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考试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5 17:39:43

小学语文考试总结

小学语文考试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 小学语文 教学评价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399-01

一、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评价理念滞后

教学理念对于教学的进行影响深远,受长期形成的评价观念影响及对应试教育目标追求,部分教师课程改革的认识与教学实践行动存在着明显的反差。以我为中心的知识传授,仍居主导地位;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实践滞后。课堂教学决策思想存在偏差,以学论教停留在认识上,没有转化为行动。

2、过于注重结果评价

“分数就是学习效果”,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观念,农村小学语文的现行评价方式从评价的时间和作用来看属于总结性评价,而且还是一种定量而非定性的总结性评价,大多是在课程或单元学习告一段落或完成之后进行的,教师往往十分重视学习的效果,而很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评价标准和方法单一

现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标准比较单一,教师往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平时学习成绩的考核,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尚未被纳入评价范畴,不利于全面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4、评价过程中只有教师个人评价

一直以来,教学评价只有教师的个人评价,没有学生发言权,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传统意义下的语文学习评价,教师是评价的唯一主体,难免使评价偏离客观与公正。片面、主观的评价结果既难以获得被评价者的认同,而且会在师生之间产生对立情绪,使学生的持续发展失去了原动力。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要充分认识教学评价改革的紧迫性

教学评价对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是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和薄弱环节,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在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加强形成性评价和重视定性评价、实施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相对薄弱,这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中小学以至全社会形成共识,充分认识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针视中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在存在的问题及危害,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措施。

2、要更新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教学评价的核心理念就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围绕“发展”要求我们树立以下新的考试评价理念:

首先,考试评价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而非划分等级。促进学生发展是新课程考试评价的终极目标,也是最高目标。

其次,考试评价要求是要科学合理,综合进行。最主要的要把握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突出语文考试评价的整体性与综合性;二是知识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突出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的基本能力;三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有机结合,凸显语文学习的个性化感悟和创新能力。

再次,考试评价内容要综合多维。语文考试评价内容的综合性和多维性,最主要的体现为:一是要以语文教学目标为准绳整合听、说、读、写等核心内容,突出语文学习能力的考试评价,特别是要注重结合具体课文着重考核学生的理解力、判断力、综合力、搜集资料和使用工具书的能力,考核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以及从有关资料中发现新知识的能力;二是要把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表现,取得的实践性成果和“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袋”中积累的语文实践资料等,纳入语文考评要素。

另外,考试评价方式要多样生动。要让学生既喜欢学习语文又乐于考试,消除对考试评价的畏难情绪,就要讲究考试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形式的生动生。要体现考试评价的多样性和生动性,除注意“六个结合”(即口试与笔试、课内和课外、平时与期末、自评与互评、量化与质性、活动性测试与正式考试相结合)外,在试题的设计上也要尽量做到新颖、生动。

此外,考试评价主体要多元互动。实现考试评价主体的多元互动,就是要改变过去考试评价完全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始终处于被考被评地位和评价主体单一的局面,把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评、教师主导性评价和家长参与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特别要注重提高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和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评价、在评价中学会学习。

3、要改革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策略

鉴于教学评价的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要改革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策略,比如应从课堂评价、平时考核和书面考试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探索。在对学生语文学业成绩进行评定的时候,可将这三方面的成绩按一定的比例综合起来,以尽可能科学、全面地评定学生语文学科学业成绩。

首先要改革创新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是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而立即进行的点评,它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课堂评价的内容与教学内容是一致的,学生在认字写字、课堂发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活动、朗读表演等方面的表现,都可以成为课堂评价的对象。

其次要改革创新小学语文平时考核。平时考核主要是指对课堂评价和书面考试不便涉及的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 、习惯、方法和取得的实效、达到的学习程度,进行综合考查、测试、评定等,重点应在识字写字、阅读积累、习作(含写话)、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不同的平时考核办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农村小学教学由于受特定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完全按照新的理念进行教学评价,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我们因地制宜,以科学教育观为指导,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以便他们能够更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参考、借鉴意义,为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作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邹顺伟.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云南教育》 2004 第1期

