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自我介绍范文

时间:2023-03-03 11:44:27

小学生作文自我介绍

小学生作文自我介绍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习作;作文能力;作文教学;引导积累;不为文而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251-01

《语文课程标准》中,称小学生的作文为“习作”。习作,重在一个“习”字,它强调小学生的作文就如同绘画的写生一样,是一种练习,而截然有别于“创作”,要求不宜过高。崔峦老师说得好:“习作课,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低年级重在乐于表达,愿意写话;中年级重在自由表达,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高年级重在个性的表达,在内容上有自己的观察、发现,有自己的认识、情感,在语言上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这样说来,小学生作文着眼点不仅仅是作文本身,而主要是学生作文的态度。很赞同柴向阳老师关于作文新概念的一段话:“小学生可以写不好作文,但决不能怕作文……在小学阶段,教师如能通过教学,让学生爱上写作,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功。所以,”教学中,应该对小学生作文不能以成人的水平去衡量要求,我们就不能光盯着结果,只管“我要的是葫芦”,而应该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所要做的应是“尽可能地减少束缚,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多的表达的自由,多引导,多激励,少限制,少指责。”教师作为成人,与学生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种潜在的矛盾。“由于年龄、经验以及认识能力等方面差异的存在,在认识和理解事物上势必造成彼此之间的错位现象。当孩子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表达时,成人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否定他们。”

“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事情。”其实,这种愚蠢的结果已引起人们担忧:“大量的小学生由于不会写作文而失去对写作的兴趣,他们面对题目不知所云,下笔艰涩,言不由衷。有的甚至从小就具备了两副人格:作文人格和真实人格。他们真正成为‘被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诸如:“想象不合理”“表述不准确”,导致挫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而使学生觉得作文太难了,就是此矛盾的产物。熟谙学生的作文心理,才有助于减轻这种差异造成的错位现象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压力。对学生来说作文能力的习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整体,从小学低年级的写话到小学高年级的习作,到中学的写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事实上,我们的教师心中往往仅有一个“段”,教学的目标仅仅被限定在所教的年级上,不能前瞻,更不后顾,人为地割裂了作文教学,为了短期目标采取的教学措施也就显得急功近利。像学生们反映的关于字数的要求(三年级300字,四年级400字),关于篇数的要求,就很鲜明地证明了这一点。整合的大作文观要求教师:

一、超越阶段作文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体验和语言积累

生活的体验,情感的积淀、经验和积累对小学生写作来说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它最起码使学生有话可写。夏丐尊先生在《文心之辑》中的一篇文章中说:“作文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了的事情。”“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这样来看,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写某一个题目,学生才去观察,去思考,就显得被动。如教师布置学生观察早晨的景色,观察日出的过程,往往不是为了生活的情趣,为了体验大自然之美,而为了写作文,纯属功利性写作。把作文从生活中分离出去,这种生活体验就显得虚伪而不真实。学生就会产生不得不作的畏难情绪。巴金先生在《海上日出》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可见海上日出的美是让他何等的向往,他的体验是多么富有情趣,又是多么的主动,当这种体验彻底打动他的时候,他才写下了《海上日出》,表达对日出景色由衷的赞美。假如改为:“为了写日出,我常常早起。”事情就变得无奈和无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超脱的作文观,鼓励学生体验生活,激励学生体验生活的情趣,积累美好、丰厚的生活素材。可能当时他们写不出什么,但是有一天,也许到初中、高中,他对积累的生活经验有了更深的体会时,就会写出来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和作文的关系,显而易见。但决不能仅仅为了写作文才让学生去读书,期望他们读了几本书后,作文水平会有提高。所谓超脱的作文观,还包括学生读书时,我们大可不必次次让其体验写作特点。学生在阅读时自然会获得一种为读者而写作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受潜意识支配而获得的。读者阅读的时候,没有意识到他正获得写作能力,也没有意识到获得写作能力的结果”。这种预先无规定目的的偶然学习,是学生轻松读书时的额外收获。

二、超越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引导学生不为文而文

为什么要教学生写作文?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说:“这是教学任务,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殊不知,就是“教学任务”这四个字,牢牢地束缚了教师的目光。学生为了学作文而写作文,作文又游离于学生的情感、意愿之外,成为应景之作。习作是要写的,但让学生轻松写,这要教师有超越教学任务目的之外引导学生不为文而文的教学观。让学生树立为读者写作、为交流写作的意识。当然,这有别于作家的创作,但倘若学生每写作文就想到是写给老师看,那该是多么无奈的事情。实践中,我们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引导学生为读者写作,为交流而写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写作文时,仿佛面对着听他说话的人,心灵就得到放松,语言就较为流畅。比如,来了一位新老师,希望学生做自我介绍。那么他们面对的读者是新老师,因为陌生,因为急于介绍自己,就有话可写;再比如,来了位新同学,走了一位老同学,向新同学介绍班级,为老同学送去祝福,都是生活中的应用。学生的注意力,这时往往在读者身上,而不是作文本身。这是面对真实读者的写作。

小学生作文自我介绍范文第2篇

那天,我闲着没事干,爸爸说:“怎么会没事儿干呢?没事干就写作文去!”我不高兴地撇起嘴,说:“没有材料!也没地方写!哼!”爸爸说:“那你上作文库不就得了?!”我来到电脑前,在“搜索”一栏上打上“小学生作文”,就找到了小荷,我点击进去了,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精彩的作文。正好爸爸看见了,说:“还说呢,这里就是好地方啊。我看你还说,还和我贫嘴!”我也正好感兴趣,就注册了一个ID为白静的用户,这个名字,看上去像真名,其实,我的真名叫何巧巧。

我看来看去,找不到材料写,就写了一篇“自我介绍”,没想到,居然发表了!看来,我可不是盖的呀,要不,我怎么是班上的作文大王呢?哈哈!

初来乍到,还请各位多多指教啊!哈哈。。

小学生作文自我介绍范文第3篇

《语文课程标准》中,称小学生的作文为“习作”。习作,重在一个“习”字,它强调小学生的作文就如同绘画的写生一样,是一种练习,而截然有别于“创作”,要求不宜过高。崔峦老师说得好:“习作课,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低年级重在乐于表达,愿意写话;中年级重在自由表达,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高年级重在个性的表达,在内容上有自己的观察、发现,有自己的认识、情感,在语言上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这样说来,小学生作文着眼点不仅仅是作文本身,而主要是学生作文的态度。很赞同柴向阳老师关于作文新概念的一段话:“小学生可以写不好作文,但决不能怕作文……在小学阶段,教师如能通过教学,让学生爱上写作,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功。”教学中,我们就不能光盯着结果,只管“我要的是葫芦”,而应该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所要做的应是“尽可能地减少束缚,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多的表达的自由,多引导,多激励,少限制,少指责。”

二、正确理解小学生作文的心理

教师作为成人,与学生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种潜在的矛盾。“由于年龄、经验以及认识能力等方面差异的存在,在认识和理解事物上势必造成彼此之间的错位现象。当孩子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表达时,成人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否定他们。”

