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考试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4 21:31:51

小学数学考试总结

小学数学考试总结范文第1篇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还没有完全成型,尚未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的高年级段,他们即将面临小升初的考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巩固小学所学习的知识外,也为他们在升入初中以后面临更为复杂的学习夯实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让他们能够更细致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发展,也能够让他们受益终生。如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学生遇到这道题目:“李叔叔从石嘴山乘火车去西安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石嘴山到西安大约有多少千米?”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读题的时候一字一句指着认真读,这样不至于读错题意,真正理解了题目再列出这样的算式:145×12=。列出算式以后,教师在呈现题目时不应急于让小学生用乘法知识进行计算,而应该引导他们回过头来核对数字,检查一下有没有抄错数字。然后再进行计算,计算时先在练习本上演算,演算结束后再进行验证,验算这一步绝对不可以马虎偷懒,而应该在练习纸上实际动笔算一遍,确保结果无误后再写到作业本上或者试卷上。

这样,把每一步都细化到极致、确保无误的过程也许对没有耐心的小学生来说显得烦琐,但是这样的要求能在日常的学习中培养他们细致思考、严谨做题的习惯,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同时,他们做题细致的好习惯会让他们在小升初的数学考试中认真思考、谨慎作答,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出现。

二、日常训练中注重演算过程

想要在关键性的考试中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就必须注重日常训练中的每一步,规范每一步的演算过程。规范的计算过程是提高解题正确率的重要保证。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范的计算格式进行工整正确的书写,做到卷面整洁。比如在一张小升初数学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这道题的作答方法就是归纳通项公式,只要牢固掌握这一知识点,学生能够很快得出答案是。但是作为完整的计算题,学生不能直接得出一个答案,而应该有相应的演算步骤,学生可以首先在草稿纸上进行通项归纳,即:===×。有了这样公式指引之后,学生可以很容易写出演算的过程,即原式=(×)×(×)×(×)×…×(×)=(×××…×)×(×××…×)=2001×=。这样规范的演算过程才是一份完整的作答,步骤严谨规范,学生在每一步的计算中才不至于漏掉某些重要内容,并且回过头来检查的时候也能一目了然。这些都是提高小学生计算正确率的重要保证。

小学数学试题中,很多错误都是由于不规范的书写和杂乱的计算过程导致的。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在日常训练中就培养小学生注重演算过程、规范书写计算步骤的习惯。比如可以让他们在草稿纸上整洁书写、标出题号,这样在做完题之后复查时也不至于混乱,考后总结过程中也能对照自己的草稿纸轻松找出每道题错误的原因,以利于下次更正。

规范学生的做题步骤不能取代基本的口算心算过程,如本题中,如果连2001×3这一步都在草稿纸上写出来,未免过于浪费时间。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加强口算心算的练习,让学生能够准确、熟练地做出基本的口算题;并且要引导他们发现口算题的基本规律,比如一些特殊数字与4、8的乘除法,25、0.25、125、0.125等与4和8之间都有着严谨的规律。注重口算的技巧,并严格规范答题步骤,对提高小学生在小升初数学考试中的成绩将会有巨大的帮助。

三、注重题型归类和知识总结

为了提高小学生在小升初数学考试中的成绩,小学数学教师在复结的时候应该注重对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总结归纳,让他们对计算题所涉及到的公式以及简便运算方法有一个清晰的把握。比如在计算过程中,小升初考试考到的计算规律不外乎就是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除法的性质、有余数的除法等。在进行小升初的数学复习时,教师可以对这些计算规律进行总结概括,并对学生作针对性的训练,让他们能够把这些计算规律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在进行计算专题训练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所遇见的计算题进行明确的分类,这样按照不同的计算题类型进行分类总结,比如在做分数的计算题,哪些计算式形式是需要先通项归纳的,哪些计算式形式是需要连锁约分的,哪些是需要综合运用几种规律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己总结做题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概括,并明确分类,让学生对计算题的规律一目了然,提高小升初数学考试的计算正确率。

四、充分挖掘利用错题集价值

建立错题集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法之一,错题集不是一个形式,而要充分利用起来。在复习的过程中,细致地查看错题集,并回顾检查当时做错的原因,多问几次这道题的做题方法掌握了没有,后来还有没有犯类似的错误。这样,学生根据这样一份“病历”就能找出自己的不足,在反思错误的过程中总结做题的方法和规律,不在同一个地方屡次摔跤,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计算正确率。

从广义上而言,错题集不局限于计算方面,应该囊括整个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而从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应用题往往是学生的难点。笔者认为,在这方面,教师应该多下功夫,将题型进行分类,对错题进行归纳、总结,而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充分挖掘利用错题集价值,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答题的正确率。

总之,在小升初的数学考试中,计算正确率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以及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素质,这样能保证他们成功应对小升初的数学考试的同时,也能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考试总结范文第2篇

小学数学考试评价改革素质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考试与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为了适应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应潜心改革考试与评价方式,探索建立综合评价学生数学学科素质的考试模式,正确发挥考试与评价的功能,让小学数学考试与评价对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起到积极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一、对小学数学考试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考试只注重结果,仅凭着一张试卷的分数作为唯一的标准,这已经不能有效地衡量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我们要努力使小学数学考试方式体现“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的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把数学考试方式的改革与数学教学改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1.试卷表达方式多样化

