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综合素质评语范文

时间:2023-03-03 21:05:49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语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语范文第1篇

构建符合首都特点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研制了北京市小学生、初中生、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作为全市推进的指导性文件;形成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体系,突出描述性评价语言运用;构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标准体系,特别重视发挥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的作用;呈现学生本人、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相关社会机构人员参与的多主体评价体系,学生本人是主要的行为记录者和评价者;探索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分别研发初中和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小学生评价手册,供北京市所有中小学生使用。

市、区(县)、校级层面的主要推进举措

1.市级层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进举措

基本形成了市、区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指挥协调,市、区县两级教育科研部门专业支撑,学校领导和教师全面组织实施和管理、全体学生和家长参与的组织管理机制;组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全市培训,区县教委、信息管理人员、学校领导、教务人员、德育主任、教学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代表、任课教师代表等参加培训;分别研制了小学生、初中生、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手册,加强对实践的专业引领和支持;构建评先表彰激励机制,实施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评选,挖掘区县、学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新举措,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采用调研指导、专题研究、经验交流等方式,积累经验、把握现状、发现问题,实现稳步推进。

2.区(县)级层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进举措

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组织机构保障体系,部分区县教委要求学校提出制度管理和保障具体实施意见,如顺义区采用区、校、班三级管理体制共同推进;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监控指导机制,部分区县教委将评价纳入到教育督导,每三年对全区此项工作进行督导,如通州区建立“理念认同与过程支撑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分层负责与信息沟通相结合”的监控机制、“重点指导与典型示范相结合”的基地校辐射引领机制、“搭建平台与整合组织相结合”经验共享机制等;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专题研究,以课题研究或者专题研究方式重点探索,以点带面,如房山区开展学业评价专题、评语词频分析等研究,公布系列研究专题由学校选择并纳入区“十二五”课题申报规划。

3.学校层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进举措

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组织领导,多数学校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德育干部、教学干部为副组长,各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规划、组织实施、监控调整。

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如班主任、任课教师学习领会评价的核心思想,明确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人员、评价时间等系列问题;家长知道应该评价什么,提高家长思想认识,理解和支持评价工作;学生学习和理解评价内容及其要求,掌握评价方法和技巧。

开展富有特色的以校为本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如北京育才学校探索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索班级管理层面借助导师制、班主任牵头协调等推进策略。

将评价内容与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班级建设、校外教育等相结合,将评价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如大兴第二小学将感恩、合作、诚信、责任、包容、快乐作为评价内容并分年级实施。

开展丰富活动为评价搭建平台,把综合素质评价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精心设计主题教育活动,举办体育节、艺术节、环保活动、读书活动等大型活动,为评价积累了更多真实资料信息,提高了评价的实效性和真实性,如大兴第二小学通过举办科技节评选“科技小明星”,读书节评选“读书小状元”,体育节评选“最佳投篮手”“运动健将”等。

对评价中的难点和重点做系统研究,如北京市汇文第一小学的“小学生作业评价”,研究形成了作业总量监控体系、评价方法和方式有了“微创新”,对作业内容进行改革,初步建立学校作业评价监控体系;北京市赵登禹学校的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研究,增加了教师学科诊断评语、期末总结及素质评价的自评和他评、不同阶段的学习成绩表等内容;通州三中探索了综合素质评价服务班级自主管理研究,细化“六大维度”并使电子平台成为班级管理的有效工具。

推进成效

第一,引导各级教育管理者形成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和评价观,带动学校管理、教育模式、学生活动等一系列改革,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学生家长的教育合力明显增强。

第二,构建了具有首都特点的、较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电子平台、组织领导管理模式等),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可行提供根本保障。

第三,率先建立了“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形成了《北京市普通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翔实、客观的定量和定性依据。

第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并不断地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行为表现,不断地获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信息,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促进了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

第五,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发展。教师逐步转变评价意识,学会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看待每一个学生,教师们认识到“我们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简单的结论或与他人比较,而是通过评价来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不断形成并完善自身的素养,使综合素质评价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并成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总之,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要不断修订、完善北京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索评价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使其能够及时、恰当地反映北京市教育发展趋势;深化、提升理念和认识,让教师辩证地看待教育教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系,不断加深理论认识和探讨实践推进模式,培养教师掌握评价方法和技能;总结和推广实践中的典型经验。■ 执笔人邢利红杜文平 ■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语范文第2篇

关键词:模糊评价;素质教育;方法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素质教育就成为改革的推动力。素质教育就是以人类自身的身心素质为对象,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的教育。当前小学素质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在社会方面,人们用考分和升学率衡量学生的素质水平,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考分是最靠的素质;在学校方面,有些学校教学设施简陋,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在教师方面,当前小学教师队伍素质还有待提高,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队伍。这些问题,与素质教育的评价不合理有关。笔者尝试用模糊评价的方法和策略解决这些问题。

