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疗范文

时间:2023-03-21 08:39:37

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范文第1篇

“针对制约我国远程医疗发展的政策环境障碍,在远程医疗的操作规范、责任认定、激励机制、收费、医疗费用报销等方面,研究制定适用于远程医疗发展的相关政策、机制、法规和标准,探索市场化的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在局部地区构建有利于远程医疗应用的整体环境,验证完善各类政策,为在全国推广应用远程医疗提供实践基础和经验借鉴。”

今年3月底,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卫计委联合下发《关于组织开展省院合作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西部九省、自治区与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合作开展远程医疗试点。

在远程医疗信息化建设方面,“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也曾对“基层远程会诊系统建设试点”和“高端远程医疗系统建设试点”做出过明确要求。

推动远程医疗,民间也在行动。5月17日,中国卫生信息学会远程医疗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在河南成立。该委员会成立后,将“联合国内远程医学领域的机构和学者,通过科学规划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更好地致力于远程医学的学科专科建设、技术发展、人才培养、实践应用等领域的发展,必将进一步规范和推动我国远程医疗信息化专业的快速发展”。可以预见的是,委员会的成立对远程医疗的规范化发展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目前国内的远程医疗实践中,河南省和青海省远程医学会诊项目是两个做得比较好的样本。

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在全省118家县级医疗机构建立了远程医学分中心和医疗教学协作医院,并无偿提供宽带、远程会诊设备、医学信息共享、双向转诊、医生培训等10大帮扶措施,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的远程医疗网络。

青海省远程会诊系统中,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红十字医院上接北大人民医院,下连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海西州人民医院、格尔木市人民医院及36家县级医院的省、州、县级综合医院。该项目的建成,大大缓解了青海医疗资源分布极度不均、基层医疗水平有限的局面。

远程医疗范文第2篇

相比美国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我国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国的远程医疗事业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无论是国家还是医院,为了远程医疗的发展“也是蛮拼的”。特别是2014年,国家相关部委针对远程医疗发展先后多项政策,多家医疗机构宣布开通远程医疗信息平台,多个学术研讨会及设备展览会在我国召开。因此,说2014年为我国“远程医疗年”,并不为过。

收获在望

2014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下发通知,决定组织开展“省院合作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通知指出,试点工作将重点针对制约我国远程医疗发展的政策环境障碍,在操作规范、责任认定、激励机制、收费、医疗费用报销等方面,研究制定适用于远程医疗发展的相关政策、机制、法规和标准,探索市场化的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为在全国推广应用提供实践基础和经验借鉴。

根据通知,宁夏、贵州、等省区分别与总医院,内蒙古、广西等省区分别与北京协和医院,新疆、青海等省区分别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云南、甘肃等省区分别与中日友好医院合作开展政策试点工作。同时,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4家省区合作医院要面向合作试点省区的所有省级和部分地市级医院,开放优质医疗资源,重点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和双向转诊服务,提供临床教学和继续教育培训服务,指导试点省区开展健康教育。

因为“省院合作远程医疗政策试点”的通知剑指“制约我国远程医疗发展的政策环境障碍”,所以被诸多业内人士视为国内远程医疗领域的纲领性文件。

同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计生委与民政部再次联合下发“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政策试点”的通知,决定在北京、湖北、云南组织开展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

通知要求,试点工作将重点在远程医疗的操作规范、责任认定、激励机制、收费标准和医疗费用报销等方面,研究制定适用于面向养老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相关政策、机制、法规和标准,探索市场化的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在局部地区构建有利于面向养老机构开展远程医疗应用的整体环境,建立面向养老机构远程医疗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机制,推动医养融合发展。

面对诸多利好政策,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建国感叹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此背景下,我国不少医院纷纷将目光转向了远程医疗,跃跃欲试。

“保定市首个县级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启动”“昆明建成18个远程医疗站点”、“贵州远程医疗系统覆盖25县”“远程医疗覆盖郑州市95%以上主要医院”“陕西省三年将建3万个远程医疗服务站点”“首届中国国际远程医疗技术览展会将于10月召开”……媒体的这些报道,预告了远程医疗已在祖国大地播下种子,不久的将来就会遍地开花、结果。

好事办好

正当我国各地医疗机构和远程医疗商业公司如火如荼洽谈合作共赢之时,国家卫生计生委8月底了《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这场狂热注入了一针镇静剂。

《意见》指出,至2013年底,全国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共计2057所。随着远程医疗服务的广泛应用,国家层面需要对远程医疗的管理规范、实施程序、责任认定、监督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以促进其健康发展。为此,《意见》从远程医疗定义、基本条件、机构名称、服务流程、安全风险、监管处罚等方面,对远程医疗进行了规范指导。

《意见》甫出,争论四起,舆论争议与质疑的焦点,集中在“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和“医务人员向本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应当经其执业注册的医疗机构同意,并使用医疗机构统一的信息平台”两句话中。

质疑者认为,政策制定太死,会让中国的远程医疗落后于世界。《意见》中“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规定,给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医疗行业设置了不得入内的,必然会影响到春雨、丁香园、好大夫等互联网平台和某些APP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一些医生认为,目前有不少医生利用各种信息平台,为患者提供问诊咨询等服务,可以为本来微薄的工资增加点外快。同时,患者对此也有大量需求。如果禁止医生通过商业互联网平台提供远程医疗服务,那么这“一刀切”的做法不仅影响医生的利益,更阻断了患者的需求。商业互联网远程医疗的市场既已形成,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对现有的商业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积极引导,而不是完全取缔。

对此,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改医管局医疗与护理处处长李大川表示,如果患者仅仅通过网上问诊,医生仅仅通过患者提供的一些资料就做出诊断和处理,存在着医疗风险和隐患,因此《意见》特别强调医生所在的医疗机构将作为远程医疗的责任主体,这是对远程医疗服务进行规范的根本考虑。但是,公众的意见会被搜集采纳,国家卫生计生委将适时对相应规定做出调整。

远程医疗范文第3篇

尽管几十年来,远程医疗已被纳入医疗卫生服务范畴,然而仅是伴随着近年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科技走入千家万户伊始,它才渐行在充斥医疗服务可及性最大化需求的医疗格局中真正站定脚跟。

