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0 12:03:32

新农村考察报告

新农村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一、韩国“新农村运动”追踪

韩国山地多,耕地只占国土面积的22%,人口密度大,每平方公里达480人。自然资源匮乏,人力资源丰富。“新农村运动”从1970年开始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这个活动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促进了农村城镇化,还扩展到全国,成为全民道德教育,加速了全国性工业化城市化,使农民收入接近城市居民水平,就连森林复被率也达到了70%。

(一)“新农村运动”的社会背景

1945年韩国光复后,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经济高速发展。上世纪60年代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拉大,贫富矛盾加剧,社会分配不公,官员腐败,频繁。韩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取得成功,随着国际交流扩大,科学技术频繁引进,国内经济结构出现失调;而国民伦理道德,无法用金钱购买也无法引进,只能靠自己的力量调整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同时,政府有了雄厚的财力,有能力支持农村建设,客观的需要和实际可行,催生了“新农村运动”。

1970年,韩国政府发起了“新农村运动”,并设计实施了一系列农村开发项目,围绕这些项目开发,由政府支持、农民自主的家乡建设活动发动起来。政府向全国所有村庄每村免费发放水泥400袋,平均每户4袋水泥,并规定只能用于修建桥梁、公共浴池、洗衣场、修筑河堤、村级公路、改善饮水条件和房屋等公共事业,不得他用。当年全国35000个村中近半数村庄表现积极,完全出乎政府预期。1971年,政府根据实际表现把各村分成三类,成绩最佳为自足村,表现一般为自助村,表现最差的为基础村。对各类村庄采取奖勤罚懒措施,对表现积极的村庄支持物资水泥每村由400袋增加到500袋,并另增1吨钢筋。鼓励措施鞭策了后进,1973年时全国村庄中基础村还占1/3,到1978年时基础村已全部晋升为自助村,而自足村上升到2/3。

(二)“新农村运动”发展阶段

韩国政府在推进“新农村运动”中,还制订了阶段性目标,每个阶段都超出了预期,实现了超常规发展。

基础建设阶段(1971~1973年)

这一阶段由中央政府内务部直接领导并组织实施,目标是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部分公共事业。政府支持水泥钢筋等物资,农民以勤勉、自助、协同精神自主开展家乡建设。为指导这项建设,成立了全国性的新农村运动中央协议会,并形成自上而下的网络。同时,成立了新农村运动中央研修院,培养了大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增加收入阶段(1974~1976年)

政府派出农村运动指导员、各级公务员、社会各界负责人分批对农民进行指导,并动员高校教师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向农民讲授新技术。政府对成绩突出的村庄提供贷款和优惠政策,帮助农民提高农作物产量,并开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同时兴建村民会馆、自来水设施、生产公用设施,使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农户收入明显增加。

充实提高阶段(1977~1980年)

因受到国内批评,政府调整政策,改过去政府主导的“下乡式运动”为乡村民间自发式活动,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特产农业,积极推进农村保险业和农村文化事业。政府提供建筑材料,支持乡村文化事业建设和工农业开发区建设。这个阶段,注重遵循经济规律,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效。

国民参与阶段(1981~1988年)

政府继续调整“新农村运动”措施,建立并完善全国性的新农村运动的民间组织,把培训、信息交流、宣传工作交给民间组织承办。政府通过规划、协调并提供财政、物资、技术支持。这个阶段着重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农村金融业、流通业,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此时,农民普遍认为,他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已接近城市居民水平。

自我发展阶段(1988年以后)

随着新农村运动向城市延伸,形成整体国民教育和城乡经济交流,城乡工农差距缩小,新农村运动演变为国民自我发展阶段。有助于农村发展的农业科技研究、培训、推广组织,农村教育机构,农协组织以及流通、开发、农村经济研究等组织应运而生,在城乡交流、调整产业结构,国民思想道德教育发挥着巨大作用,推动了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促进了经济稳定发展。

(三)韩国“新农村运动”主要内容和社会效益

新农村运动初期,针对农民的迫切要求,把工作重点放在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上,为此,采取一系列开发项目和建设工程。诸如:

修建农村公路。韩国丘陵山区比重大,许多村庄分布在山沟里,与外界联系十分困难。1971~1975年,全国农村公路架设桥梁65000座,每村都修建了宽3.5米,长2~4公里的进村公路。到70年代,除个别偏僻村庄外,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

改善住房条件。1970年前,全国250万农户中80%都住的是传统的茅草屋。新农村建设开始后,首先是改造屋顶,把茅草换成瓦片或铁皮。农村修通公路后,建材运输方便,运输费用大幅下降,许多农民把改房变成建新房,这一行动仍然得到政府的支持,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村村通电。60年代末,韩国农村只有20%农户安上电灯,其余农户仍然使用煤油灯。由于新农村建设把通电当作一件大事来抓,90年代全国就实现了电气化。由于农民收入的提高,一旦通了电,农民就把彩电、电冰箱、洗衣机请回了家。村村通电,也为工业品打开农村市场,扩大内需创造了条件。

改善饮水条件。过去农民一直饮用井水,既不方便又不卫生。像城里人一样,喝上自来水一直是农民的梦想。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民把山泉引入贮水池净化,再用水管接到厨房。也有的打深井,用水泵提水引入房屋。现在,普遍使用井管挖掘机,提取干净的深层井水,更加方便了农户。

推广高产良种。新农村运动初期,政府就下功夫推广称为“统一系”的水稻高产优良品种,使水稻每公顷单产3.5吨提高到4.9吨,农民在实践中还学会了“集团栽培”整体高产整套技术,每10~30户农民,由一名技术熟练的班组长带领,共同选种、育苗、插秧、施肥、灌水,一直到收割。良种和栽培技术的推广,使韩国水稻生产水平提高到新阶段。

增加农民收入。以前,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低产农作物。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户收入除农业收入外还增加了商业、农产品加工、观光旅游非农收入。非农收入从1994年的35%提高到2004年的50%。就农户人均年收入,1970年137美元,到1978年就上升为649美元,到目前,城市居民每收入1美元农民就收入0.98美元,基本持平。

发展农协合作。为适应市场经济,农民以农协形式发展合作经济,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韩国耕地是私有制,农户属于小农经济。虽然农业生产由各户分散进行,但在农协内部创办了农村金融机构,方便了储蓄同时贷放农业生产资金。农协还兴办了商业,为农户提供良种、农药、化肥、农资、家电,农协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兴建村民会馆。从1972年开始,各村纷纷建立村民会馆。在会馆中,召开各种村民会议,还举办培训班、交流会,农忙时节,会馆还举办公共食堂,以减轻妇女家务负担。在农民在会馆集会时,有关人员同时统计农户收入和农业生产进度。在会馆中,还展示本村发展计划和发展蓝图,动员农民积极参与其中。会馆的集体活动,使农民在社会实践中领悟到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

新农村运动的社会实践中,韩国参照国外经验,依据自己的条件,还兴建了地区特产农业、农村观光农业、环境友好型的有机农业、建立了农产品批发市场,还积极兴办农村福利事业。

经过30多年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这一运动已成为国家健康发展的动力。进入20世纪90年代,韩国政府多次研究,把新农村运动作为实现新型国家福利文明的具体措施。把新时期新农村运动的目标定为:促进区域发展、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具有时代特点的国民精神、提高国家和民族尊严与国际地位、培育共同体意识,实现民族团结和谐。具体内容包括,建设美丽舒适的家乡、创造有意义的工作岗位、创建健康社会、建设自豪国家。并把乡村的新村运动,深入到家庭,推进到城市和各工作单位。

(四)政府在新农村运动中的作用

自新农村运动一开始,韩国政府在组织管理、协调服务、日常运转、教育培训中发挥了主导性的作用。

组织协调。为适应对新农村运动的领导,韩国政府在中央、道(相当于我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郡(相当于我国的地市)三个行政级别上设立了新农村运动协议会,中央协议会会长由内务部部长兼任。面邑(相当于我国的乡镇)基层行政机关设立新农村运动促进委员会。另外,在中央有关部内设定分管这一工作的处室和负责人。

为防止推委、相互扯皮,还精简了重复的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公务人员,给予晋级和升薪。

