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09:21:37

医药卫生论文

医药卫生论文范文第1篇

2001-2010年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研究所职工共在81种期刊杂志上发表了论文,其中,只发表过1篇论文的期刊有51种,发表5篇以上的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是刊登该所论文最多的杂志,其次是《医学信息学杂志》和《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分别对2001-2005年、2006-2010年刊登该所5篇以上论文的杂志进行了排序,2001-2005位居榜首的预防医学情报杂志并未在2006-2010年出现,《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是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研究所10年来,一直有较多的杂志,前后5年期刊变换较大(表1)。文献研究主题根据文献标题和摘要内容,本研究将文献主题归纳为13个大类,前4类文献的年度变化趋势见图4,蓝线表示2000-2005年,红线表示2006-2010年,各研究主题及其文献量见表2。

2讨论

2.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学科带头人

从发文量和第1作者的情况来看,虽然十五期间,有107篇文章发表,但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研究所职工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平均只有60%左右,即使是2003年也只有66.67%的比例,但同样发文量处于第2峰值的2007年,全部论文都是由该所职工作为第1作者发表的。2006-2010年该所职工作为第1作者的比例已达到90%以上。2003年发文量出现峰值其客观原因可能是与当时的职称晋升、所里的学术制度改变有关。经过一系列摸索,职称晋升条件的变化、所学术制度的调整之后,发文量从2004年开始逐年上升,并趋于平稳。2006-2010年对于人才的引进和管理也相当重视,这是第1作者发文量增加的最主要原因,也是的期刊水平提升的重要原因。好的学术制度和强大的人才队伍为该所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使改所的数量及科研成果产出有了明显的增长。重点培养学科带头人,科研申请要向他们倾斜,为他们创造科研条件,以带动学科的发展;引进有学术成就的学科带头人,同时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尤其是年轻的硕、博士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科研,形成有青年科技骨干组成的富有竞争力的科研团队,形成配备合理的学术梯队,从而促使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研究所能够在今后发表更多高水平的医学科技论文[4]。

2.2保数量争质量,提升论文水平

2006-2010年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研究所发表的论文,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较前5年都是一个飞跃,除数量增加了37.38%外,中华牌和部级期刊等高水平期刊的发文率也明显提升,在研究方向上也更加贴近医学情报学的发展方向,对于情报学和卫生政策的研究更为广泛,这也显示了该所的学术水平在不断提高,研究方向逐步明确,但是目前该所职工仍未在情报学核心期刊和国外的期刊上发表过论文,在向十二五规划实现的路上,将此列为一个目标,还要更加重视的质量,继续提升高水平期刊的发文率。

2.3建立、健全论文评价机制,加大奖励措施

加大科研力度,多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并对高质量的论文予以奖励;应加大对科研工作者的政策支持,给科研工作者以宽松的工作环境,提供更广泛的信息资源获取渠道,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把握科研的前沿新进展。要提高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科研水平和专业人员的科研素质,有计划地进行科研活动。还要鼓励和奖励专业人员撰写高质量、高水平、高影响的学术论文。不仅在职称评定和业务绩效考核中对论文的发表有所要求,而且要鼓励专业人员多在核心期刊或国外公开发表的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并给予相应的奖励,使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科研水平有全面的提高[5]。该所为鼓励职工撰写与从事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规定外投期刊必须是《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核心期刊目录》中收录的期刊;稿件发表后,由所经费全额报销版面费。并按照期刊等级再给予一定的奖励。这从一定的程度上是给职工努力写出好的文章并争取发表在高层次的期刊上一定的动力,也是该所发文量上升的一个原因。

2.4加强业务能力,提高学术水平

总体来看,卫生政策与卫生管理与医学领域相关研究及进展这两个主题高居文献量最多领域之首,但由10年间的研究主题变化可以看出,研究主题已由2000年的以医学领域相关研究及进展为主转向了以卫生政策与卫生管理为引导,文献计量学、科技成果鉴定等多类研究主题紧跟其后的趋势,卫生政策与卫生管理的绝对领先优势,表明在医学情报领域,与全国科技情报的研究进程一样,已经跨入了以卫生政策与卫生管理为中心、以竞争情报与决策咨询为主要任务的情报服务新阶段[6]。研究领域的扩大与专业性的加强,表明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研究所已在学术水平上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在医学情报学理论与方法、医学情报教育及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大力投入和学术人才自身的深入研究探索。

医药卫生论文范文第2篇

第三终端市场主要包括包括了广大农村医药市场以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国家和各地方政府无论从宏观政策上还是具体的实施办法上,在今年都有了进一步的落实,尤其是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具体指导措施也在不断完善,明年将使之拥有一个更大的市场机会。而今年针对广大农村医药市场主要包括县以下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所、诊所和部分城乡结合部的卫生所、私人诊所、厂矿企业门诊部等。他们不受今年各地药品招投标的限制,使许多药企尤其是处方药企业纷纷开始重视第三终端市场的开发。今年面对第一终端的药品销售,面临许多地区的药品挂网招标导致的价格降低和国家发改委针对药品尤其是抗生素类药品的降价措施,使许多处方药品在第一终端的销售陷入困境。第三终端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所、诊所等小型医疗机构的发展潜力成为各药企的青睐的对象。

目前全国市场第三终端市场的发展非常不均衡,市场差异化也比较大,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医疗体系进展也不一样,各地医药商业渠道拓展第三终端的步伐也不一致。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拓展第三终端市场的步伐。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开拓第三终端的销售模式也比较单一,一是依托面对第三终端市场的医药商业公司平台,通过商业渠道资源间接开展第三终端的销售活动;二是企业自己组建专门从事第三终端市场开发的销售队伍,深入一线市场通过某种销售模式如推广订货小会等,深入挖掘市场,发挥当地卫生院等较大终端的能力开拓第三终端市场。无论哪种形式,哪种销售模式,我们的根本目的必须明确,那就是将我们的产品有效地向这些空白市场拓展。第三终端市场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市场,同样存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发展过程,明确销售目的,实时洞察市场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当地区域医药商业渠道格局变化、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阶段,顺应市场变化,结合企业自身状况,走出一条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第三终端开拓模式。

企业的品牌和实力是开拓市场的先天优势,同样体现在第三终端市场地开发。品牌企业或具有开拓实力的企业在目前市场竞争口趋白热化的今天拓展第三资终端市场势必是一项很好的选择。但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和重视的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1、利用品牌企业的知名度推动非品牌产品的销售

