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电教信息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3 09:12:13

小学电教信息化论文

小学电教信息化论文范文第1篇

这次活动是对一年来我市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实验和探索情况的总结、交流和检验,同时也要对明年工作的进行安排布置。首先,我代表市教育局对辛勤工作的全市电教工作者表示感谢!向受到省教育厅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最近,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胜利召开,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国务院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也于10月25日召开,对电教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这次会议又是一次贯彻十六大精神,坚持“三个代表”,牢记两个“务必”,落实全国、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动员大会。

一、一年来工作回顾

我市的电化教育工作,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县区教育局的配合下,全市广大电教工作者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教育信息化工作卓有成效。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我们制定了《市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三年发展规划》,对我市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合理规划。2002年,我们又提出了“将学校硬件建设的重点由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到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上来”的工作思路,并先后制发了《市普通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标准》、《对全市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知识培训和考核的通知》、《学校计算机集中采购管理办法》等管理措施,有力促进了我市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顺利推进,仅近三年,我们就多方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投资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全市中小学新增计算机4000余台,多媒体教室28个,校园网3个,计算机生均比达到了1/49,超出了全省平均水平。

另外,我们还自筹资金120余万元实施了局教育信息中心一期工程,建成了市教育局局域网,已开通信息点117个,教育局机关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在资金、人员都很紧张的情况下,我们还开通了市教育信息网,每周上传信息资源70条,特别是在抗击“非典”的特殊时期,教育网为全市教育系统每日疫情及时上报做出了突出贡献。

2、电教教材费的收、管、用工作日益规范。

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全省“电教教材费”的政策、英语录音教材的发行,解决了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为了让电教教材更好的发挥作用,我们按照省教育厅、省计委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本着“就低不就高”的原则,严格做好收费学校审核把关工作。目前,我市所有收费学校收费范围均符合文件要求,并严格执行了省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在全省两次电教教材收费专项检查中,均得到了省检查组的好评。

切实抓好电教教材的管理和使用,一些学校采取的措施值得大家借鉴:一是将所征订的电教教材汇编目录发放给每个教研组,以便于教师查找、借用。二是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在教研和课外活动时间利用所购置的电教教材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利用电教设备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要求学校建立班级日志、电教软件使用登记表等,将每位教师利用电教教材情况记录在案,并作为教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四是广泛开展电教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自制教学软件评比等活动,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利用电教教材的积极性。如第九小学,在学校开展“三个一”活动,即:上好一节电教公开课、撰写一篇现代教育技术论文、掌握一种制作电教教材的方法,全校90%以上的教师在上课时利用电教教材上课,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3、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全面展开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并使硬件设备正常运行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

在普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对教师的培训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提出了“培训三支队伍,力争人人达标”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目标。三支队伍即电教专(兼)职教师队伍、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其他学科教师队伍。对于电教专(兼)职教师队伍、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我们进行重点培训,严格考核。目前,我们已采取办班集中培训的方式,对全市电教专(兼)职教师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培训了一遍,其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对于其他学科教师,我们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目前考核的正在进行。

我局电教馆还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深入到基层学校开展培训工作。今年暑期,电教馆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对淇县各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电教专(兼)职人员进行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及实践方面的培训。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市电教馆人员下基层学校开展培训二百余次,培训教师万余人次,受训教师均能独立完成课件制作。节约了学校派人外出学习费用约200万元。

4、电教教研活动深入开展

为了促进教师创造性的运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课切实融合到其他学科之中,我们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六个一”活动。一是开展“全市现代教育技术优质课”评比活动。从80年代起,我们连续在全市范围内举办“电化教育优质课”评比活动,并随着电化教育的发展,不断更新参赛内容,今年,根据省教育厅要求,我们组织了“电教实业”杯全市“计算机优质课”、“多媒体环境下、网络环境下优质课”评比活动。二是开展软件展评活动。为了在更大范围内促进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我们每年都要举办全市性的自制教学软件展评活动,把优秀的投影片和多媒体课件进行集中展评,要求全市各学校组织教师参观。每次展评,参观教师均达五千人以上。三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选活动。为了激发广大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积极性,更有效地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层次,我们每年举办一次全市性的“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选活动。四是开展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我们每月组织一次全市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教研活动,开展有目的的教研,如上半年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活动,我们就对已往的获奖作品进行评析,提高了教师们的自信心;针对省厅组织的“电教实业”杯全省中小学电教优质课评选活动,我们也进行了全国获奖课例的实例演示等。五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观摩周”活动。也就是本周的活动。把现代教育技术的,观摩周对推动我市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向全市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六是开展中小学电脑制作竞赛活动。我们及时召开了相关人员参加的会议,传达了省里的文件和市教育局的要求,并组织评委对上报作品进行认真筛选,在第三届中小学电脑制作竞赛活动中,我市有12人分别获奖。市教育局获优秀组织奖。

总之,我市的电教工作在去年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坚持与日俱进、真抓实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明年全市电教工作的主要任务

明年全市电教工作的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记两个“务必”,落实全国、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真抓实干,全面开创我市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新局面。

1、加强对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启动教育城域网建设

教育信息化是党和国家为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实现教育整体快速提高了必由之路。目前,我们已申请了16个C段共4096个IP地址,中国教育科研网光纤已将进入我市,这些都为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资源建设也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省教育厅十分重视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工作,明确将此项工作交给电教部门负责,全市电教部门、电教工作者要行动起来,积极配合省教育资源库建设,做好调查研究工作,采取自主开发、合作开发与引进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建立自己的资源库,争取多向省厅输送自己的资源。实现全省电教系统教育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2、积极探索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建设新途径,继续抓好电教教材费的收、管、用工作。

不久前,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国要“用五年左右地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这是对我们电教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为电教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各级电教部门要认真学习、研究、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找准位置,主动服务,为我市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新贡献。

在电教教材工作上要严把“收费学校审批关、资格学校收费关、电教教材订购关、电教教材管理关、电教教材使用关”。重点抓好“二率”,即电教教材学科使用率和学科覆盖率,使电教教材真正发挥作用。

3、继续开展“六个一”活动

开展一次现代教育技术优质课评比活动,开展一次自制电脑教学软件展评活动,开展一次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活动,开展一次现代教育技术观摩周,开展一次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选活动,开展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动。

4、针对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搞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

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教师要掌握的东西很多,需要培训的内容也很多,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任务,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手抓,在培训中要切实解决目前在教学中最急需要掌握的技术难题,如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改革问题、研究性学习问题、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问题、多媒体课件制作问题,都是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在培训中要采取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多层次的培训方法,力争使大多数教师都能成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行家里手,全面推动我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同志们,让我们紧紧抓住电教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艰苦奋斗、扎实工作,继续开创全市电教事业的新局面!

小学电教信息化论文范文第2篇

这次活动是对一年来我市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实验和探索情况的总结、交流和检验,同时也要对明年工作的进行安排布置。首先,我代表市教育局对辛勤工作的全市电教工作者表示感谢!向受到省教育厅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最近,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胜利召开,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国务院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也于10月25日召开,对电教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这次会议又是一次贯彻十六大精神,坚持“三个代表”,牢记两个“务必”,落实全国、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动员大会。

一、一年来工作回顾

我市的电化教育工作,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县区教育局的配合下,全市广大电教工作者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教育信息化工作卓有成效。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我们制定了《市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三年发展规划》,对我市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合理规划。2002年,我们又提出了“将学校硬件建设的重点由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到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上来”的工作思路,并先后制发了《市普通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标准》、《对全市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知识培训和考核的通知》、《学校计算机集中采购管理办法》等管理措施,有力促进了我市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顺利推进,仅近三年,我们就多方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投资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全市中小学新增计算机4000余台,多媒体教室28个,校园网3个,计算机生均比达到了1/49,超出了全省平均水平。

另外,我们还自筹资金120余万元实施了局教育信息中心一期工程,建成了市教育局局域网,已开通信息点117个,教育局机关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在资金、人员都很紧张的情况下,我们还开通了市教育信息网,每周上传信息资源70条,特别是在抗击“非典”的特殊时期,教育网为全市教育系统每日疫情及时上报做出了突出贡献。

2、电教教材费的收、管、用工作日益规范。

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全省“电教教材费”的政策、英语录音教材的发行,解决了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为了让电教教材更好的发挥作用,我们按照省教育厅、省计委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本着“就低不就高”的原则,严格做好收费学校审核把关工作。目前,我市所有收费学校收费范围均符合文件要求,并严格执行了省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在全省两次电教教材收费专项检查中,均得到了省检查组的好评。

切实抓好电教教材的管理和使用,一些学校采取的措施值得大家借鉴:一是将所征订的电教教材汇编目录发放给每个教研组,以便于教师查找、借用。二是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在教研和课外活动时间利用所购置的电教教材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利用电教设备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要求学校建立班级日志、电教软件使用登记表等,将每位教师利用电教教材情况记录在案,并作为教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四是广泛开展电教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自制教学软件评比等活动,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利用电教教材的积极性。如第九小学,在学校开展“三个一”活动,即:上好一节电教公开课、撰写一篇现代教育技术论文、掌握一种制作电教教材的方法,全校90%以上的教师在上课时利用电教教材上课,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3、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全面展开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并使硬件设备正常运行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