“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事情。”其实,这种愚蠢的结果已引起人们担忧:“大量的小学生由于不会写作文而失去对写作的兴趣,他们面对题目不知所云,下笔艰涩,言不由衷。有的甚至从小就具备了两副人格:作文人格和真实人格。他们真正成为‘被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诸如:“想象不合理”“表述不准确”,导致挫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而使学生觉得作文太难了,就是此矛盾的产物。熟谙学生的作文心理,才有助于减轻这种差异造成的错位现象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压力。

儿童的缪斯天性。深悟儿童缪斯天性的诗人布莱克在《小学生》一诗中有这样的句子:“为了欢乐而出世的鸟,怎能坐在笼中歌唱?”朱自强先生在《小学语文文学教育》一书中写道:“儿童思维是文学性思维……幼儿的语言也是文学语言遍布的语言。”的确,当看到月亮被乌云遮住,他们往往想不到要下雨了,乌云遮住了月亮,而会说:“啊,月亮也怕被雨淋着。”“这种文学性感觉、思维和语言,会一直延续到儿童期,艺术的本能在小学阶段的儿童身上,还显示着强大的力量。”我们要求学生讲自己的话就要注意到儿童的这种缪斯天性,“必须采取某种措施来保持从学前儿童文化到学校文化转换的连续性。这样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以承认具有缪斯天性的人是儿童文化的成员为前提。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过程中的压抑才能被减少或被消除”……所以,作文教学中只有尊重儿童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儿童化的语言,才能真正解放儿童的手脚,让他们写真话,写出自己的话。

兴趣选择心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体验,常常是在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心理驱动下进行的,而且他们观察的视角也是一种“孩子”的视角。儿童对观察的注意,首先是因为对象引起了他们的兴趣,正是兴趣诱发并支配了儿童的观察行为。上课中,一只马蜂飞进教室,老师并没有阻止孩子们对马蜂这个不速之客的好奇、注意和驱逐,而是利用了这只马蜂,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写下来,使学生写出了《课堂上的小捣蛋》《马蜂的精彩表演》等精彩的习作。

求新求变心理。小学生喜欢新鲜和富于变化的事物,因而在作文练习中,他们喜欢有趣的题目,他们乐意尝试感兴趣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假如我是__》这样的题目,尤为让学生喜欢;我请五年级的学生依这个题目写作,从补充完整的题目看,他们所关注的角度也是不同的。《假如我是一条毛毛虫》《假如我是黄山上的一条山溪》《假如我是比较瘦的人》《假如我是一位称职的母亲》《假如我是风》等,都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也反映了儿童不同的生活体验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写《假如我是一位称职的母亲》的,是一个弃儿;写《假如我是比较瘦的人》的,是一位胖胖的男生。而写《假如我是一条毛毛虫》的小女孩,竟然写道:“我是一条毛毛虫,毛茸茸的身体,好长好长的毛,皮肤是淡绿色的,多帅……母亲把我寄养在这片绿叶上,真不知她去哪里了。没关系,反正还有我的伙伴,和他们一起玩吧!”显然,毛毛虫的生活给了她多么美妙的体验。

化验情感化。“小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明显带有儿童的特点和情感意志的倾向,他们往往从自己的情感和意志需要的角度,以自己的好恶去认识并解释对象,使体验变成一种自我情感和意志的表现形式。”那么,反映到作文中的,就不一定是生活的原型,就很难“合理”。倘若老师不理解儿童这种心理,会认为写得不真实,就会使儿童茫然不知所借,因为这就是他们眼里的真实、如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写逛公园的事,她把手中的豆粒喂给梅花鹿吃,就感到:“梅花鹿很爱吃,它的眼睛追着我的手,啊,可能它从来没有吃过这样又香又咸的豆子,它一定喜欢我了。走的时候,它还恋恋不舍地送我走出好远。”这就是很有说服力的例子。在成人眼里,这只梅花鹿只不过是爱吃豆子罢了,至于追随小作者,恐怕也是因为豆粒,可在儿童眼里,她一厢情愿的想法却变成了两厢情愿。因而,就写真来说,应该让学生写他们眼里的“真”;就学生想象而言,则不能用“合理”来束缚学生,因为“在儿童的词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个词,他们正是按着自己的意愿,用想象创造了一个充满神奇和幻想的世界”。

自尊感的需要。学生渴望成功,渴望被周围人认可。在学校里,他们往往在意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中的位置。“只有使力量的付出跟儿童的自尊感密不可分的时候,他的劳动才能成为快乐的、诱人的、自愿的需要。”学生作文是并不轻松的劳动,必须使儿童感到自己是个劳动者,使他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而感到自豪,作文的成功使学生体验到了自尊感,而这自尊感的满足又使他们喜欢上作文。所以,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自尊,忽视习作者的心灵体验。

三、树立整合的大作文观

对学生来说作文能力的习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整体,从小学低年级的写话到小学高年级的习作,到中学的写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事实上,我们的教师心中往往仅有一个“段”,教学的目标仅仅被限定在所教的年级上,不能前瞻,更不后顾,人为地割裂了作文教学,为了短期目标采取的教学措施也就显得急功近利。像学生们反映的关于字数的要求(三年级300字,四年级400字),关于篇数的要求,就很鲜明地证明了这一点。整合的大作文观要求教师:

1.超越阶段作文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体验和语言积累

生活的体验,情感的积淀、经验和积累对小学生写作来说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它最起码使学生有话可写。夏丐尊先生在《文心之辑》中的一篇文章中说:“作文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了的事情。”“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这样来看,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写某一个题目,学生才去观察,去思考,就显得被动。如教师布置学生观察早晨的景色,观察日出的过程,往往不是为了生活的情趣,为了体验大自然之美,而为了写作文,纯属功利性写作。把作文从生活中分离出去,这种生活体验就显得虚伪而不真实。学生就会产生不得不作的畏难情绪。巴金先生在《海上日出》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可见海上日出的美是让他何等的向往,他的体验是多么富有情趣,又是多么的主动,当这种体验彻底打动他的时候,他才写下了《海上日出》,表达对日出景色由衷的赞美。假如改为:“为了写日出,我常常早起。”事情就变得无奈和无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超脱的作文观,鼓励学生体验生活,激励学生体验生活的情趣,积累美好、丰厚的生活素材。可能当时他们写不出什么,但是有一天,也许到初中、高中,他对积累的生活经验有了更深的体会时,就会写出来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和作文的关系,显而易见。但决不能仅仅为了写作文才让学生去读书,期望他们读了几本书后,作文水平会有提高。所谓超脱的作文观,还包括学生读书时,我们大可不必次次让其体验写作特点。学生在阅读时自然会获得一种为读者而写作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受潜意识支配而获得的。读者阅读的时候,没有意识到他正获得写作能力,也没有意识到获得写作能力的结果”。这种预先无规定目的的偶然学习,就是学生轻松读书时的额外收获。

