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实习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3 07:57:46

小学教育专业实习报告

小学教育专业实习报告范文第1篇

(2)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完成教案数为四份,试讲次数为四次,上课节数为六节。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查找语文学科的资料及参与制作网络环境下自然学科图表复习专题网站。

(4)教育调查:选题,合作设计问卷,问卷发放,问卷统计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

(5)研究性学习指导:为期两个星期,指导初一(5)班部分学生完成班级主页的制作。

经历了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初尝了身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也更让我体会到当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在这一个月里,作为一名实习教师,我能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处处注意自己言行和仪表,热心爱护实习学校的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全力做好班主任及教学的每一项工作;同时作为一名实习生,能够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并且和其他实习生一起团结协作完成实习学校布置给我们的任务,很好的塑造了我们教育技术专业的形象,给实习学校留下好的印象。

在实习期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

一、班主任工作

首先我能较快的了解整个班级的情况特点。记得刚开始见习时,我和丽萍就急着找班主任潭老师了解班级情况。但潭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去了解。可能当初我们有点不理解。但后来想一想潭老师并没有做错。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眼睛用心去观察了解这个班级,了解学生,毕竟我们面对的还是学生,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一个考验。接下来我就通过班委会议了解了班级的一些日常工作以及班委的一些职责。

其次,我能较快的熟悉和掌握学生的情况。为了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我抓住一切肯能的机会和他们接触交流。除了上课时间,我一直是跟班的。刚开始几天,学生都不怎么和我说话,都非常被动。我发现自己好象很难融入这个班级,原因是彼此还不了解,这时我应该采取主动,通过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慢慢的和他们交流。通过自己的主动以及对他们的关心,学生也逐渐放开来了,都愿意主动找我交流了。师生之间就应该多交流,只有这样,你才能了解学生。

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教学更是实习的重点,以下是我实习的一点心得。

第一是预备阶段。通过指导老师先熟悉实习班级的信息技术上课情况,认识班上的每个学生以及了解他们对于信息技术课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认真听指导老师以及其他同学上课。现在的听课的感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听课是为了学习知识;现在听课是学习教学方法。目的不一样,上课的注意点就不一样,现在注意的是指导老师及其他同学的上课方式,上课的思想思路。接着,根据在大学所学的教育知识和在中学实习听课所学到的,自己在已有的基础上备课、试讲,做足了上讲台的准备。

在经过了前两周的听课、试讲后,第三周我正式走上讲台。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一个天职就是教书,无私地把知识传播给学生。这也是我们实习的重要内容——授课。我初次体会到当老师的辛苦。上一节课,要经过“备课(写教案)——试讲——上课——接受学生反馈的信息——评讲”这样一个流水线。看起来简单,可其中每个环节又有很多小细节,最主要的是“上课”。这个环节,也就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自己还存在不少缺陷。

(1)、个人在讲授知识点时,没有突出重点、难点,过于追求学生的自主探索。

(2)、课堂的调控和应变能力还有欠缺,有待加强。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自己往往还不够清醒,不能很好的处理。我认为一个教师最主要的基本功还是体现在课堂的控制上,我应该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

四、建议

我希望我们学院以后能多和中学联系并和他们建立长期的基地关系,并开展一系列的合作。包括课题的研究开发,教学设计,学科资源网站的建设等等,并把这些任务都布置给我们。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学以致用,同时也可以为我们教育技术做一个很好的宣传。总之要多给我们实践的机会。

小学教育专业实习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乡镇教育教育财政;潮州教育;师资问题;生均经费

一、潮州市乡镇小学教育现状

1.教育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通过对比国家教育部发表的关于2012-2014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广东省在小学教育经费方面的投入在近几年独占鳌头。然而,广东是人口流入的大省,学生基数大,全国普通小学教育经费投入排名第一,但人均教育经费却排名靠后。广东省乡镇小学人均教育经费,约占普通小学96%左右,比普通小学的少,可见广东省虽贵为第一经济大省,其乡镇小学教育投入捉襟见肘,这也是现阶段我国城乡教育差距的真实写照。

2.财政拨款短缺,资金使用效率低。教育经费的获得途径有若干,除了来自财政方面的拨款与财政补贴,还有社会捐助等。两部分资金大部分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并没有用于师资方面。为赢得评比,大量的设备虽然开始完善,但利用率低,许多教师并不擅长或不愿意花r间学习多媒体的运用,这导致投入的新设备资源浪费。根据潮州市“创办教育强镇”中参选乡镇的自评报告数据得知,该批乡镇的小学人均教育经费低于广东省小学乡镇教育水平。

3.影响教育问题的其他因素。从教师层面看,薪酬、生活质量、交通、婚姻等问题都制约其投入乡镇教育。薪酬方面,国家出台多项法律及规范性文件来保障教师的薪资待遇水平,并逐步健全了福利补贴方面的待遇。交通方面,由于潮州市面积不大,交通便利,交通并不是主要问题,这也使得婚姻问题并不突出。

4.问题根源在超编缺员。不管乡镇小学班级人数多少,都按照班级数编配教师。这导致某些小学班数少,每班学生少,却分配到与班多人多的小学一样的教师数量,这使教育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究其原因,是教育财政拨款与资金使用效率的问题。

二、政府与校方师资短缺问题的成因

政府方面,教师编制分配制度造成的师资浪费问题需要得到改善。国务院早在2001年就颁布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力图规范教师编制问题。其中明确提出城市小学学生与教职工比为19:1,乡镇小学学生与教职工比则为21~23:1。尽管如此,颁布后师资浪费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不可否认这其中存在客观原因,即区位交通问题。2014年教育部再次颁发“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再次强调教师编制比例遵循问题。但在其中也提出“坚持从严从紧,严格控制编制总量”。要求由省级政府负责确保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不突破现有编制总量。文中也提到按照实际情况积极摸索教职工编制管理与认识管理相结合,提倡教师交流轮岗实现均衡优化配置。这意味着,在本身师资缺乏的条件下,需从优化教师编制结构,增减平衡上做文章。针对许多小学班级人数很少,但依然按照编制配置一名教师的情况,将该班级移至附近小学,该校教师编入该转移到的小学中。针对交通问题提供住宿,由于学生人数不多,住宿问题费用不大。另外,应改变“重评比,轻质量”的制度作风。“创强”项目的推进是为了提高教育水平质量,因此,应成立专项基金拨款于审办的候选学校。其评比结果,更应该先以普遍教学方式教学质量为重点进行建设,并非一味强调教育现代化的方式去提高教育质量。

校方应提高资金利用率,集中解决师资问题。为了迎合评比,许多评比项目在学校利益方面变味。就潮州市而言,近几年屡屡发生因为评比检查等而发生的尴尬事件。例如,某知名小学为了让班级人数不超标,学生冒雨外出“参观”;又或者紧急调整课表,装饰校园。专项资金、政府教育拨款与社会捐赠用于教育实施现代化资源配备才迎合评选标准,却淡化教学质量与师资问题。

事实上,只要涉及资金问题,在当前情况下并不能寄望于政府与学校短时间内的转变,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所以关于乡镇乡村教育师资问题,师范大学的支援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师范大学支援乡镇教育

1.本地大学反哺当地教育符合政策方针与大学发展潮流。潮州市委书记在2015年提出的韩东新城建设中明确提出“拓东先拓中,重点在南部,北部自然成”的总体战略思路。而后更加细化地提出“拓东先拓中、拓中靠韩师、关键看配套”思路。当地师范大学韩山师范学院,拥有大量的科研设备,培养了大批先进人才,有能力也有责任帮助整个韩东新城,为整个潮州市提供高质量的科教、文化、信息与创业服务。顺应发展战略规划,韩山师范学院与湘桥区人民政府共创“优质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韩山师范学院实验中学;成立韩山师范实验小学,积极与当地小学中学开展教育合作,资源共享,实行教育教学改革。顺应发展潮流,韩山师范学院反哺更多当地乡镇小学教育,可使战略定位良性发展。

2.反哺乡镇教育意义。19世纪中期,教师教育一体化开始了探索的道路。在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背景下,更突显出培养高等院校教师的重要性,高等院校在教育方面的地位也更加举足轻重。此后,更多师范院校都开始了对教师教育一体化进行探索,其中以河北师范大学的“顶岗教育”尤为突出。“顶岗教育”,意在实现“培养人才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的高校职能,组织师范专业学生支教实习与中学教师的置换培训。具体而言,学校实习生到实习的学校顶替在职教师,进行全职岗位的教学与锻炼,并接受学校的管理与考核,为毕业后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被顶替下来的农村教师则需到师范院校进修学习,提高教学能力并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接触大学教育管理氛围的熏陶,达到“双向培训,双向受益”的双赢结果。潮州乡镇教育可借鉴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特别是在目前“拓中发展”与“教育强镇”政策的氛围下开展教育支援项目,根据乡镇教育的需求和本院的实际情况进行支持。

3.反哺思路。借鉴“顶岗实习支教”模式,结合潮州乡镇教育财政拨款情况以及乡镇教育师资问题。考虑到主要解决的问题为解决乡镇小学师资教育短缺与教学质量的问题,当前不适合也不需要开展顶岗项目,应将重点放在实习生支援教育与乡镇教师技能再培训上面。例如:韩山师范学院反哺当地乡镇小学教学的思路,具体如下。

(1)实习内容。实习生的工作包括: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实习期间需提交一份实习报告;完成相关课题论文的撰写。完成实习后回校完成学习,提交论文,完成答辩。

(2)成立顶岗支教办公室与村镇小学实习基地。学校着力成立两个管理机构:一为教务处领导成立的顶岗支教办公室,主要职责在于联合拟定顶岗实习生支援计划,合作协议书,实习内容,合作宣传计划,实习指导、人员选拔方法与相关考核制度。二为设立机构作为乡镇小学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设立需要高校与当地教育机构协商一致,接受高校的指导,与高校协商实习生数量与参与再培训的教师数量,实习基地为高校提供实习岗位。

(3)顶岗实习生专业多元化搭配。同一所乡镇小学输送的实习伍,不该只来自同一个专业的师范生,原则为不同专业的师范生之间的搭配。这样做有利于实习生队伍多元化,也有利于选择各专业中优秀的人才,体现公平性,保证实习中教学工作质量,给予乡镇小学生优质的教学。不仅如此,实习生置身于小学管理体制进行学习,不同专业的实习生搭配,发现问题,方便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学校管理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对教育课题的研究和理解会产生积极的化学反应。

