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工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2 14:20:10

医药工程论文

医药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与其他类型工程建设相比,医药工程建设具备极强的专业性,并且综合性相比较而言非常强。可以说GMP规范中心指导思想是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而并非检验出来。如在医药工程项目建设中需要按照功能与相应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这样才能够达到相应的要求,保证生产设备能够合理的配置。在医药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将企业内部的文件作为项目建设的标准,严禁抄袭。就当前医药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医药工程项目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这么几点。首先,医药标准不能满足医药工程设计的需要。即使我国在2008年的时候根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了《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医药工程部分)》和国家标准GB50457-2008《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医药工程管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最近,在我国相关医药工程设计协会组织有关单位编写的标准也已经进入到了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即使当前我国在医药工程设计管理已经做出了相应的努力,但是,就目前而言,医药工程项目设计仍旧不能满足医药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在分析相关文件的过程中发现,其中仅仅只有部分内容涉及医药工程项目设计。正是由于医药工程项目设计不具备与之相匹配的设计标准,导致在医药工程项目设计的过程中随意性较大,进而给管理增加了难度。其次,工程设计人员交流不具规范性。在医药工程项目设计的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工程,设计特征并不相同,进而也就导致了工程人员设计目标产生一定差距。也就是说在整个项目工程设计的过程中,根本没有根据医药工程项目设计的要求来实行,同一个项目在设计的过程中存在差异。再次,工程建设专业分类中没有将医药工程单列为一个专业,例如发改委系统从工程咨询行业来讲在31个专业中无医药工程专业,而是将医药工程并入化工专业。建委系统管理专业分类中,14个专业中根本没有医药工程专业,只是将化工制药专业中归入化工石油工程类别。从以上可以看出医药工程没有被列为一个工程专业,这就造成从事专业的工程咨询、工程管理类型的服务性企业极少。最后,医药工程建设领域管理人员缺少。制药工程专业设置较晚,1998年教育部设立制药工程专业,该专业属新兴学科,因此,在课程设置、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在国内尚未形成完善的模式和经验,属于高校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还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之中,使得现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缺少。医药工程并不具备与之相对应的专业,因而也就缺乏这方面的管理人员。而这必然会影响医药工程项目设计效果。

2加强医药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

在针对医药工程项目管理存在问题的过程中,要想医药工程项目建设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在项目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加强管理,促使设计项目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2.1完善医药工程建设标准

从《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医药工程部分》所列标准中了解到,当前医药工程建设标准仍旧有一大部分处于待定状态,完成建设的只有15%,而正在编制的有10%。针对医药工程建设标准的这样一种状态,需要不断加强人力、物力的完善这方面的建设标准。在编制的时候可以联系相关的部门与协会共同单参与完成。从各个组成企业与事业单位中抽离出优秀的人才,并将人才进行划分,根据不同的划分小组将工程建设标准的任务分配下去。而在此过程中必须明确一点就是,在医药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在高校确立与之相应的专业。根据医药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促使学校人才培养能够与建筑市场处于相互匹配的状态。这样才能够应对市场中关于人才缺乏的尴尬问题。当然,针对医药工程建设,相关部门应当予以必要的政策支持,并充分考虑医药工程建设的特殊性,进而为医药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

2.2转变管理理念,制定科学的设计管理制度

在医药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设计管理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重新定位,在整个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树立全局管理的意识。这样就可以实现对工程的全过程、全动态的管理。而这样一种管理就可以为工程建筑施工营造一种安全美观的建筑施工环境。工程设计管理伊始就要对整个管理阶层进行一些组织结构的调整,让传统的管理理念得到创新,尤其在工程设计时,要积极的与各个专业的工程设计人员进行配合,多交流,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应当从全局出发,严格审核程序,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对于医药工程设计管理而言,即使该行业法律所发挥的作用由政府代为管理,并且还具备行业自身属性,但是监督工作的事实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为了让设计管理激活整个工程施工的规范性,进而形成有利于我们的建筑行业的市场需求,这就需要建筑行业建立自我的管理和自我监督的制度,形成专业的管理团队。

2.3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

对于一项工程建设而言,管理人员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在影响,而且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属于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工作。管理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具备专业的管理技能与相应的职业道德,才能够在实际管理工作开展中获得良好的效果。从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就可以了解到,管理工作始终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从施工图纸到工程设计资金等各方面,从一般性法律常识到专业的管理,都需要管理人员具备与之相匹配的职业组织能力,而这些都是专业管理人员所具备的能力。在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还应当应用自己的专业对管理中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以免发生不良影响。由此可见,提高管理人员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医药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医药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医药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海洋资源利用与生物医药 研究生 培养 探索

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浙江海洋学院正式设置“海洋资源利用与生物医药”二级学科,并开始招收学术型研究生。本学科研究生培养借助基础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方法研究海洋资源,尤其是海洋生物原料及其产品的理化特性、营养保健功能、安全保藏加工原理与技术、海洋药物及其他用于卫生保健的海洋生物材料和制品等,其既与海洋科学具有相近生物学基础,又具有以化学和工程学为主干学科的专业知识体系,是海洋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学科。

1.培养目标和要求

重点培养研究生海洋资源利用与生物医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其具备实际工作和基础科研能力,以适合现代科技发展和社会需要;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其能胜任海洋科学相关教学、科研、生产、产品开发和管理工作。培养要求包括:学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科学素养,具备“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备较宽广的理论基础和较熟练的野外操作及动手能力;熟悉海洋科学相关研究领域的专业知识,了解选修研究方向的动态;能从事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资源利用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相关的应用和研究;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外文资料,并具备一定听说写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2.培养研究方向

2.1海洋食品质量与安全:培养研究水产品渔药、重金属、过敏源等危害成分的风险评估与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内源有害成分的性质及其加工贮藏中变化规律、控制及去除方法;研究水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及安全生产监控体系等。

2.2海洋生物利用与加工:培养研究水产品贮藏特性及新型保鲜加工利用技术;研究水产品功能提取制备和应用;研究远洋渔业资源、低值及废弃水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海洋微生物工程化利用技术等。

2.3海洋生物制品:培养研究海洋蛋白及多肽、多糖、脂质制备工艺、理化和生理活性;研究与开发以海洋蛋白及多肽、多糖、脂质为原料的高附加值保健食品、医用食品和护肤系列精细化工产品;研究海洋生物制品质量控制技术及其质量标准的制订。

2.4海洋药物:研究海洋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快速发现和结构表征技术;研究海洋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技术与构效关系:研究海洋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调控机制;研究海洋药物的筛选与功效评价技术;研究以海洋功能寡糖和多肽等为原料的创新药物的工程技术。

