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机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6 04:58:03

小学计算机教案

小学计算机教案范文第1篇

计算机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教学是计算机教学的核心。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上机课多衍变为教师的演示课,小学生的参与性不强,没有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小学计算机教师的培训中,需要有意识地加强其实践能动性的培训。

首先,培训小学计算机教师应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强化小学计算机教师的能动性,在提高讲义理论水平的同时,提升实践性教学设计的能力。如小学生指法训练课程的理论讲义撰写,同时辅以上机实操训练的教案设计。

其次,增强小学计算机教师儿童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小学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一般在计算机机房进行,机房的开放性课堂形式,不利于教师维持课堂秩序,学生容易出现精神不集中、不听讲等现象。为此需加强小学计算机教师关于儿童心理学方面的课程学习,使其能够准确地找到小学生的兴趣点,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效果。

二、提高计算机教师多元化教学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小学计算机教学模式较为刻板单一,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味地演示、讲授,而学生并未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未感受到教学主体的地位。怎样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从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经验来看,多元化教学模式是当前最佳的教学手段之一。

这种方式可充分发挥计算机学科的优势,在理论教学方面,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在实践教学方面,用互动教学和合作学习等多种模式。因此,加强小学计算机教师的多元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教学手段不应墨守成规,而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的过程,对于小学生的计算机教学则需要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开辟新的教学思路,以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计算机教师的培养过程中,除增加其计算机应用技术前沿信息外,还应提升小学计算机教师对于计算机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另外,拓展教学思路也很重要,互动性教学、多媒体课件演示、竞赛教学的引入,可大大提升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其次,计算机教学活动是知识技能性很强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多元化教学由于互动性强、学生反馈信息直观等特点,可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发现个别学生反馈效果不佳,亦可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与方法。但这需要小学计算机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掌握丰富的教学手段。

从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经验来看,小学计算机教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小学计算机教师的培养更是尤为重要,提升其知识的宽度和广度、增加技能训练、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多元化教学水平,这些都是小学计算机教师向综合型教育人才发展的保障。

小学计算机教案范文第2篇

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成为社会发展、人们生活的主要载体。鉴于此,我国教育部门要求中小学必须开设计算机教学,借以来促使学生与时俱进,增强自我基本技能,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然而传统的中小学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往往呈现出教学资源结构单一、教学素材和内容形式单一、实施空间单一、开发主体单一等等,不能够很好的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欲望。因此,需要中小学教师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发展需求,来挖掘教学资源,进而采取多元化的形式来丰富课堂教学,提升中小学的计算机教学质量。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中小学计算机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以教材为基准,延伸、拓展其范畴 在传统的中小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按书来设计教学计划,不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材的内容是有限的,而计算机的知识是无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内容形式,转向以教材为基准,“四面开花”,拓展中小学学习的知识面,整合一切可以运用的教学资源,强化中小学计算机教学资源的建设。建构助于就学生的学习曾提出“情境中的自我建构过程”的说话,即:教学情境、生活环境、学生自身的人才资源等等在教学中都有着很强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减等,促使教学资源的纵深开发。笔者在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为基准,围绕着新课程标准要求,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的顺序安排进行了整合、调整,并将知识与知识之间相连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将教材资源转化成为能够促使学生增强技能的“学习包”,有助于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这样重视对教材的利用和开发,秉承“就地取材、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力争开发其具有特色的教学资源,借以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充分体现教学资源的作用和价值,进而促使更多的教师来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丰富中小学的计算机课堂教学内容。 二、运用网络延伸中小学计算机教学资源的来源范畴 中小学计算机教学资源一般来源于教材、辅导资料等,途径较为单一。近些年来随着网络化教育的出现,在未来的发展中网络可以说是教育开展形式的有效途径。他能够打破实践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教师通过网络共享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通过网络教育的形式来延伸计算机教学资源的来源范畴。笔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第一,以教育研究结构为基准,利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开展三位一体的教学资源详细需求,进而来设置教学计划、总结教学资料等,确保教学资源的正确性;第二,直接以教学为资源收集的来源,即:通过网络下载一些名师的课件、教案、教学心得等,来整合教学资源,促使资源的共享。如:笔者一般是将自己的教学计划上传到教师群或者是教师网站,来与同行进行交流,进而不断的修改,完善教学资料库;第三,运用网络资源共享来进行资源整合,即:通过互联网可以找到国内外许多关于中小学计算机教学的资源数据库,教师可以从中整理出适合自己学生实践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开展计算机学习。总之,教师要不断的运用多样化的手段充实教学资源,也只有教师充实了教学资源,学生才能够全面的掌握计算机知识并运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探索计算机资源的应用模式,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教学中也一样,只有实践了才能得知资源是否真正有效,教师开发教学资源的目的在于有效的利用,也只有有了优质的、有效的教学资源,才能够促使中小学计算机的持续发展。因此,在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秉着应用的心态来挖掘教学资源,不断探索计算机资源的应用模式资源途径,促使资源建设的应用性形成。这样以来就要求教师在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信息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增强对计算机作用的认知和了解,借以来提升自我观点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必不可少性,进而,自主的树立正确学习计算机的态度,增强自我学习计算机的动力和积极性。如:笔者在教学中,加强与一线教师的沟通,并经常关注其最前沿的信息,如:研究成果、教案、创新教学案例等资源,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来,让教学资源得到深层次的应用。同时,在实践中不断的创新、探究,确保教学资源的实效性。 总而言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教学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和作用,作为教师应明确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实际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来不断的进行教学资源建设,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诱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最大限度的提升中小学计算机教学的质量,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计算机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培养 应用能力