拓宽医疗服务可及性、改善患者预后并降低医疗成本是远程医疗的功绩所在,但无论对于医生还是患者,务须审慎评估风险与获益,涉及无法操作体格检查、各州实践与许可条例差异化以及医患关系话题等,而且实践标准应与现场医疗无二。9月8日,美国内科医师学会(ACP)在就此的立场声明如是表态。

回想2008年,ACP也曾发表题为“电子健康和医疗事件影响”的立场声明,当时更聚焦于如何善用技术以放大实践效果和安全性。1年后,首款iPhone问世,新科技日益根植入美国,乃至全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医疗质量不打折扣的前提下,技术变革换来了更高的患者满意度,在某些案例中,它甚至显现出赶超现场医疗的发展势头。

在此番多达十数条建议中,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强调确立医患关系。ACP坚信,合法合规的医患关系是开展专业化远程医疗服务的重要支撑。首次登陆远程医疗系统实施诊疗服务的患者,既可以是直接解惑在以往标准现场医疗过程中救治过的老患者,也可能是为其他医生就经治患者病情提供咨询建议。

各地法律、政策千差万别,部分城市激励措施非其他地区所能匹及,无不致使支付问题仍旧被视为当前远程医疗面临的最严峻现实挑战之一。以医疗保险为例,美国现有46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已经实现交互服务或实时视频付费,10个州对存储转发技术开放支付,13个州的医保报销业已覆盖远程监控,另有3个州为全部三类远程医疗服务埋单。在此次立场声明中,ACP支持经由公共和个人健康计划逐步兑现远程医疗服务的医保覆盖,暂且无需界定到底是通过实时双向通讯还是非实时信息传送,也无需顾虑通讯定式是单纯基于文本抑或辅以语音、视频、设备扩展。在积极开展适宜远程医疗服务的同时,ACP警惕临床医生须饱有自我保护意识。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疗服务创新中心David A.Asch注意到一个普遍现象,在很多的医生诊室里,“候诊区域挤占了近半的可用空间”。他指出,对于医生、医院及其他医疗服务提供者而言,远程医疗的成本节约价值无可比拟――患者的就医耗时可被进一步压缩,医院无需设置登记台,亦不再需要候诊室。

Asch强调,“远程医疗所要达成的不只是实现用‘远程’取代面对面医疗这一表象目标,更是要唤醒人们从中甄别出真正的面对面医疗需求。”这或许是远程医疗的发展潜质所在。

不乏有人认为,那些在诊室服务与远程医疗之间做出抉择的患者理应成为远程医疗的真正受益者,事实并非如此,正确答案却是那些在不接受诊治与远程医疗间有所取舍的人们。可想而知,一个没有神经病学家或缺乏急诊科建制的地区,正式配备一名全职脑卒中专家无异痴人说梦。而远程医疗恰恰可以填补这未被满足的现实需求。

其他既得利益者还包括那些曾为面见医生而付出可观路途跋涉时光、等候时间以及停车费用的患者。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工作场所,等候变得不再是无所适从地消磨时间。更何况对于罹患皮疹等疾病患者,他们根本无需等待多时,只消将病变部位照片上传给皮肤科医生,诊断结果即唾手可得。

远程医疗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终端虚拟化 桌面虚拟化 远程医疗

【Abstract】 This thesis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telemedicine,and compared two ways of current implementation of telemedicine--Mobile Application and Terminal Virtualization.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our hospital,we used Terminal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 to achieve Telemedicine.At last,the thesis also give the evaluation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Key words】 Terminal Virtualization Desktop Virtualization Telemedicine

1 引言

时代迅速发展,医院的医生活动半径快速扩大。医生尤其是专家,他们常常要院外会诊、院外授课、学术交流等等,而医院的信息系统出于安全考虑,又往往只限于在医院的内部网络使用,这大大降低了外出医生的工作效率。此外,当医生下班回家后,院内患者若突发病情,主管医生可能无法及时赶到医院处理,而传统的电话沟通又往往无法让医护人员及时、准确、完整地了解病人病情的变动情况。如何将院内患者信息全面、快速、安全地呈递给院外的医生专家,如何让患者始终如一地接受优质的医疗服务,正是目前摆在各大医院面前的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

2 国内远程医疗发展现状剖析

目前国内远程医疗向两大发展趋势发展[2]:一种是移动应用方式,任何人可以使用便携式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下载相关应用,方便快捷地进行远程挂号,远程连线专家,远程接受诊疗建议,远程处方等服务。另一种是以医院为中心,利用终端虚拟化技术建立医疗云服务平台,让医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终端及任何网络访问医院内部各种医疗应用系统(如HIS、LIS、PACS),从而提供端到端的远程医疗服务。

移动应用方式虽然实现了对终端设备所有功能的访问,但是它开发成本较高且设备支持单一,需要针对医疗应用本身进行多次的重复开发,以适应各种操作系统。另外,移动应用方式中信息交互是基于实际数据传输实现的,低带宽的传输线路除了会对数据传输速度造成重大影响外,也会导致传输过程中出现数据的丢失和失真,从而误导诊断和治疗。

而相比较移动应用方式,终端虚拟化方式具有如下优势:

(1)快速部署。应用桌面虚拟化技术可以按照用户的使用需求对终端的操作系统、应用配置、数据传递等在服务器端进行安装和分配,进而实现终端桌面的集中部署。

(2)访问灵活。由于该技术将桌面部署在服务器端,因而所有发生在虚拟桌面的运算都可以在后成,这就简化了终端用户的使用体验,用户不用再携带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即可完成对虚拟桌面的访问。

(3)安全性高。由于对虚拟桌面操作所产生的数据都存储在服务器端,故配合使用相应数据管理技术即可实现对数据的维护,这就使得数据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能得到了增强。

(4)带宽占用小。ICA核心协议传输鼠标键盘输入信息以及屏幕变化量,而非真实数据,每个终端仅使用30Kb/s带宽,且与应用无关。

(5)降低成本。使用虚拟化应用技术实现了数据中心化,极小的占用终端计算和存储资源,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终端设备使用原有PC或者瘦客户机都可部署。

