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判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8 05:28:31

行政审判工作经验总结

行政审判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一、审委会之缺陷与弊端日益显露改革势在必行

审委会制度是我国诉讼制度的一大特点。在我国现行的诉讼制度中,它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各级法院内部设立审委会,由它讨论决定案件和审判工作的其他问题,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有几十年的历史事实。审委会曾起过很大的积极作用,至今仍发挥着很大影响,审委会的设置和运作属集体决策制型,长期以来,这个通常由院长、副院长、某些庭长以及资深法官组成的机构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担任了很重要的角色。从司法决策的角度看,审委会无疑是法院中最高权力机构,依据有关法律的规定,不仅一些重大疑难案件要由审委会决定,就是一些普通案件大多也要经过审委会讨论决定,甚至有些案件,审委会的讨论和决定发生在合议庭开庭审判之前。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化,审委会的设置及对案件的决定与实际审理过程的脱节,也即通常所说的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弊病显而易见。部分案件的当事人所能够见到的且争讼于其面前的法官并不握有决策权,而能够决定案件最终结果的人却大多不参与审理,无论如何,这是不符合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公开审判原则的。审委会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产生和存在的审判监督组织,这样的组织体制之所以能在我国形成并长期维持,自有其可以理解的原因。当前审判方式改革的重点是强调以诉讼参与人为主体,围绕案件事实证据、争议焦点、是非责任、法律适用等问题,通过双方当事人当庭陈述、当庭举证、质证、当庭辩论,法官当庭认证、当庭解决诉讼纠纷,当庭判决,通过突出司法程序的公正树立法院公正的形象和保证实体的公正。而审委会讨论案件不公开进行,无法做到直接听证,当庭认证,当庭判决。这与当前审判方式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存在冲突,在某种意义上阻碍了审判方式改革的进行和深入发展。尽管审委会在一定历史时期发生过积极作用,但与现代司法观念,特别是与审判公开独立原则和科学的审制组织制度是相悖的。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民主法制不断完善发展,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由它所要求并推动的司法制度的突破性变革,人们广泛要求司法组织和司法程序更加民主、科学、公正、公开,更加规范和完备,而审委会制度的现状则与这些要求却越来越不相适应。

1在现行法律制度下,审委会组成存在的一些缺陷和弊端。宪法规定,人民法院的组织由法律规定。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各级人民法院设立审判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这就是审委会在宪法及法院组织法上的根据。审委会如何组成,法院组织法第十一条只简单地规定为,院长提请同级人大常委会任免审委会委员,院长主持审委会会议,此外同级检察院检察长可以列席会议,从此得知,法院院长是审委会的当然委员和当然会议主持人;其他委员的任免实际上操持在院长手中,审委会的任期、届数、组成人数均无法院组织法上的依据,从而造成审委会组织上的两个缺陷,一是审委会隶属于院长的“行政化”的司法权力之下,民主集中制难以切实贯彻;二是审委会组织具有较大的任意性。

2. 审委会的职权,功能在法律上模糊不清,存在矛盾。法院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审委会的任务是总结审判经验,讨论重大的或者疑难的案件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因此,审委会的职权功能主要是两个,一是总结审判经验,二是讨论审判问题。这里没有规定决定案件的职权和功能,至于审委会经过讨论是否要得出某种结论,讨论行为及讨论结果具有什么法律意义,均无明确规定。至于其他法律对审委会的职权、功能的规定是否明确、具体,从总体上看是否定的。

关于审委会职权、功能的规定,除法院组织法外,主要见于已被修正的79年刑事诉讼法,已失效的82年民事诉讼法,89年 行政诉讼法,91年民事诉讼法和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它们对审委会的主要规定归纳起来主要是三条,一是院长任审判长的回避,由审委会决定;二是重大、疑难案件、院长认为需要提交审委会讨论的,由院长提交审委会讨论决定。审委会的决定,合议庭必须执行;三是院长对本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如果发现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必须提交审委会讨论决定。这三条表明,审委会拥有诉讼法所赋予的院长回避决定权、案件实体审判权和审判监督权,不过这里需强调,91年民事诉讼法和89年行政诉讼法都取消了审委会的案件实件审判权,没有上述第二条的规定。而如今实施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则对审委会实体审判权作了很大限制,规定为“合议庭开庭审理并且评议后,应当作出判决,对于疑难、复杂、重大案件,合议庭认为难以作出决定的,由合议庭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委会讨论决定。审委会的决定,合议庭应当执行。”这使我们得知,现行三大诉讼法对审委会所赋予的诉讼法上的职权,特别是案件实体审判权,很不相同。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在它们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对审委会的审判权采取了相反的对待方式,前者是限制性保留,后者是干脆取消;行政诉讼法则一开始就完全避开审委会的案件实体审判权,根本未予涉及。由于三大诉讼法关于审委会职权、功能的规定很不相同,由于诉讼法发展中对审委会和一些实质性职权采取相反的立法态度,由于其在组织法上所具职权功能与诉讼法所赋职权功能存在差异,所以一目了然,审委会职权、功能在法律上不一致、不明白,显然存在立法和认识上的矛盾。

3.审委会的运行程序在法律上的缺陷。无疑,任何诉讼法都不可能对法院内部具体工作程序作无遗漏的规定,任何人也不会提出这种无遗漏之规定的要求。可另一方面,作为各级法院内对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案件尤其指明是重大复杂疑难案件拥有实体审判权在刑诉法上合法、在民诉、行诉法上于法无据,而仅是无可争辩的“事实”的审委会,它如何接受案件或问题,如何讨论决定案件,从法律上找不到有关的程序规定,仅能发现的程序只有一条:案件或问题由院长提交审委会。象审委会这样的组织,其审断案件讨论问题作出决定,没有明确公开的法律程序,确实是立法上的一大疏漏。

司法组织及活动的特征与规律,就在于重程序,依靠科学而详备的程序,司法中的程序本身就具独特价值与功能。绝不应将讨论情况保密与运行程序公开对立起来。应即刻改变审委会无法定程序可依的状况。要建立和完善审委会讨论案件或问题接受程序,会议召开程序,案件或问题的调查、讨论、质辩、表决、异议、记录确认签阅和担责程序。从现行法律的规定来看,审委会在法律制度上的缺陷是很大的,但这还不是其全部缺陷,在实践中,审委会的弊端可能还要多一些,而这对司法法律建设的发展是有一定影响的。

4.审委会的运行无法定程序可依,但它又必须依据一定程序,即内部遵循的不成文程序,这些程序应当“稳定而合理”。可事实上,审委会运行的程序较随意,有些“程序”还直接不符合法制要求。如院长在遇到疑难复杂重大案件时,甚至未经合议庭审理评议就提交给院党组,或政法委,或党委政府,或这些单位的领导人,避开了审委会;尔后,院长又把有关党政部门及其领导的意见带回合议庭和审委会,审委会成为贯彻党政部门及领导意见的机构,使党政部门及一些领导能直接干预法院对具体案件的法律适用和审判。这不是坚持而是损害党的领导,这违背宪法法律关于审判权和审判独立的规定。此外,审委会讨论决定案件制度和回避制度相矛盾,回避制度的严格执行是实现程序公正的基本要求之一。由于审委会讨论案件是不公开的,当事人事先无法知道哪些人参加,何时讨论,根本无法申请回避,使得法律规定的当事人的申请回避权无法实现。实践中当事人的请求回避权完全有可能落空。法律规定院长担任审判长的回避由审委会决定,那么审委会在作决定时院长应否先行回避,院长被决定回避后如合议庭认为这是重大疑难案件,要提交审委会讨论决定,院长还要否回避,院长应否自动回避,法律没有规定,而实践中的做法也不统一,一旦院长不自行回避,加之审委会是秘密运行的,那么当事人要指望得到公正裁判就必然存在疑问。审委会讨论的案件,在判决书上要由合议庭成员署名,审委会委员不署名,这种运行方式即为“暗箱操作”,几乎不受社会监督,法律监督也十分乏力。审委会讨论案件,实行民主集中制,集体负责,如果出现错案,难以追究个人责任,使个别执法者有徇私枉法之机可乘。

