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范文

时间:2023-03-06 19:04:01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南非 课程标准 小学英语

南非于2012年1月颁布了《国家课程与评估政策声明》(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Policy Statement,简称 CAPS)。由于南非的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南非荷兰语,还有9种获得官方地位的地方语言,如祖鲁语、科萨语等[1]。因此,南非政府根据国家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了具有不同水平要求的语言课程标准。本文所介绍的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是指母语为英语的南非国家课程标准。

一、南非国家课程与评估政策(CAPS)产生的背景

在南非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为了从根本上改变种族歧视色彩浓厚的南非教育现状,南非民主政府在相关教育法律政策出台的基础上,开始修订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新政府制定和实施了南非首个核心课程指导文件《课程2005》,之后,政府评审委员会对该文件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发现其存在众多问题。经过慎重讨论研究,南非政府决定修订一份国家课程声明,在此期间,《R-9年级修订的国家课程声明》和《10-12年级国家课程声明》相继产生。2002年,南非政府把R-9年级和10-12年级国家课程声明合并为一个统一的文件,即《R-12年级国家课程声明》,但该课程声明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负面问题。因此,南非教育部组织相关专家对现行的国家课程声明进行审查并提出相关修改建议,政府根据专家提供的提议,重新修订了国家课程声明,并决定为每一门科目制定一份单一的综合性的《课程与评估政策声明》(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Policy Statement,简称 CPAS),该文件逐步替代现行的针对每一门课程所颁发的三个文件,即《学科声明》、《学习计划指南》和《学科评估指南》[2]。本文所介绍的课程标准是指南非政府针对小学英语(同时为母语)课程而制定的国家课程标准。

二、南非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框架与结构

新颁布的南非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由《课程与政策评估声明――基础阶段(R-3年级)英语-母语 》与《课程与政策评估声明――中间阶段阶段(4-6年级)英语-母语 》两个相互独立又有联系的政府文件构成。该文件是对南非R―6年级小学英语课程全面具体的要求,也是南非学生完成小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后所必须实现的最基本的知识或能力的目标。

从表1可以看出,南非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两个文件有大致相同的内容框架与结构,但又略有不同。首先,文件第一部分是对国家课程标准的简介,包括课程标准制定的背景、课程标准的一般目标和总目标、不同阶段英语课程的时间安排。其次,第二部分是对基础阶段与中间阶段英语课程在语言水平、教学方法、时间安排及使用材料上的进一步要求和说明。再次,第三部分具体罗列了各个阶段不同年级英语课程的具体且详细的指标。不同的是在基础阶段,课程的评估是呈现在课程内容与计划中的,而在中间阶段则单独列出作为第四部分,这是R-3年级与4-6年级英语课程标准框架与结构的最大不同之处。最后部分是术语表,是对文件中出现的专业术语的详细解释与说明,有助于读者的阅读与理解。

表1

三、南非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内容安排

1.课程目标的内容与结构

课标第三部分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计划就相当于我国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与内容。南非小学一学年由4个学期构成,每个学期有10周左右,小学英语课标对不同年级的每一学年的4个学期分别设置了具体详细的指标要求[3]。例如基础教学内容列出R―3年级在听力与口语、注音、阅读与浏览、书写与写作四个方面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接下来的内容占R-3年级英语课标的大部分篇幅,即课标以图表的形式,分别罗列了不同年级四个学期的具体达成指标,基础阶段主要从听力与口语、阅读与浏览、写作与手写三个维度展开分目标,而中间阶段则从听力与口语、阅读与查看、写作与呈现及语言结构与惯例四个方面展开。

南非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呈现出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连续不断螺旋上升的特点。如表2,从“不断地听”到“在整个小组集会中轮流讲”;活动从3个项目扩大为5个;唱歌到说诗歌和童谣;从整体到部分的逻辑认识,一年级第二学期日常生活活动的内容指标较之于第一学期,整体范围扩大、要求提高、目标层次提升显著。

2.课程标准语言表述别具一格

课程标准的语言表述具有操作性、可行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首先,课程标准中表述目标要求的句子之后带有范例。如课标中讨论个人经历,例如讲新闻、天气或其他的事情;发展方向性:左到右和上到下,画直线,加点,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转;听故事细节和其他口头文本,并回答开放性问题,例如“当你起床时候你将干什么?”;读放大文本,例如诗,大书籍、海报和电子文本等。其次,目标内容的叙述一般都是使用动词。如表3,里面的听、讨论、唱、说、认识,这些动词的使用,使目标表达更具体,操作性更强,行动指导意义更大。最后,课标中语言表达的应用策略性知识,例如在中间阶段的英语写作与呈现目标下面列举了教学所使用的写作过程,包括:计划/写作;起草;修改;编辑;校对。举例、动词和策略性知识的使用,让课标的使用者对课标的内容把握更精准,理解更透彻,行动更便捷。

表2

3.教学时间与使用文本的规定

课程标准对南非小学英语教学时间安排与教学使用文本做了细致明确的规定与指导。一方面,课标第一部分就对基础阶段、中间阶段、高级阶段与10―12年级所教授的各个科目的教学时间做了规定,如基础阶段母语教学R,1和2年级的教学时间是23个小时,3年级是25个小时,R-2年级语言学习为10个小时,3年级为11个小时等。另一方面,对各个年级的母语教学时间做了清晰明了的具体规定。如表3,规定了不同年级在听力和口语、阅读和语音、书写与写作四个方面所需的每日教学时间、天数及每周总时间。

小学英语课标还罗列了不同阶段所使用的教学材料,主要包括基础阶段各个年级每个学年有关英语课程学习可能涉及的资源列表,以及中间阶段英语课程教学使用的文本类型与范围。小学英语课标中基础阶段的资源主要包括不同形式的文本、教学设备和服装道具等。而在中间阶段,支持教学的材料由学生使用的材料、教师使用的材料与教室资源三大部分构成,并根据英语课程教学进度、文本类型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对学生每两周的文本类型的使用做了详细的规划与指导,如表4。

表3

表4

四、南非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特点

1.课程标准全面详细

南非小学英语课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信息量大,涉及面广,信息全面、详细且具体。整个小学英语课标文本页数达到250多页,几乎涵盖了与教学有关的各个领域,其课标主要由以下几个大领域构成:各个阶段所学语言的基本介绍,各个年级教学展开的维度,不同年级不同学期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详细具体的时间安排,文本使用情况,教学的评估,等等。同时,课标对各个大领域内具有不同层次水平的子目标做了进一步细致有效的说明与指导,使课标使用者更容易理解与把握。

2.课标目标的多元化

南非小学英语课标的目标设计包括社会目标,管理目标及教育目标。课标前言是南非教育部长对南非教育的一段寄语,“解决过去的矛盾,建了一个拥有正义和基本人权的民主国家;建立一个体现人民意志,使公民受法律保护的民主、开放的社会”,话语中无不寄托着国家对教育发挥社会作用的期望。南非课程的一般目标更是淋漓尽致地体现出课标所要实现的不同领域的目标,如社会目标体现在一般目标中的“不论其社会经济背景、 种族、 性别、 体能或智能,使学习者具备自我实现所需的知识、 技能和价值观,并作为一个自由国家的公民有意义地参与社会 ;该国家课程声明R-12直面多样性的问题,如贫困,不平等,种族,性别,语言,年龄,残疾等因素的影响等方面”。教育目标体现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用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做出决策;有效地进行个人工作和与其他人作为一个团队工作;在各种状态中使用可视化,符号化或语言技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等方面”。管理目标主要体现在包容性管理方面,包容性管理的关键是依靠学校社区所有相关的支持机构,确保识别和解决障碍。南非期望教育为社会目标的实现承担更多的责任,兼顾教育公平与效率、教育规模与质量;既要注重教育为国家发展服务,又要注重教育以培养人为根本目的;还要做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4]。