2.超越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引导学生不为文而文

为什么要教学生写作文?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说:“这是教学任务,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殊不知,就是“教学任务”这四个字,牢牢地束缚了教师的目光。学生为了学作文而写作文,作文又游离于学生的情感、意愿之外,成为应景之作。习作是要写的,但让学生轻松写,这要教师有超越教学任务目的之外引导学生不为文而文的教学观。

让学生树立为读者写作、为交流写作的意识。当然,这有别于作家的创作,但倘若学生每写作文就想到是写给老师看,那该是多么无奈的事情。实践中,我们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引导学生为读者写作,为交流而写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写作文时,仿佛面对着听他说话的人,心灵就得到放松,语言就较为流畅。比如,来了一位新老师,希望学生做自我介绍。那么他们面对的读者是新老师,因为陌生,因为急于介绍自己,就有话可写;再比如,来了位新同学,走了一位老同学,向新同学介绍班级,为老同学送去祝福,都是生活中的应用。学生的注意力,这时往往在读者身上,而不是作文本身。这是面对真实读者的写作。

还可以面对虚拟读者来写作。虚拟的读者可以是童话中的人物,也可以是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人物。他们同样可以激发起学生倾诉的欲望。例如在三年级一次作文中,教师是这样巧设情境的:“我的一个朋友没到过赤峰,但他听说赤峰是草原上的一颗明珠,对这里很感兴趣。在他的印象中,赤峰还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我知道三言两语是给他讲不清的,请你们从不同角度为他进行介绍,好吗?”这个“朋友”就是虚拟的读者,学生为了让他了解赤峰,写起来就很有积极性。

即使是语文课本上单元练习中的作文,譬如“写敬佩的一个人”,也要注意寻找契机,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感而发,让他们感觉到写人是为了交流,而不是为了完成作文。当时,我们结合赤峰地区学习戴成筠先进事迹的时机,向学生讲:“生活中这样的人应该是很多的,他们虽然普通,甚至地位卑微,但他们是真正值得我们去歌颂的。下星期,我们举办‘为普通人歌唱’为主题的活动,届时将办专栏,张贴照片和相应的事迹,你们每个人都是记者,都有采访的任务,能完成吗?”活动本身吸引了学生,他们进行写作,搜集照片,几乎没占上课时间,作文如期写完,并进行了修改。这样,为了读者来写作,学生写作的心理压力就会大大减轻。因为这样较自然地写作,不“神化”作文,不“大化”作文,甚至根本都不提“作文”二字,学生反而有了兴趣,转移了注意力,思路反而通畅起来。

小学生作文自我介绍范文第4篇

《语文课程标准》中,称小学生的作文为“习作”。习作,重在一个“习”字,它强调小学生的作文就如同绘画的写生一样,是一种练习,而截然有别于“创作”,要求不宜过高。崔峦老师说得好:“习作课,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低年级重在乐于表达,愿意写话;中年级重在自由表达,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高年级重在个性的表达,在内容上有自己的观察、发现,有自己的认识、情感,在语言上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这样说来,小学生作文着眼点不仅仅是作文本身,而主要是学生作文的态度。很赞同柴向阳老师关于作文新概念的一段话:“小学生可以写不好作文,但决不能怕作文……在小学阶段,教师如能通过教学,让学生爱上写作,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功。”教学中,我们就不能光盯着结果,只管“我要的是葫芦”,而应该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所要做的应是“尽可能地减少束缚,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多的表达的自由,多引导,多激励,少限制,少指责。”

二、正确理解小学生作文的心理

教师作为成人,与学生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种潜在的矛盾。“由于年龄、经验以及认识能力等方面差异的存在,在认识和理解事物上势必造成彼此之间的错位现象。当孩子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表达时,成人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否定他们。”

“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事情。”其实,这种愚蠢的结果已引起人们担忧:“大量的小学生由于不会写作文而失去对写作的兴趣,他们面对题目不知所云,下笔艰涩,言不由衷。有的甚至从小就具备了两副人格:作文人格和真实人格。他们真正成为‘被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诸如:“想象不合理”“表述不准确”,导致挫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而使学生觉得作文太难了,就是此矛盾的产物。熟谙学生的作文心理,才有助于减轻这种差异造成的错位现象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压力。

儿童的缪斯天性。深悟儿童缪斯天性的诗人布莱克在《小学生》一诗中有这样的句子:“为了欢乐而出世的鸟,怎能坐在笼中歌唱?”朱自强先生在《小学语文文学教育》一书中写道:“儿童思维是文学性思维……幼儿的语言也是文学语言遍布的语言。”的确,当看到月亮被乌云遮住,他们往往想不到要下雨了,乌云遮住了月亮,而会说:“啊,月亮也怕被雨淋着。”“这种文学性感觉、思维和语言,会一直延续到儿童期,艺术的本能在小学阶段的儿童身上,还显示着强大的力量。”我们要求学生讲自己的话就要注意到儿童的这种缪斯天性,“必须采取某种措施来保持从学前儿童文化到学校文化转换的连续性。这样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以承认具有缪斯天性的人是儿童文化的成员为前提。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过程中的压抑才能被减少或被消除”……所以,作文教学中只有尊重儿童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儿童化的语言,才能真正解放儿童的手脚,让他们写真话,写出自己的话。

兴趣选择心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体验,常常是在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心理驱动下进行的,而且他们观察的视角也是一种“孩子”的视角。儿童对观察的注意,首先是因为对象引起了他们的兴趣,正是兴趣诱发并支配了儿童的观察行为。上课中,一只马蜂飞进教室,老师并没有阻止孩子们对马蜂这个不速之客的好奇、注意和驱逐,而是利用了这只马蜂,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写下来,使学生写出了《课堂上的小捣蛋》《马蜂的精彩表演》等精彩的习作。

求新求变心理。小学生喜欢新鲜和富于变化的事物,因而在作文练习中,他们喜欢有趣的题目,他们乐意尝试感兴趣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假如我是__》这样的题目,尤为让学生喜欢;我请五年级的学生依这个题目写作,从补充完整的题目看,他们所关注的角度也是不同的。《假如我是一条毛毛虫》《假如我是黄山上的一条山溪》《假如我是比较瘦的人》《假如我是一位称职的母亲》《假如我是风》等,都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也反映了儿童不同的生活体验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写《假如我是一位称职的母亲》的,是一个弃儿;写《假如我是比较瘦的人》的,是一位胖胖的男生。而写《假如我是一条毛毛虫》的小女孩,竟然写道:“我是一条毛毛虫,毛茸茸的身体,好长好长的毛,皮肤是淡绿色的,多帅……母亲把我寄养在这片绿叶上,真不知她去哪里了。没关系,反正还有我的伙伴,和他们一起玩吧!”显然,毛毛虫的生活给了她多么美妙的体验。

