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范文

时间:2023-02-23 15:19:04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对小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给予的关注越来越重视,其中对小学语文阅读方面教学的关注也比较多。因为小学生语文的主要环节就是阅读的教学环节,加强小学生阅读的能力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主要之处也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几点心得

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思想思考的潜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分析,觉得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去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教学水平:

(一)确立学生自我学习、阅读的主动地位

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阅读的主动性,老师与同学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是最根本的对话,可是老师必须要认识到对话的主体不是老师,而是每个学生。老师要加强学生独立和自主的阅读,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学习和构建知识就是文本的用意,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并学会自己阅读,因此学生阅读的能力要全方位的去培养。这就要求学生准确地了解文本,在具体环境中去领悟、体验和理解文本语言的意义与作用。

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是学生对不太熟悉;二是人们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学生没有亲自经历,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我校一位老师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报刊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这堂课就上得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种主动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二)引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语文的学习关键在于对阅读的兴趣。对阅读产生兴趣就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力条件,学生只有喜欢阅读,才能够把语文学好。怎样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有呢?主要是看老师教学过程中创建的情境,采取的有效引导方法,创建各种问题,留下想象的空间。语文教材和儿童生活比较相近,符合儿童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课本教材的学习要联系学生心理的发展特点,使用现代化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倾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引发学生的表现力,鼓励学生有见解的表达,发挥学生的独特个性,让阅读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和赏心悦目的享受。充分地调动和激发了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正是从发展语言入手,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活跃学生的思维。因此,我们必须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始。

(三)加强学生阅读的能力

阅读是语文这一学科的特色,阅读和理解课文重要的方法就是默读和大声朗读。语文教学有丰富深刻的蕴含,其中“读”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分诗,七分读。”在语文教学中,更能突出用读来代替讲的作用,语文中有很多语言是模棱两可的,具有一定得模糊性,有时候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要能够对一句、一段乃至全篇课文通顺、流利地读好,运用正确的语调、恰当的语气,能够理解课本内容,并能准确地概括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要做好加强提高阅读能力的目标。在读中引导学习,才能更好的完成语文的教学任务。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例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指导要抓好起点,激发兴趣,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力求形式活泼,注重实效,既注重过程,又适当评价,切实通过课外阅读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现语文学科教书育人的目标。只要我们遵循母语语言规律,阅读教学规律以及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情感的体验,在教学中组织引导有效地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陶冶着学生的情感,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不断提升着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德智,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金色年华(下),2011.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拓展阅读 研究

众所周知,阅读时人类汲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这种手段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有效方法。在阅读中,读者通过阅读作者的文字,体会作者的情感,深入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义,进而转化为自身的思想,增强认知能力。小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而小学语文是提高小学生认知能力的重要教育科目,提高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一、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常意义下,拓展阅读是指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合理引入课外资源,实现课堂学习和课堂外学习的相互结合,共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通过开展拓展阅读教育,可以检验小学语文的教育效果,增强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一)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进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是小学语文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更具有开放性,更具有活力,同时,也更容易受到小学生的接受和欢迎,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小学生拓展知识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

增加小学生的语言积累,也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通过大量的拓展阅读,可以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增长小学生的见识,增强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开展拓展阅读训练,不仅可以为小学生的写作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而且也可以增加小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进而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拓展性阅读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们读书的兴趣及热情,还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笔者经过多年教学经验及调查发现,在目前我国语文阅读拓展性教学方面,仍存在普遍性问题。

(一)阅读面过窄

在课改之前,小学语文教师通常将阅读的内容限定在小学语文课本之中,不能给小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空间和阅读内容,这种情况导致小学生的知识面得不到拓展,阅读能力得不到增强,语文水平也得不到提高;同时,也会导致小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降低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阅读兴趣不高

我国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实际情况是,小学生一般都是在老师和家长的要求下进行阅读,很少主动、自觉地开展阅读,这种被迫式的阅读不可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由于电视、电脑、手机等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小学生的娱乐方式增多,也降低了他们进行阅读的兴趣。

(三)教学模式单一

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模式都比较单一,教师对阅读的重视性认识不足,不能很好地落实阅读能力训练。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只是采用机械的分 析方法对课本需要阅读的内容进行讲解,很少学生进行互动,有的教师仅仅将阅读定性为分段和概括段义两个方面,影响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阻碍了小学生思维的扩散发展。

