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疗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07 16:36:12

远程医疗实施方案

远程医疗实施方案篇1

[关键词]远程医学;医学信息;远程医学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4054

远程医学(Telemedicine)从广义上说是由远程诊断、远程会诊以及远程护理、远程培训、远程信息分享等内容构成的。通过狭义的角度对远程医学进行理解,主要是指远程影像学、远程护理等远程化医疗活动。远程医学不仅可以减少医护人员和病人及家属的路途奔波,还可使医学资源得到共享。[1]近些年来,远程医学信息已开始在临床上应用。

1我国远程医学的发展历程概述

我国远程医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起步阶段、网络化建设发展阶段以及全面推广阶段。起步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此阶段主要是借助一些独立的远程技术来实现医疗诊断的目的;网络化建设发展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医疗基金会在这个阶段中成立了自己的国际医学中国互联网委员会,并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成功举办了各种有关远程医学的专题讲座、手术现场直播以及学术交流大会等,在此阶段中,远程医学逐渐从以往的学术研究向商业化服务模式的方向发展;[2-4]2000年至今为远程医疗的全面推广阶段。

2我国远程医学存在的问题

远程医学所应用到的技术十分多样化,其中最基本的为医疗技术、远程技术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它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难题,只有这些问题得到了攻克,才可以确保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不受到阻碍,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医生及患者对于这种新科技下的医疗方式接受度较低;②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个人安全以及隐私保护问题;③没有制定规范的收费标准,未建立统一的医疗体系;④远程医疗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不够健全;⑤通信条件以及通信资源匮乏;⑥计算机软件及硬件的兼容性较差。

3构建远程医学信息系统

31构建远程会诊电子病历信息库

电子病历的主要作用在于详细记录每一位患者的身体状况,并记录着每一位患者从头至尾的远程就诊过程,例如远程诊断结果、远程治疗方案、远程随访记录等,除此之外还可以为医生及患者提供远程信息查询功能。[5]同时应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加强病历库的安全防护。

32建立医院电子病案信息库

电子病案是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医学技术结合的产物,它是现代医学领域实现电子化管理的重要途径,详细、完整的病案资料是确保就诊质量的最基础要求,同时也是维护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保障。[6]完全摒弃了传统病历不便携带和查找的弊端,大大节省了医生的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需要注意的是,电子病案必须与纸质病历一样符合相关管理体系的要求,确保病案信息的完整、无误,为患者就诊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33建立远程医学信息系统

在兼容性的网络平台中构建一个医学信息系统,包括一套具备完善远程医学信息及相关服务功能的远程医学服务系统,为医生以及患者提供远程就诊、远程治疗、远程信息查询等服务,具备良好的通信平台兼容性,可以在各种通信网络环境下正常运行,很好地解决了网络远程医学信息业务工作开展对相关应用技术的需求。

4远程医学信息在临床上的应用

41远程医疗就诊的实现

远程医疗会诊是目前为止在医学服务领域中应用范围最广的一个项目,它主要是通过远程医学信息进行全方面的会诊。[7]远程医疗会诊可以为医院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得到质的提升,为一些患有疑难杂症的病人带来了一丝曙光。

42远程诊断的实现

医生根据患者提供的病历资料,借助计算机模拟系统展开辅助诊断;使用传感器系统来完成一些疾病发展趋势的检测,以及部分伤残患者的生命体征实时监控;此外,随着LIS系统以及PACS系统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越碓蕉嗟囊皆嚎始导入这两种系统进行应用,这将在本质上提高医院医疗服务工作的质量及有效性。

43进行临床教学

医院可以在手术室中设置相应的监控设备用于记录整个手术过程,并在教室中通过转播的方式传递给实习人员,或者直接对其进行相应处理后保存进医疗学习系统当中,用于后续的学习与观摩。这样一来,手术教学工作并不会对手术本身产生影响,同时也可以提高观看人数,确保更多的学习者可以通过手术教学来获取更多样化的医疗知识,掌握更丰富的医疗经验,能够很好地培养见习医生和青年医生。

5远程医学信息在临床上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51组建管理机构

组建一个专业的管理机构,专门为远程医疗服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从技术层面来保障远程医学信息可以畅通传递。

52培养专业人员

选取业务骨干,培养一批技术过关的高素质人才,学习远程医学相关理论,熟练掌握远程医疗工作流程,并能够严格按照流程来进行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信息查询等操作,熟悉相关仪器设备的性能参数以及使用方式,遇到常见的仪器故障可以快速进行反映与遏制,确保远程医学工作的流畅性与高效性。

53构建完善的远程医疗设施

构建远程医学中心与网络中心共用网络机房,通过网络布线实现与远程会诊室、远程培训室、远程图书馆之间的连接。在铺设网络线路时应确保一定的合理性,确保铺设方式满足相应规范要求。远程医疗中心需要配置一些基础设施与场所,例如远程会诊室、远程培训室、远程图书馆、投影仪、计算机、打印机、录像仪等,为远程医学及培训工作提供基本的设施保障。