在普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对教师的培训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提出了“培训三支队伍,力争人人达标”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目标。三支队伍即电教专(兼)职教师队伍、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其他学科教师队伍。对于电教专(兼)职教师队伍、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我们进行重点培训,严格考核。目前,我们已采取办班集中培训的方式,对全市电教专(兼)职教师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培训了一遍,其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对于其他学科教师,我们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目前考核的正在进行。

我局电教馆还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深入到基层学校开展培训工作。今年暑期,电教馆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对淇县各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电教专(兼)职人员进行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及实践方面的培训。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市电教馆人员下基层学校开展培训二百余次,培训教师万余人次,受训教师均能独立完成课件制作。节约了学校派人外出学习费用约200万元。

4、电教教研活动深入开展

为了促进教师创造性的运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课切实融合到其他学科之中,我们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六个一”活动。一是开展“全市现代教育技术优质课”评比活动。从80年代起,我们连续在全市范围内举办“电化教育优质课”评比活动,并随着电化教育的发展,不断更新参赛内容,今年,根据省教育厅要求,我们组织了“电教实业”杯全市“计算机优质课”、“多媒体环境下、网络环境下优质课”评比活动。二是开展软件展评活动。为了在更大范围内促进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我们每年都要举办全市性的自制教学软件展评活动,把优秀的投影片和多媒体课件进行集中展评,要求全市各学校组织教师参观。每次展评,参观教师均达五千人以上。三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选活动。为了激发广大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积极性,更有效地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层次,我们每年举办一次全市性的“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选活动。四是开展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我们每月组织一次全市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教研活动,开展有目的的教研,如上半年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活动,我们就对已往的获奖作品进行评析,提高了教师们的自信心;针对省厅组织的“电教实业”杯全省中小学电教优质课评选活动,我们也进行了全国获奖课例的实例演示等。五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观摩周”活动。也就是本周的活动。把现代教育技术的,观摩周对推动我市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向全市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六是开展中小学电脑制作竞赛活动。我们及时召开了相关人员参加的会议,传达了省里的文件和市教育局的要求,并组织评委对上报作品进行认真筛选,在第三届中小学电脑制作竞赛活动中,我市有12人分别获奖。市教育局获优秀组织奖。

总之,我市的电教工作在去年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坚持与日俱进、真抓实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明年全市电教工作的主要任务

明年全市电教工作的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记两个“务必”,落实全国、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真抓实干,全面开创我市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新局面。

1、加强对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启动教育城域网建设

教育信息化是党和国家为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实现教育整体快速提高了必由之路。目前,我们已申请了16个C段共4096个IP地址,中国教育科研网光纤已将进入我市,这些都为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资源建设也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省教育厅十分重视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工作,明确将此项工作交给电教部门负责,全市电教部门、电教工作者要行动起来,积极配合省教育资源库建设,做好调查研究工作,采取自主开发、合作开发与引进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建立自己的资源库,争取多向省厅输送自己的资源。实现全省电教系统教育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2、积极探索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建设新途径,继续抓好电教教材费的收、管、用工作。

不久前,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国要“用五年左右地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这是对我们电教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为电教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各级电教部门要认真学习、研究、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找准位置,主动服务,为我市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新贡献。

在电教教材工作上要严把“收费学校审批关、资格学校收费关、电教教材订购关、电教教材管理关、电教教材使用关”。重点抓好“二率”,即电教教材学科使用率和学科覆盖率,使电教教材真正发挥作用。

3、继续开展“六个一”活动

开展一次现代教育技术优质课评比活动,开展一次自制电脑教学软件展评活动,开展一次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活动,开展一次现代教育技术观摩周,开展一次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选活动,开展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动。

4、针对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搞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

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教师要掌握的东西很多,需要培训的内容也很多,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任务,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手抓,在培训中要切实解决目前在教学中最急需要掌握的技术难题,如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改革问题、研究性学习问题、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问题、多媒体课件制作问题,都是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在培训中要采取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多层次的培训方法,力争使大多数教师都能成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行家里手,全面推动我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同志们,让我们紧紧抓住电教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艰苦奋斗、扎实工作,继续开创全市电教事业的新局面!

小学电教信息化论文范文第3篇

这次活动是对一年来我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实验和探索情况的总结、交流和检验,同时也要对明年工作的进行安排布置。首先,我代表教育局对辛勤工作的全电教工作者表示感谢!向受到教育厅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最近,文秘站网农村教育工作会议胜利召开,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国务院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全农村教育工作会也于10月25日召开,对电教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这次会议又是一次贯彻十六大精神,坚持“三个代表”,牢记两个“务必”,落实文秘站网、全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动员大会。

一、一年来工作回顾

我的电化教育工作,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县区教育局的配合下,全广大电教工作者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教育信息化工作卓有成效。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我们制定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三年发展规划》,对我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合理规划。20__年,我们又提出了“学校硬件建设的重点由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到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上来”的工作思路,并先后制发了《普通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标准》、《对全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知识培训和考核的通知》、《学校计算机集中采购管理办法》等管理措施,有力促进了我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顺利推进,仅近三年,我们就多方筹措资金20__多万元,投资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全中小学新增计算机4000余台,多媒体教室28个,校园网3个,计算机生均比达到了1/49,超出了全平均水平。

另外,我们还自筹资金120余万元实施了局教育信息中心一期工程,建成了教育局局域网,已开通信息点117个,教育局机关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在资金、人员都很紧张的情况下,我们还开通了教育信息网,每周上传信息资源70条,特别是在抗击“非典”的特殊时期,教育网为全教育系统每日疫情及时上报做出了突出贡献。

2、电教教材费的收、管、用工作日益规范。

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全拾电教教材费”的政策、英语录音教材的发行,解决了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为了让电教教材更好的发挥作用,我们按照教育厅、计委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实际情况,本着“就低不就高”的原则,严格做好收费学校审核把关工作。目前,我所有收费学校收费范围均符合文件要求,并严格执行了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在全两次电教教材收费专项检查中,均得到了检查组的好评。

切实抓好电教教材的管理和使用,一些学校采取的措施值得大家借鉴:一是所征订的电教教材汇编目录发放给每个教研组,以便于教师查找、借用。二是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在教研和课外活动时间利用所购置的电教教材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利用电教设备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要求学校建立班级日志、电教软件使用登记表等,每位教师利用电教教材情况记录在案,并作为教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四是广泛开展电教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自制教学软件评比等活动,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利用电教教材的积极性。如第九小学,在学校开展“三个一”活动,即:上好一节电教公开课、撰写一篇现代教育技术论文、掌握一种制作电教教材的方法,全校90以上的教师在上课时利用电教教材上课,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3、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全面展开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并使硬件设备正常运行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

在普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对教师的培训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提出了“培训三支队伍,力争人人达标”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目标。三支队伍即电教专(兼)职教师队伍、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其他学科教师队伍。对于电教专(兼)职教师队伍、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我们进行重点培训,严格考核。目前,我们已采取办班集中培训的方式,对全电教专(兼)职教师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培训了一遍,其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对于其他学科教师,我们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目前考核的正在进行。

我局电教馆还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深入到基层学校开展培训工作。今年暑期,电教馆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对淇县各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电教专(兼)职人员进行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及实践方面的培训。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电教馆人员下基层学校开展培训二百余次,培训教师万余人次,受训教师均能独立完成课件制作。节约了学校派人外出学习费用约200万元。

4、电教教研活动深入开展

为了促进教师创造性的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切实融合到其他学 科之中,我们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六个一”活动。一是开展“全现代教育技术优质课”评比活动。从80年代起,我们连续在全范围内举办“电化教育优质课”评比活动,并随着电化教育的发展,不断更新参赛内容,今年,根据教育厅要求,我们组织了“电教实业”杯全“计算机优质课”、“多媒体环境下、网络环境下优质课”评比活动。二是开展软件展评活动。为了在更大范围内促进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我们每年都要举办全性的自制教学软件展评活动,把优秀的投影片和多媒体课件进行集中展评,要求全各学校组织教师参观。每次展评,参观教师均达五千人以上。三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选活动。为了激发广大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积极性,更有效地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层次,我们每年举办一次全性的“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选活动。四是开展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我们每月组织一次全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教研活动,开展有目的的教研,如上半年第四届文秘站网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活动,我们就对已往的获奖作品进行评析,提高了教师们的自信心;针对厅组织的“电教实业”杯全中小学电教优质课评选活动,我们也进行了文秘站网获奖课例的实例演示等。五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观摩周”活动。也就是本周的活动。把现代教育技术的,观摩周对推动我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向全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六是开展中小学电脑制作竞赛活动。我们及时召开了相关人员参加的会议,传达了里的文件和教育局的要求,并组织评委对上报作品进行认真筛选,在第三届中小学电脑制作竞赛活动中,我有12人分别获奖。教育局获优秀组织奖。

总之,我的电教工作在去年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坚持与日俱进、真抓实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明年全电教工作的主要任务

明年全电教工作的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记两个“务必”,落实文秘站网、全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真抓实干,全面开创我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新局面。

1、加强对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启动教育城域网建设

教育信息化是党和国家为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实现教育整体快速提高了必由之路。目前,我们已申请了16个C段共4096个IP地址,中国教育科研网光纤已进入我,这些都为我教育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教育资源建设也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教育厅十分重视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工作,明确此项工作交给电教部门负责,全电教部门、电教工作者要行动起来,积极配合教育资源库建设,做好调查研究工作,采取自主开发、合作开发与引进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建立自己的资源库,争取多向厅输送自己的资源。实现全电教系统教育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2、积极探索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建设新途径,继续抓好电教教材费的收、管、用工作。

不久前,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文秘站网要“用五年左右地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这是对我们电教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为电教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各级电教部门要认真学习、研究、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找准位置,主动服务,为我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新贡献。

在电教教材工作上要严把“收费学校审批关、资格学校收费关、电教教材订购关、电教教材管理关、电教教材使用关”。重点抓好“二率”,即电教教材学科使用率和学科覆盖率,使电教教材真正发挥作用。

3、继续开展“六个一”活动

开展一次现代教育技术优质课评比活动,开展一次自制电脑教学软件展评活动,开展一次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活动,开展一次现代教育技术观摩周,开展一次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选活动,开展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动。

4、针对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搞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

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教师要掌握的东西很多,需要培训的内容也很多,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任务,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手抓,在培训中要切实解决目前在教学中最急需要掌握的技术难题,如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改革问题、研究性学习问题、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问题、多媒体课件制作问题,都是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在培训中要采取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多层次的培训方法,力争使大多数教师都能成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行家里手,全面推动我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同志们,让我们紧紧抓住电教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艰苦奋斗、扎实工作,继续开创全电教事业的新局面!

