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特殊教育范文

时间:2023-09-18 11:29:23

小学特殊教育

小学特殊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小学教育;有效性

一、引言

现阶段,国家对残疾人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对于社会上的特殊人群,普遍知识水平较低,特殊人群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限制在课堂教育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加上中国特殊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教育资金短缺,教育设施落后,师资力量短缺等等,呈现出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针对这一现状,必须做出相应的改进政策,残疾人本身就是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关爱,因此,人们要从小学教育开始进行转变,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更好地帮助社会上的特殊群体更好的生活。

二、现阶段特殊教育中的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一直是知识的积累阶段,不论是对于正常人还是特殊群体来说,在小学受到的教育会影响之后的受教育程度,因此必须得到重视。残疾人群受到身体的影响在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方面较正常人来说存在一定的差距,可能不能像正常一样接受长时间的教育,因此课堂的有效性对他们来说十分的重要。只有在小学教育阶段打好基础,才能为今后的就业提供方便,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爱。

三、提升特殊教育中小学教育的措施

第一,提升特殊教育重要性的观念。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基础教育。随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观念的提出,人们对特殊教育人群不断关注,从而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的发展状况,只有全社会的人群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大家要转变对教育发展的观念,重视小学特殊教育,提高特殊教育的有效性,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性。第二,社会各界要多关注特殊人群的小学教育。现在中国各界曾人群发展很不平衡,社会出现了一批比较有实力的实业家,他们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有能力帮助其他人群的发展。因此,国家要大力倡导成功人士对特殊人群的关注。对于残疾儿童来说,他们的心理上已经承受了较大的压力,如果在教育上没有有效的改进,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二次的伤害,即使身体上有缺陷,但应该受到和正常儿童一样的教育。第三,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社会上的特殊人群比普通人更需要良好的教育,因此政府的资金投入是改善小学特殊教育的重要途径。国家应设立相应的法律条文,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和国家政府部门的补贴,使特殊教育的发展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教育部门要对资金进行合理的验收,保证资金投入用在正确的特殊教育发展。第四,加强师资力量投入。特殊人群的教育对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同时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真正帮助特殊人群的教育。因此,在对教师进行选拔时要相对的严格,要定期对在校和新来的教师进行培训,从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职业道德以及教学水平,为特殊教育事业培养出雄厚的师资力量队伍。

四、从实际出发,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第一,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课堂目标。特殊群体的小学生思维模式可能会与众不同,对于学习的意识,学习的目标认识不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第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特殊人群的教育是为了帮助他们今后更好的生活,对于小学生而言,生活虽然带给了他们困难,但是他们能够靠自己积极的改变,通过学习找到生活中其他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教师在课下可以为学生安排简单的实践学习,组织特殊群体学生的课外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验,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第三,转变教学模式,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所有的小学生都是一样的,喜欢新鲜的事物,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想要去探索。对于特殊群体的小学生,上学本就有压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全新的教学手段。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所讲的内容通过图片、影片的方式展现出来,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提升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能力。第四,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特殊群体的小学生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在生活中本就比较自卑,在学校里同样承受着压力。因此,学校要加大对他们的关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有了自信才能更好的学习生活。在学校要把他们当成正常人来看待,不应该有歧视的眼光,为他们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要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五、结束语

对于特殊群体的小学生,他们更加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在比较与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性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找到自我的价值。体改小学课堂特殊教育的有效性,不仅可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是中国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社会各界的有力配合,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型人才。

作者:周雪艳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聋哑学校

参考文献:

[1]杨英.关于如何提高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界,2016(01).

[2]邓猛,景时.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及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12(09).

[3]焦琳.论在特殊教育教学中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以洛阳市旭升中学为例[J].读写算(教研版),2015,5(22).

小学特殊教育范文第2篇

如何提高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特殊教育工作者追寻的目标,课堂教育的有效性是衡量教育质量的关键。目前,中国的特殊教育体系还不完善,无论是从教育理念、教育环境还是教育方法上都存在一定弊端,因此,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本文就当前特殊教育中小学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

特殊教育;小学教育;有效性

一、引言

现阶段,国家对残疾人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对于社会上的特殊人群,普遍知识水平较低,特殊人群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限制在课堂教育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加上中国特殊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教育资金短缺,教育设施落后,师资力量短缺等等,呈现出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针对这一现状,必须做出相应的改进政策,残疾人本身就是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关爱,因此,人们要从小学教育开始进行转变,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更好地帮助社会上的特殊群体更好的生活。

二、现阶段特殊教育中的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一直是知识的积累阶段,不论是对于正常人还是特殊群体来说,在小学受到的教育会影响之后的受教育程度,因此必须得到重视。残疾人群受到身体的影响在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方面较正常人来说存在一定的差距,可能不能像正常一样接受长时间的教育,因此课堂的有效性对他们来说十分的重要。只有在小学教育阶段打好基础,才能为今后的就业提供方便,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爱。

三、提升特殊教育中小学教育的措施

第一,提升特殊教育重要性的观念。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基础教育。随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观念的提出,人们对特殊教育人群不断关注,从而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的发展状况,只有全社会的人群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大家要转变对教育发展的观念,重视小学特殊教育,提高特殊教育的有效性,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性。第二,社会各界要多关注特殊人群的小学教育。现在中国各界曾人群发展很不平衡,社会出现了一批比较有实力的实业家,他们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有能力帮助其他人群的发展。因此,国家要大力倡导成功人士对特殊人群的关注。对于残疾儿童来说,他们的心理上已经承受了较大的压力,如果在教育上没有有效的改进,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二次的伤害,即使身体上有缺陷,但应该受到和正常儿童一样的教育。第三,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社会上的特殊人群比普通人更需要良好的教育,因此政府的资金投入是改善小学特殊教育的重要途径。国家应设立相应的法律条文,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和国家政府部门的补贴,使特殊教育的发展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教育部门要对资金进行合理的验收,保证资金投入用在正确的特殊教育发展。第四,加强师资力量投入。特殊人群的教育对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同时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真正帮助特殊人群的教育。因此,在对教师进行选拔时要相对的严格,要定期对在校和新来的教师进行培训,从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职业道德以及教学水平,为特殊教育事业培养出雄厚的师资力量队伍。

