语言打下基础。读是语文学习中最有效最根本的一种方法。紧抓文本中的精彩处,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咀嚼、品味、感悟、欣赏,语言就在这样反复诵读中潜移默化地积累。

2.进行有效背诵,积累文本语言

背诵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儿童正处于储存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背诵一些好文章,有利于培养记忆能力,更有利于积累语言。通过背诵,能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经典美文,不断充实自己的语言库存。还能从背诵中体悟到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独具和表达上的精妙,一举多得。在教学中,要鼓励孩子多背诵,除了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能激发学生真实情感的句段也要鼓励学生熟背。除此,还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背诵热情,给予方法上的指导。比如,像写“下水文”一样,教师和学生一起“下水背”,即能激起学生背诵积累的热情,还能拉近师生间的情感。

3.摘抄好词佳句

引导学生摘抄文中的成语、名言警句、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式、写得优美的段落、在课本的空白处补充自己的摘抄笔记等。目的也是为了引导学生多阅读多积累。此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摘抄的内容定期进行归类、交流,使积累的语言不至于陈腐浪费。

四、学以致用――在运用语言中积累语言

积累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语言。反之,在运用语言中也能促进语言的积累。

1.以写促积

(1)扩词:这个方法有助于言语积累比较少的低年级学生在短期内迅速扩大词汇量。

(2)造句:对于新学到的词语或较难理解和掌握的词语,用这个方法有利于巩固。

(3)仿写或续写句段:运用这个方法能迅速实现知识的迁移。比如学完了《小摄影师》,老师布置这样的作业:“第二天,男孩又来找高尔基照相,他们之间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你接着编故事。”

(4)写作文。作文训练就是将大脑中存储的语言积累进行回忆、交流、筛选、重组。当学生能将自己的所得所悟所感笔录下来,他们的“材料仓库”也会变得更丰富而且有条理。因此,作文是更高层次的语言积累。作文的形式可以是续编故事、读书笔记、日记(周记)、读后感、材料作文、命题作文、随笔等。比如学了《花钟》以后,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花,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2.以说促积

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不断运用语言;并努力对语言进行重组,使表达更流畅,进一步积累语言。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多创造“说”的机会让学生尽情表达。比如低年级可开展“看图说话”、“故事会”等,中高年级还可以开展“辩论赛”或引导学生在复述中积累。比如学了《赵州桥》,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板书或提纲进行复述。既巩固了课文,又锻炼了语言表达。

学生积累文本语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才能使他们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多知才能多智,厚积才能薄发,积淀厚重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2]魏春峰.正确认识语文积累.小学语文教师.2002(06)

[3]严爱雅.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累意识.浙江现代教育报.2004(12)

摘抄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范文第3篇

课前,作为备课的参照。常说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学生通过教学应能达到的认知或能力方面的目标,应是我们备课时首要考量的。课后练习就是一个很好的提示,有助于我们抓住重点,有的还能提示教学方法。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4课《一路花香》后有题: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同学之间讨论讨论。本题不仅仅“问”了认知目标,还提出了目标达成的途径和要求。这实际上也是教学构架的提示。备课时,自然就应思考如何组织讨论,什么时候讨论是最佳时机,怎样通过讨论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等。变课“后”的问答为课“前”教学设计的参照。《公仪休拒收礼物》(苏教版四年级下)一文是一则独幕剧,这对中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但是课后练习第五题:排演《公仪休拒收礼物》,就为教学提供了一条易于操作的思路。依此组织教学,就能化难为易,使学生学得有趣,由此学的过程也就成了能力训练的过程,真不失为备课的好参照。

课始,作为阅读的导向。一些理解型的习题,在初步感知课文时就先让学生“做”,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边读边想,以便深入探究,比放在课后来处理有价值得多。比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0课《珍珠鸟》后有习题:4.默读课文,说说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狼牙山五壮士》后第4题:课文中两次讲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等等。这类练习,或关乎全篇,或以整体观照局部而设问,如真放在课后,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应付,充其量只能检查学生“听”的情况。但放在课前,便能在一开始就营造了一种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自主研读文本,主动思索探究,成了引领学生阅读的向导。

