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03-07 03:24:35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小学语文教学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如何把小学生培育好,不能有半点差错。他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上课前必需做好邃密的筹备工作,要把筹备的内容书面化,完成教学设计,才能自如地上好课。年夜量的实践证实。凡优异教师在上课前,都很当真地做好筹备工作,有的一再改削教学设计方案,他们所做的教学设计方案,良多都成了青年教师进修参考的材料。而案例剖析更是教师总结经验,不竭反思,不竭前进的路子之一。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剖析的目的是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反思,小结,他的最终目的是使小学语文教学实现最优化。所谓最优化,就是教学投入少,而又能达到高效率,使全班学生的语文进修都能达到优良水平。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我认为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必需做到以下几点:

1、安身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小学语文教学的素质,正如《新纲要》所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安身于学生的成长,为他们的终身进修、糊口和工作奠基基本”。成长什么?学生的成长应是德、智、体、美周全的成长。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周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惟道德教育和科学思惟体例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缔造力,培育爱美的情趣,成长健康的个性,养成精采的意志品质。”这段话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对小学语文素质的周全归纳综合。语文素质虽然首要指语文能力,但语文能力还与思惟、思维、激情、文化常识、进修习惯等品质慎密亲密相关。所以说,语文素质也就是做人的素质。所以经由过程语文教学促进儿童周全协调的成长不仅是需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2、浮现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教语文、学语文,也要教做人、学做人。其实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统一的。经由过程语文课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是由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抉择的,是由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使命抉择的,也是由语文教学内容所抉择的。小学语文所载负的内容是极其丰硕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使命,就是要周全成长学生的语文素质,小学语文素质就是做人的素质。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完成语文教学目的,所选的教材篇篇都蕴含着真、善、美的身分。有的课文描写的是年夜自然的美景;有的课文称道了伟年夜翘楚和英雄人物的尊贵道德和悦耳事迹;有的课文介绍了文学家的缔造发现给人类带来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糊口的悦耳故事;有的课文揭露了旧社会儿童凄凉的糊口;等等。课文中人物喜怒哀乐的激情表达,揭示了作品的思惟内在,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其思惟激情很自然地会发生转变,会慢慢懂得做人应该坚持什么、进修什么、否决什么。往往一篇文章所反映的辉煌形象或悦耳情节或美妙景色,会在学生的人格形成中起巨年夜浸染,会在其生平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是促使其成长的巨年夜动力。只要学生对作品说话有透辟的感悟,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惟激情的陶冶;学生也只有感应感染到说话的思惟激情,才能真正把握作品的说话。二者是密不成分的。

小学语文教学历来正视文道统一,但对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还不是那么明晰,经由过程学语文也学做人,比语文教学的思惟性要求更高。语文教学的思惟性多限于思惟熟悉的提高,而“做人”的内在首要默示在步履上。要肄业生在进修语文过程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不仅要提高思惟熟悉、丰硕激情,而且要形成精采的行为习惯。就是不仅在于“知”,而且要利于“行”。不外这不能立竿见影,而要日久天长地陶冶、堆集。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必然统一的,但不是自然能够实现的,更不是把语文课变为思品课就能完成的。必需明晰小学语文教学的根基使命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是以在贯彻该事理时,必需以小学语文教学的根基使命统一各项使命。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例1:我在教学《山中访友》时,就充分利用了生活中的趣事,把学生引入课文,更好地理解课文。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周末都在干吗呀?

生1:(面露喜色,来了兴趣)我去动物园玩了!

生2:我和妈妈去商场购物了,买了好多的东西!

生3:我在家复习功课。

师:同学们的周末都很丰富。那么有人和老师一样去野炊吗?

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位学生站起来)老师,我去爬山了,也和小伙伴一起烧烤了。

师:我与大自然为伍,与鸟儿唱歌,和蝴蝶翩翩起舞。

生1:老师你开玩笑吧,鸟儿怎么会和人一起唱歌呢?怕人都来不及呢!

生2:就是啊,还有蝴蝶也是!

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学们,为了检验老师说得话的真伪,可以在放学后自己去检验一下。但是记得要带着虔诚的心,把自然的一切都当做你的朋友,真心去对待它们,你就能感受到它们对你的热情。

(一天后的语文课上)

师:同学们都有按照老师说的话去检验了吗?

生1:老师,您说得对!我去郊外的草坪上与鸟儿歌唱,与草儿低语。我真的觉得它们就是我的朋友!

生:是啊,老师。我也去了!我感受到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讲述着他们的发现)

师:(在这个时候适当翻开课文)其实体验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在很早以前就有人做了,而且还把当时漫步大自然的情景生动地写了出来。下面我们就跟着李汉荣先生一起去《山中访友》。看看他都拜访了哪些朋友?看看他的感受是不是和我们一样。

学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课文上。这种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有什么不同?