小学电教信息化论文范文第4篇

海北州电化教育工作自1996年12月州教育局电教室成立后正式起步。十多年来,我州广大教育工作者克服电教工作起步晚、底子薄、人员和经费紧张的局面,在历任州、县教育局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工作,使信息技术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在中小学逐步得到了普及和发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改善、信息化师资队伍得到了有效培养、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方式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在广大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的观念深入人心,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氛围基本形成。尤其在近几年,全州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实现我州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性举措和实现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繁荣的重要突破口,想方设法,通过争取项目和地方自筹等方式不断加大投入,努力改善信息化基础设施,使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电教工作一度受到中央电教馆和省电教馆肯定与表扬,我州电教事业逐步步入稳步发展的轨道。

一、全州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海北州在国家、省上的大力支持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州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先后争取和实施了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示范项目"、"青海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第二批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信息技术教育项目"和"青海省乡镇中心小学局域网建设工程项目"、"中央民族教育专项补助信息技术教育专项经费"等项目,并在此基础上,自筹资金,努力改善学校信息化条件和环境。目前,全州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中小学校信息化软硬件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有力的促进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为实现教与学的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二、各级电教组织机构不断得到健全和完善

为了保障全州电教工作的协调发展,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关注下,海北州教育系统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州、县、校三级电教机构和三级技术保障队伍,不断理顺和强化工作职能,深化工作范畴,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目前,州、县教育局现有电教机构5个(独立设置3个、挂靠教研部门2个),电教管理人员11人。建立和完善了包括设备管理、教师培训、教学应用、信息化资源建设、教师考核、教学研究等内容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各级电教组织机构在远程教育项目实施、教师培训、课题研究、资源建设和管理、技术服务、举办各类赛事、标准化学校建设等工作中切实发挥了作用,认真履行了职责。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措施完善确保了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推广和普及应用工作。

三、认真做好不同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发展方案,明确发展目标,确保工作落实

从2000年至2012年,全州教育系统在逐步建立健全各级电教组织机构的基础上,根据电教工作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工作重点和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标、分步骤、分阶段地先后制定了《海北州电化教育发展规划》、《海北州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达标活动实施方案》、《海北州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效益发挥方案》、《海北州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与管理工作规范评估办法》、《海北州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制度》、《海北州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规范评估办法》、《海北州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规划》等十余个规范性文件。同时,我州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青海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及青海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规划》和《海北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制定了《海北州民族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方案》计划到2015年,使全州100%的中小学校建成数字校园网,建成州、县教育城域网,力争使100%的中小学校、职业技术学校、乡镇以上幼儿园联入海北州教育城域网,实现省、州、县,校四级互联的教育资源网络,全州基本实现以数字化校园网为标志的"班班通"、"校校连";建成丰富的以本州学科资源为主体的全州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及其管理应用体系;建立一支以网络管理员为支撑的信息技术管理队伍,以学科教师为核心的资源建设及应用队伍;在教育管理、学科教学诸多方面创新信息化教育工作方法或应用模式,使信息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多年里所出台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海北州基础教育信息化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各阶段工作重点,确定了信息化发展的规模、实现途径和预期目标任务,并在工作实践中得到了有效落实,确保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协调、稳定和持续发展。

四、抓实抓好教师培训工作,确保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

多年来,针对我州广大农牧区中小学教师缺乏、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较低的现状,全州电教工作紧紧围绕服务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个核心,加强领导,突出实效,把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作为长期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

1、多年来,先后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省、州、县、校级信息技术项目、远程教育、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等培训,培训人数达21200多人次,并组织开展了全州性的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轮番培训,培训人数达6000多人次。

2、狠抓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自2004年开始,组织开展了"全州中小学教师英特尔未来教育学科教师培训项目"工作,截止目前,完成了2100多人次的培训任务;从2007年起,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求,开展了"全州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截止2012年,完成了1200多人次的全州中小学教师的初级培训任务,目前正在开展中级培训及考核工作。

3、有针对性地组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骨干教师举办了"计算机硬件维护和网络基础知识"专题培训班和"教学课件制作"等专题培训班,有效提高了计算机教师的业务素质,缓解了全州中小学计算机教师紧缺的困难,为学校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打下了基础。

4、注重对中小学校长、教务主任等人员的培训工作。近年来,对全州电教专职人员和部分中小学校长集中进行了关于学校信息化建设、电教工作管理、教学研究和教学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培训人员达300多人次,并多次组织开展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观摩活动。同时,在2011年组织完成了全州900多名教师参加的远程"国培计划"培训工作。

通过扎实有效地培训,使传统教育遗留的陋习逐步得到了改观,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方法有了明显转变,培养和带动了一大批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大胆探索新模式的中青年教师,使师资队伍逐步具备了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技能和素养。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使信息技术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逐步变为现实,对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认真组织开展各类赛事活动,夯实基础,强化应用

自1998年起,海北州连续十多年组织开展了全州中小学教师电教论文评审工作,参评论文达1699多篇,其中获省级奖励的论文达290多篇;自2003年起,连续组织开展全州教师教学课件评比活动,共征集到参评作品1536件,其中有230多件作品获得省级奖励;自2001年起,连续组织开展了学生电脑作品评比活动,共征集到参评作品594件,其中获得省级奖励48件。通过组织开展各类赛事活动,达到了以活动为切入点,激发、影响和带动广大中小学师生积极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应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使师生信息化素养得到了大幅提升。

全州教师电教论文评审、教学课件评审和学生电脑作品评比已成为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和水平,相互交流学习的有效途径,成为我州电教每年的常规工作。

六、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力促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

围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这个重心,州、县、校电教部门积极组织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课题研究工作,以课题研究促教改,从教改成果见效益。多年的课题研究中,全州有12个课题(全省确定的重点课题38个)被青海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确立为省级重点课题,13个课题被确立为一般性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和总结,各课题组顺利完成了各项省级课题研究工作和一般课题研究工作,并顺利结题。同时,在省电教馆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州有6所中小学先后被确定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这6所中小学相继组织开展了三轮课题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通过课题研究,一方面使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研究的内容付诸教学实践后取得显著成效,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使信息技术渗透到了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了广大教师互帮互学,团结协作,共同研讨,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氛围、教学过程、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良好氛围。

七、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保障体系逐步建立

全州建立和完善了教育行政部门负总责,州、县各级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充分发挥职能,电教、教研、督导相互配合的管理体系。同时加强信息技术骨干队伍建设,把有能力、懂技术、懂教学的人员充实到州、县电教部门,逐步建立起了一支信息技术教育骨干队伍,保障了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加强教育信息化考评力度,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到教育行政部门年度目标考核范畴,逐步形成了州、县、校三级职责明确的考评机制。

2011年,为了确保全州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持续、稳定发展,州委、州政府专门设立了"海北州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州、县每年筹措57万元,用于信息技术教育各类设备的升级、维护、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等工作。"专项资金"的设立对支持海北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小学电教信息化论文范文第5篇

顺德区均安镇星槎小学

星槎小学地处西江河畔,七滘桥边,是一所农村学校。1996年,均安镇委镇政府和星槎村委会为重组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高瞻远瞩,科学规划,将原星槎、福岸、三联、上力四所规模较小的学校合并,斥巨资易地重建,组成一所规模大、档次高的现代化新星槎小学,开创了顺德区集约办学的先河,掀开了星槎小学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早在合校之初,学校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在改造薄弱学校的同时,也开始规划了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蓝图,确立了要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促进学校教学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轨。正是在这种明确的办学思路指导下,使学校能在强校林立的顺德教育中占有一席重要之地。

自申报广东省第二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起,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本着以创办优秀实验学校为目标,全面提高领导、教师、学生信息化素养,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全面开发学生与教师的创新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为实现教育信息化不懈努力。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由小到大,一边实施一边发展,一边装备一边开发使用,到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深有体会的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教育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累累硕果。

一、完善管理体系,全面落实现代教育技术规划

对于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这一称号,学校领导及教师既把它当作是荣誉,也把它当作是工作的动力和努力方向。

学校把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学校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之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有具体的任务、措施和步骤,目标明确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