四、从实际出发,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第一,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课堂目标。特殊群体的小学生思维模式可能会与众不同,对于学习的意识,学习的目标认识不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第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特殊人群的教育是为了帮助他们今后更好的生活,对于小学生而言,生活虽然带给了他们困难,但是他们能够靠自己积极的改变,通过学习找到生活中其他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教师在课下可以为学生安排简单的实践学习,组织特殊群体学生的课外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验,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第三,转变教学模式,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所有的小学生都是一样的,喜欢新鲜的事物,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想要去探索。对于特殊群体的小学生,上学本就有压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全新的教学手段。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所讲的内容通过图片、影片的方式展现出来,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提升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能力。第四,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特殊群体的小学生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在生活中本就比较自卑,在学校里同样承受着压力。因此,学校要加大对他们的关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有了自信才能更好的学习生活。在学校要把他们当成正常人来看待,不应该有歧视的眼光,为他们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要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五、结束语

对于特殊群体的小学生,他们更加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在比较与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性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找到自我的价值。体改小学课堂特殊教育的有效性,不仅可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是中国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社会各界的有力配合,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型人才。

作者:周雪艳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聋哑学校

参考文献:

[1]杨英.关于如何提高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界,2016(01).

[2]邓猛,景时.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及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12(09).

[3]焦琳.论在特殊教育教学中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以洛阳市旭升中学为例[J].读写算(教研版),2015,5(22).

小学特殊教育范文第3篇

认真贯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若干意见》(沪教委基[2006]29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进学校随班就读工作,加大对特殊教育教学的研究、指导和服务的力度,以每个残疾儿童的充分发展为本,促进特殊教育教师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促进特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开创我校特殊教育的新局面。

二、现状分析

本学年,我校有1名学生申请随班就读。姓名王轩,现就读三年级2班,本市本区户籍,为智力障碍学生。该生性格活泼,喜欢交流。对于学习困难很大,知识与技能与同龄学生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家长很疼爱自己的孩子,能很好地配合学校老师做好该生的教育工作。

本学年,任教该随班就读生的语、数、英三位老师都属于首次尝试随班就读教学工作,对于随班就读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课堂教学以及其它注意事项都很陌生。因此,学校要加紧对以上教师的培训指导。

三、主要工作及具体要求

(一)立足课堂教学,提高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质量。

1、开展本校随班就读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注重教学方法的推广,注意第一手资料的搜集、整理、成功案例的积累,在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研讨中提高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质量,使教学活动真正面向每一位学生,真正地使每一位学生天天都有长进。

2、及早、及时抓紧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工作。开学第二周召开随班就读教师会议,对随班就读的常规工作进行指导,让教师明确教学“五环节”同样针对随班就读学生。教导处会定时听课,定时检查备课、学生作业、个别辅导以及个别化教学计划。本学期还结合区教研室的计划,进行个别化教学计划的评比活动。

3、继续强化教学研讨。本学期,教研活动做到三定:定时间,双周一下午三点;定地点,第二会议室;定主题,要求教研组长计划好每次活动的主要研讨内容。通过以上举措,使得教研活动更规范,质量更高效。

(二)立足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随着随班就读工作的实施,随班就读师资的质量正日益影响着我校随班就读工作的发展。为此,本学期本教研组将结合区康复中心徐娟老师的随访,认真开展校级随班就读教师的培训工作,对随班就读教师进行常规工作、特教技能的培训。另外,学校选派一名责任心强的教师参加区随班就读240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学校的特教工作。

(三)立足家校互动,为特殊家庭提供特殊教育帮助。

随班就读学生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是随班就读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家长是影响随班就读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长是否能配合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将直接影响随班就读工作的成败。学校落实以随班就读学生班主任为核心的家庭教育指导小组,每月定期上门家访,指导家长教育学生行为习惯、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对孩子学科类知识的辅导。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的表现,以鼓励,关爱为主,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

(四)立足常规工作,促使随班就读工作稳定有序。

1、个别教育计划是随班就读学生受益的保证。随班就读是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中接受特殊教育的一种形式,制定个别教育计划显得十分重要。教研组要求每位随班就读教师都应根据班级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该生的特点,为他制定周密的计划。另外教师的备课要从随班就读学生实际出发,降低要求,作业的布置要有针对性,课后辅导要有耐心,教学反思要及时,每学期还要有1~2篇案例的积累。

2、学习伙伴是随班就读学生的最佳支持。随班就读教师要有目的地安排学生以各种形式帮助随班就读生,请好学生与随班就读学生结对。随班就读教师要教育引导全班同学,着重挑选一位具有一定分析能力、乐于助人、学习较好的同学帮助随班就读学生,成为互助好伙伴。

3、鼓励随班就读学生参加区、校举办的各类活动。班主任应组织落实好,号召班内学生带领他一起参与,对于活动的结果要以表扬为主,对于活动过程要注意资料的积累。本学期组织学校随班就读学生参加区里举办的文艺表演,有班主任具体负责此事,争取获奖,以此给该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小学特殊教育范文第4篇

对于聋哑小学生,在听力和语言上,存在生理方面的障碍,所以,没办法很好地和在学校的其他小伙伴以及家人进行表达与交流,而我们的社会,也没有很好地关注他们的发展情况,尤其有的人,对待他们不好,总是小看他们。