(4)专项经费的成立。鉴于政府在教育财政方面的局限,顶岗实习项目并不能寄希望于政府下拨财政资金。项目初期,实习项目意在帮助乡镇小学走出困境,财政经费涉及必需的开支:人身保险、来回车程补助等。

(5)教师培训。培训的目的有两面。首先解决的是乡镇小学师资问题,其次是提高乡镇教师的教学质量。培训可以通过网络等现代科技培训、到校辅修课程、讲座或交流会的形式进行,地点可以选择在乡镇小学基地或者高校。

(6)多媒体远程教学发挥作用。顺应总理提出的“互联网+”战略发展思路,以多媒体远程教学的方式探索对乡村教育的补充有很强的必要性与可塑性。大部分的潮州市乡镇小学通过“创强”项目的建设完善了多媒体设备,具备多媒体远程教学的条件。此方法不但能节省如交通等费用,也可使设施资源浪费的问题得到解决。高校与乡镇小学之间可以在较小的成本下进行自由合作,达到资源共享。但此种方案要注意小学生知识吸收能力等特点,由于小学生智力发展并未完善,自学能力不足,需要及时进行指导与互动,所以远程教学方式,原则上应以即时远程教学或教师在场辅助教学为主。

①成立乡镇小学远程教育小组。由教务处领导、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提供技术支持,各师范专业教师带领专业下优秀师范生组成。视频教学留作样本,可选取优秀教学视频制成精品课程视频。制作的视频留档,参与评分,作为此部分学分的参照。

②远程教育的方式。远程教育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即时远程教育,即通过网络,师范生在高校多媒体教室即时为小镇小学学生进行授课;另外一种为微课教学,根据乡镇小学授课内容与学生特点,将网络教学与教师辅助教学结合起来。

四、结论

乡镇小学教育一直是困扰中国教育的一个顽疾,不断改进的政策与投入改变不了城乡的教育水平差距。就像上文提到的,每一个乡镇小学教育都面临不同的难题,这不仅需要从根本上加大教育财政的投入,需要深入教育管理制度提高效率(如教职工分配制度,评优制度等),更需要高校不搞面子工程,重视教育普及率与教育质量。但起到立竿见影作用的还是高校的支援,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乡镇小学的师资教育问题,达到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永颜.顶岗实习支教在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中的作用-以河北师范学大学“顶岗实习支教”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10).

小学教育专业实习报告范文第3篇

小学教育实习报告范文1

一、实习情况简介:

1.单位的基本情况:

周营小学位于鄢陵县马栏镇周营村,是一所实力很强小学,校长周少杰是一个慈祥的伯伯,他带领老师们把学校管理的井井有条,小朋友们都快乐的在这里学习,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度过自己的愉快的时光。学校在马栏镇里各小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是语文次次都拿桂冠。

2.实习目的和要求:

很小的时候就有一个梦想,就是能作为一名老师,站在讲台上挥洒汗水。实习是大学教育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使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古人曰:“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为了丰富自身专业知识,更好地教书育人,配当合格的人民教师,本人在参加05级中文本科电大学习其间,一方面,刻苦努力、认真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将理论运用在实际教学中,以人为本,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达学以致用的目的。此次实习的要求就是了解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要做的工作,为以后真正的职业生涯的到来做好充足的准备。也为大二的暑假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为大三的奋战吹响号角。

二、实习报告正文

1、实习期间所从事的具体工作:

我在实习期间主要是帮老师们代课,我教孩子学写作文,数学,英语。三科都带。

2.实习的感受和收获:

这个暑假,教会我了我很多。在小学里教学的这段日子我很累,真的很累。一天下来五六节课,上午两个小时的数学和语文,下午还要上英语。刚开始确实有点力不从心。觉得很累。当时深深体会到了当老师的辛苦,小孩子们都很小,都是七八岁,十来岁。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有的小男孩很调皮,喜欢和小朋友们打架,吵架,特别难管。本来上课就很累了,还要操心这些,我真的有点后悔来到这个学校,他让我恐惧,厌烦,无奈。可是慢慢地我掌握了孩子们的脾气,知道了他们的可爱,虽然他们有的时候很淘气,可是有的时候真的很乖,乖乖的跟你说话,乖乖得听从老师的吩咐。这时候我觉得很欣慰。有几个小女孩特别乖,特别懂事,在我不高兴的时候他们会哄老师开心,给我唱童谣,和我一起玩游戏,唱歌,说话。人小心不小。有的小孩子很有思想,能说出很多大人的话,嘿嘿,还特别有哲理哦,我真的很开心,看到他们无忧无虑的成长。

韩绍康是最淘气的一个孩子,我当时上课的时候看见他就头疼,因为他不但自己不学习,还一直打扰其他小朋友,上课不是玩就是大声说话,我很生气,每次都把他说一顿,可他一直屡教不改。所以我就有点小讨厌他。索性不管他了。可是在我快要走的时候。发现这孩子也有乖的一面,他很乐于助人,小朋友们有啥要帮助的他就会去帮,我有一次没吃早餐上课了,下课后饿得不也行,他就领着我去找买早餐的地方,当时我很感动。小孩子也是有爱心的。他们淘气是这个年龄段的主打。我想我们不应该责怪他们淘气,太乖的孩子反而以后会没了个性,一味的随波逐流。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干不成大事。最后被社会淘汰,残酷的现实逼着我们接受种种不公平的现象。我们也要学着去突破常规,接受新的想法。班里的孩子们都是很可怜的孩子,我以为自己的童年就够悲惨了,可是没想到他们有的更惨,爸爸妈妈忙于工作,几乎没有时间照顾他们,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替妈妈搬运东西,而且妈妈忙得没时间做饭,他还的自己做饭给自己还有哥哥吃,他很爱自己的哥哥,我已经发现好几次了,他帮哥哥做了好多事,我有时候很惊讶于这么点的孩子都懂得了亲情的可贵。他教会了我一定要相信亲情。我有一次让孩子们写作文,题目是我的爸爸或者我的妈妈,他们竟然说不知道你爸爸妈妈长什么样子,我知道他们在开玩笑在夸张了事实,可是有的小孩子说我每次都见不到爸爸妈妈,他们总是在忙着工作,都没有时间陪着我玩,教我写作业,辅导我学习,小朋友是无辜的,是可怜的,爸爸妈妈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工作。爷爷奶又不识字,或者也因为老了不想操那么多心了,就放任孩子们爱怎么办怎么办,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性格的缺失。这是现在社会的一个通病。没有办法解决。也无力诉说它的对与错。唉,现在想想现在的小孩子真是幸福,物质上的幸福,我那时候哪有什么学习机啊,连手机都没见过,可是现在孩子上课有的都带着读书郎,才七八岁的小孩,他知道个啥,给他一个学习机他也不知道利用,只是家长单方面的关心,孩子根本就不学,时代不一样了。家庭条件也不一样了。生活在变。

一个十岁的小女孩曾经说过一句话让我很震撼,小姑娘上课和她的同桌打架,我上课劝不开,下课问她为什么上课不听老师话还要和同桌打,因为平时她是一个很乖的好孩子,这次打架很反常的,她说,老师,我是一个有恩必报,有仇也必报得人,他先惹我的,我就对她不客气。我当时着实吓了一跳。这么点的孩子竟然说出这种有深度的话不简单。呵呵。真是后生可畏啊。我这个老师该退休了。这份短暂的老师经历还告诉我合作的力量,要和同事们相处好这样会更有利于工作的展开。很感谢资深的老师对我循循善诱的指导,对我的鼓励,有其实在我将要放弃的时候,他们及时地拉了我一把。是我顺利的完成了实习。我很感激他们。他们教会我:教师要有预见能力,你必须在课堂开始以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教育内容的适合性,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可能性以及教育效果的估计能力。教师还必须将处理过的信息传输给学生,使其作用于学生身心的本领,教师还必须要具备掌控课堂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始终是占主导地位的,在学生面前要始终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以饱满的热情、愉快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去感染学生,在遭遇到各式各样挫折情况下,仍能善于控制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学生面前。经过这两个周的实习,说实话,我越来越喜欢教师这个职业。虽说,有些学生顽皮、捣蛋和老师作对,但他们都有一颗追求知识,探求真、善、美的心,教师应该多关注他们。每当我耳边响起“老师您好”的时候,我就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了——桃李满天下。我知道当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然我选择了这个专业,我就必须要成为一名教师,一名出色的教师,一名桃李满天下的教师。为了这个目标,努力、奋斗、拼搏。相信自己!加油!这段教学我总结了几点关于我教课的技巧:第一,从事教学工作需要“钻心”,我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更重要的是把实习工作做好。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虽然对于小学的知识不在话下但我还是找来了教材和教参等专心准备,力求做到在知识上准确无误;除了在教什么上下功夫,我还在怎么样教上也不敢有丝毫的马虎。第二,要有耐心:面对不同的小朋友,在教学中,要有不同的教法,不能从自身的主观愿望出发想当然之。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地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同时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对路,切忌简单粗暴。第三:要有与人交心的良好品德,在教学中不能闭门造车,要与外界交流,掌握更多的信息,丰富自己的背景。我注意了与仅有的几个家长的交流,及时将教学进展反馈给家长,有利于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同时。我还向多位老师请教他们的经验给了莫大的帮助。

三、问题或建议

1、 实习中所存在的问题:

