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6 08:02:58

小学新教育论文

小学新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在小学科学创新教育中,教学媒体的选用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目的。如在科学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件简单电器的使用原理和了解一件简单电器的构成与组装是具有差异的教学目的,前者可以使用投影与板书来完成教学,而后者则需要使用到这件简单的电器;二是教学内容。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十分强烈,并且小学科学创新教育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具有紧密关系,所以小学科学创新教育应当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应当尽量选择能够呈现直观形象的媒介来开展教学活动;三是教学对象。年龄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教学媒体的选用要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差异。年纪较低的学生并不具备较强的抽象和概括能力,所以适合选用录像以及幻灯片等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且具有生动形象特点的媒体,而高年级的学生在媒体选择方位方面则会宽泛很多,这主要是由高年级学生抽象与概括能力的提升所决定的。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在小学科学创新教育中被广泛运用,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中教师需要做到进行的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及突出教学的重点等问题,避免过度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而影响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的提高,同时避免在小学科学创新教育课堂中加入过多内容而影响学生的有效接受。

(二)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对教学过程做出调控。要实现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提高,首先教师应当重视提问过程中的引导,即在新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与新的教学内容相关的旧知识点作为问题来提问,让学生通过回忆旧的知识并通过对原有知识的引申来发现问题答案;其次教师所提问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主要体现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针对性,避免提问内容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对此,教师需要以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位依据来选择问题,同时要围绕提出的问题做到精心组织措辞、合理选择表达方式,同时要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出考虑,确保提问的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三)提高课堂管理有效性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管理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制定严格的课堂规则。课堂规则是确保课堂秩序的基础,教师需要制定适用于学生的有效规则,在让学生明确认识到学校规章制度的同时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几率问题进行有限预判并声明规则,这种预判需要基于教师教学经验与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基础之上。同时教师要重视对良好的行为进行鼓励以对这种轻微进行强化,对于课堂违纪行为,教师可以使用手势、突然停顿、眼神暗示等方法来及时制止。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存在行为问题的学生等同于品性败坏,而应当以积极的态度进行纠正和引导;二是做好课堂时间管理。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与科学创新教育内容的无限性之间存在一定矛盾,而要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就必须对教学时间作出严格把控。这要求教师能够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将教学的难点放置在学生注意力最为集中的时间段即上课之后五分钟到二十分钟,从而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传递并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小学新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主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一定要加强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可以让给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笔者认为在教学课程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出民主、平等的教与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就是指:发现问题,并用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人的主体性张扬和个性确立的最高表现等。为了更好的激发出学生创新意识,教师应该营造出一个民主、良好的教与学环境,让学生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下成长,从而使学生在心里放松的情况下逐渐形成一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这样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和丰富想象,还可以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进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譬如:在学习完乘法以后,教师可以出了一道类似于9+9+9+4,让学生运用已学到的知识进行解答,列出多种算法如:9+9+9+4=9×3+4或者=9×4-5=18+9+4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改变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我国大部分的教师都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盲目的认为只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是把分数作为判断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从而阻碍了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向前发展的脚步。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只要转变教学思想,摒弃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就能充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同时数学教师也应该更新教学内容,改革与发展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大胆教学实践,发展学生创新潜能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大胆的进行教学,通过吸收多次的教学经验来改革与发展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综上所述,新课表明确标准出:教师必须要大力推行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创新教与学环境,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发展下去,加快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王璠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幸福南路小学

参考文献:

[1]孙延洲.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小学数学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魏运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小学新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从以往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方向转变。主动学习是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进行创新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比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中,要求学生先预习一遍,再展示出各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回答都认识哪些动物,哪个动物是小蝌蚪的妈妈,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课后生词的拼音标注和解释,对生词进行发音,通过发音看学生在音标的认识和发音上还存在哪些问题,以便于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进行纠正,最后通过生词的偏旁部首学习刺激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比如生词中有“辶、艹、女”等部首,教师就可以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回想以往所学汉字中哪些字有这种偏旁部首,并要求回答这些汉字是什么意思,按照这种教学方式能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加强小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书本知识都是固定的,只有将固定化的知识进行活灵活现的运用,才是对知识的真正把握,才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比如在学习《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时,学生不仅能对文章中的词句进行学习,而且能了解物候现象来临的影响因素,可以根据每年不同的开花时间,推算出当地的农业季节,这些都能应用在实际的生活中,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篇课文的知识,要求学生课后观察大自然的“语言”,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改进和完善创新教学的方式

