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小额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4 02:30:26

研究生小额论文

研究生小额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金融扶贫;功能效应;组织体系;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83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6)11-0037-0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根据现行的扶贫标准,农村贫困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73.5%下降到了2015年的7.2%,农村贫困居民总人数减少了7亿人。我国现在仍有7017万贫困人口,扶贫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了以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推进扶贫开发,将越来越多的公共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将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的差距作为新时期的重要目标。其中,金融扶贫是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以及多样化的金融创新来帮助其稳定脱贫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拓展性研究,希望能够借鉴发达国家的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经验来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帮助更多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改善福利,早日达到减贫目标。本文对已有的国内外相关农村金融扶贫文献进行梳理,从功能效应、组织体系、产品服务以及发展路径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和评述,并提出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理论方向,以期能够为我国农村金融扶贫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一、农村金融扶贫功能效应研究

国内外对农村金融扶贫功能效应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村经济增长和贫困收入关联性这两方面。

(一)农村金融扶贫与经济增长

国外方面,杰里米、桑切斯和王(Jeremy、M. Sanchez和Wang,2013)通过对美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金融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发现金融机构对经济的发展相当重要,尤其是美国30%的经济增长源于金融机构技术等方面的创新。由于高交易成本、通信设施落后、单一的产品服务等原因,商业金融机构对农村贫困者缺少关注,因此发展普惠金融可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减少贫困(苏克德夫和吉塔,2014)。阿巴特、拉希德和波兹卡等(Abate G T、Rashid S和Borzaga C等,2016)利用埃塞俄比亚金融数据实证得出,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对于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产量增加具有重要作用,进而促进经济整体发展、减少贫困并相应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

国内方面,翟耀军(2004)采用LA-VAR方法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短期中农村金融发展单方面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农村经济增长对农村金融发展没有显著效应。冉光和、温涛和李敬(2008)对农村经济约束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政府主导型的金融发展模式使得资金运用效率低下,贷款流向错误,最终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显著作用且呈负相关。李学春和王家传(2009)认为,在短期中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在长期中由于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因此并没有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效应。

(二)农村金融扶贫与收入关联性研究

菲德尔、刘和林等(Feder G、Lau L J和 Lin J Y等,1990)对中国北部偏远地区的横截面家庭水平数据分析得出,金融机构为农民提供的贷款等金融服务能够增加其生产方面的消费以及投入,进而有效刺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终使得农民的收入以及福利得到相应改善。霍诺翰(Honohan,2004)认为,金融发展可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减少贫困的发生,但是金融深化程度加深会造成收入以及其他各方面分配不均等,因此其与贫困发生率呈正相关。詹姆斯和沃勒(James C.和 M. Woller,2004)认为,一般贫困人口都是游离于金融体系之外,在欠发达地区尤为明显,金融发展可以为贫困者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以满足其需求,不断改善其福利状况,金融发展模式的转变也会使得一国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演进并逐步向草根阶级扩展。纳赛尔和张(Naceur S和Zhang,2016)收集了143个国家1961―2011年的金融数据,从金融方式、效率、稳定性以及自由化四个方面建立计量模型,最终得出金融深化能够有效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减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进而降低贫困的发生率。但是金融自由化却对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造成了相反的影响,导致地区收入分配更加不均等,进而增加贫困发生率。

研究发现,农民自身积累能力即居民储蓄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农民自有资金配置能力的提升使得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因此储蓄的作用远远大于农村金融发展的功效。刘纯彬和桑铁柱(2010)整合我国1978―2008年的数据,通过协整分析,认为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分配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的关系,即农村收入分配差距与农村金融规模成反比、与农村金融中介效率成正比。伍艳(2012)通过对2001―2010年中国农村金融数据分析得出,农村金融发展与贫困率呈负相关,即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每升高1个百分点,贫困发生率就会随之下降1.58%,这促进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但是各地区贫困差距不断加大。

二、农村金融扶贫组织体系研究

在国外,人们普遍认为农村金融机构分为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三大类,但是系统化地对农村金融扶贫机构进行研究的文献较为有限。世界银行(1994)对三个发展中国家较为成功的农村金融机构从微观上进行了调研分析与比较,其中包括印度尼西亚的Badan Kredit Kecamatan(BKK)银行和Rakyat Indonesia Unit Desa (BUD)银行、泰国的农业合作银行(BAAC)以及孟加拉国的格莱珉银行(GB),发现农业类金融机构必须要坚持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结合,实行高效的管理以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众多发展中国家,农户以及农村小型企业获得的资金和保险主要来自于农产品供销商(product traders)、银行、信用合作社、共同基金(mutuals)、订单农业公司(contract farming firms)等多种类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另外还包括非正式的农村金融机构如钱庄或者私人借贷等,但无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农村金融机构都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康宁和尤德里,2007)。赫尔姆斯(Helms,2006)认为,针对贫困地区发展的新型金融机构最好应当是非政府参与的,因为这类机构最大的优点是能够不断创新,并且将创新和商业资源紧密结合,不断扩大对贫困人口的覆盖面。

合作性金融在欧美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多数学者是从微观方面进行研究。康宁和尤德里(2007)认为,农业信用合作社和联合债务机制对农业信贷系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泰国的农业合作银行(BAAC)即为较成功的典范之一。它不仅为农户或小组提供贷款,而且扮演了担保人的角色,为农业发展筹集资金。埃弗萨尔(Eversull ,2011)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股权管理进行了研究,认为采用周转基金制度可以使各成员成比例地使用资金,能够较好保证其公平性。罗宾逊、布朗和帕里斯等(Robinson M、Brown J和Paris A等,2014)认为,一个成功的农村合作社不仅为农户提供资金方面的帮助,还能够为他们提供其他农业方面的帮助,如施肥、土壤测试、产品定价以及浇灌等,合作性事实上扩展到各个方面。博纳齐和约蒂(Bonazzi G 和Iotti M,2014)认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美国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够克服农业发展较为分散的问题,还能够帮助小型农场主提高农产品质量。评级系统并未包含这些农业合作金融机构的定级评估情况,这使得它们的信贷能力较差,同时也受到了较多的金融约束。

在我国,农村金融扶贫组织体系大致由五大类机构组成――政策性金融机构(农业发展银行)、大型的商业金融机构(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小微商业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扶贫小贷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村级资金互助组织和产业发展互助社)以及民间金融机构(王信,2011;孙健,2012;徐沈,2012;中国农村金融扶贫体系建设调研报告,2015)。我国学者对农村金融扶贫组织体系的研究主要是从功能观和综合观的角度去讨论的。

基于功能观视角研究方面,农村金融扶贫机构多样化不仅能够调剂资金流动、将储蓄转化为投资,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进而刺激消费,因此不仅要保持各组织机构之间的独立性和多样性,还要保证机构设置具有区域性,要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状况进行精准扶持,最终实现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共同发展的新局面(曾康霖,2007)。蔡四平(2008)采用博弈分析方法,对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户之间的借贷行为进行分析,认为单从金融机构观的视角来进行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不能满足大多贫困农户的需求,因此必须从功能观的视角对农村金融体系进行重构。顾海峰(2010)从功能定位的视角对美国、德国和韩国三个国家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我国应当向发达国家借鉴经验,实现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多元化,为农户提供多层次的信贷服务,同时还要引入供给方的竞争、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扩大供给覆盖面。徐沈(2012)认为,农村金融扶贫组织体系的整体功能就是为国家的“三农”建设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及时准确地为农户提供市场价格信息、帮助其做出正确判断,因此各金融扶贫机构之间要相互协作、相互联系,应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基于机构观和功能观综合视角研究方面,现有学者多认为无论是从机构观还是从功能观视角分析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都太过单一,因此应当用“综合观”将二者结合来进行研究。黄惠春(2012)认为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改革中,应当重点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同时还要以农村需求为导向确定农村金融机构功能,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扶贫机构。陆智强(2015)通过对辽宁省的部分村镇银行进行调研,认为我国的村镇银行应当实行“机构路径”与“功能路径”相结合的制度设计模式,要将贫困农户的需求与机构功能相结合,并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业务拓展以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杨亦民和叶明欢(2016)认为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改革中应坚持“目标观”,这是以“功能观”和“机构观”为基础演变而来的。他们认为农村金融扶贫组织机构必须要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统筹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农村金融扶贫产品服务开发研究

(一)农村扶贫小额贷款研究

从借款者的角度,国外学者汉德克(Khandker,2005)利用横截面数据计算出小额贷款不仅可以增加消费和帮助弱势群体摆脱贫困,还能增加当地没有参加小额贷款贫困人口的收入,促进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卡兰(Karlan,2007)认为,团体贷款(group lending)可以有效地提高收益率,实现团体内部的互相监督。严格实行联保的政策可以降低贫困群体小额贷款违约率的发生,相应地减少监管成本以及农村信贷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尤其是在拥有相同的文化以及地理情况的条件下,团体贷款的益处会大大增加。从贷款方的角度,麦斯兰和斯特勒默(Mersland和Str?m,2009)利用实证方法发现,团体贷款与小贷企业的收益并不成正比,但与服务的延展度成正比。如果小贷企业大范围实行团体贷款,那么其金融可持续发展性就会下降,也就是说若想提高资产收益率就需要增加对个人小额贷款的业务、减少团体贷款。

汪林(2012)认为,各类农村合作性金融机构要根据不同的群体目标来制定相应的还款期限、金额、方式等,以满足多样化的农村客户需求、降低违约率、保证小额贷款的可持续发展。李明贤和叶慧敏(2012)认为,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贫困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逐渐多元化。小额信贷作为微型金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缓解贫困农民和弱势群体贷款难的问题、调整资金分配不均的状况,收入机会也会不断增加。吴晓灵(2013)在其研究中提到,小额贷款的核心是信用发放,而不是抵押和质押。发放贷款的机构不能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我国,一些公益性的制度主义小额信贷机构运行状况比较好。例如中和农信社项目管理公司,平均每笔贷款在9000元左右。我国应大力推广这种模式,尽可能帮助那些弱势群体改变自己的命运。

(二)农村扶贫政策性贷款研究

印度普惠金融报告显示,印度的塔米尔纳德农业发展银行(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Finance Tamil Nadu,ADFT)为互助组提供1000万卢比帮助当地乳制品业,有力地推动了乳制品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以及当地农村其他金融机构的发展。世界银行向巴基斯坦提供的扶贫基金(PPAF)以公私合营(PPP)模式帮助贫困人口创业增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国内学者认为,农业发展银行应当积极推出多种针对农村需求的贷款融资产品,对有特色产业的农村地区可以实行整贷零偿的贷款业务,即一次性获得贷款、分批进行偿还,以满足农村多元化的融资需求(周文,2007)。游栋明(2010)认为,由于农村金融本身发展较为缓慢,更需要政策性的金融机构进行扶持。因此农发行需要建立和完善农业政策性贷款风险基金,以防止出现更大的损失。对于农村金融扶贫方面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可以通过实行政府担保来实现农户的无抵押贷款,着重遵循“公司―基地―农户―担保”的信贷模式,并且需要专门立法来保证支农扶贫政策的实行,最终实现供求双方的双赢战略。

