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05 01:10:24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1篇

(一)研究的缘由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做了详细的阐述:“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国家已经意识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将影响幼儿一生的成长。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根据我们对幼儿园幼儿的调查显示(请参看附件1),很多幼儿已表现出自私、自负、任性、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还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阴影,从目前幼儿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没有完善的幼儿心理咨询机制、缺乏系统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限制其发展的关键,因而在幼儿园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就显得十分迫切。

(二)国内外研究简述

学者李槐青在文章《幼儿心理探究途径探讨》中从理论的角度提出应加强家庭、社区、幼儿园相结合形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但是缺乏实践研究的支撑,也缺乏操作性。学者姚本先和邓明在文章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与途径》中也强调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与社区、家庭合作,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才会发生质的变化,目前国内的研究者把幼儿园、家庭、社区联成一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学者们的研究也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缺乏实践的研究和应用,也缺乏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与社区进行一个整合的深层次和系统性的研究,不能够深入挖掘幼儿心理状况,提出解决策略。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俊利认为幼儿的早期教育应该以训练为主,幼儿是用他的感觉器官来感受身边的世界,他们通过触摸、感觉、行走来使自己获得各种能力和技巧。她认为感官训练是培养孩子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国的一些专家认为她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个体,缺乏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忽视儿童的情感陶冶和社会化过程。著名教育家加德纳认为幼儿表现出来的能力,初步获得这些发展并不需正规教育,这些能力的获得大多是通过透过幼儿世界或接触范围,自发性互动产生的,环境的影响和文化的演变对儿童的潜能发展至关重要。意大利人洛利斯・马拉齐利和当地的幼教工作者创办了瑞吉欧方案教学,注重社会的支持和家长的参与,学校注重民主管理与合作,课程灵活多变教学注重研究、强调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国外的研究注重幼儿个体的智力及能力的培养开发,对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培养不够。

二、研究主要内容和目的

1.通过研究大沥镇各片区幼儿园中幼儿的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和操作策略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构建更为完善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

2.在大量个案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挖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原则,形成有效、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

3.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使幼儿园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

4.尝试通过实践研究社区委员会、社区医院精神科医生、学校三者之间的合作研究,探索一种“四位一体”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充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为幼儿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个案观察法、行动研究法。

1.文献法:查阅幼儿健康教育的相关资料,并结合本园实际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2.问卷调查法:在本课题的前期、中期等时间段,下发一些教师、家长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家长对幼儿健康教育的认识等,可先进行问卷内容的征集,再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书面调查。使课题研究尽可能的真实、可信、有效。

3.个案观察法:有针对性地对观察幼儿某一情境下或某一方面的行为表现,并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使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行动研究法:在教育实践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其有效性,并对每一阶段的研究进行反思、总结,从而调整课题实施方案,使课题研究凸显实效性。

四、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启动学习阶段(2010年4月―2010年5月)。包括参加相关培训讲座,召开启动会议,对全镇下辖的幼儿园进行心理健康情况的调研,成立研究核心小组并分工布置任务。培训师资,开展园本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第二阶段:初级研究阶段(2010年5月―2011年2月)。交流学习,提高认识,园园联合,形成片区幼儿园心理健康探究共同体,定期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支持,课题组定期交流、小结、检查工作,撰写初级阶段研究总结等。

3.第三阶段:总结经验,深入研究。(2011年2月―2012年2月)。扩大研究“统一战线”,探索幼儿园、家庭、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和社区医院心理健康科“四位一体”的研究模式。包括对上一阶段的成果进行巩固和深化,并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

4.第四阶段:总结成果阶段(2012年2月―2012年7月)。包括收集教师有关教案、经验总结、心得、随笔等工作资料,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并思考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五、创新表现――构建了“四位一体”的研究方式及策略

本课题首次开展四位一体的研究即把幼儿园、家庭、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联系成一个整体,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优势,还有大沥镇各片区的幼儿园一起进行研究。这样为研究增加了联系为彼此之间的学习和借鉴提供了机会,这些条件都为进行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研究提供了广泛的素材,为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分两大部分,四位一体的功能简述和四位一体怎样合作的。

简述“四位一体”各自的功能

1.家庭教养环境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影响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有研究表明0到6岁幼儿生活的家庭环境决定着幼儿长大成人之后的心理健康,换句话说,成人的心理问题以及引发犯罪等一些社会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0到6岁的家庭教育。家庭是儿童成长的初始环境,儿童最初形成的人格特征,同家庭的初始教育关系极大。因此儿童教育工作者们有一个相当确定的观念,那就是任何形式的儿童心理问题,除非是源自于明确的身体疾病,否则,只有一个原因,即儿童所处的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影响所致。可见,幼儿的家庭教养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具有持久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幼儿园不具有的,因此联合家庭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家庭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持久性和连续性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

2.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幼儿园教师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把握不够,可能会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此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最主要的一方就是幼儿园,显而易见教师们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方面需要加强,这需要一些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人士,来弥补其理论不足的一面。因此,邀请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的心理资询师来幼儿园为教师做幼儿心理学方面的讲座,提高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疾病预防方式受到国家的关心和支持,常见的儿童传染病通过简易而有效的计划免疫使发病率急剧下降。其他的儿童常见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腹泻病、营养缺乏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步下降。另外,医学模式也在改变,由原先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地被目前的社会心理医学模式所替代,引起疾病的原因除了生物因素外,社会因素及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在某种程度上后两者的影响正在逐渐扩大。因此,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的医生长期与患心理问题的儿童接触,对那些身患心理问题的幼儿的心理行为变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模式,这是家庭、幼儿园、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不具备的条件,这些条件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邀请社区医院心理健康科医生对教师和家长开设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讲座,对于整个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非常有意义。

4.幼儿园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2篇

一、 从教师自身做起营造一种温暖的气氛

首先幼儿教师应加强自我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例如:教师性格古怪,脾气暴躁,性情多变,固执偏激等,都可能造成幼儿心理上的紧张,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第二,对幼儿来说,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会对幼儿人格发展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教师要无条件地爱孩子,不论美或丑,无论聪明或愚钝,充分接纳、尊重幼儿。

二、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

教师应该从幼儿早晨入园的那一刻开始,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幼儿,对幼儿在园一天的表现,教师应该适时的指导。对爱发脾气、稍有不顺心就哭闹的幼儿应及时引导、帮助并与家长沟通找出更好的更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办法教育幼儿。

三、改善心理教育环境,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1、为幼儿心理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环境。

可以说,由于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下成长,每个幼儿都有着不同的性格,智力潜能也不尽相同,有的幼儿先天聪慧,口齿伶俐,有的幼儿活泼开朗,爱好广泛,有的幼儿则孤僻保守,不善言谈,教师应细心观察记录,了解幼儿,用心接纳每一个幼儿。让幼儿感受到爱,关心和呵护,作为教师也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活动当中,以严谨、细腻、冷静、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并要预防幼儿抵触情绪的产生。

2、给幼儿以尊重和必要的自由空间,为幼儿心理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身为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幼儿,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幼儿,幼儿能否身心愉悦的投入教育活动中去,关键在于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严格的限制、过分的责骂都会严重挫伤幼儿的积极性甚至会让幼儿丧失自信心,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及必要的自由空间可以很好的维持师生关系,让幼儿的心理得到更好的发展。