3.南非课标语言表述操作性强

南非小学英语课标明确规定了学习者所要达到的具体指标,表述这些具有不同层次要求的具体指标的语言具有灵活性、易操作性。课程标准分量最重的目标与内容方面,列举了不同维度下的各级具体指标,这些指标内容更多的是一些教学的方法策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程序性知识,即关于如何学习的知识。比如四年级第一学期最后两周中有关听力与口语目标下属的一个演讲指标,内容是准备一次演讲包括“选择相关内容使用开始,中间和结束;围绕主题使用逻辑组织使用演讲技巧,如音调、暂停、姿势”。阅读目标中提到了阅读过程,包括计划/写作、起草、修改、编辑、校对与呈现。加之前面所介绍的举例、动词和策略性知识的使用,这些别具一格的语言表述能指导师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师生怎样具体掌握英语课程的相关技能和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军.近10年来中国的南非教育研究述评[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5.

[2]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Policy Statement(CAPS):Grade R-3,English home language[M].Republic of South Africa:Department of Basic Education,2012:3.

[3]李娜,曹一名.南非国家高中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评介[J].数学教育学报,2013(4):9.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范文第2篇

【关 键 词】菲律宾;中国;英语课标;比较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3-0165-03

菲律宾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也是与我国财力物力相类似的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有限。分析与比较菲律宾教育机制,有利于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菲律宾人大多数都说英语,也有说菲律宾语和本土语言,因而在英语语言学习上也比我国孩子拥有更好的语言环境。本文介绍菲律宾2013年12月修订并发行的《英语课程标准(一到十年级)》,①并将其与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②进行比较,并得出一些启示。

一、基本理念比较

在世界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中菲两国都深知语言作为一门交流工具的重要性,语言在促进学生发展、社会进步中都扮演重要角色,因而两国均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根据语言本身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我国主张通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语言素养,并形成爱国主义情操和国际视野。菲律宾对素质教育这一概念没有进行具体阐述,但也强调语言学习旨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将英语学习作为交流的工具,并更好地适应社会文化多样性。

经过比较发现,中菲两国均阐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因材施教;其次,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均重视学习的终身型和循序渐进性;另外,两国强调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创造意义,注重语言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最后,关于课程评价的阐述方面,两国均强调整体性、发展性,学生语言发展是综合能力的形成,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提高,也是学习习惯、策略、态度、文化素养的培养,优化英语课程评价方式,是教师改善教育教学方式的指挥棒,也是各个国家实现教育质飞跃的必经之路。

在总结中菲两国教育理念一致性的同时,不难发现,由于两国国情不同,仍然存在些许差异。第一,相比较而言,中国标准更加注重语言学习的实际意义,菲律宾在没有忽略语言应用性的基础上,强调运用已有知识引入新概念,使学生头脑中已有经验与新的知识经验发生联系,主张有意义地学习,体现语言学习的建构性特征。第二,所有语言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因而菲律宾课标指出掌握一门语言的学习技能以及清晰的元语言知识,可以为第一语言以及第二语言的发展提供基础,这个原则也将解释为什么学习另外一门语言将会变得更加简单的原因;中国课标并没有对第一、第二语言进行详细地阐释,但从另一个角度提出应当拓宽英语学习的渠道,挖掘课程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三,菲律宾标准主张为学生在真实的、有意义的情景活动中设计学习任务及活动,从而习得语言,即语境的创设;而中国更加强调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利用各种渠道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课程目标比较

中菲两国的课程目标均可以分为总目标和分级目标,强调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循序渐进性(即螺旋式上升)。在目标表述方面,两国均强调语言知识的学习以及以此基础上的交际能力的培养,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与此同时,中菲两国对课程目标的表述也有明显的差异。首先,菲律宾学生从一年级便开设英语课程,因此小学阶段课程目标也设置为一、二两级,其中三年级完成一级目标;而中国则是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四年级完成一级目标,六年级完成二级目标。其次,中国对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分别给出标准,体现了语言学习的长期性与持续性。中国更加注重对文化的兴趣以及不同文化差异的理解,将语言学习与文化理解想结合,为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更广阔的背景,侧重语言学习的人文性特点;菲律宾则对学生识读能力、交际能力两方面作出一、二两级标准,侧重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的工具性特点。最后,菲律宾小学英语课程强调理解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听、说、读、写哪一个层面上,都注重在富有批判性的思考中进行理解,从而发展自身的语言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强调思维的逻辑性,这对于学生语言学习的独立性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课程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好奇心、兴趣以及自信心,注重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情感的激发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这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课程内容比较

由于中国从三年级开始英语学习,所以在这里将中国课程一级(3-4年级)与菲律宾课程一级(1-3年级)、中国课程二级(5-6年级)与菲律宾课程二级(4-6年级)的内容进行横向比较:

我国英语课程内容是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这五个方面进行划分的。对于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要体现循序渐进性,因此三、四年级(一级)学生只需要完成学习技能中听做、说唱、玩演、读写、试听的课程内容要求就可以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语言知识、培养情感态度、掌握学习策略、形成文化意识奠定基础。我国强调文化意识的培养,注重英语学习中蕴含的超越知识技能的更深刻的内涵。因而,教学中注重文化熏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化的鉴别及包容,实现语言知识学习的质性发展及升华。菲律宾标准从口语、语音技巧、书面知识等十一个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标准以周为单位,列出了学生英语学习所要达到的标准。其中,在口语、语音技巧、流利性方面,强调交流与实际运用,注重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知识方面,包括书面知识、字母知识等方面,强调语言知识学习的基础性、准确性,由此为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学习策略方面,强调对信息的组织,并能够进行多视角理解和解读,这就有利于学生灵活生动地进行语言学习。关于学习态度方面,强调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中菲两国课程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国都较重视语言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强调灵活生动地学习。在学习策略方面,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着力培养学生持续终身学习的能力。然而,两国内容也存在许多的不同之处。中国标准对一级阶段的学生只要求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对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学习内容并不做具体要求。而菲律宾标准对一级阶段的学生除了在技能方面做出了相应学习要求,还对态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规范。英语学习是一个综合性过程,三、四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在培养技能的同时,对学习态度、策略方面的内容进行学习与领悟,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中国标准关于二级阶段学生的学习内容则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而菲律宾对二级阶段的学生则有侧重点地进行语法学习,强调语法学习与使用的恰当性和创造性。

四、课程评价比较

中菲两国关于课程评价的标准基本相似,作为教与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有效促进学生的整体性发展。评价不应当是一种终结性评价,而应该是一种整体性评价,它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同时也为家长促进孩子的发展与成长提供了帮助。对于学生而言,评价应该让他们看到他们自己所获得的成就,从而预测学习的可能性;对于家长而言,评价应该让他们也分享到教育的进程,让他们也可以看到孩子在学校都做了些什么;对于老师而言,评价最基本的优势在于为他们的教学决策提供数据。