品牌产品的良好声誉可以作为打开第三终端的敲门砖,己经进入第三终端市场的品牌产品可以吸引客户,借助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推广和带动其他非品牌产品的销售;没有进入第三终端市场的品牌产品,依托起己经营造起来的销售氛围,依靠己经形成的品牌产品的市场效应可以轻松地进入市场,抢占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

2、结合企业其他深度分销工作低成本针对第三终端进行人员配置

开拓第三终端市场实际上是我们深度分销工组的一部分,对于许多企业来说,首先让大家头疼的事就是人,人力成本、投入产出、人员编制增加带来的管理问题等等都是困扰大家的大事。而对于品牌企业来讲尤其是强势品牌产品的企业,打假工作是销售团队长期的一项任务,而假货最容易出现的地区就是在第三终端市场,我们完全可以结合企业的打假工作,配置第三终端市场的深入分销人员,将开拓第三终端市场和企业假货查处结合起来,既节省了资源又深入拓展了市场,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第三终端市场的特点是终端数量多、分散,单个终端消化量小而整体市场容量大,点多面广、需求量大、配送困难、利润低、风险小。这就决定了我们开发第三终端的模式主要是以通过医药商业渠道平台和企业自身组织的销售会议进行销售,会议销售成为第三终端开发最主要的销售方式。这种针对第三终端客户举行的面对面式的会议销售,非常关节的一环是我们销售人员的拉单能力。我们以前组织过很多这样的第三终端会议,会议订货的效果往往决定于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相同的产品,相同的促销政策,相似的区域环境,不同业务人员参与的会议活动,订货量相差很远。因此,重视业务人员会议销售工作的能力是放在销售工作的第一位,也是唯一的无法让竞争对手仿制的东西。在目前市场竞争同质化产品、同质化销售严重的今天,加强销售队伍的软件建设,提高团队的工作能力是赢得这场战斗的法宝。业务人员的拉单能力需要通过集中培训和实战操练来完成。

第三终端客户业务达成后最主要的也是最难的问题是配送问题,开发第三终端对于生产企业来讲需要寻找具有区域市场配送能力的医药商业公司作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对于医药商业渠道来讲就必须建立自身建立和完善配送能力或寻找专业物流公司完成此项功能,这是开发第三终端的临门最关键的一脚。开发第三终端市场最主要需要解决的是配送和售后服务的问题。配送问题的解决原则是充分开拓和挖掘第三终端资源,以量取胜,摊薄配送成本。同时加强管理,在配送模式、销售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扩大配送规模等方面争取低成本、高效率。

目前主要的配送模式有以下几种形式:

1、自建配送体系

2、成为两网定点单位或利用两网定点“中转模式”实现配送,充分利用政府支持

3、利用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作为物流中心

4、利用目前中国最健全的物流体系邮政物流网络

5、利用第三方物流

6、利用目前快速消费品的物流网络

(二)有效利用招标中介资源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为了解决药价高的问题,医疗机构实行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一般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医疗机构组织有关部门或人员编制本期拟集中采购的药品品种(规格)和数量计划,经单位药事管理机构集体审核后提交药品招标采购经办机构(指医疗机构联合组织的招标采购机构或招标机构即招标中介)。

(二)药品招标采购

1.汇总各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计划

,组织专家委员会审核各医疗机构提出的采购品种、规格,确认集中采购的药品品种、规格、数量,并反馈给医疗机构。 2.确定采购方式,编制和发送招标采购工作文件。

3.审核药品供应企业(投标人)的合法性及其信誉和能力,确认供应企业(投标人)资格。

4.审核投标药品的批准文件和近期质检合格证明文件;

5.组织开标、评标或谈判,确定中标企业和药品品种品牌、规格、数量、价格、供应(配送)方式以及其他约定。

6.决标或洽谈商定后,组织医疗机构直接与中标企业按招标(洽谈)结果签订购销合同。购销合同应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明确购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医药卫生论文范文第3篇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在任何阶段都包含有矛盾,而矛盾至少包含着两个对立面,所以我们在看待分析事物时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也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不能片面的看问题,更不能极端的看问题,搞“一刀切”。目前我国医药卫生体制弊端重重,医药卫生问题多发,人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十分突出,最近以哈尔滨“3•23恶意袭医案”为代表的医患矛盾激化再次引起社会的关注,患者及家属恶意伤医事件频发,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些完全否定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成就和我国现行医药卫生体制的言论,越是在这种言论面前,越是在复杂的现实面前,我们越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正确全面的分析问题,认识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医药卫生服务能力极大增强,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所覆盖的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改善,我国居民的主要健康指标已经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这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值得肯定的地方,即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一个方面”;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这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不足,是需要改革的方面,即“另一个方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正确认识和分析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看到它好的应该肯定的一面,同时看到它需要改进的一面,我们才能正确制定改革的计划,才能解决好目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二、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正确分析之前我国医药体制改革失败的原因及未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所应坚持的正确方向

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作为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构成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基本秩序。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规律具有客观性,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人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与社会时,要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规律办事,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及体制的改革也应尊重规律的客观性。

(一)2002年以前医药卫生改革失败的原因

自1978年至今,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经历了三个阶段。在1978年—1992年的第一阶段改革中,借鉴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验,鼓励医院创收和自我发展,对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卫生经费定额包干,自主支配使用。对应用新仪器新设备和新开展的诊疗项目,按成本收费,对于条件好的医疗单位和病房可提高收费标准,对疫苗注射和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收取劳务费,允许卫生防疫和卫生监督监测收取劳务费和成本费,在医疗公共服务领域进入市场机制;在1993年—2002年的第二阶段改革中,随着十三届四中全会确立了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改革目标,在公共医药服务领域,照搬经济改革模式,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淡化医药卫生的公益性质,政府推卸其在公共医药卫生事业中的责任,将医院等医疗机构推向市场。客观的说从1978年到2002年,我国医药卫生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发展和管理医疗卫生事业的认识不足,照搬经济领域中改革办法,对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性把握不够准确,强调了医药卫生事业的商业性而忽视了它的公益性。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葛延风主持的《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课题组研究报告得出“我国医改基本不成功”的结论,报告指出当前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宏观投入的效率低下,也就是说医疗卫生体制出现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是完全错误的。“看病贵”问题出现,人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药价虚高的现实,也说明了前两个阶段改革的不成功,而不成功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尊重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在公益性质的医药领域,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强调公共医疗的商业性和盈利性,最终导致了改革的失败。

(二)2002年以后医药卫生改革应坚持的正确方向

正是认识到前两个阶段改革失败的原因,从2002年开始启动的第三轮改革,充分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照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自身规律推进其改革,坚持它的公益性,强化政府责任,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不断推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尊重规律的客观性,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按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推进其改革,坚持其公益性质,是我国未来医改所应坚持的正确方向。