(6)管理便捷。桌面虚拟化技术改变了以往的终端维护方式,实现了单一设备的多桌面维护,因此只需要对服务器端的桌面和应用进行配置即可完成终端的同步。

3 终端虚拟化技术实现远程医疗的应用

我院借助终端虚拟化、统一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远程医疗的初步构建。在大幅提高医生工作效率和高层次医疗资源利用率的同时,降低医院信息化管理运维压力,有效节省医疗信息化运维管理成本,延长信息资产投资周期,并确保我院改造后系统在虚拟网络的识别、流量控制、安全访问、动态调整等功能上具备优异表现。

3.1 功能需求

医院内部业务系统的因为出于安全的考虑,一般都进行了内外网的隔离,互不相通,加上用户使用的信息设备终端差异化更是让获取医院业务数据难上加难。鉴于此,我们需要有一个能让医护人员不受地域时空限制地访问医院资源,查看病人诊疗信息,甚至直接开具医嘱检查,书写病历,指导抢救的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其主要需求如下:

(1)远程医疗。支持各种移动设备、电子病例、影像系统、实验室系统、心电系统、ICU监护等系统实时调阅、异地全真会诊、医嘱输入处理。将医院内部丰富的应用系统和资源通过云平台的安全网关远程给医护人员,使得他们在院外时也能通过互联网像在医院内部医院访问各种应用系统和资源,用户用手持设备就可以轻松访问医院内部资源,完成病人诊疗信息查看,医嘱检查开具,病历书写,指导抢救等多项医疗工作。

(2)远程办公。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能随时随地接入,完成审批、回复报告、签发文件等各种行政事务,保障医院高效有序的运行,并且性能比传统VPN方式更优越且安全。

(3)单点登录+桌面云应用。实现多系统登陆口令的自动管理,用户只需登录一次网管应用统一平台,即可访问到所有的应用程序,无需再次登录,并且对应用系统无任何改动。多平台登录,比原先的单一使用PC平台更加灵活,节约成本。

(4)桌面改造。降低终端成本,延长使用寿命,简化终端的配置和部署,减轻维护压力,减少病毒和漏洞的攻击,可以使用瘦客户机,节能环保。

3.2 实现方式

借助国际上最先进的Citrix虚拟化云技术[3],构建一个客户端使用和运行平台分离的,无需在本地安装程序、数据不落地的远程医疗云平台。

同时此次云技术在移动医疗领域的探索应用也将为今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和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社区医生到居民家服务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为通过技术手段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开辟新的通道。

(1)软件部署及平台移植。医院大量的应用程序主要解决程序多用户登录的问题,对无法支持的应用程序要进行脚本配置或修改。对的应用服务器进行合理规划,主要从资源占用,性能均衡、屏幕分辨率等几方面因素考虑。使用XenApp的应用集中交付技术,通过NetScalar进行,并在PC、android、IOS等多个平台上进行测试,尽量提升各平台使用的方便性和流畅性,应用客户端软件虽然运行在服务器上,但是用户使用起来和平时在终端电脑上相比,没有感觉任何操作上的改变。

(2)登录用户的身份安全。使用DKEY SmsID短信认证软件对CitrixNetScalar的的用户进行短信认证,除输入账号和静态口令之外,必须要求输入动态口令,只有通过系统验证,才可以正常登录或者交易,从而有效保证用户身份的合法性和唯一性。动态口令最大的优点在于,用户每次使用的口令都不相同,使得不法分子无法仿冒合法用户的身份。

(3)医院的数据安全。为了保护敏感数据在传送过程中的安全,医院将采用SSL数字证书(Security Socket Layer)加密机制。在citrix客户端和Netscaler之间构造安全通道来进行数据传输,SSL运行在TCP/IP层之上、应用层之下,为应用程序提供加密数据通道。

(4)用户使用的行为审计。采用Citrix Smartauditor对于特别重要的业务系统需要监控和记录的要求,虚拟应用平台的审计录像就类似柜台摄像头,在后台服务器上直接将每个工作人员的在系统中的图形化操作以类似录像的形式记录到文件中进行存储,管理人员可以按照权限进行调用回放,像看录像一样回放某工作人员的业务操作。

(5)支持多终端和复杂网络环境。采用Citrix虚拟应用技术,分离了应用的使用平台和运行平台,因此手机、iPad和移动终端、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更多IT设备从应用运行设备变成纯粹的输入输出设备,通过无线网络远程运行和操作Windows或Unix平台的各种应用和服务,从而实现市场上多种终端的支持,方便用户随手取材,获得远程接入的工具。另外,由于用户与云平台间传递的并非实际的业务数据,而是虚拟化数据,移动设备和虚拟应用服务器之间只需20k左右的带宽,既能保证了PACS影像数据等医院业务系统的正常使用,实现在2G、3G或更复杂的网络环境下亦能支持业务的正常运行。

4 项目实施的效果

我院一期项目中,实施了200个Xenapp(应用虚拟化),负载均衡设备(Netscaler7500)两台以及终端安全认证(用户登录短信认证),利用思杰应用虚拟化技术,用户在医院内外都可以使用虚拟化桌面提供的服务。从用户角度上看,虚拟化桌面支持各类办公软件应用(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与各类专用软件应用(如医院的HIS、PACS、NIS、LIS、EMR等系统)。提供个人安全存储空间,用户端使用的通常都是瘦终端,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都比较弱,通常不能支持大规模大量的存储。虚拟化桌面给用户提供了大量安全的存储空间,用户使用起来就好像在使用功能强大的PC机一样。提供应用软件定制,用户随时可以在虚拟化桌面里面定制新的应用或者减少应用,当然有些特殊的应用需要向云服务器申请。支持各种常用外设,比如USB存储器,支持双向语音流畅传输。例如支持通信软件视频通信,支持电影视频流畅播放。

完成项目实施后,经过三月以上的使用及评估,对项目效果给出以下结论:

(1)院领导及行政人员能随时随地完成行政审批,查阅医院信息,而不受终端及网络带宽的限制,而且在网络及设备出现故障时,也不会丢失已完成的工作,重连网络或直接更换终端设备后即可继续原有工作,工作的连续性得到很大的提升。

(2)医疗及检验数据安全、实时、准确的传速使得高端医疗人员更为有效的管理碎片时间,医务人员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各种终端访问医疗应用,进行查询、处方等医疗工作,获得的检验数据及影像信息清晰、准确,不但提升了危重病例处理的及时性,也提升了对患者健康关注的效率和有效性。