小学语文考试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新课改 存在问题 教学策略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传统应试教育已经给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很多问题,人才的封闭性和缺乏创新性让很多人意识到应试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标准,不断改革和创新,实现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性教育。因此,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下,笔者立足于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颇深。传统的科举考试,就是中国应试教育体制的真实写照。范进中举的故事,不仅刻画了当时人们刻薄世俗的社会风貌,更从另外一个层面描写了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问题。因此,为了有效避免教育悲剧的再次发生,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伊始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远比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更加重要。但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1.主观方面。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强调学生为主体,强调课堂教学的人本思想已经成为时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迎合考试,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惜一切实施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灌输知识,让学生每天在题海中找不着北,依然是教师教学的重点。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考试水平,无法保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这是基于教师的主观因素造成教学质量低下的因素。

2.客观方面。

从哲学的角度理解,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亦是如此。从根本上讲,国家的教育体制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的发展水平。当前,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同样的道理,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也会出现这些问题。从微观的角度理解,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农村经济水平低下,很多家长外出务工,这种务工会出现很多问题,家长的长期缺席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应有的管理和管教,懒散、缺乏规划性,甚至出现厌学现象。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以上,笔者简要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但总结下来,主要是有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的因素。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势在必行。

1.转变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和思想的影响之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摒弃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有利于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基本特点、学生的兴趣爱好,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给学生讲解一些课本的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学会融会贯通,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一些德育教育,在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创新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小学生天生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理念,通过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实现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提高。为了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和接受水平,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对于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的引入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度,避免喧宾夺主的教学现象出现,避免一些华而不实的教学课件出现。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并通过积极的改革和创新,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既好又快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认真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标准,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策略。

参考文献:

[1]韩爱莲.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J].学周刊,2011(21)6.

[2]李俊敏.一浅探小学语文在新课改下的教学改革[J].学周刊,2012,66一67.

小学语文考试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措施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得到了一定的改进。但总的来说,并没有获得十分有效且长足的进展,仍然存在诸多误区,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改善和补救措施。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取得高分的教学目标

学生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会面临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中考等多次大大小小的考试,在考试之后又会以分数高低进行班级排名、年纪排名甚至学校之间联合排名。这无疑会在老师、学生、家长的心里形成分数至上的原则。而语文作为小学课程的三大主科之一,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分量。显然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这一点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便得以充分的体现。以学习一篇课文为例,在正式开始一篇课文的学习之时,教师带领学生首先关注到的是本篇课文的字词,这是文章学习的基础,但同时,这也是语文考试考察的前几道题目。随后教师一般会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和理解,然后对文章内容、大意、进行讲解。在学生对课文只处于一个模糊的阶段时,老师便将整篇文章进行分析,毫无保留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期学生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文章进行理解和掌握,同时,在此过程中向学生灌输考卷重头戏――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以便学生在语文考试中获得更多的分数。不仅一篇课文的学习与考试挂钩,几乎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都与考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甚至在大部分校领导和老师心中,与考试无关的语文教学活动是完全没必要开展的。殊不知,这样激进的功利心态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使得学习的趣味性降低,磨灭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方式的停滞和僵化

在教学方式方面,我们普遍习惯和施行的事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育。教师在课前和课后布置要进行的预习和要完成的作业,在课上带领同学们对课本知识进行掌握,将考试所能用到的知识和内容尽可能全面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求快速有效的进行理解和运用。在此之中,大部分学生费力的跟随老师的进度,被动的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巧,在还没有完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下一步任务,表面上看似没有掉队,实则对于所接触的知识完全没有掌握。尽管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在不断推进,但旧有的模式并没有实质的改变。学生自主性和主体性的丧失从小的、目前的角度来讲是不利于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学习成绩的难以提高,从大的长远的角度来讲不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形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利于进一步的发展。

二.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应对策

(一)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乐趣和能力

尽管当前应试教育的现状难以改变,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仍不要以考试为唯一目标,要求所有的语文活动都要与考试挂钩,要知道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学习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在于应付考试。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可以适当的举行成语大赛、诗词大赛等活动,不仅能够更加生动地了解到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乐趣,也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和时政新闻的了解,使得语文渗透进学生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开拓视野,让语文不再仅局限于课堂的45分钟和老师的灌输。比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故事的时候,传统的语文教师只是讲授课文的基本内容,然后总结思想感情,整个教学过程会显得十分的枯燥。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成不同的角色去扮演国王、甲骗子、乙骗子和敢于说真话的小男孩,教师要指导学生去进行人物角色的朗诵,在台词方面一定要读出人物的性格。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仅可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最重要的是整个过程中学生充当了主角,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比教师直接总结课文思想感情要有用的多。