评析:

传统的语文教授知识的方式,大多是直接讲述课文,并没有过多地注重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其课堂的方式往往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学生的上课兴趣,这样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新型教育下的教学方式主要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通过对于生活的体验,对所遇到的事物进行组织时,遇到的问题会尽力找出解决的办法。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规律性和联系性的能力,也使信息不陷于自流状态,保证其信息随时发挥出作用。学生只有通过练习解决问题并致力于发现,才能学会发现探索的方法。而一个人越有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就越能把学习到的知识归纳成一种解决问题或调研的手段。案例讲述的教学方式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它结合了生活中的趣事,巧妙地利用了生活这个“老师”,学生通过真实的生活体验来体会课文中所讲述的事情。语文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所以语文的教育离不开生活。

例2:同样在教学《山中访友》这一课时(教学片段),可以通过生活趣事激发学生阅读、学习欲望,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

师:我们常常在电影中看到人们面对大山呼喊,然后听回声,同学们,我们自己一定也有这样的经历?(学生的童趣一下子得到激发)

生1:是的,我就常常对着大山喊:你是谁?大山也这样喊,特别有意思。

生2:听到回声时,像是与大山对话,感觉像捉迷藏一样,心里特别放松,特别开心!

师:当我们对大山“喊话”时,大山回应我们,大山就是我们的朋友,不仅如此,花草树木都是我们的朋友,大自然就是我们的朋友。

……

新的教学方式,更加重视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趣事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下面我们分析一下这样教学有什么启示?通过分析与反思又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评析:

在教学过程中,我使用生活中的趣事,引а生自己体验生活,体验大自然的乐趣。比如,我会让学生自己在验证我所说的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好知识技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活动更多时候是与学生的活动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每一种教学方式都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前提,提高教学方法的效果,从引导发现的过程来提高整个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主持人:

“学校是神奇乐园,学习是快乐有趣的事。”这是我们教师最想让刚入学的儿童获得的一种体验。为此,我们的教师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情境,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体验;我们的教师因势利导,敏锐地、及时地抓住学生的发言,甚至是小声的耳语,进行引导、发掘,培植并强化这种情感体验;我们的教师“微笑俯身”,以“平视的目光”对待学生,与学生同欢同乐,又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语言褒奖毫不吝啬……课标中“热爱祖国语言”、“喜欢学习……”、“乐于与人交流”、“感受……乐趣”、“乐于运用……”这些字眼,我们从课堂中寻找到了形象的有力的支持。请看案例——

上学了

在刚入学孩子的眼中,小学生活充满陌生而新奇的色彩。如何把握契机,在孩子心田种下爱学习、爱语文的种子?

【片段1】

(教室里,桌椅围成大圈,讲台暂被“弃置”在教室一角。黑板上贴着大幅教学挂图,上方用彩色粉笔写道:“欢迎你!”黑板左右分别贴有丁丁、冬冬的头像。墙上崭新的专栏,分别以金丝猴、苹果树等为“主角”)

师:一大早,丁丁背着崭新的书包出门啦。路上,他遇到了一位白胡子老爷爷,老爷爷摸着长胡须,笑眯眯地说:“小丁丁,我要带你去一个神奇的乐园。在那里,有亮闪闪的金钥匙,快乐的小伙伴,有各种各样的知识树和香甜的知识果……”丁丁刚想说:“快带我去吧!”可老爷爷不见了……咦,这神奇的乐园到底在哪呢?”

生1:我知道,在童话书里面!

师:你一定读过许多童话故事吧!能不能告诉伙伴们,你还没上小学,是怎么读童话的呢?

生1:(自豪得很)我妈妈天天给我讲故事。我看着书上的图,自己也可以编故事!

师:真棒!将来你认识更多字,可以把故事写给全世界小朋友看呢!

生2:(小声对生3)神奇乐园是不是在小学?

生3:(小声)我也觉得是。

师:(微笑着俯身)说说看,为什么?

生2:我爸爸妈妈说在小学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知识,很有用!

生4:学校里有很多小伙伴!

师:这么说,现在我们就在这个神奇乐园里啦!那么,小朋友们想在这里学到什么知识呢?

生5:(手指着挂图)做小飞机!

生6:我想认很多很多字,这样就可以看很多很多书啦。

生1:我想学写童话故事!

师:好孩子们,你们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今后,我们要和丁丁、冬冬一起,做很多有趣的事情,学会听、说、读、写……瞧图上这些伙伴们,已经学到不少本领呢!

