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7 05:50:34

小学教师职称论文

小学教师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此时,班主任就成了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协调工作,使班里学生和任课教师和谐共处、团结一致呢?我认为班主任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做好这一关系的协调者,作为班主任老师平时要多下功夫。

(1)学会正确树立科任老师在学生心目的形象。这就要求班主任平时要选择恰当时机赞扬科任教师,树立科任老师的正面形象,通俗一点说就是要给其他老师的形象加分。但是这种赞扬要注意坚持恰当合理原则。即在科任教师特长发挥充分的时候赞扬;赞扬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科任教师的优点,树科任教师的威信;赞扬的方式要合适,可以选择集会活动时集体教育,也可以个别谈心。形式上,可以选择:①班会、集会、集体活动时介绍科任教师特长;②个别教育时;③引用学生赞扬科任教师的话,同科任教师交流,增强科任教师的成就感。

(2)及时鼓励教育学生。通过了解科任教师对班级及学生的意见和看法,调整学生学习状态,沟通、协调学生和科任教师关系。科任教师在分析学生方面有班主任不及的优势。科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能让班主任全面的了解班级的全体学生的特长。班主任可以借科任教师之力鼓励学生。首先,听取科任教师对个别学生及班级的评价,并把评价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调整状态;其次,在科任教师和学生有摩擦时,应教育学生主动认错,并传达科任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弱化矛盾;再次,在个别场合,可以引用任课教师的肯定评语,鼓励学生,向他暗示科任教师对她的赞许,增强其信心。

(3)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与学环境。班级环境因素使班级形象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环境会给科任教师带来一种心情上的轻松和愉悦,积极的心态便于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班级环境或形象的独特是相对的。比如纪律严明,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班干部交往能力强,学习气氛浓,这些是无形的;教室清洁,布置雅致,这些是有形的。这些因素都有利于班级的成长,也有助于任课教师激情的发挥。在班级管理中,要善于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增强其参与意识,不能自己说了算,闭目塞听,否则会影响科任教师对学生的注意力和责任心。

(4)巧用节日与活动培养师生情感。一般科任教师与学生交往多限于课堂,孩子跟科任教师间的感情也不是很深厚。班主任应该从培养感情这个角度出发,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两个方面,协调任课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利用各种活动来沟通科任老师与学生的之间的感情。比如教师节到了,让学生为科任老师献上节日的贺卡,还可让学生组织联欢,热情地邀请科任老师参加指导六一文艺汇演的节目,并安排适合各教师的节目,让师生一起开展活动,这种活动不仅能加深彼此的了解,而且容易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此外,班主任同科任教师也要经常沟通,向科任教师说说自己班的孩子的长处,帮助把师生感情的桥搭好。同时也要把班内一些小团体的情况,特殊脾气的孩子情况定期同科任教师进行交流。

第二,班主任要能够妥善处理科任老师与学生的冲突。

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难免会有矛盾,当问题出现时,班主任要注意妥善处理学生与科任教师的矛盾。既要维护科任教师的威信,也要让学生心服口服,不要产生怨恨与隔膜。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比较复杂,有时可能完全是学生的错误引起的,有时也可能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教育方式不当而导致的。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班主任都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压制学生,但也不能为了讨好学生而公开批评教师或背后议论科任教师。而是要从多方面了解事实情况,了解矛盾产生的原因,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再开展工作。如上述案例,看上去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却说明了科任老师和学生的矛盾已经变复杂了。针对这样的情况,先不要双方在一起谈,而是分别谈,这样好让双方都能冷静下来。班主任可先代科任教师向学生道歉,说明科任教师说话方式不对,不该说让学生出去那样的气话。这样学生就能心平气和地与班主任交谈,然后再分析科任教师这样做的原因与目的,科任老师的出发点是为她好的,如果老师不管她,那才是对她的不负责任,只是在那样的氛围中说了不该说的气话。并告诉她科任老师之前对她的肯定和赞美。最后让他分析自己在这件事中处理的方法是否正确,这样学生也比较易于接受,引导学生主动向科任老师认错。当然要做好科任老师的思想工作,以免矛盾激化。在学生向科任老师认错的过程中,科任老师也会主动的说出自己的不足。这样不仅不会让科任老师丢面子,还会增进师生的感情,让学生欣赏老师。

第三,班主任应该主动邀请任课老师参与班级管理

有些科任教师对所教班级的基本情况不很清楚,对学生也了解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手段,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此班主任要及时、主动地与科任教师交流本班情况,才能使科任教师对学生个体和整个班级的各种情况了解更全面、更客观,切合实际,使工作更有成效。此外,经常与科任教师交换意见,了解学生上课的表现及学习的动向,认真听取科任教师对学生有关情况的反映和对本班工作的建议、意见。这样,不仅可以协调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听取科任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完善班级管理的方法与策略。因此多跟科任教师交流班级情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以上工作与科任教师不断取得联系,增进信任,进而形成工作上的合力,使班级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步,逐步使科任教师感受到和谐集体的工作优势,体会到与班级搞好关系

,才更有利于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样,科任教师的积极配合和主动参与也就成为自然的事了。师生冲突是教育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不可能完全消除冲突,更不能压制冲突,因为压制冲突只能为下次更剧烈的冲突埋下隐患。因此,我们教师不但要建立看待冲突的正确观念,更重要的是要把冲突视为可解决的问题,注重师生冲突的协调。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换位思考,注重学生的感受,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及时反思,才能切实增强统筹全局的能力。

小学教师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一)重点:盘活存量,制定规则,阳光评聘

1.盘活存量是指在深入调查摸底、情况明了的情况下,对现有岗位设置总量进行盘点,把岗位由相对充裕的区域、单位或学科向相对紧缺的地方倾斜,使之总量再平衡,起到自主调节中小学教师职称申报,实现职称评审与岗位设置之间的有机融合。这是两者有机融合的基础。

2.制定规则是指在吃透国家相关政策的前提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规范、有效的并与岗位设置相辅相成的评聘规则,包括过去已取得职称但尚未得到相应聘岗人员的过渡办法和职称评审与岗位设置合二为一的评聘实施方案。这是两者有机融合的核心。

3.阳光评聘是指中小学职称评审与岗位设置评聘过程中必须做到“五坚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促进中小学教师全面发展;坚持统一制度,分类管理,体现中学和小学的不同特点;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激励中小学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坚持与中小学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配套,积极稳妥、协同推进,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两者有机融合的保障。

(二)难点:统一认识,稳步推进

1.统一认识。

无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还是岗位设置都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内容,与每一位教师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由于全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国家允许在政策大原则下,结合实际组织实施,因此结果会因地、因事、因人、因时而异,如果在评聘过程中两者没有做到宣传到位、规范有序、阳光操作,老师们要真正理解国家政策设计初衷、统一认识并非易事。统一认识是两者有机融合的前提。

2.稳步推进。

无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还是岗位设置,全国各地推进时间和力度因地而异,这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正是因为如此,既得利益群体和未得利益群体之间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因此各地在试点的基础上何时推进、如何推进、力度多大等都直接影响到评聘工作的推进和教师队伍的稳定。这是两者有机融合的关键。

二、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与岗位设置有机融合的思考

(一)必须加强领导,统一认识。

教育、人社、编制、财政等部门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协调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与岗位竞聘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从鼓励教师主动从教、专心从教、专业从教、终生从教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与岗位竞聘工作。

(二)必须摸清底数,盘活存量。

教育、人社、编制、财政等部门和学校必须根据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摸清两个底数,一是本单位(系统、地区)专业技术岗位核准和使用情况,特别是岗位空缺情况;二是本单位(系统、地区)申报计划申报各级各类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情况。原则上本单位的岗位空缺情况与申报职称人员通过情况要大体一致,也就是要做到评聘有机融合。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采取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调整职称评审通过率等有效办法,最大限度用好、用足、用活现有岗位资源,优化队伍结构,妥善解决职称评聘矛盾。

(三)必须吃透精神,制定规则。

教育、人社、编制、财政等部门和学校必须根据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细致地制定岗位竞聘工作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竞聘对象、具体竞聘岗位及数量、占空岗比例、竞聘条件、量化评价标准和方法程序、组织领导和具体要求等。

(四)必须先行试点,稳步推进。

教育、人社、编制、财政等部门和学校必须走群众路线,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全校教职工大会表决通过,同时按程序报批。另外,在全面组织实施前,必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系统进行试点,取得经验、条件成熟后再稳步推进,切忌一刀切。

(五)必须阳光评聘,全程监督。

教育、人社、编制、财政等部门和学校必须做到阳光评聘、全程监督,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保持中小学职称评审政策连续性,切实搞好评聘衔接,保证整个教师队伍的稳定、保证教学秩序正常。必须强化监督,建立上下监督、内部监督、社会监督机制,保证政策执行不变形走样,评聘结果权威公信。

小学教师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教师学习共同体 微博 教师专业发展

微博作为目前非常流行的交互平台,以其简单的表达方式、多样的信息方式以及“订阅式”的交互方式等特征在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过程中占有极大的优势。纵观当前基于微博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大多数是关于前期的构建及平台的设计研究,而对于后期的应用、教师教育的参与度及需求态度等情况并未做系统研究。本文通过宏观、微观两个层面调查微博在构建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得出微博应用的优势及不足,以期探索出科学合理有效的指导策略。

一、基于微博的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界定

基于微博的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本文界定为:以广大中小学教师作为参与主体,以合作交流为基础,借助微博这一网络平台,实现其共同愿景的学习团体(包括领域专家、优秀教师及同辈教师)。在这个团体中,教师们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地传播、分享、转载能促进教师专业领域发展的微媒体,以创建一个有机和谐的协作学习环境。从宏观角度来说,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强调整个社会的学习化趋势,其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从微观角度来说,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主要从地区、学校、年级来划分。

二、宏观层次调查研究过程及结论

1.对两大微博中关于学科间的典型微群进行研究并统计结果

(1)在新浪微博中有许多关于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微群,随机取样研究的微群是“中小学教师交流圈”,其成员人数为222,共发言数为260。对该群参与人数、发言数、发言内容的比例及活动数进行统计,统计时间从2011-3-20至2014-10-20。统计结果如下:

其成员中参与人数为64人,共发言163条。该时段中参与人数共占其总人数的28.69%,发言条数占总条数的62.69%。此结果显示出微博中大多数成员参与率较低,说明教师们更愿意分享他人的心得、学习资源等,而不是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收获。统计结果将发言内容分为教学资源、教师教育分享交流、教师职称论文、其他(涉及与教师不相关的)四部分,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图1显示此微群中有关教学资源和教师交流的发言占较大比例,说明微博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教师们乐意用微博来分享教学资源或是教学心得。微群中共包含群内话题6个,而且每个话题的参与人数都非常少,教师们并没有就一个话题进行深入探讨,这说明教师们并没有真正利用微博进行协作学习。