(四)教师的评价缺乏感情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是采用标准答案作为阅读的评价标准,这个评价标准忽视了小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和自身认识的提高,不能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种评价标准也影响了小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对小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产生不可估量的危害。

三、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策略

(一)拓宽阅读内容

在进行拓展阅读教育时,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以往将阅读范围限制在课本和课堂上的方式,要将阅读合理延伸到课堂之外,甚至可以延伸到生活之中。例如,可以合理将一些吸引小学生的童话故事、神话传说等纳入阅读内容。鼓励小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阅读,并认真撰写观后感或心得体会,鼓励小学生之间进行阅读心得体会的交流和学习,进而提高小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和形成。

(二)提高阅读兴趣

教师在进行拓展阅读教学时,要灵活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进行阅读时,给小学生留下一定的悬念,设置一些问题,鼓励小学生通过仔细的阅读去寻找答案。也可以鼓励小学生将阅读的内容应用到生活当中,引导小学生主动阅读一些成语故事、神话传说等吸引性比较强的课外读物。

(三)改进教学模式

教学手段的单一,是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进行拓展阅读训练时,小学教师要改进教学模式,增强拓展阅读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教师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公共和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面对面的讨论和交流,增强小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注重小学生的阅读感受,而不仅仅是对阅读内容进行机械的分析和讲解。同时,可以适当进行课外教学,组织读书活动和比赛,将拓展阅读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四)完善阅读评价

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以往只以答案论英雄的评价模式,丰富和完善小学生拓展阅读的评价体系,将小学生的阅读感受、情感收获等纳入评价的内容。例如,教师在进行阅读评价时,可以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自己的主要收获,并进行适当和恰当的引导。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范文第3篇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步学习阶段,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打好学习的基础,因为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受到新课改的影响,为了满足相关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以及阅读知识储备水平,单一的依靠语文课本教学已经远远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开展语文拓展阅读教育则成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及知识储量的必然路径。

1.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想要学好小学语文知识,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拓展阅读教育期间,其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课外知识补充形式,在教育时要使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让阅读教育变得充满活力与趣味性,从而获得小学生的喜爱与欢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能够帮助学生增加知识储量,为其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2.帮助学生丰富了语言的积累

开展语文阅读教育,能够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增长小学生的见识,增强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通过语文阅读拓展训练,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数量,并进一步改善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因此,这有助于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

小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接触课本获取相关知识的。所以学生的阅读知识获取途径受到限制,这将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另外,由于小学生好玩天性的存在,很多学生都对枯燥的教学方式、无趣的阅读课等不敢兴趣。因此,这就导致了我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工作效果不佳。以下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谈:

1.阅读面不宽

课程改革前夕,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多数是以语文课本为教学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语文阅读空间的扩展及内容的更新,从而影响了学生语文阅读知识的积累,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化,使学生的语文水平也随之受到影响。另外,这也会让学生开始厌烦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影响了小学语文的教育质量及教学效果。

2.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成为了督促学生进行阅读的主导者,而学生恰恰缺乏这种主动阅读的能力与兴趣,在家长与教师这种鞭挞的方式下,学生自然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低。

3.教学模式单调乏味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多采用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并且对阅读的重要性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没有做好日常的阅读训练。很多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多采用机械分析法,仅仅在课堂上讲解课本内容,基本不与学生互动;或者仅仅对部分重点段落进行讲解,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导致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不断降低,从而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扩展。

4.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过于死板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问题评价标准的把握中,往往单纯的以课后标准答案为基础,对学生自身从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及感悟基本忽略不见,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三.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

面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若不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对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水平的提升、知识储备量的增加等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负面作用。因此,相关问题的存在必须制定有效的对策进行处理。

1.拓展语文教育内容

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关键之一就是拓展阅读内容,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要讲解书本内容外,还要讲解课外、生活中的阅读知识。例如,可以合理将一些吸引小学生的童话故事、神话传说等纳入阅读内容。鼓励小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阅读,并认真撰写观后感或心得体会,并在此过程中鼓舞学生积极的进行阅读体会的交流与分享,从而改善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制造悬念、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索欲望。同时还可以鼓舞学生大胆的将阅读知识实践运用在生活中,并积极的引导学生阅读著名的成语故事、神话典故等课外读物,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然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月活动,为学生制造课外阅读开放空间,让学生在这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中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并通过读后感交流等方式分享自己所感悟到的知识与乐趣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此期间将学生所获得阅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加以利用。比如,在阅读“四大名著”之后,让学生总结出在其中学到的成语和一些比较感兴趣的诗句,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就这些知识点进行探讨和教学,由于是学生自身搜集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都会怀着极大的兴趣进行学习。