我觉得我在实习中有很大的不足,尤其是教学方面。比如我的语言不够优美不够吸引小朋友;评价性的语言过少,太宽泛,不丰富,不具有针对性;由于对每个学生不太了解因而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对于意外和突发事件,不能迅速灵活的处理。我认为我最大的问题是我的脾气太过火爆,老是对孩子们大吼大叫,而且我很没有耐心,总是给他们讲一遍题,从来不想给他们讲第二遍,真的,我真的很为自己感到惭愧。没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来完成实习没有尽到老师应该做的。做好一个教师,人格以及德育工作是摆在第一位的。其次,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沟通管理能力是一个 成功老师必要的技能,再次,掌握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学理念也是非常重要的;第四,教学过程中,更加应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从老师教到学生主动学习转化;第五,多听课,多交流,多思考,多询问,多学习;最后,安例的积累,比如突法事件的处理等等地方的知识。奖品确实能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可是在他们达到了你的要求时而你没有给予他们任何的奖励,势必会给他们带来伤害,使他们的积极性受挫。有时候他们甚至不再相信你,这都是有可能的。怎样才能发挥奖品的最大作用那?所以就要思考一下了,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适当鼓励,根据他们的个性和年龄特点,非常注重鼓励他们。毕竟是学生,还是会对礼物有一定的兴趣。这便是“澳美加”的另一特色。每次上课后,教师都会给每个学生本堂课的表现一个积分。每四次积分中取最高分,以换取相应的积分礼物。学生们还是比较喜欢有礼物拿的感觉。孩子毕竟是孩子,还是喜欢老师表扬的和奖励的。

2、 对实习工作的建议:

针对出现的问题,我想出了解决的办法:

1、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开始备新课时,我最苦恼的就是如何寻找备课的思路。可讲的知识点很多,而且似乎都很重要,但都讲的话一方面课时不允许,另一方面突显不出文章的重点。面对这么多的知识点,我应该如何取舍,这是我备课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生活更加贴近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讲课时加入生活元素。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是关键。在课堂上要合理组织好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但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让学生过于活跃,否则不利于控制课堂纪律,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部分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常不能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要有耐心,要落实到位。

2、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课的主要对象是外教jack。我听了很多节课,我的收获很大,逐步掌握老外上课的要领。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用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听他的课,我次次都有不同的领悟,都能收获到很多东西,经常有“听君一节课,胜思一整天”之感。听完课之后,把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有时候外教课的内容能融入到我的新概念课去,我就会搬照jack上课流程。从中,我深深意识到,老外开放性思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孩子兴趣是关键。兴趣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兴趣是学习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溢生动力。都说实践才能出真知,本以为自己已经掌握教育学原理,在实际应用中才发现以前都只是纸上谈兵,而老师们对素质教育深刻的独到的理解都让我们受益非浅。校长一直向我们强调,无所谓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最重要的是要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是必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他们在快乐中主动学习。无论是上英语还是数学,我都是以学生讲为主,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批改作业,纠正学生的错误是非常重要的。我在纠正学生每个错误的时候,写上激励的评语,并在评语中强调订正的重要性,并根据各个学生的情况加以勉励之,开导之。

5.对那些在我要求订正之后依然不订正的学生,我在作业上写明。我的指导思想是不断给学生纠正错误的机会,直至认识了错误并改正为止。对于个别情况的学生,我会辅导他们,直到他们主动改正错误。身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就是要有这样的耐心,才能把学生的缺点纠正过来。

6、积分礼物鼓励制。根据他们的个性和年龄特点,非常注重鼓励他们。毕竟是学生,还是会对礼物有一定的兴趣。这便是“澳美加”的另一特色。每次上课后,教师都会给每个学生本堂课的表现一个积分。每四次积分中取最高分,以换取相应的积分礼物。学生们还是比较喜欢有礼物拿的感觉。7、是老师亦是朋友。每每下课后,学生们碰到我,都亲切地喊一声:“老师好!”或者“miss shi”,然后和我聊很多关于生活而不是单单学习的话题时,我就会带着按捺不住的羞涩和欢喜应着。常常也会关心学生的近况。是老师又是朋友,远远比只作老师来的深得学生心。我发现了快乐竟如此简单,只因被一群天真的孩子们认可并充满亲切地问候一句,却被他们的天真可爱所感染,一切烦恼都没有了,乐此不疲。现在真真切切得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不禁嘴角扬起一丝微笑。

小学教育实习报告范文2

经过半小时的车程,我来到了XX县城中心小学,走进学校一种亲切感随之而来,看到小朋友在操场上天真的玩耍,想起了自己儿时跑步、捉迷藏的情景,好像又回到了童年时代,心情豁然开朗起来,把来之前的不安减轻了一半。

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见到了我的指导老师,也是实习班的班主任老师,一位年轻且温柔戴着眼镜的女老师,李老师,在以后的实习中,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都触动了我、影响了我。在她的介绍下我知道了此小学共有十二个班,每个年级两个班,李老师说:“在这所学校很多都是农村的留守儿童,父母亲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照看,甚至一部分学生连幼儿园都没有上过,这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关心,帮助这些孩子能更好的学习。”听了李老师的这些话,我对老师这份工作更加充满了尊重和期待。我和李老师来到了一年级1班,也就是我要实习的班级,经她指引,我很快认识了一(1)班,认识了48个聪明、天真的孩子,他们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机,一张张幼稚的脸庞给予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动,简短甚至有些仓促的自我介绍,也让他们认识我这位新来的实习老师。在实习的最初,李老师总是刻意地提醒孩子,我的存在,在我仍未正式站上讲台之前,在平时的课堂练习讲解与批改中,让我参与到课堂中,参与到孩子中,让我少了几分局促和隔阂,很快就融入到这个班级。实习的第一天,跟班、听课、批改作业,开始了我的实习之旅。

我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实习期间,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给了我较深的体会。

在学校的第一周,我主要的任务就是听课,在实习班主任和指导教师指导下,我积极听课,钻研教材,并写好部分教案,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教学是一个很个性化的过程,每个老师都有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实习报告网教学风格,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在教学实践中善于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听其他老师的课,从其他老师的课堂中学习,虚心地向其他老师请教,这要比自己盲目地摸索要更直接、更省力、更见效。

小学教育专业实习报告范文第4篇

实习时间:35天

指导教师:

指导班主任:

实习生:

实习班级:三(1)班

实习内容:小学英语课(三年级)、实习班主任

实习目的:实习是大学教育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使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实习报告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我们怀着难以诉说的心情以及对教师这种职业的神圣的向往,随着飞驶的列车来到了我们的实习目的地——县龙山中心学校,这是一个美丽的学校,也是一个五彩的花园。

当然我根本没有想到,在之后的一个月里,我会在这里收获一段快乐而难忘的时光。我不仅从各个老师和学生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和他们成为朋友,更重要的是,我在实习过程中感觉所学的到东西远远要比三年里在校园里学到的更丰富、更精彩。当然,这并非否定老师的教学和自己的学习,只是实践中收获到的远比书本来得真切和实在。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一波三折有收获。”

我们来到县龙山中心学校受到了热烈的欢迎。首先,我们和该校的领导及老师召开了座谈会,他们向我们介绍了县龙山中心学校的情况:它办校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始建于清光绪30年,坐落在县城东南的老东坡下,背靠青山,侧临绿水,校内青杉挺拔,繁花似锦,绿草茵茵,是一个静心求学的好地方。它占地总积13333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4737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3800多平方米,运动场面积1500平方米。这里共有教职工63人,教学班24个,学生1078人。它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教研教改促进发展,多年来一直承担全县小学教育研究和实验示范任务,为县基础教育实习报告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保山地区重点学校之一,它也为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三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

基情况如下:

1、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为8份,上课节数为16节(英语、语文、数学、品德、自然、音乐、美术7个科目)。

2、班主任工作:组织一次“我做文明小公民”的主题班会。

3、带领学生出了一期黑板报。

4、到学生家里去家访。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备课、上课、改作业……日复一日,无数琐碎平凡的事构成的我实习生涯的主旋律。

首先,我请班主任给我一份名单,因为我知道,记不住学生的名字,看似小事,其实它在学生眼中是很重要的,如果记不住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在老师心中没有地位。觉得老师不关心自己,甚至会产生隔阂。而后我便找了个机会认识了全班同学,下课后同学们都围着我唧唧喳喳地说:“老师,你怎么才来就知道我们的名字呀?好多老师教了我们一年都没记住我们的名字。”这也使我明白了: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认识一个人,首先要记住对方的名字。了解一个人,则需要深入的交流。而这些,都要自己主动去做。

下课后,孩子们经过我时,都亲切地喊一声:“范老师好!”,我也带着按捺不住的羞涩和欢喜应着,同时我也发现了快乐竟如此简单,只因被一群天真的孩子们认可并充满亲切地问候一句。

在我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我第一次深入课堂时,我就遇到了许多学校里没学过、没想过的难题,即自认才出众的我绘声绘色地讲完一节课后,我问学生:“你们听完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面面相觑,茫然无语。学生何以如此呢?在我看来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学习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溢生动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其实这实习报告不只是学生的问题,老师也要有激情与耐心,这是做位一名老师应该具备的。激情与耐心,就像火与冰,看似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却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其实,不管在哪个行业,激情和耐心都是不可或缺的。激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的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精益求精。激情与耐心互补促进,才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工作才能做到最好。

初为人师,总是有些紧张。我带着羞涩与忐忑抱着课本和教案走上讲台时,尽管我做了很多准备,但当我真正面对那么多双眼睛时,我还是紧张了。“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我机械得重复了在台下不知念了多少遍的开场白。然而,这句话说完,下句该说什么呢?突然间我的脑袋一片空白,只能感觉到有几十双眼睛正齐刷刷地盯着我,让我感到十分地不自在。短暂的犹豫之后,我剩下来的只有微笑,因为我想起了那句话:“微笑是法宝。”学生也对着我微笑,看着他们那一张张稚气的面孔,我所有的紧张都在这一瞬间消失了,透过那一双双澄澈的眼睛,我也似乎读到了那一颗颗纯净的心。在此后的时间里,我一直微笑着。所以,课堂气氛也显得轻松活泼了一些,40分钟的课一下子就

过去了。虽然,我知道我的这节课上得并不成功。突然一次,一个学生递来一张字条:“范老师,我喜欢你的微笑,当你微笑着走近我时,使我感到了从来没有过的亲切,我很喜欢你,范老师。”这是出自一个三年级学生之笔,这也是我在实习一个月的时间里收到的最好的,最值得珍藏的礼物。也使我明白了,其实走近学生的第一步只须微笑就够。

在班主任实习工作中,我组织开展了“我做文明小公民”主题班会。起初,我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学生的不配合就常常令我痛心疾首。当时,有人建议我使用强制方法。比如说罚站、罚蹲等。诚然,这种方法可以勉强维持班级秩序。然而,这也无疑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甚至会使学生实习报告产生厌学的心理。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发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知心朋友。

