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获奖科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21:03:05

小学生获奖科学论文

小学生获奖科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些大而空的题目由老师为学生代定,学生束手无策只好找来资料剪剪贴贴本报讯记者近日在采访广州市一次中学生科技小论文竞赛活动中,发现一种新的抄袭风正暗藏中小学校园。 网络时代的“剪刀+浆糊” 在参赛论文集中,记者发现一篇关于校服的论文有些眼熟。翻查以前采访资料,发现以前某中学开展科学活动时一篇初二学生论文的大段文字,与该论文几乎完全相同。于是记者上网利用搜索引擎键入“校服”二字,果然搜出:两篇论文大段文字均原封不动引用自网上。 这是偶然巧合,还是习惯成自然?记者又抽取了论文集中多篇文章,按其论题分别在网络搜索引擎输入关键字,结果发现:多篇论文均直接从网上“拿来”资料,有的论文甚至近乎是用网上资料剪贴而成的。 有老师指出,网络时代学生都以电子文档或课件形式交作业,鼠标点点、复制粘贴便大功告成。 小学生也讨论恐龙灭绝 曾多次带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夏老师告诉记者,每次比赛都会有不少学生论文因为题目太大太空,又没有自己的观点而闹笑话,比如他所见到的《恐龙灭亡探秘》、《谈地球臭氧层的破坏》、《论现代小学生德育教育》《珠江流域水污染研究》、《广州市交通状况调查及改善策略》……这些科学家和政府都尚未解决的课题已经超越了中小学生的能力范围。夏老师表示,这样的题目往往都是辅导老师为了参赛获奖“代定”的,操作过程中学生面对如此宏大的问题束手无策,而各种现成资料和研究成果又很容易获得,不得不找来一大堆资料,剪剪贴贴就成了一篇论文。 中小学生论文应注重过程 夏老师表示,现在中小学流行的学习论文、科技创新比赛、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学习方式,很多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老师“满堂灌”的传统模式,借鉴了国外教育的新思路,但如果只学了皮毛而忽略了本质,就成了舍本逐末。 夏老师建议,小学生论文可以不拘泥于形式,可研究“利市钱如何支配更合理”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中学生则向更深层次引导,要能够动手实践,并强调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观点,如“利用数学建模研究某村庄人口流动”。 夏老师认为好的科学论文必须包含发现、搜集、记录、分析、统计、提炼、写作、介绍、交流,以及协同合作为一体的完整过程,而非剪剪贴贴就可应付差使。

小学生获奖科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选题不适宜

例如有的同学拟的题目是《南京市交通问题调查》,问题那么多,范围那么广,怎么写?还有的同学拟的题目是《宇宙的奥秘》《论科技》《动物实验》等等,都不具体。题目定得不适宜,不容易写出好文章。

2.没有研究的基础

很多文章,只是简单地在网上浏览一两篇文章,摘取点资料凑出来的,看不到是如何研究的。

3.缺乏参考文献

有位同学写了《非洲的眼镜蛇》一文,行文流畅,照片配得又好,但是通篇没有注明资料来源。是自己到非洲考察的吗?一问,不是。如果这样的文章获奖了,发表了,那是鼓励一种什么样的行为?每年这样的文章真还不少。如果对此现象无动于衷,那还叫“科学教育”吗?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缺少对小论文的科学认识

论文是什么?按照《F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论文――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小论文只是说是学生做的,选题小,写得简单些,但是论文规范是不应当改变的。严格的论文,要在“论”字上下功夫,观察也好、实验也好,是为了论证某个观点。在实际生活,我们现在讲小论文,已经是一种广义的说法,不仅有论文,还包括调查报告、研究报告。

2.规范的小论文阅读少

同学们写出的小论文不规范,因为平时就没有看过规范的小论文,这是教育的问题,也是出版界的问题。出版界每年出了那么多书,可是规范的小论文书籍却是找不到。

3.不规范的“论文竞赛”误导

每年都有许多的“科技小论文”比赛,可是有些主办单位自己都没有弄清楚什么是“科技小论文”,不管符不符合要求,都大量评奖,以至让我们的同学弄不清什么的规范的小论文。

三、如何将小论文写好

1.研究为基础

一篇论文,要让人看到你是踏踏实实做了研究的。大家注意到,全国及省市中小学生科技论文评选,获高奖的,绝大多数是研究报告或调查报告。这些报告的后面,都附有大量的调查记录、实验记录,包括过程照片。铜山中心小学周洲等同学写的《秸秆还田提高黑花生单产的研究》,是学校有组织的研究活动的结果。致远外国语小学张欣妍同学写的《探究影响洗衣粉去污效果的因素》,则是个人开展的研究活动的成果。这些作品都受到好评,说明要想把论文写好,首先要把研究做好。有的同学说,“好论文是做出来的”,这话有一定道理。

2.切口要小

研究的选题、论文的选题都不宜大。例如《南京市交通问题调查》这道题,“交通问题”太多,到底讲里面哪一点?“南京市”范围太大,各区、各条道路情况都不同,到底讲哪里?问题多、范围大,不好研究,当然就不好写。南外仙林分校五年级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上述大题目改为《仙林大道交通信号灯调查与调整方案》,研究的问题很具体,写出的报告就很生动、很实在。

3.要以问题为导向

如上面的题目,发现道路交通上有问题,才要去调查、去分析,去提出改进意见。好的论文,大致是三大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许多同学的文章,上来就讲怎么做,这是欠妥的,首先要交代针对什么问题。同学们身边有许多生活问题、学习问题,善于发现,善于在很多的问题中找到别人没怎样关注的问题,认真把它作为课题来研究,就有可能写出好论文。

4.资料必须注明出处

在论文中使用他人的观点,需要指出这些观点的来源。在论文中,对于他人的观点指明来源,就叫作“注明出处”。中国科协副主席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博士明确讲过:“一篇科学论文必须附有参考文献,以说明哪些是前人的意见成果,哪些是自己的研究发现,没有给出参考文献的文章不属科学论文。”这在发达国家,是小学生都必须遵守的。早在20年前,上海出版的《外国中小学教育》就曾经介绍过,“荷兰的小学教育不是以毕业或升学考试结束,而是以学生们撰写研究论文而告一段落。论文题目由学生自选,可以是科技方面的,也可以是史、地、文学的;不过,要求是一致的。都必须用十六开的白纸写十六页,而且要开篇有提纲,附录有参考书目,与大学生的毕业论文的格式毫无两样。”发达国家这样做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让学生做研究、写文章之前,必须看看别人已经研究到哪一地步了,才能避免重复劳动,才能有所创新。同时,这样做也是一种诚信教育。要做讲诚信的好学生,那我们就从写论文开始吧――“我引用的资料都有出处,别人(包括爸爸妈妈)帮助我做研究的地方我都一一说明。”其实,写小论文,不仅要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而且,更要在活动过程中,培养我们诚信的品质、科学的态度。

5.读点规范的指导书

目前,市面上指导小论文写作的书真不多见,这个问题也值得研究。北大教授、著名作家曹文轩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书――《小论文写作7堂必修课――美国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特训方案》,确实是一本好书。里面讲了“如何寻找论文题目”“查资料从哪里开始着手”“如何拟写论文提纲”“如何起草论文初稿及修改”以及“如何提交论文、当众演讲论文”。书中还给出了论文写作的“工作进度表”,相信会对同学们有帮助:

小学生获奖科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诺贝尔生理学;诺贝尔医学奖;研究状况;文献计量

科技类诺贝尔奖(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全世界公认的科技创新最高奖[1],但有关研究对我国的影响,近年较少有详细、确切的专题研究。鉴于此,笔者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例,从文献计量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以《万方数据库》为依据,检索该数据库于1998-2011年间收录的有关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文献(1998年以前未见相关文献题录)。以关键词为检索入口,采用精确检索,共检得有关文献记录420条,经手工检索复核,删除其中重复和与本专题研究相关性不大的题录,实际检出404条。就上述文献的分布、作者简况、研究路向做分析。另就促进我国有关领域原创性创新力陈述一些看法。

1调查结果

1.1文献分布

本次统计范围内的404篇文献(以下简称“有关文献”)包括会议论文8篇,学位论文14篇,还有382篇有关文献刊登在各种期刊上。其中包括医学、生物学期刊56种,载文208篇,占本次统计范围内有关文献的51.485%。其他科技期刊25种,载文82篇 占 20.297%;教育类期刊14种,载文32篇,占7.921%;各院校学报9种,载文16篇,占3.960%;科普及其他期刊30种,载文50篇,占12.376%;会议论文及学位论文共22篇,占5.446%。刊登有关文献6篇及6篇以上的期刊共12种。

1.2作者简况

作者所在地区分布。以有关文献第一机构所在地为准,按省市行政区划分。统计结果如下:

北京市84人次;上海市26人次;山西省20人次;安徽省13人次;江苏省10人次;河北省、陕西省各8人次;浙江、湖北两省各6人次;其余省市从略。作者所在机构类型,供职于高等院校的作者116人次;供职于其他科研、事业单位的作者100人次;供职于行政机关的作者5人次;供职于中学的作者12人次。在本次统计范围内,有171篇文献未标示作者供职机构,占本次统计范围内有关文献的42.327%。这类文献大都刊登在科普期刊、普通教育期刊(如中学生数理化)和其他类型期刊上。基本上不属于学术研究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讲,标示了作者供职机构的文献,大致反映了有关研究者所在机构的情况。

