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20:19:13

研究生论文

研究生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科学;研究生;研究论文;实证研究;研究取向

中图分类号:G8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5-0647-03

本文以作者近3年评议的二百多篇研究生论文出现的问题为素材,从6个方面讨论这些论文存在的误区,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这6个方面分别是总体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按照论文内容顺序排列的选题、摘要、方法、结果和结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总体的问题

1) 忌标准太低不知道国际化标准,例如,不知道Nature、Science等国际优秀学术期刊论文的标准、取向、动态。一些学生在选题时根本没有考虑还有国外学者的研究,甚至某些获奖的博士论文没有一篇外文文献,而其实论文涉及的领域正是国际研究的热点(易剑东,个人交流,2008年3月10日电子邮件)。

不知道母科学标准,例如,不知道化学、力学、生理学、医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传媒学、经济学、历史学等母学科国际优秀学术期刊、国内优秀学术期刊的标准、取向、动态。

不关注高水平竞技运动标准,例如,从未想到应当学习和借鉴中国运动员奥运夺冠征程中体现出来的成就动机、创新理念、浴血奋战、训练思路、细节要求、执著追求的理想和实践。

2) 忌缺乏理论指导不知道什么内容可以称得上是理论,不知到科学的核心是理论,不知道好的理论应当具有实践意义;论文“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成为既无明确的理论指导、又无严谨的实证根基的悬空论文。这反映出作者缺乏严格的理论训练和方法训练。

3) 忌思维混乱论文逻辑混乱,结构不清,没有整体设计理念。论文中只看到文字和文字的堆砌,看不到逻辑推理的脉络,看不到作者思维的痕迹和灵性的火花。这反映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概括能力较差。这一问题反映在论文中需要高度概括、提炼的内容中,如题目(包括各层小题)、摘要、讨论、结论等(张凯,个人交流,2008年3月3日)。

2选题的问题

4) 忌课题不具有科学探索的倾向课题没有明确的、具体的理论指导,没有研究假设,没有不确定性,不冒风险,没有探索倾向。

这方面,值得大家学习的一个实例是许绍发、吴焕群和于冰(2002)的论文“直拍反面进攻技术的可行性研究”(该研究于1987年5月完成)。该研究是著名的直拍反打技术最早的研究之一,在许多人仍以怀疑的眼光静观直拍反打这一新生事物时,该研究力挺该项新技术,其成果有助于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中国乒乓球队直拍运动员反手推挡薄弱的问题,推动了王皓、马琳等国手独具特色的直拍反打技术的发展。该研究以一名乒乓球运动员为被试,通过现场的实验和测量,得出结论如下:

“直拍反面击球,可使腕关节有足够的动作幅度,可使上肢对球的鞭打动作更加充分,可使球拍倾角较小而盖住球体避免“吃转",可使台内击球动作更加细腻准确,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而从经验判断,在技术上,反面击球出手快,照顾范围广,能攻能防,可打可拉。由于球拍倾角较小,能有效地回击弧圈球。因而,直拍反面击球的技术是可行的。”(339页)

当我们回顾中国乒乓球队长盛不衰的奇迹时,感叹21年前的这篇探索性论文,是那么具有勇气和远见,又是那么简洁和朴实。

5) 忌课题过于肤浅例如,大量的调查研究仅停留在用百分比对不具有普遍意义的细小环节进行描述的肤浅层面,没有尽力探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没有注意各因素的相互影响(第三变量的引入):例如,很少有实验采用交互作用设计,很少有调查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原因很简单:提出的研究问题过于表浅。

6) 忌课题重心太高不注重从“小"做起,片面追求宏大,用“战略"、“对策"、“发展"堆砌空中楼阁,表现出“倒金字塔"的倾向和“空泛化"倾向。好比划龙舟,9人掌舵擂鼓(做所谓的理论研究、发展研究、对策研究),1人划船(做实证研究)。如此,体育科学如何前进?

我希望借此呼吁,应当遏制体育科学空泛化的倾向,把自己的课题做小、做深、做实。我推荐读者读一读 “惩罚情境对短跑运动员起跑反应时的影响" 一文(2008年29届奥运会科学大会的投稿论文),文中体现的小而实的倾向值得鼓励。

7) 忌将专项等同于专业将某一运动专项当作运动训练学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等专业看待,不能区分专项和专业的差异(张凯,个人交流,2008年3月3日)。

不注意或不愿意寻找自己的学科归属、学理取向和研究重心(易剑东,个人交流,2008年3月10日电子邮件)。

8) 忌文献综述只综不述或只述不评,不从中提炼出研究依据例如,文献综述部分太长,用“自从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的文字轰炸方式罗列看过的资料,期待博得评委“不念功劳念苦劳"的同情,却不对前人研究进行认真和详尽的评论,不明确指出前人研究的不足;

又如,仅用很小的篇幅阐述选题的理论依据、实践依据、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再如,在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之间,没有过渡段落或章节导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

文献综述部分还有一个突出问题是:流水帐似地罗列年代、作者和书刊名等,没有按照“问题或要素"等维度来展开论述框架(易剑东,个人交流,2008年3月10日电子邮件)。

9) 忌不能全面掌握相关领域主要进展例如,即便有许多可资借鉴的外文文献,也不引述或很少引述国外研究成果;文献没有引述到当年或前一年;很随便地表示该领域未见相关研究,却没有在正确的关键词下进行文献查阅或没有进行扩展性的文献查阅;引用文献老化,不能反映该课题是当前的热点问题(胡扬,个人交流,2008年3月7日电子邮件)。

这样的话,如何做到站在巨人的肩上?

这种局面还使人感到,许多论文都是从“零"开始,从很低的起点开始,不断开辟“全新"领域;看似在“创新",其实是井底之蛙,可笑之极。同时,也使体育科学缺乏积累,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方面,值得提倡的一个实例是刘承宜等关于“队服颜色对比赛成绩的影响" (29届奥运会科学大会的投稿论文)的研究。该论文直接借鉴发表在2004年Nature上的一项研究,起点较高。

10) 忌引用文献级别过低例如:大量引用著作中阐述的成果;引用低档次刊物的成果;引用“浅谈"文章。

11) 忌关键词无专业特征例如:现代、当代、特征、现状、现状调查、对策、改革对策、影响因素等词。

一般而言,关键词应是体育科学或母科学学术词典中可以查找到的词汇。

3摘要的问题

12) 忌方法交待过粗,信息不全例如,不交代被试情况、实验条件、问卷情况等。

13) 忌问题、方法、结果和结论各部分失衡例如,仅仅介绍结果和结论,问题和方法部分过于简单。

14) 忌英文摘要用Chinglish

4方法的问题

15) 忌忽视实验方法不知道因果关系是科学研究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不知道探索因果关系的最佳方法是实验方法;不知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主流研究范式是实证主义,而实证主义的主流研究方法是实验;不会使用实验方法探索问题;甚至不知道什么叫实验!

16) 忌问卷的效度评价过于单一仅有以专家评价为依据的内容效度指标,且专家评定过粗不细。

不知道还有结构效度、预测效度等需要做定量化的考察。

17) 忌胡乱套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例如,将事实题、单选题、排序题、填空题等放在一起,做内部一致性检验,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18) 忌仅用问卷调查,方法过于单一不会使用实验、电话访谈、面访、行动研究、日记分析、作品分析等其他类型的方法探索相关主题。

19) 忌研究方法介绍得过于简单这就无法让读者判断方法的完备性和科学性,无法让读者进行重复检验和后续研究。

20) 忌违反绝对底线原则、不会进行多元分析绝对底线原则是指在任何情况下,差异显著性的统计检验数目不应超过样本数目(Schutz, & Gessaroli, 1993)。但一些论文在样本不大的情况下,采用了过多的显著性(可靠性)检验,在应当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时采用的却是单元统计分析。

21) 忌罗列非主要方法核心方法用的是调查或实验,却罗列非核心方法如文献资料法,更可笑的是还罗列逻辑分析法、比较法,以为列得越多越科学。

这个问题根源于方法论、研究方法、研究程序的区分未被学生认识到(易剑东,个人交流,2008年3月10日电子邮件)。

应当认识到,与科学理论一样,科学方法也是分层的,包括方法论层面、研究方式层面和研究手段层面(张力为,2002)。

22) 忌仅用百分比进行数据分析而且,分析还很肤浅,使读者觉得和中学生、大学生的思维深度、思维高度以及数据分析水平区别不大,甚至更低。

5结果与讨论的问题

23) 忌数据轰炸例如,可以合并的表格仍以拆分形式展示;用大量表格堆砌研究结果。

再如,用表格展示原始数据而不是加工后的数据。

24) 忌讨论不对应实证研究所得到的资料或数据让读者感觉做不做研究、得到什么结果都无所谓,反正讨论和结论都先写好了。

25) 忌提出的“理论"和设想缺乏调查、实验的实证支持凭借臆想提出主观、空洞、自鸣得意的观点,缺乏调查、实验的数据支持和全面、扎实的论证(张英波,个人交流,2008年3月13日电子邮件)。

26) 忌不找出并讨论本研究结果中与前人研究的不同之处例如,仅仅停留在“本研究证实了前人研究结果",无创新性(胡杨,个人交流,2008年3月6日电子邮件)。

再如,在展示和讨论数据图表时,仅做描述,不能透过数据去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张凯,个人交流,2008年3月3日)。

27) 忌不将研究成果做概括性的提炼和总结这种见木不见林的问题反映出逻辑思维和理论素养的不足,导致不能对相关问题进行恰当的抽象与概括,举一而反三(胡杨,个人交流,2008年3月6日电子邮件;易剑东,个人交流,2008年3月10日电子邮件;张凯,个人交流,2008年3月3日)。

6结论的问题

28) 忌结论不能超越常识或专业常识使读者觉得这样的结论不做研究仅凭教育直觉也可“创造"出来,而且可以“创造"得更好。

29) 忌结论简单重复结果的主要内容结论中没有提炼结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30) 忌对策与建议形同虚设应用性研究的对策与建议不痛不痒,缺乏针对性、操作性,使读者觉得这样的建议不做研究仅凭教育直觉也可“创造"出来,而且可以“创造"得更好(张凯,2008年3月3日)。

理论性研究的对策与建议不具有深刻性、超前性和引导性(易剑东,个人交流,2008年3月10日电子邮件)。

以上讨论的这些问题是研究生论文中相当普遍的现象,而且,实际的问题比讨论的问题还要严重。研究生的训练和成果应当体现和升华小学生的诚实、中学生的严谨和大学生的开阔;同时,还需要加上研究生应当有的深刻。如果把相反的东西,即欺骗、松散、狭窄和肤浅表露在一篇研究生论文的字里行间,无疑于一种学术亵渎和精神犯罪!敬请同学们关注一下《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第12期的首篇组合论文。该组论文中所述的问题及以上这30忌,还会反复再现多少年?面对这样的可能性,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中国科学共同体的熏陶影响问题?

体育科学共同体的熏陶影响问题?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培养问题?

体育学内部不同学科基本学理和研究取向的差异问题?

研究生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问题?

研究生做研究、写论文的目的问题?

导师的指导和监察问题?

中国的体育科学,以这样的论文质量,如何继续前行?