学校建立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管理网络,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领导带头参与实验工作,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电教的主任负责此项工作,并配备了由管理者、教科组长、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科教师参加的实验人员。学校设立了电教中心,下设总控室、课件制作室、广播室、语音室、多媒体电教室等。各级实验人员分层管理,在实验过程中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主管领导定期听取汇报,及时了解工作的开展情况,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

学校建立了各种管理制度,如学校电教中心管理条例,电教管理员守则,信息资料管理制度,多媒体使用管理制度,电脑机房管理制度,普通教室电教设备管理制度等;学校对现代教育设备的使用都进行记录,如仪器设备维修保养登记记录,多媒体使用情况记录等,真正做到设备有人用也有人管,实行规范管理。学校的电教人员直接参与和负责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工作,认真做好日常的维修保养,并主要承担学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指导工作,及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各类教育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已经安装了校园网络软件平台,进行了全体教师的校园网操作培训,并组织有关人员不断丰富校园网及各科室、各项目的网页,校园网上的各种信息有专人采集、更新,使得各种信息资源高度共享,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学校领导和教师也不断学习,增强现代化管理意识,整个学校的管理充满了现代化气息。

二、改善教学环境,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技术设备的建设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前提,所以,学校始终把改善教学环境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近几年,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办学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不断优化现代教育装备,建设了校园网络,添置了信息教学设备,对现有的设备进行了升级换代,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2003年至2004年间,学校乘着创建省一级学校和教育强镇的东风,取得了镇、村两级的支持,又加大了投入,完善了教育装备。学校现有校园网一个,广播网一个,图书电脑管理系统1个。有教学平台17个,专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室2个,电子阅览室1个,另有校园计算机总控室一个,教师课件制作室一个,语音室1个(设备2套),以及图书馆局域网一个。共配有计算机234台,并配置相应网络的外部设备及相应的教学软件和教学辅助软件。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数量和种类基本满足教学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校长室、行政室、教师办公室、图书馆等办公系统的主要业务实行计算机管理。学校专门购买了“海百合”课件制作软件、“图书管理系统”软件及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学校已用光纤专线方式接入校校通,并在教学和管理中得以有效应用。学校在互联网上有独立网站,与省、市教育网建立链接。校园网上的各种信息,有专人采集、更新。通过网页操作,使得各种信息资源高度共享。

三、合理配置、开发教学资源,提高应用效果

我校根据教学需要给各年级购置了语文、数学、英语、思品、自然、科学、音乐等教学用的配套音像、电子教材基本达到了三套,并且是省中小学教材审查组推荐的。北师大新教材配套光盘,英语光盘等。还有《鹏博士》《科利华》教学软件一批。我们认为:教学软件不能简单的买进和拿来,一是有选择性的买一些有使用价值的资料。二是发动师生自己想办法制作教学积件和教学资源,这样才能提高使用率,提高教学效果,又有自己学校特色。学校要求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上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注重媒体与教材和学生实际相结合,采用何种媒体,如何运用媒体等皆从实际需要出发,形式服从内容。同时学校坚持拿来与消化、引进与创造相结合。三是紧紧依靠本地区的资源优势。我校网站直接连接顺德教育信息网,信息中心拥有各种教育软件资源已1000G以上,有科利华、清华同方、K12、中教育星、清华永新、国之源、南方之星、迈达威、人教社等九家公司的17个产品,教师学生可方便、快速地调用或下载各种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以达到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四、充分利用,提高使用率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教育技术装备的资源效益。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我校能运用电教手段上课的教师达到100%,开展电教学科比例达到100%,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自然科学、社会、美术、思想品德、音乐、体育、综合实践。采用电教手段的课时覆盖率也达50%。

五、依托课题研究,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学校一直非常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积极推进课题研究。我们成立了科研领导小组,开展了计划性强、针对性强和实效性强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结合本地区本校的教育需要,确定研究课题,在研究经费、活动时间上给予保证,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教师主动参与教学研究,保证课题按预定方案稳步推进。

目前,已立项的课题有部级的两项——《小学语文“四结合”》和《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科的课程整合》,省级三项——《小学情境作文教学》《小学数学综合评价的方法与策略》《广东省器乐教学现状分析与实验研究》,每个课题都能按计划正常开展研究,定期开展阶段性成果整理和总结。其中《小学情境作文教学》已经结题,结题报告得了二等奖。

几年来,实验教师大胆实践,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探索利用多媒体技术改革课堂,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总结出集中识字模式、随文识字模式、阅读教学模式、说写训练模式等。教师们利用有效的信息资源,把各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起来,使信息技术更有效地成为课程与教学中的一个因素,成为教师教的工具、学生学的工具以及环境建构的工具,进一步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因而,实验班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综合素质都大大优于普通班学生,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说写训练教学模式》的论文参加全国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得到全国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的确认,获得了成果入选奖。《春天在哪里》的语文“四结合”课例教学获得全国优秀课例三等奖。 “小学情境作文教学”已通过广东省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终期评估,研究成果获得了二等奖。何婉华等五位老师的专题论文获得了一、二等奖,六位学生的作文也获了奖。何凤娇等四位老师的相关论文还获得全国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的论文比赛二等奖。科研改革也促进了全校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几年来,学生参加各类各级的征文、作文竞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科研实验开拓了农村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之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使我们加大了教育改革的信心。现在,我们全方位推进信息化教学研究的理论探索,从语文科到数学、英语、自然、音乐、美术……现代教育技术在我校得到普及应用。教师们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信息技术素养不断提高。

六、强化师资培训,促进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

学校认为,现代教育设施不是装门面的,它的价值在于充分的使用,而使用的关键在于教师,所以学校把培训老师作为广泛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突破口,开展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使学校教师能够迅速适应现代教育的环境,掌握现代教育设备的运用。我们坚持校本培训,学校多次派出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各种类型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参加有关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学习交流活动。然后把学到的知识再传给老师们,老师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1、集中培训。学校一方面请来相关专业的老师对全校的老师进行集中培训,让全体老师都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理论和应用技能;另一方面学校骨干老师进行实例讲解,作业布置等。2、分散练习。在教师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后,分散到各年级组实际操作,进行巩固强化。年级组老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3、定期验收。学校定期对老师的计算机掌握情况进行统一测评,重点是通过作业的形式考察老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4、比赛促进。学校结合培训开展系列竞赛活动如:AUTHORWARE课件制作竞赛,多媒体教学设计评比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老师的学习热情。通过校本培训,派出学习、专业老师讲课等形式提高了我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有力地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

学校还订阅了有关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资料和刊物,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信息技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书刊。通过学习、研读,教师更好地了解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提高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水平,加深了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研究。通过培训学习,教师不但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也提升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整体素质。

七、实验工作取得的成绩

通过实验研究,教师教学水平大大提高,教育观念得到转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信息化的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目前在我校的课堂上,教师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研究,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践中,教师们积累了一定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大大增强,尤其是近两年,进步特别快。其中李巧敏老师的《说写训练教学模式》参加全国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得到全国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的确认,获得了成果入选奖;《春天在哪里》的语文“四结合”课例教学获得全国优秀课例三等奖;《春天在哪里》、《我喜欢的水果》两课例参加了顺德区信息技术教学开放日活动,获得好评。何凤娇老师的《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写作兴趣》、李巧敏老师的《利用多媒体创设语文情境》、黎翠容老师的《发挥CAI的优势 提高作文效率》、王月瑛老师的〈情境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可行之路〉获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论文大赛的二等奖。何婉华的《情境作文指导一、二法》、李巧敏的《利用网络创设情境》获广东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论文一等奖、王月瑛的《情境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可行之路》、黎翠容的《运用多媒体创设作文情境》、何凤娇的《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写作兴趣》、李国光的〈情境作文教学实验报告〉获二等奖。欧阳信程教学课件《比较》、《长颈鹿和小鸟》获区二等奖及镇一等奖,何惠燕老师、欧阳永晃老师思品课件获顺德区三等奖,参加了思品课件展示。欧阳信程、欧阳永晃参加区信息技术说课比赛获得二等奖。欧阳永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获区电教论文二等奖,卓捷海的音乐录像课《巧巧手》、欧阳信程的科学录像课《谁给花传粉》、梁婉青的品德与生活录像课《和钟姐姐交朋友》获区三等奖,何瑞华的论文《《加强情感体验,调动情感参与》》《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获区一等奖。何校伦论文《数学也要进行“听”“说”训练》、何彩眉教案〈买铅笔〉获区二等奖,梁婉青论文《活用多媒体教学激活识字兴趣》获区三等奖;李国光、欧阳永晃设计制作的学校网站获顺德区电教中心颁发的二等奖。近两年来,学校教师在区镇的各项论文、教案、课件及教学比赛中获得了约80个奖项。教学科研促进了教师的提高。

我校是镇的示范性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本地区是先走了一步。我们曾承办过镇内不少大型的教学研讨活动,为兄弟学校提供示范和交流研究的平台;每学期,举行一次大型的教学开放日、文化艺术节活动,向镇内、区内及社会公开展示学校教育改革的成果;在校内,经常举行全校性的或科组的教学活动,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新会市荷塘镇中心小学、高明区三洲街道办组织的中小学校长也慕名前来参观。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本地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一年上一个台阶。1997年被评为顺德市一级学校,1998年被评为佛山市一级学校,2000年通过了佛山市一级学校复评,2001年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实现了农村学校向城市化、现代化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学校多次被评为顺德区先进学校、顺德区少先队先进大队、顺德区实验工作优秀学校、顺德区体卫先进单位、顺德区文明单位、佛山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附件三