化验情感化。“小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明显带有儿童的特点和情感意志的倾向,他们往往从自己的情感和意志需要的角度,以自己的好恶去认识并解释对象,使体验变成一种自我情感和意志的表现形式。”那么,反映到作文中的,就不一定是生活的原型,就很难“合理”。倘若老师不理解儿童这种心理,会认为写得不真实,就会使儿童茫然不知所借,因为这就是他们眼里的真实、如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写逛公园的事,她把手中的豆粒喂给梅花鹿吃,就感到:“梅花鹿很爱吃,它的眼睛追着我的手,啊,可能它从来没有吃过这样又香又咸的豆子,它一定喜欢我了。走的时候,它还恋恋不舍地送我走出好远。”这就是很有说服力的例子。在成人眼里,这只梅花鹿只不过是爱吃豆子罢了,至于追随小作者,恐怕也是因为豆粒,可在儿童眼里,她一厢情愿的想法却变成了两厢情愿。因而,就写真来说,应该让学生写他们眼里的“真”;就学生想象而言,则不能用“合理”来束缚学生,因为“在儿童的词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个词,他们正是按着自己的意愿,用想象创造了一个充满神奇和幻想的世界”。

自尊感的需要。学生渴望成功,渴望被周围人认可。在学校里,他们往往在意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中的位置。“只有使力量的付出跟儿童的自尊感密不可分的时候,他的劳动才能成为快乐的、诱人的、自愿的需要。”学生作文是并不轻松的劳动,必须使儿童感到自己是个劳动者,使他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而感到自豪,作文的成功使学生体验到了自尊感,而这自尊感的满足又使他们喜欢上作文。所以,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自尊,忽视习作者的心灵体验。

三、树立整合的大作文观

对学生来说作文能力的习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整体,从小学低年级的写话到小学高年级的习作,到中学的写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事实上,我们的教师心中往往仅有一个“段”,教学的目标仅仅被限定在所教的年级上,不能前瞻,更不后顾,人为地割裂了作文教学,为了短期目标采取的教学 措施也就显得急功近利。像学生们反映的关于字数的要求(三年级300字,四年级400字),关于篇数的要求,就很鲜明地证明了这一点。整合的大作文观要求教师:

1.超越阶段作文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体验和语言积累

生活的体验,情感的积淀、经验和积累对小学生写作来说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它最起码使学生有话可写。夏丐尊先生在《文心之辑》中的一篇文章中说:“作文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了的事情。”“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这样来看,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写某一个题目,学生才去观察,去思考,就显得被动。如教师布置学生观察早晨的景色,观察日出的过程,往往不是为了生活的情趣,为了体验大自然之美,而为了写作文,纯属功利性写作。把作文从生活中分离出去,这种生活体验就显得虚伪而不真实。学生就会产生不得不作的畏难情绪。巴金先生在《海上日出》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可见海上日出的美是让他何等的向往,他的体验是多么富有情趣,又是多么的主动,当这种体验彻底打动他的时候,他才写下了《海上日出》,表达对日出景色由衷的赞美。假如改为:“为了写日出,我常常早起。”事情就变得无奈和无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超脱的作文观,鼓励学生体验生活,激励学生体验生活的情趣,积累美好、丰厚的生活素材。可能当时他们写不出什么,但是有一天,也许到初中、高中,他对积累的生活经验有了更深的体会时,就会写出来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和作文的关系,显而易见。但决不能仅仅为了写作文才让学生去读书,期望他们读了几本书后,作文水平会有提高。所谓超脱的作文观,还包括学生读书时,我们大可不必次次让其体验写作特点。学生在阅读时自然会获得一种为读者而写作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受潜意识支配而获得的。读者阅读的时候,没有意识到他正获得写作能力,也没有意识到获得写作能力的结果”。这种预先无规定目的的偶然学习,就是学生轻松读书时的额外收获。

2.超越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引导学生不为文而文

为什么要教学生写作文?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说:“这是教学任务,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殊不知,就是“教学任务”这四个字,牢牢地束缚了教师的目光。学生为了学作文而写作文,作文又游离于学生的情感、意愿之外,成为应景之作。习作是要写的,但让学生轻松写,这要教师有超越教学任务目的之外引导学生不为文而文的教学观。

让学生树立为读者写作、为交流写作的意识。当然,这有别于作家的创作,但倘若学生每写作文就想到是写给老师看,那该是多么无奈的事情。实践中,我们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引导学生为读者写作,为交流而写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写作文时,仿佛面对着听他说话的人,心灵就得到放松,语言就较为流畅。比如,来了一位新老师,希望学生做自我介绍。那么他们面对的读者是新老师,因为陌生,因为急于介绍自己,就有话可写;再比如,来了位新同学,走了一位老同学,向新同学介绍班级,为老同学送去祝福,都是生活中的应用。学生的注意力,这时往往在读者身上,而不是作文本身。这是面对真实读者的写作。

还可以面对虚拟读者来写作。虚拟的读者可以是童话中的人物,也可以是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人物。他们同样可以激发起学生倾诉的欲望。例如在三年级一次作文中,教师是这样巧设情境的:“我的一个朋友没到过赤峰,但他听说赤峰是草原上的一颗明珠,对这里很感兴趣。在他的印象中,赤峰还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我知道三言两语是给他讲不清的,请你们从不同角度为他进行介绍,好吗?”这个“朋友”就是虚拟的读者,学生为了让他了解赤峰,写起来就很有积极性。

即使是语文课本上单元练习中的作文,譬如“写敬佩的一个人”,也要注意寻找契机,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感而发,让他们感觉到写人是为了交流,而不是为了完成作文。当时,我们结合赤峰地区学习戴成筠先进事迹的时机,向学生讲:“生活中这样的人应该是很多的,他们虽然普通,甚至地位卑微,但他们是真正值得我们去歌颂的。下星期,我们举办‘为普通人歌唱’为主题的活动,届时将办专栏,张贴照片和相应的事迹,你们每个人都是记者,都有采访的任务,能完成吗?”活动本身吸引了学生,他们进行写作,搜集照片,几乎没占上课时间,作文如期写完,并进行了修改。这样,为了读者来写作,学生写作的心理压力就会大大减轻。因为这样较自然地写作,不“神化”作文,不“大化”作文,甚至根本都不提“作文”二字,学生反而有了兴趣,转移了注意力,思路反而通畅起来。

小学生作文自我介绍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生;作文素养;培养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建议,学生写作要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写出想象的事物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以及感想。二年级学生的作文是其整个语文写作的开端,一个良好的开端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产生更多的兴趣,增加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如何让这一阶段的写作更有价值,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如何培养二年级学生的作文素养浅谈以下几点:

一、作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目前二年级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正处在人生语言的基本塑造期,可塑造的空间非常大,作文素养是学生后天语言能力一种表现形式,是小学生发现世界、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和创造自我的过程,是学生运用文字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写作能力的综合体现,写作素养小而言之关系到学生的作文分数,大而言之关系到以后学生的学业发展甚至人生规划,所以小学生作文素养的培养是至关重要必不可少的。

二、作文素养培养的方法

1.提高对写作的兴趣

有相关研究表明,兴趣是个体积极认知、探究事物或者从事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参与作文创作、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创作,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写作上来,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能力才会逐步提高。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组织写作比赛,奖励写作优秀者。