小学教育专业实习报告范文第5篇

1.小学教师教育研究能力涵义及培养重点

小学教师教育研究能力是指小学教师作为研究主体对其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教育问题进行研究的能力,其目的是解决现实教育问题,改善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是由一般能力、小学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三部分构成。其中以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一般能力为基础,以从事小学教育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条件,以从事研究所必备的专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为核心。这种研究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资料、问题、表达三方面,资料能力包括检索文献、收集资料、阅读资料、鉴别资料、归纳综述五方面的能力;问题能力包括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三方面的能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包括逻辑思维、分析与综合、创新三方面的能力;表达能力包括文字表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由此,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重点是从事教育研究所必须具有的三方面研究能力。同时,培养本科生的研究意识也非常重要。研究发端于好奇的天性和生产实践的需要,是一种以实践方式为主导的穷究事理的活动。人的任何活动都是一个过程。过程的本体意义在于它的生成性,是新体验、新认识、新观念、新价值的不断生成;同时必然伴随着“人的生成”,伴随着研究者智慧的积累、视野的拓宽、精神的陶冶、人生境界的提升。[2]故研究必然是一个严谨而有感情、有血有肉、有生命、有品位与风格、可以促进人类福祉的工作。[3]可见,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他们对研究的兴趣、对教育研究价值的理解。因此,在培养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教育研究兴趣、热爱教育研究的情感与态度,是十分必要的。从小学教师的实际工作范围看,主要涉及小学教育、小学教学、小学管理等方面,因而其研究主要包括小学课程、小学教法、小学儿童、自身专业成长等;从小学教师实际所从事的教育研究类型看,主要有课题研究、教育叙事等。由此,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其一般能力和小学教学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引导他们关注小学教育现象与问题,初步具有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性思路,即以研究性态度从事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体验研究过程,初步具有课题研究能力、教育叙事能力等。

2.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

(1)凸显过程性,在“做中学”

以往本科生毕业论文、科研活动注重的是结果而忽视过程,其后果出现研究流于形式、理论学习与实际脱离、抄袭等问题,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研究是什么、研究应该怎么做。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学习获得的。而学习教育研究的最好方式是“做中学”,从做中体验如何做教育研究。因此,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必须改变以往只注重教育研究方法而忽视教育研究实践的观念,必须为他们提供教育研究全程实践的机会,注重过程、注重体验,并在实践中使他们受到系统的、持续的训练。

(2)倡导模仿性,提供有效示范

一定意义上讲,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的获得与提升始于模仿,但大多数本科生缺乏应有的模仿意识与能力,面对一个具体问题该怎样解决,尽管已有研究成果提供了示范,却不会利用,而是按照自己的感觉,想当然地来做。所以在本科生研究能力培养中倡导模仿性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育研究示范,以便成为大学生直接模仿的对象;提供大学生优秀或不成熟的研究习作作为教学案例,帮助他们理解、模仿;引导他们在研究问题过程中自觉寻找、发现模仿对象,并能在分析、参照模仿对象过程中开展教育研究活动。

(3)构建系统性,形成培养合力

在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培养中,尽管已有“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大学生科研活动、毕业论文写作等方式,但因彼此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并没有形成培养合力,其培养效果并不如人意。探索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需要开发、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如校园文化活动、课堂教学、教育实习等是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注入教育研究的元素、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教育研究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以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陶养本科生的研究意识;教育实习为本科生提供了首次、直接、真正接触小学的机会,为他们观察小学、思考小学问题、反思在校所受教育、研究小学教育等提供了可能。因此,必须将这些教育资源加以整合,整体设计培养方案。

二、“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

1.调整课程设置,形成“123课程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是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也是实践探索的重点。以往小学教育专业只有一门“教育研究方法”课,并不能承担起培养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的任务。因此,我们改革这一课程设置,形成了“123课程模块”,即课程模块由一门必修课“教育研究方法”、两门选修课“质性研究”和“量的研究”和三次以上教育研究专题讲座组成。课程设置节奏与大学生科研活动过程、毕业论文活动相应,必修课与选修课分设在大三上下两学期,专题讲座由大二开始,贯穿大二至大四年级。整体设计教育研究课程模块内容。其中“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内容侧重小学教育研究的基础性、理论性;“质性研究”与“量的研究”课程内容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具体化与深层化,是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所必须掌握的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讲座作为课程的补充,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科研项目研究活动,如在学生参与科研立项前,组织“如何选题、如何写立项申请”的讲座,在科研立项后,组织“如何开题、如何实施”的讲座,在科研项目结题前,组织“如何撰写结题报告”等讲座。

2.以课题研究为主线,采取探究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依据学科知识逻辑开展教学的方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并不利于培养本科生的研究能力。改变这一教学模式,探索将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与科研活动、毕业论文撰写三合一的教学模式成为我们行动研究的重点之一。经实践检验,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依据课题研究过程开展教学活动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不是从知识体系入手,而是按照课题研究的逻辑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是帮助学生针对小学教育现实问题,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对课题研究小组给予深入细致的指导。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引导他们在自拟课题的引领下,采取合作、自主、探究、实践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在共同完成科研实践系列作业的同时,掌握教育研究的理论知识,形成研究能力。探究式教学模式还有两个重要操作环节。一是搭建互动平台,除了师生课堂上互动、课下辅导外,建立网上资源库和网络课堂,形成网络互动平台是非常重要的。二是建立网络资源库,包括主要参考书目以及有关网络资源的链接、教师文献库学生案例库、每一种研究的经典范例等。利用网络学堂上传课程课件、研究文献范例等资料,在网络学堂与学生讨论、交流,分享课程学习体会等。此外,建立与小学互动平台也是必要的,可以利用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以学习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了解小学、研究小学。改革考试方式,变以往以知识点为主的考试方式为系列实践作业,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实践作业主要是根据本科生做教育研究的实习作业,从选题、开题到收集资料,从研究方案设计到课题具体实施,从文献综述的撰写到研究报告的撰写,从中期汇报到期终汇报,设计一系列实践作业,确保学生教育能力的培养。

三、多渠道培养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的探索

1.在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中的渗透

教师教育类课程与教学是培养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我院课程设置方案中,教师教育类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地位,依托这类课程的学习更有利于培养本科生的教育研究意识与能力。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主要形成了开发研究性的教学内容、实施研究性的教学方法、布置研究性的教育实践作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小学德育实践论”课程为例,主要采用了叙事教学法和小学德育问题调研实践作业的方式。叙事教学法是指以叙事为抓手,通过借助、分析、撰写、分享叙事等环节,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教育叙事能力。具体做法:一是利用课上十分钟时间,由二至三位学生讲述德育故事,其他学生评析;二是任课教师以德育故事为抓手,在学生评析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存在的德育问题,带入德育理论;三是讲授并指导学生撰写教育叙事,从中训练他们教育叙事能力。小学德育问题调研实践作业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调研提纲的设计,调研前,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自己所感兴趣的德育问题,运用教育研究方法课所学知识设计访谈提纲;二是调研活动,要求每位学生利用十一假期访谈一位小学教师和小学生,做好访谈记录,写出初步的访谈报告;三是调研报告的分享与修改,组织学生分小组汇报,之后由各小组推举代表在全班报告,在此过程中指导调研报告的修改。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完成了小学德育问题的教学任务,而且培养了学生研究意识与能力。

2.将教育研究能力培养纳入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本科生接触小学,亲身体验教师职业的开端阶段,对本科生未来的教师生涯具有重要影响。以往教育实习任务主要是教学,并没有教育研究的内容。在教育实习中培养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是一个新尝试,将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列为教育实习任务之一,需要有一系列具体要求与活动,如要求本科生在实习期间注重对小学的观察,尝试发现小学存在的问题,反思小学教育理论在小学实践中应用的状况,并写成实习日志、小学教育问题报告、教育实习故事等;实习结束后,组织他们开展讲述教育实习故事、做教育实习报告、展示教育实习作业等一系列的活动。同时,将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教育实习结合。本科生在大四下学期面临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找工作两项重要任务,由于就业压力,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找工作中。在此情况下,要求学生大四第一学期的教育实习期间,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完成毕业论文写作的资料收集工作,不仅克服了这一矛盾,而且有助于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3.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注入教育研究能力的元素

小学教育专业实习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Moodle;小学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1—133-03

一、引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从启动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近期的研究表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上进入“瓶颈期”和“高原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更多呈现出一种技术中介的课程内容陈述与传递。教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体要素。教师教育研究的理论早已证明,大多数教师是按照他们入职前所接受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的。因此,要想突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瓶颈”,将整合的实践引向深入,必须首先加强师范生的教育和培养,探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的有效职前教师教育模式。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设置的宗旨是培养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本文将探索基于Moodle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小学教师教育模式。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教育模式的系统设计

在信息化的今天,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局限于识记教师传授的基本知识,而是要学会创造性地开发和应用知识。开展高效深入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目标的重要途径。为了满足基础教育由“知识传授型”向“知识创造型”的转换,教师首先要具备职业转换的能力与素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教师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以培养和提升教师适应这种变革过程的能力为指归。也即教师本身就绝不能仅仅是作为一个学科知识的单纯“传授者”而存在,而是要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因此,必须要探索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教育模式。一般而言,教师教育模式系指在教师教育基本理论指导下,与教师培养直接相关的制度策略以及具体实践措施,该模式应具有明确的思想指引性与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可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以及实践者开展教师教育与培训研究和实践的基本参照。

(一)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小学教育专业定向在小学,定位在教师。作为未来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改革和创新的中坚力量,必须要具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层整合的能力,做到“在做中学,在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使职业发展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个体体验。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谈到主动作业在教育上的地位时,指出教学应从学生的经验和能力出发。使学校在游戏和工作中采用与儿童和青年在校外所从事的活动类似的活动形式。游戏和工作可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使知识的获得是从事有目的的活动的结果,而不是应付学校功课的结果。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日后绝大多数要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果的今天,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有效整合也必将是其工作中面临的首要教育教学活动。因此,在小学教育专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中,应首先以小学学科课程实际教学中需要整合的项目为核心,项目应能提供给学习者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真实的情境体验。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项目应来源于小学课堂教学情境中,突出情境化学习,从而满足作为未来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那种脱离课堂教学实践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只能是非情境化的、纯计算机技能的习得。最终结果只能是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更多呈现出一种技术中介的课程内容陈述与传递,而并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