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自评量化表

学校名称: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星槎小学 (表一)

一级

指标项二级指标项得分

A

工作落实

情况A1

人员A2

规划7

34

B

三个覆盖率B1

教师B2

学科B3

课时9

333

C

教学环境情况C1

达标C2

使用率C3

模式探索10.5

54.51

D

课题研究情况D1

选题D2

措施D3

进展D4

成果16

2455

E

教材使用情况E1

教材选用E2

使用效果E3

自制教材12

543

F

组织培训情况F1

内容F2

范围F3

方式13

535

G

实验工作效果G1

教学成果G2

教师教学水平G3

学生综合素质G4

示范作用22

16222

小学电教信息化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远程教育;管理与实践;信息技术;教育资源

远程教育是以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现代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高科技技术,我们常说的“数字化”与“网络化”是其主要技术特征。从数字化来讲,可以简单分为:硬件、软件和人件;从网络化来讲,可以简单分为:天网、地网和人网。因此,远程教育并不是孤立地使用这些技术,而是相互结合整体兼容地运用这些技术,实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对接与跨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为了贯彻国务院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由国家投入巨资,研发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一项重大项目。

一、农村远程教育管理意义

2006年,我县“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正式启动,至今基本上形成了远程教育的框架体系。因此,及时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对于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和落后的教育模式、发挥“天网”资源的优势、促进教学改革具有广泛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显着的实践应用价值。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核心是应用,保证“设备天天用、教师人人会、学生个个学”,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关键所在。远程教育要把远程教育的应用作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突破口,与农村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以及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有重点地解决问题。使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真正见到实效。

二、远程教育管理的目标

1、探索远程教育环境下教学管理与评价模式。

2、探索代远程教育设备、技术及资源为依托转变教师观念、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3、探索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点,建立师生和谐互动的课堂创新氛围。

4、探索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和开发,提高学生信息的获取、处理及应用能力,在发现问题、发表见解的过程中创新精神能力得以培养。

5、探索视听技术、卫星传播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的熟练、合理应用,为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活力,从而带动农村教育面貌的深刻变化。

三、远程教育实践应用教学优化

1、远程教育与课堂教学——构建网络环境下主体式创新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在中小学多学科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和播放光盘,构建多媒体电子备课流程,创造交互式的网络课堂环境,促进课堂教学多维关系生成,争取师生花费最少必要时间,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

2、远程教育与学习方式——构建以“IT”作为认知工具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适应和活动能力。信息社会化的发展促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具有信息适应能力,信息活用能力,这就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初步具有信息判断、选择、整理、处理、创造、传递的能力。

3、远程教育与课程资源整合——构建信息化的资源整合模式。通过开发多媒体课件,编辑多媒体教学模块,创建具有图文、音频、影像、动画、虚拟现实等功能的学科多媒体教材、校本网络专题课程和各类学习网站,促进教育时空的多维组合,使学生能在网上自主探究学习和互动交流。

4、远程教育与校本资源开发——构建交替共享的资源开发模式。与校本研究、校本课程、新课程实验紧密结合,汇集整理教师原创论文、课件和课堂录像,学生实践活动、电脑制作等创新素材,创建远程教育资源与校本研发资源交替共享的网络平台。

四、农村远程教育管理与实践应用方法

1、建立规范的电子备课操作规则。由各实验校课题组负责人主持,提前一周备课,研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易混点和教法、学法、信息技术组合设计及练习设计;各备课组成员分章节,负责设计电子教案,充分利用卫星教学收视点提供的教育资源、素材资源或多媒体课件资源,借助电脑和语音教室的电教平台,实现超文本链接或下载加工,编辑成为课堂教学共享课件;各备课组成员下载、修改、补充、完善,最后形成个性化电子教案。

2、综合运用模式,整合优化过程。形成在网络环境下突出学生主体性、差异性、创造性为基本特征的所谓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3、活动项目与定量评估的结合。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每学期拟好一份电教计划,写好一份电教教案,上好一节电教课,制好一个课件,撰写一篇电教论文;组织开展电教优秀论文、课题研究、教学设计方案、教师个人主页、多媒体教学课件、学校网站、电子办公评选活动,分级评比、量化积分。

总之,切实做好远程教育管理与实践应用,保证“设备天天用、教师人人会、学生个个学”,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关键所在。把远程教育的应用作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突破口,与农村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以及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有重点地解决问题。使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真正见到实效。

参考文献

1 《现代教师走进教育科研》张民生,金宝成。

2 《中国新教育风暴》王宏甲。

3 《论信息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变及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柯森,1997年第6期。

小学电教信息化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农村远程教育工程 管理与实践应用 信息技术

教育资源

信息化给整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基于互联网Internet的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面对信息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传统封闭的教育教学模式和落后的学习方式正受到巨大冲击。因而,适时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开放式教育环境,建立以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新框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远程教育是以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现代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高科技技术,我们常说的“数字化”与“网络化”是其主要技术特征。从数字化来讲,可以简单分为:硬件、软件和人件;从网络化来讲,可以简单分为:天网、地网和人网。因此,远程教育并不是孤立地使用这些技术,而是相互结合整体兼容地运用这些技术,实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对接与跨越。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为了贯彻国务院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由国家投入巨资,研发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一项重大项目。

一、农村远程教育管理意义分析

2003年11月,随着第一批基层远程教育工程电教教师骨干培训的结束,我市“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正式启动,至今基本上形成了远程教育的框架体系。因此,及时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对于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和落后的教育模式、发挥“天网”资源的优势、促进教学改革具有广泛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显着的实践应用价值。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核心是应用,保证“设备天天用、教师人人会、学生个个学”,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关键所在。远程教育要把远程教育的应用作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突破口,与农村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以及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有重点地解决问题。使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真正见到实效。

对于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促进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研究,在许多学校得到了普遍重视,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是受教学手段和教育资源的制约,大都存在着以下不足:学校硬件设施的多样性和不平衡造成研究成果的局限性;研究往往侧重于某一个环节或学科,系统性不强,尤其缺乏稳定的教育资源的全面支持;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困难大,不能很好地发挥科研成果的理论指导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

二、农村远程教育实践应用的背景分析:

近年来,我市投入大量资金在全市范围内普遍推广,目前为我市新增345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建成多媒体教室22间、微机网络教室22间、卫星地面接收站243个、光盘播放点102个;新添置计算机969台,使我市中小学计算机生机比提高到21:1。由此可见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资源在我市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而远程教育环境下优化教育教学的实践工作才开始起步,如果缺乏符合当地实际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积累,必将制约远程教育效益的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将不能得到有效利用。针对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科实际,深化我市教育改革,推进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具有一定的作用。

我市在电化教学方面,城区学校已经具有超前的信息技术设备、技术、经验的示范性,十分重视教学研究工作,在新课程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支稳定的高素质教学研究骨干队伍和浓郁的教研教改氛围。

近年来,全市教师又进行了全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初级培训,98%的教师达到计算机初级操作水平,并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为契机,从理论和教学实践两个环节很抓教师信息化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各位教师也以此为契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本研究活动。目前,全市共有30几名教师参加了省级培训,200名教师参加并系统接受了市级现代远程教育理论及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培训,数千名教师参加了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校本培训,能比较熟练地操作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从事教学工作。但是,目前,我市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尚在初始阶段,远程教育设备还没有成为学生学习认知工具的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没有得到加强,这也与农村中小学生信息技能缺乏系统培养有关,同时也反映出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匮乏,教师利用网络资源的水平和条件环境尚不具备。

目前,我市远程教育应用的总体教学模式趋势是:“教学目标——引入资源——教学展示——学习提高”。虽然从整体来看还处于教学辅助的阶段,但它比较符合农村教育目前的实际现状,并且还有继续扩展深入的余地。

这一基本模式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侧重点:

1、光盘播放点。光盘播放点主要装备在教学点,学生人数几十个人,教师几名,教师信息技能欠缺,但是经过培训能掌握光盘播放系统的使用方法,在配置全套教学光盘的条件下,也能开展多媒体教学。因此光盘播放点设备使用模式采用“实时播放”,资源的教学应用模式主要是:“教学目标——播放展示——学习提高”。其目标是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拓展学生的视野。

2、卫星教学收视点。主要装备在完全小学,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对教师的技能要求也高。这一层次的设备使用主要采用“电教室应用”,即将学校建立电教室作为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应用的场所。在资源应用的方式上大多是演示式教学

模式的范畴,朝着学生的自主性发挥方向迈进。

3、计算机网络教室。乡村初中建设的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从功能上看已经具备了两方面的职能:对模式一和模式二学校提供资源补充,同时还是当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由此,学生可以学习信息技术,上网学习浏览,接收卫星数据广播,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学校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教室对教师进行培训,其教学模式当以“网络化的自助”教学为主。

三、远程教育管理的目标:

1、探索远程教育环境下教学管理与评价模式。

2、探索代远程教育设备、技术及资源为依托转变教师观念、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3、探索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点,建立师生和谐互动的课堂创新氛围。

4、探索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和开发,提高学生信息的获取、处理及应用能力,在发现问题、发表见解的过程中创新精神能力得以培养。

5、探索视听技术、卫星传播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的熟练、合理应用,为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活力,从而带动农村教育面貌的深刻变化。