3.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

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开展效果。所以,教师在进行拓展阅读训练的时候,需要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拓展阅读的灵活性及开放性。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的融入学生,和学生共同探讨阅读时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另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做好阅读文章的通篇讲解与分析。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实施情境再现教学,让学生办成阅读内容中的人物进行故事再现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利用阅读比赛的形式调动

学生给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在开展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同学虽然表现的非常的积极,但是依旧有一些同学不喜欢参与课外阅读拓展环节,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参与阅读过程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举办阅读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参与的兴致。例如,教师可以指定《成语故事》这本书作为学生的课外拓展阅读读物,然后分阶段的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比赛或者是成语接龙、故事接龙比赛,然后通过给予优胜者奖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积极性和参与性。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增加课外语文阅读知识,还能够进一步改善阅读的氛围,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进步。5.改善阅读评价语文教师应摒弃以答案轮结果的评价模式,教师应优化语文拓展阅读评价体系,把学生阅读后的感受与情感收获等放入评价模式当中。比如,教师在实施语文阅读评价的过程中就可以鼓舞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进行合理的评价与引导。

四.结束语

总之,受到新课改的影响,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育与学生阅读能力的改善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所以,在进行语文阅读教育时,应完善教育手段,积极地处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改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优化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以及阅读能力。

作者:林敬琦 单位:福建省诏安县霞葛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钱艳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

[2]周雪娟.小议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J].考试周刊.2014(34)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人文教育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学科,不管是在教学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最不可缺少的因素就是语文,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借助人文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有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借助文章背景感悟人性光辉

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材涉及人文、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内容,可以说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独特且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详细介绍阅读材料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时的具体生活情境和文化背景,进而让学生深层次体会与感悟阅读内容。可以说学生科普作者人生经历或写作具体背景,使学生能走进作者的写作世界进一步感受文章中的文化之美。例如某小学语文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抗日战争时期文章时,就先给学生介绍抗战爆发原因,抗战过程及结果,让学生掌握文章知识的同时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且神情缅怀为国家而牺牲的抗战烈士,更能引发学生的爱国思想共鸣,提高人文意识。再例如某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司马光》一课时,就在引入文章之前详细介绍历史著名史学家司马光,通过了解司马光的从政经历及对文学史做出的贡献后怀着一颗敬意的心阅读课文,深度感受司马光的高尚品质。在分析文章字词运用及表达技巧时,吸纳文章向读者传递的人文情怀,从而促使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也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二、借助阅读教学培养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选取的阅读教材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名篇,但内容有限,如果教师想借此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效果不高。所以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扩充阅读范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浅到深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此外教师还要通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来进一步深化其人文素养。语文阅读教学中受课堂教学时间限制和繁重教学任务影响,有必要指导学生预习让其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和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桃花心木》一课时,某小学语文教师就提出,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已经学习阅读基本要点,现在有哪个同学可以给老师说一说在进行阅读时应注意哪些要点。学生回答:“阅读中要注重阅读内容的分层学习,阅读材料一时找到其中存在的规律,阅读材料二是应用其规律,材料三则是归纳和总结阅读规律。”之后教师又提出:“这位同学总结的很好,只有经过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今天我们所学习的《桃花心木》中就应用横向阅读理念,大家在阅读这篇文章时需要从三个阶段进行横向阅读:第一阶段:同学们先自己阅读后分析这篇文章中的优美句子。第二阶段:分析文章主旨,种桃花树的人身上蕴藏怎样的品质以及自己从中学到怎样的品质。第三阶段:自己写有关桃花木的读后感。通过完整的阅读教学体系使学生深度理解课文传递的人文素养知识,提升自身内涵。