三、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规律指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体制的建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不同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从世界的某个领域看,通常是指同类事物具有共同的矛盾,这是矛盾在性质上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通常指不同的矛盾运动具有不同的特点,只有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在我国启动第三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时,政界与学术界出现了是“英国模式好”还是“德国模式好”,是走“英国模式”还是走“英国模式”的争论,最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借鉴国际有益经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体制,我们既不走英国的路也不走德国的路,而是走自己的路。矛盾的普遍性告诉我们英国或德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矛盾,与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矛盾有共性的一面,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中的一层含义,所以我们可以从英国和德国借鉴有益经验。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看到英德两国与我国的不同,要看到矛盾的特殊性,我们只有坚持矛盾的特殊性,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从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之路,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体制,才能取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成功。四、用否定之否定规律全面推进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或两种因素,肯定发方面是决定事物的性质,保持事物存在的因素,是代表事物相对稳定性的方面。否定方面则是同事物性质相反,促使事物转化为他事物的因素,是代表事物变动性的方面。我们应该看到事物中的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正确预测事物发展的方向,要运用事物辩证的自我否定中的否定因素,促成事物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达到性质的转变与革新。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经开始,现有医药卫生体制内的肯定因素,即不合理的、商业性的因素保持着它目前的性质和现状,而其中的否定因素,即符合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利益的、公益性的因素正促使现有的医药卫生体制发展革新,我们应该看到肯定与否定因素的转变,看到医药卫生体制本身“否定之否定”的革新,正确预测到医药卫生体制发展的性质方向,加大对医药卫生体制中的“否定”因素的支持,促成其发展革新,转变为“新的医药卫生体制”。同时我们应意识到“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是一个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辩证发展形式,所以要允许医药卫生改革中的曲折的存在,同时要看到它符合公益性质,符合人民利益的发展方向。

四、结语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我国目前所进行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问题,预测改革发展的方向,制定正确的改革计划,争取早日建立符合人民利益的反映其公益性质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医药卫生体制。

医药卫生论文范文第4篇

(一)当前医院的成本核算系统的总括性较差

成本核算系统实质上就是对医院的内部支出项目进行全面整体安排,以提高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而医院想要进行完整的成本核算管理,必须在日常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核算监控,只有全面控制各环节成本,才能完成成本核算的所有内容。但是当前,我国部分医院的成本核算系统总括性较差,没有对成本发生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把控,造成成本会计核算存在一定局限性。同时,虽然新《医院会计制度》已经开始实施,但是由于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大多数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管理时仍然处于摸索状态,并没有系统化的程序进行规范。这也给医院进行成本核算带来了一定难度。

(二)当前医院会计信息处理水平不高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领域电算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使用信息化系统进行会计信息处理有利于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便于进行财务预测和判断。当前,虽然众多企业已经逐步采用信息化会计处理模式,但我国医院会计信息处理水平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很多医院虽然已经引进新型收费方式,但是在医院存货保管盘库、采购核对等方面仍然采用原始的会计信息处理方式,给医院医疗设备设施盘点核算带来了一定难度。同时,由于医院属于公共服务部门同时并没有专业的网络安全保障机制,造成医院信息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带来会计财务信息的泄露,给公共安全带来了较大安全隐患。例如,S医院是一家三甲医院,该医院早在2009年便开始在门诊及住院部实现电子联网会计信息处理,这一会计处理模式的改变大大减轻了财务收入核算压力。但是,由于该医院始终没有使用信息化存货管理模式,造成采购的医疗设备、药品、耗材等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盘库整理,同时多次出现存货遗失的情况,给单位财务有效核算带来了较大难度。

(三)当前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对公益性资产关注度较低

当前我国医院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对于公益性资产的关注度较低,造成各医院几乎都没有建立专门的适用于公益性资产的会计业务处理办法,也并没有对公益性资产和普通资产进行有效区分。这造成有些医院使用公益性资产进行医院建筑物扩建,发放医院员工的工资福利等,这给国家公益性资产带来了损失。也容易产生医院财务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难以通过财务报表反映医院真实的资产现状。同时,也危及到医院财务安全,增大了医院面临的财务、法律风险。例如,K医院属于小型社区医院,主要负责K地区的社区医疗服务工作。该社区医院拥有1栋公益性资产性质的建筑物,原先该楼用于社区医院自用,后来社区医院新建了一栋自有楼房之后,便暂停使用该建筑物。后社区医院领导未报上级批准,私自将该楼房出售,造成公益性资产难以进行账面核算的问题。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下医院会计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不断提高医院成本核算系统的总括性

由于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在进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之后,仍然存在医药成本核算系统总括性较差的问题,因此医院需要加强探索,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医院内部的成本核算管理手段,加强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想要提高医院成本核算系统的总括性,首先需要加强购进医疗设施、药品等的成本核算,成本核算作为任何单位或企业日常生产活动中的核心工作,一旦没有进行有效把控,容易造成危及单位正常经营活动的事情。在进行成本核算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采购流程中存在问题,对现存采购流程中不合理的项目进行优化,同时需要加强采购审批制度建设,减少甚至杜绝采购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其次,建立完整有效的存货、设备设施等的盘库管理,当前部分医院的库存药品等保存失当,造成药品损失严重,同时某些药品存在严格的保质期要求,如果不进行合理预估需求,容易导致药品大量过期的问题,给医院正常经营带来较大经济损失。除此之外,对于病区日常经营成本可以通过流程优化等方法提高医院医生的工作效率,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人力工作模式。

(二)引进先进的信息化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和软件

对于医院而言,当前虽然已经引进了部分先进度较高的信息化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和软件,但是由于人员及培训不到位,相关配套系统和软件的欠缺,造成医院内部会计信息处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首先,对于部分医院而言,除了对现有先进信息化系统和软件进行实时更新之外,还需要加强财务会计配套软件的更新和使用,例如存货管理软件、医药划拨软件系统等。而这些不单单需要引进相关的系统和软件,还需要对医院内相关设施设备进行更新。另外,对于当前部分医院某些财务人员信息化处理能力较低的问题,应该给予重视,加强其对于新系统、新软件的操作培训并进行及时考核。对于系统和软件容易出现的简单化问题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指导财务人员进行处理,同时医院也需要和相关的软件维护企业进行沟通,获取相应的维护服务以保障系统和软件的正常运行。除此之外,还需要及时修补系统或软件存在的漏洞,防止黑客入侵造成的国家机密信息的泄露及财务信息的混乱等情况的出现。