在当今信息时代的大潮下,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计算机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对于学生来说,计算机应用能力不论是对今后的深造学习还是择业就业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是否能熟练地掌握有关的计算机应用和和操作技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好坏和今后能否顺利就业。因此,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一、如今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都配备了家庭电脑,很多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时期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在中学阶段也学过计算机课程,他们对简单的并有确定答案的计算机的相关问题基本上都能回答。但是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操作仅限于打字和玩游戏,对于计算机的其他应用功能的实操水平有待提高。此外有一部分来自农村乡镇的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相对缺乏,更谈不上掌握实操技能。可以说如今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水平是参差不齐,总体偏下的情况。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注意培养、训练和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广大计算机教师们应该共同探讨研究的焦点,我们在整个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必须创造性地进行计算机教学,摸索更合适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二、根据自身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侧重应用兼顾基础理论

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首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开创性思维,将被动接受地知识为主动地参与教师教学活动。其次,教师在讲授计算机基本理论之外,更应该突出实用操作的教学。对必需的计算机基础理论方面,应该采用“加强、补充、提高”的教学方法,只要使学生们基本掌握就可以了。对实际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方面,应该增加实验课程的比重,精讲操作,并且让学生们多练多操作。最后,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应该结合教育部对学生们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要求、国家进行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当今职场对学生们的计算机水平要求等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使计算机教学更有针对性、实用性,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和职业岗位的需求。例如,笔者根据学生今后就业的需求,将办公软件应用的教学要求,由初级应用提高到高级应用,使学生由基本的会用提高到用好用活用精,使他们能够超出一般人的电脑办公的操作水平,这样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快、做得更好、做得更规范,这样在择业时就有了明显的优势。

(二)因材施教

1.不同专业不同对待。学生因为学习专业的不同,往往在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如果对待不同的学生都统一用一个教案,那么显然是不科学的。这时,我们就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专业来进行教案的调整,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知识,掌握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比如在上EXCEL的课程时,对理工类专业和文科类专业的学生,笔者分别采用“EXCEL的理论知识概论”与 “直接应用”的两种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并且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来设定不同的学习案例,让学生们在操作的过程中掌握实际应用的能力。再比如,在上POWERPOINT的课程时,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准备不同类型的贴近他们专业的教学案例来进行讲解,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不规定既定的课题,而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喜好制作PPT课件,让他们将所学专业和计算机学习结合起来,学以致用,从而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将学生的专业知识结合到教学案例讲解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能够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本学科的研究与实践中。

2.不同水平不同对待。由于种种主观、客观的原因造成学生本身的计算机水平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兼顾好上中下三个水平的学生,尽量避免出现高水平的学生无兴趣,中等水平学生没提高,低水平学生跟不上的情况。为此,我们在制定教案和教学方法时必须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制定。

比如,对待计算机基础好,水平较高的同学,可以专门为他们开设“思考课堂”,用稍有难度的、课外实用的教学案例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待中等水平的绝大多数学生,在他们接受完课堂知识之后,让他们多多进行实际操作,以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熟练程度和实用技能,鼓励他们多学多练;对待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可以适当地为他们“开小灶”,补补课,耐心细致地为他们解决问题,多为他们进行演示,让他们多练习,以跟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

(三)利用网络辅助计算机教学

如今是网络的时代,信息的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局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网络资源来辅助计算机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受课堂时间的限制,课堂教学讲授的知识往往很有限,再加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新的知识需要学生们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应该利用网络将部分教学活动放到网上进行。例如通知、布置作业、上传和下载教学课件、利用论坛交流学习经验等,既方便学生的课后学习和复习,又可以提高学生上网的实际操作技能。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实际操作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走出一条符合时代精神的计算机教学新路子,让学生更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邹英.职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的新尝试[J].科学咨询,2009(6).

[2] 林植浩.如何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J].职业教育研究,2004(1).