7后记

在本文截稿后,又读到劳伦斯・纽曼(2007)的《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一书,写了读书笔记,又在我的研究生读书会上拿来与研究生分享。该书真是一本好书,可与艾尔・巴比(2000)的《社会研究方法》媲美,甚至更好,尤其是该书第一部分关于科学、关于研究、关于方法论三大问题的讨论,非常有启发性。劳伦斯・纽曼(2007)将社会科学研究取向分为实证主义、诠释主义和批判主义三大传统和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两大新科。其中,实证主义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主流范式,具有决定论倾向及自然科学倾向,强调客观性,多采用实验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诠释主义则是社会科学的强势少数派,具有唯意志论和相对主义倾向,采用参与式观察和实地研究,并对结果进行阐释性分析;批判主义也是独树一帜,对重大社会问题进行深刻反思,提出政治性见解,建议采取社会行动来改变社会弊端。

我认为,研究者应当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坚持的是哪种研究取向,遵循的是哪种研究逻辑,秉持的是哪种科学哲学,以及这种取向、这种逻辑、这种哲学的利弊。对于我来说,最有魅力的显然是实证主义研究取向;易剑东则认为(易剑东,个人交流,2008年3月10日电子邮件):人文学科的使命在于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任务在于解释或阐释,而自然科学研究更偏重证明(证实或证伪)。因此,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建构性研究应该并存,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科来说,有时我们不得不先去做一些描述性研究(此时可能没有明确假设或假设蕴藏于心中)。我以为,在硕士阶段不可完全要求学生一律去做具有因果关系探究的研究,可以根据其学术领域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这是很有见地的观点。

尽管各家观点不同,但实证主义、诠释主义和批判主义也有共同语言,即它们都坚持经验论,都讲求系统化,都重视理论性,都强调公开性、自我反省和不断探索。

每个研究者似乎都有必要在自己的研究实践中梳理和认识这些科学理念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感谢我的业师田麦久老师以及胡杨、王瑞元、易剑东、张凯、张英波(拼音为序)5位老师对本文提出的极富启发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2] 劳伦斯・纽曼.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 刘承宜,袁建琴,陈少华.科学训练、健康传播与奥运的平民化战略[J].体育学刊,2007,14(3):33-36.

[4] 许绍发,吴焕群,于冰.直拍反面进攻技术的可行性研究.见国家体育总局《乒乓长盛考》研究课题组(编):乒乓长盛的训练学因素[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332-339.

[5] 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研究生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研究生论文写作 常见问题 改进对策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是授予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学习阶段的梳理和总结,是对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次全面考核。通过这样的考核,衡量教学水平,从而对相关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信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研究生学制的缩短,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着重探讨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

1.研究生论文写作中的问题

1.1论文选题方面。这是研究生论文写作时出现的最常见的问题。选题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论文的质量,这就是所谓的“题对文一半”。有些学生选题太大或者太偏,超出自己现有的研究水平和能力而无力完成。有些学生选题过于陈旧,缺乏新意,缺少研究的前瞻性。还有的学生选题脱离专业,没有体现出本专业学科的特点,从而失去研究的价值。

1.2论文内容方面。论文的内容就是要回答“我的研究是什么?”的问题。在写作前就要对全篇文章进行构思,紧紧围绕中心论点。许多学生平时素材准备不足,没有怎么认真构思就匆匆动手撰写,文章的素材也是东拼西凑,缺乏论证的整体性、严密性和逻辑性。有些学生论文的语言不够通顺,语法错误较多,语言论述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写出的文章质量不高,影响到发表的价值和意义。

1.3研究方法和和路径方面。目前,多数研究生的研究方法比较局限在文献收集、归纳演绎、观点陈述和素材数据证明的路径上,有些类似规范研究,但又不够充分和准确,关于比较方法的运用、实证方法的运用明显不足,明显缺乏学术论文的基本研究方法论训练。

1.4论文写作规范方面。论文的规范在研究生的论文写作中是相当重要的。论文写作规范包括论文排版和参考文献等很多方面。论文规范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有:论文排版不整齐,这种错误在论文目录和正文都有体现;参考文献的标注和格式五花八门;论文章节的编排混乱,缺乏条理。

2.研究生论文写作建议

2.1注重论文选题的质量。研究生论文写作选题时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选择客观上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也就是说所选的课题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或者理论价值,能够推动本学科或本专业发展;选择主观上切实可行的课题。选择的课题应该难易得当,不超越研究者自身现有的能力和水平,在现有条件下可以顺利完成的课题;尽量选择具有创新性的课题。所选的课题能够反映本学科或本专业发展的最前沿动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就要求研究者紧跟学科发展,了解学科的最新动态和热点问题,开阔思路,创新思维,善于发现问题,从新的角度得出独特的见解,避免守旧重复或者一味求新求异。

2.2注重素材积累和资料收集。研究生要广泛阅读各类学术论文和专著,从中学习论文写作的思路和研究方法。文献阅读要有做笔记和札记的习惯,不要直接从文献中摘抄或者全文拷贝和复印。在研读资料的同时要记下自己在阅读与思考过程中的发现与心得体会。在做笔记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标明每条信息和观点的出处,以便以后将其融入正式的论文中。特别是要标明并区分研读文献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想与心得的内容,以便在今后的论文写作中严格遵守文献资料的引用规范。

2.3广泛阅读各类专著和学术论文,学习研究方法。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了解研究方法;参与调查研究,全程掌握有关实证研究的方法,形成相应的经验;学习逻辑学,掌握和运用形式逻辑的基本形式,如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熟悉和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规范研究、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

2.4加强论文写作规范的培养。为了规范学术研究,教育部于2004年6月22日正式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研究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写作中就应该树立学术规范的意识,培养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学风。学校要开设学术讲座或者学术规范课,培养学生的学术规范。研究生导师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术规范指导,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术规范的重要性,并在论文写作中自觉遵守。

3.结语

论文写作在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在本科阶段缺少足够的论文写作知识的学习与训练,研究生论文写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要引起广大论文指导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只要对研究生加强指导,严加要求,研究生论文写作的质量和水平就一定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M].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

[2]唐晴,彭强.高校研究生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J].成都:成都大学学报,2008(6).

[3]周红康.研究生论文选题的风险及其规避[J].成都: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研究生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研究生论文写作 常见问题 改进对策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是授予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学习阶段的梳理和总结,是对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次全面考核。通过这样的考核,衡量教学水平,从而对相关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信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研究生学制的缩短,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着重探讨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

1.研究生论文写作中的问题

1.1论文选题方面。这是研究生论文写作时出现的最常见的问题。选题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论文的质量,这就是所谓的“题对文一半”.有些学生选题太大或者太偏,超出自己现有的研究水平和能力而无力完成。有些学生选题过于陈旧,缺乏新意,缺少研究的前瞻性。还有的学生选题脱离专业,没有体现出本专业学科的特点,从而失去研究的价值。

1.2论文内容方面。论文的内容就是要回答“我的研究是什么?”的问题。在写作前就要对全篇文章进行构思,紧紧围绕中心论点。许多学生平时素材准备不足,没有怎么认真构思就匆匆动手撰写,文章的素材也是东拼西凑,缺乏论证的整体性、严密性和逻辑性。有些学生论文的语言不够通顺,语法错误较多,语言论述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写出的文章质量不高,影响到发表的价值和意义。

1.3研究方法和和路径方面。目前,多数研究生的研究方法比较局限在文献收集、归纳演绎、观点陈述和素材数据证明的路径上,有些类似规范研究,但又不够充分和准确,关于比较方法的运用、实证方法的运用明显不足,明显缺乏学术论文的基本研究方法论训练。

1.4论文写作规范方面。论文的规范在研究生的论文写作中是相当重要的。论文写作规范包括论文排版和参考文献等很多方面。论文规范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有:论文排版不整齐,这种错误在论文目录和正文都有体现;参考文献的标注和格式五花八门;论文章节的编排混乱,缺乏条理。

2.研究生论文写作建议

2.1注重论文选题的质量。研究生论文写作选题时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选择客观上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也就是说所选的课题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或者理论价值,能够推动本学科或本专业发展;选择主观上切实可行的课题。选择的课题应该难易得当,不超越研究者自身现有的能力和水平,在现有条件下可以顺利完成的课题;尽量选择具有创新性的课题。所选的课题能够反映本学科或本专业发展的最前沿动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就要求研究者紧跟学科发展,了解学科的最新动态和热点问题,开阔思路,创新思维,善于发现问题,从新的角度得出独特的见解,避免守旧重复或者一味求新求异。

2.2注重素材积累和资料收集。研究生要广泛阅读各类学术论文和专着,从中学习论文写作的思路和研究方法。文献阅读要有做笔记和札记的习惯,不要直接从文献中摘抄或者全文拷贝和复印。在研读资料的同时要记下自己在阅读与思考过程中的发现与心得体会。在做笔记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标明每条信息和观点的出处,以便以后将其融入正式的论文中。特别是要标明并区分研读文献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想与心得的内容,以便在今后的论文写作中严格遵守文献资料的引用规范。

2.3广泛阅读各类专着和学术论文,学习研究方法。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学术论文和专着,了解研究方法;参与调查研究,全程掌握有关实证研究的方法,形成相应的经验;学习逻辑学,掌握和运用形式逻辑的基本形式,如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熟悉和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规范研究、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

2.4加强论文写作规范的培养。为了规范学术研究,教育部于2004年6月22日正式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研究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写作中就应该树立学术规范的意识,培养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学风。学校要开设学术讲座或者学术规范课,培养学生的学术规范。研究生导师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术规范指导,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术规范的重要性,并在论文写作中自觉遵守。

3.结语

研究生论文范文第4篇

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正流行着一种怪现象,“热”的狂潮在研究生当中疯狂肆虐。面对这样一股诡异的浪潮,我们必须以一种冷静睿智的思维对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

“研究生热”的三种表征

1 热衷写作,热衷投稿

当前,我国的研究生似乎很乐意埋头苦创,对其探根究底,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论文能通过数量上的优势,达到提高命中率的目的。而在这个动机的导引之下,写作往往缩水。创作时间通常会被缩短,质量要求也被降低,符合杂志口味一时被奉作头条,论文写作几乎等同于生产工业品。而另一方面,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又为写作成品的分流提供了便利。网络技术和电子邮件使成千上万的作品能够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和相当低的经济支出下准确无误地流到各个编辑部。

2 热衷交际,热衷联系

论文写作完成并不代表结束,只有文章由手写体真正变作铅印,发表的工作才算告一段落,而这一步恰恰是关键所在。中国的研究生千千万,所做文章不计其数,从众多文章中脱颖而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样一来,研究生就开始急于网罗关系,竭力运用自己的人脉。

3 热衷金钱,热衷交易

当人际关系的力量无法奏效时,金钱就被推上了第一线。发表一篇文章,允诺一定额度的金钱,而期刊级别越高,同等条件之下金钱的数额就越多。研究生为了发表文章用金钱蛊惑编辑部,并乐此不疲;另一方面,有些编辑部为获取金钱又用占有版面的权力引诱研究生。如此之下,这场金钱的交易便欣欣向荣。

“研究生热”的三重原因

1 表层原因:制度规约,不得不为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针对研究生的管理条例当中,都对研究生状况有着严格的规定。根据这些条例,研究生的成果如果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就必须承担延迟毕业或是无法毕业的后果。在这种体制规定之下,研究生们迫于压力也不得不绞尽脑汁寻求各种的机会与途径。而这种行为的结果就是使迅速形成一股热潮。

2 深层原因:主体确认,意欲而为

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在身份上基本处于一种尴尬的状况:他们的年龄段大多在24-30岁左右,此时他们应该在各方面都已成长为独立的个体。然而,我国的研究生在心智上虽早已成熟并拥有了自己广阔的天地,但经济上仍然处于依附状态。父母的帮助仍旧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这种物质匮乏和精神丰富的巨大矛盾,往往使研究生在心理上处于一种失落状态。为了摆脱失落、重拾主体,研究生必须寻找一方天地,使自我价值得到肯定和认同。作为学术性人才,在精神生活领域得到肯定既是自我的重塑也是莫大的荣誉。,成果是沉甸甸、看得见的。因此,为了完成主体的确认感,从深层动机来看,也是研究生本身意欲而为的事情。

