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5 21:14:42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思维缺陷;应用题;小学二年级;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111-02

一、小学二年级学生针对应用题的解题思维

(一)低年级学习数学应用题的思维概论

在小学阶段中,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指学生在从幼儿园转移到小学阶段中学习数学,开始通过对文字、图片和符号等因素的融合,去提炼和吸收小学数学的很多基本的客观知识和理论,从而归纳出一些能针对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计算问题和理解情况等,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概括出合适的解题思维方向和流程等。

(二)低年级学生思维缺陷的现状

1.抵触文字理解,盲目合拼数字。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学习期间,学生是从幼儿园阶段开始转变到小学阶段,从原本的看图理解变化成图文结合的综合观察。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是刚刚开始学习汉字,对于文字还没形成足够的熟悉程度和理解习惯,因此,在处理应用题这些图文并备的题目时,学生很可能会因为对应用题内容文字的陌生感而有意或无意地过滤和抵触应用题的文字介绍。在这一条件中,学生就会潜意识地看图找重点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式,盲目寻找与合拼应用题中的数字,从而在最短的时间中整理和排版出数学应用题的基本解题模块和形式。

2.片面阅读个别词语,无视数字与单位的配对。小学在安排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数学相关知识时,往往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吸收能力、图文融合能力和数据文字配对等条件反射。在面对这些全新的解题思维下,处于低年级学习的不同学生会根据各自的反应心态、接受理解和解决方式等多种元素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数学学习的思维障碍,如汉字学习程度比较低的学生会更加喜欢看到有图的应用题,而且在阅读题意时会有意地忽视部分没有数字的文字介绍;或者在做题的时候没有分清楚数字与单位的配对,造成解题的盲目合拼等。

二、二年级学生解决应用题出现思维缺陷的原因

(一)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征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育管理中,教师如果想要灵活全面地培养学生形成合适的解题思维,那么,就需要结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接受到适当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并形成一定的理科学习思维路线,例如学会数字的加减、尝试图文的合拼理解和数据的运算审核等。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培养出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与小学的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相比,低年级学生在上课和学习的自制能力有待加强,而且对于汉字还比较陌生,在处理数学应用题时可能会因为没有培养好良好的抽象性的理论型思维而无法处理一些比较具体鲜明的题目。

(二)教师分析应用思维时存在的障碍

1.忽视解题思路的顺序和方向。因为小学二年级数学的教学重点与一年级数学教学相比是产生了一定的变动,所以,不同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各自的困难,如记忆背诵、理解归纳和看图总结等,而产生一定差异的学习思维障碍。在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如果没能够客观性、针对性和整合性地归纳和总结出低年级学生在培养数学思维时已经出现或可能存在的解题问题,那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就很可能会在片面地根据个人的理解能力去覆盖性地介绍数学书本的基本知识点时,造成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基本知识点形成了具有片面性的理解和总结。

2.没有及时说明数量关系。大部分教师一般会提前考虑到上课时间段的限制和应用题模式的相似性等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忽视了学生直接模仿的学习特点,片面介绍题中的数字,没有考虑到数据与单位等多种条件的分析,从而使学生在自主答题时找不到方向,在解题时就会毫无目的地进行数字的拼凑。例1:(1)红花8朵,粉红花比红花多3朵,粉红花有几朵?(2)红花8朵,红花比粉红花多3朵,粉红花有几朵?在解题时,学生如果在看题的时候没有看清楚“粉红花比红花多3朵”与“红花比粉红花多3朵”这两句话,那么就可能会把两道题都理解为“8+3=11(朵)”。正确的解题:(1)8+3=11(朵)答:粉红花有11朵。(2)8-3=5(朵)答:粉红花有5朵。

三、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对应用题的解题方向

1.加强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总结性。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的知识面相对比较有限,大部分题型的分析和解读都来仅仅是来自数字的加减合拼等经典的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需要有代表地介绍和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图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文字的分析能力,打破学生盲目背诵的错误认识,让学生有意识地收集和总结零散的知识点。因此,数学教师如果想让学生更好地统筹好应用题知识的答题模块,就要学会使学生主动地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总结,构建出合适的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思维结构。

2.培养学生解题时的好奇心和观察力。二年级数学应用题虽然可以有很多种题型,但客观上而言,因为低年级学生一般只认识数字的加减,所以,在解答应用题时,教师更需要指导学生结合题目的特点和数据去进行合理解题思路。教师在设计和分析应用题的讲课模式时,不仅应该及时地收集和分类一些和应用题有关的最新版的教材,而且也能够结合现实生活和书本内容的结合,通过运用言语介绍、图文合并及数据对比等多种多样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多提问,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促进学生能够灵活地理解题意,慢慢习惯对应用题文字的阅读和吸收,增强图文的综合理解。