1.聋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普通小学生相比

聋哑小学生的内心很脆弱,他们的心灵很容易被摧毁,因此,聋哑小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聋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和影响因素。通过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工作,对于聋哑小学生来说,真正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给予了有利的帮助。为了了解聋哑小学生心理与行为,在其发展方面的特点,在国内,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都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研究。

2.聋哑小学生的行为特点

对于聋哑小学生,较高倾向在“精神质”方面,原因可能是:“内心比较孤独,很少关注别人的行为,不能很好适应外部的环境生活,反应比较迟缓、麻木,与他人相处不随和,而是喜欢挑事、闹情绪,爱做有危险的事。对于男生,大多数是内向的性格,即在人格上,很内向,喜欢安静、不喜欢集体活动,对一般人没有感情很冷淡,喜欢平淡的生活方式。而对于神经质聋哑小学生,其情绪、反应表现的是:缓慢、轻微,即使在高级动下,感情、情绪很快得到平稳、安静,所以,他们通常表现的是稳重、性情温和、自我平和。

3.调查研究对于其他研究人员

有新的发现。由于聋哑小学生,存在听觉、生理的缺陷,不能与外界正常的人进行感情的传递,因此,其认知水平的发展也比较慢。又由于聋哑青少年,没有办法体会声音的强弱,所以,找不到相关事物,代替其情感的变化,更不能很好地感知“事、物、情”的内在意义,对于抽象思维能力更不用说,在学习语言方面,尤为困难,即很难使知觉与语言保持一致,在注意力方面,不能集中比较分散,不明白口头的指导和命令。总之,他们的感知和思维,没有统一起来,在感知活动上,没有思维和语言的配合。因此,他们主要借助于个体、直接的经验,不能利用间接的经验。对于感性知识变得“贫乏、肤浅、零乱”;被当前的情、境约束了,这样就表现出:“思维的僵顿、固执状态,迟钝的思维”。所以,根据聋哑小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的发展,有其特殊性,在聋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关注特教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课堂教育开始,提高其心理的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要明确其心理素质,培养其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从把握心理素质开始培养,这能够提高德育的实及效果,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培养聋哑小学生的在政治方面的素质,才能真正提高人才的质量,下面从工作的实践中,提出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二、加强德育,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

1.认真学习、转变思想我们把德育工作

放在学校教育的第一位,除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外;还要学习教育方针、教育理论;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即重点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在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依据其特点和规律,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去培养学生,尤其是心理素质的培养。

2.开展教育活动,渗透心理素质

在思想品德的教育方面,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学生知道和掌握一些道德、观念,再根据其心理的需求,来引导、激发起兴趣,激起他们的感情,使得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他们的意志得到锻炼,从而摆脱坏的心理素质,在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正常发展。

3.实行共同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好还是坏,学校教育是一方面,需要严格要求;而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共同教育、要求一致。因此,我们要发动各方面的力量,、各种渠道的力量,才能使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一致,虽然,在学校的教育是主要的,但儿童隐形的学校是家庭的环境,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只有家庭的密切、配合,共同抓好在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

三、挖掘思想品德课中心理素质因素

对于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又是独生子、女,家长把他们看的很重要,他们要什么,家长给什么,他们要怎样,家长就怎样,加上,在家庭生活环境中,没有伙伴,养成了一种“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坏习惯,这样一来,以“我”为中心的思想,助长了自己的固执,不考虑别人,不喜欢集体的心态,在入学时,对学校的所有,都感到不熟悉,不喜欢在学校过集体的生活,而不喜欢集体的心态,养成了他们孤立的性格,在社会上,与他人不能很好相处,从而,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发展。所有,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合群的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教育,这就有利于形成其良好的、健康的氛围,在愉快的心境下,接受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四、总结

总之,对于心理素质的培养,很艰巨,很复杂,从观念上、意识上,我们要树立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其思想,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按照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进行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小学特殊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特殊教育;关爱

众所周知,特殊教育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所教授的对象基本都是自身有缺陷的孩子, 这些孩子有的听不见、有的看不见、还有的一出生便智力相对低下等等。这些身体有缺陷的孩子被迫远离普通学校,远离把他们看作异类的同伴,只能选择进入特殊教育学校接受学习。而特殊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中的一块“心病”,国家一直致力于让残障儿童也能像普通人一样正常地学习,所以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影响下,社会各界人士将注意力逐渐地转移到特殊教育中来,教师也更加注重特殊教育中的小学数学教学。下面,笔者针对特殊教育的现状及如何提高特殊教育中的小学数学作出了详细深刻的分析。

一、特殊学校中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

首先,特殊学校中的小学数学教学与普通小学数学教学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两者不能一概而论,然而,大部分特殊学校中的小学数学教师却仍采用普通、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对教材的内容理解也过于表面,不够深入,教师并没有领会到特殊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在授课时只是泛泛而谈,没有侧重点。其次,特殊学校中小学生的特殊性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然而,部分教师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没有着重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问题,看重的只是授课而已,孰不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关系到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不关心学生自身状况的情况也会影响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特殊学校中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二、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要注意的方面

(一)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树立自信

特殊学校的小学生基本上都有一个普遍的特性,那就是身体上或者智力上存在缺陷,不管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形成的,这些缺陷对孩子来说都像是一把利剑扎在他们的心头,时不时地被人剜一刀,嘲讽一番,旁人异样的眼光令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在短时期内很难走出。这也就导致这些学生在上课时沦陷在自己自卑的世界里,不愿打开,也不愿接受新知R的滋养,因此,教师迫切地需要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