(2)在腾讯微博中有关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微群中,随机取样研究的微群是“小教教师群”,其成员人数为68,共广播数为106。对该群参与人数、发言数、发言内容的比例及活动数进行统计,统计时间从2012-1-10至2014-10-30。

成员中参与人数为26人,共发言70条。该时段中参与共占其总人数的38.23%,发言条数占总条数的66.04%。统计将发言内容分为教学资源、教师教育分享交流、教师职称论文、商业目的(涉及与教师不相关的)四部分。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此结果显示微博发言中有关教学资源的仅占11%,而140个字之内的求教师职称论文、教师心得或广告占了89%,这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并无太大促进,仅是利用了微博便捷性的特点,并无深入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层面。该群中分享文件为7个文本文件,其中3个已注销,其余四个为教师职称论文方面的文本文件。该结果显示有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群共享文件非常少,反而只是注重职称论文。可见微群管理员及微群成员并没有充分利用微博这个平台来进行专业学习。

2.对两大微博中关于学科内的典型微群进行研究并统计结果

(1)在新浪微博中,关于学科内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微群中,随机取样研究的是“小学英语教学”,其成员人数为350,发言数为206。由于其主要针对小学英语教学,发言较之学科间教师共同体更具有针对性,故不对其发言内容做统计。主要统计其群内话题及发言数及其促进教学的品质。统计结果如下表1所示。

上述微群主要针对小学英语教学,由于其针对性较强,故专业化内容较学科间微群高,从群内话题可看出,话题都是围绕英语学习来展开,但不足之处是参与讨论的教师并不多,并没有形成自发有序的讨论组。

(2)在腾讯微博中,关于学科内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微群中,随机取样研究的是“语文教师”,其成员人数为64,广播数为26,共享文件数为6。由于其主要针对语文教学,发言较之学科间教师共同体更具有针对性,故也不对其发言内容做统计。主要统计其群内共享及下载数及其促进教学的品质。统计结果如下表2所示。

在微群中除了发言外最能体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便是群共享文件了,由上表可看出,该微群共享文件仅为6个,其中4个都是关于杂志征稿的,而且下载共享文件的人很少。这说明在教师微群中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微博这个平台来实现资源共享。

三、微观层次调查研究过程及结论

微观层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本次问卷共发放300份,收回293份,参与调查的教师来自大同的几个中学,来自10个不同的学科,初一、初二、初三教师所占的人数分别是102、100、98,男女比例是43.6:56.4,调查对象中78.2%在39岁之下,89.7%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1.教师对于微博的态度与意识

87.2%的教师有自己的微博,其中44.9%的教师加入了校内教师群,另外32.1%的教师还通过腾讯或新浪加入了校外教师群。82.3%的教师表示,为了促进自身专业发展,自己愿意加入新的教师微群。而且对于问卷中“微博能有效地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您是否同意”该题中,57.7%的教师选择同意,25.6%的教师选择了一般,其余选择了不同意。以上数据说明教师对微博并不排斥,反而有较乐观的态度和意识,并且大多数愿意接受用微博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2.教师使用微博的主要目的和使用情况

对于“您在微博上主要做什么”这个问题,教师们选择查资料的占25.6%,专业学习的占23.1%,通信和娱乐的占32.1%,浏览信息的占19.2%。如图3所示。

以上数据中四者比例较均匀,但选择通信和娱乐与查资料的占了半数以上,选择进行专业学习的不足四分之一。统计结果中仅有19.2%的教师选择了“经常在微群中发起讨论、回复”,55.6%的教师选择“很少”。以上数据说明大多数教师没有真正用微博来进行专业学习,他们在微博中多数处于被动地位,主要进行通信娱乐或查找学习资源,并不是积极主动地利用微群发起一个话题或讨论,多数处于观望状态。

3.制约微博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主要因素

对于这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45%教师选择“课业任务繁多,无时间”,25%的教师选择“支持平台不足”,13%的教师选择“无兴趣”,17%的教师选择“其他”。如图4所示。

以上数据表明课业任务繁多和支持平台不足是制约微博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主要因素,这与学校的管理制度密切相关,现代社会仍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故教师会用更多的时间花在学生身上,而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协作学习。另外,学校的联网设备不足,并没有做到每个教师具有一网的电脑。此外,年龄偏大的教师对微博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他们认为传统的“线下”协作方式更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其他阻碍微博构建教师共同体的因素是,部分教师更偏向于使用其他社会性软件。

4.教师进行协作学习促进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调查显示,除了微博之外,教师们进行协作学习促进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教师QQ群、中国教师研修网、教育博客、Wiki及传统的“线下”协作学习等。教师们非常重视相互的沟通,他们希望通过网络来相互交流观点,分享材料。当然,他们也不排斥传统的教师“线下”协作模式,相反他们觉得教师之间面对面讨论交流更能促进教师对某一主题的深刻认识,更能增强教师之间彼此的信任感。

四、对于微博构建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结论

1.微博应用于构建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优势

第一,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不受学科的限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地选择想要加入的教师微群。

第二,微博简单易操作,对用户的技术要求门槛很低,对硬件设施的要求也低,而且在语言的编排组织上,没有博客或教学研修网、Wiki那么高。

第三,微博尽管有字数的限制,因为在被调查发言中,每条发言不长,节省了教师的宝贵时间,教师只需利用课间或课下很短的时间便可自己的动态。

第四,微博上有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更容易满足个人学习目标,如“小学英语教学”群中有许多共享的教学视频、网站、文本文件等。

第五,提供协作的机会,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克服孤独感。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他们身处教育系统,有着相同的压力和社会责任,其目的性较高校教师来说更明确,更容易产生有效的交流和互动。

2.微博应用于构建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不足

第一,无论是网上微群中有关学科间、学科内教师群还是实地调查的教师群,教师的参与度不够,三者中教师的参与比例分别为28.69%、38.23%、19.2%。学科内群的教师参与度相对较高。

第二,教师在微群中的交互深度不够,如根据对学科间两个微群的发言内容统计,发言关于教学资源和分享交流的不足50%,另外在学科内的两个微群中群话题的参与人数和共享文件的下载人数都非常少,有许多是1。因为微博有限的表达内容使我们难以在思想观点的表达上形成连贯性,难以实现对问题的追踪,因此难以使问题得到深入的讨论。

第三,缺乏管理机制,如在微群广播中有许多与学习无关的商业活动,这种现象应该制止,群中的管理员也应该定期地发起话题和活动,争取让所有教师都参与进来。在实地调查中也发现,有的学校未给教师搭建良好的网上交互平台,这些问题都需要改进。

五、改进措施及展望

1.对于微博构建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改进措施

第一,微博首页一般都有注册与登陆、发言、图库、广场、微群、应用、话题等导航栏,这对于教师发表感慨、分享心得趣事或大家参与讨论都方便快捷,但微博字数限制的特点对于中小学教师深入参与专业知识的学习支持不够,因此应该增加一项类似长微博的导航栏,便于教师发表长博文,既实现微博功能又实现博客功能。

第二,广大中小学教师应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以及对于微博的态度和参与度,上述的调查研究结果表面有许多教师也认可微博,但参与度还很低,只有真正参与到集体中才能真正融入一个教师共同体中。

第三,设置合理的微博版面。合理的版面可以让教师轻松上手而且易于资源的整合,如果是零零散散的资源,教师很可能出现疲劳。

第四,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微博中应包含普通教师、学科带头人及学科领域内专家、教育行政机关管理者三大部分。微博管理员应由领域内专家或学科带头人来担当,他们有权删除无意义的微媒体,以净化群内风气,促进群内教师专业发展成员;应定期发起活动和话题,让群内成员都参与进来。另外,群体成员也应该自觉遵守群约定,积极地参与其中,为群组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学校应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一定的时间及平台,定期对教师们进行信息素养培训,并为学校配备相应的网络设备,对教师进行适当的监督及奖惩。

2.对于微博构建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展望

国内将微博作为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平台尚处起步阶段,其中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一个良好的基于微博的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共同的愿景;第二,广大中小学教师对于微博的态度和参与度;第三,设置合理的微博版面;第四,良好的管理机制;第五,良好的监督与奖惩制度。

本文根据研究现状提出此五点微博构建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改进措施,但由于自身专业能力有限和操作能力不足,难免存在不足,希望在后续研究中能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丽清.微博虽“微”足值道尔[J].东南传播,2009(11).

[2] 张曼,瞿.基于微博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交互支持平台设计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1(6).

[3] 张彦美.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4] “中小学教师交流圈”新浪微博[EB/OL]:.

[10] 缪红燕,吴祥辉.微博时代教师形象的解构与重构[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

[11] HIRSCHE,EMERICKS.Teacher working conditions are student learning Conditions:A report on the 2006 North Carolina Teacher Working Conditions Survey[EB/OL],2006(11).

[12] Johnson.S.M,Donaldson.Overcoming the Obstacle of Teacher Leadership[J].Educational Leadership,2007(6).

小学教师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乡村教师;职称评定;问题分析;解决措施

我国乡村中小学教师在相对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仍坚守在基础教育的第一线上,理应得到社会尊重和公平待遇,尤其在职称评定方面更应得到与城镇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一样公平公正的评审标准。为弄清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产生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笔者深入到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某乡村中学和小学进行了细致调查研究。

1我国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概述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是通过对教师思想道德素养、教学工作能力等的一系列综合评价来确定教师职称等级的一种制度。教师的职称不仅关系到教师工资的高低,更是职业价值的标尺,对相对落后的乡村地区更是如此,既有精神层面的慰藉,也是物质生活的依托。我国于2009年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2011年起试点范围扩大。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鼓励高学历高素质人才进入中小学教育领域,2013年,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表示,计划在2014年全面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正式施行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等级设置上,中小学教师在职称等级上将分为正高级、高级、一级、二级、三级五个等级,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此外还辅以相对应的评价标准和方法。”[1]

2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乡村中小学教师自我发展意识与能力的欠佳,所在学校的相关管理不尽科学,地区经济落后等都使乡村教师发展得不到社会的有力支持和公平对待,教师的职称评定工作也就伴随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职称评定工作中指标不均衡、标准难度大以及评定方式不完善。

2.1职称指标分配不均衡

乡村教师晋升机会少是其普遍反映的问题之一,像学校这种事业单位,尤其是乡村学校中高级职称指标普遍偏紧。在调查问卷中显示,该小学的初、中、高级教师职称的比例为7:2.5:0.5,中学为6.5:3:0.5,两所学校的中高级职称教师都很少,因为指标分配是根据该校现有职工总人数和相应级别职称人数确定,也就是各级别的职称数是有固定数量限制的,如果已经达到或超过这个标准,上级也就不再分配给学校名额。然而这些乡村中小学本身教师数量就少,所以具备中高级职称评定资格的教师迟迟得不到分配指标(见图表1)。同时依照惯例,指标是人事部门按照省市县乡逐级下放,往往是城镇学校多于农村学校,重点多于普通,这种方式容易产生对职称指标的截留与挪用。水平资质相当的教师能否更快的评上高一级职称,就要看自己处于什么水平的学校了,这种情况会使越来越多的现农村教师想办法转入条件和机会优于乡村的城镇学校,同时应届大学毕业生也都更青睐于工资高、发展机会多的城镇学校,从而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的年轻师资供应不稳,教学质量下降,加剧城乡间师资力量的不平衡。