3 根本原因:资本逐利,必然之为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资本以多种形态存在,其中有三种基本形态(1)经济资本以金钱为符号,以产权为制度形式;(2)社会资本以名誉、头衔为符号,以社会规约为制度形式;(3)文化资本以作品、文凭、学衔为符号,以学位为制度形式。这三种资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所有资本最终都将从根本上转化为经济资本。

研究生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他们在自己的社会空间领域中必然要为保障自身再生产而谋求资本、追逐利益最大化。明显的事实是,研究生最突出的就是文化资本。研究生要想保障自身文化资本最大化就要最大限度地占有作品、文凭、学衔等符号权力。而其中,又以作品为基础符号。作品利益的巩固和最大化就是文化资本基础的稳固和扩展,而获取基础符号(作品)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就是以社会公认的、契约化的规定对其加以肯定和赞同。公开出版是人们对作品认同最直接和最普遍的方式。因此,热的“集体成疯”正是研究生追求文化资本利益最大化的体现。

另一方面,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研究生争夺文化资本最大化的同时,也等于间接兼顾了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研究生的成果越多、级别越高,个体总资本就累积得越多。我们知道,当前,各个高校对研究生的科研成果都有奖励制度,发表的论文按质按数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而这些奖励基本上是数额不等的金钱。文化资本在校内就可以直接转化成经济资本。再以长远来看,研究生毕业应聘,用人单位对科研成果也很看重,又等于为将来间接累积了经济资本。同时,赢来的各种证书、荣誉又是一笔不菲的社会资本。不可否认,研究生的热在本质上是一种资本的逐利行为。

对“研究生热”的反思

1 高等院校:修缮制度,改“迫”为“引”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对研究生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研究生如果不能发表合格的论文就不予以毕业或是给予严厉处罚,这些强行措施都是引发研究生热的最重要原因。在这种体制之下,广大的研究生迫于压力不得不费尽心思发表文章。而这种被迫之举往往包含颇多的无奈和不情愿。在这种消极情绪或是功利心态下,产出高质量、高水准的成果,概率往往很低。因此,高等院校应该放下高高在上的家长权威,重新修订该项制度,将其中的强制性完善成引导性,引导学生自发、自觉地走向创作的道路。

2 研究生自身:完善主体,由“单”到“多”

可以体现研究生本身的价值,但生命的价值不能由一个维度定位。研究生不能把生活的全部意义都确定在这一个命题当中。研究生的生活应该是多姿多彩的,不应当只困守于书本和文章之间,而应该学会深入实践,以行导知。奉献爱心,服务社会,未尝不是自我价值的绽放和肯定。

3 社会体系:综合认知,从“偏”至“全”

研究生论文范文第5篇

该书正是集作者20多年来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经验、研究水平及教学水平之精华的一部力作,体现出了十分突出的优点。

文理合璧。该书前半部分专讲文科研究生论文写作,后半部分专讲理科研究生论文写作。文理合璧,构成了知识的完整体系。既可分开阅读,又可整书阅读;既可一得互参之妙,又可一睹全书风貌。文理科研究生一概适用。

针对性强。从研究生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与实际入手,没有抽象的不切实际的泛泛之论,句句切中肯綮,字字直指要害。全书从论文的规范、标准、选题、文献资料收集、国内外检索工具、发表媒体选择、怎样署名、著作权保护注意事项、主要研究方法、论文基本结构、注释与参考文献的新规定等具体方面作了非常精辟透彻的论述。研究生写论文,只要照着书上的方法、规定和步骤去做,就可以收到“一步到位”的实际效果。或者遇到哪方面的问题,只要从书中一查即可明了。

解决问题。对于研究生论文写作中存在的各种主要问题,该书作者十分了解。论述中一一举例指明,并谆谆告诉注意事项与解决方法。例如参考文献著录中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署名太随意,甚至有凑数之嫌,二是著录的顺序不对。书中就此明确指出:一、只著录最重要、最新的文献;二、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三、采用标准化的著录格式。又如:“写史论型论文最忌讳的是不查找有关的原始文献,只从别人的论著中转引材料”,“行文要保持汉语风格,否则读起来会令人感觉不像中文论文”,“借鉴的学科理论要与所研究的问题有机结合,防止两张皮”,”不是纯粹的为了借鉴而借鉴,为了求新而求新”,“不能只有形式的借鉴而无实质的借鉴,令人产生牵强附会的感觉”等快人快语的论述,真可谓一针见血。

经验之道。该书最突出的贡献就是作者把自己20多年来的编辑经验、研究经验与教学经验融为一体,化而出之,毫无保留地从一名“学术刊物资深编辑”的角度宛如讲课一般,如数家珍、要言不烦,紧紧围绕“研究生怎样写规范论文”及“如何才能合乎公开发表要求并得以发表”两个核心问题全盘出炉,一气道完,读罢令人有醍醐灌顶、豁然贯通之感。

研究生论文范文第6篇

一、开题报告的目的?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为阐述、审核、确定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及内容而举行的报告会,旨在监督和保证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审核和确定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选题依据包括:选题的学科性质、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及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献等内容。?

三、开题报告的时间和步骤?

脱产研究生在第2学期末,在职研究生在第3学期末进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阶段。可先由教研部提供选题指南,在研究生提交选题意向后,由教研部批准。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为确保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开题报告会应在脱产研究生的第2学期结束前、在职研究生的第3学期结束前举行。

四、评审小组的组成?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由本学科研究生导师和秘书组成。评审小组的组长由教授或副教授担任。?

五、开题报告的方式和成绩评定?

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的成员在听取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后,对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进行审查,提出修改或补充意见。研究生根据评审小组的意见,在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正、补充和改进后,按规定程序审批备案和存档,并正式进入论文写作阶段。论文开题报告成绩按合格、不合格两级评定。不合格者不得进入毕业论文写作阶段。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后,需变动论文题目和基本内容时,需本人申请,导师批准并重新填写《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

六、开题报告材料的备案和管理?

研究生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研究生;论文;格式;规范

论文是研究生最重要的一项学习任务,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探讨、分析、研究、解决本学科某一科学问题的科学实践的总结性报告,能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但很多学生在实际的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了写作格式及规范等问题。为了提高研究生的论文质量,解决存在的问题, 方便研究生撰写论文,作者介绍科技论文的摘要、关键词、引言、结论以及正文和参考文献方面的写作格式及规范。

1 摘要及关键词的撰写

1.1 论文摘要的撰写

具备强大信息含量、精确表达作者研究的摘要能促使读者迫不及待地阅读文章。摘要是读者了解文章内容的一个关键因素,应具有独立性,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摘要在论文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论文摘要的撰写应符合规范、精练。论文摘要是精彩论点的浓缩精华,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200-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

论文摘要常见的错误有:缺目的、结果项、结果叙述不准确与方法混淆;结果及结论冗长;无结论等错误。其原因是作者缺乏对撰写“四大要素”,即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的认识(梁三英、陆娜,2005)。 目的:研究、研制、调查的前题、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方法: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程序等。结果:实验和研究的数据、结果、被确定的关系、观察结果、得到的效果、性能等。结论: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假设,启发,建议,预测等。

1.2 论文关键词的撰写

关键词是能够反映出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以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每篇论文选择关键词3-5个,从其题名、文中标题和论文中的论点、方法、数据等中提炼出来。在提炼论文关键词时,可以先分析文献主题,弄清论文的中心内容与重点,再从题名、摘要与正文的主体段落中提取与主题概念一致的词和词组。

2 论文前言与结论的撰写

2.1 论文前言的撰写

前言是作者进行课题研究时,进行调研和课题论证工作的概括和总结,主要研究“为什么研究”这一问题。前言简明介绍、论文的背景、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以及著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论文的追求目标、研究范围和理论、技术方案的选取等(邓建元,2003)。

一般情况下,文章的前言都比较简短,最好不要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列表和数学公式的推导证明。前言写得太多,便如同一篇文献综述;写得太少,又难以让读者明确作者写文章的意图。一篇好的前言,短短几百字,不仅可以使读者大概用少量的时间了解该研究工作的背景及意义,更吸引读者进一步了解论文内容。

2.2 论文结论的撰写

结论是论文的归宿,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林清华,2007)。结论是科技论文主要贡献和创新点的总结,通过它传达作者的主要观点,回答论文中“研究了什么”、“得出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有何重要进展”等问题,又以自身的条理性、明确性、客观性反映了论文或研究成果的价值。因此,每篇科技论文在正文后面都要有结论(王平,2006)。论文结论要表达实验或观察的结果,是作者通过实验或研究分析总结出来的知识。

结论一般不再以图表形式来表达,主要是文字表达,可以适当引用文章中得出的一些关键数据,以增强读者对研究发现的更深层理解。作者也通过与本课题前人的研究结果尤其是与权威结果作比较,重点指出本研究工作相比他人有何进展与突破。作者可以通过比较,体现论文工作的创新性,明确论文的精华。

3 论文主体部分的撰写

论文主体部分一般都包括研究的方法、结果这样两个部分。撰写科技论文要求语言简洁明确,思路清晰、合乎逻辑,内容要求客观、科学、完备。论文主体作为科技论文的核心组成部分,集中体现出作者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和创造性,决定着论文作者水平的高低。论文主体部分体现出(下转第6页)(上接第3页)论文的“新颖”, 主要阐明论文的观点及其原理,阐述如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论文正文撰写时应注意语气一致,层次标题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标题意义相关,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面不需加圆点号,如“1”,“2.1”,“3.1.2”等;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起,后空1个字距接标题。

在进行各种研究和和试验过程中,会涉及诸多数据和图表。数据获取必须既要精确又要准确,还应具有代表性。图表要精心设计,设计有规律,图表中的度量单位、术语、单位、文字及插图表达要一致,使其一目了然。表符号中所有单位相同,并且不可省略。

4 论文参考文献的撰写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出是作者严谨的学术精神,而且还是评价论文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参考文献不仅可以反映出研究者对文献信息获取、吸收、利用的能力和研究创新水平,而且能增强为图书机构的资源建设与配置,进而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知识服务的参考依据。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是否规范反映作者论文写作经验和治学态度。

如果参考文献的时间较新,说明论文作者能密切关注本专业最新动态,主动利用最新文献,快速获取最新信息以保证学术论文的新颖性。一般科技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数量为10-20篇。科技论文的参考文献条目的格式一般为:[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期刊题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参考文献的质量可从文献的时效性、权威性、反映作者对当前学科国内外研究现状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标。一方面,编辑可以从文献的引用量和文献的质量判断稿件质量。另一方面,读者从参考文献的质量看出论文作者的科研能力和论文的学术水平,从而决定其参考价值。

5 结论

论文写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在选题上要有创新,论文写作要会总结、条理分明、逻辑性强。研究生论文除能体现作者驾驭文字的水平外,更能反映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因此,研究生要重视论文格式与规范,进一步提升科技论文质量,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建元.科技论文引言的内容与形式[J].编辑学报,2003(5)

2 李克兴.大学生翻译中的逻辑矛盾[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1)

3 林清华,李金丽,徐用吉.科技论文结论部分存在的问题及修改建议

[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4 梁三英,陆娜.论文摘要撰写存在的问题与编辑责任的关系[J].右江

民族医学院学报,2005(1)

5 王平.科技论文结论的内涵与表述形式[J].编辑学报, 2006(3)

6 科技论文摘要和参考文献的写法以及关键词和中图分类号的选取.

研究生论文范文第8篇

一、如何选择问题

我一起萦绕于怀的,是在写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一年多时间里,导师薛澜教授反复追问的一个问题:“你的 puzzle 是什么?”多少次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薛老师问题以其特有的储蓄,笑而不答。我在心中既恼火又懊丧: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么明显的答案,到底哪儿不对了?