(三)农村金融保险及其他产品创新研究

美国根据州产量、地区性产量、道德风险指数和逆向选择风险指数来制定相应的产量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如国会在1990年的农场法案(Farm Bill)中同意将农业产量保险在试点地区进行推广,并由联邦农业保险公司(Federal Crop InsuranceCorporation)推出相应的保险产品,向种植玉米和大豆的农户推广团体风险产品(Group Risk Plan,GRP)和团体收益风险产品(Group Revenue Insurance Plan,GRIP),为美国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格劳伯,2004)。萨摩亚和米尔帕斯(Saemian M和Mirsepasi N,2016)认为农村保险基金(Agricultural Insurance Fund)对农业发展相当重要,能够有效对抗市场风险以及自然灾害对农产品所造成的损失。

周文(2007)建议,农村扶贫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在把房产、土地、有价证券等作为抵押品的基础上,放宽抵押资产范围。政府应当根据年度预算来拨付担保资金、建立预防风险损失的保险机制,将农村企业由于经营风险和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许丹丹(2013)认为,农业保险种类多样化可以使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保险类机构实现双赢,农民可将农业设备进行抵押,保费可以根据收益的大小收取相应的比例。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农业贷款者的成本,还可以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多发放贷款。曹明贵和高琪(2015)认为,多数农村贫困地区金融工具稀缺,只有有限的贷款业务,而国债、外汇、股票、期权等金融产品尚处于空白阶段。因此应当逐步鼓励农产品经营者逐步接触套期保值、期货交易等业务,积极开展涉农业务创新,以丰富农村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四、农村金融扶贫发展路径研究

(一)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麦斯兰和斯特勒默(2008)利用理论从微型贷款机构所有权的角度来分析不同种类的所有权是否会对贷款业绩产生影响,发现非政府组织的贷款机构(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和股份制贷款机构(shareholder owned firms)在收益方面并无多大区别,但是非政府组织微型贷款机构的可持续性要更好一些。孙和尹(Sun S L和Im J,2015)认为,小贷机构应当在政府的帮助下,在降低利率的同时尽可能兼顾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经济目标,这需要股东、借款团体尤其是女性借款者、政府、小贷机构管理者以及员工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为更多的贫困群体提供长久服务的目标。

袁h(2012)认为,要保证金融扶贫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证农村金融机构扶贫工作的内在需求、独立的决策权以及坚持成本收益原则。许丹丹(2013)认为,农村金融扶贫机构尤其是合作性金融可以与政策性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同时向商业银行学习,突破瓶颈、不断提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合作性金融的优越性,保证与商业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同步发展,成为农村经济走向繁荣的有力保障。孔哲礼和李兴中(2014)利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研究小额贷款中的利率水平、违约风险等变量与农村金融扶贫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发现如果小额贷款的利率高于合理水平将不利于农村金融机构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二)普惠型发展路径研究

施图德雷厄和泰西(Stuhldreher和Tescher,2005)建议,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应多关注随着工业发展所产生的新兴市场,比如薪金卡市场(payroll card market),随时留意其市场中参与者的活动频率,保证随时可以满足各类消费者的创新需求。赫尔姆斯(Helms,2006)认为,发展普惠金融不仅能够直接增加人们的收入,还能够增加其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实践证明当各类金融机构能够有效运作时,人们会自动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外国资本也会随之流入,促使资本的运用更富有效率。新型的金融机构最好是非政府型,因为这类机构最大的优点是能够不断创新,并且将创新和商业资源紧密结合,不断扩大针对贫困群体的服务范围。帕特奈克(Mohan Patnaik,2014)认为,构建普惠金融是一个国家实现包容性增长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所有参与者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在这个过程中银行起着支柱的作用,例如通过现代银行支付系统可以满足各种汇款需求,还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零售贷款,如个人贷款、汽车贷款、助学金贷款以及房屋贷款等,这大大丰富了银行商业服务的种类。因此发展普惠金融体系对于银行以及弱势群体来说是一个双赢战略,进而作者认为印度银行应当从阶级银行逐渐向大众化银行转变,使社会各阶层都得到益处。

徐荟竹等(2012)基于连片特困区375个贫困县的调研分析,发现政策性银行商业化和政策性业务在贫困地区还未深入布点、支农扶贫职能作用没有完全发挥。贫困地区的政策制定,需要更多地考虑财政扶持和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力度。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唯一面向农村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应该作为金融扶贫机构的支撑,有义务承担为实现扶贫及经济结构调整、缩小贫富差距等战略所需的资金投入。陈申俊(2015)认为,普惠金融信贷可以按照三种模式进行发展:一是民间以及官民合作建立机构的方式,可以依靠国外机构无偿的资金援助作为起始资本;二是由政府参与发起建立的新型金融机构,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财政和金融发展相结合的方式,也称为政策性扶贫;三是正规性质的金融机构,如农信社、农村商业银行等,这类机构可以依靠人民银行贷款以及吸收存款作为资金来源进行运作。

五、研究评述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农村金融扶贫功能效应、组织体系、产品服务以及发展路径四个方面的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外对农村金融扶贫研究的切入点不同。国外文献大多是从微观实证方面进行讨论,而国内大多基于宏观视角进行文字性的理论论述。由于国内对农村金融扶贫研究较晚,还有很多方面并不完善,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性研究:

一是要重点关注农村金融扶贫微观经济组织研究,对农户、农村中小微企业的需求及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国内大多数的研究针对的是农村金融供给方面,多从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以及政策性金融几个方面对农村金融扶贫进行宏观层面的分析。对农村金融体系的分析多从微观角度出发,可以使得提出的政策更有针对性及现实意义。

二是要开展对农村金融扶贫效率及可持续性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国外文献大多数从实证角度来讨论农村金融机构资金使用效率以及运行效率,而国内文献多数从宏观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理论论述。在讨论金融机构效率及可持续性等方面时,理论和实证解释之间缺少紧密的逻辑联系。对此,可以借鉴国外的实证经验,并与国内理论相结合,重新对农村金融扶贫机构的有效性和持续性等方面进行研究。

三是在精准扶贫视角下探讨怎样有效发展本土化的金融机构,以及怎样处理这些机构与其他种类的金融机构的关系。由于我国的农村金融发展情况与国外完全不同,因此在研究此类型问题时必须基于中国特有的农村现实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使这些金融机构之间能够建立有效联结,从而达到协调发展的目的。

四是要拓展中国相关农村金融扶贫领域研究。到目前为止,由于实践发展不完善、数据整合难等方面的原因,国外学者对中国农村金融扶贫方面研究较少。国内学者对农村金融扶贫的研究,无论是在制度建设还是实证研究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应当结合本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教训,从制度、监管、立法及实证研究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农村金融扶贫体系进行拓展性的研究。

参考文献:

[1]Akhtar S. 2003. Building 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 in Pakistan[J].Growth,31.

[2]Ben Naceur S. 2016. Zhang R X,Financial Development, Inequality and Poverty:Some International Evidence[J].

[3]Bonazzi G, Iotti M. 2014.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firms: Budgetary adjustments and analysis of credit access applying scoring systems[J].America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2014,11(7).

[4]Brau J C, Woller G M. 2004. Microfinanc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J].The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Finance,9(1).

[5]Conning J, Udry C. 2007. Rural financial marke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Handbook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3.

[6]Eversull,E. 2010. Cooperative Equity Redemption. Research Report 220.Washington,DC: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Rural Business-CooperativePrograms. June.

[7]Feder G, Lau L J, Lin J Y, et al. 199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dit and productivity in Chinese agriculture: A microeconomic model of disequilibrium[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72(5).

[8]Glauber J W. 2004. Crop insurance reconsidered[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86(5).

[9]Greenwood J, Sanchez J, Wang C. 2013. 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J], 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16(1).

[10]Helms B. 2006. Access for all:building 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s[J].Washington, DC,C-GAP,2006.

[11]Honohan P. 2004. Financial development, growth and poverty:how close are the links?[M].Palgrave Macmillan UK.

[12]Khandker S R. 2005. Microfinance and poverty: Evidence using panel data from Bangladesh[J].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2005,19(2).

[13]Karlan D S. 2007.Social connections and group banking[J].The Economic Journal,117(517).

[14]Mersland R, Str?m R ?. 2009. Performance and governance in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J].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33(4).

[15]Mersland R, Str?m R ?. 2008. Performance and trade-offs in Microfinance Organizations―Does ownership matter?[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0(5).

[16]Nair T S, Tankha A. 2014. Inclusive Finance India Report 2014[J].Access Publication.

[17]Robinson M, Brown J, Paris A, et al. 2014. Small farmers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launched[J].Professional Agricultural Workers Journal,1(2).

[18]Sachdeva M T, Gupta. 2014. Financial Inclusion: Triggers and Barriers in Rural Ind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 Studies,1(6).

[19]Saemian M. 2016. Mirsepasi N,Identification and Rating of Behavioral Obstacles Affecting Organiz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in Agriculture Insurance Fund[J].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d development,2(1).

[20]Satpathy I, Patnaik B C M, Das P K. 2014. Transformation from Class Banking to Mass Banking through Inclusive Finance:A Paradigm Shift[J].Asian Social Science, 10(19).

[21]Stuhldreher A, Tescher J. 2005. Breaking the savings barrier: how the federal government can build an 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J].Issue Brief,6(1).

[22]Sun S L,Im J. 2015. Cutting Microfinance Interest Rates:An Opportunity Co-Creation Perspective[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39(1).

[23]Sun S L,Im J. 2015. Cutting Microfinance Interest Rates:An Opportunity Co-Creation Perspective[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39(1).

[24]Yaron J. 1994. Successful rural finance institutions[J].Finance and Development,31(1).

[25]蔡四平.利益博弈: 功能视角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重构的逻辑依据[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8, 29(1).

[26]曹明贵, 高琪.河南省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原则和路径[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5(1).

[27]陈申骏.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小额信贷创新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2015.

[28]顾海峰. 国际社会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功能比较及启示――基于功能视角的系统性探讨[J].国际经贸探索, 2010,(12).

[29]焦玉雪.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2014.

[30]黄惠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改革路径选择――基于“机构”和“功能”的综合视角[J].经济体制改革, 2012,(5).

[31]孔哲礼,李兴中.农户小额信贷与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 2014,(12).

[32]李学春,王家传.中国农村金融功能发挥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09,(3).

[33]李明贤,叶慧敏.普惠金融与小额信贷的比较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2,(9).

[34]刘纯彬,桑铁柱.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收入分配: 理论与证据[J].上海经济研究, 2010,(12).

[35]陆智强.基于机构观与功能观融合视角下的村镇银行制度分析――以辽宁省30家村镇银行的调查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5,(1).

[36]冉光和,温涛,李敬.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约束效应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8,(7).