5.审委会讨论决定案件是和公开、直接的诉讼原则相悖的。审委会讨论案件是秘密进行的,除了汇报人和记录人员外,其他人是不准入内的,更不用说旁听、报道。这显然和审判公开的原则相矛盾。审委会事实上掌握着案件的命运,合议庭的职权功能一定程度上落空,审理者是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判决者是审委会,造成了“审”“判”分离,使大部分法官不能完整行使审判权,势必影响法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不利于他们业务水平的提高。在实际审判过程中,审委会很少或基本不参加案件的审理,只是听取汇报,以决定案件如何处理,且法官和合议庭的意见如果与审委会的意见不一致时,法官和合议庭要服从审委会的决定,这样就造成合议庭审而不判,议而不决,审委会判而不审的情况出现。再则,合议庭稍有难处或把握不大,便推给审委会。还有某些法官为偏袒一方当事人,往往把案件甩给审委会,并以带倾向性的汇报影响后者,使其作出对己有利的决定,这样,体现个人私利的判决,可能经由集体决议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有可能歪曲了审判责任制。审委会决定案件存在程序上的障碍和其自身功能上的障碍,它不是通过开庭审理的方式了解案情,也不直接接触案件,讨论案件时当事人并不在场,一般不展示证据,委员亦不直接听取当事人陈述及辩论、辩护,仅仅是听取案件承办人的汇报和根据案件承办人所写的案情报告来作出判决,这如同不接触病人而开处方的医生,很难相信和指望委员们如此匆匆浏览加讨论就全面了解案件事实证据和应适用的法律,给案件作出科学公正的合理合法的解决,这种审判方式不利于准确判断、分析证据和查明案件事实。同时案件的当事人所享有的辩论、辩护权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行使。实践表明,诉讼制度民主化的标志之一就是审判的公开程度,如果判决不是建立在通过当事人公开辩论查明事实的基础上,这种审判制度的科学性民主性就存在疑问,而这也是与公开审判的原则及要求是不符的。

6.审委会决定案件命运的权力要求隶属于院长权力之下,因为,案件是否提交审委会由院长决定,审委会委 员由院长提请任免会议由院长主持,审委会讨论决定程序也由院长把握。这样,审委会决定案件的权力只是院长决定案件权力的表现。由于院长集多种权力于一身,并按行政方式管理审判组织管理案件,这样,审委会的“民主集中制”也无多大约束力。其结果,审委会只有依附于院长“行政化”司法权力才能实现其功能。它本身的功能却走样,院长的司法职权也日益行政化。另外,依据诉讼法规定,对按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案件和上级法院发回重审案件,应另组合议庭审理,这是为保证再审或重审的质量而规定的一种特殊回避制度。而实践中,若该案是经过审委会讨论决定的,法院不可能另组一个审委会来审理本案。这就会使再审或重审流于形式,无法保证再审、重审的质量。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审委会的决定,合议庭应当执行,而这之中不排除合议庭的正确意见被审委会的不正确的决定取代的可能性。因此,由审委会讨论决定案件,并不能保证案件的质量。

二、审委会改革应遵循的要求

不能否认,在当前还有部分法官素质较低,司法腐败问题在某些地方较为严重的情况下,由审委会讨论决定案件对保证案件的审理质量、防止司法腐败具有一定的作用,且留给我们的经验很丰富。但是,权衡利弊,决定对审委会讨论案件制度进行改革是进一步深化审判方式改革,完善我国诉讼制度的必然要求。改革审委会,应扬其长除其短,科学设计它的组织、功能及运行程序,这要求我们对它的改革应遵循一些特定要求。

1无论修正之后的法院组织法怎样规定审委会,都要注意坚持以全面合法规范化原则出发,对其组织结构、职权功能、运行程序上周详规定。所谓全面合法规范化,即将来审委会在实际活动中所拥有的组织方式、职权功能、基本运行程序,都有科学周详明确的法律规范依据,而现在的审委会其组织上、职权上、程序上的一些东西就不符合这个原则。院长提请任免审委会委员要否制约,如何制约,审委会在民事、行政诉讼中的审判权的合法性在哪,这些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诸如此类大的漏误,要完全避免。

2对审委会这样重要的组织,一定要在立法规定上采取精细相适宜的指导方针。原有许多重要立法都有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宜粗不宜细,可是操作起来,解释起来就难了。象审委会这么重要的审判组织,在法律上只用了不到100字就把它的组织、职权、程序规定了,简单但不简当,却造成了实践中的无法可依。现在我国整个立法都在转变那种宜粗不宜细的观念,法院组织法关于审委会的新规定也要体现这个转变才行。

3审委会享有和不享有哪些职权,具有和不具有哪些功能,应遵循和应禁止哪些程序,都要明确职权之大小、范围也要明确。明确性是避免任意性的保证,也是加强审委会作用的前提。但必须对它以进行改革和科学而明确地界定其职权、功能为前提。全国法院工作会议强调要求要强化审委会的职责,也是以改革法院审判机构和其他机构,规范它们的设置为前提的。

4积极主动适应审判制度及整个诉讼制度和司法制度改革、适应加强司法独立的需要。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制度都在并将进一步深入地改革。审委会制度的改革要主动适应。要认识到,审委会改革是审判组织改革的枢纽环节。未来诉讼将主要依靠司法程序来体现、保障司法公正、司法组织与活动在宪法法律范围内的独立性的加强,将体现在全部的法定的程序中。因此应使审委会的程序公正,独立性强,对司法制度改革具有更高的预见性,更久远的适应性,并充分反映在立法上。

5保证职、权、责多方平衡协调。首先要求改革审委会时,考虑其自身职责职权,权利义务的平衡,要构造责任承担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其次,要保持审委会与其他审判组织职责权的合理划分和平衡。第三要理顺加强外部监督机制,约束其职权责。最后也最为重要,即保证审委会在控辩式的刑事、民事、行政诉讼制度下,保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权利义务的平衡,因而要构造审委会与诉讼当事人之间的某种制约机制。如根据控辩式刑诉模式,审判组织内部讨论决定案件活动应对双方同等保密或公开,但检察长可列席审委会,而这种列席应取消,检察院对审委会的监督,应通过法定的检察机关的审判监督程序进行。遵循审委会改革的各项要求。完善审委会组织体制的活动制度,规范其设置和职权,法院体制及活动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就会因此而迈出重大步伐。

三、审委会如何改革的思考和设想

近几年有一些人主张取消审委会,但笔者认为,根据当前我国法官的状况,还不能取消审委会对大案、要案的判决,发挥这些经验丰富的委员们的才智和领导作用对保证公开公正审判仍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在法院内部一定要严格实行审判责任制,使其有职有权有责,要理顺合议庭,院庭长,审委会的职责、权限、决定案件范围的关系。