1.3研究路向

1.3.1从主题共现词看研究重点

主题词、亦称叙词。是指在标引和检索中,用于表现文献主题的规范化词和词组,共现词指词汇在文档集中共同出现,以一个词为中心,可以找到一组经常与之搭配出现的词,作为他共同的词汇集,该集合描述了该词的意义及上下义和语境。在本次统计范围内,主题共现词词频高者如下:

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科学家、诺贝尔奖、端粒、衰老、基因沉默、生理学癌症、SIRAN、肿瘤、RNA、干扰、HDV、医学、T011样受体、RNAI、人瘤病毒、嗅觉抑制、教学、甲氰米胍。

1.3.2从文献的类型分析研究内容

分析404篇有关文献后,就其反映的内容及类型大致区分如下。

2讨论

“文献的统计只在统计学上有一定意义”[3]。了解研究状况,必须进一步辨析研究的内容,本次统计范围内,以下情况宜予注意:

2.1从科学学角度对获奖因素的分析

段志光教授等人近年来在这一领域持续地开展研究,分别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科学论文质量[4]、学术影响力[5]、学术条件背景[6]及近年这一奖项获得者论文的影响力等方面开展研究[7];章娟女士等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h指数法和层次分析法等定量研究方法和专题组讨论法为代表的定性研究法对1981-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5位获得者获奖前论文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提示“当前机械地将科学论文评价等同于文本评价、同行评议越来越注重和依靠文本机械量化的现象,都是忽略科学论文评价真正目的的反映。因此,寻求和把握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联结点,成为科学评价制度创新和科技管理决策的责任” [8]。都是颇有见地的讨论。

2.2采用文献计量、科学计量的探析

吴晓东先生对1901-2009年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197位获得者的创造峰值年龄做了研究[9];袁勤俭先生等人对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获奖做分析,归纳出以下特征:获奖者集中在美国的少数机构,获奖成果得到社会认可的时间越来越长,多人分享(获奖)已成为一种趋势[10]。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选择独特的切入点,总会有所发现,并提出值得信服的观点。

2.3与获奖成果相关的研究

在现代科学史上,“一项重大发现可能会开辟一系列创新的研究,导致一连串创新。”[11]与介绍、评价相比,从科学角度对这一奖项的辨析固然有独特价值。但更重要的是,从获奖项目引起的相关研究,如唐小燕女士、李书武先生对小学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血清流行病学的调研[12],都与这一奖项有较为密切的相关性。坦率地讲,在自然科学领域,我国人士能否于近期撷取这类高水平奖,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我们如果认定方向,采取走小步、走稳步、不停步的方式,登这一高峰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3结语

通过一次概略的分析,反映出国内对有关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研究呈现以下特征:

第一,从有关文献数量看,研究较以往有所进展。但近半数的有关文献为介绍、资讯之类。有关资料虽较详尽[12,15],但对促进实质性研究创新的帮助有限。

小学生获奖科学论文范文第4篇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学校研究决定举办2016年科技节暨科技创新大赛,并选报优秀作品参加市第31届泰安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内容:(青少年科技成果竞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

1、小制作、小发明:作品内容不限,要求是学生个人运用有关的科学理论知识制作出的新颖独特、具有实用意义的实物作品。

2、创意设计:指因原材料、工艺等限制未能做出实物的发明创造,但根据科学原理和发明创造方法完成的创新设计。要写出设计的目的、原理(科学依据)、创新之处。

3、科学论文:指中小学生源于科技活动撰写的科学成果论文。如:研究论文、实验报告、考察报告、观察(观测)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

4、科技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与科普意义。

二、活动规则:本次竞赛是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选拔赛,具体竞赛办法见《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规则》(2010年12月修订稿),登录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服务平台查阅。

1、申报项目时,务必按照要求到网站下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标准申报表

2、查新报告:科技创新竞赛项目应提供查新报告,其中技术发明要提供专利查新报告。查新报告的格式会在申报表中体现。选手必须自行对类似论文或项目进行检索,或请专业部门进行查新。

3、研究论文及附件资料:除填写申报书外,还应提交完/,!/整的研究论文,如果需要提交附件资料,复印件即可。

4、原始研究记录或实验数据:申报者须提供完整的项目原始研究记录或实验数据。

5、参加市比赛采取现场评审,由专家评审、学生答辩、社会公众观摩三部分组成,为方便现场评比,须将参赛项目内容以展板形式喷绘,展板规格为120cm×90cm,展示内容不得出现学生姓名、学校名称、指导老师、媒体报道、申请或已获专利、专家评价、以往获奖及其他未经授权的涉嫌侵权知识产权的内容等。以上要求如有不符不予评选。

6、纸质申报材料一式三份与电子版材料装一个档案袋上报。

小学生获奖科学论文范文第5篇

这个判断是错误的。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发现,在教师科学、有效的指导下,学生完全能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按照“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践验证――分析论证――撰写论文”的步骤掌握研究的方法。只要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向生活中的难题挑战,他们一样能当上科学家,一样能让科研成果服务于社会。

十多年来,笔者带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专题研究,使一项又一项研究成果在社会上得以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如,学生们研究出的新型生物灭害方法,社区下岗工人学习后为居民上门服务,赢得了再就业的机会;生态绿化体系研究成果和建议为广州市亚运绿化工程所采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引起了极大反响;使用斜纹夜蛾多角体病毒消灭蔬菜害虫的方法被广州生物防疫站蔬菜基地采用,使更多的广州市民吃上了绿色食品。当一项项研究专题(如“关机自动锋鸣U盘”“利用蚂蚁防治白蚁”“生物制剂消灭蟑螂”“芽孢杆菌毒杀蚊子幼虫”“珠江水质监测鱼类选种”“广州东濠涌生态修复”等)在各级科技比赛中屡获殊荣时,当学生们在人民大会堂获奖后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时,当多家媒体对他们的研究进行报道时,学生们真正体会到了做科学家的成功和骄傲,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同时心中还多了一份社会责任感。

一、发现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问题”是学生进行科学专题研究活动的起点,发现问题是专题研究活动的前提。教师不应成为学生科学研究选题的决定者,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选择权和发言权,而应让他们在学习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选择研究课题,从而激发他们质疑的兴趣,唤起他们探索未知的欲望。

1.在书本中找问题

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基本上在学校,若刚接触专题研究,教师最好先引导学生在书本中发现问题。例如,四年级科学课教材中的“食物”单元,内容多,琐碎又复杂,如果仅按课程编排进行讲授的话,不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于是,在单元学习伊始,笔者引导学生将本章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并向他们提出:“对于这个单元你想研究什么专题?”学生们认真地将单元内容梳理了一遍,提出了将内容重组成四个部分――怎样制作一个合理的食谱,日常食物包含哪些营养成分,怎样延长食物保鲜的时间,生活中的食品常用哪些添加剂等。这些课题都来自课本,很容易被学生提炼和发现。先采用此类选题降低了学生发现问题的难度。

再如,在学完“形状与结构”这一单元后,学生通过大量“纸桥”实验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承受力的大小,从而达到用最少材料获得最大效益的目标。然而生活中是否真的这样呢?学生们提出了“广州市桥梁是否能达到最优功能”的选题。因为广州位于岭南水乡,桥是他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建筑,他们很想知道书本上的拱形、波浪形、工形桥梁的实际应用效果。这种迫切的探究愿望促使他们走遍广州市的每个角落,调查分析了100多座桥梁。学生们从中体验到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巨大,提高了探究兴趣和自信。

2.在生活中发现问题

在学生从研究课本简单易行的问题中取得经验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一些生活创新性问题展开研究。学校每年开展科技创新论文竞赛活动,活动要求研究选题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对于这样的科研选题,到底谁来选?笔者认为,教师不是课题的批发商,学生的创造性和洞察力是课题的真正源泉。教师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课题,让来自生活的问题引起他们强烈的研究冲动。只有他们自己感觉有趣的题目,才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研究动力和高涨的积极性,才会激励他们克服一切困难完成自己的研究。

学生小赖的选题是“利用蚂蚁防治白蚁实验”,由于题目是自己选的,他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始终满怀信心和热情去实践自己的目标。为了找到各种蚂蚁,无论有烈日还是暴雨,他总是利用周六、日的时间到野外寻找蚂蚁。一天下来,他总是满身泥,满身汗,却从不叫苦,对研究投入了无比的热情。

筛选、确立课题是小学课题研究活动中的一个难点,学生能否恰当选择,直接影响学生课题研究活动的成功与否。在确立课题的过程中,教师应按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选题策略的辅导。

⑴科学性。研究课题必须是科学的。例如,有位学生打算研究“如何消灭牙齿中的虫子,减少蛀牙”。这个选题本身就缺乏科学性。这样的研究在立意上就错了,再怎么做也是白费工夫。

