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范文

时间:2023-03-19 07:02:39

小学语文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范文第1篇

一、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二、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此外,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楚等。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在讲授新课文之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使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三、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启动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头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倍加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其感情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他们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头涌动。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使学生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驰而神往,激起孩子极大的兴趣,拨动他们的心弦。

四、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心理品质和获得信息的多少,取决于他们认识水平的深浅程度,也决定了他们质疑问难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的提问往往会停留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发问,为什么用“借”而不用“骗”。二是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可抓住“焦急”和“耐心”提问,这两个词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的?为什么?三是比较优劣,对教材的重点字词或重点句,通过比较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词而不用那个字词。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在这可提问为什么用“抽”字而不用“生”或“长”字?

小学语文阅读范文第2篇

关键词:阅读文化 自身修养

虽然很多小学生都喜欢看书,但据我了解,多数小学生更偏爱看漫画书之类的图书,有些学生到六年级都只看卡通漫画书。虽然漫画对孩子也有一定的教学意义,但是阅读文字书籍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文学作品是图片代替不了的。作为老师,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正确地去阅读。

一、选择合适的书籍

小学低年级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很多小学低年级考试中的作文体裁都是想象文。而童话就是一个很好的提高想象力的书籍。童话语言简洁易懂,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小学生都很喜欢这样的童话故事。以孩子的兴趣为阅读的起点,更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再者,童话中有不少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还能从文字中学到一些简单的写作手法,这也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描写划火柴的场景“她又擦了一根,哧!火苗又窜了出来,发出亮亮的光。墙被照亮了,变得透明了,她仿佛看见了房间里的东西。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放满了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一只烧鹅突然从盘子里跳出来,背上插着刀叉,摇摇晃晃地向她走来。几只大面包也从桌上跳下来,一个个像士兵一样排着队向她走来。就在这时,火柴又熄灭了,她面前只剩下一面又黑又冷的墙”。这些简单的描写都很适合小学生去学习。想象文并不限于童话,孩子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其他的书籍,女孩子会比较喜欢童话,而男生或许会比较喜欢冒险类的想象故事。

二、积极引导,热爱阅读

老师要求学生多阅读的同时,自己应该先树爱阅读的榜样。给学生树立一个爱阅读的榜样,再鼓励学生去阅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学同一时期阅读同一本书。然后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讨论读书的心得,这样就深化了学生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有了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自觉性。

其次在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课内加以延伸。如学习老舍的《草原》后,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他的其他作品,如《骆驼祥子》。然后根据书上的内容可以展开一系列的活动,如对人物的点评,对故事的讲解等,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通过这些活动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了解课外知识。

三、阅读――打开心灵之窗的钥匙

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孔子的论语中就讲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灌输了学生忠诚、守信、正直的思想,“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就教给学生如何与他人相处。当理论渗透到生活中,就达到了阅读的效果。

从阅读中还可以学习古人的高尚情怀。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情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襟。如果觉得从诗中了解的人物还不够深入,那么可以指导孩子读名人传记之类的书籍。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学生在阅读时体会到各种关于爱情、友情、亲情、忠诚、正直和勇敢的人类精神,从而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些自己从书中的领悟远比老师及家长的说教来得更有效果。所以阅读可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升华自我。

四、路漫漫其修远兮

人是在大量的阅读中被潜移默化的,知识需要一点一滴地汲取,然后才能慢慢地进步。阅读是伴随人一生的,就像三餐,不能停止或间断。米饭是维持我们生命的粮食,而阅读就是我们精神的食粮。它必须像每日的饭食不停地供应,不停地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所以我们需要将阅读培养成孩子的一种习惯。让孩子定时交一篇阅读笔记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让学生把书中写的好的部分,或是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自己从书中学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记下来是个不错的学习方法。阅读就是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中,慢慢地充实着读者。所以,阅读,一定要持之以恒。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课本中的内容实在有限,学生一定要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以扩充自己的知识以提高理解能力。阅读将要伴随人的一生,它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阅读最大的意义不在于获取信息和知识,而在于从文字中提升自我。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这才是阅读的核心。

参考文献:

[1]熊开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陈大伟.在新课程中:困惑与成长[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

[4]冯艳. 快乐识字教学实践初探[J]. 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 2008,(01) .