从总体上分析,审委会改革应从调整组织结构、改变职权、转变某些职能,建立完备的程序几方面着手,以法院组织法的修正为法律保障。审委会现在拥有的职权,主要是总结经验,讨论决定案件,决定院长的回避,决定案件是否再审、讨论其他审判工作,特定审委会的司法解释讨论通过权。审委会作为特殊的审判组织,人员的组成应由“权力型”向“专家型”转变,除院长,分管业务的副院长是当然的委员以外,其余委员由业务能力较强的法官担任,讨论方式由现在的会议室听汇报改为临案听审及时议决。应当明确,审委会委员不是一种待遇,其构成应该是专家型人才的组合,应当提高委员的专业水平,非业务型的院级领导不应参加审委会,更不应是其当然委员。这里,总结审判工作经验的职能职权,特定审委会的司法解释权应予保留和规范,决定院长回避的职权应保留。讨论决定案件的权力若要保留,则要改革工作方式,运作程序应为法官事先向审委会说明,开庭时审委会委员应在场听取法庭开庭过程,听取双方当事人及人的陈述及辩论意见,这样便于了解案件的真实情况,作出符合事实符合法律的决定,便于案件公正处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判而不审,审而不判的问题,以贯彻诉讼公开、直接原则。尽管法院组织法规定,审委会应讨论重大或疑难案件,但应尽量限制提交案件的条件及数量,讨论案件的范围限制在再审案件和重审案件,使审委会将工作重心放在总结审判经验上,而不应过多地处理一些具体案件。当然,应当看到在面对某些行政干预太多的案件时,将案件提到审委会讨论,可以免去法官的某些麻烦和困难,在这种情形下,审委会的存在,无疑是为法官树立了一道挡箭牌。但这也只能作为特殊的情况来考虑,总的来看,审委会的首要任务还是在宏观的审判工作指导及经验总结上,即使是对具体案件的指导,也一定要严格限制于重大、疑难案件。另外,即使是经审委会讨论过的重大疑难案件,也应实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讨论决定案件的权力若要取消,则增设对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向合议庭提供咨询意见的职权。讨论其他审判工作这一项要具体化,否则要取消。取消审委会的讨论案件决定即实体审判权的理由是:1法院组织法上无此职权规定,其他法律规定存在矛盾,取消其审判权,实践中就基本克服了审判权责不明和“审”“判”分离的可能,而且有利于加强合议庭和审委会的组织建设;2有利于将审判职能和审判监督职能科学分离,使职能关系规范、明确;3取消其审判权,有利经济诉讼行为,减少环节,降低诉讼成本。有两审终审制度,有法院内部的咨询机构,有法院、检察机关的审判监督机制,因此即使合议庭审判出现冤错,也有强大的纠正机制。因此,改革后的审委会应是一个以咨询权、审判监督权、决定院长回避权为主要职权的咨询和监督机构,审判权将完全归还合议庭。审委会改为咨询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各法院自行聘请资深法官和有关专家组成。法官在办理案件中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向咨询委员会提出咨询,其意见仅供参考,是否采纳由承办案件的法官决定。这样,一旦发生错案,则由承办该案的法官承担责任。

审委会的现行组织方式,要按保证审委会更公正更独立更权威的要求进行改革。其中,要取消院长提请人大常委会任免审委会委员的制度,改由法院按法定法官比例或人数从本院法官中选出;改革院长为审委会当然委员和会议主持人的规定,院长当选始得为审委会委员,副院长、庭长等亦然,会议主持人由审委会推选,定期 轮换。审委会委员有任期、任届期限制,再当选得有最短间隔期限制。审委会人数或比例应确定。检察长不再列席审委会会议,其理由是审委会讨论案件,不涉及审判程序是否合法问题,且讨论决定的结果将以裁判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无监督的必要,这与合议庭评议案件公诉人不能列席是同样道理。检察机关在刑诉中既有法律监督的职责,又处于代表国家控诉犯罪的地位,让检察长或者其他检察人员参加研究对被告人如何定罪处罚的审委会会议,不利于法院公正裁判。据此,法院组织法第十一条第三款“各级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员可以列席”这一规定应当删除。

审委会活动程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主要的问题有1关于院长回避决定程序。院长或合议庭或当事人直接向审委会提出申请,院长为审委会委员的,在审委会讨论决定回避时应先行回避;其他审委会委员有权要求院长先行回避。2关于咨询请求接受程序。合议庭庭长可以向审委会直接提出请求,审委会应当接受,并限制提供包括附有异议的咨询意见书,院长有权就审判工作问题提请审委会咨询。3关于审委会的讨论,调查、辩论、决定、异议程序。审委会履行咨询职责,行使审判监督权,都要按民主集中制进行调查、讨论、辩论,最后作出决定,少数持异议的,应将异议详细记录在卷。所有赞成决定的委员应签名,并应签阅确认记录无误。4关于审判监督程序。审委会当期主持人发现本院生效裁判确有错误,应提交审委会决定是否再审。其他审委会委员发现本院生效裁判确有错误,有权提请当期审委会会议主持人决定提交审委会讨论决定是否再审。5程序的限制与禁止。对法无规定或不能详尽规定的程序,要防止限制其任意性;对违反宪法、法律规定,违背司法独立、审判公正要求的行为,要从程序上禁止。6责任追究程序。必须保证审委会咨询意见和其他决定的质量和效率,对无正当理由拒绝咨询或作决定或故意迟延咨询决定的,对因集体过错而提供错误咨询意见或作出错误决定的,应追究到会委员的信任。

行政审判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一.司法调解再度受到社会关注的社会背景及现实要求

(一)司法调解再度受到社会关注的社会背景。我国的司法调解在历经“马锡五式”、“调解为主”、“着重调解”三个阶段的发展后,伴随着审判方式改革,在20世纪90年代后在司法审判工作中的地位一度被削弱,判决在人民法院处理案件中占居主导地位。但在特定民族历史文化与特殊的国情背景下,片面追崇西方法治主义,寻求单独依靠法治力量来解决各类社会矛盾的道路终没行通。并由此引发大量不安定因素。从国家局统计数据看,涉法案正在逐年攀升,给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压力。如何处理急剧膨胀的社会矛盾,成为我国政治、法治建设必须研究的重大社会课题。基于此,在相关条件逐步成熟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为司法审判工作指明了政治方向。贯彻中央精神,最高法院随后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发挥诉讼调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积极作用的若干意见》,从多个层面对司法审判服务社会和谐进行了规范性要求。特别是肖扬院长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进一步就“充分发挥司法调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全面解读,从而为运用司法调解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强大的政治基础和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司法调解再度受到社会关注的现实要求。司法调解作为一种解决矛盾纠纷的法律方式或手段,在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上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其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与司法判决所体现出的法律强制力互为补充。从理论的层面看,司法判决更侧重于对违法抑或犯罪的惩罚,而司法调解则更注重于法律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是一种公权力主导下的私权力行使,如何寻求两种权力行使中的价值平衡已成为法律实施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但从司法审判实务来看,基于对法律价值的侧重,抑或法律人本身的职业素养所限,总习惯于不去寻求价值平衡而“依法判决”,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捍卫了司法的权威性,也减轻了自己对法律价值与社会价值进行决断的“两难”之累,但由此也引发诸多社会矛盾。这一矛盾在司法审判领域集中体现为“民转刑”案件日渐增多、“执行难”形势严峻、司法资源被潜在浪费、司法权威受到挑战,由此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正在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特别是在国家司法救济制度尚不成形,而社会保险体系和诚信体系又极不健全的当前国情下,此类问题犹为突出,如何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基于现实的要求,司法调解便再度受到司法审判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关注。

二.司法调解与社会和谐的辨证关系

(一)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同志已经对和谐社会进行了充分完整的描绘:“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既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和根本目标。从内涵来讲,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结构均衡、社会系统良性运行、互相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二)司法调解的本质特征。司法调解从法律层面理解,是指以司法审判权的介入和审查为特征,以当事人之间处分自己的权益为内容,其本质是在公权力主导下对私权利的一种处分和让与。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尽管仅在民诉法中作出了“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的相关规定,但从法理的角度理解,司法调解的范畴应更为宽广,内容应更为丰富,包括民事调解、行政协调、执行和解,都隶属于司法调解范畴,这既是司法调解的本质体现,更是和谐社会对司法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

