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商范文

时间:2023-02-27 03:06:44

移动电商范文第1篇

将PC端的营销优势复制到移动端并加以创新

从PC端到移动端,2014年,天猫的移动端增长迅速。天猫的做法是复制其PC端营销手法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实现的。从扩充独立的运营团队,到推出移动端专属的淘抢购,天猫移动端的占比在2014年的双十一期间就已经得到验证。

从组织架构上,天猫的移动端是一个独立的团队,从技术升级到产品的开发到不同业务部门细分,天猫无线部门组织架构健全,可以实现与供应商之间更加细致的配合。

在营销手法上,为了鼓励品牌的移动端规模,淘宝平台在聚划算之后,针对移动端推出了“淘抢购”这一与“聚划算“类似的营销品牌,成为品牌最为关注的移动促销频道。淘抢购每2个小时举办一场促销活动,用性价比极高的产品抢购吸引消费者购买。因为每个单品的价格低于常规促销价格10元,这个团购频道不但吸引了大量的流量,产生很高的销售额,也吸引了很多想做产品推广的品牌。2014年,淘抢购是以产品的团购为主导。2015年,淘抢购将推出品牌团,吸引更多的品牌资源。

从管理的角度看,为了提高采购的效率,聚划算和淘抢购的产品选位等环节,都是通过后台系统的机选来管理运作,大大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也降低了平台方的其他管理风险。另外,淘宝和天猫还要求品牌在系统中推出产品的手机专享价,必须比PC端价格低1元。

缺乏真正的移动端入口是淘宝最大的硬伤。2015年,嗨淘、海外购、社区店O2O和移动端四大业务模块将是天猫重点投入的业务模块。其中,社区店O2O既可以对抗1号店,也可以通过与移动端的结合,相互带动规模的增长。

京东:APP+微店的战略

京东的移动端战略是多渠道发展。京东的高层认为,与PC电商相比,移动电商更有意思,渠道也更加丰富。京东不但可以通过自己的APP,还可以借助其他的APP端口来实现引流和销售量增加。

京东自营平台的APP上,打造了多个促销子品牌。如京东的“首发”非常有号召力,尤其是在新产品的推出过程中,很多供应商愿意把网络的促销放在京东的首发频道做推广。京东还打造了品牌团、超值购和新发现等营销品牌。2014年的双十一,京东移动端下单量占比超40%,同比增长了8倍。

在移动电商竞争中,京东与腾讯的合作是最引行业关注的一步,也是受到质疑最多的。京东通过与腾讯的合作,开发了多个入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微信入口和手机QQ。在微信“我的购物”入口,消费者可以直接进入“京东微店”平台,完成选购、下单、支付整个流程。第二个入口是手机QQ钱包分别设置了“拍拍”和“京东”微店的入口。手机QQ的购物入口被供应商认为是潜力最大的购物入口。数据显示,拍拍微店产品上线66天后,日访问量超过450万,有动销的商家过万,双十一当天交易额达1亿元。

无论是京东还是微信,其合作的理念都是客户体验第一,合作的基础是不能影响客户的体验。所以,双方在经过了半年的磨合之后有了实质性进展,京东的微店初期只是解决了一个购物入口的问题,并不具有社交属性。11月起,京东的微店购物开始与社交结合,打造购物与社交结合的第一阶段。

虽然2014年下半年以来,京东微店购物、手机QQ购物的业绩表现不俗,但供应商认为,目前无论是微信还是手机QQ,这两个平台确实都具有非常大流量的,问题是转化率很低。这背后有消费者的原因,很多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拒绝购物推广等商业行为。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京东收购了腾讯的拍拍之后,平台的很多运营人员还是原来腾讯的技术团队。这些技术人员在电商平台的前台运营和营销手法并不专业。例如,微信和手机QQ平台在选品方面还是有很多问题的。而且,微信和手机QQ平台办公地点在深圳,沟通方面也不是很顺畅。这也反应出京东在移动布局方面人力资源架构上的缺陷,需要做进一步的改善。

据透露,京东在做白电产品2015年移动端的规划销售时,制定了增长至少在三成以上的计划。因此,2015年京东将有更多的推广资源投给移动电商。其中重要的动作之一是要求品牌商建立官方微店。对于品牌来说,微店在销售方面的作用很可能是有限的,但是其推广的作用却是非常精准而有效的。有供应商则认为,大品牌对于微店的投入并不大,很可能成为阶段性的尝试而已。京东与微信的未来会怎样,能否达到京东和腾讯的预期,只能拭目以待。

苏宁国美:新应用带动移动端增长

作为家电专业卖场出身的国美和苏宁,在领先传统卖场之后,移动电商的发展都稍显滞后,落后于专业电商。

国美在线移动端虽然投入了较多的资源,但是大多在促销手法和噱头上而已。如“签到有礼”及“无线专享”等优惠活动,根据不同的促销时段,分别推出“爱的初响炮”、“男人爱变型”、“辣妈爱美丽”、“吃货爱食惠”等为不同人群打造的专场活动,这也使得国美在线成为无线端占比超过PC端的B2C平台。但是,在各电商平台全品类化运营的背景下,国美在线专注于3C自营平台的发展,短期看可以实现高增长,但是在流量的聚集上,国美在线仍旧缺乏实质性的动作和投入。

苏宁抢占移动端的关键动作是移动支付。苏宁易付宝钱包推出了扫码支付功能,实现线上购物扫码支付和线下购物扫码支付。用户在苏宁易购购买实物商品,进入收银台后,用户使用手机登录易付宝钱包,使用扫码功能扫描收银台展示的二维码,在手机上完成订单的付款。线下购物扫码支付即用户在门店购物,营业员在POS系统创建销售订单后生成对应的订单二维码图片,顾客使用手机登录易付宝钱包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完成订单的付款。且手机支付完成后,用户可至自助服务终端或是收银台进行发票打印。

但有供应商认为,苏宁的前端运营和支付都绕不开其后台的SAP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功能强大,但是不适合中国电子商务的模式。例如,很多功能无法实现,流量大了造成的系统崩溃等。因此,后台系统拖了苏宁电商发展的后腿,也是未来苏宁发展的隐患。而2013年以来,苏宁易购并购了多个项目,但这些都是在增加苏宁的谈判筹码,对于实际流量的吸引,并无实质性的益处。

1号店和亚马逊:缺乏引流的实质性建树

1号店2011年就开始了移动端的建设。2013年,1号店成立了移动产品的独立团队。同时,该团队还被授予很大的自,在功能搭建和优化上做了大量尝试,用移动的思维方式去做设计产品。在手机客户端上,1号店首先将购买人群进行划分,如白领女士、中年妇女、白领男士以及宅男等,并根据不同人群的喜好推送商品及服务。在App的优化上,1号店推出了“购物足迹”功能,为消费者详细列出浏览过、感兴趣的商品,使整个购物过程方便快捷。未来,1号店将会做的“千人千面”的消费者特征精准画像,以提升顾客黏度及转化率。同时,加强移动端与O2O的结合,通过移动端路径,判断每个人的位置并为其推荐周边即时的商品和服务。这将是1号店探索移动端转型的重要路径。

亚马逊中国的2014年度网络购物趋势及2015年消费热点报告提出了“数码智能化、居家健康化、时尚国际化、品质全球化、读书潮流化”的消费热点。

亚马逊中国的报告显示,2014年消费者在使用移动端购物时,时间主要集中在中午11点到13点和晚上20点至23点,来自这两个时段的访问量占全天的40%。同时,亚马逊中国消费者的数量增长超过了33倍,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蓝牙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创意产品依次为消费者最喜欢的五大类型。预期在2015年,智能数码产品会成为消费电子网购的新热点,像头戴式智能设备的销售也将有突破。

在配合中国市场方面,除了积极参加双十一促销,亚马逊中国还推出了“12.12移动购物节”,针对移动端推出1212款独享优惠爆款。亚马逊引导移动客户端用户在移动端领取优惠券使用,使得商品价格在PC端价格基础上再独享8折优惠。

但有供应商认为,与自身PC端的优势相比,具有外资基因的1号店和亚马逊在移动端的技术和营销都是在借助PC平台的资源二度开发,移动端则缺乏创新,更谈不上建树。尤其是1号店的自营平台和1号商城分属于不同的管理团队,很多资源都开始聚集在1号商城,这阻碍了1号店自营平台的发展。

移动电商与精准营销

作为专业研究大数据的公司,星图数据的CEO谷熠在谈到移动电商对于品牌影响的时候认为,无论消费者在PC上购买,还是通过手机下单,大数据和品牌商除了关注消费者的购物行为习惯以外,最关键的还是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喜好。显然,PC端的特点是产品丰富度高,移动端则着重于产品的精准营销。而大数据在精准营销方面对于电商的帮助是巨大的。因此,大数据公司作为互联网背景下重要的参与者,关注的仍旧是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喜好。即在相对小的屏幕上,如何呈现更多消费者最喜欢的产品。数据公司也希望通过海量的销售数据分析,协助厂商做好精准营销才是关键。

在电子商务的移动化转型期间,天猫首先面临发展的瓶颈,其聚划算等平台的流量都在下滑,需要加强品类管理的能力,弱化广告平台的功能。京东的购物体验是最好的,物流系统强大,且对于商品的管理能力强于竞争对手。在电商平台的差距再次拉开,并出现一些细分类的平台。例如唯品会和聚美优品。另外,四大国有银行也开始在手机购物方面发力。以前银行的积分兑换平台都已经转型为电商平台,未来将持续影响电商的细分市场,尤其是移动电商的发展。

移动电商范文第2篇

特邀专家:黄渊普 李悦 刘悦坦 张书乐

当基于微信的支付方式出现时,一向无比自信的马云瞬间就崩溃了。腾讯想用微信开创一个全新的线上时代,但却遭遇以马云为首的阿里系的强力阻击。

继腾讯推出微信支付功能之后,新浪联手支付宝推出了微博支付,两大社交平台为争夺移动电商市场开始正式驳火。无论是马云冠冕堂皇义正词严地陈述“互联网不能独大,市场有竞争才有发展”,还是马化腾不无惶恐但胜券在握地说“没有微信,可能就会有一场腾讯的危机”,其调侃的词藻都掩饰不住商业的血腥及对移动电商的野心。

传统企业貌似也在逐步转向。海底捞、大众点评网、七天连锁酒店、7-Eleven等也正在积极而热烈地投入微信的阵营,腾讯私底下的动作似乎并不少。与此同时,阿里系也并没有闲着,入股UCWeb、推出来往等。强悍的商业逻辑裸地见证了天道的本相,无情的抉择和取舍,形同李宗盛写的那句歌词——“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

4G时代,移动电商鏖战继续……

2014年,随着4G的普及,移动端的应用场景将越来越丰富,移动电商也将真正超越原先的定义,向移动商务的范畴演进。移动商务不是传统电子商务的补充,而是一种升级和蜕变。

4G时代:移动电商能否走得更快?