⑵实效性。课题必须具有实效性,有应用意义与推广前景,有可预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或效果。学生的选题可以从国家、社会关注焦点、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或日常生活中的奇特现象入手。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到“万亩果园”秋游,学生在那儿自由采摘和品尝水果。可当一个个看似新鲜美味,表面上几乎没有什么虫咬痕迹的番石榴被掰开时,他们发现里面竟有几十条蠕动的米黄色虫蛆!吓得哇哇乱叫。学生请教了果农,才知道这些是桔小实蝇的幼虫,专门钻到水果里面导致水果失收。这也是近几年最令广州果农头疼的一种害虫,造成广州水果出现了大面积减产。桔小实蝇为何会对果树造成这么大的危害呢?人们现在是如何进行防治的呢?学生们选择了这些最有实效性的问题,开始了自己的科学研究行动。

⑶可行性。当研究的课题被学生们认为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的时候,教师还要再仔细想想这个选题是否具有可行性,学生是否能够在自身学识、精力、时间、经济和学校的条件下及周围环境中完成。如爱好天文的学生,得知人们在宇宙中发现碳元素异常丰富的行星时,于是准备研究“宇宙中是否真的存在钻石行星”这一课题。虽然此课题的研究有很大的社会意义,但学生目前的知识、能力还不够,背景资料难以读懂,不能进行相关调查实验,肯定属于学生无法实施的科学研究内容。这样的课题,即使开始研究,以后肯定会因困难重重而夭折。

从生活中真实的问题出发,学生能深深地感受到解决问题的迫切性。如果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疑问,那么,研究成功带给他们的快乐是无法比拟的。如果他们的研究成果能被人们称赞,能解决实际的问题,能服务于社会,那么,还会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研究存在的价值,进一步增加社会责任感。

二、提出假设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提出假设是科学专题研究在发现问题和实验验证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提出假设就是让学生在研究之前,先猜想可能出现的结果或猜想导致结果产生的原因,并作出自己的判断。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动手之前先动脑,增强研究活动的计划性,对观察和实验具有先导作用,使活动有明确的指向和目的。

猜想不是胡猜乱想,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新的研究课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当学生提出自己的设想时,教师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这样设想?”这会让学生在阐述自己想法的同时梳理思路、完善假设,也让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为后面的指导提供线索。在思考假设的阶段,教师要先与学生们一起分析,假设是否科学、合理,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受到启发,将后面的探究活动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

例如,学生在开展“椰心叶甲生物防治”的科学专题研究时发现,给一些高大的大王椰子树喷洒化学农药时,很难将农药准确地喷洒到心叶上。同时大量药液随风飘洒,污染环境,令周围居民意见较大。学生回忆起自己到医院看病时打针和输液的情景,于是提出“把农药直接注射到树干里去,让药液经过树木的输导到达叶心消灭椰心叶甲”的假设。笔者带着学生查阅了资料,发现有对古树进行吊瓶注射营养液促进生长的实例,于是可以推测,通过输导组织运输药液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有了科学灭害的依据,学生重新进行实验尝试。

再如,学生在开展“消灭白蚁之我见”的研究中发现,人们大量使用三氧化二砷(砒霜)这种剧毒药粉消灭白蚁。学生回想起农村的阿姨说过,她家原来有很多白蚁,但自从搬来了一窝蚂蚁之后,就再也见不到白蚁了。于是,这个学生提出了“蚂蚁可以消灭白蚁”的假设。为此,他捕捉了大量的黄丝蚁、大黑蚂蚁、拟黑多刺蚁来进行实验,发现用拟黑多刺蚁灭白蚁的效果真的极好!

在指导学生开展专题研究的教学中,教师就是要这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知识,通过仔细观察,再经过思考和推理而形成一种假设结论,这种假设有利于科学研究的持续展开,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从具体经验向抽象思维跨越,从而让学生养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通过实验发现规律的科学态度。

三、设计方案是科学探究实施的前提

受年龄、心理等因素的影响,面对课外专题研究活动,小学生的兴趣持久性不强,克服困难的意志薄弱。受知识、技能水平的限制,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很可能遇到问题就没法深入研究下去,半途而废。所以,每次探究活动教师都要做好学生探究的引领者,指导学生从一开始就制订具体、可行的计划,为学生在观察、研究中规划好行动路线图。

一开始,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往往漏洞百出,相关因素、无关因素混杂,无法有效地控制无关因素,教师可以通过多组交流研讨的方式,让学生论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在教师引导下逐步剔除方案中的无关因素,明确相关因素,最终形成一个较为完善、可操作的详细方案。(如表1)

学生们经过几次研究过程,就能渐渐掌握专题研究的套路,学会从一开始就先制订可行的计划,并对探究中的某些情况有所预测。然而,当学生要进行较复杂的科学专题探究时,由于范围大、影响因素多,活动方案除了要包括研究器材的准备、成员的分工以外,教师还要重点引导学生设计详细的课题研究方法、活动程序。

四、实践验证是科学探究成功的保证

实施设计方案,验证自己的假设,这是科学研究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研究的进程,既鼓励学生按照计划认真、自主地实施,又应积极关注细节,做到心中有数,适时参与其中,作及时点拨和必要指导,以便适时调控研究的过程。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认真、细致地记录研究过程。记录要长话短说,抓住“关键字”和“核心内容”,把意思表达得清楚、准确。记录既可以采用文字,也可以采用直观形象的简笔画、个性符号、缩略语、关键词等多种形式,甚至贴上剪下来的图片、标本,让学生采用符合自身能力水平的记录方式,达到学生乐于记录、记录能发挥实效的效果。在探究过程出现一些意外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及时、巧妙地捕捉新情况,适当地修改活动方案,调整研究进程,使实验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

例如,有一组学生痛恨家中猖獗的蟑螂,他们兴致勃勃地用菊酯杀虫剂、硼酸、中药瓜蒌皮和蟑螂病毒进行灭害实验,但意想不到的难题出现了:蟑螂讨厌硼酸和蟑螂病毒的气味,即使饲养盒中的食物掺有一点药物,蟑螂们也坚决不吃!实验陷入了困境,无法进行下去。这时,笔者鼓励学生们不要被困难吓倒,想尽办法改善食物的气味和味道。他们尝试了在食物中加油、糖、香精、牛奶、橙汁、大蒜、洋葱等。最后,他们惊喜地发现:蟑螂居然最喜欢洋葱的味道!当混有硼酸或蟑螂病毒的食物增添了洋葱后,能吸引大量的蟑螂前来取食,取食后的蟑螂因脱水或病毒传播导致急速死亡,有效地减少了家庭蟑螂密度。学生们通过这个“意外”,发现了蟑螂最喜爱的食物味道,为今后灭蟑药饵的选择、研制打下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在学生自主探究中,教师虽然不再是主导者,但仍应以参与者的身份轮流参与到各个小组的研究活动中去。尤其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弱、恒心毅力较差的学生,教师更要多一些关注,与他们一起进行观察、实验,共同探讨。

五、分析论证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关键

观察、实验会产生丰富的现象及数据,这是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如果在实验分析阶段一味堆砌材料和罗列过程,学生面对繁杂的数据就容易感到迷惑了。对此,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插图、表格或图表等形式将混乱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数理统计和误差分析来证明推测的准确性,把实验结果与假设作比较,说明结果的适用对象和范围,分析不符合预见的现象和数据,为提出新建议提供合理的依据。

例如,全校学生在进行“广州市载人交通工具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分析”的专题研究中,对各种交通工具内的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共检测了8类99台车辆中甲醛、苯、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微生物、可吸入颗粒、负离子的含量以及湿度、温度等项目,得到了的990个数据。学生光记录这些检测数据就用了一个大笔记本。怎样在这么多的数据中发现规律?笔者和学生们先把数据整合成一张表格。完成后发现,这个表格有7页之多!非常不方便分析结果。

笔者又指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再分类,通过柱形图、折线图、饼状图和单项对比表格等方法将数据分类处理,删除了一些重复数据,压缩了一些对结果影响不大的数据,突出了重要数据内容。这样,数据就一目了然了,数据分析结果(如下)也轻松得出了。

非空调公交车开窗时空气质量较好。在人数超过30人时,空调公交车主要存在着微生物、二氧化碳含量超标,特别是不开空调时情况更加严重;出租车和私家车中甲醛、苯超标较严重;旅游车、单位交通车各项指标均有超标;摩托车、自行车的空气质量与周围环境空气质量情况有关;地铁内各项空气指标均不超标,空气质量最好。

实践证明:这种以事实为依据,以直观表格为形式的数据整理方法在学生科学研究专题活动中的充分应用,能化繁为简,大大提高学生对实验结果和假设的比较、判断效率。

六、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最好的展示

学生完成了课题研究后,就要整理和分析实验、调查的结果,并撰写科学论文。教师指导学生撰写科学论文也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不同的选题及范围有区别地要求:当学生开展的是简单的、课本中的选题研究时,学生只需实事求是地阐述好自己选题的目的、开展的方法、得出的结论即可。