一、模糊评价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模糊评价是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受到多个因素影响的事物按照一定的评判标准,给出事物获得某个评语的可能性,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的一种多因素决策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首先,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是一种多因素的评价。一个学生的素质或能力体现在许多方面,在对学生评价时,仅考察少数几个方面是难以做到公平、公正的,必须同时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运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和方法,要先确立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而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数学模型,最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客观评价。例如学校对其学生进行年终考核,就需要了解每个学生这一年中的考勤情况、学习情况、劳动情况、道德品行等,然后再进行综合考虑,给出一个合理的评价结果。

其次,小学素质教育的综合评价是一个模糊评价的问题。除了需要对小学生某一学习内容进行评价外,还需要对小学生不同学习阶段以及平时表现进行评价。因此,小学素质教育更需要根据小学生目前的情况对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效果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最后,在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模糊评价,一方面有利于推动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形成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使素质教育评价有章可循,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二、模糊评价理论在小学素质教育评价中的运用思路

1.确定评价因素集U

小学生综合素质主要有德育素质(身心健康、集体观念、诚实守信和文明举止)、能力素质(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团结协作和创新能力)和学习成绩(每学期各科的平均成绩)。

2.确定评价因素权重A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判时,不同的情况对各因素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对每一个因素要有一个相应的权重。它可由专家评议组评议决定,同时权重分配集必须满足归一性和非负性的条件。可利用层次分析法将人们对复杂系统的思维过程数学化,将人的主观判断为主的定性分析定量化,将各种判断要素之间的差异数值化。我们可以得到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本研究确定的分配权重如下:

一级指标的评价权重值为:A={A1,A2,A3}={德育素质的权重值,能力素质的权重值,学习成绩的权重值}={0.26,0.23,0.51};

二级指标的各项评价权重值为:A1={A11,A12,A13,A14}={身心健康的权重值,集体观念的权重值,诚实守信的权重值,文明举止的权重值}={0.33,0.25,0.22,0.20};A2={A21,A22,A23,A24}={组织能力的权重值,实践能力的权重值,团结协作的权重值,创新能力的权重值}={0.22,0.31,0.18,0.29}。

3.确定评价集W

德育素质、能力素质的得分由教师打评语,本模型设定的评语为优、良、中、较差、差,即评价等级W={w1,w2,w3,w4,w5}={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95,80,70,60,50}。

4.一级评价矩阵

以第一个评价指标德育素质U1为例,设其单因素评级矩阵为R1,即

R1=r1,1 r1,2 r1,3 r1,4 r1,5r2,1 r2,2 r2,3 r2,4 r2,5r3,1 r3,2 r3,3 r3,4 r3,5r4,1 r4,2 r4,3 r4,4 r4,5r5,1 r5,2 r5,3 r5,4 r5,5■

其中ri,j表示第i个评价指标隶属于第j个评价等级的程度,以此类推可得到“能力素质”R2模糊评价矩阵。因为不同评委的权威性及其认识具有差异性,因此除了考虑微课程的指标权重外,还需要综合不同评委的表决权重,此时可采用加权平均分进行计算考虑评价专家组的认识差异,以建立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得出最后的综合评价结果。

三、结论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主要用于待确定客观事物的分析与评价,模糊评价应用于小学素质教育作为一种较新的评价模式,将模糊评价方法用于小学素质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通过将小学素质评价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权重确定并求出评价矩阵,最后进行归一量化处理,这样可以客观、全面地获得准确的评价结论。

参考文献:

[1]黄海东.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模糊评价系统[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版),2012(4):295-299.

[2]张凤.模糊综合评价在教育中的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3(11):159.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语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力资本理论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推进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优化学校整体工作、促进人才培养方式转变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纵观近年来我国各地综合素质评价的开展情况便不难发现,除个别地区走在前列外,大多数探索者依然对如何推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感到困惑与茫然。

为切实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作用,不少地区都尝试着将评价结果与学生的毕业或升学联系起来。他们认为,如果评价结果不影响学生的毕业或升学,就很难引起学校、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足够重视,使综合素质评价沦为“花架子”。但另一方面,在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尚未得到充分保证,相关制度也远不够健全的情况下,盲目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学生的毕业或升学“挂钩”,又很容易受到人们的质疑,甚至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当然,我们不能一直纠结于要不要“挂钩”、是“软挂钩”还是“硬挂钩”等问题,而应该从其他角度来探索新的推进策略。

200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在北京成立。随后,各省、市、区也纷纷成立了相关的评测机构。2010年,沈阳市教育研究院教育评价与质量监测中心成立。随着具体工作的逐年开展,我们惊喜地发现,教育质量监测与综合素质评价存在诸多异曲同工之处,二者的有效融合无疑有助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开展与推进。