小学计算机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 教学 应用能力 培养

计算机学科是集知识性、操作性、实用性为一体,具有发展速度快、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等特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我们在计算机应用过程中,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培养人才的需求,我们必须走出把计算机作为一种理论课程来学习的误区,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掌握,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注重多练多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广大中职计算机教师应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如今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都配备了家庭电脑,很多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时期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在中学阶段也学过计算机课程,他们对简单的并有确定答案的计算机的相关问题基本上都能回答。但是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操作仅限于打字和玩游戏,对于计算机的其他应用功能的实操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注意培养、训练和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广大计算机教师们应该共同探讨研究的焦点,我们在整个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必须创造性地进行计算机教学,摸索更合适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二、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几点思考

1、侧重应用兼顾基础理论。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开创性思维,将被动接受地知识为主动地参与教师教学活动。教师在讲授计算机基本理论之外,更应该突出实用操作的教学。对必需的计算机基础理论方面,应该采用“加强、补充、提高”的教学方法,只要使学生们基本掌握就可以了。对实际操作计算机技能方面,应该增加实验课程的比重,精讲操作,并且让学生们多练多操作。另外,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应该结合教育部对学生们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要求、国家进行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当今职场对学生们的计算机水平要求等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使中职计算机教学更有针对性、实用性,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和职业岗位需求。

2、因材施教。⑴不同专业不同对待。学生因为学习专业的不同,往往在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如果对待不同的学生都统一用一个教案,那么显然是不科学的。这时,我们就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专业来进行教案的调整,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知识,掌握知识,提高应用能力;⑵不同水平不同对待。由于种种主观、客观的原因造成学生本身的计算机水平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兼顾好上中下三个水平的学生,尽量避免出现高水平的学生无兴趣,中等水平学生没提高,低水平学生跟不上的情况。为此,我们在制定教案和教学方法时必须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制定。

3、利用网络辅助计算机教学。如今是网络的时代,信息的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局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网络资源来辅助计算机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受课堂时间的限制,课堂教学讲授的知识往往很有限,再加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新的知识需要学生们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应该利用网络将部分教学活动放到网上进行。

三、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

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为提高他们就业的竞争能力,必须以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主线。而充分调动“双师型”教师的才能,加强实训课程教学又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因此,培养规划上应侧重放在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上,为保证学生毕业之后能有一个“宽口径”的就业机会,必修的课程一定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好,不能让学生有偏科现象,其次是把握好软件与硬件相结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实训课程教学上,强化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在“做”中“学”的“岗位仿真”训练中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学生在“拓展特长阶段”,应开设综合性实训课程内容为主,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作品的方案设计、应用开发和综合思考等项目技术问题分析的能力,并要在实训教学时数上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至少占课时总时数的一半以上。对学习较好的学生鼓劢他们积极参与计算机各种专业团体活动,如:系统安装与维护小组,网络维护小组,动漫制作小组等,通过参与这种活动,开展各种技能竞赛,拓展学生的专业特长,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让学生在参与教师科研和企业实际项目开发为主要方式,使学生学会调研、确定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完成项目的各个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提高项目开发和项目管理的创新能力。

小学计算机教案范文第5篇

所以,我想反思应该分三个阶段吧!分别是教学之前、教学中和教学之后反思。

关键词:小学计算机 教师 教学反思

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下,小学计算机教师除要认真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的素质。每堂课还要认真地进行教学反思。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正如:今天不是昨天的重复,今天会遇到昨天不曾遇到的问题,今天会经历昨天不曾发生的事情!所以做好今天,拥抱明天。小学计算机教师也要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自己自觉地把课堂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反思后成为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不等同于课后追记,其实,教学反思也是教学的重要一个环节,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我一直在思考:教学反思到底要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反思,怎样去反思呢?根据上课的过程和体会来看,我在反复看教案的时候都会对教学计划有新的发现和改变,在讲课的过程中也会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在讲课结束后会总结本课的得失与成败。所以,我想反思应该分三个阶段吧!分别是教学之前、教学中和教学之后反思。

一、在教学之前进行教学反思

在教学之前进行教学反思,是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从学生角度来考虑接受能力的过程。

当学生走进计算机课堂时,他的大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计算机

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成陌生的,空的“容器”。

教师就按照自己的意思去灌输,这样走进教学的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计算机知识、实际操作经验、对电脑的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教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如何“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如:我在讲《奥运五环心相连》这一课时,有的同学已经有美术的功底,对奥运五环已有很深的了解,很快就能用绘图工具画出奥运五环。由于要画的图形是他所熟悉,在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同时。可让同学们观赏他的作品,让这名同学介绍他的经验,绘画方法。很快就能把学生大脑中奥运五环的形像勾画出来,学生兴趣大发,很快就把五个环如何串在一起的问题解决了。

计算机教学主要强调学生实际上机的操作能力,但学生当中实际水平又有差异。有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某些知识早已掌握,而有的学生却对电脑刚刚接触,了解甚少。这不像其他的公共课程,大家基本都处于同一水平,所以要求我们计算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合理设计教学任务,要有基础教学和拔高的层面,能涉及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计算机教学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熟练的进行上机操作,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留出一些时间给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练习。类似如小学数学课堂上倡导的一课时讲课不要超过15分钟。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

二、在教学中进行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教学反思,要及时、自觉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反思,也是教学中及时合理调整教学的手段。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电脑操作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电脑学习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灵活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路和热情,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能起到更好的引导效果。给与学生自我创造能力的发挥和实践。如:我在讲《在网上了解一位人物》这一课时,按教学要求需要能够用“记事本”整理人物的文字信息、并保存图片,这是一种技能的练习。在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只会简单地保存为网页的形式,而没有达到要求。我如是及时进行教学调整,鼓励完成任务较好地学生,将他的作品保存到学生作品档案中,期未会给予奖励。得到我的鼓励的部分学生兴趣大发,主动离座帮助其他同学完成任务。同时欣赏了其他同学的成果,再补充和完善了自己的成果。这样及时地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一举多得。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受益非浅。教学后将反思用一两句话写下来,使自己今后的教学得到启发。

新课程提倡建立多元化、共同参与的激励性评价模式。上课中,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未知欲,也能实现师生间情感体验的迁移。

由于本节课对上机操作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巧用知识迁移,让学生真正经历了探索和发现的研究过程,学生参与到了认知的过程中来,不仅学到了电脑的基础知识,接触到了一些研究电脑技能的方法,而且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不就是我们新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吗?