首先,教师应该尽全力成为学生的朋友,在朋友的基础上再成为教师。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缺乏安全感的,因为他们自身的缺陷导致他们对其他人产生了不自觉的畏惧感,他们害怕与人接触、害怕被人抛弃。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前要一步步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与个人情况,与他们进行心c心的沟通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意,只有这样才能有计划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这些特殊的学生。身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每一位学生都是上天赐给教师的礼物,教师需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带“有色眼镜”看人,丧失了教育的公平性。另外,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拥有更强烈的自尊心,教师在授课时要尽力做到维护每位学生的自尊心,做到人人平等。如询问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时候,教师不应只提问反应快的同学,也要照顾反应较慢的同学,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思考,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为大部分特殊学生存在智力问题,容易焦虑、暴躁,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拥有足够的耐心对待学生,尽管一个2乘3等于6的问题都可能会重复十几遍,但仍要有不厌其烦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对教师才会有安全感,才能变得坚强勇敢,才能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改善教学方法

教师陈旧落伍的教学方法对特殊学生来说没有用武之地的,特殊学生本身的自制力和思维能力相对而言比较差,很难在短暂的授课期间掌握知识、学会举一反三,他们所能做的只是照葫芦画瓢,模仿而已,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殊性进行专业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预习。预习能够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授课前可以提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寻找答案,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其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特殊学生一般来说对动态的东西比较敏感,所以,在讲授加减法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小猪去商店买文具的动画,动画中小猪买了一枝3块钱的铅笔,一块2块钱的橡皮,让学生计算小猪一共花了多少钱。学生通过有趣的动画,便能很快地计算出来,并且通过动画,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教师在关心上课状况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课下,教师一般强调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然而,这一点对特殊学校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特殊学校学生的心理变化极大,一会开心,一会难过,并且又处于心理稚嫩的小学阶段,很难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沟通、共同合作完成作业,这样不仅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师应学会心理暗示,开拓学生的思维

对于特殊教育来说,心理暗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由于特殊学校的学生因为自身的缺陷而缺乏自信,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暗示鼓励学生,带给学生足够的爱。当在课堂中发现有学生面对难题满脸愁容的时候,教师应主动走到学生身边,耐心指导,并且赞扬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潜力,从而充满学习数学的动力。在讲课时,教师要注意说话时的语气,像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之类的重点问题要加重语气让学生抓住重点,并且教师需要准确恰当地进行心理暗示,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三、结束语

小学特殊教育范文第6篇

1特殊教育的概念

特殊教育主要是指针对身体发展上有问题的学生所展开的教学,而特殊教育的老师们在教学中最首要就是要有爱心,使学生们在一种被关怀的特殊环境下成长为对社会发展有益之才。而近年来,特殊教育受到普遍的重视,社会各界专业人员也都更加关注于特殊学生群体的德育问题。在如此的社会背景下,在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必须注意教学内容和课程理念上的变革与创新,以达到更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特殊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与创新理念,为学生健康成长夯实基础。因此需要根据当前特殊学生群体小学数学教育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研究新形势下特殊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改进对策。

2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2.1帮助特殊学生群体认识世界

数学教育对促进人类社会科学的发展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意义,对特殊学生群体开展的数学教育也有助于学生们建立对世界的初步解。经过学生对数学的练习,就能够解物品大小和形状的尺寸、造型等,有助于学生树立空间感和数感。由于数学源于日常生活,所以数学练习也对学生的适应生活有着很大帮助。

2.2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存在着抽象性、逻辑严密性等特征,对特殊学生开展的小学数学教育能够有助于特殊学生建立抽象的、逻辑严谨的数学思想,对日常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

2.3培养学生提高生活技能

随着社会发展,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也日益普遍,国家注重于对特殊学生开展数学的教育,可以帮助特殊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数学,从而培养特殊学生的生活技巧,使特殊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而减少在特殊学生家里的生活压力。

3在特殊教育小学数学课程中出现的错误问题

3.1学校资源不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政府越来越关注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问题,但由于特殊教育的校园资源相对欠缺,存在着面积不够、宿舍条件简陋、没有帮助特殊学生群体恢复健康锻炼的场地等问题,甚至有部分特殊学生群体无法进入特殊院校读书,而不得不随校学习。

3.2缺乏专业人才

特殊教育学院的老师们大都从没有学习过特殊教育,虽然可以对特殊学生群体进行数学知识指导,但是却并没有重视特殊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没有把数学知识渗透到每一位特殊学生群体的生活中,不利于特殊学生群体对数学的掌握与运用。

3.3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部分特殊教育院校的老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实行因材施教。另外部分特殊教育院校的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采取以老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方法,不充分调动学生掌握数学的主观积极作用,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思想有消极影响。

4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课程构建的有效途径

4.1加强对教学目标有效性理解

一堂课的效果主要是对课堂目标的执行结果而言。课程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一堂课的基础,而每一堂课的目标都必须体现在对于学生个人能力培养的实现中。4.1.1有效教学目标是以教材为主,分析后而制定课堂教学目标作为一节高效率课堂的基本前提,其设置的准确性和层次性是课堂教学是否可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而一节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也是必须借助教科书作为媒介实现的,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信息来源是根据教科书分类后,才可以得到的。而教科书作为课程的基本基础,它在总体上对知识点的构成以及彼此间的连接性和层进性等都有非常系统的规定。而课堂教学目标的意义,就在于可以将课程中的所有知识点都加以细化。所以,在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也可以说是课程中基础知识点更深一层的具体目标点,而相对于课程的宽泛性和表面形态的实际,教学目标必须要确定明确可以操作,并且一定要可以检验,而这一切的前提条件便是教师需要对课程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和探究,对课程加以掌握,将课程吃透,进而在一个系统知识点下实现每一节课的具体课程目标。4.1.2教学目标决定预设和生成有效性数学课程设置兼具预设和生成两种特点。预设是决定一个教学是否能够高效的基础前提,而生成则是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而出现的必要产物。预设是指老师以课程目标、教学例题和班级学生的认识特征以及学生己有的认知经验为出发点,有目的、有规划地对教学所做出的总体设计与规划。在课堂教学中的设定越全面越细致,就越是为课程目标的预设与生成打下有利的基石。而数学课堂则兼具复杂性与动态多变性,所以即便是由同一老师在不同的班级教学也会有截然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因为在截然不同的环境和学生区别、截然不同的学生认识特征下,预设效果均有所不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才会不断出现新的生成。教师应主动积极面对动态的生成内容,并尝试去解决,如此才可以使教师由被动到主动,从而引导课堂,让生成向教学目标的方向达成。