(三)加大对医院公益性资产的财务关注度,制定有效财务管理制度

公益性资产和一般性资产存在本质上差异,因此医院必须加大对医院公益性资产的财务关注度,制定符合医院发展需求的公益性资产核算管理制度,保障公益性资产的有效利用。首先想要加大医院对公益性资产的财务关注度,需要医院领导及财务管理者的相关配合,只有加强医院领导和财务管理者对于公益性资产和一般性资产的区分度,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财务部门对公益性资产进行正确有效核算。另外,对于医院而言,也需要通过和上级部门沟通,提前了解公益性资产的使用和处置的范围和方法,防止因不了解政策规定造成的违规现象发生。除此之外,医院还需要制定涉及公益性资产管理核算的有关财务管理制度,保障公益性资产可以进行有效核算,并能够和一般性资产进行有效区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益性资产的财务管理和核算有章程可依,在发生处置核算问题时可以找到相应的直接负责人,做到有效问责。医院想持续发展必须重视起公益性资产的作用,做到合理利用,提高医院的效益。

三、结语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必须加强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水平,才能保障其正常稳定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医疗事业的重要改革,也给财会业务带来了较大挑战。医药财务人员必须加强单位成本核算管理、引进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和软件,并加强公益性资产核算管理能力,才能促进卫生事业发展,将新医改落实到实际。

医药卫生论文范文第5篇

近年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类专业除了招收江苏省内学生以外,陆续开辟了青海、内蒙等省份作为生源基地,多省份的生源状况使得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生活背景、个性特征等学情状况方面既有共性,又存在一定差异。生源类别复杂造成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异性较大:例如,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属于专科批次录取,大部分同学未能如愿进入本科院校,对于高职院校专业学习热情不高,信心不足;学院同一专业生源的学生中,学科知识背景不同,通常既有文科知识背景的学生,又有理科知识背景的学生;不同省份的学生录取分数线有所差异,高考时使用的考卷亦有所差异,江苏考生为江苏考卷,其他省份为全国卷等等。本调查从一般状况、家庭状况、知识背景、学习动机、心理状况五大方面调查学院医药卫生类专业学生的基本学情状况,分析可能影响高职医药卫生类专业学生现阶段成长的各种因素,以及各种因素与学生专业课成绩的取得,素质能力养成的关系。了解他们的真正期望和需求,从满足学生需求角度出发,进一步明确医药卫生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与改革的方向。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随机抽取学院医药卫生类四个专业2013级85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现场发放问卷,包括一般状况(年龄、性别、专业、性格特征、体力状况)、家庭状况(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对教育的关心程度)、知识背景(就读高中的性质、高中所选课程、高中最感兴趣的一门课程)、学习动机(对所学专业的了解程度、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最渴望学到的知识、最迫切需要提高的能力、最期望的教师授课形式、最渴望的学习方式)、心理状况(自我学习能力的认知、对大学生活的预期)五大方面。为保证调查问卷有效性,现场问卷调查之前,已进行了个别访谈和小规模测试,依据测试结果对调查问卷修正,最后形成正式问卷。2013年10月,共发放调查问卷852份,收回841份,有效回收率为98.7%。

三、调查结果分析及对策

运用统计学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在高职卫生类专业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比例,90.3%学生家庭状况一般,96.7%的父母较为关注子女教育,91.4%同学对所学专业基本不了解,70.4%的同学专业的选择出于家长决定,44.1%的同学高中阶段选考科目是文科背景,72.5%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为一般以下水平等。针对如上等学情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应该在高职医药卫生专业教育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采取如下对策。

(一)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选择医药卫生类专业并非是大多数学生的初衷,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和教师的熏陶,绝大多数学生的思想有所转变,但还没有提高到热爱的层面,片面地以上岗就业为需求作为学习的动力,而忘记了为患者提高质量服务的宗旨,学习被动、缺乏热情。因此,教师要始终在教育教学中,灌输热爱本专业,牢记宗旨意识,必要时可以聘请一线专家、优秀毕业生来校进行讲座交流,现身说法,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激发学习热情。护理专业学生中共有95名男生,男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尤其值得重视,100%的男生对于专业的选择是服从家长安排,出于就业考虑,应邀请行业专家畅谈交流男护职业发展规划,稳定男生专业思想。

(二)进一步促进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

近年来,学院医药卫生专业依据高职高专培养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办学定位,对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尤其对专业基础课程的课时及授课内容进行了较大的改革,突出了为后续专业技术课程服务的设计理念。而学生中学阶段文理科学习背景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例如中学阶段的《生物》、《化学》的学习基础直接影响到《正常人体机能》、《正常人体结构》等课程的学习。今后医学基础课程的改革还需与学生的学习背景相结合,文理科不同学习背景的学生可以编制不同的班级,文科背景的班级与理科背景的班级医学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以及课时数均可作针对性调整。

(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72.5%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够自信,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学习活动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学习兴趣较弱;但同时,学生动手能力尚可,对操作性内容兴趣较为浓厚。针对学生此特点,课程教学中应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学习任务型)为主的授课可采用启发式、发现式、设计教学法、注入式等方法;实训课(工作任务型)以操作性为主要内容,采用示教法、练习法、小组练习法、角色扮演、模拟练习法、情景式教学方法等,并把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Simman多功能模拟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沟通交流能力等人文素养。

医药卫生类专业人才将来从事的是医疗服务行业,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为岗位必备能力。学情调查分析显示,不同地区,不同成长背景的学生性格差异较大,沟通交流能力等人际交往能力差异较大,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对人际交往缺乏起码的信心,71.1%的江苏省外(青海、内蒙、四川、重庆等省份)的学生认为自己性格较为内向,90.3%的学生渴望提高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各大院校的社团活动是学生在校锻炼沟通交流能力等人际交往能力的主要平台,如何进一步扩大锻炼平台,将沟通交流能力等职业能力的锻炼融于课程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尤其是占据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比例较大的实训内容,可以采用情景模拟、小组角色扮演等方法,教师有针对性地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有助于训练沟通交流能力的情境,以小组为单位,角色扮演,在完成实训教学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人文素养。