三、在教学之后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后反思主要是反思教学中的精彩场面和教学中的失误之处。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因而教师的教学难免会出现疏漏与失误。出现失误,课后不进行反思,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而且贻误了不少学生,给学生以思想上、思维上的误导。因而教师在课后一定要思考自己的失误所在,以及产生失误的原因,思考对失误的补救措施。

每天进行日反思,总结一天教育教学的优点和不足,需要我们在教案简略写几句,我想并不需要以成篇阔论的形式写出来;每个月结束时,再以文字形式写出具体的月反思。这样更好地促进教学反思。

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使我在教学中收获很多。翻看自己教案的每节课后的反思,每一节课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小学计算机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计算机 教学 意义 对策

引言: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又曾说过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由此可见由计算机技术引领的信息科学技术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很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在我国小学教育中,计算机教学都得到了广泛的普及,计算机教学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有深刻的意义的。

一、计算机教学的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科技迅猛发展,对于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各行各业几乎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小学计算机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意义是十分重大的。计算机早就已经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毫不夸张的说,每个人都已经离不开计算机。

(一)计算机技术与生活息息相关

在现代的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见计算机。每一天人们都要处理成千上万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多数都是从互联网传播开的,因此计算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正是因为这样才更要加强小学计算机教学工作,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技能。现在的学生接受能力都很强,这也为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小就让学生打好计算机技术的基础,对于以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而且还可以提高对其他科目学习的能力,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现在的学生多数都是小网迷,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网上,对计算机技术属于一知半解。与其让学生自己研究,学校组织起来教学的效果会更好,对学生会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二)计算机技术促进人脑开发

人类制造了计算机,把人类从繁琐的计算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精力去进行科学研究;同时计算机技术也在促进人脑的开发。由于计算和科研的需要,人类会不断的开发出新软件来代替老软件,计算机会不断的更新换代,使计算更为精确、快捷。这一过程都需要有人才源源不断的进行研究、试验,而对于人才的培养就要从娃娃抓起。这也正符合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科学教育放在第一位。在小学里开展计算机教学也正是本着这一战略出发,为将来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从而使我国更加强大。

二、计算机教学的对策

在小学计算机课上教师应该有一套具体的教学策略来教学生,使学生可以更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和探讨:

(一)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自然更愿意学习。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也是一样,教师应该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学习还处于感性认识上,更多时候都是以自己的好恶来判断一门学科的好坏。所以教师应该利用计算机具有声音、影像、动画的特点来制作教案和课件,尽量多安排上机操作的课程,让同学自己操作计算机,教师在一边进行指导,共同完成教学内容。这样学生会对计算机更加的了解,也可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对信息的传播和软件开发会更感兴趣,自然而然也就愿意深入了解计算机教学,教师也能减轻压力,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如此的话,计算机教学工作将变得简单得多。

(二)培养正确的操作习惯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讲解理论知识,还要上机实际操作实践。由于是小学生,可能在自律方面还有很多不足,第一次进入微机室可能会被陌生的环境所吸引,尤其通常情况下微机室里不单单之后计算机,可能还会有一些其他的设备,这些都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和讨论。所以进入微机室的时候教师应该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并且不要大声喧哗。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进行示范,每个操作步骤都进行详细的讲解,强调注意事项,然后在要求学生上机操作。学生在操作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巡视,对学生操作失误的地方要及时纠正;对那些在操作过程中遇见困难的学生要提供帮助,耐心讲解,并且让他们加强反复的练习。这样既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的质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际操作,又培养学生们正确的操作习惯,使操作的步骤有条不紊,避免了不必要的错误的发生,对学生日后的学习提供了帮助。

(三)建立互动的网络

如今网络这么发达,几乎每家都有计算机,这也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了方便。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实施网络教学,这样就使教学工作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随时都可进行。而且在网上教学的时候也消除了学生在课堂上时的紧张感和约束感,表现更能放得开。教师也成为互联网的参与者,与学生的地位更加平等,也使师生关系变得更为紧密,学生会更加信赖教师,从心里把教师当成朋友,消除了距离感。教师也能鼓励学生上机操作,遇到问题是也能及时给予解答,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也方便了教学工作的开展。通过互联网教学也能让学生对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对以后的学习会有帮助。