经比较发现,两国标准仍然存在一些差异。首先,从评价方式来说,中国课标提倡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有利于教学活动中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主张先学习后运用;菲律宾标准则强调将评价过程建立在真实的交流活动中,主张语言学习与实际运用同时进行。其次,关于评价标准的阐述,中国标准指出知识考察要适度,要结合实际运用,提高评价的有效性;菲律宾则强调评价标准的发展适宜性,即标准的制定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避免过分脱离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③

五、菲律宾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对我国的启示

菲律宾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对我国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制定具有如下几点启示:

1. 课程标准的制定应具有综合性。学习的时候,我们运用已有知识去了解新的知识,引入新的概念。为学生在真实的、有意义的情景活动中设计学习任务,从而习得语言,此时语言就被赋予了真实的意义。例如:围绕教学目的在口语、书面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词汇中设计相关情景活动来帮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理解是语言学习的核心,为了能够充分发挥认知和情感的潜能,就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支撑。语言是交流的主要工具,学生必须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交流。语言学习必须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通过听、说、读、写、看这五个部分的有机结合,实现在交流中理解和创造意义。

2. 开设英语活动课程,注重课程的真实情境性。由于中菲两国不同的国情,菲律宾学生在生活中便将英语作为日常交流工具,而中国学生更多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学习英语,考试能力得到了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仍然低下。交流、学习、提高的过程被课堂教学的训练所代替,而这种训练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下转171页)(上接166页)识、技能所做的重复性练习。不可否认,这些练习对于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是有帮助的,然而看似是在对所学习的语言进行演练,实际上并没有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过程与目标南辕北辙。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开设英语活动课程,让学生形成对语言运用的强烈需求,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转化到实际情境中去,在交流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活动课程的设置应尽量加强学生参与的持久性。小学的学生往往自制力不及成人,往往在活动课程刚开始时兴趣表现的比较强烈,持续一段时间后,参与的有效性便有所降低,因此活动课程的设置在考虑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前提下,减少对枯燥的语言知识的灌输,而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体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相结合。

3. 课程标准的制定应考虑教师的实施能力。长期以来,我国以灌输式为主要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重复训练,许多老教师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实施教学,短时间内难以转变思路,因而新课改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难以真正得到落实,进入了一个穿新鞋走老路的死胡同。另一方面,每个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教育教学反思与研究能力都是不同的,而教师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因而关于课程标准的制定应当切实考虑教师对标准的理解与实施。新课标的制定要求我们加强教师职业培训,切实提高在职教师各方面素质,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新课程实施能力,促进教师职业专业化。

另外,新课标作为课程发展史中的一个环节,实施过程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教师也应当具有批判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进行反思、交流,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加强其切实可实施性。

注释:

①Repulic of the Philippine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DepEd Complex,Meralco Avenue Pasig City: K to 12 Curriculum Guide English, December 2013.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范文第3篇

针对课改中出现的问题,经过3年多的走访、调查、调研、分析、研讨、修改、修订,2011年12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下面就英语课程标准小学部分的内容,对照实验稿课标的总体变化与特点笔者谈谈自己的理解及认识。

一、强调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与实验稿课标相比,修订版课标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更加全面、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目的,即在“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也就是说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语言学习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操等综合人文素养。

二、对基本理念顺序和表述的调整,更加体现英语的学科特点及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

实验稿课标的基本理念总体上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及教育工作者的认同,但是,经过10年课改的实践发现,这些排比句式的理念内容适用于包括英语在内的所有学科,而对于英语学科本身来说,针对性不够强,学科特点不是很明确。而修订版课标则在保留实验稿课标理念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每一条都分别从教与学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和诠释,突出了英语的学科特点,强调了语言学习的特有规律,反映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对一线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

三、修改文字表述,使之更加科学、精准

修订版课标对实验稿课标中的一些不够准确、科学的表述经过反复推敲、研讨,进行了修改,从而使语言表述更加客观、科学、准确、精练。如,对学习策略概念的表述,实验稿课标表述为“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修订版课标修改为“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这些行动和步骤的信念”。同时对英语学习策略包括的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概念的表述也做了修改。又如,将实验稿课标中二级策略目标“能初步借助简单的学生英汉词典学习英语”中的“学生英汉词典”改为“工具书”;将实验稿课标中二级目标“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改为“对继续学习英语有兴趣”;将“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改为“能根据图片、词语或斜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描述”等等。

四、适当降低难度,减轻学生负担

修订版课标较实验稿课标,降低了语言教学的难度,这个难度的降低主要体现在词汇量的减少。比如,实验稿课标要求:二级(小学阶段)要学习700个单词;修订版课标要求:二级(小学阶段)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并能初步运用400个左右的单词表达二级规定的相应话题。同时还要求:可根据不同地方的教育条件水平自行调整,并在附录的词汇表中只列出了600~700个单词中的423个小学阶段必学的单词。

降低难度在具体的分级目标中也有体现。如,实验稿课标要求:小学阶段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修订版课标则降低难度要求: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短剧,演唱简单的英语歌曲和歌谣。又如,实验稿课标一级说唱标准要求:能唱英语儿童歌曲15~20首,说歌谣15~20首。修订版课标则降低难度要求:能学唱英语儿童歌曲和歌谣15首左右。

此外,修订版课标附录中的话题以及功能意念项目较实验稿课标也进行了调整或缩减,从而适当降低了教学难度。如,功能意念项目表中的态度(Attitudes)一栏中,去掉了原有的两项:责备和抱怨(blame and complaint),冷淡(Indifference)。

五、目标更系统、清晰,对教师教学更具指导性

修订版课标在对原有五维目标微调的基础上,特别对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技能要求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提出具体的分级要求,使每一项分级目标之间相辅相成、循序渐进,形成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体系,符合学生外语学习阶段发展规律的梯度能力递增指标。

同时,修订版课标对词汇量、语法项目目标进行了明确设定,在附录的词汇表中明确给出了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423个二级核心单词。在语法的问题上,明确规定了小学英语语法知识的范围,避免了一线教师由于实验稿课标未明确说明语法教学而造成的完全忽视语法教学或者盲目地把语法讲得过细、过深等极端的做法,使他们能够更好、更清晰地把握教学目标。

六、方法更具体、实用,体现可借鉴性和可操作性

这一特点突出体现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上。修订版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结合参加征求意见、反馈意见的老师、修订专家的意见和经验,对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课程标准以及如何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加具体、明确的要求。

在评价建议部分,较实验稿课标,修订版课标特别强调指出“要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评价要有利于学生不断体验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成功,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和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评价要有利于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从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评价要有利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及时了解课程的实施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评价的过程和评价结果还应有利于家长和社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的目标和教育的发展方向,共同推进课程实施”。这为广大一线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明确了评价方向、意义及策略。

同时,修订版课标对小学阶段的评价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除了八条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和小学的评价建议外,还专门用一条来说明小学的评价:“小学的评价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为主要目的,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评价形式。小学阶段的评价应以形成性为主,重点评价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终结性评价的成绩评定可采用等级制或选标的方法,不宜采用百分制。”从而规范了小学阶段的英语评价行为,使得小学阶段的形成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系统更为科学、合理,更加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使评价更加有效。

另外,在附录中增加了课堂教学实例和评价方法与案例,评析也更加具体详尽。修订版课标对评价案例进行了重新整合和调整,从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借鉴性、可操作性较强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更符合我国多数地区的教学实际,其指导性也明显增强。