4.2注重课堂基本环节有效性

有效课堂的实效性其最终表现在与教师之间互动的双边关系中,即在其有效性的实现上,课堂基本环节的实效性必不可少,而课堂中每个环节的实效性则直接关联着整堂课程有效性的实现,所以在课堂教学基本环节,尤其是在课堂情景、课堂问题、教学语言、课堂练习内容等方面往往为老师们所忽略,所以对此几个环节的实效性需要尤为重视。4.2.1注重教学情景有效性本部分以聋哑学生群体为例,具体如下:对于课堂情景的创设,必须要满足听觉障碍学生的基本感知特征,并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听觉障碍学生来说,让抽象化的数学知识显得更为生动有趣与重要。作为教学情景,在每一节课的呈现中都必须体现为连贯性,换句话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就必须连续用同一个教学情景,频繁地情境转化就不利于学生的掌握。因为教学情景过多,可能就会造成学生一直注意的都是有趣的教学情景,而忽略数学知识教学的本身。同时,教学情景的设计也是为教学服务的,要着重注意教学情景和知识与内容之间的关联。此外,不要单纯地以知识点为主要内容,而忽略听觉障碍学生的知识特征,从而造成不相关的情景创设;要让教学情景不可以单纯地离开主要知识内容而出现。在情景的实效性工作领域方面,要充分考虑将知识点内涵和情景二者的有机融合,将情景中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情为切合点去激发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思考兴趣,将情景中各要点和课程中的各环节紧密结合,寓知识点于情景之中,使知识点的传递过程顺其自然。4.2.2注重课堂提问有效性问题在数学课堂中具有十分关键的地位,是教师组织课堂的主要手法,而合理的问题也是更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推动学生思想的发挥。在教师提问的过程中,要重视问题的针对性,适当性,系统化、启发性和延时性。而所谓针对性是指老师所提出的方法要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根据问题的提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点。而适宜性则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学生思考技巧间的一种最适宜的程度,由于听障学生由于对个体理解水平的思维技巧较特殊,将产生不同程度的接纳,因此对学生所产生的学习效果也因不同的人理解程度而差异,故教师所问的问题中,以适合学生的群体差异,并分出层次,形成问题的差异性;问题的系统化性是指提问总要紧扣着教学系统知识点,并使知识在学生对提问认识的整体和系统化方面都有帮助;而提问的富有启发性则是指老师能够从学生现有认知体系上,做到提问的富于启迪性;同时更要多侧重于引导学生正确地开动脑筋思索问题。延时性是指老师提问时要为学生创造思考探究数学问题的时间,让每个学生在思索的过程中去开发自己的逻辑思路,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掌握才能的目的。4.2.3注重教学语言规范性教师的话语是教育讯息的主要载体,是影响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的最主要因素。在特殊教育院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交流的最主要方面就是老师双方对教育话语的沟通性。目前在特殊教育中,教师要采用全交流的教学方式,尤其是要在确认手语是聋人第一母语的前提下,在特殊教育中,教师上课时专注于口语的辅助,手语为首的教学方法;在口语教育上课时,老师必须采用规范的普通话教学,专注于残余听觉障碍的学生的感受,手语和口语说话要娴熟融合;尤其是手语打要洁净利落,尽可能减少与课堂目标达成不相干的各种不必要讯息,不增加学生的视觉和听力负荷。同时,老师们更应该做到手语及相关体态语的有趣,适当地以夸张等方式与小学阶段的特殊学生们沟通,会更易于使学生提高对教材的掌握。4.2.4注重课堂练习有效性课堂练习是课堂的主要部分,是课堂上基础知识积累的必要手段o在课堂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其训练内容要紧密结合课堂目标。同时,课堂内容要具有层次性和生活性,这也是听障学生的数理思维,抽象思维发展的一个主要部分,学生数理技能的养成,一般都是由简至繁,由低至高逐渐发展。课堂练习更要顺应这一过程,也做到从简单到难,循序渐进。在通常情况下,训练阶段都应该先基本训练,然后再进行巩固训练,最后才是扩展训练;同时,课堂练习的过程中也要有一定的兴趣,并时刻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去完成基本训练,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4.3注重学生有效参与,提高教师参与意识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是一堂课目标达成的基本要素;如果学生参加积极主动,那么课堂目标的达成就会显得比较轻松。而怎样让学生可以有效的参加活动,让老师在学生可以积极参加的过程中完成课程目标,也是必须去探究的问题.在数学课程实际操作中,在通常情况下让学生可以积极参加活动的前提是,让学生带着自愿精神去学习,让学生在参加由老师所给予的不同组织类型,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课程等活动中,老师能够十分明确地给每位学生参加个人的具体任务,并且在各个团体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也要积极参与,要尤其注意培养教师的集体参与意识,使其也可以在当中担当相应的角色,使每位参加的学生个人都可以在教师团队的整体管理下,完成个人任务。尤其重要的是,老师在这里的角色是较好的指导和激励,要使学生在完成个人任务后有一个巨大的成就感,从而对活动的内容有所认识。所以,让学生积极投入的前提条件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性,制定具体的目标,并且要使参与者可以得到良好的个人感受;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完成后的成果也可以给老师良性的回报,使老师可以感受课堂的成功感,这样使得教师双方都可以获益,确保课堂效果的良好实现。