新课标小学数学试卷,不应单纯为了考试而编制,而是要把考试当作一种教育学生的机会,力求淡化考试的选拔功能,注意发挥试卷的教育作用,使试卷在形式上能吸引学生,让学生一看到考卷就产生一种要完成它的欲望。试卷表达在文字和数字为主的基础上,同时配以漫画、图表、卡通图片,把应用性问题选编成探究故事。在题目名称上也可以做一些文章,比如把“填空题”称为“耐心填一填”、把“选择题”称为“对号入座”、把“计算题”称为“数学运算的行家”、把“应用题”称为“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还可以在试卷命题中设有“友情提示”——“请小心,我是拦路虎”“认真、细心是成功的关键”;在题首、题末、中缝等空白处加上激励性语言——“相信你的能力”“找回你的自信”“相信自己,超越自己,战胜自己”。这种多样化的试卷表达形式将理性问题感性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形式主义和死记硬背的弊端,减轻学生的考试焦虑。

2.试题内容多层次性

一个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不尽相同,教师在试卷设计上要以体现“双基”的基本题为主,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注重试题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用同一张卷子来考查所有的学生,会使一些学生永远看不到“阳光”,会渐渐丧失信心。所以在平时的单元考试中可以设计A、B、C卷(A卷针对优等生,综合题加附加题,满足优秀生的需求;B卷针对中等生,基础题加附加题;C卷针对学困生,主要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考查),为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在测试时把A、B、C卷都发给他们,告诉他们自己选择做一张,另两张留做作业。试题内容的多层次、可选择,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考试中到知识的收获和心理的满足,体验成功,得到发展,消除了部分学困生对考试的紧张与恐惧情绪,让学生感到考试就是愉快的自我检查与练习,激发学生答题的信心和勇气,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全面认识自我,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3.突出试题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考试的作用不仅是对学生以往学习的检查,还应是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手段,考试的氛围可以让学生更加精力集中、全神贯注,更有利于思维的爆发和潜能的发挥。我们可以利用倡导一题多解、随机变更题型等方式,用富有开放性的试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给予利用特殊方法或技巧解题的学生以及时的鼓励,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和方法,使学生从解题的成功中感受到不可遏止的快乐和继续探索的冲动,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二、对小学数学评价方式的改革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利手段。新课程改革对评价的要求使评价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只有卷面考试一种形式,只用分数一个尺度评价学生的状况,做到评价的手段和形式的多样化。

1.淡化分数

对于试卷的评价淡化分数,注重学生数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通过评价让学生总结出题目考查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考查了哪些知识点,每个知识点是从哪个角度考查的,本题有哪几种解题方法,哪种方法最恰当?对于自己出现的错误,明确是知识上的错误还是方法上的错误,是解题过程的失误还是心理上的缺陷导致的失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正确的思维方式以及较好的数学意识,养成解题后反思的良好习惯。通过不断的积累,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

2.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对同一个问题,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解答以有差别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体会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体验到自己的不断进步。

3.运用个别评价,强化评价的针对性

采取个别谈话、个别指导、写试卷评语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与他人在某些方面的差距,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客观对待每次考试、测验的结果,指导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容、自信、自如、认真对待考试的心态。

4.实施评价的多元化

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单方面对学生的评价,还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也可以让家长参与评价过程。既有考试结果评价,也有学习态度评价、学习方法评价和作业评价。既有书面评价也有口头评价。

三、结语

改革小学数学考试与评价方式,归根到底就是要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多给学生几把标称的尺子,多给学生一些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正确面对自己,发挥出不同的数学潜能,形成对数学学习努力、再努力的兴趣和信心,以一种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步入素质教育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1]徐江萍.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考试命题改革.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0,(3).

[2]吴海燕.探索新课程改革下教学评价的新形式.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4).

小学数学考试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程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课程改革已成为当今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不是新与旧的简单交替,更重要的是要进行行之有效,符合小学生认知能力,能切实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变革。以我之见应进行如下的改革。

1 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分布

由于各国改革的步调不一致,对教材内容广度和深度的要求不同,需要学习的年限也不尽相同。我们可以吸取众国之长,根据国情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改革,比如1978年的第三世界国家数学发展国际讨论会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内容等问题的研究结果就值得借鉴。

1.1 注重数学技能的培养。过去的教材内容繁琐,偏重抽象数学概念,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后,又出现过分强调现代化的弊病,大大削弱了对数学基本技能的要求。

为了切实加强学生对数学基本技能及基础知识的学习,解决学习分量过重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难度较大,学生难以接受的内容给予剔除或放入高年级学习。

1.2 注重学生能力,以实现教学现代化。计算器及计算机工具的普遍使用,促进了知识结构复杂化和内容多样化,也促进了教育的蓬勃发展。仅靠单一的传授知识,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更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水平。

只有在给予学生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找规律,作总结,才能适应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

2 对小学数学教法进行优化改进

有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仍采用传统刻板的教学方法,教学生死记硬背,这不利于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

传统方法中的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老去,难以跟上国家信息化建设的节奏,难以提高教学质量。若要切实搞好小学数学教育,为培养人才打好结实的基础,就应积极参与新课改。

3 对小学数学的考试制度应作相应调整

我们都知道奥运会的射击比赛不是以一枪定成绩,而是用多次射击的总和来确定运动员的最终成绩。那么,小学数学考试是否也可以参考射击比赛的计分方法,进行多次考试,取其平均值作为学生的最终成绩呢?