一、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教育质量监测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它们都是为了克服“唯成绩论”而提出的。20世纪末期,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趋势愈演愈烈,应试教育带给广大中小学生的不良影响日渐凸显。在这一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概念应运而生,综合素质评价也随之进入人们的视野。同时,由于缺乏全面、科学的教育监测与评估,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又长期存在着单纯以中高考成绩来衡量地方“教育政绩”的倾向,那些原本只能承担选拔的高利害考试被异化为当地教育质量的“晴雨表”,严重影响了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期望借此能够正确、宏观地把握全国中小学生的教育质量状况。

其次,它们都是以“诊断指导促发展”为核心目标的。在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就是要客观地诊断出中小学生在学术能力及非学术能力方面的发展情况,了解其优势与不足,并通过有针对性地帮助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其核心价值取向在于引导、促发展。而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也是以获取数据信息,对教育教学现状作出诊断,进而提供改进策略和决策依据为目的的。

另外,它们都以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内容。尽管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略有差异,但近年来,人们大多以《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为依据,来展开各自的研究与实践。通知规定,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学科学习,即考查学生是否达到各学科课程标准所列出的学习目标;二是基础性发展,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大维度。而据报道,“中国近几年积极加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监测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公民素养、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学业水平和学习素养、艺术素养等六个方面,这不同于常规的学业成绩考试,监测的是学生全面素质状况。”二者的内容一致性可见一斑。略有不同的是,除学生综合素质这一核心内容外,教育质量监测还涉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当然,教育质量监测与综合素质评价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二者现阶段的操作方式上。据了解,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大多以档案袋或评分表为工具,通过学生、同伴、家长、教师打分或写评语来得到评价结果;而教育质量监测大多以试题、问卷或量表为工具,通过施测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来获得监测结果。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教育质量监测的融合,找准二者的结合点很是关键。

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教育质量监测融合的实践探索

尽管综合素质评价与教育质量监测具有融合的可行性,但在现有的评测技术条件下,能实现二者有效融合的切入点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今年的尝试并不求全责备,而是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核心要素中,选取了一些可以通过试题或量表来测量的维度进行监测。例如,作为学生综合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的“创新能力”,主要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活动三方面内容。心理学研究已表明:在创新能力的各组成部分中,创新思维是核心;而与创新思维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发散思维。基于这种“由宏观到具体”的思路,我们选择了创新能力中的几个“点”,借鉴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及发散性思维测验的部分内容,来设计本次监测中有关综合素质的某些问题。虽然最终得到的数据无法全面反映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无疑可以传递出这样一种信号:综合素质评价即便不与学生的毕业或升学“挂钩”,它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将愈发受到重视;教育质量监测不同于传统的学科考试,它所关注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语范文第4篇

一、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解

综合素质评价要求对学生某一过程的学习、品德、行为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它关注的是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发展过程,而不仅仅是最后的结果。它是一种发展性的学生评价,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帮助,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最终目的。它有别于传统的学生评价,传统的学生评价是一种利功性评价,评价内容片面,手段单一,以考试测验为主,过分追求分数,损伤学生的身心健康,评价标准过于量化,过分关注最终结果,忽视学生日常的动态的过程性的评价,往往会造成评价氛围和人际关系紧张。

二、现行综合素质评价的优点

1、突出了评价的整体性。《中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的填写包含了班主任、所有任课教师、家长、班干部和同学,是他们根据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有的表现填写的,评价手册填写具有全面性、全体性,而且在填册时,包括量化考核的各项内容,如:学生品德方面的表现、参加社会活动、身体的变化、日常学习情况等。这样就能全面分析一个学生,既看他的思想状况,又看到他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养成, 既能看到他的优点,又能及时指正他的缺点,使之注意改正。

2、突显了评价的人文性。《中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中有为班主任设定的评语栏,也有为其他科任教师设计的评语栏,教师在写评语时,大多采用亲切的语言,热情地鼓励学生的进步,委婉地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向,突显了评价的人文性,这样的评定方式避免了学困生的尴尬,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从而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更好地获得发展。

3、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评价。《中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重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过程, 给予了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展现个性发展的“兴趣爱好”等板块,为学生自评提供了平台。这些评价栏目的设计,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角,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通过内心的自我唤醒,促进成长的心理需要。

4、注重家长评价的参与。 《中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通过“家长回音”栏目的设置,使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有了展示的机会, 使教师和家长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增强了家校的互动,使得家长更加关注学校里教师对孩子的评价,也把自己对教师、对孩子的期望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当前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