四、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特点;二年级

创新教学方法是让小学生对以往的教学印象改变认识的方法之一。小学数学是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学习的数学大多数以加减乘除为基础的运算,这些基础性知识主要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数学推断能力、基础数学的应用综合能力,教小学二年级的老师在教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通过有特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培养学生的判断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学生学好未来的学科打好基础。

一、传统小学二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方法一般都是学生没有自主意识学习的灌输性教学,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与主动接触新知识的兴趣,之所以应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因为一部分小学数学老师认为,处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还不适合没有老师的监督学习习惯,并且认为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过于简单没有什么逻辑应用题,只是对简单的数的认识和基础算法的掌握,所以只要学生背会了基本的乘法口诀就可以解决加减乘除题。还有一点就是,小学的一部分老师在专业学术方面也存在教学缺陷。处于小学阶段的大部分老师认为小学数学是所有数学学习中最简单的阶段,校方认为只要能够教会学生熟练应用加减乘除的老师都可以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就因为如此,使得小学缺少专业的教学生学习数学的老师,使得不少开始接触数学的学生由于老师的授课不专业导致学生从开始学习就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开始厌恶学习数学。特别是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虽然简单,但是这阶段的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阶段,所以要想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需要老师从小开始抓起。

二、创新教学方法

(一)应用创新型的情景教学方法

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将教学思想融入情境中,例如,小学老师可以将应用数学乘法口诀解决运算问题的题引入生活中,摆脱学生因为不理解或者不对书上的枯燥的知识感兴趣带来的困扰,如,小学数学老师可以让学生在提前一天调查自己家的楼层有多高,每一层有几间房子,平均每户住多少人,等到学生调查清楚的时候,老师可以将他们引入他们熟悉的住宅区域中,教他们计算这一栋楼一共住了多少人,从而使学生不仅开始热爱学习数学,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应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数学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处于向外界学习的状态,所以,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现代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媒体动态图片,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运算,例如,老师可以利用现在小学生都喜欢看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让学生学习数学基础运算,如,草坪上有喜羊羊、暖羊羊、美羊羊、沸羊羊、懒羊羊五只羊,突然灰太狼来了抓走了暖羊羊和懒羊羊,问学生剩下几只羊?老师还可以为了调动课堂气氛应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合作完成,采用开始动手、运转大脑、动口等操作形式,调动课堂气氛,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例如,为了学习如何画圆,老师可以让学生开动自己的大脑利用自己的经验来画圆,当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器材来画圆,那么到底应用怎样的方式才能画出规定中的圆呢?这样积极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开始对数学感兴趣,乐于在数学中学习。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动活泼的年级,他们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很感兴趣,但是如果引导他们的教师应用的方法不正确就会导致学生对所接触的事物失去兴趣,开始转移目标,重新选择感兴趣的东西。为了让处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作为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老师而言,老师应该为学生创建快乐的感兴趣的学习氛围。老师可以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带学生进入学习课堂,例如,在上课三分钟的时候老师可以问学生今天早上吃了什么,一共用了多少钱?每一份早点多少钱?假如早点的美味总分为十分,选十个人分别让他们对自己吃的早点打分,平均下来是多少分?这种结合实际又能够让学生对自己所接触的生活开始计算的方法来接触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能够对课堂所学的知识有渴望,从而开始对数学感兴趣,开始认真学习

知识。

总之,小学数学的学习可以说是一名学生学习基础数学的启蒙阶段,在这个时期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对一个人一生的学习都有重要的影响,并且这个时候所学习到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学生个人总结到的学习方法都可能是一个人一生受用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金成淑.小学数学构建情景教学的对策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性错误;错因分析;解决对策

【分类号】G623.5

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概念性知识是非常丰富的。学生只有掌握扎实的概念性知识,才能巩固和提升自身的整体数学水平,才能优化和提升小学生的整体数学认知,才能有助于学生更长远的数学学习。但在二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过分注重理论性教学,以及学生自身对概念性知识的认知存在偏差等,使得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容易出现概念性错误。为了提升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水平及小学生自我的认知能力,必须注重提升和优化小学生的概念性知识的教学工作,及时纠正小学生在概念性知识学习存在的主要错因,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

一、小学数学低段概念性错误的分析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尚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小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有限,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概念性知识是非常系统且非常深奥的,如果小学生不能理解性地学习概念性问题,那么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势必会形成概念性问题。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概念性错误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概念教学过于笼统,学生理解受限