2.2职称评定标准难度大

在职称评定中,城乡中小学教师有着同样的评定标准,但由于地区经济和其他方面发展的落后,恰恰是这种“平等”带来了评比中的不平等。我们在调查咨询中发现,评定中高级教师职称标准的难度大使得这里的乡村教师面临着与其他地区乡村教师同样头疼的难题。第一,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难度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国家对教师的计算机能力掌握水平要求也提高,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对于教师的应聘及职称评定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想要晋升中高级职称,计算机等级证书是晋升之路上的一道坎。而对于部分地区的乡村教师来讲,有的甚至连电脑都没摸过,别提参加更深难度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了。第二,难度大。论文是我国教师职称评定标准的重要一环,它反映教师在所处学科领域的科研水平及见解,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教师对本学科的理解掌握程度。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标准中,对于参评中高级职称的教师都要求在教育教学类CN期刊上独立发表本学科教研论文,或正式出版教育教学著作,或参编经省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地方课程等。近几年的新闻报道中反映很多大学教师涉嫌学术论文抄袭,那么本身水平就不高的乡村教师来说,要写一份如此高难度的论文很是为难。问卷显示,此中学的中学教师在职期间发表文章著作三篇以上的占9%,一篇到两篇的占15%,剩下的近70%没有文章发表经历。笔者在调研中还看到,乡村学校很少有一定规模的阅览室,更不必提图书馆了,很多教师都是资料无处查,图书无处找,写一篇具有学术性质的论文真是难上加难。而且写论文需要有大量时间。在农村,通常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往往“身兼数职”,在一些小学,一个老师往往要承担一整个年级甚至多年级的教学,除了超额完成教学工作外,部分本地教师还得在农事繁忙期间兼顾农活。

2.3职称评定方式不完善

现在的教师职称评定一般以专家评审为主,评审组由本市重点中学优秀教师和教研室的教研员组成,评审现场会有多位评委打分,打分前各评委会互相交流。调查中有一多半的教师认为其评审方式不完善,由于职称评定是教师间激烈的竞争,它不光是教师社会地位的体现,更与利益相挂钩,所以经常会出现部分教师弄虚作假的现象,部分参评教师会在提前通过非正常手段达到为自己加分的目的,而评审组很难在短时间内对教师的各项资料进行严谨的分析,自然会对找过“关系”的教师有较深的印象。同时,评定方式的不完善还体现在缺少必要的监督机制,在评定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无记名投票方式,难以对评审团队进行监督。

3解决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问题的主要措施

3.1均衡分配职称评定指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2]职称数量和等级应向农村地区的中小学一线教师队伍倾斜,落实《教师法》中关于教师职称“定期晋升”的规定。第一,提高乡村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数量,对符合评比职称的乡村教师予以政策上倾斜,让符合一定标准的教师都能够在职称上有所收获,改善论资排辈、年轻教师评不上职称的现状。第二,对负责下发职称指标的各级部门进行严格规范和监督,对擅自截留职称指标的更要严肃处理,不能让那些符合标准的乡村教师无职称可评,要让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

3.2合理制定职称评定标准

国家对教师职称制度的改革近年来从未停歇。新华社北京2015年9月2日电,经国务院同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完善评价标准,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职称制度,具体评价标准条件要对农村教师适当倾斜。[3]笔者认为,对乡村教师评价标准的倾斜应体现以下三方面:第一,乡村教师的职称评定标准与城镇教师的标准分离。乡村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应符合实际情况,降低论文、计算机、英语等证书级别要求,尤其在偏远地区应取消对一定等级刊物发表数量上的要求。人事部职称处郑富仕说,1986年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转发的原国家教委中小学教师职务实行条例中提出,论文并不是必要条件,现在这种“轻教学,重论文”的做法,是简单操作、照搬高校的做法,根本没有考虑到中小学的职业特点。[4]第二,取消“工龄论”“奖状论”。一些并不擅长科研的一线乡村教师,往往他们的教学方法更受学生欢迎,却在评定过程因为工龄或证书没能得到肯定,所以乡村教师的评定标准应淡化工龄以及所谓的“带头人”“优秀公开课”等奖项,而是根据工作态度以及取得的教学成绩综合评定。第三,“软硬”结合考察。学校教育工作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还有精神知识的传播,担负着育人的任务。农村学生相比于城市学生更需要教师在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引导,所以对参评教师的考察要软硬兼备,注重个人能力的同时,应将个人素质的考核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3.3规范职称评定方式及过程

2011年7月16日,教育部举行新闻会表示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将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5]对于乡村教师的职称评定工作,这样的改革不仅需要落到实处,还需要根据乡村教师评定工作中暴露的问题和实际情况来不断完善内容形式:第一,要规范专家评审制度。最大限度减少评审中的外部利益及人情因素的干扰,可以跨地区选聘专家及优秀教师入选评定队伍,不断更新队伍成员,对评审人员的身份进行保密。第二,完善评审监督机制。引入社会监督,向公众公开评审的程序,全面推行评审结果公示制度,有序操作,规范执行。第三,创新评价方法。在新的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创新评价机制,改革和创新评价办法,采取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方式[6],所以在乡村教师的职称评定中我们不仅可以组织参评教师进行现场授课、答辩等,还应大胆创新,多听听学生的评价,将学生作为一个主体引入教师职称评定制度中。总之,乡村教师的权益如果得不到保障,他们的努力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就会使城乡教育资源分配越来越不均衡。所以教育主管部门要保证评定中的公平性,做到客观实际透明。妥善解决乡村教师的职称评定问题是促进教育资源城乡均衡的重要步骤。为了我国乡村基础教育更好的发展,我们需要给那些默默坚守在乡村讲台第一线上的教师们以相关政策,去重视并支持他们。

作者:丁山 杜桂娥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思琴.教育叙事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问题再审视[J].教师教育论坛,2014,(12):50.

[2]刘奕湛.我国将改善农村基层边远地区工作教育的待遇[J].农村实用技术,2010,(26):28.

[3]新华每日电讯.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全面推开[N].中国新闻,2015-09-03(8).

[4]叶万军.中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并非必要条件[J].教师博览,2000,(4):30.

[5]王珺.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N].中国教育报,2011-09-25(3).

小学教师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迄今为止,各职称系列(专业)仍沿袭传统的、滞后的职称论文规定,评价效果不甚理想;乃至评价机制本身的缺陷,所带来的导向偏差及其负面作用,已经直接影响到职称评审的质量和声誉,须予以认真反思。

职称论文规定,涵盖了所有职称系列(专业)中、高级职务,界面过大,层面过宽,不切实际。

国家制定并实施的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卫生技术、各类教师、经济专业等计29个职称系列(专业)。目前为止,会计、审计、统计、经济、卫生等专业中级职务任职资格,采取“以考代评”获得,论文条件被自然免除,其余的仍要求论文作为申报评审的必备条件之一。

评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确需执行同一性、普遍性的评审标准,方可起到综合平衡的作用。但是,切不可忽视不同职称系列(专业)之间、即使同一职称系列(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差异性、特殊性。

仅举科学研究人员与艺术专业人员为例。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自然科学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工作性质有较强的探索性、挑战性和创见性。其研究课题、水平能力、创新思维、应用价值、科研成果、业绩贡献等,通常以学术论文、论著等方式反映出来。对科研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尤其破格申报副研究员、研究员的对象,要求高水平、多篇数的专业论文,实不为过。但是,艺术专业职务(艺术等级)则不然。

它所囊括的编剧、作曲、导演、指挥、演员、演奏员、舞台美术设计、舞台技术、美术、文学创作、艺术管理、电影放映等,门类繁多,情形各异,问题复杂。岗位性质和特征,明显表现为实践性、经验性、创意性,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造诣、艺术风格、创作技巧等,主要靠实践历炼和长期积累,并得到社会、业内认可;更何况舞蹈演员等专业人才的峰值期,还受制于生理性等客观原因。艺术系列规定,凡申报评审艺术专业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须分别在省级以上、部级刊物上发表2、3篇本专业论文;破格申报演员、演奏员专业高级职务,应有2篇本专业论文在省级以上有关文艺刊物发表等,这些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

职称论文规定,助长了偏重的刊物级别、发表篇数、名次排序等攀高之风。

固然重要,但不能视同或等同科技成果本身。其道理很简单,如三峡水利工程、杂交水稻推广等都具有重大科学意义,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然而并非表现为大量的学术。

但是,各职称系列(专业)的论文要求,太偏重的刊物级别、发表时间、发表篇数、名次排序,太看重这些表层性、易见性的外在形式;对破格晋升对象更是层层加码、框框甚多,惟恐本职称系列(专业)“矮人一截”,有失体面。如,高校教师职务评审规定,凡破格晋升副教授职务,要求在正式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并收入论文集出版10篇以上论文,均应独立撰写或第一作者署名。教授职务本应体现教书、授业、育人。其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实验工作量的完成结果及其业绩表现,乃是核心的评审标准、重要的破格晋升条件。同样,卫生专业技术系列(专业)评审医师职务,应侧重于医师的临床医术、经验和医德。诸如体育教练员、工艺美术专业人员、翻译专业人员、广播电视播音人员等,也都属于类似情形。

重论文数量、重文凭“产地”,极易趋同概念化。即把“两文”硬件简单相加,导致了评审标准和评审质量的降低。盲目追求论文篇数的做法,忽略不计论文质量的结果,直接影响了论文的价值性和贡献率;“以量界定”而不是“以质取胜”的潜规则,间接影响到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的脱颖而出和建功立业。据业内人士坦言:目前,毫无价值或价值甚微的论文,发表得太“乱”、太“滥”,约估高达80%左右;反之,高“含金量”的一篇论文,可谓“以一抵十”。

职称论文规定,诱发了利益驱动,导致抄袭剽窃论文的行为和现象屡见不鲜。

由于论文在职称评审的总“盘子”

里占有主要“份额”,且评聘与待遇挂钩,一些人为了评上职称,既长“面子”,又多“票子”,受功利驱动,托人情、拉关系、雇“”;社会上甚至冒出专门炮制职称论文的“经销商”。

此外,论文造假竟然在原本“一方净土”的高校、科研等部门滋生蔓延,影响恶劣,令人遗憾而痛心!有的教师在网上下载论文,偷梁换柱,移花接木,旋即变成自己的;有的学者为了拼凑应急,居然把早期专著,肢解为若干篇系列等等。

论文造假还悄然波及到编教材、办讲座、评奖项等其他学术腐败。就连一些功成名就的专家学者也因公然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而东窗事发。据报刊披露,原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美籍华人学者杨杰,在博士点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申报材料中,把2004年发表于《肺癌》(LUNGCANCER)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列入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清单。经查办,杨杰被解除同济大学教授职务,将不再承担任何教学事务。可见,通过行政、经济、法律、道德等诸种手段,加大论文打假力度势在必行。