6结论

远程医学信息是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医疗技术的产物,我们必须针对它的应用方法进行深度思考。远程医学信息无论是在医疗资源还是在信息传播速度上都具有充分的优势,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成为现代化临床医学中的主流趋势。此外,远程医疗信息还有利于国内医疗信息与资源的共享,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一些基层医院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为偏远地区的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推动“看病难、就医难”问题的解决步伐, 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连霞,孙晓琳,张喜雨远程医学的研究及其发展[J].医疗设备信息,2004,19(8):35-38.

[2]傅征,连平远程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06

[3]许锦标,廖翔云,王群智能化医院的功能及系统设计[C].北京:北京医院建筑设计及装备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6

[4]王金才,周梅我国远程医疗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4(5):21-23

[5]荣剑远程医学的发展对策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2,8(9):6-7

[6]成小苗,胡成平远程医疗及其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05,13(4):439-441

远程医疗实施方案篇2

柏林:在德国的柏林,要想将工作与医疗保险完全分开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按照德国的法律,除了每月收入超过规定标准的高级职员以外,其他人必须参加医疗保险。投保者一旦生病可以到属于医疗保险机构的任何一位医生处就诊。

自2000年初开始,德国的远程医疗系统进入普及阶段。各医疗系统中包括医院和各社区之间的合作通过远程医疗网络得到了加强。此外,包含所有医学资料的医疗保健平台正在建设之中。

伯明翰: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英国,有超过90%的医生都使用计算机。这为远程医疗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IT基础。现在,英国的医生或护士可以通过网络,在计算机软件的帮助下远程对病人提出诊疗意见,并和病人进行交互式沟通。

在实施远程医疗的进程中,医院已经能够做到让居民通过自己的网络实现预约诊断,医院可以迅速提供治疗方案,使候诊的病人迅速得到治疗。

罗马:目前,意大利罗马的远程医疗项目已经在很多中小型医院展开。成熟的远程医疗应用体现在其远程眼科医疗方面。

远程眼科医疗对一些发达国家来说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应用。在开展远程眼科医疗应用的时候, 由于系统所传送的是十分精细的眼科手术实时图像,因此要求传输过程中的图像要十分清晰、稳定,一旦信号有异常波动,将会直接导致整个医疗活动的失败。

华沙:20世纪90年代,波兰进行了远程医疗在心血管、病理学及放射科学方面的应用试验。目前,华沙的远程医疗系统主要应用于监护心脏病人,提供对病理切片、CT或MRI图像的诊断意见及在有限区域内管理在家休养的慢性病人。

此外,华沙还积极推广远程诊断系统的普及和实施,可以帮助重症病人在家中休养,从而避免转移到费用高昂医院的麻烦。

奥斯陆:1995年,挪威启动了首个远程医疗计划,在施行的20年里成功缩短了急性心脏病从发现到治疗的时间。这种医疗系统既可以在病人家里使用,也可以在前往医院的救护车上使用,设备采集所需的数据传输给医院,医生进行分析后能够进行诊断,并给出紧急治疗方案。目前全挪威有超过100辆救护车使用了该系统,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提高了15%~20%。

墨西哥城:墨西哥城的远程医疗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截至2012年,墨西哥32个州已经有14个州普及了远程会诊,23个州普及了远程教育。

开普敦:位于南非的开普敦是非洲建立远程医疗系统较早的国家。以推进移动健康服务为宗旨的国际机构“移动健康联盟”,2014年将总部从美国移至南非,致力于进一步缩小非洲远程医疗同世界其他地区的差距。同时,南非医学研究理事会、斯坦陵布什大学、开普半岛科技大学等机构都在从事对电子健康的研究,夸祖鲁―纳塔尔大学纳尔逊・曼德拉医学院则在2002年开设了远程医疗系,培养远程医疗领域研究生,为该省乃至全国培养人才。

远程医疗实施方案篇3

卫生部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重要文件中明确提出,2011年医改要实现以下阶段性目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其内容重点关乎5项改革,包括:医保、基本药物、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这5项改革目标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医疗信息化将促进地区间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和围绕医改目标的业务流程变革,进而奠定全国范围的信息资源集中共享的基础平台。

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基层医院的能力提升,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信息化投入严重不足、信息统筹规划能力缺失等诸多原因使得基层医院信息化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医院整体发展的最大软肋。目前,以县中心医院为主体的基层医院已拥有CT、DR、CR、MRI至少3台医疗设备,在硬件条件上已经具备了相关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基础。