【评析】好的教文秘站:师应当是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挖掘其学习潜能的。教师深谙初入学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色彩和熟知的形象营造出缤纷的天地,让学生倍感欣喜,且被深深吸引。动听的故事将学习伙伴丁丁带到学生中间,更将学生领入美好的学习情境,使之意识到:学校是神奇乐园,学习是快乐有趣的事。这对于满怀憧憬踏入小学门槛的一年级新生尤为重要。

【片段2】

(播放课件动画:丁丁、冬冬见面相互做自我介绍,并向大家问好)

师:瞧,多有礼貌的学习伙伴!可是他俩还不认识咱们呢!

生:(争着答)我们也来介绍自己!

师:好啊,做个游戏吧?这个大纸盒里有许多漂亮的小图标,红苹果呀、小熊猫呀……请你随便取一个,回到座位。(师、生共同抽取图标)

(教师很快找到了和她持有相同图标的学生)

师:(搂着学生的肩膀来到教室中央,握手)你好,我是××老师。欢迎你!我很愿意成为你的朋友!

生7:(略带羞涩)你好,我叫××,我在一年级1班。

师:真好,又清晰又响亮!(向全班)小朋友们,咱们开始游戏——听到小木琴敲响了,就离开座位,找到和自己有相同图标的小伙伴,握握手,做自我介绍。当小木琴第二次敲响,就结束自我介绍,把图标放回纸盒。听明白了吗?

(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师生一道游戏。而后,学生三人一群、五个一组,自由组合做自我介绍。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鼓励较胆小的孩子,提醒不够礼貌的孩子)

【评析】教师灵活运用教材,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话题并创设具体交际情境,激发学生自主交流的欲望,引导其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得到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教师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投入实践活动并从中得益。教学活动中,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合作、互动的,教师亦完全舍弃了“师道尊严”,以伙伴的身份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共同游戏。课堂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了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主持人: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打开校门,走进社会,拓宽领域,开阔视野,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语文课程资源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学生自身的直接体验、经验以及间接的认识(来自社会生活的各种媒体)也都应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这种资源往往比教材更真实,更丰富,更具情境性。下面案例不难看出学生对“动物尾巴”和“蔬菜”的认识是较为丰富、真切的。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在获取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求知的欲望受到一次呼唤,主动的意识和进取的精神得到一次培植。

《菜园里》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都看到了,这些蔬菜的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我们看看书本上是怎么写的。读一读,想一想,儿歌告诉我们什么?找一找,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读的时候要求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学生自学儿歌)

师:下面就请你们在小组内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小组交流。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讨论着)

师:谁来说说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黄瓜的外皮是绿色的。

生2:我知道豆角的颜色是青青的,样子细细长长的。

生3:我知道了辣椒的样子有一端是尖尖的。

生4:我读懂了“茄子高高打灯笼”。就是茄子结在枝上,就像灯笼高高挂着一样,整个向下垂。

师:你真棒。(出示挂图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大家看茄子结在哪里呢?它挂在枝上的样子像不像灯笼?

生:我读懂了“萝卜地下捉迷藏”。就是说萝卜长在地里,我们只能看到它的叶子,看不到萝卜,好像故意躲起来跟我们玩捉迷藏。

师:可以看出,昨天到学校劳动基地里去,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课前老师带学生参观学校劳动基地里的蔬菜,其中就有萝卜)

生:有。我还看到很多萝卜露出头来。有的是白色的,有的是红色的,还有的是紫色的。我觉得很奇怪,萝卜怎么有紫色的呢?就问管理菜园的伯伯,他告诉我这种叫胡萝卜。

师:同学们懂得真不少。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南瓜越老皮越黄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谁来解决?

生:我知道。就是南瓜刚长出来的时候是绿色的,慢慢地长、慢慢地变,到了成熟就成了黄色。就像芒果一样,刚开始是绿色的,到成熟了就成黄色的。

师:说得好,还能用我们经常看到的水果来说明。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我从图片上和书本上看到的南瓜都是黄色,样子是圆圆的。可我昨天和我妈妈到菜市场,看到的南瓜全部是青色的,样子都是长长的,和今天我们放在桌子上的一样,怎么也找不到黄色圆圆的南瓜。

生:我知道。昨天我去买南瓜时也一直找不到我想要的那种。后来妈妈告诉我黄色圆圆的南瓜一般在夏天才有。这种椭圆形、青青的南瓜是新品种,南瓜还有一种样子像电话,大家都叫电话瓜。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雪孩子》教学案例

师: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请小朋友自由读第八段,想一想,你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

(学生自由练读)

讨论:你觉得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生1:我觉得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因为雪孩子虽然已经变成了白云,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觉得很高兴,所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该生朗读)

生2:我觉得要读出伤心的语气。因为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小白兔觉得很伤心,所以要读出伤心的语气。(该生朗读)

师:其他小朋友呢,你们同意谁的意见?