3、给幼儿一个自尊、自信的心理发展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是为幼儿更好的成长服务的,应该使每个幼儿感到欢乐,感到被尊重,感到被理解,感到自尊、自信,感到获得成功的喜悦,给幼儿一个自尊、自信的环境,幼儿才能无忧无虑的快乐成长。

四、以科研促改革,实施幼儿健康心理教育

我园自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课题以来,坚持学一点,用一点,做一点,总结一点,不仅在幼儿心理健康方面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并且将研究思路拓宽在宏观领域,在管理方式、教师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完善,逐步走出了一条切合本园特色的科研改革之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小结为:

1、成立课题组,酝酿课题。制订目标,目标是实施的纲领,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总目标,课题组成员每人制定子课题目标,并设计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步骤,以使课题组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有的放矢,多出成果。

2、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学习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心理问题行为为矫治措施。学习了《让幼儿心理保教走进每个园所、家庭》、《领会[纲要]精神,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等有关文章。其中重点学习《纲要》、《指南》等文章,转变教育理念。向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教育技能。比如,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实施途径和方法等问题,教师必须在理论上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实施过程中如何疏导幼儿心理上的问题,在心理教育过程中,承认和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心理教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相互结合,选择有利于幼儿多种感官参与的教育形式和方法,通过各种活动、游戏,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自我心理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习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为更好的实施教育工作,奠定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3、组织教师设计“心理健康活动”方案,并汇编成“心理健康活动教案集”,探索采用心理辅导方式纠正幼儿不健康心理,并促进幼儿更健康地成长。

五、家园携手,共育幼儿

家园共育幼儿,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最佳途径。由于幼儿每天往返于家庭和幼儿园两个生活场所中,因此,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受到的教育在家庭中得不到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培养就得不到衔接,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幼儿就会出现“两面性”的倾向。这不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另外有些家长过分强调尊重孩子的个性,一味地欣赏鼓励孩子,造成幼儿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对老师纠正幼儿不良习惯的严格要求也当成不尊重孩子,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正常心理发展。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工作:

1、向家长宣传“理性”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帮助家长客服溺爱孩子的心理。

2、真诚的向家长提供有关家教方面的书刊。

3、经常性的电话联系,以最直接最简便的方式让家长们运用自如。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3篇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资素质。4月15日下午,园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太仓市教育局、太仓市教育工会共同下发的关于贯彻落实中心血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五项制度、加强教师职业奥德考核的意见”具体内容为“师德建设五项制度和十个禁止”以及“太仓市中小学教学事故处置条例”园长主持了本次会议,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建立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五项制度、强化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希望全体教师坚持奉行优良的师德,争优创先;并对党员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发挥好个人能动性、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全体教师共努力,完善校本师德规范守则,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和惯例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师德师风教育取得实效。充分展示当代教师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2.为了贯彻落实“践行师德。结合中心动员大会要求,先后在园内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首先宣传栏里公布幼儿园师德许诺书和党员教师师德许诺书,接受家长、同行、社会的监督;党员教师带头帮扶教师与幼儿,将关爱深入群众;并开展谈心活动,走进幼儿,走进家庭,解所需。其次把“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标语悬挂在幼儿园最醒目的地方,口号声声,标明牌楼幼儿园全体教师的责任与决心;口号高昂落在教师肩上的则是轻飘飘的责任。从我做起,让师德闪耀!

3.对照省示范优质园评估标准。针对细则,发现问题随时补充和调整,做好资料积累工作。

4.加强半日活动调研。园于年4月18日、19日上午由正副园长、保健老师、年级组长组成的调研小组,兵分三组,对各班进行了本学期首轮跟踪式半日活动调研。本次调研的目的解教师能否有效地将《一日活动组织规范》落实到各个环节中,提升教师的教育观念,规范一日活动组织行为,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从而提升保教质量。调研组成员从早上7301130围绕以下几个项目展开:一来园活动。二户外活动和户外体育锻炼活动。三盥洗点心喝水。四教学活动。五自主性区域活动。六餐前准备。调研活动结束后,调研组成员能及时将调研情况反馈给执教老师,由执教老师记录调研组反馈意见。4月27日下午1300调研组成员集中交流汇总调研情况。通过园本调研,欣喜地看到园各班保教工作、惯例方面有一种良好的势态及教师在业务方面的生长;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园本调研结束之后,将做好一些后续工作,针对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以此作为下阶段的中心工作来抓力求使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5.做好固定资产信息登记工作并上传到中心。

6.做好督查指导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课程审议和集体备课质量。中班组教师能在组长的引领下,能结合自己执教情况,结合主题目标、集体教学、区域活动、角色游戏、环境创设等几个版块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整改措施。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们能做好一备,先预习教案,再在分析教案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再在集体备课活动中以说课的形式向教师们介绍每节课的活动流程,针对重点和难点提出有效的解决战略。周课程计划的前审议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半日活动的安排不够合理。

二是整个活动计划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三是领域定位掌握不够。针对以上问题。使得周课程计划制定的更合理、更严谨,体现层次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学科之间前后课程的设置没有活动中做好周课程计划审议督查工作。

二、教育教学

1.结合主题。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提高教师设计教案的能力和课堂教学组织能力。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幼儿的思维,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均能得到发展。

3.搭建一个展示、学习、交流的平台。促使青年教师快速生长。

4.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学质量。4月19日下午,牌楼幼儿园新教师参加中心“小荷杯”优质课评比活动的内容与月初试上后,进行甄选研讨。活动为老师的中班语言活动《小兔子开铺子》以及老师的中班语言活动《魔盒》两个活动都能够从幼儿出发,充分考虑幼儿的生活经验与知识架构。研讨过程中,两位新教师进行说课,剖析活动的优缺点后,座老师们各抒己见从活动选材内容到幼儿积极性再到教学方法、环节、提问、教学具的运用等方面提出了有理有据翔实的建议。随后业务主任老师总结了两个活动的共性问题,为新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起点,相信年轻的老师们定能够开出绚烂的业绩。

1.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一位是见习期教师另一位是执教一年教师本次活动的宗旨是

2.跟踪督查。提高教学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备课是关键,为了进一步了解教师对教案的执行力,四月初对大(2班个别教师进行了随机督查,主要看教师通过集体备课之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成度,师幼互动、教师的提问、幼儿的主体性等,观后发现了很多问题:一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对教材的掌握和理解不够;二是活动层次不清晰,未突出重点;三是教学观念陈腐,阻碍了幼儿的发展。针对问题检查了教案,目标的制定、教具的准备和过程的设计思路非常清晰,结果发现教师不熟悉教案。而后与执教老师进行了沟通与交流,并对教案稍作了调整,大(1班再次执教,结果效果截然不同,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发挥,乐于动脑、提问、思维活跃。可见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集体备课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关键性问题看教师如何有效地掌握教材和组织实施,一课二上不只能提高教师的执教和反思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3.开展网络研讨活动。提高理论素养。角色游戏组学习“如何实现角色游戏和主题活动的结合”科学组学习“围绕在科学教学中遇到困惑”艺术学科组收集小中大年龄段幼儿音乐欣赏的乐曲,同时下发理论资料“如何开展幼儿园音乐欣赏组织活动?要求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并在博客上回复交流。通过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让教师有所得。

4.加强“六认真”检查力度。要求教师严格遵守《教师六认真工作》考核制度,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和习惯,提高保教质量。