如果学生开展的是针对社会实际问题的科学研究,其科技论文要求就比较高,更加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此类科技论文要求由七部分组成:(1)课题名称和研究人员;(2)研究目的;(3)研究方法,包括实验对象、所用材料、研究具体过程;(4)结果与分析,用数据表、曲线图、照片等形式展示实验成果,并对数据进行具体分析;(5)讨论与建议;(6)收获或体会;(7)参考文献。

当然,小学生的科学论文,虽然要有科学论文的严谨性,要在分析材料、整理实验或观察结果的基础上提出能反映客观规律的见解,但也允许他们在论文中有生动的描述。例如,学生在《利用白蚁消灭蚂蚁》这篇科学论文中,详细地描述了蚂蚁与白蚁从一见面打斗到激战的全过程。生动的描述展示了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过程,也令人感受到学生们对科学研究的无比投入。

蚂蚁和白蚁一见面,就会有激烈的战斗发生。蚂蚁和白蚁的战争主要有两种情况:(1)见到白蚁,蚂蚁主动进攻。蚂蚁用它巨大的大颚对准白蚁最软弱的腹部狠狠咬过去;(2)白蚁先挑起战争。白蚁似乎知道蚂蚁是它的敌人,于是先下手为强,一口咬住蚂蚁后足,宁死不松口。有时蚂蚁很勇猛,一下就能把白蚁咬成重伤,受了重伤的白蚁在培养皿里扭来扭去,不一会就倒地而死了。有时白蚁咬住蚂蚁的足,蚂蚁反复挣扎,因为它的腰比较细,所以可以灵活地反过头来与白蚁搏斗,最后将白蚁咬死。由于蚂蚁的后足还被白蚁咬着,它只能反复地伸缩足,将足慢慢地抽出来,如果失败了,它就会失去一只足……

通过科学专题研究,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学会了自己设计方案、搜集信息,提高了实验、统计、归纳、撰写论文的能力。学生经历科学研究过程,品味了科学家发现的喜悦,体味了成功的滋味与价值。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会打破条条框框对学生思维的限制,从根本上消除对科技创新活动的畏难情绪,使学生越来越乐观,越来越自信。

小学生获奖科学论文范文第6篇

当第2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人赛在人民大会堂落下惟幕,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接旗团团长唐志坚先生向小科学家们发出了热情邀请:“澳门等着你们!澳门人民和青少年将热情地欢迎你们!2006年同一时间澳门再见!”

2006年8月3日――7日,第2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将在澳门举行。

大赛动态

“创新”号航班欢迎你

{主持人:阿星姐、风鸣剑}

阿星姐:很高兴在这里主持第2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栏目,更高兴的是《课堂内外》被中国科协指定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指定读本和宣传媒体,所以我们将会从本期开始向同学们全程报道本次大赛的各方面内容,不管你想了解哪些信息,全体小编都会在第一时间告诉你。

风鸣剑:没错,欢迎来电来信来E-mail。对了,这次创新大赛的英文名称是:China Adolescents Science & Technology lnnovationContest(英文缩写:CASTIC)。对了,还有一个特大号的好消息要告诉各位同学,今年8月我们还会组织大家参加“第2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夏令营”活动,除了去参观其他同学的科技产品,还会去香港的迪斯尼乐园游玩哦,哈哈,想着就激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翻开第58页,详细情况都在上面写着呢。

阿星姐:风鸣剑,看把你激动得,呵呵,你的英语说得也不赖哟。我问你,你知道这次大赛包括什么内容吗?同学们该如何参赛呢?

风鸣剑:谢谢夸奖。大赛的内容包括竞赛活动和展示活动两部分,竞赛活动分为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和优秀科技教师的评选,展示活动包括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览和少儿科幻画展览。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是指在科技实践活动中以及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发明创造作品、工程设计作品和科学研究论文等。展示活动包括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览和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作品展览。

阿星姐:对,同学和老师们可将自己的参赛作品副本寄往《课堂内外》杂志社,注意在信封上要标明“科技创新”的字样。我们将择优予以报道,还可以向大赛组委会推荐哟,咨询电话是023―63659981。目前,全国各省(市)科协正在进行紧张的评选工作,在4月28日前,将把胜出的优秀项目上报给中国科协青少年工作部,本届全国“创新大赛”组委会将对上报的材料进行初评和终评。初评于5―6月进行,对项目进行资格审查和科学性审查,选拔优秀项目入围参加终评决赛。终评除审阅材料外,评委要对参赛学生进行项目问辩,结合素质测评成绩,确定项目所获奖项。

风鸣剑:呵呵,那就搭上“创新”号航班,和我们一起进行一次刺激的、有意义的“创新”之旅吧。

专家点拨

海阔天空地想脚踏实地地干

纪 言

黄尚廉,男,1936年生于四川省乐山市。1954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工程系。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光电信息工程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社会兼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员及光纤工作组智能结构工作组成员,中国光学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等。曾任重庆大学光电仪器系主任、国家教委光电技术及系统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

2006年2月10日早上9点,总算按照约定的时间走进了重庆大学光电学院的办公楼。一位戴着眼镜的长者起身接待了我们,他就是《课堂内外》为大家特邀的本月“创新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光电学院教授黄尚廉,站在我们面前的院士随和客气,不时还发出一串爽朗的笑声,感觉就如同和家里的“爷爷”一般亲近。

我们向黄教授介绍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相关情况,希望他能以自己的经历为各位同学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开出一些“处方”时,黄教授兴致勃勃地回忆起了自己遥远的中学生活:“科普对青少年很重要。我读中学时,很喜欢科普,特别喜欢看科幻小说。当时看了《太空游》,就是讲太空人在天上,不但可以和地球人通话,还能一下子就看到地球,其实那就是现在的可视电话。科幻对学生的创造力很有好处。所谓创造力,就是海阔天空地想脚踏实地地干,这是我经常对学生讲的一句话。把艺术家的想象和科学家的严谨结合起来,就可以创造很多新的东西。”

记者:黄院士,你认为应该怎样培养科技意识?

黄尚廉:主要在于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要知道我们身边都有科学,如坐公共汽车,为什么有的车坐起来会让人感觉很轻松,有的车却让人感觉很辛苦;看到车尾排出来的废气时,就可以想可不可以用一种新的燃料来减少污染呢?以前我读小学的时候,老师教自然课就是带着学生出去“玩”,到田里、山上去,解剖青蛙,捉蜻蜓,捕蝴蝶,等等,而现在的学生只知道一天到晚看书背书,不能生动活泼地学习。理论知识可以在课堂上传授,但更多的是要带学生出去看。如学校应该有个Opcn day,国外大中小学都有,各个学校的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也可以让中小学生去大学校园看看,让他们了解各个专业都是做什么的。

记者:我国的青少年与国外的青少年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黄尚廉:中国的学生都是乖娃娃。国外的学生很活泼,他们的教育不压抑学生。曾经一个美国学者带着他的孩子到我家来吃饭,那个孩子看到好吃的就抢,很大方。我们国内就不一样,压抑个性,星期天还有很多学生闷在家里读书。如果有比较生动的东西,如电视、电脑、实验等,他们就会有兴趣去观察,就会动手。所以创新源于实践,不动手做永远也想不出来问题的究竟。

记者: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呢?

黄尚廉:不能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科技教育。现在的学生学的知识主要是从课本上来,应大量加强实践,这同时也是属于素质教育,而且在哪里都可以做,包括农村也一样,把身边的科技与生活联系起来,比如说杀鸡杀鸭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消化学说、循环学说等。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引导。

记者:想法和动手能力哪个重要?

黄尚廉:要多观察才会有新的想法,多实验,不能凭空想,实践是创新的源头。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这次大赛呢?

黄尚廉:首先,作品应该是自己做的,即使很原始,也是属于原创。要给学生提供观察场所。所有博物馆、科技馆都应对学生免费。

小发明家

15岁获15项中国专利

小发明家:戴瑛瑛(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

灵感来源:生活细节处。

成绩:取暖凳、录音书包、闪光音乐跳绳带、吹气塑料方便碗、旋转发光伞、带电筒文具盒、接触记数健身毯、闪光圆珠笔、吸蚊枪……均获得国家专利。

事件1:看到妈妈正在用电熨斗熨衣服,觉得电熨斗与自行车座板相似,脑海里立刻推导出“取暖凳=自行车座板+电熨斗”的框架。爸爸买来电熨斗和自行车座板,通过安装觉得切实可行,便替女儿申请了专利。

事件2:看到每天中午在学校吃中餐的同学,为了卫生,从家里带碗去学校。学生书包本来就重,再背一只碗,更是不堪重负。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位修自行车的叔叔正在补内胎,受到了启发,联想到如果发明一种“吹气塑料碗”,既便于携带又可多次使用,一定会受到同学们的欢迎。说干就干,她真发明了吹气塑料碗。

爱心和好奇心成就金奖

小发明家:章远骏(浙江嘉兴市余新镇中学)