小学数学考试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以人为本 建构知识 开放式培养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自身的努力,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目的。在这个大前提下,提倡数学学习不应该枯燥乏味,而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能够主动、富有个性地去接受知识、创造知识。因此,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具备开放性,要通过一切有利条件,为学生创造出更加合理、科学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对知识积极建构。

1 开放式教学的相关理论

1.1 开放式教学依据

开放式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动态的,是适时变化的,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要求是调整课堂活动过程的基本依据。 美籍匈牙利裔数学家乔治·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与联系。”开放式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动态的,是适时变化的,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要求是调整课堂活动过程的基本依据。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亲自尝试、自主发现、总结和验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完美结合。

1.2 开放式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是指:以充分促进学生数学素质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教学氛围为条件,以“问题解决”为主要学习形态,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学习的基本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实现师生多边思维碰撞、突显学法指导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开放式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开放、教学方法开放、师生关系开放、学习方法与进程开放、思维开放、教学活动开放等。

1.3 新数学课程标准

教育部制定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焦虑、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2开放式教学的几点策略

要构建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了以下一些已经取得较好效果的经验。

2.1开放教学思想,转变教师地位

传统教学一般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显然在新课程标准下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目标。教师应该转变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作用下,形成更加有效的知识建构方式,实现学生学习主动知识建构。

2.2 开放教学模式,构建开放式培养课程模型

开放式教学模式,必须要构建出开放式培养课程模型。数学教学课程模型的结构是由课程建构的理论依据、课程的目标任务、课程的组织过程和课程活动效果评价等四个基本构成要素组成的。开放式培养的数学课程模型应该是一个关于学生思维方式和自我知识建构的方法体系。

2.3 开放教学内容,强调理论结合实践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教师应该把教学内容更多地向社会生活开放,向学生的生活经验开放,多设计一些与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境或者引进学生喜闻乐见的鲜活材料,让教师能够更加灵活多变地阐述知识观点。

2.4 开放教学活动项目,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开放式培养”的教学活动项目是关于课程的目标、任务和内容的具体化,是课程教学活动的具体方式,同时,教学活动项目还是联系学生和社会的桥梁。教学活动项目的目标、内容还是要符合学生学习目的、动机的需要。教学活动项目的制作与选择除了要符合课程的目标、任务和内容的要求外,还要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如,教学内容要与现在与将来做准备,教学要能够适应多次学习的需要,要符合学生个人与社会人才的需要等。

2.5 开放数学学习思想,营造和谐快乐地学习气氛

数学通常都让人感觉挺难的,挺枯燥的,没有乐趣,所以常常让学生在还未学习时便产生了抵触情绪,枯燥的数字、乏味的练习、繁复的计算,还有做不完的难题,总让人“怕怕”。教师必须要开放学生心中固化的数学学习情绪,让他们感觉到数学是神奇的魔法,是快乐地游戏,是生活中的好帮手,更是打开科学之门的金钥匙。教师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不仅仅满足书本上面以数学符号固定下来的现成知识,更要形成一种积极学习数学的心态力量,把数学知识和技能跟自己的生命成长联系起来。”

2.6 开放数学考试体系,帮助学生从“题海”中解脱

目前小学数学考试的内容,主要有计算的熟练程度、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综合应用等几方面。前两者主要靠机械操练得分,训练“条件反射”;后者多要靠奥数技巧来化解。于是,一方面学生为了搏基础分,搞题海战术,把数学变成“单位时间内计算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为了搏最后两道“大题”,花费大量时间课外加学“奥数”。显然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应当从知识技能、理解概念、运用规则、解决问题等诸方面,建立多元开放式的数学考试体系,让学生从‘题海’中解脱。

3 总结

从理论到实践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小学数学开放式培养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立足点,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开放学生思维,力图在一种和谐快乐的学习气氛中帮助学生自我探索,开展知识建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4-70.

小学数学考试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情境 作用 构建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从生活化场景着手,将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形成立体化、生动化教学场景,为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创造良好氛围。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转变,形成了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结构,从本质上改善了小学数学教学效益,为新时期小学数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1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生活情境能够真实、直观地反映抽象的小学数学知识,将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提升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在生活情境中学生可以直观地掌握小学数学知识,了解小学数学文化内容,从小学数学根源着手,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程度,将生活与教学结合起来,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数学氛围。在该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小学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对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启迪。生活情境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生动的知识内容,使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更加简单化、系统化,这可以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生活情境能够将复杂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简单化,能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锻炼自身的数学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水平。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能力进行注重,要把握好生活化教学,从生活化教学着手培养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生活场景可以从生活化内容出发,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结合在一起,从生活中理解数学内容,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难度。与此同时,该场景为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环境,使学生能够更真实、更直接地感受数学知识,对其进行运用,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 基于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体系的构建