此外,实验稿课标附录的技能教学参考表没有小学、初中之分,内容则更偏重于初中。而修订版课标则增加了一至二级(小学阶段)听力、口语、阅读、写作技能教学目的、基本技能、主要教学活动举例等方面的教学参考建议,教师看起来一目了然,易于把握,从而对小学技能教学的指导更加具体、明确。

七、倡导任务型教学法,鼓励其他教学法

实验稿课标明确提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并要求教师“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修订稿课标则对有关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表述做了一些调整:“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即建议广大教师要积极尝试和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等“注重语言学习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也就是说除了任务型教学法外,也鼓励教师们开动脑筋、学习钻研其他一些好的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法。

八、照顾不同层次的需求,增强按需处理的灵活性

修订版课标延续实验稿课标采用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英语课程的九级目标体系,使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成为一个整体,打破了以往按学段划分目标的体系。这一改革措施不仅有利于解决不同学段之间英语课程的衔接问题,也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性的学习。

修订版课标也综合考虑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英语教育发展呈多样性的现状,所制定的九级目标体系也有利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根据师资条件、资源配置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调整本地区、本学校的课程目标。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范文第4篇

一、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

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良好的学习情感,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调动良好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调动良好的学习情感呢?第一,友善学生,营造氛围。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学习、交流情感的双边活动,教师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和赤诚之心来对待学生是建立融洽和谐课堂气氛的关键。只有融洽师生情感,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学生才能有效地学习新知识。第二,关心学困生,不伤自尊。对待课堂上听错词、发错音、做错题的学生,不能讽刺挖苦,要耐心纠正。第三,表扬激励,肯定鼓励。实践证明受表扬奖励的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受训斥的学生成绩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在课堂上要多表扬奖励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进步,尤其对那些学习有困难而自卑感较强的学生,更要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他们,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

二、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要科学合理。它既要符合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规律,又要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在态度、知识和智能三方面组成的目标体系上设立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要根据所教整册内容、学生的接受程度,将传授知识以及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目标具体化,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教师要广泛开展联系学生生活的,易于学生参与体验的任务型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food”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设计了学生“到麦当劳用餐”的活动,让学生练习食物的单词和表述需要某种食物的句型。这个教学活动的目标十分明确,学生表述食品和要求食物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正确处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要正确处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课文,猜测词义,理解文章,听说交流,歌唱表演等,再通过师生探讨,逐渐明了文章的内涵。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包办者,而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引导者,利于学生克服困难的帮助者。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时间和自我理解对话的机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呈现学生的个性思维。小学高年级学生都对万圣节的情况有一些了解,因此,笔者通过开展小组活动的方式,鼓励学生首先在小组内介绍Halloween的相关情况 , 然后再推荐代表谈论Halloween,最后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四、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很强的优势,恰当、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语境进行教学就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在教授《小学英语》3A Unit 5 Part A 对话中的句型 How are you时,笔者通过播放 flash 呈现对话内容,一只飞翔的小鸟问候树上的猴子:How are you?猴子快乐地回答:Fine,thank you!然后小鸟继续飞, 问候遇到的一只行动迟缓的小狗:How are you?小狗皱着眉,一边咳嗽一边摇着头说:Not so good.运用这种直观且有趣的教学方式,学生经过观察与思考,很快就能明白对话的含义,并初步掌握句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与课本匹配的教学光盘中每个单元 Part A 部分的flash 动画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教师应该有效地利用,在适当的教学环节播放,以帮助学生理解对话。例如在教授《小学英语》6B Unit 5The seasons Part A 时,笔者在学生完成自读对话后播放 flash,这样,生动直观的动画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纯正的读音也有利于学生模仿或正音。

但是,多媒体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实物、简笔画等进行有效教学。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_发利用

一、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英语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在我国农村小学中的需求表现的尤为突出。目前我国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总体开发利用效率非常低,主要为一本书、一张嘴和一块黑板。同时,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得不到农村小学校内的有力支持,与之相配套的英语教学设备与书籍资料配备不足。对于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虽然他们已经意识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但是因为教师数量匮乏,导致他们工作精力有限、压力过大,参与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积极性并不高。此外对于学生,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导致他们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造成学生生成性课程资源的缺失。因此,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英语教学资源的不足

由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当前所利用的教学资源大多只是教科书、教参、录音机、挂图、简笔画等,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也只是单一局限于英语课堂听讲和机械性地做练习、连对话、背课文和抄写单词等。同时,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创设的情景也一般是缺乏生动性,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这既不能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增强学生的理解性。

(二)教学、学习时间资源的匮乏

一般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一周课时为五节,课时量较少,同时还会受到其它如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的影响,这就使得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往往无法按时按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此外,由于受到农村生活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在放学回家后都无法及时地完成课后英语学习任务,而是暂时放下书包帮助父母做农活,或是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

(三)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的缺失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资源不但不足,而且也无法做到创造出更多的有利条件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目前,有很多的农村小学缺乏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工具和方法。比如,许多农村小学虽然连接了因特网,但电脑设备已经陈旧过时或是损坏未修,这就使得多媒体教室形同虚设,英语教师在网络上下载的优秀课件,生动先进的学习资料都无法向学生们展示。

三、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在新课改下的对策探析

(一)充分利用和丰富校内资源

1.加强教师认识水平和自身素质培养

在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教师资源占据了主要的位置,应该受到高度的重视和充分的利用。每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提高课程资源意识,增强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同时,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本人,都要极度重视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具体表现在:在周末、假期时间对英语教师进行培训,可以邀请特级教师或相关专家来开设讲座,也可请外教进行专门的语音训练或口语强化培训;对教师的培训必须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与英语教学的特点相结合确立相关课题,通过组织教师共同研究总结,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教学素质;学校还可以尽量创造条件给英语教师开方便之门,鼓励他们继续进修深造,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历和专业技能。

2.大力开发学生的认知潜力资源

对于农村小学学生来讲,其实没有好生差生之分,他们各自都有各自的优点,都有着宝贵的学习潜力资源。比如,英语教师可以经常根据教学要求,让擅长绘画的学生画一些图画,用以创设情景。学生的画比起教学挂图、幻灯片更能符合他们同一年龄段的心理特征,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认知潜力。同时,对于英语学习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根据教学情景设计要求,让他们在课前练习并在课上表演情景对话。这种情景对话表演,能充分解决实物和图片教学单一、静态的难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理解。

3.有效开发班级环境文化资源

班级环境文化资源的能否得到有效的开发,最主要的是教室环境的建设是否完善,这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首先,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室里的一切物品都能够成为学生们口语的最佳练习对象,也更能激发他们用英语说话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创设英语公告栏、英文版黑板报、英语宣传画、英语图书角、英语学习角等,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习英语的地方;最后,英语教师还可以在课间或午休时间,给学生播放英语歌曲、诗歌片段,让学生们彻底地融入英语的生活中去。

(二)积极开发和引用校外资源

校外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平时如何注意收集、积累校外所有存在的英语资源,例如校外马路上随处可见的英语广告牌、电视上的英语广告词、商品的英语说明书等。当学生们接触到一些陌生英语单词或词组时,英语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查阅英语词典自学,找一个记录本每时每刻将这些单词记下来,然后再询问老师,并定期在班级交流。

学生家长也是农村小学英语课程校外资源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当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新的英语单词或是学会新的英文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向家长展示,这样学生不但在课后能再一次巩固当天所学的英语知识,家长也能开心地看到孩子在英语方面的发展,从而会在物质、精神上支持和鼓励他们继续学好英语。