财政支持。为支持新农村建设,韩国政府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经费。1978年比1971年支农经费增长了7.8倍,1994年政府和民间投资额为110000亿韩元,90年代后期投入42万亿韩元,进入21世纪又将投入119万亿韩元。政府对农村的财政支持不取平均主义,而是鼓励竞争,奖励先进,择优投入。

建立监察制度。为推动新农村运动正常进行,韩国政府制定了一系监督检查制度,对监督对象、范围、方法、信息分析、反馈体系都作了明确规定。总统个人随时深入农村,实地检查,做出指示。

建立培训制度。 韩国政府十分清楚,新农村运动不是短期内所能完成的,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因此,有必要加强新农村指导和公务员的联系,分工协作。同时,对国会议员、各部部长、大学教授以及新闻、企业职工、将军、公务员、指导员集中培训,共同讨论,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五)韩国新农村运动的精神实质

韩国新农村运动抓硬件建设,更注重精神道德、思想理念的软件建设。克服“下乡式”“注入式”工作方法,自主地建设家乡。韩国前总理李寿成认为,新农村运动的基本精神是“勤勉、自助、协同”。

勤勉:勤劳,互相鼓励,充分调动国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自助:发扬自立自强精神,激发大家相信自己的力量,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就是“干,就能行”“我们能做好”“让我们共同过上好日子!”。

协同: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从节约一勺米,身边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不空谈,不图名,不搞形式主义,身体力行,实实在在地建设家园。

进入90年代,新农村运动扩展到社区、全社会。新农村运动的精神也引申为,通过自我教育和社会实践,激发国民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精神,相信自己的力量,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创建一个和平安定,生活富裕,美丽舒适,文明和谐的新公民社会。

二、借鉴与启示

尽管韩国实行私有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很大不同,但仍然有许多方面可以借鉴。韩国1970年开始新农村运动建设时,我国正进行,内耗耽误了农村建设整整10年。我国农村从互助合作、到,改革开放后解体,实行耕地承包到户,经历了几次反复。而韩国一心一意地坚持新农村建设,经过30多年,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推动了全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使国民整体素质得到很大提高,而我们农村牧区建设问题仍然没有破题。

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工业支援农业,城市援助农村是普遍规律。韩国在朝鲜战争结束后,采取了引进技术,推动出口导向型工业经济突飞猛进,国家财力增强。与此同时,工农差距、城乡差距拉大,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突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蔓延。韩国政府通过新农村运动,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农村基础建设,增强农业经济实力,提高农民收入,推广先进技术,对农民实施全面教育,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工业化水平,使国民经济协调持续,还提升了国民素质的整体水平,社会效果十分明显。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一系列积极方针政策,工业化进程加快,也出现了韩国同一时期类似的问题,中央提出城乡统筹建设社会新农村基本方略,本来十分正确,受到广大老百姓的称赞,但一些主流经济学家提出“甩包袱”“全盘市场化”言论进行干扰,而一些地方政府对中央部署不理解,只抓工业,忽视三农,在我国西部省区尤其忽视三牧。其实,世界各国工业化达到一定成熟程度,都要反哺农业,美国对农业进行补贴,韩国大力支持农村建设,而我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统筹,既符合中国目前实际情况,也适应国际上普遍作法。因此,我们的一些同志要端正态度,转变看法,按照中央的要求,脚踏实地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

新农村建设是全面的。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要求,为实现这些要求,就要根据群众的意愿分阶段实施。当前,农民迫切要求增加收入,吃饱穿暖,让孩子念上书。而一些地方却不顾群众需求,只抓盖新房。其实,群众早已看出,这不是为农民解决困难,而是搞花架子。这种华而不实的工作作风实在要不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的,也是长期的。当前,首先是进行农村基本建设,兴修水利,使农业增产。或调整产业结构,让农民办企业,增加非农产业收入。当农民富裕了,在政府帮助下,修建适应自然条件又符合民俗的新房、修公路、架电网,改水源都是必要的。而推进本土文化适应现代化、国际化也十分关键。在文化活动中,采取浅显易懂,从身边好人好事说起,让农民自己教育自己,而不是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只要农民思想发动起来,就会汇聚成无穷无尽的力量。而韩国兴办农村新运动中,一直抓住基本精神教育不放,我们应该借鉴。其实,我们中国共产党有做群众思想工作的好传统,只不过在一些干部身上被丢弃罢了。

城市化的内涵是完整的。推进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有个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而城市化绝不是把农村人口赶进城市,使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的绝大多数从而达到城市化。这一点,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和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先生通过大量调查认为,发展中国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一些发展中国家农民土地被剥夺后被赶进城市,既没有就业能力也没有就业机会,只能钻进贫民窟,这是我国要避免的。在兴办城市化过程中,一方面扩大城市,创造就业机会,吸引一部分农村人口。同时,建设农村,繁荣农业,用公路、信息网络把农村与城市联接起来,使农村人口收入水平和生活舒适程度不低于甚至高于城市,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那种认为消灭农村消灭农民的主张,既不符合中国国情,也违背世界通理,是十分错误的。

新农村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为了学习借鉴*、*、*、*城建及新农村建设工作经验,20*年4月13日至16日,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县人大副主任*、县长助理*、组织部副部长*,及城建、文明委、林业局、工商局有关同志,*镇、*乡、*乡的主要领导一行,赴*、*、*、*等地对城建及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考察。通过实地参观、听取介绍和座谈了解,对四个县市城建及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基本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深入了解。学习考察中,我们既学习了*等四个县市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新农村建设和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又学习了当地政府积极营造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新举措。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进一步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转变了我们的观念,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使我们看到了我镇在观念上的差距,在发展思路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切实感受到发展的压力,同时在考察比较中也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现将考察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主要感受

*、*、*、*城建及新农村建设工作,起点较高,规划科学,特色鲜明,带动作用强。每到之处,我们都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受到一派新农村建设的新气象。回顾考察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

1、领导思想解放,重视程度高。我们考察的四个县市在城建及新农村建设当中,地方领导层都十分重视城建工作,给我们的感受是县市主要领导把城建作为重头戏,倾注全力投入工作,思路开阔,思想解放,迈步大,力度大,效果明显。领导重视。坚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明确政治责任,夯实各级各部门包重点的工作责任,着力建设示范样板工程,形成了抓城建就是抓发展的浓烈氛围。

2、宣传到位,社会认识到位。各地都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强化“项目是生命线,投资者是上帝,引资是功臣”,破除陈腐思想的束缚,树立以城建发展凝聚人心,以城建发展论英雄的观念,始终坚持以发展说话,发展以数字说话,数字以事实说话。各地都坚持围绕城建发展抓合力,形成合力促进城建发展,四大班子之间、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都围绕发展这个中心,转变观念、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了“一心一意抓发展、万众一心求发展、千军万马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3、科学规划,严格标准。在城建及新农村建设工作总体规划上,注重实施亮化工程,大力培育特色城建。在具体规划上,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努力发挥优势,做到一地一特色。*、*以工业发展为推动发展城建,抓城建抓新农村建设,*就发挥地理优势发展城建,*立足区域优势,以金融贸易区、出口加工区、高科技园区为基础,建设功能完备的产业园区。

4、项目支撑,资金到位。在重点工程建设工作中,坚持引进项目,以项目为支撑,整合各类资源,倾注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支持重点开发建设。坚持外向带动战略,增强发展动力。这几个地区城建发展呈现出强大的活力与其坚定不移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积极扩大项目招商,牢牢把握对外开放不同阶段的重要机遇,不断巩固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密切关系。以项目招商为龙头,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扩大开放,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安排各类项目,整合各类资金,建立捆绑使用机制,形成了整体推进的强大合力。

5、措施得力,力度较大。强化领导责任制、责任分包制、建设督查制、效果评价制、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制度,确保建设进度和质量。建设措施硬,力度大,速度之快。同时,强化全程服务,创造“四个环境”:一是创造上下同心,开明开放的舆论环境。二是创造主动热情、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确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着力建立长效服务体系,推行服务全程制,从各个环节服务投资。确保政策不在自己手中截留,差错不在自己身上产生。三是创造公正严明,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四是创造优惠宽松、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