尽管实行学生综合评价已经多年,但是由于存在中考、高考的选拔形式,以及老师家长对素质教育和综合评价认识不够,实施综合评价困难重重,评价方式有待于完善。

1、“唯分数论”的观念在某些家长心中根深蒂固,影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虽然国家也正逐步改进和完善中考、高考政策,但分数仍占很重要的因素,在中考、高考这两根无形的指挥棒下,孩了要想充分发展自已的兴趣爱好,家长便认为其是不务正业。在期末评价中打上“优良”如果没有分数, 便有许多家长打电话来问老师自已的孩子语文、数学分数情况, 而对素质评价手册的有关孩子的身心发展、 实践技能等很不关心。在今后的综合评价中,应就评价工作对家长加大宣传力度,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提高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问题。要让每个家长都清楚孩子的成长不仅体现在文化知识水平日趋丰富,更多体现在道德品质的发展,身心素质的提高以及实践综合能力的进步。

2、部分教师对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评定不够公平。 实行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部分老师眼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其它方面的表现也是优秀的,而成绩差的学生其它方面的表现也是差的。因而在进行综合评价时往往以成绩而定论,没有做到评价的公开、公平、公正。在今后的评价工作中,应科学规范评价的过程和环节,由重结果变为重过程,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发展,善于发现个体的闪光点,适时评价,表扬激励,做好记录,作为总结性评价的依据,为每个学生做出积极、正确的评价,使学生增强自信,健康发展。

3、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评价过程不够完善。 教师一般只在期中、期末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重要依据是期中、期末考试,有的同学平时表现较好,但在考试中失利了,这就真接影响了老师的综合评价,其实,评价还可设立“闪光点”、“光荣榜”等评价栏目,记录学生一学期的突出表现,展示学生的荣誉与进步。

4、扎实搞好学生自评、互评,为学生搭建更多的自我评价的平台。学生的自我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心理活动,是主体在对自己身心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某种判断。自我评价高的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会表现出更多的自信,遇事不怕困难,积极面对,成就动机也高。而自我评价低的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会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遇事不求上进,易退缩,缺乏自信。因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培养自信心,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持和激励作用。我省现有评价手册,在评价主体上虽然体现了学生自评、互评,但在学生素质综合评价量化表中很少提供学生自评、互评的“空间”,大多是教师和家长评价学生的“天地”。

5、注重评价结果运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不能仅仅是填写在素质评价手册上给家长看、给学生看的一个“结果”,它应和学生今后阶段的发展结合起来, 成为学生下一个阶段的目标或发展起点,也应和学校的各项学生表彰制度挂钩,不论是评“三好” ,还是评比学校命名其他荣誉,都应该以素质综合评价手册中的结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依据。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语范文第5篇

一、中小学在综合评价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以来,中小学都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个别学校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大多数教师认为,大凡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综评”结果也一定好。这根本不是“综评”的本来意义,这对于优秀者的成长很不利,久而久之,容易使其养成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的性格。

而且他们认为学习好的学生即便犯错误也是偶然,是可以原谅的,这种迁就学习优秀者的表现,无疑是一种固有的教育思想偏见。可见,在教师眼中,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的都无所谓。学校基本上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近视眼的学生逐渐增多,缺少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不懂得感恩,与父母对着干似乎成了家常便饭,这些行为让父母感到很无奈。

综上所述,学校必须认真思考与积极改进。不断探索有效、可操作、符合学校实情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法。

二、改进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的措施

1.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纳入年末教师岗位责任制当中。首先要成立一个评价小组,小组成员要精心选拔,要有责任心和良好的诚信意识,成员可由校长、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组成,校长负总责起监督作用。

2.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必须转变观念,在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认真开展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而不要把此项工作当成一种负担。

3.要严格按照程序评价即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班级评价、学校评价小组审定,不能弄虚作假。在评价的过程中,要以学生日常表现和学习状况为依据,参考学生“自我陈述”,吸取学生、家长、教师的反馈意见,杜绝以光彩的一面掩盖其问题。评价结束后撰写综合性评语,并将结果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学生本人及监护人,对评价结果优秀的学生,可以在学校公示板上公布。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语范文第6篇

一、亲近评价

学生评价方式的改变,首先就是要对评价观和评价方法进行改革,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立足服务于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从小学生渴望被关注和表扬的心理特点出发,让教师的爱体现在一个个可感知的动作、语言上,让学生生活在爱和希望之中,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和种兴趣的持续增长和良好品格的逐步形成。评价过程本身就是对人的具体关注,说必须要加强情感渗透,成为师生彼此亲近的中间地带。让学生亲近评价,就是让学生从情感上喜欢评价,行为上主动进入评价的过程,又能积极地运用评价的结果完善自我。?我们首先从学生的情感需要出发,改变评价语言的角度,自觉将自己作为学生成长中的引导者,朋友,因人而异,体现明显的个性特征。形成指导性评语、谈心性评语、激励性评语。