课中,作为精读感悟的抓手。像上面这类练习也可放在精读中,先让学生思考,再师生共同感悟,能提炼思的精度。有的课后练习如“读一读,抄一抄”,假使仅让学生读一遍二遍,再“抄一抄”等,意义自然不大,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而品之,揣摩其在句子中的深义、表达作用,就能加强学生“记”的效果,又知道该词的语用功效,真正能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并以此为契点,深入挖掘文意。还有的涉及词语理解,体会妙用的,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8课《泉城》后有道习题:4.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同是写泉水的流动,为什么用的词语不同。将这问题直接引入教学中,让学生在语境中思考体味,自然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思维,从比较中品出作家用语的精妙,也便于学生从中摸索一条通过揣摩词语更深地走进文本的途径。而且,我们知道,课后练习的选题角度一般都很巧,有的能从平凡中提出一个思考点,这既是思考的对象,又是质疑方法的指点。比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后有题,默读课文第九自然段,说一说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么,再谈谈读后的体会和感受。把这问题引入精读中,就能促发学生思考盲姑娘是怎么看到“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的,同时也是一个“样例”,提示着如何“质疑”(如,盲姑娘看不见,怎么猜出来人就是贝多芬等),从而带动学生探究,把精读引向深入。

课后,作为阅读拓展的起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课《第八次》后设题,请你想象一下:当时布鲁斯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4课《再见了,亲人》后有“小练笔”:从课文中挑选一件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展开想象,再写下来。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后有“选做题”:课外阅读写人的文章或书籍,摘抄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等等。这类练习安排在“课后”作阅读拓展,确能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关键是要以此为目标,在课内做训练引导,以助其迁移。其中前两题是让学生预测下文,或作续写,都要求以原文为基点,基于对课文中人、事的理解把握,做适当的拓展。后一题更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把在课内学习的诸如以个性化的动作、语言、细节等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向课外拓展,这样才能借“练习”开拓学生思维,发现“精彩”,增加积累,在拓展中习得学习方法,获得阅读能力。

摘抄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范文第4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由此,我觉得对二年级写话的培养首先应该是对写话兴趣的培养,学生对写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写出精彩的语言。针对本班的实际和教学实践,在这里我想谈谈对二年级写话教学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一、加强造句训练,为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打下基础

造句训练,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认识更多的语言文字,还使他们了解句子的规律,熟悉各种句式,为写话打下基础。如:课后练习中有用“急忙”造句的要求。我在指导学生完成造句练习时,首先采用分析理解词意法,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身边的人和物,或是自己,什么情况下急忙干什么,最后才用“急忙”造句。我采用多样的形式,把造句训练与说话练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扎实。

二、精心指导听记,让学生学会写句子的方法

听记是一种单项语文训练,形式很多。我们低年级采用直记法,老师读一句,学生写一句,包括标点符号,教师都要读出来,目的是让学生直接学到写句子的方法。听记过程中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听记的内容教师要精挑细选,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和趣味性,内容具体,用词贴切的句段,如谜语、格言、笑话、名句选段等,还可以结合重大节日特别听记的,如“教师节”,让学生听记:“今天是老师的节日,为了感谢老师对我们的关心爱护,我要为老师献上一束鲜花。”等。我不但教给学生写句、写段的能力,还使学生感受到了爱,进行思想教育,此外,我们还听记一些词语或成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的用词能力。

三、先说后写,为写作打下基础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听已经有基础了,接着就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我在教材中捕捉说话训练点,大胆设想,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提高。训练过程中学生有个性化的语言要大加赞赏,好词要随机写在黑板上,在写话的过程中共享。例如:在教学《秋天的图画》一课时,学了课文“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后,我让学生说说秋天的果园、田野还有什么,请你仿照课文的句子说说,也当小作家编编课文,学生的兴致一下子高了起来,有几个说得挺好的。如“柿子树挂起一盏盏红红的灯笼”“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紫红色的宝石”等。

四、写话从最简单入手,循序渐进

1.从造句入手。根据一个词写一句话,要求把话说完整。下一次在这个基础上把话说具体。如用“书包”造句,有的学生写:我有一个书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我有一个什么样的书包,这个书包怎么样。以扩句的形式,逐渐训练学生写话,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2.坚持写日记。我要求学生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哪怕只能写一句完整的话也行,要求无错别字,句子通顺。只要坚持天天写,天天反思,一定能提高。

3.学生在能写出一句或几句通顺的话后,要求有所提高,就规定写某一方面的主题。如给出一幅画,以回答问题的形式写话(什么时间,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春天你有什么发现(你发现天气有什么变化,动植物有什么变化,人们的穿着、活动有什么变化)。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能把句子恰当地联系起来,表现一个主题。