(学生各抒己见)

师:刚才小朋友们分别是站在雪孩子和小白兔的角度上来理解的,所以你们的想法都是正确的。现在大家就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学生朗读。

师:你们觉得她读出了什么语气?

生3:我觉得她在读“很美很美”时,读得比较慢,语调比较低,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

生4:我觉得她在读“飞到了空中”时,也读得较慢,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

该生再次朗读,全班仿读。

师:谁还能读出不同的语气呢?

(教师请了三个学生朗读)

师:评一评,谁读得好?

生5:我觉得缘缘读得好,她读到“很美很美”时,语调比较高,也读得比较快,读出了高兴的语气。

生6:我也觉得缘缘读得好,她在读“飞到了空中”时,语调比较高,也读得比较快,读出了高兴的语气。

生7:我认为从“美”这个词,还能看出雪孩子的心灵美。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该生再次朗读,全班仿读)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范文第6篇

主持人: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打开校门,走进社会,拓宽领域,开阔视野,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语文课程资源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学生自身的直接体验、经验以及间接的认识(来自社会生活的各种媒体)也都应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这种资源往往比教材更真实,更丰富,更具情境性。下面两个案例不难看出学生对“动物尾巴”和“蔬菜”的认识是较为丰富、真切的。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在获取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求知的欲望受到一次呼唤,主动的意识和进取的精神得到一次培植。《比尾巴》教学案例

师:刚才,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参加了小动物们举行的“比尾巴”比赛,认识了许多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觉得十分有趣。现在,我们也来举行一个“动物尾巴介绍会”,请小解说员们准备好自己带来的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谁先上台向大家介绍你喜欢的动物尾巴的特点?

生:我带来了一张老虎的图片,老虎的尾巴长长的,上面还有许多花纹。

师:这位小朋友说得真好!他能用“长”来生动形象地介绍老虎尾巴的特点(板书:长)。大家在介绍时,要向他学习,看谁也能用上本课学到的表示动物尾巴特点的词,如“短、扁、弯”,还可以发挥想像,用上“好像”这个词。还有哪位小朋友们想上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这么多的小朋友举手啊!这样吧,大家先在四人小组交流,等一下选派一个代表向全班介绍。

生:四人小组交流。

生: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介绍。发言情况举例如下:

生a托着小鱼缸上台:这是我养的小金鱼,金鱼的尾巴扁扁的,好像一把小刷子。

生b举着图片上台:这是我昨晚在电视栏目《动物世界》上看到的一只长颈鹿。我把它画了下来。它的尾巴又细又长,好像小辫子,又好像一根毛笔。

生c拿着玩具袋鼠上台: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长,袋鼠经常把它当作椅子坐。

生d带着一本《动物小百科》上台,翻开其中一页:锦鸡的尾巴五颜六色,非常美丽。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范文第7篇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掌握写日记的要

求和方法。3、拓展学生日记的内容。

4、帮助学生形成坚持写日记的良好意识,努力培养学

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拓展学生日记的内容。

【教学难点】1、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学生形成坚持写日记的良好

意识。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师: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我们受益终身,今天,我们要学习,要着力培养的学习习惯是什么呢?教师板书:坚持写日记

2、过渡:为什么要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它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看幻灯……

二、明确意义。

1、学习名人关于写日记的心得。

(播放幻灯片)

指名读,集体讨论。

“你要仔细观察身边的老王或老李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这样的记录很重要,它能锻炼你的文字表达能力,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要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录下来。因为不知哪一天,你的作品里就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经常观察生活,经常积累,养成一种观察研究生活的习惯。……这样日积月累,你肚子里的东西就多了起来。……写作品不仅仗着临时观察,更需要随时留心,随时积累。”———老舍

“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了。”————鲁迅

2、师生交流写日记的好处。

师:看了上面的两段著名作家关于写日记的心得,你觉得写日记有什么好处呢?

生:写日记能使我们平时注意多观察、多记录,能使我们写作文时有内容可写。

生:多写日记,能够帮助我们提高作文水平。

生:写日记不是写一天就完事儿的,它需要我们坚持不懈,这样能锻炼人的毅力。

生:写日记能帮助我们练好字。

生:写日记需要我们把每天的想法写下来,能帮助我们总结思想。

2、教师总结。

师:是啊,写日记好处很多,写日记不但为我们积累珍贵的资料和见闻,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的机会,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除此之外,它还有两个好处,就是磨练我们的意志,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北京有一个著名的特级教师就称写日记是一种“道德长跑”。因为,一方面,写日记必须持之以恒,一曝十寒,时断时续,意志薄弱,没有恒心和毅力,只凭心血来潮是写不好日记的,将来也必然是个无所作为的人;另一个方面,它还要求我们每天总结自己的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点评: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教师通过增设讨论“名人关于写日记的心得,”这个环节,大大地丰富了教材的内容,也增强了学生对写日记好处的感性认识。教学方式灵活,很有新意,使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而且这样设计,要比空谈写日记的意义要来得实在,也更使学生印象深刻。】

三、明确写日记的要求。

过渡:写日记好处既然很多,那么应该怎样写日记呢?