二、开放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呈现出开放性特征。1、目标的发展性。?我们实施的学业评价是以实现全体学生全面生动发展为目的,结合学生特定的年龄,认知水平和生活环境确定相应的目标。目标是阶段性的,发展性的,按照人的需求理论,个体的目标在实现过程中,我们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的起点,不同的环境,作出相应的调整,或提升,或降低。每一次的目标调整必定是使目标更贴近人的最近发展区,向着更有利于人的发展水平接近,这种不断矫正的过程,正是推动人持续发展的最佳原动力,是人持续发展的内在增长点。 实验教师在工作中探索中形成了若干操作方法:如心灵沟通法:用一个眼神传递一份关怀,一个勾手,许下一个约定,一次耳语,激起一份信心,一个微笑,给予一种鼓舞。2、主体的多元性。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教师作为评价的主体,学生处于评价的客置,使评价成为教师制约学生的法宝,这种评价主体的单一性,严重影响到了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是教育活动的直接负责人,主要包括学习者本人、教师和家长。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探索形成“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教育评价者”的格局,突破了评价局限在学校内的传统做法,探索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评价小组参与的机制。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作出评价,使学生关心自己的行为与评价结果之间的相应关系,起到了导向和制约学生行为的作用,也让学生明确了评价是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环节,自己是评价的主体。3、过程的开放性。学习的意义不在于最终获取了什么,而在于学习过程中投入以及能力的增长,因而在课堂教学和作业评价中,我们淡化了终端评价,而强化了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向新的目标迈进,以达到激励的最佳效果。通过修正完善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学生明白什么样的学习生活是有利于自身发展,教师明白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学生乐于接受,能促其主动探究,家长明白,在构建学习型家庭中,家长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身示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学生、教师、家长全面参与评价过程中,各司其职,真实记录学生时间段内的表现,不仅把握了达标要求,学生也有了前进的目标,也让教师、家长能结合学生发展要求为其搭建发展平台,进行有个体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这种过程的开放性,充分以学生为本,使之有较多接受评价的机会,能预设目标,自我评价,生生互评,了解自我,发现他人,公开记录过程,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开放评价的各个环节,扬长避短,体验成就感,获得机会,增强自信,从而愉快地面向未来。

三、学会评价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语范文第7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健康成长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那么,如何以一种新的理念,新的尺度去衡量小学阶段的学生?怎样通过科学的评价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与发展呢?笔者认为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应该体现“以人为本”,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

一、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

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全面性原则。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3.自主性原则。

学生是评价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自我教育、自我调整的功能,使评价客观、全面,既得到同学、教师、家长等的认同,又能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4.动态生成性原则。

评价活动本身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评价可根据学生年龄、年段特点,根据校本实际及学期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凸现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达成。

5.可操作性原则。

根据学校、班级实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方法力求灵活简便易行,有利于教师将评价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评价具有较强的实效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

二、评价方法

1.评价要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个性,我们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这一点特别能够体现在我的语文课堂中,在讲授一年级《天上的小白杨》这篇课文时,课文中这样写到“天上一群小白杨,有的站着有的躺……”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那么天上的白杨还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说一说。学生们经过思考会说出许许多多新奇的想法,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对此我都给予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2.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习惯培养至关重要。所以在进行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时,一定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科学的评价,这可以分为学生学习的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方面的评价。

(1)课前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主要包括能否进行课前预习,并且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课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主要包括(a)是否做好课前准备,包括文具和书籍;(b)上课是否注意力集中,没有小动作,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c)是否能准确回答老师的提问;(d)能否与同学交流、讨论、合作;(e)是否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

(3)课后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主要包括能否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能否进行自我检测,总结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关注学生的作业评价。

小学生的作业评价是实施学生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发挥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在学生作业的批改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采用评语加等级的评价形式。教师要多准备一些激励性评语,如:“批改你的作业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不过再仔细一点将会更好”;奖励性评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近你的作业进步了,奖励你一颗“”;商榷性评语“认真想一想,看能不能发现错在哪里”……这样一句赞美的话,一段中肯的寄语,一次奖励的评语或几个奖励的小标志,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4.采用赏识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渴望关注、渴望赏识、渴望赞扬”是学生正常的心理需要。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不失时机的给与表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欣赏的动作,一声赞扬的话语,都能够促使学生身心愉悦,健康成长。

5.关注学生的点滴成长,注重形成性评价方法的使用。

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而且还要时刻关注学生日常学习表现,关注其知识形成的程度,对于其在习惯能力方面的倾听、表达、书写和实践能力都要给予同等的重视。

6.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

充分相信学生有能力进行自我评价和完成对他人的评价,教师在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过程中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把关。在课堂学习和活动中,我会经常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比如:关于读书,我会在学生读完一段课文之后,面向其他同学,问:“你觉得他刚才读得怎么样?”学生都能够从声音、语调、正确流利、有感情等方面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长此以往学生们也变得很愿意倾听他人的评价。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语范文第8篇