五、重视阅读,积累词句

读书不但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而且能奠定学生良好的写作基础。人教版新教材课文本身就是很好的读物,因此我在课堂上就很注重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在读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去摘抄。利用课本教给学生摘抄的方法,如用铅笔划出某篇课文中的段落等,然后再摘抄到读写本上。经过几次练习,学生基本上懂得了该摘抄些什么,他们就会在课外书上也用这方法,细心的同学生甚至会分门别类去摘抄。如描写人物,描写天气,描写景物等。通过摘抄学生积累了大量语言,写话能力明显提高。

六、创设情景,练习写话

摘抄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作文 阅读 训练 方法 能力

读和写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学习别人的语言,不断积累语言材料。写作的目的是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语言知识叙述一切事物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及人物的思想感情,促使阅读能力不断地提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把阅读与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时,写作是个难点,要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长期训练,反复实践,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描写事物的特点、发展规律以及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一、明确要求,循序渐进

深钻大纲要求,吃透教材。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明确每个年级应达到的要求。大纲对各个年级写作训练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对五年级的要求是层次清楚,中心明确。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吃透教材。笔者在阅读教学以及指导作文和讲评作文时,以这个要求为重点,把课本上的每篇文章的结构和细腻的写作方法指导给学生,让其从阅读中掌握。

带着内容中心去阅读,读懂每句、每自然段,理解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然后把自然段的意思详细划分在一起,这样学生就能掌握分大段、分层的方法。进一步明确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心是什么,同时也了解到作者在写作上详写什么,略写什么。然后要求学生独立编写较详细的内容提纲,让学生明白这就是写作提纲,这种练习可以使学生逐步掌握句段及全篇文章的结构。同时还特别讲清组段、组篇的一般规律,帮助学生认识有的层次是按时间顺序,有的是总分总,有的是按发展顺序。了解这些层次结构的关系后,还应讲清层次之间的连接、过渡和转折的词语、句子、段落。要求学生作文时,注意句、段、层次之间的连接过渡,使文章连贯起来。考虑内容生动具体,要用哪些修辞方法等,都必须从阅读中吸取。

二、积累素材,提供写作源泉

阅读的资源是丰富多彩的,课本、各种各样的杂志、报纸、书籍等都可成为学生的阅读对象。但只读还不行,我们要把其中的精彩内容积累下来,将来才能成为写作的素材。可以自制摘抄本,鼓励学生把好词好句、好篇好段都摘录下来。我在教学别重视对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积累,每篇课文教完后,我先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词句及原因,然后再让学生勾画出其他的优美词句,最后将两者摘抄下来。不久,一本本摘抄本积累了无数个优美词句,它记载着学生阅读的广阔天地,更伴随着孩子们的思想启迪与审美乐趣。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在写话中,我鼓励学生多运用所积累的词句。每一次写话,只要发现有学生灵活运用这些词句,我就会记忆夸奖,提高运用的成功感。久而久之,我发现学生的短文语句优美了,感情真挚了。

三、读写结合,找出规律

要想把读和写紧密结合起来,首先要注意读和写时的对应关系:阅读中的“解题”,与写作中的“审题”;阅读中讲词的用法、作用,与作文中用词造句;阅读中的“归纳中心思想”,与作文中的“确定中心”:阅读中的主要内容,与作文中的事例;阅读中的概括段意,与作文的写作提纲等都是对应的关系。阅读教学时要让学生自觉地吸收、积累,以便作文时灵活动运用。其次是注意归纳,找出规律:一般叙事的文章有按事情发展顺序,整体到局部,静动,或近到远等方式;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一人一事,几人几事,一事几人以及人物外貌、心理活动、对话、动作的描写等。常见的开头有交代时问、人物、地点、事因、点明中心、概括介绍等。

四、一文一得,扎实积累

每篇文章都是字词句段的综合。文中的知识很多,讲课时不能面面俱到,样样都要求学生掌握是不可能的事。一文突出一个重点,看起来学生得的少,但从一个阶段来看,确实地积累使得学生所得并不少,因而按教学的具体要求决定教学重点后,读讲练都要围绕重点加以突破,使一文真有一得。

如《鸟的天堂》一文的教学重点是注意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教学时要使学生了解文中在讲大榕树时着重讲了远看怎样、近看怎样、整体怎样、部分怎样;讲了叶、枝、干、根的颜色样子位置等,这是静态的描写。文中在讲鸟时,着重讲了鸟飞、鸟叫、鸟的活动,这是动态的描写。从而让学生懂得观察事物时不但要注意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位置等,而且要注意事物的活动变化。