灵感来源:看爸爸修理机器、洗荸荠。

成绩:小学六年级发明的洗荸荠机获得全国青少年发明金奖。升入中学后,他的这件作品还在长沙获得了全国级的新苗鼓励奖、茅以升科学基金奖。

事件:“我家以前住在村子里,乡亲们将荸荠削好皮来卖。我看到他们洗荸荠太累了,要用一个大网兜装着粘满泥土的荸荠去水里冲洗。这个方法比较‘原始’,冬天又冷,又洗不干净,就想发明个机器帮助他们。”两个星期后章远骏有了初步设想,和爸爸一起用四天时间画出了草图,并制作出了初步的模型。后来经过反复修正把原先的单面滚筒改成双面滚筒,把木柄毛刷改成钢筋毛刷,最后请工人师傅焊接和上漆。一个漂亮又方便的洗荸荠机诞生了。

理想:警察。从发明的角度上来看,警察和发明的关系很大,发明需要逻辑推理,警察破案也需要逻辑推理,而且警察握枪的样子很帅。

大赛咨询台

问:这次是第21届了,以往几届是在哪里举办的呢?(重庆市云阳县・家长提问)

答:第2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于2005年8月3―8日在北京市举行,共有401项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66项,二等奖156项,三等奖179项。至今,大赛已经分别在上海(1982和1993)、昆明 (1984)、兰州(1986)、北京(1988和1991)、成都(1990)、沈阳(1992)、南宁(1994)、长沙(1995)、天津(1996)、西宁(1997)、香港(1998)、呼和浩特(1999)、合肥(2000)、福州(2001)、郑州(2002)、兰州(2003)、成都(2004)等地举办过。每年有近1500万名青少年参加不同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目前,它已经成为我国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问:我想了解一下大赛的奖项是如何设立的,如果我们获奖,会有什么待遇呢?你能给我讲详细一点吗?(湖北省・学生提问)

答:根据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办法》)的有关规定,获全国大赛一、二等奖的高中学生可以享受高招保送的待遇,获省级一等奖的高中学生可以享受高招加20分的待遇(教育部《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凡2005―2006年在校就读的中小学生(包括中专、中技、中师、中职),均可参加各基层举办的相应竞赛活动。而参赛者则要首先参加基层的选拔活动。即参加由各省(区、市)科协牵头组织举办的“2005―2006地区联赛”,再被选拔、推荐组成省级代表团统一参加本届竞赛的各项比赛活动。全国比赛则按各省(区、市)组成代表队,统一组织申报、参赛。

现在各省市设立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凡是获得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在校中小学生都可成为当地“市长奖”的评选对象。

你可以到当地科协或教委进行更详细的咨询,也可以给我们打电话询问,本刊“创新大赛”咨询热线:023-63659981。同时请你继续关注我们的刊物,在接下来的每一期我们将陆续推出创新大赛的全新报道。

问:对参赛作品有什么要求吗?(山东省泰安市良渚镇・学生提问)

答:参赛作品要坚持“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写”的“三自原则”,坚持“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三性原则”。

问:“市长奖”是什么意思?(河南省濮阳市一中・学生提问)

答:最早设置“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的是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这两个城市都于2003年举行了首届“市长奖”评选,北京每年评选一次,上海则是两年一届。天津也在2004年设立了“市长奖”,与上海相同也是两年一届。首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共评出五位获奖者;首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有11名“市长奖”获得者和9名提名奖获得者受到了表彰;首届“天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获奖人数原定不少于10人。

到目前为止,我国设立“市长奖”的城市还有重庆,安徽合肥、安庆、芜湖,河南安阳,内蒙乌海,湖北恩施,四川德阳、自贡等城市。

问:如何写发明作品简介、科学论文摘要?(山东省青岛市二十二中学・教师提问)

小学生获奖科学论文范文第7篇

不妨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几十年前,美国有一家报社招考工人,一个二十一岁的失业青年去应考,主考官问他:“你从事写作有多少年?”青年回答:“只有三个月,不过还是请你先看看我写的文章吧!”主考官看完后说:“你既无写作经验,又缺乏写作技巧,文句也欠通顺,但是内容富有创造性。先试试吧!”失业青年进入报社后,积极开发思维能力,在三个月的试用期间,他“一日一创”,在工作上常有突破,后来撰写出许多科学论文,出版了著名的《思考的方法》一书。这个青年就是现代创造学的奠基人奥斯本。

奥斯本的成功告诉我们,写作成败的因素虽然是多方面的,如知识的多寡、阅历的深浅、智能的高低等,但在诸因素中,思维能力的强弱,则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因为文章是生活的反映,更是思维的成果。任何文章的诞生都是生活素材积累与思维成果积累,再经过触发、思索之后的创造。缺乏写作材料,不可能写出言之有物的文章;同样,缺乏思维训练,不会思考、联想,也很难写出引人注目的佳作。

人们常说:“多读多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本途径。”但是,那种追求故事情节、摘抄只言片语、忽视思维训练的读书,满足于记录生活现象、重复陈词滥调的练笔,即使次数再多,收效是不会大的。

就说赵爽吧,她不仅爱读爱写,而且善于思索,注意锻炼思维能力。每看一本书,她都要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如作者是怎样安排故事情节的,如果自己来写又怎样着笔,等等。她观察生活,注意从一个人的言行去分析人物的性格。她的日记本,不只是记事写人,还写自己的感触、体验等。她那篇获奖文章巧妙的构思、丰富的内涵,正是她多思、巧思的结果。相反,有些人由于不注意锻炼思维能力,尽管苦读苦练,作文的水平却仍然提高不快。

小学生获奖科学论文范文第8篇

一、作文指导,思想太偏。

作文教学应凸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我们培养目标是让每个学生会写作文,而不是个个写“好”作文。,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群体,他们智商存在差异,兴趣有喜厌之分,接受学习能力有大小不同,如果一味采用一刀切,完全违背客观事实。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大多数学生服务的,而不是仅仅为了几个尖子而言,否则学校无法生存。

素质教育已全面推行很多年了,但考试这根总指挥棒依然用分数衡量学生。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夹缝中仍旧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对待作文较差的学生,有些教师不是善善诱导,降低要求,个别辅导,而是让学生背作文,抄作文,其目的是不想让自己所教学科的总成绩难堪。对“翻版作文”、“克隆作文”,在质量监控的流水阅卷中,由于阅卷老师根本不知真相,往往会给这类学生的“杰作”给予高分,实质上,让诚实的孩子吃了亏,助长抄袭作文学生的不良思想蔓延。

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产品。我们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尽管大象力大无比,却不能要求他们飞上蓝天;尽管蜜蜂吃苦耐劳,不知疲倦,但不能搬运巨石和大山。同样的道理,我们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说转变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是当务之急。

二、作文教学研究太少

从市、区两级教研机构这个层面来讲,重点放在阅读教学这方面。一般教学比赛,教学观摩多以阅读教学研究为主,虽有作文教学方面的研究,但缺少常态的、深层次的、系统的、专题性的研究。究其原因,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作文教学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所存在的问题,因此,导致了一种“搁置争议,维持现状”的局面。另一方面,教师在参加240培训中,有关作文教学的专题培训几乎成了真空地带。从信息层面来讲,由于这方面的研究太少,而广大基层教师又听不到有关作文方面的研究信息;他们对自己的作文教学行为要达到什么样的具体要求,掌握什么样的原则,教到怎样的程度,到底有怎样的评价,往往是莫衷一是,导致这种信息极不对称的状况,给一线教师在作文教学上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三、作文要求太高

小学生作文是什么?是让学生实现语言活动的一项过程。这个道理人人皆知,个个明白,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对学生的作文要求提得太高。

首先要明白小学生作文不能跟小说、散文、新闻、科学论文相提并论,小学作文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心态、思维、情感等,能比较通顺、连贯地写入叙事,写景写物,因此所对待小学生作文要求决不能居高不下。

为什么小学生作文要求降不下来?其主要原因:一是优秀作文选推波助澜;二是教师任意拔高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拔高要求又是受到优秀作文的影响。现在衡量一篇作文是否好,具体要求是:素材新颖构思巧妙,结构严谨,内容丰富,语句优美,描写生动,思想健康,中心明确。这样能出自小学生之手的好文章实属凤毛麟角,百里挑一,可谓是沙里淘金。我可以负责地说;那些优秀习作获奖作文,在一定得程度上是经过老师或家长的精心雕琢而成的,并不代表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

四、作文指导方法太死

在作文教学中往往会产生两极分化的倾向。一种是过多地强调表现形式,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遣词造句,怎样列提纲,怎样布局文章结构,怎样修饰句子,而忽略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写出来的文章字词华丽,语句优美,内容空泛,无病,情感做作。

五、作文指导方法太细

在作文教学中,涉及的写作知识很多很广,如审题,选材,处理材料,列写提纲,提炼中,布局谋篇,段落过渡,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有的老师讲得太多太细,无形中把自己的写作思路、写作意图强加在学生身上。因此全班学生的作文如同一个模子倒出来的蛋糕,别无差异。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思维空间,由于老师的摆布而受到了严重的挤压,学生完全照着老师的思路去完成没有自己想法,没有自己感受,没有自己语言的作文。在这样的作文方法传授下,学生的作文怎么会提高呢?