三、借助课外阅读拓展人文视野

小学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课文阅读,从而更好地拓展人文视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是告知学生阅读范围,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保证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进行有效阅读。通常和课内有关的阅读材料都是语言优美和主题深刻、内容详细和主题深刻,这种阅读材料要有精度,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问题理解能力,学生也会在阅读中产生新思维且通过课外阅读拓展逐渐扩充学生综合知识。例如某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草船借箭》一课时,就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听过三国演义吗,知道它是四大名著之一吗?”。学生立即回答:“听说过,这是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故事。”教师又提问:“那同学们指导谁《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吗?”学生回答:“诸葛亮”!教师:“是的,这篇文章表现了诸葛亮高深的智慧谋略以及从容不迫的品质。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诸葛亮的了解,需要在课后阅读《舌战群儒》、《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空城计》等故事,大家要仔细阅读,之后在反复品读《草船借箭》这篇文章。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更多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同时分析这些故事中诸葛亮如何通过自己的才智获得胜利,思考如果自己处于诸葛亮的位置该如何表现,看自己是否能从中学到什么知识。通过课外阅读扩展学生知识面,从不同教材中提升人文素养。

四、结语

总之,基于人文教育视野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强调的教学观念,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尤其小学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阶段,因此语文教师应借助人文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张丽华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高兴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杨薇.人文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3).

[2]谈蓉.人文教育理念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J].情感读本,2015(23):85-85.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范文第5篇

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从相关调查研究结果得知,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缺少人文性教育。因此本文从借助文章背景、课外教学等多种途径分析基于人文教育视野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望给予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人文教育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学科,不管是在教学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最不可缺少的因素就是语文,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借助人文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有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借助文章背景感悟人性光辉

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材涉及人文、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内容,可以说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独特且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详细介绍阅读材料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时的具体生活情境和文化背景,进而让学生深层次体会与感悟阅读内容。可以说学生科普作者人生经历或写作具体背景,使学生能走进作者的写作世界进一步感受文章中的文化之美。例如某小学语文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抗日战争时期文章时,就先给学生介绍抗战爆发原因,抗战过程及结果,让学生掌握文章知识的同时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且神情缅怀为国家而牺牲的抗战烈士,更能引发学生的爱国思想共鸣,提高人文意识。再例如某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司马光》一课时,就在引入文章之前详细介绍历史著名史学家司马光,通过了解司马光的从政经历及对文学史做出的贡献后怀着一颗敬意的心阅读课文,深度感受司马光的高尚品质。在分析文章字词运用及表达技巧时,吸纳文章向读者传递的人文情怀,从而促使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也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二、借助阅读教学培养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选取的阅读教材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名篇,但内容有限,如果教师想借此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效果不高。所以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扩充阅读范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浅到深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此外教师还要通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来进一步深化其人文素养。语文阅读教学中受课堂教学时间限制和繁重教学任务影响,有必要指导学生预习让其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和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桃花心木》一课时,某小学语文教师就提出,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已经学习阅读基本要点,现在有哪个同学可以给老师说一说在进行阅读时应注意哪些要点。学生回答:“阅读中要注重阅读内容的分层学习,阅读材料一时找到其中存在的规律,阅读材料二是应用其规律,材料三则是归纳和总结阅读规律。”之后教师又提出:“这位同学总结的很好,只有经过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今天我们所学习的《桃花心木》中就应用横向阅读理念,大家在阅读这篇文章时需要从三个阶段进行横向阅读:第一阶段:同学们先自己阅读后分析这篇文章中的优美句子。第二阶段:分析文章主旨,种桃花树的人身上蕴藏怎样的品质以及自己从中学到怎样的品质。第三阶段:自己写有关桃花木的读后感。通过完整的阅读教学体系使学生深度理解课文传递的人文素养知识,提升自身内涵。

三、借助课外阅读拓展人文视野

小学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课文阅读,从而更好地拓展人文视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是告知学生阅读范围,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保证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进行有效阅读。通常和课内有关的阅读材料都是语言优美和主题深刻、内容详细和主题深刻,这种阅读材料要有精度,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问题理解能力,学生也会在阅读中产生新思维且通过课外阅读拓展逐渐扩充学生综合知识。例如某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草船借箭》一课时,就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听过三国演义吗,知道它是四大名著之一吗?”。学生立即回答:“听说过,这是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故事。”教师又提问:“那同学们指导谁《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吗?”学生回答:“诸葛亮”!教师:“是的,这篇文章表现了诸葛亮高深的智慧谋略以及从容不迫的品质。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诸葛亮的了解,需要在课后阅读《舌战群儒》、《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空城计》等故事,大家要仔细阅读,之后在反复品读《草船借箭》这篇文章。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更多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同时分析这些故事中诸葛亮如何通过自己的才智获得胜利,思考如果自己处于诸葛亮的位置该如何表现,看自己是否能从中学到什么知识。通过课外阅读扩展学生知识面,从不同教材中提升人文素养。

四、结语

总之,基于人文教育视野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强调的教学观念,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尤其小学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阶段,因此语文教师应借助人文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张丽华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高兴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杨薇.人文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3).