6、整体效果好。从四个县市建设的整体效果上看,都表现出重建设出成绩的良好效果。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建设标准高,展现了新农村建设的新气象,良好的外部形象给招商引资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二、主要启示

*、*、*、*城建及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设格局,他们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值得我县学习和借鉴。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领导重视是前提。领导重视是搞好工作的前提。城建开发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各行各业,仅靠城建部门是不行的。搞好城建开发工作,必须进一步夯实各级各部门一把手抓的责任,形成一把手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必须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走“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路子;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真正把城建开发工作作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开发县域经济的突破口来抓,真正形成全社会抓建设的局面。

(二)科学规划是基础。科学规划是做好建设的基础。在实施建设中,要坚持把科学制定规划放在首位,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是坚持立足长远,着眼当前;二是立足实情,注重实效。规划工作要充分结合实际,既要看到基础,又要看到潜力,既不好高骛远,又不畏首畏尾;三是注重特色,准确定位。要充分发掘优势和特色,在结合现实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外地经验,形成独具特色的建设格局。

(三)资金是关键。资金投入是事关城建工作的关键。城建工作,既涉及路、水、电、广电、通讯、民居等基础设施建设,又涉及产业发展和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仅靠政府的资金,根本无法满足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只有通过项目招商,充分利用外商资金,才能形成强大的助推力,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同时要组织发动群众对直接受益的建设项目进行自我投入,引导群众作为投入主体,充分发挥受益群众积极参与建设和管理,成为推进城建开发工作的不竭动力。

(四)真抓实干是保障。城镇建设工作项目多,任务繁杂,能否树立真抓实干的作风是保证建设项目取得实效的关键。要通过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夯实工作任务。实行一个重点落实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一套工作机制考核,一套干部力量实施,各部门联动,将工作项目细化到具体部门,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规划项目、资金、技术、人力捆绑使用到位。

三、几点建议

学习*、*、*、*等地城建及新农村建设工作经验,建议我县今后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寻求城建及新农村建设的新突破。

1、加强领导,理顺体制。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强化各级各部门抓建设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明确各级各部门一把手抓城建工作的责任,切实将城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理顺城建工作机制,形成领导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超常工作的运行机制,形成县、乡镇、部门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

2、注重规模,形成特色。坚持把规划工作做在建设之前,做到着眼长远、抓好当前,突出特色,着力挖掘资源,形成独特的建设布局。建议县里今年将老城区开发建设作为重点,加快项目招商,以招商项目促进建设步伐。

3、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引进力度,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引进项目资金,集中投向重点工程建设,确保重点工程建设资金投入。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加大监督、检查、考核工作力度,确保各项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

新农村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5月14日到21日,经区委同意,区委党校组织第十四期科干班的学员到海尔工业园及南山村等地方参观考察。按照党校的安排,现在将在南山考察的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南山集团位于山东半岛的港口城市——龙口市,这里地处中国环渤海经济带,东临烟台、南靠青岛、西依龙口港、北与大连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南山集团从一个队办小厂,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兼并周边十余个村庄,不断发展壮大,现已发展成为集产、供、销、科、工、贸为一体的部级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实现了由农业向工业化,由乡村向城市化的战略转变,2004年进入中国大型企业500强。目前,南山集团辖属三个园区(南山工业园、东海工业园、南山旅游区),十个居民生活区,40 余处企业,涉足煤炭、电力、铝业、轻合金等十几个产业。主要产品:精纺呢绒、服装、煤、电、电解铝、氧化铝、铝型材、等十几种产品。 南山实业 A 股股票于1999 年 12 月在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标志着企业发展已经驶入资本运营的快车道。党和国家领导人、吴邦国等多次到南山考察工作,并对南山的发展给予了亲切的关怀和高度的评价。

二、主要特点

一是坚持走产业发展的路子,打牢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南山集团现有40 余处企业,涉足煤炭、电力、铝业等十几个产业。主要产品:精纺呢绒、服装、煤、电、电解铝等十几种。

走过昨天,创造今天,迎接明天,“追求发展,永无止境”是南山集团永恒的主题。南山集团以创建现代化集团为目标,以先进的设备,一流的管理为先导,配之高新科技,生产出独具特色的“南山”牌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国际市场。企业先后通过 ISO9001、ISO9002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 环境管理认证。“南山”牌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南山”牌系列产品连续多年被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 南山精纺呢绒、南山铝型材为“中国名牌”、“国家质量免检产品”。2004年被世界品牌实验室和世界经济论坛共同评审为中国500最具价值的品牌。据有关资料显示,南山集团2004固定资产达到152亿元,年经济总收入102亿元,年实现利税15.2亿元,人均纯收入1.5万元。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南山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坚持全面建设新农村的新理念。南山按照新农村建设的20字的要求,在抓好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积极着手发展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在辖区办学校,建宾馆 ,办医院,建老年公寓等(南山的老年公寓建设)。在南山参观的给我们一个共同的印象就是:秩序井然、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生活便利、交通发达,现代化的气息非常浓厚。

三是坚持旅游开发,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南山旅游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之一。南山利用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把南山建成了一个融宗教文化、历史文化、旅游文化、饮食文化、商业文化于一体的大型多功能旅游文化景区,分为宗教文化区、历史文化区、高尔夫休闲区、宾馆会展区、海滨度假休闲区,形成了功能齐全的度假休闲、旅游观光、餐饮娱乐、会议接待体系,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充分带动了当地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几点感想:

借鉴南山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区实际,认为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做到四有:既有支柱产业、有发展规划、有人才队伍、有正确的理念。

一是要坚持发展支柱产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是实现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物质基础。不能简单地把建几座房屋,修几座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全部内容。没有产业支撑的新农村建设是空洞的新农村,也是不切合实际的、虚无飘渺的 。要立足村情,找准本地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市场主体;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从而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路子,打牢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二是要结合实际,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由于各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千差万别,因此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也不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新农村模式或标准。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全面掌握本地人口、地理环境、资源等情况的基础上,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论证,制定出本地的新农村建设规划,规划要做到科学、合理、既有中长期规划,也有近期目标。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可以有效避免实际工作中打乱仗,无序状态,减少重复性建设带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损失;可以有效避免因人事变动引起的新农村建设的搁浅或变更,确保新农村建设的连续性;可以有效避免基层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性不高、热情不够、行动滞后的现象发生。

三是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队伍。真正对建设新农村有需求的是农民,只有农民才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农民队伍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和质量问题。要健全完善现行教育机制,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如南山的职业大学,现有10个专业,45个系,1.8万人),不断提高当代农民的文化素质。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坚持我们原来坚持的行之有效的“十好农户”评比、“好媳妇、好丈夫”评选及“文化中心户”活动,继续经常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

新农村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时间:2006-4-10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肇庆市德庆县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兄弟地市在“乡村变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近期,由建设局何少杨副局长和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邓中生副主任带队,邀请市委农办、规划局派员参加,组织建设局有关科室(单位)的人员和港口、板芙、三角3个镇的镇村干部等一行20人,到肇庆市德庆县参观学习新农村建设。通过参观德庆县的武垄村和金林村,我们深深感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象春风吹暖农村大地,一场群众性的新农村建设运动正在德庆县蓬勃开展,农村大地在这场新农村建设中日新月异,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肇庆市德庆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况和特点。

从2003年始,德庆县按照肇庆市委、市政府实施“千村生态文明工程”的部署,积极教育、引导和组织广大农民自觉投身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三年来,全县共投入资金3070多万元,成功创建了312个生态文明村,占全市的44.7%,并有33个村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占全市的85%,以上两项工作均走在该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㈠武垄村——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主要内容,以环境建设为切入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武垄村是德庆县武垄镇的一个自然村,是广东省建设厅、肇庆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和德庆县建设局三级共建的生态文明村试点。现有165户,820人。全村居住面积2.9万平方米,村集体经济年收入4.3万元。在省、市、县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村坚持“尊重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原则,按照“五改五有”的建设要求,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组织义务投工6000多个工时,投入资金90多万元,实现改水改厕率达100%,铺设硬底化巷道5300平方米,建设硬底化排污渠2300米,拆除猪牛舍和露天厕所480多间,清理卫生死角90多个,种植果树、花卉1000多棵。村里东西两面建有8个沼气池,村民用上了沼气,全村建成3条净化生活污水的生态沟,同时,还改造了村口广场景观、文化广场、篮球场、人民会堂,统一规划建设了具有融入当地建筑特色的“镬耳楼”,其中,第一期8栋住宅已竣工并交付使用,第二期即将动工兴建。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创建活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德庆县别具特色、高标准的生态文明示范村和广东省卫生村,呈现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