六、作文指导方法太空

小学生获奖科学论文范文第9篇

一、论文报送情况

本届科报会共收到21个市、顺德区、省直属学校以及部分高校报送的论文共685篇。各地均按规定报送了论文,各高校以及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实验中学也分别报送了18篇和7篇。

在收到的685篇论文中,有关学校体育理论的论文26篇,占3.79%;阳光体育活动38篇,占5.54%;“一校一品”及校园体育特色文化建设59篇,占8.61%;学生体质健康53 篇,占7.73%;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机制30篇,占17.08%;体育课程改革38篇,占5.54%;体育教学教法、学法117篇,占17.08%;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38篇,占5.54%;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化发展57篇,占8.32%;校园运动训练与竞赛45篇,占6.56%;校园足球55篇,占8.02%;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46篇,占6.71%;校园体育法制建设32篇,占4.67%,其他50篇,占7.29%。从论文研究的视角分布情况来看,体育教学教法、学法仍然是我省学校体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一校一品”及校园体育特色文化建设、学生体质健康、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校园足球发展、体育考试成为了学校体育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二、评审结果

本届科报会评选出优秀论文431篇,占所报送论文数量的62.91%。其中,一等奖论文86篇,占12.55%;二等奖论文143篇,占20.87%;三等奖论文202篇,占30.36%。各市及顺德区均有论文入选一、二、三等奖,获奖率最高的为广州市,其中一等奖16篇;其次为湛江市,有28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8篇;东莞、中山和深圳有超过24篇获奖,其中东莞、中山有8篇论文获一等奖,深圳有6篇获一等奖;而佛山、珠海以及汕头市分别也有20篇以上获奖。获奖论文中第一作者为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论文有323篇,占74.94%,反映本届科报会论文的作者以中小学体育教师为主体。

三、论文评审过程

为了保证论文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省教育厅成立了论文评审委员会。

6月17~18日,评审委员会对各市、省直属学校以及有关高校报送本届科报会的论文进行了评审。评审专家严格按照本届科报会的要求,以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进行了三轮评审。在上报论文中评出431篇入选论文,经过对拟录取一等奖的论文进行,超出范围的论文按规定取消资格,最后确定拟录取一等奖论文79篇,二等奖论文143篇,三等奖论文202篇。评审结束后,组委会将评审结果在教育厅网站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公示,公示无异议者,正式发放拟录通知。

四、主要研究成果

本届科报会所报送的论文研究领域广泛,研究视角多元,研究内容深刻,研究手段、方法多样。研究成果对深化我省学校体育改革,提升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效果,落实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届科报会论文的主要成果有:

(一)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学生提高运动技能,培养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重要一环。本次科报会论文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运用多学科理论等方法,从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教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

1.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

引入现代教育理论,探索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本次科报会论文对如何更加有效地组织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如,“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实施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研究”一文通过实验对比研究得出:将体育俱乐部作为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引入高中选项教学,能较好地提高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效果。“高中以‘实战技战术组合’为最小单位的篮球教学实验研究”的实验结果表明:以实战技战术组合为最小单位的高中篮球教学,对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提高技能,发展体能,尤其是提高学生篮球创新和实践能力具有显著的效果。“分层教学法在高中羽毛球选项课教学的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中羽毛球选项课教学中,不管是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方面,还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方面,分层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方法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本次科报会论文对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对拓宽体育课堂教学组织思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2.体育教学策略与方法的研究

体育课堂教学手段、方法的探索是本次报告会论文的一个热点。如,“微课在构建学校体育网络学习平台中的应用初探”一文对基于信息化的“微课”引入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果显示,微课在构建高中体育网络学习平台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对促进高效体育课堂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意义。“‘莱格尔跑’在耐久跑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表明:“莱格尔跑”能够提升学生800米(女生)、1000米(男生)等长跑项目的成绩,具有推广价值和意义。“高中篮球选项课补偿性练习促进学生体能素质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补偿性练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技术的掌握,促进学生体能素质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体质弱势学生影响的实践研究”一文认为:“翻转课堂”的个性化学习环境对激发体质弱势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具有良好效果。本届科报会论文对体育课堂教法的研究,为体育课堂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运用多学科理论提升体育教学实效研究

本次报告会论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运用多学科、跨学科的理论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如“小学体育教学融入感觉统合训练的策略研究”提出,小学体育教学融入感觉统合训练可以丰富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有利于深化新课程改革,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有利于体育教师专业成长。“自闭症学生青春期问题行为的运动干预研究”认为,通过多种运动干预对自闭症学生青春期问题防治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可见,本次科报会论文成果对丰富体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学实施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开展校园足球探索,推进校园足球发展

本届科报会论文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对校园足球的研究。3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了《中国足球发展改革总体方案》,将发展足球上升到了“国策”的高度。2025年的时候,国内将建成5万所足球特色学校,在校生达到5000万人。为了推进校园足球的发展,达成国家提出的校园发展目标。本次科报会有相当数量的论文对如何发展校园足球进行了探索,从发展足球校园的环境、影响因素、训练与竞赛等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如,“新课程背景下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中学学段案例分析”,从校园足球文化建设角度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有利于校园足球发展的文化环境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校园足球在学校开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一文对影响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探索,提出发展校园足球要加强制度、资金、社会环境氛围等的建设。这些研究成果对发展校园足球起到了理论引领的作用。

(三)加强对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研究,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为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决定,几年来,广大中小学均在探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路径。如,“2014年广州市荔湾区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表明,该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较好,但是男生的引体向上、女生的立定跳远不容乐观,提出要注重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根据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在测试项目权重设计与标准制定上及时进行微调,以实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有效指引作用。再如,“湛江市近10年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分析”认为,湛江市学生的肺活量与素质指标有下降趋势,这主要与健康意识、运动缺乏、营养失衡有关,提出开展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工作,密切观察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变化趋势,关注并减低影响学生体质健康长期发展的消极因素等建议。显然,这些研究成果将对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维护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

本次科报会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聚焦阳光体育运动。许多论文围绕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体育竞赛与训练、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以及特色与传统体育学校建设等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如,“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化管理的研究”一文开展了将大课间体育活动纳入课程管理的尝试,研究发现: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化有利于大课间的常态化;把大课间和学生体质健康融合,有利于调动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进而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在学校体育竞赛与训练方面,“佛山市构建‘学校化竞技体育模式’的创新性”一文认为:通过政策导向引领学校竞技体育模式的发展,去适应当前背景下的学校竞技体育的风向标和大趋势。关于体育特色、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建设的思考,“基于课程观的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研究”一文对怎样建设体育特色学校进行了探讨,指出当前体育特色学校建设存在着跟风、短视、表面、形式等一系列问题,提出要从大课程的观点出发,针对全面育人的目标,选定特色项目,挖掘项目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与其他学科融和,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建立师生成长的学习共同体,形成极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最终建设成有影响力的体育特色学校。这些研究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出了新思路。

(五)关注体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抓好“牛鼻子工程”

体育教师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和保证。本届科报会关于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职业倦怠、心理特点与健康方面的探索。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分析了本地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认为该地区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严重缺编,很多学校都是由其他科任老师兼职上体育课,导致体育教师专业化程度严重偏低;体育教师自主学习意识不够,特别是利用书籍和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的意识淡薄,影响其专业化的发展;上级领导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将体育列入“边缘学科”,严重阻碍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广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关系研究”表明:广州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属于中等程度,只要社会支持良好、有积极应对方式的体育教师,其职业倦怠程度都会相对较低。此外,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体育锻炼情况等也受到关注。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或多或少存在一定问题,体育锻炼情况不容乐观。这些研究对促进体育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专业成长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五、特色与创新

(一)研究手段与对象多元化

纵观本届科报会的论文,除了沿用传统的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访谈法之外,也有许多作者运用了统计分析法、特尔斐法、移植研究法等新颖研究方法和教育行动研究的范式,说明广大体育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在不断提高,也说明科报会作为学术交流平台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本届科报会论文研究对象也呈现出多元化倾向,除了中小学生、体育教师之外,校园文化、校本课程,甚至教研室建设等都成为了研究对象,说明研究的关注点也不断拓宽。

(二)研究内容实践性强

本届科报会入选论文的一个较为鲜明的特色就是实用性增强。大部分论文为实证性论文,研究内容往往是解决一个技术问题、一个教学问题,一个法律问题,所解决的大多是“接地气”的问题。

(三)研究视野不断拓宽

针对当前学生体质不断下降,运动不足、体育教师缺乏等问题,许多论文不再局限于学校,而是将视野拓宽到整个社会、家庭。阳光体育研究也不仅仅限于校内,而是拓宽到社区。研究不再仅局限于传统手段与方法,信息化等现代手段也被广泛使用。学校体育教育的理论突破了原来体育学、教育学范畴,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跨学科理论也被运用。论文研究视野的拓宽,说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研究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四)拓展了学术交流平台

本届科报会改变了以往论文入选作者的交流方式,取消了墙报交流,一、二等奖获得者均需参会进行论文陈述和答疑。这不但使参会者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且扩大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者学术交流的平台。

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从报送的论文来看,本次科报会论文整体水平较往届有了较大的提高,有很多创新之处与特色,亮点纷呈,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