医药卫生论文范文第6篇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国内医药卫生领域应用研究的可视化图谱。经计算,得到节点数271,连接数234,同时我们取出现频次≥5的17个关键词,得出高频关键词词频表,另取中心度≥0.10的28个关键词,得到高中心度关键词,发现高频关键词与高中心度关键词并非完全一致,也就是说,一些高频关键词并非与其他关键词联系紧密。被引频次和中心度都比较高的关键词包括社会资本、自感健康、生命质量、社会支持,它们有助于进一步分析此类研究热点。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医药卫生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从研究内容看,在医药卫生领域中,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疾病传播与防控研究、卫生政策研究。一是在疾病传播与防控研究方面,有作者通过分析社会网络在艾滋病、吸毒、性传播等过程中的作用,来探讨预防干预疾病的方法,相对应的关键词有艾滋病预防、网络结构、流行病学研究、安全等。二是在卫生政策研究方面,有作者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网络互动进行分析,对健康风险管理的整体网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情感支持网络、信息支持网络,建立非正式的健康风险机制,形成健康风险管理体系。其中,对社会资本与社会支持在居民就医行为以及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研究也很广泛,代表性的关键词有自感健康、心理、生命质量、社会支持、调查分析、危险行为、信任、影响因素、行为、对策、社会参与等。还有作者对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知识创新的社会网络关系进行分析,以增强公立医院的创新能力,有代表性的关键词为健康教育、影响因素、网络结构、干预等。从方法的技术运用角度看,通过共现分析、可视化技术来研究和展现某一特定医药领域的合著情况、研究热点、发展方向等是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国内医药领域的主要应用。共现方法可以定性和定量分析学科情况,监测学科领域动态发展情况,多角度揭示信息的内容关联和隐性知识。将提取的共现矩阵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如Ucinet、Pajek、Gephi等)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快速定位特定领域的研究热点,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2讨论

本文通过对国内医学领域近十几年发表的社会网络分析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对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应用情况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2.1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应用于医药卫生研究取得的成绩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是情报学研究的最新手段,将它创新性地运用到医药卫生科技领域的研究有助于更快地获得某些领域的研究动态与发展前沿,同时能较直观地进行国家间的对比,从而找出差异,为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提出具有时效性的决策参考。通过对比表1和表2我们发现,有些频次较高的关键词中心度并不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传统的统计频次的方法显然不适用于对研究热点的探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能够从网络的个体属性、整体属性方面进行分析,挖掘出更多深层次的信息。通过可视化技术直观展示关键词网络,可增强研究问题的现实感,使人们更容易了解网络内部结构,揭示隐性知识。国内医学界运用社会网络可视化工具探测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与热点、作者和机构间的合著网络等的研究构成了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热点。虽然社会网络分析在卫生政策领域的应用研究数量有限,但研究大多规范、操作严谨,将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进行了本土化理解,产生了多样化的研究成果。如陈嘉伟等通过建设医院科室团队的社会网络结构来分析医院知识创新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医院知识创新能力提供借鉴;王欢等将每户家庭作为一个节点,了解农村贫困家庭所处的健康风险和分析网络的结构特性,并构建了健康风险管理的整体网。

2.2社会网络分析应用于医药卫生研究的不足

一是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国内医药卫生科技领域的应用研究数量不多,数据样本大多来自于调查问卷,且数据分析量较小,应用范围不广,主要集中在疾病传播与防控研究、卫生政策研究方面,故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二是数据分析不够深入。很多研究者综合利用较多的可视化软件、数理模型,构建出网络图表,但未在图表的背后深入挖掘其中的深刻涵义、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内容稍显浅显。三是已有的实证研究侧重于对不同社会群体的个体中心网络结构特征进行简单的静态描述,或只是针对某一局限范围内的特定群体进行网络分析,而鲜有对更为复杂的整体网络、网络动态发展模式及变迁趋势的研究。总之,目前国内对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应用于医药卫生研究的不足可概括为理解尚不深入,对于其在医药卫生科技领域的应用也深度较浅,对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一些核心术语、关键测度指标等的应用不太到位,缺乏系统性、科学性。4结语目前国内医学领域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开展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今后应扩展实证研究的研究数据,推广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分析范围,掌握该分析方法的精髓,将“关系”列为研究对象,并用网络的形式表现出来,促进医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医药卫生论文范文第7篇

对比大学本科教育有机化学的教学课时安排,本科教育有机化学一般分两个学期至少120个以上的课时,然而高职教育有机化学的理论和实践课时加起来仅有64~80个课时,因此,课程教学课时少、内容多、任务重。

2教学对策

针对以上“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适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有机化学学习有信心、不放弃、兴趣高、学得快、学得好,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1摸底调查、对症下药

在开学之初,统计本班学生的文理基础,以及大概了解学生的入学分数段,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除了学习基础,平时还要善于观察不同班级学生的学生习惯、学习风气、学习态度等,通过学期初学生学习基础的静态摸底以及学期中学生学习心理的动态摸底调查相结合,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逐步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心理转变,轻松学习有机化学。

2.2合理安排、循序渐进

针对学生入学来的化学学习基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如学生化学基础比较薄弱,在授课计划中,教学进度以先慢后快为宜,教学内容以由浅入深、由简到难为宜。避免教学一开始,教师每节课“高速”赶进度,或者花大量的时间讲反应机理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的接受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将产生“惧怕”有机化学、“讨厌”有机化学的学习心理,影响教学效果。例如烷烃章节中,烷烃的命名规则是学生接触到的有机化合物的最基本的命名规则,也是对最简单的有机物的命名,其他有机物命名加上官能团的命名规则即可,如果在这里没有学透、学懂,后期的有机物的命名将遇到拦路虎,因此这部分内容需要多花点课时讲解,练习,并且进度不宜过快,尽量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再例如杂化轨道的内容,要求学生熟悉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排布,共价键等知识点,如果学生欠缺或者不熟悉这部分内容,教师要花点课时补充或者要求学生提前自学,以便在内容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

2.3兴趣导学、学而不厌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不仅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具有原生性动力作用,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刺激着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利于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1]。例如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伊始,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对人类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有机化学在医学、药学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有机化学在专业课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等,进而分析当地医学、药学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学生就业前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专业特点,穿插有机物的发现、俗名的来源,有机物或者化学反应在制药或者临床中的应用,“社会热点”等内容,引导学生不断地对有机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而不厌。

2.4把握规律、触类旁通

高职大多数的有机化学教材的章节基本上都是按照有机物的类别来编排的,一般来讲,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化合物具有类似的性质[2],一类物质一个章节,每一章节又是按照“分类、结构、命名———性质———用途”为主线,因此规律性特别强。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把握“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之间的关系,通过一种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掌握一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例如,在乙醇分子中,受羟基吸电子的影响,α-H比较活泼,易发生氧化反应,Cr2O2-7(橙红色)被还原为Cr3+(绿色),生成乙酸,因此,酒精分析仪利用该反应原理来检查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并且从乙醇的氧化反应可以看出,反应实质是含有α-H的醇的脱氢氧化,即伯、仲醇都能发生此反应,而叔醇不能。因此,把握有机化学的学习规律,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触类旁通,学好本门课程。