杜威还十分强调学校必须培养学生反思性思维的习惯,并从思维过程出发提出了作为问题解决法的“教学五步法”。“教学五步法”在西方教育界被看作问题解决法的标志。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实践的机会非常有限,在学习中主要关注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学习,缺乏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程设计的深入思考,将来在工作一线,难免不会出现严重的局限。事实上,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市属小学的实习过程中,发现许多小学一线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入整合有着迫切愿望,诸多实际问题期望实习生们能够为其解决。在杜威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基于各学科的实际问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可就各学科的实际问题形成多个项目小组。各小组从实际问题出发,共同确定在线解决模式,而不是仅限于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流。各小组在探究中选择合适的课程模块的结构与实施方法,并根据计划对此进行设计、开发与评价。

(二)基于Moodle的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设计

本研究重在探究基于Moodle的有效培养和提升职前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教育模式。吸收上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并且鉴于Moo—dle基于社会建构主义和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本模式在设计中遵循以下原则:教育活动定位于课堂教学情景,问题解决式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教学方法注重以建构主义学习方法为主的混合学习。小组成员应积极主动地开展针对教学对象、学习理论、相关技术以及如何改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实践的对话和反思。各小组要确实开发出能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整合技术的课程单元。要注重开展对实践活动的行动研究以及系统地反思。Moodle的模块化特征,决定了系统模型采用模块化架构,如图1。

基于Moodle的教学模式并不是将其他教学方法完全排除在外,实质上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混合学习模式。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再辅之以Moodle在线学习,可使学习者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有机结合。Moodle提供的各种在线学习体验活动可以为面对面课堂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1.问题模块提供的问题是项目小组成员共同关注的来自于真实教学一线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问题。Trentin(2001)认为,通常学习通过诸如失败和错误,问题分享和解决,以及非正式的同辈交流等机制,作为内生增长过程的一部分而发生。以问题为中心的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解决问题成为一种责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增强了学生问题解决和概念技能的发展与应用,促进自我导向的学习进入课程相关的学习领域当中。

2.资源模块是由教师事先选定的学习材料。教师可将相关的重要文章与报告放置在数字图书馆中。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推进,小组成员会挖掘出一些值得同伴分享的资源,资源数量也变得更加丰富。De Boer和Collis认为在高等教育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成员分享的资源成为其他学习者学习资源的一部分,是参与学习更直接的一种途径。

3.讨论模块是为小组成员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有效机制。特定的通信渠道,如聊天室、电子邮件等可以为小组的活动过程提供重要支撑。异步的电子布告牌与同步的聊天室有助于项目小组成员共同探讨真实的问题。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满意度,降低孤独感,为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

4.信息模块提供课程相关的教学进度、教师、学生、交互评价等信息。小组成员的个人信息向整个群体开放。学生之家为每一成员在线介绍自己的学习兴趣、爱好、特长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要对每一成员提交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品以及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教师要对最终的作品及评价标准做出评判。

(三)职前小学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能力的发展与培育,不可能仅仅指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门课程的开设而完成。至少应该在一个学年内开展基于实践的问题解决式在线教育与培训,以辅助课堂教学。之前,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应参与过市属小学的教学实习至少一个月以上。当他们开展基于Moolde的实践时,能将自身实习中形成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观点和看法,通过实践与反思发展成为实践性知识。美国心理学家波纳斯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反思+经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通过实习,获得一线教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的问题与困惑,然后以问题为牵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反思性实践研究,不断加深自己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最终在将来的职业岗位上必能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推向深入。促进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发展的关键要素如下:

1.基于课堂问题的项目开发。基于课堂教学实际问题,特别是传统课堂教学中没有进行技术整合的问题,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项目,并开展行动研究是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核心与关键。由于是针对小学课堂教学一线的实际问题开发的项目,所以学生可以获得真实的体验。在基于问题的项目开发实践中,学生可以将自身的教育理念整合在内,教师并不更多地干预应该怎么做或不做。当然,小组成员和教师可以就某一整合项目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项目开发中提倡和重视个体以及小组之间的协作。通过专题讨论会,在线讨论,以及其他“教学实践”,可以营造一种协作、团队精神的氛围。责任、同伴与教师的反馈是成员完成项目的重要动因。

2.基于项目实践活动的系统反思。在项目实践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开展行动研究,及其后开展的系统反思可以对小学教育本科生的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实践的反思活动是职前教师教育的重要工具。在行动研究过程中,项目开发者可以收集他人对课程整合项目的评价和反馈意见。通过反思,学生也在进行自我评价。这些最终可以作为正式项目年度实习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3.基于项目的汇报总结。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在项目实践活动结束后要开展关于对专业发展反思活动的正式汇报总结。小组每一成员要在组内汇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模式与成功经验,以供成员共享。报告为自己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同时也为其他学生提供了吸收和借鉴的机会。在报告会或讨论会上,学生们不可避免地要对共性问题开展头脑风暴和讨论,总结成功的要素,以及超越或重复的有效途径。头脑风暴对于作为未来教师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取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就以及开展同行协作极具价值。这种体验对于促进职前教师专业成长和培养自信十分重要,可以促使小学教育学生与未来教师职业岗位需求实现顺利对接。

4.基于项目的协作与交流。在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与教育过程中,在线的与面对面的协作都十分重要。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区域教师在统一的课程标准和大纲的指导下,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专业发展展开群组协作,开发和分享课程与技术整合的计划与案例,对于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效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未来的教师,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不仅要能在面对面的课堂教育环境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合作学习与交流,而且要能在网络环境(比如Moodle)中开展实时和非实时的协作与创新。通过在线交流,可以使具有相似经验与兴趣的学生开展交互与支持活动。网上交流的项目报告帖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建构非预期的社会和情感支持的作用。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整合是基础教育信息化乃至新课改顺利推进的动力源。小学教育专业作为小学教师培养的主渠道,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整合作为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才能顺利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为日后在教学一线开展技术支持下的教育奠定良好基础。基于Moodle的问题解决式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模式,作为面对面教学模式的有力支持,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同时,为在线协作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可作为职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有益探索。

[基金项目: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教师培训中虚拟学习社区的应用研究”(编号:GH-11080)成果之一]

小学教育专业实习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问题;质量提升;对策

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必须根据小学教育教学一线的实际需求来培养人才。实践教学是培养师范生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功,为将来从事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016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明确指出:“师范生教育实践依然是教师培养的薄弱环节,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尚不能完全适应中小学的需要。为了全面提升教师培养质量,提出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意见”。可见实践教学在师范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重新审视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通过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改进实践教学,促进师范生实践能力提升的研究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调查

为了解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本研究对福建省师范院校中有开设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取现场发放和网上在线填写等形式,获取问卷276份,其中有效问卷258份,有效问卷达到93.48%。调查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意识到实践教学重要

但实践能力弱师范生对问卷里“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是否重要”这一问题的回答,237人选择“很重要”,占91.86%;12人选择“一般”,占4.65%;9人选择“不重要”,占3.49%。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师范生清楚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根据对教育实践基地的小学校长及一线教师的访谈,多数校长和教师的意见比较一致,认为当前师范生实践能力比较薄弱,绝大多数被访者提到“要给师范生多一些实践锻炼的机会,少一些空话套话”“要加强基本功训练”“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等。调查结果表明,五年制全科型小学教育的培养要切实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

(二)实践课程学时安排不足且内容单一

师范生对问卷里“实践教学课时是否足够?”这一问题的回答,240人选择了“否”,占93.02%。对“你认为实践教学课程内容是否丰富?”222人选择了“否”,占86.05%。数据表明,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计划中实践课程的比例偏少,课时不足,内容单一。因此,在课程建设中,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要适当增加,给师范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师范生访谈可以了解到,大多数师范生认为一些课程理论性太强,与小学教育实际联系不紧密。与小学教育专业任课教师访谈时,很多教师提到一些课程脱离当前基础教育实际,内容陈旧,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同时还要将理论教学与小学教学紧密结合,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相关课程,使师范生能更好胜任小学一线教育教学工作。

(三)学生教学实习时间短课时严重不足

师范生对“将教育见习实习贯穿五年全学程,每个学期都安排一定的时间到小学见习实习”这个问题的看法如下:“赞成”的225人,占87.21%;“无所谓”的21人,占8.14%;“反对”的12人,占4.65%。可以看出,多数师范生认为要将教育实习贯穿五年全学程。对第四年下学期为期4周的集中实习调查表明,师范生认为实习课堂教学的课时严重不足,很多师范生实习期间只上4-6节课,个别师范生才上2节课。对小学实习实践基地的调查和访谈情况表明,师范生基本能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但课堂调控能力比较差,应变能力不强,缺乏教学机智。

(四)师范生教学技能总体水平不高

教学技能是师范生从教的核心技能,是从教的基本条件。通过对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教学反思四个项目的教学技能展开调查,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总体水平不高。不可否认,师范生“三字一画(话)”的基本功还是比较扎实,说明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对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等基本功的训练还是比较重视。但是,大部分师范生在实习时备课只“备教材”不“备学生”,上课时只“顾教案”不“顾学生”,只是把教案中设计的几个环节“读”完而已,无法充分利用自身情况、小学生实际情况、课堂气氛等自然生成的课程资源就地取材,一旦小学生出现异议,就束手无策,无从下手。与实践基地一线教师访谈时,许多教师指出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薄弱,无法将所学理论灵活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教学技能水平有待提高。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学生教学技能训练,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二、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首先在思想观念上,重理论轻实践,课程计划对实践教学的课时量、课程内容、课程设置形式等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次在培养目标中,实践教学的预期目标不明确,培养方案过于宽泛,不够具体,导致实践教学方向不明,随意性较强,形式化现象严重。再次在对实践教学理解上存在分歧,有些人认为实践教学就是教学基本功训练,有些人则认为实践教学就是教育实习。事实上,这两种认识都是片面的。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包含了各种从教的基本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等。目前遗憾的是实践教学所包含的这几个部分都是单独开设,缺乏逻辑性、系统性,没有整体规划。由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零散杂乱,各部分不能有机整合起来,造成无法发挥实践教学应有的整体效果。