文|黄渊普

1997年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有人用手机短信的形式在售货机上成功购买了两瓶可口可乐,世界移动电子商务由理论走向实践;1999年,美国电商网站亚马逊其移动购物产品Amazon Anywhere。和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移动电子商务起步较晚,中国最早布局移动电子商务的两个主流电商网站当当网和淘宝网,直到2006年和2008年才手机购物网站。2009年,中国正式进入3G时代,标志着移动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春天。艾瑞数据显示,4年后的2013年,移动购物交易规模达到1676.4亿元,和2012年相比增长165.4%。

2013年12月,工信部向三大运营商颁布了4G牌照,这使中国在3G尚未成熟时就跨越进入4G时代,中国移动电商市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移动电商大时代将正式起航。

从移动电商到移动商务

尽管2009年时中国就已经进入3G时代,但受制于3G网络的不成熟不稳定及智能手机普及进展缓慢,在很长一段时间,移动电商都是作为PC电商的补充,仅被认为是网络购物的一种渠道。主流的电商企业虽然口头上喊出要重视移动电商的口号,但它们建立专门的移动事业部大多是在2012年以后。建立移动事业部的典型做法是客户端开发找外包,自己搭建一个小团队负责日常运营;移动部门在整个公司属于二级部门,隶属于市场部或技术部。

2013年开始,PC互联网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电商之间零和竞争加剧,同时移动端网络环境和技术成熟,网民移动购物习惯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大电商开始真正角逐移动端。腾讯借微信的强势在移动电商领域对PC电商巨头阿里和京东发起冲击、阿里在“双11”期间猛推移动端购物、京东借《我是歌手》节目大力推广移动端……相应地,2013年移动电商部门在各大电商地位明显提升,团队规模急剧增大,移动端占比迅速提高。

到2014年,随着4G的普及,移动端的应用场景将越来越丰富,移动电商也将真正超越原先的定义,向移动商务的范畴演进。移动商务不是传统电子商务的补充,而是一种升级和蜕变;传统电子商务以交易额或销售额衡量市场规模,移动商务是销售+客户关系关系管理为一体的概念,很难量化,但受移动端影响的市场规模远大于传统电商。

从“平板+WiFi”到“手机+4G”

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所谓的移动电商很大一部分是“平板+WiFi”的概念。不同之处在于,美国WiFi环境非常好,用户有很多机会在WiFi的条件下进行电商活动,平板电脑的使用频率特别高。而在中国,由于3G网络性能较差,移动端难以进行稍微复杂的电商活动,在不多的WiFi场合下,用户更倾向于使用体验更好的平板。

手机由于信号较差而导致移动电商活动不畅的情况,将伴随4G的普及而得到大大改善。在目前,4G已经在部分城市试点,从用户反馈的结果看,网络的速度和性能都较原来的3G/2.5G要好不少。在4G推广的早期,价格将是阻碍其快速普及的一大障碍,但从以往的经验看,价格的门槛会越来越低。3G的普及率超过15%花了近4年时间,4G的普及将毫无疑问会提速;再加上智能手机的性能变好,“手机+4G”主导移动电商/商务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

从特殊市场到主流正常

4G以前的移动电商市场在两方面有特殊性:一是在品类方面,虚拟产品(手机充值、游戏点卡和等)长期是移动电商市场规模的重要主体,真正移动端的实物销售规模不算大,即便移动端有实物销售,大多也是标准化程度高、客单价较低品类(如书籍、化妆品等)。第二个特殊性是移动电商在一段时期内呈现农村好于城市的情况,农村地区由于电脑普及率不高,手机成为最重要的上网设备,早在智能机时代独立移动电商(如买卖宝)就在农村地区开拓市场,售卖的品类很大部分是山寨电子产品。

差不多和4G普及同步,主流电商企业开始大力布局渠道下沉。一线城市的网购渗透率已经相当高,三四线和农村地区的网购水平较低,还有较大的市场空间;而在三四线和农村市场,推广移动电商是更为可取的路径。在售卖的产品品类上,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地区,虚拟产品占移动电商的比重会降低,产品由高标准化低客单价的品类向半标准化重品类的方向扩展;农村地区原先以山寨产品为主的情况也会发生变化。

从纯线上到线上线下一体

如前文提到的,移动电商将演变成移动商务,其重要的一个变化是从纯线上发展为线上线下一体。实物网购直到目前还处在PC端为主,移动端为辅的阶段,但在生活服务电商领域,移动端已经开始超过PC端成为主体。生活服务电商(以团购为代表)属于典型的线上购物+线下体验的O2O模式,有别于传统的纯线上模式。

4G开始普及后,在生活服务电商领域移动端的占比将很快超过PC端,线上线下一体化会更加明显。而在实物电商领域,传统电商在重品类(贵重或重量大)和非标品类有自己的局限,包括百度、天猫、京东、腾讯在内的纯互联网企业都宣布了自己的O2O战略,而以线下为主的苏宁、银泰、天虹、王府井等企业也都打出O2O旗号。目前火热的O2O概念,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移动O2O,而4G将无疑成为移动O2O爆发的催化剂。

喧嚣之中,移动电商的竞争已经明确,最大变数将来自移动端,谁未来在移动端取得市场份额的优势,谁就有可能成为未来移动电商的定义者。阿里和腾讯能走多远,并不取决于其自身。

电商会移动,金钱永不眠

文|李悦 刘悦坦

如果你爱他,请不要给他装微信,因为摇一摇让你的老公每天都身处万花丛中;如果你恨她,请不要给她装微博,因为老婆一生气手一松,微博上就轻松支付你3个月工资仅供消气。没有人会愿意承认这个现实,但这个现实客观存在,以女性群体为主力军的微支付社团目测正在一大波袭来,随手可得的促销信息,轻松点击的成交方式,也就是现在的微支付没有特殊的音乐提醒,如果有,那将是所有男人起床奋斗的号角。

移动电商的终极颠覆

当淘品牌不停地制造商业史上的奇迹时,没有人再坚持认为移动电商只是年轻人的小把戏。蜂拥而上的APP与二维码建设风暴重现了当年企业建站时的盛景,是的,如今你名片上没个二维码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数以亿计的公众号、官方微博扑面而来。那个微博不再是公知漫天飞八卦遍地走的微博,那个微信也不再是美女秀发美食诱人的微信,电商已经成为衡量企业是否正常的标准指数,谁都知道移动电商杀伤力将远远超越传统电商,移动电商也成为多数传统企业摸着石头过河的第一块石头,深度影响着电商领域的发展格局。以用户消费需求管理为基础的数据模式,正在颠覆着低价为王的传统电商模式,移动支付不仅能够满足你买到性价比高的产品,还能挖掘你的潜在需求,并修正你的购买意愿与品牌印记。

最尴尬的不仅仅是天猫/拉卡拉为代表的外接移动设备支付,NFC芯片的支付设备及以支付宝为代表的APP支付方式也正在逐渐丧失其优越性,而这却远非微信微博的最终目标。以腾讯为代表的理财产品与支付方式的结合,正在加剧着电商的洗牌,提供电商发展的全新思路。有的人喜欢挣手续费,有的人喜欢销售佣金,有的人喜欢普及设备,但单一的销售分账模式,根本不能满足电商的发展速度,以支付方式为原点的设计,最终目的是为了构建电商生态与生存体系。因为在电子商务领域,掌握消费者活动平台,掌握消费者的成交习惯,掌握他们的部分财富都不意味着掌握话语权,能够保持持久黏度的电商佼佼者是真正能够提供有效产品与服务的运营商,在一部手机就能虚度余生的时代,无人忠诚。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强调以消费者需求管理为根本的大数据时代,中国却发生着不一样的一幕。线下资源的单薄与单调让风生水起的平台革命成为独角戏,买断经营、平台自营与店铺自营成为为数不多的亮点,但多数的产品供应商并没有直观感受到电商的魅力,而消费者更是进入了促销疲软期。在电商平台正在经历低迷发展期时,移动电商的模式演变更应该考虑资源价值的拓展,资源链条的重固与更为灵活的供应商管理模式,而不是以复制传统电商的形式进行着资源拓展,将网页类电子商务内容照搬,急于挖掘成熟平台的客户资源,却忘记了商业运行的根本所在,即能够提供全新的商务服务。微信仅仅建立于内部闭合式的采购运营合作模式,在理论上是抵抗不了微博与阿里的合作的。