创新教学要营造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氛围,依据现阶段应用较多且教学效率较高的方式,认为小组讨论、情景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比较适合小学语文教学环境。小组讨论式语文教学能增加学生创新的动力。将班级学生分成水平相当的小组进行讨论和比赛,能间接激励到那些不爱思考和学习的学生也参与其中。比如在讲解《》时,让学生分成小组熟读课本,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后回答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什么,结合课本或是自己的语言来回答,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述能力,又能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增加学生的创新动力。情景教学能增加学生创新的源泉。情景式教学不仅能营造学习的气氛,而且还能增加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为创新提供源泉。比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根据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的内容来让学生发挥想象动手画画,展示自己所理解的竹叶、梅花、枫叶和月牙到底是怎么样的,有什么区别,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另一方面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为创新意识培养提供有利的条件。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多媒体教学能比较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具体的形象,比如在讲述《翠鸟》一文时,教师就可以播放翠鸟的外形图、鸣叫声以及捕鱼的动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翠鸟的外形特征,再通过阅读课本,看书中是如何描述翠鸟的,与自己的描述有什么差异,通过这种形象的展示,也能有效提高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

三、结语

三方面的探讨,我们看到,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育观念,弄清楚创新的内涵,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改进和完善创新教学的方式,并使这些方式能有效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改革创新教育的作用。

小学新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教育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倡导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时代的步伐创新阅读教育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词汇量积累有限,在开展阅读教育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创新教育方式,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为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奠定基础。本文从阅读方式、阅读教学等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教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绘本中的“新”阅读方式

为了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很多语文教师给学生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籍时选择了经典的绘本故事作为阅读材料,绘本故事凭借其优美的画面和短小精悍的文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绘本阅读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通过画面与文字的结合加深他们阅读的印象。例如,很多的教师推荐学生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小黄和小篮》《逃家小兔》《我只爱你》《爱心树》等优秀的绘本故事,从故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比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就描述了兔子母子之间怎样比较谁比谁爱的更多一点的故事,通过比较谁跳得远、站得高、伸得长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浓浓的亲情溢满每一位小学生的心间,这是最好的亲情阅读教育。学生通过故事的阅读,就会模仿故事中的行为和语言,从而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增加词汇量,为他们之后的阅读打下了基础。

二、无字阅读中,培养学生阅读想象力思维

有的绘本书籍只有画面,没有一个字,目的是让小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来读出画面里蕴含的深层含义,从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领悟能力。例如,阅读绘本《在远处-房子》《影子》等书籍时,书中只有颜色丰富的画面,没有文字的描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在《影子》中,学生可以得出每一种事物在光线下都有自己的倒影,而且是对称的,一模一样的。同时在阅读中,学生还会发现有的事物并没有倒影,这就需要学生根据自己对倒影的理解,将漏掉的部分补上去,从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此外,对于学生阅读的书籍,教师也要和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层次,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阅读目标的梳理。

三、组织课外实践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很多语文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而促进他们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例如,在教授《荷叶圆圆》这篇文章时,教师就组织学生到公园的荷花池旁边进行教学,使学生把文章的内容与自己所见到的荷花进行比较,从而体会课文对荷花的描写。教师引导学生在对荷叶进行观察的同时,要让他们描述荷叶的颜色、形状,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荷花的整体结构,进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小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次上,没有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注重阅读氛围的营造,给学生营造一个舒适、自然的阅读氛围,并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从而提升阅读理解的层次。例如,在教授《夏夜多美》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舒缓的音乐,以此为背景进行课文的朗读,使学生在音乐氛围中体会夏夜的美,产生广阔的想象力,对文章中的语言文字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也提升自己的词汇积累。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仿照文章描述一处自己喜爱的景色,锻炼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为以后的作文奠定基础。综上所述,阅读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还能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还能促进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教学实践,与时俱进,改变阅读教学方式,增强语文阅读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从内心爱上阅读、喜欢阅读,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好习惯,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提升。

作者:苏凤芬 单位:福建省平和县坂仔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孟庆甲.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教育刍议[J].科技信息,2010(4).