(二)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

1.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的时间,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所在。

2.适当的将学习的主导权放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学习和交流,同时积极听取并学生对于问题的意见和看法,不禁锢于所给的标准答案,营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

3.努力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注意因材施教,尽可能的挖掘和发展学生身上的力和特长。

比如在学习《我选我》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你和课文中的小主人共遇到一样的问题,你会怎么解决”,学生的回答会非常丰富多彩,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之前的分组进行讨论交流,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家一起写一篇竞选稿件。然后教师让学生代表在班级进行朗诵和演讲,这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一方面让学生敢于在众人面前开口,锻炼学生的胆量。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从多个方面进行点评,使得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不足,以便改正。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以表扬激励为主。

(三)教学反思多元化

教学反思不能仅局限于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还应走进其他教师的课堂,学习别人的教学方式方法,并予以总结反思。把其他教师优秀的教学经验为己所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同时教学反思不能忽略学生的感受。大部分老师进行教学反思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成功于不成功之处也几乎都是自己的感受。但是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掌握知识。所以一节课的优与缺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及时了解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看法是必不可少的。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够继续故步自封,应该与时俱进,与当今的教育趋势相结合,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中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我国语文教育不断向前,不断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董荣杰.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J]. 现代农村科技,2015,09:71.

小学语文考试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学生 问题 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就是从教学生识字、写字开始,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会读书、看图、说话、作文,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因而将小学语文学科视为一门综合学科—既可以教授学生知识,又可以进行审美教育,还可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环境教育等等,但是在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以下是本人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总结的一些问题。

一、 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不完善,未形成完善的内容体系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但是小学语文展示给我们的却只是一篇篇课文,要从这篇课文中认识字,学习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有的老师就是让学生去记忆,去读,去体会,教师对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把握不够清晰,不知道该篇课文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质和认识,从而导致同一篇课文,不同老师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教学目的出现了不同,对学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现代语文教学至今还没有现成一个完善的内容体系,导致语文教学的效率不高。

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不明确,缺乏指导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小学语文的教学大纲也是在不断的摸索和完善中,积极推动了语文教学的发展,但是语文课程标准依旧存在不明确的地方,比如说语文学科定性的问题,语文素养的问题,一直是比较有争议的地方。课程标准作为一个理论性的东西,起到一个指导性的作用,更多的是需要我们根据实践进行总结,在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情况下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

三、 语文教师方面的原因

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老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过程的开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语文教师方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教学情感的表达和育人功能的认识不够明确;对语文文本的解读缺乏深度;对学生的解读缺乏针对性。

1. 教学情感的表达和育人功能的认识不够明确。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对课本上面的东西表达一般都没什么问题,但是在育人功能认识方面却不清,对情感的表达差异较大,因此导致有些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导致教学质量出现下降。小学语文学科是学生最早系统学习母语的重要载体,也是形成他们良好习惯的阶段,语文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具有无可取代的优势,在审美方面和情感表达方面的人文素养、语文学习习惯、方法和态度、语文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重要途径。小学语文的教学,在德育渗透方面具有无可取代的优势,在审美方面和情感表达方面又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因此,认清小学语文教学独特的育人功能,才能够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促进学生的发展,可见语文教师对教学的影响极大。

2. 教师对语文文本的解读缺乏深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教育文本的转换过程,包括结构的解读、意蕴的解读、以解读为基础的文本转换。将“文学的”或者“科学的”文本转换成“教育的”文本,这就对小学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能更好的解读课文的深度,挖掘课文中的育人价值观等。

3.对学生的解读缺乏针对性。学生在学校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学科教学进行的,因此学科教学一定要以学生的生命性和独特性为依据展开。不能只从老师自身的角度进行思考,还要考虑学生的立场,不能将自己对语文文本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要充分站在学校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语文考试评价制度的限制

语文学科由于其人文性浓厚,评价方面理应多元化,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更多出现的是考试评价制度的标准化,模式比较单一,这种单一的测试方式对语文学科来说,有些过于僵硬,不能将语文学科所有的东西用这种量化的方式测试出来,限制了老师很好的了解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利于语文教学的开展,错误的引导着语文教学,导致在实际的教学中,更注重考试评价的结果,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对语文知识的高度重视而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