无论是从运营团队、管理水平还是运营经营而言,阿里无疑是传统电子商务的老大,而微博则是2 .0 时代的社交媒体扛旗者,一个是产品资源成熟,一个是客户资源丰富,郎才女貌般地绝配却没有形成合力。毫无新意、毫无诚意、毫无创意成为两家合作的关键词。世界上多半的强强联合往往都会以狂想开始,以平庸结束,每一宗收购、每一次技术共融、每一个部门联合,你都会发现这种合作如巴别塔一般难以维系,除了不厌其烦的内耗与大公司病,合作的任何一方都不满意。在传统支付方式领域,阿里与微博的狮虎兽,至今没有让我们有一点惊喜,仅仅满足于购物体验的优化、成交体验的优化、成交方式的优化,这一点点优化远远跟不上电商变革的节奏。阿里的来往则如幽灵一般站在微博支付的身后,注视着发生的故事,似乎准备随时跟上,接棒这个失败的合作。

移动电商最好的机会来源于安卓系统的开放性与移动终端战争的胶着化,现在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是安全性与信任度问题。在享受开放自由红利的同时,微博与微信为代表的移动电商平台在普及上仍然面对着教育成本。电商平台一贯的争议性让消费者最先想到的是如何避免交易风险,在无法保证信任度的前提下,移动电商的格局更局限于超级城市,并不能在一、二线城市有效普及,实现真正的设备革命速度就会降低。在解决好安全交易基础上,随之而来的则是如何说服更多的网银客户开通微支付,如何让用户在开通支付平台后保持黏度与如何让更多非网络用户加入到支付平台中来,在腾讯成功获得网络金融运营资质认可后,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已经不再是淘宝系为代表的传统电商,更不是传统销售,而是加入到以金融运作为主要手段、灵活采用融资方式的全采购合作。未来,与腾讯合作的线下供应商,看中的绝不仅仅是回款周期与产品的推广销售,更多的供应商将真正考虑转型,去品牌化、去商业化、去地域化,成为腾讯系的一员。

移动电商不是三国演义

不管我们有多么憎恨即时消费主义,移动电商正在改变着街道上霓虹灯的亮度,那些代表着商业兴衰的风向标,开始成为附庸。越来越多的厂商被迫加入电商大军中,更多的厂家依然固执地认为这只是一个渠道的变形,而不是什么趋势,眼见为实的营销理念如树根一般扎在老派决策者手中,让曾经的时代英雄亲历了这次商业的变革。移动电商不存在三国演义,未来的竞争不再简单的是市场的竞争,而是消费习惯的竞争与消费需求的管理,移动电商更应该着眼于8亿移动设备,当多数人考虑进城卖货时,城里人考虑的则是下乡囤地。

移动电商并不是空中楼阁,也需要接地气。没有线下的支持,再好看的饼也不能充饥。新年伊始,微信和嘀嘀打车PK支付宝和快的打车的战役,再次验证了没有线下的支持,神马都是浮云。

移动电商:无“线下”,不“线上”

文|张书乐

近日,微信支付与全球最大的中文旅游平台移动客户端去哪儿网达成合作。之后双方宣布,接入不到两周,去哪儿网微信支付的交易量即超过1000万。据说,这是微信支付继与海底捞、嘀嘀打车、大众点评网、七天连锁酒店、7-Eleven等在O2O领域合作的又一次成功案例。移动电商,真的就如此简单?微信轻易一出手,即治大国如烹小鲜吗?

移动电商远没有那么简单,接地气有难度,走群众路线也绝非走到群众中去看看而已。

接地气就会有人气?

作为一个新鲜功能,自然初始阶段会有大量的粉丝。看看O2O的前身团购就知道了。微信杀入电商,不过是将传统互联网的团购变成了移动的,这些,最近微博也在做,马云携手微博支付,也在打造阿里的移动电商新模式。

但这仅仅只是一个接地气的开始,真正的难题在于,接完地气的新鲜感过后,如何真正通过走群众路线保持人气。

最大的魔咒是如何能不重蹈当年团购的覆辙,毕竟从本质上来说,以O2O为诉求点的移动电商,致力于突破的依然是传统电商的盲区——线下,而与团购的唯一区别,其实也就只是移动或不移动而已。

也因此,一出手,微信支付自然要比微博支付更加容易接到地气,毕竟微信是一个天生的移动社交载体,而微博和它的小伙伴支付宝,尽管各自拥有5亿和1亿用户,用户数量上即使扣除掉重复用户,依然足以和微信抗衡,但在移动端入口处,太过浓郁的传统互联网血统却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和微信产生了距离。

但这并不代表微信就能真正接到地气。和微博相似,作为社交应用的它们,本身尽管可以海纳百川、兼容并包,但社交的根本属性,一直是和电子商务相背离的,对于用户来说,微信还是一款基于熟人社交的工具,更多使用的功能还是聊天和分享照片,突然间,交友会所里开始叫卖起商品来了,一时间必然吸引眼球,甚至牵动消费,但新鲜感一过,就可能该干嘛还是去干嘛。

君不见,2013年在微信朋友圈里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吗?几乎被神话的朋友圈营销同样可以视作是传统电商走社交路线的一种另类接地气表现,而其后的结果如何?大多数朋友圈里泛滥着各种各样的商品,而人们从一开始的新鲜,到之后的无视,让这种营销模式很快变成了昨日黄花。

微信版的移动电商,与朋友圈营销最大的区别只是在于不走社交的路线,而是裸的用移动支付省钱的诱惑模式来打开市场,这让其可以绕开社交模式的“朋友短缺”瓶颈,无缝接入每一个微信用户的手机中。但同时,这个和微信的核心功能并没有交集的移动支付,就只能存在于微信的底层页面之中,而非微信上最被人们关心的一、二级页面,其依然距离入口太远,时下完全靠新鲜感来提高页面转化率而已。

如果不能找到和社交的结合点,哪怕只是如微信游戏那样主打朋友之间的排名那样简单,它将自始至终只能是社交网络的一个无关紧要的花瓶和点缀。当然,其他走社交路线的移动支付也不可避免地遇到同样的问题。当然,这不是不可逆的,比如将移动支付直接置于客户端的一级页面上,缩短购物链,提升转换率,比如将移动电商的购物体验或消费比分进行类似微信游戏那样的排名,以刺激消费者的攀比欲望……但这些都会直接伤害到移动社交本体,毕竟这不是娱乐,而是消费。

接地气,会有人气,只是能维持多久的问题。

走群众路线的关键是让利

毫无疑问,移动电商会因为微信、微博的加入战团,而在2014年异常火爆,有点想法的线下店铺都会将自己移动化、电商化。

这将造就另一个相悖的结局:一方面,移动电商的外形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另一方面,移动电商的效果将会是万马齐喑。

这一幕,我们同样在电子商务大行其道之时,团购网站“千团大战”的日子看到过,集体无意识地盲目杀入,都会造成这样百花齐放的结果,只是往往这种结果并不会带来多少实际的效益,至多是因为消费者的新鲜感,而让先入场的几家尝上点短暂的甜头。

而万马齐喑几乎已经在移动电商的预热期就开始了。最主要的因素在于加盟移动电商的线下店铺们,仅仅是想为自己带来一个新的引流渠道,或者是广告渠道,至于消费者是不是移动付费,并不重要,给现金也挺好。其中最主要的代表,如万达,近期其打造的万达电商,无论从网站还是移动端,本身就只是一个网络展示平台,而其他诸如友阿、步步高等皆是抱着如此心理。这样的加盟模式,其实都将让移动电商的前景变得黯淡无光。

拥有线上巨大用户量的微信、微博们,以及其他任何可以植入移动电商的应用们,最大的难题不在于如何让线上的流量引向线下,而在于如何让引入线下的流量变现为消费。这就相当于走群众路线,到底是到群众中走一圈,还是坐下来、住下来,了解群众疾苦,和群众打成一片。

让利是一个必然的利益导向,要让消费者觉得移动电商能够带来不一样的消费体验。

最简单的路径是一旦移动电商了、移动支付了,要么享受到价格上的优惠,要么享受到超值的服务。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在推广期做到让利并不难,现在已经有些移动电商开始尝试了,如用户每笔购物补贴10元,但这毕竟不是长期行为。当初的团购也败在这一点上,消费者通过团购获得的消费体验,尤其是廉价体验,并不比在街头拿到优惠券好多少,所不同的只是优惠券集中发放,不用在马路上去碰运气了。

这就需要另一个能长久保持的路径来维系。打的APP的一度红火似乎提供了一个参考,即发挥移动电商的移动特性,将生活服务这个O2O或者说团购的题中应有之义发挥到极致,已经初步在实践的微信打车,其实就是一个长久路径的探索,即笔者过去提过多次的“别处买不到的商品”。

所谓别处买不到的商品,绝非独一无二的商品,而是通过一定介质而形成的更短更快更廉价的服务购买。过去通过电子商务而形成的长尾效应是一种体现,而在电子书中植入朗读、百科、中英文对照乃至少量视频的功能以区别于传统出版物进行销售,亦是一种体现。移动电商,则需要结合其移动互联网特征,利用LBS属性,形成移动支付、社交团购、特定区域内聚合比价、口碑点评、借定位功能召集小伙伴砍价等功能聚合,同时主打生活服务,以特定区域内独有的服务体验来聚合消费者,而非传统购物那般的网上网下无差别购买,以和电子商务形成差异化竞争,这样的“利”才可将移动电商真正变成走群众路线的惠民、便民体验。