以PACS(医学影像传输与存储解决方案的基础)为例,作为提升基层医院能力的有效工具与手段,影像解决方案能够用科技为基层提供诸多的便利和成长的力量。现实中,基层医院对于PACS的需求也是迫切和明确的,即:通过共享相机,节省胶片,比较诊断,快速登记带来成本节省、效率提升;变手写报告为打印甚至图文报告以规范医院的影像报告并提升医院的管理能力;转变阅片模式和依赖基本影像后处理,以缓解工作站不足的矛盾;满足急诊、重点科室及时有效的临床需求。

除资金短缺这一重要因素外,基层医院建PACS还面临三方面的障碍:第一,基础是第一大障碍,很多基层医院没有专门的信息化科室和IT人员,甚至没有机房和没有稳定的电源,没有这些PACS的实施和布置极具挑战;第二,适合基层医院的PACS产品较少,产品化程度不够,缺乏对基层医院工作流的专项研究,产品无法覆盖基层医院个性化需求,不能最大程度的给基层医院带来辅助诊断和能力提升; 第三,技术领先的医疗IT厂商的销售和服务渠道难以覆盖更多的县级医院,而地区性医疗IT供应商的产品成熟度不够,功能不全,升级维护保障受限,基层医疗机构难以承担与国际接轨的市场价格和使用成本;因此很多基层医院不得以采取搁置需求、待时机成熟时再买、寻求工作站等替代品,甚至选购功能不完整、操作不方便、维护压力大的PACS系统作为过渡措施。与此同时,基层医院还面临缺乏专业阅片医生,因进修机会少,无法确诊病例,误诊率高等挑战。

影像信息管理系统SMART BOX满足县医院需求

2009年东软针对国家新医改政策“服务医改 惠及民生”推出了东软医药卫生全面解决方案,力图解决医改提出的要求。东软是一家在医疗领域涉足医疗设备、医疗IT解决方案和健康服务。在美国、中东、欧洲设有子公司,在相关国家设有办事处,产品和服务销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国家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部级研究机构。这样一家实力强劲的公司面临基层医院能力提升的挑战又是怎么做的呢?东软资深医疗解决方案顾问王威胜告诉本刊,基层医院的PACS应具有便捷的安装,高易用性、完备的功能,稳定的PACS系统和及时的服务,满足远程支持与联盟医院对于基层医院能力的支持。面向基层医院,东软推出产品化影像信息管理系统SMART BOX,试图通过该产品整合目前东软的远程医疗网,区域影像解决方案平台为基层医院的能力提升和医改提供一种新思路。

首先,SMART BOX这款产品的外部形态是一个盒子,即在机柜中装入服务器、存储、交换设备、不间断电源,它的部署类似医疗设备。与此同时,还具有CT、X线、MR的日常诊断和后处理功能。东软的咨询告诉记者,SMART BOX最重要的就是智能,SMART BOX承载着影像设备的检查规范和操作技巧,以及影像诊断课程。同时,它还集合了东软公司三甲医院用户多年积累的优秀报告模板。通过内嵌远程会诊模块直接向高端专家展开远程会诊,也可通过东软远程维护平台实时监测系统运行情况,快速诊断软硬件故障。

SMART BOX内置Smart内核,包括图像采集与显示:由二维模拟向三维全数字化发展。提供高端影像处理功能(三维和CAD)。通过开放远程模块,提供设备操作技巧及影像诊断课程;提高医院的诊断水平,由远程的专家资源,帮助基层医院进行检查质量把关。该系统支持MPR、CPR、VR、MIP、MinIP、AIP等显示方式。

SMART BOX与东软的远程会诊网络无缝集成,本模块的会诊服务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北京、上海等地的医学资源连接起来,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充分发挥基层医疗设备功用,提升基层医疗的诊疗能力和品牌。基层医院远程门诊的建立,可以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高端的医疗资源服务:包括:

(1)医学资料传输系统:通过网络系统实现医疗信息,如病历资料、检查资料、诊疗资料等的传输;

(2)会诊流程的管理和控制系统,管理会诊申请、会诊安排、专家会诊、报告下载、费用核算、质量评价等多种功能;

(3)实时交互式会诊系统:分为以视频会议方式开展的交互式远程会议和非交互式方式远程会议;

(4)远程医学教育系统:会诊中心安排专家定期为会员医院进行医疗知识讲解。

东软这次的SMART BOX产品采用性能优化的IBM System X服务器,方案优势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集成与影像科室诊断流程中的多种高级后处理软件,如:3D、乳腺CAD,骨密度CAD、泌尿CAD、心脏CAD、肺软件、基于CT的脑卒中软件等等;

(2)分诊叫号排队系统:安排分诊顺序,保证检查有序进行,避免医患纠纷;

(3)与HIS系统集成:嵌入HIS系统,实时通知诊断状态,保证诊断的实时性;

(4)定位线功能:通过定位线查找微小病变,保证诊断的正确性;