在小学数学低段概念性教学过程中,教师仍采用传统的主导模式,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教学进度来开展教学工作,忽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这就使得很多概念性的知识和理论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真正理解概念性知识的真正含义,自然容易造成概念性错误。同时,学生作为概念知识的接收者和理解者,在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过程中,未能有效地将概念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就容易造成理解偏差,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知识的运用,也容易造成概念性错误。如在小学二年级“平均分”的概念性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平均分的过程中,仅仅是按部就班地通过计算、理论教学等来进行教学工作,这就容易增加学生的思维负担,使得学生死硬背“平均分”公式,在实践中直接套用,造成概念性错误。

(二)学生概念知识的认知中存在“舍近求远”

概念知识是小学二年级的重点内容,由于概念是一种认知,因此教师在概念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强化学生对概念的认知,这使得不少小学生在学习概念的过程中,存在着比较强的类比性,即通过其他概念的引入和对比,来形成对所学概念的认知。这种方式虽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却容易“舍近求远”增加学生的思维负担。如“吨”的概念学习中,学生习惯性地运用立方米等相关概念来进行对比和衡量,这种对比式的学习方式,虽然有助于强化记忆,但却不利于直观性地感受“吨”的概念。在概念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体验的方式来,直观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如通过等比缩小“吨”的重量,借助于实际物体的体验,可以直观性地体验“吨”的变化,进而演变成为不同吨位之间的换算。

(三)概念遗留问题较多得不到及时的完善

概念知识是一种认识,一旦学生形成概念错误,要想通过纠正等其他手法来改变学生的认知,那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当前小学二年级概念教学中,学生很容易因无法体验,或者死记硬背中出现的差错,从而造成持续的概念性错误。如“最小的一位数是1不是0”,但不少学生在学习位数的过程中,将这一概念混淆,将位数等同于最小的数,就容易出现严重的概念性问题。

二、小学数学低段概念性错误的解决对策

概念性错误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严重影响着学生后续的数学知识的架构和学习,因此,一旦学生出现概念性错误,必须及时分析概念性错误的错因,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以纠正和纠偏学生概念性错误。

首先,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可以实行寓教于乐的概念性教学方式。将学生喜欢的游戏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和参与、体验等,来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强化对学生的认知。如“平均分”的概念性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围圈抱团等方式来进行教学。将学生按双数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命令下,两两抱团。通过这样游戏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对“平均分”的认知。

其次,利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体验。概念本身属于一种抽象的东西,教师为了提升学生对概念的认知,应该注重采取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通过分组合作来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共同思考和讨论,共同研究和分析。同时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增加学生的体验,将学生身边的事物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概念认知能力。

总结:

在概念教学中,小学二年级学生因自身的认知能力不足及后天学习方法不当等,往往容易产生比较严重的概念性错误,为了提升概念性教学的整体质量,为强化学生对概念性问题的整体认知,必须分析概念性问题的错因,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金婵婵,与错题相约,让生成更轻松――小学低段数学错题分析及对策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01期.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而且还是一种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深入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有效提高了小学数学的学习效率。

一、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优势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使得课堂氛围更生动,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合作中能够自主讨论问题,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得学生对外界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能使学生长期保持学习崆椋同时避免了不良因素对学生注意力的干扰。

2.丰富学生的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组员所负责的任务是不同的,同时小组成员间的思维方式和知识掌握水平也是不同的,在合作讨论中学生能够吸取到他人的学习方法,通过组员间的互相交流学习,可以从小伙伴那里学习到自己不懂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更丰富,知识体验更全面。

二、小学二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1.优化组合合作学习小组

在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时,要先组建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组建,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技术和学习能力等因素,之后组建学习小组。通常每个学习小组的人数以4~6人为最佳,同时每小组分别由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组成,这样小组与小组间就不会有明显差异,更利于小组间公平竞争。小组成员确定后,成员间要和谐相处,互相平等友爱,在共同配合下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根据每小组学生的表现情况,定期对每个小组做出调整,以确保每小组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竞争活力。

2.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项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但是,当前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指导不够成熟,尤其是针对低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的合作意识较低,所以教师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尤为重要。在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合作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并详细讲解操作程序,使学生清楚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以及最后要实现的学习目的,并为后面合作探究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教师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指导,观察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如果合作学习顺利开展,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提前完成,教师要认真检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出现组内讨论混乱、分工不清时,教师要及时出现并给学生耐心地讲解,辅助学生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及时总结。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客观地做出总结,在肯定学生取得成绩的同时,还要指出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化的改进意见。同时,对于在小组合作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要给予奖励,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所收获,并真正学习到知识。