(3)新的架构部署方式使得医院信息中心能有效对终端集中管控、集中配置,极大提升了工作的有效性和响应速度。

(4)系统能方便地在安卓手机、苹果手机、平板电脑、瘦客户机、笔记本等各种终端上进行部署使用,不需要二次开发。在保护医院投资、减少能耗之外,更提升了终端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5)所有的办公及医疗应用只需在服务器上进行安装和更新,用户即可方便使用,彻底改变了在终端电脑上逐台安装的传统方式,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系统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并且成倍数的提升了应用效率。

5 结语

终端虚拟化技术“一次管理,随处交付”的方式,构建一个客户端使用和运行平台分离的,无需在本地安装程序、数据不落地的远程医疗云平台,相较于以往模式更高效、便捷、准确地保障了医疗信息的传输,实现远程医疗。此次云技术在移动医疗领域的探索应用也将为今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和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社区医生到居民家服务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为通过技术手段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开辟新的通道。

参考文献:

[1]牟岚,金新政.远程医疗发展现状综述[J].卫生软科学,2012-06-15.

[2]张志彬.远程医疗的应用及发展现状研究[J].医疗装备,2008-12-15.

远程医疗范文第5篇

减轻病患负担是基层医改的关键。

2007年10月,锐珂医疗投资1000万元与卫生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农村医疗信息化试点项目”,在固原市和青铜峡市的8个试点医疗机构运行“云医疗”系统,第一期“五年计划”启动。

5年过去,“通过远程医疗系统确诊的村民能节省全程看病费用的87.23%,节省全程时间的53.04%。”锐珂医疗全球CEO 凯文·赫伯特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网上看病”减轻病患负担

“中国是我们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凯文·赫伯特介绍。他认为,中国已铺设了全球最大的宽带网络,可以有效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如果县以下的医院能把患者的病情通过数字化设备照出来,把影像传到上一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就可以共享到高层医疗机构最好的资源。”锐珂医疗大中华区总裁刘杰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远程医疗将以最低廉的成本解决病患负担。”

这一设想得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的大力支持,省、县(市、区)、乡(镇)、村四级农村医疗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成“大系统”。

在这个庞大的解决方案中,上游是由宁夏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上海瑞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二院组成专家技术指导组;中游是由锐珂医疗提供的基层医院硬件设备升级和定制化网络信息方案;在下游,基层医院提供基础诊疗信息。

低端产品,高端技术

“人手少、设备差曾是我们医院最大的困难,现在通过硬件升级和远程会诊系统,使日常诊断、数据管理都有了质的飞跃。”首批试点单位之一——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张廷锐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和产品性能众所周知,但价格往往让基层医院望而却步。“要提供更多基层医院买得起的产品。”凯文·赫伯特表示,“我们未来关注高端技术在低端产品中的运用。”

“其他公司最便宜的产品也要几十万美元,但我们针对基层医院的产品,最贵20万美元,最便宜的几万美元。”刘杰介绍。

锐珂医疗采用“模块化”战略,所有产品都能升级。“基础产品很便宜,过几年,增加一个抽屉就可以增加很多功能。”刘杰说,通过简单的“加法”,加上维修和维护,就能降低更换成本。

锐珂医疗今年推出的新产品“金刚”,就是一款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固定式检查床、立式胸片架、立式球管支架等模块化部件可随意拆卸和增减,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5年前,我们给基层的产品不超过10款,现在已25款。”刘杰说,“低端产品占锐珂医疗销售的30%~40%,未来3~5年还会增长10%左右。”

远程医疗范文第6篇

关键词:远程医学;模式;创新和应用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the Remote Medical Treatment Mode

WEN Xin-jian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The 184th Hospital of PLA,Yingtan 335000,Jiangxi,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advance of medical reform,as an important part of remote medical reform,the country launched a new round of construction.From the development of remote medical treatment,remote medical treatment to further expand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extend to the remote health,digital health;remote medical system of all-round,three-dimensional.At the same time,remote medical treatment to tie in with the national health reform,and gradually into the community,and to further tap the potential from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The traditional consultation mode has many disadvantages,which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remote medical industry.

Key words:Remote medical;Model;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1传统远程医疗弊病分析

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专家、技术及设备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的高端医院。如何发挥大医院的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弥补中小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低和设备资源的不足的问题,是我们多年实践和探讨的课题,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远程医学的应用,1995年后,在国家卫生部金字工程的指导下,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部分大医院,利用卫星通信专网、帧中继、DDN、光缆及公用电话网等多种数据传输方式,建立了几十个远程医疗网络。这种传统的远程医学服务,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大型医院的技术优势,解决了区域医疗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促进一定范围内的医学交流与合作,并且有效减少患者流动,降低医疗费用。

但是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种传统的远程医学服务模式已暴露出一系列弊端,已不能满足人民的医疗需求和医疗机构发展的需求。

1.1"金字塔"模式不能有效支持多家上级协作医院传统的远程医疗模式是以一家省部级知名医院为核心,建立各自的远程医学平台,发展地市级入网医院、地市级医院进一步发展县级医院,这种"金字塔"的远程服务模式,不能满足一家下级医院同时得到多家上级医院远程专科服务的医疗需求。

1.2远程视频过程中的影音质量不佳影响会诊效果传统的远程医疗服务,大多采用软视频,视频交互画面不清晰、传输滞后、音画不同步等现象,现场交流效果不理想。

1.3很难有效、统一管理全网专家资源传统远程医疗涵盖的医疗资源,特别是专家资源有限。没有形成强大的专家资源库,并且对专家的管理不统一,患者及主治医生选择专家受限。

1.4远程会诊服务质量没有切实的保障传统远程医疗缺少会诊过程管控、临床数据管理等,会诊质量无法保证。

1.5系统功能不完善且相互独立传统远程医疗系统诸多,各自独立,会诊系统之间信息无法互通,与医院现有系统也不互通,且系统功能不完善。已有会诊记录不被保留,统计报表必须手工完成,系统业务功能不能覆盖排班、收费,会诊申请、分诊多靠人工完成,临床数据需通过打包上传获取。

2新模式远程医疗产生的必然性

远程医疗是当今世界上发展十分迅速的高新技术应用领域,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它可以节约患者的金钱和时间,提高诊治效果;促进医务人员与患者以及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