(一)揭示写日记的秘诀。

1、指导看图。第一页(上半部)

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1)指名说

(2)小结、过渡:这是老师在向学生讲解写日记的要求,那么写日记有

什么样的要求或者说有什么样的秘诀呢?。

2(文秘站:)、指导看图。第一页(下半部)

(1)这个班学生的日记就写得非常好,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秘诀是什么?教师放幻灯,指名读坚持写好日记的三条要求。

(2)师生交流。

这三点中,你对哪一点深有感触,为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点评: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谈体会,这样的课堂,才是教师、学生、文本互相对话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与生机的课堂,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才可能实在,有针对性,同时才可能加深学生对写好日记几点要求的理解。】

(二)拓宽学生日记的内容。

师:我们的生活看起来平平淡淡,每天都是学校、家里,两点一线,非常枯燥,整天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这平淡无奇的每天,天天叫我们写日记,叫我们写所见、所闻、所想,我们有没有内容可写呢?

(1)小组讨论:日记可以写什么?

每个人给自己假想的一篇日记定一个题目。并四人小组交流一下说一说为什么给自己的日记起这个名字?(学生热烈讨论)

(2)各小组汇报。(学生发言,教师请上说的有新意的同学把日记的题目写在黑板上。)

生:我给我的日记起名字叫“我的梦”,虽然有时我的白天生活平淡无奇,但有时我夜里会做一些稀奇古怪的梦,我想如果哪一天把我的梦都记录下来,一定会成为一部十分精彩的科幻小说。

师:说得真好!我们确实不能小看自己每天做的梦,我们有很多人都做过“自己在天上飞的梦”,可就是没有人把它写下来,外国有一个作家就把它写了下来,这个会飞的人物便是我们小朋友都很熟悉的“超人”。

生:我给我的日记定的题目叫“后园的小鸟”,我要写的是有一天,我在我们家后面的菜园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在我的精心呵护下,小鸟的伤好了。后来,我就把它给放跑了。不过,到现在,有时到后园的时候,还会想起这只小鸟呢。我要写一篇日记来纪念一下我的小鸟。

生:我想写一下今天早晨发生在课间的一件事,我洗完手,在甩手时,有几滴水溅到某某某同学的脸上,我们之间发生的一件不愉快的事。我给这篇日记取名叫“几滴水”。

生:……

【点评: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说自己日记的题目和内容。学生有的给自己的日记取的名字叫“我偷偷地扔了一张纸”“一个错别字”还有的是“一滴水”“上课时,我没有回答出老师的问题”等等,并且说出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学生说得生动翔实,引人入胜。他们在黑板上写了许多题目。这么多可写的事,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体会到原来生活中有那么 多可写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是有的放矢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帮助学生解决了实际问题,也给学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四、复习写日记的方法。

1、复习日记的格式。

(1)观察插图。第二页和第三页。学生同座位讨论。

(2)学生小结:开头写上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几,天气怎样;后面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2、学习别人的日记。

讨论:图上的日记有什么地方值得让我们学习的?

生:图上的同学写字姿势很端正,字也写得很好。

生:图上的同学写日记态度很认真,日记写得也很生动、具体。

生:日记的格式很规范、正确。

……

五、总结。

上完课,我们同学准备后面怎样写日记?

【教学随笔】

趣味性拓展性互动性针对性

—————浅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学策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课型的教学,很多教师称之为“鸡肋”,教者教得枯燥,学生听得无味,可是放弃了不上又觉着可惜。这种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开学检查时,听了很多这样的课,惟独这节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受这节课的启发,我觉得,要上好这种课,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方法的趣味性。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就爱听爱上,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在上这种类型的课时,我们的教师往往忽视趣味性,使得本来就枯燥的内容更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除了需要我们教师提高对这种课的重视程度之外,还需要我们教师多动动点子。我们教师可以采取“讲讲故事”“学习名人名言”甚至是组织学生“玩玩游戏”“演演小品”等等方式,这样做,也许很费时间和精力,有时,甚至完不成任务,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为了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真正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做,是值得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2、教学目标的针对性。上面的这节课之所以给别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主要还是由于教师在针对本班学生写日记时觉得没有内容可写的情况下,确定了“拓展学生写日记的内容”这个十分恰当的教学重点。这个教学重点的确定是有的放矢的,是有着很强的针对性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展开讨论,拓展了学生写日记时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克服了对于写日记的畏难心理。学生上到这里时,十分兴奋,各个跃跃欲试,纷纷要求说出自己假想日记的题目和内容,这是我在听这种课型时,从来没有见到过的。这也说明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是如何的重要。