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可以明显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益,改善学生数学学习质量,是提升学生能力的关键。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生活情境,要对各方面生活情境进行合理选取,形成系统化数学知识内容,从而实现教学体系的全面深化。

2.1 注重生活情境的生活性

生活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要对生活内容进行全面分析,要保证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能够紧贴生活,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的关键。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够让学生数学能力得以提升。教师要对生活情境进行合理筛选,创设能够与生活问题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识数学知识、了解生活问题、解决生活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知识的运用。笔者在平均数教学的过程中就从学生生活费出发,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概念。笔者询问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并对学生数学考试成绩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为72分。笔者告诉学生我们班的平均分为72分,让学生将平均分与自己的分数进行对比,提升了学生对平均分的认知。在学生理解平均分概念后让学生对平均数在日常的使用意义进行探讨,学生认为平均数可以利用在班级成绩对比、全国身高标准、全国体重标准等结果中,学生对平均数的掌握大幅提升。

2.2 注重生活情境的启发性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全面把握生活情境的启发性,要确保情境与知识、生活紧密相连,从而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给学生深刻的启发。教师要选取丰富的教学场景,对数学知识内容、知识体系等进行拓展,确保生活情境能够简单、易于接受且能够吸引学生兴趣。这样生活情境的作用才能够被充分发挥出来,小学数学教学效益才能够全面改善。笔者在一位数加减法教学的过程中就从超市买东西的生活场景出发,将加减法教学与生活情境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笔者在课堂中询问学生:“你们都去超市买过东西吗?”,学生大部分回答买过。笔者在学生回答后继续追问:“那假设现在老师要去超市买3元的苹果,老师给了收银员10元,那么收银员应该找给老师多少元呢?”,下面立刻有学生回答7元。笔者继续引导学生:“对的,就是7元,这其实是一道简单的数学计算,10-3=?小朋友们理解了吗?”在这种生活情境教学下,学生很容易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起到了非常好的启迪作用。

2.3 注重生活情境的拔高

小学数学教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是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的高度提炼和升华。在对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进行选取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生活情境进行拔高,要对生活情境进行全方位筛选,形成层次化、阶段化情境体系,从而加深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教师要在原有的数学知识内容上挖掘新的生活情境,确保上述生活情境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将其他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系统的板块,让学生在该情境中达到其他知识的巩固与复习,从而全面改善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笔者在多位数加法教学过程中(如160-99)就在原有买东西情境上对付整找零现象进行运用,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付整找零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该生活情境分析160-99=160-100+1的意义。在该教学过程中学生既对一位数数学加减法知识进行复习,又对多位数数学加减法知识进行掌握,学生学习能力得到了全面拔高。

3 总结

生活情境作为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可以明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益,对学生知识的改善和能力的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对生活情境进行合理运用,对生活情境体系进行合理完善和细化,从而形成层次化教学内容,将生活情境与教学结合在一起,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全面深化。

参考文献:

[1] 当周措.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研究[J]. 赤子(中旬),2014,12:183.

[2] 孙红英. 小学数学实效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 考试周刊,2011,92:73-74.

[3] 李满仓. 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2:4-6.

小学数学考试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考试评价;改革

提起考试,人们往往把它与“应试教育”画上等号。考试评价曾因其具有强烈的选拔与甄别而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反面角色”,“白色恐怖”的阴影笼罩人们的心灵,仿佛都是考试惹的祸!其实,考试本身并没有“罪”,罪过则在于人们对它的扭曲与误用。考试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的重要方式,尽管并不是学生学业评价的全部,但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在深刻反思考试制度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加大“考什么”“怎样考”和“怎样处理考试结果”的研究。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建立科学的数学考试评价机制,让数学考试评价充满“绿色”!下面就新课程下数学考试的命题与评价谈几点想法!

一、为数学考试命题内容增添“绿色”

1.命题注重基础性――绿色之本

基础性是最重要的本质,课改以前,我们的教育始终构建在“以知识为本”的平台上,对基础的认识仅局限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平面地、超负荷地追求“夯实”知识基础与技能基础的短期效应结果。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构筑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平台,我们可以从多方位、较全面地构筑基础的框架。

2.命题贴近生活性――绿色之源

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数学学习的目的所在。因此,我们的数学试题的内容一定要贴近生活。可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作题材,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素材,精心设计试题。

二、为数学考试评价方式增添“绿色”

1.让学生走进“绿色通道”

(1)主动参与考题设计

历来试卷内容的安排是教师的权利,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自己的经验、爱好来设计试卷,学生只有做试卷的义务。然而如果教师下放考试内容设计的权力,发动学生共同参与试卷内容的设计,学生可以交流传抄,研究解答方法,而后由教师选出或组合数张编得好的试卷在考试中使用。这样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极大的热情,他们感到兴奋。

(2)主动融入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被评价者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活动状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在教师评价学生时融入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特别是在以发现学生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形成性评价中,自我评价显得更为重要。为此笔者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每一次测试,学生在做完试卷后,对自己的评价都很高,好像都是满分。即便教师再三督促检查,学生还是无动于衷。一旦试卷批阅后,学生的神情又十分沮丧,原有的自信与现实的分数相差很大。这表明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我。对此,我尝试让学生在考卷上先给自己“打分数”,然后,对照教师评出的分数,检查差距。经过多次的尝试,差距会越来越小,有的甚至趋向于零,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也就得到很大提高。在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结合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自我评价―教师评价―找出差距―自我评价―教师评价―有所提高”的评价模式。