2.5手段并用、双管齐下

在高职有机化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概括为: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记,学生能紧跟教师的讲课节奏,注意力比较集中,但是课堂单调、容量有限;在现代信息化的课堂上,教师大多利用PPT课件边播放边讲课,学生看着课件,以听为主,课堂内容丰富、生动活泼,时而穿插动画、时而播放视频、时而展示图片等,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课堂容量大。但是PPT播放的节奏一般较快,很多同学跟不上播放速度,来不及做笔记或者索性放弃了做笔记,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上课只是听“热闹”。因此,教学中,将两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2.6辅导答疑、查漏补缺

“师者,所以授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解答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是内容多、课时少、进度快、学生层次参差不齐,这也是高校教学的特点,因此,采取以课堂提问、定点答疑、问卷调查、课后作业以及手机短信、微信、邮件、QQ群、教学资源库交流平台等信息化手段的辅导答疑方式,一方面可以弥补课堂讲授的不足,查漏补缺,及时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解决,把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另一方面通过辅导答疑,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情感,避免教学中教师“自我感觉良好”的现象,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2.7评价多样、综合考核

经过了高考“一卷定终身”的学习模式,进入大学学习,课程学习应该更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会学习、会应用”的学生,而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因此,在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方式中,评价方式多样化、过程化、个性化,有利于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学生课程以综合成绩计算,包括:平时表现,如课堂活动的参与性、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考勤、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测验和期中成绩,如平时的各项考试成绩都关系到最后的总评,因此,一次考试差,亡羊补牢还为时不晚,让学生看到希望和机会;实验成绩,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动作操作规范、小组协作能力、实验现象观察、数据的记录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在学期中,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安排课外活动,如查阅资料写报告、自主设计实验线路、调查访问等,都可以从不同方面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是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以上各项按照适当的比例计算得出学生的期末综合成绩。

3结语

在教学中,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一方面要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态度、专业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及时和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另一方面,学生也要发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配合教师的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做学习的主人,师生共同努力,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医药卫生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学术影响力 相对学术影响力 评估分值 医药卫生 高校学报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3) 02-0064-07

科技期刊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社会职责。科技期刊必须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实现信息交流,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原动力。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反映了该期刊在相关领域的学术地位及影响,是对期刊功能的评价,反映期刊的本质和社会需要,同时体现了社会对相关期刊的接受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实力[1-2]。一种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其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基金论文比、论文下载情况、国际论文比等多个评价指标上。通常情况下,对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评价结果,一方面直接影响着科研人员的投稿取向,另一方面对科技期刊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为,高影响力的期刊更容易吸引高水平的学术论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又进一步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目前,我国出版期刊9884种,其中科技期刊4936种,从数量上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2位科技期刊大国,初步形成具有一定数量规模、门类比较齐全、基本满足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科技期刊体系[3-4]。那么,作为科技期刊组成部分的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如何呢?我们对2006―2010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CAJCCR)收录的24种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何学锋等人[5]的学术影响力动态评估模型对其进行评估,以便了解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状况,为以后的科学发展、创造品牌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北京大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2008年版为蓝本,考虑刊物的性质和可比性,从其中的第五编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和药学类核心期刊(共有期刊52种)中,选择24种医药性质的高校学报为研究对象。其中医学性质的刊物22种,药学性质的刊物2种;属教育部主管的刊物12种,属卫生部、总后勤部及省教育厅主管的刊物12种。创刊年份:1937年1种,1951―1959年15种,1960―1980年8种,出版刊期:半月刊1种,月刊8种,双月刊15种,全部为中文核心期刊。

1.2 动态评估模型及其评价指标

学术期刊是传播科学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其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是期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对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评价,本质上是对其社会功能和作用的程度性反映,即运用指标体系对其表达的信息状态进行程度性评价。对于确定的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客观上都存在着一组能够准确、可靠、简洁地描述它的评价指标[6]。

目前,关于科技期刊的评价有多个指标体系。为了能够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我们采用何学锋等人的学术影响力动态评估模型,分别计算24种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 I )和相对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 Ir ),然后进行比较和排序。需要说明的是,某种科技期刊的I 是一个很大的数字,通过除以一个数量修正数进行简化可突出其直观性。

该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其中I y - i是科技期刊的单年度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Iy - i = Ay - i ( Gy - i + Cy - i + Sy - i )・Ry - i (Gy - i + Fy - i + O y - i ),Ay - i 、Gy - i 、Cy - i 、Sy - i 、Ry - i 、Fy - i和 O y - i 分别是科技期刊的单年度来源文献量、即年指标、国际论文比、基金论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他引率;评估年限( Z )。

1.3 资料来源与计算方法

以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辑的2006―201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AJCCR)[7-11](以下简称《引证报告》)收录的医药卫生类科技期刊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其中24种高校学报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来源文献量、海外论文比、基金论文比7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学术影响力的动态评估模型,对每一个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 I )和相对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 Ir )进行计算。

2 结 果

2.1 24种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的比较

我们对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见表1)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的整体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来源文献量的差异。以2009年为例,《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半月刊)年载文量729篇,《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月刊)年载文量821篇,《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双月刊)年载文量476篇,《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双月刊)年载文量118篇。其中,《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的年载文量是《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年载文量的7倍。

第二,总被引频次的差异。以2009年为例,总被引频次大于2000的学报有1种,1500―2000的有3种,1000―1499的有7种,500―999的有12种,小于500的有1种。2009年《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半月刊)的总被引频次是2859,《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月刊)是1980,《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月刊)1804,《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双月刊)1698,《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双月刊)456。其中,《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的总被引频次是《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的6倍。

第三,影响因子的差异。前面提到,2005―2009年24种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的影响因子,除少数学报有波动以外,绝大多数学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学报之间差异甚大。以2009年为例,最高的《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0.805,其次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0.655,《中国药科大学学报》0.630,而《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是0.20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是0.226,《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是0.265。其中,《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是《广西医科大学学报》的3.85倍。

第四,即年指标的差异。就2005―2009年24种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的即年指标的均值(0.046)与中国大学学报类五年的均值(0.045)而言,差异并不明显,但是,学报之间的差异仍很大。例如,2009年《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的即年指标是0.14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0.130,《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是0.099,《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是0.009,《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是0.006,《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是0.005。其中,《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的即年指标是《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的28.8倍。

第五,他引率的差异。除少数学报的他引率有所波动以外,大多数学报的他引率随着年代的推移而逐渐增加。2005―2009年24种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的他引率均值是90%,≥90%的学报有16种,