职称论文规定,催生了不当竞争、利益均沾,致使正确的价值观和学术观受到影响和破坏。

凡开展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各职称系列(专业)主管部门,都规定了申报材料要求和报送截止时间。论文要在哪一级刊物发表、什么时间发表、发表的篇数和字数能不能达到规定要求,这些都成了一些申报者伤透脑筋又不得已而为之的一桩“心病”。特别在环节上,为了赶时间、抢速度,煞费苦心,各显神通,悄然演绎着一股不当竞争的“暗流”涌动。有关系或肯花钱的人,即使文章不佳,内容雷同,一年内可以在不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若干篇论文;而没有门路的人,也想方设法,四处活动,其情形不亚于政界上的“跑官要官”。

论文作者与出版单位之间,按照不成文的“契约”进行交易,“互利双赢”。一方为评职称而写论文,不但没有稿酬,反而“倒贴”,刊登一篇论文须花费500元至800元不等,且价位一路攀升,据媒体透露,有些医生,则让医药代表花钱搞定某些医学刊物;另一方“屈尊”谋利,有辱斯文,凭关系、分时间、定篇幅,异化为“交费论文”,有价值论文却被缓登、不登。

这些事实已是不争的、公开的“秘密”,群众多有烦言。知真、从善、爱美,乃学界人士孜孜以求的价值观和学术观,一旦被扭曲或长时间受到侵蚀和影响,若不及时遏制,将在知识领域造成更严重的学术腐败。

职称论文规定,涉及到的评价方式,过于陈旧、封闭,适应性差,灵活度不够。

目前,职称论文的评价方式有三种:即论文鉴定、论文评审和论文答辩。论文鉴定和论文评审长期沿用至今,形成普遍使用和基本手段的主流评价方式。

论文鉴定方式,要求送审者的代表作隐去姓名、单位等标识后,由相关系列部门负责送交两位专家进行鉴定,并按照规定时间及要求,写出定性评语,确定等级意见。专家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甚至鉴定结果大相径庭。提交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此外,论文鉴定费虚高不下,社会传闻颇有微词。

论文评审方式,一般由相应的专业组或评委会,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对申报者的论文进行审阅评议。鉴于专家鉴定意见,极易产生先入为主的“沉锚”心理效应,或被专家鉴定意见所左右,或专家鉴定意见替代了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意见。此外,高校、中小学、卫生系列等专业组或评委会,每年一次性集中评审对象多达七、八百人甚至上千人,在评审量大、时间要求紧、工作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论文评审过程中难免出现“前紧后松、外紧内松”的起伏波动。有的评审对象戏言:

“论文能否过关,一靠评委脾气,二靠个人运气”。

论文答辩方式,是改革职称评价机制的新举措,值得充分肯定和倡导。

但目前仅适用于破格晋升和“选优”对象;在论文答辩的实体和程序规定方面,缺少开放性,技术含量低,答辩时间太仓促等,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二、职称论文规定的改革

俗话说“矫枉不可过正,过犹反倒不及”。“叫停”职称论文规定,既不符合客观实际,也不利于深化职称改革。

的数量和质量,是代表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科学界定职称论文的适用范围,采取哪些有效的评价方式,扭转“为评职称而写论文”、“以职称论文多寡论大腕”的不良风气,使论文评价效果真正得到社会、业内认可。

职称论文规定,要适应不同职称系列(专业)、不同专业技术职务层次的特点和需要。就论文的实用性而言,哪些职称系列(专业)更适合它的要求呢?

目前29个职称系列(专业),按照专业技术岗位性质和职责任务,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类属于研究型。主要从事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图书、资料专业人员,文物、博物专业人员,出版专业人员。第二类属于研究专业型。既有较强的研究成分,又需要较丰富的专业经历;如,高等学校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经济专业人员、卫生技术人员、新闻专业人员、会计专业人员、统计专业人员、审计专业人员、律师、公证员。第三类属于专业技能型。岗位特质凸显实践性、经验性和技巧性;如,体育教练员、工艺美术专业人员、艺术专业人员、档案专业人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中小学教师、技工学校教师、翻译专业人员、广播电视播音人员、海关专业人员、船舶技术人员、航空飞行技术人员。

一般意义上讲,研究型和研究专业型的职称系列及其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专业技能型的高层次人才,列入论文的适用范围和对象较为合适。

职称论文规定,要突出论文的价值性。换言之,求其精、患其滥。旨在激发、鼓励、支持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撰写大量新水平、高质量、有价值的论文;不能简单地、片面地强调论文数量、或没有发表、登载论文的刊物级别等,掩饰或取代论文质量;切忌忽视论文在部级或省级学术会议上宣读获奖,被引用、检索或被引用多次等相关要素;对极有价值的原创性论文,应予以特别优惠对待。

职称论文规定,要发挥与时俱进的引领功能。尊重论文主体,尊重智力成果,尊重科研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成就;论文评价方式应当灵活多样,既有常规性,亦有超常规性,乃至为“自选动作”预留空间;多视角、全方位地公平、公正评价论文的实用性、价值性,激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

基于上述分析和思考,按照分类管理、动态管理的原则,本文拟提出以下四种基本模式,改变以往那种“一刀切”、“齐步走”的做法和弊端。

模式之一:“以评为主”

研究型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所从事研究领域的某一方面应当有一定或全面的开创性研究。其知识积累,理论修养,熟悉并掌握国内外研究领域现状和发展趋势,创新业绩成果等,没有穿越时空隧道、耐得住寂寞的坚韧精神,是难以做到的。对申报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非但不能放宽论文条件,而且要适当提高评审标准。即规定任现职以来,应撰写并发表较高水平、较多篇数及字数要求的本专业论文,提交相关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

发表本专业论文的报刊目录等予以明确,便于人事部门进行资格预审。如,申报社会科学研究系列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须在《社会科学权威学术报刊目录》之列。

长期以来,部分系列主管部门要求论文代表作送审,此举事倍功半,不仅程序繁琐,费时耗资,且封闭性强,弊多利少。其做法应逐步淡出,适时取消。解决论文代表作的实用性、价值性的途经和方法之一,可以由若干名同行专家组成的论文鉴定小组,对论文进行梳理分类,集中审阅,形成合议性意见,提交相关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认定。

此外,有分正高的系列(专业),申报正高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对象数量少,评审标准高,作用影响大,论文质量仍以相关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为主。

模式之二:“以考代评”

研究专业型的专业技术人员,绝大多数专业性强,适用性广,分布面宽,在高层次人才队伍结构中所占比例较大,且系列排序多居较突出位置。

如果评价方式能贴近实际,针对性强,公信度高,解决好论文的实用性、价值性问题,将对职称评审工作产生很大影响和推动作用。

前述提及会计、审计、统计、经济、卫生等专业中级职务任职资格,采取“以考代评”获得,论文条件已自然免除;高级职务任职资格,实行“考评结合”机制。

由此推及,可以试行论文“以考代评”模式。即由省职改办会商有关系列主管部门,委托省人事考试机构,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论文或类似论文科目考试办法。如为应试者提供相关的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等,以进行论证和提出对策为主要内容,检测、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字写作水平。适用对象为高校教师、农业技术人员、新闻专业人员、律师、公证员,高级经济师、副主任医师(药、技、护),以及工程系列的建设工程、信息技术工程、工程技术等技术性、通用性较强的部分专业申报中、副高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论文考试成绩合格,作为评审条件之一;、论文代表作送审等相关规定和程序予以免除。

模式之三:“以辩代评”

专业技能型的专业技术人员,应重在实践经验、业务技能、艺术造诣、传艺带徒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以及特有的风格、影响和威望被同行认可程度。从岗位特质和人才特点看,申报评审中、副高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不宜设置的门槛。

不作为必备条件,并不意味着忽视或放弃对此类专业技术人员的逻辑思维和写作水平的要求,而是寻求切合实际的评价方式,客观而全面地反映他们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中小学校教师培养了质量高、数量多的优秀生、特长生,撰写具有较高水平的教案分析报告、教研成果总结、有关素质教育或德育教育的经验总结;工艺美术人员结合设计、创作、参评作品,撰写具有一定水平的创作体会等凝结智慧与经验的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讲,与虽已发表但毫无价值的论文相比,“此地无声胜有声”。有关业务工作报告和经验总结,只须经所在单位或部门确认系本人独立撰写,即可作为专题答辩材料。

答辩工作由同行专家小组承担。

根据申报人所提供的专题答辩材料,以业绩成果、创新潜能、文章价值等为主要内容,开展互动式答辩和量化式测评,由同行专家小组讨论,形成答辩结果的书面意见,并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优劣取舍,相关专业组或评委会不再进行论文评审。

对专业技能型的专业技术人员,采取“以辩代评”模式,既能发现具有真知灼见的优秀人才,又能爱护、稳定和凝聚一大批真才实学、爱岗敬业的专业技术骨干。

鉴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信息资源不对称、人才结构不合理等实际情况,现阶段,“以辩代评”模式同样适合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如卫生系列(专业)申报评审副高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临床医师的病例分析报告,药、技、护人员的业务工作总结等,都可以作为专题答辩材料,由同行专家小组进行答辩认定。

模式之四:“辩评结合”

论文答辩反映动态性、直观性的特征;论文评审具有静态性、间接性的属性。因适用范围和对象不同,评价效果各有利弊。两者之间如何兼并包容,优势互补,值得探索与尝试。

“辩评结合”模式,即采取论文答辩与论文评审相结合的方法,从具体措施和优惠政策上,发现和选拔各类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适用于极有价值的论文和特定的评审对象。

众所周知,在科学研究、生产活动和管理实践过程中,创新是分层次的,改进和完善是一种创新,原始创新才称得上高层次创新。各职称系列(专业),凡申报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任现职以来撰写有创见性、高水平的本专业论文,在省(部)级以上CN刊物发表;或在省(部)级以上专业技术学术会议上宣读获奖,被引用、检索或被引用多次,经同行专家小组专题论文答辩,达到高水平等级评价标准,即可提交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认定。确属极有价值的论文,可作为正常晋升或破格晋升的重要依据,论文数量不作硬性规定。

为了推动行业建设,适应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发展的特殊需要,对特定的评审对象,也可以采取“辩评结合”模式。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现代管理是我国经济领域的5个重点行业。目前,致力于提高重点行业的运用研究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头戏”。

凡重点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基础研究、高技术前沿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把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获得明显经济效益;申报评审中、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本专业在省级部门准印证的专业刊物,或在省级学术会议上交流;申报评审正高职务任职资格,需有一篇本专业论文在CN刊物发表。但是,特定对象的论文答辩,须有一整套较严格的标准、程序和方法。答辩内容以专门知识理论、运用研究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为主。同行专家小组的答辩鉴定意见,送交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认定。