3、教学内容的拓展性。我们的教师在进行这种类型课的教学时,往往,只是就教材讲教材,只是引导学生看看图,说说图意,这样的课必然是枯燥的。相反,我们的教师如果能在充分地利用教材的基础上,努力拓展教材,不断地丰富教材的内容和内涵,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针对性、实用性,学生就会感到了十分新鲜有趣。因为,这是在他预习和独立阅读时,无法知道的,就会使他觉得学有所获,而不是像就教材讲教材那样,使学生觉得听老师讲课和不听老师讲课一个样,课堂气氛也就当然不同了。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范文第8篇

C生说:“我知道武士很骄傲,觉得他自己很了不起,故意买弄,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一点我觉得卖油翁做的比武士好。我喜欢老翁。”

……,……(以上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说得都挺好的。)

突然,学生D站起来说:“我跟C不一样,我喜欢武士。因为武士身强力壮,他的本领能保护自己,保卫国家。而卖油翁的本领却不怎么样!我觉得武士比卖油翁厉害。”

听了D的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或离开座位,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买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也是讨论交流的良好机会。接着,便稍稍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说:“同学们,卖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呢?请你们有秩序地发自己的见解,能说明理由。”(学生稍稍安静)

有的说:“我觉得武士厉害,因为卖油翁年纪大了,书上都称他为老翁了。如果让他去拉弓射箭,肯定是不行的,人老眼花,一定射不准箭。”

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我觉得卖油翁厉害。如果让武士去注油,肯定会把油滴在铜钱上。”

紧接着,一学生反驳说:“武士年轻,还可以在学,而老翁胡子都已经白了(从书上插图中看出来),不可能练成武士那样的本领了。所以,我觉得武士厉害。”

又有一生说:“我觉得老翁厉害,不但注油的本领高,而且人也很谦虚,不象武士那样故意炫耀。”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作为教师,我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在课后去思考:是不是年纪大了,就不厉害了;武士和老翁的本领又是怎么练就的;老翁是在告诉武士,他比武士厉害吗;……请同学在课后再好好研究和讨论。

[分析与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卖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从武士的年轻和老翁的年迈上去比较,从现在和将来去思考,还有的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与插图中去寻找答案,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教师并没有否认学生的看法,只要学生不,不违法,不违反人性,他的回答,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教师一言定论,而是建立了生生、师生等交互网式的评价,还可以在评价空间上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语文教学 教学案例

在教学中,案例是不可或缺的。一篇优秀的案例,就是操作的模板或榜样,教师可以“依葫芦画瓢”,在模仿中慢慢地体会,直至内化成自己的智慧。案例正越来越密切地与教师的教育研究结为一体,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学会开发案例,应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教师要学会开发案例,首先要对案例本身有清晰的认识。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典型的真实的事件。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开发案例呢?

一、文本化自己的课例

教师的授课对象是极具能动性的学生,授课内容是注重感悟的语文,这就决定了每一节课的过程与结果都会有所不同。凡是有心的教师,都会发现自己的语文课堂是那么丰富多彩。这为教师开发案例提供了极好的资源。我们每上一节课,都要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对课堂的成败得失进行思考,并将自己的经历与思考写下来,既可以是教育叙事,也可以是随笔札记,这种经过整理的文本化的经历不就是最好的案例吗?比如,在去年的校内公开课活动中,我执教了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首古代童谣《一去二三里》,公开课一结束,我便写下了这篇教学案例。

在教学《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时,由于新教材对认字、写字的要求不同,识写分开、多认少写,因此识字量明显加大。为了帮助学生识字和巩固识字,课的开始我先出示阿拉伯数字1——10,引出本课出现的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利用本课的第二幅插图、班级的标牌、课程表、日历,等生活中常出现的事物让学生来识记这些数字,学生很容易接受。当生字一到十再次出现在童谣里时,学生认读起来就轻松多了。

新课程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生字,所以在这堂课中,我针对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找朋友”、“开火车 ”的游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记得牢固、扎实。

教学时候运用了课文的插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的方法了解古诗所写的小山村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地方。其中“烟村”、“亭台”这些词语学生可能弄不明白,我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烟村”是什么,“亭台”是什么,使学生理解诗句变得简单化了。

另外,在教学中,发现课堂评价语言有些匮乏,评价不够到位,总是重复使用同样的评价用语,缺乏有个性的评价……今后,在课前要尽量多预设学生的回答和提问,想好丰富的评价语,这样,会带给孩子们一个更加生动的语文课堂。

二、文本化他人的课例

案例还可以从别人的课堂中去开发。每听一节课都要有自己的思考:对方的设计合理吗?这节课有哪些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比如,一位老师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一个教学片段吸引了我,于是我整理出了这部分的教学实录并写下了自己的思考。

(教学实录片段)

出示:1989、4、30万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串数字。

师:你们看到的仅仅是数字吗?