移动电商范文第3篇

另一方面,微信和微博成为移动互联网理所当然的两大入口,而这两大应用在移动电商的布局基本完成。对于品牌电商或垂直电商来说,花资源和精力去推广APP还是和PC时代一样老老实实臣服于微信和阿里系(包括微博、微淘、无线淘宝等)成为很大的迷茫点。

如果像PC时代一样只通过微信或阿里系来进行电商交易,最终的结果是否会和现在的PC时代一样,免费贡献了大量的用户给平台,自己最终还要再从平台购买用户(流量),还要向平台再支出各项费用,而且还要受限于平台功能缺失导致只能局限于低价卖货。一无法建立品牌溢价;二无法通过移动互联网拓展新的商业模式获得新的盈利增长点。

可如果自己开发APP,抛开用户体验的产品研发不谈,如何面对移动互联网快速变化快速升级,会让刚刚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一直被批判没有互联网基因的传统商家更加无所适从。这些传统商家实际上已经适应了通过平台来发展电商,在PC时代就没有能够很好地发展自主的独立B2C平台,何况是面对变化更加快速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更复杂的营销环境、更加多样的硬件终端和年龄层次更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大平台。虽然它们也了解这是自己脱离平立发展又一次新的机会,而且因为拥有线下实体店巨大的人流可以通过二维码的方式推广自己独立的APP,在推广成本上要大大低于那些单纯依靠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电商APP们!

作为移动电商之一的导购APP也陷入迷茫。它们始终无法理解自己在给淘宝们贡献流量和交易时,为什么会被无情地封杀?许多以移动电商自居的导购APP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暴毙,一时间哀嚎遍野,甚至有专家和行业人士抛出移动电商是伪命题的说法。实际上淘宝们对导购APP的态度是PC互联网导购平台对淘宝流量胁迫之后的一种政策转移。美丽说和蘑菇街这两家的创始人均来自于阿里系,可以说它们出来做到现在规模的导购平台还是阿里流量和资源支持下的必然产物;只是出乎阿里意外的是,导购平台对于流量的转化在一定规模之后就变得“开放”起来——不仅为淘宝做流量贡献,对于腾讯的拍拍、京东、当当等其它电商平台也如此,结合利益趋动,这三者的关系就变得暧昧起来。

阿里对于美丽说和蘑菇街可谓是养虎为患,但它们规模至此,也奈何不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则绝不可能再重蹈覆辙。导购APP在发展不到半年时间即被全面封杀也是意料之中,只是导购APP的迷茫不仅在于被封杀,而在于商业模式是否成立。毕竟不导购到淘宝,还可以导购到其它电商平台,现在已经是处于大电商时代,几大电商的话语权已定。剩下的则是拥有强大线下人流资源可轻易通过移动APP进行转化成移动用户,轻松进行交易转换。对于京东、当当、1号店、苏宁易购来说,它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还需要导购来增强定向购物流量的获取么?再说了,它们的融资主要不是用来获取流量,而是用来拼更夯实的基础设施(仓储物流技术等)的建设。

剩下迷茫的移动电商则是有着先发优势的所谓“土著”移动电商们,它们早在2G时代就通过WAP站点向三四线城市进行手机端的交易,在3G时代结合APP进一步提升交易规模,可是6、7年的发展也不过是几亿或十几亿元的交易规模。像买卖宝已经被腾讯控股,而移淘商城则传闻因售假被关停,其他所谓的移动B2C基本不成气候。是继续硬拼下去还是趁有些用户和规模卖掉?或许选择了后者就不需要再迷茫了……

移动电商范文第4篇

4G时代的到来,使2014年成为了移动支付大规模爆发的起点。

据 iResearch 的统计,2012年我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为 1500 亿元。到2016年,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1.36万亿,4年间复合增长率超过70%。其中移动互联网支付和近场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分别从目前的 52%、3%上升至 79%、15%。

移动支付的到来,再次给了电商改写格局的机会。伴随着京东上市,人们蓦然发现了腾讯的身影。对此,京东领军人刘强东称,京东在移动互联网突围在即。

的确,随着移动支付时代的来临,又有谁能肯定目前在B2C中排名二、三位的京东、腾讯的联手,不能撼动一直以来大淘宝的网购江湖霸主地位?

结盟模式对阵

2014年的电商IPO之路有点窄,中国互联网电商两大巨头――阿里巴巴和京东在此狭路相逢。

5月22日,京东宣布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股票代码为“JD”。通过IPO,京东共募集17.8亿美元,是至今为止中国企业在美融资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

在PC电商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时刻,京东能抢先阿里一步获得资本助力,这让京东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心情雀跃。

而在此次IPO中,牵手目前在B2C中排名第三位的腾讯,更是让刘强东感觉不错,他在京东内部邮件中称,京东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突围在即。

京东集团副总裁蒉莺春也在多个场合不断表示:“电商很早就开始起步,但是在这么早的阶段就出现一个垄断的平台是不正常的。这次腾讯和京东整合的机会,可以重新塑造一个C2C生态。布局C2C是京东集团战略的必然选择。”

资料显示,2012年前的10年里是我国PC网购市场的大发展期。在整整10年里,我国PC网购规模的复合增长率都在50%以上。但与此同时,网购市场一直被淘宝等几大巨头主导。尤其在网购发展速度加快的最初几年,以淘宝为代表的C2C模式占比曾接近90%,一家独大。

随着网购市场的不断成熟,品质、物流、服务等更优异的B2C电商不断壮大,可巨头垄断的局面仍然存在。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在B2C的市场中,霸主天猫占有率为51.5%,京东以17.5%紧随其后。接下来,腾讯以6%、苏宁易购以4.4%、亚马逊中国以2.6%的市场占有率组成了市场份额波动较大、也最不稳定的B2C第二梯队。

京东押注自营B2C,成功地在被大淘宝垄断的网购市场中切下一块蛋糕,但这显然只是刘强东的第一步。联手腾讯,将成为京东在网购市场谋求更大市场份额的开篇。

京东移动电商业务负责人谈及此次和腾讯的“联盟”时这样评价:“京东与腾讯在移动以及电商领域的战略合作会为双方创造巨大的价值。”

在他看来,合作不仅让京东获得了手机QQ和微信两大互联网入口,与腾讯共享中国最大的移动用户基础,迅速扩大了京东自身的用户群体,在流量上的优势更是不言而喻的。与此同时,腾讯的入股,使京东能够借鉴腾讯在移动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更好地发展移动业务,升级并拓展现有的移动平台技术及内容,紧贴市场趋势,持续提升用户体验。

“其实,PC网购用户的爆发性增长正在终结。2014年我国网购增速将达32%,到2017年将放缓至15%,已经远离2012年前长达10年的高增长阶段。尤其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快速普及、移动支付的成熟,移动购物所特有的精准定制、碎片时间、社交分享和O2O四大特征让消费者成为整个消费环节的中心,移动终端将引领新一轮消费革命。

移动互联网购物的爆发,使得PC电商向移动终端转型成为必然方向。这或许是京东联手腾讯更深层的意义。”广发证券分析师欧亚菲向记者表示。

移动端对弈

移动端成为电商巨头竞相逐鹿的商业新战场,阿里巴巴和京东自然是这场市场争夺战的领衔主角。

但显然,并非京东一家在对移动端加注。

依托多年建立起来的强大技术支持和庞大客户资源,阿里巴巴已构建起较为成熟完整的全方位网络生态。在移动电商领域,旗下的淘宝无线、天猫APP和淘点点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品矩阵,在流量、交流平台、支付平台、稳定性和商家服务等多个方面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其中,淘宝无线一直都是中国最大的移动购物终端,目前的交易额也非常可观。根基稳固的阿里巴巴又一次走在了包括京东在内的其他对手前面。

在谈及对移动购物的看法时,阿里移动电商业务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表示:“未来中国,移动电商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这肯定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重点业务之一。事实上,阿里巴巴从2013年开始就已经提出了全面进军移动电商的‘all in’战略,并且实施效果也很不错。”

作为移动电商的主力军,阿里巴巴对“淘宝无线”投入了大量的营销和技术精力。近期,CCTV体育频道人气最高的巴西世界杯的赛事直播,就是“淘宝无线”独家冠名的。

由此可见,阿里巴巴对“淘宝无线”的期许并非移动购物终端那么简单。这一猜想也得到阿里的证实,他们更希望通过全方位的商品及服务覆盖将“淘宝无线”变成消费者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除了加注移动终端,自2013年起,阿里巴巴还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开始了强势扩张,与新浪微博合作、收购高德地图、入股优酷、投资UC。

谈起移动电商的未来格局,该负责人颇为自信:“移动电商说到底还是电商,对于消费者而言最根本的就是两点:一是,要买得到东西;二是,要买得到好东西。所以,归结到底还是要以PC电商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虽然有很多独特的地方,但是我们也一直在坚持着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阿里在移动电商这个领域做了很多年,目前中国排名前十位的APP移动应用,其中6个都与阿里有关,我们在移动互联网的地位肯定不是那么容易就被颠覆的。”

对于移动电商的未来,不甘第二的京东更是充满期待。

在谈及对移动终端的业务布局时,京东移动电商业务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说:“5月底,随着与腾讯的合作,京东微信购物入口和手机QQ入口陆续开通,京东在移动端已形成手机客户端、微信购物入口、手机QQ入口组成的‘三驾马车’布局,通过跨平台、社交化的合作尝试,提高了京东在移动用户中的参与度和渗透率,这些也足以表明京东面对移动电商业务的积极态度。”