3.学制与培养方式

海洋资源利用与生物医药全日制研究生学制为3年,课程学习阶段为1~1.5年,学位论文完成阶段1~1.5年。对于提前完成规定全部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的,经专家推荐和严格考核,可申请提前毕业,但在校时间不得少于2年;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学习任务者,允许适当延长年限,但在校时间不得超过5年。

海洋资源利用与生物医药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或导师组培养方式。鼓励与校外高校、科研院所及大中型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具体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严格的科研训练与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法。课程培养采用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强调教学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式,注重培养研究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格考核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求研究生认真学好政治理论课,并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公益劳动和社会活动,经常进行形势与任务、方针与政策和思想品德的教育。

4.培养课程设置

海洋资源利用与生物医药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 32学分(学位课不少于21学分,其它必修环节3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科研和论文1分、实践活动1学分。

学位课:(1)学位公共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和英语,共6学分;(2)学位基础课按一级学科设置,不少于6学分;(3)学位专业课按二级学科设置。

非学位课:(1)专业选修课侧重拓宽学科知识面,增强研究生综合素质训练,并考虑学科的前沿性、交叉性。(2)公共选修课,其中《自然辨证法概论》必须选修,1学分。(3)跨专业选修课可在培养方案外选修,不少于2学分。

补修课程:同等学力或跨学科攻读硕士学位、及在招生考试时被认为基础理论或专业知识有着某些缺陷需要入学后进行适当补课的研究生,应补修相关大学本科主要课程2~3门。详细课程设置如下表所示。

5.实践和科研能力培养

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学术活动等也为必修环节。(1)学术活动1学分,贯穿培养全过程。要求研究生至少参加1次省级及以上学术研讨会,及时了解国内外学科发展动态;至少全面参加1个市级以上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培养其独立科研工作能力;至少参加1项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的申请。(2)科研和论文1学分:要求研究生必须在国内外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含收录)1篇及以上与课题研究相关学术论文(不包括综述),论文必须是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导师)、浙江海洋学院为第一单位。(3)实践活动1学分:包括社会调查、助教、助研、助管等,在学期间研究生应进入实验室或校外基地实习1个月以上。

6.学位论文

医药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应用型;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124-02

21世纪是一个以人才为核心的高级技术产生迅猛发展的世纪。随着我国加入WTO及GMP等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我国医药工业将直接参与国际医药市场竞争。但大多数制药企业由于工程技术的问题和制药设备的落后,不能完全实现工艺设计的要求,造成产品技术含量底、质量不稳定。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的陈旧,也使得药品的生产不能完全融入国际制药行业的竞争中。如何尽快的缩小与世界先进企业的差距,适应集约化生产以提高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是我国制药业所面临的迫切问题。医药工业的发展速度与制药工程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只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知识的药学类专业人才已不能适应现代医药生产企业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大批既懂制药又懂工程同时擅长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而既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又懂得工程技术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几乎为空白。因此,教育部已于1998年调整了高等教育专业目录,其中在药学类增设了制药工程专业,以期培养出具有优良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宽阔的知识领域,并且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重视本科毕业设计模式的创新和实践

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和见习期都比较短,而既具有工程教育背景,又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比较少,在诸多教学环节中,学生很少做工程设计,多数进行专题实验。制药工程专业的课题设计环节的重点不突出,与实践脱节是目前影响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要突出该专业的特点,就要贴近工业实际,把制造技术、质量意识、市场竞争、工业安全与法律约束等内容联系起来。注重发挥各学科的交叉作用,围绕重要的药物原料、中间体和辅助材料的生产工艺,以及典型药品的合成与制剂,带领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参观学习,了解制药企业的生产实践,让学生在制药车间感受工业化制药过程,建立工程制药的观念和思想,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实习时间一般不少于4周,通过实习,应使学生详细了解实习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点、主要工序操作、控制方法、操作条件、主要设备的结构、尺寸和性能及工作原理;熟悉实习产品的能源条件、节能措施、“三废”防治及综合利用、实习车间的布置、技术安全、实习车间的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情况;掌握实习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实习车间曾出现过和现存的问题、曾采取或打算采取的改进措施。实习结束后,应当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含设计说明书与图纸的质量,说明书内容是否完整,文字表达是否简洁、清楚,程序模块能否进行联动计算,工作界面是否友好,可读性、可移植性是否强,设备选型与车间布置是否合理、先进,主要设备总装图的结构是否正确,图纸表达是否规范,图面是否整洁、清楚等。

二、重视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强调的是突出创新性和实践能力。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与研究很少相关,这使得不少学生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让科研成果进课堂,树立崇尚科学的观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加强创新实践,构建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新体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开创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开放式实验的开设是十分必要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它主要分为五个阶段:①教师给出实验题目;②学生通过自学、自查文献,独立设计实验方案;③经教师审批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④总结归纳实验规律,以论文形式完成实验报告;⑤举行小型报告会。开放式设计实验的选题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各类文献资料,并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在开放式实验的全过程中,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从事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锻炼学生独立动手能力、独立观察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时,学生得到了全面的科学研究训练,学到了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能力培养上升到了高的层次,经受的锻炼发生了质的变化。

三、大力支持科技创新

学校应鼓励学生开展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努力将各实验室打造成为本科生科技创新的第二课堂,积极组织二、三年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学校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和学院级基础教学平台对学生全日开放。鼓励学生从二年级开始以研究平台为基础,自带课题或科学问题,或以教师的课题为前提,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导师制下的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营造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学术氛围。

四、提高和把握制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让学生提前参与科研实验。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通过大一和大二基础课程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经验。对于进入大三的学生,利用课余和休息时间参与老师科研实验是一个宝贵的学习过程。在毕业论文总体安排上要做到提前参与,做好准备,合理安排。通过双向选择,学生在大三阶段就确定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不仅能够在今后专业课程学习中从导师那里获得必要帮助,同时有助于毕业论文工作顺利进行,导师也能够将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与自身科研工作结合起来。提前做实验,避免毕业论文与找工作和考研及复试时间冲突。毕业论文时间一般安排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开始,但该学期是学生最没有心思留在学校学习的时期。此种状况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也是令指导老师最为头疼。毕业论文在预答辩阶段学生要么找工作在外、要么是考研复试在外,根本顾不上实验和毕业论文。所以提前让学生做毕业论文的实验工作,后期写毕业论文时就不会因忙乱导致论文质量下降。同时为确保论文质量,还有必要加强该实践教学的监督、管理和检查。借鉴其他高校先进经验。教师要认真指导,及时检查学生工作进度和质量,及时提出论文中问题和不足,启发学生找出解决方法和建议,督促学生按计划进度进行论文工作。

综上所述,医药工业作为21世纪的战略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产出等特点,属知识密集型、专业化程度高的特殊产业。由于其发展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因而世界各国均将其列为未来优先发展的优势产业。医药工业的发展速度与制药工程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如何才能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制药工程类型的人才?我认为应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注意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加强工程实践的训练,培养创新和创业能力,成长为既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知识,又懂得现代制药工程技术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小平,徐海星,李湘南,等.制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8,9(5):93-94.