奥妙就在于提出问题的“层次”。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集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极少有硕博论文是创造新理论的,能这样当然最好,但难度很大。我们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因此,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审视我最初提出的问题“中国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这仅仅是对现象的探询,而非有待求证的理论命题。我的理论命题是:“中国产业政策过程是精英主导的共识过程吗?”在这个命题中,“政策过程”、“精英政治”、“共识诉求”三个术语勾勒出研究的理论大体范围和视角。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笋”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理论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过初学者也不必望而却步,大体上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划定一个“兴趣范围”,如半导体产业、信息产业、农村医疗、高等教育体制等,广泛浏览相关的媒体报道、政府文献和学术文章,找到其中的“症结”或“热点”。第二步,总结以往的研究者大体从哪些理论视角来分析“症结”或“热点”、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如公共财政的视角、社会冲突范式等。第三步,考察问题的可研究性,也就是我们自己的研究空间和研究的可行性。例如,西方的理论是否无法解释中国的问题?或者同一个问题能否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或者理论本身的前提假设、逻辑推演是否存在缺陷?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找到自己研究的立足点。不过还要注意我们研究在规定的一到两年时间内,是否可能完成?资料获取是否可行?等等。

最后,如何陈述问题?陈述问题实质上就是凝练核心观点的过程。观点应当来自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总结,而不是为了套理论而“削足适履”。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动态的、丰富的景象,如何才能用恰当的术语、准确的逻辑表述出来呢?雄心勃勃的初学者往往提出宏伟的概念或框架,但我的建议是尽可能缩小研究范围、明确研究对象,从而理清对象的内存逻辑,保证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范的学

术论文。如“中国半导体产业政策研究”就是一个非常含糊的陈述,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收缩话题:( 1 )时间:从 1980 年到 2000 年;( 2 )对象:政府的叛乱者和决策行为,而不是市场、企业、治理结构等;( 3 )视角:政治和政府理论中的精英研究;( 4 )案例: 908 工程、 909 工程、 13 号文件和《电子振兴》,这是发生在 1980 - 2000 年间半导体政策领域的两个重大工程和两个重要文件。通过这样的明确界定,我们将目光集中在“政策过程”、“精英”、“共识”几个显而易见的概念上,问题也就水落石出了。同时,问题清楚了,我们在筛选信息和资料时也就有了明确的标准,在这个“信息冗余”的时代,能够大大提高研究效率。

二、 如何做文献综述

首先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scription) ”区分开来。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如“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外政府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和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 Review 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

清楚了文献综述的意涵,现来说说怎么做文献综述。虽说,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资料是负责任的研究态度,但如果缺乏标准,就极易将人引入文献的泥沼。

技巧一:瞄准主流。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化合物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流呢?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和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国家图书馆,有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图书,学校图书馆往往没有收藏,但是国图却是一本不少(国内出版的所有图书都要送缴国家图书馆),不仅如此,国图还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国政治和政府的外文书籍,从互联网上可以轻松查询到。

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博士论文的时间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罗仆人就积累有一份研究中国政策过程的书单,还特别记录了图书分类号码和藏书地点。同时,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货”,可以随时享用。

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看过一些文献以后,我们有很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陈述出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洋洋洒洒,蔚为壮观。仿佛一定要向读者证明自己劳苦功高。我写过十多万字的文献综述,后来发觉真正有意义的不过数千字。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风景颇多,迷恋风景的人便往往绕行于迤逦的丛林中,反面“乱花渐欲迷人眼”,“曲径通幽”不知所终了。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

三、如何撰写开题报告

问题清楚了,文献综述也做过了,开题报告便呼之欲出。事实也是如此,一个清晰的问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和专家帮我们判断一下:这个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就要按照“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和理论空间”、“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资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骤”这样几个方面展开。其中,“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是重点,许多人往往花费大量笔墨铺陈文献综述,但一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但寥寥数语、一掠而过。这样的话,评审老师怎么能判断出你的研究前景呢?又怎么能对你的研究方法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建议呢?

对于不同的选题,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差异。一个严谨规范的学术研究,必须以严谨规范的方法为支撑。在博士生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有些老师致力于传授研究方法;有的则突出讨论方法论的问题。这都有利于我们每一个人提高自己对研究方法的认识、理解、选择与应用,并具体实施于自己的论文工作中。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二)

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研究方向:应用写作

导师:董教授

研究生:李**

论文题目:行政沟通视角下的政务信息写作

开题报告日期:****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来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政务公开进程的不断加快,行政沟通在行政活动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行政决策和信息交流中的作用凸显。而随着政府职能从全能向有限、从管理型向服务型、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影响领导决策的政务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自产生以来,政务信息就担负着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的作用,随着信息工作的发展和时代的不断变化,政务信息的这一作用一直被作为信息作用的重点,这也是政务信息写作和处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信息工作作为一项专门工作开始于1984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向中央全面报送信息。在此之前,信息工作则分散在简报工作、会务工作、工作、资料工作、综合情况工作等具体工作,工作杂乱无章,十分不规范。而随着信息工作的不断改革发展,党政信息的写作及处理工作已经步入正轨。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政务信息既是行政沟通的重要手段又是行政沟通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又可以加强各单位之间的联系,加强沟通、通报信息,提高行政效率。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行政沟通手段的不断扩展以及政务信息的多样化,侧重于行政沟通视角的政务信息写作出现了新的变化,其写作方法和写作内容以及文体形式日益多样化。但长期以来,信息工作虽然受到重视但理论上的不足开始显现,尤其是从写作学和文章学上看,政务信息写作理论和文体理论并没有形成体系,因而在行政沟通日益多样化和信息化的今天,政务信息的写作和处理理论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沟通障碍,不仅没有发挥其在行政沟通中的作用反而成为了沟通的桎梏。在政务信息产生发展的这段时期内,许多的专家学者和办公室工作人员一直在探索信息工作的发展思路以及政务信息写作的技术,其中取得了很大的学术成就,也有效地指导了政务信息写作和处理活动的进行。但对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生主要侧重于对其写作技术的研究而对政务信息的文本以及写作思想的研究较少,也没有将政务信息的写作研究与具体的行政实践结合起来,影响了研究效果。在我国现在使用的政务信息文体样式不一而作用却大同小异,使用缺乏规范性,统一性不强,这也加大了信息处理的难度。随着社会的进步,行政改革的深入以及新媒介的发展,政务信息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特点,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为政务信息的写作理论进行必要的补充,为这一文种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实现信息的有效沟通、提高行政效率。

鉴于政务信息写作的重要性以及政务信息在行政沟通视角下写作理论的缺失以及政务信息自身在文体的定位和写作方面的理论欠缺,以及新媒介发展情况下政务信息写作理论支撑的构建不足,其理论研究的空间相对较大,在导师的引导下我将行政沟通视角下的政务信息写作作为硕士论文的研究方向,以期能够为丰富政务信息的写作理论做出浅薄的贡献。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行政沟通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而政务信息则是行政沟通的重要内容也是行政沟通的重要手段。并且基于政务信息实现的有效行政沟通对行政管理和政府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实在行政体制改革和信息日益发达的今天,行政沟通视角下的政务信息写作和处理的作用凸显。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行政沟通这一视角对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进一步探讨政务信息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并研究其在写作上的特点,完善政务信息的写作及文体理论。同时探讨政务信息写作在行政管理中作用,探讨实现行政有效沟通的政务信息写作方法及理论,为新媒介发展背景下的政务信息写作做进一步探讨,希望对政务信息写作提供借鉴和理论支撑。

首先,本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自政务信息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在其发展中不断适应行政管理的需要,但至今,政务信息这一文种的基本理论研究依旧不是很完善。对政务信息的定义以及分类划分标准不统一,在使用上即写作和处理上也没有形成系统等实际情况一直存在,这也是困扰政务信息写作的一大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政务信息的发展。而行政沟通实际上主要就是信息的传递与处理而政务信息正迎合了行政沟通的需要,既承载了行政沟通的内容又充当了行政沟通的手段,把政务信息写作放到行政沟通的视角下进行研究主要是把政务信息的写作放到具体的行政环境中,探讨实现行政有效沟通的政务信息写作。就此来看,本课题在理论上将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政务信息写作的基本理论,从行政沟通的角度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整合并在新媒介发展的背景下研究政务信息写作的新特点,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其次,本课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当今政务信息发展的潮流,对政务信息写作的具体实践有一定的意义,即本课题有其自身的现实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各机关单位基本都有政务信息的写作和处理机制,但政务信息质量不高、处理不及时以及因为政务信息使用的不同意造成的处理困难等情况一直存在,究其根源主要是政务信息这一文种的写作及处理理论不健全所致。而本课题将探讨的即是基于行政沟通视角的政务信息写作,对解决当今政务信息写作过程中出现的文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3000字左右)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现作理论诞生于“五四”以后。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一批从语言学、修辞学分离出来的初具现代品格的研究写作的著作。陈望道的《作文法讲义》是现作理论的开山之作;叶圣陶的《作文论》、夏丐尊和刘薰宇的《文章做法》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论著。我国现代政务信息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顺应党和国家的行政工作需要而产生的,经过进三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与其自身相适应的写作方法。自产生以来,政务信息写作的秘书人员和一些学者都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了相关研究,是政务信息的写作逐渐成形,也为政务信息的发展奠定了相关理论基础。随着政务信息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政务信息写作方面的研究也开始逐渐升温,在政务信息写作理论方面的研究也有了一定成果。

当前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同时,成果并不是十分显著,在专著方面单纯研究政务信息写作的只有两部,其他有的研究公文写作的专著中个别的将信息写作列为了其中某一章节,还有的作品中涉及到了政务信息写作的某一文种,因此研究成果并不是很丰富。论文和期刊方面较专著相对多一些,主要刊载在研究应用写作的杂志《应用写作》、《秘书》、《秘书之友》以及研究行政管理的《中国行政管理》和其他专业性较强的杂志上,数量也不是十分可观。以《应用写作》杂志为例,在在网络上的杂志部分内容中,能找到的有关公文写作叙事研究的文章,只有2002 年第2期中的一篇马增芳学者所写的《公文叙事三特点》,在网络中文数据库中查找关于公文写作叙事的文献数量相较其他公文数量也比较少,在中国知网上以题名查询,以“公文写作”为关键词搜索结果为1974条记录,但其中的内容涉及公文写作研究的多个方面,如公文写作教学的研究、古代公文写作研究、公文写作思维分析研究等等,单纯关于“公文写作”和“叙事”为关键词,所能找到的文献的只有3篇,由此也可以看出公文写作叙事研究成果的匮乏。

1.研究成果

(1)专著方面:

1994年,陕西省渭南市韩国强同志所著的《党政信息工作通论中》对党政信息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地阐述,详细论述了党政机关的信息网络建设、信息采集、信息写作、信息编辑、信息调研、机关信息工作的运行以及信息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等项工作的基本特点和工作方法,并且作者在书中还探讨了党政信息进一步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并对党政信息在新时代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及为适应政府机构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党政信息的转变,为为党政信息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著作中,韩国强同志对党政信息工作的流程作了剖析并对党政信息的采编过程作了详细叙述。在信息采编包括信息写作这一环节,作者将党政信息作置位于行政工作中,并将信息工作定位为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显示出作者对信息工作的重视。但此书是从整个党政信息工作入手的,党政信息写作并不是本书的重点,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写作技术即细节的分析上。