五、地域差异,教学环境的原因

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学科,但是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方言较多,城市和农村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环境差异较大,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北京的孩子,普通话就是日用用语,口语方面肯定胜人一筹,对于南方各省,采用普通话教学的过程中,大家对于口语学习的难度要大很多,还有,对应偏远地区的孩子,因为教学力量的不足,口语方面要比别人吃力很多。因此,地域差异和教学环境对语文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每个语文老师能克服外界的因素,探索出适合自身条件的语文教学方法。

六、结束语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同数学、外语同时被人称为三大基础工具,而且语文是基础的基础。如何认识小学语文教学所具有的独特教育功能,充分发挥这种天然独到的优势,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环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杨九俊主编.小学语文课堂诊断[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刘红岩.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

[3]曾世红.对语文新课堂存在问题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03).

小学语文考试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在小学阶段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语文水平。有效教学是综合评价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不止是保证了教学质量,而是在时间、效果和成绩上整体得到了提升。有效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以学生的自助学习动力为基础,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文关怀和自主学习的优势。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教学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也是在不断的探索当中寻找有效教学开展的途径,有效教学的研究仍然是新课改落实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过于应试化

小学生面临着考试的考验,教师也面临着升学率的压力,因此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于应试化,太注重语文单词和语法的学习,而忽略综合运用语文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按照课本按部就班地教学,缺乏对语文知识点的系统解读和重点突出,学生对课堂内容是否接受了,接收到了什么程度,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也并没有重视这些环节,仅仅认为上完课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

2.课堂教学模式落后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是课堂的听从者,学生处于很被动的学习状态,遇到困难时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除此之外,有部分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越多,学生学到的东西就越多,所以常常将课本的内容“一锅炖”式的抛向学生,,从而给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增加的难度,在这些知识点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仅仅需要了解或者是超纲的,教师事无巨细地对其进行,不仅会错过一些重难点,还会造成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后果,出现拖堂或者教学计划滞后的后果。

二、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

1.课堂设计遵循人文性

新课标背景下,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日渐突出,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鼓励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知识,不断提高语文应用水平,创建人文性课堂教学。在有效性教学的影响下,教师开始越来越重视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及时向教师提出疑问并得到解答。在遇到学习中的困难时,人文性的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走出挫折所带来的影响并积极迎难而上。

2.情境创设遵循科学性

语文有效课堂的开展离不开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情境的创设也不是随意进行的,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要能够辅助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而不是扰乱课堂教学的进度。

三、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1.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当前影响课堂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教师的专业水平,一些教师能够在学期内完成教学计划并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一些教师却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就是不同教师教学水平差异所带来的结果。比如在学习阅读理解时,高水平的教师会将文章通篇讲解给学生,在加强理解的前提下分析题目和做出解答,而水平不足的教师只是讲解问题多涉及的段落,学生常常一知半解,即使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类似的题型,也仍旧无法做出正确的分析。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就要积极进取,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和参加技能培训,向行业的骨干和精英咨询授课经验等等。学校也要定期举办小学语文教师的交流会,邀请专家前来演讲,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先进的教学技能和总结自身的经验教训。

2.应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和电子设备的创新,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这对于创设教学情境来说十分有利,教师可以应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的方式来展现课堂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3.适当加入相关知识拓展

小学语文重视语句、语法和写作的教学,每一节课都涉及不同的教学内容,从时间上来说这些知识是相对独立的,但是从语言的构造来说他们又是彼此相同的。教师要想真正让学生学懂一门语言,就必须将小学语文教学所涉及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这就增加了知识拓展的必要性。除此之外,一些小学语文课文或是语文名著的节选,或是一段历史的表述,建立知识拓展,增加其他节选的阅读和历史背景的介绍,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4.建立健全鼓励机制

小学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又充满挑战的过程,因为教育机制的规定,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穿插有各种各样的测试考试,这是对学生一段学习成果的检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容易被这些频繁的考试打击下去。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些批判性言语也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建立健全的鼓励机制,是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开展的必要条件。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和蔼可亲的态度,帮助学生减少与教师的陌生感。其次,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对于答对问题的学生可以给予表扬,增强学生的学习满足感和成就感。

5.有效地整合语文教学内容

有效地整合语文教学内容,构建一个一体化的语文教学框架,首先,教师要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认真研读教材内容,总结一节课堂中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流程,表明重点突出的知识点,注明要进行知识拓展的地方。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灵活运用已经构建好的框架,不能照本宣科,不顾课堂中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融合起来才是有效教学开展的最终目的。此外,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水平,授课形式要简洁,授课内容要重点突出,具体化、灵活化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表面上看,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就是在满足语文课堂基本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用最少的时间来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从深度层面上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工作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双重提高。因此,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能够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是需要坚决落实到实际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郭静.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5,(24):328.