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他们的语文基础水平不可能一样,甚至有的差距较大。如果教学要求都一样,那基础好的学生就会感到“吃不够”,基础较差的学生就会感到“消化不了”,所以只有针对学生基础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才能有的放矢、有的必取地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对于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笔者采取了分组要求的方法:首先把全班学生分三个组,分别提出写作训练的不同要求,对水平高的学生要求:根据题目抓中心,选事例,用恰当的词语,恰当的修辞方法,按优秀例文的写作手段,写出层次分明、中心突出、思想感情丰富的文章。对中等生要求能独立理解写作要求,抓准中心、选好内容,写出一篇基本上符合要求的作文。对学习能力相对落后的学生要求能根据题意,抓准中心,能语句通顺,把该写的内容说清楚,有头有尾,不偏题就行。

摘抄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范文第6篇

【关 键 词】 作文教学;浅化入门;注重积累;营造氛围;科学评价

【作者简介】 李霞,安徽省全椒县马厂小学教师。

小学三四年级的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转折点,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习作水平与语文学习。目前,大部分乡村学生在刚面对习作时,往往无所适从、无从下笔。在笔者执教的学生中,约70%的学生惧怕作文,对习作课兴趣不高;85%的学生作文真实性不高,空话、套话过多。那么如何提高此阶段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其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

一、走进生活,浅化习作

小学低年级往往只注重字、词教学,忽略了句、段的教学训练,即便二年级有看图写话与造句等简单的句段练习,但到了三年级很多学生依然不适应写作训练课。因此,许多学生惧怕作文,只要一写作文,抄袭现象严重,笔尖流露出来的都是空话、假话,所以,教师不要一开始就和学生讲述写作技巧。

学生落笔无处、落笔无方是缺乏必备的作文心理结构所致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中年级小学生的感知能力、注意力、记忆特征、想象能力、思维方式及情感表达方式来培养。如在写作入门课上,可以这样告诉学生:可以写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你的快乐、烦恼、忧愁;写花、草、树木、天上飞的、地上跑的等。平时有感知或感悟的,尽量引导学生将其写下来。

学生作文假话、空话、套话的根源在于作文命题未能贴近学生生活,在写作教学中,笔者主动带领学生去亲近自然、关注生活,然后再依据这些来命题。如在《我的自画像》教学中,笔者会选择让同学们观察与他们共同生活的爷爷奶奶,和同学们一起领悟二年级上册的《乡下孩子》这首诗,来写《我的**》或《我的自画像》。

二、注重积累,强化读写

1. 词汇句段的积累与遣词造句的训练并重。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很好地积累词汇。因此,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用心读懂每一篇课文,做到每读一篇都能有所收获,如摘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对于一些优美的文章尽可能熟读成诵,让这些词句、片段在记忆里生根。学生的词汇积累到一定程度,写起作文来才会胸有成竹,游刃有余。除了让学生记住课文里的好词好句以外,笔者还让学生阅读大量课外书籍,如《鲁滨逊漂流记》、《格林童话》、《成语故事》、《小胖熊肚皮大》、《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等。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把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在笔记本里,对于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能熟读成诵,学习运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词汇的兴趣和积极性。

摘录或积累的优美句段或词汇,若不能被及时运用,很快便会被此年龄段的孩子忘记。因此,笔者会定期或不定期地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做一些小句段写作培训,如每逢节假日,一些孩子会进城与在外打工的父母见面,一些孩子会在乡下与爷爷奶奶呆在一起,笔者会要求孩子们写一些小段落表描写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

2. 注重生活积累,培育思维方式。写作根源于生活,现在的学生怕写作文,最主要的是觉得没有内容可写,这与学生平时的生活积累有关。在习作指导中,笔者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材料,引导他们观察生活,走进自然。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形形的人,包括身边所熟悉的同学、老师、亲人,也包括动画片或神话中的"人"或“动物”。要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神态外貌,听听他们的对话;观察生活中有意义、有趣味而鲜活的事例,如钓鱼捉虾、做饭、种菜和参加文体活动,走亲戚等;要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如春天的花草,夏天的雷雨,秋天的果叶,冬天的冰雪等。总之,要让学生回归生活,融入生活,教师要尽可能地将学生带出课堂,走进大自然,通过耳闻目睹去体会生活的无穷乐趣。