2.扩大阅读面,注重阅读和写作的相互配合

学生的阅读量会局限学生的创作水平,所以增加知识的储备是非常有必要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信息化早已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增加学生的阅读面有很多方式,一方面可以通过多看电视动画、图片、图书等等,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它可以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从而更加能够表达出生活的感受。

阅读和写作一直是相辅相成存在的,好的阅读能力是写作的基础,好的写作能力有助于阅读的理解。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积累资料,将其发挥在写作上,此之谓学以致用,也可以通过写作深化对于词汇的理解,加深认识,最终达到学生语文能力的增强。

3.夯实作文教学的基石

由于小学生的识字量和词汇量有限,在提高写作的前提下必须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和书写量,而字、词和句是构成作文的基本要素,通过加强学生对字、词和句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对字、词和句的运用能力,可以为以后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词语的造句和行文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这样不仅发掘了学生的词语运用和句式运用的能力,还塑造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此外,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一方面可以建立一个识字场景,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识字,学习生字并非一定要在学校课堂上,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进行识字的练习。建立识字场景可以用动作表演来认识生字、利用汉字的形状记生字、编儿歌的方法识记生字、通过猜谜语的方式记生字,这样枯燥的识字就可以丰富学生的记忆;日常生活识字包括课间识字、课外识字、阅读识字和电视识字等等。

4.开展活动,增加学生的创造力

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可以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同时激发其书面表达的冲动和欲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很多的展现形式,比如可以进行自我介绍、讲故事和唱儿歌等活动,这样不仅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更加丰富,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写作的水平和能力有所提高。

5.加强学生作文的写作指导工作

学生的写作最能够表现出学生的内心世界、映射出学生的人格品质、体现出学生的作文素养。加强学生写作的指导工作,首先要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其次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独立写作、支持学生运用语言资料和不同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增加了师生沟通的机会,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

小学二年级作文写作存在着众多问题,例如学生情感的缺失、写作模块化不会变通、抄袭现象严重等等,所以应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利用主动性学习、探究式学习、互动合作式等不同方式在不同的方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小学写作中“支架问题”对于上述问题有良好的指引作用,支架问题是指通过相关问题的探究能够使学生写作时思路更加清晰,比如写给谁、写什么、如何写等,最终确立真实准确的表达。

三、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二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件重要而又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要求教师饱含极大的热情,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并积极置身于提高小学生作文兴趣和能力的实践中去,提高小学生作文的方法有很多种,需要人们坚持不断的思考和实践,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光军.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24(1):95-97.

小学生作文自我介绍范文第6篇

本文以提高小学作文写作能力为目的,以小学作文起步阶段写作教学的基本原则为前提,从营造写作氛围、变化课堂组织形式、激发写作需要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小学作文起步阶段写作教学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小学作文 起步阶段 写作教学 策略研究

一、小学作文起步阶段写作教学的基本原则

1.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现代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要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相一致,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把学生的潜力调动起来,促进学生的智力不断发展。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好,但逻辑思维能力偏弱,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加,逻辑思维能力会不断的增强,小学作文阶段写作教学要遵循这个特点。另外,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书面表达能力还比较差,写作能力比较弱,到三年级之后书面表达能力才能进一步提升到口语表达相当的水平。而小学生作文就是要把学生看到的,听到的,通过一定的书面语言表达出来。所以在小学入学阶段主要练习小学生的口头语言,比如看图讲故事,给几个词语让学生组合成一句话,这些可以给小学生的写作提供准备。在第二个阶段就是要向写作过渡了,如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改写,给文章提炼中心思想,对简单的作文进行仿写等,这是学生写作的萌芽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阶段。到了第三个阶段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写作技巧,如文章如何构思,立意选材的方法等。在这个阶段要遵循小学生心理发育特征,做到以学生为本,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进行奖赏,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自信。

2.遵循作文教学目标

教育部推出的《语文课程标准》讲到要遵循学生的语言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组织教学,这为小学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第一,要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兴趣是写作的内部动力,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写作环境,不要给小学生提出太多苛刻要求,让学生自由表达,只要小学生愿意写,而且能写出来,就要给予一定的鼓励。第二,打破形式和内容上的僵化。到三年级的时候,就要开始进行书面语言的引导,在这个阶段同样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作文教学还不能用条条框框约束学生,要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让学生大胆发挥,自由表达。第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为以后的写作打好基本功。

二、小学作文起步阶段写作教学策略

写作的兴趣是小学生写作的内在动力,可以驱使着小学生向写作目标奋进,转变为学习动机,直接关系着学生写作的成败。因此,在小学生写作的起步阶段重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动机,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一种满足感。

1.营造写作氛围

轻松活泼的写作氛围可以给学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能够乐于表达,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具体做法是上课前几分钟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最近觉得感兴趣的事情,玩一下故事接龙游戏,每周开展一些故事会,选出故事大王,还可以让学生自主设置黑板报,创设作文角等。另外教师对教学还要有饱满的精神状态,把这种状态再传染给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振。

2.变化课堂组织形式

在学生练习写作的初级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让他们觉得写作就像讲故事一样有趣,为开发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打下基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对一切事物都感觉比较好奇,基于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可以组织合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练习写作。第一,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练习写作。比如教师可以表述一个故事,让学生把故事表述出来,最好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故事进行扩展,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述。教师也可以把故事讲到一半,让学生发挥想象,继续把结尾编出来,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写作能力。第二,可以把小游戏、小实验、小制作等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三只小猪》的故事很多学生都听过,可以让学生把听完故事的感悟写出来。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发挥想象,思考如何让鸡蛋从课桌上滚到地上而不碎,然后可以通过实践来检验学生的想法是否正解,让学生把整个过程用文字记录下来。这些有趣的小故事和小实验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3.激发写作需求

学生的写作需要通过外部因素进行刺激,但要想从根本上把学生的写作从外部动力转化为写作的内部动力,还是要让学生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意义。首先,创设交际需要,让学生增强参与意识。例如每天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定期向学生,用以评选最有兴趣的事。鼓励学生做小记者去采访父母、教师、同学,把采访结果用文字表达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做编辑,出班报等形式激发学生交往动机,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第二,可以让学生用书面形式进行自我介绍,可以介绍自己的个人状况,也可以介绍自己家的小猫小狗,也可以介绍学校的状况等,让学生在自我介绍中锻炼写作能力。第三,要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小学生的表现欲望很强,都想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认可和鼓励,因此,新课程要求小学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分享,让学生在分享中获得快乐。

【结 语】

教学策略是提升教学能力的基础,因此,要提升小学作文的教学能力就要在教学策略上下功夫,找出适应于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模式,并结合新课程标准,找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升华为教学策略,用以促进小学生作文起步阶段的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华.生活是小学作文的创造源泉【J】.中国校外教育, 2010(05)

【2】徐瑞雪.如何走出小学作文的困境【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5)