(一)研究倾向于具体操作层面,理论深度不够

党的十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包括体育在内的教育怎样去践行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是目前教育教学研究领域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遗憾的是本次科报会论文对此方面的研究较少。另一方面,本次科报会所报送的论文对体育课程理论方面的研究也较少。

(二)个别论文作者存在学术不端的现象

从报送的论文来看,部分论文存在着标注不规范现象,甚至个别论文出现抄袭行为。本次科报会委托相关机构对拟录一等奖的论文进行了,对学术不端较为严重者,取消了评奖资格。此次取消评奖资格的论文作者约占10%,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作为体育教师必须严肃法纪,应充分认识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三)学校卫生方面的论文偏少

与学校体育相比,各地对学校卫生领域的关注度明显不高,相关的研究成果偏少。

(四)个别地区对科报会重视不够

大部分地市能够重视本次科报会,通过层层发动体育教师去撰写论文,层层选拔优秀的论文报送,但是还存在着个别重视不够的地市。主要表现在:宣传发动不到位,所报送的论文质量不高等。建议各地进一步加强对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认识,做到早发动,早宣传,多引领,勤指导,力争在下届科报会上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小学生获奖科学论文范文第10篇

1 论文征集情况

本次科报会收到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的论文2 466篇,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论文5篇,论文总数为2 471篇,比上一届增加78篇,为历届之最。其中有17个单位报满了100篇。特别值得提出表扬的是四川省,十分重视本次科报会,广泛动员和组织,报满100篇,大大超过上两届科报会。

根据征文指南,本次科报会按照10大类50个研究领域征集论文。论文征集结果是:学校体育理论167篇、阳光体育运动339篇、学生体质健康256篇、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143篇、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811篇、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162篇、体育教师队伍建设139篇、课余训练与运动竞赛244篇、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76篇、特殊群体学校体育134篇。

按报送论文第一作者的工作岗位分布:小学教师614篇,占24.85%;中学教师1 100篇,占44.52%;大学教师539篇,占21.81%;教研、科研人员114篇,占4.61%;教育行政管理人员52篇,占2.10%;校医、卫生保健人员35篇,占1.42%;其他人员17篇,占0.69%。其中,中小学体育教师最多,占69.37%。

2 论文评审过程

为开好这次大会,经组委会批准,成立了大会学术委员会和论文评审委员会。在结合当前学校体育科研的实际情况、总结上一届中运会(长沙)论文评审经验的基础上,专门制定了《第11届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评审标准》和《第11届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评审办法》,规定了论文评审基本原则和专家职责,明确了论文评审过程中“严把政治关,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严格程序,实行学术民主”的基本原则,统一了“选题有价值、方法适当、结构合理、数据真实可靠、过程规范、成果有创新”的评审尺度,规范了以专家“独立评审”为核心的评审程序,进一步完善了论文评审制度。

本次科报会论文评审委员会由51名专家组成,共划分成17个评审小组,具体为:学校体育理论1组,阳光体育运动2组,学生体质健康2组,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1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5组,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1组,体育教师队伍建设1组,课余训练与运动竞赛2组,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1组,其他(特殊群体体育等)1组。

评审专家的选择遵循以下原则:(1)评审专家由第11届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学术委员会和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共同研究并征得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同意确定;(2)实行严格回避制度,凡申报论文的专家一律不参与论文评审,一个评审小组内不得出现同一地区的两位专家。

本次论文评审工作分6步进行:

第1步,全体会议。召开评审委员会全体会议,明确论文评审的标准、基本原则、办法和程序。

第2步,分组评审。首先,各小组评审专家独立审读匿名论文;然后,各评审小组在专家个人独立评审的基础上,采用小组会议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剔除与本次论文无关的研究。

第3步,独立判断。评审专家根据评审标准确定是否推荐所审读的论文,并对推荐论文予以独立评分。

第4步,评审汇总。将评审专家的评审结果进行整合,入选论文先以得票数排名,得票相等时,再以得分多少进行排名。按排名由高到低录取论文。入选的论文名单由评审组长审核确认并签字。

第5步,公示与查伪。将所有入选论文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委托首都体育学院科研处对入选大会报告的论文进行查伪。

第6步,审核确认。学术委员会(学会理事长、秘书长)对所有拟入选论文进行审核,重点审核一等奖、二等奖论文。同时,结合公示和查伪结果,形成拟入选论文名单呈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本次论文评审过程可以归纳为“小组预备独立审读集中会商独立评分提交结果”流程,这种方式得到大多数专家的认同,认为科学、严谨,既体现专家集体权威,又尊重每位专家独立判断的权利。

3 论文评审结果

经过评审,从2 471篇论文中评出拟入选论文918篇,占总数的37.15%。其中入选大会报告的论文56篇,占总数的2.27%;入选分会讨论或墙报交流的论文338篇,占总数的13.68%;入选书面交流的论文524篇,占总数的21.21%。

按照第一作者工作岗位区分,入选论文中,中小学校教师有576人,占62.75%;大学教师239人,占26.03%;科研、教研人员83人,占9.04%;教育行政管理人员20人,占2.18%。

报送论文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都有论文入选。

4 主要成果

作为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国家最高水平的学校体育科研盛会,本次论文报告会的入选论文,总体上反映了近年来学校体育的研究进展和科研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学校体育的研究水平。

本次科报会的成果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1)有关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转移到对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领域,来自一线教师的研究直面教学实际,不少研究“充满生命活力”,研究成果所透露的信息丰富、生动、真实。这些研究成果,分析了新时期体育教学的现状,揭示了体育教学中的新问题,探讨并实施了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的多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研究设计了与新课程理念更趋一致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手段。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深化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体育课程改革,自2001年开始至今,一直是我国学校体育的研究热点。关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等问题曾经引起广泛的讨论与争鸣。在上届中运会科报会上,出现了关于“课程改革之反思”的激烈争辩。从本届科报会的情况看,课程与教学改革依然是被关注的热点。在报送的2 471篇论文中,这类论文有811篇,数量最多,入选的论文也最多,在报告会期间也讨论得最热烈。但是,与上届科报会明显不同的是:这类论文对于理念、目标、体系等纯理论的空泛争论大大减少了,绝大多数论文聚焦到关于教材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教学质量与教学评价等实践性、操作性领域的研究。这充分体现了体育课程改革从理念争论、观念碰撞逐渐转向教学实践领域的趋势,显示了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务实态势。

有的论文,针对体育教学中传统教材实施困难的原因、不同学段如何采取不同教学策略等进行了研究,如“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结构问题研究”、“相邻学段体育教学衔接方略”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客观实际和教学难点。

有的论文,研究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并进行教学实验,接受实践的检验,如“板块式教学”、“‘摩斯特’命令式与互惠式教学”等等,这些研究设计比较科学、研究方法比较合理、研究成果比较可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教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要特别指出的是,一直困扰体育教学领域的评价问题,也有许多论文尝试予以解决。如“小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体育课堂教学测量工具和分析系统应用”等等。

(2)有关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深化了对“阳光体育”实质和内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按整体要求设计,从实际出发,提出了系统整合资源,以保证和巩固阳光体育贯彻实施的许多对策和措施。这些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解决贯彻中央7号文件过程中存在的思想困惑和实际困难,切实推进学校体育工作,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对于“阳光体育”,在理论上,始终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在学校体育实践工作中,同样碰到许多问题。如体育课程与教学、体育艺术“2+1”项目、大课间体育活动、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等等互相交叉。有些人认为,许多内容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是说法不同罢了。对此,有论文分析认为:“阳光体育的内涵与实质是新时期一个引领学生走向健康的系统工程”,“阳光体育”不是“零起步”,是对“过去的总结和深化”,校内、校外一切体育活动都是“阳光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阳光体育”则是对新时期学校体育的新要求和方向。这些观点对于消除上述模糊认识,厘清学校体育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与认识提高相呼应,关于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也逐渐步入实践创新的阶段。如“高针对性‘阳光体育’实践创新”、“整合资源创办体育俱乐部”、“体育艺术2+1技能项目设计”等等,从不同的研究视角提出了推进“阳光体育”开展的办法和措施,避免了此领域的研究背离“体育是实践性课程”的问题,也避免了总是“纠结”在虚空的概念界定、繁琐的理论推导等倾向,显现了理论研究对实践的引领作用。

(3)有关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客观、真实反映了当前我国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亟待提高的的现实。客观地揭示了师资队伍现状与时展要求相比,在足额配置与专业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距。许多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培养培训质量、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等提出了具体建议,这些建议具有比较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体育质量的提高,有赖于高水平的体育教师队伍。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是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更是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有的论文从发展的角度研究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情况。如,“不同代际中小学体育教师群体比较”,调查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揭示了当前体育教师专业水平低、能力差的基本状态,进一步印证了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有的论文,关注体育教师教育和体育教师成长的历程和规律,如“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的演进路径与走向”、“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等研究,提出了许多关于体育教师教育与职业发展的理性思考。