(5)普放检查影像的增强处理:对大矩阵影像的图像增强,可以看到更多的病变信息;

(6)影像调用速度保证:保证医生第一时间可以诊断影像;

(7)所见即所得的报告编辑:有效的保证报告的编辑;

(8)全院PACS系统:包含医院所有影像设备的连接,实现全院的大影像系统;

(9)分级分布式存储方案:保证系统的存储安全及灵活;

(10)跨平台的支持:系统运行应该可以在不同的系统平台之上运行;

(11)单机容灾系统:保证系统“零故障”运行。

在基层医院与中心医院的协同工作时,基层医生可以看到高端医生对图像中敏感部位的标注和提示,甚至高端医生通过增加批注给基层医生相关提示,这可以帮助基层医院的医生提高诊断能力。

王威胜表示,这款产品化影像解决方案仅为东软面向“新医改”的医药卫生全面解决方案中的一个亮点。东软推出的医药卫生全面解决方案以“服务医改、惠及民生”为宗旨,以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卫生数字字典为标准,形成覆盖医药卫生信息化全过程的系列解决方案,主要包括: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解决方案、医疗服务体系解决方案、医疗保障体系解决方案、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解决方案,从而为政府主管部门和各级医疗机构提供高性能价格比的数字医疗设备、软件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

远程医疗实施方案篇4

建立平台和网络,实现软硬结合

自治区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生本有表示:远程医疗不同于面对面交流,对于音视频的连续性和流畅性要求很高。如果在远程会诊过程中,突然画面不动了或声音没有了,会对会诊结果产生影像,因此远程会诊要求网络线路不能出现延迟和丢包现象。除此之外,远程会诊对于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提出较高要求,而远程医疗专网的建立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他说:“9月底,覆盖全疆的专网即将建成,为了促进远程会诊业务的开展和普及,自治区卫生厅正在研究统一支付远程医疗专网的网络使用费,以减少医院的负担。”

随着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原来QQ式的软视频技术已经不能满足远程会诊的需要,自治区医院远程会诊系统采用的是软视频和硬视频相结合,双系统运行的方式。医院采用思科网真技术与华海公司国内领先的专业PACS影像和病理系统相融合,实现了非常好的交互性,提高了远程会诊的效果和诊断质量。

实现远程会诊与临床系统的整合

要为患者进行全面正确的诊断,不仅要参考患者的主诉,还必须要参考患者的病史以及各种检验检查结果,因此远程会诊系统仅仅实现视频和语音的交互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与基层医院的电子病历、PACS、LIS、病理等系统实现整合和交互。但是,目前绝大多数医院的内部业务网和外部互联网是物理隔绝的,如何有效地解决内外网之间的连接问题,又不影响医院内部系统的安全呢?自治区医院远程医疗网络平台采用了设置前置采集服务器,以单向单通道的方式,把医院的内网与远程医疗专网相连接。

远程医疗实施方案篇5

一、推进制度建设,建立改善医疗服务长效机制

1、建立预约诊疗服务。推进区域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完善预约诊疗和信息共享功能,整合打通各类服务终端,加快实现号源共享,逐步增加网上预约号源比例。对预约转诊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解决上级医院“挂号难”问题。

2、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以远程医疗政策试点为契机,加快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医联体牵头医院要建立远程医学中心,为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医疗服务。认真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最近颁布的《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广泛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等服务,不断扩大对我院远程医疗服务覆盖范围,推广“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模式。到2020年,实现远程医疗服务逐步向我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

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实现网上便捷有效签约服务,在线提供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健康管理、延伸处方等服务,转变服务模式,增进医患互动,改善签约服务群众感受。

3、加强临床路径管理。推进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与医疗质量控制和绩效考核、医疗服务费用调整、支付方式改革、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等相结合,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切实保障医疗安全。逐步将药学服务、检查检验服务等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实现临床路径“医、护、患”一体化,增强临床诊疗行为规范度和透明度。有条件的医联体内可以探索建立一体化临床路径,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服务。

二、优化服务流程,完善便民措施

1、合理安排门急诊服务。将缓解群众看病难作为改善医疗服务工作的重点和突破点,在统筹协调、合理计划诊疗工作的基础上,科学调配人力资源,弹性安排门诊时间,鼓励开展延时门诊、夜诊等医疗服务形式。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针对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要积极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减少患者挂号、排队、候诊次数和时间。做好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的流程控制和衔接,加强门诊各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

2、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我院落实首诊负责制,与120急救中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与上级医院建立急诊急救转诊服务制度。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

3、改善入院、出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改进入、出院流程,为患者提供及时、便捷的入、出院服务。要提前做好患者出院结算准备工作,做到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即时结算。急诊入院患者实行病人由急诊科诊疗过渡入院或直接进入科室抢救与办理入院同步方式。做好转诊、转科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加强转科服务的精细化管理。