写作教学是将学生的心理活动转变为语言表达的一个教学过程。在此过程中,小学生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的培训十分重要。从此阶段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表达能力看,大多还停留在具象思维阶段,对图像认知到位,但抽象的语言表达还有待提高。因此,须将图像的认知与孩子的语言表述结合起来,而书面表达技艺必须经过长期严格的训练方能获得。因此,要通过多方式激发在学生大脑中逐渐由缄默状态发展到可以言明的状态,逐渐形成对书面语言学习与利用的元认知能力 。如四年级下学期《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寄一封信》的习作教学,可以结合乡村留守学生多的特点,让孩子们给远方父母或其亲人写信。

三、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 找寻关注点,激发写作兴趣。诱导学生满怀激情,充满情趣,产生向往的快乐心态,是教学成功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创造良好的习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趣味,让学生在人生感悟与快乐学习中找到习作关注点。如《永远的白衣战士》这篇课文,笔者充分利用封面插图,把学生带入抗击“非典”的紧张氛围中,要求学生观察图画,说出图画的内容,再结合课文中关键的词句,如“身先士卒”、“斩钉截铁”、“这里有危险,让我来吧!”等,充分体会叶欣护士长品格的伟大、精神的崇高、形象的完美。在这种情感熏陶下,再适时点拨:你想对叶欣护士长说些什么?你想对辛苦工作的父母表达什么?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展开习作教学,让学生们描写自己父母、其他亲人或自己所熟知行业的人员,收到了特别好的效果:无论是县城里的玩具制造工(妈妈)、乡间辛勤劳作的农民(父母),还是都市里的公交车驾驶员(爸爸)与建筑工(爸爸)都写出了孩子们的真情实感。

2. 拓宽写作范围,体验习作情趣。 儿童写作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其趣味写作。想象力丰富、爱玩是此阶段孩子的特点,对于此阶段的孩子,写作教学不能有过重过多的命题作文,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启孩子的思维,让其自主命题,自选表达方式,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启发孩子,也可以通过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来启发他们如何描写人物与场景。

四、评价科学化,批改多样化。

摘抄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范文第7篇

教材简析:《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第15课。作者陈章武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细致传神。

学情分析: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较高的阅读能力。但小学生人生经验不多,对人的思想心态历程理解不深,文中老人的三次话语,蕴含着人生哲理,需要仔细品味,这是理解上的难点。所以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设计意图:《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更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基于以上对教材简析和学情分析,本课设计意图体现在下面四个方面:

(1)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特别是作者借助景物来衬托人物性格的描法。

(3)加强对学生阅读的引领和点拨,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质疑,在质疑中阅读的品质。

(4)强调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增加阅读量,学会迁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的品位。

二、教学设计:

(一)交流预习,感受天游峰的险与扫路人精神的可贵。

1.交流预习一:画出课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读一读,再想一想这些句子在描写上的特点。

2.交流预:你觉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画出相关语句,做好阅读批注。

3.回文,读一读全文,围绕文后的问题,再次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与收获,看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二)质疑讨论,品悟作者的写法,提高学生阅读品质。

1.质疑讨论一:《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扫路人人,可作者为什么还要用较多的笔墨去写天游峰的险呢?

2.质疑讨论二:同样都是外貌描写,片段一放在了第三自然段,片段二放在了第八自然段,你觉得都放在第三自然段可以吗?为什么?

3.质疑讨论三:读完这篇文章,很多看似随意的一笔却令人回味无穷,(出示三句话)读一读,品一品,悟一悟,联系全文你又体会到了些什么?(第一句: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第二句:笑声惊动了竹丛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第三句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三)学会迁移,拓展延伸,提高学生阅读品位

1.介绍陈章武与《武夷山人物画》系列作品。

2.拓展阅读陈章武的《武夷撑排人》,出示阅读要求。(请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画出文中描写竹排的句子,读一读,再想一想这些句子在描写上的特点;你觉得武夷撑排人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画出相关语句,做好阅读批注;文中很多细节描写值得回味。请你摘抄一处你最想抄录与学习的句段,并针对文章的内容、语言或写法等方面进行批注或评论;在阅读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惑,请写下来。)

三、教学反思:

1.阅读――高年段语文要从教材的原生价值走向教学价值。

语文教材的原生价值就是教材作为阅读客体本身承载的信息总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材写了什么;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就是指通过语文教材提供的语言信息实体,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教会学生信息处理的语言能力,完善自身的语文心智结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章怎么写的。

2.慧读――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感受阅读的精彩。

叶圣陶老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去获得正确的知识,熟练的能力,学生也就具有了很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的教学若能达到如此状态,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教学实践也就有了别样的局面了,可以说生态课堂也已基本形成。