2.让教师走进“绿色通道”

(1)恰当运用延时评价

如果学生对自己某次测验答卷觉得不满意,教师可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并允许他们重新解答。教师可以就学生的二次答卷,给予评价,给出鼓励性的评语。这种延迟判断淡化了试卷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

(2)充分使用激励评价

每次考完试后,当学生发现考试成绩和原来预想的出现偏差时,他们往往总结成粗心大意或者缺乏努力,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情绪低落,学习兴趣下降,这时他们也最容易失去自信心。次数多了,便产生了厌学、厌考情绪。考试成了学生的对立面,就体现不出它的评价作用了。所以,我们必须纠正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使他们坦然面对考试,在考试时发挥自己的最佳状态,要达到这一点,我认为应该多一点激励,少一点打击,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学生始终对学习充满信心,不断向前努力。我们不但重视考试结果,更要重视考试过程。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更要引导学生反思错误存在的原因以及努力的方向,教师的真诚评价无疑是一支强心剂,让学生在反思中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激励中寻求更大的成功!

愿你我共同努力,为数学考试评价增添更多的绿色!

小学数学考试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农村教育;复习课实效性

复习课课堂能够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相对完整的构建,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关键性的一环。教师对这个环节的操控程度直接影响到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以及教学质量。

一、农村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现状

就目前的农村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而言,存在着“内容涣散,针对性不强”“复习模式死板单一,学生缺乏复习兴趣”“知识点过于拘谨,缺乏知识的连接性与延伸性”等相关问题,对数学教育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实效性

1.改善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策略

(1)学生自备复习菜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数学复习的主人公,对学习的操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学生也是最了解自身学习情况的人,因此由学生自备复习菜单对其复习具有指导意义。

比如,教育者往往针对“简易方程”“分数的乘除法”等小学阶段的重点、难点组织复习,而这些知识点的复习无法顾及所有学生。一些学生可能对“方程”“分数”等章节掌握程度较好,而对“统计”“因数”知识却存在疑问。学生自备复习菜单有利于学生在数学复习中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复习实效性。

(2)构建知识体系,整理与练习相结合。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本质就是“查漏补缺”,即对相关知识进行一定的汇总以实现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点之间往往是存在联系的,没有孤立的知识要素。教育者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就应该带领学生摸清知识点的联系,对知识体系加以重造,同时要注意将体系的整理与数学知识的练习相联系,提高复习实效性。

比如将“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个数的认识”这三节小知识总结构造为“认识数与整数的简易运算”,通过知识的整合,让学生对几个知识点有了一个总的认识。从这个知识体系中学生能对同类型的知识实现一个梳理,能通过解题法的比较归纳出加减法的运算技巧。

(3)注重复习课的拓展延伸。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对数学教材上的知识进行讲解,还需要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的延伸探索,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比如我们在进行“九九乘法表”这一知识复习时,就需要带领学生进行“乘法表”以外的规则运算总结;比如带领学生进行“整数的乘方”“乘方的整合”等相关探索,就需对“乘法”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以帮助其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对学生进行复习训练时要注意讲究策略

(1)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坚决避免机械地重复。学生的思维是发展的,一味地进行知识的机械重复不仅会浪费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还会为学生带来枯燥的感受,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师在复习时就“整数的加减法”知识不停地采用“3+2=?”“9-3=?”“8-5=?”这类问题进行简单的机械重复,就会让学生产生复习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复习的顺利进行。

(2)训练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就我们数学考试的题目而言,近年来创新题意题越来越多,考试已经不是死板的考查某一个知识点,而是通过新型的出题方式将几个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这样的题目具有开放性强,涉及面广的提点,也更加大了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与思维转换能力的要求。因此,教育者在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过程中要加大对数学知识的开放性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提升复习课教学实效性。

(3)训练内容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同时还要注意把握好综合性。复习内容要具有针对性,以便于让学生对具体知识进行具体学习,而数学知识复习同时又要注意综合性,从宏观的角度进行知识整合。因此,教育者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要注意将知识的针对性与知识的综合性加以协调,全面提高复习的实效性,增强复习效果。

复习课的实效性往往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对于复习课教学的有效利用可以帮助学生在考前实现对以往知识的归纳总结,对新近知识的查漏补缺,以此达到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实现数学的高效复习,有效学习的效果。因此,教育者在复习课阶段要注重教学模式的优化改革,使得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复习需要,全面提高小学数学的复习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艳辉.优化教学手段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时效性[J].华夏教师,2013,(12).

[2]刘兆英,冯崇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四策略[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7,(2).

小学数学考试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无论从教学形式上还是从教学内容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率,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是十分有必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W效率.

一、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一门学科,信息技术的到来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改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等教学辅助工具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增加活力.多媒体能够更好地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想法直观地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学习到相关知识.比如教师在进行图形这节课的教学时,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展示出来,而且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去辨别,可以将类似圆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实物,如西瓜、象棋盘等通过多媒体这种工具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图形,去直观地感受图形的魅力所在.又如教师在进行简单统计方面的教学时,通过计算机视频这个信息化教学辅助工具,将“我最喜爱的动画片”这个生活例子引入课堂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这个例子里所需要的数据来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将简单的单式统计图向复式统计图来过渡,将枯燥的统计教学用日常生活的教学来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合使整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推动了小学数学的发展.