4、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医联体内实现优质护理服务下沉,通过培训、指导、帮带、远程等方式,做好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探索为患者提供上门护理、居家护理指导等服务。

四、切实加强领导,落实改善医疗服务工作责任

1、加强组织管理,务求工作实效。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广西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做好调研分析,以问题为导向,加强监督和指导,持续改进医疗服务管理,要统筹协调医疗资源,不断完善医疗信息化建设,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科学设计服务流程,为改善医疗服务提供基本保障,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远程医疗实施方案篇6

关键词:医疗卫生信息系统 精细化管理 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33;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099-02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系的改革的意见》中确定了“一个目标、四大体系、八项支撑”总体框架,信息系统是支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四梁八柱”的八柱之一,要求建设使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因此,要实现区域卫生信息化,建立一个统一高效、互联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是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的目标。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为医院经济管理提供简单便捷高效的数据沟通,是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强有力保障。

一、旧有医院信息管理模式的弊端

目前,国内综合性医院基本上都实施了比较完备的HIS系统,但是,原有医院信息系统模式是财务部有独立的财务管理系统,门诊收款、住院、收费管理、医用耗材、药品、人事、固定资产、病案等管理部门都有各自独立的信息系统,各系统独立运行、核算,各系统的开发与运行基于本部门的实践需求,各系统的封闭运行给医院的经济管理尤其是精细化管理带来不便。原有系统医院的人财物是分离状态,人流、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是互不相同。医院的财务跟业务也分属于不同的系统,没有相互关联,数据独立。

在原有的医院信息系统管理模式中,由于各部门独立设立系统,且各系统之间互不相连,形成“信息孤岛”,导致了数据重复录入,准确性差,部门之间数据的交换存在效率低下且数据口径不统一的弊端,信息资源存在很大的浪费,没有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便捷、准确、及时、高效的优越性。信息的孤立及信息交换的低效率、低准确率、不及时性给医院精细化管理带来了不少难度与阻力。面对当前的形势,医院的人事、财务、医药、医疗物资和资产、医疗、教学、科研、护理等管理信息系统的整合,将实现信息资源网络的共享,提高数据交换和对接的效率,提升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面对现有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所面临的问题,为加快信息化的建设,笔者提出以下要求:

1.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2.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

3.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

三、着力点

为最大限度地满足新医改方案提出的医院信息化建设要求,并满足医院进行经济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的目的。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为着力点,加快医院信息化、数字化建设:

1.政府制定医院数字化、信息化标准。出台保护居民健康信息安全和保护患者隐私权的法律条款,帮助医务人员和医院安装卫生信息软件,并给予医务人员提供后续培训,激励医疗卫生信息软件开发商开发与国家医疗卫生信息化要求相符的软件;同时进一步规范医疗卫生系统的电子认证服务体系建设,要用标准化的信息系统规范操作,高标准严要求与国际接轨,这样才能实现卫生信息资源的完全共享,方便患者就医,并为各医疗机构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分析提供便利,从而提升各医疗机构的数据分析效率与效果,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2.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支撑点建立信息互通、医患共享的全民电子健康档案。自2009年起,全国已经着手创建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很多二三级医疗机构内的医疗服务信息已经实现区域内的资源共享,即患者凭借“一卡通”到二三级医疗服务机构就诊可以实现一站式服务,然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与二三级医疗机构之间,仍存在信息孤岛,尚未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与对接。以“一卡通”替代传统的医保卡,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依托,建立起病人为中心,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为基础的信息平台,实现区域服务、二三级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有利于推进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体制的建立。医疗机构共享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使急诊科室医护人员能通过远程共享的居民健康档案,提前了解急诊患者既往病史,及时制定诊疗方案,能极大地提高院前急救的效率与效果。

3.加快发展远程医疗服务。作为这次新医改重点扶持领域的社区、农村等基层医疗机构,对于改善民生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这些医疗机构却存在着严重的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远程医疗服务将通过网络等手段传输医疗数据、影像资料等,为基层提供尽可能实用的、有针对性的远程会诊和培训教学服务,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远程医疗服务的实施不仅对于改善民生有重要作用,在医院内部,通过有效的采集并分析远程医疗服务的项目与病种,以大数据为背景,可以有效分析与归结疾病的区域性、发病率等,从而提升区域性的疾病预防与控制;医院可以对请求远程医疗的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病种的患病人数及实际收治入院人数等进行数据的精确分析、计算,可以据此判断医院的病种、学科在某地域上的影响力,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发展、壮大、宣传某学科,进而为医院开具分院选址也提供详实有力的支撑。