小学生作文自我介绍范文第7篇

作文的目的不是因作文而作文,为应试而作文,也不是为表达自己而作文,为点缀生活而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求实际一点,要“考虑它将来的应用价值,体会社会交际性的特点。”叶圣陶说:“关于作文教学,我想,大概先得想想学生为什么要学作文。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当然是: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写封信,打个报告,写个总结,起个发言稿,写一份说明书,写一篇研究论文,诸如此类,不是各行各业经常要做的事吗?因此要求学生要写作文。”社会需要学生写作文,应用是学生作文的终极目标。

一、开拓生活,触发学生需要

“生活即教育”。儿童一出生,就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充满着积极探索的倾向。但这一好奇、探索的倾向要在外界的影响下逐步地形成和发展。小学生学习作文,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注重有意培养,注意触发他们作文的生活需要,引导培养作文的兴趣,逐步激发学生作文的内在动力,并慢慢地形成这种内动力,争取达到作文自主化的状态。

在教学中,我常鼓励学生将生活中观察到的,或实际需要的想法、做法写下来。如每学期开学,学生领到了新书都要包书皮。我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给新书穿新衣?”“你是怎样到店里挑选书皮的?”“怎样给新书穿上漂亮得体的新衣?”学生曾经这样去做过,但未曾想过这些问题,或者没有把这些想法、做法与其他人交流过。在我的启发下,学生或缠着家人,或亲自动手,想方设法做好包书皮这件事,并在见到我时嚷着要告诉我整件事的经过。我觉得机会成熟,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为了推广优秀经验,把它写下来告诉大家,同时展示自己的优秀作品。无论是给新书穿新衣,还是学生的文字介绍,学生都积极主动,生机盎然。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

转来了一位新同学,我就鼓励这位同学在大家面前第一次亮相时作自我介绍(之前老师把好关),还让大家把对新同学留给自己的第一印象告诉我;学校里组织重要活动,写一篇活动稿件告诉家人;春天来时,请学生赞美一番校园里的美丽花朵,冬天到时,把白雪皑皑的大地拍一张照片,并配合文字介绍给大家;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矛盾或心声,可以用书信的形式,向相关部门发信……

二、读写结合,迁移作文方法

“教学做合一”。“心理学家一向重视迁移的作用,把它作为一个教学、教育的原则。事实上,学校的教学和教育工作,正是遵循着迁移原则而设计的,由浅入深,由低到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只有这样才会成功。因此,研究迁移学习的规律,运用这一规律于教学,正是教师的任务。”

“做中学,学中做”,读写结合,将学生吸收的营养转化为写作能力的输出,将大家的写作技巧迁移成学生作文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要适时发掘,及时指导,点滴培养,借助人类知识宝库的阅读,获取更多的知识,迁移更好的作文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每指导学生阅读一篇课文,我都要求熟读精思,每次读书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古人说得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文章主要告诉我们什么?”“文章选择了哪些材料?”“课文哪些词句段特别精彩?”“为什么用这样的课题?” ……真所谓“好书不厌其读,熟读深思理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三、创造机会,激发作文冲动

“社会即学校”。明朝李贽在《杂说》说过:“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于文也。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蓄极积久,势不可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

因此,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达机会,有时能更好地碰撞出学生作文的冲动。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做一个文明学生”活动,在宣传时播放了一段录像“有学生在踩踏草坪,有的乱扔手纸……”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当时学生在观看时有些小议论,感觉他们有点触动,可能教育不深刻。针对这,我倡议学生分组进行一项调查研究:一是找找校园里,或街道、小区内的花坛中另类的小路;二是观察行驶在马路上的汽车从窗中扔垃圾的现象;三是生活周边采摘、破坏花草树木的情况;四是到小河边走走,调查我们江南水乡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情况。学生们真是都拥有一双双慧眼,收获丰收。他们把调查了解到的资料、心得和活动情况等心急火燎地告诉我。在最后调查成果的汇报展览上,学生作文都详尽具体地记录了他们各自的精力、感悟、收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小精灵的成长。

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学做一件家务事,学洗红领巾、给爷爷奶奶洗一次头、到街上捡一次垃圾、教室内一周不扫地、学民警叔叔站一次岗……每次活动,往往让学生真实、真情地感受到了生活的情趣意味,学生自始自终处在情感的氛围之中,他们在生活的实践活动中真真切切的感受,也真想切切实实地把自己的那种感知、感受、感悟急切地告诉同学们,告诉身边的大人,有一吐为快的。

小学生作文自我介绍范文第8篇

一、加强听说训练,作文提前起步

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教育学教授唐纳德·格雷夫斯,长期致力于小学作文教育的实验研究,被人们称为献身于写作教学的“十字军战士”。他提出了“写作先于阅读”的观点。他认为儿童不是先学会了阅读再学会写作,而是恰恰相反,先学写作,再学阅读。他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把文章比作密码,把写文章比作编密码,把读文章比作破密码。对儿童来说,文章是一种有魔力的密码,他们很想学会这种密码。而在孩子们看来,编密码远比破密码容易。所以,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甚至在学前班时就有这种编“密码”的能力和爱好,其表现就是喜欢在墙壁上、人行道上、水泥板上等地方画各种符号,这实际上就是孩子们的一种自我表白。因此,要重视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早期培养,在他们还没有学会阅读以前,老师就应重视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组织写作活动,促进学生写作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小学一、二年级加强听说训练,作文提前起步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小学生入校第一天起,我就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表达欲望和听说能力。每周都安排有听说主题,每天都有一日一说。如入学教育听说训练分为《自我介绍》、《参观校园》、《我的老师》、《我的同桌》等,这样,学生每天都有新话题,渐渐养成了喜爱说话、注意观察的好习惯。等拼音学完,再让学生把说话内容记下来,自然而然地就开始写拼音日记了。

对于学生说话的起点,我要求较高,开始说话就要求说完整的句子。如一则《自我介绍》:我叫赵原,今年六岁半。我从无棣县实验幼儿园来。希望大家和我做朋友。等学了课文,则充分凭借课文训练。把每篇课文中的重点句段,排成一个科学的训练序列,结合课堂教学,创设语言情境,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训练语言、锻炼思维的主要途径。如凭借课文,抓重点句式的训练;重点段落的训练;课文插图的训练等。这样,一课一练,课课有得,书上的范句,老师的例句,同学的好句,课外阅读中的佳句,都在学生的头脑中融汇贯通,一有需要,呼之即出。

另外开设听说训练课,每周一节,进行听说专项训练。在内容的选择上我充分照顾到学生的特点,充满知识性、趣味性、创造性,如利用电教媒体等直观形象手段,以其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深深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观察事物的兴趣。或创设情境,让学生自演自说,积极参与。训练形式上灵活多样,有时看图编故事;有时给出故事的头和尾,让学生想象中间的内容;有时听音响编故事。让学生在音乐和童话的世界中畅游、联想,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通过看、说、想、写,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强化读写结合,科学有序训练

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这段话揭示了读与写的实质,说明读与写是相通的。读写结合一直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规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一直注重教会学生读书方法,培养读书习惯,强化读写结合,进行科学有序训练。