(三)创造条件开发隐性课程资源

农村小学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打破农村小学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局限性。互联网上丰富新颖的信息可以拓宽教师和学生的思路,而多媒体逼真生动的教学模拟功能可以为英语实践教学提供情境和操作平台。因此,农村小学应当创造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克服一切困难,从各方面挖掘各种隐性课程资源,大力引进网络资源来改善和促进英语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范兆雄.课程资源概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语言实践 语言运用 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共提出八条教学建议,其中包括“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两建议都强调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通过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升“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对于强化学习效果十分重要。因此,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现针对这两点建议,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实施的。本文所举例子为外研版《英语》(三起)。

一、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学习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运用性,靠单纯讲解和死记硬背进行学习是行不通的,因为这样的教学不仅学之无味,而且效果不好,学生学到的知识,仅仅停留在短时记忆中,缺乏使用的语境和意义的理解,很快就会遗忘。因此,教师除了要进行必要的讲解和解释外,应把更多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案例一】在第四册Module 7 “Countries” Unit 1 “New York is in the east.”一课中,教学要点为:谈论国家和它们的首都,谈论城市的地理位置,故在课文教学后,我安排了:

步骤三:操练(4分钟)

1.师生练习。

课件呈现美国地图及Washington D.C,New York,San Francisco三个城市。

T:Where is ...?

Ss:It’s in the ....

2.四人小组练习。

学生看课文图片,就城市的地理位置进行问答。

步骤四:运用、拓展(8分钟)

1.课件呈现中国地图,介绍图上城市的地理位置,如Beijing is in the north of China.

2.第三人称转述表达。如S1:I live in Beijing.S2:My friend lives in the north of China.

3.分小组讨论A project about England,课件呈现标有方位及首都的英国地图和需填空的文本,如下图:

在这两个环节中,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从语言运用角度出发,通过创设具体语境并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让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

二、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当前,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目标。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理,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寻求真知。”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也主张“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视“教会学生学”为己任,加强学习策略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案例二】在教授第五册Module 5 Unit 1 “It’s big and light.”时,我是这样教学新词heavy和light的。

首先出示学过的单词head,bread,引导学生感悟“ea”组合的发音,进而让学生自己拼读新词heavy,其次教师扛桌子,结合夸张的表情说:The desk is heavy.接着出示light,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这个词跟哪个学过的单词很像(night),让其猜想light的读音。

本环节中由含有共同音素的旧词迁移到新词,以及由新词联想到旧词及其读音,进而猜想出新词的读音,很好地进行语音渗透,并在情景中通过身体语言感悟新词的义,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记忆新词,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案例三】在第四册Module 7 “Countries” Unit 1 “New York is in the east”一课中,我是这样进行课文教学的:

1.引导看图,寻找信息。

引导学生看课本插图,明白课文情景,从地图上找出New York,Washington D.C.,San Francisco三个城市。

2.快速浏览,猎取信息。

T:Beijing is the capital of China.What’s the capital of America?New York or Washington D.C.?

3.仔细阅读,锁定信息。

课件呈现问题:

(1)Where is Washington D.C.?

(2)Where is New York?

(3)Where is San Francisco?

4.听音,模仿读课文。

5.复述课文。课件呈现语言脚手架帮助复述,如下图:

在本环节中,教师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学生运用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获取、处理和传递所需信息。通过阅读策略指导(如引导学生从课文插图寻找信息,理解课文所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选择大信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精读,寻找详细信息,学会边阅读边用铅笔做记号),最终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加强学习策略指导,最终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供三年级起始用)第四册、第五册[T].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教学;教学内容;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077-02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进一步加深。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受到了我国政府及民间的进一步重视,强化英语学习在全社会范围内获得了共识,并日益成为我国推进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争取融入世界大家庭的重要举措。基于英语学习之重要程度的增加,我国基础教育更重视英语教学的开展及其课程的设置。近年来,英语教学进入了小学课堂,学生在小学阶段即开始接触英语,力求通过提前开始英语学习而强化学生掌握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提高了学生认识英语的水平,也为中学英语教学之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当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在其衔接上尚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精神、学习热情。因而,中小学英语教学之衔接之解决即成为教育实务工作者和教育理论研究者所必须予以解决的问题。

一、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冲突现状分析

1、从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角度分析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重复

我国教育部制定为中小学英语制定有《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标准》即是中小学英语教学之理念依据、目标设定、内容安排的重要指引性文件。《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和《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没有具体规定中小学英语教学之内容设计,但二者都相应规定小学、小学英语教学之目标。从这些目标中看,中小学英语教学之内容存在重叠。例如,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二级目标“说”一项中要求小学生能运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套语如问候语、致歉语、告别语、致谢语等,并且要求小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讲述小故事。而《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三级目标“说”一项中亦要求学生能讲述简单的小故事、能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实际上,《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上述要求与《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之要求即存在一定的重叠。二者在教学目的上面存在重叠,即表明其在对中小学生掌握英语之能力的要求上存在重叠。也就是说,对于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已习得的知识,《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尚要求中学生对此进行练习并掌握该知识。这种情况就有可能使得中学老师对学生在小学阶段已习得之知识进行反复宣讲,进而造成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重复。

2、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分析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差异

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之冲突不仅体现在二者之教学内容存在重复上面,也体现在二者之教学内容存在差异方面。具体而言,在实践中,小学英语教育之性质更接近于兴趣教育,即培养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其掌握一定的英语运用能力;而中学英语教学则为一种应试教育,其重在让学生掌握基本阅读能力和语法知识、写作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教育即重视趣味性,教学内容上侧重于听、说、唱,让小学生在听说唱中感受英语;而中学教育则侧重单词背诵以提高学生在应试过程中的阅读、写作能力。中小学英语教学在教学内容上的冲突即展示了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之必要性。

二、强化中小学教学衔接之必要性

1、中小学教学衔接是节约教学资源之必要

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有利于节约有限的教学资源。具体而言,当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基于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大部分小学都开设了英语课,有的学校甚至在一、二年级即开设英语课。小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英语,到进入初中时工,在学习英语的时间少则有一、二年,多则则有三、四年。这种情况之下,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已有初步认识。而到了初中阶段,初中第一学期的英语教学大多还停留在对对日常常见的单词,如book、desk、name、look等简单单词的学习中。其实这些单词已在小学教学中讲解过,大部分小学生对此亦有相当的认识。而中学英语教育对小学已学过的知识的进行重复讲解,一方面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和师资力量,浪费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的重复讲解也可能促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从而消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其学习热情。因此,做好中小学教学衔接工作有利于消除中学英语教学对学生已有知识的重复讲解,进而节约宝贵教学资源。

2、提高教学效率

中小学教学之衔接亦是提高教学效率之必要。中小学教学衔接对教学效率之提高作用体现在这种衔接有利于充分立足学生已有知识对其传播新知识。如上所述,基于英语学习之重要性,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学已开设英语课,小学生经小学阶段的学习已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建立起中小学教学的衔接机制,将可以使中学老师对学生之知识水平具有一定的了解。这种情况之下,中学老师即可在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之上制定出合理的教学安排,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更快学到更多知识。简言之,中小学英语教学之衔接使中学老师之教学建立在小学教学的基础上,进而提高初中英语教学之效率。

三、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衔接的强化

基于中小学英语教学之教学内容存在差异,为弥合二者之差异,消除二者之差异为中小学英语教育带来的困惑,我们即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强化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衔接:

1、小学英语教学对中小学教学衔接的促进

由于中学对单词之学习要求较高,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当强化对英语单词的学习以实现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具体而言,《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然而,实践中,很多小学仅要求小学生“学习”英语单词,理解其基本涵义,但并不要求小学生背诵这些单词,更不要求小学生懂得运用这些单词。以笔者掌握的情况为例,湖北某地某小学几乎不针对英语课程设置考试,纵使设置,也仅要求小学生写出单词的涵义,而不要求其根据单词中文意思默写单词。笔者认为,小学教学应当采取科学的方法提高小学生认识、背诵单词的能力,从而为其初中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如据笔者了解,在某地某小学,老师即把字母教学与音标教学结合起来,并提高语音教学法的地位,从而使学生在练习发音的同时掌握记忆单词的学科方法,提高小学生词汇量。除此之外,小学教育还应当进行一定的语法教学,使小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

2、《英语课程标准》就中小学教学内容之衔接的促进

如上所述,《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和《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没有对中学英语教学内容进行规定,而就二者所规定的目标而言,完成这些目的则可能造成教学内容的重叠。因而,笔者认为,我国《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和《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应当分别规定中学和小学之英语教学内容,从而避免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上的冲突,同时又能使中学英语教学得以在利用小学英语教学成果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其学习效果。

四、结语

应该说,当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之冲突是比较严重的,中学英语教学之开展往往忽略小学英语教学已取得的成果,中学英语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等方面异于小学英语教学。正因如此,建立中小学英语教学之衔接机制即是解决问题的必要,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必要。

参考文献

[1] 王坤 浅谈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J].学周刊,2012(1):45.

[2] 俞晓丽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中的问题及对策[J].学苑研究,2012(5):70-71.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范文第8篇

一、有关我国小学英语课程发展的规定

(一)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教学安排

依据教育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要求,小学英语课程开设的起始年级为三年级,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结合,高频率的原则,保证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三、四年级以短课时为主;五、六年级长短课时结合,长课时不低于两课时。

(二)关于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国家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首先,在小学英语课程设置内容方面,根据《课标》要求可以按照话题、功能、任务、结构这条主线设计,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歌谣和歌曲的输入以及TRE、游戏、对话等多种语言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自然真实的语境中感知、模仿、体验、习得英语单词和句子,以完成规定的课程之后获得基础性的语言知识,形成正确的文化意识与价值观,最终激发和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智力。另外,《课标》对教师的课程观念、教学目标与方法、教育角色、课堂管理、教育评价以及指导学生学习策略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重庆市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落实情况的调查结果与讨论

(一)小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状况

我国小学英语课程设置在宏观上体现了课程的合目的性、合科学性以及合发展性三大特征。合理的课时设置与科学的学程安排是《课标》得到较好实施的主要环节之一。国家课程计划,但城市与农村在课时设置和课程开设年级上体现出明显的差异。

分析与讨论:

首先,城乡小学英语课程设置两极分化严重课时不足,教学安排不合理。表1的调查情况显示了重庆市农村学校每周开设英语课为两节的学校比例为54.60%,高于城市学校的比例,而开设3~5节英语课的学校比例是29.13%,明显低于城市的比例,可见农村的小学英语课时设置相对不规范,近一半学校的周课时数低于三节,完全没有达到国家课程关于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时数的规定。农村地区课时设置不规范的状况使得英语课程开设流于形式。教学时数低频率以及不合理教学安排使得小学生低频率接触英语,同时语言知识低频率的重复不符合小学生的记忆规律,影响了英语课程的学习效果,这就违背了小学英语高频率教学的原则。

其次,课程设置的起始年级不一。重庆市农村一年级开设学校比例仅为1.42%,与主城区的开设学校的比例形成鲜明的对比。不规范的英语课程设置起始年级导致了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也使得小学与初中的英语教学严重脱节。调查发现,师资紧缺和学校领导对英语的重视度是小学英语课时设置不合理的主要因素。而师资匮乏的状况与学校领导对小学英语课程领导意识的模糊成为了各地规范合理的课时设置的最大障碍。

调查结果:重庆地区小学使用的英语教材种类单一,课程内容的设置不符合当地教学情况,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语言水平与心理水平。

分析与讨论:

首先,学校教材选用的种类单一,教材内容不具有生活化特征。

重庆地区小学使用的英语教材种类单一,各区选用一种教材的学校比例占67%,而同时使用两种教材的学校比例占4%,另外没有选择固定教材的学校比例为29%。而教材种类主要限定在PEP教材、新标准英语教材、重大教材版这三种。在课程内容设置价值取向上倾向于对小学生基础性知识的训练,忽视了对小学生智趣性和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另外,多数学校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发现材料选择不具有生活化特征。内容难度太大,教材编排体系不合理,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水平与发展顺序。

其次,课程内容的设置与编排体系不符合当地学生的语言水平与心理发展水平。在对重庆市24个区县的调查中发现41.7%的学校选用的教材不符合学生的真实语言水平,不切合当地的实际教学状况。大部分教材难度过大,超越了小学生自身的语言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而语言材料选择的难度与教材编排体系的复杂性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繁重的课业负担。同时,各年级教材跨度较大,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并且随着教材跨度的扩大,这种两极分化在各年级形成恶性循环。

(二)教师对《英语课程标准》的执行状况

教师是执行《课标》的主体之一,肩负着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重任。直接影响国家课程计划的落实。本研究主要从教师对《课标》的课程目标的关注、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指导、对学习评价的实践三个方面进行调查以了解教师执行《课标》的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教师对《课标》的具体课程目标的关注有所转变,但是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严重缺失,教学评价方式与手段单一,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与兴趣。

分析与讨论:

1.教师对《课标》的课程目标的关注度失衡。 《英语课程标准》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清晰地阐述了小学英语课程的目标,为教师指明了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通过访谈发现,从重庆市小学英语教师对课程目标的关注点在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上,较少关注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88.8%的教师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过程。

2.教师对学生学习策略指导的缺失。《课标》在二级目标里对小学生基本学习策略进行详细的阐述,要求教师从这些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在此方面的调查中,数据显示了教师进行策略指导的百分比:“经常”占30%,“有时”占55.4%,“偶尔”占13.7%,“从不”占0.9%,可见50%以上的小学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缺失,这表明了大多数学校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使得教师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势必造成各类学生学习过程的异步现象和学习效果的偏差,促使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

3.教学评价手段与方式一成不变。《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评价做出了说明,要求教师在不同学习阶段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对重庆市

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评价过程的调查中发现,99%的教师采取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铺的评价方式,评价活动包括平时测验、日常家庭作业、教师课堂观察记录、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生日记等。这些方式与活动反映了评价的单一性。其最终产生的效应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启示

调查结果显示了重庆市小学英语在课程设置和教师执行相关规定方面与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存在很大的差距。该市各地今后在落实课标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以下两点:

(一)遵循儿童认知阶段性特征,设置合理的课时与课程内容

人的认知过程、心理发展需求与其直接经验相关。“学校的课程应该以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和特征为基础,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课程应使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发展。”学校课程的选择与设置要关注的是学生直接经验与认知、情意的和谐发展,因此学校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从儿童的经验和能力出发,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考虑儿童的兴趣、需要和经验。布鲁纳提出,“课程设计、编写教材应重视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或原理的连续性”。这说明课程编制既要符合知识的逻辑顺序,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因此,学校在语言材料的编排和选择上应当认清儿童认知阶段性特征,遵循小学生心理逻辑顺序,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可接受性的原则来进行设置内容。各地各校还有待于加强对课程内容的设置进行规范管理,以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体系。