生:我知道了地震发生的时间。

生:我知道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有30万人受到伤害。我知道这场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很大。

师:同学们预习得很充分,从一串数字中看到了地震这场灾难的危害。

出示:7、8、12、24、36、38、14、50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观察这组数字,这一回你看到谁了?

生:我看到了阿曼达,他只有7岁。

师:在这场地震中,灾难是否放过了他?

生:他被压在废墟下。

师:是压在废墟下吗?用“压”合适吗?

生:如果是“压”,恐怕他早就没命了,所以我觉得用“困”更恰当。(师表扬该生)

生:我还看到了儿子的父亲。为了救出儿子他不停地挖。

生:我看见了14个孩子,都困在废墟下,他们焦急地等待着能有人救出他们。

生:我还看到父子最后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在场的人都竖起了大拇指赞扬他们。

师:你能从数字看到父子相聚的场面,想象到了书上没有写到的内容,真棒!

这位老师在教学中出示“1989、4、30万,7、8、12、24、36、38、14、50”,学生很快就发现这些数字来自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重看这些数字,想着发生在洛杉矶的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想着一位父亲在一片废墟中挖掘,最后终于救出儿子和14个其他孩子的情景。由数字既想到了文中的人物,又联想到了数字背后的故事情节,还设身处地地展开想象,看到了一幕幕动人的情景,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培养。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多么巧妙啊!我在教这篇课文时为什么就没有想到呢?这一对比,使我想到了:我们是否吃透了教材?我们是否在钻研教材上下了功夫?我们是否精心设计了教法和学法?如果这一切我们都能做到,在教学中就会有新的发现,就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否则,只能为别人有所创造而感到惊奇。

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开发不同类型的案例。

1.专题式案例

教师围绕一个鲜明的专题开展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学习专题、低年级识字教学专题、高年级朗读感悟教学专题、习作评价教学专题、综合性学习专题,等等。此类案例主题鲜明,可启发和促进广大教师积极探索与落实课堂教学的新理念,研究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富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2.偶发式案例

这是反映师生巧妙处理教学中发生的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的偶发事件的案例。比如:我在教学《荷花》这篇文章时就出现了一个偶发事件,课后我把它整理出来,就有了下面这个案例。

一天,我正指导孩子们学习《荷花》这篇文章,经过反复地品读,我认为孩子们应该能够达到熟读成诵、水到渠成的境界了。于是,我说:“同学们,这么美的文章愿意把它背下来吗?”“愿意!”学生大声地回答。“那老师给你们五分钟时间,让你们先自己练一练。”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积极地背开了。

五分钟过后,我请会背诵的孩子自愿站起来背诵,哪知站起来的同学却寥寥无几。我生气地说:“怎么有这么多同学不会背呢?”忽然,调皮的陈栋在座位上叫起来:“老师,你会背了吗?”他的话音一落,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四十多双小眼睛齐刷刷地看着我。教书这些年,我早已养成了一个习惯,凡是要求学生会背诵的,自己首先会背,所以这篇文章当然难不倒我。等我微笑着背完整篇文章后,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有学生问我:“老师您是怎么背掉的。”我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背诵也是有技巧的,你们可以一段一段的背诵,然后再把这些段落连起来背诵全文;可以一边背一边想想象文中的画面,用心去体会;可以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这些方法大家都可以试一试。”下课铃声响了,在学生们敬佩的目光中我走出了教室。

虽然这只是课堂上的一个“小插曲”,却让我想到:如果今天当着学生的面,我没有背出整篇课文,今后学生将会用怎样的目光看待我这位老师,而我又该如何收场呢?要想当一名令学生们敬佩的老师,会背诵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储备更多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够胸有成竹地去面对更多的“调皮鬼”。

上述案例既出乎我的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这种偶发式案例往往能引发教师深思,从而审视自己。

3.综合式案例

这是师生运用教科书中的一课或一节课内容进行教学的典型实例。综合式案例体现了教学活动的整体性,这种案例所反映的是一个教学课题所展示的教学活动的整体。它十分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上产生的矛盾以及矛盾解决的过程,十分重视学生的感悟、体验和新的发现。

案例来源于课堂,来源于实践。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只要留心,每一节课都会引发我们的思考;只要钻研,每一节课都能找到案例开发的切入点;只要坚持,每一位教师都会开发出精彩的案例。让一篇篇优秀的案例伴随着我们远航!