(三)司法调解与和谐社会的辨证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作为国家审判机关,在保障社会和谐进程中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而司法调解作为我国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审判机关依法行使审判权的重要方式,也是和谐司法的重要内容,更是社会和谐的“助推器”。从辨证法上看,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司法调解是司法保障和谐过程中的一种具体方式,二者是一种目标与手段的关系。

三.司法调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和价值

肖扬院长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指出:司法调解作为人民法院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手段,因其自身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其积极意义是多方面的:“一是司法调解有利于在更大范围、更广大领域内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司法调解有利于促进人民内部团结,维护家庭、社区和邻里关系的安定,有效地防止“民转刑”案件的发生;三是司法调解更能体现当事人平等主体的地位,发挥平等协商、平等对话的功能,创造更为和谐的气氛;四是司法调解更能体现法官居中的作用,体现公平、公正的职能作用,体现司法公开、透明的特点;五是司法调解更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六是司法调解有着悠久的历史,更适合于中国国情。”此六大积极意义集中体现了司法调解在促进社会和谐上的功能与价值。

但从司法理论与审判实务对司法调解进行再度考量,其对于和谐社会的功能与价值至少还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司法调解有利于弘扬民族人文精神,推进“以德治国”;二是司法调解有利于促进社会诚信体系构建,调节经济关系,保障社会发展;三是司法调解有利于缓解“执行难”压力,保护当事人的现实权益,维护司法权威。

四.目前司法调解在促进社会和谐中暴露出的问题

应该肯定地讲,司法调解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对于促进法治的完善、社会的进步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任何制度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认识、不断完善,甚至重新进行体系设置或重构。当司法调解在和谐的潮流中再度受到重视的时候,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再定位与再审视,只有从中发现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完善与重构,才能最终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价值。

立足于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本院司法调解工作实际,从辩证法的角度分析,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的司法调解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以下二个层面。

一是法律制度层面。我国的行政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从制度上对行政审判运用调解方式结案进行了彻底否定,但从司法实践看,运用司法调解手段化解矛盾已渗透到司法审判的各个领域。并且,行政调解作为一种非司法性质的处理问题方式已被“合法化”,与此同时,行政协调作为行政调解的同义话语已在司法审判领域受到关注。这种法律制度与司法实践的相悖必然对审判职能的发挥有所制约。另外,即使在对司法调解做出明确规定的民事、刑事诉讼法中,也对调解的原则、适用范围做出了诸多限制性规定,如《民事诉讼法》第8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调解”,其对“事实清楚、分清是非”的规定与当事人民事权利合法自由处分原则明显相悖,且增大了法官没有实际意义的工作量,不利于调解工作的开展。还应该指出的是,对司法调解缺乏程序性的法律规定,也常使其功能受到限制。值得肯定的是,最高法院在刚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发挥诉讼调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积极作用的若干意见》已对司法调解进行了重新定位,对更好地开展司法调解工作必将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对执行和解也应一并纳入司法调解的范畴予以重视与研究,这是我们当前缓解执行难的一种有效的司法手段。

二是司法实务层面。这一方面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集中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1.受案件数量的攀升及调解工作量的加大影响,法官在思想上认识不够,投入的精力不足,实践中更多的是通过判决结案;2.过度追求调解结案率而使案件限入久调不决,未能真正贯彻“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原则;3.司法调解程序作为司法审判程序的一部分,没有单独的可操作性规定,不利于提高司法效率,也不能真正体出其独特的优势;4.随着年轻法官队伍的壮大,虽然在法学理论上较“改良”前的法官有较大提高,但基于社会阅历的不足、生活经验的欠缺,司法调解经验与技能有限,也限制了调解工作的开展;5.基于基层法院财力所限,多数法院没有专门的调解场所,无法创造适于调解工作的特定氛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司法调解的成功率。等等。

五.我院对做好司法调解工作的探索与尝试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司法调解在促进社会和谐上的职能作用,除对现行司法调解的法律制度进行必要的补充完善外,重点应做好以下工作,这也是我院在司法调解工作上的有益尝试:

一是明确思路,突出诉讼调解重点。思路决定出路。我院新一届法院班子组建后,集群智,广纳言,加强审判调研,注重司法统计分析。面对县域经济欠发达,“执行难”日渐突出,压力增大,社会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立足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县域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贯彻十六届六中全精神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发挥诉讼调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积极作用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在确定五年构想的“四大战略”和2007年的“12445”工作思路时,明确提出要突出两个重点——加强诉讼调解和执行工作,为强化诉讼调解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也为做好诉讼调解工作明确了新要求。

二是提高认识,弘扬文明和谐理念。理念是行动的指南。强化和谐理念,加强诉讼调解,我院注重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注重学习引导。把和谐理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形势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常抓不懈,注重重点辅导,增强法官对社会和谐、司法和谐的深刻认识,积极引导干警增强运用司法调解手段化解矛盾纠纷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二是注重案件效果分析。适时组织审判业务庭室加强对所结案、案件分析,通过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综合评定,让法官深刻认识调解对于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把“案结事了”的司法工作要求落实在审判实践中,体现在促进和谐中。

三是营造氛围,创设诉讼调解新平台。认真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发挥诉讼调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积极作用的若干意见》,吸取先进法院的先进成果与经验,采取积极措施,营造氛围,率先在全省法院系统创设了茶座式调解室,注重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营造了“平和、轻松、温馨”环境的氛围。我院2个“茶座调解室”格调统一,主版均为两双紧握的双手,寓意“交流、沟通、合作、言和”,而具有装饰性的“和”字工艺品及“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的条幅则在引导人们树立“宽容、谦让”的心态,选择调解才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好途径。为体现茶座调解室“平和、轻松、温馨”的氛围,不再摆放法桌法椅,统一采用了具有休闲性质的圆形茶桌,并配备了饮水机、消毒柜、茶水柜,茶具,每张桌上都摆放了鲜花。二是制定了科学规范的调解程序。茶座调解室由各审判业务庭室共同使用,凡符合调解条件的案件都可以在此进行调解。为使茶座调解室工作规范有序,根据诉讼调解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结合本院调解工作经验,重点制定《调解室工作规则》、《调解室工作流程》、《调解室工作守则》并制版上墙,增强了调解工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既有利于法官规范调解,也便利群众监督。三是体现了司法的人文关怀。落实便民、利民举措,茶座调解室配备专人提供相关服务,坚持做到笑脸相迎,茶水相递,礼貌相敬,真诚相待,热情服务,使当事人有宾至如归的心情。注重体现参与调解者之间的平等性,拉近审判人员与当事人的心理距离,茶桌上也不再放置较为庄重严肃的审判员、原被告席牌,而是设放了主持人、当事人、被邀请人席牌,体现了司法的人文关怀。

四是完善机制,规范诉讼调解程序。根据本院审判力量相对不足,无法抽调专人开展诉前调解的实际情况,在设立茶座式调解室时,着眼全程调解,确定本院诉讼调解为庭前、庭中调解和庭后调解。为保证调解工作的有序运作,认真制订调解工作规则,严格界定可调案件范围,并通过制订流程图明确调解程序,使调解工作运作更具规范性和可监督性。同时,在此基础上,院党组经深入调研,进一步提出,待时机成熟,要在机关成立专门的巡回法庭,在重点村镇建立法院指导的村级调解组织,适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深入乡村进行司法便民服务,拓展诉讼调解功能,服务新农村建设。

行政审判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今年以来,我院按照全区法院提出的“**”工作布局,坚持公正效率主题和司法为民的要求,紧紧围绕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责任务,重点开展了“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安全创建、维护稳定、涉诉及综合治理等项工作,为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安全稳定的牙克石市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开展工作情况