小学语文阅读范文第3篇

关键词:阅读;方法;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283-01

小学生应“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的培养,意义十分重大。而小语教材中很多课文写得具体、生动、形象,无不是作者细致观察的结果。因此,阅读教学与观察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如果注意以下方法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教给观察的方法

1、有顺序地观察。学生观察有顺序,不仅能促进思维的条理性,还能使表达有条理。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是作者有顺序观察的结果,包括: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从上而下或从下而上;先中间后四周或先四周后中间;从局部到整体或从整体到局部;从景到人或从人到景;由因及果或由果到因;从静到动或从动到静;由表及里或由里及表等。

2、有重点地观察。学习对中心部分有重点地观察,既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又可以使学生表达时突出重点,具体生动。及时表扬了他们观察的积极性,要求他们课外再观察人物,表现特点,并把观察的结果写在观察日记上。第二天,学生的观察日记上涌现了许多生动有趣的人和事。

3.、持续多次地观察。一种事物,有时经过一次观察,不能把握事物的全部特点,必须经过多次观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观察,才会发现事物在不同情况下的各种特点。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引导学生再找课例,仔细体会多次观察的意外收获,并让学生持续观察一种事物,哪怕是一棵菜、一棵树,或是一种小动物,可在不同时间观察,可以隔三差五,也可以相隔一两个月地观察;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观察,并认真作好记录,就会有意外惊喜。

二、课内与课外联动,培养阅读习惯,让学生多读

1、要让学生会选择。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提供或推荐优秀的少儿读物,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指导,使其配合教师,教会学生选择积极的、思想健康的读物。另一方面,还要教学生在有益的读物中学会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2、给学生以适当的“强制”。通过来自教师或家长的适度外部强制,逐步使学生过渡到自我“强制”,即强制自己按照良好的课外阅读态度、方法去阅读。这样,就会使习惯成自然。3、.要重视抓好开端,由易到难,逐步养成。首先,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向他们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做到循序渐进。其次,教师一旦提出某种要求,就必须坚定不移,尤其是在个别学生身上表现出不良倾向的时候,更要严格要求,毫不放松。再次,教师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留心发现学生因课外阅读而取得好效果的典型,给予积极正确的评价,使其树立榜样,影响其他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三、分享与激励并举,营造阅读氛围,让学生想读

1、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活动。搞一些美文推介活动。.文摘和读书笔记的交流活动等。定时组织开展“成语接龙”、读后感展览等活动,并开展课外阅读星级评定,将课外阅读的质和量作相应的规定,分别设为一星到十星的等级,只要达到相应的目标,及时定级或升级。

2.、组织编辑手抄报。手抄报集学生的读书、编辑、绘画、书写能力于一体,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读书所得。每次安排手抄报内容时,教师要根据主题,提出相关的编辑要求,有意识地指导有关课外读物中的内容。学生按照要求,发挥自主作用,寻找相关的课外读物,完成手抄报的编辑。定期评比,逐步提高要求,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多读书、多积累、善于收集的好习惯。

3、开展师生、家长共读活动。作为课外阅读的指导者,教师要坚持将读到的好文章介绍给学生,将积累下来的期刊借给学生,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学生多读书。经常组织师生读同一篇文章或同一本书,择时开展读书研讨,让教师在交流中掌握学生的读书爱好,让学生有机会在家长面前充分展示读书的才能。

4、开辟宣传园地。充分利用教室墙报、黑板报,以“阅读之星”、朗诵比赛等方式,让阅读的体验留下痕迹,珍视、鼓励阅读体验的差异。

四、阅读方法和技巧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阅读也不例外,好的方法和技巧在阅读过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比较性阅读。著名教育家马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发现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不可忽视的,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中的迁移,收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 在小学教材中,相同体裁而主题不同的作品,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作品,都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方法来理解其内容:如《凡卡》和《小英雄雨来》人物与环境的对比;《秋天的思念》、《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父爱与母爱的对比;《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父亲的对比;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主题与风格的对比。另外,还有体裁上,寓言与童话的对比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区别与整合的思维过程中,能力有所提高。

小学语文阅读范文第4篇

1.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是,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2.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3.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渎,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4.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小学语文阅读范文第5篇