在杜国强所著的由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政务信息写作》就是一本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专著,改著作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政务信息写作的相关知识及写作技巧,在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第一次以专著的形式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专门系统的阐述。该著作对政务信息的阐述比较详细,书中对政务信息工作也进行了研究,内容也比较全面。涉及了政务信息写作的整个过程,从主题的确定、材料的搜集到信息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等信息各部分的写作都进行了叙述。而且该书从工商行政管理的实践出发切入,在体现出理论意义的同时,政务信息写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杨霞主编的《公文写作规范与例文解析》一书中有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内容,在该书的第六章信息材料一章中对信息写作做了阐述。在本章的引言中,作者对信息材料的定义和主要特点以及与正式公文的差异。作者认为,信息材料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各级、各类社会组织收集、整理和传播各种管理信息的一种常用文字材料。作者认为,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范围、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具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适用范围广发,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一个组织的管理决策与决策的执行情况,在启发管理思路、形成管理观点、辅助管理决策、交流管理信息、沟通管理情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辅、参考性作用。作者在文中对信息材料的主要特点作了归纳,主要有三点。一是信息来源地广泛性,信息材料既有来自上级机关的各种信息,也有来自本机关各部门的信息;既有来自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也有来自社会中广大人民群众的信息;既有来自本国相关单位的信息又有来自国外同类机构的信息,等等。广泛的信息来源为信息文稿的写作中材料的比较、鉴别、筛选和提炼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二是信息内容的概括性,因为信息材料大多数直接服务于组织中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对信息内容的概括性要求较高。三是信息成果的层次性,信息材料一般是经过加工的材料,根据加工程度、反映问题的深度、参考价值大小等的不同,表现为不同的层次性。在文中作者提出了层次分类的标准。作者认为信息材料不是公文,但在现实的公文写作中使用频率很高,与公文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法定效力不同、撰写目的不同、信息内容的性质不同、制发程序不同、发送范围不同。作者对简报、大事记和消息的写作规范进行了阐述。虽然作者的观点尚需商榷,但是作者对信息材料的观点还是值得借鉴的。

由郭恩达、叶黔达、周介钧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行政管理应用写作》一书中也有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内容。作者在第九章专门对“行政信息文体”做了详细阐述。作者认为“行政信息文体是指在行政工作中,传递信息,反映情况的一种应用文体。它作为信息的载体不仅起到发现问题、反映情况、总结经验教训的作用,还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是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市领导掌握机关情况、推动工作的重要工具。”作者在文中没有进行信息的分类只是着重对几个文中进行了研究,包括调查报告、简报和分析报告。在对三个文中进行分析时,作者的角度主要是涵义和特点、文中作用、文种分类以及文种写作,作者从这几个角度对行政信息文体进行了分析。笔者对作者将调查报告放入行政信息文体有异议,而且对行政信息文体的写作作者并没有进行综合分析,对几个文种的分析无法总结行政信息文体写作的普遍适用规律,这也是本章的不足之处。

在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王群所著的《品味公文——公文写作漫谈四十篇》一书中,作者在第31、32、33、34节中谈到了信息写作和信息工作。在第31节的“信息写谈”中作者认为“信息稿件的篇幅短小,内容集中,文字简洁。这既是信息文体的特点,也是写作上的基本要求”,而且就作者的观点来看,在写法上信息文体是比较灵活的,不像公文那样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也有其自身的写作规律。作者着重论述了信息稿件的写作要求,主要有“主旨集中突出、标题简洁醒目、内容虚实结合、语言简练顺当”,在这几个要求中,笔者对“内容虚实结合”存有异议,这有违实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在第32节“怎样加工信息稿件”中,作者点名了信息稿件中存在的问题,基本事实准确但表述不当、稿件事实有误、数字前后矛盾、整体价值偏低但某一部分有一定价值需要摘要、稿件价值高但次长结构欠妥当。作者在文中结合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并提供了信息加工的步骤和加工方法,加工方法包括内容和辞章两个方面。在第33节“信息工作与市场经济”中,作者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党政信息工作必须适应新的体制,转变旧的观念和习惯做法,在思想上有个较大的解放,工作方式有个较大的改进;同时将市场经济的一些普遍原则,有机地运用到信息工作中,更好地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本届作者主要探讨的是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信息工作的开展,作者将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与政务信息使用结合起来,是政务信息写作具有了时代色彩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政务信息的改革和发展。在第34节“深层次信息的开发”中,作者提出了根据中央办公厅的观点将党政信息分为“初级信息”和“深层次信息”两个层次,并指出,这一区分有利于党政信息内容的深化和质量的提高。并且作者认为“初级信息”和“高级信息”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信息的服务层次和信息的内容上。作者研究了深层次政务信息的开发方法并着重论述了信息调研,提供了信息调研的主要方法即内容扩充法、综合归纳法、协同调查法、成果转化法、个案调查法。

(2)论文方面:

在知网上输入“政务信息”或“党政信息”可以搜到的期刊、会议以及硕士博士论文一共不超过15篇。就我国在应用写作研究方面处于前沿的《应用写作》杂志自1985年至今刊载的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文章总共不超过10篇。而且就目前已发表的论文内容看,研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写作技巧上,对政务信息写作基础的理论论述不是很多。

《秘书》在1994年第2期发表了江苏省镇江市委办公室朱亮的《党政信息写作要点》,作者在政务信息写作的篇幅结构、背景材料、结尾等要素上着手做了分析,以求找出政务信息写作的规律,文章的着重点是在结构方面,较为简短,论述不是很详尽。 1996年在《行政与法》杂志第一期刊载了一篇题为《论党政信息写作》为文章,着重论述了党政信息的作用、特征、分类及写作的注意要点,提出在党政信息写作在政策上的观点和注意事项,主要是宏观层面上的写作思想。

《浙江统计》在1999年第6期到2000年第2期连续登载了《政务信息知识简介》的8篇文章,在这8篇文章中,对政务信息的基本概念及特征、政务信息的分类、政务信息的作用、政务信息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务信息的要求以及统计信息的采写和编报要求进行了介绍。这几篇文章是从统计角度对我国政务信息的概括和介绍,文章的内容并不深入知识从客观上介绍了政务信息,

1999年《秘书之友》杂志在第一期刊发了一篇名为《浅谈政务信息与一般公文的差异》的文章,作者从自身从事政务信息工作的经验出发对二者进行了分析比较。作者认为政务信息与一般公文在运作上有很大的区别,着重从四个方面来阐释了二者的不同,即来源、报送程序、写法和容量上进行了分析,作者在最后归结时将政务信息认为是政府系统的内部“情报”,主要作用仍是为领导决策服务。

《秘书》杂志在2008年第8期上刊载了河北省的王东升所创作的一篇名为《浅谈党政信息与新闻写作之异同的》文章,对信息、信息论以及新闻和二者之间的异同进行了论述。文章对“何为信息和党政信息”进行了定位,对党政信息的内涵给出来自己的观点,但同时他也认为党政信息发展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文中作者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党政信息的特点。然后,对比新闻的概念和特点,作者将二者做了对比,找出了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主要集中在党政信息的新闻性上,而不同点主要是政务信息自身的一些涉及政府行政原则上的内容。就作者的而研究来看,之所以将二者进行对比也是认为党政信息与新闻存在共同点,认为党政信息不是新闻但具有新闻的性质。

《重庆行政》在2010年第一期上发表了重庆市委党校葛雅兰的《党政信息的写作技巧》一文,在文中作者从写作策略和写作技术上都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了分析。文种点明了政务信息主体的3中写作方法而且提出了对政务信息的集中类型,但还是沿用了以往作者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标准并对各个类型的结构形式做了分析。在文中作者对信息中背景的设置和结尾的写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结尾的形式和要求做了分析。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设计到了信息写作的细节尤其是背景的设置和结尾的结构和形式。

(3)会议政策方面:

1985年1月,全国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明确提出,信息工作是办公厅(室)的一项重要任务,并要求信息工作要“从单纯地收发传递信息转变为既收发传递又综合处理信息”。

1986年底,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召开部分省区市和中央部门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专题讨论了信息工作,各级党委办公厅(室)向上级党委、各地区各部门向中央报送信息的工作相继全面展开。

1995年6月的省区市党委办公厅信息工作交流会,都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历史时期的任务和特点,再次强调信息工作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的重要地位和“集中精力抓质量”的要求,并在此期间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报送重要信息实施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的意见(试行)》。自此,我国的党政信息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的道路,对日后政务信息的发展至关重要。

2.研究中的不足

在我国1998年提出并确定政务信息的概念至今,政务信息工作及其理论研究逐步深入,并取得了可喜成果,但在一些涉及政务信息写作问题的论说中,往往借鉴的多是新闻学的理论和知识,尚未形成政务信息本身的鲜明特点,对政务信息结构的识别和认定尚处于“雾里看花”阶段,在写作上无定式、审核上无尺度、评价上无标准,以致限制了政务信息写作学的形成与发展。

从目前已发表的可以见到的著作来看,专门研究政务信息写作的专著是十分少见的,至今也只有两部,为韩国强所著的《党政信息工作通论》和杜国强所著的《政务信息写作》,而且其中前者所陈述的理论和观点主要涉及的是党政信息工作,写作并不是其主要内容,而后者虽然主要是论述写作,在对政务信息写作理论作了构建的同时并没有深入探讨,主要是解决如何写的问题。由此来看,政务信息写作方面的理论支撑并不是十分完善、基础并不深厚。

论文方面,从写作角度政务信息写作的也有,但没有深层次的从写作角度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探讨,尤其是将行政管理活动与政务信息写作联系起来研究的基本没有。从中国知网上可以收集到的有关文章来看,基本上都是从写作技巧方面入手进行的研究,对政务信息写作的理论构建的作用并不明显。

鉴于此,笔者试从行政沟通角度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分析研究,以求在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上做出一点有益探索,为写作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稍尽绵薄之力。

(二)研究内容

第一章 绪论

一、引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写作框架

第二章 政务信息写作与行政沟通

一、政务信息概述

(一)行政沟通的概念和范围界定

(二)政务信息的内涵及外延分析

二、政务信息的文体定位

(一)政务信息的特性及功用分析

(二)政务信息的文体现状

1.现行常用文种分析

2.政务信息与其他公文对比分析

(三)政务信息文体性质

1.政务信息的政治性

2.政务信息的新闻性

3.政务信息的内部性

(四)政务信息与新闻消息比较

1.文体性质

2.内容选择

3.写作策略及技巧

三、政务信息写作对行政沟通的必要性和理论基础

(一)政务信息对行政沟通实现的必要性

1.行政效率的提高要求掌握大量信息材料

2.领导决策要求信息的充分供给

3.行政沟通功能实际就是信息沟通功能

4.信息化条件下的行政沟通要求复杂信息的有效处理

(二)政务信息写作对行政沟通实现的理论基础

1.政务信息写作目的与决策制定理论

2.拉斯韦尔模式与政务信息写作活动因素

3.行政沟通信息接受理论与政务信息写作策略

4.写作活动的“三环互动”与行政沟通信息传递与反馈

第三章 行政沟通过程与政务信息写作的融合

一、行政沟通要素与政务信息写作活动因素的交集

(一)行政沟通发动者与政务信息写作主体素质的构建

1.行政沟通发动者与政务信息写作主体的一体性

2.主体能力的构建

3.主体素质的构建

(二)行政沟通内容与政务信息写作客体的范围

1.行政沟通内容与政务信息写作对象的一致性

2.行政沟通内容到政务信息写作客体的转换

二、行政沟通效果对政务信息写作的要求

(一)行政沟通有效性对政务信息写作选题的限定

(二)行政沟通效果对政务信息写作载体选择的制约

1.行政沟通效果与政务信息的传布范围

2.不同效果与传布范围要求下政务信息写作的文本选择

三、政务信息写作中行政沟通障碍因素的规避

(一)政务信息写作中易产生行政沟通障碍的因素分析

1.写作主体与受体心理障碍

2.写作客体价值判断与实际需要的偏差

3.文本表现风格与行政沟通风格出现偏差

(二)政务信息写作主体与受体心理障碍的克服

1.写作主体与受体行政地位心理对等的实现

2.写作主体与受体好恶态度公共化的消解

(三)政务信息写作对象价值的准确判断

1.行政沟通角度政务信息写作对象的价值评判标准

2.行政决策的参考价值要求写作对象具有广泛影响力

3.政务信息的行政指导意义要求写作对象典型化

(四)政务信息写作文体选择与行政沟通效用的吻合

1.行政效用与文本模式的适用

2.不同效用要求下文体选择依据

(五)行政沟通风格与政务信息写作语体风格的契合

1.行政沟通风格特点对行政沟通的影响

2.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段,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3.合理地选择事实材料,增强语言的说服力