[2]李华,胡国勤,梁政勇,等.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1,(4):24-26.

[3]祝宏,刘永琼,巨修练,等.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创新及实践[J].药学教育,2005,21(5):17-19.

[4]谭倪,聂长明,袁亚莉,等.新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0,(4):63-66.

[5]燕方龙,赵琳静,任新锋,等.地方工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9,(5):29-32.

[6]颜凌燕,陈明功.指导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3):63-64.

作者简介:陈剑锋(1979-),男,博士。

医药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药学硕士 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C

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会议审议通过了金融硕士等19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在我国设置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警务、应用心理、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城市规划、林业、护理、药学、中药学、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等硕士专业学位。

为适应我国医药事业发展对药学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药学人才培养体系,创新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药学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药学硕士专业学位。药学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Professional Master of Pharmacy”,缩写为M.Pharm。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面向药物技术转化、生产、流通、使用、监管等职业领域,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较好掌握药学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

1 专业人才需求与招生

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对自身健康也越发关注。药品作为预防、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命生活质量。同时,高质量的药学服务是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环节,在保证患者合理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设置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点,培养高素质、高质量和具有创新能力的,能够将产学研有效结合,指导合理用药,进行优质药学服务的应用型高层次药学专门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医药产业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随着医药领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进步,药品研发从简单仿制走向自主创新,药品供应从短缺走向丰富,医药产业不断在规范化、现代化、集约化、国际化等方面迈出新步伐。随着医药行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一线工作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颁布的药品法中,明确规定在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必须配备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而国家药监主管部门规章中,在GMP和GSP认证条件中又规定一些重要的岗位必须配备执业药师。

药学专门人才培养的多元需求。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已有药学硕士科学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学位类型。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与药学硕士科学学位以培养教学科研型药学人才目标不同,旨在根据医药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增列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点,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了药学人才市场体系,另一方面也为医药行业从业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职业发展和成长路径,使学习和实践、知识与技术、社会需要和个人成长成才更好地在产学研一体化过程中结合起来。

毕业生就业市场具有广阔前景。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日益得到国家的重视。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各大城市医药产业科技园建设成效日显,泰州、台州、昆山等二、三线城市的医药产业发展也如火如荼,给熟练掌握药物技术转化、生产、流通、使用、监管等职业领域知识和本领的药学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施展才华的舞台。

2 培养目标定位

2.1药学硕士学位培养目标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面向药物技术转化、生产、流通、使用、监管等职业领域,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较好掌握药学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第一,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

第二,掌握药学基础理论知识及其相关专业技能,能胜任医药生产、质量评价、新药研发、流通管理、临床应用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三,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第四,身心健康。

2.2药学硕士学位点建设发展规划与措施

第一,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着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制定、完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和结构。

第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努力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学术骨干,重点引进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教师。同时,重视吸收来自药学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聘请在产学研结合领域具有显著成绩的企业家和学者为兼职教师,努力构建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以高水平人才为核心、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第三,推进学科平台建设,努力培育专业特色。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重大需求,推进药学硕士理论教学与实践基地建设,促进相关学科资源整合和交叉融合,打造本专业领域先进创新研究平台;拓展与海内外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搭建校企技术研究平台,建立协同创新联盟,共同争取重大项目、申请专利等,带动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相关研究方向的发展。

第四,落实管理制度和培养经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坚持实行双导师制、设置专业实践必修课程、审核学位论文实践选题以及评定奖助学金等制度,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给予实习实践经费支持,不断提升办学保障能力。

3 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面向药物技术转化、生产、流通、使用、监管等企业岗位实际,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充分反映药学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突出交叉性、实用性,重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强调以应用和问题为主线对不同学科知识加以整合,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上,重视运用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

在培养过程上,充分体现专业学术性与医药职业性紧密结合,坚持实践育人导向,强化实践育人理念,有力推动教学实践,拓展实践育人载体,广搭实践育人平台,注重实践育人效果,积极推动社会实践,确保实践育人实效等措施,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和安排药学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实践过程中,重视培养和提升药学行业职业能力,注重产学结合,强调以应用和问题为主线对不同学科知识加以整合,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要重视运用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专业实践应有带教老师签名的每阶段的实践报告及结束后的专业实践总结。对于专业实践的评价方式需经本校与实践单位双方同意,评价标准应符合行业实际,并能真实体现药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水平。

学位论文选题紧密结合药学及相关领域科技转化、注册与申报、生产与技改、推广与流通、药学服务及药品监管等实际问题,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学位论文类型可以是专题研究、典型案例分析、技改方案等,体现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须有药学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3.1领域方向简介

主要包括化学药物合成、药物新剂型、生物药物应用、药物分析方法与检测、临床药学、药事管理等专业与方向。

3.2招生对象与学习年限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3年。

3.3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实践教学是全日制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和安排药学硕士研究生到企业或医院实习。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学位论文选题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内容应着眼实际问题、面向行业应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3.4课程设置

攻读本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 1学分:

第一,学位课程不低于23学分,包括公共课5学分、专业必修课12学分以及专业实践6学分;

第二,选修课程不低于8学分;其中行业发展前沿讲座为必选课程,该课程要求研究生参加讲座4次以上并撰写学习报告,由导师评定学习成绩。

另外,须完成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报告两个必修环节。

3.5实践环节

药学硕士研究生应在医药行业相关单位进行时间不少于6个月的专业实践。专业实践应有带教老师签名的每阶段的实践报告及结束后的专业实践总结。对于专业实践的评价方式需经本校与实践单位双方同意,评价标准应符合行业实际,并能真实体现药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水平。

3.6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结合医药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选题,突出课题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选题应紧密结合医药行业的实际,深入基层现场,对医药行业领域中某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制订、设计调查方案,收集资料,在现场实践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对策。

论文形式可以是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可以是针对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解决方案,或者其它相关研究论文。论文应反映作者运用所掌握药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医药行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研究结果应对医药产业实际工作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校内,另一位导师为来自行业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

论文撰写完成经导师审阅定稿后,还应有2位(其中至少一位来自校外实践单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并给出意见。论文评审应重点审核: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生产实践中所遇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其解决科学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医药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研究生学位论文 网络评审系统 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Base on Dissertation Remote

Network Assessment in the University of TCM

WAN Zhiqiang[1], ZHANG Haomin[1], WEN Hongjuan[1], ZHANG Lili[1], SHAO Shuai[2], WANG Hongfeng[1]

([1]Graduate Schoo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

[2]Medicine Schoo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xpanding of the proportion of graduated students in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quality of the dissertation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changed, and scope of the study has been expanded. Take X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scope of the study does not be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area, widely involv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clinical medicine, nursing, literature, chemistry, management and some other related professional. X University invited many professors of other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omplete the dissertation review in 2014, during this period, there we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long review cycle, high management costs, and inefficiency and so on. In order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we need to design an easy to use and high security system to meet the need of the dissertation review.