[2]邓晓明.刍议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J].才智,2015,(34):14-15.

小学语文考试总结范文第6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是找寻提高教学效率途径的关键,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分析了小学语文评价方式现状,并为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评价方式提出一些建议,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做出贡献。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方式;优化评价

一、前言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传统只注重成绩和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转变为开始注重素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社会激励的竞争环境的强大心理素质和能力。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基本表达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科目,高质量的教学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如何选择更加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重视的,而优化教学评价方式,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自我认知等方面进行评价,则是检验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方式是否合理的重要途径,是关注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

二、小学语文评价方式现状分析

1.重读、写评价,轻视对表达能力的评价

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标准,但是在课程评价的过程中依然没有把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而语言表达能力则是衡量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逐渐降低了对表达能力的重视程度,转向在考试中占有更大比重的读、写、考,而这种评价方式显然不适应当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一问题也急需解决。

2.阶段性书面考试评价方式单一

当下小学语文的评价方式仍然比较单一,一般是以“一张试卷”见分晓。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的评价在原来试卷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对小学生自身语文能力的评价标准,然而,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依然沿用了传统的评价方式,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不仅失去了教学评价的功能,甚至还会打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不利于将来的语文学习。

3.评价项目单一

在“一张试卷”见分晓的小学语文单一教学评价模式中,并没有真正发挥整张试卷的潜在功能,其考试项目依然是比较单一的,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占的比重非常大,写作部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些百分制试卷中,写作部分只占20分,很多小学生由于受到考试时间限制或对写作的抵触心理而直接放弃写作,使本来就单一的考试评价项目变得更加片面,不利于小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提高和语文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优化评价方式的途径

1.优化小学语文评价方式,实行多元化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培养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水平的语文人才,传统的“一张试卷”见分晓的评价方式具有片面性,不能综合反映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优缺点,长此以往不利于其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创新优化评价方式,实行多元化评价对小学语文的发展十分重要。在创新评价方式的过程中,教师要突破传统思想的界限,试卷考试的方式能够帮助检验学生基础知识是否掌握牢固,这是评价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另外,在基础知识之外,还应该增加语文实践教学课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例如情境对话、分角色朗读、朗诵比赛中,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评价。这样能够分散学生对纸质试卷的重视程度,将提高对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重视起来,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化对语文教学的理解,提高语文学习兴趣,从而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标准,不断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2.优化小学语文评价项目内容,实行综合性评价

试卷形式的语文评价仍然以字词等基础知识作为重点,对学生积累基础语文知识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就有很大的欠缺,因此,新课程理念下,优化小学语文的评价项目内容,实行综合性评价对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中实行综合性评价,首先,明确评价标准不再以纸质试卷为全部,而是从原来的单一内容拓展为对学生口语交际、自学内容和参与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来综合评价,还要不断提高基础知识以外的评价因素所占的比重,这对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和领域,培养健康的性格有重要作用;其次,向学生明确评价标准,让小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不能停留在只凭借语文试卷的高分成绩就能高枕无忧的阶段,而是意识到只有从各个方面综合提高自身素养才能够取得更高的语文学习水平,培养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能力;最后,教师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将小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对语文的运用能力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由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的语文能力究竟如何,会直接表现在日常的生活中,而家长是与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群体,因此,定期保持与家长的沟通也是优化评价内容的重要途径之一。