为进一步深化学生评价制度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教育局等部门《关于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深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和《县教育局关于改革中小学生评价机制、实施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评价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教育实际,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强调评价的科学性、过程性、自主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健康全面发展。

二、工作要求与方法

1、“全面发展的学生”标准。《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提出了中小学生6个基础性发展目标,即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初中学生的评价标准执行《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小学生的评价标准执行《县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市、县教育局分别编印了《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和《县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供各学校使用。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的使用与成长记录档案的建立。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主要内容有学生基本情况、学业考试或考查等级、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综合性评语等,学生人手一册,在此基础上为每位学生组建成长记录档案,学校应以班级为单位成立评价小组,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代表组成,负责学生成长档案的记录与管理。学生成长记录档案主要由班主任老师保管,定期整理、展示,及时向学生家长反馈。学校应将评价手册的使用和学生成长记录档案的建设情况纳入对班主任和教师的考核。

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与“全面发展的学生”的产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原则上每学期进行一次,评价的方法按评价主体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评价小组评价三种,三种评价在综合评价结果中所占的比重可因年级变化有所调整。学生自评最高不超过30%,互评由本班全体学生或学生代表参与,最高不超过30%,评价小组评价最高不超过70%。初中学生评价可借助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完成。基础性发展目标等级分A、B、C、D四等,分别代表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学生各维度评价等级要依据各评价主体评价的结果综合生成。在学期末综合评价中,六个维度均合格且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达到良好以上的学生,即授予“全面发展的学生”称号,对在某一维度达到“优秀”标准的学生,可授予“**星”称号。

学期末或学期初,学校应对本学期或上学期“全面发展的学生”和“星级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表彰奖励,如召开学生大会或家长会、印制光荣册、在校园广播或校园网上展示等;同时将“全面发展的学生”名单上报县教育局普教股,县教育局将在教育信息网上进行展示表彰;初中应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按照市教育局规定纳入高中学校录取依据,对连续三年获得“全面发展”称号的学生,按照一定的比例推荐到高中学校,由高中学校优先录取。

三、工作重点

各学校要根据市、县教育局文件精神,立足学校实际,制定完善本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方案要体现可操作性、实效性、导向性,突出重点,突出特色。让学生学习有目标,发展有方向;使教师评价有依据;学校引导有层次。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各学校要切实转变德育观念,认真探究符合当代青少年实际的德育模式与方法。注重德育活动的开展,做到德育活动序列化、生活化。继续推进感恩教育和“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不断丰富其内涵。让学生在环境熏陶中感受德育,在活动中体验德育,在日常行为中体现德育。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和公民素养的培育,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坚持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与落实课程方案结合起来。要把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第一要务来抓,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着重抓好音、体、美、必修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学校课程的开设,在确保开全课程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坚持依法治教,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与实施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各学校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各级主管部门有关素质教育的文件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将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规定落到实处;重视学生的艺术教育,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和文化艺术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

四、组织保障

1、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评价制度改革与“全面发展的学生”培养工作,全面落实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成立由校长、德育处等部门负责人、教师和家长代表组成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负责本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学校要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把“以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当前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

2、各学校要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积极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家长、社区在教育教学、学生评价中的作用,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社会环境。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语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生素质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056-0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教师在改革学生学习评价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当这些方法应用于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又显现出许多的弊端,不能满足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需要。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同时担任两个班的授课任务,这也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学生学习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体会到了传统评价观念和方法的弊端。于是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教学评价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评价观念的弊端

传统的学生评价中,教师担任着主体角色,以教师至高无上的身份依托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的优劣。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轻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把卷面分数当成唯一的衡量标准,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学生处在被评判的被动地位,忽视了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

1.评价一定要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

尊重能够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个性,我们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老师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2.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学习是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学生在小学学习中养成的学习习惯能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我认为学习内容掌握的多少可以不断完善,而一个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后是很难改变的,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所以在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时,一定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科学的评价,这可以分为学生学习的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方面的评价。

(1)课前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主要包括能否进行课前预习,并且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课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主要包括:是否做好课前准备;上课是否注意力集中;是否能准确回答老师的提问;能否与同学交流、讨论、合作;是否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等。以上内容可以采取老师评价、同学互评和学生自评的形式。

(3)课后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主要包括能否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能否进行自我检测,总结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关注学生的作业评价

在学生作业的批改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采用评语加等级的评价形式。教师要多准备一些评语,使学生阅读后能激起学习的动力,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获得学好的信心并更努力地学习。

