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06 01:28:11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工作坚持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着眼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致力于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为宗旨。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继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打好数学学习基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达成教学目标:

本期完成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用字母表示数,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确定位置,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众数与中位数的教学目标。主要达成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了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学会了进行简单的小数乘、除法运算,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了小数乘、除法的估算方法,养成了基本的估算习惯。

3、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用循环节的形式表示循环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并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4、使学生知道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在计算过程中灵活使用简便算法,会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5、使学生知道了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

6、使学生经历了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学会了用这些公式计算图形的面积,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探索过程中培养探索精神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7、使学生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基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平移与旋转 90°

8、使学生学会了用折纸的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基本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9、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基本学会了求数据中的中位数与众数。

10、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及空间观念等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三、本期坚持了教学“五认真”。

本期的教学工作,认真坚持了教学“五认真”。

1、认真钻研了教材、大纲,研究了班集体情况。

开学之初,认真地学习、研读了教学大纲、教材,仔细研究了大纲讲的知识技能的要求用语及目的要求和重难点,研究了教材重难点及注意点和关键,了解了教材的编排体系,研究了班级情况,掌握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思想善,家庭情况及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情况。

2、认真撰写了课时教案。

针对了解的情况内容情况,本期教案作了各章节的分析,写出了符合班级情况的教案,并注意分析了上课得失,写上了课后小记,以便知识的弥补和信息反馈。

3、认真上好了每一节课。

课前,我总认真熟记教案;课堂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并遵循教学基本原则,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各方面,努力提高了随堂课的教学质量。

4、认真批阅了学生的作业。

课后,我总是留给学生适量的适度的练习题,对学生的作业,我作了认真的批阅。做到了认真及时、全批全改。有的还适时注明批评,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

5、认真作了学生的单元测验。

本期教学工作,做到了教学一个阶段,就立即捕捉信息反馈,对学生学习知识情况进行了单元测验,测验中,对学生进行了认真对待考试的思想教育。

6、认真辅导了班上的后进生。

本期的后进生,我抓得早,抓得牢,从上期就部署了计划,对后进生进行了辅导。辅导中,针对当前教学中的重点,关键进行辅导、复习,力争使后进生人人过关。

四、本期坚持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本期,针对学生间时的思想波动,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如: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明确学习目的的教育、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了解时代特征的教育、使全班同学均能正常发展。

五、课改得失。

本期也作了课改的尝试,使自己的教学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转变,对课改的理念、课改的实施有了进一步的落实。

六、本期做得不足之处。

1、课改的实践力度不够。

2、对优生的拔尖工作做得不够。

3、与学生家长的联络不够,缺乏教学合力。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工作坚持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着眼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致力于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为宗旨。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继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打好数学学习基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达成教学目标:

本期完成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观察物体,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的教学目标。主要达成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了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学会了进行简单的小数乘、除法运算,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用循环节的形式表示循环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并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3、使学生知道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在计算过程中灵活使用简便算法,会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知道了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情景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5、使学生经历了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学会了用这些公式计算图形的面积,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探索过程中培养探索精神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6、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平均数与中位数的意义,基本学会了求数据中的中位数与平均数。

7、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8、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及空间观念等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三、本期坚持了教学“五认真”。

本期的教学工作,认真坚持了教学“五认真”。

1、认真钻研了教材、大纲,研究了班集体情况。

开学之初,认真地学习、研读了教学大纲、教材,仔细研究了大纲讲的知识技能的要求用语及目的要求和重难点,研究了教材重难点及注意点和关键,了解了教材的编排体系,研究了班级情况,掌握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家庭情况及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情况。

2、认真撰写了课时教案。

针对了解的情况内容情况,本期教案作了各章节的分析,写出了符合班级情况的教案,并注意分析了上课得失,写上了课后小记,以便知识的弥补和信息反馈。

3、认真上好了每一节课。

课前,我总认真熟记教案;课堂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并遵循教学基本原则,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各方面,努力提高了随堂课的教学质量。

4、认真批阅了学生的作业。

课后,我总是留给学生适量的适度的练习题,对学生的作业,我作了认真的批阅。做到了认真及时、全批全改。有的还适时注明批评,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

5、认真作了学生的单元测验。

本期教学工作,做到了教学一个阶段,就立即捕捉信息反馈,对学生学习知识情况进行了单元测验,测验中,对学生进行了认真对待考试的思想教育。

6、认真辅导了班上的后进生。

本期的后进生,我抓得早,抓得牢,从上期就部署了计划,对后进生进行了辅导。辅导中,针对当前教学中的重点,关键进行辅导、复习,力争使后进生人人过关。

四、本期坚持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本期,针对学生间时的思想波动,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如: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明确学习目的的教育、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了解时代特征的教育、使全班同学均能正常发展。

五、课改得失。

本期也作了课改的尝试,使自己的教学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转变,对课改的理念、课改的实施有了进一步的落实。

六、本期做得不足之处。

1、课改的实践力度不够。

2、对优生的拔尖工作做得不够。

3、与学生家长的联络不够,缺乏教学合力。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潜能;发挥;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3-0055-01

过去备课时,习惯于按照教材中的内容顺序和教参中的建议写教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总是不停地讲述知识,教学生解题窍门,嘱咐应注意的地方,让学生机械地记一些概念性质、公式,等等。一节课总是老师在表演,剥夺了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有些学生认为老师讲的内容早已听懂,不能集中精力听讲,整节课沉闷缓慢。但做起题来,正确率不高,遇到较复杂题不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答。参与了“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教学实验”,学习了一些创造教育理论后,认识到现代教学过程不仅是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往合作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学习学科知识,而且还要学习社会交往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全是听教师的讲授,更重要的要靠学生自己去建构去体验,同时还有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和影响。因此,要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不断提高创造教育意识。下面,仅就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小数加减法”一课,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最初设计此节课,是按照书上的准备题找两位同学笔算整数加减法,说出加减法的意义及笔算方法,以此让学生在掌握笔算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然后,按照例1、例2、例3一道一道扶着学生做,一步步引出计算方法。听课老师指出,教案初步注意了对儿童兴趣的激发与合作学习的设计,但整个思路还未摆脱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学生学”注重教法,忽视学法的影响。这样的教学,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为此,我一遍遍修改教案。修改教案的过程也就是转变思想,更新教学观念的过程。观念转变后,我确定此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尝试练习及建构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围绕教学目的,我进行了以下设计。