小学教师职称论文范文第6篇

有一件事,让我头痛又内疚了好几年。我曾在家乡当过中学教师,便接连不断地有家乡的同事、老师托我帮着发表教学论文。因为,按照规定,中小学教师晋升职称,必须有一篇或几篇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否则,一票否决。于是,那些年,我的一项业余生活便是找熟人、托关系,帮着他们。但几年下来,也没能发表几篇,一再辜负他们的重托。

后来了解到,在省城工作的老乡、同事、同学中,有着同样烦恼的大有人在。因为,全省各地几乎都有这样的职称论文规定。我逐渐明白,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社会问题。一方面,全省中小学教师多达70多万人,为了评职称都要;另一方面,全省省级教育刊物只有两三本,一年总共五六百篇。于是,便出现了种种不正常现象,诸如请客送礼发论文,高价买论文,论文造假,等等。一些教师的精力不是用在教书育人上,而是用在东抄西凑编造论文,请客送礼上。学生喜欢、大家公认的好教师不能晋升职称,靠歪门邪道的却评上了职称。

奇怪的是,这种不正常现象,“人人心中有,记者笔下无”,很多年来竟然没有记者报道和反映出来。2003年5月下旬,我等到了一个事件性由头,随即写成消息《中小学教师饱受论文之苦》,把这一现象报道出来。稿件见报后,全省各地中小学教师反响强烈,政府人事部门、教育部门密切关注。在接下来的连续报道中,教师、教育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发表看法,提出意见建议。面对强大舆论压力,教育和人事部门不得不对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作出调整,取消了一些不科学、不合理规定。

获奖作品《开会不需都要一把手》一稿的采写,也历经长时间的“发酵”过程。2005年3月,省级机关先进性教育活动进入民主评议阶段,山东省委常委召开座谈会,征求省直部门意见建议。省发改委主任倪永康心直口快,直言不讳地提出意见。他算了一下,2004年省里要求他这个“一把手”参见的会议有156个,再加上中央来人要陪同,他这一年全泡在会里了。他还讲到,据他了解,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的“一把手”也都整天忙于开会和事务性应酬,没有时间和精力到基层搞调研。

我当即意识到,这是个很有价值的信息,是个好题目。但严格的审稿制度,不容我把这一信息写进会议报道中。此后两个多月中,我时常记起倪永康的牢骚话,“156”这个数字一直在心里跳来跳去,挥之不去。经验告诉我,这个题材一定不能放弃。我开始考虑策略和技巧。如果只把牢骚话报道出来,也能引起反响,但态度太消极,效果不好。这时,我忽然想起了当时参加座谈会的省委书记张高丽的一句话。倪永康谈了自己的意见后,张高丽说,省委提出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就是管这种事的。于是,我来了个反面文章正面做,采访了省委有关部门,写成《三个体系明职责腾出精力搞调研――开会何需都要一把手》一稿。见报后,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不久便出台文件,要求精文简会,让领导干部从文山会海和应酬中解脱出来,深入基层搞调研、谋大局。

科技下乡已搞了多年,我也参加了很多次科技下乡报道活动。头几次,我饶有兴趣,一心想抓点好新闻。可我很快发现,几乎每一次都重复着同样的故事:农业部门或农科院所召集一些科技人员,带上几箱子科技明白纸和图书,由领导带队,大小车数十辆,浩浩荡荡开进乡镇大集或村里,先是上面领导讲话半小时,后是地方领导答谢讲话半小时,接下来是发放科技明白纸和图书10分钟,专家坐诊10分钟,转眼到了午饭时间,觥筹交错两个小时,最后酒足饭饱凯旋而回。效果怎么样,我问过农民。他们说,我们这里种棉花,可带来的明白纸和图书讲的是果树问题;他们那里是畜牧养殖基地,可带来的资料大多是种植业方面的。缺少针对性,明白纸成了无用纸,被农民扔得纷纷扬扬,四处飘飞。后来,农民朋友还告诉我,一些单位和人员竟然借科技下乡之名,卖起了假种子、假农药,坑农害农。

发现这一问题后,我再也不去参加科技下乡活动报道了。这事让我思考了很久。我想,简单地报道政府部门和科技人员怎么作秀,如何搞形式主义,意义不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怎样将科技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使科技人员与农民成为利益共同体,让科技知识真正进入农村,是我采访和思考的重点。经过长时间思考和多方采访之后写成的通讯《科技下乡莫作秀》,夹叙夹议,既反映了科技下乡存在形式主义作风问题,又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出路和办法,获奖自在情理之中。

另外,获奖作品《一些地方仍在搞两田制》、《北京管到了山东菜地头》、《重视农药残留问题――朱春泗写给省长的一封信》等,也都是积压心头良久、酝酿了好长时间写成的。

我常想,写作这类新闻作品,其心理活动与文学创作的心理活动类似,是一种创作冲动,不吐不快。作为一个视野宏阔又有着良好职业精神的记者,让你关注和思考良久的问题必定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也必定是重要的新闻题材。这时,要思考的是如何充分、完美地表现题材的技巧,包括发表时机、新闻由头、表现形式等等。有了上述两个条件,写出来的一定是一件有影响的作品。

小学教师职称论文范文第7篇

第一条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我省普通中学、职业初级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及省、市、县教研室和少(青)年宫、少年之家、电化教育馆等校外教育机构中在职在岗的教师、教研员及担负一定教育教学工作量的行政管理人员。

第二条基本条件

1、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广度的相关学科知识;教育教学水平高,能力强,胜任初中或高中循环教学,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教学效果显著;或者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方面有比较突出的专长和丰富的经验,并作出显著的成绩。

2、具备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能力,独立开展或组织教研活动,从事中学教育、教学某一方面的科学研究,写出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水平的经验总结、科研报告或论著,并取得较突出的成果;或者在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文化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作出显著贡献,是学校骨干教师。具有履行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职责的能力和水平,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三条思想政治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宪法和法律。

2、热爱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教风端正。

3、加强师德修养,师德高尚,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教育思想端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4、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实施素质教育,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

5、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6、团结协作,服从组织安排。

7、思想政治表现差,违背教师职业道德,且造成不良影响的申报人,一律不得晋升教师职务。

8、谎报资历、业绩,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行为者,延迟3年以上申报。对伪造学历、学位等情节特别严重者,取消其现任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第四条在初级中学任教的教师应具备初级中学教师资格以上,在高级中学任教的教师应具备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以上。

第五条任现职以来各学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

第六条学历、资历条件

1、博士研究生毕业,取得中学一级教师资格后,受聘中学一级教师职务2年以上。

2、硕士研究生毕业,取得中学一级教师资格后,受聘中学一级教师职务4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中学一级教师资格后,受聘中学一级教师职务5年以上。

4、大学专科毕业,取得中学一级教师资格后,受聘中学一级教师职务7年以上。

第七条外语条件

1、县城以上的中学教师(2011年1月1日后进入教师队伍的),须掌握一门外国语,并按规定参加国家或省人事部门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B级考试,成绩合格。乡镇中学(不含在乡镇的完全中学)的教师暂不作为必备条件。

2、从事中学外语教学的教师,须参加所教学科的职称外语A级考试。

3、符合国家或省人事部门有关规定者,可免试。

第八条计算机条件

1、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按规定参加国家或省人事部门统一组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取得B级合格证书。乡镇初级中学的教师暂不作为必备条件。

2、符合国家或省人事部门有关规定者,耳免试。

第九条继续教育条件

必须完成教育部门规定的继续教育任务,参加培训所取得学分必须达到年均10学分以上。

第三章评审条件

第十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条件

1、熟练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和学科教学论,能正确运用、指导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式、方法。

2、对所教学科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及时掌握本学科发展状况和趋势。

3、具有一定广度的相关学科知识,恰当地融入本学科教学之中;能独立开设选修课或知识讲座,开拓学生视野。

第十一条教育教学实践条件

1、教学能力强、水平高

(1)深刻理解、熟练掌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疑点分析透彻,“双基”教学扎实。

(2)具有良好的普通话表达能力,教学语言准确生动,板书规范,演示熟练,图示准确,能够使用现代教学手段。

(3)胜任低年级到高年级循环教学,熟练掌握初中或高中各年级的教材教法,或者长期担任高三或初三的课程教学。承担过全校或乡(镇)、县以上的教学公开课或者承担过上级教育部门布置的实验课教学,并获得好评—(以学校或教导处评语为准)。或者获得县级以上调教、说课二等奖以上(以获奖证书为据)。

2、教学经验丰富

(1)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有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关心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热心辅导,管教管导。

(3)组织、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效果(用具体事例说明)。

(4)担任校级以上学科学术带头人,具有较强的教学质量分析和培养、指导一、二、三级教师的能力。承担过培养、指导1名以上青年教师的任务,做到有确定的对象、明确的目标、具体的步骤和途径并取得明显效果(用具体事例说明)。

3、教育经验丰富

(1)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不同类型和不同个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有机结合教材内容、善于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教学之中,结合学科实际,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

(3)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方面,有丰富经验。从教以来,担任班主任工作5年以上(博士1年以上,硕士3年以上,教研员除外),任中学一级教师期间至少担任班主任工作1年以上,所带班级受过校级以上表彰。担任学校行政领导、教务主任、政教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及团队辅导员的教师,或负责学校团队日常训练、竞赛辅导、社会实践等工作的教师,其工作时间等同班主任王作时间计算。在不担任班主任工作时,关心和积极支持班级的教育工作,主动配合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成绩显著(用转变后进生和培养优秀生的具体事例说明)。

指导过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开展班主任工作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取得明显成绩(提供能反映指导过程的原始材料)。

4、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带头进行教改实验,有明确的课题研究项目和方案,并在研究活动中发挥组织领导或骨干作用,任现职期间至少组织1次校级以上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或专题研究项目(以学校或学科组鉴定为准)。

第十二条工作量条件

专任教师每周课时10—14节;职业初级中学专业课教师每周课时8—10节;班主任每周课时6—10节;学校级行政领导每周课时4—6节;学校其他行政领导每周课时6—8节。

授课节数为每周实际的课堂教学课时数,劳动课、班会课及第二课堂等,折半计算;从事双学科教学或兼任相近学科教学其课时可合并计算:新开设课程的专任教师其课时可适当减少;担负的社会工作和其他教学工作,应列入工作量计算。

完成学校规定的开展学生课外活动的时数。

教研员及校外教育机构教师的工作量按实际工作情况,以小时计算。

第十三条业绩条件

1、教育效果显著。所教班级形成良好班风、学风,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各方面得到良好发展,学生的思想素质有较明显提高(用具体事例说明)。

2、教学效果显著。在相当条件下,所教班级学生成绩与上一学年相比有明显进步,优秀率、及格率明显提高。学生对本学科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用具体事例说明)。