小学新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在小学美术的教育过程当中,教师还要重视对孩子们审美想象力的培养,并将丰富的想象力转化成为对艺术的审美创造力。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儿童对色彩有着强烈的感觉,如果教师加大对学生形体组合的认知,色彩规律的认知或者是视觉方面的认知训练的话,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审美创造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是一切知识产生和演变的根源所在,想象力是成就这个世界发展的重要因素。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具有特色的个体,他们的潜力是我们无法设想得到的,因而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深入挖掘,只要帮助孩子们寻找到那双想象的翅膀,他们就能够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小学美术课堂是帮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的重要平台,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美术课堂这一个梦想绽放的舞台,给孩子们创设一个完好的情景,帮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将其演变成为审美创造力。具体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1欣赏成功的艺术作品,发掘孩子们的审美想象力

在欣赏课上教师可以学生欣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如在《古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这一欣赏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结合当时社会的发展形态和背景让学生体会到广大劳动人民对美的不同理解和丰富的想象力,这些艺术瑰宝是广大劳动人民艺术的结晶,假如没有这些丰富的想象力,就不可能创造出如此宏伟壮观的文化遗产和艺术瑰宝。再比如,讲到我国的万里长城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想如果自己是长城的设计者,会怎样进行改良和设计,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用绘画或者其他美术方式表示出来,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智慧;另外一个方面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丰富的审美想象力。

1.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构思作品

为了进一步将孩子们的审美想象力演变成为审美创造力,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想象力训练。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做好课前的组织设计工作,在备课的时候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寻找良好的创造素材,可以下载图片或者是优秀的学生作品在课堂上放映,通过对大量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进一步发掘孩子们的思维创造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为不同的小组,利用几分钟的时间给学生提出作品的创作要求,剩下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的讨论,尽情地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见解和看法,并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代表发言,选出精彩奇妙,富有创造力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在学生创作的过程当中,要求学生要独立思考,杜绝超抄袭现象的发生。如此反复的训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2小结

本文结合个人在实践工作过程当中的经验总结,就小学美术的创新教育理念实践方案展开探讨。首先,要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具体的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成功的艺术作品,发掘孩子们的审美想象力和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构思作品两个方面展开。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和同仁的关注。

小学新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针对以上小学音乐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创新型教育在音乐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性,并以此作为根据,不断深化小学音乐教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改革,使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达到飞跃式的进步。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音乐老师采用的教学理念思想和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创新型的小学音乐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在生活中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是一门关于美的艺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除了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音乐乐理知识外,提升音乐艺术的审美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有着积极作用。小学生好奇心较重,特别善于模仿事物,老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一特征,应用到日常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将音乐的艺术感染力转化为带动学生学习氛围的示范表演,这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才会得到激发。例如,老师在讲授《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时,可以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感受大自然,在生动地范唱这首歌曲时,也让他们感受到歌曲表达的生机勃勃的意境。另外,学生还可以在理解歌曲意境的基础上发挥联想能力,自主拓展想象空间,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2.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密切师生关系

目前的教学模式早已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尤其是在小学音乐教学问题上,素质教育模式成了教学界的主流方向。所谓的素质教学要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以记忆书本知识和应付考试测验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观念深入贯彻到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创新精神,强化他们动手创造的能力。要彻底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应用到实践中,老师必须增强教学主动性,多与学生进行课内课外互动。例如,教学《拉钩钩》这首歌时,老师首先鼓励大家根据歌曲的对应节奏,组织全班学生演示拉钩的游戏活动,并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同时培养学生听觉、肢体动作、口头表达等多方位的能力。老师在设计音乐活动类游戏时,应该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参与空间,引导他们展开对音乐艺术审美的讨论,培养创新型思维,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以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突出自己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处于被动从属的位置。

3.结合高级的科学教学手段,让小学音乐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小学音乐课堂上已经不再局限于音乐书本教材、录音机、电子琴等相对陈旧的教学设备。在电子图书馆资源和计算机网络信息渠道发展的情况下,多媒体教学资源逐步走进小学音乐课堂,这些以高科技为主的教学资源设备无疑会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授课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其中,将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教学手段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就是教育创新模式。教师结合图片、音乐音频和视频、电影等多种多媒体手段,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中的刻板方法,避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遭到禁锢。另外,老师如何正确利用多媒体进行有效教学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虽然多媒体教学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得越来越普及,但是音乐课堂上老师只是单纯地播放歌曲给学生们欣赏,这会逐渐背离音乐艺术欣赏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无从谈起。