第四章 新媒介背景下政务信息写作的发展趋势

一、 新媒介的产生与行政沟通方式的变化

(一) 信息化条件下行政沟通手段的多样性与电子公文

1.传统行政沟通手段向电子政务沟通模式发展

2.电子政务信息沟通对政务信息写作发展趋势的影响

(二) 新媒体的产生与政务信息写作媒体的多元化

1.新媒体的产生对传统政务信息写作的影响和冲击

2.政务信息写作与新媒体下的行政沟通相适应的解决策略

二、政务信息写作发展的电子化趋向

(一)政务信息写作资源的网络化

(二)政务信息写作的非线性化

(三)政务信息写作模式的标准化

1.写作格式的标准化

2.写 作语言的规范化

3.政 务信息载体界限的模糊化

第五章 结论及前景

一、总结和归纳

二、研究中的不足及前景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1.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本课题中行政沟通和政务信息相关的文献,并进行阅读、分析,从中得出对本课题的理论性认识,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概念分析法

通过对搜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阅读、分析、总结,从中得出本课题主要研究对象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主要是行政沟通视角下的政务信息写作如何定位以及政务信息的文体归属,并从行政沟通角度对政务信息进行在分类,使之更能适合当前行政沟通的需要。

(3)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有关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现行的政务信息写作和处理状况进行调查,了解目前政务信息写作及处理的现状、政务信息的运行模式以及当前政务信息的要求和原则,并对当前的政务信息写作加以细致分析,找出当前政务信息写作的规律,并对新媒体背景下政务信息写作的发展趋向进行分析总结。

(4)个案研究法

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政务信息包括动态信息、综合信息等等,而且其载体形式多样,所以不可能穷尽所有类型文章,为了便于研究,同时也为了能够深入的研究,只能从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或片段来加以论证和分析。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级进行研究从而抽象出整个类别的特点和性质。

(5)系统科学法

从写作学科在整体上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研究,政务信息不管归于什么门类,其写作最终要受到写作规律的制约,写作行为也要在写作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例如,政务信息写作行为系统也存在写作主体、写作客体以及写作载体和写作受体等内容,在写作时也要按照写作过程的要求进行。从整个写作学科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更明显地发现政务信息写作的个性特点,而且在研究过程中可以用写作学和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分析,这样在既定理论上得出的结论更加准确。

(6)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政务信息写作涉及到写作学以及行政管理学等学科的内容。写作学本身属于综合性边缘学科,涉及到哲学、心理学、美学、思维学等等,而行政管理学同样也是综合性学科,涉及到社会学、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等等。而从行政沟通角度来谈政务信息写作也是两个不同学科的相互交叉。这样由于笔者研究的角度是从行政沟通角度来研究政务信息写作,就不可避免的采用此方法。但就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来看,内容涉及较多的仍是写作学科。

2.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大致为以下几个阶段:

(1)广泛搜集、阅读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专著,对有关本课题的理论观点进行了解,充分占有资料,为课题研究进行初步的理论准备;主要是根据以往的研究理论对政务信息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分析,在行政沟通的视角下对政务信息进行重新定位。

(2)对上阶段所积累的理论观点和有关实践的原始性资料进行梳理,理清这些庞杂观点和资料的脉络,进行归纳、总结和概括,为下一阶段的分析做好准备。

(3)在上阶段的基础上,结合导师的指导对理论观点和相关的实践现状进行初步分析,找出本课题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使本课题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实践上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而确定研究对象、目的及意义。同时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对研究内容形成大致的构想。

(4)上述三个阶段是本课题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下述两个阶段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重点。此阶段针对最初构想的研究内容,进一步深入地研读理论文献,进行文献分析,运用个案分析法和系统科学方法以及跨学科研究方法对行政沟通视角下的政务信息写作从行政学和写作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重新定义和划分,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较科学地对政务信息的写作策略和技巧进行分析和研究。

(5)进一步论证上一阶段研究所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针对发现的问题,继续进行文献搜集阅读和实践调查分析,听取导师意见,修正观点和办法,并对论文进行填充,完善论文观点。

三、经费来源及概算

阶段项目

数额(元)

用途

资料与调研费

1700元

购买借阅书籍资料及外地调研经费

装订复印费

300元

打印复印所需资料及论文

送审及答辩

500元

送审及答辩费用

经费来源:研究生培养费

四、主要设备、仪器及材料,实验地点或协作单位

主要设备:电脑、打印机、校园网

主要材料:与课题相关的书籍、杂志、学术会议论文、优秀硕博论文等

主要搜集资料地点:中国国家图书馆

吉林省图书馆

长春市图书馆

长春理工大学图书馆

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资料室

五、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并列出25篇重要的参考文献,其中外文10篇)

政务信息自产生以来作为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各部门之间沟通的重要形式受到各相关部门的重视,不少信息工作人员和学者也对其写作规律和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其中围绕政务信息写作技巧的占多数,也有的学者研究了政务信息写作的内涵、外延以及文体性质,有的将政务信息写作与新闻消息写作相对比来探讨其写作形式和方法。以上这些研究都为政务信息的相关理论提供了帮助。近几年,随着政府对信息工作的日益重视,也出现了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专著,论文数量也比以往有所增加,侧重点也有所改变,可是研究政务信息失真的原因等内容,加深了人们对政务信息写作的认识。而且随着行政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和新媒体的发展演进,着重从行政管理和新媒介传播方面研究政务信息的成果不断出现,为加快政务信息写作的信息化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关于政务信息工作的研究

我国现代政务信息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顺应党和国家的行政工作需要而产生的,经过进三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与其自身相适应的写作方法。自产生以来,政务信息写作的秘书人员和一些学者都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了相关研究,是政务信息的写作逐渐成形,也为政务信息的发展奠定了相关理论基础。

1985年1月,全国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明确提出,信息工作是办公厅(室)的一项重要任务,并要求信息工作要“从单纯地收发传递信息转变为既收发传递又综合处理信息”;1986年底,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召开部分省区市和中央部门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专题讨论了信息工作,各级党委办公厅(室)向上级党委、各地区各部门向中央报送信息的工作相继全面展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以及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政务信息写作业随之进入了新时期。1995年6月的省区市党委办公厅信息工作交流会,都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历史时期的任务和特点,再次强调信息工作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的重要地位和“集中精力抓质量”的要求,并在此期间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报送重要信息实施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的意见(试行)》。自此,我国的党政信息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的道路,对日后政务信息的发展至关重要。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新的历史条件对政务信息有了新的要求,对政务信息的写作和处理提出了新标准,并注意到信息失真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秘书局的《新时期机关信息工作》以及长期从事党政信息工作和研究的袁庆学同志的新著《创新与超越———纵论21世纪机关信息工作》都是这一时期政务信息研究新理论的总结和体现。

在我国著名的秘书学研究专家钱世荣先生的《我国党政信息工作研究20年述略》一文中对我国自1984年政务信息产生至今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但其侧重点在党政信息工作与研究。根据钱先生对我国党政信息工作的总结,可以将20余年的发展历程概括为“五年促‘转变’,十年抓‘重点’,新世纪追求‘创新与超越’”。在文中,钱先生对各个阶段党政信息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做了一下总结,把握住了20多年来党政信息研究的主要脉络,并在文中指出了政务信息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并对信息技术时代的政务信息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从政务信息研究的历程来看,钱世荣先生的这一论文对20年的政务信息研究做了总结的同时也对未来的走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颇具见的,可以看作是政务信息研究的一次大总结。

1994年,陕西省渭南市韩国强同志所著的《党政信息工作通论》中对党政信息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地阐述,详细论述了党政机关的信息网络建设、信息采集、信息写作、信息编辑、信息调研、机关信息工作的运行以及信息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等项工作的基本特点和工作方法,并且作者在书中还探讨了党政信息进一步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并对党政信息在新时代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及为适应政府机构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党政信息的转变,为为党政信息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著作中,韩国强同志对党政信息工作的流程作了剖析并对党政信息的采编过程作了详细叙述。在信息采编包括信息写作这一环节,作者将党政信息作置位于行政工作中,并将信息工作定位为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显示出作者对信息工作的重视。但此书是从整个党政信息工作入手的,党政信息写作并不是本书的重点,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写作技术即细节的分析上。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政务信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16期刊载的一篇文章《试论网络时代的政务信息管理》中为我国新时代的政务信息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文章着重从电子政务信息角度入手来分析,探讨了电子政务信息的内涵以及分类,对电子信息化条件下的政务信息运行过程进行了分析,是与当前政务电子化结合比较紧密的一篇文章。

关于政务信息文体的研究

随着政务信息的兴起和地位日益重要,许多专家学者开始从政务信息的源流发展上进行研究以期对当今的政务信息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但这类的研究成果不是很丰富。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江苏省政协办公厅的林涛同志的一篇论文,在其发表的《中国古代政务信息的产生和演进》一文中对我国古代的政务信息产生和演进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古代政务信息的源流。在文中,林涛认为在原始社会时期的氏族部落已经具备了政府机构的雏形,而政务信息作为政府“实行行政管理的必然产物”也伴随着政府的产生和产生,作者认为,“在氏族部落首领统一指挥下,有组织地传递着定向、有序的信息便是政务信息的萌芽”。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家权力机构和政府行政管理机关的建立和不断发展,政务信息也随着行政管理的需要不断发展。在文中,坐着将其演化分为三个阶段,即奠基时期、确立时期和完善时期。在政务信息的流变中,作者着重阐述了政务信息的发展演变的动力和政务信息的传播形式。

而我国现代政务信息自1984年开始使用到现在,多数学者将其定位为事务性公文,但也有的学者认为其是带有公文性质的新闻类文体。自产生开始,政务信息的文体一直处在争议中,但在后来的论调中有的学者提出,政务信息文体应为公文而在写法上应该与新闻消息的写作时相同的,也就是政务信息是借公文之壳而具新闻消息之实,但也有工作人员可学者提出了不同见解。

《秘书》杂志在2008年第8期上刊载了河北省的王东升所创作的一篇名为《浅谈党政信息与新闻写作之异同的》文章,对信息、信息论以及新闻和二者之间的异同进行了论述。文章对“何为信息和党政信息”进行了定位,对党政信息的内涵给出来自己的观点,但同时他也认为党政信息发展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文中作者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党政信息的特点。然后,对比新闻的概念和特点,作者将二者做了对比,找出了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主要集中在党政信息的新闻性上,而不同点主要是政务信息自身的一些涉及政府行政原则上的内容。就作者的而研究来看,之所以将二者进行对比也是认为党政信息与新闻存在共同点,认为党政信息不是新闻但具有新闻的性质。

《浙江统计》在1999年第6期到2000年第2期连续登载了《政务信息知识简介》的8篇文章,在这8篇文章中,对政务信息的基本概念及特征、政务信息的分类、政务信息的作用、政务信息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务信息的要求以及统计信息的采写和编报要求进行了介绍。这几篇文章是从统计角度对我国政务信息的概括和介绍,文章的内容并不深入知识从客观上介绍了政务信息,但也为人们了解政务信息提供了的借鉴。就文章内容来看,其中的观点基本也与《浅谈党政信息与新闻写作之异同的》对政务信息的定位大同小异。