3.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细化评价规则

评价因素越细化,其评价结果就越具有说服力,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方式应该从细节中发现真章,即不断细化评价规则。首先,对小学语文的评价应该从课上、课下与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三方面来决定的,根据学生的表现再联系统一的评价规则加分或者减分,例如,学生课上是否认真预习,是否认真听课,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否给出合理的答案,是否能够根据所学内容举一反三,课上学习纪律如何,在能否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完成质量高度等等,通过更加细化的评价因素,尽量还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从细节中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及时解决问题;其次,细化后的评价规则比较复杂,教师应该在一个固定的周期结束后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为下一个周期的评价做出准备;最后,可以采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评的方式,由于学生之间更加了解彼此的学习水平,他们之间的评价能够作为教师细化评价规则的重要参考条件,为优化语文评价方式提供重要依据。

4.培养具有新教学理念的高素质小学语文教师队伍

高水平的小学语文教师队伍是创新各种教学评价方式和内容的关键,教师自身的语文水平和人文情操对学生品格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水平和人文修养的小学语文教师队伍是新课程理念下优化评价方式的前提。首先,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和考核,尽最大努力尽快转变教学理念,向新课程理念学习,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思想基础;其次,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专业素质和人文修养,在语言表达上严格要求自己,在与学生交流时以正面引导,激励赞扬为主,通过积极正面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评价结果;最后,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招聘条件,这是培养高质量的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重要基础。

四、总结

新课程理念下优化小学语文评价方式是现代教育教学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传统的小学语文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内容死板僵化,不利于学生人文修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新课程理念对小学语文评价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化评价方式,拓宽评价内容,细化评价规则是当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改进优化评价方式,才能为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肖华萍.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优化评价方式探微[J].新课程,2014,(12).

[2]李艳玲.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优化评价方式探微[J].课程教育研究,2015,(09).

[3]孙平红.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法手段的研究[J].教育观察,2013,(23).

小学语文考试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创建

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掌握此能力,学生方可以更好地进行学习。所以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加强对其的重视和了解,使得学生具备主动独立学习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应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更应该传授学生怎样更好学习的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其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笔者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一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如今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部分教师改变了原有的教学观念,但是还是有大部分教师仍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堂中仍旧利用“黑板”、“粉笔”为学生讲课,忽略了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观念,教师负责在讲台上讲课,学生仅仅负责听讲,没有思考和研究的时间。语文课堂快结束前,教师机械地问学生几个问题,学生简单的回答。同时,教学中,有很多枯燥乏味的考试和练习题,没有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沉闷,学生逐渐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低下。重点体现在:①投入产出不平衡。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时间教师都在讲课。学生与教师一起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多,然而学生语文能力却不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等不高;②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语文教师教学中,更多时间为讲课,学生自己阅读、研究的时间甚少,几乎没有时间自主思考。教师并非拿着教材走进学生,而是仅仅注重课本知识,注重语言文字形式;③教学方法单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然而教师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仍旧为教学的主导,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去,逐渐降低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二、导致现状的原因

导致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①教学观念落后。很多教师将学生当成理论的承载物,并非学习主体,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学生要做的只是死记硬背,机械联练习;②应试教育思想。长时间以来,因为高考的影响,教师更加倾向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仅仅参考考试需要加以教学,考试内容是什么就讲什么,缺乏科学性;③考试和评价。教师为了获得更好地评价和反馈,急功近利,教学想要将全部内容传授下去,覆盖内容非常多。学生难以跟上这样的节奏,学习效果不佳。

三、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培养模式

(一)结合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比较生动、直观且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学生在积极热情的情绪下,不主动学习知识,并且学习效率还会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①设计情景。结合多媒体,设计和教材内容相关且有趣的情景。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西沙群岛的景色图片为学生播放出来,让学生能够欣赏到美景,由此吸引其眼球,增加其对西沙群岛的兴趣。此后进行教材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保证学习效果;②设计有趣问题。小学生年龄尚小,对事物仍旧非常好奇,对有意思的提问会探索到底的。教师运用这一现象,设计有趣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以此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如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时,可以首先问学生“谁去过湖边?”、“下雨后是什么样的景色?”这些问题都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会引起孩子的兴趣。