二、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改革已经势在必行,音乐老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审美能力,这样才能为日后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新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其在各行各业得到了普及和应用,教育事业方面也不例外,多媒体的应用就是最好的例证。所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工具,其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多媒体是一个集声音、图像、视频于一体的技术,其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音乐教学场景,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和学习中来。此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抓住学生爱玩的这个特点,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来进一步活跃课堂的氛围。如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根据音乐环境自己编一套动作或者让学生模仿音乐中小朋友的动作等。这样在同学们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的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也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在教师教授有关《春秋花月夜》这篇音乐欣赏课之前,可以提前在课下搜集一些与这篇音乐课有关的音乐、图片或视频短片等素材,并将这些音乐素材做成PPT的形式或视频的形式,待正式上课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插入这些素材,为学生们营造一个真实的音乐情境,让学生们在生动、形象的氛围中感受这篇课文所要表述的感情,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往往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使学生长时间的被动学习状态,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们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高。此外,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在音乐方面所表现出的各项能力也参差不齐,如果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加注意,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打击部分水平较低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严重的还会使这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创新教学方法是在必行。而就具体方法而言,教师可以在开展课堂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通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或游戏项目来活跃课堂的气氛,同时也可以通过在班级中开展一些话剧的表演活动来为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促使学生在音乐知识方面的创新能力得到切实地提高。例如,教师在教授有关音乐节奏方面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活动来提高同学们听课的效率。如教师可以将预先准备的五张节奏卡片分给同学,让学生依据比赛的方式来根据音律打出对应的节奏,然后将全班同学分成5人一组的小组,并要小组之间的成员进行讨论。这样一来,小组中的各个成员都可以各司其职,有的用手拍节奏、有的在思考、有的在安排节奏。最后教师需要对于小组的节奏安排情况进行点评。通过这种多方位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三、激发学生想象力

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和认知能力发展的时期,其对于任何新鲜的事物都具有高度的好奇和兴趣。教师课可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想象力的目的。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往往更加侧重于教授学生的唱歌方式,这样很自然地会使课堂显得单调、乏味,久而久之,学生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其与教材的授课内容相结合,以一种活泼的教学方式来展示给学生,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教授有关《军队进行曲》部分内容的时候,待学生听完之后在其脑海中会形成哪种形式的场景画面,是游泳、跑步的场景还是跳舞、走路的动作呢,无论哪种形式的联想画面都可以极大地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有关的授课内容。此外,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还可以促使学生将想象转换成抽象思维,提高其理性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要想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方式,就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于学生学习的束缚,努力为学生的音乐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此外,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需要对于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创新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才可以得到切实的落实和开展。

小学新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小学音乐教学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实践活动,不同的教师与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以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授课,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的主体独立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考力都受到了限制,教学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缺少互动性,最终的结果就是小学音乐教学成为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久而久之,学生会慢慢失去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摆正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准确定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实际的教学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学生的水平与基础是不同的,针对这种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摆脱传统的教唱的形式,使用灵活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从而使每一堂小学音乐课的教学都能贴进小学生兴趣爱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并且要根据音乐课堂的实际情况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这样不光可以激发起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爱好,而且可以增强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使小学生对于音乐有了好奇心,这样才能真正地进入音乐所创造的境界,从而在不知觉中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设定恰当的教学情境

小学的音乐教学更可以称其为是一种审美的教学,就是要让小学生在不知觉间学到审核美的知识,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情境的设定对于激发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对于小学生真正地去理解音乐的内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室有布置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情境设定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音乐教室恰当布置可以使小学生在刚一步入音乐教室时就会有种进入音乐的感觉,再加上课堂上对于音乐的解释,可以使小学生能够迅速进入角色,从而提高了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所以如何布置音乐教室也成为了小学音乐教师的一项内容,比如可以在音乐教室的四周墙壁上画上与音乐有关的一些图画,将学生的座椅按音乐会的样子进行重新排列等,通过这些布置使得小学生在音乐教学的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熏陶[3]。

四、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

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不光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打破传统课堂中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让学生融合到音乐中去,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不断增长自身的创新水平。小学音乐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小学生逐步地掌握创新思维,并在实际的学习中使用创新思维。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并且和学生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与方法。在这种宽松与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将会得到不断的提高,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应将创新思维贯穿始终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要的目的,不能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阻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索的欲望。而在新的教学理念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去探索与发现,从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不断完善与提高自身的音乐专业素质与修养。此外,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七、结语

由于小学是学生生涯的起点,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就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在新教改中也变的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为被小学音乐教师及其各家长们所重视。创新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且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希望能够对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小学新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1.世界经典的融合,培养多元欣赏角度