[2]谈蓉.人文教育理念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J].情感读本,2015(23):85-85.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阅读教学 感恩教育

语文课作为小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目标中非常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许多阅读材料都能对感恩教育进行培养。

一、感恩在现代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内容分析

感恩的心是人类有史以来拥有的一种情怀也是一种美好品德的体现。小学阶段是学生情感世界和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培养时期。所以说小学的语文课本中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很重要。感恩教育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责任。感恩教育是一种理念,使受教育者懂得去施恩和报恩。在现代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要通过情理结合的方法把小学生的感恩品质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进度。

首先就是要懂得知恩,一个人对待一种事物的看法决定了这个人在今后的生活中怎么的反应这个事件。知恩,是一个人学会感恩的前提条件,没有知恩就没有感恩。教师在语文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去捕捉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得到恩惠的反应。启发学生从受恩中去感恩施恩。

其次就是谢恩。对于别人给予的帮助要及时的进行自我内心感恩的表达,即谢意的表达。人对于接受善意的赞扬和谢意是有一种内心成就感存在的。这种成就感致使自己再去做相同的好事。

最后,要让学生学会报恩,做到别人帮助我,我也会帮助别人。爱是相互存在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

二、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感恩教育的实施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榜样的带头作用。树立自身的感恩形象。教师为学生树立感恩父母的道德榜样做到言传身教。要从尊敬长辈做起,做父母的好儿女。教师不仅传授学生的是科学文化知识还是学生各种行为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发展,尤其是小学的教育阶段。小学的语文研究多是从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进行课文布置。因此教师要时刻的注意对学生感恩情怀的培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相关知识内容掌握的同时,不断的进行感恩教育的宣传。

其次,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是要学生在日常的家庭生活和集体生活中学会知恩感恩。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把感恩的教育当成一种现代教育的理念,语文阅读课上涉及到感恩的部分,教师要重点强调。比如,教师在进行阅读材料《三个儿子》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课文中的老爷爷只看到了自己的一个儿子?”教师让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学生通过讨论得到这样的答案:“因为老爷爷的三个儿子中第三个儿子的行为最真诚,最孝顺,所以老爷爷认为第三个儿子最为孝顺。”通过这篇文章的讲解,教师在结合课文的内容同时给学生提出相关课外作业。一是让学生能够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二是让学生结合文中学到的优美语言来对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这种作业方式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复习相关阅读教学内容,还能把感恩的体会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示出来。并不断地强化感恩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有许多丰富的“感恩素材”。有的文章能够体现出父母之恩,有的文章能够体现出社会之恩,有的文章则能体现出祖国之恩。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培养学生具有全方位的感恩意识,而不是局限学生只具备对父母的感恩,缺乏对社会的感恩。比如,教师在进行阅读材料《可贵的沉默》的讲解时,在教授文章的同时要教育学生能够接受父母给予孩子的爱,而且还要学会关心父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对父母报恩。又如,在《一面五星红旗》这篇阅读材料中,教师要对文章中体现出来的爱国精神进行烘托,教师要注重将此爱国精神贯穿到整个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阅读学习的同时深入领会对祖国的感恩情怀。

再次,小学语文教师与家长的配合利用阅读材料中的故事进行感恩的教育。教师要把感恩思想在学校的教育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其中讲故事是一个很好的培养方法,学生愿意接受,并且能够从中自己总结出故事要传播的思想内容。还慢慢提升了学生的总结能力。家庭教育是学生身心培养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对家长进行教育的传播,把家庭的感恩教育同语文课堂相结合从而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

总之,感恩教育在小学阶段尤其重要,涉及到学生以后的成长和道德观念的形成。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由于现代的小学生都是在蜜罐中长大的一代,平时家庭的宠爱淡化了学生感恩意识的形成,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参与到学生道德建设,感恩情怀的建设当中。它对语文课特别是语文阅读课来说任重而道远。教师要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中的文章内容,对于感恩教育相关内容要加大重视,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入领会到如何感恩,怎样感恩。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为感恩教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陶志穷.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J].科技视界,2012,(06).

[2]尚艳霞.尝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恩的心[J].湘潮,2013,(01).

[3]何蓉.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感恩教育[J].学周刊,2015,(06).