㈡金林村——把发展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金林村是德庆县官圩镇的一个自然村,全村410户,常住人口1617人,总面积5.5平方公里。该村曾是德庆县出了名的“问题村”,村里环境条件较差,“脏、乱、差”问题突出。2003年初,该村实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巷道硬底化等建设,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发展,成为了该县创建的第一个生态文明村。同时,该村把发展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充分利用千年古村落的优势,既突出“古村落文化”特色,又做活“水乡生态”文章,成为了广东省小有名气的旅游村,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旅游效应为金林村带来了大量人流和资金流,目前,大部分村民已经改变了传统的耕种方式,把发展二、三产业当成新的创收途径,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达到15%,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奔康。

二、几点启示。

肇庆市德庆县是我省的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级市,在统筹城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实践中,给我们以下启示:

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重视是关键因素。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为德庆县大力推进创建生态文明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以及我省领导曾亲临德庆县调研指导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曾多次作出批示,对当地生态文明村的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德庆县建立健全了层级领导体制,成立了创建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分管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和副县长担任执行指挥,宣传、卫生、妇联、团委、农业、规划、建设、交通、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各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资金是重要保证。德庆是山区县,财政比较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更加有限。为此,该县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向上级争取一点,县级财政挤一点,县直挂钩单位扶持一点,镇里拨一点,社会募捐一点,村集体筹集一点。在“村集体自筹”这一点上,该县坚持不向群众摊派要钱,而是积极盘活土地资源,将乱占乱建的集体土地收回,重新规划宅基地投标,集体山林旱地租赁承包经营,以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村民主要以义务投工的方式参与生态文明村的建设。

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农民群众是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的建设者、管理者、维护者和直接受益者,是创建活动的主体。德庆县的先进经验表明,在创建活动中,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入手,从解决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最现实、最直接、最突出的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通过宣传、动员、引导、组织,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力军作用,把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成果带给千家万户,使广大农民群众得到实惠,才能赢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生态文明村建设才能真正扎根农村,才真正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德庆县一方面得到上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在技术、财力、物力上的大力支持,指导创建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生态文明村的浓厚氛围,形成部门齐抓共管、城乡协调、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促进了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的顺利开展。

新农村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张 科

近年来,桂林市恭城县在全区率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了学习先进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经验,2006年3月上旬,贵港市委组织部组织全市组织系统有关干部到恭城县进行了学习考察,对恭城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有了较深的了解,深受启发和教益。

一、恭城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主要经验

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恭城县从2001年起,按照富裕、生态、民主、文明、和谐的要求,对全县881个村屯中的368个进行统一规划,大力实施“富裕生态家园” 建设,已建成示范村16个,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可科技进步先进县”。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一)提高认识,科学决策。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广大农民也迫切希望摆脱贫穷落后,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为了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低下的面貌,恭城县围绕如何提高生态农业质量,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大发展这个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组织开展了大讨论,并组织各级干部、群众到福建、广东等发达地区考察学习。通过学习和讨论,干部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了紧迫感和责任感。恭城县在广泛征求意见和聘请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决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生态农业质量,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来抓,在当地掀起了一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赞扬和大力支持。

(二)统一规划,示范带动。恭城县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纳入县域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各乡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努力构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各具特色、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生态文化城镇体系。特别是对示范点新房建设和山、水、田、林、路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每个示范点规划建房10户以上,做到新建房屋结构一致、面积相当、风格相近。配套设施和公益设施统一按照“五改十化”的标准建设,(“五改”即改水、改路、改房、改厨、改厕,“十化”即交通便利化、村屯绿化美化、户间道路硬化、住宅楼房化、厨房标准化、厕所卫生化、饮用水无害化、生活用能沼气化、养殖良种化、种植高效化),并将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列入村居建设规划来考虑,聘请市级以上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规划设计和具体指导,确保了新农村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分步实施,示范带动,稳步推进。每个点都力争建设成为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农村。

(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恭城县实施富裕生态家园建设,不是简单的为建设新村而修建新房,而是着眼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环境改善,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推进产业结构、提升生态农业档次、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的示范工程,努力把每一个示范点建设成为特色产业发展的基地、农村新村建设的样板、生态环境保护的典范、科技普及推广的先导、农民增产增收的园地、精神文明建设的先锋、农村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的舞台。目前所建成的16个富裕生态家园示范点各具特色。横山瑶寨依山而建,社山新村傍水而建;莲花镇红岩新村,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吸引了广东、港澳等地的大批游客;西岭乡大岭山新村,大种桃树,花开时节,以花为媒,通过市场运作方式举办桃花节,增加非农收入。

(四)政府引导,上下联动。建设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恭城县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参与、群众自愿”的原则来推进新农村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成立专门工作机构,进行统一部署、统一规划。党委、政府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和缴纳风险抵押金制度,逐级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落实责任,分解任务。采取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归口落实、捆绑负责的办法,充分调动各部门、各乡镇的积极性。特别是建设、交通、农业、金融、能源、科技、文化、卫生等部门各司其责,各尽其能,形成合力。近年来县直包点单位共争取和扶持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有力地引导和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各级领导通过广泛动员,提高了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在村级组织的带领和综合协调下,广大群众本着自主自愿、自力更生的原则,共同讨论通过新村规划、资金筹措、土地置换、房屋拆迁、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群众发挥主体作用的工作格局。新村建设资金以农户自筹为主,政府扶持为辅。政府重点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新房建设面积在250平方米至300平方米之间,造价7-10万元左右。农户建房资金不足的部分,由政府协调金融部门发放贷款予以支持,政府贴息,分期还贷,有效地确保了新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五)综合开发,加快发展。恭城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走综合开发的道路,有效促进了城乡的统筹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一是从特色资源和产品入手,构建“一村一品”或“数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因地制宜做强优势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对种养业进行了品种改良,各村形成了优势明显的特色主导产业,如莲花镇红岩村的月杮,平安乡横山、社山的柑橙,西岭乡大岭山的红花桃,栗木镇白芒垒的品改黄牛等。二是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以工哺农。2001年以来,北京汇源、大连江坤、永丰脆杮、河北裕丰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纷纷进驻恭城。目前全县农产品龙头企业达到20多家,初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的格局,辐射带动了全县1万多户农民增产增收。三是培育和发展农村流通组织,搞活市场流畅。全县组建了各类农产品生产经营合作组织100多个,中心会员2000多人,带动了1万多人从事农产品流通。新村农民通过携手合作,主动出击的办法拓宽了市场,解决了产品销路不畅、价格下跌的问题,提高了农民的收益。四是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从2003年开始,依托“富裕生态家园”,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先后举办了桃花节4届,月柿节3届,有力地拉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现在以农家乐为代表的旅游产业已成为恭城县的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2005年全县农业生产总值达15.2亿元,是2000年的1.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70元,比2000年增长90.3%,其中“富裕生态家园”示范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多元,远远高于全区农民人均收入水平。

(六)民主管理,文明进步。恭城县新农村示范村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财务审计制度、集体议事制度、教育奖励制度、计生奖励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成立村民理事会,制订了严格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实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各村充分利用科技培训楼、种养示范基地对农民进行科学技术培训,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每个劳动力都掌握2门以上致富技术。各村建有科技活动室、阅览室、宣传专栏、篮球场,配有电脑、电视等电教设备。组建有农民篮球队、文艺表演队、妇女协会、老年人协会等组织,积极组织开展“美德在农家”、“新风进农家”、“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各村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家庭邻里团结和谐,生活方式健康文明,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村风民风纯朴,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二、借鉴先进经验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恭城县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依靠群众、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功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要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结合我市的实际,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不断发展。