京东认为现阶段自己在移动电商领域的生态建设已初具规模,今后还将有更大的发展。“目前,京东在移动端已经形成了全新布局,包括手机客户端、微信购物入口、手机QQ入口,三大平台覆盖人群不同,互为补充。未来,三者将分别基于各自不同的产品优势,各自发挥最大价值,进行优势互补,在移动端共同发力,协同作战,形成一套组合拳。”

其实,无论是PC电商,还是移动电商,良好运营才是企业持续运转和盈利的根本,流量入口虽然关键,但并不能决定一切。企业如何才能通过有效运营提升市场份额并巩固市场地位,变成了京东更为关心的新问题。

移动电商是个新兴模式,谁也无法预料其是否会被新兴技术和新兴商业模式所颠覆。对于这个问题,京东有自己的思考,也有自己的顾虑。

京东认为:“在移动电商领域的实际运营中,后期会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探索新的契合客户需求的运营策略,从而逐渐巩固京东在移动电商中的市场地位。”

对于未来移动电商运营中的难点,京东也同样作了预测:“用户在PC端和移动端的购物习惯是不一样的,上网时间、场景、购买维度也都不一样。因此,移动电商未来发展最关键的一点可能就是培养移动购物的习惯。”

2014年的中国网购市场的增速预计仅为32%左右,即将告别PC电商的巅峰时代,进入发展相对平稳的行业成熟期。中国网购市场和新增网购用户的增速明显放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意味着,此前依靠新增用户直接驱动网购市场的效力正在逐渐减弱。

淘金时代一去不返,传统PC电商的C2C和B2C领域行业垄断格局已基本形成。众所周知,在这种行业格局之下,其他企业要在垄断寡头手里抢食市场并非易事。

在C2C领域,阿里巴巴算得上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了。经过多年的市场渗透,“淘宝”逐渐成为了人们网购的代名词。目前,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和天猫平台市场占有率超过了80%,这份骄人的成绩单令其成为C2C业务领域难以撼动的垄断寡头。

在B2C平台业务领域,天猫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在自营B2C市场中,京东的占比则高达46.5%,二者稳坐我国B2C电商领域的头两把交椅,令其他商家只能望其项背。

经过十余年高速发展,我国的网购市场也在逐渐由青涩走向成熟。随着消费者对商品品质、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购物体验要求的提高,京东、亚马逊、苏宁等自营B2C电商平台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攀升。

其中,在自营B2C领域里,京东多年建立起来的售卖正品形象如今已深入人心,凭借强大的自建物流体系和产品售后服务品质等诸多优势,市场占有率长期位居榜首,行业龙头的地位正日益稳固。

其他电商很清楚,若要与阿里巴巴和京东两大巨头在PC电商领域分一杯羹,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或许避开PC电商的“红海”,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随着移动购物交易规模和移动购物渗透率的提高,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从2012年开始迎来了爆发期。

如今,打开手机里的App Store(移动应用商店),购物类应用软件已非常丰富,用户只需轻松搜索就能找到淘宝、京东、当当、亚马逊、1号店等诸多主流电商的移动端购物应用。

从目前我国的移动电商交易规模占比来看,大淘宝、京东、腾讯电商、苏宁易购和亚马逊中国分列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的前五名。

移动电商范文第5篇

2013年,针对C端的移动电商遭到前所未有的竞争,那就是淘宝移动、京东移动、当当移动等的反扑,与一两年前业界的一个看法“电商会成为传统企业的标配”类似,今天,移动电商也在成为这些PC端电商霸主的“标配”。

买卖宝之所以能在这样的竞争中凸显,一是得益于进入这个领域比较早,二是买卖宝看清了电商的本质是零售这个事实,三是它对于产业工人、农民工以及三四五线城市人群移动端消费需求的了解,张小玮“用招待所的玩法”来应对那些针对有购买力的高富帅们的电商。

而更多的“买卖宝们”并没有做得太好,张小玮反问:“499元买iPhone可能吗?”中国是一个大市场,品牌层次很丰富,买卖宝的经验是寻找那些得到三四线城市人群认同的品牌合作,它们的质量也还差不多。其实,三四线城市移动端的消费行为多种多样。

10月份,一位叫一枚小舟的移动互联网研究者调研发现,现在,三星、华为手机在农民工群体中的拥有者很多,他们的理由是:“之前一直在老家用山寨高仿机,出来再用,感觉有点不好意思。”口袋购物的CEO王珂也就此做过研究,他发现,在三四线城市,许多人的第一次网购竟是从手机开始,而且很多是以唯品会为入口。

这些需求算不算是移动电商的新机会呢?亿邦动力CEO郑敏认为:“移动端既可以购物也可以购服务,购服务才是未来移动电商的主战场。”事实上,今年许多移动电商的失败案例是基于C端的,也即是购物,但如果从服务的角度来看,B端存在着很多机会。

B端突围

对许多“空中飞人”来说,航班晚点是常事。但当你去问工作人员时,经常听到的是一些不确定的告知。一次,飞常准的CEO郑洪峰在从北京飞往合肥的航班上被关了三个小时,当时,北京和合肥的天气都很好,机组人员用了个颇专业的词“流控”来解释,“被关”太久的乘客终于忍无可忍,有些甚至骂骂咧咧。

事后,郑洪峰了解到,飞机一直不起飞是因为天津保定一带有雷雨,但机组只知道一个应对结果是“流控”,而对原因根本一无所知,误解从这里产生。透过这件事,郑洪峰发现各大机场和航空公司之间的信息不畅通,造成起降信息不透明,正是看到这个问题,郑洪峰放弃了之前一直在做的创业项目,调转“航向”,开发了“飞常准”,随后,飞常准因对航班起降信息的准确预报而声名鹊起。

“起降信息的水很深,对人脉、数据来源、算法都有要求,在民航系统没有资源的人很难做。”郑洪峰有12年民航系统的工作经历,对于民航系统很了解,也积累了一定的资源,这款软件的最早一批用户正是民航内部人员,后来一些机票机构也开始使用,因为在销售机票时,机票商常常要回答顾客的航班起降信息,他们发现这款软件非常符合需求。

“要准确地预报航班起降,精确的数据源是基础”。郑洪峰说道。飞常准起先跟航空公司谈判,让对方知道航班的动态信息属于公知信息,应该让大家知道,又向机场要来了飞机流量控制信息,气象信息等。除了这些官方信息,郑洪峰还开拓了各航班上的机组、空乘人员以及机场工作人员的信息通路,这些信息有些是公开的,有些则需要花钱购买。

通过各种途径拿到的航班起降信息,成为飞常准的核心资源,而拿到信息后,对某趟航班起降进行精确计算,并形象化地表现出来,成了飞常准的核心竞争力。

以某趟航班的起降为例,飞常准需要知道该次航班是否已经到达起飞机场。如果没有到达,是因为上一趟飞行延误了,还是飞机出了故障正在维修,或者已经换了另一架飞机?普通乘客很难得到这些信息,飞常准通过自身的信息网络获得。

如果该次航班的飞机已经抵达起飞机场,那么需要考虑起飞机场和目的地机场的天气状况,天气状况包括起飞时的天气情况和预计降落时刻的天气状况。两者中有一样出现异常,都可能影响飞机准点起飞。

正是因为占尽资源优势和积累了算法经验,让飞常准对于航班信息的预报接近准确,现在,飞常准面对公众为免费模式,却一直有“比较好的盈利状态”,郑洪峰总结为:“B+C的模式让飞常准的盈利更为稳健。”

在C端,主要发挥APP的媒体属性,由企业投放广告来为消费者的免费买单。而在B端,向相关的航班服务机构售卖核心数据成为飞常准的一个重要的盈利来源,携程、航班管家、航旅数据等都是飞常准的用户,今年早些时候,还传出携程收购飞常准的消息,郑洪峰总结:“飞常准的成功不是单纯的依靠数据,我们软件内的数据是专业和个性化的,这些都不是可以被简单‘模仿’的。”

携程对于移动端的布局,让它们想到收购飞常准来整合核心竞争力,在郑洪峰那里,携程依然是他们的客户。飞常准的另一个客户“航班管家”利用航班起降的数据来做APP端的机票,目前有4000万用户,它的整个交易流程非常简洁,付费环节只需绑定信用卡便可完成,如今,航班管家完成了两轮总共2000万美元的融资。手机游戏捕鱼达人的创始人陈昊芝这样评价飞常准:比照航班管家,飞常准的估值应当在5000万美元左右。

被误解的APP导购?