4.4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

聋哑学生由于生理的局限,其获取信息大多依靠视觉。信息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时代的重要高新技术产品,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视觉功能在特殊教育数学教师课堂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果,也可以从听觉障碍学生对视野的高度依赖度出发,发挥其明显的优越性。所以,针对听觉障碍学生视野特点的要求,在考虑对信息技术的选用问题上,无论是平时的课堂教学或者公开上课,老师们都需要针对课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选择应用。但是,教师们应在适当的课堂教学环节应用,而不能从头到尾作为电子黑板一直应用下去。要着眼于课堂目标的实现,才能够在重难点的突破等关键环节上去应用;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考虑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模式、课程的有机融合,不仅仅为使用而应用,要能够在现代信息化建设的重大背景下实现有效的信息整合,从而提升课堂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到现代信息科技的共享性,能够在目前云概念的整体思维下,去全面认识信息技术共享和信息技术传播的重要含义,从而使得现代信息科技的运用可以为老师们提升课堂效率,从而突破课堂重难点;同样也可以因为其信息技术共享的特性,减少老师们自行制定相应信息工具的压力,为教学服务。

5结论

综上所述,在对小学生实施特殊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必须对学生倾注更多的关怀,并针对学生的自身状况进行心理教育,以提高学生信心,并帮助学生增加对数学知识的运用,以丰富数理思想,从而有助于特殊学生群体的适应生活。老师指导每个学生认真听讲,听课也是每个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要根据自身的预习情况,对已掌握的知识点增加印象和理解,而针对不熟悉的知识点,如果每个学生认真听讲,会有豁然开朗的感受;最后老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参加课堂复习,这种课堂复习方式也可采用老师布置课外作业的方法,使每个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达到对课堂内涵和知识点的继续加深与加强,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总而言之,对特殊素质教育小学班来说,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好的习惯,使每个学生变成可用之才。

小学特殊教育范文第7篇

在目前的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虽然在众多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师对教材理解不深,对学生特殊状况的认识不够

国内大多特殊小学教育中,数学教师对教学目标、内容的理解不够,对教学重点的把握不深刻。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处于表面层次,很多教材体系根本都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教学方法还停留在板书教学的阶段。与此同时,特殊学校学生本身都存在一定的生理、智力问题,这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教学质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甚至给学生造成思维混乱的现象。

1.2教学目标分析不够

目前,国内特殊学校的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还停留在传统教学阶段,对知识与技能、方法与情感等方面的理解问题较多,理论与实际脱离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对教学目标的理解还处于将目标同内容分离的方面,不了解课程内在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的联系。从课堂实际来说,尽管教师在教学中不断采取各种方法来改变教学方式,但是学生的学习仍然是被动学习模式居多,知识技能单向传输现象普遍。

2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要点

特殊教育本身是针对儿童群体的智力以及非智力因素都明显低于正常学生的一种爱心教育。在小学教学中,要根据特殊儿童的群体实际状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消除自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学习质量。这不仅是当今社会对特殊教育提出的要求,更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2.1树立自信、消除自卑

儿童的自尊心就如同一棵含羞草,一触即收。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自尊心要慎之又慎,要不断采取各种方法来树立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消除这些学生原有的自卑、怯场、懦弱的心理。在具体的教学中,虽然这些学生在智力或者心理上与其他学生存在差异,但是他们的自尊心仍然非常的强烈,如果在教学中对这些学生冷眼看待,那么必然会损伤这些学生的自尊心,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各种手段来树立学生自尊心,具体方法如下。

2.1.1真心与学生沟通,让这些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教师,从根本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就特殊教育中的学生而言,有的从小跟随父母,且受到的教育比较好,因此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强,怯场、懦弱的现象还不太明显;但是对于多数学生来说都存在家庭教育欠缺的现象,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积极的挖掘和探索学生的差异情况,有针对、有计划的开展教学工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困难与挫折中赵晖自信和自尊。

2.1.2真心对待学生。由于特殊教育中的学生不管是哪一方面,都和正常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这些学生从小可能受到外界的欺凌、冷眼,使得学生意志相对薄弱,顺利的时候常常表现出忘乎所以,而失意的时候又表现出灰心丧气的现象。这种情绪上的波动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进步和学习。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待人真心,从宽容的心态去理解他们,和学生沟通。经过大量实践表明,谁能用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谁能在这些特殊儿童的群体中栽下自尊与自信的种子,谁就能在教学中取得主动。从而,使他们由脆弱变得坚强,由自卑变得自信,由消极变得积极。

2.2改进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成绩上不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在长期的被动学习状态中,只能举一,不能反三、只会操作,不能明理、只会模仿,不会创新,因而,改进教法和指导学法显得十分重要。

2.2.1指导预习。课前预习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在操作层面上,采取由扶到放的方法,让学生逐步适应,形成预习的习惯。起始阶段,教师提出预习要求,并作必要的提示和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之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在看书学习中明确预习要点,掌握预习方法。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集中时间,解决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2.2.2指导听课。听课不仅是一种视听感受,更是一种思维的律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凸现的是师生间的授受关系,新课程标准强调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活跃思维,拓展思路。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的主体参与创造条件,

2.2.3指导作业。过去老师过多地强调独立完成作业,而忽视了学生在完成作业中的相互交流。其实,根据特殊教育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促使学生在必要时互动合作,不失为一种切合实际的方法。或先看书后作业,或先自主探究后合作交流,或先说思路后列算式。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2.3心理诱导,启迪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运用心理诱导的方法,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之窗。尤其针对#特殊教育$的特点,心理诱导更是一剂灵丹妙药。它可以使学生由迷茫变得清醒,由犹豫变得坚定,由呆滞变得聪明。教师在读题的时候,要通过重音突出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从而使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去审清题意。还可指导学生自己读题,并将这些关键词语用笔圈点起来,以引起足够的重视。