我院在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前三个阶段活动中,坚持“三清理”,突出“三重点”,找准司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边清理、边整改、边完善制度和规范”的原则,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开展了对公开承诺工作开展情况的追踪、典型案例的剖析、案件质量评查、专项执行活动和培训学习等,健全了司法规范的各项规章制度 ,确保司法公正。通过四个月的专项整改活动,使我院司法行为进一步规范,社会各界对审判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满意度有了极大的提高。

(一)高度重视,统筹安排,打好开展活动的基础

院党组高度重视这次专项整改活动,就此专题召开会议,深刻领会开展此项活动的意义,并就切实抓好整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第一,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专项整改活动领导小组,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均为领导小组成员,设置了常设活动机构,抽专人成立专项整改活动办公室。

第二,结合我院的工作实际,制定了专项整改活动实施方案。方案根据中院的要求和我院的情况,以民商事审判和执行工作为重点进行安排部署。主要强调要通过整改活动近期目标解决好民商事审判和执行工作中的四个方面问题:一是整改和规范少数案件特别是民商事案件司法不公的问题。二是整改和规范少数案件执行失范的问题。三是整改和规范群众反映突出的申诉难、再审难的问题。四是整改和规范少数法官审判作风不好的问题。

第三,在7月10日召开全院动员大会,使全院干警充分认识到开展好“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加到专项整改活动中来,并做到从每个干警自身改起、自身做起,从而实现全院审判、执行工作的良好转变。

第四,就专项整改活动召开了两次党组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查案件,强执行,健全审判、执行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加强法院管理”为整改活动内容核心。讨论、研究制定了《牙克石市人民法院案件质量评查实施细则》和《目标化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案件评查人员,明确分工,落实具体责任人。并对阶段性的工作重要性、必要性进行了强调。党组一班人,思想统一、认识到位,为顺利完成“健全制度”形成良效机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突出重点,找准问题,做好集中整改工作

采取了内外结合的方式,查找队伍纪律作风方面和审判业务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以后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一,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召开座谈会,主动征求意见和建议。于7月15日,邀请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政法委、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六个街道办事处及国有、私营企业的领导来到我院,就活动的开展,专题召开了征求意见座谈会。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已见,重点在队伍作风、纪律建设方面,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来自外部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法院向纵深开展活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调动干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实施内部挖潜,确实把问题查准找实。为使活动开展不流于形式,使全院干警人人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在院内确定了五个整改小组,组长分别由院党组成员及副院长担任,下设分管的庭室各成员,就院里的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讨论,认真查找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同时,要求院内每名干警至少要为院里查找三条意见和建议提交院专项整改办公室。此举在全院引起了十分强烈的反响,干警们立足于不同的方位和角度看问题,提出了百余条意见和建议,经过认真的归类和筛选,共归纳出好的建议:在行政管理方面、党建工作方面、队伍建设工作方面、法律文书方面、审判方面,其他等主要方面22条;存在问题:队伍建设、审判,执行、工作等三个方面10条。上述问题,活动办公室及时向院党组进行汇报,能立即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 ,在一定的期限内予以解决。

第三,从审判业务入手,抓审判纪律建设,找准民商事审判和执行工作突出的问题

一是集中清理了涉诉案件,重点清理了**劳动争议案件等引起涉诉上访的案件,找出群众上访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接待当事人不细心,不认真,造成了人民群众的误解,且由于工作量大,只注重业务工作,向当事人解释时缺乏耐心等等。

三是对照检查历年来我院办结的执行案件,逐件查摆,找出社会影响比较大,群众反映比较强烈,存在明显欠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案件2件,对此全院专题召开了座谈会,对该案件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并专门形成了以案说法、以实说理的较为深刻的案例分析材料上报政法委。

对于在法院工作中排查出的各个方面的问题,院党组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明确了院长为解决问题的牵头领导,带领院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制定工作制度和措施来加以完善和解决,在查排问题的同时,还着力加强开展活动的典型引路工作,推举执行局副局长林立新同志为本次活动**市级的先进个人。

(三)加强活动开展的力度,向社会实行公开承诺

为全面落实**市政法委专项整改活动向社会公开承诺的活动精神,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了十条向社会公开承诺的意见,其宗旨在于通过对社会公开承诺,使我院的司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司法工作中的突出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和司法队伍的满意度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另外我院又进一步完善举报箱、举报电话、领导接待日制度,从而扩大了监督渠道。上述工作,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和门厅张贴等形式让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都了解知道,确保向社会公开承诺真正落到实处。在抓承诺落实上,要求每一位干警做到人人了解公开承诺的内容,人人会背公开承诺的内容。采取了领导亲自抓,群众相互监督的办法,各庭室每周都召开一次落实承诺分析会,认真对照检查本庭室在一周的时间内是否按照承诺来规范自身的司法行为的。与此同时,整改办形成督查组对各庭室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将其做为长效机制,真真正正地成为人民法院面向群众的司法行为。

(四)开展了“规范司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活动

在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的基础上,根据上级法院的要求,又开展“规范执行行为、促进执行公正”的专项整改执行活动。活动中执行局把“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司法理念作为执行工作的第一要务,着重在执行人员素质上“下猛药”,在执行纪律上“订硬框”,在执行力度上“见功夫”,在执行效果上“见成效”,在执行宣传上“造氛围”。一是对关于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再次修订;二是对执行人员业务进行综合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办案技巧;三是对未执结的案件进行全面的清理、排查,分难易程度,进行重点攻关,特别对一些影响较大被执行人具有给付能力而拒不履行给付义务的案件,通过媒体曝光,依法予以坚决执行;四是把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结合起来,办案人员以案说法,教育当事人自觉遵守法律,在维护好自己合法权益的同时,自觉履行好自己应尽的义务;五是不断加强执行工作的纵向与横向联系,除了主动向党委、人大及时汇报执行工作,还注重与政府各相关部门及社会团体的相互联系,全力争取社会各界对执行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到目前为止,已限时执结了一大批案件,在近两个月的时间内利用秋收大好季节,放弃“十一”长假,深入各个农业点大力展开执行工作,共执结案件13件,执结标的114.8万元,为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法律保障,使未结执行案件降到最低点,结案率上升了5个百分点,取得了专项执行工作活动阶段成果。

(五)健全完善各项制度

结合先进性教育成果和专项整改查摆出的好的建议和存在的问题,围绕人员管理、岗位职责、司法程序、司法公开、监督制约、司法礼仪等方面逐项进行了规范,共确定各种制度31项。

一是针对人员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如纠正工作纪律松驰,迟到早退等不良现象,我院制定了严格干警学习,上班实行指纹机考勤,请假、报告制度,并严格干警上班时间,不准中途溜号或办私事,不准串庭,串岗闲聊等规定。同时要求审判人员(包括书记员)、司法警察应着装上班佩戴公务证。集体参加活动,应着法官(警察)制服,装束统一,规范文明用语,做到热情服务。

二是针对干警岗位职责分工不同,分别制定岗位职责,及时完善了不同岗位工作目标考评标准,并与奖惩挂钩。

三是针对司法程序方面存在的问题:修订完善《案件审判管理流程制度》、《执行案件流程管理制度》等。

四是针对司法公开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公开诉讼费用的项目及收费标准》、《关于司法救助若干规定》等。

五是为更好地接受社会各界对我院审判、执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监督制约,我院向社会公布了《落实司法为民承诺意见书》、《案件质量评查标准》、《错案责任追究制》。

六是为规范司法礼仪,促进司法文明建设,我院修订了《庭审纪律》、《执行工作纪律规范》和《干警行为规范》等制度。

为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制定了详细的考评标准,对违反规定者,实行目标责任扣分制和纪律处分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惩处。