整个十月,口袋购物的CEO王珂都比较低调,淘宝对于导购政策的频繁调整,让这位做APP导购的CEO显得有些不想应对,他甚至删除了记者发过去的关于“淘宝对导购政策调整”的相关问题,在一次公开演讲中,王珂对于口袋购物的最新定义为:非常好用的手机购物软件。

之所以只专注于移动购物,王珂认为:“相对于淘宝上1亿多用户,未来有7亿 9亿的人在手机端购物,我们不想去抢巨头已有的用户,重要的是大量新用户还没有在手机上买过东西,这就是创业公司的机会。”

王珂创业的2011年,电商很热,但是他发现,作为一名普通用户,在网上找符合自己需求的商品不是越来越容易,反而越来越困难,与此同时,商家的流量成本也在水涨船高。王珂觉得,互联网最适合做大量供给和大量需求的高效匹配,借助搜索引擎的方式,把用户的海量需求和互联网上的海量内容,通过算法自动匹配,这样,用户找到了商品、网站获得了流量,这是很自然的模式。

但事实上是,淘宝如果是一个巨型商场,有10亿商品,用户只能看到前5%的商品,直通车只能在柜台看到前面5%的地方。前面这5%的卖家不赚钱,因为流量费用太贵。后面95%的卖家也不赚钱,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流量,结果是大小卖家都不赚钱。

“为什么电商发展得欣欣向荣,每年成交都不断创新高,用户、商家和产品数都不断提高,但三者匹配的效率直观看来却并不高,这是一个大家都能感觉到的问题,我们希望能够去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做了口袋购物。”王珂说道。

据说,当初雷军看过11个做导购的团队,最后选的是王珂。2011年口袋购物刚开始运作时,雷军想推荐几个小米的人给王珂,他不要,王珂要找百度的牛人,刚从厦门到北京,人生地不熟,就天天在百度门口想办法聊天挖人,从五月谈到七八月份,终于把一个百度擅长算法的高管搞定。

创办口袋购物之初,王珂同时在PC上开通了购物,但PC端只是一种参照,目的是为了更深入地研究移动端的购物习惯,很快,用户的一个行为引起了口袋购物的关注,那就是同一款商品,用户在手机上的收藏频次是PC端的49倍!王珂发现,相对于电脑大屏幕,手机小屏幕一页浏览的商品信息不多,用户在发现基本符合自己需求的商品时,先点击收藏,便于回过头来比较。

这给王珂一个启示,就是如何将用户收藏夹里的商品转化为购买。“用户在20件衬衫里为什么点了其中一件,而不是其他19件?用户的点击、收藏和购买,都可以用来判断他们对某件商品的喜好。”王珂说道。

用户持续的行为也有规律可循,比如现在口袋购物通过看一个人的收藏夹,可以很容易判断这个人的偏好,对款式、风格、颜色、价格区间等的选择。王珂说:“我们相信如果你努力挑选一个人可能喜欢的东西给他看,转化率一定会比任意随机的东西高很多。”这就形成了口袋购物针对用户的个性化推荐模式,现在,假如同时有两个口袋购物的用户,他们打开APP,页面截然不同,因为这两个人上网行为会不一样,口袋购物的推送商品也不同。

那么假如有多个人同时收藏某款商品,这又说明什么呢?口袋购物曾经就此组织过一次“反向团购”,在发现某件衣服被1000人收藏,但还没有购买之时,王珂向淘宝卖家组织了一次团购,然后再将这次七折包邮的团购信息推荐给这1000个人,结果卖出300多件衣服。王珂总结说:“普通的电商转换率在1% 2%,这次团购的转换率达到30%。”

移动电商范文第6篇

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增长势头迅猛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自2011年Q1开始中国移动购物市场规模增长势头迅猛,2012年Q1达到两年来的增长率峰值,同比增长率高达605.4%,远超过同期中国网购市场规模的增速。2012年Q2开始移动网购市场规模环比增速有所下滑,但仍保持平稳快速。2012年Q4,受双11促销活动影响,移动购物市场规模高达242.9亿元。2013年Q1,预计移动购物交易规模的同比增长率仍保持在200%以上,超过上个季度交易规模,达到266.6亿元。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移动购物的高速发展,首先还是得益于我国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近几年智能手机渗透率快速增高,手机网民随之大规模增长,各种网购App也已成为手机系统装机必备。另外,据工信部统计,截止2013年Q1,手机上网用户占移动互联网用户比重达96.4%,手机网购已成为当今移动网购的主态;其次移动购物还受到移动网络的促进,预计2013年的3G渗透率将超过30%。近期,4G网络也开始进入人们视野,未来,在3G网络渗透率达到饱和之后,4G网络会迎来高速的增长;最后,各个电商企业加大手机端的发展力度和重视程度,将移动购物定位为企业主要战略,业内客户端竞争逐渐激烈,手机端购物促销活动越发吸引用户眼球。

移动网购市场渗透率增速加快

据艾瑞数据显示,移动端市场在中国整体网购市场中渗透率逐年提高,预计2013年Q1渗透率环比2012年Q4将增加1.9个百分点,达到7.6%(如图)。

艾瑞分析认为,移动互联网已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购市场向移动端渗透的趋势不可阻挡。一方面,电商网站的庞大用户群体都是移动网购的潜在用户,移动网购用户基础非常坚实,移动购物渗透率增长空间较大;另一方面,除各大电商企业发力移动端之外,传统企业也开始加速了移动端购物的布局,移动购物市场还会继续扩大。

无线淘宝继续领跑,移动购物三强位置稳定

2013年Q1,移动购物的三强格局没有变化,淘宝、京东、腾讯分别占比75.1%、4.5%、1.8%。其中淘宝、京东两家规模总和占比移动网购整体市场规模的近八成。手机凡客、买卖宝份额接近,分别占比1.2%和1.1%,买卖宝作为独立移动电商,份额超过传统电商的苏宁易购、手机当当和手机亚马逊。

艾瑞分析认为,首先,移动网购Top4均属于传统电商企业,发力移动市场较早,用户基数较大、认知度广、用户忠诚度高,推出的App更能吸引用户关注;其次,买卖宝等独立移动电商,虽然规模小,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服务,且市场定位在三四线城市,坚持做草根生意,所以近几年的交易规模增速能够保持稳定;最后,其他传统电商企业在2013年将加大力度开拓移动购物业务、向移动电商沉淀,整体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移动网购市场将成为电商主战场

移动电商范文第7篇

这不仅让人想起了不久前的“3.8手机淘宝生活节”,也是以手机应用为主要平台。随着智能手机的大范围普及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渗透,大量依托于传统PC和固网的业务开始加速进入移动端。而电商作为固网商业模式的“重中之重”,也展开了对移动化的拥抱。

综合电商:全面转向移动端

在PC平台拼杀多年后,电商巨头纷纷将视线转向了移动端,这一情况在今年尤其明显。纵观线上线下,曾经被“大促”、“底价”占据的网站广告与户外海报,如今无一例外都加上了大大的二维码标识。

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移动电商在国内展现出的巨大发展潜力。移动电商并不是新近出现的商业模式,早在2008年,电商霸主淘宝就推出了wap站点手机淘宝网,并在kjava、塞班等平台陆续推出了客户端。不过当时移动终端以非智能机为主,显示效果与操作性都很差,也缺乏有效的移动支付手段,因而“移动电商”更多是停留在概念与尝试阶段的,对于PC电商的补充。

iPhone的出现让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成为21世纪最具颠覆性的概念之一,而Android与千元智能机的普及更将移动互联网带进了千家万户,并推动了移动应用的飞速发展。用户开始享受在厂商不断优化的移动应用中,随时随地浏览购买的体验。微信支付与支付宝钱包等移动支付方式纷纷出现,补完了移动电商的商业链条,推动了移动电商的发展壮大。

2013年,阿里巴巴宣布,“双十一”当天手机淘宝单日成交笔数达3590万笔,占整体的21%,成交额53.5亿,达到上年(9.6亿)的5.6倍。这一惊人的成功,让一些以移动电商作为“辅助手段”的电商企业开始重新审视这一甚至有可能超越PC电商的巨大市场。京东、苏宁、亚马逊等纷纷加速移动客户端的升级与推广,“摇一摇”、“扫码”、“红包”、“手机特惠”等活动层出不穷,苏宁、天猫等更是借助线下门店实现了“线下体验、手机购买”的O2O电商模式。

不过移动电商相比PC的局限性依然十分明显:虽然智能手机已经具有相对优秀的显示效果,但相比PC显示器对于物品细节的展示仍然不足,而移动网络的稳定性与移动设备的性能同样导致视频等多媒体展示效果难以媲美PC界面,加之移动支付手段频繁遭受安全性质疑,目前综合电商的移动化仍然处于初起阶段。但无可否认这一模式必将随着技术的成熟获得更大的发展。

团购:移动才有大发展

移动互联网崛起之前,团购就完成了国内电商最大规模的兴起与衰落。2009起,年以Groupon为代表的团购模式席卷了全球,也带来了大量国内网站的效仿。然而并不成熟的商业模式之下,仅以低价优势吸引大量国内用户投身其中的团购,因不断爆发的服务诚信危机、低下的盈利效率、较差的用户粘性等原因,陷入了巨大的商业危机中。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2013年度中国网络团购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国内团购网站关闭数量累计达5376家,倒闭率达86%。

这次团购行业的大洗牌,也被视为中国团购从“千团大战”回归有序发展的标志之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团购应用从PC端向移动端进行了转移,为团购的重新兴起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美团、大众点评、糯米等团购网站分别找到了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做“靠山”,在巨头旗下的多业务类型布局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相比PC端的诸多限制,以本地生活服务(餐饮、娱乐、休闲)为主的团购,可以通过移动应用结合移动支付完成“即拍即用”,一方面让服务本身对消费者透明化,提升了团购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与位置服务的结合,也能够让消费者更容易选择所需的团购业务,强化感性消费带来的利润率提升,促进团购业务整体良性发展。

根据CNNIC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底,我国团购用户规模达到了1.41亿,同比增长68.9%,而手机网民的应用使用率统计中,手机团购则从2012年的4.6%上升到了2013年的16.3%,在手机网民增长近一亿的情况下,这一比例依然增长了接近四倍之多,可以看出移动化对团购行业的巨大推动效果。

CNNIC在报告中还指出,我国手机网民的增长速率依然保持着较快发展。在4G、虚拟运营等新兴移动业务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手机网民,将继续推动移动团购业务的发展。