Key words dissertation; network assessment system; graduate education

X大学2014年度共有368人申请博硕学位,学位论文评阅工作量相对较大。由于中医药专业在X省高校、科研院所分布不均匀的局限性,X大学论文送审以省外院校及科研院所为主。

1 中医药院校学位论文评审的特点

从全国范围看,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较少,且中医药大学以外的其他院校、科研单位的中医学、中药学专业发展与中医药院校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论文评审很难在省内找到一定数量的评阅专家。论文评审需要送到省外高校,近五年来,X大学论文送审院校主要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贵阳中医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等高校。

中医药院校的专业领域较为独特,随着近年来交流的不断增进,中医药相关学科专家数量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总量是小的。地理位置相近的各院校之间的指导教师大多互相熟识。论文评阅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人情分,不太好意思提出尖锐的看法,也很少会给论文不通过。因此,作为研究生学位部门管理人员,亟需寻求一个更为合理的、有效的论文评价方法。

2 传统论文评阅的弊端

2.1 评审过程繁琐

传统学位论文评阅的方法主要是,X大学随机抽取部分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将抽到的论文隐去作者和导师信息,编号,记录好编号对应的作者,将论文送至复印社打印。提前与送审院校研究生处联系,将打印好的论文邮寄至送审院校研究生处,送审院校研究生处领取论文,按论文方向将论文分发至各院系,各院系研究生秘书将论文发放至相关专业专家评阅,专家评阅论文后返给各研究生秘书,研究生秘书返回所在学校研究生处学位办,学位办将评审完毕的论文评阅意见书邮寄回X大学研究生处。整个工作十分庞大而复杂。很多学校大多只接收5~7所院校论文,邮寄的论文如涉及专业过多,或涉及专业在不同校区、不同医院过多,很多学校不愿意接收论文。特别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论文评阅意见书返回延误。加上往返快递时间,一般最快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②

2.2 论文评审费用高

送审论文需要印刷,1本硕士论文印刷价格大约在50元左右,1本博士论文印刷价格大约为100元左右,邮寄费用大概在每本10元左右,管理费在每本50元左右。这些费用占论文评审费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花费巨大。③

2.3 论文评审时间集中,工作压力大

从全国中医药院校看,学生多在3月份提交论文,很多导师在提交论文前,会临时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尽管学校有论文提交截止时间,但碍于导师情面,很多学生要在3月底才能提交论文。由于每个学校都需要将研究生的论文送到外校审阅,且各个学校发放论文评阅意见书的时间都为四五月,这一期间,全国的研究生处工作都比较繁忙。很多学校不愿意接收大量的论文。特别是很多学校同时接收10余所、甚至更多院校的论文,这无疑加大了高校研究生处学位办的工作压力。因此,学校在选取发放盲审论文比例时,不太放心选取过多学生的论文,怕给自己、给他人造成工作负担。由此可看出,这种工作方法,容易产生不良情绪,束缚了学校发放论文的热情。

3 采用网络评审的优势

3.1 网络评审简介

现代计算机快速发展为网络评审体系提供了技术保障。网络评审可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利用互联网将更多的相关领域专家纳入论文评审专家行列,且学生的论文可以快速呈现到专家面前,同时,利用WEB程序开发技术,④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论文评阅方法。最大限度地对论文保密、对评阅专家信息保密,较传统评审方法更安全、更有效、更快捷。

3.2 网络评审节省资源,降低费用

传统评审方法,需要将送审的论文印刷,邮寄至送审单位(多为外省份)。通过快递公司邮寄论文,通过快递公司取论文,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采用网络审阅,环保、快速、省心,优势明显。

3.3 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基础材料收集好,只需给评阅专家网址(或二维码)、账户、密码,专家即可在网络端审阅论文,不受办公环境制约,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⑤

3.4 提前知道评审结果,便于安排答辩

专家审阅论文过程中,可随时提出评审意见,待论文评阅完成后提交论文评阅结果,学生收到评阅反馈意见后可及时修改论文,管理单位可随时了解评阅情况,以尽快通知各学科、各学院,各学院可根据反馈结果合理安排答辩时间。

3.5 建立评审专家库

网络评审经过几年发展,管理单位可对评审专家建立评审专家库。今后,管理部门可直接与专家交流、沟通,不再走传统的研究生处、各学院研究生秘书、专家这一繁琐的工作流程,直接同专家面对面建立关系,评阅论文。专家库的建立不受地域限制,可以选取更多院校、更合适的专家评审论文。

3.6 利于数据分析,指导管理者调整政策

网络评阅论文,数据更容易分析,管理者可清晰、直观掌握各年度论文评阅情况,有利于论文评阅工作的总结,及时调整下一年度的论文评阅工作方法和思路。

4 网络评审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1 年龄大的专家不习惯

年龄大的专家接触网络相对偏少,对网络评审工作还不适应。这要求我们开发更为清晰、便捷的网络论文评审系统。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如不习惯网络评阅,可在线打印学生论文及论文评阅意见书。

4.2 电子版论文暂不能实现快速标注服务

纸质版论文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标注,网络评阅论文暂时无法随意标记。目前可采取在线打印的方案解决,未来尽快实现一种简单、方便、快捷的网络标注服务。

4.3 网络评阅论文对软硬件有一定要求

网络评阅论文对专家使用的电脑系统、浏览器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兼容性还不够完善。论文评阅使用说明书的编写上,尽可能地把所有能考虑到的问题汇总编入。

4.4 培养用户习惯

目前国内采用网络评阅论文的学校还非常少,特别是中医药院校,尚处于未开发阶段。X大学尚未接到网络送审的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论文。由此可见,中医药院校的评审专家,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网络评审。

4.5 电子支付

专家评阅论文后,填写论文评阅专家费用领取单,由X大学研究生处学位办审核无误后直接支付。目前正与技术人员协作开发,争取未来可通过支付宝应用来支付评审费。

4.6 网上签名和盖章

网上签名已无技术障碍,电子盖章相对困难。目前的想法是,在线打印后,盖章,传真回X大学研究生处。

远程网络论文评审工作才刚刚起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未来,论文评审工作将会变得越来越快捷、安全、有效。

通讯作者:王洪峰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40204070YY)

注释

① 张德勤,龚道华,杨勇.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网上评阅的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3):34-37.

② 封旭红.学位论文盲审区域合作的实践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9):22-25.

③ 吕向前.研究生学位论文网上评审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3(6):27.