(二)实践教学与实践基地实训脱节

实践教学与小学实践基地脱节的问题十分突出,学校平时很少与实践基地联系,缺乏双边互动,沟通交流严重不足。师范院校一般在需要见习、实习时才联系实践基地小学,根据院校单方的计划需要安排见习或实习活动,致使实践基地的小学产生反感和抵触心理,很多基地小学被动签订实践基地协议,被动接纳实习生,缺乏积极主动配合,使得师范生的实践效果大打折扣。在见习或实习过程中,很多小学校长和教师担心师范生缺乏教学经验和班主任工作经验,打乱正常的教学和管理秩序,影响小学生的正常学习进度,产生不大愿意配合的情况。另外,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偏大,指导师范生实习增加额外负担。一些家长认为师范生经验不足,课上不好,也管理不好班级,影响孩子学习,就会到小学提不满的意见。这些都是缺乏与实践基地常态化的联系,师范生很少到小学进行各项实践锻炼造成的后果。

(三)教师对实践教学缺乏指导能力

小学教育专业的很多任课教师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缺乏亲身体验。调查表明,很多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对小学教育的基本情况、小学生心理特点、规律不是太了解;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不熟悉;对小学教材和教学方法鲜有研究。教师的教学过于理论化、教条化,脱离小学教育实际,难以对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进行有效指导。此外,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工作量过大,既忙于教学又忙于科研,安排指导的师范生数量过多,一位教师往往要指导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师范生,不可能进行个性化、全方位的指导,只能以集中的形式对师范生进行一些纲要性的点拨,无法做到具体、深入。再加上工作量计算不合理,指导教师的工作得不到肯定,降低了积极性,导致在具体的见习或实习指导中,教师一般以完成任务为主,并没有真正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从而影响了师范生教学实践的效果。实践基地校的小学教师指导工作热情不高,有的小学教师只是让师范生帮忙批作业、改试卷、管理学生自习,并没有对师范生进行教学实践方面的认真指导。

学校和系没有形成对指导教师的完善监督体系,指导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监管到位。实践教学一般是在实训室或小学实践基地开展,学校往往缺乏对指导教师的监督和评估,指导教师没有到场,或者有到场但没有进行指导,院校都很难把控。这主要是由于缺乏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估体系,制定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既简单又没有严格执行。有的师范生经常不去见习或实习,不去社会实践,毕业论文抄袭网上资料应付了事,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最后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很多师范生并没有真正到小学实习,而是呆在家里复习考教师资格证、考编制,或者攻读专升本的课程,实习成绩鉴定托关系找小学签字、盖章,师范生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提升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树立全程实践理念,制定实践教学

五年规划首先要树立全程实践理念。实践教学各要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综合体系,构成统一的整体。在全面梳理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所包含的教学基本技能实训、毕业论文撰写、社会实践等基本内容的前提下,需要经过论证,制定实践教学五年规划,明确五年实践教学的目标、原则、内容、指导方法、时间安排以及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等。学校要与小学实践基地共同讨论,编制《五年制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指南》,让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和师范生都清楚地了解五年实践教学的具体项目,时间安排,及考核评价标准等,引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实践教学不仅要培养师范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要做到与理论教学双向互动、共同跟进、交叉上升的良性循环。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应相融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提升理论,两者共同构成整个课程体系。其次,实践教学重在实践力度上。实践知识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一两次短期的实践就能获得。因此,在时间安排上,要将实践教学贯穿在小学教育五年学程中。在全程实践理念的指导下,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保证实践教学时数。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浓缩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践教学比例;丰富实践类课程,增设教育调查、模拟教学等实践课程。把实践教学有序、系统地贯穿于全学程,使师范生从感知性见习———逐步熟悉性见习———比较熟悉性见习———模拟教学———集中实习———顶岗实习,五年从不间断。这样可以让师范生置身于小学真实的教学情境,感受教育情境的真实、丰富和不确定性,观察、思考小学教育教学中的现象和问题,全程体验小学教师的角色。

(二)建立校校合作关系,与实践基地常态化对接

高校要与小学实践基地建立校校合作关系。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相对较高,而小学教师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两者可以互补。小学教育专业要办出专业特色离不开小学教学实践;而小学教育的发展同样需要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深入小学实践基地校,可以参与课程开发,参加学校管理,与小学教师共同立足于真实的教育情境中进行教育教学研究,这是高校教师教育研究的动力源泉,而小学的教育实践也是检验教育研究成果的标准。与实践基地一体化的教育科研合作关系,减少了小学教育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问题,为师范生提供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机会。师范生到实践基地小学参加教学实践,在本专业教师和小学教师双重指导下,学习教学设计、说课、评课,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成绩评定、班级管理工作等方面受到锻炼,快速成长。此外,将丰富的学术资源向小学开放,邀请实践基地小学教师参加师范院校的科研活动,利用学术资源优势,为实践基地小学教师接受前沿教育思想,以及培养专家型小学教师创造条件。学校与小学实践基地的校校合作、彼此帮扶、共同提高,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深入小学教学一线,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师资

实践教学离不开教师指导,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首先,应倡导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亲临小学,充分了解小学实际,才能懂得如何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要定期到小学听课、兼课,深入教学第一线,把教育理论与小学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反思理论,创新教育理论。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还要经常深入小学调研,努力把科研与小学实际紧密结合,提升研究的现实意义。其次,聘请小学优秀教师成为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兼职指导教师。优秀小学教师给师范生上课,能让学生把所学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能力,同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再次,充分利用师范院校“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的校内资源,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与小学骨干教师形成合作共同体,共享资源,面对面学习、交流,既能感受小学一线骨干教师的教学智慧,又能提升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小学骨干教师也能在专业教师前沿理论指引下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全程监控实践教学过程

学校要构建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成立教学评价机构,全程跟踪实践教学,组织专家设计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定期开展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教务处要牵头成立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由系部领导、学科带头人及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等组成,宏观指导、调控实践教学,实施考评工作。各系部负责做好实践教学的常规管理,协调校内外组织联络工作,使实践教学计划落到实处。同时配合教务处搞好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工作。要有效监控和指导实践教学活动,学校需要颁发实践教学的一系列过程性文件,如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指导手册和实践教学质量考核等。还要制定规范实践教学工作的制度,如实训室工作制度、教育见习、实习管理制度、毕业论文工作条例等;编制实施实践教学的配套资料,如实习报告、教学技能训练手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社会实践手册等。每次实践教学活动的资料都应按要求认真完成,归类建档,统一管理保存,从规章体系上保证实践教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并严格执行、全程监管,才能使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正常运作,使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落到实处。

实践教学要成立以专家和老教师为主的教学督导组,定期对实践教学工作进行督查,促进督导工作顺利开展。专业教研室负责详细了解、检查和掌握实践教学进展情况,保证实践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建立实践教学信息反馈制度,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实践基地小学、师范生、督导教师、指导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评价、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总结经验,及时反思,以提升后续实践教学的质量。这样的监控、指导、反馈才能确保实践教学活动在改进中不断提高、在动态中不断得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英.高职初等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2]刘庆华.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5).

[3]范丹红,严文清.创新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3(12).

[4]孙宝源,郭海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概念与特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5).

[5]杨宝忠.小学教育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C].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小学教师教育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小学教育专业实习报告范文第8篇

开放教育教学实习开展

在开放教育条件下开展教育教学实习活动,在于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专业的工作要求和特点。通过教育教学实习活动,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技能和方法,从而为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理论,提高自身所具备的实践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活动,经过实习活动,使学生整合所学课程知识和亲身体验的实践经验,从而构建开放教育条件下学习知识的框架,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进而达到教学专业所要求的教学目的。

任何一种形式的出现,其终结是为内容服务的,是为诠释内容而活动的。为了达到实习活动的各项目的,首先,要建立较为完善的实习基地,进行相关设施的配置(含计算机台数、设备配备、网络连通、场地选定),指导教师的遴选(由丰富教学经验的熟悉开放教育教学活动的优秀教师担任),学生分组的筹划(可按学习小组,地域远近来划分),这些基础工作要安排到位。其次,根据学科专业的教学规则及实施意见,在教学要求的范围之内,对各项实施环节做详尽的安排与部署。为做好该项工作,在组织上给予保证,由学校主管校长组成领导机构,专门负责对教育教学实习活动的指导和对最终成绩的评定,该机构由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构成,具体任务是负责制定实习活动的实施方案,组织和检查。最后,划分实习活动的各项工作流程,制定具体实习过程,一是开展对教师教案设计开展论证,对所涉及的课程题目要交待清楚,教学目的与要求体现出明白、精练,授课方法及课型要实际具体。二是对教案设计的搭建要重点突出,教学难点与疑点要举证,做到设计思路清晰,文脉流畅,事例突出,结构层次安排有序,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进度及步骤,善于营造良好的实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三是根据实习活动的安排,指导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设计报告(论文),写出评价意见,提出优点,指出不足,并把比较好的设计报告(论文)介绍给学生,或让学生相互观摩,检查自己的设计报告和别的同学之间的差距,使之与自己的设计报告进行比对,让学生自己对设计的报告内容进行评判,找出不足,进行修改。

在实习操作中,一是在安排见习阶段,由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实习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讲解,包括实习内容、步骤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都要叙述清楚,面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因人施教,重在教与学上下功夫,并在教学规则的范畴内,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及相关课程知识,不断补充现代科技知识,制作相应的道具,在直观可触的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为实习活动的进一步推进打下基础;二是在实习基地开展实习活动,首先,由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报告进行介绍,从选题设计过程,理论依据,所达到的效果进行介绍,并以制作的课件给予辅助说明,再由指导教师给予点评。其次,根据学生的设计报告中的内容逐项进行操作,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设计内容是否衔接得当;操作过程是否安全可靠;操作步骤是否紧密,是否突显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扎实的基础知识,语言表达上是否清晰、准确,动手操作是否得到提升,根据以上几点进行综合性的评分,在每一项上给出相应的分值,最终相加即是学生在实习阶段的总成绩。三是在进行实习实践活动中,应制作“实习实践评审表”,内容应包含实习实践的主题、重点、要求、方法、步骤等,每个学生一份,以便于对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一方面,可以对每个学生的表现都有着详尽的记载,只要过程缜密,内容翔实,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实际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检验我们所制定的实习实践活动是否能得以开展,真正起到实际作用,并在具体的实施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探索在开放教育环境下实习活动开展的关键问题。实习结束后,由学生本人写出实习报告,对实习阶段的全过程进行总结并装入学籍档案。