第六,基金论文比的差异。除了个别学报的基金论文比较小或有波动以外,绝大多数学报的基金论文比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表现突出的是《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分别是0.73、0.97、0.99、0.99和0.98)和《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分别是0.80、0.79、0.78、0.81和0.81),其次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和《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5―2009年24种高校学报的均值明显高于2002―2006年《引证报告》所收录全部期刊的均值[12]。说明本文研究的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的整体质量和学术水平普遍较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学术指导作用。

2.2 24种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变化及其排序

何学锋等人建立的科技期刊动态评估模型对人们通常使用的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分类和优化,剔除了影响作用小、人为因素大的指标,保留了影响作用大、人为因素小的指标,能够比较真实、合理和科学地反映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按照这一模型,我们先对2006―2010年24种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进行核准,然后按年度将数据带入动态评估模型进行计算,获得学术影响力评价分值( I ),并通过除以一个数量修正数进行简化,获得24种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的相对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 Ir )(表2)。此外,将某一期刊最新的单年度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Iy-i)除以其某一时期的I后再减去1,便可获得该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增长率(表2)。

结果显示,2005―2009年24种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中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 I )逐年持续增高且排在前10名的学报依次是:《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和《中国医科大学学报》。相对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 Ir )>1的学报有5个,1―0.60的学报有8个,1的学报分别是《第三军医大学学报》(5.70)、《南方医科大学学报》(3.46)、《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13)、《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50)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15)。排在其后的5个学报是:《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0.91)、《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0.80)、《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0.74)、《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0.74)、《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0.72)。而且,在24种高校学报中Ir之间非常悬殊,最高的《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的Ir是最低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的Ir(0.15)的38倍。学术影响力增长率>0.5的学报有10个,0.5的学报由高到低依此是:《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广西医科大学学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沈阳药科大学学报》和《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表2 24种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2005―2009年学术影响力的动态评估计算数据

3 结语与建议

3.1 相对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较客观地反映了学报之间的差距

研究表明,如果采用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或相对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简单排序的话,那么前10名学报的整体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是比较理想的。如果按照相对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进行划分的话,Ir>1的学报有5个(优秀),Ir在1―0.60之间的学报有8个(优良),Ir

3.2 相对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影响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因素很多,如学报收录论文的数量、被国外检索系统的收录率、创刊时间、刊期长短、页码、知名度等[13],还有院校本身的等级层次、科研水平也相当程度地决定和影响着学报的学术影响力[14]。在这里要特别强调四个因素:(1)重视论文的学术质量。这是学报赖以生存的根本。在我们评价的24种高校学报中,通过评价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来源文献量、即年指标等,以及相对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的比较,可以肯定地说,大多数学报所刊登论文的学术质量是优秀和比较优秀的,少部分学报的整体质量是需要改进和提高的。(2)重视学报的来源文献量。有研究显示[15],数较多的期刊其影响因子与特征因子的排名相对稳定,而数较少的期刊其影响因子与特征因子的排名相比大多出现大幅度下滑的现象,甚至出现下滑48名的现象。所以,数较大的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指标表现出很好的稳定性,而数较少的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指标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因此,要想真正提高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就应该保持一个合理的发文量,而不能为了在短期内大幅度提升影响因子而过度减少刊发的论文数。本文的研究结果也显示,Ir>1的5种优秀学报中,2009年年均载文量为485篇。(3)重视相关学科的高被引论文。研究表明[16],质量是科技论文的关键,质量高,被引频次就高,学术影响力就大;质量低,被引频次就低,学术影响力就小;同一期刊发表的论文因质量的差异,其被引频次的分布是极不均衡的,可以说是少数高水平论文贡献了某期刊绝对多数的被引频次。任何一本期刊的影响因子也主要是由少数高被引论文贡献的。就本项研究来说,其中的《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和《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年载文量并不大,但是评价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以及相对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都相对较高。所以,每一位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者都应该关注相关领域的高被引论文。(4)重视提高基金论文比和国际论文比。基金论文比和国际论文比不仅是衡量科技期刊质量的重要指标,而且直接关系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但是,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2009年24种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中,基金论文比>0.50的有8个,0.50―0.41的10种,0.4―0.31的3种,

注 释

[1][6]何汶.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2):85-89

[2][13]应倩,戴丽琼,夏庆民,等.浙江省医学期刊2005―2008年学术影响力变化分析[J].科技通报,2011,27(3):453-458

[3]张铁明,颜帅,佟建国,等.关于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0,22(2):99-102

[4]新闻出版总署财务司.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R].北京:新闻出版总署,2008

[5]何学锋,彭超群.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动态评估模型[J].编辑学报,2002,14(4):238-240

[7]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R].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35-138

[8]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R].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142-145

[9]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R].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56-158

[10]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R].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164-167

[1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R].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70-173

[12]屈清慧,胡爱玲.中国药学期刊主要评价指标统计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5):793-798

[14]孙洁,陈飞,徐庆宁,等.基于CJCR和CAJCCR的浙江省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5):786-790

[15]安梅.科技期刊的主要影响力指标的波动与期刊载文量的关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5):711-714

[16]韩维栋,薛秦芬,王丽珍.挖掘高被引论文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4):514-518

医药卫生论文范文第9篇

非典要求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决定并执行下去,在网络时代没有信息化是不可能达到上述要求的,探讨、建设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2004年4月24日北京大观园酒店,“首届中国IT与医药卫生高层论坛”隆重召开,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信息产业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的领导,以及医药卫生单位领导和信息化主管、医药卫生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及信息技术工程人员和知名IT企业及医药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就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地位、现状及发展趋势、应用经验和成果等问题展开了全方位的研讨和交流。

此次论坛共分两天进行,论坛组织形式分大会报告、学术交流、技术成果推介三种,并围绕“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医院数字化建设与管理”、“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医学网络教育”等内容进行学术经验交流并征集学术论文。

论坛由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由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医药卫生专业委员会承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软件世界》杂志社成为了本次论坛的协办单位,并为此次论坛特别出版了《软件世界・医药卫生信息化专刊》,全面介绍我国医药卫生系统信息化概况和相关技术成果,还刊登了领域相关专业人士的学术论文。

论坛于上午9时准时开始,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季金奎司长做了主题发言,国家发展研究中心领导、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同时也是本报编委邓寿鹏先生结合国家整体信息化发展和我国医药卫生系统信息化发展做了主题演讲,而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王有才副主任则报告了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整体情况,另有总后勤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广东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浙江省卫生信息中心的相关领导做了精彩发言。来自福州总医院、协和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负责人也分别介绍了本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情况。作为大会的一个特色,医药卫生领域信息化方案提供商ORACLE、思科、微软等分别介绍了各自先进的医药卫生系统信息化解决方案。最后,论坛在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秘书长、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中心副主任刘献军的发言中结束。