5.组内讨论和设计早操竞赛的相关表格。

6.做好对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参与太仓市角色游戏观摩研讨活动。

7.组织教师参与教学基本功竞赛。选拔老师参与太仓市教学基本功竞赛。

三、教育科研

出台“十二五”课题方案初稿。

四、环境创设

1.出好第二期卫生保健之窗《幼儿的心理健康》和《教师的心理健康》

2.出版“春季污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橱窗。

五、平安保健

1.做好肥胖儿、体弱儿身高体重的丈量工作。

2.做好保育员业务培训。4月7日我园保健教师组织园内的五位保育员开展第二次业务培训活动。培训的主要内容围绕:幼儿园的卫生与消毒工作”各位保育员们能积极参本次培训活动。保健老师让她交流自己平时在卫生消毒工作方面的一些做法,针对她做法保健老师进行了操作技能的辅导,并对以后的卫生消毒工作提出了进一步要求。

3.全园开展防火紧急疏散演练。4月14日下午在按计划开展一次防火灾演练活动。对演练活动中各班的执行情况保健教师及时贴出“演练情况反馈”以促使各班教师和幼儿在以后的演练活动中动作和要求更规范和迅速。整个演练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分钟时间。真正维护我珍贵的生命!

4.加强晨检和各项卫生消毒工作。各种污染病和多发病的高发季节,为此,园特别加强了晨检工作,增势班级复查环节,保教人员对幼儿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家校通短信的方式要求家长做好接送途中孩子的防寒保暖工作,提醒家长不要过早给孩子穿春装,一定要根据天气情况给孩子穿合适的衣物。同时经常督促保育员一定要做好教室的开窗通风工作、班级各物品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

六、家长工作

1.为了充分发挥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整体效应。请各班家委会委员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在班级家长中展开调查:一教育教学;二家园联系;三家教宣传橱窗;四幼儿膳食方面等。从家长征集的意见中可以看出,家长们能实事求是地反映一些情况,对我园在管理方面的优劣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也提出了一些金点子。为召开家委会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

2.召开园级家委会会议。年4月15日星期五下午。举行了幼儿园新学期首次家委会代表会议。会上,园长与业务园长老师分别介绍了幼儿园的工作情况及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方面的作用。委员们解了幼儿园的工作计划,感受幼儿园工作的复杂和细致的同时,也明白了幼儿园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的原因。说到家长参与家委会的体会时,成员们踊跃发言、气氛热烈,大家对幼儿园的工作给予了充沛的肯定,并谈到家委会工作的重要性。家长们热情对幼儿园是一种鼓舞,也促使老师们更好的开展工作。会后,与会人员一同前往新园建筑工地观赏。委员们看着正在新建的一间间宽敞的活动室、听着园长对新园硬件设施建设的介绍,感到非常的满意,并对创建新园环境产生了美好的愿望。家委会的召开,调动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性,增强了家园之间的联系,相信在家园的密切配合下,工作将会开展得更加顺利,更有成效。

3.围绕主题“祖辈配合小辈教育孙辈是难题”各班举办一次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如今对幼儿的照顾不少来自于祖辈。各班在4月29日对祖辈家长举行了关于《祖辈如何配合小辈教育孙辈》专题讲座。首先从隔代教育的优势和隔代教育的缺乏以及引发的问题 入手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之后针对隔代教育中普遍存在问题,对祖辈家长提出了配合小辈教育孙辈的几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和孩子的父母应相互沟通,统一认识,择善施教;要注意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孩子;与孩子父母协商建立必要可行的规则,同时也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和独立性;要合理对待孩子的需要;要引导孩子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等。此次祖辈家长专题讲座,不只让祖辈们与老师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同时也让祖辈家长们感受到爱是一种情感,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教育;但一定要理智施爱,爱得有节,爱得有利,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存在问题:

1.教师分析教案的能力欠缺和对教案有效落实欠佳。

2.周课程计划安排不够合理均衡。

3.幼儿惯例意识较差。

下阶段努力方向:

1.组内开展一课二上活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结合教学案例。切切实施提高教师分析教案的能力和设计教案的能力。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幼儿教师 心理压力 以人为本 减压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深入改革和幼教事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幼教管理的规范化发展趋势,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现本人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1.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压力的因素

幼儿教师是一份集脑力与体力劳动于一身的职业,同其他职业相比,由于面对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师的职业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很多,包括社会压力、工作压力、人际关系、个人等各种问题。其核心原因在于:职业、角色等多方面的压力较大与其自身有限的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

1.1 社会的压力。随着早期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情愈来愈急切,因此,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的社会声誉、教学质量、教学环境等都有较高要求,相应地,对幼儿教师的文化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也有较高期望,这必然会成为幼儿教师较大的心理压力。

1.2 工作的压力。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课程不在像先前那样只是照顾孩子日常起居生活的保姆了,而是要设身处地的为幼儿着想,使幼儿的身心有最大限度的发展空间。因此,幼儿教师肩负着教育和保育双重任务,工作量大,工作琐碎,具体表现在:

1.2.1 工作时间长、案头工作多。制定教育计划和书写教案,写幼儿观察记录和幼儿成长档案,写教育笔记和教学心得,制作教玩具,写听课笔记和活动分析,写论文、计划、总结,写家园联系册等等,要挤占了她们许多的休息时间,是导致教师时间长、工作负荷重的最直接原因。

1.2.2 一方面管理者对老教师的不重视,只在培养骨干、年轻教师方面下工夫,忽略了老教师的发展,导致老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对课改的高要求不适应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课程目标的日渐整合、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给教师提出了全新要求,对于各年龄段的老师,无疑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和空前的超越。面对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和全新的要求,许多教师特别是老教师感到自身的素质与之相差甚远、高不可攀,因而心有余悸、手足无措,颇有“跟不上形势、技不如人”之感。另外,幼儿园经常设立各种奖项,进行各种评优选模的活动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使得教师在提高自身的同时,也感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

1.2.3 安全责任的压力。幼儿园都是3~6岁的孩子,大都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更没有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安全责任成为教师内心存在的无形压力。

1.3 自我发展的压力

1.3.1 从事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人年龄普遍偏小,甚至有些幼儿教师尚处于心理发育成熟的阶段,自身的心理素质也不是很强,而她们却承担着管理者、授课者、教育者、学习者等众多的角色,从中不断转换,这就需要我们幼儿教师发展多种能力,如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情绪调控能力等。

1.3.2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师职业竞争压力也在逐步增强,而对幼儿教师的社会报偿、待遇相对较低,这种矛盾也容易使幼儿教师产生不平衡心理。

1.3.3 幼儿园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在绝大部分幼儿园中,幼儿教师往往都是女性,她们有着共同的弱点:情绪容易波动,从众心理较强;注意领导和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会为一点小事唠叨不休等,这些弱点集中于一个群体中,就会造成教师之间较难相处,而“你上我下”、“择优上岗”、“优胜劣汰”的竞争,使教师之间的关系复杂得多。同时之间关系变化的这种负面效应,无疑是形成教师心理压力的又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1.4 封闭的工作环境与社会交往之间的矛盾。幼儿教师生活环境单纯,整天与孩子打交道,面对无知的孩子,常处于教导的身份,容易形成好为人师的性格――总爱教育别人,导致思想意识与社会相脱离;工作繁杂而细碎,做事小心谨慎、爱计较,易形成过度敏感的性格特点,因此,孤独、无助、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油然而生。