[37]孙健.金融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新与三农发展 [D].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2012.

[38]王信.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特征及政策效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2014.

[39]汪林.我国微型金融扶贫与可持续发展的冲突与治理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2.

[40]吴晓灵.发展小额信贷促进普惠金融[J].中国流通经济,2013,(5).

[41]伍艳.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基于全国和分区域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7).

[42]许丹丹.中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 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2013.

[43]徐沈.中国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论文,2012.

[44]徐荟竹,车士义,罗惟丹,杜海均.公共财政, 农村金融改革和可持续金融扶贫研究――基于连片特困区375个贫困县的调研分析[J].金融发展评论,2012,(1).

[45]杨亦民,叶明欢.目标观:深化农村金融组织变革的应然选择――基于机构观和功能观的实践演进视角[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17(1).

[46]姚耀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 2004,(5).

[47]游栋明.基于金融功能观视角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体制创新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 2010.

[48]袁h.我国政府金融扶贫模式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2.

[49]曾康霖.再论扶贫性金融[J].金融研究,2007 ,(3).

研究生小额论文范文第2篇

有趣的是,张化桥很快发现媒体和公众可能是对的。两年后,他写了《影子银行内幕——下一个次贷危机的源头》,这本书记录了他经历的中国影子银行希望与绝望共生的故事。

究竟什么是影子银行,张化桥有个简单的定义:银行传统的存款和贷款以外的任何金融产品都属于影子银行。在中国,影子银行主要包括:银行的理财产品、信托公司的理财产品、证券公司的各类投资、非金融企业之间利用银行作为中介进行的委托贷款、公司债券、小贷公司、典当行和租赁公司所管理的贷款、未经过银行的公司间及私人间的贷款。按照标普的计算,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在2012年达到22.9万亿人民币,相当于银行贷款总额的34%,中国GDP的44%。这个规模并不大,其资产质量风险也未威胁国家银行体系。张化桥赞成标普的观点,影子银行只是中国银行体系的一个症状,但并非病根。病根在哪里?是金融管制和随之而来的巨大隐形成本。

2012年初,张化桥换工作大半年后,他回到母校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给学生们作演讲,话题就是小额信贷行业。那天,他有点烦躁,他对学生们说:“1986年,我从五道口毕业时论文标题是《中国利率自由化的途径》。现在26年过去了,你们还在用同样的标题做毕业论文。”

他貌似在讲个荒诞的笑话,但这种苦涩的滋味确实发自内心。2008年以前,小贷公司在中国还是非法的。直到张化桥真正跻身这个行业,才意识到他们的地位是多么卑微,监管部门又有多么低效。无论是更改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开设分支机构,还是取得税收优惠等等,都需要向区发改委、市金融办公室、省金融办公室三层监管部门一一申请。有一次,他去游说一位监管部门的官员,提高他们放贷的规模,在张化桥花了很多时间来说明风险可控之后,这位官员突然说出的一句话噎了他半天:“你不就是想多赚点钱吗?”这种监管噩梦如影随形,伴随他整个小贷行业工作历程。

研究生小额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B2C模式 网络小额信贷 运作机制 消费金融

近几年,国内外出现了大量的网上信用借贷平台,帮助借贷双方实现借贷行为。这种网络借贷模式主要有P2P模式和B2C模式等,P2P模式主要适用于个人对个人,借方和贷方均是零星散户;而B2C模式主要适用于机构对个人,借方是个体,贷方是机构。国内外B2C模式的网络贷款较少。目前市场上针对大学生设计的网络小额贷款产品几乎没有。本文主要研究以大学生作为目标群的B2C模式的网络小额贷款公司运作机制,分析运作原理(即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网络贷款公司与大学生、高校、银行、相关商业机构及电信机构等有机联系起来,并且相互之间形成稳定的利益链条),从而说明大学生消费金融产品在运作上的可行性,并且为网络信贷的模式提供更好的借鉴。

一、国内外网络小额贷款发展现状

随着网络信贷的不断发展与成熟,B2C网络小额贷款模式诞生了。标志性事件是2007年10月Wonga公司在英国伦敦的成立。这种新模式的出现对网络小额信贷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它是原有P2P模式的一种突破与创新。该模式也得到了众多风险投资机构的认可,至今已经获得了来自Greylock Partners,AccelPartners和DawnCapital等共计503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目前Wonga公司已成为国外B2C模式最杰出的代表。

在网络小额贷款风靡欧美国家的同时,国内不少人也嗅到了网络贷款所潜藏的巨大商机。目前国内也有不少机构在借鉴并引入欧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着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国内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已呈现出一定的规模。

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的类似于Wonga的B2C模式的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出现,但是已有相关金融机构开始涉足B2C模式的网络小额信贷业务。

二、针对大学生信贷的B2C网络小额贷款公司运行机制

1.大学生市场潜力大

金融市场上针对大学生的信贷产品屈指可数,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是无收入群体。但从长远来看,该群体潜力很大,一是因为大学生是未来的社会精英,对新信息的接受能力最快最强,更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示范和引领作用。2009年,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招生规模分别达到639.5万人和51.1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大学生达2285.2万人。在校大学生正成为金融市场主要潜力军;二是从大学生群体的现实购买力来看,我国大学生每学期的平均收入为5919元,来源主要是家庭支持,其次为兼职收入。从支出上看,大学生每学期人均消费支出高达5819元(含学杂费在内);三是因为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其信用度高,对于金融机构来讲,信用风险小。因此,针对大学生开展消费金融产品非常有必要。

2.以大学生网贷为例,研究网络信贷相关各方运行关系(见图1)

图1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各合作方运作

(1)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与商业银行的关系。①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与商业银行通过建立网络渠道实现客户信用信息共享;②商业银行向网络小额贷款提供基础(实现借贷双方或各利益者之间资金的转移等)。

(2)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大学生及合作商业机构的关系。①大学生具有某种消费需求(教育培训、旅游、电子产品购买等)及网络贷款需求,网络贷款公司放贷,同时大学生获得某种消费需求;②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与能满足大学生消费需求的商业机构(教育培训机构、旅游社、电子产品卖场等)达成相关合作协议,网络贷款公司可以在其网站一些商业机构信息,获得广告费用。

(3)网络贷款公司、电信运营商、大学生的关系。①网络贷款公司可以从电信运营商获得大学生的电信资费情况以作为学生信用信息的一项来源;②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和电信运营商达成项目合作,推出一款新的电信手机信息业务。该业务需要大学生在办理贷款业务时申请开通。电信运营商会在规定的时间里,定期向手机用户发送即时贷款信息(比如在每月还款期限前一周发送贷款偿还信息包括需要偿还的额度、贷款到期时间等;在还款期限前一天再次发送短信提醒用户,以保证其按时还款。此项服务为收费低廉的有偿服务,网络贷款公司也可从中受益)。

(4)网络贷款公司、高校、大学生的关系。①网络贷款公司可以从高校获得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信息,主要包括:学习成绩、奖学金获得情况、担任学生干部情况、所获荣誉情况、费用交纳情况、图书卡的超期使用情况及是否违规违纪等(如果高校建立了学生信用档案); ②大学生申请贷款时需要上传一些证明材料,这些材料需要学校相关老师签字盖章以示证明。

三、结论及建议

大学生是高素质的群体,在其中间开展网络信贷风险较小,收益虽然现期较少,但当大学生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后,仍然坚守对该银行的忠实度,对银行来说无疑是一个信用好且高收入的客户群体。所以,银行可以在大学时代就培养感情,占据更大市场;而B2C网络信贷模式又给该产品提供了很好的运作机制。

参考文献

[1]董瑞丽.网络信贷-银行小企业业务发展新平台[J].浙江金融,2010.4.

[2]陈翔.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商业模式研究.东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3]黄俊杰.国内C2C盈利模式的竞争力模型――淘宝网和eBay易趣竞争力策略分析,2008,3.

[4]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及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调查数据

[5]《大学生个人综合消费金融产品需求研究》,海航.慈航研究生奖学金课题研究阶段一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从丽娜(1984-),女,汉族,山东莘县人,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09级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商业银行。

研究生小额论文范文第4篇

>> 论我国P2P网络借贷的债权人保护问题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税务法律问题研究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中的法律问题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模式研究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运营模式与风险防控 我国现有的P2P网络借贷模式分析与风险评估 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分析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与风险分析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居间人角色分析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及监管分析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控制分析 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风险分析 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面临的风控困境及法律对策研究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运行模式与风险管控研究 规范发展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思考 我国P2P网络借贷市场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对当前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的思考 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历程探究 对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发展的思考 我国p2p网络小额借贷的现状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9/10.

[2]胡蓉萍.放贷人唐宁[EB/OL],http://.cn/2011/ 0910/211047.shtml,2013/9/10.

[3]胡蝶.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拟证券化资产“风险隔离”角度[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6.

[4]伦宗健.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研究[D].沈阳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2.

[5]蒲剑宇,管瑞龙.推进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途径与意义——基于资产证券化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国际金融,2012(07):76-77.

[6]李爱君.民间借贷网络平台的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研究[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2(05):35.

[7]沈霞.P2P网络贷款的法律监管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4.

研究生小额论文范文第5篇

图纸规划:科研设想

建设大厦的关键第一步是找到一份合适的图纸,而搭建科研大厦的第一步,则是找到一份好的科研路线图,即形成一个好的科研设想(idea),或者说选择一个恰当的研究方向。判断一个idea好坏的关键,并不一定在于它是否大胆出奇前卫,而在于它是否合适。同样,一个研究方向是否合适研究者本身,对预期的研究成果也将会有重要影响。对于一名刚刚踏入科研大门的研究生而言,选择课题和研究方向是关键第一步。

科研idea是不是越多越好呢?杨振宁先生当年赴美读研的时候,起初是想跟实验物理学家费米做实验研究,而后因为种种原因他选择了理论物理学家泰勒作导师。据说泰勒就是每天有一大堆idea,然而很多时候都是错的,而费米的idea比较少,但往往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

杨先生到芝加哥大学的时候,自己也找了4个研究题目,前3个努力尝试后无果而终,直到最后一个题目才因其数学的深厚功底最终做出一点进展,也被泰勒定为他的博士论文。正是因为杨先生在早期就将对称性的概念引入粒子物理研究,最终在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和规范场论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理论物理大师。

因此,建造一座大厦(选择科研方向),选择一个崭新的地段(新的科研领域)固然是要比拆迁或旧房改造(旧的研究领域)来得要容易一些,但同样意味着你要有足够的实力和合适的规划(科研设想),才能最终实现巅峰目标。当然,在科研中选择旧的领域来完成经验和实力的积累,而后寻找突破也未尝不可。成为一名科学大家,不仅仅要有能力把热菜炒得更热,也要有实力把冷饭做成热饭,吸引别人一同就餐。