(一)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战略决策,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整合资源,齐抓共建。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增强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这项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要建立目标责任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整合各有关部门的力量和资源,搞好服务,形成合力。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履行职责任务,各尽所能,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部门要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建设、规划、土地等部门负责抓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土地审批等工作;交通部门负责抓好乡村公路的规划设计工作,积极支持资金和项目;卫生、环保部门要抓好环境整治、改水改厕和沼气池建设等工作;供电、电信、广播电视等部门要协调配合,做好通电、通信、通广播电视工作;农业部门负责抓好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培训等工作;金融部门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科技部门要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宣传、文化等部门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

(二)突出重点,加强规划,形成特色。新农村建设在我市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由于经验较少,力量有限,所以必须要抓重点、抓试点、抓典型,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形成特色。要综合考虑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自然地理条件、民族风俗、群众的思想观念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试点。对每一个试点都要制订出具体的规划,包括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民房设计以及村镇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经济发展、管理体制等方面,要有长远的、总体的规划,防止走弯路,避免搞重复建设。特别要根据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群众意愿来规划,突出区域特色、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避免一个模式。要根据“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原则来规划建设新村,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从抓试点入手,从抓示范入手,集中力量树立一批样板,通过发挥示范样板的辐射作用,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在村镇规划上不搞一刀切,要形式多样,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对于地理条件较好、经济水平较高、农户居住比较集中、群众积极性较高的村,可以走统一规划、拆旧建新、全面改造的道路;对于依山傍水,居住分散,经济条件一般的村,可以走旧房改造、环境美化、设施优化的道路;对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产业特色明显的村,可以走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道路。

(三)政策扶持,依靠群众,加强协调。由于广大农民对于新农村建设工作了解不多,很多人持观望等待的态度。为了激发广大群众的热情,我们必须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工作。政府引导主要是在思想上引导,也就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让群众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是在为自己办实事、好事,从而统一思想,增强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政策扶持主要是要通过实行优惠政策,扶持和引导农民走新农村建设的道路。我们要在规划设计、土地审批、建房审批、房产登记、修建道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等方面实行规费减免政策,同时争取上级各有关部门从资金和项目上支持,让群众得到实惠,让普通群众也能体会到新农村建设的优越性,从而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新农村建设涉及资金筹集、土地置换、公益事业建设、民主管理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仅靠“政策扶持”是远远不够的。“政策扶持”的意义更多的是起一种导向作用,要真正抓好新农村建设,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在新村规划、征地拆迁、房屋设计、修路建房、资金筹集、投工投劳、村务管理等方面,必须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通过民主协商和群策群力,才能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民心工程和人民满意的工程。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以群众自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的扶持,重点扶持建设公共设施。各级党委、政府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积极吸纳企业资金、民间资金等各种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必然会遇到土地审批、房屋改造、资金筹集、项目安排、工程建设、经济发展、利益纠纷等问题,各级领导要加强协调,帮助理顺各种关系,切实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提供优质服务,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四)统筹发展,完善功能,注重实效。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我们必须统筹规划,全面推进。新村建设是载体和平台,发展经济是根本,特色产业是支柱,文明建设是灵魂,民主管理是手段,各个环节缺一不可。所以我们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建设;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社会进步。要围绕“五新一好”(培育新农民、营造新环境、发展新产业、树立新风尚、形成新机制、创建新班子)的目标来规划建设新农村。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为主要内容,培育一批思想品德好,有科技知识、有创业本领的新型农民。要通过“五改三化”(改水、改路、改房、改厨、改厕;道路硬化、环境美化、农户庭园化)和建立完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供电、电视、电信、商贸等配套设施,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农村。要根据各地的资源环境特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构建“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特色农业或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民增收。旅游资源丰富的村,可开发农家休闲娱乐游项目,把新农村建设成为人们游乐的新去处。要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等活动为载体,整体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健康、文明、科学、和谐的新风尚。要根据民主管理、自我服务的要求,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村民理事会、妇女协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各种群众组织,完善村规民约、村务公开、重大事项议事等各项规章制度,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要按照“五村两规范”的目标,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发展经济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努力把新农村建设成为特色经济发展的新基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样板,科技普及推广的新阵地,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窗口,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家园。

新农村考察报告范文第6篇

5月12日至5月26日,我有幸随鸿举市长率领的市政府代表团访问了加拿大、日本、韩国。特别是韩国新村运动及日韩农协的做法,对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直接借鉴意义。现将日韩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韩国新村运动及日韩两国农协发展总体概况

访问期间,我随团先后访问了日本广岛农协、韩国农业协同组合中央会(农协),考察了日本广岛安佐南区塑料大棚栽培、韩国现代农业,拜会了两国农协高管人士并与之进行了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韩国新村运动及日本、韩国农协发展的认识。

韩国新村运动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并延续至今,是韩国在城乡失衡的背景下由政府实施的一个实验性项目。韩国新村运动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历程,70年代主要是精神启发、创新经营、改善环境和帮扶贫困;80年代主要是对农业机械进行改造升级,实现政府与民间的互动共助;90年代主要是发展部级服务组织,对农民福利进行改革;21世纪以来主要是发展以高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农业,近来又发起了第二轮新农村运动--泛国民的“城市关爱农村”运动,核心是推进“一社一村”结对子,组织一个企业或学校对口一个村,帮助农村进行宣传、采购其农副产品,组织城市义工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开展农业旅游观光活动。韩国的新村运动主要实施了三类工程项目,即改善生活环境条件项目、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项目、精神启蒙项目。新村运动实施初期,改善生活环境条件项目主要包括换房顶、修院墙、绿化荒山、整修村内小巷以及建公共澡堂、公共洗衣处、公共饮水设施等,发展生产和提高收入项目主要包括农田水利建设改造、合作耕种、发展养殖业和牧业、普及农业新技术和高产优质品种、建立新村工厂、发展非农产业等,精神启蒙主要是指通过机制的建立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韩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40%的村不通汽车,80%的农户不通电,80%的农民住茅草房。经过40多年的持续发展,目前基本上实现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同步提高,有效解决了城乡发展失衡问题。这一运动受到世界上众多国家关注,“新村运动”已列入《大不列颠大辞典》,称之为“汉江奇迹”。据介绍,韩国新村运动已成为韩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原创: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到2004年,人均国民收入由70年代初的70美元,发展到2004年的14000美元,增长了200倍,城乡居民收入为1:0.84,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实现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步提高。

日韩两国都建有非政府组织性质的农协。日本ja农协是由集结人出资、自主性的非盈利法人组织,在全国拥有872个分支机构。农协向入会农民收取会费,年终按投资分配利润并接受会员监督。其职能主要包括:一是统一为入会农民购进农药、农用器材等农业生产资料和销售农产品;二是进行经济指导性工作;三是开展以金融为主的信用、储蓄贷款以及农业保险、医疗服务等。作用主要体现为:一是确保安全放心的国产农产品的稳定供给;二是发挥区域农业“指挥塔”作用;三是开展支持区域合作的有关活动;四是提供城乡交流所带来的农业价值;五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韩国农协成立于1961年,目前大约有24000名成员及1327个分会,是一个综合性的农业服务机构。它不仅组织农产品销售,而且在器材购买、促进农业产业化与流通化以及农业信用合作社等领域有广泛的业务,在韩国整个经济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通过农协进行的市场份额占整个韩国农业流通的40%,由农协为主组建的农业银行目前在韩国整个金融界排名第一。韩国农协发展贯穿于新村运动全过程,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平均化、农业机械化升级改良、农业产业化机构改革以及农民福利改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为突出的是,通过农协的作用推进了农村合作社事业,根除了农民承受不了高利贷的现象发生。

二、韩国新村运动及日韩农协发展的成功经验

通过听取情况介绍,实地考察企业和农协,亲眼目睹韩国的农村发展面貌,其主要经验是:

(一)精神改造立意,把农民发动起来。上世纪60年代,韩国城乡差距巨大,农民生活艰苦、居住简陋,农村无序现象普遍存在。自70年代韩国政府把农村开发列为国家发展战略并启动新村运动以来,韩国农业农村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亚洲除日本、我国台湾省之外农村现代化建设卓有成效的一个国家。韩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崛起得益于新村运动,新村运动的成功得益于对国人的精神启发。新村运动初期,他们通过机制创新,在农村大力培育“勤勉、自助、协同”精神,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整个运动营造了强大的思想氛围,纯正了民风;尔后,将乡村分为基础村、自助村、自立村三类,通过分类补贴来鼓励先进和鞭策后进,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热潮。21世纪以来,又启动了“城市关爱农村”运动,通过城乡互动感化农民,使带有很强“官办”性质的运动转变成了民间自发的社会运动,进而形成了农村建设的持久动力。

(二)环境整治破题,把农村美化起来。运动之初,韩国政府选择了农民最关心、最急需的环境整治作为新村建设的突破口,使政府和农民的意愿一开始就处在高度一致的和谐氛围中。第一年政府无偿向每村发放335袋水泥,提出了拓宽村庄马路、改良屋顶、修缮院墙、挖井引水、建设公共洗衣场、架设桥梁、拉线安电、设置堆肥场、整治溪流、整顿卫生环境等十大项目建议,由农民自行选择实施;之后的若干年来始终不渝坚持推进,农村基础建设范围不断扩大,涵盖了整理耕地、整治河川、修建道路、开发农业用水、植树造林、恢复植被、修建乡村会馆及敬老院等诸多方面,使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韩国,农村基础设施趋于完善,房屋、道路与城市相比毫不逊色,河道、沟渠、山坡都经过了人工处理,“四合院”的农家小院环境优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条条标美公路直通农户,路不见弃物,山不见裸土,处处洋溢着和谐气氛。

(三)农协内外联动,把农业组织起来。日韩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提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源于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高度发达的农协组织,一方面增强了生产者应对大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农民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农协坚持一手联农户,把千家万户的生产者集结成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与会员同甘苦、共命运,使脆弱的农业坚如磐石;一手联市场,农民通过农协主体与市场及企业谈判,影响力更大,谈判力更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农民通过参与农协组织,由于交易数量的增加,在农产品销售上往往处于卖方市场,而在农资购买上又处于买方市场,改变了农民的弱势地位。此外,农协与政府及其农业主管部门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机制,共同研究商讨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在金融信贷、农业保险、农村医疗、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行政力量助推,把资源整合起来。日韩两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并不是完全依赖于农民自发和社会组织,众多积极因素及一系列健康机制的形成,都来自于政府的行政推动。首先,他们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统一指挥运作体系。如韩国从中央到地方层层建立了专门机构,实行公务员对新村建设指导责任制,规定县乡两级公务员每人每周到村里指导不少于两次,并对落实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先后参加组织发动的人员总数达到11亿人次。其次,构建了强力的财政“反哺”体系。近40年来,韩国政府对农村的投入累计达20亿美元;值得重视的是,政府1倍的投入吸引了3倍的社会资本,如此次前往的韩国孢川市蛟洞村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累计投入约19亿韩元,但其中政府投入仅6亿韩元,其余资金均来自于银行贷款和农民自筹。同时,韩国政府也注重从政策上构建支农体系,如在村镇规划建设中,他们向农民普遍发放最长可达30年的长期低息贷款、争取一些国际组织的贷款等。第三,注重发挥农技服务作用。两国在农业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技术推广、农民素质培训、生产良种供应等方面建立了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正是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这场发起于农村的运动仅经过短短五年时间,就延伸到国家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起全体国民的共鸣,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三、两国考察后的几点体会

鸿举市长亲率代表团赴日韩考察农协及新村运动,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优于两国农村建设初期情形,他们的一些成功经验可以为我所用,从中也得到一些启示。

(一)必须坚持城乡一体,突出科学协调发展。日韩两国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经历了从工业化、城市化推动农村现代化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如韩国,上个世纪中叶,主要力量还集中在工业基础和城镇建设上,城乡之间处于失衡的非良性状态;70年代以来,政府将农村发展列入国家战略,在政策取向、资源配置、舆论导向上倾向农村,并从行政的角度建立了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不仅促进了农村发展,而且进一步加快了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增加了国家的整体实力。经验告诉我们,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最佳方式,城乡融合是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的最高境界。重庆是一个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典型,改革开放以来积蓄了一定的城市能量,初步具备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条件。因此,建立城乡统一的大循环、大系统,是重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二)必须坚持自力更生,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日韩两国农业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与农民自发、自立与自强息息相关。“我们做就成”、“我们一定要成功”成为每个农民的信念,农民在农村建设中真正发挥了主体作用。在与今天的日韩农民交谈中感到,他们没有丝毫无赖与自卑,相反,充满了作为一名农民的荣耀,处处彰显出创业热情和发展活力;正是这种力量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当前,尽管我市广大农民积极拥护新农村建设,但少数农民的主体意识还较淡薄,工作被动、消极等待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任务,是依靠宣传、机制、政策的力量唤醒农民、启发农民、感召农民、激励农民,大力培育农民自力更生的精神,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内动力。

(三)必须坚持依靠科技,突出产业支撑作用。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科技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力量。1967年,韩国科技人员用粳型和舢型水稻成功培育出ir667稻种,由此掀起了以普及新稻种为中心的大米自给运动,开启了韩国历史上“绿色革命”的新篇章。当今韩国,农业科技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生物技术、水稻新品种、大棚温室栽培技术、计算机及遥感技术等广泛运用到农业各个领域,不仅有效提高了农产品自给率,而且大幅提升了优质率。日本亦是如此,贫乏的资源阻碍了广度发展,但科技的力量却促进了深度开发,大面积的黑土、泥炭土及泛碱土生长出了财富。日本和韩国依靠科技发展产业、依靠产业富裕农民、依靠农民建设农村的经验可资借鉴。

(四)必须坚持先易后难,突出改善农村环境。韩国新村运动从基础建设入手,逐步向增加农民所得、改善社会福利待遇等纵深发展。他们在建设初期,以物质供给为诱因,根据农民所需对房屋、道路等设施进行了改造建设,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在广大农村营造了珍爱环境的思想氛围。我市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直辖市,若干年来城乡之间的发展失衡,使广大农村暴露出太多的薄弱环节。在政府和农民投入有限、农村环境卫生较差的情况下,尤其需要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做起,如房前屋后清洁卫生管理、道路修建及整治、房屋改造、恢复植被、禁赌等等,坚持不懈地向前推进,使农村面貌有大的改观,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大的改善。

(五)必须坚持集约发展,突出创新经营体制。农业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日韩两国农民应对市场的成功经验是组建农协,通过壮大经营实力来提升农民在市场上的谈判地位。日本ja农协不仅负责会员的产品销售和农资群购,而且将功能拓展到报刊杂志、旅游观光、保险、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为每个会员创造财富、提供服务,农协的作用在会员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强有力的显现出来。我市受传统观念影响,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根深蒂固,农民在市场竞争中显得脆弱无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处于弱势地位。增强农民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最有效的方式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分产业把农民集结起来,凝成一个整体,增强产业的竞争实力。

四、对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他山之石可攻玉。从日韩经验可以看出,我市按照中央提出“二十字”新农村建设方针制定的总体发展思路是完全正确的,实施“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是切实可行的,今后工作的关键是完善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狠抓落实。为此,建议在“六个强化”落实上进一步下功夫。

(一)强化“一种理念”,实现城乡联动。城乡统筹发展理念是决定我国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建议继续做好六篇统筹文章,真正实现城乡联动。即:统筹城乡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统筹城乡劳动力结构和人口布局的优化,促进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统筹城乡社区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促进城乡建设一体化;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统筹主城区加快发展与远郊县地区跨越式发展,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统筹城乡配套改革,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体制一体化。

(二)强化“三百工程”,发展现代农业。坚定不移地推进“三百工程”,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当前,建议突出三点:一是突出优势产业,始终围绕优质生猪、柑橘、粮油等重点,打造支柱骨干产业;二是突出分类指导,从城郊型、丘陵型、山区型、库区型思考现代农业发展途径;三是突出“一村一品”,以100个示范村、900个推进村为重点,促进高效特色农业发展。