以上这些问题反映了当前幼儿园教师正面临着来自社会、幼儿园、上级领导。自身等多重的心理压力。在心理学中,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那种紧张、焦虑感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应激反应状态就是心理压力。从它的本质上看,心理压力的产生是内外环境不协调的结果或表现,是外部要求或期望水平超过现有能力时的一种心理感受。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压力可以成为个体发展的动力。但是,在压力过大或个体适应能力偏低时,压力会成为导致心理障碍或疾病的原因。因此,若不及时地对教师的心理压力进行调整和疏导,将诱发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影响幼儿保教质量和孩子们的健全发展。

2.幼儿教师心理减压的对策

众所周知,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育人的内容包括育德、育心,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与保障。适当的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但压力过度就会造成情绪紧张,心理失衡。面对心理压力,有意识地掌握一定的积极应付方法,是处理心理压力的关键。

2.1 加强学习、提高修养。要正确处理好心理压力的问题,首先必须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一定心理修养的人。这就需要教师们掌握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做为幼儿教师,在平时就应该认真地读几本心理学与心理保健方面的专业书籍。如:现代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通过系统学习幼儿保教知识和教师自身的心理保健知识,可以让教师不断提高心理修养水平,从而能有效调整自己。

2.2 以人为本,创新幼儿园人文化管理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园长 幼儿教师 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关注幼儿身心发展,为幼儿减负已成为幼儿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的确,当我们看到许多家长在幼儿完成了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教学活动和兴趣班的学习后,还纷纷抱着孩子去学习各类艺术特长,进行智能开发训练等,我们真的从心底由衷地呼唤,该给幼儿减减负了。其实,随之而来的是幼儿教师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幼儿需要减负,幼儿教师更需要减负!园长们在关注幼儿健康成长的同时,更应该给“对关怀孩子为己任”的幼儿教师多一点人文关怀,提高其职业幸福感。

1 步履艰难——幼儿教师承载太多的负担

1.1 工作负担

如今的幼儿教师都面对着三多问题。一是会议多。幼儿园老师经常要参加各种大大小小形式上的会议,老师们置身于“会海”中,有时既浪费了她们的精力,又耽误了她们备课、学习、研究和休息的时间。二是检查多。广大的幼儿教师除了要应付园内的教学活动检查、教案检查、卫生检查、活动墙报检查、家园手册检查等各种检查外,还要应付园外的上级领导、社区居委会、教育学会、治安、消防等部门的检查以及家长的检查。每一次检查教师们都得精心准备,万无一失。为迎接各项检查,她(他)们常常忙得疲惫不堪。三是比赛多。幼儿教师不仅要参加接应不暇的园内幼儿一日生活观摩、活动设计比赛、教学比赛、课件制作比赛、教玩具比赛、说课比赛、论文比赛、墙报评比、卫生评比、演讲评比、基本功评比、幼儿体操评比,而且还要参加各幼儿园间的、市区的、省级的、国家的以及学会的各项评比,有时甚至要参加一些与教育无关部门组织的比赛,眼花缭乱的各种比赛都需要教师们全力倾心参加,绝不能因为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失误而影响整个幼儿园的形象。可想而知,幼儿教师本来就很少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再让她们参加各种大大小小无关紧要的会议,应对各种繁琐的比赛,应付各种无关的检查,她(他)们哪有时间认真备课、静心学习和研究?哪有时间锻炼身体和调整心理呢?

1.2 生活负担

有调查显示,在11所被调查的幼儿园中,只有一所幼儿园的教师日平均工作时间为8小时,其他10所幼儿园日平均工作时间为9.19小时。显然,工作时间的延长,必然会减少幼儿教师在家休息的时间,家务劳动的强度随之增大,为了家庭的和睦和幸福,她们必定会起早摸黑地完成家务。有些幼儿教师晚上还要回家加班加点制定教育计划和撰写教案、教育笔记、教学心得、幼儿观察记录、幼儿成长档案、听课笔记、活动分析、家园联系册等等,有的还要在家制作教玩具。为了完成这些案头工作,幼儿教师不得不利用业余时间,把休息时间拿来做幼儿园的工作。有些教师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还要爱人帮忙,才能顺利完成工作和家务。由于工作压力大,使幼儿教师情绪差,与爱人吵架、不能照顾好自己的孩子、不能承担家务等等,进而影响夫妻间的感情。另外,幼儿教师的劳动报酬普遍偏低,尤其是新参加工作的老师,其最低生活要求都不能满足,有的还要靠父母补贴帮助。

1.3 身心负担

众所周知,幼儿园都是2~6岁的孩子,进入幼儿园时孩子们大都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更没有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因此,老师担负着教育和保育的双重任务。由于工作压力太大,很多教师身体状况不良。困扰幼儿教师的主要疾病是声带小结、听力障碍和神经衰弱。由于整天面对几十个孩子,教师有时需要提高嗓音,久而久之,声带就出现了问题。听力障碍和神经衰弱是由于环境原因所致。有研究者对幼儿教师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显示,51.23%存在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感到失望,对工作没有信心,自卑……另据统计结果表明,幼儿教师普遍感到工作中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一半以上的教师还认为自己现在承受的心理压力远比以前大,有26.50%的教师认为“大得多”,37.50%的教师认为“稍大”,30.00%的教师认为“差不多”;中专学历中68.29%的教师有较大的压力,随时有下岗的危险,而大专学历中53.85%的教师也有较大压力①。长期过重的工作负担和沉重的精神压力是造成幼儿教师产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幼儿教师的身心负担亦由此产生。

2 人文关怀——请为幼儿教师减负

2.1 为幼儿教师合理安排工作量

合理安排工作量是为幼儿教师减负的第一步。只有让幼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才能真正保证她们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质量,也才能实现她们的自身提高。合理安排教师工作量,为幼儿教师减负首先要从精简各种会议入手。园长要倡导开专题会、开短会,努力提高开会的效率;其次是要减少无关的、无效的各种名目的检查,让幼儿教师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或休息;第三要精心设计和开展比赛,避免各项比赛交叉或重复。以便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

2.2 为幼儿教师举办丰富多彩的园内外活动

单调的生活使人情绪低下,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随之下降。园长应该为幼儿教师创造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为幼儿教师举办丰富多彩的园内外活动。例如,为教师们建立教职工之家;在业余时间组织各种有意义文体活动,如乒乓球、卡啦OK、才艺比拼等活动,以丰富教师的文娱生活;幼儿园每一学期可为教师提供一至两次幼儿园家属园外活动,这既能开阔教师视野,又能增加家庭间感情。因为,多数教师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都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园长哪怕是给予幼儿教师的家属一点点精神上的关心,都会使教师感激万分,精神振作,进而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2.3 为幼儿教师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心理知识讲座

身心健康最重要。秉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园长应该为幼儿教师创设比较宽松的心理氛围,切实减轻其心理压力。应该定期为幼儿教师组织身体检查和内容涉及教师心理减压、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等的心理知识讲座。必要的时候还可在园里开展义务心理咨询活动。幼儿教师是幼儿园的主体,她们的身心健康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园长每学期可为幼儿教师提供一次身体检查,每一年为教师提供1~2次心理知识讲座,这样做既能保证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她(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加强,能很好地稳定教师队伍。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幼儿教师是世界上最神圣的职业,因为它培育 “祖国的花朵”,给予幼儿最无私的爱。在关注幼儿健康成长的同时,给幼儿教师多一点人文关怀,这是园长们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注释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6篇