资金支持:科研经费

再完美的设计图纸,如果没有经费来付诸建设,也只不过是空中楼阁。如今的科研工作大都是在大学、研究机构中的实验室里,由国家经费支持完成的。小学语文课文中描述的爱迪生自己筹集器材做实验的情况,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了。科学研究与实际生产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未必能够及时产生经济效益,一些科研成果要转化为生产力需要数年乃至数百年的努力,如果没有对科研尤其是基础科研的持续经费支持,人类对未知的探索就将停滞不前,社会进步的源泉也将濒临枯竭。

我国科研经费有多重渠道来源,如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其中自然科学基金是面向全国科技工作者最为广泛的经费支持来源,覆盖各个大小科研院所和各层次科研人员,每年二、三月就是基金申请的高峰期。这些科研项目,或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就当前国家战略需要和学科发展战略方向,提出若干研究课题由申请者竞标;或由申请者自由提出研究探索方向,由相关部门评审必要性和可行性。申请科研经费如同建筑工程项目竞标,首先需要一份好的标书,再通过函评预审,进入会审,然后还可能需要答辩和专家评定,最终优中择优才能获得资助。

国外研究生喜欢称呼自己导师为Boss,国内许多人便借用此称谓叫导师为“老板”,其实这反映出的问题本质就是导师是掌握科研经费的人。一些科技领军人物往往能够申请到大笔经费,因此他有能力“雇佣”(招收)一大批人组成庞大的研究团队,这种人便成了“大老板”,而一些刚出道不久或者能力上尚不足的科研工作者只能申请到零星的小额经费,便称为“小老板”。一个“大老板”的团队里,往往会有几个“小老板”为其分忧解难,这主要是因为在昂贵的科研消耗面前,作为嫩苗的“小老板”们也得在“大老板”这棵大树庇佑之下才能茁壮成长,而“大老板”也需要左膀右臂的帮助才能深深扎根。这些“老板”们在科研界就是项目负责人,在建筑界俗称“包工头”,他们主要负责前期项目的申请,保障经费来源,也需要在后期对竣工项目进行宣传以招揽下一个项目。大的科研项目,往往还需要数个“大老板”抱团申请,因为这代表着一个重要科研领域或者科研方向。国家对青年科学工作者也有相应的经费支撑,如基金委的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面上项目等,这些经费虽然额度并不是那么高,但足以支持刚踏上科研岗位的年轻人在初期去尝试一些科研想法。

“老板”们的生存之道在于不仅要思考自身科研兴趣、可能的科研热点和突破点、国家的战略发展需要等,也要揣摩经费管理部门的期望和同行之间的小心思,更要有能力说服专家们立项。有能力的“老板”往往能够申请到大笔经费,购置或搭建最为先进的设备,招揽一批优秀人才,做出优秀的科研成果,然后再去申请更多经费,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对于准备考研的同学来说,选择东家“老板”,还得多多留意他的经费情况。据说一些常年经费缺乏的课题组,实在没办法只能取消办公室网络和订阅文献等杂费以节约成本,也许正常的科研都很难得到保证。不过,跟“大老板”未必就是天天有肉吃,毕竟老板越大,他的队伍就越大,意味着分“粮”(科研项目和研究内容)的人就越多。自己若不努力,恐怕连肉汤也喝不到。即便是“出身名门”,倘若自己没有真本事,不仅让“大老板”脸面无光而难以鼎力推荐工作,也会让自己马脚尽露而前途渺茫。有的时候跟一个“小老板”一起同甘共苦,也会因为导师的亲力亲为而加速自己能力的提升,早日获得出头之日。

施工物料:科研设备和材料

步入信息时代的当今社会,科研实验不再是像伽利略那样从斜塔上往下扔两个铁球那么简单易行了,从事前沿科研工作,需要获得精确的实验数据,先进的科研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早期经典力学的实验研究来说,采用秒表计时精确到0.1秒已经足够了,而对于现代卫星定位、光学测距等高精设备,则需要采用现代原子钟计时,才能精确到每100万年误差1秒,两者之间相差1012量级。

现代科研设备已经走向集成化、自动化、商业化、精密化、大型化。我们已经很少用纸笔记录仪表盘上一个个刻度了,更多的是利用电子仪器集成,由电脑控制,直接读取存入电脑。许多仪器已经进行商业开发,只需要付出经费就可以买到满足基本科研需要的仪器,而且这些仪器操作也更为简单便捷。为了某些特殊的科研需要,很多时候也必须自主搭建仪器,这个过程其实更多的也只是将商业零件进行匹配和组合而已。

现代科学研究中的设备一方面是走向精密化,另一方面是走向大型化。在现代基础科学领域,大型科学装置比如太空望远镜、各种大型粒子加速器和对撞机、同步辐射光源、散裂和反应堆中子源等,对物质科学和工业应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例如欧洲大型强子加速器LHC其圆形加速隧道就达到了27公里,几个靶站探测器更是大得惊人,如此庞大的仪器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试图发现 “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解释微观粒子的质量起源,这需要积累海量(亿兆比特以上)的实验数据并从中发现少量的实例证据。我国的上海光源、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子源、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合肥全超导托克马克核聚变装置等大型科学装置的顺利建成,也为基础科研、工业检测和能源环境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平台。

除实验研究外,现论研究也需要大型仪器。我国先后研制了“银河”“曙光”“天河”等系列超级计算机群,正是为了应对现代科研中越来越复杂的科学计算,为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如今世界上运行最快的计算机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叫做“泰坦”(Titan,希腊神话中的巨人),这家伙大如篮球场,每秒可进行20千万亿次浮点运算,是普通PC机的20万亿倍。

对于实验研究,制备实验样品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这些实验样品就来自于各种化学试剂、原料、耗材等,而在测量样品性质的时候,还将用到维持仪器运转和保障实验过程的材料,如低温液体、剂、各种一次性零部件,等等。哪怕是纯理论的研究,也需要用到计算机、办公耗材等材料。

现代科研对材料的要求也是比较苛刻的,也许你很难想象科研实验中用的铝会比金还贵,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铝的纯度非常之高,比如99.99999%以上的铝才能用于一些薄膜器件的制备。许多科研实验还需要在极端条件下开展,如在超高真空中才能保证电子在运动中不容易被散射,在非常接近绝对零度的极低温下原子热振动才足够低而能观测到某些极端的量子效应,在数百万甚至更高大气压下才有可能把氢原子压在一起形成金属氢,这些极端条件的实现都离不开精巧的设备和大量的材料消耗。科研实验是一种探索过程,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而可重复性也是必要的。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尝试了数千种材料,最终才发现碳化纤维能够经受较长时间的发光发热。当然,科研不仅消耗材料,也不断发现新的材料为人们所用。现代照明等已经从钨丝为主的白炽灯到荧光灯,再到发光二极管(LED)的节能灯,其中最主要的推动就是材料的革新。

建筑工队:科研队伍

有了经费、设备和材料,还需要组成一支建筑工队。典型的科研模式有单兵作战制,如同泥瓦匠人到各家各户去接活;也有小组制,作为“总包工头”的“大老板”负责整个研究小组运转,作为“监工”的“小老板”负责其中一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有独门技术的匠人的技术支撑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运转维护,然后熟练工人直接在一线带领工人们(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开展科学实验/应用研究。有时一些小规模课题组(尤其是理论方面研究的组),也很可能采用课题组长直接负责制,即课题组长直接带领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

这几种模式并无优劣之分,大组梯队制可能产出总量大,但底层科研人员成长较慢,平均下来效率偏低;而小组精简制可能产出偏少,经费和人手都要紧张,但也许个人成长积累较快。在一些工科院所,某些“大老板”门下可能数十个研究生,一些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就没见过导师几次面说过几句话,他们要么学业彻底荒废,要么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因此毕业后的水平参差不齐。而一些国外的理科研究组,可能也就是一个导师带领一个博士后加两三个研究生干活。研究生的独立性非常强,他们经受很大压力,吃到不少苦头,换来的是能力的迅速提高。

课题组一般由一名资深的教授(研究员)担任课题组组长,也就是所谓的“大老板”。“大老板”指导课题组的研究方向,管理课题组的日常工作,以自身较多的科研成果和较广泛的人际关系,为课题组争取经费,提供人脉资源。除了一名“大老板”,课题组中还有若干名“小老板”,他们是资浅的教授或副教授、助理教授。“小老板”是课题组中的中坚力量,承担课题组某一方向的具体科研工作。除了固定的科研人员,课题组中还有若干硕士、博士研究生,他们在大小“老板”的指导下,在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技能,完成学位论文。尽管资历和学术地位有高低,但在课题组中,成员之间更多的是合作者的关系,大家发挥各自的知识与技能特长,共同完成科研工作。

劳资保障:科研收入

在建设大厦的同时,为了保证工程顺利进行,需要按时给工人发工资,让他们无后顾之忧。科研工作者饭碗里的菜肴和其他职业工作者其实没多大区别,同样是岗位工资、津贴、绩效、奖金等几个部分,不同单位的工资结构和计算方式略有不同。大致来说,科研人员的工资收入会和这些因素相关:岗位等级与类别、科研项目经费、数量和质量、仪器设备研制水平、专利申请受理数量、出版著作数量、从事教学难度和量度、同行认可和评价、学生评价等。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研和教学人员的收入水平还是偏低的,经过各方面多年的呼吁,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待遇也在不断提升,目前仍存在的问题是收入差距较大,相信在新一阶段的事业单位改革中会逐步改善。

由于许多科研工作都是枯燥繁复的体力劳动,广大研究生常自诩为“科研农民工”,一些研究生也抱怨助学金收入还不如一个普通农民工,更有甚者因此主动申请退学不干“科研苦力”。这其实是一个误区。研究生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如何从事科研工作,由大学时代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需求型的学习方式,即为解决一个科研问题而只学习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主要目的是为将来从事更为复杂的工作(如科研)做准备,并非等同于给“老板”打工。做“老板”的导师并无必要手把手教导学生怎么学怎么做,而只是利用其科研经费提供一个科研平台,让研究生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培养锻炼其独立科研的能力。换句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做“苦力”也是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对于一个研究生而言,它主要是一个自主学习和积累的过程,而并非等价于正式工作,助学金主要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必需,又何必跟社会上其他工种的收入相比呢?几年前,我国的研究生待遇确实普遍偏低,近些年来经过社会不断呼吁,研究生助学金已经大幅度上涨,奖学金覆盖面也广了很多,尤其是最近两年国家奖学金开始颁发给博士生和硕士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研究生的经济压力。对于拖家带口读研的同学来说,靠奖助学金养家糊口可能仍然有一定的困难,还需寻求其他渠道的社会保障和支持。

竣工验收:科研成果

科研大厦的完工标志是科研成果的获得,而衡量科研成果一般是通过发表科研论文或者申请科技专利来体现。“发文章”已经成为了科研工作者的口头禅,然而需要明确的是,发表文章是让科研成果为同行所了解的一种便利的交流形式,并不是科研工作的目的。