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对小学计算机教师也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也是越来越明确,可见我国对于小学计算机教育的重视程度。对于小学计算机教师而言,应该有具体的教学策略来实施教学工作,保证课堂的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上机完成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在小学阶段就打好计算机学习的基础,也为将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储备了人才。

参考文献:

[1]邸炜亮.小学计算机教学策略之我见[J].信息技术与教学,2012(3)

[2]白玉湖.小学计算机有效教学的策略[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1(2)

[3]张器.小学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6)

[4]张治忠.小学计算机教学的几点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小学计算机教案范文第7篇

1.1硬件设备陈旧

在我国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必须要有与教学配套的教学设备,如果不能保证硬件设备,也无法顺利开展计算机教学。购买和更换计算机硬件设备需要资金量很大,但是,学校对这一方面的教育投入却比较少。因为学校不能及时更换计算机设备,设备越来越陈旧,很多学校的计算机设备的配置甚至比不上学生自己家的计算机,这就从本质上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降低,阻碍小学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1.2授课标准不统一

由于计算机技术更新和发展非常快,因此,并没有统一的小学计算机教材,虽然小学计算机教材的版本比较多,但是这些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对于小学计算机教学来说,这已经成为阻碍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因为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标准,教师只能参照课程大纲来选择教学的内容,这对计算机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1.3积极性有待提升

除了日常教育教学任务,教师还承担很多和计算机相关的工作,比如计算机日常维护和修理等。这些与教育教学不相关的任务使得教师不能专心进行知识讲解。再加上计算机教师在自身专业素养比较低,有些教师是非专业的教师,这些教师进行计算机教学活动已经比较困难,更何况还要顾及其他工作,这从本质上降低了计算机教师的积极性。

2提升我国小学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2.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与其他学科既相同又不同,相同之处在于,计算机教学同样需要教师进行备课,不同之处在于,备课不仅要准备讲授的知识、准备整个教材的内容,清楚教材特点、重点难点、难易程度,明确哪些知识适合哪些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要备学生,充分掌握和了解小学生的特征,对同一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年级、同一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解,这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控制计算机课堂纪律十分有帮助。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备硬件,计算机正常工作意味着学生可以正常接受知识,想要提升有效的课堂效率,就需要备好计算机,保证计算机能够正常工作,教师还要备多媒体课件,以保证课堂能够顺利进行,完成教学目标。

2.2创新课堂导入

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的一半,计算机教师要抓住课堂开端,先声夺人,组织好课堂秩序。很多教师喜欢在课堂开始时用“昨天我们学习了……,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下一节课”这样的导入语,这一类导入语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想要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就要利用新颖的导语,例如,在开展第一节课“认识计算机”教学的时候,课堂开始便让学生阐述人体组成,学生很好奇地讨论着,接着用计算机的各个部分来比喻人体的各个器官,学生表示出很高的积极性。这样不仅很好地控制了课堂秩序,更使计算机知识更加形象和生动,学生更容易接受。再如,在教授学生插入声音和影片的时候,课堂刚开始我便用计算机为学生演奏学生们喜欢的歌曲,紧接着向学生提问“为何教室里面没有乐器、没有VCD、没有录音机,同学们却可以听到音乐呢?”学生异口同声回答“计算机在歌唱”,接着便说“为什么计算机可以演奏出你们喜欢的歌曲呢?”通过这样的课堂导入,学生们注意力更加集中,兴趣也很浓厚。

2.3教学方法要多变

提升计算机课堂教学有效性并不是让学生纯粹地跟着老师走,很多时候需要小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操作实践中,因此,传统的演示法、讲授法和谈话法已经不能满足计算机教学的要求,这便要求计算机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法等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师将整个班级分为几个小组,每一组都选出一名“小老师”,“小老师”不仅要维持小组秩序,同时引导小组的其他同学开展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骨干作用,使计算机教师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堂中。有些时候,我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由讨论,积极思考,发挥小组整体的智慧来完成布置的题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协调、提高、启发和讨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自学法,自学法的效果也很好,教师不仅要带着教材走向小学生,还要带着小学生走向教材。

2.4开展课后延伸

教师不仅要对课堂工作负责,还要实施课后延伸,教师和学生都要开展课后延伸。首先,教师在上完课以后会发现还有一些问题,为了避免下一次授课再出现这个问题,要求计算机教师要在课后进行及时的改进和反思,不断完善教案,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计算机教学效果。其次,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会在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学生会在课堂上操作,因此,课后作业通常具有实践性。比如,教师布置学生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到互联网上找资料,这个作业为开展下一节课做准备工作。再比如,在教授完演示文稿的知识后,教师布置学生观看海报和校刊,观察校刊和海报上所使用的艺术字和字体,区别字体和艺术字的概念,同时,学生在无意间又接受了审美教育。这样的作业不需要学生太努力,但需要学生用心。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小学计算机教学不仅要注重将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联系,还要引导小学生,使其成为小学计算机教学自主学习的主体,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核心,从本质上保证计算机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