【关键词】阅读;文化;自身修养;知识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虽然很多小学生都喜欢看书,但据我了解,多数小学生更偏爱看漫画书之类的图书,有些学生到六年级都只看卡通漫画书。虽然漫画对孩子也有一定的教学意义,但是阅读文字书籍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文学作品是图片代替不了的。作为老师,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正确地去阅读。

一、选择合适的书籍

小学低年级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很多小学低年级考试中的作文体裁都是想象文。而童话就是一个很好的提高想象力的书籍。童话语言简洁易懂,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小学生都很喜欢这样的童话故事。以孩子的兴趣为阅读的起点,更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再者,童话中有不少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还能从文字中学到一些简单的写作手法,这也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描写划火柴的场景“她又擦了一根,哧!火苗又窜了出来,发出亮亮的光。墙被照亮了,变得透明了,她仿佛看见了房间里的东西。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放满了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一只烧鹅突然从盘子里跳出来,背上插着刀叉,摇摇晃晃地向她走来。几只大面包也从桌上跳下来,一个个像士兵一样排着队向她走来。就在这时,火柴又熄灭了,她面前只剩下一面又黑又冷的墙”。这些简单的描写都很适合小学生去学习。想象文并不限于童话,孩子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其他的书籍,女孩子会比较喜欢童话,而男生或许会比较喜欢冒险类的想象故事。如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罗琳的《哈利波特》和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二、积极引导,热爱阅读

老师要求学生多阅读的同时,自己应该先树爱阅读的榜样。给学生树立一个爱阅读的榜样,再鼓励学生去阅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学同一时期阅读同一本书。然后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讨论读书的心得。如读海伦·凯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可以讨论生命的意义、我们该如何去珍惜生命,读《少年维特之烦恼》可以讨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这样就深化了学生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有了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自觉性。

其次在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课内加以延伸。如学习老舍的《草原》后,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他的其他作品,如《骆驼祥子》。然后根据书上的内容可以展开一系列的活动,如对人物的点评,对故事的讲解等,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通过这些活动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了解课外知识。

三、阅读——打开心灵之窗的钥匙

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孔子的论语中就讲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灌输了学生忠诚、守信、正直的思想,“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就教给学生如何与他人相处。当理论渗透到生活中,就达到了阅读的效果。

从阅读中还可以学习古人的高尚情怀。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情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襟。如果觉得从诗中了解的人物还不够深入,那么可以指导孩子读名人传记之类的书籍。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学生在阅读时体会到各种关于爱情、友情、亲情、忠诚、正直和勇敢的人类精神,从而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些自己从书中的领悟远比老师及家长的说教来得更有效果。所以阅读可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升华自我。

四、路漫漫其修远兮

人是在大量的阅读中被潜移默化的,知识需要一点一滴地汲取,然后才能慢慢地进步。阅读是伴随人一生的,就像三餐,不能停止或间断。米饭是维持我们生命的粮食,而阅读就是我们精神的食粮。它必须像每日的饭食不停地供应,不停地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所以我们需要将阅读培养成孩子的一种习惯。让孩子定时交一篇阅读笔记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让学生把书中写的好的部分,或是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自己从书中学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记下来是个不错的学习方法。阅读就是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中,慢慢地充实着读者。所以,阅读,一定要持之以恒。

小学语文阅读范文第6篇

关键词:“对话式” 小学 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192

1 开展“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的现实必要性和重要性

开展“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是新形势下发展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开展“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是素质教育改革中对主体性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素质教育提倡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小学语文阅读应当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实施“对话式”语文阅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的必然要求;实施“对话式”语文阅读,能够按照素质教育提出的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开展“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特点所决定的。由于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更加强调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当用自己的思想来左右学生的阅读实践。开展“对话式”语文阅读,可以在尊重小学语文教材特点、尊重小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能力,利用阅读机会,更好地进行反思和批评,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能够有效培养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自己的心得,能提高自己的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运用综合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2 开展“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的主要途径

第一,开展“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需要重构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展“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更加强调的是在课堂上形成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对话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使双方更好地理解对方、接纳对方,而不是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任意践踏。“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要教师在课堂上真正理解学生的现实需要情感需要、态度变化等,体会学生作为发展主体的独特性和创造性;要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不要把学生看成是年少不懂事而被迫让学生服从教师的教学主张,接受自身在课堂上的权威地位。“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更加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学生不再处于被动的、消极的地位,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有独特性格特点的、期望受到尊重的主体与教师之间进行平等对话。教师还需要在开展“对话式”语文阅读中不断改变自身的角色定位,要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转变,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真正走到学生中间去,亲近学生的精神,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是一种互动、合作、平等的师生关系。