闪购:成就“妖股”的新概念

文章开始提到的唯品会与聚美的418大战,相比阿里、京东等传统电商并不逊色。这背后的底气,这是来自“闪购”这一新兴电商模式蕴含的潜力。

闪购模式在国内与团购并无明显的商业模式区别,产品对象却有明确的区分:团购主要针对餐饮娱乐等生活服务内容,闪购则集中于服装等产品型电商销售。闪购对品牌定位与限时折扣的结合,将对名牌产品与性价比均有所追求的冲动性消费用户作为主要受众群体。闪购网站聚尚网副总裁易宗元表示,闪购模式的老客户重复购买率、人均购买订单数以及平均商品件数都比较高,转换率比其它电商普遍要高。

而手机客户端的引入,释放了用户参与闪购的时间地点限制,能够更大限度地刺激闪购消费。因此,2013年移动闪购在国内增长迅猛。唯品会CEO沈亚曾透露,唯品会移动端占总销售的比例从2013年第一季度的8%,飙升至第四季度的23%,而2014年将增长到超过三分之一。这也成就了唯品会从定价6.5美元的“流血上市”到一度市值超过百亿的“妖股”成长。

移动电商的未来:电商无处不在

移动电商范文第8篇

分吃之前,需要先把蛋糕做大

通过无线互联网的发展,手机购物将成为人生活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人们不可阻挡的生活方式,而这个市场还不够成熟,不够强大,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我们不仅仅把目光停留在手机微信或来往中能赚到多少钱,而是要看到未来整个市场份额的多元化的竞争机制。如果来往不参与这场竞争,那么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格局将会过早锁定在微信上面,那么微信将变成人们主要的生活平台。如果微信只专注于做游戏开发来赚钱,那会阻碍整个互联网的发展。

竞争者的加入,会让微信跑得更快,同时迎接一些强大竞争对手,也会促进整个无线互联网化的快速扩大和发展。未来,微信和来往竞争最大的意义,是把中国老百姓手上手机的功能多样化,丰富多彩化,让整个无线的市场打开,打开以后才能容纳无数的无线创新者进来,假如今天我们不把这个市场份额做大,那未来的无线市场将进入窘迫困局。

吴泳铭

“无线人才”需求将大

阿里巴巴在几经组织架构调整后,无线事业部主要负责的是手机淘宝客户端,在接下来这会成为阿里巴巴无线业务拓展的重点之一。

截至目前,手机淘宝已经积累了3.2亿用户,用户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淘宝的时间超过30分钟以上,并且淘宝上大部分的商家来自手机上的订单已经超过了20%。阿里巴巴旗下另一大平台天猫上的用户也大部分是通过淘宝客户端进行交易的,未来阿里巴巴会将在移动端将偏消费类的服务进行整合,其中天猫的一些内容会被融入手机淘宝。而就在近日,阿里无线业务开启了“无线人才总动员”计划,其将为多个无线业务招募上千个产品、技术、设计和运营岗位。这也将是自去年两个月阿里巴巴停止社招以来,首次大规模的对外招聘。

于刚

真正的“狼“来了

‘真正的狼来了’,这里的狼指的就是‘移动化’。几年前我曾在一次电子商务大会上讲到电子商务是一场革命,将来无商不电商,而现在,我再次预言,将来是无商不移动,如果跟不上,就会被‘革命’。

国内移动电商今年大概占比是9.2%,到2016年的时候占比会翻倍,这个速度远远超出了欧美的速度。美国去年大概占比3%,2016年也会翻倍,大概在7%。这一组数字说明中国的移动电商发展速度远超美国,而这也正说明了为什么移动电商会被国内这些电商领军企业所看重。

动商务不仅仅是一个进化,电子商务从PC搬到移动设备上,移动设备可以充分利用它的随身、随地、随时,利用它的本地化,利用它的扫描功能,利用图象识别功能等都有大量的创新,将来还会有更多创新,而这种移动商务由于智能手机迅速普及,让不同层次的大众都能享受到电子商务便利。

邢孔育

移动端会产生新的行业巨头

目前移动电商还处于早期,大部分从业者还只是用PC端的思维在做移动端,但不可否认移动端会产生更大的价值。移动电商对传统电商的冲击很定会有,阿里巴巴、京东在PC端建立的游戏规则在移动端会瞬间消失,但是现在还没法看清谁才是未来移动的霸主。由于移动端硬件的特性和用户使用习惯的不同,会产生新的商业模式。

对于现有的移动电商,应当先进入移动电商,服务好核心用户的移动化,是非常务实的选择,并且应当区别产品的品类,采取不同移动化的方式。利用微信这样具有一定用户规模的平台进行移动化尝试,可以降低风险,并且进展相对较快。

移动端会产生新的行业巨头,甚至有可能从服务业电商中诞生,此外,移动电商对启动中国8亿农村市场有着重要的作用。

徐易容

未来移动电商会出现更多新商业模式

每天约有70多万的设备在访问美丽说的App,大致80%的设备是iOS设备,估计到今年年底,美丽说的手机访问量会超过PC端,电商行业的移动化促使导购网站也在迅速的移动化。

对于未来的新消费环境和群体变化,移动电商势必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今年手机淘宝双十一创下的数据或将成为这股趋势的开始,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或许到明年,移动电子商务的成交额就会超过PC(个人电脑)端。

伴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移动支付的安全性逐步提高,以及网络环境的逐渐改善都将为移动电商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由于这些基础带来的特性,使得移动电商与LBS、扫描拍摄、通信和传感等应用得以结合,可以带生出不同于PC端的新商业模式。

李森

小成本移动电商应尝试“轻运营”模式

ZAKER今年推出的购物浏览器‘淘刻’,该浏览器聚合了淘宝、京东、返利、美团等主流电商平台,允许用户在浏览这些网站时一键进入比价页面。在比价页面下,用户可对商品价格进行全网比价、查看价格历史走势并设置降价提醒。虽然 PC 端的比价网站和比价插件多如牛毛,但对移动端的支持还不是太理想。淘刻干脆做成了浏览器的形式,既不改变以往各电商平台自身的浏览体验,又和比价功能无缝整合。

移动电商范文第9篇

“这就是如今典型的移动购物。”万色城CEO才华煜这样解释道,她创办的万色城正是借助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移动平台,将女性美妆产品卖给李钰们,迅速崛起,成为移动互联网诸多“小而美”的代表之一。不过两年时间,几乎所有电商玩家,都开始争夺与李钰类似的男男女女,从城市到乡间,从白天到黑夜,从屋内到户外……

正如美国人查克・马丁在《决胜移动终端》所述:“消费者现在是‘在购物’,不是‘去购物’,随时随地,在家里、车上,或是走在马路上,都可以购物。”从某种角度而言,移动终端就像机器猫口袋里的“任意门”,使用者虽然身体没有穿越,但却跨过时空,所见即有所得,浏览即有所购,相应地,受众细分、场景化、微商化,成了电商不可逆转的新狂欢。

场景与细分的崛起

“看看那些大而全的App,复杂纷乱,用户要费多大劲才能找到自己所需?”移动电商创业者胡明飞这样告诉记者,就在上市前,他和几个小伙伴离开阿里巴巴,一起开创了自己的事业,通过一款App,向一、二线城市的文艺咖们兜售专属他们口味的服饰、家居用品,几个月时间,已经积累了20多万注册用户,他认定,用户细分和场景化是其制胜之道。

在胡明飞看来,App需要用户点选、输入超过5次以上,才形成购买决策,就是对移动互联网“用户至上”的亵渎。因为数据显示,在移动端,每增加一次操作,用户继续下一步的欲望就会在原有基础上降低三分之一,5步之后,用户继续“把玩”的欲望所剩无几――购买体验降到冰点,电商所谓的转化率、客单价便无从谈起。

而要想将用户决策做“轻”,将移动电商做大,就必须按照典型用户的习惯和思维,寻找场景化的解决方案。

所谓“场景”,其实是电影中的术语,指在特定时间、空间内发生的行动,或者因人物关系构成的具体画面,是通过人物行动来表现剧情的一个特定过程。其实,一部电影就是不同的场景组成的完整故事。

要知道,PC互联网势微,移动互联网勃兴,超文本为核心的链接模式已逐渐失效,人们对网络的使用越发碎片化,流量本身并不再稳定,用户们反而更讲求身心带入感。因此,有了 “习惯至上”替代“入口第一”,以至于“场景优先”胜过过去的“路径依赖”――消费者注定不会在上下班挤地铁的时候愉快地使用搜索引擎;也不会乐意在马桶上“摇一摇”寻找优惠券;更不愿意看到难以下载的商品图片和超过8行的文字描述……

同时,田园森女难以醉心于朋克风;哥特狂不会为巴洛克倾倒;爱十四行诗的人鲜会喜欢 《小苹果》。所以,玩移动电商的人,势必得“有时有场”地看人下菜碟,有效地打动人心,才能更好地联系虚拟与现实,成为定位清晰的黑洞。

比如,胡明飞在App推广时,就会选择聚集文艺青年的微信公众号,吸引用户注册;设计师品牌的落地灯上线,则通过数据分析,向细分用户投放优惠券,推动购买;各种猜图、联动的H5游戏,得积分送优惠,彰显“牙刷效应”,牢牢粘住用户。

如此一来,胡明飞便获得别家难以洞穿的人以群分,用户也形成自己特有的“松圈主义”。而且,随着App使用频度提升,交易规模的增加,数据越发丰沛,仔细分析下,用户画像越发清晰,更能有针对地调整运营,制定战略,移动端的“小而美”电商便进入马太效应的正循环,成为文艺范眼中的“什么值得买”。