小学计算机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学美术课程;美术教学;电脑教学

1、中学美术课程中使用计算机教学的论述

1.1中学美术课程中使用计算机教学的概念

目前中学美术课程电脑教学是通过中学美术学科与计算技术相结合的模式,其中计算机在中学美术课程中的运用甚多,通过运用计算机更加鲜明的将教师与学生联系在一起,从而不断地与美术资源进行全方位的融合。

1.2计算机教学的作用

普通的中学美术教学在教学课堂上一般都是教师利用黑板板书、普通讲解、实物演示等相关方法来展示给学生,以此希望学生能够深刻掌握并运用自如,这种教学方式相对于比较单一,不能提起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也不能调动学生的课堂气氛。经过一系列调查不难发现,中学生普遍渴望在课堂上能够更加直观的听课,比如加入一些动画元素,这样才能更加活跃课堂气氛与激情。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计算机技术的引用是势在必行的。计算机的应用使得中学美术课程更为直观、更加富于感染力,不断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得美术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审美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于是,因计算机技术的丰富的资源、多样的表现、互动的交流、快速的时间与不断增长的学习氛围区分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所以将其引入中学美术课堂是大大有益的。计算机技术的使用能够发挥学生最原始的学习动力与渴望,激发学生探索学习、主动学习和深远性学习,从而保障了美术教学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

2、中学美术教学计算机技术的定位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试验型)》中谈到“探索”学习领域与“表现”学习领域中要应用摄影机等器材来收集相关素材,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美术创作与美术展示活动结合起来,还提出教师应当掌握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教学的知识,来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制作出完美的美术作品;不断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交流,提高自身能力与不断开阔视野。其中《教材编写建议》里人性化的指出美术教材要以教科书为主,以图片、实物、作品和影像资料为铺。呈现出来的教材将图文编辑一起,强化美术教学的效果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2004))》中指出摄影机等相关器材的使用来收集素材,使用计算机等相关手段来创作美术与展示美术活动,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更为丰富的美术信息,不断开阔视野,有条件的学校要配置多媒体设备。可以看出我国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对教学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是十分重视的。

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是美术教学课堂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给学生讲课的同时,教师不仅仅是运用语言描述,还应当运用相关的课件使学生更加形象直观的掌握,这样才可使学生创作更为顺利。

3、中学美术课程计算机教学案例的分析

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来,主要是使用计算机技术让学生更加直观学习,这是一种基本的认知求学工具;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知识;教学方式是驱动学习任务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模式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因材施教及个培养与小组协作培养的方式相结合。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加以详细说明:

案例名称:《体育剪报》

普通教学用具:黑板、体育剪纸等相关用具

多媒体设备:电脑、音响、投影仪、无线麦克风等先关设备

制作软件:PPT

课件演示播放器:PPT

教学过程:

进行课题讲解——开始图案剪纸

开始放映几分钟篮球赛视屏激发学生上课激情

然后展示一系列连贯动作的体育剪纸图案,讲解课题。

让学生明白体育剪纸图案的寓意

让学生欣赏各类动作的体育图案剪纸。向学生提问:所看到的图案有哪些并且说出其代表的含义?

教师结合上述活动,论述所看到的图案剪纸的概念:这是一种运用剪纸的方法表现体育运动,向同学们展示剪纸有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和2008年奥运会体育剪纸套装,[1]

来分析剪纸图案与一般剪纸图案的不同之处和其代表的涵义,让学生充分感受体育剪纸的魅力。

开始创作体育剪纸图案:

播放一段视屏,让学生了解具体的创作步骤,使之更加形象客观的对创作的认知,给让创作增加可能性。

教师讲解制作步骤,分别讲出其中的重点和要点,并说出注意事项。

教师向学生提问观看完视屏之后是不是有所领悟?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思维的深入扩展,使之将看到的转变成自己所能做出来的实物。明确要求学生的想法,可以播放音乐为他们的创作制造一个合理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发散思维进行创作,教师来回在学生中间进行指导,给有困难的同学予以帮助[2]。

案例点评:

制作完成之后,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现给同学看,并给自己创作的图案予以解释,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来依据学生的作品来一一点评与引导。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特点:

制作的课件运用海量的图片、视屏、音乐来强化内容的表现形式,使讲解的知识更为直观形象,便学生接受,能够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学生理解,还可让学生产生想法,充满动力,平添创作的可能性。

制作的课件应当合理安排图片,使之清晰形象,能够给学生带来没得感受与体验,不断体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利于学生的多方面教学。

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广罗和教学大纲相适应的便于教学的视频,由此将

4、结语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网络技术的深入应用,普通的美术课堂教学方式已经完全不能做到让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与直观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因其良好的图文声像运用技术和独具特色的灵活性,已经完全突破了普通教学的难点[3]。从不断积累的教学经验中显现出来了较好的作用,并为教学做出很好的服务,这是一项全新的技术,也是一项重要的手段,并将发挥其不可磨灭的作用。(作者单位:九江同文中学)

参考文献:

[1]江晓晶.浅谈中学美术课程中电脑教学的必要性[J].新教程2011(31):18—20

[2]王大根.美术教案设计[J].新教案设计2007(30):16—18

小学计算机教案范文第9篇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教育教学现状

1.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课堂学习感到枯燥乏味

2.上课时候学生记笔记存在一定困难,并且会打断教师的讲授的思路,学生也会在听懂与记笔记之间难以选择

3.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教师只能通过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学生学习情况不一样,但教师教授的内容、进度相同,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5.一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