二、教师要能够和学生互动交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友谊

小学生这个群体有其独特的一面.首先,他们更愿意展示自我,更愿意受到外界人的关注.其次,他们由于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力不强,在学习方面更需要教师、家长的督促.其次,他们相对比较脆弱,经受打击能力不强,特别在意外人对他们的态度.因此,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的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好的互动交流、良好的师生友谊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理解,有效地促进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把控.除此之外,在小学数学课中,由于数学课相比较其他课程而言,更加抽象,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可能会有困惑的地方,教师可以通过交流来对学生答疑解惑,从而使学生能够及时消灭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帮助学生打好基础.而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友谊可以带动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主动性和兴趣感,有效地改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促进了学生主动思维、主动求知的欲望,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教师要重视教学反馈,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

教学反馈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学习的效果等方面的一个总结.教学反馈能够让教师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帮助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教学反馈既可以通过课堂测验、期中考试等以考试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课下和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进行家访等形式来进行.测验这种教学反馈是一种最直观、最简洁的方式,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考量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能反映出教师课堂教学的水平.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有其片面性.首先,它不能完全反映出每一名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小学的教学氛围,可能出现一定阶段考试成绩较差的现象.这种现象有可能是一种假象,并不能代表某一名学生没有学习好数学的能力.如果这名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改变学习思路,适应课堂教学,那么很快就可能在数学考试上取得好的成绩.因此,教师要能够慎重地考虑分数考试这种教学反馈,不能存在以偏概全的思想,同时要能够通过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家访的形式来找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更好的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方法,让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更好的提升,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带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养成.

四、结语

小学数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教学是小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最重要的途径,而且还要不断地通过变换各种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如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开展课堂教学,使小学生能够真正地热爱数学这门课程.除此之外,教师要能够重视教学反思,善于对教学反馈进行总结和提炼,抓住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症结,及时解决,从而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展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寇金国,程伟.运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05):93-95.

[2]詹兴强.以有效提问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3(44):101-102.

小学数学考试总结范文第9篇

一方面,传统的命题考试往往只重视考试结果评价,忽视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整体教育目标的评价。考评目的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择,忽视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解题中过于强求答案的统一与完美,忽视学生个性的差别。

另一方面,怀着急于与传统划清界限的心理,部分试卷内容叫人摸不着边际。教师上课时认为重要的知识不考;教科书上没有,平时从来没有见过的却考到了;试卷中总出现一些连教师不看参考答案,都不敢轻易作答的课外数学知识,美其名曰扩展学生的视野;等等,导致每次测试总是让部分学生灰心。

小学数学考试如何才能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考试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我认为关键是要解决“考什么”、“怎样考”和“怎样处理考试结果”这三个问题。

一、考什么——关注数学命题考试的内容

小学数学的命题考试,在考查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时,还应当放眼生活、激活经验,注意对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数学交流等方面能力的考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关注情感——使试题散发人文关怀

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升华应是数学命题考试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要达成这一目标,最重要的策略就是把数学命题放在学生人格发展的高度,结合鲜活的教学材料,在一定程度上给原本单一、冷漠的试题注入人文的血液。

例如,可以将呆板枯燥的选择题、判断题的名称改为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选择题改为“快乐A、B、C”,判断题改为“当回裁判员”,等等。这些导语不仅能让人一眼看出是什么题型,而且还能让学生在这些导语中充满自信。另外,还可以在试卷的开头送上一段热情洋溢的卷首语,结尾用商量的口吻写上结束语,使整个考试过程变成学生一次愉快的经历。

一张成功的试卷,必定有它体现人文思想的地方。落实在具体的考试内容中,人文思想往往也随处可见。

例如,填空:据相关资料记载,有80项中国产品居世界第一,其色电视机40930000台,读作( )台;电话机10320000部,把它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部。 (本填空题通过了解中国的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上的排名,考查了学生在具体的人文环境中对数的认识和数的改写。)

选择题:世界上第一个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的数学家是( )。① 祖冲之② 华罗庚 ③ 陈景润(这道题是对常识性数学史的考查,且考查的题型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不是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人文教育又蕴涵其中,恰到好处。)

2. 关注差异——使试题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学生学习和生活经验存在着多样性,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不是整齐划一的。为此,在试题的编制上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差异和多样性,尽可能体现试题的可选择性,设计出难易不同的测试题。

例如,体育老师要添置一些体育活动用品,他共带了120元钱。在商店里老师了解到:足球每只36元;篮球每只比足球便宜8元 ;羽毛球每只4元;跳绳每根3元;实心球每只9元。

(1)下面两个问题你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回答,如果两个问题你都能解决,那就请你把它们都解答出来。相信你一定能行!

①如果买一只足球和一只篮球,老师一共要付多少钱?

②如果花50元钱买实心球,最多可以买几只?