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健康”这门课的课程目标从三维目标着手。认知目标,即让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熟悉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的教学内容;行为目标,即让学生学会设计健康领域活动,熟练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开展学前儿童健康领域的教育教学能力;情感目标,即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有关幼儿园健康教育实践的问题,喜欢并乐意设计与组织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此外,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以幼儿为主体”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做到学科领域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真正将学前教育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对这门课,我们主张采用“学、创、教、评”的教学模式,即就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习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理论知识;创造性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撰写活动教案);在课堂上模拟试教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点评并指导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共四个步骤。这种模式一方面是锻炼学生教育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体会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提前通过模拟教学的活动形式,感知幼儿教师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技能。

二、建构课程内容体系依据

该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尝试构建“基础理论模块+基本技能模块+拓展技能模块”的课程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模块”,即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健康领域目标和内容的要求,再综合多种相关教材内容,将该门课的理论知识按照主题板块划分进行讲解,健康领域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身体保健、体育和心理健康三大部分。通过引入案例、图片展示、讨论互动等形式,让学生按照主题内容开展学习。“基本技能模块”,即促使学生达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要求的现代型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写、说、授、评”四会综合教育教学能力。写,即学会设计健康领域的教育活动方案(教案)和撰写说课稿;说,即学会说课技能,掌握说课的基本环节;授,即学会组织和实施教学方案,通过试教的形式掌握授课的基本方法;评,即学会评价教育教学活动,把握评课的重点。为此,在课程的实施中,每讲授完一个主题内容后,通过分组组织学生模拟课堂的形式进行活动展示,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拓展技能模块”,即让学生利用见习和实习的时间,以及学期末下幼儿园的时间,展示课堂上的示范课,真正接触幼儿,将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用于实践教学活动,同时,与幼儿园建立合作关系,和幼儿园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促进学生和幼儿园教师的相互学习和提升。这一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促使我们从“上课”到“活动”,从“备课”到“设计”,从“单一”到“综合”,从“照本”到“建构”等一系列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观、教育价值观和课程整体观的转变。

三、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一)以“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根据主题板块内容进行精讲,通过展示案例、图片,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案例的来源,一是教材和网络,精选一些名师名园的优秀教学案例进行点评分析和学习,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技能方法的掌握。二是观摩幼儿园的优质课。任课教师需要加强与一线幼儿园的联系,当幼儿园举行教学技能大赛或教学能手示范教学等活动时,为学生争取观摩的机会,带领学生到现场进行观摩学习;或者利用实习、见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幼儿园进行案例教学活动。通过观看有经验教师的讲课过程,不仅积累了教学经验,同时掌握如何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更直观地理解专业知识,提高教育技能。

(二)以“任务驱动”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讲每一章节前,都要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比如,在讲“体育”那一章节时,给学生提出问题:“我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都有哪些?哪些游戏是可以推广到我们幼儿园的?”随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搜集相关课程内容的参考资料,课堂上予以讨论和分享,这种做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当讲完一章节内容后,要求学生根据本章主题内容设计活动方案,即撰写教案和说课稿。要规范教案和说课稿的格式,要求教学环节设计具体且有连贯性。最后,从每班挑选出优秀教案进行活动展示。

(三)以“模拟教学”锻炼学生组织活动能力

在教学中,结合活动设计课程,创设相对真实的幼儿园教学情境,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完善并丰富教案内容,准备教具、道具。各组推选一名学生扮演幼儿老师,其他学生扮演幼儿,通过预先设计的活动方案模拟进行幼儿园教学活动,并将整个活动过程全程摄像记录下来。通过让学生模拟教学,锻炼了学生对活动方案的设计、实施,活动过程的组织管理能力,对师幼之间的沟通互动以及教师的教态、语言、提问、教育机智等方面的训练都有着非常好的效果。此外,教学活动结束后,挑选出班里优秀教学活动方案,在幼儿园进行活动展示。通过让学生模拟进行幼儿教学,让他们在教学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进一步还可在幼儿园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给学生和幼儿园教师提供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从而促进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以“评议反思”促进学生反思能力发展

每个小组在班级展示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各小组组长作为评委进行打分,教师、评委和其他学生在观看完活动后都可以给予点评,指出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讲课老师也可以参与讨论,思想上的碰撞更能激发出火花,从而也能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评课内容主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度,活动环节的设计和组织实施过程是否完成了知、情、行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是否把握得当;二是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否符合该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三是活动环节的设计是否紧扣活动主题,是否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四是教学活动的组织是否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理念;五是教师的提问是否是有效提问,是否层层深入;六是活动准备是否到位,教师的教态、语言等是否妥当;七是师幼间的互动交流如何,课堂气氛是否良好等等。从这些方面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发现存在的问题,教会学生如何点评课,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四、完善课程评价

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成绩的测量和评价,科学客观的课程评价是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转变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让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用多元形式对学生进行课程评价。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健康”课程的考核主要采用了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部分组成的考核方式。

(一)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重

在考察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它涵盖了平时学习的认真程度、课堂表现的积极程度、各方面能力的展现等,通过这种考核形式,旨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该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由学习内容考核和学习方式考核两部分构成。

1.学习内容考核,占70%,主要考察学生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和课程实践环节的表现。平时作业,即学期中让学生以特定的主题设计的

3个相关活动教案。课程实践环节的表现,即通过开展模拟教学活动考察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师的基本教态,师幼间的互动情况及课堂氛围等方面进行成绩评定。

2.学习方式考核,占30%,主要考察学生课堂出勤率、参加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情况、小组学习及参与活动的情况等。

(二)终结性考试终结性考试以开卷考试居多,在重视对有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基础知识与方法的考核外,更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其中包括学生的根据主题内容设计的健康领域活动方案,规范撰写的活动教案等。课程考核的命题则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教学进度中不同章节课时分配量的差别进行命题,将封闭式题目和开放式题目相结合,重在考查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终结性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60%。

五、总结

总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健康”这门课的教学在进行创新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显现出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形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可以推广到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去,通过借鉴这样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可以较好的实现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加强完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课程建设,不仅能有效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更是学前教育专业能否培养优秀幼儿教师的关键,也是全面落实地方院校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所在。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7篇

近年来,幼儿教师虐童事件频发:三岁女童的下体被老师放置芸豆,六岁的女童被老师在其背部刺了个“田”字,七岁男童被逼接受紫外线“消毒”的惩罚,还有七名儿童因上课说话而被老师用电熨斗烫伤……最近又曝出山西太原五岁女童因不会“10+1”而被老师扇数十记耳光,浙江温岭幼儿教师颜艳红将“扇耳光”翻新为“揪耳朵”,山东东营一幼儿园教师多次针扎幼童……幼儿教师原本是孩子们心中的“天使”,为何变成了“恶魔”?

一桩桩虐童事件,引来一片片谴责,也引发了人们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思考和人性的拷问。虐童事件表面看是一起严重的违法甚至犯罪事件,但从更深的心理层面来看,是幼儿教师的严重心理问题和人格障碍所导致的。

有调查表明,半数以上的幼儿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是冷漠、易怒、焦虑、抑郁等常见心理问题,攻击性、强迫性、偏执性等严重的心理疾病和人格障碍。如果这些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得不到及时疏导和治疗,就很可能发泄到幼儿身上,从而引发类似的虐童事件。那么有哪些因素易导致幼儿教师心理不健康呢?作为幼儿教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自我调节呢?