第二,开展“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进行自我重构。开展对话阅读教学是打开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窗口,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要想激发学生在对话式阅读中的兴趣,就必须要让学生成为学习和阅读真正的主人,让学生、教师以及阅读文本之间进行自由的交流,积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阅读的理念重构。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在阅读课堂上没有主次,教师与学生都处于平等的关系之中,进而让学生的语文阅读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学习兴趣得到更好的激发,在阅读中学习的智慧也得到充分的启迪。

3 结语

“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突出和强调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这一时代特征,是对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刻改革。在开展“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每一次新发现、对学生的每一次新想象、对学生的每一次新发言等都要予以充分尊重。教师要立足学生特点、立足小学教学规律,对学生在开展“对话式”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独特认识都要予以完善和丰富,让学生的整个学生过程成为学生个性的呈现过程;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展“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要充分认识到“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其根本宗旨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对话式”阅读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了活学活用,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培养了理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启发式、探索式的学习兴趣。开展小学语文“对话式”阅读,也是充分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尊重,在课堂上赋予了学生更多的尊重和自主;这种方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现了学生学习热情的最大化,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潜能,对于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兴森.富于“张力”的对话――小学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浅探[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24):36.

[2]姬秀红.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对话式阅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7X):64-65.

[3]高小玉.对话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2011,(6):52-54.

[4]刘宏明.小学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尝试[J].科技创新导报,2012,(7):181.

[5]魏应梅.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探讨[J].大观周刊,2012,(33):209.

小学语文阅读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整合阅读 研究

前言

小学语文的教学研究是语文研究中的关键环节,学生有了良好的语文基础才能够更好的进行深入学习。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对于语文教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现代小学语文的教育,其阅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研究小学语文的整合阅读,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有一定的研究意义[1]。

1 整合阅读概述

整合这个词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将自己要阅读或者学习的资料进行整理然后用整体的眼光来分析它[2]。而整合阅读就是指学生不能将文章的每一句、每一段分开来理解,甚至不能够将一篇文章单独理解。学生需要将一篇文章中的一些句子或者一个单元中的几篇文章整理结合起来,整体的体会文章的思想,寻找它们之间隐藏的联系,综合地进行阅读分析[3]。通过整合学生们得到了一个系列的资料,然后准确地分析它们的含义以及倾注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使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得到梳理,同时也提高了阅读的质量。

2 小学语文整合阅读的重要性

整合阅读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尤为重要,它的重要性很多,在这里我粗略地进行了一下归纳。首先,进行语文整合阅读时通过对一篇文章中的某些句子,或者一个单元中的几篇文章,又或者一册书的几个单元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梳理得到综合性的知识。它不仅提高来学生们的知识整合度还提高了他们学习和阅读的效率和质量;其次是整合阅读不仅只是作用于语文一门学科,它可以以语文这一学科为基础,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其他它学科的知识,同时还能够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使他们能够做到类似于举一反三;最后,整合阅读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素养,比如语文素养、品德素养等。学生学会了整合阅读之后能够更加深入地的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以前学生学习语文时候,老师总是一课一课地为学生讲解,一句一句地为他们翻译。其实这种方法是错误的,片面的分析导致学生只看到了小草,却忽视了整个森林,这就很可能使得他们与文章的真实意境失之交臂。每一篇优美的文章都倾注了作者的灵魂,只有将自己的意念融入其中,才能够体会其中的滋味,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文章的涵义。同时整合阅读也是时展和课改新理念要求的需要。因材施教不是一句空话,通过整合阅读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让他们通过实践加深知识的印象。整合阅读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与众不同的窗户,这是一种引导学生们学会阅读的一种好方法。

3 研究小学语文整合阅读的目的

研究整合阅读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意识,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知识呈现几何状膨胀,信息更新迅速,墨守成规最后都会被淘汰。教师是学生发展和转变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人生哲理和各种知识的学习上。如何教育学生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如何能够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如何开发不同学生的不同潜力等等这都需要老师进行考虑。整合阅读这种良好的阅读方法需要老师将其深入研究,然后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和分析。