与之类似,“海淘”加“母婴用品”,有了蜜芽宝贝;“旅行”加“共享租住”,有了Airbnb;“便利就餐”加“美味”,有了叫个鸭子……

毫无疑问,细分人群的生活方式和场景切入可轻而易举地造成一种现象,人们越来越愿意为特定场景的个性化解决方案付费,不再一味敏感于价格,对此,普华永道和尼尔森的报告已提供佐证。可见,在移动世界里开创小而美的新电商业态绝非难事――有心者必将借势崛起,成为电商巨树旁各自茂盛的灌木。

微商的胜利

当然,移动互联时代,更重要的优势是社交红利,用《社交红利》作者徐志斌的话来说,只有这个时代才能做到“起点即爆点”――“像求道一样做产品”之后,迅即“如求爱一样做传播”,微商因此大行其道。

“微店”卖家刘满对此深有体会。在他山东的老家,红富士苹果品相、品质、口感都极为上乘,可是批发给水果贩的价格却一直难以提高。“农民很辛苦,到了收获季节,有时,一市斤还赚不到1块钱,就这,还得面临保鲜、自然损耗等问题,过得真的很艰难。”刘满解释道。

于是,去年,进城多年,在电子行业工作的刘满,找到免费的移动网店工具“微店”,开了一家虚拟店铺,专门在移动端为老乡们“倒腾”红富士苹果。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上,都有他分享苹果的身影,最近一个月,刘满的微店完成了将近10万元的销售额,比前两个月的3倍还多。

在刘满看来,社交媒体上卖产品,不能一味地只说自家产品好,或者一味地说农民们辛苦艰难,那样的话,很容易让潜在消费人群疲劳。

而最佳的方法是:其一,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其二,散布产品的知识点;其三,收集、分享来自消费者的体验、反馈;其四,展示产品出产的全过程,引导用户参与其中,讨论并给出建议;其五,搜集、分享产品的权威佐证;其六,展现产品的使用场景,比如怎样搭配营养,怎样贮藏口感最好;其七,把产品与热点话题相关联;其八,与节日结合做活动。总之,说人话,贴时事,聊兴趣,搞科普,讲产品,做汇报,听意见,晒用户。

由此,刘满的小店才能刷遍朋友圈,却不被朋友们拉黑,在微博圈上各种产品图,却依然粉丝暴涨。最后,苹果卖得好,老乡们得利,他自己也有赚头。多赢下,刘满终于决定全职于微商的生意,并开始拓展销售的品类。

“要做成平台,还需要大团队运作,花费更多心力。”才华煜这样说道。从表面上看,微商创业要善于引爆社交红利,用户规模乃至增速就变得至关重要,但不能局限于此。做移动电商平台的人,更须往深处看社交红利,还有更多可想象的空间。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万色城才在社交媒体发展初期,重金买下西北大学范代娣教授的专利,开发“万色水母系列”美容产品,并以其为核心驱动力,迅速拓展市场。一则,踏入到快消品领域,复购率和用户粘性有保障,销售规模的边界大大拓展;二来,以保证信誉的品牌产品冲击社交圈,消除“朋友是否觉得不靠谱”的顾虑,在假货横行的社交圈,便于取得信任和人格背书。信任溢价高涨――好友推荐的东西有了温度,试用、使用门槛又被极大拉低,社交红利由此被激发,进而激增。

在此基础上,万色城再招揽分销卖家,快速集中成功的社交经验,将其系统化,并加速培训复制,由此便可以每月超过100%的速度急速成长为月销过千万元的平台。

总之,区别清消费者偏好的形式与需求,关注留存率、用户使用频次以及内容沉淀量级,并且极力在交互中使产品的体验超预期,刺激用户自传播来带动引爆。这便构成了微商胜利的“达芬奇密码”。

移动电商范文第10篇

“手机凡客的崛起,得益于合作伙伴的支持。去年手机凡客上线,凡客内部项目团队人数少得可怜,最初的大部分工作,都由合作伙伴完成。”凡客CEO陈年在今年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有这样的一段演讲,他提到的这家公司,几乎包揽了手机凡客的App开发、推广、运营等各个环节。凡客这样一家深具互联网背景的电商尚且需要第三方公司投石问路,移动电商第三方服务市场是多大的一块蛋糕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家公司叫“耶客”。耶客在年初刚刚完成了B轮融资,两轮融资总额达683万美金。每次融资前都会有投资人给陈年打电话,并且只问一个问题:“耶客真的是手机凡客的合作伙伴吗?”陈年每次也只用三个字回答:是真的。现在,投资凡客的雷军和IDG也同样成了耶客的股东。“很多人以为是雷总先投的我们,我们才有关系接下凡客的案子,其实正好相反。”耶客CEO张志坚说,耶客从2010年3月成立至今,已经有40多家客户,其中包括30多家线上零售商,10多家线下零售商。

SP出身:移动电商离钱最近

张志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2001年,他从北大电子学系毕业,工作不到一年后选择到新加坡留学,回国后便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那时候国内SP行业发展正火,张志坚加入了淘金的人流,先后开办了两家公司。在SP逐渐没落的时候,他又审时度势将两家公司卖出,完成了个人财富的原始积累。

张志坚笑称自己属于“贵族创业”。事实上,在移动电商领域,通过SP变身“贵族”的创业者不在少数,如买卖宝和爱购这两家移动B2C电商公司的创始人,都是从SP行业转型进军移动电商市场的例子(《创业邦》杂志在4月刊封面文章中曾对两家公司有过报道)。

受网络、终端及消费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时至今日,通过移动互联网购物的消费者仍然以三四线人群为主。从SP到移动电商,由于目标人群具有一定的重叠性,买卖宝、爱购经历了较为自然的过渡。同样是SP出身,张志坚的第三次创业却选择了由B2C到B2B的巨大转型。

张志坚首先想到的是从用户刚需入手。“游戏、音乐、阅读、电子商务我都想过。”张志坚说,虽然在SP时代积累了丰富的产品开发经验,但是他觉得前三类应用在中国市场赚钱太难,创业门槛的降低让2C的应用市场变得像挤独木桥。

手握“重”资的张志坚想要选择一个门槛较高的创业方向,在一个竞争相对较少的市场开疆拓土。“电子商务能见到钱,离钱最近。”张志坚习惯了SP简单粗暴的盈利方式,更青睐有现金流的生意,而相比B2C繁杂的上下游经济链,B2B显然更符合张志坚“离钱近”的创业法则。

2B生意对服务能力的考验最大。张志坚的SP团队曾经为联通这样的大企业做过2C端的IT服务。他一直强调耶客具有服务的基因,在相对“不差钱”的移动互联网创业环境下,这是他跟竞争者相比最大的优势。另外,服务行业本身也满足了张志坚对“门槛”的追求,服务的客户往往大于服务公司,在大公司专业的领域为他们提供服务,这就要求服务公司自身在行业内更具前瞻性。

“做中国最大的移动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这是张志坚在耶客成立初期定下的目标。他没有循规蹈矩地实行先易后难的市场策略,一上来就高举高打。“我们如果能搞定最难、最大的客户,接下来的生意也就好做了。”张志坚找来了福布斯中国服装零售企业排行榜,开始从上往下找客户。在榜单的第一位,他确定了耶客的第一个目标客户:美特斯邦威。

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SP时代,张志坚和联通有过合作,这层关系在进军移动电商之后,帮他搞定了美特斯邦威这个里程碑似的客户。联通和苹果合作之后,很多企业找到联通,希望可以借由联通在移动端的资源推广自己的品牌,联通大企业部的会员数量在那段时间增势迅猛,美特斯邦威就是其中的一家。

张志坚通过联通的关系认识了美特斯邦威的副总。当时恰逢美邦旗下品牌Me&City正计划做推广,耶客为零售商提供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中有一项正是品牌营销,在张志坚向美邦副总介绍完服务项目之后,双方一拍即合。那是在耶客和凡客合作的半年以前,美特斯邦威就已经开始布局移动互联网了。

耶客和美特斯邦威的合作果然达到了张志坚意想中的效果,他又顺势谈下了马克华菲和七匹狼。“现在看起来很多事情是一马平川的。这些零售企业的理念到了,他们只是缺一个领路人,他们只是口渴了,需要一个把水端过去的人。”张志坚说。

耶客和凡客合作之前,凡客已经是一家有5000多名员工、年销售额10多个亿的公司,并且成立了平台事业部,计划进军移动市场。“即便是凡客,他们对移动互联网,不论是在知识储备、人才储备,还是在操作经验上都有不足。”张志坚找上了门,详细地讲解了耶客的服务体系,并演示了过往的案例。

“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服装零售企业向移动电商平移的本质是相同的。”凡客最终达成了耶客的合作,现在凡客的移动客户端一天可以突破几万的订单,年流水10亿左右。耶客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几乎所有的电商都需要这样一家合作伙伴帮助他们进军移动电子商务。耶客的优势在于对移动互联网的了解,从技术、运营、推广各个环节,形成一站式服务,他觉得这是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

靠不靠谱?

几个月前,张志坚到深圳拜访了3C电商华强北在线的副总龚文祥,希望可以和华强北在线合作。“我们自己一直在建设App的移动商城,开发了Beta版,还没有推出来。”龚文祥在接受《创业邦》采访时说,华强北在线担心在完全不懂移动电商的情况下,把业务直接交给第三方服务商,最后会控制不了局面。

上一篇:民生电商范文 下一篇:电商仓储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