目前,我国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的现状给远程医疗提供了得以发展的广阔市场。近年来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信息化服务将从医院内部信息管理网络向外部远程网络发展,日益完善的内部局域网将接入可以随时随地互联的广域网络,同时网络技术不断完善为远程医疗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传统模式下远程医疗的种种弊端严重制约了我国远程医疗事业的发展,探索建立适应当前远程医疗发展现状下的新模式已经是必然的趋势。新模式下的远程医疗将是一个开放的、兼容的远程医疗模式,建立开放型的远程医学平台业务模式和灵活的规则配置,解决传统模式下远程医疗的服务产生的一系列弊端。

3新模式远程医疗的架构思路

3.1功能架构以卫生部信息中心公布的业务数据标准、数据集、数据元和功能规范为依据,建立起"以远程医疗数据中心(包括基础库、医疗资料库、培训资料库、管理库)为核心、以运营服务管理(包括应用服务管理、相关调度管理服务、会控管理服务等)为支撑、以区域化统一协调和资源共享为手段,以检查诊断为目的"的远程医疗业务框架,实现医学活动的跨域服务。整体功能架构,见图1。

3.2技术架构远程医学平台采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和开放架构设计,实用性及先进性相结合。支持入网医院之间互联互通,易于扩展升级。通过标准接口与临床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区域信息平台等系统进行信息共享,平台通过远程医疗数据中心的完善,实现在平台内本区域内医疗机构与外引医疗资源、网络平台内的医院之间,开展远程会诊、远程专科诊断、远程监护、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育、视频会议、远程数字资源共享、双向转诊、远程预约等活动。平台建设遵循三大体系,五个层次。整体技术架构可描述,见图2。

4新模式远程医疗的特点

远程医疗应立足于"服务"的设计理念,本文提出采用基于网络交互式平台的设计思路,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互联性、开放性,任何两个或多个医院可以同时开展远程医学工作,可以方便的上连国内知名医院、内联区域内需要远程服务的省-市-县(包括社区和乡镇),在满足分级医疗的同时,还可满足跨级医疗的需求。同时各医院内部也能实现多个科室之间的专科会诊和院内医疗教学培训,其创新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开放、兼容的远程医疗模式远程医疗模式应对传统的远程服务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建立开放型的远程医疗业务模式和灵活的规则配置,可以方便的接入、管理和调度优质的医院资源为本区域提供服务。并支持在任意两家医院或多个医院之间通过平台同时开展远程会诊。针对同一位患者,可邀请不同医院或地区的多位专家同时在线开展多方讨论和会诊。通过远程医疗,应实现任意一家医院向上对多家医院的任意一家或多家医院远程会诊自主的选择及向下对多家医院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及可用性,同时通过远程医学平台可最大化整合及利用全国各地优质专家资源。

4.2先进的硬件设备及网络环境传统模式下远程会诊大部分都是基于软视频进行远程会诊,视频画面效果及音质效果差,导致远程会诊的效果并不理想,并且使用软视频进行远程会诊还需要依赖于互联网,存在网络延时、中断等情况的发生[1-5]。新模式下远程医疗采用的是高清视频会议,确保远程会诊过程中优质的视频画面效果及音质效果。这种视频会议区别于传统的软视频方式,采用硬视频与软视频相结合的方式,且软视频与硬视频用户之间能够互联互通,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化的远程医疗。这样既保证高端用户对视频图像的需要,也进一步满足低端用户对远程会诊的需求。远程医疗应建立完善的远程医疗局域网且局域网能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的广域网络,保证视频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无丢包。

4.3建立统一的专家资源库传统远程医疗很难有效、统一管理全网的专家资源建立由素质全面、责任心强的专家组成的远程会诊专家库,并不断更新和完善会诊专家库,每次会诊后,应对会诊效果、会诊满意度进行综合考评。这里所说的专家资源,不光是上级医院的专家资源,还包括本地的专家资源,充分挖掘专家资源,达到专家资料的最大化利用。

4.4基于集成平台的远程医疗完备的病历资料是保证远程会诊质量的关键。病历资料是患者在医院诊断治疗过程的原始记录,是医护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信息传递媒介和执行依据,它包含有首页、病程记录、检查检验结果、手术记录、护理记录等。远程医疗要解决的不仅指静态病历信息还需要实现患者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和服务,同时具有长久的保存性、安全、隐私的高可用性、完整性等。通过与医院集成平台无缝化对接,可以实现远程医疗与医生站的完美结合,科室医生能够在就医时方便快捷的发出远程医疗申请,同时向医院集成平台收集一系列患者资料,实现了远程会诊申请过程的无纸化。与传统手工录入患者资料信息的人工收集就诊资料模式相比,极大减少了申请医生的工作量,提高了会诊的效率,保证了患者的隐私不被泄露。

4.5逐步将远程医疗推向社区医疗机构的医疗业务工作应用,如手术指导,各类医疗会诊,双向转诊,多方视频会诊等。实现健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远程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实现覆盖各类医疗机构,实现健康到社区,健康进家庭的医疗健康服务。实现专家对个人、专家对医护人员、医院对医院、医院对个人的远程医疗服务,从而改变只能医院对医院的传统服务模式。建设融合综合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一体化远程医疗,发挥远程医疗的网络化协同功能,通过网络技术和医学信息技术,实现综合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分工。

4.6完善的远程医学服务功能通过远程医疗实现了医学活动的跨域服务,通过一家医院作为中心点,使用远程医疗向上向下各个医疗机构及科室进行全方面辐射,接收或者提供远程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并与不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对接和联动,实现区域内外联动健康档案信息共享、联动医疗机构间的双向转诊、委托/受托检验和医学影像检查、图像和报告传递及联动医疗机构间妇幼保健的跟踪服务等。

远程医疗业务的开展在有些地区已经取得了显著良好的效果,其应用价值得到广泛的认可,值得推广。我国地大物博,每个省的地域条件、经济基础和群众生活习惯的不同,使其应用和推广不能一概而论[6-8],不能为了远程会诊而会诊,应用重点应根据每个省的特点进行规划。归根结底,作为医改的重点工程之一,其宗旨就是让群众能享受到更加优质和便利的医疗服务。同时,也让社会公众看到,医疗机构一致在努力创造更优质、人性化的医疗环境和手段服务于大众。

参考文献:

[1]张喜雨.远程医学集成平台的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0(05):42.