一、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社会地位低,承载期望高

大多数人对社会支持都有一种强烈的需要,因此,任何感到遭受社会拒绝的事件都可能是压力的来源。而且,缺乏自信心的人会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到威胁,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公众对于幼教职业普遍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些人根本无法理解幼儿教师这一职业,他们认为当幼儿教师很容易,付出很少却得到很多……殊不知,幼儿教师每天都有很多工作要做,他们既要关注幼儿的餐、饮、睡、泄与安全,又要负责对幼儿进行知识、技能、规范的教育与指导;既要考虑班级内部环境的创设,又要及时处理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既要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又要按照本班幼儿的总体情况准备教学工作计划,而且要门门精通,样样拿得出手。但是,在别人眼里幼儿教师干得再好也只不过是“孩子王”,顶多也就当个园长,况且园长只能有一个,不是谁都可以当的。

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幼儿教师承载了太多家庭对幼儿的希望;同时教育改革也不断对幼教职业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使幼儿教师不断面临新的挑战。这些希望和要求给教师造成愈来愈大的压力,甚至导致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

2.经济地位低,工作任务重

目前,幼儿教师经济地位极低,工作任务繁重,责任巨大。“高投入、低回报”的现状使得幼儿教师缺乏社会认同感。这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对幼儿教师是一个很大的心理冲击。

幼儿教师每天都有很多工作要做。案头工作挤占了教师许多休息时间,是导致幼儿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负担重的最直接原因。据统计,平均每位幼儿教师每个学期的案头工作达17种之多,主要包括教案、个案、摘抄、工作计划、观察记录、教养随笔、会议记录、科研、工作总结、家园联系、请示报告、演讲稿、教具准备等。这些名目繁多的案头工作占据了她们吸取新知识的时间和自由创作的空间。据了解,幼儿教师平均每周投在案头工作的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且有58.25%的幼儿教师经常在家做幼儿园的工作。有的幼儿园还频频开课、比赛,这也花费幼儿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幼儿教师很少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长期生活在紧张的状态中,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复杂,工作缺乏激情

幼儿教师要帮助幼儿处理好同伴关系,要处理好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幼儿教师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

在幼儿园里教师每天要面对几十个孩子,这些孩子大多是家里的“小皇帝”,他们有的精灵古怪、有的蛮横霸道、有的攻击性强。而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总是最棒的。他们认为自己孩子犯点错误也是难免的,孩子的调皮也是一种可爱。但如果孩子在幼儿园被其他幼儿抓破点皮、吃点亏就会非常心疼,要为孩子讨公道。如果幼儿教师处理得稍有不妥,家长就可能到处告状,弄得老师心烦不已。

俗话说“男女搭配,工作不累”,工作中适当的男女比例有利于提高工作的积极性。目前,99%的幼儿园都只有女教师,性别过于单一,工作缺乏激情。同时,女性一般比较敏感、争强好胜、妒嫉心强,这些都给幼儿教师带来了无形的心理压力。

4.心理承受能力的个体差异

个体的人格、气质等心理特征不同,心理承受能力也不一样。心理承受能力反映了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可分为四个等级:情绪感知能力、自我情绪调控能力、调控他人情绪的能力和运用情绪的能力。一般来说,情绪调控水平高的人,心理健康的水平也比较高。

另外,自卑、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是很多幼儿教师都会遇到的心理现象。但是,这些心理感受又会因人而异。乐观向上的人一般比较“看得开,放得下”,能看出人生的意义,知道“平淡踏实,愿居人下”是平凡人生的真正价值。那些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的幼儿教师难以排遣内心焦虑、孤独等情绪,容易产生职业压力,影响身心健康。

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梁慧娟、冯晓霞等曾对北京市50所不同体制幼儿园的447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8.5%的被试感觉自己经常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86.7%的被试总担心出事故,65%的被试反映自己常感烦躁。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幼儿园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幼儿教师学会自我减压、排解不良情绪,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允许孩子犯错误

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三至六岁的幼儿,这一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经常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甚至反复犯同样的错误,这是这个阶段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如果不能正确了解和看待幼儿的这些问题,产生烦恼、愤怒,就会经常处于不良情绪状态中。如果压力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就可能面临各种心理问题,表现出攻击(如对儿童发脾气、体罚儿童等)。

幼儿教师对幼儿要有正确的认识。幼儿不是小大人,他们的行为习惯是在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因此要允许幼儿犯错误、允许孩子不听话、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另外,要知道每个孩子的发展都存在差异,同样的要求有的孩子做不好,有的孩子根本就做不到。如果能意识到这些,愤怒自然就不易产生了。

2.认识自己的情绪,合理释放不良情绪

当自己不快乐或情绪出问题时,要认清情绪发生的原因是生理方面的不舒服,还是人际关系不好,或是工作压力大等。同时,应意识到情绪源于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多想事情好的一方面,放松自己,避免对他人的苛求。承认有些事情自己也会无能为力,让情绪由激动、紧张,慢慢冷静、放松。

幼儿教师要多与他人交往、沟通。及时找他人倾诉、宣泄,倾听别人的工作感受和经验,争取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等,这些均可以缓解和释放不良情绪,避免痛苦情绪的积压。

3.重视休闲娱乐,调整生活节奏

那些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生活的幼儿教师,最容易出现不健康的心理。因此,无论工作多么忙,都不能把工作当作生活的全部,而应该善于忙里偷闲,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家庭聚会、朋友聚会、K歌、周末游玩、爬山等。丰富的生活可以极大地改善一个人的心态,调节一个人的情绪。在多彩的生活中培养自己的生活情趣、增强自己的生活乐趣,可以对职业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提高自己心理健康的水平。此外,有机会还可以听听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增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增强自己的心理正能量。

当然,教育主管部门和幼儿园在招聘幼儿教师的时候,不能只看重个人学历和教学能力,更要注重其心理健康水平,最好能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测查。只有心理健康的幼儿教师群体,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当前,职业中专学校特别重视各专业的课程改革,幼儿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改变仅依靠教科书实施课程的做法,广泛利用蕴藏于学校内外例如学生生活、社会和自然之中的教育资源;积极鼓励开发具有现代化气息的课程资源,增加课程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根据职业中专的幼儿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扎实的声乐、钢琴等专业技能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及幼儿教育理论等,幼儿教育专业主要是设置钢琴、舞蹈、声乐、手工、美术、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园活动教程、幼儿卫生保健、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幼儿文学、基础英语、职业道德、心理健康、计算机等课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职业中专的教育也被赋予了新的培养任务,只有加大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探索优化课程设置的有效途径,才能促进专业稳定持续的发展。

一、 科学规范化的管理是幼儿教育专业得以蓬勃发展的基础

幼儿教育专业对学生的管理主要从三个方面,那就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注重心理健康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其次是班主任具体负责班级的建设,学校可以科学合理地安排班导师的工作,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班导师负责对班级若干个学生的针对性指导和帮助贯穿于整个学习生涯,包括平时的作业辅导,实践中的教案指导,还注重对她们的心理健康辅导。从而为师生交流和教学相长提供了一个直接的平台。再来是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主要是通过毕业资格审查以及相关的职业资格鉴定,只有完成本专业要求的课程,获得相应的学分才能获得毕业资格;同时,还要求学生取得以下至少一个职业技能证书,如:普通话二级、舞蹈等级证书、钢琴等级证书、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保育员职业资格证书、英语口语等级证书等,从而使专业适应幼儿园教育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二、 严格有序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是促进专业教师成长的保障