其次是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主观的接受新知识要比被动填鸭式教育效果要更加显著。现在不是老师为主的时代,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人翁。如何学习,如何理解,如何运用都需要学生去探寻。整合阅读作为一种能够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如何筛选分析资料并综合运用,学会如何已全面的视角审视问题的方法应该被我们所重点研究,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学生的需要。他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和学习能力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就是通过深入研究整合阅读,促进老师和学生的协调发展,不仅使得老师会教会引导,还能够让学生会学会思考。利用整合阅读促进老师和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整体跨越式进步,全面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4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整合阅读

进行小学语文的整合阅读,主要分为阅读资源的整合和课程内容的整合。其中阅读资源包括那些以语文为基础的课外阅读资源;课程内容包括新课标内课本上的知识和内容。一般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整合:

(1)从文章所表露的思想感情上进行整合。将思想感情相近或相似的文章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系列,然后统一进行分析、对比,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这些相似和些许的差别鉴别不同的思想内容。

(2)从表达方式上进行整合。不同的作者有着不同的表述感情的方式,这就给了我们可以以此整合的机会。通过分析对比,仔细体会同种表达方式的不同运用,以及不同表达方式之间的区别和相似之处来加深对文章的印象。

(3)从文章的语言风格上进行整合。不同的语言风格体现着做着不同的胸怀,以及不同的生活背景。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对其进行剖析,就能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资料来源等方面对其进行整合阅读。不同的整合方法体现的整合过程基本是一致的,它的效果也会非常的明显。

5 结语

整合阅读是一门阅读艺术,研究和倡导整合阅读不仅能够提高老师授课或者学生学习的质量,而且还可以为老师和学生遗留下发展的空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学习和研究整合阅读对我们来说重要性显而易见。

参考文献:

[1]王瑞明,莫雷.文本阅读中的信息整合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6,(03)

[2]颜晓燕.试论早期阅读的整合性特征[J].安康学院学报,2010(05)

[3]王瑞明,莫雷.文本阅读研究主要争议的整合[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06)

[4]崔金凤,高华.文本阅读加工模式的研究进展[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11)

[5]张维平.让学生在需要中读书[J].小学语文数学,2001(03).

[6]宋夏发.试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J].小学语文数学.2001(03)

[7]王瑞明,莫雷,李利,金花.文本阅读中协调性整合的发生机制[J].《心理学报》,2008(11)

小学语文阅读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训练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167-01

小学生进行语文阅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可以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训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识字、精读、泛读或浏览性跳读训练。对于精读的训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仔细研究文章结构与内容,主动提出问题、潜心分析原由、把握问题关键、总结内在规律、形成系统成果,然后进行学习交流,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让阅读能力内化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1 科学确立小学语文阅读训练的目标,扭住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训练的关键点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的客体是一群涉世未深、社会常识淡薄的孩子,对他们阅读能力的训练,首先必须关注的是有针对性地训练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整体了解,快速准确地抓住课文的中心思想,围绕这一目标,拓宽对相关信息的了解,延伸对相关领域常识的掌握,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快速阅读技能。这是小学语文阅读训练的关键点。目标不明确,必然导致教学方向性缺失,找不到问题的核心所在,就难以将后续的阅读训练进行下去,自然就难以达到所期盼的阅读训练效果。

2 精心挖掘学生语文阅读的潜在兴趣,扣住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训练的重点

根据人的心理特点,事物的首发效应最容易刺激人的兴趣。根据这一特点,笔者认为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训练时,必须精心挖掘出课文的闪光点,找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知识点,并以此精心设计好阅读训练的课前导语。如果导语设计得好,必定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强烈阅读兴趣,如久旱逢甘雨的禾苗一样,一头扎进课文的阅读当中去,去寻找、去探索、去思考。这主要是源于小学生天生对事物怀有一颗好奇心和探索心,有一种很强的求知欲,还有就是对兴趣点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顽强毅力。以笔者所教学的《小露珠》课文为例,在阅读训练课上,我开门见山地提出:“小朋友们见过小露珠吗?它是什么样的?又是怎么样形成的?你们想知道吗?”此时,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了,他们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或“非常想。”沿着这个导语,笔者顺势揭出阅读的课文题目:“好,那我们这堂课就来学习《小露珠》这篇课文,刚才老师提的问题都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课文中的小露珠还会遇到几个动物朋友呢,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认真阅读吧。”笔者刚把话说完,学生们就一头扎进了对课文的阅读当中去了。