2.4应用多媒体教学,开拓学生视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优势主要体现于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适当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加强视听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图形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用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圆锥体、球形体,以多媒体演示的方法,时而组合成小狗,时而组合成小山羊,还发出各种声响。从而,使学生感到图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

3总结

综上所述,特殊教育中的小学教学要体现教学方法的特殊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教学策略的灵活性。只有如此,才能有望提高特殊教育中的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小学特殊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特殊教育;关爱

众所周知,特殊教育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所教授的对象基本都是自身有缺陷的孩子, 这些孩子有的听不见、有的看不见、还有的一出生便智力相对低下等等。这些身体有缺陷的孩子被迫远离普通学校,远离把他们看作异类的同伴,只能选择进入特殊教育学校接受学习。而特殊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中的一块“心病”,国家一直致力于让残障儿童也能像普通人一样正常地学习,所以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影响下,社会各界人士将注意力逐渐地转移到特殊教育中来,教师也更加注重特殊教育中的小学数学教学。下面,笔者针对特殊教育的现状及如何提高特殊教育中的小学数学作出了详细深刻的分析。

一、特殊学校中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

首先,特殊学校中的小学数学教学与普通小学数学教学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两者不能一概而论,然而,大部分特殊学校中的小学数学教师却仍采用普通、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对教材的内容理解也过于表面,不够深入,教师并没有领会到特殊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在授课时只是泛泛而谈,没有侧重点。其次,特殊学校中小学生的特殊性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然而,部分教师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没有着重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问题,看重的只是授课而已,孰不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关系到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不关心学生自身状况的情况也会影响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特殊学校中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二、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要注意的方面

(一)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树立自信

特殊学校的小学生基本上都有一个普遍的特性,那就是身体上或者智力上存在缺陷,不管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形成的,这些缺陷对孩子来说都像是一把利剑扎在他们的心头,时不时地被人剜一刀,嘲讽一番,旁人异样的眼光令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在短时期内很难走出。这也就导致这些学生在上课时沦陷在自己自卑的世界里,不愿打开,也不愿接受新知R的滋养,因此,教师迫切地需要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

首先,教师应该尽全力成为学生的朋友,在朋友的基础上再成为教师。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缺乏安全感的,因为他们自身的缺陷导致他们对其他人产生了不自觉的畏惧感,他们害怕与人接触、害怕被人抛弃。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前要一步步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与个人情况,与他们进行心c心的沟通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意,只有这样才能有计划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这些特殊的学生。身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每一位学生都是上天赐给教师的礼物,教师需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带“有色眼镜”看人,丧失了教育的公平性。另外,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拥有更强烈的自尊心,教师在授课时要尽力做到维护每位学生的自尊心,做到人人平等。如询问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时候,教师不应只提问反应快的同学,也要照顾反应较慢的同学,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思考,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为大部分特殊学生存在智力问题,容易焦虑、暴躁,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拥有足够的耐心对待学生,尽管一个2乘3等于6的问题都可能会重复十几遍,但仍要有不厌其烦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对教师才会有安全感,才能变得坚强勇敢,才能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改善教学方法

教师陈旧落伍的教学方法对特殊学生来说没有用武之地的,特殊学生本身的自制力和思维能力相对而言比较差,很难在短暂的授课期间掌握知识、学会举一反三,他们所能做的只是照葫芦画瓢,模仿而已,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殊性进行专业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预习。预习能够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授课前可以提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寻找答案,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其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特殊学生一般来说对动态的东西比较敏感,所以,在讲授加减法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小猪去商店买文具的动画,动画中小猪买了一枝3块钱的铅笔,一块2块钱的橡皮,让学生计算小猪一共花了多少钱。学生通过有趣的动画,便能很快地计算出来,并且通过动画,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教师在关心上课状况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课下,教师一般强调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然而,这一点对特殊学校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特殊学校学生的心理变化极大,一会开心,一会难过,并且又处于心理稚嫩的小学阶段,很难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沟通、共同合作完成作业,这样不仅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师应学会心理暗示,开拓学生的思维

对于特殊教育来说,心理暗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由于特殊学校的学生因为自身的缺陷而缺乏自信,这就需要教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暗示鼓励学生,带给学生足够的爱。当在课堂中发现有学生面对难题满脸愁容的时候,教师应主动走到学生身边,耐心指导,并且赞扬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潜力,从而充满学习数学的动力。在讲课时,教师要注意说话时的语气,像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之类的重点问题要加重语气让学生抓住重点,并且教师需要准确恰当地进行心理暗示,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三、结束语

小学特殊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现状;对策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也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对特殊教育对象,语文更是他们将来获得生活能力的前提。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往往会难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传统过度重视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形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实现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正好可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思想,阐述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现状以及对策。

一、游戏化教学在特殊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从根本上讲,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是为了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实现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游戏化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笔者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分析,发现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存在如下问题:

1.教师对游戏化教学的理解不够透彻

前面我们谈到: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改革和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游戏化教学的理解却存在不正确的现象。一些教师认为“游戏化教学”就是一种娱乐性的教学模式,致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度重视游戏的效果而忽视教学的本质和意义。教师的一切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都是将游戏作为核心要点,忽视了是在教学中渗透游戏活动,而不是全程游戏。正是因为教师对游戏化教学理解上的偏颇,影响了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效果。

2.教师的游戏化教学手段单一

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长时间反复运用,都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意义。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的游戏化教学手段,也需要有所创新,而不是长期反复使用同一的教学手段。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使得在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习惯性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长此以往,这样的游戏化教学手段也失去了意义,难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游戏化教学的政策宣传引导不够到位