3.悦读――在预设中不断生成,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预设,但我们更应关注的是课堂的生成,这是生本课堂的重要特点。一个不讲预设的教师,不是一个好老师;一个不关注生成的教师,更不是一个好老师。一堂好的课、成功的课必然有充分的准备,积极的预设。预设的更完备,离教学成功的距离就越近。当然教学不是为了预设而进行, 预设只为生成做准备,预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成,有了生成就有了进步。我们要树立一种观念,重视预设,就是尊重学生,注重生成,是发展学生。作为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较高的阅读能力,我们的教学就不能从学生零起点出发。应该引领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情感的基础上,迈向更高快乐的阅读之旅,获得审美体验。

语文的课堂就是让学生多读一些,读深一些,读出真性情。在“阅读、慧读、悦读”中感受语文的精彩,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摘抄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范文第8篇

首先,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以身作则,同时也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这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但一般教师现在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首先自身要确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一方面,在平时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量;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通常学生都有一种向师性(特别是小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的以身作则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自我学习的习惯,为进行有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当前减负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势必落到课堂上来,讲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因此,对于现在很多教师觉得课堂的教学时间不够用,只有利用晚自习、周末时间来补课。使得老师疲惫学生更累,自己的教学效果还不理想,也影响了其它科目的正常教学。了解这种现状,并且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有效课堂:

一 、转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具体表现在:

1、教什么,怎样教。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研究教法学法、要做好学情学况分析、要因材施教。还要致力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遇见新问题、或难题要敢于正面对待,不绕道而行。要想方设法,抓关键,寻求突破口,并不断培养自己攻坚克难的自信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的好不如学的好,会教不如会学。因此转变学法,至关重要。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能说、会交流、会合作、会展示。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真正让学生乐学、想学,从而为提高教学提供保障。有效课堂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动态的,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2、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条件。加强集体备课是备好课前提,在集体备课中,可以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析教材、熟悉教法、研究课标、研究学生、安排教学环节、如何适时评价等等,所有这些都对课堂教学大有帮助,这样就能弥补个人的不足。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学生若是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发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作为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若是学生对数学发生了兴趣,他就会自动地学,效率将会获得到很大的提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那么就在于你的导学案的设计是否新颖,是否接近生活,是否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教学时一刀切,势必造成一大批学生掉队,因此要因材施教。同一问题,可以多设置几个小问题,这样有一个坡度,缓缓上升,就可以让不同情况的学生都能不同程度的得到思维训练和能力提高,也是激发学生学习乐趣的方式。

2、学生若是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多读多写,在三年级时就让学生进行积累词句的练习:一、准备,提出摘抄要求。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硬皮的厚本作为摘抄本,把自己喜欢的一些句段抄写下来,可以从课本中及时摘抄,但更多的需要学生到课外书中去搜集,这样不仅摘抄到了好的句段,还增加了学生对课外书籍的阅读量,可以说学生摘抄当中也学到了很多课外知识。 为了便于学生摘抄,在摘抄本上分为几部分。例如:描写人物、描写景色,描写动作……,这样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归纳、阅读。 二、检查,及时给予点评。针对学生摘抄到的句段,在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进行朗读,从而起到了检查、督促的作用,但更多的是起到了评价的作用,当一个同学读完后,老师用一两句简练的话对他读的内容进行评价。例如:摘抄的很具体,如果在朗读中再加上些感情会更好,这样不仅充分地肯定了他摘抄的内容,而且还激发他去阅读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他继续摘抄的兴趣,在情感上能够把自己摘抄的句段读给大家听,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夸奖,这是多么高兴啊!在读摘抄句段中,为了更好地检查学生摘抄情况,使整个过程在有条理地进行,把学生分为六个小组,老师出示手势,出示几就是几组来读,看谁先站起来,如果是几个同学一同站起来那就需要他们的互相谦让,这样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增加了一些趣味性。为了能在课上读摘抄本,有的学生甚至在上语文课前就和同组的同学商量让他来读,看到他们这样的积极,自信,我也感到很欣慰。学生积累了这些语文知识后,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作文教学既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又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3、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之一。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间良好的交往。交往与沟通,是教学的核心。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师生双方思想交互、碰撞的历程。在课堂上,他们彼此不断捕捉对方的想法,从而产生交流、渗透,使学生通过动手、思考、表达,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