用一句话概括本次论坛探讨出的中国医药卫生信息化概况就是“贫瘠的医药卫生信息化,强势的IT技术手段”。

会上讨论认为不论是我国医院的绝对数量、医疗资源、人均医生(包括护士)占有率、每千人病床数,还是医疗制度、医疗保障体系,我们都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很多方面甚至不如另外一个人口大国印度。我国医药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预警系统、快速反应系统、检测系统等都仍处于建设之中,而像协和医院、天坛医院这些中国著名医院也还得为电脑等信息化硬件设备的短缺而苦恼,并且医院的很多步骤都还是手工进行。

所以说,我国医药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十分贫瘠。那么是不是医药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方案不到位呢?不是。在本次论坛上,ORACLE、思科、微软等厂商都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医药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单从技术上来说真的很完美。所以说,IT技术是强势的。

至于为什么拥有绝对过硬的技术,医药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却如此缓慢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有重视程度、规划方面的因素。据中国国家发展研究中心邓寿鹏透露,目前国家正在制定到2020年的科技整体规划,而“人口与健康”成为了该规划的主题,“医疗卫生前移”计划被提起,“人人健康”成为了目标。

医药卫生论文范文第10篇

>> 对我国医药卫生体制基本框架的思考与建议 分析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深化改革的举措 NHS信息化变革对我国医药卫生信息化的启示 我国医药卫生领域公私合作伙伴关系项目简析 由“面”到“点”,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建言献策 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部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与分析 西部某省医药卫生人员现状调查与分析 探索新时期中国医药卫生人才的战略发展与提升 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论我国医药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医药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模式探讨 两岸医药卫生产合作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优化我国医药市场结构的对策建议 用革命性的对策推动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全国医药卫生期刊联合征订 医药卫生行业内的“悲与喜” 浅析我国医药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 基于制度的高职教育现状分析与建议 我国医药的现状、趋势及发展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 > 我国医药卫生高职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建议 我国医药卫生高职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建议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医药卫生高职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医药类专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了促进我国医药卫生高职教育的长足发展,笔者对我国医药卫生高职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针对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医药卫生 高职教育 调查与建议

0.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医药卫生专业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医药卫生高职院校主要为社会输送医药类技术应用型人才,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相关医药卫生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培养的人才不能较高的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此,笔者设计了一张问卷调查表,主要是通过对医药卫生高职院校的108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从中了解我国医药卫生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现状,进而针对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1.调查结果

115名专家中有58名是教学型专家,57名是管理型专家。

1.1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中,有78名(67.8%)专家认为医药卫生高职院校中学生技能训练不足,有75名(65.2%)专家认为高职院校中实践训练场所不足,有45名(39.1%)认为医药卫生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可见,在医药卫生高职院校中,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技能训练不足、实践训练场所不足、师资力量不足。见表1.

表1 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选项

教学专家

管理管家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技能训练不足

37

63.8

41

71.9

实践训练场所不足

36

62.1

39

68.4

课程比例不合适

20

34.5

19

33.3

师资力量不足

22

37.9

23

40.4

未针对高职特点和目标

21

36.2

21

36.8

其 他

4

6.9

6

10.5

1.2实践课与理论课的比例

在“所在院校实践课与理论课的比例”一栏中,有40%的专家选择了实践:理论=1:1.5,有19.1%的专家选择了实践:理论=1:2,有14.8%的专家选择了实践:理论=1:1,12.2%的专家选择了实践:理论=1:0.8,可见,在医药卫生高职院校中,大部分院校的理论课课时多余实践课时。见表2

表2 实践课与理论课的比例情况调查结果

选项

合计

教学管家

管理专家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1:0.8

14

12.2

9

15.5

5

8.8

1:1

17

14.8

8

13.8

9

15.8

1:1.5

46

40

22

37.9

24

42.1

1:2

22

19.1

10

17.2

12

21.0

其他

16

13.9

9

15.5

7

12.3

1.3医药卫生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问题

有58.3%的专家认为医药卫生高职院校专业定位不准,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师资、硬件设施等原因导致高职医药卫生类专业的教育成了“本科相关专业的压缩饼干”或者成了“中专相关专业的发面馒头”,有67.0%的专家认为医药卫生高职院校中专业名称不规范,缺乏统一的标准,在高职院校中,例如这些专业名称出现混乱不规则,生物工程和生物工程技术,医学美容与医学美容技术等,这些专业的名称相似,但是由于名称不统一,给学校招生、学生就业带来的一定的影响。

2.建议

2.1加强实践训练设施建设

在调查中,医药卫生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技能训练不足、实践训练场所不足,这两种问题之间是具有一定的联系的,实践训练场所不足是学生技能训练不足的影响原因之一,学校实践场所不足,会使一些实践的环节无法实施,缺乏足够的实践就导致学生的技能训练不足,因此,医药卫生高职院校要加强实践训练场所与设施的建设,使实践教学环节得到充分的实施,进而增加学生技能训练机会,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1]。

2.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调查中,师资力量不足也是医药卫生高职院校中目前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医药卫生高职院校主要有三种类型,本科院校创办的,由卫生学校升为职业技术学校,高职院校。由本科院校创办的高职院校,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带着本科教学的特征,不能体现职业院校的特点,其教学内容很多不符合职业院校的教学要求,而独立创办的高职院校和由卫生学校升为职业技术学校的师资水平相对较差,因此,医药卫生高职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两种形式,引进学历高、专业水平高、能力强的医药卫生类教师,同时对学校的教师进行培训,鼓励他们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建设一支符合医药卫生高职教育、专业水平高、能力强的师资队伍[2]。

2.3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医药卫生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技能训练是高职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的体系要根据专业的特征、社会的需要、人才培养的目标来制定,不断完善以课堂训练、实验教学、模拟训练、见习、实习等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3]。根据相关岗位的要求设置实践课程的内容,在实践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方法。增加实践课课时,是实践课课时与理论课课时平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实践教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促进自己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见习培养学生初步的动手能力,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实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中也可以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全面的专业需要的各项基本技能,从而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目前我国医药卫生高职院校的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必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完善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实践训练设施建设,正确定位相关专业,专规范业名称,对那些混乱的专业名称制定统一的标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邵鸣.职业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以医药卫生职业教育为例[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29(5):114-115.

[2]李占文,李海澈.医药卫生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人文教育之管见[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8):18-19.

上一篇:卫生服务论文范文 下一篇:学校卫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