4.整合医院人流、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医院内部信息系统,不仅要涵盖医疗、教学、科研、医技等,还要满足医院管理的需求,门诊收费、住院收费、人事、财务、药品、医用耗材、固定资产等等都要纳入医院内部信息系统。集成化信息系统互相串联,数据对接便捷、高效,通过控制信息系统准入门槛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保护。通过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有效地保障各部门、各子系统的高效运转,同时定期地对账与核查是实现医院内部精细化管理的必要保证。

5.完善财务业务一体化。将医院的医疗、护理、科研、教学等模块进行整合,包括临床路径、无纸化查房、医嘱系统、科研预算及成果等。临床路径的实施能极大的规范临床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规避医疗事故,减少医患纠纷,缩短住院日并降低医疗成本;无纸化查房即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查房,可以有效地计算护理及医疗人员为某项目投入的时间及各移动终端每日运行时间,据此为购置、报废大型医疗终端设备提供详实数据,也能计算出护理人员及医疗人员在某病种、某项目上占用的时间,为病种成本及项目成本核算提供依据。

四、小结

长期以来,受制于体制的禁锢,导致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存在系统分离、相互独立、共享性差、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信息化效率的低下又严重影响了医院经济管理水平,制约了医院的精细化管理。而现在,新医改方案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这就需要政府卫生管理部门,医院管理者以此为契机,大力提倡与支持医院的信息化发展,从而推进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医院的竞争力,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实现公立医院的价值。

[本文是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构建精细化医院经济管理(青岛市软科学项目),立项编号:15-9-2-1-(29)-ZHC]

参考文献:

[1] 张旭凤.HIS系统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4):120―121

[2] 吴伟斌.电子病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4):204―205

[3] 李萍,刘鹏.加强医院精细化管理的思考[J].现代医院管理,2011,09(5):28-30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青岛 266003)

[作者简介:于蔚(1973―),女,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王洪涛(1963―),女,高级会计师,处长,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成本控制、绩效分析。通讯作者:李倩(1983―),女,硕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成本控制。]

远程医疗实施方案篇7

应急医疗救援保障范围应急医疗救援保障涵盖了平时自然灾害、非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灾害、恐怖袭击)等医疗救援,在战时的应急医疗救援还包含各种武器所致的战创伤。比较常见的有以下4种情况。1.2.1自然灾害天文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森林火灾等。地质灾害包含地震、泥石流、滑坡等。1.2.2事故灾害火灾、放射事故、化学危险品、生化灾害、交通事故、矿难等。1.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1.2.4恐怖袭击事件如2013年美国波士顿马拉松赛接连发生2起爆炸袭击事件,因赛事设有紧急医疗服务部门,爆炸发生后即刻进行了医疗救援。

2医学工程在医疗救援中的应用方法

虽然医疗救援的主体是医务人员,但医学工程人员和医学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在医疗救援中不可或缺,而要做好医疗救援的保障必须要有临床医学工程学科的强力支撑。

2.1临床医学工程学科特点临床(医学)工程是生物医学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医院中与医疗、护理、药学并列为4大支柱,是医疗质量安全与效率的必要技术保障。学科研究领域主要是医学装备的管理以及与临床共同开展医学工程科研2个方面,其特点是工程技术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管理与科研工作的中心是临床需求。医学装备管理包含物流供应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和维修保障等工作,医学工程科研方面主要有医学装备管理、物理作用的生物效应、医学装备改进与研制3个方向。

2.2临床医学工程在应急医疗救援中的应用实际救援中派往前线的医疗人力资源往往受限,应急医疗救援体系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应该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发挥救援医疗资源的作用,提高医疗救援效能并保证医疗质量。而医学工程技术是医务人员最可信赖的助手,理应成为医疗救援的重要手段。成功的应急医疗救援需要4个条件:(1)高效的组织指挥:需要对现场信息进行收集与研判、救援力量的组织和编配以及制订合理的救援实施方案;(2)实施正确的医疗救治技术:这是医疗救援的基础和软件;(3)适用、齐备的装备药品器材:这是医疗救援的硬件条件;(4)自身保障设备设施和条件。根据临床医学工程的自身特点与上述医疗救援保障的关键点,若要在医疗救援中使用医学工程技术,应从救援装备的管理和科研2个领域入手。从应急医疗救援全程来看,医学工程的作用可体现于日常备战、应急响应、展开部署、医疗实施、总结分析5个阶段。

3国外医疗救援中医学工程的应用

3.1医疗救援装备物资管理高效的医疗物资调配是应急医疗救援的重要保障,也是临床医学工程重要的研究课题。国外学者对灾害救援时医疗物资供应链进行了研究,例如研究了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模型。

3.2对现有设备的改造利用由于医工工程师熟知医疗设备构造,一方面能在救援现场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也能在物资匮乏的灾区将手中设备“变废为宝”。,利用手机进行显微成像。通过人手一部的手机和简单的光学组件,再加上LED发光二极管,就能十分有效地对疟疾和肺结核进行检验,这种设备较常规光学显微镜而言不仅方便携带,并且更容易获取。