(2)根据以上信息,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在本试题设计上,努力改变了传统命题考试中“千人一面”的做法,为不同的学生提供有差异的试题,给了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和自主性。

3.关注生活——使数学内容焕发应用气息

数学源于生活,每一道习题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在命题考试时,一旦把习题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更易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

例如,学校组织春游,小明和小刚各带了若干元零花钱。回校后,两人交流花了多少钱。小明说:“我用了一半,还剩7.5元。”小刚想了想,说:“我也用去了一半,不过剩下的比你原来带去的钱少5元。”请你根据两人的对话,列式计算出小刚带了多少元钱。

上面的问题采用对话情景的形式呈现,让学生感觉像生活中的交流、倾听,容易给学生一种亲切感、熟悉感,更能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又如,填空题:

(1)我的体重大约是( )千克。

(2)我们数学课本的封面面积大约是( )平方厘米。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

①一节课有40( )。

②一种保温瓶的容量是2( )。

③小学运动会上,小东跑60米用了9( )。

判断题:9时30分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 )

上述问题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既熟悉、又亲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有利于引导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利于学生从自己身边的情境中看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关注开放——使试题满足创新探究

命题考试应多设计一些答案丰富的开放性问题,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例如,填空题 :

(1)(四年级)98000≈10万,中可以填( )。

(2)(五年级)( )和9是互质数,他们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3)(六年级)( )÷( )=( )= ( )/( )=( )%=( )成。

(4)(六年级)重阳节前,黄老师到商店买了6盒同样的营养品,准备送给退休教师。这种营养品纸盒的长、宽、高分别是48厘米、36厘米、8厘米。现在要把它们包装好,想一想,共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你认为哪种包装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开放题的解答,有利于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从多角度用多种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给了学生更大的空间,提高了命题的价值。

二、怎样考——关注数学命题考试的形式

一提到考试,我们往往会联想到把学生封闭起来,教师严格看管,严肃评卷。其实这不利于学生将知识整合并应用于实践,不利于发挥评价与考试的发展。事实上,命题考试除书面测试外,也可以进行口试、实践研究、开卷操作等形式,从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体验成功,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

1.开卷操作考评

过去的考试多注重书面考试,造成教师在教学时过分重视知识的教学,忽视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课标的新理念下,我们可根据教材的教学目标,适当开放考试空间,设置一些开卷操作题目,让学生广泛参与操作实践。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抽象的内容化难为易,而且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内容,以往单用试卷考查,有的学生可得一百分,而实际应用能力差,对生活实际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及其体积和表面积缺乏实际计算能力,特别是缺乏估算能力。因此,可以改变只用一张试卷考查的方法,发给每个学生两张铅画纸,让学生按下列要求动手操作。

(1)制作:①做一个长6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纸盒;②做一个棱长0.3分米的无盖的正方体纸盒;

(2)计算:分别计算这两个纸盒的表面积和体积;

(3)应用:将正方体纸盒里装满黄沙,再倒入长方体纸盒中,求长方体纸盒中的沙的高是多少。

学生饶有兴趣地量一量、画一画、剪一剪、粘一粘、算一算,人人认真操作。这样的考查,不仅能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更能了解学生应用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如,“平均步长”的内容,可以先让学生猜测自己的“平均步长”大概有多长,然后用卷尺量出自己的“平均步长”,最后让学生在校园里通过自己的“平均步长”大概测量一下操场或者教室的长、宽等。通过一系列的自身实践考查学生对“平均步长”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平均步长”的知识解决一些测量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开卷操作测试既能反映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能力,又能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提高。

2.综合实践活动考评

以往的考试通常是纸上谈兵式的考试,一纸定成败,考试内容又往往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缺乏对学生情感的关注,缺乏对学生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关注。事实上,针对某些特定的学习内容,我们可以采取综合实践活动式的考评方法。

例如,学习统计图表知识后,统计单元的内容可以不进行试卷考评,而是把考试内容先告诉学生:根据要求制作一份统计图表,并于一周内上交。

统计内容:可以是发生在身边的学习、生活中的事。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将调查的数据整理后绘制成统计图表。如一周内生活小区中扔弃垃圾袋的情况,一周内我们家的开支情况,等等。

统计形式:调查数据可以小组合作,绘制图表个人独立完成,可以用手工制作,也可以是电脑绘制。

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式的“考试”,不但能考查学生对统计单元所学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根据实际情况绘制图表”的实践和掌握情况,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考试的全过程,这是单纯的书面考试形式所不能达到的。

3.口试、面试考评

作为常用的纸笔考试评价,可以看出学生对“双基”的掌握情况,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的素质,但纸笔考试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笔试中,学生有些想法、有些创意无法用书面表达,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体现,教师也无法从试卷中看出学生的思考过程。口试、面试恰恰可以弥补笔试的缺陷。

在小学阶段,很多内容可以通过口试、面试进行测评,如学生的口算能力测评。口算题安排在试卷中考查,学生常会“以笔代口”,因此适宜面试。此外,简便计算题也可安排口试内容,以避免学生花过多的时间书写简算过程。

此外,也可以针对数学中的概念题、图形题、解决问题等,通过说意义、答过程、讲算理、提条件、补问题等方式进行口试或面试考评。例如,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作平行线;要求学生动手剪拼,用多种方法求三角形面积;等等。又如,要求学生看图说意(如下图),不要求列式解答,教师将根据学生说的过程,通过其理解掌握的程度及语言表达的情况评定星级或等级。