参考文献:

[1]周建,《有效上课-问题·探究·对策》[J],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3

[2]宋非,《有效评课——观课议课的研究与实施》[J],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4

作者简介: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范文第10篇

主持人:

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差错时,我们看到,这里有同学真诚的帮助和合理的建议,有学生勇敢的自纠和他人热情的奖励,有教师积极的引导和耐心的等待。课堂上,学生的心态是开放的,心情是愉悦的,师生情感是和谐融洽的。课堂给了学生安全感、愉悦感。难怪学生在错误面前,没有丝毫的羞涩,没有丝毫的退却。“宽松”带来“安全”,“安全”导致“开放”,“开放”培植“自信”,“自信”引发“勇气”,“勇气”造就“探索”——这种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正是课改实验所追求的目标。《汉语拼音·认识汉字》教学案例

一、激趣导入,复习音节

师:小朋友,这儿有许多可爱的动物,它们的后面藏着我们学过的音节,你选择其中一种动物,就会出现一个音节。谁想当小老师拼读给大家听?如果读准了全班小朋友就跟道他读一遍。

生1:我选择小灰兔。(师点击课件小灰兔后出示音节jià)

生2:我来帮助他——jià。

生3:我可以读得更响亮些——jià。

全班齐读。

生1:我选择小毛驴——qí。

生2:老师我可以帮助他——qǐ。(读得不是很到位)

生3:我能读好它——qǐ。

生2:(自己站起来再读音节)qǐ。

生4:老师我愿意送给他一颗进步星。(学生自己动手做的)

……

二、看图认识汉字

师: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些汉字朋友,这些汉字朋友在哪里?老师先带小朋友到一户人家家里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你看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先自己看图说一说,再试着拼读图上的音节。现在请小朋友打开语文书第19页。

(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己看图说一说,并拼一拼图上的音节词)

师: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生1:我看到两个叔叔在下棋,我还看到一位阿姨在洗衣服,还看到一个哥哥在搭积木,还看到一个女孩在喂小鸡。

师:在这句话中只需要在后面用一个“还看到”就可以了。

生2:我看到两个叔叔在下棋,一位阿姨在洗衣服,一个哥哥在搭积木,还看到一个小女孩在喂小鸡。

生3:(拼读音节)xià qí。(再读词语)下棋。

师:你在哪里见过这个“下”字?

生1:地下室。

生2:录音机里听过这个“下”。

生3:下楼梯时看见墙壁上写着“上下楼梯靠右走”。

师:你观察很仔细。

生4:“厦师二附小”的“下”。

生5:“厦师二附小”的厦是厦门的“厦”。

师:放学的时候请你仔细看看校门口的牌子,“厦师二附小”到底是哪个“厦”。

生6:下车,下飞机,下楼梯。

(其余汉字教学同上)

……

师:小朋友真用心观察。其实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我们学过的汉字,只要小朋友多留意我们身边的汉字,我们就可以很快和汉字交上朋友。

三、巩固汉字

师:请大家用手中的卡片跟同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拿音节卡片的小朋友读准音节,拿汉字卡片的小朋友拿出相应的汉字卡片读准汉字的字音,再将汉字放在音节下面。

学生动口读一读,动手摆一摆。

生1:读xià qí。

生2读“下棋”。

师张贴卡片全班齐读。(其余音节、汉字的复习巩固同上)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摘苹果。这些“苹果”后面藏着我们今天学的音节、汉字,谁读准了,老师将“苹果”送给他。(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争先恐后。一双双小手高举过头,谁也不甘示弱)

生1:鸡。

生2:服。

师:这个字和“衣”组成词的时候读fu,单个字读什么?

生3:读第二声fú。

……

师:还有“独木桥”等着我们呢!桥上有一个词语,谁能读准这个词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就可以安全走过“独木桥”。

生1:下棋。

生2:我爸爸和叔叔爱下棋。

生3:下棋,我爸爸和我在下中国象棋。

生4:老师,我给××同学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他没有将“下棋”合在一起说。应该说我和爸爸在下棋,下棋很好玩。

(这是课件发出欢呼声,“你真棒!”)

生5:洗衣服,妈妈洗衣服很辛苦。

师:你理解妈妈洗衣服很辛苦,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讲卫生。

四、读儿歌

师:小朋友看这幅图,这群小鸡在干什么呢?请小朋友自己试着拼读儿歌,自己会拼的、会读的做个记号。

(学生读儿歌)

师:你们是怎么学会这首儿歌的?

生1:我认识一些汉字,遇到不懂的就借助拼音,或者听录音。

师:你的办法真好。

(全体学生自读音节、汉字后伴随音乐读儿歌。边读边比动作,快乐之情溢于言表)

上一篇:网络多媒体教学范文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