1.读写同步,以读促写,写中促读。

进入三年级后,我加强了读书方法的指导,教会“四步读书法”,即“初读,扫清字词障碍;细读,理清作者思路;精读,品析重点词句;诵读,融汇贯通应用。”同时,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全册教材的学习目标分解到每一课。“段”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训练重点,主要进行八种基本段式的训练,让学生知道每段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句与句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如教学《晨读》一课第二自然段时,先让学生初读,知道本段有几句话。再让学生细读,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并能划出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即“三个小伙伴,又坐在村头的石磨上开始晨读了。”然后精读弄清句子之间的联系,提问:读了第一句话,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三个小伙伴是怎样晨读的?他们读得怎么样?)接着分成三个组自学讨论,找出了描写三个小伙伴读书的不同动作,得出结论:坐在右边的小女孩读得很入神,“完全被课文吸引住了,连小鸡在她身边叽叽叫都没有觉察。”中间的小男孩“背得熟,记得牢,显出一副十分得意的样子。”最左边的小男孩“好像在思索一道难题,又像在思索今后该怎样认真学习。”接着提问:读了这几句话,还有问题吗?(没有了。因为这几句话写得很具体。)我又追问,这几句话的顺序交换一下行不行?同学们又议论纷纷,得出结论:是不行的。因为作者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写的,从右边最认真的小女孩写到左边可能有些调皮的小男孩,读起来有层次感,而且一句比一句具体。最后,让学生把这个总分段式摘录到集段本上,朗读背诵。这样,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学会了写作技巧。课后练习运用总分段式写一段话《课间十分钟》。这样,一课一练,每篇阅读课文都成了写作教材,学生在“读—仿—写”中作文水平一步步得到提高。

2.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得法以课内,受益于课外。

虽然教材大多出自名篇,但每册容量最多30篇左右,五年也不过300篇,以这样的读书 量显然不能提高读写水平。因此,加强课外阅读就格外重要。我从三年级改加大阅读的时限,阅读课每周2-3次。要求每人平均10本以上课外读物,搭配合理,种类齐全。阅读课上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写阅读笔记:摘抄型、感想型、评价型、提纲型。每人每周500字。定期举行“故事会”、“作文擂台赛”、“朗读比赛”、“速读比赛”、“笔记展评”等活动。学生读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了保证,不但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而且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发展了语言,发展了思维,为写好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优化作文课堂结构,坚持“限时、高效、大量、低耗”原则。

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我实行了限时原则:三年级的学生半小时内要写出四百字左右的作文。这样,每周两节的作文课程序是这样的:写作文前,提前布置作文内容,学生做好准备。第一节课前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师和学生一起商讨写作思路,谋篇布局。然后30分钟时间学生独立试写,这样,第二节课上课时就已经写完,就有一整节课的时间师生共同评改。在评改时采用积极评价原则,多肯定,尽量以最小的幅度修改,尤其是困难生的作文。优等生的作文从立意谋篇处品评;中等生的作文从精彩句段处赏析;困难生的作文则从好词好句处大加赞扬。给每一个学生以成功的欢悦,充分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这样安排作文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马上得到积极的反馈,主动地参与到评讲作文中来,改变了以往因延时批改产生的消极因素,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学期的大作文量也是以往的一倍,大量的写评使学生的写作技巧越来越纯熟,从而提高作文能力。

4.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为写作提供生活的源泉。

小学生作文自我介绍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学习兴趣 写作技巧

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要求作文教学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变化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新时代下,语文作文教学应该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获取作文素材;作文写作要体现生活,以生活为写作基础。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害怕写作文。原因就是每次写作文时,学生都不知道从何下手,找不到写作素材。这导致了学生在写作上追求华而不实的写作方法,出现作文内容“不真实”“胡编乱造”的问题。新时期下,教师应该如何将生活渗透于作文教学,解决作文教学问题,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

写作本是学生利用语言文字工具,表达自己生活态度、生活感悟与抒发思想情感的一种自觉行为。但是,学生为什么会认为写作是一件痛苦的事呢?这就是因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片面重视作文写作的结果,而忽视作文写作过程所导致的。学生没有用心观察、领悟生活,只是绞尽脑汁地思考怎样才能写出华丽的文章来获得教师的肯定,得到高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语文教师必须转变作文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主体性,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教学,教会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作文素材,重视加强作文与教材阅读之间的联系,重视日常积累,教学作文写作技巧,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目的。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语文作文教学的建议。

一、培养学生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知,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害怕写作文的直接结果就是失去对作文的兴趣。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兴趣爱好,引导作文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从生活中寻找到写作素材,在学生明确作文教学意义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首先,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兴趣所在。初中生年龄较小,对世界万物依然充满了好奇感与新鲜感,对生活充满激情。将这些好奇事、新鲜事引入初中教学课堂,定能刺激学生学习的欲望。其次,引导学生明确作文教学的价值。作文成绩不仅是学生语文成绩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最佳手段。学生只有明确了作文教学的价值,从认知上肯定,才会鞭策自己投入到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写出优秀的文章。

例如,初一刚开始时,学生对周围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也有向教师和同学表现、展示自己的强烈愿望。此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自我介绍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图片、影像、照片等形式,结合文字,进行自我介绍,并提倡学生通过新颖的形式来介绍自己的特长、爱好,展现自我。活动结束后,教师可趁热打铁,让学生写作《这就是我》(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一单元)。这样不仅使学生有话可说,乐于写作,而且容易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培养了学生对活动的总结能力,使学生借鉴、学习同学进行自我介绍的方式,并运用到自己写作中,在充实文章内容的同时达到了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目的。

二、重视日常积累

写作与阅读、生活密不可分,学生想要做到“下笔若有神”,就需将工夫下在平时,重视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原因就是无话可写。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就是重视生活积累。学生要写出内容真实、丰富的文章,提高写作水平,就要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学生应记录下生活中的一花一草、每一个感动的瞬间、每一个有所触动的场面,留意生活小事。此外,学生还要重视阅读积累,包括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指阅读教材。我们教材上的文章,都是许多作家的优秀代表作品,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细致、精彩,文质超群,是学习阅读的首选素材。课外阅读是开阔学生课外视野、拓展课外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爱看书的习惯,鼓励学生多阅读,从阅读中摘录名言、佳句,获得写作技巧、语言表达方式等,并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例如,在教学《金钱,我们共同面对的话题》(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我先结合社会背景引入现代人有车有房的婚姻观、“有钱不是万能,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金钱观,让学生把握金钱的价值。然后,我再引入三鹿奶粉事件,引入某些不法商家为节约建筑成本,建造“豆腐渣工程”,并最终酿成恶果的案例,使学生在批评这些事件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念。接着,我让学生以所讲材料为基础,自选角度,写作一篇文章,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此外,在阅读积累方面,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摘录教材、课外读物中的优美、精彩语段。如《沁园春·雪》中描写景物的语段。