四、远程教育实践应用教学优化

1、远程教育与课堂教学——构建网络环境下主体式创新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在中小学多学科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和播放光盘,构建多媒体电子备课流程,创造交互式的网络课堂环境,促进课堂教学多维关系生成,争取师生花费最少必要时间,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

2、远程教育与学习方式——构建以“IT”作为认知工具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适应和活动能力。

信息社会化的发展促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具有信息适应能力,信息活用能力,这就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初步具有信息判断、选择、整理、处理、创造、传递的能力。

3、远程教育与课程资源整合——构建信息化的资源整合模式。

通过开发多媒体课件,编辑多媒体教学模块,创建具有图文、音频、影像、动画、虚拟现实等功能的学科多媒体教材、校本网络专题课程和各类学习网站,促进教育时空的多维组合,使学生能在网上自主探究学习和互动交流。

4、远程教育与校本资源开发——构建交替共享的资源开发模式。

与校本研究、校本课程、新课程实验紧密结合,汇集整理教师原创论文、课件和课堂录像,学生实践活动、电脑制作等创新素材,创建远程教育资源与校本研发资源交替共享的网络平台。

五、农村远程教育管理与实践应用方法

1、建立规范的电子备课操作规则

由各实验校课题组负责人主持,提前一周备课,研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易混点和教法、学法、信息技术组合设计及练习设计;各备课组成员分章节,负责设计电子教案,充分利用卫星教学收视点提供的教育资源、素材资源或多媒体课件资源,借助电脑和语音教室的电教平台,实现超文本链接或下载加工,编辑成为课堂教学共享课件;各备课组成员下载、修改、补充、完善,最后形成个性化电子教案。

2、综合运用模式,整合优化过程

形成在网络环境下突出学生主体性、差异性、创造性为基本特征的所谓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3、活动项目与定量评估的结合。

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每学期拟好一份电教计划,写好一份电教教案,上好一节电教课,制好一个课件,撰写一篇电教论文;组织开展电教优秀论文、课题研究、教学设计方案、教师个人主页、多媒体教学课件、学校网站、电子办公评选活动,分级评比、量化积分。

总之,切实做好远程教育管理与实践应用,保证“设备天天用、教师人人会、学生个个学”,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关键所在。把远程教育的应用作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突破口,与农村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以及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有重点地解决问题。使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真正见到实效。

参阅资料:

《现代教师走进教育科研》 张民生 金宝成

《中国新教育风暴》 王宏甲

《论信息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变及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 柯森 载《教育研究》, 1997 年第 6 期。

小学电教信息化论文范文第8篇

2012年省电教馆全面贯彻落实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紧密围绕中央电化教育馆和省教育厅的中心及重点工作。发挥电教系统技术和人才优势,继续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战略重点优先部署,结合建设“兰通两平台”的工作要求,重点做好:统筹规划,前瞻部署,加强各级电教系统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指导服务水平;需求导向,应用带动,推进我省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和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科研引领。典型示范,扎实推进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多元培训,提高素质,切实做好“国培计划”等各项远程培训及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相关培训工作。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多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需求导向,应用带动,推进我省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和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按照中央电教馆的工作部署,我们在加强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创新工作机制,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系统合力、企业参与、高校联合、共建共享”的教育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机制,并在数字校园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落实“吉林省数字化校园软件应用示范校”建设工作。在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提供的技术、专家、资源等方面支持下,先后两次进行了30所示范校200余人次的培训,并为每所示范校赠送校园管理平台软件及资源。培训提高了示范学校数字化管理与应用能力,提升了教师应用学科平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教学的能力。

二是继续推进教育部少数民族朝鲜族二期资源建设工作。

三是加强系统队伍建设,组织全省电教系统有关人员到江、浙、沪进行考察,开拓视野,提升服务意识。

(二)科研引领,典型示范,扎实推进学校教育技术的应用

一是完成“十二五”电教科研课题的审批立项工作,确立了立项校370余所,参与教师达6000余人。

二是继续加强对国家和省级电化教育示范校的管理,推进示范校发挥实验、示范和辐射作用。长春市、通化、辽源、延边、四平在示范校组织管理中,做了大量可行性工作。

三是完成全国“首批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项目”的我省6所示范校遴选及启动工作。各项目校负责人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项目启动会并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工作任务。

四是完成全省“第五批县(区)的电教馆标准化建设”评估工作。全省现已有32个县(区)电教馆通过评估达标。延边州教育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现全州8个县(区)电教馆均已全部达标。

(三)多元培训、提高素质,全方位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一是完成教育厅关于“国培计划”2012年初中8个学科7700名教师的培训任务。

二是通过“携手助学”项目“百县学科教师培训工程”国家验收并获表彰。长春市朝阳区和松原市长岭县在此项活动中共有2000余名教师完成了培训学习,通过了国家验收。长岭县工作扎实、组织完善,多次获国家相关单位的表彰。

三是完成“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本年度省级骨干教师120人、学科教师2400人的培训任务;上报10项成果9项荣获国家奖励,2个一等奖。

四是为更加高效地组织实施及管理评估全省各项培训工作,省电教馆组建了省、市、县、校四级培训管理团队,建立各学科辅导教师及优秀学员库,并从每年参与“国培项目”的人员中选出5%的优秀学员加入管理库,人数已达1000多人,为开展各项培训工作提供了保障。通化和辽源对本地区培训网络的构建基本成形,工作监督执行有力,县区级培训团队结构合理,各项培训中效果明显、成果突出。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工作认真落实到位。

(四)电教工作正式纳入全省督导评估体系

去年年底,根据省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的要求,对各市(州)2012年电教工作落实情况和取得的成效,按照总分2分4个等级进行打分,并向各市(州)教育局进行通报。评估中,长春市和延边州由于各项工作突出列全省前列,其他地区为二等。督导评估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电教工作切实有效地开展。

(五)高质高效完成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的参展工作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举办“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2012年)的通知》要求。根据教育厅的工作安排,以“应用、融合、创新”为主题,简明扼要地从多维度、多视角、多形式展现了十余年来我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历程和取得的硕果。长春、延边、松原积极参与,认真落实。此项工作得到了省教育厅的表彰。

(六)提升赛事活动水平,以赛事促发展

成功举办“吉林省第七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暨“中国移动校讯通杯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选拔赛,上报作品1项获得高中组三维电脑动画一等奖,15所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第六届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优秀课件大赛”暨全国“第十六届中小学教师优秀课件大赛”选拔赛,上报作品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2名。“第九届中国中小学校园电视评选活动”中,上报作品取得了12金、12银、4铜的好成绩。“第三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获一等奖3名,省电教馆获全国优秀组织奖。长春、通化、延边组织得力,作品量大,质量相对较高。

(七)进一步扩大《中小学电教》影响力,提升刊物质量

《中小学电教》始终坚持为读者服务的宗旨,确保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读者群不断扩大。

二、2013年工作安排

2013年,吉林省电化教育馆(吉林省基础教育电教资源中心)中心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在省教育厅党组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紧密围绕中央电化教育馆和省教育厅的中心及重点工作,发挥电教系统合力:扎实做好我省“三通两平台”工作的规划和布局,跟进中央电教馆工作部署做好落实,推进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和优质教学资源应用,深入探索和实践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努力构建基础教育信息化保障体系的同时,继续为促进全省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做贡献。

(一)扎实做好我省“三通两平台”工作的规划和布局,围绕中央电教馆相关要求做好任务落实,以应用为核心,重点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强调一个核心理念,两个基本原则。一个核心理念,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两个基本原则,一个是应用导向,一个是机制创新。教育资源建设是我们的本行,也是当前新形势下电教系统的重点工作。我们要认识到:第一,这是一个持续跟进、持续发展的过程,也必须有企业持续跟进的支持;第二,这项工作带有公益性质;第三,我们要形成一个推动建设的机制,如应用模式机制、公益服务引导机制、专家评估机制、资源准入机制、企业奖励机制等。这些机制的形成,就构成了我们组织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一个基本工作方式,也形成了电教系统运行的基本模式,形成了争取经费支持和其它服务的基本运行方式。今年要做好以下工作。

1.落实“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根据《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做好我省部级应用试点工作的组织和落实。认真组织实施并及时报告我省部级应用试点长春市的工作进展情况,深化“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

2.做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有关工作。按照省教育厅文件要求,开展优秀资源评选活动和征集活动,进一步丰富资源内容,推动项目中优质资源应用的工作。

3.进一步推进“全国首批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按照中央电教馆《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指南(试行)》,规范和促进我省首批部级“数字校园示范校”的建设,切实做好项目校课题申报、组织、立项,平台使用的指导和管理等相关工作;适时组织开展应用现场会,培养典型学校,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4.依托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平台,加大优质资源应用的指导力度。国家数字教育资源中心以及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是一个多级的系统,建设本身是一项很复杂的技术,需要大量专业人才设计、建设和维护。根据全国馆长会有关精神要求:中央、省级、省会城市,还有比较强的一些市可以建,其它要适可而止,以减少资金投入的浪费。各地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加强组织、大胆实践,探索优质资源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实用、好用、管用的应用模式,使优质资源的广泛共享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5.进一步推进国家少数民族资源建设工作。完成朝鲜族第二期教育资源建设知识点资源编译的具体实施、指导、检查、审定工作。