幼儿教育专业的教研组的设置分为理论组和技能组,教师每周应有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研活动,交流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同时,还可以建立了教师听课制度,成立督导组,主要成员可以是专业科长和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师开学初就应该完整合理地制订教学计划,并适时地编写好教案。专业的教学评价可以采取三种途径,首先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每个学生可以不记名的对各位教师进行评价,这占了评价总分的70%;其次是教师之间的评价,教师互相听课,写好听课记录,并对任课教师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这项评价占评价总分的20%;最后才是教师的自评,即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综合能力进行自我评价,而这项指标只占了评价总分的10%。这种管理手段可以显而易见地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教育理念。

此外,幼儿教育专业还可以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考试评价体系。理论组的教师必须对所担任的学科编制四套的试题以成题库,考试时由教务处随即抽取其中一份试卷进行。专业技能的考试如钢琴、舞蹈则由教师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标准,也可以建成试题库,考试时是学生一个一个鱼贯进行,必须通过教师所定下的标准。

专业还可以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的成员有企业单位、幼儿园园长、学生家长、幼儿教育专家以及本校教师和学生代表,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多渠道信息的交流对专业的建设进行指导和提出建议,由此而来,可以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各阶段的教学行为。

三、 有目的有组织的实践活动促进了专业培养任务的顺利完成

实践是人们有意识地、能动地探索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分析职业中专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活动,我们可以发现,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结构为核心,经历获取知识(信息内化)储存加工信息(认知结构)运用知识(经验或观念外化)这三个基本的阶段。传统的教学中,信息的内化是一向被教育者所重视的,但外化过程却往往被忽略。故此,对于职业中专的幼儿教育专业学生,我们更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幼儿教育专业实际操作活动可以占课程设置中总课时的70%,在二年级上下学期都可以安排为期一周的见习活动。当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幼儿教育专业的兴趣可以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周,即军训结束后马上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见习活动,职业道德的培养是要基于对职业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感性经验的积累。而二年级下学期的实习可以安排为整整两个月,较有时间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每一学年的寒暑假中,学生都可以到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活动,一年级是扮演的是教师助理的角色,到了三年级,也就可以带薪顶岗工作了。此外,在平时的教学中,各科任教师还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安排到幼儿园或其他相关的地方进行参观学习。由此一来,这种主观见之于客观、主体作用于与客体、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地促进了教学相长。

四、 科学合理地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生活是提升学生各项能力的有效途径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9篇

1.1课程设置与就业脱节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普遍存在“重专业技能,轻育儿知识”的问题,导致毕业生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够设计较相对完善的教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知如何遵循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开展教学,以及幼儿能接受的方式和途径进行引导以实现教育目标。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以传授为主,教师作为知识的传达者,不仅需要具备完备的理论知识,为了教学的顺利进行,还应具备扎实的教学技能,如标准的普通话,流畅的钢琴演奏、优美的舞蹈动作、绘声绘色的故事讲述等等。随着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幼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作为观察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参与幼儿的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除具备基本知识技能外,更需要仔细观察并准确把握幼儿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过程,给与适时的支持和反馈,科学的引导儿童健康成长[2]。如果幼儿教师培养课程中仍沿用已有的体系,重点培养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忽视对幼儿心理发展知识的传授,在不了解如何保护并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如何与幼儿进行交流等前提下进入幼儿园进行教学活动,势必无法适应当前的幼儿园教学。

1.2课程内容与实践脱节《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提到,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3]。实践、实习是将课堂中学习的理论性知识转化为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桥梁。理论与实践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理论知识不断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并得到实践中进行检验和升华。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幼儿心理学或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大部分高校的必修课,但该课程的教学大多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以考试成绩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缺少配套的实践练习。理论知识依托实践的平台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如对于学生是否能在幼儿园教学实际应用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开展教学互动,是否能准确识别幼儿的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是否能够对出现行为问题的儿童进行科学的咨询和干预这些与实践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观摩、反思和练习。

1.3专业课程结构与社会需要脱节高校的课程结构基本分为三个模块: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虽承担不同功能,三个模块的内容相互补充,构成完整的课程结构。在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中,专业课模块多开设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史、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幼儿歌曲、舞蹈创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其中关于幼儿心理的课程多关注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年龄特点,只是对心理发展的整体框架进行的概括性的介绍,而对于如何创设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问题情境、如何通过课堂设置和教学组织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如何有效甄别、疏导幼儿的情绪和心理问题、如何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这类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并未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中。近年来,多起虐童案呼吁人们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以及教师对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3000名4-5岁的幼儿心理健康调查显示,18%的幼儿有不良习惯,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5.8%的幼儿焦虑、紧张,20%的幼儿表现多动、坐立不安[4]。由此可见社会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是教育者更应该是一名儿童心理咨询师,不仅了解心理发展的知识,更要全面了解教育心理学、心理咨询和诊断以及特殊儿童的心理等知识,能够结合心理规律进行教育,促进幼儿认知、情绪、社会性等各方各面的发展和完善。

2基于工作过程的学前心理学课程改革措施

2.1专业课程目标职业化

随着学前教育的和发展,当前高校学前教育的毕业学生主要从事的职业是一线幼儿园教师,而优秀的一线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当前的幼儿园教学为教师提出了何种素质要求,都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需要考虑的问题。“知识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幼儿园课程改革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5]。传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是必须的,但仅具备这些还远不够,分析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过程,幼儿园教师更应具备以下能力。首先,幼儿教师应学会如何尊重儿童,以幼儿为主体,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其次也应该学会如何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掌握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有助于教师依据其接受水平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幼儿发现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如果问题情境设置过难,幼儿较难从中吸取知识,更有可能会损害幼儿的自尊心;如果问题情境较易,幼儿无法从中获取新知识,容易打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再次,准确识别幼儿的行为问题和适应。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教师作为幼儿园中对儿童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应具备相关幼儿心理咨询技能,观察并识别幼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干预或向家长进行反馈。结合幼儿教师实际工作过程所需具备的能力,制定合理心理学课程培养目标,促进毕业生有效就业,及时补充幼儿教师队伍。

2.2专业课程内容多元化

基于工作过程的心理学课程体系应围绕教学实践对幼儿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一方面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添加新的相关课程。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开设《学前心理学》、《幼儿心理学》等,在学生未具备相关心理学基础的前提下开设,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所开课程中的专业术语,从而影响课程的学习质量[6]。因此在专业课开设之前,开设《普通心理学》或《基础心理学》等基础性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性的知识铺垫,提升学习效果。开设《教育心理学》、《幼儿心理咨询与治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促进学生完整的心理知识体系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使幼儿心理教育渗透于幼儿园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整合已有的课程体系。对已开设的课程进行梳理,基础性学科开设时间要早于专业性学科,其中交叉内容避免重复,关联性内容可结合讲解,促进学生知识网络的形成,如幼儿心理咨询案例中,遵循幼儿发心理展中何种理论依据等。

2.3专业课程形式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形式中,传统的讲授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对幼儿教师提出的多种能力素质要求,因此在高校教学中,应增加程序性知识的教学,变传统的课堂内讲授式教学为课内外结合,集案例教学、情景扮演、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教学方式。