[4]赵艳珍.在语文教学中唤醒同学们的“感恩之心”[J].基础教育研究,2010,(10).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阅读方式;课堂教育

一、阅读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在当下重视小学教育的背景下,新课改每年都不断地创新,提出新方法、新观念,以引导学生的初步教育。小学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步入学习课堂的开始。一个好的开端对于一个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涯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现在我国教育越来越注重小学教育,不断更新小学教学设施,引进先进教学方法,培养良好师资队伍。这都充分说明了小学教育阶段在整个教育学习的过程中是最基础的,良好的基础就像一座大楼的根基,只有根基稳健,才能建立一座高楼大厦。

小学阶段的课程主要有语文、数学、英语以及一些基础课程,而这些基础课程又都是以语文为基础的。一个孩子从开始学习说话,其实就是接触语文学习,我们必须承认,语文的学习伴随着我们始终,就像说话能力一样,我们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同时阅读也是一个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任何一门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这个最基本的学习工具。是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把阅读当作学习其他知识的工具。

所谓“小学”,是指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学生在此阶段主要接受全面的基础教育。所谓“小学语文”,主要是指学生在此阶段所接触、涉及的语言和文字,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指小学生在此阶段应该学习、掌握并运用的口头及书面表达等知识和能力的总和。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的基础。

二、语文阅读教育方式的改进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是围绕教师进行的,教师的角色过于重要,是一种单方面的教学方法,学生缺少互动机会,使学生养成一种只接受而不主动动脑思考的惯性思维。这是传统教育方式的缺点。经过多年的课改,虽然课改要求不断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但是,事实告诉我们,效果并不是很显著。笔者认为在课改的基础上,对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方式的改进势在必行,这会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起到推动作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方式的改进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1.学习“品”的方法

词是构成语言和句子的基本单位,而句子又是语言表达的基本方式,正是由词和句子作为基本构成形式构建了文章的完整性。语文教学课堂上对于词和句的掌握,特别重要。对于词和句的掌握是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品的教学方法就是要学生多读、多说和多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用品的方法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性掌握,掌握文章主旨,理解文章内在含义。所以“品”的阅读方法是语言学习最基本的方式。语文阅读作为其他知识学习的基础,必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品读能力,从字、词、句甚至是人体的肢体语言理解真正的含义,这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生活的必备知识。

2.激励学生的感悟

好的阅读方法能够使学生不断递升阅读平台,实现一次次的提升。但阅读终究是项特殊的精神活动,它的内蕴是极其丰富的,它的外在是十分广阔的,因而对整个阅读教学和阅读活动的正当追求自然也应该是永无止境的。为了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激励学生的感悟。小学生还是处于儿童时期,对于世界和未来充满了向往和好奇,所以也是一个寻求知识的阶段。激励学生的感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激励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激励学生的感悟,可以激励学生掌握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而推知同类或相似类中的其他事物,这不仅是一种学习能力,也是一种学习策略。掌握这种学习方法,对于提升阅读能力很重要。

3.阅读要抓住重点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就是掌握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会使其终身受益。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推动全社会的读书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书香社会等都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好的阅读方法就是要学会抓住要害,抓住一个关键字、一个关键句,这都是抓重点、抓要害的表现。阅读抓住重点是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方式改进的关键,是打破以往教学观念,推陈出新的举措。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语文的教学只是大量的背诵、大量的阅读,而忽略了大量阅读中抓重点,使学生们处于一种超负荷学习,感觉好像什么都懂了,其实什么也没有真正懂的朦胧状态。所以,小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抓重点的能力,这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综上所述,是笔者个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方式改进方面的一点建议,仅结合笔者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而言,如有与其他学者和教师不统一的地方,敬请指正。希望笔者的建议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起到学习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旭生.让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充满动感[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4).

[2]李开胜.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2010(9).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教育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倡导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时代的步伐创新阅读教育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词汇量积累有限,在开展阅读教育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创新教育方式,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为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奠定基础。本文从阅读方式、阅读教学等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教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绘本中的“新”阅读方式

为了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很多语文教师给学生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籍时选择了经典的绘本故事作为阅读材料,绘本故事凭借其优美的画面和短小精悍的文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绘本阅读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通过画面与文字的结合加深他们阅读的印象。例如,很多的教师推荐学生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小黄和小篮》《逃家小兔》《我只爱你》《爱心树》等优秀的绘本故事,从故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比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就描述了兔子母子之间怎样比较谁比谁爱的更多一点的故事,通过比较谁跳得远、站得高、伸得长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浓浓的亲情溢满每一位小学生的心间,这是最好的亲情阅读教育。学生通过故事的阅读,就会模仿故事中的行为和语言,从而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增加词汇量,为他们之后的阅读打下了基础。