3.提高合作学习互动效果

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重要,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兴趣对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很重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注重提高互动的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认识方向”时,笔者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一个旅游景点,并详细展示出该旅游景点中的几个著名景区,之后提出问题“我要去某一景区该怎么走,往哪个方向走,有几种可以到达的方式”,由小组讨论并列举出每个小组的到达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讨论,深入分析探讨方向的知识,配合交流,最后给出教师答案。学生在交流中思维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实现了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的目的。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能够弥补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运用,还需要广大教师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实践和创新,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对小学数学课堂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兰叶.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浅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5).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二年级;创新教学;新思路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是比较单一和固定的,而且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也比较老旧,因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基本没有联系,这就很难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长此以往,最终会导致数学教学效率的低下,影响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尤其是在小学生刚刚接触小学数学时,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革新教学思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致力于开发他们潜在的逻辑思维能力,淡化所得分数和考试名次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打造一个好的开始。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主要是结合学生的特点及教学内容来制订的,主要体现在:(1)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简单易懂,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在小学时期,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对于很多事物都有好奇心理,许多事情都想探索,但却又都不深入,这种浮躁的心态影响着他们的知识学习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引导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小例子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毕竟小学数学的知识比较简单,这样做会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进而让学生时时刻刻接触数学,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的本质,这样一来,不但让数学变得生活化和具体化,而且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2)引发学生问题意识,带动他们进行问题探究。小学生所学习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做到引发学生问题意识,带动他们进行问题探究。例如,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能够帮助他们解决上街买东西的算账问题,这些具体知识的成功运用能够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建立起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提升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数学在小学教育中非常关键,数学素养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小学数学探究问题教学进行分析与研究,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率与高质量。

二、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新思路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新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新情境。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为小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同时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这部分的内容时,进一步认识钟表,了解钟表内一大格表示的时间意义是本章内容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一块较大的挂表来帮助学生认识时间,这样比单纯地讲解教材的知识点要简单易懂,最后再给学生总结出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时间之间的进制为60,而不是10,重点的地方一定要再三强调。再如,在讲解认识单位这部分内容时,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建立起1米和厘米、千米、毫米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在这部分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用尺子学会测量,掌握较小的长度单位,如毫米、厘米,然后再组织学生到操场上进行实地的测量工作,掌握米和千米较大的长度单位,这样在生活教学中进行数学教育,帮助学生激发对数学的兴趣,这样一来,既学习到了关于长度的知识,又锻炼了生活化的实践能力。(2)灵活运用数学教材,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对于作业,小学生都是比较抵触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环节,教师应当充分探究作业的开展形式,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作业,从而增加趣味性和生活性,减少学生对于作业的抵触情绪。例如,在学习百以内的加减法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作业,把班内的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内的成员对老师设计的数学题进行回答,小组内的成员在完成作业后,首先进行答案对比,针对有错误的数学题,再次进行计算,然后总结一份认为全部正确的答案作为小组比赛的成绩,通过小组之间的成绩对比,帮助学生订正最后的答案,根据作答结果,老师对每一小组予以评分。这样的教学方法,重点在于消除小学生对作业的抵触情绪,小学数学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更多有助于学生进步的方法或者小游戏。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是小学生学习的开端,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比较复杂,教师需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的数学知识,也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是想尽办法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研究出有效的教学手段和途径,加强相关的探索和研究,并把相关的教育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联系生活,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的提升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赵娇.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对话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教学方法;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的方法

根据教育学家们的最新科学教育理念阐述:当今社会的教学过程要取缔之前旧时代的由老师们单方面进行知识输出的填鸭式教学,而是要通过良好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达到思维能力的成长。就培养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说,公式的灵活运用与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密切相关。一方面,孩子们在学习新的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思维模式加以内化。例如:类比法,递推法,建系法等等。而另一方面,通过对更加高深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为孩子们在运用思维能力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供了更多捷径和方法。所以,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切不可固执的认为在教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孩子们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思维能力。数学的知识的传授只是客观上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养成提供了一些有利因素,还需要老师让孩子们养成灵活运用这些有利因素的习惯,在制定阶段性的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辅导孩子们的思维能力的养成。那么,如何有步骤的在小学二年级时期的日常教学中帮助孩子们形成思维能力,本人将提供以下几个方法进行参考。

第一,在二年级的时期,帮助孩子们养成思维能力要体现在整个学年的教学过程中。综观二年级数学课本的目录,包含加减乘除等初步的数学运算和几何知识初步角的表达等等。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就可以帮助二年级的孩子们形成多样化的思维模式。例如:通过对角的认识,可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模式。通过对角度大小的比较,能够锻炼孩子们的比较思维能力。而乘法口诀的记忆,又能够锻炼到学生的综合和概括总结能力等等。在这些新的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不加以引导,就会导致孩子们走向死记硬背的死穴里,脱离数学的本身的特征,从二年级从开始形成用学习文科的方法学习数学,这对孩子们日后的学习是大为不利。