一、从生活问题引入,让学生初步建构

一些家长为了辅导孩子学习,买了教参,并按照教参上的提示事先给孩子讲解。这样,如果教师再按照教参上的内容讲解,学生就会对本节课的内容失去新鲜感。从生活问题引入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鲜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设计本节课的引入时,我考虑到商店中的物品价钱通常以小数的形式出现,五年级学生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一上课我就直接让学生在本子上写出两件物品的价钱并算出两件物品一共用多少钱,其中一件物品比另一件物品贵多少钱。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经常算的,他们很快算完,并与同组同学交流着自己的算法。这样一来,每个同学都参与到了教学之中,初步建构了自己的认知。

二、人人做数学,借助生活经验,建构新知

我以谈话的形式,出示了例1:老师有两条塑料绳,一条长5.32米,另一条长6.38米,你们能算出两条塑料绳一共长多少米吗?学生立即在本上列式计算。订正后,又将例1的加法题改编成减法题计算,有6.38-5.32、11.7-6.38、11.7-5.32。学生平时的购物经验,支撑了学生构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因此,当我提出“怎样笔算小数加减法,做题时需要注意些什么”时,同学们积极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有的口述了计算过程,有的说:“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了。”也有的说:“计算时先不看小数点,按整数做。”这时,立即有学生补充说:“算完后在得数里补上小数点,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学生也准确地找到了自己做题中易出错的地方,充分发挥了内在潜能。

三、设计发展性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本节课知识学生较易掌握。我除了出示基本练习题外,还设计了一些发展性练习题,有10-2.97、9.9+10.11、10-2.4-7.6、5.62+10.8+24.38。这些题在以往的学习中早已遇到,主要是看学生能否把过去的经验迁移到小数情境中来。比如10-2.97,学生想出了多种算法:10-3+0.03、10-2-0.97、10-2-1+0.03、10.97-2.97

-0.97等。最后,经过讨论大家找出最简便的算法。这样,我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还突破了小数减法中的教学难点――连续退位的减法。更主要的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本应三课时的教学在一节课中完成。在剩下的二节课中,我加强了练习的密度与难度,有选择地出示了三种类型题:基本题、较难题、提高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保证了基本题人人掌握。这部分知识中的每道题,学生都亲自尝试,建构自己的认知,人人在课中做数学,增加了练习机会,增强了自信心。我班一同学平时数学课中不太爱发言,总怕自己说错。这部分知识,通过她亲自做,亲自与周围同学讨论,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建构自己的认知后,也敢于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

经过教学实践,深感数学课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教师要树立创造意识,不断学习理论基础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数学基本功,不断更新积累,提高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廖延芳.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数学实践[J].小学教学研究,2007(03).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第4篇

经过教研组全体成员研讨,最终确定了利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近一年的研究实验中,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农村小学学生的发展。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数学学科更为适用。在我们的“学案导学”设计中,注重了学生的学、教师的导、学生的练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备课就是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参考书编写教学方案。有的教师为了节省时间,编写教案就是抄写教材上的例题或是参考书、课外资料中的内容。编写这样的教案费时费力,实用性也很差,真可谓劳民伤财。

目前,我们编制的“学案导学”是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案。学案中有学生课前自学的内容目标和自学的重点、难点,有学生自学方法指导,有适当适量的练习题。学案编制好后,一般提前一天发给学生。根据情况,教师可以检查一部分学生或全部学生的“学案”,以便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学习的难点和疑点。

如“循环小数”这一章节,在学案中确定了这样的自学目标:

①初步认识并能用简便法表示循环小数。

②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

第一个目标可以作为学生自学的重点,第二个目标可以作为学生自学的难点。

学习方法:阅读教材,独立思考,练习检测、巩固等。

为了检测、巩固学生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我们出了如下几道难易适中的练习:

①下面哪些是循环小数?0.71818……,1.529529……,6.66666,0.3333……,3.5423423……,1.676767。

②计算下面各题,请用简便法写出是循环小数的商。7.9÷3.3=?O.5÷0.12=?38.2÷2.7=?

③……

学生在课前必须认真研讨导学案,领会导学案的要旨。在此基础上,明确自学目标,按照导学案要求认真学习相关内容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利用“学案导学”组织教学,其中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减轻了师生的负担,提高了备课的质量,同时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利用“学案导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自学数学的能力。我们利用导学案组织教学,注重学生自己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给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进行自学的机会,从而使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大大增强。

“学案导学”所关注的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效益。有效的课堂教学效益是教学效益提高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则要通过课堂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自学能力的人。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学”是基础,是立足点。要求学生在本单元、本章节、本课时内掌握什么知识点、学会什么定理公式、行成何种能力和技巧,教师必须十分精准定位。

另一方面,“学”还更要体现在让学生学会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真正的“温故而知新”,学会知故而创新。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导”是手段,是学的方向。这里“导”可以分为两部分理解,一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引导、导疑,指在课堂上教师围绕学习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疑问,解决疑问,并以此为契机养成质疑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安排每一个教学步骤,去设计每一个教学时段,去安排课堂40分钟的分分秒秒,目的还是一个,追求最佳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牢记:活跃的课堂,互动的师生,互动的学生,互动的课本与人体现了“导”的成功。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练习,能够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同时练习还要顾及及时弥补、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拓展知识应用。