[2]李艳等.我院远程医学网络建设的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09,(07):26.

[3]卫生部.2010年远程会诊系统建设技术方案[S]:3.

[4]《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S]:12.

[5]郭振江.基于远程医疗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一体化诊疗平台设计和开发[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12)6-7.

[6]窦娜等.远程医学在医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05):7.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S]:18.

远程医疗范文第7篇

远程医疗就是利用各种通讯和电信技术,将医疗信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用于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远程医疗服务主要包括:远程诊断、远程会诊咨询、远程监护、远程教育等。远程医疗对于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延伸医疗服务,增加医疗覆盖,提高落后地区医疗水平,减少医疗错误以及教育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政策支持和市场巨大,目前国内正掀起一波建立远程医疗系统的热潮。很多厂商各显神通,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以电信网络、互联网、卫星等作为载体,通过视频会议、流媒体传输等技术手段开发了很多远程医疗系统和解决方案。但需要指出的是:技术手段在远程医疗中固然非常重要,没有现代化的信息传输和通讯技术,远程医疗绝不会实现。但只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远程医疗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和业务模式。离开了医疗这个核心,远程医疗只能是空中楼阁,是先进技术的堆积。因此,只有将技术与医疗业务、流程、管理和运营相结合,才能发挥远程医疗应有的作用。

其实,国内一些地区至少在2005年前就已经建成了远程医疗系统,其中一些项目甚至可以覆盖全省。但到目前为止,这些项目中能够良好运行,真正发挥作用的却寥寥无几,这表明是远程医疗本身还存在着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

按照卫生部《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等有关规定,远程会诊只能在具有资格的医疗机构之间进行,并且会诊双方医生之间是咨询关系。但是,通常远程会诊双方在设备、技术、知识和业务水平等方面相差较大,在这种情况下,申请医院所作的检验、检查和诊断是否规范准确?申请医生能否为会诊医生提供完整、准确的信息资料?会诊医生能否根据申请医生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并给出正确的咨询意见?下级医生能否真正理解会诊专家的建议,并对患者做出正确的处置?会诊双方医生是否有完整合法的记录?一旦出现问题责任如何认定?这些问题都是困扰远程医疗具体实施的流程和管理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妥善解决,远程医疗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目前,很多地方远程会诊没有收费标准,即便一些地方有收费标准,远程会诊费也是属于自费项目,医保不能报销。另外,远程会诊是按次收费,不管患者对会诊结果是否满意,是否达到了真正的效果,患者都要缴费。

远程会诊按会诊方式来分,可分为实时会诊和非实时会诊;按会诊医生的邀请方式来分,可分为点名会诊和非点名会诊。按照一般患者的心理,最希望的当然是实时的知名专家点名会诊。但由于会诊一般不是专家固定日程之内,而且专家自己的临床、教学、科研任务本来就非常繁重,因此找到一个双方都能配合的时间非常困难。即便时间可以配合,也很可能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料致使会诊医生很难给出指导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可以补充资料进行二次会诊,那么申请医院有没有能力补充完整的资料?二次会诊的时间是否延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二次会诊患者是否需要交费?这些问题都是远程医院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不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远程医疗效果,影响患者的信任度和医生的积极性。

远程医疗范文第8篇

关键词:远程医疗系统;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医疗服务方式逐现弊端,在传统的医疗服务体系中,患者就医和咨询存在很大的不便。例如医生希望对患者的生理数据做详尽的了解,但是一部分数据的生存时间却十分短暂,医生无法完全掌握。同时,病人希望在自己身体状况有异常时得到及时的健康提醒,但是诊断方法是由医生保管的,这存在一定的距离差。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为医疗系统带来了质的改变,在很多地区已经实现了不同区域的患者和医生的沟通,能够完成远程信息交流和远程诊治,在新型医疗体系不断改革的现代,远程医疗系统逐步影响着医患之间的诊治和就诊模式,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就医过程。

1 省级平台设计的远程医疗系统

在我国,由于国土面积辽阔,医疗资源呈现不均匀分布的现状,大部分的优质医疗资源通常分布在发达城市中的一些大型医院中。而在一些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其优质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这给普通人的就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解决人们就医难的问题,必须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利用媒体功能,建立一个互联互通的高效卫生服务信息平台,这样可以提高人们的就医质量,满足新形势下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

将医院作为整个远程医疗系统的中心医院,并建立远程医疗平台。整个平台可由两大部分构成:远程医疗业务平台和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前者是为医院提供远程医疗业务,例如:远程医疗教学、远程会诊、远程手术指导、远程听诊以及远程监护等,建立该平台需要电子病历、PACS以及HIS等系统的支撑。而后者是对远程医疗业务进行综合管理和合理调度,并通过建立患者健康档案以及共享专家医疗库等为患者或者医师提供门户网站和信息服务。

2 远程医疗系统网络架构

建立的医疗卫生专网,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相关医院,其接入的宽带应该高于10M;其他的接受远程医疗服务的相关的医院,其接入的宽带应该大于等于4M。接受远程医疗服务的相关医院,其必须要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公网固定IP地址;提供医疗服务的相关医院,其必须至少具备两个公网固定IP地址。为了保证远程网络的稳定性,网络运行商必须要确保网络的质量,配备专业的技术人才,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由于社区的医疗服务站的资金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可以用低速网络,如ADSL接入。用户通过使用VPN方式,可以直接进行数据传输,并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

3 远程医疗系统的功能实现

为实现远程医疗系统的功能,除了建立网络架构意外还应该构建系统的功能架构。首先就是设定远程医疗系统的工作模式。采用调度和管理模式,构建远程医疗系统。基层医院的提出的会诊申请、双向转诊和调度、专家信息、医疗机构的信息、费用结算管理以及专家门诊开放和短信服务等都由远程医疗服务中心具体负责。服务中心同时也可以为患者提供所需要的医疗信息查询以及挂号预约等医疗服务。