三、强调写作技巧

学生拥有了写作兴趣与写作素材后,还面对着如何写的问题。为此,教师就需加强写作技巧指导,详细讲解教材中的文章,理清文章线索,分析不同文体的写作要求。一般情况下,记叙文着重分析文章抒情和议论的方式、描写人物形象的手法以及文学技巧的运用;议论文着重分析作者通过论据来论证论点的过程与方法。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写作时借鉴这些文章的写作技巧,巧妙地加工自己在生活中、阅读中掌握的写作素材,使文章显得超凡脱俗,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此外,在学生把握了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后,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写作的训练,即针对一种文体,有目的性、计划性地安排写作任务,以实现“活学活用”的教学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在分析文章写作技巧后,应要求学生通过模仿的方式进行写作。例如,在教学《故乡》(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三单元)时,这篇文章中令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作者对杨二嫂的描写。教师先让学生找到文中“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这一段,分析作者在描写杨二嫂时所采用的恰当比喻后,在课堂上要求学生采用类似的比喻手法描写自己生活中的一个人物,然后再将自己的文章与作者的文章进行对比,找出优势与不足,从而达到巩固写作技巧与锻炼写作基础的目的。

四、总结

初中作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考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需要语文教师从学生生活、兴趣出发,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来收集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摒弃文章内容的“假”与“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写作技巧的辅助,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龚诗络.职高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探[J].现代阅读,2012(21).

[2]孟蕙.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1(11).

[3]王榕.试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对策探究[J].文理导航,2012(11).

小学生作文自我介绍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多媒体;作文教学;有声有色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进行好作文教学,让学生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呢?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在引发兴趣、创设情境、启迪思维上,多媒体教学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作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拓展思维空间,使作文课变得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作文教学法的效果。

一、巧借多媒体,提供丰富的素材,构建说话的空间

人类渊博的文字记载是以口头文学为源头。同样,口语表达也应是学生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对于作文水平相对低下的小学生而言,口语交际也是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充分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自觉地突破各类文体僵化的藩篱,才能使学生畅所欲言,做学习的主人。可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先口动,再笔动,异常重要。多媒体教学就是以其逼真形象的视听效果,方便、快捷的操作模式,以及纷纭繁多的图文资料,让课堂教学就此生动起来。如《自我介绍》是低年级的“说话・写话”训练。我首先运用多媒体导入,大屏幕上有小朋友们所喜爱的卡通形象米老鼠和唐老鸭,首先向大家作精彩的自我介绍,学生的注意力立刻就被吸引住了,也知道了什么是自我介绍;接着,再安排“找朋友”这一游戏形式,让学生间互相交流,用一段话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名字、年龄、爱好、家里都有谁;最后,再利用投影设备展示各类动植物和实物的真实图片,如:大熊猫、小猴儿、向日葵、文具等,学生可从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图画或感兴趣的事物,转换角色,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特征。这样一来,既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角色的交流,又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训练了思维。如一只“小兔”这样介绍自己:

我的名字叫小白兔,看我全身雪白,就像一团小雪球,我有两只长耳朵,一双眼睛红通通的,像两颗红宝石。我爱吃萝卜和青菜,喜欢在草地上蹦蹦跳跳着玩儿。

二、以多媒体相诱,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兴趣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是一只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虽然看不见这些根须,但必须悉心保护它们。因为失去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优秀的作文也得由兴趣的滋养来浇灌。语文教材以其内容的缤纷、包罗万象,为我们提供了练笔的好机会。教师如何诱导学生加以训练,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中读写相结合的成功把握与否,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所学教材的领悟。运用声像媒体,创设习作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突破习作时“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难点。

三、巧借多媒体展示,指导观察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作文“无米下炊”的原因并非其生活中真无“米”,而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观察力较差,还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作文材料。因此,从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摄取内容入手,以解决“米”的问题。

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写《拔河比赛》时,第一次播放视频,意在显示拔河比赛的全过程,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当学生有序地把比赛经过叙述完整之后,再运用多媒体展示赛前准备、比赛经过、赛后场面的情景及某些特写任务的写作、表情,并且对需要重点观察的画面进行任意定镜、放大、重播等处理,为学生提供可控观察。从而让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怎样想,通过分析、鉴别,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述出比赛过程中印象最深的场面和让人最激动、最开心、最有趣的一些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这样迅速清理比赛的全过程,选择“体现意义,突出中心”的材料,知道“记一次活动”要按活动顺序观察、描写,也要抓重点细致观察、写具体。当学生通过观察知道产生“会写”的情感时,抓住契机,要求学生进行片段练习,即练习写作文的重点部分。

可见,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教师多次指导和观察,学生观察事物由笼统变得细致,也学会了先观察整体,再观察局部,还懂得运用顺序法,比较法等,提高了观察的质量,实现了重点的突破。

四、巧借多媒体,习作个性化文章

小学作文应鼓励学生真心写,写真心;实话实说,大胆地抒发“童心”、“童真”、“童趣”,而不能以文以载道的条条框框去束缚学生的思维手脚。少一些无中生有,多一些想象和幻想。有一句话说得好:“文章应该事真,情真,理真,否则,就犹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不可能有生命活力”。因为失落了个性的作文,是没有灵魂的作文。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利用多媒体教学提供的大量信息与视听双效,还可进行图文两结合的大胆创新。对低年级可进行简单的看图写话训练,高年级则可利用成语故事进行创编。以原文为基础,将之配合图片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再通过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思维,重新安排风格迥异的情节和结局,只要合情合理即可,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教学的不断开放,学生的个性也随之张扬,真实是其不变的本质。比如,在写《大自然的声音很奇妙》时,我就充分利用音响。播放林间小鸟各种欢快叫声、夏夜青蛙的鸣叫、夏夜蝉鸣、潺潺的流水声……美妙声音激活课堂气氛,学生的情绪一下兴奋起来。然后,我又利用音响活化画面的内容,拓展了学生思维,书本上的插图是静止的,我设计了配音,把图上动物的语言和活动激活起来,为学生的进一步想象拓展了思路,展开了想象。

五、巧借多媒体,优化作文评价

传统的作文评改,教师在台上读,学生在台下听,耳听为虚,学生的注意力得不到高度集中,往往是听了前言忘了后语,效果很不明显。即使是感觉到了语言表达上的问题,但动手修改却感到困难。运用多媒体教学后,作文的批改、修订就直观、简捷、高效了许多,对于典型性问题的作文,我详细批改后,将文章在大屏幕上反馈给学生,既开阔了他们的思路,又可以在互相借鉴参考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让学生“眼见为实”,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集体修改,还可以集思广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上课时,教师将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投影到大屏幕上,引导学生围绕作文要求逐字逐句逐段地进行评改。既方便地实现增添、删除、调序、变换等修改,同时也将一系列的修改符号教给学生,而且还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有针对性地处理。如精彩之处和欠缺之处都可变换字体颜色或加入下划线。既使学生直^地感知了修改过程,又一步步地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如此这般,加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作文交流,实现多向互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作文评价和修改的能力,让他们体验到习作成功的欢乐。

上一篇:三年级作文自我介绍范文 下一篇:农行面试自我介绍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