总之,从聆听教师的指导到自己动手设计实习内容,掌握所学专业的知识,提高动手能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查找相关资料和设备操作是否规范等方面进行过程考核,在导师的指导下,审视实习全过程,破解难题,突出实习特点,评价专业特点,撰写实习报告,形成一个较为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体系。

实习过程的构建与实施,直接关系到效果与质量的衡量,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有:一是方法单一,认为只要把实习内容能够表达清楚就达到了目的,缺欠灵活多样的方式与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呆滞与无起伏感。内容陈旧,缺乏创新精神;二是实习方案为粗放型,从表面看似乎各个环节都能照应,指向主题,但组成机理深入考虑不同,在精雕细刻上功夫不到位,囫囵吞枣的现象严重;三是所学知识运用不够,动辄用以前所形成的固定模式为依据,对在学习过程中所接受的知识不加以运用。将理论知识与实习实践活动割裂开来,势必在实际操作中得不到综合体现,针对上述问题,先要在思想观念上进行彻底转变,制定措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好的经验与做法,以点带面加以推广。

教育教学实习活动的评价,首先,应放在实习基地的建设上,应该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教学设施的齐备,根据教学规则的要求,营造条件良好的实习环境,保证人力、物力的投入、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整体效能。其次,实现创新实践活动,要把教学定位在培养能力和传授知识的结合点上,将理论知识、实习内容,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有机地统一起来,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钥匙”交给受教育者,在培养动手、动脑和创造能力上下功夫。最后,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密切相连具有历史的传承性,但目前教育手段发生了变化,受教育的渠道出现多元化,同时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强化,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学习,在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开拓其思路,尊重其独到见解,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愿意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形成新型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青海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综合实践环节实施细则.

小学教育专业实习报告范文第9篇

我们怀着难以诉说的心情以及对教师这种职业的神圣的向往,随着飞驶的列车来到了我们的实习目的地——龙陵县龙山中心学校,这是一个美丽的学校,也是一个五彩的花园。

当然我根本没有想到,在之后的一个月里,我会在这里收获一段快乐而难忘的时光。我不仅从各个老师和学生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和他们成为朋友,更重要的是,我在实习过程中感觉所学的到东西远远要比三年里在校园里学到的更丰富、更精彩。当然,这并非否定老师的教学和自己的学习,只是实践中收获到的远比书本来得真切和实在。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一波三折有收获。”

我们来到龙陵县龙山中心学校受到了热烈的欢迎。首先,我们和该校的领导及老师召开了座谈会,他们向我们介绍了龙陵县龙山中心学校的情况:它办校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始建于清光绪30年(公元19年),坐落在县城东南的老东坡下,背靠青山,侧临绿水,校内青杉挺拔,繁花似锦,绿草茵茵,是一个静心求学的好地方。它占地总积13333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4737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3800多平方米,运动场面积1500平方米。这里共有教职工63人,教学班24个,学生1078人。它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教研教改促进发展,多年来一直承担全县小学教育研究和实验示范任务,为龙陵县基础教育实习报告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保山地区重点学校之一,它也为龙陵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三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

基情况如下:

1、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为8份,上课节数为16节(英语、语文、数学、品德、自然、音乐、美术7个科目)。

2、班主任工作:组织一次“我做文明小公民”的主题班会。

3、带领学生出了一期黑板报。

4、到学生家里去家访。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备课、上课、改作业……日复一日,无数琐碎平凡的事构成的我实习生涯的主旋律。

首先,我请班主任给我一份名单,因为我知道,记不住学生的名字,看似小事,其实它在学生眼中是很重要的,如果记不住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在老师心中没有地位。觉得老师不关心自己,甚至会产生隔阂。而后我便找了个机会认识了全班同学,下课后同学们都围着我唧唧喳喳地说:“老师,你怎么才来就知道我们的名字呀?好多老师教了我们一年都没记住我们的名字。”这也使我明白了: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认识一个人,首先要记住对方的名字。了解一个人,则需要深入的交流。而这些,都要自己主动去做。

下课后,孩子们经过我时,都亲切地喊一声:“范老师好!”,我也带着按捺不住的羞涩和欢喜应着,同时我也发现了快乐竟如此简单,只因被一群天真的孩子们认可并充满亲切地问候一句。

在我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我第一次深入课堂时,我就遇到了许多学校里没学过、没想过的难题,即自认才出众的我绘声绘色地讲完一节课后,我问学生:“你们听完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面面相觑,茫然无语。学生何以如此呢?在我看来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学习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溢生动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其实这实习报告不只是学生的问题,老师也要有激情与耐心,这是做位一名老师应该具备的。激情与耐心,就像火与冰,看似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却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其实,不管在哪个行业,激情和耐心都是不可或缺的。激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的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精益求精。激情与耐心互补促进,才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工作才能做到最好。

初为人师,总是有些紧张。我带着羞涩与忐忑抱着课本和教案走上讲台时,尽管我做了很多准备,但当我真正面对那么多双眼睛时,我还是紧张了。“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我机械得重复了在台下不知念了多少遍的开场白。然而,这句话说完,下句该说什么呢?突然间我的脑袋一片空白,只能感觉到有几十双眼睛正齐刷刷地盯着我,让我感到十分地不自在。短暂的犹豫之后,我剩下来的只有微笑,因为我想起了那句话:“微笑是法宝。”学生也对着我微笑,看着他们那一张张稚气的面孔,我所有的紧张都在这一瞬间消失了,透过那一双双澄澈的眼睛,我也似乎读到了那一颗颗纯净的心。在此后的时间里,我一直微笑着。所以,课堂气氛也显得轻松活泼了一些,40分钟的课一下子就

过去了。虽然,我知道我的这节课上得并不成功。突然一次,一个学生递来一张字条:“范老师,我喜欢你的微笑,当你微笑着走近我时,使我感到了从来没有过的亲切,我很喜欢你,范老师。”这是出自一个三年级学生之笔,这也是我在实习一个月的时间里收到的最好的,最值得珍藏的礼物。也使我明白了,其实走近学生的第一步只须微笑就够。

在班主任实习工作中,我组织开展了“我做文明小公民”主题班会。起初,我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学生的不配合就常常令我痛心疾首。当时,有人建议我使用强制方法。比如说罚站、罚蹲等。诚然,这种方法可以勉强维持班级秩序。然而,这也无疑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甚至会使学生实习报告产生厌学的心理。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发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知心朋友。

小学教育专业实习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师范生 教育实习 问题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实习是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师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在实习中,师范生综合运用所学习的教育理论、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等解决中小学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教育实习,师范生明确基础和中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和掌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形成必要的实践能力,为他们成为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各高校师范生培养方案的制订,过于强调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教育的培养不足,尤其是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严重不足,导致培养的师范生专业知识深厚,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却不足。而且高校的教师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实际脱节,使得师范生在教育实习时出现短板效应,这已经影响到我国教师培养质量,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除以上因素外,西部地区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条件和观念等因素制约,师范生实习受到的影响更明显,为了解当前西部地区师范生实习的基本情况,研究西部地区教育实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找出制约师范生实习的主要因素,本次选定西部一个典型农业城市所属的师范类学校大四实习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影响西部欠发达地区师范生实习的因素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西部地区教育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次调查采取在实习过程向实习生发放调查问卷和对高校实习生、当地教育管理机构和实习基地的相关人员走访几种形式同时进行。

二、调查的实施

在大四实习生中发放自制的“师范生实习调查问卷”102份,收回82份,回收率80%,有效率95%。

三、西部地区师范生教育实习现状调查发现的问题

(一)国家对于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政策指导有待加强

教育部在1956年公布实施《师范学校教育实习办法》、1957年颁发《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实习暂行大纲》,半个多世纪过去,其指导意义早已经弱化。目前指导师范院校组织教育实习的文件多是各校自己制订,仅限校内使用,缺乏约束力。而师范生教育实习牵扯到高校、中小学和教育管理部门三方,其中利益错综复杂。西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人才匮乏,单靠高校一方协调解决费时费力,成效不明显,需要教育部出台指导性方案或者办法。

(二)师范院校在教育实习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方案教师教育课程、教育实践环节学分比例过低。

从表1、表2、表3实习生反映情况可以看出,实习生接受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课程过少而且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在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之外,学生接受的教学基本技能训练等实践活动较少,在教育实习前,只有少部分学生通过家教等其他形式做过练习。培养方案安排的实习时间过短。

2014年8月,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针对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提出大力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1]。

培养方案是否合理决定了人才的培养质量,现行国内各高校师范生培养方案部分是照抄综合性大学学科结构和课程体系,强调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育,追求专业知识的学术性和前沿性,而真正培养师范生的教育理论课程和基本技能课程却相对太少。高师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专业课教育,轻视教育理论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造成学生专业知识丰厚而职业能力尤其是教学基本技能欠缺。而且教育理论课程内容陈旧枯燥,缺乏国内外最新教育学和教学改革动态知识,导致学生对于培养方案中的教育类课程缺乏兴趣,单纯为了应付考试而突击学习,考试过后所学知识很快抛之脑后,到真正实习过程中发现缺少理论指导。实习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因为没有真正掌握相应知识而缺乏掌控课堂教学的能力。西部地区高校由于地域环境、经费和观念等原因与国内外优秀教育研究机构、高校接触较少,师范生培养理念方面相对东部地区更落后,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结构、教材选用和教学活动组织方式相对陈旧。

2.高校实习指导教师对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了解太少。

从表4调查结果看,学生对于中小学教育教学情况地了解主要来自于自身经历,在实习过程中往往模仿自己中学阶段对于授课教师的理解进行教学管理。高校对于中小学情况地介绍有待加强。高校需要广泛开展与中小学地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渠道,深入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而目前实际情况是高校和中小学接触较少,很多高校老师根本没有从事过中小学教育,对于中小学教育教学情况不熟悉,在课堂上和实习前不能向学生较全面地进行介绍,无法及时深入地把握师范生实习过程中的心理、教学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给予合适的指导。因此,高校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和中小学的合作,增加实习指导教师和中小学交流机会。