(二)鼓励学生

若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则教师应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多加鼓励学生,树立其自信。小学语文教学中,面对新的一课,教师应先让学生预习,利用字典等工具认识生字词、课堂中,为学生朗读示范,并且让学生自己大声朗读,体会字词句的深入涵义。此后,应做一些提问,激发学生思维意识,让其合作探讨并且沟通,每个小组6-8人,并分别有学习上中下等级的学生,其中1个学生做小组队长,为每个组员分工,大家共同讨论10分钟之后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将想法总结并予以指导。在学生回答问题或者合作研究时,对其进行鼓励,说一些“做得好!”、“回答的很棒!”之类的鼓励,树立学生自信,让其对语文学习更加有信心,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传授正确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对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的影响非常大,只有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能力。若自学能力是需要打开的大门,则良好的学习方法则是打开大门的钥匙。教师应注重对此问题的研究,开拓自己的视野,为学生传授高效的学习方法。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应利用不同提问活跃学生思维,利用文章内容阅读,分析主人公的心理、动作等,全面理解主人公的想法。并且基于此,指导学生理解虚、实结合的写法,利用不同文章特征总结学习方式,同时为学生进行交流展示,让同学分别发表自己的想法,并且与小组内成员进行交流,将自己的成果给别的小组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锻炼思维,使得学生掌握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论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的重要要素,只有具有此能力,才能保证更高的学习效率和更好的学习效果。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结合多媒体,构建趣味性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技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艳萍.情境激趣、自主得法――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9(S1):98-101.

[2]周晓丽.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4,12(28):119.

[3]王永冈.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学习能力――对提高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4,08(26):145.

[4]宋维莉.注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02(11):47.

[5]安跟香.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5,11(13):106.

小学语文考试总结范文第8篇

一、考试评价与语文课程

1 正确认识考试评价

考试评价是评价者对被评价对象课程行为及结果的一种价值判断。无论何种考试评价都有一定的价值取向。都对被评价者的价值观起传递和引导作用。考试评价的价值观导向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也有消极、负面的影响。判断考试评价有效、无效、负效的关键要看评价价值观导向所产生的实际效应。倘若我们的教学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就说明考试评价是负效的,必须加强考试评价的研究和改革;倘若我们的评价不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改进和提高,就说明考试评价是无效的,必须加强考试评价有效调控的研究了;倘若我们的考试评价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改革。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就说明考试评价改革是有效的。必须总结经验,积极推广考试评价改革的成果。

当前小学语文考试评价的状况如何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教学现状:教师教学多注重学生字词句等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多注重“预设”中的文本内容的理解,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累和感悟;多注重文本的人文性,忽视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提高;等等。总之,教师没能真正把握语文教学的实质。而只是关注与考试相关的知识点。这就说明我们现有的小学语文考试评价在价值观导向上已经产生负效应。因而。小学语文考试评价改革刻不容缓。

2 考试评价的决定因素

小学语文考试评价是实施小学语文课程的一种手段和途径。它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促进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实施。因而,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对考试评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研究小学语文考试评价,必须明确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根本任务,切实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其统一体是什么呢?是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课程即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的过程,只有在学习语言的实践中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是学习和发展语言。“高分低能”的现象正好证明:学生获得语文基础知识的“高分”。不可能直接转化为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事实上语文基础知识只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并不能替代学生阅读、理解、感悟、体验、积累、表达等一系列语文实践。因此。我们不能把语文基础知识作为语文课程的终极目标,它只能作为实现语文终极目标的一个“基础性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它是语文课程的“基础性目标”而非终极性目标,而低年级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终极性目标依然是学习和发展语言。可有的老师却把识字写字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放弃了对学生阅读写作兴趣的培养,成天让学生写字词、认生字,虽然考试“成绩”提高了,但学生学了字词却不会阅读。不喜欢阅读和写话。如果我们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终极目标,就不会盲目地把基础性目标的内容纳入语文终结性或质检性考试评价范畴,而只是将其作为形成性考试评价――即语文单项测试评价内容。在设计语文终结性评价或语文质检性考试评价时。我们可以将最能体现语文本质特征的终极性目标――文本理解积累和语言表达运用,作为考试评价的主要内容,从而真正确立语文终极性目标的主导地位。真正凸显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

二、考试评价研究

1 考试评价目的

考试评价是评价者有目的地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考试评价目的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考试评价目的决定并制约着考试评价功能,不同的考试评价功能也不同。就语文学科来说,以诊断为目的的考试评价,只是为评价者提供所需要了解的相关信息,对评价对象不构成强势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形成性考试评价,其目的和功能主要是促进学生掌握某些知识,形成某种习惯和能力等;终结性考试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水平,其价值观导向必须反映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具有强势的价值观导向功能;以监控为目的的考试评价,一般是学校及教研部门为扭转不良教学倾向所采用的考试评价,不仅具有强势的价值观导向功能,而且还有很强的调控引领作用。总之。考试评价目的不同,直接影响考试评价功能的发挥和评价结果的处理。