二、无字阅读中,培养学生阅读想象力思维

有的绘本书籍只有画面,没有一个字,目的是让小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来读出画面里蕴含的深层含义,从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领悟能力。例如,阅读绘本《在远处-房子》《影子》等书籍时,书中只有颜色丰富的画面,没有文字的描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在《影子》中,学生可以得出每一种事物在光线下都有自己的倒影,而且是对称的,一模一样的。同时在阅读中,学生还会发现有的事物并没有倒影,这就需要学生根据自己对倒影的理解,将漏掉的部分补上去,从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此外,对于学生阅读的书籍,教师也要和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层次,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阅读目标的梳理。

三、组织课外实践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很多语文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而促进他们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例如,在教授《荷叶圆圆》这篇文章时,教师就组织学生到公园的荷花池旁边进行教学,使学生把文章的内容与自己所见到的荷花进行比较,从而体会课文对荷花的描写。教师引导学生在对荷叶进行观察的同时,要让他们描述荷叶的颜色、形状,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荷花的整体结构,进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小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次上,没有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注重阅读氛围的营造,给学生营造一个舒适、自然的阅读氛围,并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从而提升阅读理解的层次。例如,在教授《夏夜多美》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舒缓的音乐,以此为背景进行课文的朗读,使学生在音乐氛围中体会夏夜的美,产生广阔的想象力,对文章中的语言文字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也提升自己的词汇积累。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仿照文章描述一处自己喜爱的景色,锻炼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为以后的作文奠定基础。综上所述,阅读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还能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还能促进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教学实践,与时俱进,改变阅读教学方式,增强语文阅读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从内心爱上阅读、喜欢阅读,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好习惯,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提升。

作者:苏凤芬 单位:福建省平和县坂仔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孟庆甲.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教育刍议[J].科技信息,2010(4).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14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3.08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倡导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时代的步伐创新阅读教育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词汇量积累有限,在开展阅读教育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创新教育方式,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为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奠定基础。本文从阅读方式、阅读教学等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教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绘本中的“新”阅读方式

为了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很多语文教师给学生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籍时选择了经典的绘本故事作为阅读材料,绘本故事凭借其优美的画面和短小精悍的文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绘本阅读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通过画面与文字的结合加深他们阅读的印象。例如,很多的教师推荐学生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小黄和小篮》《逃家小兔》《我只爱你》《爱心树》等优秀的绘本故事,从故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比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就描述了兔子母子之间怎样比较谁比谁爱的更多一点的故事,通过比较谁跳得远、站得高、伸得长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浓浓的亲情溢满每一位小学生的心间,这是最好的亲情阅读教育。学生通过故事的阅读,就会模仿故事中的行为和语言,从而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增加词汇量,为他们之后的阅读打下了基础。

二、无字阅读中,培养学生阅读想象力思维

有的绘本书籍只有画面,没有一个字,目的是让小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来读出画面里蕴含的深层含义,从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领悟能力。例如,阅读绘本《在远处-房子》《影子》等书籍时,书中只有颜色丰富的画面,没有文字的描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在《影子》中,学生可以得出每一种事物在光线下都有自己的倒影,而且是对称的,一模一样的。同时在阅读中,学生还会发现有的事物并没有倒影,这就需要学生根据自己对倒影的理解,将漏掉的部分补上去,从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此外,对于学生阅读的书籍,教师也要和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层次,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阅读目标的梳理。

三、组织课外实践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很多语文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而促进他们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例如,在教授《荷叶圆圆》这篇文章时,教师就组织学生到公园的荷花池旁边进行教学,使学生把文章的内容与自己所见到的荷花进行比较,从而体会课文对荷花的描写。教师引导学生在对荷叶进行观察的同时,要让他们描述荷叶的颜色、形状,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荷花的整体结构,进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小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次上,没有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注重阅读氛围的营造,给学生营造一个舒适、自然的阅读氛围,并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从而提升阅读理解的层次。例如,在教授《夏夜多美》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舒缓的音乐,以此为背景进行课文的朗读,使学生在音乐氛围中体会夏夜的美,产生广阔的想象力,对文章中的语言文字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也提升自己的词汇积累。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仿照文章描述一处自己喜爱的景色,锻炼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为以后的作文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阅读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还能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还能促进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教学实践,与时俱进,改变阅读教学方式,增强语文阅读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从内心爱上阅读、喜欢阅读,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好习惯,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孟庆甲.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教育刍议[J].科技信息,2010(4).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文学素养