如在教学《人民币的简单换算》一课时,我曾经进行过尝试。我出示了一枝事先买好的价值10元的钢笔,要学生猜猜看我是怎么付钱的。活动过程中,变换一定的条件(我有1张5元或我只有硬币等等)。学生参与相当踊跃,利用学具,找出了各种不同面值人民币的付钱方法。在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人民币的简单换算,而且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又与生活融为一体,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建立新型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教师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就要建立团结、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同时学生也会向你敞开心扉,经常向你吐露心思,这样你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使你的教育教学工作有针对性,有实效。因此,我们应做到:1、要理解和尊重学生,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2、要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全体学生。客观地看待全体学生,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3、利用课余时间,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其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极易接受。

四、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 。

1、教学内容的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有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

2、教学对象的准备。“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课堂内容设计再精彩,但是必须符合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3、学生课堂的准备。有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课堂内容,对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前任务,使生养成一种善于自学的习惯。

摘抄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范文第9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 语言积累 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111-01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然而许多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感到头疼,要么觉得没什么可写,要么心中有话写不出来,即使勉强写了,也是:少词寡言、语言干巴、言之无物、平淡空洞……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有这样一个深刻体会: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关键环节,是把学生领进“行云流水、笔下生花”境地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要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可见,要写好作文,必须重视语言积累。怎样积累语言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环节入手。

一、在“听”中积累

耳“聪”才能目“明”,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听,是学生吸收语言营养的重要途径,学生学会了“听”,也将对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至关重要的基础。

电视、广播、多媒体一经利用,都可以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积累语言的途径,积累这些媒介丰富多彩的语言对学生来说是没有负担的,教师只需要培养他们作有“心”人就行了。如收看《动物世界》、《走遍中国》、《科学和探索》等节目,我要求学生每次必须记录几句自认为优美的解说词;广告商推销产品用的广告词,大多是诗词般精练简洁、琅琅上口的优美语句,根据学生们爱吃东西,爱玩玩具的特点,引导其关注这些语言,他们会非常有兴致地积累语言材料;节假日旅游,积累旅游胜地的古诗、对联、解说词等丰富的文化积淀,又是一笔不小的语言财富;课堂上,讲一些古今中外名人儿时的故事,有意识地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等等,学生们不但在听中学到各种知识,而且对语言的积累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

二、在“说”中在积累

课堂是让学生“说”的最佳场所,为使每个同学都得到锻炼,教师要设计一些简单的能从书中找到答案的问题,让学生首先能够“说”,鼓励他们,说错了没关系,关键要有说的勇气。学生一旦敢于大胆“说”了,教师就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每一幅彩图进行语言训练,使之达到从词语到短语,从短语到句子,从句子到段的运用。要把握时机,设计灵活的形式,训练学生“说”,如学习《桂林山水》、《观潮》、《鸟的天堂》等语言优美的文章后,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摘录到摘抄本上,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所见的美丽的风光和自然风情,介绍时尽量用上摘录到的好词佳句,在说中积累语言。另外,每天上课前五分钟在班里安排一个小演讲活动,一次一位同学,轮流演讲,自选内容,可以讲英雄事迹、名人故事、寓言、童话、小笑话等,让他们在说中沉淀积累。

三、在“读”中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六年背诵古代今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100多万字,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时候,要从一篇篇精美的课文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材料,还要鼓励学生广泛地课外阅读。规定背诵篇数目要让学生反复读、有感情地读,直致能流利地背诵,这是把积累语言落到实处的重要手段。《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要强化熟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课外阅读中,要让他们自备一个摘抄本,将有感触的优美语句、精彩片段、新颖的开头、别开生面的结尾等分门别类摘录下来。为了不让学生们盲目地寻书看,还要给学生作好书籍的推荐工作,如《儿童文学》、《少年时代》、《少年百科知识报》……引导学生进入文字的奇妙世界,对读书产生浓厚兴趣。阅读课上要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如诗歌朗诵会、故事会、名人名言大比拼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读有所获,读有所用,读有所乐,那些人类智慧的语言精华自然就会悄悄驻进学生的心灵。

四、在“写”中积累

写作训练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使积累的语言巩固、内化、迁移,达到运用自如的目的,它是更高层次的语言积累过程。俗话说“熟能生巧”,必须多加练习,但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我们不能片面追求写的“数量”,应该注重写的“质量”。笔者认为练笔最好的方法就是“读”后就“写”,“读”与“写”有机结合。学生每读一篇美文佳作后,要求学生据情(情节、情感)顺理(条理、事理)地领略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匠心,挑选出作品中优美的词句引为己用,并就所读作品的主题或编故事,或写读后感,或做读书笔记,或仿写都可以。如读了《爬天都峰》后,让学生仿照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写登山“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一会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学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后,让学生按课文的描写顺序写家乡的景色,并要用上课文里的几个优美词句……