④ 齐红芳.基于.NET平台的网上论文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医药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本科;制药工程;毕业论文;选题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36-03

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该环节在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有重要作用,是本科教育层次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标志,也是本科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衡量标准,其过程包括选题、文献查阅、方案设计、实验研究、数据分析与处理、论文撰写和答辩等多个阶段。制药工程属工科专业,侧重于化学、化工、制药等方面基本知识的教育,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是一门技术含量高、学科范围广、应用性强的专业,因此毕业论文的内容和方法应在理念上与时俱进、选题上突出特色、方法上开拓创新,力求完善制药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毕业论文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制药过程中的工程、科研和社会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严谨的学习、工作态度。本文从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实际出发,就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进行探索和讨论。

一、指导教师的选择

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促使其积极主动完成相关研究,才有可能产生创新结果。目前国内很多大学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指导教师和选题,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然后指导教师根据选题情况及学生的基本情况进一步确定论文题目,该办法的好处是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且可以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不足之处是容易出现“扎堆”现象。日本的东京工业大学、东京农工大学、神奈川大学和京都大学等却采用单向选择的方式,即只有学生选择指导教师,而指导教师需无条件接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然后与指导老师协商进而确定选题。

目前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也是双向选择,指导教师先填写信息表,包括近年承担的项目情况和毕业论文题目、本年度拟开展的论文题目等内容,学生根据信息表选择指导老师和论文题目,这种方法极易出现“扎堆”现象,并且指导教师在信息表中提供的信息有限,无法实现面对面的及时交流,老师与学生、学生与课题之间的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建议指导教师与学生的选择采取双向选择和单向选择相结合的办法,即以学生的选择为主要考虑要素,除非是因为选择的学生太多、实验室面积限制或课题经费困难等因素,指导教师可以婉拒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前专门组织指导教师与学生的见面会,每位教师都要详细、全面地向学生介绍自己的课题及目前研究进展情况,尤其是学生毕业论文时参与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实现真正的双向选择。

具体的选择过程如下: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

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一般不宜要求过高,该环节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和严密的科学思维,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加强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基本科研素质和综合素质,进而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选题脱离本专业实际,缺乏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2.缺乏创新,墨守成规,没有独到的见解。

3.选题未与科研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出现虚拟课题。因此,在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时应遵循三个原则:①要求体现基础性、前沿性、探索性、实用性、价值性、现实性和创新性。②毕业设计题目要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③题目的选择一定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专业特色。

实际选题时,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选题以科研课题为依托,让学生参与实际科研项目完成毕业论文。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空间;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加快教师的科研进度。由于科研活动周期一般要长于毕业论文的时间,故选题时要注意兼顾科研活动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一般选题反对题目陈旧、一题多届。但对于教师一定研究基础的课题,在强调质量监督和保证学生受到全面系统锻炼的前提下,应让每届学生的研究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扩大和延伸。根据本专业特点,按照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符合培养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科学可行等原则,拟出供选题目。提倡和鼓励学生自由选题。学生经过几年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自身对某些课程的兴趣和心得体会出发,或是对课程内容的发展延伸有了新的发现,经大量收集和阅读相关资料和文献系统归纳分析后进一步和指导教师沟通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

三、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

在毕业论文研究期间,指导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监督与管理。由于制药工程的毕业论文都是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学生和老师交流和见面的机会多,便于日常的监督管理。在毕业论文撰写中应实行随时指导、中期检查和最后把关三个环节控制,尤其是中间检查和最后把关两个环节最好由本专业的指导教师集体或交叉组织完成,并及时将发现问题和建议反馈给指导教师,以保证毕业论文的顺利进行和完成。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是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我校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已实现制度化管理。指导老师根据毕业论文的实际进展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完成所指导学生的中期检查,将结果上报学院和学校主管部门,并及时解决在中期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若由于客观原因课题进展不顺利,无法按原计划完成研究内容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重新规划研究课题,甚至更换论文题目。既然是科学研究,失败也是允许的,但没有实验结果就无法撰写毕业论文,因此及时调整也是非常必要的。

四、毕业论文的写作

为了提高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实现论文在内容和格式上的规范化与统一化,且要求论文内容数据可靠、立论正确、推理严谨、层次分明、文字简练、说明透彻,此外对撰写格式和装订要求也有具体规定,要求学生将实验过程用规范化的语言进行汇总、整理。近几年学校和学院均加强了对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导和规范要求,使毕业论文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因此,在论文研究工作进入收尾阶段时,非常有必要组织撰写毕业论文的专题讲座,请有经验的教师为毕业学生讲解毕业论文写作的格式、结构、国际单位制符号的使用、参考文献的引用、实验数据的整理、图表的规范要求等,并就撰写毕业论文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另外,指导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导,认真阅读学生的毕业论文初稿并提出详细的修改意见,学生修改后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还应进行反复修改,直至达到学校的要求。

五、毕业论文的答辩

为了公平、客观地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评分,目前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组织答辩委员会统一负责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在答辩前按学号顺序预先制定答辩日程安排表。答辩前要求学生使用PPT阐述自己的毕业论文研究工作,然后回答答辩委员会老师提出的问题。每个学生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老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从选题、阐述思路、实验方案、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工作量和回答问题等方面进行评分,同时规定老师不对自己指导的学生评分,答辩结束后再统一进行汇总和表决。这种答辩方式能较好反映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优劣,培养学生准确表达论文意图、阐释论文思想和敏锐回答问题的能力,并保证了答辩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要求指导教师要有奉献精神和责任心。近几年的实践证明,我校制药工程本科毕业论文在选题、过程管理、论文撰写、答辩与成绩评定等环节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和管理办法对保证和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是有效的、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陈艳娇.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设计方案新构思[J].江苏高教,2011,(5):93-94.

[2]朱学道,邓道贵.高师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局限及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7):61-62.

[3]靳治良,朱桂华,杨晋,等.化工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3,(5):68-70,85.

[4]蔡照胜.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中的几点体会[J].高教论坛,2011,(4):49-51.

[5]李英,刘芳,温杰.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学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93-97.

[6]颜凌燕,陈明功.指导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3):63-64.

[7]徐东花,于春月,何法,等.药物分析实验改革尝试[J].安徽医药,2007,11(9):862-863.

[8]刘先进,李家明,谢冬梅.制药工程专业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及体会[J].安徽医药,2010,14(9):1110-1112.

[9]刘先进,李家明,李传润.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内容及方法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6):124-125.