第二,二年级数学老师们要着重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教学内容贯彻在不同的教学环节里面。包含日常的新章节教学,复习工作,作业布置里。在多个环节里,对二年级学生采取潜移默化的引导,能够更加高效的实现思维锻炼。比如:在教授两位数之间的退位减法运算时,比如教师出一题“28-19=?”让孩子们出思考,不但要求孩子们算出结果,还要让学生们说出思路。尤其是学生们的计算结果出错时,让学生们说出思路,能够帮助学生们加强对“退位”这个概念的理解。然后在通过类似的题目的训练,减少错误直到能够快速的算出正确的答案,强化学生思维过程的灵敏性。而在复习两位数乘法的运算的章节时,教师要首先确定学生完整的记下口诀表,可以引导学生去概括口诀表的规律,提高学生的综合概论能力。还要耐心的指导孩子们进位的点,十位的乘法的积所书写的正确部分,最后引导孩子们归纳出运算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穿插在环节里,不是一整堂课都用来进行思维锻炼,这会延缓课程进度,也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

第三,大家都很清楚,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模式尚且是以形象化思维模式为主,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概念模糊。因此,一线的小学数学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多利用实物和孩子熟悉的事物进行教学,让孩子找出相似的部分,发现本质,从而强化孩子们的理解。例如:在“认识立体图像”的单元学习时,老师可以带一些生活中的立体物品。比如牙膏盒,牛奶喝让学生去观察他与长方体的相似之处。水管、瓶盖与圆柱体的相似之处。教师还可以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去摸一摸这些生活用品,说出他们的特征,然后在忽略图案画出一个大概的模型即抽象的长方体和圆柱体,从而根据之前观察的特征对长方体和圆柱体进行总结。从而在这个实物教学的过程中,锻炼孩子们的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本领。其次还可以穿插生活中常见的事件,例如在除法的学习过程中,二年级的数学老师可以问学生,老师手里有30根粉笔,平均的分给第一小组(第一小组8人)请问每个人分到几根,还剩几根,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一根一根的分发,从而得出答案。使得平面化的抽象的数学教学走向孩子们的日常生活,逐步渐进的将知识融入进去,从而完成让孩子们由形象化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

二、作业的布置与思维能力培养相结合

在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作业布置能够巩固孩子们学习成果,强化对孩子们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方面,题目的设置要从易到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开发,简单的题目可以就使用课后的习题,教材的课后练习题较为容易。但是,教材的题目偏少,不足以满足孩子们练习的需求。所以,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老师们在设题的过程中,可以设置多种不同类型的题目。例如:判断题训练孩子们的思维判断能力,简答题,锻炼孩子们的形象化思维能力,应用题,训练孩子们的综合逻辑思考能力。

通过对孩子思维模式的现状和培养的原因出发进行初步的探索,再通过教学过程的合理引导,结合最新的多媒体技术和循序渐进和多样化的作业布置强化孩子们的思维模式的训练,从而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培养大批的优秀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2).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对话教学 教学应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也随之进行改革和创新,逐渐侧重于以学生的主体,强调在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处于对外界事物充满新鲜感和求知欲望的阶段,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让授课师生进行互动与交流的平台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让学生在沟通交流中加强学习实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进而让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课程顺利开展。对话教学模式能从本质上挖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笔者通过相关的教学案例,对小学数学二年级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一、以学生为中心载体,构建积极主动学习的对话环境

相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二年级学生缺乏较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却比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和学习习惯好些。要实践课堂对话互动模式,授课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构建一定的以学生为中心载体的对话环境,使学生在对话环境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沟通与交流,进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能力发展的目的。在授课教师构建课堂对话环境时,应该充分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紧密围绕学生的身心特点,让学生充分解放天性,进而更好地融入课堂对话教学。比如,在进行“100以内混合运算”的课程学习中,授课教师可以在学生对教材了解的情况下,将学生进行分小组合作,再对授课教师所提数学运算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自由讨论过程中得到最终的运算结果,并且研究是否有更简便的方法进行运算,最后再由授课教师对运算方法进行总结。授课教师通过合理构建对话环境,让学生敢于沟通和交流,进而为有效进行对话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引导对话顺利开展,加强对话教学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采取对话教学,最重要的是使得对话的双方在情感和心灵上引起共鸣,进而使得双方互通思维。然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因为小学二年级学生年龄偏小,在自我思维形成的过程中仍旧不够完善,所以授课教师应该通过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对话。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该将对话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实现更深层次的对话,从而落实对话教学应用。

比如,学生A有4件不同颜色不同款式的短袖上衣,有4件不同款式的裙子,如果1件短袖上衣搭配1件裙子为一种穿法,请问学生A一共可以有几种穿法?有学生给出的解题思路为:先选择短袖上衣,1件短袖上衣能够分别搭配4条裙子,每件短袖上衣都能搭配4条裙子,所以就有4×4=16,就有16种穿法。也有学生给出了这样的解题思路:先选裙子,1件裙子能够分别搭配4件短袖上衣,每件裙子都能搭配4件短袖上衣,那么4+4+4+4=16,就有16种穿法。