3、任中学一级教师期间,至少承担过2次校级以上教学公开课、教学实验课或示范说课,并获得好评(附有关评价意见);必须参加省级教育部门组织的现场授课或说课考核(或教育教学能力考试),城镇中学(含乡镇完全中学)教师成绩达80分以上,乡镇初级中学教师达75分以上,并获得合格证书。

4、从事中学教育教学某一方面的科学研究或改革,写出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3篇以上(代表作经高评委同行专家鉴定达到中学高级教师水平)。其中,2篇公开发表在市县级以上刊物,至少有1篇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CN刊号);或获省级以上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l篇(纯民族乡镇中学获市县一等奖或省级二等奖1篇);或获1篇省职称论文专家鉴定B级以上证书。或者公开出版专业论著1部(3万字以上)。

教研员要求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CN刊号)3篇以上(地市级以上教研员至少有1篇在部级刊物发表)。

鼓励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其制作的教学课件获省级二等奖以上奖励的2件合计1篇论文。

5、学校行政领导在管理能力水平、工作业绩(政绩)及勤政廉政方面,经上级主管部门考核评估成绩良好(附县以上教育局评估意见)。

6、县城以上城镇公立中学教师,必须有一年以上时间到薄弱学校或乡镇中小学校任教(支教)的经历,方可评聘高级教师职务。

7、根据加强和改革基础教育的需要,凡具备中学高级教师资格条件的中学教师,到小学任教并从事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成效显著者;或在小学任教,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明显高于小学高级教师资格条件,从事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成效显著的小学教师,可参照上述条件要求,破格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资格。

第四章破格条件

第十四条不具备本条件第六条所规定资历条件者,除须具备上述其它条件外,任现职期间学年度考核优秀1次以上,说课考试(教育教学能力考试)成绩达到优秀等级,还须具备以下条件中的2条,方可破格申报评审、晋升。

1、具有系统的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成果丰硕。任中学一级教师期间,其经验或成果获得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并加以推广(以推广单位正式发文为准);承担一项课题实验结题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经省级以上教研部门鉴定具有推广价值(提供课题计划、总结和成果鉴定材料);教学水平高,获得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调教、说课竞赛省级一等奖(部级二等奖以上)1次以上(以证书或文件为据)。

2、独立从事中学教育教学某一方面的科学研究或教学改革,任中学一级教师期间,在省级或部级专业刊物(同时具备CN刊号、ISSN刊号)上发表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教学改革论文3篇以上;或获省级以上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3篇以上;或获省职称论文专家鉴定A级证书论文3篇以上;或出版本专业著作l本以上。

3、任中学一级教师期间,获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优秀教师”或“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1次以上,或获得省级学科带头人称号;或获得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优秀教师”或“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3次以上。

第五章附则

第十五条有关事项

1、破格评审的申报材料须由2名以上同行专家鉴定,鉴定结论为符合条件、同意推荐的方可送评。

2、资历破格的年限在1年以内;学历不实行破格。

3、“部级专业刊物”指国家各部委、国家学术研究机构、全国各专业学会主办的,并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出版的专业理论(学术、技术)刊物(包括相应级别报刊的学术、理论、教育专版);“省级专业刊物”是指省属有关部,门、学术研究机构、专业学会主办的,并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出版的专业理论(学术、技术)刊物(包括相应级别报刊的学术、理论、教育专版)。

4、论文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公开发表,或获省级教育教学评比一等奖、或获省职称论文专家鉴定A级证书为同一水平、档次,可互通互用;

省级教育教学论文评比须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省级教研部门主办;

破格评审使用的论文如系两人以上署名的合著,只计第一作者。

5、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的“优秀教师”或“优秀教育工作者”为综合奖,表彰的“师德先进个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优秀校长”、“优秀班主任”、“优秀教研员”、“教改积极分子”及“优秀辅导员”等为单项奖,2项单项奖可合计1次综合奖。

部级教育行政部门表彰的单项奖可视为省级综合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表彰的单项奖可视为县级综合奖。

6、凡冠有“以上”的,均含本级。

7、“学历”是指国家承认的国民教育序列的学历。

第十六条本资格条件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小学教师职称论文范文第8篇

一、教育装备管理队伍的尴尬现状

教育装备队伍由教育装备管理人员组成。本文所述的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是指教育装备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和图书管理人员。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教育装备管理队伍不被教育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重视,形成当前的被动局面:

1.被边缘化的人群,缺乏归属感

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属于哪支队伍?归谁管理?全国、各省及各市、州情况各不相同。教育部没有条件装备司,由基础教育二司管理,也没有教育装备所(仅有教学仪器研究所),从1999年至今,国家也没有出台一个教育装备工作方面的指导性文件,基层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接收不到来自国家高层管理机关指挥的文件和声音。由于没有统一的指挥,各省及直辖市的情况也不相同,有的设立教育装备处,有的设立教育装备中心,有的与后勤产业处合并,有的与电教馆合并,其名称有的带有“装备”二字,有的不带“装备”二字。在四川省,虽然省内设有教育装备处指导装备业务工作,但各市、州大多与电教馆合并,只有少数几个市的教育装备机构没有与电教馆合并。在同一个地市内,同样的装备机构,其职能职责也不相同。在学校,有的管理人员由教务部门管理,有的由后勤部门管理。正是由于管理的混乱,造成装备队伍和管理职责的混乱,从客观上造成了基层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找不到自己组织的问题,从而缺乏归属感。

2.来去自由的人群,缺乏专业感

由于现在的教育装备管理机构大多是由过去的教学仪器设备供应机构翻牌而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其职能是教学仪器设备的收发运转,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技术,工作责任也相对较小,工作任务也较轻松,并且由于掌握着物资大权,因此其便成了解决领导干部夫妻两地分居、子女就业和安置照顾对象的场所,没有从业资格要求,所进人员大多没有正规院校的学历文凭,也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和进行上岗资格考核。相反,一些个人素质较好的人员,则常常被调出或安排去从事其他工作。因此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极不稳定,且整体素质较差,缺乏专业技术知识。

3.没有任职条件的人群,缺乏职业责任感

在四川省的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文件中,没有教育装备管理序列,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只能评聘实验师系列职称(尽管他们中许多人并没有从事实验教学工作),但即使是参加评聘实验师职称,也没有专门的实验师的任职条件。在评聘实验师职称系列的实践过程中,对实验人员的要求极低,从而造成职称评聘也不能对教育装备管理人员的业务进修提高起任何促进作用,给人们的感觉是评实验师系列职称任职条件低,评不上教师职称的人员才评实验师职称,进而给人以实验师系列人员低人一等的感觉。

4.待遇低下的人群,缺乏荣誉感

在《教师法》第九章四十条中明确指出“其他教育机构,是指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机构等”,教研、电教等被明确为教育机构,而教育技术装备机构则没有被明确为教育机构,在其他文件中,也都找不到教育装备机构属教育机构的文字。在重庆等个别省市有关于教育装备管理人员享受教师待遇的补充文件,但在四川等省市享受教师待遇的补充文件中,只有青少年宫、勤工俭学机构人员享受教师待遇的补充文件,从而造成装备管理机构人员虽然评的是实验师职称,但至今还有一些地方的装备管理人员不能享受教师的待遇。在大多数学校,装备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装备管理人员地位低下,在评先评优、奖金发放等方面往往被遗忘,不能被同等对待或享受同等待遇,从而造成许多人不愿评实验师职称,不愿从事装备管理工作。

二、建设高素质教育装备管理队伍的几点建议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装备管理队伍,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严入口关和把紧出口关,让有一定文化和专业知识技能的人进入到装备队伍来,使进入到装备队伍的人爱岗敬业。为此,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教育装备管理机构的建设,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切实发挥教育装备管理机构的“规划、规范、协调、指导、供配、服务和监督”的职能

教育部应设立中央教育装备管理所或装备管理司,省教育装备处要突出管理职能,市、县都应设立独立的装备管理所或站,学校应设立专门的装备管理处。通过理顺管理机构,明确装备管理机构的职责,加强装备队伍的建设。

2.明确教育装备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逐步实行资格证书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

首先对教育装备管理人员进行资格认定,在认定的基础上给予任职资格证书,同时对从事某项管理工作的人员实行全省统一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发给上岗证。不具备上岗证的人员不得从事装备管理工作,不得评聘实验师等专业技术职称。对评聘装备管理的专业技术职称,要制定明确具体的任职标准或条件,坚决制止把体弱多病或并无专业技术的人员照顾进装备队伍。也可对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实行计划单列,人事部门按专业技术岗位编制单独调配。对不适合从事教育装备管理工作的人员要调离装备工作岗位;学校要把懂技术、精应用的年轻人充实到装备队伍中来,促进教育装备队伍的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

3.建立职称评聘立交桥,享受平等的教师待遇

由于教育装备管理的复杂性,应允许装备管理人员评聘多种技术职称。如物理实验管理员可评实验师序列的职称,也可评物理教师的初中高级教师职称,图书管理人员可评图书馆序列的专业技术职称,也可评有关的教师职称,关键是把他们的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同等对待。在管理人员评了实验师等职称后,还可允许其在达到条件的基础上评聘相应的教师职称,消除一些条件较好人员担心从事装备管理工作后在评职上的顾虑,让其安心从事装备管理工作,保持队伍的稳定。

4.建立平等的管理机制,将教育装备研究成果纳入相应的职称评审认定范围

四川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四川省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中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成果)认定范围的试行意见》的通知(川教〔2007〕81号) ,列出了作为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论文成果评审参考范围的主要类型,其中在“省教科所、市(州)教科所、省电教馆、市(州)电教馆举办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和教学论文(课件)评选中获奖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课件(成果)和在县(区)教育行政、教研部门和电教部门举办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和教学论文(课件)评选中获奖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课件(成果)”均列其中,但却没有包括教育装备部门组织的自制教具、装备论文等评选的成果,从而影响了教育装备部门的形象,打击了广大教师和装备管理人员从事实验教学研究和自制教具等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教育装备工作的开展。建议省教育厅有关部门将教育装备部门开展的有关活动成果列入教师及相关人员职称评审认定范围。

5.享受同等的教师待遇

目前,教育装备管理人员与任课教师相比,其地位和待遇偏低,职称评定到中级后大多不能再评高级职称,其评先评优、外出培训、参观考察等机会也较少,导致装备管理人员不稳定,甚至产生埋怨情绪,一有机会便想方设法跳出装备管理岗位,难以提高一些能力较强且愿长期从事装备工作的同志的素质。要建设高素质的教育装备管理队伍,必须将高素质的人才吸引进和留在装备管理队伍,且让其享受与任课教师同等的待遇。所谓享受任课教师同等的待遇,就是在评聘职称、晋级、进修、评先及福利待遇等各方面要与其他教师一视同仁,机会均等。首先,要确定其教师名誉。只有承认其是教师,才能名正言顺享受教师待遇。其次,要制定一个完整的教育装备管理队伍工作的评价体系,定期对装备队伍的工作成绩、科研成果进行评估检查和认定,对成绩突出者及时给予表彰宣传,晋升提级,促进装备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第三,学校在评聘职称、晋级、进修、评先等方面要兼顾甚至照顾装备管理人员,使其机会均等。第四,要根据学校规模、当地教育规模和装备工作的需要,配备足够数量的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减轻其过重的工作量。第五,切实关心和改善教育装备管理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除了落实兑现现行的劳保待遇外,还应修订或制定更加科学和适应现时环境条件的劳保待遇,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6.提供培训机会