(二)教师要正确理解《课标》,准确执行相关的教学规定

教师首先应当认真解读《课标》,处理好语言、文化与情感三者之间的关系,课程观念要逐渐从以往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转移到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相结合,从重视机械的语言基础知识输出与操练转移到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跨文化意识;其次在指导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形成一套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与指导的科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另外教师应当扩大评价活动的范围,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如:讲故事、表演、墙报设计、演讲、教师课堂观察记录、学习档案、学生日记、课堂学习活动评比、日常家庭作业以及期中期末考试等以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

四、结语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范文第9篇

2001年1月,《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颁布,小学英语作为国家课程在我国正式开设,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从此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据统计,到2005年,我国学习英语课程的小学生已经接近9000万,到2008年,全国不少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的小学英语的平均开课率已达到了100%(黄远振、陈维振,2009)。可以说,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在世界外语教育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面对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争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已经走过十多年的历程(范宏雅,2007)。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目前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小学生英语学习群体和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中,特别是在合格的小学英语师资相对不足的客观条件下,小学英语课程的实施必然面临许多现实困难和问题。目前,我国教育理论界对如何解决小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还缺乏足够的理论关注。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审视和反思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困境,为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未来的健康发展寻找出路。

一、我国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困境

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决策。目前,小学英语的课程价值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肯定,小学英语已经在全国各地广泛开设,我国小学英语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条件等方面都在向更高的水平迈进。然而,在这种超常规和跨越式发展中,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着不少困境和危机,这些困境和危机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未来的健康发展将会受到严重的干扰。笔者认为,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目前主要面临以下三个必须要摆脱的困境。

(一)小学英语的国家课程地位并未完全确立

小学英语作为国家课程,具有义务教育的全体性和强制性特征。义务教育是国家法律规定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这就要求小学英语的开设必需面向全体学生,不管是城市学生还是农村学生,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有学者指出,我们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是,小学英语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国家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强制性开设(鲁子问,2004)。

由于我国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也长期存在区域间的不平衡问题。目前,由于各地的教学条件和师资条件的差异,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率和开课效果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我国的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率早已经达到100%,甚至不少地区和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就尝试开设英语课程,但是在许多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到现在仍不能完成从三年级开设课程的要求。甚至在一些师资严重不足的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农村,一些小学英语教师需要在不同学校“走教”来上课,要完成规定的课时量也就面临重重困难(吕吉尔,2006)。据估计,到2008年,小学英语的全国平均课程开设率才达到60%~70%(王蔷,2009)。200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小学英语全国每周平均课时只达到2.84,离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时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吴欣,2011)。小学英语开课量不足和不均衡的局面,无法体现其作为义务教育国家课程的全面性与强制性特征,说明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义务教育性质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认可。这种不均衡局面直接导致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出现城乡两极分化。在城市,由于师资和教学条件优越,小学英语的开设率和课时量能得到保证;而在农村,由于教育资源和教育条件的不足,小学英语的开设率和课时量无法保证,但是课程标准规定,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小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到六年级毕业要达到二级。农村小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的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他们在初中甚至高中阶段的学习。因此,我国小学英语的国家课程地位如果不能得到完全的认可,不仅会影响小学英语课程实施的质量,而且会阻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谭伟民,2010)。

(二)小学英语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状依然存在

小学英语师资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健康发展的一个瓶颈。小学阶段大规模开设英语课程导致师资需求量急剧增加,针对当时小学英语师资严重缺乏和不达标的现状,不少学者曾公开质疑我国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可行性(董燕萍,2003)。

为了完成开课任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院校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大小学英语教师的培养、培训和招聘力度。其中一个普遍存在的做法是,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对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在职小学教师,通过短期培训后,转岗从事小学英语教学。这种做法使得当时有一大批其他学科的小学教师走上了小学英语教学的岗位,造成目前在一些农村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出现大部分的小学英语教师岗位都是由非英语专业的转岗教师担任的局面。小学英语转岗教师本来是我国小学英语教学跨越式发展的特殊现象,它不应该是构成我国小学英语师资的主体。但是,十多年过去了,这种局面依然存在。笔者2009年在广东省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该地区的转岗教师人数占小学英语教师总人数的65.4%。这一数据说明即使在小学英语教学开展得比较好的广东省,小学英语转岗教师仍超过半数(谭伟民,2011)。

据统计,到2008年,我国整个小学英语教师队伍已经接近30万人,小学英语教师的在数量上已经有较大的改观(教育部,2009)。然而,由于小学英语转岗教师问题没有解决,小学英语师资在质量上离课程实施的要求还很远。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小学英语师资数量匮乏、师资构成以转岗教师为主的局面已经成为制约小学英语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有学者指出,全国的小学英语转岗教师的数量占整个小学英语教师队伍超过50%的局面,给小学英语教学质量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王蔷,2009)。

(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本土化探索不足

现有的研究表明,小学外语教师的语言能力和灵活运用适合儿童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是决定课程能否成功开设的两个关键因素。我国小学英语当前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就是适合我国国情和小学生特点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建构仍处在探索阶段。由于可借鉴的本土实践经验不足,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仍停留在对国外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引进、移植和模仿阶段,本土化探索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化。

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 国外的外语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英语成为国家课程后,2001年开始实施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借鉴国外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在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掀起了一股任务型教学模式应用和研究的浪潮,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盲目跟风现象。另外,一些从国外引进和移植过来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在我国个别教学条件较好的地区的部分小学开始了较大规模的教学试验,取得较大影响的有浸入式教学模式、双语教学模式等。例如,据统计,到2005年全国已经有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2000多所中小学开展了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双语教学实验(王斌华,2008)。然而,将国外的教学模式直接运用到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它们是否适合中国国情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在引进和借鉴国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同时,我国广大的英语教师和研究人员当中许多人没有只满足于对这些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引进和移植,而是立足国情,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例如,在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中颇有影响的攀登英语教学模式和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就是立足我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现实,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建构上的创造性尝试的代表(王文静、董奇,2008;包天仁,2004)。但是,目前这些本土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教学试验范围及规模还不够大,理论总结不足,影响力也需进一步扩大。

二、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困境的原因分析

由于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在学习环境和教学条件等方面的独特性,我们在借鉴国外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时,必须要充分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当前所面临的困境的深层次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困境主要由以下三对矛盾引起。

(一)高度统一的课程标准与不平衡的区域教育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高度一致的课程标准为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实施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挑战。由于我国各地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造成教育发展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别。课程目标和要求高度统一的小学英语教学如何面对不同地区和各类学校极不平衡的状况,成为一个难题。可喜的是,最新修订出版的英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已经关注到这一问题,特别提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地师资条件和资源配置等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的课程实施方案,而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要充分考虑师资力量的配备和教学条件等因素(陈琳等,2012)。但是,到目前为止,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很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地区的课程实施方案,对这一矛盾还没有系统的应对策略。有学者指出,“目前国家外语政策并没有体现区域性差异,也没有/,!/指定区域性外语教育政策,而是承认当前的这种差距,允许有差距的发展,如小学英语课程设置允许没有条件的区域暂时不开设”(鲁子问,2004:35)。因此,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必须要想办法尽快解决高度统一的课程标准与不平衡的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的矛盾。如果允许小学英语教学的地区差异长期存在下去,将会导致新的城乡和区域教育不均衡发展。