利用“学案导学”模式进行教学,并不是说完全取消了教师的作用。实际上,教师仍是课堂的主导者。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少不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如上课伊始,教师仍要导入新课,出示目标:简洁、有效地导入新课,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设置提纲,温故知新:教师根据课前对学生自学情况的检查,让学生独自阅读和思考。另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进行指导点拨,设计练习巩固所学,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

对某种教学模式的探究不是为了进行纯理论研讨,更重要的是用探究结果对课堂实践加以指导,让理论发挥实际效用,以期达到我们所追求的效果。我们期望并将进一步努力,利用“学案导学”这一教学模式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实现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新突破。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改 学生 主体 教师 主导

一、正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

《师说》中说:“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应该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将他们带到知识的彼岸。另外一直以来,教师都是作为课堂的主体出现的,学生的学习都是由教师来进行引导教学,纵然新课改确定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也应该领会到新课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为了培养创新型的社会主义新人才。

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的总结之前的教学误区,不断的与学生交流,认识到学生的基础情况,以便有的放矢的做好家教学工作。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教学的不断普及,教师获取一个优质教案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获取教案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这就给教师提供了很多新的学习契机,同时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意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学生特别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对于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的教案也不能全部照搬,而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才能更好的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比如在教学“平行与垂直”的时候,只有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可以进行一个让学生初步感受“平面无限性”的“做数学”活动,让学生拿着一张纸闭上眼睛展开想象:把手中的白纸看作一个平面,这个平面在不断地变大、变大、变得无限的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另一条直线。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是怎样的,并在白纸平面上画出来。此时,学生的兴趣极高、想象也十分丰富,画出了各种相交和不相交的情况,更让人欣慰的是有一些学生画出两条直线延长后重合的情况,从而有效地突破了学生思维上的障碍,从心理和知识面上为探索新知识做充分地准备,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认识线的垂直与平行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正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主体是与客体相对立的一个称谓,一般来讲,指的是事物的主要部分,即关键点。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提出的一个新的教学方针。这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一个改变,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以实现提升教学目的、培养学生习惯的目的。这对于老教师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他们很难接受学生会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对于学生来讲也是一个挑战,他们对于主体地位会不适用,无所适从,也会造成学习的杂乱无章。在我看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的,因为小学时期学生的学习自制力有限、学习主动性也尚未成熟,对于课堂他们没有自己的一个想法,所以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更好的进行。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多的是为了让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自己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兴趣,进而自觉的去学习,创造性的去学习。

在学习“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时,先展示学生的作品为学生自主分类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并围绕着本课时的重难点:两条线没有交点--两端距离处处相等、有交点――相交形成角,展开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思辨等“做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感受、理解“平行与垂直”本质特征。学生对“平行与垂直”有初步的感知后,让他们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再通过组内交流以及看书置疑等自我构建的“内化”活动,使学生对“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进一步理解并概括其概念,并引导学生从“位置与方向”的角度思考、体验:平行线的方向相同,垂线的方向不同,加深学生对“平行与垂直”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三、要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结合

教学的过程其实也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离开哪一个都是不能正常进行的,而新课改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师生互动的教学目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要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合作开放式的数学教学模式,通过对“教”与“学”师生多边交往互动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验证来丰富相关教育理论,为教育改革提供一定意义的实践操作方法,探索一条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共同发展的开放式教学途径。有效地促进师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同步发展。并从中发现提炼有利于学生搜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交往能力培养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

比如在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时,先让学生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把3/8、1/9、7/10、3/25转化成小数,根据学生得出的结果教师再次板演分数与小数的转化过程,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分数与有限小数的关系。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再自由写几分数,并转化成小数,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让学生进行讨论、总结,猜测“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可能与分数的分母有关”的假想,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举例验证,比如教师写出1/2、1/3、1/4、1/5、1/6、1/7、1/8、1/9这几个分数,让学生进行计算,看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并让学生注意观察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得出“一个最简分数,要是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或5,就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结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加之学生的观察、猜测、对比、思辨,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仅“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深深体会了数学本身的逻辑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之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学习主体的参与。

参考文献:

[1]肖金兰.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国科技博览》2009第22期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第6篇

本课教学,如果采用以前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展开教学,估计课堂表现应该会是精彩纷呈的,但在我县目前全面铺开的前置性教学模式下又该如何设计呢?且三年级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都极为有限,又是认识小数的起始阶段,更何况又是借班上课,上课老师会采用前置性学习吗?学生能够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吗?预习提纲会怎样设计?教学时会出现怎样的状况?说实话,着实为上课老师捏了一把汗。

老师来了,是个很精干的女教师,之前听名字还以为是个男同志呢.看,老师正笑容可掬地与学生闲话家常:“同学们,老师有个女儿也上三年级了,你们能猜猜她网几岁了吗?”学生们七嘴八舌地猜测着,接着老师又问:“根据我女儿的年龄,你们再猜猜看,老师多大年龄?”学生又纷纷举手,老师再问:“你们再猜猜,老师姓什么呢?”学生的兴趣更高了,有猜姓张的,有猜姓缪的,终于有学生发现了课件上老师的名字,老师立即给予表扬,并适时提出了上课的要求:踊跃发言,积极动脑,注意观察。(对于借班上课的老师来说,与学生做适当的交流,用自己的语言和人格魅力感召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老师的教学活动中来,是我们老师必备的一项技能,邢老师通过猜猜看小游戏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得接下来的活动得以顺利展开)