一篇科研论文,要描述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研究背景),具体进行的实验或者理论方法(研究方法),取得的数据和理论分析(研究结果),以及得出的科学结论(结论)。科研论文的最终发表需要经历撰写、投稿、审稿、修改、接收、验稿、出版等过程,同样需要科研工作者投入大量精力和认真对待。科研论文必须反映真实科研过程,所描述的实验过程/理论方法要能够被重复,实验数据/理论推导要真实可靠,科学结论要有理有据。

科研论文主要发表在学术期刊上,这些期刊根据数据库不同可以分为SCI收录、EI收录等,常说的SCI论文,指的就是发表在SCI收录数据库中的学术期刊上面。一般来说,能够被科技界公认的高水平期刊索引(如科学期刊的SCI索引和工程期刊的IEEE、EI索引)收录的期刊,水平总体上要比不被收录的期刊要高,发表在这些期刊上的论文也就更有分量。评价一篇论文的质量,可以根据的期刊的影响因子(相当于单篇论文年平均引用次数)、论文被他人引用次数、论文被同行评价程度等数据。例如一篇论文被引用100次以上,就属于该领域重要论文了,若被引用1000次以上,则基本上属于该领域奠基性的论文。当然,也不能单纯用论文引用次数来判断论文优劣,爱因斯坦发表的关于广义相对论的论文被引用次数就不多,但该研究工作毫无疑问对近代物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期刊索引会计算某个期刊过去一年每篇文章平均被引用的次数,给出影响因子,作为衡量某个期刊整体质量的指标。尽管有着以上的客观评价指标,但单凭这些指标有时不能对科研工作质量进行及时、有效的判断。同时,在文章发表、项目立项、职称评定等过程中,需要该领域的资深专家给出判断。为了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对这些过程影响,目前学术界一般采用匿名同行评议的方法来给出评判。

对于偏向于应用的技术型科研,申请专利和专利转化成果得到的利润是评价标准之一。同样,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专利数目来判断一项应用科研项目是否取得重大突破。科研过程中,的数量和质量同样重要,正如造无数栋烂尾楼不如造一栋摩天大厦。有的科研人员一味地盲目追求论文数量,结果造就一大堆垃圾论文;而也有科研人员只顾埋头苦干,一心只想做出诺贝尔奖量级的重要工作,而忽略了科研过程许多其他有价值的发现,恐怕也容易被人彻底遗忘。比如达·芬奇和牛顿,幸亏后人发现并整理了他们的手稿,才让这几位科学大师的成果得以广为流传。

宣传经营:科研交流

完成一栋科研大厦之后,还需要让别人看得到,分享和欣赏喜悦的成果,同时充分交流,为下一栋大厦的申请建设作好铺垫。由于科学讲究的就是时效性和创新性,第二个做出相同研究成果的人是不会被别人记住的,这就必然要求科研工作者要时刻保持敏锐的科学嗅觉,通过及时充分的科研交流获得第一手信息,思考出最具有创新意义的科研设想,并在第一时刻开展相应科学研究,这样才可能做出原创性的重大研究成果。

对于普通研究生而言,多次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将有助于在短期内拓展知识面,提升自我的科学素质,认识专业领域内优秀的科学家,也为将来更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基础。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瑟夫森就是在会议上遇到凝聚态物理理论大家安德森,并接受他的建议开展了关于超导隧道结的理论研究,最终发现约瑟夫森效应,该效应做出的电子器件SQUID是世界上最灵敏的磁探测仪的基本元件,也是未来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基本单元。在科研交流过程中,争议和碰撞在所难免,关键在于要求同存异,不全盘否定对方的意见也不完全接受别人的想法,而是从讨论中汲取营养,闪出思想的火花,形成全新的科研设想。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科学争议,比如关于光是粒子还是波的争论,卷入了牛顿、胡克、惠更斯、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玻尔等名人,最终在20世纪初催生了量子力学,让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焕然一新。

研究生小额论文范文第6篇

1.全程考试方式。大多数高等学校的考试方式以学期末考试为主,有些学校也将期中考试划入考试阶段,注重对阶段性学习效果的测验,测评方式以成绩为主,事实上,结果并不是检验学生学习整体情况最具说服力的证据,而仅仅是代表学生本学期课程合格并得到相应学分的数值。全程考试是将考试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来运作,包括平时成绩、卷面成绩、实践成绩、诚信成绩均视为全程考试中的环节。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笔记、学习心得、命题小论文等;卷面成绩以期中、期末卷面分值为主;实践成绩以反映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分值为准;诚信成绩是全面反映学生对待考试的认真程度以及个人学术道德及学术修养的分值,是作为一名合格本科生必须具备的素质。传统的考试方式虽然也有将平时成绩作为一项标准,但是多流于形式,不够全面,必须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由于大一、大二是夯实基础阶段,因此,实践考试以简单的动手操作为主,分值比例可占小额,大三、大四以实习为主,加大实践分数的比例;卷面分数和诚信分数要体现在每次考试中,分数比例可按需调整。

2.以学生为中心的考试方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考试理念,就是要重视、尊重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帮助学生发挥个人的优势与潜能,使其意识到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3]。分析不同学生的心理素质及目标方向,因材施教,设置个性化的考试方式,改变传统的机械性考试,这样做虽然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对于培养优质学生来讲却是一剂良药。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以设立专业考试组来减轻教师的压力,考试组成员主要有年轻的骨干教师及本专业硕博研究生,选择上述两类群体作为成员的原因有两个:(1)年轻教师及硕博研究生是档案专业领域的新秀,也是未来本专业发展的主干力量,对于知识的运用与热点问题更具备捕捉的能力,所选择的考试内容更具时代性,考试方式更具吸引性,同时也是年轻教师及硕博研究生能力提升的过程。(2)年龄的相仿也使得上述两类群体与本科生的交流更真实可靠,由他们为本科生设计考试方式及考试内容,更能贴近本科生的心理。考试组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平时生活、学习的监测,考试方式及内容的制定,考试成绩的综合评定及对学生阶段式学习的总体评价,并草拟学生奖惩名单及细则。

3.实践部门联合的考试方式。本科生的学习时间大部分是在校园度过的,每学期18个教学周,经过两年半的理论课程及简单的实验课的学习,大三的学生通常有至少为期两个月的实习期。档案专业学生的实习地点多为学校所在省、市、高校档案馆及大中型企业单位机关档案室,以学生上交实习报告、实习单位开具实习证明的方式结束实习课程。实践报告仅能代表学生对于两个月实习生活的体验,并不能反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真实表现,学院应组织实习鉴定小组与实习单位紧密联系,将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态度、工作进度、工作能力等表现情况做较为客观的评定,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公开表扬并予以奖励,评定不合格的学生提出批评并令其继续实习。实习是理论与知识融合的课程,也是对前两年理论知识学习的另一种考试方式,教师与学生都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考试内容改革

1.灵活性试题。灵活性试题是指能够发散学生思维,敏捷而准确地运用所学知识作答的试题,是对学生知识应变能力培养的过程。档案学专业传统的试题以课本教授的理论知识为主,题型以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为主,试题库更新频率较慢,试题本身缺乏灵活性,学生答题过程缺乏能动性。试题内容选择是一项复杂性、科学性的工作,选题时要理论联系实践,紧扣当下热点话题,及时更新试题库,试题库中应分为笔试、口试两个子库,笔试题以基础理论试题为主,同时增加选做题及案例分析题,口试题以能够锻炼学生应变能力的试题为主。档案学专业有着区别于其他专业的本质理论,对于专业学生而言,基础理论必然是最为重要的知识。选做题赋予学生一定的空间,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爱好及专业理论切入点,扩大学生的选做范围,是对学生特定领域能力的锻炼,能够促进学生提前认识到自己的研究领域,提前敲定论文的选题。案例分析题,也是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需要,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变更对档案专业都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对热点问题及事实案例的分析,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2.实践能力试题。档案学专业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与自然科学类学科相比实验课较少,档案专业实践能力试题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实践动手能力试题,以文书写作、案卷整理、数字化、软件操作、数据库建设、编程为主的手工实验课考试及上机操作课考试,这类考试的试题由教师随堂出题测试,可以在学生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检测出一段时期内学生对于专业领域实践操作的熟练程度。(2)实践知识运用能力试题,此类试题以试题库抽签为主,采用开卷的形式,“开卷考试对学生来说,考查的是他们对理论理解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除此之外,还要看其对原理的运用,要有一定的灵活性等。要想回答得好,就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抄书和不着边际的泛泛议论都是不能奏效的”[4]。(3)实践工作能力试题,这类试题是对结束实习工作学生的鉴定性总结型试题,教师通过对学生实习报告及实习单位反馈的分析基础上,召集学生参加实习报告答辩会,文字仅仅是信息的传递,并不能完全作为思想的表达,答辩恰好能够补充文字的不足,是学生实践工作的所感所想。实践能力试题要求学生的大脑、内心、神经、双手共同作用,是补充理论知识考试的需要,也是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3.综合性试题。综合是一个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综合性的试题既是学科的综合,也是内容的综合。从横向上看,档案学专业与图书馆学、情报学同属信息管理学科,三门学科既有交叉又相互独立,档案学专业加入信息管理学科的时间较短,与另外两门学科交融性比较淡,在考试内容设计上,必须将信息管理相关理论与实践课题列为考试范围,从考试内容上强化信息管理在档案学专业的地位,巩固信息管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从纵向上看,除了档案学概论、中外档案事业史、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计算机管理、科技档案管理学、企业档案学等的考试内容也要改变传统的单学科出题方式,可以采取综合一张卷的方式命题。另外,与档案专业相关的历史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学科的考试内容也要在学位考试中占有一定比例。内容的综合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总体性检验,论文、调研报告、项目策划都能充分体现内容的综合,论文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组织能力,调研报告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项目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目前,本科生参加的社会调查、科研项目的机会较少,学位论文写作大多浑水摸鱼,适度地增加本科生学年论文的比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研究生小额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竞争力

央行和银监会2008年5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随后各试点省份相继出台了本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小额贷款公司开始在全国各省市纷纷涌现。据央行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11年11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4144家,贷款余额达3694亿元 。

一、研究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小额贷款自出现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发展。1994年,小额信贷GB模式被引入中国,运行成效显著,从1996年受到政府重视,进入以政府扶贫为导向的发展阶段。