[10]肖艳华,冯菊红,张珩,等.拓展训练在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中的运用[J].药学教育,2011,27(2):53-55.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J2012136)。

医药工程论文范文第7篇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设有医史文献、实验中医药学、中药制剂工程、临床研究、中医药教学及综述栏目,涵盖了中医药学科的广泛领域。学报的宗旨是为作者提供宽松、自由、活泼的学术创意和交流平台,为读者提供一个拓展学习空间的重要渠道。在医史文献栏目中,学报发表与中医药历史和经典文献相关的研究论文,推动对中医药传统知识的理解和挖掘。实验中医药学栏目主要刊发关于实验研究的论文,涵盖中药药理学、中药资源学、中药化学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中药制剂工程栏目关注中药制剂的开发与研究,发表制剂技术和新药研发等方面的文章。

临床研究栏目是学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表中医药临床研究、临床观察和案例报告等,探索中医药在疾病治疗和健康维护方面的应用。中医药教学栏目关注中医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推广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此外,学报还设有综述栏目,对中医药学科的前沿问题和研究热点进行综合述评。秉承严谨、科学的编辑原则,注重学术质量和学术道德,在稿件的评审和发表过程中保持公正和公平。该学报鼓励国内外中医药学界的学者、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投稿,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医药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学术声誉。

医药工程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SCI;文献计量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论文SCI-covered papers publish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Based on SCI as the data source, this paper collected the articles published since 2004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involves years, literature type, cooperation country, the paper citation rates, source journal, journal impact factor, partition and so on. This paper provide the references for th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and school construction.

Key words:SCI;bibliometric analysis;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scientific paper

学科评价是指对学校对教学与科研投入与产出以及得到效益的一种评价。它的评价有多个方面,大致可以分为教学指标、科研指标。教学指标如师生比、博士学位授予量、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图书藏书量、人均藏书,以及投入数据库的人均经费等。科研指标有总研究经费、师均研究经费、研究经费资助教师比例、论文产生量、专利产生量、专利专化率、论文引用总被引、人均被引次数、核心期刊论文数、SCI收录论文数等等。其中,SCI收录论文数,既可以作为衡量科研产出,也可以作为评价科研水平的指标,受到学科评价工作者的欢迎。

本文以SCI为统计源,统计SCI收录的南京中医药大学截止检索日2013年11月8日止,论文被SCI收录以及被引用等情况,从一个方面评价我校科研状况,为进一步发展科研实力,确立科研政策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以web of science平台检索南京中医药大学,包括各附属医院发表的科技论文。检索条件如下:地址=(Nanjing Univ Trad* Chin* Med*)OR地址=(Nanjing Univ Chin* Trad* Med) OR 地址=(Nanjing Univ Chin* Med*) OR 地址=(Nanjing Trad* Chin* Med* Univ) OR 地址=(Nan Jing Univ Tradit Chinese Med) OR 地址=(Nanjing Univ Trad Med);检索时间:2013年11月8日。

检索结果:截止检索日止,共检索到文献894篇。涉及作者918位,发表在115种期刊上,引用参考文献2522次,总被引次数2933次,去除自引有2471次,平均引用3.28次。数据结果与分析如下。

2 数据分析与讨论

2.1 论文总量年度分布以及被引用情况。

论文分布在2004至检索日为止,共有894篇论文被web of science收录。从图1中可以看出,2004年到2008年,我校被SCI收录的论文屈指可数,但从2009年开始,论文数量开始大量增加,到2013年收录的论文数达到了232篇,从2010年到2013年属于我校SCI的高产阶段。一方面说明我校科研人员越来越认识到在国际性期刊上的重要性。在国际期刊上,体现了对科研工作者的科研能力与科研水平的认可。同时,也与我校近几年对博士毕业资格要求的提高,以及对申请副高以及正高的要求大大提高是密切相关的,也与近几年我校教师申请省级及以上课题的热情有关。[1]

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很明白科学引文的重要性。课题在开始进行研究以前,研究者必须对前人曾经做过的相关研究要有个调研以及追溯,对整个课题的历史、现状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要有全面而且系统的了解,从而能做到胸有成竹。调研的结果应该是前人工作的继续,或者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并且是有意义的课题。这就需要有大量的引用文献来支撑相关的论述。当自己的研究工作完成一个阶段,或课题结题撰写论文时,在论文中引用别人的数据或观点,以示区别作者自己的观点,并在论文最后把参考文献引上,这既是一位科研工作者科学道德的体现,也是科学研究工作本身继承性的需要,完全符合国际学术规范,实际上引文是科学论文的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论文引用率是指科学论文对文献的引用次数。论文引用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科研文献被其他国家或机构的认可度的标志(或数据等)。论文引用率的高低,说明了科学工作者发表的科学文献的被引用情况,也说明其在某一科学领域的影响力。科学论文是科学工作者科学成果的重要载体,它的被引用反映了科学成果受到了解和吸收、传播的情况,被引用的越多,说明其传播的范围越广,受到的关注越多,相应地,做出科学成果的科学工作者的影响力也就会增加[2]。

从文献被引用情况来看,图2可以看出,我校SCI收录论文被引用频次是逐年在增加,尤其随着2009年以后数的增加,被引频次增加的更明显。表1也可以看出,从篇均被引频次来看,虽然我们的论文数每年都在增加,但每篇论文平均被引频次也是一直在增加,并没有因为的数量的增加,而引用率降低的情况,说明我校科研工作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被同行权威的认同与关注程度也逐渐在提高。

2.2 论文合作国家分布

表2可以看出,从论文合作国家分布来看,美国、中国台湾和日本是与我校科研工作者合作比较多的国家,如表所示,共计402篇,占全部论文总数的45%。论文平均被引次数在前三位的是德国、加拿大、日本,分别为13.67、8.25、7.23。从篇均被引次数来看,与同类院校北京中医药大学的19.92、12.56、11.15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也希望我们的科研工作者在已有的工作成绩的基础上更加努力,取得更丰硕的成果。同时,科研管理部门,也应该从单纯的SCI收录的奖励,结合被引用情况,来激励科研工作者,可以更大限度的激发科研工作者的科研热情以及科研能力。

2.3 论文合作单位分析

表3可以看出,从合作单位来看,我校与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大学以及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江苏大学合作的论文比较多,共计344篇,占论文总量的39%。从篇均被引次数来看,与中国药科大学合著的文献篇均被引次数均最高,有5.02次。这个数据低于与国外合著的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说明我校与国外同行合著的论文更容易被科研工作者的关注。

2.4 论文文献类型分析

从文献类型看我校发表的SCI收录的论文来看,研究型论文占了90%以上,占据我校第一位。平均被引用3.40次,低于北京中医药大学5.06次。综述论文数虽然少,但其平均被引用率高于研究性论文,也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文献,说明综述与研究性论文的文献价值还是比较高的。