这样的测试不仅反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过程,同时也反映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考虑到口试面试比较费时,工作量大,也可以请班上部分“学优生”协助教师完成这项工作,这不仅有利于节省时间,也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

三、怎样处理考试结果——关注命题考试结果的评价

小学数学命题考试结果的评价,应以发展性评价为主,淡化甄别功能,充分发挥命题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使数学考试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持续学习数学能力的手段。

1.给学生提供“二次评价”的机会

每次考试,有的学生往往认为自己的学习水平没有正常发挥,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提高自己,树立学生的自信,特别是学困生,我们可以建立二次检测制度,允许学生提出二次考试,以两次成绩中较好的一次作为最终成绩,从而减轻部分学生的心理压力。

2.考试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行多元评价

在对待数学考试结果时,应从过分关注考试结果逐步转向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

(1)与日常作业分析评价相结合

作业分析评价是教师了解并掌握学生平时学习效果、学习态度最常用和有效的评价方式。在进行考试评价的同时,应及时结合日常作业评价,从而综合评定一个学生的成绩。

为了操作上的方便,可以根据学生作业正确率的高低,按时认真完成作业的情况等,在学生的日常作业本上分别给予1或2颗小五角星,作为日常评价的依据。比如说有一位学生平时作业质量很高,作业本上有许多五角星,但在考试的时候却考得不够理想,那么教师会参照他的五角星数量给出较高的评价;相反,如果这位学生平时作业常常出错,很少得到五角星,即使考试考到了满分,教师也会在总体评价中给予相应的扣分。这样做的导向作用是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考试,体现了评价的过程性,并将评价融入日常教学中,做到教评相长。

(2)与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相结合

建立成长记录袋能有效地记录命题考试所测验不出的内容。要求学生建立数学学习成长记录袋,把平时的得意之作一一放入成长记录袋中。如:①好的作业;②典型的学习作品;③考试试卷;④其他(如同学赠言,家长、教师寄语,作业评语,学期评语,自己愿意保留的作业,获奖证书,等等)。从而使教师通过成长记录袋,更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避免单一的考试评价的片面性。

(3)与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相结合

小学数学考评的主要目的,在于学生的发展,不是为了用单一的数学考试把学生分成等级。因此,从为了学生发展这个目标出发,在数学考试评价时,还应及时结合学生的数学课堂表现,如评价学生是否认真听讲、善于独立思考、积极发言、大胆质疑、积极参加小组讨论交流、主动与人合作、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具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等,并把以上内容制成课堂观察记录表,在相应的栏目作上标记,作为数学考试评价的补充。

总之,在对学生进行数学考评时,应多一些人性化的思考,要从关注学生学业,挖掘学生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等多方面来考查,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学数学考试总结范文第10篇

(一)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阶梯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数学能力是数学素养的核心。而阶梯式教学方法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在激发每一位小学生数学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指导小学生利用数学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展现数学教学的全面性、实效性。

(二)促进学生水平的全面提升

阶梯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通过针对性地教学模式指导,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发现数学的魅力,在不断的课堂练习中,获得成就感。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全面提升每一位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解决“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培养出更多的“学优生”,提升班级学生的整体数学能力和数学成绩。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阶梯式教学的应用

(一)学生水平分阶梯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位小学生的日常数学学习表现、学习态度、数学考试成就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阶梯划分。教师可以将学习能力较强、数学成绩较好的一些小学生划分为A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指导他们学习一些能够充分挖掘学生数学学习潜力,展现丰富数学思维的“开放式”数学内容和练习题目。一些数学基础较好、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划分为B组,主要是指导他们在熟练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计算和解答数学问题,提升学生数学能力。而一些数学成绩较差、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可以划分为C组,主要是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和深入掌握,学会计算一些简单的数学习题。

(二)教学模式分阶梯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数学能力进行合理的教学模式阶梯划分。在一节数学课堂中,既要有“面向全体”的环节,又要有“培优辅差”的环节。对A组学生主要是通过“自学—疑问—探究—答疑—总结”为主的教学模式。B组为“习题练习—反馈教学—完成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模式。C组主要为“基础知识讲解—循环指导—尝试成功—激发兴趣”的教学模式。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学习,要求C组学生能够掌握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性,并会画平行四边形的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回忆,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要求B组的学生在掌握C组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能够快速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在完成数学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更多的习题练习,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A组学生分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并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发现更多的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和生活中的主要用途,为学生布置更多的“开放性”练习问题,提升小学生数学能力,并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知识框架结构。

(三)教学评价分阶梯

教师可以通过考试、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加深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的考查,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考查之后,教师要给予不同的学生适当的评价方式。例如,在对A组的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采用竞争式的评价方式,严格要求他们,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问题。B组的学生采用激励式的评价方式,指出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引导他们努力赶超优秀学生。C组学生主要要采用鼓励式的评价方式,要对他们的进步和成功表示赞扬,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信和学习的动力。

三、总结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切实将现代教育观念运用到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当中,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促进每一位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适应个体差异,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进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上一篇:小学语文考试总结范文 下一篇:高中半期考试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