2000年以来,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正规金融机构开始试行并推广小额贷款,中国小额贷款开始进入以正规金融为导向的发展阶段。2005年6月,首次试点组建小额贷款公司,经过6年多的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已在全国范围内铺开。随着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发展及在金融领域发挥作用日益凸显,理论界开始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这一新生组织的研究,但鉴于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还处于新兴起步阶段,国内学者对其研究多集中在政策层面、制度层面、立法监管及行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而对于小额公司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规范、健康、有序发展方面缺乏细化性研究。在评价小额贷款公司竞争力时多是参照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评价体系。目前,国际上通用商业银行评价方法主要是美国的“骆驼”评级法。该评价体系主要是监测和评估金融机构经营的六个方面: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状况、流动性以及对市场风险的敏感程度。199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联合发起了一个“金融部门评估计划”( FSAP),FSAP除包括了“骆驼”中的六项指标外,还包括经济增长、收支、通货膨胀、利率与汇率等参数来进行金融系统风险及健全性评估。但小额贷款公司是一个特殊的金融组织,它在运作模式、组织形式、资本规模、业务种类、服务对象、风险特征等方面与传统银行存在差异,完全参照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估方法对小额贷款公司竞争力进行评价缺乏合理性,因此根据小额贷款公司自身的特点设计竞争力评价指标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竞争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小额贷款公司这种金融创新组织凭借其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快捷的审贷流程深得市场上资金需求者的青睐,迎来了自身的爆发增长。民间闲置资本、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外资等各路资金都开始把目标瞄准小额信贷市场,纷纷组建小额贷款公司。这些匆匆上马的小额贷款公司由于没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经营理念、业务发展模式与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出现同质性,贷款向工业、企业、大额集中,贷款的发放方式也以抵押、质押和保证放款为主,甚至有些小额贷款公司在和银行抢客户。小额贷款公司这种行为违背了管理当局设立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改革的初衷,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也加大了市场的风险水平,同时还制约了小额贷款公司自身长远的发展。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下进行小额贷款公司的竞争力细化研究必将对小额贷款公司自身及监管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理论研究

(一)国外文献回顾

国外对小额贷款的研究源于20世纪70年代孟加拉国著名经济学家•尤努斯教授的小额贷款试验,目前,国际上对小额贷款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小额贷款组织形式、商业化、可持续发展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目前国际上通常按照首要经营目标的差异,将小额贷款分为福利主义(Welfarism)和制度主义(Institutionalism)两大类型。孟加拉乡村银行(简称GB)是福利主义模式小额贷款的代表,主要向贫困农民,尤其是妇女提供存、贷款、保险等综合业务,实行贷前、贷中、贷后全程管理,现已成为当今规模最大、效益最好、运作最成功的小额贷款金融机构。

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乡村信贷部(BRI-UD)模式则是制度主义模式的小额贷款模式的代表,它采用鼓励储蓄的措施和适当的存贷利差,激发了银行发放和经营贷款的积极性,使其信贷收入完全覆盖其运营成本,并通过所获利润不断拓展业务的深度和广度,现已成为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小额贷款机构。以GB为代表的福利主义小额贷款机构强调对贫困人口的救助,注重改善其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以BRI-UD为代表的制度主义模式的小额贷款机构强调对信贷的管理和财务上的可持续性。两者的差异只是程度上而非性质上。强调增长、效率和赢利,已成为目前国际小额贷款机构的发展趋势。

在拉美国家,小额贷款商业化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许多实施小额贷款的非政府组织(NGO)已经转变为正规的金融机构,Jeey.Poyo and Robin.Young(2004)通过研究认为,这种转变主要基于小额贷款可持续发展的考虑,由于NGO无法开展存款和其他金融服务,利用捐助和资助资金开展业务受到较多的限制,因此,越来越多的NGO开始寻求转变为正规金融机构以扩大业务规模获得盈利。

国际学术界对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研究主要体现在财务的可持续研究上,通过对小额信贷项目财务状况的分析,判断其是否达到财务上的可持续,然后再从收入和成本两个角度对影响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组织管理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采用这种方法的代表人物有Yaron、Christen、Rhyne、Vogel和Morduch等。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高级小额信贷专家詹妮弗艾森也认为,为了维持并提高服务质量,小额贷款机构有必要收取足以覆盖贷款成本的利率,政府不应该对利率进行过多的管制。

以上是国外对小额贷款机构研究的一些主流观点和领域,国际上对小额贷款公司竞争力方面的研究较少,Jansson & Wenner(1997)认为小额贷款业务微观上具有如下一些特点:贷款金额比较小;贷款期限比较短;申请是无需抵押物品;基于名誉担保;贷款回收率不稳定等,强调小额信贷业务设计必须考虑自身的特点,才能在市场上保有一定的竞争力。Kasia & Pawlak(2002)认为在小额贷款公司设计产品来满足客户需求之前应能够获得客户需求信息并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法国沛丰国际评级机构分析师白蒂娜指出,对小额贷款机构评级应包括机构评级和社会绩效评级两个方面,机构评级又称为长颈鹿评级,主要从治理能力、决策能力、效率、风险管理和资金使用模式等方面进行评级,社会绩效评级则是从社会使命、目标和任务及社会责任方面对小额贷款机构作出评级。

(二)国内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理论方面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是小额贷款公司的定位。王曙光(2005)从哲学的角度说明小额贷款强调商业性而不是慈善性,商业化的可持续也是吸引大量投资者的重要条件。

第二是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方面。鲁雪岩、生厚良、宋庶民(2010)在对吉林省松原市小额贷款公司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适时实现与征信系统对接及整合外部监管体系是实现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第三是小额贷款公司未来发展路径。施建敏、冯斌(2009)基于新形势下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思考,认为小额贷款公司在使民间游资步入正统轨道,解决微型企业和私营业主的资金难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指出应在加强市场监管、风险防范、市场定位及产品和业务创新方面进行探索。

第四是小额贷款公司的竞争力评价研究。2009年刘钰斌的硕士论文《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竞争力分析》一文中以南充美信小额贷款公司为例,选用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农村信用联社)和同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惠民村镇银行作为比较样本,从竞争战略、公司治理、信贷管理、服务产品、利率管理、激励措施等方面与美信公司进行竞争力比较,从而评价了美信公司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解志庆2010年在《大连JL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中运用现有的战略管理理论、SWOT分析模型等,但并不拘泥于传统理论基础,强调调研和实践,将有利于完善和发展针对区域性小额贷款公司的市场竞争战略和各职能性战略方案有机组合。

2011年1月6日,首届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高峰论坛了《2010中国小额信贷机构竞争力发展报告》,第一次从竞争力理论的角度,参照规模、效率、风险、回报率、涉农贷款比例等指标并结合社会责任和小额信贷意识等方面对参评的小额信贷机构的数据进行理论分析,经研究测算后评选出“2010中国小额贷款公司竞争力100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杨骏博士在2011年4月23日召开的第七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上也指出,我国目前小额贷款公司亟待解决的是融资问题和财税补贴两个问题,作为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建立一个行业的整体评级。对小额贷款有一个评级制度,就能稳妥的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综上所述,从发展进程看,国际小额信贷主要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发展中国家试行的福利主义小额信贷组织;第二个层次是追求收入弥补成本,实现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个层次是追求商业渠道资金,实现赢利,达到财务上的可持续。而我国国内小额贷款公司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并进行科学合理的竞争力评价已成为业界、学界和管理层的共识,而目前国内外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评级还处于初级阶段,鉴于小额贷款公司在运作模式、组织形式、资本规模、业务种类、服务对象、风险特征等方面与商业银行存在差异,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小额贷款公司自身特点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非常重要。

三、提升小额贷款公司竞争力的主要策略

(一)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各家小额贷款公司的法人治理架构均已初步建立,内控制度方面也已建立了规章制度,但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信贷内控管理不严格,会计内控制度执行不严格。小额贷款公司在风险评估和利率定价方面大多未能建立完备的评价和定价体系,贷款利率在上、下限之间浮动的人为性、随意性较大。解决问题的根本对策是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建立较为完善的信贷档案和风险防范的分析机制,密切关注债务人所处行业的基本状况及发展趋势。

(二)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小额贷款公司的从业人员大多来自银行信贷或企业会计岗位,有一定的经济金融从业经验,但是小额贷款公司毕竟不同于银行、一般工商企业,在市场营销方式、信贷审查尺度、风险防控措施上均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大多数从业人员仍需进一步提高对小额贷款公司成立宗旨、服务对象、社会责任的认识,加深对相关政策的理解,切实掌握如何设置机构、选择什么样的经营模式、如何有效地开展业务、如何规避市场风险等一系列知识。

(三)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已成为制约小额贷款公司快速发展的瓶颈。按政策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可以从不超过两家银行机构融入不超过公司资本净额50%的资金,但由于受各家银行贷款政策的限制,能成功地从银行融入资金的小额贷款公司很少,因此,小额贷款公司应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不断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参考文献

[1]张峰.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9.

[2]孙杰.提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制度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0.

[3]http:/www.省略.cn/.

研究生小额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额信贷 风险控制 市场准入

一、我国小额信贷的现状

自1990年起,我国引入了一种新的扶贫手段来改善农民的生活,这种扶贫手段是“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小额信贷模式。受到我国具体国情的影响,这种小额信贷组建演化为政府组织型、政府主导型、农信社小额和民间自发小额信贷等四种形式。通过农村信用社的不断引导和带动,在近几年间,我国农村地区的贷款额呈现一个稳步增长的趋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从图1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整个柱状图是逐年降低的,也就是说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贷款的数额在一年一年的减少。如果说这一减少是由于农民资金需求的减少带来的,则无可厚非,但事实上,农民非正规借贷的比例较之正规借贷,比例远远高于。也就是说,农民实际上是具有强烈的资金需求的。这实际上就表明,正规部门提供的资金供给,无法满足实际的现金需求。表1中的数据,反映的是湖南省花岩溪村的借贷情况,从某个侧面反应了我国当前总体的资金借贷现状。

而对于信用社的利率影响状况来说,农村信用社现部分坚持商业上可持续的原则,用利率覆盖风险。根据央行公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农村信用社贷款中有93.86%的贷款利率实行上浮,4.62%维持基准利率,下浮的只有1.51%。

按加权贷款利率计算,可计算出信用社名义贷款利差,见表3。根据表3,可以看到信用社名义利差水平是逐渐上升的,2010年利率调整后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信用社贷款利率之所以能有较大的浮动区间,关键在于其在农村金融市场处于垄断地位,有根据自身收益情况定价的权力。

2002年开展利率浮动以来,农信社实际利差是逐步上升的,2010年达2.11%。同时实际利差倍数也逐步上升,2010年达0.84。这说明农信社资产质量好转,盈利能力有所提升,且利率越低,利差越大,农信社的盈利能力就越强。因此从2002年开始信用社.开始实施贷款利率浮动,以期通过提高利率来覆盖风险。同时这也为信用社消化不良贷款提供了条件。

综上,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确实与国外成功实践相背离,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现实的情况却又给我们留下发展的空间与可能。

二、我国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

GB是采用联保模式,利用成员间相互保证,设立层级结构,来解决资金抵押担保缺失的问题。从借款人角度来看,五人依据自愿的原则组成一个借款小组,三十个人,即六个借款小组组成一个乡村中心。120-150个乡村中心组成自负盈亏的支行,由一名员工管理。10-15个支行组成一个分行,这些支行构成GB的基层组织。各地的分行组成总行,直接受尤努斯和中央银行控制。GB的贷款无担保、无抵押,仅仅依靠自愿组成的联保小组之间的无限连带责任来降低风险。而利率不仅仅自行决定,而且还比较高,这自然会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和激励。但是对于GB的贷款管理而言,其对工作人员的信任、激励制度以及通过乡村会议来保持业务的透明度,所产生的积极效应,是值得称道的。