艺术是世界的,只有风格的不同,地域的不同,其内涵表达是统一的。对于世界经典美术艺术作品的赏析,我们通常采用对比的学习方法。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审美情趣的激发,可以让学生在欣赏和理解的时候有一定的深度,并能够生动的描绘出自己的感觉。如《爸爸妈妈》一课,主要是对人物肖像比例结构的掌握,在绘画中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教材中展示的是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刻画的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父亲,古铜色的皮肤上是岁月刻下的皱纹,写满了生活的艰辛,有着强烈的震撼力。佟金峰的木刻版画《母亲》主要运用的是黑白对比的效果,色彩鲜明地表现了母亲的慈祥和沧桑。罗马尼亚克鲁杨的油画《洗头》则注重的是脸部细节的刻画,改变了头部概念化的画法,通过恰当的五官比例,从侧面和背面进行刻画。通过欣赏,学生可以融合各种画法,为自己的父母画一张肖像画,通过五官和表情的刻画,从而表现出父母的性格特点。

2.时尚多元文化的渗透,散发时代气息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创作中的时尚元素也不断增加。大街小巷的广告纸制作精美,PS出来的照片比例和谐,电脑和手机都有“秀图”的功能,这使得美术作品在视觉上越来越完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结合身边的这些美术素材,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如周末超市打出的促销海报,水果区的颜色搭配非常美,为的是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我们学生在水果作品的创作时,就可以借鉴。当然,艺术和图片是不同的,不能太“唯美”,作品创作的时候还是要讲求技法的。

二、美术教学运用多元教学手段

因为美术教育的多元教学要求,有的老师就追求“大而全”的花哨课堂,信息量的增大,形式的多样化,反而使课堂“华而不实”。多元教学手段,要在教学中创设更适合学生接受的环境,适当拓展教学内容,采用适合小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才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1.创设多元美术教育的环境

小学美术教学现在多用循环教科书,每个学校设有专门的美术教室,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进行多元美术教育环境的营造。教室的每一面墙体可以自成一个民族,或者一个朝代,或者名家作品。我们年级的美术教室,外面的阳台处就是梵高的《向日葵》,学生在进入教室之前就被这么明亮的“向日葵”所感染,学习情绪也非常高。教室左侧是“中国风”,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服饰占据了很大的地方,然后是大红的“中国结”和中国特色的“剪纸”,后角悬挂着“京剧脸谱”等。教室右侧是“世界之窗”,在各个国家的国旗下面配有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学生在课间总会去欣赏一番,和在电视上看到的做一番对比。这些图案和线条对小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后来作品创作的时候,很多学生就借鉴了这些图案。美术教学的环境营造还可以借助集“声光影”于一体的多媒体。在欣赏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时,背景音乐是钢琴曲《献给爱丽丝》,在欣赏《中国山水画》时,背景音乐则是古筝的演奏。美术和音乐本是不可分割的,在美术作品欣赏的时候,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则会增强美感。音乐可以感染人,用音乐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也可达到更高的层次。视听结合的效果是很明显的,老师在营造氛围的时候,也要及时引导,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

2.选择多元美术教育的内容

美术教育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也不是对着教材机械地进行枯燥的“说教”。美术教学时,中外同类的作品可以共同欣赏,通过对比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甚至有时候老师可以进行同类作品的拓展。在《画中的线条》的学习时,教材本身就展示了魏晋时期的砖画《放牧图》、南宋马远的《黄河逆流》、唐朝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局部),在这些作品中线条的使用,风格不同。通过仔细欣赏,就能找出异同点。作品展示中还有法国马蒂斯的《女像》、西班牙毕加索的《两个青年农民》。对线条画的欣赏,能够感受到线条透出来的人物内心世界,《女像》的平静如水,《两个青年农民》内心的动荡不安。这一课线条画中既有我国的美术作品也有域外的作品对比,教学的内容呈现多元化。老师还用多媒体展示了中国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的《山水》,主要是以毛笔的线条勾勒而成。电子白板的资源库中还可以随时调出很多的线条画。简单、明晰、动感十足,这就是线条画的魅力。学生学习欣赏之后,也开始用铅笔进行线条创作。

3.采用多元美术教育的方式

多元美术教育方法的采用要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进行选择,可以结合时代特征,节日主题等。应时应景的美术创作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尤其是我们家乡流传的民间艺术,奶奶辈都可以教给我们剪纸的方法,所以我们老师在民俗文化教学时,可以通过家校联合的方法,在学校里学习后回到家还可以继续创作。如元旦来临之际,我们可以教给学生剪窗花,做绣球来装扮教室,学生都会动起手来,满怀热情进行创作,有的学生还跟家长学会了剪“拉花”。现代美式教学还可以结合电脑制作。在《电脑美术———模板帮我们作画》一课中,我们就在电脑上制作图画,并打印出来。学生在模板库中运用轮廓线的方式,可以任意调出各种图形、符号,方便易行。利用模板,学生还可以对自己的画进行加工润色,创作出意想不到的画面。小学生在作画的时候,通常没有严密的预设,一边想,一边画,这就是可贵的“创新”。美术教学的方式很多,只要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现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因子,就可以收获更好的课堂效果。