小数的产生相对于整数而言,是一大突破,让只有整数概念的学生形成小数概念,其困难是不言而喻的,且学生之前的知识储备只是初步认识了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几分之几这样的分数都还没有接触过,教学难度是可想而知的。邢老师一改我们以前所看到的,把预习单一下子呈现出来,然后让学生逐一对照预习单来解决问题的一问一答的形式,而是在预习单上首先设置了这样的知识链接:5分米=()米9分米=()米4角=()元3角=()元一下子就抓住了知识的最近生长点,新课的展开才不会显得那么的突兀,接着出示交流学习导引1:1、说说想想做做“1”的答案2、横着看你的答案,你发现了什么?3、竖着看你的答案,你又发现了什么?通过横着看,竖着看,让学生自主发现原来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零点几也就是十分之几。(这个地方问题的设计十分的巧妙,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不一定能一下子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教师通过自己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横着看,竖着看”,帮助学生很快找到了问题的切入点,把握的十分的准确。)接下来通过及时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建构小数意义,教师的练习设计十分聪明,如: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都能0.3来表示吗?(其中故意出现一个九分之三)在学生已建立了十分之几表示零点几的印象后,学生很容易把一些十分之几的分数表示出来,教师再这里故意出现了3/9这样一个分数,不露痕迹地强化了小数的意义,接着又追问:“空白部分又可以怎么表示?”在这里,教师不拘泥于习题本身,变换角度思考灵活地使用教材,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

在认识带小数部分,教师这样设计,出示这样的学习导引2:1、2角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元?用小数表示是多少元?2、1元2角用小数表示是多少元,请说出你的想法?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及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分合变化,让学生对带小数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此,教师并未作罢,而是通过一组对比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纯小数和带小数之间的区别,在例举生活中的小数时,再一次体现了老师预设的巧妙,小明身高14米,通过故意出错,适时地提醒学生养成细心地习惯,让学生明白小数点的重要性,在学生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学生在后面的说课堂收获时,就说到了小数点的重要,由此,彰显了教师设计的独到。

当堂反馈的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小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从学生的当堂反映来看,本课的教学是高效的,智力冲浪,更是把学生的学习活动,推向了更高层次。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学个案;备课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6-0053-02

近几年来,笔者坚持在集体备课模式下备好数学个案,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对数学个案的认识及备好个案的一些做法。

一、对集备中个案的认识

笔者认为,备好教学个案是教师的分内之事,是常规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个案彰显的不仅是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还应是一份责任。之所以这样说,首先,个案是展现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载体。个案融入了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模式、思维、技巧,你只要深入其中,用心去做、真心去探究创新,长此以往,个案就能彰显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魅力。其次,个案彰显的更是一份责任,要上好每堂课,照本宣科沿用集体教案、复制教辅材料或他人教案显然是不够的,还需教师自己根据所教班级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再加工、完善,将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融入教学个案中,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并承载起对社会、家长、学生的一份责任。

二、备好教学个案的建议

总结这几年备个案的实践,笔者认为,要备好教学个案,必须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在备教材上花功夫。写教案是显性备课,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是隐性备课,隐性备课(备课于心)才是最重要的。一个充满教学经验的教案应是简短而实在的,它应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型、课时、教具、教学程序、作业处理、板书设计等十项内容。教师在书写教案时,应着重抓住教学的主要环节和主要问题。笔者认为,所谓集备,就是课程标准、教学用书和学生一起研究,课本、备课本和课堂一起经营,把简单的“抄写教案”变成实实在在的学习研究活动,把备课的过程由机械、重复而且基本无效的“体力劳动”转变成缜密的思想和设计实践活动,构建“教学目标记在心,备课本上几条经,课本上面满天星,教学反思观点明”的实用性备课格局。

2.在备教学程序上做文章。

(1)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笔者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节课时,就把教学目标确定为三个层次,即:①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小数,能正确地读写小数;②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③发现不管是几分米都可以写成写成小数点后面有两位的小数。前两个目标是全体学生要实现的目标,第三个目标则是学有余力者要完成的目标,也是中等生通过努力可能实现的目标。三层目标既有基本要求,又有提高要求,分别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2)注重启发学生思维。笔者注重激趣质疑,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形式,精心创设一些有趣的、困惑的、微妙的、疑难的问题情境。例如,笔者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时,就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老师找了三根木条,想钉成一个三角架,请同学们想一想,老师找的三根木条能不能钉成一个三角架,你们能帮一下陈老师吗?学生一听说老师找人帮忙,兴趣一下子来了,积极踊跃,有的说能,有的说不知道,有的学生说试一试。于是,笔者就让学生人人动手体验,让他们用事先准备好的4种长度的小棒3根,分小组用这些小棒摆成各种各样的三角形。

(3)注重因材施教。笔者在备课时,都要根据课题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选择适用于本节课教学的方法。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时,让学生在摆小棒的活动中,边摆边讨论,学生有了不同的发现:

生1:我发现如果两条边之和小于第三条就肯定不能拼成三角形,因为首尾不能连接在一起。

生2:我发现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时候也不行。

生3:我觉得只有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

这样,学生在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后,以自主探究方法获知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有别于传统的直奔主题的灌输式方法获得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留给学生的是根深蒂固的印象。

3.备学情是重中之重。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一些现象:如果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与预案相一致,教师就会顺利地进入下一个环节;一旦“节外生枝”,要么束手无策,要么硬拉学生到“既定轨道”。原因何在?是因为教师一厢情愿地为学生预设着一条尽快接受知识的“绿色通道”。也就是说,教师在备课时忽视了动态生成,设计的是“直线型”方案,没有进行假设性备课。可见,注重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例如,笔者目前执教了同一年级的两个班级,由于是中途接手的,接手之时,笔者发现这两个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差异很大,其中一个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思维等明显高出另外一个班,且同一班学生的情况也有差异。鉴于此,笔者的教学个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哪怕再累,也要实行分层次备课,统筹兼顾各个层面的学生,注重针对性、灵活性、实效性,综合好、中、差学生的情况,努力寻找兼顾三者的平衡点、切入点。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由于分数应用题比较抽象,学生接受有一定难度,为了寻求平衡点,笔者在备个案时采取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的做法,让各个层面的学生掌握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技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进步。由于笔者坚持分层次备好个案,近几年来,笔者所执教的两个班的学生,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学习思维、思维,均有明显提高。