4.采用赏识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当今正推崇赏识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赏识非常重要。赏识和赞美学生就是承认学生的成功。“赏识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他们表扬。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但是每个学生对赞扬的“渴望”都是一样的。对于孩子,特别是小学生来讲,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欣赏的动作、一声赞扬的话语,远远比五彩的服饰和精美的食品来得更重要。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一丁点儿的优点,我们都要加以表扬,但是表扬的尺度要把握好,更不能只凭自己的预先设计进行,赏识时要关注一些小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中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5.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

小学生表现欲极强,教师的表扬能让他产生心理的愉悦,同学的肯定更能让他看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位置,这会让他越发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学生自评能让他自己反思,从而更进步,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在课堂学习和活动中,我会经常让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从而选出表现最佳的学生,这样一来,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逐渐强烈,好学、争上的氛围逐渐形成,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也变得很愿意倾听他人的评价。

三、总结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语范文第10篇

一、重塑教育评价理念

无论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出发,还是立足“人化”的教育,必须正视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评价是调控和激励学生发展的杠杆和动力。2004年,围绕如何在本地义务教育阶段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调研发现,当时绝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在评价主体上是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评价内容则是学生考试成绩;评价手段采取的是以纸笔考试和操作评定等终结性评价。通过深入剖析,大家认识到这种评价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和教育功能,不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和健康成长,更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共识:为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全面发展负责,必须重塑教育评价的理念。

1.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理念。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现代教育评价机制,必须以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全面和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关注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和自我完善,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

2.面向全体、多维发展的理念。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现代教育评价机制,必须面向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位学生,致力于共同发展。建立学生个性化成长的轨迹性发展机制,把学生成长的非线性、线性特点结合起来,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

3.整体优化、和谐发展的理念。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现代教育评价机制,必须关注影响教育评价的诸要素的整体优化,关注评价目标和内容的科学、全面、合理、协调,构建管理者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充满真情和互相关爱的新型人际关系,促进和谐发展。

二、重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我们在大量实证研究与理论思考的基础上,建构了由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等整合生成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验系统,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1.评价目标:关注评价对象的发展性

为了改变过去学生评价中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做法,我们将综合素质评价的目标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导向功能。评价基于学生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性发展目标,这些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方向和依据,是决定学生终身持续发展的目标,它把对学生的评价从单纯的知识能力的考查拓展到对学生全方位的考查。因此,在研制评价指标时,主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来确定,要求学生具备作为一个未来公民所必需的基本素养。

同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素质教育评价观的直接表现,评价的关注点改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将使学校从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策略、教育管理上发生重要变化,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它将引导学校从原来单纯追求学生考试成绩的片面质量观变为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得到全面发展的、蕴涵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教育观。

2.评价内容:重视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我们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通过多方研究、酝酿、讨论,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确定为学生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并与学科学习目标分离。根据我区课程改革推进的实际情况,从科学性和可行性出发,最后确定了“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维度,“诚实守信、社会责任感、兴趣与态度、沟通与分享、健康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二十个要素,“对师长有礼貌、真诚待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自觉维护环境卫生、能够独立思考、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言行仪表符合学生行为规范”等六十个关键表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体系。该内容体系具有全面性,既重视学生成绩,也重视学生思想道德以及多方面的潜能发展,从多维度确立评价指标,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

3.评价主体:突出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我们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让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社区都参与到评价中。

(1)学生自评。学生依据平时的《自我个性展示记录》和《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中的有关记载,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所列的评价内容逐项评价,最后写出自评结论,自评结论要如实评价自己,既要包括优点,也要有有待改进的内容。

(2)同学互评。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分成若干小组开展互评,先由学生个人自我介绍自评意见,出示相关表现材料,然后互评小组评议,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每个学生的六个维度进行评价。让学生参与对他人的评价不仅能够使其更清楚地认识到他人的优势和不足,还可以从他人的评价中多角度地了解自己发展的状况。

(3)家长和社区评价。家长和社区是学生校外评价的主要实施者,学生在校外的表现是学生评价的重要依据和补充。家长和社区收集学生的生活表征,从生活的细微处评价学生。

(4)教师评价。除了从上述六个维度对全班学生进行等级评定外,班主任还要为每位学生写出阶段性评语,任课教师要对学生的突出表现写描述性评语,为学生的成长建立完善的成长记录。

(5)班级评价小组综合评价。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家长社区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以及提供的材料,在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基础上,按“A(优秀)、B(良好)、C(合格)、D(需努力)”四个等级给每位学生评出等级。

4.评价方法:强调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我们在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时,强调评价方式多样性,既有平日的即时评价,又有学生的成长记录;既有学业考核,又有特长表现。这样,使评价更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

(1)即时评价。教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行为观察、访谈交流、情景测验、评语等方式,对学生做出口头、书面或行为暗示等多样与开放的评价,及时评价学生的优点、不足以及发展潜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进步。