2.5 来源出版物分析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SCI期刊专业归属,以及JCR影响因子将SCI期刊进行排名,分属于一、二、三、四共四个区。因此这种分区情况不单单是按照影响因子走,跟专业也有很大关系。同样的影响因子,在工程技术类里一点多影响因子可能就能在二区,而在生物类可能只能在四区。根据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提供的《JCR期刊影响因子及分区情况》,将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检索源期刊中一区、二区和三区期刊收录的论文界定为高水平学术期刊论文。

从表5中可以看出,11种期刊,刊载了我校科研工作者所发表的232篇论文,占论文总量的23%。其中,二区的论文数有16篇,占2%;三区论文有115篇,占13%;四区论文有101篇,占11%。二区以及三区的论文量有15%,高于四区论文的量,也就是说,高水平的期刊论文还是比较多的,这一点可以肯定上我校科研工作者的科研能力。从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我校发表的论文中,未见到一区的期刊,也是我校科研工作者应该努力的方向。

2.6 研究方向分析

从表6看出,从研究方向来看,我校发表的被SCI收录的论文,药学、药理学、化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以及分子生物学占了90%以上,作为中医药院校来讲,没有突出中医以及中药的特色,因此,突出中医中药特色,在国际上发表更多中医中药类的文献,也是我们科研工作者以及科研支持部分应该努力的方向。[3]

3 结论

通过应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南京中医药大学发表SCI收录科研论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我校发表SCIE收录科研论文的特点如下[4]:

⑴我校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E收录论文数量在逐年增长,但自2009年起不但速度明显加快,而且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也稳步提高。结合学校内外环境的变化分析,原因有三个方面,学校颁布了一系列发表SCIE收录科研论文的激励政策;国家对科研,特别是中医药研究的投入显著提高,有效的改善了学校的科研条件;国际上对中医药的态度也由怀疑逐步转为认可,使得中医药成为研究和关注的热点。因此我校师生要抓住这个契机,深化对中医药的研究,努力推动中医药进一步走向世界。

⑵从论文合作单位和国家分析可发现,我校的科研工作与国外和校外的合作偏少,而与国外或校外合作发表的论文被引频次明显高于本校独立完成论文,特别是与德国合作的3篇论文,平均被引次数达到13.67,这说明我校的科研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显著的差距,这也提示我们要加强与国内外先进的大学、研究机构的交流,继续深化“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

⑶从研究方向分析可发现,我校发表的被SCI收录的论文,大多数来源于药学、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而中医的临床研究较少。诚然这些学科由于可以比较直接引入一些现代的研究理论、研究方法,论文相对比较好发,但中医临床始终是中医药的核心所在,也是特色的体现。因此建议学校对中医临床的研究进行有目的的引导,以使中医药能真正进入世界医疗体系,造福全人类。

[参考文献]

[1]许吉,王广东.SCI收录上海中医药大学论文的计量分析.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20(4):67-68.

[2]尹莉,曲安京,赵继伟.一种新的引文计数函数――基于对《自然科学史研究》的统计分析.情报杂志,2011-12-18.

[3]李洁.1988年~2012年贵州师范大学SCI收录论文统计与分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4):117-120.

医药工程论文范文第9篇

7月14日,由文化部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出版成果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持续一个月的展览顺利结束,展览展出了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部级出版物奖项的非遗出版物,以及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与非遗保护相关的出版项目131项。这是我国首次对全国范围内非遗保护工作出版成果的集中展示,吸引了众多老百姓前往参观。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让人领略到中国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非遗保护工作的进步和发展。据国家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介绍,成果展上除了选用馆藏的出版物之外,全国各地的文化主管部门和非遗保护中心还送来5000余件展品。它们既反映出非遗保护实践中的某一具体环节和内容,同时也为宣传和弘扬非遗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民间与民族是灵魂

根据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的统计,2001年至2013年,已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著15800余种、学位论文4600余篇、学术期刊论文21500余篇,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记录在册的各地正式出版的音像制品有近600种,其中录像制品占2/3以上,为保存、保护、研究、宣传非遗而制作的非正式出版的音像制品则不计其数。该成果展所显示的出版成果,正好反映出2010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出版达到峰值后呈现出平稳良好的状态。整体态势良好,成果展中,民间文学和民俗学以及少数民族文化也是两个重头戏。

中央美术学院、中山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纷纷成立非遗研究中心并且开设非遗相关的课程。成果展上提供的数据显示,民间文学类和民俗类现有部级非遗项目269项、部级代表性传承人138人,两类出版成果专著有2348种、学位论文471篇。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对非遗的实际保护与研究有着深远影响,也对我们未来非遗保护的持续性和长久性起着传承作用,我国许多高校都秉承“从传统文化中来,到民众中去”的学术理念,在非遗学这一新兴专业学科方面,鼓励民间文学和民俗学专业工作者对此进行不断研究。

在我国的非遗出版物中,民族语文专著已达800余种,内容囊括了非遗十大类别,分别是: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 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有藏文、蒙古文、锡伯文、傈僳文等文字,涉及非遗的民族语期刊有120余种、报纸100余种,以及不少民族语的音像制品、网络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

此外,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医药,也是此次成果展的亮点之一。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民族医药和某些民间草医草药。近30年来,各地已经整理出版民族医药原著、汉文译著和采集整理后用汉文编写的民族医药著作约200余种,同时涉及40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我国现存的藏医学古籍总数至少在1200种以上,青海省于2012年整理出版了《藏医药大典》,收录了638部藏医古籍及部分近代论著,共60卷,6000万字;傣医学整理出版了《档哈雅龙》等一批古籍;蒙医学出版了伊希巴拉珠尔的《甘露四部》、占布拉道尔吉的《蒙药正典》和敏如勒・占布拉却吉丹增的《方海》三部蒙医经典。我国许多无文字的民族的传统医药也弥足珍贵,如苗医学、壮医学、侗医学、土家族医学等,都出版了各自的民族医学史、医学概论、药物学以及临床各科治疗经验,使口头的、无形的民族传统医药瑰宝得以保护、传承和发展。

非遗保护仍在进行

这场成果展不仅展示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进行成绩,也体现了从中央到地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重视。

根据海南省的非遗普查统计,截至7月已经搜集各类非遗资源线索有10万条左右,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万多个,建档的有2000余个,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三级保护名录。7月9日,海南省文体厅主办的琼粤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在三亚市拉开帷幕。内蒙古锡林郭勒第三届非遗产保护成果展启动仪式也于7月9日在苏尼特左旗开幕。展品有阿巴嘎的酸马奶、多伦县的玛瑙、正蓝旗的传统奶食、正镶白旗的焖汤等,不同旗县分散在不同的蒙古包中,各有特色精神。