(三)强化“三农培训”,提升农民素质。加快推进农村人才资源整体开发,是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当前,建议重点强化对农民的中长期培训,一方面,合理调整教育结构,普及农村高中(职业)教育;同时,从农业部门的角度抓好三个方面的培训工作:一是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为每个示范村培养1—2名具有中专学历的实用人才、分别建立1所农民科技书屋;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和依法维权的能力;三是强化基层农技服务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工作实的基层农技服务队伍。

(四)强化“四位一体”,创新经营体制。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农技服务体系、产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四位一体”模式。原创:建议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作用;二是着力培育重专大户,促进产业大户向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三是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四是充分发挥农技服务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建立农科教、处站所相结合的机制,增强农技推广效果。

(五)强化“四项工程”,改善农村环境。推进村容整洁,既要抓农民传统生活习俗的改变,又要抓是农村垃圾污水的有序治理。从农业部门工作实际出发,建议重点抓好四项工程:一是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高标准完成生态家园示范户建设任务;二是乡村清洁示范工程,大力实施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和清洁水源工程,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三是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对重点畜禽养殖场进行试点治理;四是资源环境保护工程,加强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建设和耕地、渔业等资源保护。

新农村考察报告范文第7篇

一、耳闻目睹,走近"五朵金花"

__市锦江区__乡"五朵金花"在全国很有名气,是国内外享有盛名的休闲旅游娱乐度假区,是国家4星级风景旅游区。

"五朵金花"其实就是__乡的5个村,位于城乡结合部,占地12平方公里,分别是红沙村的"花乡农居"、万富村的"荷塘月色"、幸福村的"幸福梅林"、附马村的"东篱菊园"、江家堰村的"江家菜地"。

"春有花香夏有荷,秋赏菊韵冬梅香"。"五朵金花"形成了强大的市场品牌,成千上万的人群来此体验农耕生活,结伴度假、旅游、休闲和娱乐。近几年,"五朵金花"年均接待游客900万人次左右,年产值1.8亿元,村集体收入3583万元。

二、辨色识香,细研"五朵金花"

"五朵金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争奇斗艳,关键之处是在于依托"花产业",融入"花文化",突出"四化"的建设方式:

(一)产业化发展。__乡充分发挥传统种植梅花、、荷花的优势,围绕做大做强观光休闲农业,破解农民单家独户闯市场的风险,将土地资源统一规划开发,实现产业化发展的格局。"花乡农居"培育花卉基地;"幸福梅林"形成梅花森林;"江家菜地"体验协议种养;"东篱菊园"打造品牌;"荷塘月色"发展水岸经济。采取自主经营、与别人联营、出租给有实力的公司等方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出农家乐300多家,接待海内外游客千万人次,经济收入2亿元。

(二)景观化打造。按照"宜散则散、宜聚则聚"的原则进行农房改造,打造成一幢幢赏心悦目的民居,形成靓丽的风景线。按照"农户出资、政府补贴"的方式,引导景区内的经营者对厨房、厕所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改造,对经营场所进行全面系统的规范,使其与景区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相协调。注重生态环境,打造湿地,新建绿地,保护原生态植被,让人感到"一个村庄就是一座公园"。

(三)城市化建设。以城市基础设施的标准,整体规划,完善乡村基础建设。新建和改造乡村道路14条6580米;建成蓄水量20多万立方米的微水治旱水利工程;修建日处理1000吨的污水处理站4座、村民活动中心5个、卫生服务中心5家,公厕15座,铺设污水管网14公里,家家通天然气,户户通光纤,有线电视、自来水通达率100%。

(四)市民化生活。把城市的保障、教育、就业、救助等政策和制度延伸到农村,不征地、不拆迁,不失利、不失业、不失权,让农民就地享受城市化的文明成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92%,已征地失地农民就业达率95%,成为了令人羡慕的"新市民"。

三、转变观念,解读"五朵金花"

资源有限,创意无限。"五朵金花"是"思维指引行为"、"思路决定出路"的最直观、最生动的写照。

(一)规划引领。__乡地处城市通风口,按规划不能作为建设用地,土质系龙泉山脉酸性膨胀土,处于"土地不多人人种,丰产不丰收"的境况。定位不准,很容易形成"城中村"。路子不对,农民很难脱贫致富。"五朵金花"充分利用花卉种植传统优势和背靠大城市的地缘优势,因地制宜,注重项目策划和环境营造,在"花园之中建农居,农居内外建花园",走出了一条既有利于农民就业增收致富,又有利于市民观光休闲旅游的新路子。

(二)文化润色。将文化、艺术、创意等元素融入"五朵金花",着力培育特色文化创意产业,把"五朵金花"片区逐步打造成绘画、摄影、雕塑等艺术与创意结合的栖居地,促进其由单一的"观光+休闲"逐步向"文化+休闲+商务"的多元化产业模式转变,打造部级品牌观光休闲农业平台。

(三)旅游带动。将传统的耕种农业逐步引导向附加值更高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推出赏花、休闲、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旅游项目,具备"食、住、行、游、购、娱"功能,满足了不同消费需求游客的需要。

(四)市场托举。大力招商引资、聚集民间投资,增加财力投入等多渠道融资模式,给"五朵金花"注入活力。按照政府合作经营、先行投入再溢价退出的方式,引进了__维生、上海大地等花卉龙头企业和北京金港赛道等知名企业入驻。20__年以来,共吸引37家大型企业入驻,吸引民间资金2亿元。

(五)土地流转。成立土地流转中心,以土地入股的方式,由土地流转中心统一经营,每亩流转费1500元,按10%-20%分红。用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使土地向有技术专长、有资金实力、有经营能力的专业大户、工商业主和经营能人集中,形成有规模的农业产业基地,为农民提供租金、薪金、股金、保障金四项稳定收入。

(六)政府推动。打造"五朵金花",从建设到管理,始终体现了政府的

强势推动。政府抓规划蓝图不动摇、抓部级名牌的标准不降低。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财政、税收、信贷上给予倾斜,20__年-20__年,政府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达1.5亿元,仅农房改造一项,政府就投入2827万元。

四、抓点示范,借鉴"五朵金花"

在羡慕、赞叹"五朵金花"的同时,更多的是要从中借鉴一点有益的东西,抓点示范,打造__市自家的"金花"。

(一)选点:以城效农村为主体。对城效农村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特点和市场需求,反复进行科学层面上的分析,因地制宜选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地方,发展观光休闲农业,逐步推开。建议城市四区每个区选择一个试点,荷塘区选择荷塘公园附近村组,芦淞区选择栗塘村徐家冲组,天元区选择神农生态园,石峰区选择九朗山。

(二)规划:以观光休闲为目的。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自然和谐和区域经济特色,发展"农家乐",积极推进连片联户规模化经营,形成规模休闲农业新的亮点和辐射点,吸引广大市民和周边人群结伴度假、旅游、休闲和娱乐。

新农村考察报告范文第8篇

*月*日-*日,我带领州政府办、州农办、州扶贫开发办、州农业局、州水利局、州建设局、州交通局、州林业局、州财政局等单位负责人,到长沙市和江西省***市专题考察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考察期间,我们先后与**、**两市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并实地考察了长沙市浏阳县、长沙县和赣州市信丰县、龙南县的10多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同时收集了两市建设新农村相关资料。所到之处,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两市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场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一、两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作法