建立远程医疗系统,必须要求各个参与医院建立和配备相应的远程控制软件和远程医疗设备,这包含:远程会诊室、远程会诊软件和设备、远程专家诊治系统、远程监护系统和影响诊断系统以及远程教学系统和视频系统等。在一些发达城市的、条件相对好的医疗单位可以和院中的IPTV系统连接,这样专家就能够在办公室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其次进行远程医疗系统的功能设计。通过后台管理模式和网站管理模式能够实现网上注册患者信息以及完成会员医院注册。患者和医疗人员能够通过网站对医院信息、专家门诊安排、专家资料查询以及预约和维护会员医院等一系列信息进行查询和管理。通过后台管理,服务区管理人员能够对远程申请医疗教学资源、转诊申请、以及手术示教等进行综合管理和合理调度。

4 应用分析

建立远程医疗系统,按照卫生部要求的标准,确定了以业务应用服务、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基础服务和应用以及数据综合管理等作为系统的核心,基于我院的医疗结构现状和医疗能力,通过灵活的方式向远程医疗平台提供医疗数据。例如通过SOAP和中间数据库以及网络服务器等提供医疗数据。利用远程医疗平台将会诊方和需诊方相互连接,以此实现医疗卫生业务协同和医疗卫生信息共享。设定的远程医疗系统平台如下图所示:

通过连接各家医院,创建形成了远程会诊系统。通过建立该系统,成功实现了远程会诊、远程诊断、双向诊断以及远程医疗教学等一系列医疗活动。在年内成功进行了三次突发卫生事件的远程紧急视频指挥,突发卫生事件的相关医疗单位将医院的救援视频以及患者情况通过远程传输给紧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通过专家调度和集合,就突发医疗事件开展紧急研商会,并做出科学的应急方案,提供远程医疗指导。在该系统的基础之上,逐步建立了远程会诊平台,并逐步构建了互联互通、安全实用、资源共享的远程会诊平台。通过建立专家资料库以及完善专家门诊和远程手术指导等,有效提高了医院医疗服务的整体能力,对于那些看病难的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以及对于重症的救治的成功率也显著提高。

5 结语

远程医疗系统的设计首先要建立远程医疗系统平台,通过搭建远程医疗系统网络架构,实现远程医疗系统的功能。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媒体技术,构建新型的医疗服务机制。这对于提高医院的正确诊断率、带动医疗服务单位共同发展,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静.远程会诊系统原型设计与实现[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8,9(2):12-13.

[2]严刚,吴雪梅,陈茂华,李立盛.贵州省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和实现[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33(10):12-15.

[3]张伟娜,吴美娟,王修来.移动远程医疗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2,7(5):87-89.

作者简介:杨小霞,女,广东省湛江市人,主管技师,本科,研究方向;软件维护。

远程医疗范文第9篇

“中国远程医疗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迅速发展,但付费问题日益成为阻碍远程医疗发展的瓶颈。贵州将远程医疗纳入医保这一举措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天津市远程医疗协会会长冯雪如此评价贵州新政。

业界普遍认为中国远程医疗发展主要面临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收费项目的标准偏低,有的地方甚至没有远程医疗收费标准,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收费不能够覆盖成本;二是远程医疗在很多情况下无法报销,患者会有经济上的顾虑;三是大医院和基层医院之间的法律责任、权利义务不清晰。

事实上,“研究制定远程医疗服务价格标准”“研究将远程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新农合报销范围”正是国家对远程医疗试点省份的工作要求,贵州能够第一个吃螃蟹有着充分的政策环境和自身优势。

价格突围

利益分配模式不清晰是导致远程医疗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远程医疗的收费标准还不明晰,医疗机构在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时,所收取的费用还不能够覆盖其成本。据了解,目前,绝大部分远程医疗执行的还是1999年的收费标准,150元/半小时。如此低的价格之下,大医院很难有动力推动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远程医疗。

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人士曾在公开场合直言,“远程医疗做得比较好的地方,都是对收费项目做了很多突破。以浙江为例,其远程门诊的费用是280元一次,急诊会诊费1000元/次,预约会诊费600元/次。这样的标准在三级医院是比较高的。”与各地医疗机构自行探索不同,此次贵州从政策层面为全省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提供了保障,具有行政的权威性,也表明了政府的支持态度。

贵州要求各级公立医院在政府指导价下自行确定本单位实际价格,新农合按实际价格及有关规定给予相应比例补偿。根据标准,公立医疗机构远程会诊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分为部级、省级、市级、县级。远程医疗服务项目包括5项,远程会诊、远程中医辨证论治会诊以小时计费,同步远程病理会诊、非同步远程病理会诊、远程影像会诊按次收费。

根据规定,远程会诊、远程中医辨证论治会诊执行的部级最高限价为1550元/小时,省级最高限价700元/小时,市级最高限价595元/小时;同步远程病理会诊的最高限价部级500元/次,省级400元/次,市级340元/次;非同步远程病理会诊的最高限价部级400元/次,省级300元/次,市级255元/次;远程影像会诊的最高限价部级400元/次,省级200元/次,市级170元/次。

据了解,贵州要求远程医疗服务按实际开展的单个项目计费,不得多个项目重复收费。每次远程会诊原则上不超过1小时;特殊情况超时每10分钟加收10%,累计加收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累计加收金额不超过最高限价的60%。远程会诊的准备时间不计入会诊时间。此前各公立医疗机构已经开展的点对点远程医疗服务价格一律按通知执行,以受邀方远程医疗机构的级别确定。

对于政府定价,业内人士如此分析:由于医院缺乏成本控制的动力,远程医疗定价难度很大,定便宜了,大医院没动力做,定贵了,价值在哪里?政府定价的依据到底是什么?