三、总结

小学美术多元文化教育,是美术课改的必然。我们要对小学美术教材中的多元文化元素进行深度挖掘,通过课堂教学形式对多元文化进行全面展示,实现多元文化因子的大融合。美术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表达方式,人们用美术作品传递着更多的文化信息。小学美术教材呈现多元化文化特征,这为美术教学中的多元化提供更多的资源,我们老师要以教材为基础,适当拓展,优化美术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美育发展。

小学新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创新教育指的是通过改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式,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对于新知识、新内容的自我探索能力,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理解产生对新知识独特的理解和体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2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有效策略

创新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的开展需要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实践以及创新情感四个方面分层次、相互渗透、相互递进的展开。

2.1创新意识的塑造是创新教育开展的起点

创新意识指的是敢于质疑、敢与标新立异以及敢为天下第一的勇气。这就要求小学生要不唯师、不唯书,敢于讲真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思想。例如,在《阳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头顶的阳光,看是什么颜色?有的小朋友说是红色的;有的小朋友说是金色。但是有一个小朋友说阳光是彩色的,当太阳公公高兴的时候,阳光是红色的;当太阳公公难过的时候,阳光是灰色的,这时就会有乌云;当小朋友做了好事的时候,太阳公公会笑,这时阳光是金色的。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们展开了对阳光的想象。有学生提问,在不同的季节阳光的颜色是一样的吗?为什么在不同的季节阳光会把花草树木变成不同的颜色?为什么每天都会有阳光,而我们会穿不同厚度的衣服?在这节课中,教师通过开放性的课堂和民主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2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开展的核心所在

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需要积极的求异性。小学生在幼儿阶段,对世界的认识是充满想象的,他们会根据人们的感情赋予人物不同的色彩,他们对梦想的回答是独特而有创意的,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富有创意。求异性是创新思维的动力和源泉,创新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性的,一种求异的思维。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个性和独特性的尊重。例如,在以春天为主题的作文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以小组为单位描述自己见到的最美丽的春景以及这次春景的经历,然后引导学生将自己见到的春景用最精美的语段展示出来,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这些描写好在什么地方,最后用自己的文字把自己见到的最美的春景描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和想象进行独立的思考,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3创新实践能力是创新教育开展的落脚点

创新教育的开展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能够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创新型想象付诸生活实践中。就小学阶段来说,主要包括学生搜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新事物新思想的接受能力。例如,在《两只鸟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PPT的展示引导学生走进动物园的鸟禽区,学生欣赏着鸟类世界,交流着他们所喜欢的鸟类。这时动物园的一个导游展示出一个问题“你知道美丽的小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吗?学生见到这样的题目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展开了讨论,有的说是鸟妈妈生的,有的说鸟妈妈是生鸟蛋,不是鸟妈妈等等。通过讨论,学生基本建立了自己初步的认识。这时教师把前几天的鸡蛋和母鸡拿到教室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关于课文的学习,并借助课外学习,知道了鸡妈妈孵蛋需要的温度。学生在今后一周的观察中亲眼看到了小鸡,知道了保护鸟蛋就是保护鸟类就是保护大自然。在以孵蛋游戏为活动的教学中,学生展开了关于新内容的学习和课外知识的扩展,这样的教学以学生为主进行学习,充分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2.4创新情感是创新教育开展的动力和源泉

创新教育的过程不仅是对学生智力方面的创新,还包括创新情感的教育,包括浓厚的兴趣、探求新知识以及寻求新解决方法的动机。这就要求,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庐山的云雾》一课,庐山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没有亲眼看到,庐山的云雾学生没有身临其境的感知。这时,教师借助音乐,引导学生在意境中听本课的朗诵,闭起眼睛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并根据语言通过图画进行描述。通过画画和讲述,课堂的气氛逐渐活跃起来,庐山云雾的美景逐渐立体起来。在借助文章语言解释自己图画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认识到要保护大自然,并以小组为单位列出十条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大自然的行为。

上一篇:全国大学生论文范文 下一篇:毕业论文幼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