3 重点抓住语文阅读教材中所蕴含的疑点,扣住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训练的要点

人们阅读的目的不过于对问题的疑问或是无聊的消遣,而小学语文阅读教材是经过专家认证后,提供给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的素材,教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目的性,有意蕴含或潜藏着许多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大多都是疑点,就如士兵们进行越野训练时的障碍点,对于疑点的摘取可以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进行提出,并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进行解决。当然教师可以先开始提问,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天安门广场》这一课文阅读训练时,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北京的一些标志性图片,如天安门城楼、人民英雄纪念碑、长城、故宫等等,通过让学生观看多媒体中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到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了解到北京有哪些旅游景点和名胜古迹,有效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紧接着就引出自己的问题:天安门广场的结构如何呀?有哪些标志性建筑与物品呀?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和思考。经过一定时间的阅读训练,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启发方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例如笔者在进行学生《秦兵马俑》这一课文进行阅读训练时,首先布置给学生一个任务,就要求学生紧密围绕课文的中心、重点内容和写作思路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结果提出了很多的问题:秦兵马俑在哪里?秦兵马俑具有哪些特点?什么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等等。有了这些问题,便可以进一步促使学生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刺激学生进行积极深入思考与研究。

4 组织学生对语文课文理解的评价交流,扣住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训练的深化点

交流可以使陌生的东西变得更加熟悉,可以使思想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可以迸发出更多的灵感火花,创新出更趋真理的理性认识。小学语文课文理解的评价交流本身就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一次再阅读的训练过程,是师生们对课文内容的“再教学”,从中可以让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训练成果得到深化、强化和固化。笔者认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一是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二是由学生自由发言,让学生点评;三是组织辩论会,让学生通过反驳与辩驳的方式进行思想的交锋。如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可以让学生针对“天游峰的扫路人每天一层一级扫上山,再一层一级扫下山累还是不累?为什么?”展开辩论,这样天游峰扫路人的自信乐观、自强不息、苦中有乐的精神就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心中,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5 结论

以上是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的梳理与总结。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各不相同,模式还很丰富,方法还很多样,手段还很多变,这就需要我们这些小学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去发现去挖掘、去积累、去验证,从中找到最为理想的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训练方法与策略。

参考文献

[1] 陆裕婷.影响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因素分析以及教学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

[2] 刘雅茹.小学语文阅读能力与知识信息量的摄入[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

小学语文阅读范文第9篇

关键词:拓展阅读;小学语文;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教育教学是最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识记能力等重要课程教育形式之一。通过借鉴中外语文的教育经验,拓展阅读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一定的知识积累为课堂教学和习作提供丰富的知识储备,在阅读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阅读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升华,通过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是因为相对于教材来说,拓展阅读的阅读资料更加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其次拓展阅读的阅读资料强调的是学生素质的培养,没有考试的硬性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心态较放松。再次,拓展阅读的阅读范围广,许多阅读资料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有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就是阅读,而阅读虽然在未对语法结构、词汇表达、中心思想提炼等做明显的要求,但拓展阅读通过阅读过程,可以潜移默化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积累的目的。小学生的拓展阅读,一方面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比较强,对于一些如生字等问题有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拓展阅读的一些经典语言的模仿和学习,能够让学生的语言结构更加优化;另一方面,拓展阅读的呈现形式多样,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考虑阅读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拓展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实现自我语言的积累。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和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

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习作素材,阅读过程中的好词,好句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增加习作的亮点。

拓展阅读的阅读资料大都是课堂内容的延伸,许多资料的选择也都渗透着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如在体验亲情的拓展阅读《妈妈的礼物》中,就渗透着丰富的母爱,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

总之,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手段之

小学语文阅读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 低效 原因

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有教育外部的,社会的原因,也有教育内部的,自身的原因。内因是起主要作用的,我们不能总是怨天尤人,要多从自身找找原因。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多种思潮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师铆足了劲对阅读教学进行探索,也许是为了出“新”,为此出现了许多本末倒置的现象,导致阅读教学出现种种问题。