当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游戏化教学并没有被广大教师采纳并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究其原因,在于游戏化教学的理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教育主管部门缺乏游戏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也没有进行广泛地宣传,从而极大地制约了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和发展。

二、特殊教育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有效性对策

针对当前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现代化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顺应时展变化的需要,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教学的指导思想,重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重视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现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1.利用游戏作为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是学生的一大特点。对于特殊教育儿童,特别是聋哑儿童,可视化的游戏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般。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课堂教学导入,利用有趣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游戏化教学作为课堂导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正好可以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讲解到一些有趣的教学课程,如有关童话的故事,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童话短片作为课堂导入,或者是挑选几名学生扮演童话故事里面的人物,通过这种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快速地融入课堂,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2.通过竞争性的游戏调动特殊教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争强好胜是每一名小学生与生俱来的特点。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通过具有竞争性的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词语或者是词语的过程中,为了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成语接龙的游戏,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个成语接龙的游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曾经使用,学生是比较喜欢,教学的效果也格外好,整个课堂教学一片欢声笑语,且成语接龙的方式,对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引入很多竞争性的游戏,如猜字画的游戏、课堂辩论、知识竞赛等,这些竞争性游戏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3.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创新特殊教育游戏教学模式

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发展,使得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何为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关键性能力。在核心理念的要求之下,教师的教学应当尽可能地跨打破学科的限制,让学生能够灵活地对相关的知识融会贯通。在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打破学科的限制,通过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的引入,实现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诚然,语文本就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一些美术知识或者是音乐知识的引入,对于实现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在特殊教育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引入,可以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当前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当前新课程改革以及“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创新游戏化教学手段,实现良好的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引发的思考[J].安徽文学,2007(12)

小学特殊教育范文第10篇

一、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一)校方内部行政权力泛滥化

校方行政权力泛滥化是小学特殊学校行政管理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个问题的主要矛盾点在于行政权对学术权力的倾轧,逐渐出现学术权力附属于行政权的状况。小学特殊学校的学术权主要表现为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为特殊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教师的科研等部分,这些权利是保障特殊学生能够获得正常的教学资源,得到社会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倘若学术权利依附于行政权力,就会威胁到特殊学校的教师地位,使学生无法获得正常的教育支持,个性发展。

(二)行政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没有服务意识

特殊学校管理制度的建立就是为了确保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开展,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但是在目前的小学特殊教育的管理人员中部分人员缺乏责任心,没有服务意识的现象较为严重。比如说缺乏对自身职能的正确理解,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服务意识淡薄,较为严重者甚至有口出狂言、辱骂学生的现象。除此之外,特殊学校没有升学压力,导致思想意识不够警觉,散漫的工作作风的滋长使得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人员不思进取,安于现状。除此之外,由于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处于低迷时期,教师的专业性也不够突出,比如说在天水市的教师中,19人毕业于特殊学校,专业合格率仅占18%,其余的89名教师都是从普通学校调入。

(三)行政机构的过分膨胀发展

目前在特殊学校管理中增设了许多新的机构,庞大的管理人员数量来源于对权力的不断渴求。教学机构膨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存在大量的闲置人员,导致教学资源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在职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对于管理工作难以投入较大的热情,更增加了管理工作的困难,直接导致管理工作的效率下降,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转也带来较大的困扰。

二、小学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工作的改善措施

(一)引进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

在传统的行政管理体系中,习惯于对权力的无条件服从,官本位的思想较为严重。这种管理模式压制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将教师看作为有形资产而不是有创造力的人,然而,这种管理观念是与当下“以人为本”的思想背道而驰的。故特殊学校的管理工作需要去除官本位思想,以服务广大学生的正常学习为核心目标,在管理体系中注重融入民主、平等、团队的观念,采用兼收并蓄的管理方法,广泛采纳教职员工的建设性意见,充分考虑到职员的切实困难,启发教师的工作自主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使得员工上下级之间获得最大的认可,彼此之间建立良性的职员关系。

(二)管理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理论修养

目前,在特殊学校参与管理工作的都不是专业人员,对于现代管理学方面的知识都相对缺乏,导致部分管理人员依旧习惯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官本位思想较为严重,对于自身的职能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需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特别是思想政策,现代化的管理知识等方面,以优秀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对自己提出较高的要求,端正工作作风,对于帮助特殊学校的小学生获得正规化的教育服务与管理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细化管理方向,责任到人

对特殊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最为重要的就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最大限度内减少资源浪费与资源闲置的状况发生,可以有效降低财政支出,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要求每一个员工都必须尽职尽责,定期对工作进行反思总结,上级领导定期抽查,对于表现良好的职员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通过精细化管理,责任到人,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保证每个人在岗位上尽职尽责,在特殊小学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切实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在平等的观念下帮助学生获得正常孩子受到教育的机会,在最大限度内提高服务水准,在不断的反思与总结中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特殊学校的学生由于自身所存在的缺陷导致对社会会有畏惧感,在个人情感、观念的发展上都需要特殊学校的管理人员投入更多的热情,以同理化的心境去理解学生,尽力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而且特殊学校的小学生由于年纪尚小,更需要得到教师的细心关照,避免对学生造成二次伤害。针对目前小学特殊学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校方管理人员需要不断进行反思,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培养敬业精神,完善学校的管理体制,更新管理理念,允许教职员工表达自己的个人见解,在进行管理工作时可以让职员提供建设观念,制约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倾轧,帮助建立稳定性较强的管理组织,吸收综合素质高的专业型人才参与管理工作,为特殊学校的学生提供好的教学环境与教育资源。

上一篇:集体资产管理范文 下一篇:集团投资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