考试评价目的还带有客观性。对于一份试卷或一次考试评价。其中蕴含的价值和所发挥的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一份合格的诊断性考试评价试卷。其考试内容及范围、题型结构及分量、难度比例及权重分配等等。在客观上已经决定了它的诊断功能与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考试评价目的还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只有深入研究考试评价。才能设计出与考试评价目的相对应的试卷。也只有通过相应试卷的考试评价,才能实现考试评价的最终目的。

2 考试评价内容

考试评价内容服务并受制于考试评价目的。虽然考试评价都有促进学生学习、检测学习目标达成度等方面的功能,但由于考试目的不同,其考试评价内容、范围及侧重点。考试评价操作方式方法及其评价功能等都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如形成性考试评价。多以语文单项小测的形式进行操作,或生字词听写,或背诵默写,或课文朗读检测,或片段想象写作等等,它允许反复测试矫正。直到最终实现或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诊断性考试评价,则多以单元测试的形式出现,考试评价内容涉及范围大,体现教学重难点。往往从字、词、旬、阅读、写作等多个领域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语文能力的状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重点;而终结性或监控性、质检性考试评价是以考查学生语文能力和水平为主要目的的。其考试评价内容必须体现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必须指向语文课程终极性目标。不再将语文基础知识作为考试内容。或大幅降低语文基础知识所占比重,把“文本理解积累”和“语言表达运用”两大方面内容作为考试评价内容。

可是,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期末的终结性、质检性考试试卷,其内容与单元测试相仿汉语拼音、字、词、句、查字典等语文基础知识可以直接得分。并且低年级语基权重占70%以上,中高年级也达50%-60%,远远大于阅读和写作的权重。这种考试评价目的与考试评价内容不相称的状况。在客观上必然带来诸多负面影响:①语文基础知识直接得分,混淆了语文终极目标与基础目标的关系,学生不明白学语文关键是要学什么。教师也搞不懂教语文究竟要教什么;②语文基础知识在考试中所占的权重超高,在价值取向上让教师、学生、家长误以为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比听说读写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更重要;③语文基础知识的

作业负担量不断加大,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却日趋下降,导致“高分低能”;④语文课堂教学重点偏离,教学效率低下,必然影响教学质量;⑤语文课程理念无法在教学中落实,教研教改成果难以推广,教改与考试之间出现内耗;等等。因此,研究小学语文考试改革必须关注考试评价目的与考试评价内容的相关性。

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中心对学完三年级下期课程的小学生进行语文水平检测(具体参见刘仁增老师的《终结性评价试题编制的有益探索》一文)的考试内容和题量比重分析,不难看出终结性(水平考试)和质检性考试评价内容改革的方向是趋于语文课程终极性目标的。

3 考试评价方法

如果说考试评价目的是明确为什么考,考试评价内容是明确考什么。那么考试评价方法就是要研究怎么考的问题了。研究考试评价方法主要从评价方法的可行性、科学性、有效性等方面进行探索。

可行性是考试评价方法的基本要求。考试评价必须操作简单可行才便于推广。当前。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了不少好的评价方法。如采取评星级的方法促进学生背诵优秀诗文。让学生、家长都来当“考官”,还有针对性地放低标准。鼓励学困生“达标”。操作中要注意因人而异,不断调整和更新考试评价方法。提高考试评价的实效性。

科学性是考试评价方法的基本准则。客观、公正、平等的考试评价方法是科学的,关注个性差异,区别对待,鼓励发展的考试评价方法也是科学的。考试评价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一切为了评价而评价的方法都是不科学的。一切为了教育而评价的方法才是最科学的。

有效性是考试评价方法的根本目标。有效的考试评价方法,不仅能保障考试评价目的的实现,还可以大大提高考试评价的教育功能。灵活处理考试评价目的、内容与评价对象的相互关系,以适当的方式调动评价对象的积极因素才能达到有效。

4 考试评价结果处理

上一篇:英语半期考试总结范文 下一篇:小学数学考试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