远程医疗涉及的成本主要有通路成本、硬件成本和人工成本,而其中最主要的无疑是人工成本。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廖新波通过微博表达了对贵州的赞赏,“这是体现医生价值的举动。”尽管政府定价历来饱受诟病,但在专家看来,贵州的行为颇值得肯定。

“贵州远程会诊部级最高为1550元,这个价格贵吗?一个主任医师周末‘飞一次刀’多少钱?贵州开了非常好的先河,不能求全责备。一个新生事物,要给它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远程医疗的合理定价是在市场化中逐渐形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冯雪对《中国医院院长》说,“况且医疗是一个非完全市场化的市场,定价时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比如成本因素、社会接受度、当地的物价水平,此外,还要考虑公益性和社会责任。定价是否合理,需要由市场检验。”

医保发力

由于中国医疗服务费用长期偏低,线下看病诊费很低,导致远程医疗完全没有价格优势。远程医疗服务价格抵得上大城市公立三甲医院VIP门诊费用,而且不纳入医保体系,越是偏远地区的患者越难接受。作为支付方的医保长期缺位是阻碍远程医疗发展的另一大瓶颈。

目前,贵州全省已有40家县以上医院和个别乡镇完成了远程医疗基础接入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并逐步启动提供远程医疗服务,规划到2020年覆盖全省所有区县级以上医院和30%的中心乡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实现这一目标,贵州目前已投入2亿多元,建设包括费用结算及报销办法、远程医疗相关操作规范、将远程医疗费用纳入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基金支付范围等内容。

对于医保资金并不充裕的欠发达省份贵州来说,把远程医疗服务项目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显然是一次值得鼓励的冒险行为。在冯雪看来,政府定价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其纳入报销范围,因为医保是政府的平台。如果是自费,则医院之间可以依据一定标准探索自我定价。“目前,远程医疗无法进入医保,核心原因在于医保和医疗主管部门对远程医疗的认可度,还有很多的考量因素。东南沿海省份那么发达,没有做这件事,为什么内陆的贵州能做。可能是贵州船小好调头,同时贵州是远程医疗试点省份,又是大数据战略重心,医保发力或许是中央的布局。”

“但将远程医疗纳入医保是大势所趋,只是时间问题。贵州能做成这件事,说明远程医疗受到政府认可,这也让远程医疗服务有了支付出口,有了价格体系的参照标准。”冯雪说,“这对其他地方来说无疑有很强的借鉴价值。”

事实上,有了政府认可,还需要有政策推动。政策强推是贵州远程医疗发展的鲜明特点。据悉,贵州将出台一系列政策,如对远程医疗工作的完成程度将纳入对各级医院等级评审和申报,二甲的复核、三级的申报,没按标准搭建和使用远程医疗的,一票否决;远程医疗工作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各地卫生计生部门会同当地的组织人事部门将此项工作纳入对班子的政绩考核;此外,还要将远程医疗列入对县级以上公立医院改革的评估和考核内容。

远程医疗范文第10篇

一大早,黄梅村五组的欧科华就在妻子向中兰的陪同下赶到这里,眼睛紧紧盯住电脑屏幕。当点开“健康重庆・远程医疗”频道时,欧科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我想更多地了解自己的病情,顺便也向我的‘救星’表示感谢。”

今年3月,欧科华到主城卖菜回家途中,突发脑溢血晕倒。送医院抢救后,清醒过来,但右半身不能动弹。

欧科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长期到康复门诊进行康复训练。村支“两委”获知这一情况后,决定试试红岩网开设的“远程医疗”频道,请新桥医院的专家为欧科华远程诊治。

“通过电脑也能看病?”半信半疑的向中兰口述了丈夫欧科华的病情,远程教育指导员将相关情况输入“在线会诊”,很快,新桥医院神经内科专家郑建提出了一系列康复建议:要多帮助病人翻身、拍背,避免瘫痪肢体皮肤长期受压坏死,发生褥疮;要多进行患肢功能锻炼,每日三次;要做深呼吸及简单的运动,着重偏瘫一侧手脚的伸展运动……

“有救了,有救了!”在得到教授的建议后,向中兰喜极而泣。

两个多月后,天天坚持训练的欧科华奇迹般地能借助拐杖走动了。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让我们把镜头切换到另一个场景――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太原乡麒麟村。

麒麟村一组的老朱最近心里特别烦,9岁的女儿自小唇裂,前不久作了第一期手术,现在急需做第二期手术。但因为缺乏医疗知识,对女儿平时的护理“有心无力”。一次偶然机会,他得知红岩网可以远程看病,老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赶到离家不远的太原乡远程教育站。

在管理员的帮助下,老朱在“我要提问”一栏把自己孩子的病情作了详细说明。半小时后,新桥医院在线医生回复:“病情我们已经了解,具体的情况你可以拨打电话68774801找蔡医生……”

老朱随即拨打这个电话号码。经过专家耐心解答,老朱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了。

像黄梅村和麒麟村一样能够享受“远程医疗”服务的,在重庆有400个村。

为服务基层、服务广大党员群众,让健康理念深入偏远乡村,市远程教育办公室依托连接全市乡、镇、村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红岩网,与第三军医大新桥医院合作,开通了红岩网“健康重庆・远程医疗”新桥医学频道。偏远山乡燃起了健康的希望之光。

为搭建好这座便民之桥,新桥医院成立了“远程医疗”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医疗小组,其中专家医疗小组有65人,全部由专家教授和各科室主任组成。除了开展在线直播、远程问诊、在线会诊等服务外,新桥医院还组织医疗车到400个村进行定期义诊、巡诊。

“现在,酉阳、城口等偏远地区的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三医大的专家‘网诊’。开通一个月后,‘远程问诊’就有80多位患者向专家提出了问题,数据量达到3.2个G。”新桥医院院长王卫东说。

频道还专门为乡村医生准备了医学讲座――专门针对一级、二级医务人员开展专业医学知识和最新前沿医学方面的讲座。“两个多月来,专业讲座开展了24次,反响非常好。”新桥医院政委范志民介绍说。

彭水县普子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生冉武现就是受惠者之一。听说在红岩网上可以免费学习医疗知识、听取健康知识讲座,她抽空到远程教育网站体验了一把。“不仅有信息量丰富的知识讲座,还能在线与重庆大医院的专家教授面对面交流,上面的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对我们基层医务工作者来说太有用了!”在网站体验后,欲罢不能的她专门买回了一台电脑,下班后一有空,就到“健康重庆・远程医疗”频道看个饱,“我的学习笔记都作了一大本”。

冉娇龙,普子镇卫生院住院部的医师,她和冉武现是同事,也是好姐妹。在冉医生推荐下,娇龙也常常上网光顾“远程问诊”、“健康讲座”以及“医学百科”栏目,不到半个月,就成为了“远程医疗”频道的铁杆粉丝。

上一篇:大学生医疗保险范文 下一篇:定点医疗机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