所以,授课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思考不同的解题方法,而且所选的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例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课堂对话教学的实现。

三、利用课堂提问对学生对话进行引导,促进对话教学的开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培养是授课教师在日常备课过程中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也成为数学授课教师的一项重点研究工作。通过课堂上教师提问环节,引导学生就问题开展对话与讨论,其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对提问的分析和解答过程中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开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对话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交替对话中合理转换。

比如,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关于“角的初步认识以及生活应用”中,授课教师可在课堂开始时先向学生提出此类问题:“什么是角?角有哪些种类?生活中都能在什么地方看到角?”首先给学生确定一个探究学习的目标,带着目标翻阅教材,再根据所提的这些问题展开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探讨。在此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适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对话,在对话中再找寻新的问题,诸如:“角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又与什么无关?”从这些问题的讨论中,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教材所要求的知识点,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对话探讨,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有利于学生活学活用于日常生活。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对话教学模式越来越收到重视,并且成为众多数学教师所提倡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这对于引导学生主动自发地开展学习和进行思维等具有极大的推动意义。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将教材所要求的学科内容与学生个人自身特点进行有机结合,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良好对话环境,进而引导学生和其他载体之间开展积极对话,促进学生通过对话教学过程牢固掌握教材知识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最终达到对话教学有效实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晓燕.小学数学课堂对话式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67.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创新;实践基础;培养兴趣;加强训练

使二年级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得到很好的落实,这是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话题。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从我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感悟和总结。

一、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尝试了各种方法和方式

1.重视探索的过程,让小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思维想象力

教师应注重去引导小学生学会寻找数学应用题所问的问题,并形成探索由已知条件到问题解决途径的想象力和兴趣点。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题时,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题意,从而判断并分析出“条件”与“问题”,这是解答出应用题的基础。全面深入地理解题意即了解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了解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培养思索出解题途径。培养小学生全面理解、判断题意的能力还可以要求他们用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再造想象清晰图像,把题意转化为图形,借助图形用想象力和感知力活动来掌握抽象的思维活动。

2.在练习中不断思考总结,让学生体会到解决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数量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数学教学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思考讨论,寻找问题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注重对问题实际意义和数学意义的真正理解。学生所采用的方法,都反映出了学生对问题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只要解题过程及答案具有合理性,就值得支持。通过问题的解决数学教学,使学生能够取得多种的数学活动经验,丰富的经验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加深对数学认知、思维方法的基础的理解。

二、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问”

在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由疑引发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进而促进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意识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充分尊重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允许学生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允许再想;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发表意见。对于学生萌发的各种问题,或是学生提出的不着边际或不切主题、奇思异想的问题,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积极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开动脑筋,不迷信教材、教师,敢于发表个人见解,阐述个人评价意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习惯。

三、加强数学各方面的训练

1.学会联想

联想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开展合情合理的联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发现事物规律的突破口。美国的奥苏贝尔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新的学习内容能否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的知识系统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所以,教师要善于从与新知识相关的若干个知识点中,选择新知识的发生、发展处,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学会猜测

猜测是发现的先兆,不是信口开河,随心所欲的盲目瞎猜,而要凭借自己的主观愿望和知识背景,通过想象、估计和预测,大胆地提出问题的假设答案,而后对猜测的结果进行逻辑和实践的验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在一些容易忽视、容易混淆的地方,努力地创设启发问题的情境,恰当地诱使学生意识到所学新知识同原有认知结构联系,从而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

3.学会质疑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头脑中一定会存在着许多疑问,我们应充分挖掘他们的这些疑问,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会用怀疑的目光去看待事物,从中发现问题,寻找真正的真理。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只要有问题、有疑问就让学生大胆地提出。

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加强双基的训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加强口算的学习

通过课前3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并不定期地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同时对于笔算也是一种提高和帮助。

2.加强乘、除数的三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乘、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

五、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教师就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其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数字至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教学;对话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9-059-1