菲律宾合作社成员服务模式。菲律宾模式的合作社,其吸收资金的模式,基本与股份制银行相同,可以从招募成员中吸收会费、可以吸收存款,等从成员当中吸收的金额达到了一定的额度,就可以申请贷款。贷款审核委员会和贷款跟踪委员会及其他相应机构,都是从中选举的。菲律宾模式的优势在于,从会员当中获取资金,分期付款,开展信贷活动,与此同时,还利用利益的共连性很好的解决了道德和激励机制上的问题。不仅仅针对贷款者有措施,针对员工也通过将其工资与绩效挂钩的方法,增强归属感和责任心,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再次,基于我国的国情,小额信贷起步晚,发展慢,经验缺乏,大部分情况下,只有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属于能提供小额贷款的正规机构。与此同时,农村信用社本身的经营定位也有一些特色,会选择风险较小的对象来试点,起到示范的作用。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在风险减低的同时,创新也同时缺乏和市区,最终导致了项目种类的单一。我国政府鼓励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贷款,没有及时出台相应的、完善的政策措施来推动小额贷款的发展,机构的地位作用上也没有完全划分明确。于此同时,还缺乏与商业银行享受不良贷款等坏账实行了资产剥离措施的同等待遇支持。

综上所述,从内部而言,高额的不良资产、高难度的贷款工作,使得经营成本高、经营风险大。从外部而言,国家给予优惠政策少、资金补偿少,利率限制严格,使得收入和成本都限制了小额贷款的发展。

三、对策

(一)放宽市场准入条件

成本利率的补偿,社会存款的吸收,小额信贷金融机构测组建,这三大条件的满足与否,决定了小额贷款能否长期生存下去。且不说三个条件同时满足,依照目前的情况,三条一条都无法满足。满足上述三个前提条件,需要中国人民银行的大力支持,加速农村金融的改革,吸收大量的社会存款来补充小额贷款的资金来源,吸引大批企业和社会力量来参与小额贷款,补充小额贷款的参与范围,进一步健全城乡的金融市场和提高其服务质量。

(二)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市场经济观念

现代企业制度中,特别强调市场经济的观念,这是发展小额信贷所必须重视的问题。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以下措施,可以借用来发展小额信贷。第一,监督机构。监督机构脱离政府官员的控制,仅仅由审计、银行以及农业部门组成董事会或监事会;第二,独立性。信贷业务的推进,必须脱离乡镇干部,仅由信贷员单独进行。第三,政府的服务性。政府的工作重点不是对小额信贷业务进行直接经营,而是通过一系列政策手段,通过政策手段的建设扶植,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长期发展辅助。

(三)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我国,与小额信贷相关的法律主用是《人民银行法》,因此为了保证我国小额信贷组织的依法建立,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经过国务院的批准,按照我国现行的与金融有关的法律法规执行,严格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并尽快根据我国现在的基本金融运行情况,修改该项法律,将与小额信贷有关的法律条文进行相应补充,保障小额信贷在法律上额独立。

参考文献

[1] 石敬勇.农村小额贷款风险控制研究.北大学硕士论文, 2009(06).

[2] 曾君.农村信用合作社不良资产问题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07).

研究生小额论文范文第9篇

让我们追随着李博士获得“微软青年教授奖”的经历,来体会一位计算机界青年才俊成长和发展的心路历程,感悟微软亚洲研究院“身在微软,服务中国”的承诺及对中国人才培养的卓越贡献。

《计算机教育》:李老师,我们知道,微软亚洲研究院于2006年设立了“微软青年教授奖”,用于支持那些在计算机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极富创新精神和具有巨大潜力的青年学者。您作为第一届“微软青年教授奖”获得者,能否回忆一下自己获得这个奖项的经历?

李三江:我从2001年9月起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工作,从事人工智能理论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空间推理。历任博士后(2001.9-2003.6)、助理研究员(2003.7-2004.12)、副研究员(2005.1月起)。2004年,我获得了德国洪堡基金会的资助,到弗莱堡大学做洪堡学者,为期18个月(2005.1- 2006.6)。微软亚洲研究院2006年设立“微软青年教授奖”时,我正在德国从事自己的研究课题。当时我们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张钹院士主张应多考虑正在成长中的青年教师作为推荐对象,于是同应明生教授一起向我校计算机系建议推荐我参评。

《计算机教育》:作为一名青年学者,对于开始科研职业生涯充满了热情和期待,但是也会有一些现实的困难,您能否从个人的角度上介绍一下青年学者在职业生涯早期的普遍状况?

李三江:现在,大多数以科学研究为自己职业的青年学者都经历过博士生(甚至博士后)阶段的系统训练。但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做学生不一样,没有人给你指定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课题,这些都需要自己来决定。一旦选错方向,确实会走很多弯路。另外,科研经费也要自己去申请,而这往往是刚刚博士毕业的青年学者很难做到的。第三,青年学者往往没有招收研究生的资格,即使有,对研究生的选择空间也很有限。这在青年学者早期的职业生涯中是一种普遍状况。

就我个人而言,我在博士期间从事基础数学方面的研究,方向是一般拓扑学。后来我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随应明生教授做博士后,选定的方向是定性空间推理。这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空间知识的定性表示和推理。而拓扑关系是最重要的一类定性空间知识,这就与我在博士期间所从事的研究紧密相关。于是,我和应老师就以空间拓扑关系模型为切入点,开展定性空间推理的研究。我们的研究进展很顺利,一年内就完成了两篇论文的初稿,并将其中的一篇投往人工智能领域最顶级的国际刊物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后称为AI),第二篇论文也于第二年正式完稿。

在科研经费方面,2002年我申请了博士后研究基金,但由于论文还在审理当中,没能得到资助。2003年3月,我再次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青年项目,这时我投往AI的第一篇文章已被录用,于是我的第一个国家项目申请成功。

2003年留校以后,我还没有招收研究生的资格,但指导过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取得一些不错的成果,2005年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刊物Fundamenta Informaticae。

可以说,在申请到“微软青年教授奖”之前,我虽然在研究上走过一些弯路,也遇到过一些困境,但在导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事业的起始阶段还是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科学研究的职业生涯也走得比较稳健。

《计算机教育》:获得这个奖项以后,您最真实的感想和感受有哪些?

李三江:虽然有张钹老师和中科院数学所陆汝钤院士的全力推荐,但当我得知自己获得这个奖项后,还是觉得有点意外。其一,我是从事理论研究的,而微软在我的印象中主要是面向实际应用的;其二,我博士毕业刚三、四年,没有主持过大的项目,也没有获得过有影响的奖项,而这在通常的评奖中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因素让我感觉到微软的这个奖项与其他奖项有不同之处。经过了解,我得知微软的“青年教授奖”主要是奖励在科研领域具有潜力的青年学者而不是奖励拥有既有成果的学者,我的个人经历和研究背景可能比较符合评奖的标准,因此有幸获奖。另一方面,我要衷心感谢张、陆两位老师的提携和帮助,并衷心感谢微软亚洲研究院授予我这个奖项及对我的资助。

《计算机教育》:在获得“微软青年教授奖”资助后,微软提供了哪些机会给您?能否介绍您参加微软教育高峰会、微软青年教授奖交流活动、与微软研究员们交流的一些感受?

李三江:获得“微软青年教授奖”资助后不久,我就结束了洪堡研究,返回清华工作,参与了微软组织的一些很有特色的交流活动,颇有收获。

2006年10月,我应邀参加了微软教育高峰会,有幸认识了闻名已久的沈向洋博士,并结识了其他六位获奖者。同日,在教育部举行的颁奖仪式上,周济部长和微软全球高级副总裁里克•雷斯特博士为我们7位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对于一名青年学者来说,这都是一些很好的开阔视野的机会。

2007年1月,我们到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微软研究员们进行了学术交流。虽然很早就知道微软亚洲研究院在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信息检索等领域具有国际领先地位,但这却是我第一次到微软访问。在这次交流中,我们接触到了很多最新的研究成果,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了解。随后,我们分别与自己研究方向相近的研究员进行一对一交流。由于人工智能理论研究方向暂时没有完全相关的研究人员,我就和东南大学郑文明教授一起参与了关于情感计算的交流,也颇受启发。

《计算机教育》:您认为这个奖项的获得对您所从事的研究和事业的发展有何帮助、作用和影响?

李三江:首先,是经费上的帮助。获奖之时,我自己主持的23万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已快结题。虽然还有一些小额国家基金经费资助,但这些国家基金在使用时会有限制。比如国际交流经费不能超过10%或15%,而参加一次国际会议就需花费约两万元。对于计算机学科来说,顶级国际会议具有与顶级国际刊物同样的地位。微软提供的50万元科研经费可以支持我进行自主选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对我的帮助非常及时,可以说是雪中送炭。

其次,是研究视野的开阔。在获得微软资助以前,我没有参加过计算机界的国际会议。这使得自己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获奖后,我就开始参加一些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会议或空间推理方面的专题研讨会,在这些国际学术会议中了解自己研究领域的前沿选题和研究热点,开阔研究视野,将好的思想带回来,应用到自己的研究中,以做出更加新颖前沿的研究成果。

第三,“微软青年教授奖”对青年学者来讲是一个相当高的荣誉,也是我获得的第一个有分量的奖项,这对青年学者的成长(例如评职称、申请大项目、评奖)等具有重要帮助。

《计算机教育》:您是否将所获奖金用于人才培养方面,都做了哪些创新性的尝试,取得了哪些成果?

李三江:获奖时我在德国,没有招收研究生。2007年我招收了第一个硕士研究生,还协助应明生教授指导两位研究生。我们每星期举办一次讨论班,主要由研究生来作报告,微软所提供的经费部分用来支付研究生的生活补助和劳务费。目前,一名硕士生已经毕业,他的毕业论文获清华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我们讨论班所获得的部分成果已被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会议AAAI-08录用为口头报告。更深入的研究成果正在整理之中,将投往AI。

《计算机教育》:您能否谈谈您最近从事的研究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李三江:最近两年我们考虑了空间知识的分层表示、空间拓扑约束与方位约束的综合推理问题,空间方位约束网络的有效实现问题,软约束求解问题的抽象,定性策略的表示等理论问题。在“微软青年教授奖”的资助下,这些工作已发表(或被录用)在国际刊物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和国际会议IJCAI-07, AAAI-08, ECAI-08等。最近,我又获得了第13届中创软件人才奖(公示中)。

《计算机教育》:您对未来的学术研究有何打算?有怎样的计划?