(二)深入探索和实践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

6.召开“2013年全省电化教育馆馆长工作会议”。学习贯彻中央和省相关会议、文件精神,总结2012年的工作经验及成绩,部署2013年工作思路和任务,共同谋划新时期全省教育信息化推进的策略。

7.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和成果提升,抓好应用推动。完成“十二五”全省电教科研重点课题《省域城乡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推进模式与策略研究》以及《初中理化生虚拟实验软件应用模式研究》的中期评估工作,并在工作过程中认真梳理研究成果,注重培养、选拔典型学校和区域,抓好区域推进模式和案例研究。

8.强化示范校的指导和管理,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注重在全省范围对“全国首批数字校园示范校”、“吉林省首批数字校园示范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吉林省电化教育示范校”等典型学校的指导,加强其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的了解、探索与应用,在新时期继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9.切实做好项目各级任务的落实。落实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一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教学实验》课题研究的探索与推广等,各市(州)要做好各项相关工作的组织落实,加强过程性的管理、评价,提高工作实效。

(三)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10.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切实开展多维度、多元化的培训活动。

一要做好电教系统能力建设。按照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实施“全国电教机构人员全员培训计划”的通知》要求,在3年内,对全国电教机构人员进行不少于80学时的全员培训。各地要抓紧与教育行政部门沟通,做好培训的组织、落实,尽快启动工作。

二要继续落实“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开展信息技术人员和学科教师培训,结合实施“国培计划”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专业化建设,培养信息化教学的习惯和素养。落实“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项目”的远程培训任务。

三要扎实开展“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及其他相关项目培训。按照中央馆年度任务要求,完成培训、课题研究及成果推广等方面的工作。

11.抓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模式研究。按照中央电教馆的工作要求,组织开展2013年度课题的申报工作,抓好教学模式和案例的研究。注重总结和推广相关优秀案例和成果。

12.组织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活动及赛事。继续做好“第七届吉林省中小学教师课件大赛”、“第六届吉林省中小学校园电视大赛”、“吉林省第八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为“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第十届中国中小学校园影视评选活动”、“第十七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和“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等活动培养、选拔、输送优秀参赛者和参赛作品。各市(州)、县(区)电教馆(部)要加强区域内优秀师生、作品的培养与选拔,积极组织、选送优秀作品,以赛事树典型,以赛事促提升。

(四)努力构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保障体系

13.继续做好电教督导评估工作。各市(州)电教馆要做好本年度重点工作的部署和落实,做出成效,有特色、出典型,希望在年终全省督导评估工作中,都能取得好成绩。

14.继续完善支持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全国馆长会有关精神,积极吸引省内外教育信息化企业参与到本地信息化工作中来,共同为本地区教育信息化做好支持服务工作。

15.继续做好各级电教馆标准化建设评估工作。把此项评估工作作为我省电教系统建设与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各县(区)电教馆(部)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小学电教信息化论文范文第9篇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下,我市电教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近5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教基[2000]33号)和《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教基[2000]34号),多渠道加大投资力度筹集资金,利用企业垫资为学校发放多媒体计算机室和实现农远工程。我市广大学校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普及和提高,基本达到教育部要求的:“2005年前所有的初级中学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并争取尽早在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10年前争取使全国90%以上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都能上网,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少数中小学校也可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目标。我市中小学生信息化发展成绩突出表现为:

一、学校硬件设备,为信息化开展提供了条件保障。

几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学校开展信息化课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首先,省教育厅利用企业垫资,为学校进行了四期多媒体网络教室配备;其次是由有条件的学校,自筹资金配备;第三是国家、省、市政府配套资金实施四期农远工程。使的全市区中小学校配备计算机室,每校都在两口教室以上,多媒体教室多台以上,另外还配备教师课件制作室,图书电子阅览室,校园网,闭路电视等;杜集区、濉溪县农村中学都配备计算机室和多媒体室,小学安装了卫星地面接收站和dvd播放系统。这样设备的配备为我市中小学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条件,也缩小了城乡信息化教育的差距。

二、培养了一大批教育信息化的教师队伍。

随着我市信息化的逐步开展,造就一大批计算机教师队伍势在必行,全市用于计算机培训经费在80万元余。几年来,我馆始终把硬件(设备)、软件(软件教材和管理)、潜件(教师队伍),三件协调发展作为电教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通过抓点带面,抓个别促一般不同形式的培训班,一大批骨干计算机课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近几年,我市有不少中青年教师信息课和多媒体教学课在国家、省、市获奖。全市在45岁以上的教师计算机培训至少在一次以上。通过培训,广大教师提高素质,学到了本领,为学校开展信息课提供人力保障。

三、信息化的开展,提高全市广大师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普及教育信息化,就是为了培养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及经济化的挑战的人才,就是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多年来,我们在边配设备,边进行教师培训,边抓课堂的教学运用。以活动促运用,以运用促教学。通过电教课评比,多媒体课件评比,电教论文评比等多种形式,电教工作的开展卓有成效,也取的骄人成就。5年来全市共有1700余人在国家、省电教电教课与多项活动中获奖,其中西园中学每年都有40人次在国家和省里获奖,有300多名学生的电脑创作作品在国家省里获奖。

2007年电教馆做的主要工作是:

一、着重推动我市农远工程的广泛应用,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1、协助区县继续做农远工程的校本培训工作。

为推进我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提高农村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配合区县制定校本培训方案,利用星期天,分期分批进行三种模式应用骨干教师培训。另外,组织我市三区一县骨干教师共66人参加省级骨干教师的培训。

2、积极推进农远工程教学应用的普及

结合我市的实际,组织区县电教馆同志认真学习和贯彻教育部《关于普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应用工作的通知》,认真做好教学光盘应用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指导各单位做好档案材料整理和归类以及卫星教学资源的接收、存储和整合工作,大大地推动了“农远工程”的教学应用。

3、协助杜集区召开农远工程现场会

为了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的研究,促进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抓好“三种模式”应用典型,广泛开展“三种模式”教学应用的交流和研讨活动,大力推进工程的教学应用和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杜集区于4月份在市朔里矿小学召开了全区农远工程现场会,会议安排示范课、经验介绍现场参观等内容,为参会人员提供可资学习和借鉴的范例。为把杜集区农远工作应用的经验推广到区县,由电教馆牵头组织区县电教馆负责同志到杜集区参观学习。

二、举办全市中小学电脑制作评比活动。

1、举办全市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评选活动,全市共收到各单位推荐中小学电脑参赛作品50余件,有30余件作品推荐到省电教馆参评。有7人获省奖,有28人获市级奖,教育局获第七届全省中小学“讯飞杯”电脑制作活动最佳组织奖

2、组织西园初中、市实小和实验高中学生参加5月份由省教育厅在铜陵市举办的全省中小学机器人大赛,我市实小代表队夺得小学组足球赛第三名。实现了我市机器人比赛零的突破,为我市争得了荣誉。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电教校教活动,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广泛的应用。

1、组织全市多媒体教育软件和基础教育领域里教学设计、教育叙事、教育论文、教师博客、课题研讨等项电教学术作品评选活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涌跃拟稿,共收到作品300余件,在市评选的基础上推荐到省里参评。我市有73人在省评获奖,31人获市级奖,市电教馆再一次被省电教馆评为最佳组织奖。

2、组织我市新课程典型课例的推荐工作。全市共推选出基础教育课例12节,推荐到省电教馆进行交流。

3、配合市直各校拍摄我市优质电教课10节,参加省馆评选。

4、举办市直各校计算机教师多媒体制作培训班。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计算机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5月19日在西园中学举办了市直学校计算机教师多媒体课件培训班。培训班请我市近几年在国家、省、市获奖的老师授课,受到参加培训教师的欢迎。

5、在市直学校开展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比赛。

四、组织全市教育系统卫星广播电视转星调整工作。

为贯彻完成全省教育系统卫星广播电视转星调整工作,全体工作人员发扬特别能吃苦精神、战高温、争时间、抢速度、克服各种困难,在半个月内,共调整卫星地面接收站617座,顺利完成了转星调整这一重大的政治任务。

2008年电教工作安排:

一、继续加大教师的培训工作。采取分类培训,市区教师进行高层次培训;区、县、农村的学校教师,在基础知识培训以后,要进行中级水平的培训和提高班的培训。

二、加大农远设备和资源应用的力度,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应用,促进教学。

三、做好相山区、烈山区第四期农远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培训、应用;力争与濉溪县、杜集区第三批农运工程同步发展。

四、实现我市三个在全省率先实现的目标之一—率先在全省普及教育信息化。

五、在十一•五期间,争取在全市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信息化普及和开展均衡发展,做到优质资源共享。

六、继续举办全市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创新活动的比赛。

小学电教信息化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网络计量学; 《电化教育研究》; 高被引论文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董翔(1972―),女,甘肃灵台人。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信息分析、科研评价以及信息素养教育等研究。E-mail:。

一、 引 言

学术期刊刊发学术论文及其参考文献,因其时效强、内容新,可以全面揭示科学发展与学术交流的现状与趋势,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化教育研究》由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与西北师范大学主办,我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南国农教授担任主编,自1980年创刊以来,其刊发的电化教育专题的学术论文在业界具有显著的影响力,连续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目录》。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2011年版)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05―2006年教育学论文引用70次以上的82种期刊中《电化教育研究》排名第三,已成为我国教育学界的权威性学术期刊。