小学语文教育是孩子人生教育中的基础教育,对孩子日后的个发展都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育不可马虎。语文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是提高语文文学素养的关键。

一、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阅读与写作在语文科目中就相当于一体两面的关系,阅读是吸收和积累,而写作则是释放与表达,同时二者又彼此互相增进,其中一方面的成长必然带来另一方面的提高。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需要大量的词汇累积。想要增加自身的词汇量就需要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当自己拥有了巨大的词汇库时,写作就可以不受词汇的限制,就能最大限度地表达所想表达的意思了。阅读广泛不仅是量的累积,更重要的是当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将会产生质的飞跃。通过对优秀作品的阅读,我们可以熟悉掌握不同的写作技法,学以致用,在写作过程中便可以借鉴运用,从而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而且通过大量的阅读,我们能突破自身条件的限制,从故事中感受作品人物的喜怒哀乐,跟随他们经历人生,实现心灵的成长。

写作是阅读的深入与实践。通过写作也是测试阅读成果好坏的途径,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能认识到自身写作能力的不足和缺

陷。同样写作也能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进行阅读。当学生认识到自己写作能力的不足时,便会在阅读时有意识地观察作者的写作手法,改变平时阅读囫囵吞枣的习惯,学会吸收优秀文章的精华,借鉴名家的叙事方法,锻炼阅读能力。

二、整合阅读与写作的教育方式

1.提倡学生阅读经典文学,提高审美情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文化的多元化,现如今文学作品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各色各样的小说充斥于网络,使人眼花缭乱。网络文学拥有着庞大的读者团体,受到读者们的追捧,但是如今的网络文学良莠不齐,是一种快餐文学,要想提升写作水平,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多提倡学生阅读经典文学。经典文学经历多代人的检验,不管在文学内涵上还是写作技法上都极具代表性,具有巨大的参考和学习价值。学生在阅读经典文学时,可以体会作者精炼的语言,遣词造句上强大的功力以及优美的文笔,耳濡目染之下,也会逐渐提高文学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情感体验,增加心灵感悟

“要想感动别人,就先感动自己。”作者想要写出一篇感动他人的文章,引起别人的共鸣,就必须自己有所感触,这也要求了写作之人需要具备一颗敏感细致,具有丰富情感的内心。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时,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灵体验,而应多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亲近自然,增加对生活、对自然的体验,有了体验后在阅读过程中才能更加顺利,更加接近作者的本心,才能在文章中获得到更多的感悟,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便能写下一些深刻的东西,赋予文章灵魂。

3.激发写作创新意识

学生在写作时经常会出现一个现象,就是趋同现象――文章大多大同小异,缺乏创新。这样的现状有一部分是因为小学生自身的经历少,受到阅历的限制,但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学生的思维僵化,缺乏创新意识。教师不妨分享描写同一事物的多篇名家美文,剖析不同作家写作的思维角度和文章脉络,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同一件事,激发他们的思维开放性、发散性。

三、整合教育中所需注意的要点

1.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思维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是,每个人都带有个体的差异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理解方式,不可能所有人都理解的一样。在解读文学作品时,有些学生总有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也许独特,也许荒诞,但教师需要给予学生的想法充分的尊重。不同的视角导致不同的结论,不能因为所谓的标准答案就打压其他的想法,而要学会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2.注意阅读与写作并重发展

阅读与写作同为语文的两大支柱领域,两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相辅相成,但不能因为两者的统一性便偏于一方面的发展。只重视阅读而不写作,或者只写作而不阅读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阅读和写作就好比人的两条腿,如果只锻炼其中一条腿不利于人的行走,只有两条腿同时锻炼,并肩作战才能走得更远。所以,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起学生对阅读和写作双方面的重视,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一点一滴地积累,厚积薄发,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不断练习写作技巧,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阅读与写作的意义不仅是提升语文素质水平,更是学生体验人生学会表达的渠道。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整合教育,实现两者协同发展,培养拥有文学素养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美琳.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J].好家长,2015(34).

上一篇:初中英语教学反思范文 下一篇:单元测试方法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