二、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各种现代教学手段不断涌现出来,对传统教学方式带来很大冲击。现代教学手段主要有电视、多媒体教学手段、计算机模拟教学以及网络教学。

1.教学中引入电子教案与多媒体课件

传统备课方式是在理解教材相关资料翻阅、理解基础上,对课堂要讲述的内容进行整理,将其手工书写在教案上面。就手写教案修改来说,即费时又费力,将电子教案引入,能够有效节约教案修改劳动强度,并且可以结合大屏幕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使人能够通过多个感官获取相关信息,有效提升信息资料传播效率。在一些课堂环境中引入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够克服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还能够有效降低教师的劳动强度,使教师能够有更多精力学习接受新知识,不断完善自身专业能力。

2.发展网络教学

使用网络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实现资源共享,还能够为学生提供给多方位、全面学习的资源,能够有效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且网络教学全天都可以进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内容、进度等,有效避免学生因为上课时间冲突而放弃自己喜爱课程的情形。

3.多种教学手段结合

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够与其技术成正比。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材料,才能够有效突出重点、难点。并且,不应该仅仅体现为教学中视听以及色彩的刺激而模糊了教学的目的与要求,不能够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多夸大计算机辅助作用,完全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不行的,反而会减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因此,教师应该将计算机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使其能够优势互补,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小学计算机教案范文第10篇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山东省烟台市1984年就开始引入计算机教学的实验,这个年份现在听起来确实有一些遥远,您作为这一事件的见证者,能不能讲一下当时的状况?

樊志华:1984年,我市在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开始进行计算机教学实验,截止到1998年底,全市中小学已配备从苹果II到奔腾II各种型号微型计算机25439台,计算机教师队伍也从最初的2人壮大到1269人,57%的高中、66%的初中和部分小学开设了计算机选修课。

到了1998年12月,我们通过三级计算机教研网络对全市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基础情况作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各县市区计算机教育设备配置及开课情况差异很大,课堂上4名学生共用1台计算机、教学内容单一或随意等情况非常普遍。

所以,为了使全市中小学计算机教学发展有章可循,我们依据《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烟台市中小学计算机教学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规范》坚持以课程为核心、以教师为关键、以教学评价为机制的基本原则,首次明确了我市中小学计算机的“教学课程规范”、“教学评价规范”和“教学管理规范”。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是的,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是在那个年代,要去为计算机课寻找规范之路,其实并非易事,希望您能够谈一谈您的经验,给同行们一些启示。

樊志华:专业引领—榜样示范—评价激励。这是在1999年5月18日召开的“烟台市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上,烟台市教育局向各县市区明确的落实《规范》的工作思路。

1.专业引领

(1)常规教学引领。1999年8月,我市举办首次全市中小学计算机教师教学培训会议。会议对《规范》进行了重点解读,安排了“如何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坚持‘两主’原则,实现‘两个素质’教育”专题讲座(文稿已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中心网站《教育通讯》上发表),与会代表不仅提高了对课程的认识、明确了任务,也为会后即将举办的学科评优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2)新技术引领。2000年7月,我们与烟台市电信局联合举办了首届烟台市“明天工程”青少年互联网知识夏令营。活动使各县市区代表在中小学尚不具备接入互联网条件的情况下,学习感受了网络基础应用。

(3)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家的引领。为获得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家的专业指导,避免自己能力所限造成工作方向上的失误,我们在2000年递交了加入“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实验区”的申请,并以制定《规范》展示的实力于年底获准成为第二批实验区中的一员。

2.搭建业绩展台,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

(1)举办学科竞赛。1999年10月,举办首届烟台市小学生计算机技能比赛。在“微机英文录入”、“LOGO绘图”和“图文并茂的电脑作文”三个比赛项目中,共有45名学生及其辅导教师获奖。

(2)举行统一考试。2000年7月,首次在初一、初二和高一年级进行了信息技术全市摸底考试,有9个县市区的部分学生参加了此次考试。在竞赛与考试中,某个学生取得优异成绩具有偶然性,但整个团队成员均取得优异成绩则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教学。通过对优胜团队指导教师的表彰,既能够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效应,还有利于引导教师将活动倡导的“任务驱动”学习法、“作品考核”评价法和用计算机为学习生活服务的教育思想贯彻到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来。

3.用优秀教师“资质认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999年11月举办了首届烟台市初中、高中计算机优质课评选活动,2000年11月举办了首届烟台市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活动。在首届中小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奖的38位教师,在之后的课程规范发展之路上发挥了积极的辐射作用,其中有3人已经成长为县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员。

小郑老师:2002年以后,您陆续负责了课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评价研究》、《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这两个课题的产生背景是什么,取得了怎样的研究成果?