网络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传播手段,对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期刊而言,高被引论文是期刊高质量高水平的主要贡献者,构成高质量高水平期刊的核心内容,通过高被引论文的分析可以揭示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1]网络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各种定量方法,对网上信息的组合字、存储、分布、传递、相互引证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以便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2]有鉴于此,本文基于网络计量学分析《电化教育研究》刊发的高被引论文的特点,揭示我国电化教育研究发展状况和研究趋势,为刊发高质量稿件,进一步提高《电化教育研究》的学术影响力提供参考。

二、《电化教育研究》高被引论文概况

笔者于2011年11月12日登录《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http://),检索2001年至2011年入库的所有文章,按照被引频次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选取被引频次大于等于100次的前41篇论文为高被引论文。如表1所示(因篇幅所限,表中仅列出前14篇论文),41篇高被引论文共总被引频次为8565次,李克东发表的《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一文为最高被引频次论文(排第1位),其被引频次高达767次。2001年至2011年刊发的被引频次100次的前41篇高被引论文的发表时间为2001年至2005年,其中2001年9篇,2002年9篇,2003年7篇,2004年9篇,2005年10篇,目前,2006年至2011年未出现被引频次100次的高被引论文。

表1显示,多年来《电化教育研究》不仅刊发了众多有影响的文章,而且培养出在教育学领域有影响的知名专家。《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2011年版)统计了2005年―2006年教育学论文引用50次以上的53名作者,其中何克抗、南国农、李克东和钟志贤等四位《电化教育研究》的重要作者分别位列第2、第12、第31以及第50位,且他们在41篇高被引论文中均有两篇以上论文。

三、 高被引论文的时间特征分析

为了研究高被引论文出现的时间, 在2001年至2011年间取被引频次分别为50、100、150、200以上的论文按照发表年先后进行分组, 结果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4组高被引论文均出现了两边低、中间高的曲线走势,也就是说近11年间《电化教育研究》刊发的高被引论文多出现在2004至2005年间,这也说明,论文被引高峰出现在后的6~7年间,而这与加菲尔德博士在引文索引法提到的自然科学期刊论文在发表后的2至3年达到被引高峰期有所不同,[3]以上数据提示我们,编辑在策划选题时要把握学科专业特点,预见研究趋势,着眼长远发展。

2001年至2011年间《电化教育研究》刊发的被引频次50的217篇高被引论文对其在教育学领域期刊中的高影响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学是一个正在成长且发展迅速的学科,被教育学论文引用较多的有明确专业指向的期刊主要是心理学、外语教育、教育技术学等4、5个领域。其中教育技术(远程教育)类期刊从2000―2004年的6种增加到11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被引最多的前25种期刊中,有5种为教育技术学期刊,其中《电化教育研究》居第三名。[4]以上横向数据比较,也进一步说明,《电化教育研究》刊发的优秀稿源,一方面充分顺应了急剧发展的信息技术与正在到来的网络社会给教育带来的全方位变革,另一方面也推进了教育技术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四、 高被引论文合作研究

及机构分布情况分析

2001年至2011年间《电化教育研究》刊发的前41篇高被引论文涉及独著作者24位,涉及合著作者16位。表2给出前41篇高被引论文作者合著统计。通过分析不同领域的共现网络,如作者合作网络,人们可以了解该领域中出现的趋势以及显著的特征。[5]我们可以看出,两人合著仍是研究合作的主要形式,大约占合著文章的六成多。其原因在于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扩招很快,研究生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的机会相应增多,因而合作撰写和的比例相应增高,而3人及以上合著论文的意义更为重要。“十五”以来,国家加大了支持社会科学研究的力度,除了国家社科项目、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外,教育部有关司局、全国性教育研究学术团体等也都立项、拨款支持教育课题研究。往往由知名学者带领一批中青年学者跨机构、跨地区开展合作研究。《电化教育研究》刊发的前41篇高被引论文充分显示了教育技术专业高影响力合著成果逐年增加,刊发大量的合著文章也有助于改变“单兵作战”或“师徒合作”的传统范式,鼓励多学科协同、群体公关开展重大项目研究。

按照高被引论文著者机构的论文量,由多到少排列统计形成表3 。由表3可知,北京师范大学在41篇高被引论文中拥有高被引论文最多,平均被引频次华南师范大学为最高。通过分析《电化教育研究》刊发的前41篇高被引论文可以揭示教育学高影响力论文的产出格局。教育学论文因其显著的学科特征,高等院校为论文高产机构,尤其基本被师范大学垄断。教育学科实力的基本格局,是由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的基本情况所决定的。因此,可以预见未来高影响力教育技术专业论文的产区格局不会有大的变动,因此高质量的稿源仍将主要来自教育部直属以及重点师范大学。

五、高被引论文专栏分布

多年来,《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关注国内外电教理论的最新发展、电化教育研究的最新动态、全国各地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其所设栏目有“理论探讨”、“电教理论探讨”、“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课程与教学”、“学科建设与教师培训”、“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外国电教”、“中小学电教”、“中国电教史”、“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电视研究”、“教学软件设计与评价”、“电教技术研究”、“教育资源与软件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计算机课程及教学研究”、“问题讨论”等。

通过对《电化教育研究》所刊发的前41篇高被引论文(最少被引100次)与期刊目次表进行比对,加以分组,考察各栏目的高被引论文数量及第一作者。这些栏目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理论探讨”(在统计过程中包含“理论探讨”和“电教理论探讨”), 前41篇高被引论文中有24 篇属于该栏目,其中“理论探讨”栏目14篇,“电教理论探讨”栏目10篇,24篇论文总被引频次为5919次, 占前41篇高被引论文总被引频次(8565)的69%。24篇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按照论文被引频次由高到低排序, 下同),如李克东、何克抗、张倩苇、张屹、南国农、陈向东、叶成林、尚俊杰、黎加厚、余胜泉、杨晓宏、陈维维、钟志贤、田世生、殷雅竹、王玉明、顾小清等撰写的有关数字化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非正式学习、学习共同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建构主义理论、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博客文化、教育游戏、教育绩效评价、教师的信息化等有关电教理论探讨方面的文章,深受电化教育学界的广泛关注。在这24篇论文中,李克东有3篇文章、何克抗有3篇文章、南国农有2篇文章、黎加厚有2篇文章、钟志贤有2篇文章,而这几位先生都是中国电化教育学界的领军人物,尤其像南国农先生,他是我国电教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从理论和实践上树立起了“电化教育”这面旗帜,激励着一代代的电教人为之不断奋斗,南先生还与肖树滋一同创办了《电化教育研究》杂志。李克东是部级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学科带头人,何克抗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这三位学者是目前我国电化教育学界的重量级人物。而黎加厚、钟志贤作为目前电化教育学界的后起之秀,也都曾师从南国农先生学习电化教育理论。因此,从“理论探讨”栏目论文在所选取的高被引论文中所占的比重也可以看出《电化教育研究》所享有的“中国电化教育理论研究基地”美誉绝非虚名。

影响力排第2 位的当属“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栏目,这里的“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栏目在具体的统计中还包括“网络与教育”、“网络教育”两个栏目。前41篇高被引论文中有5篇属于该栏目,其中“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3篇,“网络教育”1篇,“网络与教育”1篇,但从大类层面都应该属于“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栏目。这5篇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为谢舒潇、张建伟、祝智庭、王广新、赵海霞等,他们撰写的有关网络虚拟学习共同体、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模式、网络协作探究学习、建构探究学习模式、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等有关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方面的文章也备受学界关注。

影响力排名第3位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栏目,前41篇高被引论文中有5篇属于该栏目,这5篇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分别为何克抗、黄甫全、徐万胥、钟志贤、李芒,他们撰写的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含义、意义、原则、理念与策略)、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研究 、E-Learning等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的文章也备受学界关注。值得注意的是,何克抗、钟志贤二位学者在此栏目中也属于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这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他们作为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学者引领了教育技术和电化教育专业的发展方向。

六、结束语

南国农先生指出,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走过的是自己开辟的道路,它始终是依靠着两股紧密联结的动力推向前进:一是,现代媒体技术; 一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6]《电化教育研究》作为中国电化教育理论研究基地,刊发了大量高学术影响力的论文,为推动中国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网络计量学方法,通过高被引论文的视角,可以看出,《电化教育研究》作为中国电化教育学界的重要平台,其栏目设置反映了我国电化教育研究的前沿领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我国电化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此外,人力资源是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资源,对学术专业刊物而言,优质的作者队伍是刊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电化教育研究》已经拥有一支高产出、高被引的作者团队。

《电化教育研究》在今后的组稿中应继续抓符合教育技术发展的关键栏目、重点选题和核心作者。高屋建瓴的学术评论、学术综述性文章,是引领学科发展和研究深入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分析高被引论文,我们可以发现,被引较高的论文大多属于学术理论文章,如南国农、何克抗、李克东等三位资深学者的相关文章,但教育学领域中学术评论和综述性文章相对稀缺,为了更好地推动杂志的健康发展,进而推进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长足发展,杂志应向国内外名家、大师组稿,增加此类文章的刊发力度。

[参考文献]

[1] 金碧辉,汪寿阳,任胜利,刘雅娟.论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学术质量的关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0,(4):202~205.

[2] 邱均平等著.网络计量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 [美]尤金・加菲尔德.引文索引法的理论及应用[M].侯汉清等译.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4] 苏新宁主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2011年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 吴斌编著.复杂网络与科技文献知识发现[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上一篇:数学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 下一篇:英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