医药工程论文范文第10篇

区域产业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生产同类商品或提供同种服务的所有企业的集合,反映的主要是产业空间布局状况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区域间横向经济关系。生物工程相关产业涵盖医药、食品、检验、环保、农业等领域⑤,产业相关集群的形成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环境与人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1.生物工程相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一五”以来,国务院批准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和《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大力推进生物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生物产业产值以年均22.9%的速度增长。《国务院关于印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到2015年,生物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把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国家“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显著提高重大疾病诊断和防治能力”作为“人口与健康”重点领域的发展思路之一;将生物制药技术列为重大支持方向之一;将食品安全列为民生科技示范重点,食品安全检测产业将成为新型公益类重点资助领域。

2.吉林省生物工程相关产业发展现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长春市部级生物产业基地”等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性投入,使吉林省生物工程领域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比较优势,已拥有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通化东宝等一批大中型生物医药企业集团和一大批中小型生物医药研发和制药企业,以及长春迪瑞、长春汇力、长春博德等体外诊断检测试剂和仪器生产企业。2012年,相关产业整体呈现快速、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年医药产业实现销售产值155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34.7%⑥。吉林省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医药产业方面,将吉林省建设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生物药基地、中药北药基地;在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方面,提升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水平,加快补齐医药产业发展短板,重点发展多功能激光治疗设备、临床检验分析仪器等医疗检验仪器。到2015年,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27%⑦。

3.吉林省生物工程相关产业高层次人才相对不足目前,吉林省生物技术制药产业发展迅速,但企业创新能力薄弱、仿制药比重较大;高端医学仪器设备、中端试剂和仪器一体化被国外垄断。原因之一是企业技术力量十分薄弱,缺少足够的优秀创新人才,造成核心技术往往依赖引进,受制于人。生物工程产业是高技术产业,通过对相关产业调研发现:(1)生物产业飞速发展导致人才数量缺口加大;(2)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导致高端人才匮乏;(3)国内外同行业的发展差距导致人才流失严重;(4)要突破国外技术壁垒需要生物医学与机电一体化人才;(5)高技术产业经济发展对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攀升。因此,吉林省生物工程相关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大批高层次实践创新人才。《国家中长期生物技术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指出,重点培养生物产业高端创新型人才、产业链关键环节专业人才;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联合建立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人才及人才团队在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流动的畅通渠道。目前,吉林省生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仅3所,即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3所招生单位为吉林省生物工程产业输送了优秀人才,但在生物、医学、光学、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面尚不能满足我省生物工程相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长春理工大学对生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的探索

1.多学科交叉融合,凝练专业特色,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长春理工大学坚持生物、医学、光学、机电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办学特色,结合吉林省生物医药、食品安全检测工程产业等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了生物医学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生物工程优势学科。涵盖三个稳定的、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1)生物医学检验工程,以国产化及自主创新的生物医学检验试剂与配套光电检验仪器一体化技术为研发目标;(2)医药用生物反应器与监测设备工程,侧重基因重组药物的通用载体生物反应器构建与应用技术,以及细胞工厂配套光电显微光电监控设备的研发;(3)食品安全检测工程,侧重食品中雌激素类、毒素、农药残留等污染物快速检测试剂与配套光电检测仪器的研发。为吉林省医药、卫生、食品、商检等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双师型导师队伍,探索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整合教学与实践优势,按照专业方向的不同,采用分类培养的指导思想,突出知识背景交叉与能力培养并重的特色,设置了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18学分)、公选课(10学分)、方向选修课(6学分)三个模块,模块间遵循“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强化应用”的培养规律。教学团队由企业专家、国外学者和校内教师组成,企业专家讲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国外专家学者主讲学科前沿性讲座,突出实践与前沿的兼顾。采取集体培养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构建双师型导师队伍。导师组由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校内教师,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合作单位专家组成。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教学科研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以实际项目为主要载体,融通基础理论教学、前沿技术和实践教学,构建“学研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2.5年;非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3年。培养方式为校企(行)联合培养,对于全日制学生,1年在校理论学习,半年行(企)业顶岗实践,1年结合岗位实践内容完成毕业论文;对于非全日制学生,1年在校理论学习,半年企业顶岗实践,1.5年结合岗位实践内容完成毕业论文。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合作单位、生源层次、业界需求的对接,学校和用人单位的无缝连接。

3.建立校企联盟,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全面提升人才实践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在于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企业和行业参与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⑧。因此,通过校企合作和优势互补,建立工程实践基地,实现研究生联合培养,已成为提升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中之重。长春理工大学与相关企业在联合攻关、学术交流、学生就业、本科生实习等方面进行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了生物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的校企联盟。目前,与长春生物制品所有限公司、长春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实践基地合作协议,形成了以吉林省为中心,辐射北京、上海等地的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此外,校内建设的与该学科直接相关的实践教学平台有生命科学基础实验中心,吉林省生物检测工程实验室和吉林省中药生物工程二级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学校参股的集生物医学光机电一体化研发与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投入建设经费3000余万元。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读期间能参与企业生产、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全面提升了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4.“产学研”联动,以科研合作为纽带,保障学位论文的先进性与实用性“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寻求高等教育自身规律与现实社会对人才需求之间矛盾的解决⑨。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实现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能更有效地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克服高等教育脱离社会实践需要的倾向,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⑩。自2000年以来,我校先后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食品检验检疫研究院、长春生物制品所有限公司、长春百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长春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紫辰光电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联合完成了部级、省级和横向科研项目17项,累积科研经费达2000余万元。以科研合作为纽带,将科研项目立项、研发推广过程与生物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相结合,形成了“产学研”联动模式,增进了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结合专业方向、校企联合攻关项目和企业实际需求,鼓励原始创新或集成创新。学生在校内和校外导师的共同指导下,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先进的实践技术手段,具备了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保障了学位论文的先进性与实用性。

5.加大政策性投入,科学规范管理,完善质量保障与监控系统长春理工大学“2020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按照“入主流,重交叉,创特色”的新兴学科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学科体系,积极创造条件,将生物工程学科建设成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在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一级硕士学科的建设基础上,目前校内拥有了基础实践教学与工程化一体教学基地,配备了先进仪器设备及与该学科相关的图书资料。学校与行(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建设了国内行业一流国企、股份制公司、行业监督检验技术执法等校外基地15家,通过优势互补,共建共管,做好研究生招生、培养、实践实训及就业导向等工作。成立了由学校、学院、行(企)业专家构成的学位委员会,制定了《生物工程专业硕士合作培养协议》、《生物工程专业硕士管理规定》、《生物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生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规范》等文件,规范了生物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的实施过程,完善了考核评价体系,保障了学生、企业、学校三方的权益,为更好地建设校企联合培养基地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学校针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将生物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评估全面纳入研究生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将生物工程专业学位点的建设,包括招生规模、合作基地、师资队伍、科研项目、成果专利、论文质量等纳入学科年度考核,积极开展学习与调研,引入行业评价,以评促建,确保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医药专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外科医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