通过考察发现,两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深入人心,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和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长沙市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赣州市的“五新一好”(即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和创建好班子)都初步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广泛发动,引导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长沙市组织万名干部深入村组农户宣传推进新农村建设政策,发动群众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赣州市印制了126万张新农村建设年画,编印了《新农村建设读本》和《新农村建设农民住宅推介图集》,摄制了新农村建设专题片,编排了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春暖红土地”系列节目,举办了“新赣州、新农村、新家园”摄影大赛,营造了浓烈的宣传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在新农村建设推进过程中,赣州市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原则,组建村民理事会,让农民自主管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事务。同时,注意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吸引和激励农民投资投劳参与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在村镇规划、“三清三改”(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和改水、改厕、改路)、“空心房”改造等一系列事务中,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真正落实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二)点面结合,推进新农村建设纵深发展。长沙市结合实际实施了“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从2006年起,对全市1000个左右行政村,按照“三改三整一分离(即改电、改水、改厕,整修乡村公路、整治村容村貌、整治生态环境和实行人畜分离),建设长沙新农村”的要求,进行整治。其中用3年时间,建设100个左右“农民富、村庄美、风尚好、班子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2008年后再扩大示范范围,分期分批推进。以“百村示范”,带动“千村整治”,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赣州市实行“四步走”,第一步从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把“三清三改”作为启动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同时把搞好村庄规划作为管长远、管根本的基础工作来抓。第二步是在集中整治农村违规批地、乱占耕地建房的基础上,堵疏结合,引导农民拆除“空心房”、流转宅基地,改造旧村落,建设新村镇。第三步是在“三清三改”的基础上,着力推进村庄整治和改造,使农村的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在较短时期内有了一个较大的改观。在村庄整治改造中,该市探索和总结出五种模式,即“空心房”整治型、村庄整治改造型、整体拆旧建新型、社区新村型、自然生态农庄型,实践效果非常好。第四步是抓点连线扩面,适时开展了文明路创建活动,用点线面结合的办法形成了一批交通沿线新农村示范村落,使新农村建设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不断扩大。目前,该市已完成264个小城镇1046个行政村总计6621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完成了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和六大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在抓紧实施;“空心房”改造面积达410平方米,腾出老宅基地5980亩,垦复耕地5.36万亩,拆除废弃牛栏、猪圈、茅厕5.76万处,完成村庄改水6718个,改厕6.7万座,受益人口达50多万人;建立各级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600个,发展会员7.8万名,联结农户20.3万户;通过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农民57万人。

新农村考察报告范文第9篇

—、基本情况与取得的成效

㈠调查的基本情况。

我们这次活动调查的村民小组有4个,村干部3个。我镇农村劳动力有1.2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9亩,渔业养殖面积1.2亩。农村医疗覆盖面积占52%。近年来,尤其是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一些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执行,使得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另外,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㈡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及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我们镇的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全镇gdp20*比往年增长进8%,尤其是养殖业的发展。同时实施了镇村道路建设、镇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道路建设、镇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培养了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

二、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㈠农业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

我们镇的农业主要是以水稻、小麦等为主。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等问题十分严重。我们这里的农业产业化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农村合作经济功能作用还需要加强。

㈡农村医疗等事业建设还比较落后。

我镇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㈢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虽然近年来在农村实行了村干部的精简,但是一些干部的思想及素质仍有待提高。在调查中也了解到,大多数村民认为加强农村基础组织建设的当务之急就是选好村领导。先如今科技在农业生产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思想素质方面,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因此,新农村的建设关键在于农民素质的提高。

三、对加快我镇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几点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认为我们镇的新农村建设目前尚处在起步探索阶段,任务还比较艰巨。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我的建议是:

㈠加大农村的投入。

推动社会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的情况,从而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另外,政府应该组织一些先进的人才引导村民合理运用高科技进行生产,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㈡提高农民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广泛的人力资源。

建设新农村,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根本的问题还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出一批有文化和懂技术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是更多的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接受教育;政府应该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回到农村,回报社会。此外,就是加强农民的思想素质教育。

㈢为新农村的建设作好规划。

新农村考察报告范文第10篇

一、主要感受

*、*、*、*城建及新农村建设工作,起点较高,规划科学,特色鲜明,带动作用强。每到之处,我们都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受到一派新农村建设的新气象。回顾考察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1、领导思想解放,重视程度高。我们考察的四个县市在城建及新农村建设当中,地方领导层都十分重视城建工作,给我们的感受是县市主要领导把城建作为重头戏,倾注全力投入工作,思路开阔,思想解放,迈步大,力度大,效果明显。领导重视。坚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明确政治责任,夯实各级各部门包重点的工作责任,着力建设示范样板工程,形成了抓城建就是抓发展的浓烈氛围。

2、宣传到位,社会认识到位。各地都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强化“项目是生命线,投资者是上帝,引资是功臣”,破除陈腐思想的束缚,树立以城建发展凝聚人心,以城建发展论英雄的观念,始终坚持以发展说话,发展以数字说话,数字以事实说话。各地都坚持围绕城建发展抓合力,形成合力促进城建发展,四大班子之间、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都围绕发展这个中心,转变观念、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了“一心一意抓发展、万众一心求发展、千军万马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3、科学规划,严格标准。在城建及新农村建设工作总体规划上,注重实施亮化工程,大力培育特色城建。在具体规划上,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努力发挥优势,做到一地一特色。*、*以工业发展为推动发展城建,抓城建抓新农村建设,*就发挥地理优势发展城建,*东城新区立足区域优势,以金融贸易区、出口加工区、高科技园区为基础,建设功能完备的产业园区。

4、项目支撑,资金到位。在重点工程建设工作中,坚持引进项目,以项目为支撑,整合各类资源,倾注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支持重点开发建设。坚持外向带动战略,增强发展动力。这几个地区城建发展呈现出强大的活力与其坚定不移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积极扩大项目招商,牢牢把握对外开放不同阶段的重要机遇,不断巩固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密切关系。以项目招商为龙头,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扩大开放,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安排各类项目,整合各类资金,建立捆绑使用机制,形成了整体推进的强大合力。

5、措施得力,力度较大。强化领导责任制、责任分包制、建设督查制、效果评价制、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制度,确保建设进度和质量。建设措施硬,力度大,速度之快。同时,强化全程服务,创造“四个环境”:一是创造上下同心,开明开放的舆论环境。二是创造主动热情、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确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着力建立长效服务体系,推行服务全程制,从各个环节服务投资。确保政策不在自己手中截留,差错不在自己身上产生。三是创造公正严明,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四是创造优惠宽松、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

6、整体效果好。从四个县市建设的整体效果上看,都表现出重建设出成绩的良好效果。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建设标准高,展现了新农村建设的新气象,良好的外部形象给招商引资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二、主要启示

*、*、*、*城建及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设格局,他们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值得我县学习和借鉴。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领导重视是前提。领导重视是搞好工作的前提。城建开发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各行各业,仅靠城建部门是不行的。搞好城建开发工作,必须进一步夯实各级各部门一把手抓的责任,形成一把手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必须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走“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路子;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真正把城建开发工作作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开发县域经济的突破口来抓,真正形成全社会抓建设的局面。

(二)科学规划是基础。科学规划是做好建设的基础。在实施建设中,要坚持把科学制定规划放在首位,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是坚持立足长远,着眼当前;二是立足实情,注重实效。规划工作要充分结合实际,既要看到基础,又要看到潜力,既不好高骛远,又不畏首畏尾;三是注重特色,准确定位。要充分发掘优势和特色,在结合现实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外地经验,形成独具特色的建设格局。

(三)资金是关键。资金投入是事关城建工作的关键。城建工作,既涉及路、水、电、广电、通讯、民居等基础设施建设,又涉及产业发展和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仅靠政府的资金,根本无法满足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只有通过项目招商,充分利用外商资金,才能形成强大的助推力,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同时要组织发动群众对直接受益的建设项目进行自我投入,引导群众作为投入主体,充分发挥受益群众积极参与建设和管理,成为推进城建开发工作的不竭动力。

(四)真抓实干是保障。城镇建设工作项目多,任务繁杂,能否树立真抓实干的作风是保证建设项目取得实效的关键。要通过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夯实工作任务。实行一个重点落实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一套工作机制考核,一套干部力量实施,各部门联动,将工作项目细化到具体部门,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规划项目、资金、技术、人力捆绑使用到位。

三、几点建议

学习*、*、*、*等地城建及新农村建设工作经验,建议我县今后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寻求城建及新农村建设的新突破。

1、加强领导,理顺体制。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强化各级各部门抓建设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明确各级各部门一把手抓城建工作的责任,切实将城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理顺城建工作机制,形成领导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超常工作的运行机制,形*、乡镇、部门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

2、注重规模,形成特色。坚持把规划工作做在建设之前,做到着眼长远、抓好当前,突出特色,着力挖掘资源,形成独特的建设布局。建议县里今年将老*开发建设作为重点,加快项目招商,以招商项目促进建设步伐。

3、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引进力度,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引进项目资金,集中投向重点工程建设,确保重点工程建设资金投入。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加大监督、检查、考核工作力度,确保各项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

上一篇:教学考察报告范文 下一篇:住宅考察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