3.实习时间短、安排不科学,实习机会少。

从对实习时长和时间段安排的调查结果看,36%学生认为现在的6周实习时间已经足够,45%学生认为应该延长到8周,19%学生认为应该延长到12周或者更长时间。从总体上看,64%学生认为现有6周集中实习时间过短;40%学生认为集中实习应该安排在大三,50%学生认为应该安排在大四(其中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安排在大四上学期),只有10%学生认为可以安排在寒暑假进行。从表6可以发现,学生受各种因素制约,实习期间每个班一般安排两名以上实习生,而且上课次数较少。

我国师范类院校的教育实习时间一般为8周,校内试讲1周,校外集中实习6周,返回完成调查报告和实习报告1周。国内教育实习一般安排在大四上学期集中进行,学生的专业课和教育理论课程基本结束,学生实习期间上课次数一般三五次。而国外发达国家的教育实习时间一般为12周或者更长,形式相对多样化。如美国师范生教育实习时间一般15周,占总课时8.7%。英国师范生教育实习平均20周。德国一般18至24周,分两个时间段进行。法国师范生每个学年都要参加教育实习[2-4]相比而言,我国教育实习时间偏短,形式过于单一,只有一个时间段的集中实习。西部地区很多省会以外的师范类高校由于受到办学经费限制,即使这一个时间段的集中实习也经常会缩水,而培养方案中的见习计划则多数形同虚设。这种一次性集中实习导致实习效果缺少巩固和强化环节,学生实习结束就要面对毕业论文答辩、离校,没有机会对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弥补,造成他们在踏上工作岗位后缺乏自信。

4.指导教师经验不足,责任意识薄弱。

近些年高等学校连年扩招,许多高校师生比已经超过1:18上限,西部地区地方师范类高校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优秀人才相对更不易招聘,师生比例已经严重失调。而且教师中的多数是近些年招聘来的年轻教师。青年教师学历高,科研能力强,但是教学经验欠缺,对于中小学教育教学情况不熟悉。再者青年教师工作后面临职称评定等现实问题,主要精力放在了发表科研论文上。而高校在安排实习指导教师时往往安排青年教师,年纪大的教师受家庭影响不愿再到偏远的农村中学进行长期的实习指导。在调查走访中发现,多数青年教师也往往是把实习学生安排好后就返回高校继续教学科研工作,然后定期到实习点对学生进行指导。这直接导致西部地区教育实习指导教师指导经验不足,部分教师缺乏责任意识,对实习疏于管理,指导不到位。

5.实习经费投入不足。

在调查走访中发现,不同高校的教育实习经费差别较大,同属一省的教育部直属某高校与地方所属几所高校教育实习经费相差数倍,西部欠发达地区师范类院校教育实习经费严重不足,这造成实习基地不稳定。而且欠发达地区城区中学数量相对较少,多数师范生只能到农村中学实习。受农村教育水平和硬件条件等影响,学生无法充分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技巧,从而影响到实习效果。

(三)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实习基地学校方面存在的不足

在调查走访中发现,由于国家没有相应政策或者要求,市县教育管理部门并不认为安排师范生教育实习是他们的职责和义务,甚至有的地方担心教育实习影响到本地教学质量和升学率,对实习存在抵触情绪。受此影响,各高校的教育实习多数是各个学院(系)或者教务处通过个人关系联系实习学校,这导致实习基地学校不稳定。即使建立了实习关系,许多中小学由于担心影响教学质量,经常限制实习生的上课次数,很多实习生实习期间主要做辅工作。实习需要三方合作完成,在合作过程中实习学校如果获益较少的话,实习关系也往往难以长久维持。

另外,从表7反映情况看,西部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农村实习学校的教学条件普遍较差,实验设备、实验经费缺乏,多媒体教室相对较少,这些都会影响到实习生教学技能的提高。

(四)实习生自身因素

1.对于教育实习思想上没有足够重视,态度不端正。

在安排集中实习前,本次调查对大四学生实习意向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该校40%左右的学生准备考研,30%左右的学生准备找工作或者参加职业考试,不愿参加集中实习而选择自主实习,只有大约30%的学生愿意参加集中实习。即使报名参加集中实习的学生还有一部分对于教育实习的作用缺乏认同和积极性。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师范生的数量逐年增加。而西部地区,由于人口向东部流出,中小学适龄人口比例快速下降,学校数量和班级数量都显著缩减,导致教育系统无法完全解决师范生就业,加之西部农村地区教师工资偏低,师范生就业渠道开始多元化,相当比例的师范生选择考研或者毕业后从事非教育行业。在本次所调研的高校,较高比例的师范生毕业后选择到相关企业就业,导致学生对于教育实习重视程度下降,实习过程敷衍了事,师范生基本功下降,甚至影响中小学的正常教学活动。

2.实习准备不充分。

本次调查对影响师范生实习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学生反馈较多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这些因素有些是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造成的,有的是师范生的自身原因,有的则是客观条件造成。

四、解决影响西部地区师范生实习因素的对策与建议

(一)国家予以政策支持

建议由教育部相关指导委员会制定对于师范生教育尤其是师范生实习的指导性建议,对师范生培养方案给出指导性建议,强化师范生培养的各个环节。明确高校、地方教育管理机构和中小学在师范生实习中的职责和义务,有利于高校协调三方关系,有序推动教育实习的进行。教育部可以建议各地教育管理机构在制定中小学考核指标和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细则时对于师范生实习给予政策倾斜支持。另外,师范生的实习成绩可以建议作为教师录用指标之一。毕竟,师范生培养质量是关乎国家长远发展前途的大事。

(二)高校存在地影响实习效果的因素的解决办法

1.师范类高校要对陈旧的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优化课程群,降低专业课比例,提升教师教育课程地位和比例。选用国内外优秀教材,使学生掌握丰富、实用的理论知识和技巧。规范教育实习制度,严格落实师范生培养过程的各个实践环节。西部地区师范类高校要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教育机构地交流,定期安排相关教师外出进修,了解国内外教育理论最新进展。

2.师范类高校要加强与本地中小学地交流合作。

通过交流了解不同教育阶段的基本情况,根据不同地区教育教学情况合理设计、安排师范生的实习。交流宜采用双向方式。可以采用定期将中小学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请到高校为师生作报告的方式,也可安排一定数量的高校教师到基层学校带班了解情况,或者可以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实现交流。另外,双方教师合作申报项目,完成相关论文等都有利于推进交流合作。交流合作还可以扩大到高校与地方教育管理机构,高校与地方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选择中小学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作为指导教师。

3.见习、实习并行,实习方式多元化,适当延长实习时间。

针对国内教育实习时间短且集中、学生实习机会少的问题,考虑西部地区特殊情况,建议西部高校在修订培养方案和制订实习计划时将实习时间延长为8至12周,可以采取顶岗实习和集中实习互补的实习方式。实习时间可以安排在大三下学期,也可以安排在大四上学期。充足的实习时间才能保证优质的实习效果。在集中实习之外,建议在大一、大二和大三分别安排学生到中小学进行为期一周的见习活动。让学生在集中实习前深入了解情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当学生在见习中发现了问题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5]。

4.建立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高校必须选拔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形成稳定的队伍,不能因为教学工作量、人情等因素随意安排指导教师。对于到艰苦地区带队实习的教师要提高实习补贴,高校教务处和实习生所在学院要对指导教师建立考核办法并严格执行。

5.保证实习经费的投入。

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各地划拨给地方师范类高校的办学经费有限,如何用有限经费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是每个高校都面临的问题。教育实习是提升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关键一环,高校务必多方举措,保证实习有充足的经费。

(三)提高校、地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国家对于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中小学在师范生培养中的义务和职责做出规定后,地方教育部门就有义务协助高校安排好教育实习地进行。地方部门也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在职称评定、人才选拔、年终考核和推荐培训等方面向实习基地学校和指导教师倾斜。建议由高校、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中小学合作成立协同中心,除协作完成教育实习外,三方还可实现资源共享、就地取材、合作完成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接纳中小学教师培训进修等。这样各方利益都得到照顾,有利于教育实习基地的长久稳固合作,也有利于推动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另外,在以往教育实习中,只是由高校给予实习学校一定数量的实习经费。西部高校由于受办学经费影响,能够提供给实习学校的实习经费有限,对于中学指导教师的付出无法补偿。为了提高中学实习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建议由高校和地方政府多方筹措资金,给予中小学指导教师一定劳动报酬。

对于调查中反映出的西部地区实习学校多媒体设施、实验室等硬件条件差、办学经费少、学生文化素质基础差等问题,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推进过程中,随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提高,这些问题都应逐步得到解决。

(四)加强卓越教师的培养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一些师范生实习态度不够端正的问题,首先要从源头解决。教育部2014年推出“卓越教师计划”,推动师范院校深化教师培养机制,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师范院校要抓住机遇改革招生制度,通过自主招生、入校后二次选拔、设立面试环节等多样化的方式,遴选乐教适教立志扎根西部的优秀学生攻读师范专业。对于准备考研的学生可以采取分流实习,由学生自主完成实习或者将考研学生集中实习时间由大四上学期调整到其他时间段。在实习前,学生所在学院必须要召开实习动员会,端正学生实习态度。实习中,高校指导教师要强化学生管理。同时,要改革实习评价方式。在调查中发现,实习结束后,实习学校给予实习生的都是优秀评语,无法对其实习表现进行区分。更为科学合理的实习成绩应由实习学校指导教师、高校指导教师和实习小组学生共同给出,该成绩还应该作为将来师范生聘用主要指标之一。

对于调查中反映出的实习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教学基本功和经验欠缺问题,高校可以根据教育部“卓越教师计划”精神,进一步修改培养方案,加大教师教育课程比例,强化日常教学环节,尤其是实践环节,在日常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实践练习。

五、结语

2014年9月10日,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中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育最根本的是教师的培养质量,而教育实习是教师培养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改革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Z].教育部教师[2014]5号.2014-08-08.

[2]陈建华.西方发达国家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6):15-18.

[3]郭桂容.地方高师院校提高学生教育实习质量刍议[J].教育探索,2011(12):88-89.

[4]李冬冬,何培云.师范生教育实习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教育,2012(10):125-126.

上一篇:实习医生科室自我报告范文 下一篇:环艺专业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