备好学生的重点就是要在兼顾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寻找学生共同发展的平衡点,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效率,个案的主体及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例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一位年轻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全班分成3组,各组2名组长负责收集投票,并上台用不同的方法统计。下面的学生则比一比,看哪一组看得最认真。然而,在统计的过程中,课堂开始出现混乱。课后分析出现该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教师课前的准备不充分,想得不够多,只重视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于是,该教师对原有的方案作了如下调整:请2组学生开火车说出最喜欢哪一种颜色,其他的学生和台上的学生一样,选一种自己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统计。由于课前进行了充分思考,这一次目的明确,学生有事可做,课堂秩序井然。

三、几点思考

回顾这几年笔者在集体备课模式下进行的个案设计实践,收益颇丰,感慨很多,笔者深深感到:

1.个案设计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质。集体备课拓展了笔者的视野,而个案设计则让我做足了教学细节。一篇篇个案承载着笔者课前的思考、课中的实践、课后的反思,让我从中积累了教学经验,汲取了教训,为自己应对未来挑战增添了后劲。同时,学生日趋增多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使我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2.个案实施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笔者承担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一个是日托班,一个是普通班,两个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差异较大,日托班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明显好于普通班,普通班的情况是学生成绩差,合格率在全校摆尾,且学习习惯不好。这几年,笔者通过分层次实施教学个案,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使日托班学生的成绩始终保持年级前列,普通班学生的成绩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3.教学个案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持之以恒。教师要将设计教学个案作为一种职业习惯,决不能只做选择题,遇到示范课、考核课时才准备一下,殊不知,个案的生命在于知识间的环环相扣,整体推进。

参考文献:

[1]卢卫芳.小学数学集体备课的几种有效模式[J].教学与管理,2008,(5).

[2]段立庆.小学教师集体备课的思考与探索[J].基础教育参考,2007,(1).

[3]王建强.如何让“集体备课”更有效更实效[J].人民教育,2007,(9).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数学课堂;促进生成;有效利用

一、目前教学的现状描述

现象一:机械复制

教学中教师把教案当做亦步亦趋的向导,教师完全是教材、教案和教参的复制者.

现象二:缺乏机智

教师虽有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意识,但缺乏有效调控的智慧. 动态资源的生成策略.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课前精心设计是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的保证. 只有充分地预设,教师才能灵活应对教学中生成的新问题.

1. 考虑学习起点——学会“预设”

【案例】 1:在教授“认识小数”一课时,我先引领学生明白了1角可以用0.1元这样的小数来表示,接着出示1分,问:“你还能用这样的形式来写吗?”学生便这样写:00.1元. 面对这样的生成性资源,我追问:“他写对了吗?小数点有什么用?”生:“小数点能告诉我们个位在哪里. ”师(指着00.1的小数点):“小数点在这里,个位在哪里?”生:“在小数点前面第二位. ”师:“刚才0.1的个位在小数点前面第一位,现在又说在小数点前面第二位了,这样行吗?”生:“不行. ”师:“那怎么办呢?”这时我及时找准学生真正学习的起点,(生成性资源0.1和00.1),把这些资源纳入教学预设之中,巧妙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明白1分应该表示为0.01元.

2. 利用知识生成——学会“评价”

教师切记不要将学生有创意的见解当成“异端歪说”,要耐心地倾听,并适时地给与激励性的评价和引领. 提升学生的感悟,通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

【案例】 2:在求30和45的最大公因数的时候.

生(突然站起来):(30,45) = 30 ÷ 2 = 15. 师(吃惊):你是怎样想的?生(自豪地):45 × 2 = 90,是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30 ÷ 2 = 15就是30和45的最大公因数.

面对奇怪的解法我没有立即肯定或否定,而是把它作为“生长性”资源. 在学生们或肯定、或否定、或迟疑中拉开了研究的序幕. 经过验证和推广,这种解法是正确的. 大家都向这名同学投去赞许的目光,这无形中既保护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3. 把握生成契机——学会“引领”

教师要善于机智地捕捉课堂教学生成和变化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 合理地删补、升降预设目标,并作为活的教学资源,在教师的引领下擦出思维火花生成新的亮点.

【案例】 3: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长颈鹿和小鸟”时,(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看图,从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 生:“42 ÷ 6 = 7(间)”. 师:“如果飞来了48只小鸟,长颈鹿叔叔又该为小鸟们准备几间房间呢?”生:“48 ÷ 6 = 8(间). ”师:“如果现在飞来还是48只小鸟不变,每间房间多住2只小鸟,长颈鹿叔叔又要为小鸟准备几间房间呢?”生:“48 ÷ 8 = 6(间).”师:“上面的三个算式,第一个数表示什么?第二、第三个数呢?”这样在学生理解包含除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提升,抽象出数学模型:总只数 ÷ 每间只数 = 间数,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感知总数变了,每份数变了,但求间数的方法没有变. 同时我有意把第四幅图的算式排在第一个,然后让学生说说各自有什么发现,对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提升,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大了,商反而变小了的规律.

二、动态资源的利用策略

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是课堂生命的“活水”,有效地利用能让课堂更加灿烂,更显生机.

1. 错误的动态资源——借题发挥、大放异彩

所谓“错误”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错误. 教师有效地挖掘利用好错误动态资源,可以引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激发学生探究的心里矛盾和问题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识和心理发展.