(2)成长记录。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发展提高的重要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来自同学、教师、家长的评价信息,学生在学习过程和学校活动中的突出表现,学科检测的阶段成绩,学生的最佳作品等。

(3)学业考核。考核采用书面测试、口试、听力测试、成果展示、实验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书面测试采取闭卷、开卷和开闭卷相结合等不同形式。

(4)特长表现。通过演讲比赛、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对可以量化的评价指标就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如,“运动与健康”中的“运动能力”就是根据对学生进行速度、力量和耐力的测试数据来进行评定的。量化分析的客观性优势得以发挥。对采用定量评价方法比较困难的评价指标,则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如,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等内容具有模糊性,难以量化,则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通过观察、访谈和查阅学生的成长记录等方法给予学生公正的评价,评价结果以“等级+描述性评语”的方式呈现。这样,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突出定性评价,不但使综合素质评定科学、简便易行,而且能更全面、深入、真实地再现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更有效地帮助和促进学生发展。

三、建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策略

我们在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现代教育评价机制中走了一条开拓之路。

1.政策导航,组织保障

为保障评价内容设立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保障评价实施过程的客观、公正、公平,我们从区级和学校两个层面出台了评价过程的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督、申诉、责任追究制度等,建构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监督保障系统。同时,成立了“区———校———班”的学生综合素质立体评价网络,细化了各自的职责。区评价委员会的职责是制定或审核评价的规章制度,对学校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接受和处理各界人士的质询、申诉和举报,纠正评价中的错误,查处违规行为。学校评价委员会的职责是制订学校评价方案,拟订出学校具体的评价程序,确定班级评价小组成员,组织并监督评价工作,对评价结果进行认定,对评价中出现的分歧予以澄清和仲裁。班级评价小组的职责是收集、整理关键性材料和数据,给学生撰写综合性评语,指导学生自评、互评和自我描述,具体开展评价工作。

2.试点建模,全面实施

在调查研究、总结已有经验和广泛吸收国内外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上,我们研制了《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并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多次修改完善,选择不同层次的单设小学、九年一贯制小学和单设初中进行试点。经过研制标准、试点实验、评估完善、修改标准几个环节,各类学校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模型基本形成。在此基础上,全区各校首先根据本校实际选择一个或两个年级模仿试点学校的模型试行后(一般为一年),对试行情况进行评估、完善,然后在全校推广。这既保证了此项工作的积极稳妥,又顺利推进了教育评价的全面实施。

3.科学评价,合理使用

我们按照“个人总结———评议评分———审核审查———公示公开———审批备案”的评价流程对每位学生进行评价。同时,我们使用基于网络的评价系统,所有评价全部在计算机网络上完成,有利于降低评价工作的复杂程度,减轻教师和学生的工作量。参与评定的教师设定了不同的评价权限,同时也解决了保密问题和数据安全问题。采用这种手段,有利于评定工作的条理化、科学化和程序化,有利于真实记录评定过程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确保评定工作的可监控性,有利于评定结果的统计、呈现、保存、调用和及时分析,有利于确保评定工作的公平、公开、公正。

我们把评价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既作为评定“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的依据,又作为学生毕业时的重要参考依据,还作为学生中途转学证明材料。这既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教育导向功能,又确保了评价结果的有效使用。

4.全程监控,持续推进

为了对学校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我们还建立了一套与之相配套的融指导、研究、评估、服务于一体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指导就是对学校、教师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工作,同时,发现典型,总结经验;研究就是参与学校、年级组或班级的评价活动,与学校、教师、学生一起进行有关评价问题研究;评估就是专家组成员依据标准对学校或班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评定,检查其操作是否规范;服务就是帮助学校、教师解决评价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咨询等。这样,就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成为一种开展教育研究、推广教改经验、指导服务教育,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互动过程,同时,这种监控机制有利于引导学校和教师不断改革创新,持续推进教育评价工作。

四、效果与反思

几年的实践,使全体教育工作者更加明确了教育的培养目标,解决了“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的问题。首先,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增强,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后劲,自主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明显增强。其次,评价实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培养目标的进一步明确,从根本上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逐渐成为了课程积极的开发者和有效的实施者,课堂教学形态进一步丰富,教育教学综合效益明显提高。最后,评价实验也促进了学校办学行为的变化,学校明确了新的质量观和人才观,学校德育工作“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明显得以强化。

从几年的实践看来,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1.学生培养和素质评价整合实施的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由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具备多维度多要素,在旧的评价文化和评价体系淡出之前,评价的具体操作往往是复杂艰巨的,因此不少学校重综合素质的评价,轻视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育。学生培养和素质评价究竟该如何整合实施,这有待进一步探索。

2.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区域的适应性研究要进一步加强

上一篇:家长写给孩子的评语范文 下一篇:高中生操行评语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