(六)以岗位大练兵活动为龙头,搞好培训考核工作

为使活动第三阶段培训考核阶段落实的卓有成效,**市中院在全市法院发起了岗位大练兵活动。就此,我院进行了专题动员,强调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到目前是为止,分别进行了书记员速录业务评比活动、裁判文书评比活动、刑事,民一,民二观摩庭审活动。在上述活动中还激请了四大班子领导及人民群众参加观摩评审,从而达到了将大练兵的成果以汇报表演、演练的形式向领导和人民群众展示和确实提高了自身素质的要求和目的。

二、安全稳定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鉴于创建“安全稳定牙克石”活动是今后五年全市维护稳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院党组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创建活动的工作部署,制定具体活动计划并列入本院工作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实施。成立了法院参与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法院参与创建活动的组织落实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办公具体事务,同时定期向市委报告参与创建活动的工作情况,听取党委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在党委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创建“安全稳定牙克石”作出积极的贡献,活动中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刑事审判,确保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宁

(二)依法调节各类经济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在民商事审判工作中贯彻主体平等和意思自治原则,做到不偏不倚,平等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平等地对待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重视保护私有财产权及其收益,鼓励社会财富创造。按照公平、自愿和诚实信用原则调整和规范民商事活动,维护民商事关系的平等性,树立民事行为的诚信观念。慎重审理了结构调整和企业破产、改制中的纠纷案件,促进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防止引发,影响社会稳定。妥善审理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案件,促进全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法保障社会信用和金融安全,防范和化解金额风险。妥善处理了“三农”案件和涉外经济纠纷案件。今年1-10月份,共受理民商事案件744件,审结600件,审结率为80%。

(三)依法处理矛盾纠纷,理顺社会情绪,营造和谐、诚信的社会环境

针对当前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过程中人民内部矛盾易发多发的实际,重点审理了有关劳动争议、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案件,化解矛盾,理顺社会情绪。通过审判,大力倡导诚实信用和公序良俗,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贯彻“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原则,尽量通过诉讼调解达到平息纠纷的目的,全部民事调解率达60%。特别注意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并注意引导群众以合理合法的形式表达诉求,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今年1-10月份,我院共受理民事案件1084件,审结943件,审结率为87%。

(四)加强行政审判,为依法行政和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司法保障

在行政审判工作别重视对房屋拆迁、道路拓建、土地征用等引发的行政案件的审理、平衡及协调好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通过行政案件的审理,促进行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增强法制观念,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在法治的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今年1-10月份,行政案件收案11件,结案7件,审结率为58.3%。

(五)加强执行工作,努力维护司法权威

(六)重视宣传工作,把创建活动搞的有声有色

在创建活动中,我院把宣传信息工作做为一个重要载体,将工作成绩向社会予以公布。为此,我院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宣传信息工作的决定》,成立了领导组织机构,同时还在院《目标化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对各庭室的宣传信息工作进行了量化指标。截止目前,我院共向《人民法院报》、《内蒙古日报》等各类新闻媒体上发表了90篇文章,向上级领导机关发送了50期简报,从各个不同角度上反映出了我院在创建活动中的精神面貌。另外,我院还在普法宣传月活动中,开展了送法进校园、进社区及向市民进行法律咨询、悬挂安稳宣传横幅及出黑版报等宣传形式向全社会展示我院在创建活动中的风彩。

三、维护稳定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我院的维稳工作,重点在妥善调处上下功夫。为此,专门制定了以院长为首的维护稳定领导组织机构,并相应地制定了维护稳定领导责任制,信息分析研判制,定期通报制和责任追究制等。

院党组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人民法院的一项宏伟事业和神圣职责,并亲自带头,身体力行,把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各类措施体现在司法实践中。今年7月份,在处理蒙西水泥有限公司二期扩建工程试生产时,部分民工因承包商拖欠其工资而采取过激行为,阻碍企业正常生产这一事件中,我院领导班子成员连夜深入实地给民工做工作,引导他们按正当的司法程序诉讼解决问题,并现场办公,为交不讼费的民工办理缓交立案手续,为保证民工的合法权益,在判决后能得到执行,及时采取保全措施,并给承揽工程的承包人做工作,先行给付拖欠工资三万余元,使家在外地的农民工及时回家,不仅解决了他们实际问题,还及时避免了一起群体闹访和犯罪事件的发生,使企业很快投入了正常生产。今年,我院还参与处理了温洲城民工因被拖欠工资围攻市政府及301国道修建部分农民阻拦等,均起到了审判机关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减压阀的作用。

四、开展息诉息访工作情况

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自**年全市集中处理突出问题工作开展以来,我院将复查处理涉诉上访问题作为新时期、新阶段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成立了由党组书记、院长担任组长,各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庭室负责人任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牙克石市人民法院开展集中处理涉法上访问题的工作方案》,加强了工作机制和接待部门与各业务部门的沟通。与此同时,专门成立“三访”案件复查合议庭。在复查中坚持有错必纠,有瑕疵必补,该赔则赔,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复查处理每一起案件,对达不到上访目的,不依不饶的缠访当事人,在市委、政法委支持下,邀请相关人员参加,召开公开接访听证会,通过听证方式,对王明瑞、刘芳、张运成、许世玉等几位老上访户的上访问题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工作,对其无理缠诉行为进行严厉驳斥。同时,从稳定大局出发,采取一定措施,拿出一定资金为他们解决实际生活困难,最终这几位老上访户均表示服判息诉,不再上访。我院的听证会工作的成功开展,起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也引起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于8月份,自治区纪检委专门组团前来我院观摩听证会,并将我院的工作经验在全区范围内予以推广。**年以来,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对排查出的70余件多年来形成的涉诉上访案件均给予妥善解决。今年,为从源头上减少涉诉上访案件的发生,在院内推行了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通过实行首问责任制,承办人负责制,执行人负责制的“三负责”制度,让每位法官增强工作的事业心、责任感,不仅把案件办成“铁案”,还要主动做当事人的服判息诉工作,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五、综合治理工作开展情况

法院今年的综合治理工作重点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创建“安全稳定牙克石”活动为主线,认真开展了“两抢一盗”专项斗争。

一是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进入此次专项斗争后,我院迅速行动,成立了市法院“两抢一盗”专项斗争领导小组。院领导组织全体干警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此次专项斗争的精神,全力以赴,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上级保持一致,从而保证专项斗争的顺利进行。

三是加强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等部门的联系与配合,协同作战,形成打击犯罪的合力。在“两抢一盗”专项斗争中,我们主动与公安、检察机关联系,互通工作情况,及时研究解决专项斗争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依法从重从快方针的落实和“稳、准、狠”地打击刑事犯罪。

专项斗争取得了明显成效,重点表现在:人民群众的社会安全感明显增强,刑事审判队伍的两个素质在开展专项斗争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开展“两抢一盗”专项斗争中,面对刑事审判任务重、人员少的压力,全体干警克服困难,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大局意识及工作风貌等都有了较大改观。

各位领导,纵观上述工作的开展情况,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深深感到还有一定的不足,与人民群众和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请督查组多提宝贵的批评和意见,我们将认真听取,加以改正。时值年终岁尾,我院要充分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为全年以审判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规范司法行为对照检查材料(二)

为了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落实“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方针,践行“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___区法院党组决定开展了以“规范司法行为、整顿纪律作风”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教育整改活动,他们从3月上旬就开始着手调查研究,制定了区法院专项教育整改实施意见。

3月20日,该院召开专项教育整改动员大会,对此项活动进行动员部署。一个多月来,全院专项教育整改活动抓得紧、抓得实,进展顺利,截止目前,已基本完成第

一、第二阶段的工作。他们的基本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把“规范司法行为、整顿纪律作风”作为队伍建设的大事来抓。