【案例】 4:在教授“梯形面积计算”时,有一道题:梯形的上底是1.4米,下底是3.5米,高是2米. 求它的面积. 一名学生这样回答:1.4 + 3.5 = 4.9(平方米). 这种解法引发了学生的阵阵笑声. 此时我没有直接评判对错,而是让这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孩子的思路独特而奇妙:梯形的高是2米,求面积时要除以2,乘2与除以2抵消了,实际上就是上底加下底的和. 此时让学生讨论 ,形成共识:如果这样列式求的是上底加下底和,不符合题意,正确地列式是(1.4 + 3.5) × 2 ÷ 2;但计算时可以采用这名同学的方法,比较简便. 这样由错误生成、讨论并恰当评价,不仅改正了题中错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增长了智慧,学会了学习方法.

2. 差异的动态资源——因势利导、共同提高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 教师应把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当做一种教学资源来开发,让不同的智力在合作中发挥不同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这样的课堂才是不加修饰的“原汁原味”.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第9篇

一、期待中迎来机会

从教十余年,虽然送过几届毕业班,成绩都不错,且也在一些教育杂志上发过些文章,也算是“小有成就”。但美中不足的是自己在公开课方面很是虚弱,至今没有一节像样的公开课。每每想起这事,心中难免有丝丝酸楚,自己就怎么一直没有“露脸”的机会?也难怪,对于一名在农村小学任教的青年教师,市级公开课的机会少之又少。感叹之余,也只能自我安慰,机会是平等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2010年,机会终于来了。这一年,市青年教师小数优课评比在我校举行,作为东道主,学校有一个名额,可以直接参加比赛。当学校领导把这个任务交给我时,我毫不犹豫地接下了“活儿”。虽然我一直任教的是高年级,但这次比赛是低段的。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好不容易有个机会,难道还能拒绝吗?就想抓住这次机会,把这堂课上下来,到时候换张证书,因为这是评职称时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

二、备课,我选择了拿来主义

时间很紧,离正式比赛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拿着1至3年级6本教材,每一课看上去似乎很熟悉,但细想却发现内容很简单,没什么教的,玩不了噱头。一天过去了,还在为选择课题而犹豫不决。第二天上午,去阅览室,正好看到了杂志上有特级教师张冬梅老师《认识小数》一课的教案。教学中,张老师创设了一个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造小数的过程,这是个亮点。如果自己在比赛中,也能有如张老师上的那样,定会让评委眼前一亮。于是就把教学内容确定了,就上这一课,教案也有了,也省了不少时间。于是,所谓备课就是自己做下课件而已。

匆匆忙忙做好课件后就进行了第一次试教。问题当然少不了,首先是教案不熟悉。当然,最精彩的环节也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背了一个晚上教案后,次日又进行了试教。这一次,教案是熟悉了,但也远远没达到想象中的完美,特别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在教学中,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创造新的方法来表示3角”这个问题无从入手,出现了冷场。赛课中出现冷场是很忌讳的。因此,很多老师建议我把这个环节重新设计。但是,如果把这个环节换掉的话,这一课将会“毫无亮点”。况且,别人能上出效果,我为什么不能呢?我想,这可能是这个班的孩子比较差了一些吧。自己学校上课,主场优势,到时候换个好一些班,效果定会好一些的。最后,我还是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教学设计不变,但是必须把几个问题再细化一下,问题的指向性再明确一些。

三、难以忘怀的四十分钟

经过几个不眠之夜,期待的赛课终于到来了。常听别人所说,上公开课之前磨课的日子很煎熬,很痛苦,上好之后就是全身心的释放,然后是甜美的回忆与丝丝的美中不足,是一种痛并很快乐的感觉。但我感觉这次并非别人所描述的那样,且应属于上完课后的这种轻松快乐在课前就到来了。

上课铃响,我满怀激情。第一环节,导入,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如何用分数表示价格进行得非常顺利,完全在我的掌控之中。进入创造环节。

我出示表示数位的方格:

百 十 个

位 位 位

我是这样预设的:先引导学生发现领悟整数中的位值原则。提问:这样把1写在个位,表示什么意思?写在十位、百位呢?照这样写下去你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发现越往右表示的数越大后,越往左表示的数越小。做了上述铺垫后,引导学生将数位从整数部分向左拓展。提出问题:3角不满1元,这个3写在个位的哪边?

有学生回答,写在个位。还有学生说写在个位的右边,就是没有学生说要写在个位的左边。我心中有些慌,怎么会这样呢?我都启发铺垫到这份上了,怎么就是启而不发呢?不得不又重新启发:把1写在个位,表示什么意思?写在十位、百位呢?照这样写下去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更加糊涂了,刚才会的问题现在也不回答了。我心中更急!不能再浪费时间了,我只得自己说:可不可以把3写在个位左边的数位上后,这样表示的数就更小?学生半信半疑。

缺少临场应变能力的我更紧张了。于是,激情骤然消去,只想着完成教学设计,把课上完便了事。我自导自演:把3写在个位的左边,把表示数位的文字擦去,让学生发现这个3又自动地跑到个位上去了,有什么办法让3不跑?从而引导学生创造出一个符号,将个位与更小的单位隔开。再引出小数便水到渠成。

当我将表示数位的方格上的数位文字拿掉,并提出问题:这样你能看到个位在哪儿呢?为什么新增加的数位变成了个位?看来就简单地增加一下数位没有用。怎样才能使别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新增加的数位?你能有什么好办法呢?发挥你的聪明,创造一个办法吧。

满心期待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方法,可结果使我彻底失望!

时间在一秒秒地过去,还没有人举手!