摘抄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范文第10篇

1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兴趣是写话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兴趣”支配,凡是他们喜欢学习的,学习的持久性就相对要长些,效果也要好些。学生刚开始学习写话,教师就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写话兴趣,调动孩子写话的积极性,让他们从“要我写”自然过度到“我要写。”

2多进行造句训练,为学生写话打基础

造句训练,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认识更多的语言文字,还使他们了解句子的规律,熟悉各种句式,为写话打基础。我在指导学生完成造句练习时,首先采用分析理解词意法,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身边的人和物,或是自己,最后才造句。我采用多样的形式,把造句训练与说话练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扎实。

3精心指导听记,教给学生写句子的方法

由于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对句子的接触有限,因而在用标点符号的时候显得不熟练,不知在哪该标标点。再加上学生对于语句的积累有限,他们在遣词造句的时候也不会很恰当,所以我针对这个问题采用了听记这个方法。

听记是一种单项语文训练,形式很多。我们低年级采用直记法,老师读一句,学生写一句,包括标点符号,教师都要读出来,目的是让学生直接学到写句子的方法。听记过程中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听记的内容教师要精挑细选,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有针对性和趣味性,内容具体,用词贴切的句段,如谜语、格言、笑话、名句选段等,还可以结合重大节日特别听记的,如“教师节”,让学生听记:“今天是老师的节日,为了感谢老师对我们的关心爱护,我要为老师献上一束鲜花。”国庆节时让学生听记:“今天是祖国妈妈的生日,让我们一起唱一首生日歌,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等。我不但教给学生写句、写段的能力,还使学生受到了爱,进行思想教育,我们还听记一些词语或成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的用词能力。

4先说后写,让写话化难为易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听已经有基础了,接着就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我就在教材中捕捉说话训练点,大胆设想,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说话能力得到提高。训练过程中学生有个性化的语言要大加赞赏,好词要随机写在黑板上,在写话的过程中共享。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图画》一课时,学了课文“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后,我让学生说说秋天的果园,田野还有什么,请你仿照课文的句子说说,也当小作家编编课文,学生的兴致一下子高了起来,有几个说的挺好的。如“桔子树挂起一盏盏红红的灯笼”、“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紫红色的宝石”等。

5重视阅读,积累词句

阅读是写话最好的老师,可以使学生广泛地学习语言表达的方法。但低年级孩子普遍不太喜欢读课外书,教师要善于引导低年级的孩子读书,可以以讲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自主读书的愿望,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自主地去读课外书籍。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看课外书时,注意语言积累。学会仔细地品味,发现文中的亮点,将优美的段落、词句记下来。人教版新教材课文本身就是很好的读物,因此我在课堂上就很注重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在读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去摘抄。利用课本教给学生摘抄的方法,如用铅笔划出某篇课文中的段落等,然后再摘抄到读写本上。经过几次练习,学生基本上懂得了该摘抄些什么,他们就会在课外书上也用这方法,细心的同学生甚至会分门别类去摘抄。如描写人物,描写天气,描写景物等。通过摘抄学生积累了大量语言,写话能力明显提高。

6创设情景,轻松练习写话

6.1新教材课文图文并茂,书本中的情境图更是别具匠心,充满童趣,它大大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及注意力,它是学生学习课文的好帮手,同时我还发觉它也是培养学生看图写话的好材料。刚开始我让学生给每幅情境图配上一句话,这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从写一句话到写两、三句,从写几句到一、两段话。接着利用课外单幅图让学生写话,最后就改为三至五幅图的连环画。此时就训练学生逐图观察,抓住主要内容连段篇。此时,对学生要求不可过高,只要句子通顺,重点能体现出来即可,如果出现有优美词句,有创新性的火花闪现即大力表扬,激发学生写的兴趣。

6.2利用课外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学写日记。学生写日记,可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可以让他们的情感世界更丰富、更加美好。能帮助他们从日常生活中挖掘亮点、发现美。因此,要教会学生写日记,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比如体育课上进行了跑步比赛,让学生写一写当时的情景。考试考好了,你想说些什么,把它写下来……刚开始写时不限制字数,简单记一件事,老师给予鼓励、肯定,让学生真正感到写日记并不难。

上一篇:哲理美文摘抄范文 下一篇:盗墓笔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