该院决定开展“规范司法行为、整顿纪律作风”专项教育整改活动,既是法院系统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依法治国重要思想、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的具体举措,也是贯彻“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工作指导方针、实现“公正与效率”这一新世纪法院工作主题的迫切需要,这项工作不仅必要,而且十分及时。该院在年初部署工作时,即把此项作为全年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进行了专题研究,作了重点布置,以主要精力来抓这项工作。

1、自上而下,层层动员,首先提高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为了搞好这次专项教育整改,该院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规范司法行为,整顿纪律作风”专项教育整改活动的安排意见》,明确了教育整顿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重点解决问题和时间要求。要求各级领导和广大干警充分认识这次教育整顿的意义,切实把它作为规范司法行为,树立法官职业道德、强化领导干部模范带头作用、严明审判纪律、改进工作作风、密切法官同人民群众联系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该院相继召开党组会、院务会、全体干警动员大会,层层动员,充分进行思想发动,提高全体干警对“规范司法行为、整顿纪律作风”重要意义的认识。该院成立了由党组书记、院长任组长的专项教育整改领导小组,抽调人员,设立办公室,制订了具体的行事历,使每一阶段、每一天的活动操之有据。该院按照五个副院长分管庭室的范围划分了五个教育整改小组,对教育整改实施了有力的领导。

2、点面结合,加强领导,努力增强教育整改效果。开展教育整改以来,区法院坚持全面掌握与重点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及时掌握进度、难点和好方法、好经验,随时通报情况,交流经验,交流心得,已编发简报信息7期,及时转发了院长韩经荣在教育整顿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和教育整改活动安排意见,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整顿。

3、深入基层,具体指导,确保教育整顿不走过场。区法院党组在搞好自身教育整改的同时,还加强了对基层庭室的指导。继续坚持了院领导联系基层法庭制度。4月份以来,院长韩经荣带领人员到各人民法庭,重点对“规范司法行为、整顿纪律作风”教育整改进行了督查、调研,对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现场进行了指示,使党组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全院的进展情况,增强了指导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二、抓好学习教育,着眼于提高法官遵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打牢思想基础

这次教育整改,首先反映出的是认识不足的问题。部分同志认为,近两年,既搞集中教育整顿,又搞了“公正司法树形象”活动,现在再搞“规范司法行为,整顿纪律作风”专项教育整改活动还是那么回事,有厌战情绪。有的人认

三、突出重点、认真剖析,切实找准队伍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一是发动全体干警认真搞好自查自纠。要求全体干警,对照职业道德和审判纪律,以先进典型为镜子,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自觉揭摆问题,深挖思想根源,触及思想灵魂,提出整改措施。院党组向全体干警通报了全区政法工作会议上被区委领导点名批评的几起事件,印发了近三个月来各业务庭、各审判人员被评为

二、三类案件的通报和向社会各界所征求的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明确了自查的重点,开展了“五个对照检查”活动。即对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查本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对照人民群众的要求,查工作作风;对照工作标准,查业务水平和办案质量;对照党纪、政纪和审判纪律,查有无影响法院形象的现象;对照人民满意的好法官标准,查文明司法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个同志写出自查材料,自查材料应有真实内容,力求使查找的问题符合个人实际,既不能遮掩问题,也不能搞假、重、大,要具体、有深度。自查材料在小组评议的基础上,分层次严格把关,即班子成员的自查材料由院长审核,庭到负责人的自查材料由分管副院长审核,其他同志的自查材料由庭室负责人审核。会后,统一交到整顿办公室备查。大部分同志的自查材料质量比较高。为了解开工作中、思想上的疙瘩,增进团结,该院广泛开展了班子成员之间、院领导与中层干部、中层干部与一般干部谈心诫勉活动,促进了问题的解决。

二是分层次搞好对照检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这次教育整顿的重点。一般干部在由主管院长主持的分片会议上自查。中层领导在全院副科级以上干部会议上自查。院党组及其成员在对照检查中,对照岗位职责、工作要求、纪律作风和职业道德,寻找差距,对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写出班子和个人剖析材料,召开民主生活会,总结经验教训。

大家认为,领导的威望从哪里来?靠上级封不出来,靠权力压不出来,靠自己吹不出来,靠耍小聪明骗不出来。只有靠真心实意地、尽心竭力地、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实事,才能逐步树立起来。法院的形象怎么树?归根结底要靠公正、高效、文明、廉洁的司法活动。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法院工作好不好,最终是由人民群众来评价,只有上下团结一致,认真贯彻“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方针,积极争创一流工作业绩,法院在社会和人民群众中才能树立起良好的司法形象。

三是认真搞好检点案件的工作。按照“围绕案件找问题,围绕问题找原因,围绕原因找责任,围绕责任抓处理”的要求,抓住评查、检查案件这个重要环节,坚持“四不放过”,即对群众反映的裁判不公及其他违法违纪问题不查清楚不放过,对查出的问题不分清是非责任不放过,对违法违纪人员不做处理不放过,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不落实整改措施不放过,认真抓好重点案件的查处工作。列入重点检查的案件有:人大、党政领导机关和上级法院要求查办的案件、社会反映大的案件、当事人长期申诉、缠诉的案件和被上级法院改判、发回重审的案件以及久拖不审、久拖不执的案件。目前该院对已列查的47件改判发回重审的案件,大部分已检查完毕。

四是坚持开门整顿。该院开门纳谏,广纳铮言,共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执法执纪监督员、人民陪审员、律师等社会各界发放征求意见函167份,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18次,深入46个乡镇及企事业单位征求意见,查访群众89次,院长接待来访11次,接待人数56人(次),已解决问题31件,造成了真诚听取意见的整顿氛围。

通过内外结合,认真自查,揭露出干警个人在职业道德、审判纪律、审判作风、职务言行、日常操守上的种种问题和差距。归纳起来,主要有十个方面:①有的不重视理论学习,缺乏理论素养,宗旨意识不强;②有的思想不解放,观念陈旧,思维方式落后,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不强;③有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扎实;④有的对当事人态度简单、粗暴、办案拖拉;⑤有的案件在实体上或程序上发生违法问题,不是因为法官的业务水平低,不懂法律,而是办了“关系案”、“人情案”;⑥近年来,通过教育整顿,一度盛行的“吃喝风”有所收敛,但仍有极少数人不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公众形象不佳;⑦有的为当事人介绍律师或法律工作者,为律师或法律工作者介绍案件;⑧有些审判人员原则性不强,保密观念淡薄,随意向当事人泄露尚未审结、执结案件的审判秘密;⑨有的为当事人说情打招呼,防碍了正常办案等;⑩有的不按时开庭,开庭不严肃、不着装,不合理收费等。对一般性、共性问题,强调自觉检查后,及时改正,自我总结,以思想上汲取经验教训,从制度上堵塞漏洞。目前尚未发现严重违法违纪问题。

四、贯彻边整边改的原则,促进审判工作

2、下大力气解决涉法案件。对群众反映的一些具体案件,组成专案组,由党组成员包案,责任到人,限期进行调查,尽快弄清情况。对处理正确的,要做好解释工作;对确有问题的,全错全纠、部分错部分纠,决不敷衍塞责。

3、健全规章制度 ,加强内部管理。该院对原有的规章制度 正在整理分析阶段,打算装订成册,人手一份,以利查找操作方便;今年新修订制度有《百分目标管理责任制》、《法官行为规范提示150条》等。