没有办法,我只得启发:我们写作文时,用什么将两种话隔开的?学生回答:标点符号。我说,是啊,我们可不可以想个符号呢?有学生说可以用句号,也有学生说可以用逗号等。我乘机便引出小数点。跌跌撞撞,总算将这个环节熬过去了,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四、反思:失败亦有所得

原先认为自己的课还拿得出手,而这一课后,一下子觉得自己不会上课了。十多年,自己一直还徘徊在教育教学的大门之外!很长一段时间,课上的一幕在我脑海回荡。学生为什么不配合,没有按我预设的路径前行?为什么这一课上得这么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失败来自于自己对课堂教学没有充分的准备。错误的备课观念是这一课失败的主要原因。简单地认为备课就是教学设计,完成了教学设计就备完了课。实际上,直接用现成的教学设计,就省略了众多备课必不可少的环节: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对教学中的问题估计不足。

首先,背课时,我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也谈不上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了。或者说,背课时,没有把备学生当成备课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分析教材,我了解到学生学习此知识的基础是初步认识分数。可在学生生活中,有哪些关于小数的经验?生活中学生很多机会接触到小数,特别是在购物时,学生都知道零点几元就是几角。可以说,学生对小数并不陌生。这些,都是教学中宝贵的资源。学生对“3角=0.3元”熟悉程度远比“3角=■ 元”要深得多!而我偏偏舍近求远,故弄玄虚,逼学生去创造出0.3。这些资源,不是靠通过分析教材能够得出来的。教学中错过这些资源,教师会教得很累!

其次,一直在高年级教学的我,对于三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点、心理、生理的特点把握不准。教学中,创造小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到底有多难?将数位向右扩展学生能接受,容易些,但将数位向左扩展,这与数位向右扩展的难度不是等同的!从认数开始,学生一直认为个位是最低位。个位的左边还有数位,学生在观念上更不能接受!再说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充分形成位值观念,小数相关的数位、计数单位的知识在五年级时才学习,这样编排定是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的。我高估了学生的水平,低估了知识的难度。一句话,我在备课时只关注到了教师怎么教,却漠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漠视了学生是怎么学数学的。一切漠视学生原有经验与水平的教学设计都如空中楼阁,都是徒然。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成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是的,学生是鲜活富有个性的生命,是带着全部的丰富性进入课堂的。这里不仅仅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还包括学生的经验、学生的困惑、学生的情感等。只有关注学生已有,了解学生,才能防止我们的教育、教学脱离学生实际;只有关注学生已有,了解学生,才能防止传授内容过深而使学生觉得茫然不懂,或过浅而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只有关注学生已有,了解学生,才能根据学生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对话与训练,建构教与学的和谐;只有关注学生已有,了解学生,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进行有效地诊断;只有关注学生已有,了解学生,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选择恰到好处的矫治——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启发诱导,让学生学习的有新收获,成长的有新起点,发展的有新高度;只有关注学生已有,了解学生,才能准确地把握难易程度,智慧选用手段与方法……

概而言之,只有关注学生已有,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关注学生已有,了解学生教育、教学从这里出发!

五、批判地接受,成长的道路上,吾将上下而求索

如果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了准确的认识,这堂课还这么教吗?教学中还有没有必要进行让学生进行创造出小数?学生在生活中都认识了小数了,为什么还要回过头去进行所谓的创造?这样是不是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现在想想,平时的一些公开课中,类似于这种作秀的成份是不是太多了?华丽的外表常常能迷惑人的眼睛。教学,是为了展示教师还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人无完人,课无完课。好课从来就是带有些遗憾的。我们习惯于仰视名师,把他们的公开课看成是没有瑕疵的精品,从不去怀疑他们课中有没有不合理的成份,对他们的课也常常是拿来主义,最终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因为借鉴名师,上了一堂失败的课,并不能使我一蹶不振,反而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软肋,更激起我向名师学习的欲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利于我们飞向更高空。学习中,我们也要有一种批判的精神,这样才不至于迷失自我,不人云亦云,在教育教学广袤的天空中留下自己的声音!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西亭小学)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第10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A-0065-02

市里举办“高效课堂模式”赛课活动,我上了节《认识小数》。《认识小数》的第一课时从量桌面(长度5分米、宽度4分米)开始,让学生回忆出第八单元已经学过的知识(5分米就是米,4分米就是米),再引入小数教学。例1教学整数部分是0的一位小数,重在让学生初步体会一位小数的含义,例2教学整数部分不是0的一位小数,让学生继续感受一位小数的意义,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就是对小数意义的理解。为了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我进行了三次试教,得到三种风格迥异的效果,感受很深。

第一次试教 按部就班

一、复习引入

3分米=( )米 3角=( )元

7分米=( )米

二、教学新授 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1.(出示一把米尺)我们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宽。课桌面的长5分米,宽4分米。

2.如果用米作单位,你们会表示刚才的测量结果吗?(用分数表示)

3.我们还可以用小数表示呢。介绍读法。

4.你还能在米尺上找到其他的小数吗?(上黑板来指)

三、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1.老师这里有只圆珠笔,花了1元2角,你能用小数来表示吗?你是怎么想的呢?

2.笔记本3元5角,用小数怎么表示?

3.介绍读法

4.小结:自然数 整数 小数各部分名称

四、练习巩固

想想做做1~5

评课时,组长和其他老师都认为整堂课像教者在做讲座,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很平淡,没有亮点;教学环节太“粗糙”等。老师们的评价,对我来说不仅是当头棒喝,更多的是启发。后来决定参照同事的课件,确定了“动物王国开办文具跳蚤活动+闯关大行动”这一教案。

第二次试教 挖空心思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动物王国开办“跳蚤市场”活动(书包36元,文具盒20元,铅笔0.3元,橡皮0.8元,墨水1.5元,钢笔2元)这些学习用品的价格数据哪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这些数有什么特点?(有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就是小数。小数在生活中可是很常见的,想想在哪里见过?