4我院医学工程在医疗救援中的应用实践

我院组建有部级医疗救援队和应急医疗分队两级医疗救援队,开展临床医学工程研究的有野战外科研究所(以下简称外研所)和医学工程科(以下简称医工科)。外研所包含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交通医学全军重点实验室。由于2个部门的各自特点,在将医学工程方法应用于应急医疗救援实践中时,外研所主要方向在多发伤救治技术、交通事故生物效应的研究和急救装备器材的研制上,医学工程科则侧重于救援装备器材物资的管理工作。历经多年努力,探索出如下成果。

4.1日常备战阶段4.1.1依据灾害种类制订救援装备配置预案我院部级医疗救援队设有战备物资仓库,物资管理规范、准备充分。装备配置可参考2008年卫生部制定的《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试行)》,它是应急医学装备配置的参考标准,包括救治装备和常用药品、传染病控制类装备、中毒处置类装备、核与放射处置类装备、队伍保障类装备等。4.1.2依据灾害种类制订救援物资供应预案我院医工科也依据灾害种类制订救援物资供应预案,例如《医工科重大地震预案》,并与若干供应商签订应急供应协议,使急救设备、器材的应急供应更及时高效。我院医工科依据灾害种类制定的耗材库。4.1.3合理管理专用和通用急救设备,确保设备的待用状态专属国家医疗救援队的急救设备有时可能长期闲置于仓库中,但医工人员依然要坚持按计划定期对急救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确保设备的待用状态。同时医院其他急救设备也是医疗救援装备的后备,这些平时运行在临床一线的急救设备需要医工人员与临床使用人员协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随时可以进入救援一线。随着智慧医院的建设,未来将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实时监控急救设备的工作状态。4.1.4救援装备的安装使用培训通常救援装备器材是为救援现场量身打造的,与院内急救设备有差异,需加强对救援队的培训。我院医疗救援队定期卫勤演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即是按实战要求进行救援装备器材的安装使用培训与演练,确保在救援现场能迅速安装救援设备、熟练使用救援器材,保证救援质量。

4.2应急响应阶段(1)运用医学工程技术手段收集获取信息,缩短响应时间,帮助研究判定情况,为救援组织指挥提供依据。我院外研所2013年研制出交通事故现场信息采集系统收集新技术,通过对交通事故现场建模,使用无人飞行器与机器视觉探测技术,实现交通事故现场信息的远程采集,能在救援队出发前获知现场情况,有助于准确配置救援人员与装备,提高救援的成功率和效率,开创了一种医疗救援的新模式。(2)通过制订预案,高效完成了救援队的物资供应。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我院迅速启动应急医疗救援预案,第一时间组成芦山抗震救灾医疗队,1h内完成人员、物资准备,成为进驻灾区的第一支省外医疗队。医疗队共携带价值200万元的先进手术器械、医疗设备和价值20万元的药品,展开后即是一个功能齐备的野战医院,可完成各类急救手术。

4.3展开部署阶段4.3.1通过机动医疗单元展开,将医院移至现场通过学习国外经验,我国建设了“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民船改装医院船、海域救生浮台等海上医疗单元。在陆上,我军各卫勤单位已掌握利用方舱医院、帐篷医院、野战手术车作为机动医疗单元。方舱医院具有模块化易连接扩展的优点,在2010年玉树地震救援中得以充分展现。在芦山抗震救灾期间,我院医疗队的野战手术车在老百姓家门口实施了现场手术。我院外研所研制的野战救护车、两栖装甲救护车,其他单位研制的卫生列车均是各具特点的新型机动医疗单元。两栖装甲救护车是在水陆坦克基础上改装而成的,配备有可伸展式双层担架床及先进的医疗设备,设计时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因素,救护舱室做隔音降噪处理,舱室温度可调,为实施救治与运送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4.3.2现场医疗平台的搭建应急救援中需要医工、医护人员一起在灾害现场搭建帐篷、医疗平台,安装手术床、医疗设备,安装供电、空调、供氧设备,以及安装调试通信设备。经过日常备战阶段的培训演练,快速搭建医疗平台,为挽救生命赢得时间。4.3.3远程医疗系统的搭建与维护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可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手术指导,是高效利用医疗专家资源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救援现场运用远程医疗系统,同样需要医工人员进行安装与维护。

4.4总结分析阶段(1)其他专业人员可以与医工人员一起总结分析,优化救援路径、流程,帮助建立快速高效的医疗救援体系。(2)灾害人体效应的医学工程研究:我院外研所开展交通事故的生物效应研究,仿真分析了交通事故导致各种伤害的原因,对于医疗救援与设计交通事故防范系统都具有实际价值。(3)研究如何将医学工程技术方法用于应急医疗救援,解决救援中遇到的难题。