4、正视现实,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奋起直追通过教育整改,该院上下已形成共识:精神状态至关重要。只有全院上下齐心协力,以饱满的热情,以高度的责任感,以创新的勇气积极投入到“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伟大实践中,才能实现各项事业的新突破、新跨越。群雁高飞头雁带。养成良好的精神状态,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要牢固树立“发展就是硬道理”的观念,充分认识到“不创业就毁业,不发展就倒退”;要严于律己,切实发挥自身的向导作用,教育大家树立“院荣我荣、院辱我辱”的观念;要凝聚人心,引导大家众志成诚,把发展这一硬道理融入到每一次司法实践中,让司法为民的思想渗透到每一个法官的心灵深处。树立良好的精神状态,贵在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能是掩耳盗铃。院党组要清醒地认识到,实现新跨越没有什么“特效药”。它需要一个精诚团结的团队,需要广大法官坚持不懈地努力,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付出。同时,我们还要充分估计到前进中的挫折。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问题,都始终保持一股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不断调整工作思路,主动适应发展变化着的形势。只有这样,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规范司法行为对照检查材料(三)

按照高检院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认真查摆。在我身上的司法不规范问题,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的还比较严重。现作如下对照检查。

一、对专项整治活动的认识

通过学习,我深深地认识到,规范司法行为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特别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执法司法中的突出问题,提高司法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检察机关适应执法环境新变化,全面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必然要求。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官处在法律监督的前沿阵地,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有的检察官一些干警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依然存,对上级检察院有关规范执法的要求和部署落实不到位,规范执法保障机制不健全,执法方式简单粗糙,违法违纪办案现象屡禁不止,干警违法犯罪时有发生,给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带领了不良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我充分认识到规范司法行为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人们群众的新期盼,做好工作,不断规范司法行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本部门执法活动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规范问题

政治处工作总的来说,离办案一线较远,执法规范的问题没有出现大的纰漏,但也不是一块净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主要问题如下:对照自身情况,发现自己也存在在政治学习上投入的时间还不够多,对政治理论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不到位。没有很好地执行在履行本职岗位管理职责的同时,还要对所在单位和分管工作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没有做到既要严于律己管住自己,也要严格要求管好部下,做到自己不出事,部下也不能出事。管理工作拓展到哪里,党风廉政建设的职责就必须延伸到哪里执行不到位。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谁主管,谁负责执行的不好。没有形成自上而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在工作中没有克服形式主义,没有脚踏实地地工作,没有能够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坚持反对,没有主动团结同志,和队员融在一起;没有保持艰苦奋斗,勤奋工作,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在生活上没有做到勤俭节约,没有能远离享乐主义思想,抑制奢靡之风,没有自觉抵制不健康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没有能够较好处理好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

三、重点整治的八个方面

一是司法作风简单粗暴,特权思想、霸道作风严重,对待当事人和来访群众态度生硬、敷衍塞责、冷硬横推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二是执行办案规范和纪律规定不严格,参与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同步录音录像制度落实不到位,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强制措施适用不规范,对一些限制性规定变通执行的现象没有及时进行纠正;三是不依法听取当事人和律师意见,对律师合法要求无故推诿、拖延甚至刁难,限制律师权利的现象偶有发生,做为一名党级成员,没有进行及时的提醒,四是违法采取强制措施,违法取证,违法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没有发生,但这种错误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没有引导和教育干警加以澄清;五是为追求考评成绩而弄虚作假,违规办案的思想有时也存在,虽然没有弄虚作假,但这种意识也存在;六是受利益驱动,越权办案,违规插手经济活动的现象不存在,但也有模糊认识;七是私下接触当事人及律师,泄露案情或帮助打探案情,或者受人之托过问、干预办案,利用检察权获取个人好处的现象没有,但有时也对社会不公存在漠视心理;八是接受吃请、收受贿赂、以案谋私,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的现象在自身不存在,但也有一些观念也执法规范有一定距离。

工作不实,工作不力。受领工作任务后,首先想到的是到时别误事,粗枝大叶求速度,而不是精益求精求质量,在处理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上,降低标准,放松要求,僚草应付代替严谨作风。创新意识不强,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例如局限于上级布置什么做什么,有时产生的新想法也只是停留于心动而无行动的状态。遇到问题时“傻子过年看邻居”,先看别只是怎么做的,先想过去是怎么处理的,较少用创新的办法解决困难。

与群众接触的机会少了,缺少与群众之间的勾通了解,与群众之间的感情也随之淡漠。不能很好地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察民情、解情忧、保民安、帮民富做得不到位。思想不再像刚入党时那么精纯,追求也不再那么高尚。例如看到社会上有些人不是靠正当手段,不是靠自身刻苦努力而得来不义之属,心理也会产生不平衡。认为党中央对反腐败斗争抓的比较紧,谁往枪口上撞,谁找死。只要自己不搞,其他人愿意怎样搞就怎样搞,与己关系不大,在思想上也会放松对自己的约束,艳羡那些有钱人、有权人过着的豪华、享乐、奢靡的生活。没有牢固树立立检为公、司法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

我身上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工作、生活上,说到底,根源还是思想问题,党性问题,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没有拧紧。

(一)理想信念不坚定。没有把理论学习放在应有的位置,凭兴趣、凭爱好、凭自觉,被动接受要我学的要求,而不是我要学的主动进取。理论与实践隔离,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唯物关系,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只满足于记住几条重要论断和几句讲话,缺乏系统性、经常性的深入学习,不能用马列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分析问题,不具备用邓小平理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党性修养不强。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价值观受到很大冲击,权力和金钱崇拜逐步成为更多人的价值取向,也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自己。存在着轻重不同的问题的,以事务工作代替政治和党性锻炼,党性修养有放松,有时也考虑个人的荣辱进退了,考虑群众利益和全局利益少了。致使工作有时不够深入,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满足于面上不出问题,创新意识淡化,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减弱。左顾右盼,上下比较,还是自我感觉良好,比不上好的典型,但也还不算太差,安于现状,精神懈怠,不思进取。

(三)宗旨意识不牢固。对执法规范专项整治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党的宗旨意识淡化,逐步远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对自己人民公仆身份产生的模糊认识,颠倒了党和群众的关系。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份多,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服务群众,缺乏真功夫。

(四)担当意识不强烈。工作中存在推诿扯皮现象。还没有牢固树立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把时间和精力更多投入于事务性工作,把学习当作“软指标”,因而放松了对理论的再学习、对理想的再坚定、对革命意志的再锤炼。把上级和领导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考虑长远发展、长远利益少。

四、整改措施

今后,要立行立改,切实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

(一)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按照执法规范专项整治活动要求,加强学习的自觉性。每天要抽出一小时学习理论,认真记好学习笔记,学习中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好当前司法为民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注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坚信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提高党性修养,以制度律己律人。从这次执法规范专项整治活动做起,我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科学地分析基层干警的意见,正确把握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从各种意见中梳理出代表绝大多数干警根本利益的意见,排列出最能反映绝大多数干警愿望和要求的问题,落实好案件质量和岗位责任评查制度,不断完善和健全各项措施,促进司法公正、高效。主动让干警参与政治处工作的决策。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创造的成功经验,切实把干警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引导好、保护好,做好经验总结,树立典型,通过典型示范的作用带动面上的工作。

(三)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受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正确对待个人前途和个人得失,艰苦奋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努力践行司法为民,将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在执法观念上牢记为民宗旨,在执法过程中落实便民措施,在执法效果上实现利民目标。

(四)敢于担当责任,练就过硬本领。在自身世界观的改造上下功夫,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剥削阶级思想的侵蚀。经受住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经受住金钱美女和灯红酒绿的考验,经受住各种裹着糖衣炮弹的袭击,勤政、廉政才能在各种诱惑面前任凭风浪起,“我自岿然不动”。在日常要管住自己。管住自己,就是要管住自己的脑,不该想的不想;管住自己的嘴,不应该吃的不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来不拿;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按照的三严三实的要求自己,做干警的表率。

上一篇:售后服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高三心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