一、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对话兴趣

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习惯性地“灌输”知识,学生机械式地“吸收”知识。这样的课堂,没有对话,没有交流,而且容易滋生学生的思维惰性。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对话兴趣,数学教师应主动创设质疑情境,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打开一扇窗。在质疑情境下,学生慢慢学会“要”知识;而学生“要”知识是从自己的主动探索、对话交流中得来的。例如,在学习小学一年级数学《元、角、分》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质疑情境。师:有两位小朋友去商店购物,虽然他们购买的商品不同,但是收银员说你们各付1元钱就可以了。此时,一位小朋友递给收银员两张五毛钱;另外一名小朋友却递了一张五毛钱和五张一毛钱。可是,这两名小朋友疑惑了,为什么可以这样付钱?难道两个人付的钱加起来都是一元吗?这一情境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进而进行思考、质疑、探索。此时,学生开始与前后桌议论起来。在对话了交流了一会后,数学教师再引导:同学们,情境中的小朋友所支付的是一样的吗?从中你了解到了哪些关于人民币的知识?然后,再引导学生围绕情境进行探索,学习新知。这一模式改变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而是以质疑情境,牵引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

二、设计互动任务,促进生生对话交流

生生对话是对话式教学的一种体现。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互动任务,引发生生对话。在生生对话中,学生交流想法、分享观点、学会表达、思维得到发展。例如,在学习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与学生水平相符合的互动任务。1.想一想,你生活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请列举出来。2.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如何画角?3.角在生活当中有哪些用途?布置完互动任务后,数学教师开始引导学生互动探讨、对话交流,共同完成任务。一般而言,在宽松的互动环境下,学生的思维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因为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是毫无压力的,加上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带动其他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共同提高。针对以上任务,学生通过对话交流得知更多有关角的信息,并且动手操作如何画角,不断试错、总结,体验角的形成。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以任务调动学生对话交流,以任务凸显学生思维的转动。

三、师生合理对话,凸显学生思维能力

在对话式教学中,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越是平等的对话,越容易调动学生思维。特别是在教师连串问题的带动下,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更大的凸显。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合理、有效的对话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能够助力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小学二年级数学《分米和毫米》这一课时,我与学生进行了一次合理而有效的对话,凸显学生思维能力。

师:同学们,请听一则日记:我早上从2分米的床上起来,用13分米长的牙刷刷牙,再步行去学校。学校离我家只有60毫米。到了学校,我拿起5厘米厚的书开始晨读。想一想,以上所用到的数量单位正确吗?(引导学生观察尺子,再想一想这篇日记中的数所用的单位)

生:老师,我看了一下尺子,觉得不正确。2分米的床才这点长(拿手比划),怎么能睡觉?

师:那你觉得应该用什么单位呢?

生:(陷入思考,突然有个声音)老师,应该是用米做单位。

师:非常棒。那他写的日记中说拿起5厘米的书,量一量书本有5厘米吗?

生:(思维开始转动,动手操作)

生1:老师,我拿尺子量了一下,书本应该是5毫米厚。

师:非常聪明。那同学们看一看1厘米中有多少个小格?

生:(开始数尺子上的小格子)有10个小格子。

师:那想一想10个1毫米等于多少厘米?

生:我知道,就是1厘米。

师:(继续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分清毫米、厘米、分米和米的关系,并总结出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在以上案例中,学生的思维仅仅跟着数学教师的问题转动,注意力基本都能集中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学时,数学教师以日记引路,将数学知识融入日记中,并利用对话教学引导学生找出日记里边的单位是否用错。这一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应注重利用师生对话,凸显学生思维能力,让数学课堂教学灵动起来。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计算能力;口算;笔算;估算

中图分类号:G4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57-03

一、调研目的

通过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和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归因分析,找到致使小学生计算能力存在一些问题的具体原因,提出一些方法策略,并希望借此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计算能力。

二、调研过程

1.调研时间:2011年12月

2.调研对象:徐州市光荣巷小学二年级学生、徐州市三十四中附小二年级学生、徐州市青年路小学二年级学生

3.调研方法:为深入了解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笔者拟从口算、笔算、估算三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采取随机取样的方法进行,采用测验法和访谈法,并在其基础上同时采用观察法来帮助研究。

4.调研内容:调研内容以测验题的形式呈现,测试卷来源于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由口算、笔算、估算三部分组成。其中口算部分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为直接写出口算值,如:1000-400=(?摇),第二种形式为:(?摇)内最大填几,如:4×(?摇)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计算能力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笔算。笔算具有一定的竖式规则和固定的运算程序,掌握基本的程序(计算方法)后,只要按部就班地操作就可得出结果。[1]

2.口算。汪发隆指出口算是不借助于任何工具,不用书面表达计算过程而直接通过思维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具有花时少、速度快等特点,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2]