一、课件滥用充场面

在现代教育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错又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时下,小学语文阅读课,尤其是公开课,许多教师都认为不用课件就不是一堂好课,有些地方赛课,不用课件就评不上奖。在课件热闹的氛围下,无论哪一级别的公开课,只要有条件的就一定会用课件,而许多课件无非起到了小黑板和挂图的作用;有些课件做得花里胡哨,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如复习课文中的词语,一位教师利用课件将其做成各种各样的鱼,教师点击之后就出现一个词语,然后请学生读词语。请问教师如此兴师动众有必要吗?不就是读词语吗?直接读不就行了吗?简单问题又何必如此复杂化?在平常阅读教学中,不用课件或少用课件就能达到同样效果的,还是应该不用或少用课件。毕竟制作课件成本较高,既费时又费力。

另外,小学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它重视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学生的阅读、品味、理解、感悟产生独特体验。课件使用不当,反而有碍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课件只能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应成为充场面、讲排场的手段。课件只有有利于解决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实实在在为学生服务才能显出它的价值。

二、活动花俏迷人眼

由于语文新课程对跨学科的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画、唱、跳、演等等,可谓是十八般武艺全用上,煞费苦心,弄得人眼花缭乱。好好的语文课变成了表演课,课堂是变得热热闹闹、学生也学得“不亦乐乎”了,可这样的语文课还姓“语”吗?学生的语文素养能提高吗?

如理解“高耸、低陷”“山峰、山谷”这几个词时,让学生拿出笔在纸上画一画,再在图上标一标,无需多言,学生便能一目了然,像这样省时又高效的学科间的整合才是必要的。学科间的整合也应注意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开展和语文无关的活动,阅读教学将失去自我,成为表演的舞台。语文教学是要开展一些活动,但是花架子、和语文学习无关的活动不应充斥我们的课堂。

三、不甘冷场放声读

现在的语文教学课堂,朗读之风盛行。教师采用自由读、分组读、齐读、对读、引读等各种形式的读。为了表现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教师花大力气引导学生放声读。尤其是公开课,教师生怕课堂静下来出现冷场,于是读大多采用出声读的形式,“书声琅琅”成了他们课堂值得炫耀的亮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理解。”默读有助于学生用心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无声对话,有助于学生产生独特的体验、迸发思维的火花。学习课文,放声朗读一般来说放声朗读应出现在刚接触课文或对课文有了自己的理解感悟后。对课文有了自己的理解感悟后再放声朗读是为了通过有胜于言体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而要想真正进入文本、产生自己独特的体验,最好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默读,对高年级学生尤其如此。让学生学会静思默想、让课堂暂时“冷场”吧!

可以说,默读能力对于生活在信息量与日俱增的现代社会中的学生来说比朗读更重要。现代人必须善于默读,善于在默读中思考、比较、鉴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呼唤默读教学的回归,让学生学会静思默想,让学生成为富有文化底气的读书人。

四、作业被挤出课堂

虽然上级三令五申要为学生减负,但小学生仍普遍感到课业负担过重,这与我们的阅读教学有一定关系。有的教师唯恐学生这里不懂那儿不能理解,于是一些自认为是精华的句子左分析右讲解,放弃了让学生背诵积累的时间,低年级的孩子写字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导致一些孩子的字间架结构不正确,学生握笔姿势不正确。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教师开始布置作业。这作业便成了孩子可见娱乐的“死对头”,它占去了孩子玩耍放松的大好时光。虽然孩子人在教室写作业,可心早已飞到了教室外。学生的作业由此造成了字迹潦草、正确率低下等后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阅读教学中穿插几分钟做作业的时间,或在课堂上留几分钟写作业的时间,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写字作业一定要在课堂上完成,在教师的行间巡视下完成,让每一个孩子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课后就留给孩子们多看看自己想看的书吧!

五、教师无视学生阅读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我们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要牢记小学语文教学是母语教育,我们肩负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亮丽的底色,让小学语文课堂真正回归本质吧!

【参考文献】

[1]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秘书处编著.《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杨再隋.呼唤本色语文[N].中国教育报,2005-12-23(5)

上一篇:初中语文范文 下一篇:教育教学论坛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