国家和省市教育装备机构对教育装备管理人员要制定好培训规划,有目的、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培训,可以采取在岗轮训、短期集训和脱产进修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参观学习,或请专家开设讲座,还可以培训重点骨干,然后以点带面,推动整体,从而形成一种层层抓培训,一级抓一级的培训网络;同时要提供信息交流的机会,经常组织专题经验介绍和工作研讨会,以提高装备队伍整体水平;省级相关部门应制定科学的培训政策,每年拿出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学习,这是提高教育装备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重要物质保证。

三、结束语

小学教师职称论文范文第9篇

雷泓霈

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成功迈出中国人太空第一步。坐在电视机旁,凝神屏息观看太空行走的实况转播,有关专家评析说,整个动作完成非常完美。这真的是一种令人震撼、值得敬畏的“航天美”。

中国航天专家精英们创造出来的技术美。听说太空行走颇具风险,难度很大,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1965年的太空行走时“差点回不来”:“在完成12分钟的太空行走后;隹备回舱时,由于航天服在太空中膨胀变大,他怎么也不能钻进只有1米直径的闸门,无论他怎样弯曲身体都无济于事。最后,他来不及请示,冒着患减压病的风险,三次对航天服减压,才使航天服缩小了一点,终于挤进了闸门。这次他足足用了12分钟,等回到飞船时已大汗淋漓,航天服里全是汗水,一称体重,竟然少了6公斤”。在非人类的环境完成极限挑战,紧张和意想不到的危险总令人揪心。

可翟志刚却表现得非常镇静、从容(这可从他和地面指挥中心的通话来判断),有条不紊,不慌不忙,在舱口向观众和世界人民挥手致敬问好。整个动作看起来轻松流畅,没有一丝疏漏和笨重感觉。还没有看过瘾,太空行走就完成了。――中国人拥有的飞天技术可以说已达到了成熟纯熟状态,“胜券在握”。

虽然不在太空,全国观众也随着神七完成了一次精彩的“太空漫步”,得到了一次极大的精神享受,确立了中国航天大国的地位,向世人展示了中国航天人的潇洒风采,航天专家用万无一失的技术保障撑起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你说这心里能不美吗?

当然,“航天美”的意义不仅仅是停留在某个图片、个体感官的自豪感和愉悦中,而是此举对于民族精神和中华崛起的源源不断的能量输入和补给。中国人开发宇宙的目的不是为了垄断技术,更不是为了谋求太空霸权,而是通过这种尖端技术,给全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的幸福、快乐与和平。这就像奥运会主题歌唱到的:“你和我,一家人,同住地球村”。这才是“航天美”带来的精神美、和平美与和谐美!

也要消除“谈奶色变”心理

雷振岳

9月25日《健康报》报道,《因“问题奶粉”事件不敢喝奶大可不必》。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认为,我国食品卫生安全总体状况是好的,而且一年比一年好。陈君石说,“问题奶粉”事件以后,我认为从安全的角度来看,喝什么奶都是可以的。理由是政府对所有生产奶制品企业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比如质检总局派专人进驻所有的奶粉生产加工企业,对原料及最终的产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农业部门也加强了对奶牛的管理和牛奶收购站、畜牧兽医方面的管理。有理由相信,在这次事件以后,我国市场上的奶制品会比以前更安全。

这几天,不仅两岁半的孩子停用了国产奶粉,改食进口奶粉。家人对喝奶都不积极了。那一个个倒下的奶业品牌不仅砸伤了企业自己的脚,绝大多数消费者也都杯弓蛇影,产生了本能的排斥和拒绝。

“问题牛奶”搅浑了民族奶业的清水,也将社会信任弄得凌乱不堪。整个社会形成了无形的默认,对问题奶业、无良企业就要厉声讨伐,谁不这样做,就不是责任公民:谁如果替“问题奶业”说话,谁就是大逆不道。所以,不少受害者、公民产生了“谈奶色变”心理。――这就需要从“谈奶色变”中走出来。

“问题奶”伤透了人心,可在整个中国奶业中,问题奶制品毕竟属于少数,“国家质检总局检查结果显示,市场上绝大部分液态奶是安全的”。虽然这些奶制品的市场份额不是太大,不是名牌产品,可在安全健康这个底线上,却是毋庸置疑的。再者,就是“问题牛奶”,也是个别批次的液态奶和奶粉有问题,而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有问题。人们万万不可将对“问题牛奶”的不信任情绪转嫁到无名奶制品头上,让无名奶制品和其他没有问题的产品承受不公平的精神伤害。

人们拒绝喝奶,还有对食品添加剂“不信任的提升”。

陈院士分析说,“很多人把三聚氰胺这样的事件称之为食品添加剂事件是不对的。三聚氰胺不是一种食品添加剂,而是化工原料”。也就是说,在这次“问题奶事件”中,非食品添加剂的三聚氰胺,严重污染、降低了食品添加剂的名誉和可信任度。

任何事故是损失,更是教训。我们不想得到这种血泪代价的损失,却可将这种沉痛记忆铭记在心,以此为契机,将食品安全提升到一个新台阶。数据显示,“15年以前,我国总的食品合格率只有50%~60%,而现在已经达到了90%左右”。所以,陈君石院士的提醒,对消费者无疑是一个科学的消费引导和观念教导。只要我们是不断进步的,是循序渐进的,社会期待的食品安全机制就能日渐成熟,日臻完善。

官员上网 功夫需在网外

刘 鹏

8月22日,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栗智接受新华网专访时透露:“我至少一到两天上一次网。”希望网友能够把相关的意见发到乌鲁木齐市党委信箱和政府信箱。

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上网倾听民声,越来越多的政府事务网上问计于民。官员上网遍地开花。这个可喜的现象是网民呼吁的结果,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

官员上网并不难,但官员做为特殊的网民,其上网并不单纯只像普通网民一样看看新闻、逛逛论坛。通过网络倾听民声、关注民意、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官员上网的根本的目的。因此,笔者认为,当下各地各部门的官员上网之后,迫切需要做到的事情还有很多,至少目前需要做好以下三点。

其一是搞好宣传。官员上网了,有话想说的网民们狂喜,但网络浩如烟海,网民不知道官员什么时候上网、上什么地方听取民意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因此,官员上网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做好宣传工作,把网上信箱、实时通讯工具的账号、网上热线、经常光顾的网上论坛地址公之于众。

其二是坚持不懈。官员们上一次网容易,在网上与网友交流一次也不难。难就难在官员能不能把上网坚持下去?轰轰烈烈的官员上网现象会不会陷入形式,沦为非故意的作秀?笔者觉得这些担忧在官员们政事繁忙、上网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并不多余。因此,如何把官员上网做为一种新型的政府行政方式固定下来,让上网的官员们坚持下去,以实现长效作用?这些已经成为各地政府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其三是重视落实。官员上网被赋予了倾听民意、解决问题的特殊使命。为了达到这一最终目的,我们必须重视建立健全有效的责任制度,要有相应政府部门对网民和老百姓提供的建议和意见真正重视,要有官员对其反映的问题负责到底,避免民声、民意“石沉网海”、被搁置或者久拖不解,甚至被罔顾。

我们期待着官员上网这种新的政府行政方式,能够真正实现解决问题、广纳民意的作用,能够谱写出互联网政治新

篇章,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新动力!

全国寿星之最有点不靠谱

子不语

全国14亿人,选出了十大寿星,新疆居然占到六成-不仅单人项目属于全国之最,如果搞个寿星集体比赛,团体冠军恐怕也非新疆队莫属。

这件事的主办方是中国老年学会,媒体没有详细披露他们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了抽样调查或者评比,所以不知道他们最终得出的结果有什么权威性。

然而在新疆长年生活过的人们都知道,一般而言,维吾尔族老人,特别是生活在南疆地区的农村老人的确切年龄,其实是个不得而知的事情。 一百年前,哪怕是五十年前,新疆农民并没有准确而权威的出生时间登记。那时候,贫弱的政府根本无力顾及这半原始的农村,连死活尚且顾不得,更谈不到相应的社会公共服务。

那时的新疆农民自己也无法准确记录其出生时间。那时候,历法掌握在神职人员的手中,普通人无法知道确切的纪年;而国家通用的历史纪年,在五十年前是中国民国纪年,之后改为公元纪年,这两者之间还有11年的时间换算,许多中国内地的老农都糊里糊涂,而与内地有巨大宗教文化差距的新疆农村,那些“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与世隔绝的农民,又从哪里知道自己是公元哪年生人呢?

不能确切记录老人的生卒年月,在新疆农村是常见的一种现象。今年年初,我在阿图什曾参加过一位老人的丧礼,吊唁谈话间,问及老人享年,其家人也无法准确说出老人年纪。而这家老人的子女,是当地相当一级的领导干部。领导干部的家庭尚且如此,那些在遥远偏僻的乡村的只字不识的农民,报出自己的年纪数字,又能有多大的准头呢?

一般而言,过去新疆农村人家添丁进口,以某个自然现象作为参照作记录的多。比如说某个人在麦子黄的时候出生的,大约应该是在夏天出生的:说某人是门前的桑树叶子落的时候出生的,那他应该大约是秋天时间出生的。而麦子每年会黄,叶子每年会落,谁知道到底是哪年的麦子和哪年的叶子呢?

好一点的,可能会记得是村里的清真寺封顶或水渠修好的那年出生的,这个还稍稍靠谱。村里其他人就比照那个人,比他早出生还是晚出生,以此来估算自己的大概年纪。不过村里那个清真寺和水渠到底是哪年建成的,在偏僻的农村一般也没有确切的文字记录,所以这也只是个大概年纪。

再靠谱一点的,如果有人能和国家或县城的历史事件挂上钩,那就是相当有文化的了。比如谁能说出自己是在喀什城里闹革命那一年出生的,那就可以确切地说他是1911年出生的老人了。或者谁是新来的县太爷上任的那一年出生的,就从县志上可以查出确切年代。

城里人和农村人的身体特征不一样,维吾尔人和汉人的体态特征也不一样,所以靠外表估算年纪是绝对靠不住的。我小的时候,有个邻居,戴个小花帽子,满脸胡子,每天都要去附近的河坝挑水。我非常惊异一把胡子的老人竟然还有这把身板。而我的父母笑着告诉我,不要以为长胡子的都是老爷爷,其实那个邻居不过是四十岁左右而已。

所以评选全国寿星之最这样的事情,也就是姑妄说之,姑妄听之吧!