生1:超市里,许多商品的价钱是用小数表示的。

生2:电子称上称体重时,看见小数。

生3:自动笔的笔芯上有。

生4:日期。

听到“日期”这个回答,我当时愣住了,不知道怎么接话,只好硬着头皮说:“好,你先坐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小数。”

二、闯关游戏,教学新授

第一关 芝麻开开门

第二关 魔棒变变变

第三关 跳蚤市场淘淘淘

反思:从上课开始我就一直没有进入状态,总感觉别扭,觉得没有把握好教学重难点,学生受到情境的牵绊,也不能认真思考数学问题。庆幸的是这个班的同学配合很好,思维非常活跃,整节课就这么上过来了。在课堂中我遇到新的问题。如:有个孩子提到日期也是用小数表示,我当时选择跳过了事,但可能这个孩子还有其他的孩子都存在这样的知识盲点:是不是带有小圆点的数都是小数?到底怎样的数是小数?评课时一位老师提醒了我:“本课教学设计没有突出一个小数是由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改写成的。”三年级认识小数,只是初步接触小数,重点是理解小数与相应的分数之间的联系,难点是体会小数的意义。我却没有抓住重难点,只是让学生在数的外部形态上认识小数。痛定思痛,我埋头研读,去“伪”求“真”。在大师们设计理念的启发下,我又一次将教案全部,三度尝试。

第三次试教 痛定思痛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喜羊羊文具店里有些学习用具搞特价促销活动,(书包36元,文具盒20元,铅笔0.3元,橡皮0.8元,墨水1.5元,钢笔2元)这些学习用品的价格数据哪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这些都是整数。还有一些数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小圆点)它们叫什么数?小圆点叫――小数点。会读吗?会写吗?(写:0.3元 0.8元 1.5元)小数在生活中可是很常见的,想想在哪里见过?(先让学生举例老师再补充:自动笔芯,视力表,铁路限身高标线,电子体重秤)

可见小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小数。(揭示课题)

二、仔细观察,自主探究

师:(出示一把米尺)用这把米尺量一量课桌面的长、宽。课桌面的长、宽有1米长吗?没有1米长用什么作单位?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份的长度是多少?

生:1分米。

师:我们来量一量,课桌面的长6分米,(板书6分米)宽4分米(板书4分米)。

师:如果用米作单位,你们会表示刚才的测量结果吗?

生1:用分数的形式。

师:对了,前面我们学过分数,知道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份就是十分之一米,四份就是十分之四米,6份就是十分之六米。其实,1分米是这么长,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还可以用小数表示是0.1米。这个小数表示的长度其实与整数、分数表示的长度是一样的。照这样4分米就可以表示成有几个0.1?

生:4个0.1就是0.4。

师:那6分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板书0.4米 0.6米)

生2:0.6米。

师:你的自学能力真强。0.1米其实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这样的图示让你想起了什么?原来0.1米和我们以前学过的1/10米意义一样。我们再看0.4米其实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4份,所以0.4米和几分之几米的意义一样?0.6米呢?板书:(1/10米,4/10米,6/10米)(0.1米,0.4米,0.6米)

师:你还能在米尺上找到其他的小数吗?

(生上黑板来指。)

师:给你们一个正方形表示“1”,将它平均分成10份,你能任意的涂出其中的一部分,表示出一个小数和相应的分数吗?试试看。

(生自由展示。)

师:0.1就是十分之一,0.2就是十分之二,……0.9就是十分之九。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

生:零点几就是十分之几。

师:现在已经有几个0.1?再加上1个0.1是几个0.1呢?十个0.1是多少呢?

师:我们已经知道10个1是十,10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满十进一,现在我们又学到了10个0.1是1,可真有意思。

三、迁移拓展,提升认识

1.墨水瓶1.5元,是多少钱呢?(1元5角)和1元相比怎么样?如果让你画图表示它的价钱,你准备怎么画?(先画好2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第一个涂满颜色,第二个平均分成10分,涂其中的5份)这里为什么也要平均分成10份呢?(1元=10角)

2.老师最近刚买了支钢笔,这一次我不直接告诉你是多少钱,而是给你一个图,看你们知不知道价钱。你是怎么看出来的?3.8元等于几元几角?

3.小组学习:说一说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量一量,涂一涂,说一说,了解到像0.3,0.8,1.5,3.8这样的数就是小数。在小数点左边的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是――小数部分。0.3,0.8的整数部分是0,1.5的整数部分是1,3.8的整数部分是3。

如果要表示整数部分比较大的小数,我们画图表示就比较麻烦,数学里有一种简洁的办法可以表示出来。向箭头的方向延长,可以表示出很多的数,这个叫做数轴。数轴下面的这些0、1、2、3…都是我们以前碰到过的,叫自然数。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指着0.1的箭头所指处):这儿为什么填0.1?(数轴上的每一段都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0.1。)从0往右数两小格是――0.2.(指着1.2箭头所指处),这儿为什么填1.2?请同学们填出其余的数。说说怎么想的?

4.方框内你会选哪一个小数?说出理由。

5.其实数轴在生活中应用也很多,如:体温计。你知道这个同学的体温是多少摄氏度吗?你是怎么观察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新数――小数。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提出质疑:日期6.1有个小圆点,这是小数吗?为什么?你觉得小数是怎么样的数呢?同学们都说不是,因为一位小数是由对应的十分之几的分数改写成的,而“6.1”是表示6月1日,所以不是小数。紧接着我又抛出问题:学习了小数你觉得什么样的数就是小数?学生们通过举例说明,并一一分析出这些小数是由十分之几改写的。

五、知识拓展

同学们,小数的历史非常悠久,想了解吗?(录音)1700多年前我国数学家刘徽提出十进小数的概念。在古代,人们用摆算筹的方法表示数,小数呢就将小数部分降一格,或者加上一个余字。有了阿拉伯数字后,先后出现了像这样表示小数的方法,什么都不加,小数部分低一格或者在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之间加上分割线。4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想到用空心圆圈隔开两部分,到1593年,德国数学家克拉维斯提出用小黑点代替空心圆圈。从此就有了现在的小数。

通过这次磨课经历,我深深地感到,高效课堂的关键不在于教学采用何种模式,而在于教者对课堂内涵的把握。而这只能在一次次的磨课中反思,慢慢体会领悟。

上一篇: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范文 下一篇: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