1999年《秘书之友》杂志在第一期刊发了一篇名为《浅谈政务信息与一般公文的差异》的文章,作者从自身从事政务信息工作的经验出发对二者进行了分析比较。作者认为政务信息与一般公文在运作上有很大的区别,着重从四个方面来阐释了二者的不同,即来源、报送程序、写法和容量上进行了分析,作者在最后归结时将政务信息认为是政府系统的内部“情报”,主要作用仍是为领导决策服务。

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

政务信息自产生起就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而如何突出其作用出了处理环境之外写作是重中之重。按照裴显生先生在《基础写作》中队写作过程的范围界定将写作范围分为“准备阶段”和“运行阶段”,将调查到反馈都纳入到了写作的范畴,根据这一理论,政务信息的写作过程也从发现信息源到信息写作完成都属于写作过程。对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主要其中在调查捕捉、采编、写作技术、写作策略及何如预防信息失真等方面,这方面的研究以研究写作技术为多,大多都是进入写作状态后的细节的分析,例如政务信息标题的拟制、语言的运用等。

近几年各级党委政府是强调报送信息的重要性,政务信息已经成为行政机关不可缺少的需求之一,顺应这一要求,许多专家学者对政务信息的写作进行了研究。在杜国强所著的由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政务信息写作》就是一本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专著,改著作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政务信息写作的相关知识及写作技巧,在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第一次以专著的形式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专门系统的阐述。该著作对政务信息的阐述比较详细,书中对政务信息工作也进行了研究,内容也比较全面。涉及了政务信息写作的整个过程,从主题的确定、材料的搜集到信息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等信息各部分的写作都进行了叙述。而且该书从工商行政管理的实践出发切入,在体现出理论意义的同时,政务信息写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1996年在《行政与法》杂志第一期刊载了一篇题为《论党政信息写作》为文章,着重论述了党政信息的作用、特征、分类及写作的注意要点,提出在党政信息写作在政策上的观点和注意事项,主要是宏观层面上的写作思想。《秘书》在1994年第2期发表了江苏省镇江市委办公室朱亮的《党政信息写作要点》,作者在政务信息写作的篇幅结构、背景材料、结尾等要素上着手做了分析,以求找出政务信息写作的规律,文章的着重点是在结构方面,较为简短,论述不是很详尽。

《重庆行政》在2010年第1期上发表了重庆市委党校葛雅兰的《党政信息的写作技巧》一文,在文中作者从写作策略和写作技术上都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了分析。文种点明了政务信息主体的3种写作方法而且提出了对政务信息的集中类型,但还是沿用了以往学者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标准对各个类型的结构形式做了分析。在文中作者对信息中背景的设置和结尾的写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结尾的形式和要求做了分析。在这片文章中作者设计到了信息写作的细节尤其是背景的设置和结尾的结构和形式。

参考文献:

[1]路德庆。中国写作学大辞典[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1

[2]路德庆。普通写作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

[3]林可夫。现作学:开拓与耕耘[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2

[4]陈国安。现作学引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2.8

[5]马正平。高等写作学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2.10

[6]杜福磊。中国写作学理论研究与发展[M].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

[7]向常华,叶昌德。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5.2

[8]张天定。写作心理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12

[9]刘海涛等。写作学新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5

[10]刘锡庆。基础写作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5

[11]段建军等。新编写作思维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

[12]闻君,倪亮。党务公文写作及范例全书[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1

[13]杨霞。公文写作规范与例文解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

[14] 卢汉桥,郑洁。行政沟通简论[J].中国行政管理,2006.9(255)

[15] 葛雅兰。党政信息的写作技巧[J].重庆行政,2010.1

[16]Laura Wright, Jonathan Hope.Stylistics:A Pratical CourseBook[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2000.

[17]H.G.Widdowson. Pratical Stylistic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18]William.H.Roberts,Gregoire.Turgeon. About Language:A Reader for WrIter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2000

[19]Jennie M. Burroughs. What Users Want.Assessing Government Information Preferences To Drive Information Services[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09.26(1)

[20]John Carlo Bertot,Paul T. Jaeger,Shannon N. Simmons,Justin M. Grimes,John A. Shuler.Reconciling government documents and e-government: Government information in policy, librarianship, and education[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09.26(3)

[21]Robert A. Staley.Electronic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Changes for Programs,Users,Libraries,and Government Documents Librarians[J].Collection Managemen

[22]Tae Hyun Kim,Gye Hang Hong,Sang Chan Park. Developing an intelligent web information system for minimizing information gap in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8.34(3)

[23]Christopher G. Reddick. Factors that Explain the Perceived Effectiveness of E-Government: A Survey of United States City Gover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rector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government research.2009.5(2)

[24]Hirohito SHIBATA,Koichi HORI. Cognitive Support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Writing[J].A Survey of United States City Gover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rectors: New Generation Computing.2008.26(2)

[25]Chih-Hung Wu.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Based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ystems (KES'99)[Z].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Based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ystems (KES'99),Adelaide, South Australia,1999.1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三)

一、简述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方法研究

前言

一、思维的奥秘

1.神奇教练的解决之道

2.全脑运动---人脑思维的奥秘

3.理性思维程序化

4.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程序

二、设计有序

1. 系统设计系统---浅析设计

2.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的兴起

a. 设计计划学的需要

b. 设计计划学的发展与前景

c. 设计计划学的角色

3.设计计划方法论

4.Step to step---计划的展开(全书之重)

5.一起来吧(具体案例)

6.计划书

a.操作方案书的要求

b.实施方案书的要求

c.计划书的构成

d.计划书的表现技法

7. 十八般武器---计划工具介绍

三、计划从身边做起

a.处处留心皆学问---以窥视来训练

b.排除确信无疑的定论

c.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d.培养有效运用分配时间的能力

后记

附二 参考书目(仅列二十条)

1.《兰德决策—机遇预测与经营决策》乔迪译著 —成都:天地出版社,2000,10

2.《麦肯锡理念》 [美] 埃森拉塞尔 保罗弗里嘉著;赵睿等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4

3.《企划书实用手册》 [日] 小泉俊一著;于大德译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4.《企划训练入门》 [日] 悴田进一著;李幸纹译 —台北:小知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11.

5.《设计过程与方法》 [日]沈祝华,米海妹编著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10

6.《创意企划案》小管著;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9

7.《新企划力:创意思考解决难题的六大能力》 郭泰著;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4

8.《创意企划案》小管著;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9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研究生论文范文第9篇

2)理论概述

3)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5)分析讨论

6)结论

2、论文形式

1)语言

2)论文各部分的顺序

3)引文形式

4)字数要求

5)定义

6)图表

3、排版格式

1)封面

2)格式

三、附录

附录1-开题报告范例

附录2-引文范例

附录3-参考文献范例

附录4-封面范例

前言

我院历届研究生论文写作和答辩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有关论文写作规范的问题,近年来研究生的人数不断增加,这方面的问题更显突出。鉴于此,英语学院决定制定硕士研究生论文格式规范,通过科学、严谨、合理的研究生论文格式,使我院研究生论文写作进一步规范化,符合现行学术主流的要求,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和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水平。

本格式规范参照现行学术论文的规范与要求,主要对论文格式予以规范,对于论文的内容结构略有涉及,但是考虑到各研究方向的不同特点,在这方面不拟过细规定。这方面的知识在相关课程特别是论文写作课程上应有详细介绍。本格式规范包含以下两部分:一、开题报告;二、论文。

一、开题报告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参考文献的规范见附录3)

4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第3部分第2)项“格式”的规定。

5范例

(参见附录1)

二、论文

1论文内容

论文的基本内容应包括:1)引论;2)理论概述;3)研究方法;4)个案研究;5)分析讨论;6)结论;

1)引论

引论可以是开篇的一个独立部分,也可以是论文的第一章,其中应对论文的论题、主旨、理论根据、研究目标、论文纲要等必要内容,做一个清楚明确的说明。

2)理论概述

这一部分是对论文所依据的理论进行的阐述,可涉及主要理论和相关理论,以及就论文所研究的问题,目前理论研究达到的程度。理论概述可以独立成篇,也可包括在引论部分中,可视情况而定;

3)研究方法

和理论概述一样,研究方法也可在引论中加以阐述。除说明研究方法之外,还应说明所采用的方法的适用性、必要性和科学性。

4)个案研究

这一部分应给出研究实例,实例应当是客观的、适用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选择的,并对选择的方法加以说明。

5)分析讨论

分析讨论应当层次清晰,可以针对前述个案,也可在不需要具体实例的情况下,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6)结论

结论可以是论文的最后一章,应在结论中对分析讨论及其结果作扼要的叙述,说明研究的主要发现、其理论和/或实践意义、研究的局限、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等等。

如有必要,以上各项的顺序可调整,也可把某两项合并成一项,但是为清晰起见,章节不应过少。

2论文形式

1)语言

根据有关规定,英语学院的硕士论文一律用英语写作,但应包含一个与英文提要相对应的中文提要。

2)论文各部分的顺序:

(1)提要:中英文对应,中文在前,英文在后;提要文尾应列出论文关键词,不少于三个;提要的篇幅不少于一页。

(2)鸣谢:除向对论文有过具体指导帮助的人员致谢外,还应向论文所使用的各种文献的作者表示感谢。

(3)目录:目录应详细,可分多级标题;为便于查阅,各级标题都应包括在目录内;目录后还可列有图表清单、缩略语清单等(如果有)。

(4)正文:包括以上第1部分“论文内容”所述的各项内容。

(5)注释:可采用尾注,也可采用脚注,二者仅择其一,不必重复。

(6)参考文献:凡论文中所引用、引述、或以其他方式参考过的文献资料均应列于参考文献,应分别列出英文文献和中文文献,英文文献的排列以作者姓氏首字母为序;中文文献的排列以作者姓氏汉语拼音首字母为序。各条顺序为:姓氏、(英文姓氏后面应以逗号隔开)名字、文献名、(如系杂志,此处为杂志名,并注明第几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代。如系翻译、编辑等非原创著作,需在姓名后加括号注明。(参见附录2)

3)引文形式

所有引述如果是原话,一律使用引号(引文自身带有引号的,征引时原文引号用单引号),如果不是原话,可不使用引号,但一律在引述末尾加括号注明作者(英文作者只需注明姓氏)、原文发表年代、所在文献页码,以便与论文末尾的“参考文献”互为参照,明确出处。(参见附录3)

4)字数要求:论文应不少于二万英文词,按本规范要求的字号行距排定后,总篇幅应在六十页左右。

5)定义:如果使用术语和缩略语较多,并且在论文中使用这些词语的某一规定性意义,可先将这些术语和缩略语定义或释义。

6)图表:如需使用图示、表格,可插在正文提及该图表的地方。两个图表以上须编号:如表1、表2……;图1、图2……。如图表过大、过多,且仅用作参考,可作为附录集中置于文尾。

3排版格式

1)封面

封面上的字一律用黑体中文宋体字书写,从上至下依次是:(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论文标题、(3)专业、(4)研究方向、(5)作者、(6)导师、(7)写作时间(指论文写作的起止时间)、(8)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论文标题视字数多寡选择字号,其余字号应不大于三号字(参见附录4)。紧接封面的一页应为封面的对应英文,在格式上除上述第(2)项以外,其余各项可不必完全对应。

2)格式

(1)标题:各级标题一律用黑体字。一级标题居中,二级以下各标题左对齐。

(2)正文:正文左右两边都对齐。

(3)页码:页码一律居中。

(4)字号字体:除封面外,论文应使用英文TimesNewRoman11号字体或其他正楷11号字,不可使用花体字;书名、文献名等作品名称应使用斜体字。注解用9号以下字体。

(5)行距:正文行距1.5倍。

(6)段落格式:

段落格式可分首行左对齐和首行缩进两种:如果采用首行左对齐格式,各段之间空一行;如果采用首行缩进格式,则各段之间不空行。为节省篇幅,建议论文采用首行缩进格式。

凡本文未包括事项,请参照“MLA格式指南及学术出版准则”第 二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__)、“PublicationManual,APA”最新版,以及一般英文论文写作惯例。

附录1-开题报告范例(仅供参考)

ThesisProposal

FunctionandAlicationofDescriptiveTralationStudies

By________________

Date:________________

FunctionandAlicationofDescriptiveTralationStudies

1Introduction

TheintentionofthisstudyistoexplorepoibleadvantagesofDescriptiveTralationStudiesasinitsalicationintralationpracticeandtralationanalysis.