李三江:科技进步为空间知识的表示和推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问题。如何从海量的难以理解的空间数据中提炼出人类能理解的知识,怎样才能满足普通用户日益增长的空间信息需求,这是要研究的重大问题。我们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建立(静态和动态)空间知识的形式演算,使得机器能够完成下列任务:

(1) 理解和处理定性的甚至是模糊的自然语言知识;

(2) 能把用数值描述的空间数据转换并表示为人能理解的常识知识。

《计算机教育》:您所在学校中是否有其他支持青年学者的项目?您是否参加?与“微软青年教授奖”相比,有哪些不同,有哪些相似之处?

李三江: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有一些支持青年学者的小项目,主要用于刚留校新教师的科研启动经费,帮助新教师开始自己的科研生涯。我2003年留校后即申请到了国家项目,因此没有参加系内的项目。

学校的项目与“微软青年教授奖”一样,是鼓励和帮助青年学者进行科学研究。但如前所述,校内的项目资助在使用上会受到一定限制,如自主选题或国际交流等方面;而微软的这个奖项可以帮助青年教师有足够的资金自主选题,确立研究方向,参加学术会议,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并且奖励的额度比较大。

《计算机教育》:今年是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十周年,作为一名青年学者,您能否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发表一些赠言或感言?

李三江:微软亚洲研究院对中国计算机领域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其“微软学者”计划培养、发掘了很多优秀青年学生。最近,“微软青年教授奖”的设立又为优秀青年教师的脱颖而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这往往是被国内其他奖项所忽略的。

研究生小额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学科交叉 跨学科研究 创新人才 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5-0041-03

一 引言

交叉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创新性,有利于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社会与科学问题,一些复杂的全球性重大难题,仅靠一门学科不足以有效地解决,惟有借助多学科交叉互融。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总方针政策的制定,以及政治、军事和经济等关键领域部门的重大决策,都需要多个学科的综合性知识,单纯依靠既有经验和局部知识盲目决策,可能产生重大失误,后果不堪设想。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差距,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工业信息化和竞争国际化等态势,急需促进各学科的交叉融合,为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腾飞提供理论与知识基础,促进我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高等学校是现代社会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中心,拥有众多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因此有基础也有必要开展学科交叉研究,加强其核心竞争力。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的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顶尖高校,就陆续建立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研究与教学单位。在我国,一流院校也已把交叉学科教育视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依托“极端条件下的凝聚态物理研究”和“化学反应的人工控制”这两个项目建成了“理化科学中心”,营造了能有效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与合作的氛围和环境。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为了培养具有系统思维、国际视野、领导素质的通用拔尖创新人才,给予学生较大的专业选择自由,依托于北大优秀的教学与科研力量,相继组织建设了“古生物学”、“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科学技术史”和“生物信息学”等跨学科专业。浙江大学立足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教育资源丰富等优势,重点从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国际视野与自主管理以及制度与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实践,积极探索研究型大学培养多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新思路、新体系和新举措。北京化工大学实施了“学科交叉人才培养计划”,在2013年成立了生物制造、超分子科学、可控聚合与大分子工程、高分子材料先进制造、药物先进制造、能源化工、聚合物多层次结构与结构调控、金融工程与金融数学八个学科交叉班,在课程体系、学分认定方式和师生互动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我校北京理工大学也十分重视交叉学科的发展,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和优势特色设立了“徐特立英才班”,为学科交叉奠定了人才基础。为了进一步促进博士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理工交叉、国际化培养”的培养模式,北京理工大学在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中率先实施“校内联合交叉培养博士生项目”,由同时跨学院、跨学科大类(工、理、大文科)的导师自由组成导师团队,联合招收指导博士研究生。

学科交叉有助于促进高校传统学科的进步与发展,完善学科整体结构,加强高校对学科内涵的改造和建设,促进新兴学科的形成,加速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学科交叉研究是高校获得原创性科研成果的重要途径,多学科的合作、交流与互补可促进高校教师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研究能力,加强创新性,使得高校教师队伍的智能结构在多学科潜移默化的作用下趋于优化。学科交叉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科领域的知识面,强化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增强毕业研究生的社会竞争力,培养出具有跨学科教育背景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因此,系统深入地总结学科交叉研究与教育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方

――――――――――――――――――――――――

* 北京理工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课题(编号:YJYJG2014-C-45),课题组成员:祁瑞、张景瑞、赵红、黄彪

式,对于完善我国高等院校研究生培养方式,提升高校科研人员的成果质量,更进一步促进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 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与激励方案设计

建立交叉学科培养模式面临着诸多的困难。首先,交叉学科办学过程中涉及多个专业的交叉互融,涉及不同院系间的协同合作,存在一定的门户之见和学科壁垒;其次,若在不同的学科聘请导师,实行双导师制,那么对研究生的培养指导工作,如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及学术活动安排、教研室工位分配、学位论文的开题和答辩工作等应当如何合理分工,特别是研究生在导师团队下取得的学术成果和知识产权的署名排序和确权难题,也是阻碍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一大障碍;另外,各专业教师除了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着科研项目,如何能够激励教师自愿分出时间和精力投入交叉学科的科研和研究生的培养,还需要设计相关的激励制度。

本文作者基于理工科高等院校办学特点,提出了“跨学科双导师拟题+双研究生选题”的学科交叉项目研究激励和研究生培养方案,主要步骤如下:

1.不同学科专业的两位教师联合提出学科交叉研究题目和任务书

跨学科研究题目应由不同专业的教师在深入交流或者已有合作研究的基础之上联合提出,必要时可邀请吸收校外甚至国外专家的参与。导师团队应出具项目任务书,明确指出该项研究所需的专业知识,参考书目,研究进度月度计划,经费预算,以及预期成果。通过联合不同学科专业的指导教师,改变传统培养模式的专业单一性,发挥各个导师的自身优势,增进创新思想的交流,培养出具有跨学科知识的综合型创新人才。为了促进各专业教师的学术交流,为学科交叉创新思想的迸发创造机会,学校或学院应经常组织跨专业教师交流茶话会。

2.研究生与“双导师”双向选择组成跨学科研究课题组

在学校教务处网站上公布各学科交叉研究题目和任务书,供研究生浏览并根据自身兴趣和知识结构选择合适的题目进行申报。双导师依据研究生的知识储备和创新研究能力禀赋等对申报其跨学科课题的研究生择优选择,在每位导师所在学科选出一名研究生,与双导师一起组成四人课题组。如此选择课题组成员的构成,不仅有利于各学科知识的交叉互融,而且有助于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切入对提出的交叉研究点进行全方位审视,为以各自学科为侧重点产出创新性成果奠定了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跨学科研究中的知识产权归属难题。

3.学校组织专家评测研究计划的创新性,并审核经费预算

由学校组织,在学校学科建设专家库中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主持召开项目答辩论证会,就项目的研究目标、关键问题、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可行性、预期成果等方面,进行答辩和评审,确定拟资助的项目数量及额度。对于很有可能产生原创性成果的学科交叉研究计划,应予以积极支持,特别要重点资助通过学科交叉能使传统学科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的项目。对于创新性不明显的研究计划,可减少研究经费资助或者不资助。在经费总额有限的条件下,可对每项研究予以小额资助,尽量扩大资助面,后期可根据每项研究的进度和成果择优追加资助。

4.研究生在双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跨学科研究,并发表科研成果

课题组在双导师的指导之下,严格按照月度进度计划进行交叉学科课题的研究。在资助期内,学校应当对获资助项目实施动态跟踪管理,要求项目组定期提交研究进展报告,了解、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协助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研究产生的成果应尽快申请发明专利和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并撰写总结报告。在经费资助允许的范围内,鼓励双导师和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与各学科领域国际知名学者交流跨学科研究成果和经验。

5.对研究课题进展情况和学术成果进行考核评估

项目周期结束后,项目组需提供研究报告和经费使用明细,并进行结题答辩。学校组织专家对课题完成情况、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学术成果和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经费使用明细等予以考核评估。对于跨学科创新成果显著的项目,对双导师和研究生依据成果质量和数量给予一次性奖金奖励,并保留连续申请后续经费资助的资格。对于研究成果创新性不高甚至未严格履行研究计划的项目,应审计已发生的研究经费,部分或全额退回研究经费,同时取消其后续的跨学科研究经费资助,并追究有关责任人。

三 方案实施预期成果

本方案是在理工科高校科研项目的成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设计提出的,有大量可供参考借鉴的项目管理经验,其中“导师拟题+学生选题”的模式又可参考本科生毕业设计的管理经验,因此该方案是可行的。为了体现出跨学科特点并促进学科互融,该方案引入了不同学科的参与者,不仅包括身处教学科研岗位的教师,也包括学术思维活跃的学生,通过设置项目启动经费和结题成果奖励能够调动这些参与者的科研积极性,因此该方案具备合理性和针对性。本方案的顺利实施,将取得如下几方面的成果:

1.打破学科壁垒,增进学科互融

在该方案的激励下,各学科教师为拟定项目题目和任务书所进行的前期交流突破了各自学科壁垒,促进了各学科新思想的融合。申报跨学科项目、来自不同学科的研究生,在教师团队的指引之下全身心地投入跨学科科研与学术交流,使得学科融合向更深层次发展,推动了创新成果的产生。

2.学术成果的知识产权更明晰

学术成果知识产权的合理确权是制约跨学科研究发展的一大障碍。本方案所设计的“双导师+双研究生”科研团队在开展科研时是一个整体,而在撰写学术论文时则可采取“单导师+单研究生”的分组形式,研究取得的任何跨学科成果都是不同学科融合的结果,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学术成果的审视和阐述不仅能更全面地挖掘成果的科研价值,明确后续跟进研究路径,也能更客观地评价成果的创新性,同时也解决了学术成果在两个教师或者两个学生之间的确权难题。

3.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不仅要合理分配时间进行教学和科研,还需要在学科内科研和跨学科科研之间做权衡。通过划拨科研项目经费和发放研究成果奖金,将显著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师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去交流跨学科思想,培养跨学科的研究生,使学生在教师引路人的指导之下,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具体的科研工作中,获取创新研究成果。

4.有利于硕士研究和博士研究的对接

成功完成该项目的硕士研究生可以考虑继续在该导师团队引导下进行博士研究,以所在学科导师为主导师,以另一学科导师为副导师,遵循相应学科的培养计划、课程及学术活动安排、教研室工位分配、学位论文的开题和答辩工作等。针对我校北京理工大学的具体政策,两位导师可以申请“校内联合交叉培养博士生项目”,将团队内的硕士研究生招收为博士生,由两位导师继续指导其进行跨学科研究。

四 结束语

我国高等院校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研究生学科交叉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交叉学科研究与教育起步较晚,不仅缺乏理论的储备,实践经验也不足。因此,我国研究生跨学科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还需要不断探索、不断认识、不断实践。

参考文献

[1]侯光明、黄莉.现代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建设[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9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办公室.加强学科交叉 实现资源共享 促进学科建设[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12):9

[3]谈小`、漆丽萍、卢晓东.专业自主选择与跨学科专业建构的实践――以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1(1):54~57

[4]周永明、楼程富.注重学科交叉 培养复合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0(8):16~17

上一篇:教育研究生论文范文 下一篇:专业研究生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