从入选的论文看,教师教育领域的许多论文都将研究集中到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推进多元化教师培训和校本研训的主题。如“国培计划培训模式”、“体育教师在线研修”、“体育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农村中学体育学科跨校联合体教研”、“普通高中体育学科县域集体备课”等研究,创新了培训模式,对深化体育教师培养、培训改革,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4)有关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的研究,突破了以往多数研究集中在行政管理的微观领域,局限于学校体育内部、影响力小的格局,在地方政府法规建设、地方政府规划工程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对我国学校体育整体发展有重要的辐射和示范效应,将在克服学校体育制度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本次科报会论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行政管理者及其领导的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从顶层设计的角度,采取整体规划和宏观管理的方法来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如“强化法律治理 守护民族希望――《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解析”,认真总结、回顾了这项由地方最高权力机关(省人大)为学生体质健康立法的行动过程;再如,“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工程”、“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器材配备工程”、“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评估体系”等,从不同的角度,跟踪研究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为完善各项制度建设、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促进行政效率提高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证借鉴。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颁布施行已近20年,亟待研究修订。《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工程》、《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器材配备工程》等法规、管理制度的建设,为两个《条例》的修订奠定了基础。应该看到,这些政府主导的工作,需要科学的研究,而学校体育研究如果能介入到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则是科研为决策服务、科研成果转化为政策的最好途径,是科学研究追求的目标之一。毕竟,能够纳入法规体系和政府管理的顶层设计,“可以充分体现整体性原则,可以在更高层面整合全社会力量,调动所有的利益相关群体共同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分担责任”。

此外,在本次报送的论文中,还有许多涉及到“城乡学校体育统筹发展”、“体育经费保障”、“体育器材配置与管理”、“升学体育考试标准”、“学校体育安全环境构建与运动伤害救助机制”等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各个层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对破解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的难点,提出了许多可行的建议,有些结论具有一定的案例示范性。

(5)有关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研究,由对体质健康状况的一般性描述,对测试项目的数据分析、比较和对导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原因笼统的分析探讨,转向实实在在的健康管理研究和政策、行为干预研究,为建立解决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管理制度和长效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体育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途径。增强青少年体质,维护学生健康是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20多年来,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趋势难以遏制,这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特别是2007年中央7号文件颁布以来,各种政策措施陆续出台,众多干预手段也渐次推开,但是,到底哪些措施和手段是有效的呢?社会期待一个阶段性的考量和评估。

本届科报会体质健康类的论文报送数量居第3位,从入选的论文看,研究有所推进和创新。有的论文,如“中小学体质健康管理与促进研究”认为:“遏制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不是要等到问题出现后才进行‘补救’,增强体质、维护健康应该是一个‘前置’的主动干预行为。”据此,该研究提出了以建立学生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学生体质健康“主动干预管理途径”,即“测试―评估―健康档案―促进计划―干预跟踪”。这个观点,是基于对30年体质测试、体质调研工作的新认识,符合发达国家将健康管理作为国家医疗事业重要内容的趋势,是体质健康测试、调研工作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的思想基础,是对体质健康研究的创新。

体质健康类的许多研究,对中央7号文件颁布以来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实施的相关政策、措施进行了总结,如“初中毕业体育升学考试对上海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高中模块教学对高中生身体素质的跟踪研究”、“儿童肥胖学校运动俱乐部干预效应研究”等。从长达2~3年的追踪研究结果看,现阶段中考体育制度对促进学生体能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课内外结合的运动处方式干预,对改善学生体质状况也有明显的作用。

(6)有关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研究,以比较完整的研究设计和严谨的研究程序,对体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社会性发展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研究,此领域的研究不仅数量上大大超过上届科报会,而且在研究质量上也比上届有明显提高。

体育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是众所周知的常理,但是,对于不同的体育形式,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条件下能够起作用,具体起什么作用,起多大作用,其作用是否可以持久与迁移等问题,在以往学校体育研究中,较少有专业水准的研究成果。

本次科报会在此领域的研究,内容丰富,主题突出,在规范性、专业性方面有所提升。有的研究关注了体育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和人格发展的作用;有的研究探讨了体育锻炼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体育锻炼对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的影响;有的研究揭示了体育活动对学生自我意识、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规律。这些研究成果为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促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5 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有关组织工作问题

1)关于科报会的组织动员工作。

中学生运动会设科报会已有4届,学校体育科学大会有幸与其相遇也已经3次,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比较好的形式,是制度创新。这种形式由于借助行政的力量,可引起对学校体育科研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事实上,部分省市已经将推进学校体育科研纳入行政管理工作,在激励手段上,将“科报会论文获奖”与“运动会竞赛拿牌”同等对待――解决必要费用、给予同样奖励。有的省规定,将中运会、大运会论文获奖作为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这大大鼓舞了学校体育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改观了地方学校体育科研局面。

但是,也有部分省市,并没有将推进学校体育科研纳入行政管理工作,对科报会没有进行必要的组织、动员工作。本届科报会,有3个省上报论文数量不足40篇,其中的一个省上报数量明显低于上一届。

尽管科研是自觉的行为,有学者说是思想自由的表现,科研不应该承担过度的外部压力,也不应该受行政的干预,但是,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行政部门为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搭建一个与全国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是很有必要的,是行政管理机构应尽的责任。

2)关于论文的初步审核和筛选工作。

科报会的论文征集通知,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通过举办论文报告会,各级推选、组织专家对论文进行评选、推荐等形式,切实保证报送论文的质量”的要求,也建议各地通过查伪对报送的论文进行检查。但是,从各地上报的论文质量看,部分省市区,没有将这些工作落实。上报的论文中,不符合格式要求,分类不确切,作者身份不符合征文对象规定,雷同、低水平重复研究的论文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论文分类的混乱,给科报会论文评审的公平、准确带来了不利影响。

另外,科报会论文评审的组织,初审、复审各个环节中也还存在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5.2 有关研究工作问题

1)有关学校体育理论问题缺乏有深度、有创新的研究。

本次科报会选题指南中再次专门设定了“学校体育理论”的研究领域,目的是引导哲学层面的理论探索和机制层面的基础研究。从本届科学大会所报送的论文看,除了略有新意的以“全纳教育”、“生态教育”及“青奥会理想”等角度为切入点的研究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校体育与全面发展、学校体育的育人价值、学校体育课程发展回顾等领域,缺乏有深度、有创新的宏观理论探索;更缺乏运动技能的学习原理与策略、运动干预的生理机制、运动学习的认知规律等的基础研究;还缺乏学校体育区域性推进的发展研究。

2)有关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引导和加强。

为了加强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领域的研究,在本次科报会论文指南中,独立设计了这个研究领域,以期集中研究力量进行专门研究。但是,实际情况不尽如人意,上报论文总数为76篇,为各类别论文中最少的。从论文的质量看,研究设计、现场实施、方法应用、数据统计分析等都有待提高。从论文的类型看,一般的调查多,干预的研究少,对卫生工作实践进行总结和理论提升的少。从论文的呈现方式看,文字描述的多,用数据说明的少。

3)研究者的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尽管本届论文报送总数超过历届,但是,其中部分论文的质量有所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术浮躁倾向和研究人员素质不高。

与上届科报会相类似,许多论文在研究设计的合理性、方法选择的适当性、论证分析的严密性、研究结论的可靠性等方面,都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本次科报会上,个人心得、经验总结、教学感受、概念嫁接、理论移植性的论文有所上升;有的论文,概念界定不清,在体例、格式上完全不符合规范,研究思路不清、逻辑混乱,文字粗糙,这反映研究者缺乏基本的科研训练。

有的论文,如素质教育、体育游戏编制等,属低层次重复研究;有的研究,结论是常识性的普遍共识,缺乏新颖性和创新性;有的研究,简单比较,无限推论,缺乏依据,反映研究者的浮躁。

最需要指出的是研究方法应用和选择上的问题。一是不能使用适当的研究方法支撑研究;二是将所有研究方法都堆砌在论文中,看不出研究结论与研究方法有什么关联。随着教育科研的发展,许多有特色的研究方法不断被引入到科研中,如行动研究、质的研究等,用以解决教育领域研究的复杂问题。但是,在学校体育的科研中,这些方法的应用,还很少见到。

5.3 有关学术风气

为了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防止学术不端甚至学术腐败的发生,本次科报会学术委员会特别设置了多重程序,杜绝不良学术风气的发生。

论文初审结束后,一是全部上网公示,二是委托首都体育学院对入选大会报告的论文进行文献查伪。通过查伪,发现许多问题。比如,与他人已的文字重复比例超过50%;有的论文,尽管注明了资料来源,但是,一篇论文5 000字,60%都是引用他人文字;有的论文,自己引用自己几年前发表的论文,等等。

认真分析上述情况可以发现,这不是科研能力问题,而是学术风气问题。

对查出的问题,学术委员会将结果通知所在省、市、区,请进行核查,所有问题得到核实,无条件取消入选资格。

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本次科报会没有对入选墙报交流及以下的论文进行网络查伪。因此,科报会将保留进一步严肃学术风气的权利。

对于上述问题,科报会后将召开专题研讨会进行研究,同时,对本次科报会上许多老师及各地教研部门、科研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反映的问题,也将予以汇总讨论,争取为新一届科报会奠定更好、更完善的基础。

上一篇:社会工作与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