5结语

近年来,全球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与频率呈大幅上升趋势,人们已意识到应急医疗救援与建设应急医疗救援体系的重要性。如何提高医疗救援的保障水平、提高医疗救援的效率与质量,是救援体系建设者面临的一大课题。我院在医疗救援实践中,认识到临床医学工程是应对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从医疗救援装备器材的管理到装备器材的研发,从日常备战阶段到救援结束后的总结阶段,临床医学工程都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作为临床医学工程师,应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责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临床医疗实践和学习救治常用方法和流程,对提高医疗救援水平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远程医疗实施方案篇8

这次改革是近百年来美国医疗改革进程的延续。虽然在奥巴马总统之前的七次全面医疗改革的努力均以失败告终,但1912年老罗斯福总统提出的实现全民医疗保险的理想和1965年约翰逊政府创建的为老年人、残疾人和穷人服务的公共医疗保险计划(医疗照顾计划Medicare和医疗补助计划Medicaid)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奥巴马政府的医疗改革是在前人一系列信念、原则、方案、经验和教训基础上的一次最新尝试。

与以往的医疗改革相比,这次改革呈现出一系列鲜明特点。改革任务空前艰巨。今日的美国医疗保健体系,无论自身规模、复杂程度、涉及人口的数量还是待解决问题的难度都远超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奥巴马政府是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以来最“穷”的政府,它产生了1945年后最高的预算赤字、背负着天文数字的公共债务,这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实现改革目标的能力。奥巴马总统履新之际美国正在同时进行着两场战争(伊拉克和阿富汗),并恰逢国家经历 “大萧条”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规模庞大的失业大军为改革增添了巨大压力。

需要指出的是,这次改革来自医疗利益集团的阻力较小。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以美国医师协会等“六大家”组织为首的医疗保健产业利益集团没有像从前那样全力扼杀医疗改革,而是采取了相对合作的态度。这次改革对改革方案的评估最细致,改革过程最透明,公众参与度之高前所未有,开启了美国政治史上的先河。

必须注意到的是,这次改革的重大缺陷将产生长期效应。首先,它是美国近3/4世纪中惟一没有取得跨党派共识的重大社会改革,两党之间的对立在改革过程中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日益加剧。在相关法案的多次表决中,共和党议员一共仅投出两张赞成票。历史经验证明,一定程度的跨党派共识是美国任何成功改革的必要条件,缺乏这个条件,已经形成的法律在落实过程中将遭遇重重障碍――共和党宣称要采取的对策包括“断资金” “拖后腿”和“扼杀关键条款”。其次,改革方案未能实现制度创新,提出有效抑制个人、企业和政府医疗保健支出的措施。美国的专业人士和媒体普遍认为,如果最终无法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改革就难言成功。

测算表明,按照最后的改革方案,到2019年美国无医疗保险人口将减少3200万人,从而首次把全国医疗保险覆盖率提高到95%,并有望减少联邦赤字1430亿美元。若能基本实现上述目标,这次医疗改革就无疑取得实质性成果,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实际上,改革措施的实施过程长达九年(2010~2018),其间相关的法律条款分年度生效。

至于医疗改革对中期选举的影响,笔者认为中期选举不大可能对奥巴马政府构成致命政治威胁。2010年11月中期选举前夕共和党阵营发动全国性宣传攻势,提出“废除并取代”医疗改革法律的口号。不过,无论反对医疗改革的势力有多么强大,这场改革是不可逆转的,即便在中期选举中遭遇挫败,也难以把主要原因归咎于医疗改革。为什么呢?

首先,医疗改革为中下层民众(尤其是弱势群体和大批因为金融危机而丧失医疗保险失业者)和超过83%的小企业带来了实惠,任何“开倒车”的企图无疑都有很大政治风险。其次,美国选民当前最关心的问题,第一是经济前景与就业,第二是联邦政府的作用(众多选民对“大政府”趋势不满),第三才是医疗改革,况且民众中对医疗改革的争议从改革初期就存在。在反对医疗改革的居民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反感来自改革法律的冗长复杂、改革的高成本以及被政治化宣传炒作的病人选择权等问题,而非医疗改革本身。另外,改革法律生效后具体改革措施的落实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也影响到一些选民对医疗改革益处的认识。再次,美国主要的医疗保健行业组织,特别是美国医师协会、美国医院协会和各大药业集团都支持改革方案,因为从长远角度看,改革没有对它们的切身利益造成重大损害,反而有助于医疗市场的发展。最后,虽然共和党在本次中期选举中夺得众院多数席位,但废除医疗改革法律的企图也希望渺茫,难以冲破在国会的阻击和奥巴马总统的否决。

上一篇:管理学的激励方法范文 下一篇:医疗废弃物处置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