(二)国际接轨的课程目标与薄弱的师资队伍之间的矛盾2011年版课程标准除了强调语言技能层面的工具性目标,还明确提出了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外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等育人目标,将英语课程的目标提高到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的高度(教育部,2012)。卜玉华(2009:5)评论道,“英语教学价值定位比以往更加全面,使英语教学改革的理念与世界外语教学改革的步伐保持一致”。然而,担负起实现这种与国际接轨的英语教育目标的是一支年轻而且专业基础薄弱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中大部分人还很年轻,教学实践经验不足,教学反思总结能力不强。从英语语言知识技能水平和小学英语教学能力方面来衡量,许多转岗教师还达不到合格小学英语教师的要求。因此,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尽快解决小学英语转岗教师问题,建立一支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达标的师资队伍。

(三)培养兴趣的课程目的与日趋严重的应试化倾向之间的矛盾

国家颁布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规定: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教育部,2001)。与这一课程目的相配合,我国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要求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育部,2009)。

然而,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课程理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有学者无奈地指出,“我国上千年的考试文化和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新的课程教学观并未真正建立,因此出现新理念和教学实践脱节的‘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宋乃庆、程广文,2009)。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的教学评价要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当前的小学英语评价,还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大多只是目前的高考、中考模式在小学阶段的翻版。另外,在我国一些地区和学校,小学英语考试已经成为生源竞争和选拔的手段,使得小学英语的应试倾向愈演愈烈,完全违背了国家课程政策中倡导的小学英语课程目的。如果小学英语教学的这种应试倾向得不到遏止,必定会影响与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相一致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阻碍小学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

三、对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未来发展的展望

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小学英语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我们再争论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已经显得于事无补。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要积极面对我国基础教育小学英语教学的困境,为小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积极寻找对策。笔者认为,影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未来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在于能否尽早确立小学英语的国家课程地位、尽快完善小学英语教师的补充机制、深入开展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本土化实践探索。

(一)尽早确立小学英语的国家课程地位

回顾我国小学英语课程实施十多年来的历程,有专家指出,小学英语课程持续发展要面对的首要瓶颈问题,就是“小学英语课程的地位与性质在一些地方和学校没有明确的界定,行政部门重视程度不够”(陈琳等,2012:24)。因此,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要求各级政府从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度出发,重视小学英语课程的实施,尊重国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权威性,严格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小学英语教学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特别要采取必要的强制性措施保障农村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小学英语的开课,尽早完全确立小学英语的国家课程地位。

(二)尽快完善小学英语教师的补充机制

要尽快完善小学英语教师的补充机制,建立一支合格的小学英语师资队伍,必须抓紧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小学英语转岗教师的上岗标准和淘汰机制,加强对小学英语转岗教师的培训和考核,防止更多的转岗教师出现,尽早从政策层面解决制约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健康发展的转岗教师问题。另一方面,政府要设法完善小学英语新教师的补充机制,要特别关注农村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合格小学英语教师的补充问题。政府应适当增加农村学校的英语等紧缺学科的小学教师编制,加大师范生实习支教、小学英语特岗教师 计划和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等政策的实施力度和范围,尽快改变这些地区的小学英语师资结构。没有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师资队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将缺乏基本的保障。

(三)深入开展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本土化实践探索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其功能的发挥也需要一定的教学条件,这就决定了任何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索,一直在外国的英语教学模式理论到中国的英语教学模式理论之间徘徊。我们在将西方的英语教学模式移植和借用到中国的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实践中这一方面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勇气。然而,在对如何将这些教学模式在中国的实践进行检验,将它们上升到中国式的英语教学模式理论方面,我们却缺乏应有的自信、积极的态度和探究的热情。因此,有研究者指出,“中国的外语教学理论和外语学习理论,就是这样不断从外国理论到中国理论,再从外国新理论到中国新理论的生态圈里循环往返”(卜玉华,2009:79)。

因此,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本土化实践探索,不仅要向外看,更重要的是要向里看。我们拥有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我们开展的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儿童英语教学实践,我们的自我意识首先要体现在我们理论创新时的自立和自信精神上,本土意识首先要体现在我们理论创新时对英语教学国情和实践条件的深入分析上。只有立足国情,敢于创新,我们才能探索出适合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不同的实践条件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结语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 课程资源 开发与利用

一、英语课程资源的概念

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可以把课程资源归纳成:课程资源是能够服务于学校课程或者能够转换为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包括家庭、社会[1]、学校及自然界中所有可以利用的富有教育价值的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等。我们要联系生活,单纯照本宣读并不能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也无法教会他们应用的技能。

二、合理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教材的选择与使用。在英语课程刚刚进入小学时,小学英语在教材的管理和编写上存在很大的问题。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小学英语的重视和小学英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出现了种类繁多的小学英语教材,但这些教材在编写水平和质量方面参差不齐,既有十分优秀的教材,又有很多形式单调、内容枯燥、知识陈旧的教材[2]。随着小学英语课程的普及,小学英语在教材的编写和选用上逐步规范化。

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中对小学英语教材的选择与使用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学校应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与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小学英语教材。因此,在发放小学英语教材前都应该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在教材的选用方面要结合教学实际选择,这里的教学实际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需要、教学大纲(目前我国还没有全国通用的小学英语教学大纲,但教育部发了一份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目前小学英语都以这个为主要依据)和课程标准的需要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在这三点中最重要的是满足学生的需要。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就目前的形式来看,课程资源开发的重点不在于编写新的小学英语教材,主要是因为:第一,大部分一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资料有限,如果盲目编写教材则只能事倍功半。第二,现在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小学英语教材,其中一些水平较高的教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还有一些教材已经过了试用期,但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再次编写新教材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目前主要是根据实际需要和客观条件,开发一些辅的资料。

(三)其他课程资源的利用。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使学生尽可能地用不同的形式,通过不同的渠道学习和使用英语。小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以试听等比较形象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直接感受和亲身体验。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除了合理利用课本外,更应该积极地使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录音录像、广播影视、媒体光盘资料等。小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以形象思维和视觉认识为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物和直观教具。除了教材出版单位为教材配置的直观教具外,教师还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3],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制作直观教具。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充分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构建全方位、开放的、丰富多彩的英语课程资源体系,对于达到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和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有以下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都比较偏向于“注入式”讲授,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大部分都是课本上现成的知识,教学模式非常单一,不能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传授知识技能。学生的学习只是一种机械的背诵记忆,在学习方面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非常有限,这就违背了教育的真正目的。

(二)有利于改善师生间关系,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传统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总是凭借一本教参、一本教材控制全部的教学过程,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完全是被动的,教师说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失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习效果不理想。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英语课程资源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参与,学生通过在生活的实践中探索各种形式对自己学习有利的课程资源,不断开发潜能。

(三)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创新能力,拓展教学模式。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要充当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与和作者,还要扮演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出教材,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进行课程资源的学习与探索。

四、结语

小学英语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是英语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合理开发和利用小学英语课程资源是每位英语老师的重要职责。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念,开阔教育视野,转变教学观念,唤起学生一同参与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我相信,只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英语课程资源,并建立相应的英语课程资源库,英语教学就一定会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胡俊杰.开发与利用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理论探究[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1(9).

[2]戴水姣,徐丽.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13)

上一篇:精品课程范文 下一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