206家饭店大肠杆菌超标谁之过

姚泰和

报载,9月19日新疆卫生厅公布了2008年餐具消毒抽检结果,乌鲁木齐有206家餐饮企业餐具大肠杆菌超标。

报道称,公布数量如此众多、覆盖面涉及整个乌鲁木齐的不合格餐饮企业名单,这在自治区还是第一次。

首先应该肯定,在“三鹿奶粉事件”震惊全国之后,新疆卫生厅及时将这些饭店名单公之于众,挂上“黑牌”,一方面给饭店警告,另一方面给食客提醒,无疑是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负责之举。

不过也有一个疑问,随之而来,这便是:不很大的乌鲁木齐,不合格的餐饮企业竟如此之多,是谁该汗颜?

饭店该汗颜,是无须说的。该报道里讲,一位负责人分析说,大肠杆菌超标的主要原因是这些饭店消毒未达到规定时间和为省电而不使用消毒柜。这话简直是隔靴搔痒,无异于拿羽毛打人。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是这些饭店只顾赚钱,不顾人命:将财顶在头上,将法置于脑后,这才是问题的要害。执政为民的教育,对官员固然重要;经商为民的教育,对老板同样重要,对生命的关爱和敬畏,当是每一个人的座右铭!

监督检查部门该不该汗颜呢?我看也该的。因为,卫生不合格店家的数量,多到如此惊人,很显然,乃是我们平时疏于监管所致。

我注意到,在这些挂了“黑牌”的饭店中,除了一般店,还有三星、四星、五星级的酒店,这些个“星”,也许当初命名的时候合格,但命名之后这“星”就不再去查了么?现在,连“星”都出了问题,监管部门该不该被“问责”呢?

而且,这206家店的不卫生,眼下是人人皆知了,他们自是会加倍整改,但这股风过去之后,会不会又死灰复燃:或者,此次“达标”的店家,今后会不会也“超标”……这一切,都值得所有店家扪心,也值得监管部门深思。

到农村去

张金刚

现在的人,确切说是现在的城里人,不知是怎么了,生活越来越好了,可生活的快乐、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少了。在人流穿行的闹市停上一两分钟,很难寻到笑脸。有,也经常是强颜欢笑,一种应酬中的笑,一种为了生计的笑,一种自欺欺人的笑,真正发自内心的快乐流露是少之又少。

说真的,也不是不想笑,只是来自社会、工作、家庭以至自身的压力,还哪能找到快乐,甚至很难再体会到畅快的滋味。是啊,这个社会在多了进步的同时,还多了竞争,多了压力,相反却少了快乐。但依我的体会,有一条路,可以让人找到快乐,这条路通向农村。

看惯了城市的喧闹,车水马龙的街道,到农村去,将自己完全交给一个纯净、宁静的乡村世界,与大山为邻,和花草为伴,这个世界里似乎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自己。

不管是在城市工作、生活,还是定居多年,其实,多数城里人的根还在农村,那种永远不能割舍的故土情怀,定会时刻触动着那颗忙碌的心,牵动着那根柔软的神经。当双脚一踏入那片浓情的土地,清新的泥土芳香,熟稔的山野溪流,还有那亲切得让人哽咽的乡音、淳朴得让人落泪的乡情,便将自己童话般地引入了快乐的记忆城堡,大门应一声多情的呼唤而慢慢开启。

农村很简单,简单的村庄设置,简单的乡间小路,简单的生活节奏,还是那简单的快乐享受。那种简单可能让享受得忘了根的城里人所不耻,甚至对这种简单得近乎落后的生活嗤之以鼻。但就是这种简单的快乐令多少满心苦恼的城里人所不及。可以不羡慕这种简单的生活,但不可不羡慕这种简单的快乐。与农村人比较起来,城里人的所得足矣,有工作、有收入、有保障,虽有“比上不足”的距离,可这一距离是没有终点的,为什么不适可而止,好好享受一下快乐的滋味

呢?到农村看看农民丰收时的笑脸,看看新春花会里的秧歌,看看劳累一天坐在村头闲聊的人群,甚至看看村里人向城里人投来的丝丝羡慕,还有什么不可满足的。在农村,足以让整日失衡的心灵找到平衡,找回快乐。追逐没有尽头,可快乐会是随时间减少的,何不让生活安静下来,快乐一生。

到农村去,享受自然的恩赐,会感到世界的公平:到农村去,找拾儿时的记忆,会扫除积压的烦恼;到农村去,感受简单的快乐,会静化浮躁的心灵。没事的时候,烦心的时候,建议您到农村去,定会有别样的滋味在心头燃起。

查查娱乐业还有多少“警察股东”

徐林林

继深圳龙岗区舞王俱乐部经营者王某日前投案自首后,此次火灾事故的两名主要犯罪嫌疑人股东张伟和火灾肇事者,9月22日已被当地公安机关依法刑拘。现已查明,张伟系深圳海关缉私局警察,国家公务员。

公安部早就明确规定,民警不得以任何形式涉足娱乐场所的经营。而身为缉私警察的张伟,不仅参股舞王俱乐部,而且还常到这里招揽生意,直接参与经营。如果不是9月20日晚俱乐部突发特大火灾,或许这位“警察股东”此刻正为生意火爆而乐不可支,盘算着如何进一步大展“钱”途。

眼下,在全国大多数城市,没有小姐陪侍客人的卡拉ok歌厅屈指可数,有的按摩、桑拿服务涉嫌,更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大量事实告诉我们,如果离开了当地某些警察的“关照”,这样的娱乐、休闲场所一天也开不下去。于是,“诚邀”警察做股东,便成了不少投资者无奈的选择。“警察股东”或坐拿干股,或参股分红,一个个俨如被人供着的活菩萨。

公共司法资源就这样被他们巧妙地置换成了揣进个人腰包的真金白银。倘若哪个老板“不识时务”,试图摆脱这种潜规则的困扰,那就休怪他某大警官不给面子。法律法规可是摆在那里,他们轻则以存在盈利性陪侍为由,罚个三五万还算客气的,若说你涉嫌留容妇女从事色情活动,那事情就更麻烦了。

所以如此,原因大体有三,一是公安部禁令在一些地方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到位;二是监管机制存在明显漏洞,可能对违法违规者不构成威胁:三是腐败链已蔓延到警界内外,而且相当隐蔽,不易为组织所觉察。像张伟这样的“警察股东”,无牌无照非法经营了一年多,直到几天前,这才在突发的特大火灾中现出原形,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娱乐业到底还有多少“警察股东”?建议公安部来一次全面清查,绝对不能便宜了那些视法律、政令为儿戏,在体制内外“通吃”的害群之马!

教师职称论文造假不如取消

周祖荣 王莉娟

论文这个硬指标遭非议已不仅是第一次了。

据《中国青年报》9月23日报道,河南南阳某农村小学的刘老师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因为他赶在教师节前“帮忙”完成了两篇“艰巨”的论文任务。

在我国,不管是高校还是中小学校,在同一学校的教师,由于职称不同而受到待遇相差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而要评职称,完成论文可是个硬指标。可教师们为了完成这个硬指标,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诸如东拼西凑、雇、拉关系、与刊物编辑套近乎、出高价买版面等等五花八门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可以想像,如此教学论文事实上也就没能真正反映教师真正的教学水平,甚至有的教师为了完成论文而忽视教学。

而据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腾讯网,对51488名教师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27.6%的教师认为职称问题给他们带来了繁重压力,19.7%的教师认为发表科研论文给他们造成重压。本来,教师撰写公开发表的论文,目的是对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经验总结、研究报告或经验交流材料,而非评职称的“硬指标”,只是作为评审的参考依据之一。可如今倒好,写论文成了教师分散教学精力的“繁重压力”,教师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也就不得不置疑了。

值得欣喜的是,山东省青岛市在2007年1月出台了新规,教师没论文也能评职称。海南省也决定从2008年起,在中专、中小学教师中级和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中,对提交的教育教学论文继续坚持数量和质量要求,但与否不再作硬性规定。教师工作的重点在教书育人,而非为了发表科研论文而分散教学,造成重压,因此,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应该淡化论文,强化教学。

小学教师职称论文范文第10篇

一、重点、实事项目 区文化中心:3月14日区领导再次召集教育文体局、规划分局等相关部门对区文化中心进行深入研讨,对其选址及内部功能定位再次进行了商议。东渚文化中心:完成50%的吊顶和管线铺设工程量,并继续进行内部地面贴面和墙面粉刷。东渚市民广场:基建设施及地面绿化等全部竣工。

二、教育工作

1.规范办学行为:继续做好区内中小学校执行“三项规定”、落实“五个严格”、保证“一小时运动”情况督查工作。

2.加强校园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做好非法幼儿园整治相关工作;做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工作;开展学校口腔卫生项目及春季传染病疫情督查工作;开展校园安全大检查工作,并召开了区校园安全工作会议;做好校园安保财政下达指标分配工作。 4.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积极做好实验中学与加拿大苏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相关工作;深化与美国代顿大学、旧金山大学等交流合作;做好区内国际学校聘用外教审核工作。

5.德育工作:做好“杨云龙基金”评选、苏州市“光彩事业教育奖励金”评选、区第三届“阳光少年(团队)”评选推荐工作;完成全区高中军训总结并上报;组织台湾专家来区作“大脑与品德教育”专题讲座。

6.考试考务工作:做好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苏州市中考英语听力与口语自动化考试(模拟)、苏锡常镇四市高三年级一模考、江苏省普通高中英语口语测试相关工作;做好全区初中毕业生学籍审核和中考报名工作。

7.教科研工作:做好中小学优秀校园网站评比推荐工作;做好微型课题结题工作;做好市教师网络团队选拔

、中学物理教师优秀课评比、幼儿园名师讲堂活动、小学二年级口算比赛相关工作。

8.人事管理工作: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完成职称论文评定结果梳理及反馈工作;完成区内中小学教师职务情况统计工作;完成招聘的在职教师户口迁移工作。

9.启动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年检工作。

10.做好区生源地资助管理中心的相关工作。

11.做好苏州市第六届阅读节的申报工作。

12.做好首批省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申报推荐工作。

三、文体工作 2.统计、申报工作:扎实做好苏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相关工作;继续做好《苏州市基层文化标准化建设评选、命名》前期申报工作;做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项目申报工作。

3.文化市场管理:配合全市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及假冒产品活动,组织开展全区“扫黄打非”行动;推进网吧“单改连”工作;对校园周边的网吧、书刊、音像制品等进行专项检查,重点加强盗版教材及教辅读物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环境。

4.文物工作:联合市考古研究所完成华山地下文物抢救性挖掘工作(目前苏州发现的第二大战国墓现身);协助镇湖街道开展万佛寺修复工作。

四、其它工作

1.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区域共建”活动。

2.明确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11年度专题学习计划,组织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3.召开全区教育文体系统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教育文体系统2011年党建工作要点。

4.做好全国“两会”期间的及维稳工作。

5.加快区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

上一篇:小学教师晋级论文范文 下一篇:小学教师课改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