3.估算。张德勤、易天章在自己的研究中指出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根据具体条件和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计算结果做出估计或大概的判断的一种计算方式。[3]本次调查的情况统计分别就笔算、口算和估算三方面进行,并且从学生计算用时和正确率两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学生的计算用时情况见表一,计算正确的人数百分比见表二。此次调查的是三个学校随机抽取的二年级某一个班的学生,因此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从计算正确的百分率可以看出,小学生计算正确率不高。从计算速度看,大部分小孩的计算速度一般,有个别小孩计算速度较快,还有一部分小孩计算速度较慢。同时根据做题时的情况来看,小孩做完普遍不愿意检验。将各种计算方式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计算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笔算最强,估算能力最弱。然而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笔算、简算和估算的基础。口算的速度与正确率直接影响着计算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口算练习,从根本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4]但从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口算成绩并不好,是计算能力中急需加强提高的方面。在学生的口算错误中,类似将700+300的结果写成100或400,660-600的结果写成600,40+300写成700等情况较多,将“+”看成“-”、“×”看成“÷”、多“0”少“0”、数字看错等错误在题中都有所反映。小孩口算容易错,大多原因是其对数字的敏感性不高,往往是看到的和头脑中所想的不同,想到的和自己所写的不同,而这些不同从根本上讲是学生思考过程的暂时性消失或中断,从而造成错误。在学生的笔算错误中,错误类型相对集中,往往是忘记进位退位、将数字看错、竖式正确但横式漏写或误写、计算时字迹不清以导致错位而算错等。笔算需要学生细心,但小学二年级学生一般七八岁,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提醒与鼓励,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来保持做题的积极性。

对于估算题而言,有的学生掌握较好,有的学生则稍差。在估算题中学生往往都知道是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若是单独让学生说出每个数接近几百或者是将整百数相加,学生做对的可能性较大,但对二者都有要求时,学生就会经常不能兼顾。例如599+297,有学生会估计成600+200而导致错误,也有学生估计正确却在计算600+300时出错。总体说来,学生的估算错误并不是很多,估算这部分知识学生掌握起来并不是很难,计算要求也并不是很高,但能否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在测试题中则无法表现出来,因此对这一点存在遗憾。

总观口算、笔算、估算这三类计算,其错误原因归类起来可以分为混淆型、错写漏写型、干扰性三类,并且粗心情况较多。[5]计算中存在的错误原因我想有以下几方面:看错符号或数字,没有掌握方法;缺乏一丝不苟的心态,甚至无草稿纸;书写习惯差,书写工具不齐,写字潦草,0、6不分,1、7不分;多数学生没有检查的习惯,有的也只是草草扫视一遍,无法发现错误。

从学生的综合情况分析,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感知粗略,即感知事物笼统、不具体,看不清事物特征,头脑中的印象无整体性;表象模糊,小学生的口算从直观感知过渡表象运算,再到抽象运算,其思维具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表象常成为思维的凭借物。低年级小孩因口算方法的表象不清晰而产生差错;强信息干扰,往往同数相减得0等这种强信息映入眼帘,容易掩盖其他信息;思维定式,即容易按照比较固定的方式思考或解决问题;情绪不稳定,不同情绪状态直接影响计算过程,往往急于求成之心使得错误百出,并且通常因算式简单而轻视。

同时在统计错误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学生的测试题成绩较好,计算能力较强,因此又单独对这些学生及其家长做了访谈调查,并注意对这些学生的平时情况进行了观察,同时采取了作业分析法的形式对他们的作业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总结,发现这几个学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例如:家长重视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经常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喜欢数学课,爱回答问题,爱动脑筋;学习习惯好,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每天能够坚持做数学课外练习……从他们的作业中,我发现他们书写都很认真,字迹清楚,并且作业错误率低,有错的地方他们都能及时订正。

四、对策与建议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从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诸因素入手。二年级学生年纪较小,发展空间较大,而计算能力并非一时一日可以提高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调查与资料分析,我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计算能力的大小不仅与年龄有关,也与学生自身状况有关,因此在巩固计算时需要分情况而论,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状况来定标准。

2.学生的能力是按阶段提升的,因此不可舍近求远,需要从小将基础打牢才行。

3.计算能力的提高必须经过多练习。二年级学生虽处于好玩阶段,但必须保证基本的练习量,达到锻炼的效果。

4.对于学习方面,需要学生、家长、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虽然一直在强调家校互动,但实行起来效果并不好,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切不可以偏概全,也不能因为学生成绩不好就放弃对其的管理与教导。二年级的学生尚小,许多地方都还不懂,对于那些反应慢些的孩子,家长和教师要给予足够的耐心与鼓励,给予更多重视。

参考文献:

[1]顾志能.谈“比算式的口算”[J].小学数学教师,2007,(7,8):37-39.

[2]汪发隆.小学数学教学口算训练三法[J].青海教育,2004,(4):18-19.

[3]张德勤,易天章.小学数学估算略谈[J].小学教学研究,1996,(7):22-24.

[4]王英.口算练习与儿童计算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1999,(2):26-27.

上一篇:四年级数学教学总结范文 下一篇:五年级英语教学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