樊志华:其实截止到2001年底,能满足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教学要求的微机配备在我市高中、初中和小学所占的比例仅为30%、28%和27%。装备不足,直接导致在每周仅1节课的时间内无法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难以探索用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2002年,烟台教科院旗帜鲜明地对各学科教研员提出“高点定位,争创一流”的工作要求。信息技术学科针对教学装备、课程资源及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将“课题先导,用评价促进课程均衡发展”确定为之后五年的工作思路。

谈到课题,我主持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评价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Fyb011583)的子课题(以下简称《评价》)。课题选择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初中学段为突破口,研发了能够有效促进课程规范发展的“过程性评价+作品评价+终结性考试”的评价系统方案。其主要成果一是2004年将信息技术成功纳入烟台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科目,二是用《初中信息技术练习与评价手册》承载课题为每一节课研发的优质课程资源,使全市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同步出现较大幅度提升。

课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是山东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编号:2004GZ28)。它延用了《评价》课题的工作思路和研究方法,选取教学力量比较薄弱的小学作为突破口,主要成果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六环节教学”模式和《小学信息技术练习与评价手册》。课题不仅解决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什么”、“怎样评”、“何时评”、“谁来评”的问题,还对网络环境下如何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优势互补给出了可借鉴、可操作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使课堂教学向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差异发展、自主发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理想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得到师生、家长的广泛好评。

小郑老师:您认为怎样的信息技术课是高效的?

樊志华:我认为,高效信息技术新课堂体现为学习目标达成用时少、单位时间效率高、师生主观体验积极主动;其本质是在重视教学过程中各教学要素和谐、强调师生思维碰撞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2009年,我市构建信息技术新课堂迫切需要达成的三个和谐分别是“教学环境与教学实践间的和谐”、“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间的和谐”以及“教师素养与学生发展间的和谐”。

小郑老师:那么站在信息技术教研员的角度来讲,您是如何理解教育创新的,又是如何让教师们去进一步体会和实施这种创新的?

樊志华:我们将教学创新理解为:对已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或教学评价等事物进行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改良建议或方案。为鼓励教师参与教学创新与优质课程资源的动态开发,我们试图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并在进行以下尝试。

1.将教学创新融入优质课评审

2006年起开始探索将学科课题攻坚、集体备课融入常规优质课评审活动之中。该制度在以往单纯评选年度优质课的基础上,不仅能同时收获包括教学设计、课件及教学视频在内的一批优质课程资源,而且能引导教师自觉走进课题研究及网络教研。以2007年评优为例,①我们将初一上学期15个课题分成5组,每组3个连续课题;用自选与调配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区县承担的课题,并于优质课评审前一年下发。②每个区县只承担1组课题;每组课题由2~3个区县承担;各区县要通过近一年的集体教研完成选题的同课异构,围绕承担的课题对“初一信息技术教学与小学有效衔接”展开深入的研究。③选手代表区县在优质课评审中展示小微课题研究成果,同一区县选手参评时讲课课题互不相同。④在优质课评价标准中增设教学创新指标,在活动方案中增加“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及“作业素材”的编写体例、格式、要求等内容。

这样的举措,迅速将教师带入与教学相关的小微课题研究之中,同时促进了网络平台上的集体备课。初一上学期从“学习准备”到“期末总评”在内的15个课题的课程资源得到动态更新(每个课题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作业素材”及“教学录像”等内容)。

至此,本年度市级优质课评审由原来单一的评优演变为各县市区课题研究成果的大展台。从2013年起,优质课程资源的评审也将纳入我市的学科评优体系。

2.建立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

自2010年起,我们在网络平台上搭建了小学、初中、高中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由荣获山东省教学能手的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主持。工作室的主要任务是备课与教育科研。一般做法是:将本学期的课题提前分配到本室教师所在的各个学校,每个课题安排2~3所学校进行同课异构,每位教师每学期集中精力专攻一个课题的备课。课题承担者在教学进度前两周教案,其他教师在分享的过程中集思广益对教案进行再加工。工作室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研讨会,每次会议展示交流两节典型课例,在展示中获得好评的教师可以优先参加优质课评审。网络工作室的工作虽然还在探索阶段,但因工作室能为信息技术教师的超大工作量减负且又增效,目前已经得到一线教师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参与。

3.建立信息技术教学群

按小学200人、初中500人、高中200人的规模,在腾讯即时通讯平台上分别建立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群。“群共享”成为学科活动情报的新平台;群留言则为跨校、跨县市区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方便。教学群的使用在提升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工作“当家作主”幸福感的同时,还能转化为自觉行动。例如,海阳行村的孙学涛老师根据我市明年准备用Scratch取代小学LOGO的工作意向,成立了“Scratch群”,为自愿参加Scratch教学实验的老师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4.搭建烟台信息技术教研共享空间

该空间已经成为全市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共享的新平台,学科的优质课视频、同课异构的典型课视频、专题培训会议材料、每个年级每节课的作业素材等课程资源都可以从该平台下载,该平台的使用不仅对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了资源支持,而且对学校网络配置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检验。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目前,很多一线教师在关注学科的走向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缺位,那么您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上一篇:试卷讲评课教案范文 下一篇:春雨的色彩教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