Sinceearly20thcentury,tralationstudiesgraduallybrokeawayfromthemarginalstatuswithinotherrelateddisciplinesandestablisheditselfasanempiricalscience.Fromthenon,schoolsofthoughthavekeptcomingoutandeachclaimsitslegitimacyforexistence.AmongtheseschoolsisDescriptiveTralationStudies(DTS).

DTSaroachestralationfromanempiricalperective.Tralationisviewedtobeasocialactivityhavingsignificantimportanceinthereceivingcultureandforthetargetcommunity.Therefore,tralationisdealtwithbeyondthelinguisticrealizationandlanguagecomparison,andisincorporatedinsocialandculturalcontext.

MyattentionwasfirstdirectedtoDTSbyitspeculiarcharacteristicofoervation,descriptionandexplanation.Thesubjectiswhateverhaeintralationpractice,fromthedeterminationofproectivefunctionoftralationtotheproceoftralator’schoiceofstrategies,braitormingandtherevision,tothefinalproductmakingaearanceinthetargetcommunity.

ThemethodofDTSisbasicallydescriptive.Theprescriptivetendencyandtheproblem-solutionpatternisabandoned.Tralationphenomenaarenoteddown.Withaccumulateddata,someunderlyingtruthsabouttralationwillcomeoutwhichwillprovetobeitructivenotonlyfortheoreticalprobebutalsoforaliedtralationpractice.Iwillalythisdescriptivemethodinthecasestudyofthisthesis.

AconvenienttoolhasbeensetuptoconductDTS.“Norm”isoperativeateverystageofdescriptionandexplanation.Function,proceandproductandtheirrelatiohipaswellareskeletalstructureofwhatcotitutedescriptivestudies.Tralationphenomenaareaccountedforwiththehelpofnorm.

ThecasetakeninthisthesisistheChineseclaicTheDreamofRedMaio.TwoEnglishversiotralatedreectivelybyYangHsien-yiandDavidHawksarecomparedandoervatioaremadeinregardtotheirtralationaroaches.

Inthisregard,myoervatioarelimitedtoseveralaects,Ihopein-depthoervationandexplanationwilldoneinlightofDTS.

2Outline

2.1DevelopmentandmajorconceptsofDTS

InthispartIwilldescribeHolms’basicmapofDTSandtherelatiohipbetweenfunction,proceandproduct.Iwillalsodiscusomeimportantconceptssuchaseudo-tralation,multipletralation,tralationese,normetc.

2.2Methodolgy

IwillinthispartdiscuthemethodologyofDTSbeforeIalythesametothecasestudyinthisthesiswithemphasistobeplacedonsemioticaroachandtheconceptnorm.

2.3DTSincontrasttoothertheories

AcontraststudywillbeconductedherewiththeobjectivetofindthedifferenceofDTSfromothertheoriessuchasequivalencetheoryandtheChineseXinDaYacriteria.Someadvantagewillpoiblybeshowninthisstudy.

2.4Casestudy

Inthispart,tralationofTheDreamofRedMaio(alsotralatedasTheStoryofTheStone)willbeunderinvestigationinlightofDTS.Tralationsamplestobequotedherewillbeselectedatrandom.

2.5Conclusion

BasedontheaboveelaborationofDTSandthecasestudy,poibleconclusionwillbeontheadvantageofDTSinecificstudyoftralation.Suggestioonfurtherresearcheffortswillbemadealso.

(Note:Whilethetopicwillremainthesame,theabovearrangementofcontentsissubjecttochangeintheproceofwriting.)

000

附录2-引文范例(仅供参考)

“Itistherefo repointletotrytomakeTCmorescientificthanisseibleinviewofitscomplexsubject-matterandavailablemethods.Tralatingisamental,multi-factorialactivitywhichcaotexhaustivelybeinvestigatedwithinalinguisticframeworkignoringthepersonofthetralator.”(Wil,1982:217)

‘“噢,这就是恐水病吧?你们贵族圈子怎么流行起这种病来啦?真够呛的!费芬斯小姐,您喝点茶大概没关系吧!”’(张南峰,1990:59-60)

附录3-参考文献范例(仅供参考)

Wil,Wolfram.TheScienceofTralation–ProblemsandMethods.GunterNarrVerlagTubingen,1982.

Newmark,Peter.ATextbookofTralation.NewYork:PrenticeHall,1988.

Delabastita,Dirk.TralatingPu:AfalseOositioninTralationStudies.Target,1991(3:2):137-152.

张南峰(译).王尔德戏剧选.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0.

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外语教学与研究,20__(5).

附录4-封面范例(仅供参考)(中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品牌名称翻译的特殊性

专业:

研究方向:

作者:

导师:

写作时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英语学院

(英文)

SchoolofInternationalStudies

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BusineandEconomics

PragmaticStrategies

inAdvertising:Implicatures

WangYing

AthesissubmittedtoSchoolofInternationalStudiesof

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BusineandEconomics

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

研究生论文范文第10篇

所有的毕业论文都有自己的封面,毕业论文所使用的纸张一般都为A4纸张,所以封面设计应该以A4纸张大小来设计。

封面的设计包含一定的内容,这里只说它的版式设计。封面的常见版式设计是:没有页眉页脚,没有索引,没有链接,没有背景,没有错别字。最上方一般都是学校、学院的全称,下面就是毕业论文(设计)字样。再就是毕业论文的基本信息了,包括论文题目,指导老师,班级,姓名,学号,完成时间等基本信息,一般完成时间用大写的中文汉字在最下方书写。这些基本信息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要求设计。

封面上的字体,字体大小,基本信息的内容、顺序,还有一些固定的格式或基本要求。可以参考自己所在学校的具体论文设计要求,进行设计。

目录版式设计

封面的后面就是论文的目录了,目录一般均是采用自动生成目录。而目录两字是需要人为地添加,设计目录就需要先设计文本的样式,而设计文本的样式,在样式设计好后,就可以设计目录了,而设计目录又需要完成全部的论文内容,所以目录一般放在最后来完成。

目录的使用步骤是:设计好所有要生成目录处的样式——插入——引用——目录。即可设计目录了,目录的字体,间距,字体大小根据具体要求选择。

设计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版式

规范的论文设计都是要求有摘要和关键词的,所以在目录后面,一般是论文的摘要和关键词部分,包括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中文关键词和英文关键词。摘要就是简要介绍你的论文主要内容及中心观点,需要简明扼要;关键词就是几个词语高度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论点。

需要注意的是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应该分作两张纸来书写,中文摘要的下面一般是中文关键词,同样的英文摘要下面应当是英文关键词,中文和英文应当分开写。至于使用什么字体,字体大小和具体的格式要求,需要根据你的学校要求来设计。

设计前言或索引版式

就像所有的书本一样,论文也是存在前言或索引的,前言或索引就是简单介绍你的论文写作目的,主要介什么等。他的版式是在首行输入前言或索引两个字,设计好它的样式,然后在后面编辑前言或索引的内容。使用的字体,大小,间距等格式要求参考学校的毕业论文设计要求。

添加概述

一般从前言或索引就开始进入正文部分,许多常规设计在前言或索引后面,会增加概述部分。用来说明自己所写内容的简单概括,或者对将要论述的内容对象做出一个整体的概括和分析。这一部分也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建议论文设计中添加概述,概述需要另起一页书写。

主要内容版式设计

主要内容就是你的论文将要展开的论述内容,这一部分格式和要求比较多,所以版式设计比较繁琐,但还是有一定的基本流程可以遵循,后面详细介绍,正文需要在概述后面另起一页编辑。

参考文献设计

参考文献是在正文内容后面的一个内容,它的作用是将你的论文中,参考和使用别人的理论、研究、观点、看法等进行一个汇总。设计参考文献时,需要先设计引用,下面详细讲解,参考文献也需要另起一页来编辑,他的版式要求是需要你逐条来列述,而且每条前面需要使用序号。一般参考文献四个字放在首行最中间,下面再逐一列述参考文献,使用的字体,大小,间距等格式要求参考学校的毕业论文设计要求。

致谢设计

论文的最后部分是致谢,也就是对你的论文设计完成做出贡献,或做出帮助的人或知识等,表示感谢的话语。在版式上它也需要另起一页来编辑。一般致谢四个字放在首行最中间,下面再编辑致谢内容,常规的致谢后面都会署上姓名和时间,使用的字体,大小,间距等格式要求参考学校的毕业论文设计要求。

附件或其他设计

如果论文有附件或其他东西,可以附在论文后面。具体的要求或者格式,需要参考学校的规范来进行。

完成你的论文所有的文字、表格、图片等基本内容后,你可以依据你们学校毕业论文格式具体要求来设计好版面。一般的设计顺序是按照要求设计好所有非标题内容的文字大小、字体,间距,行距等,包括图片,表格等的大小,位置,版式。因为这个设计好后,修改的次数比较少。

设置样式和格式

设计好非标题内容版式后,开始设计标题部分版式。简洁方法是,先通过样式设计好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等标题要求的基本格式的样式。样式的使用步骤是:格式——样式和格式。

设计好样式后,选中标题部分,包括前面设计的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也需要设置样式;后面设计的参考文献,致谢语等。选中后,点击对应的样式,标题就会变为样式设置好的格式,这一点也是为后面的目录自动生成做主要准备,这个部分一定要设计好,否则生成目录时,很容易出现问题。

样式中可以设计好整个论文的所有格式,然后通过样式来调整对应内容的具体格式。这一个可以在论文设计之前,就将所有的样式设计好,在论文内容设计完成后,直接使用样式来设置格式,这样的做法效率是最高的,但你必需熟悉你的内文格式要求,否则用起来力不从心。如果你不熟悉还是建议向上面一样一步一步来设计。

设置标注或引用

引文参考文献中需要列树引用的文献,所以需要在正文中插入引用或标注,然后对应到后面的参考文献中。当然有些标注或引用不一定是用来为参考文献服务的,也可以用来作以内容的标记或说明。

标注或引用的步骤是: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按要求选择好你要插入的位置、脚注或尾注的符号,设置好后,你可以进行标记,或引用到后面的参考文献中。

设置页眉和页脚

在设计好论文的整体内容后,可以开始设计论文的页眉和页脚了,直接双击页眉或页脚处,在里面按照学校的格式要求,输入对应的内容。值得强调的是,在版式设计中,一般封面是不存在页眉或页脚的,所以插入时,封面不要插入页眉或页脚。

设置页码

要生成目录,就需要对论文里面插入页码,使用步骤是插入——页码。选择好你要插入的页码位置,页码样式,进行插入。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应用范围,一般在封面和目录那两页是不需要插入页码的。

自动生成目录及最终版式修改

在设计好所有的样式后,就可以生成目录了。方法和前面的目录版式设计一样。生成目录后,整体检查一下论文的版式与要求有无差异,或论文版式存在错误、不和谐的地方,若有存在需要及时修改。

打印和装订

上一篇:医学美容论文范文 下一篇:医学史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