2.3.1采取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吸收

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心理学课程目前大多采用传统的“课堂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对于幼儿的心理发展的过程、阶段,对于幼儿问题行为的表现和诊断标准也仅停留在文字层面,只是单纯的对知识点进行识记,而学生运用心理知识促进幼儿发展的能力的提升有限。在课堂内教学中,教师应变单一的知识讲授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幼儿心理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课题研究、情景扮演等。学生有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吸收者,学生可以对知识点或某个心理行为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促进学生思考、提升而非知识的简单记忆。此外,知识的组织方式也可采用专题形式,对每个专题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如幼儿入园焦虑,提升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3.2采用分散实习,提高实习成效

实践、实习时学生将学校教育与幼儿园工作有效连接的途径,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得到提升。为提升实习的效果,教育实习、见习可采用分散实习的方式,将教育实践实习的时间分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每个学期。如学习学前心理学知识的学期中,将理论的学习与幼儿园观察结合,实地观察幼儿语言、情绪、社会性等的发展特点;观察幼儿的一日生活,思考其中渗透的心理学知识及教育意义。除此之外,实地实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流程、工作职责以及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有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提高职业认同感,促进职业发展。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心本课程;教育生态环境;家园合作;身心健康成长

近几年,我园发现幼儿自我意识过强、自信心不足、不能与人合作等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正在呈一定的比例上升。甚至个别幼儿暴露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是一个简单地问题了,成了家长和老师共同忧虑的问题。大家深深感受到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已成当务之急。为此,我们幼儿园申报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之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这一课题研究。我们班有幸成为课题研究试验班,经过2年有计划、有目的的尝试,已初见成效。下面就怎样加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我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优化教育生态环境,重视感染熏陶

瑞典教育家爱伦?凯指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现代的幼儿教育实际上就是环境教育,环境对人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就年龄而言一般是成反比的,年龄越小受环境的影响就越深刻。为了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我把优化教育生态环境放在首位。

教育生态环境指的是营造一个把教育的物理环境、教育的心理环境和教育的社会环境三者联结成和谐有序、共生共享的一种生态型的简化、净化、美化和社会化的环境。个体的发展就是他们利用和改造环境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在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中,积极开发和利用环境因素,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一)创设自由宽松的教育物理环境。

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这种心理环境让幼儿能够感受到自由、宽松、和谐的气氛,是培养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活动室内外及周边自然、社区等环境,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拓宽幼儿的活动空间。例如:在室内,设置了便于幼儿随时阅读的书架,便于幼儿自由取放的开放式玩具柜。在室内、走廊等地方,还设置了多种活动区域。我们还张贴了许多条鼓励性的语言,如:我是个会分享的好孩子!我今天又进步了!学习本领,我最棒!有朋友和我一起合作,真开心!……激发孩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另外还在班上开设“好孩子成长乐园”贴图表,幼儿每次上完心理健康后,就把获得的贴纸贴在成长乐园上,满十个贴纸可以换取一个奖章,学期末按奖章的多少排名换取礼物;每周心理健康课上评出的“小天使”还可以在贴图表上自由展示自己的作品(如手工、绘画、照片等),并担任一周的班长,协助老师管理班上大小事务,让其充分体验到成为“小天使”的荣誉感,这里成了孩子们最爱的区域。

(二)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心理环境。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幼儿期幼儿的情感是十分脆弱的,容易受到伤害,教师应从尊重、关爱、理解、帮助等多种角度去感化幼儿、教育幼儿,成为幼儿生活中的楷模、学习中的伙伴。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第二,要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在于教师如何引导。现在的独生子女,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什么都是“我的”,“我要”很霸道,不懂得互相谦让。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引导幼儿互相谦让。例如:吃点心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就开始争先去拿点心吃,这时教师不能让孩子放任自由,及时引导幼儿有秩序地拿点心吃,甚至拿不到点心的,小朋友要帮忙拿,互相谦让、互相帮忙;小朋友进洗手间时教育幼儿不争先、不推挤、不争抢位置;吃完点心玩玩具的时候,出现争抢现象,老师要及时地教育幼儿要懂得把玩具分给同伴玩,或者和同伴一起玩;同伴之间引起纠纷人时,老师要站在公平的角度去处理问题,并教育幼儿要与同伴友好相处等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可以随时教育幼儿,引导幼儿了解幼儿园是一个集体,是小朋友的另一个家,小朋友在一起是好朋友,好伙伴。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幼儿日常生活的个环节当中,进行接触与交流,教育幼儿要与同伴和睦相处,在同伴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

(三)创设良好社会环境。

家园配合,也是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是幼儿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没有谁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如果教师注意对幼儿鼓励、表扬,家长却时常随意贬斥、否定幼儿或者教师注意给幼儿创造锻炼的机会,幼儿回家后家长却什么也不肯放手,不让锻炼,是不可能培养和建立起幼儿的自信心的,所以家长在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在家园共育工作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我通过家访、校讯通、家长会、家长园地等各种有效途径,深入了解幼儿及家庭情况,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表现情况及了解幼儿的在家表现情况,以利于教师了解情况,更好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延伸。让家长了解孩子心理特点,分析优势和不足,并和老师交换意见,共同制定帮助孩子完善心理品质的措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

上学期我们对家长进行调察问卷,取得家长的认同及配合,结合家长反馈的信息共同探讨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本学期我们还举行了《心理健康课》家长开放日活动,活动结束时我们马上进行了家长反馈调查,家长都反映了幼儿学习心本课程以来的不同进步,绝大部分家长给了本次活动积极的肯定,十分满意度达到95﹪.当然,家长们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有的家长提出可以给家长更多地参与到活动中的机会;也有家长提出课堂中望老师对经常不举手或少举手的孩子也能多邀请他们回答问题,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锻炼他们的胆量,多鼓励他们讲话;还有的家长希望每个星期能增加这门课的课时……我们会对这些建议认真反思对待,让每一位孩子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此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教师自己对心本课程的教学组织能力,而且也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在课程中的表现,并亲身参与到活动中,促进了家长和教师的沟通交流,把家长、教师和孩子们的心连在了一起。

二、上好每周的心理健康课(团辅课)

(一)课程的特点和意义。

我们研究这一课题,有同步的教材就是《心本课程》。幼儿心本课程与普通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除了普通课程都具备的教学路线外,还有一条内含的心理路线,采取的是双线教学,让孩子能更加受益和真正出现良好的变化。心本课程的核心是幼儿团体辅导,就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所有幼儿围绕某一个共同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观察启发学习,实现团体对幼儿观念、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心本课程的每个环节都是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其内心的心理需求来设计的。

幼儿心本课程环节主要分为开园乐、教学主体和结园乐三部分。

开园乐的目的是为了组织和营造团体的动力和团体氛围,为后面的教学做必要的铺垫。此环节我们每学期都选不一样音乐,让孩子在歌舞中尽快融入团体氛围当中。

结园乐的目的有2个,第一个是通过贴纸来评选津心小天使,让她感受到被同伴认可的莫大荣誉感。第二个是隆重的颁奖仪式,本节课获得最多贴纸的幼儿当选为“小天使”,让小班长为其戴皇冠、披风、权杖,让其他伙伴真心接受并祝福“小天使”营造“努力荣耀共分享”的氛围,让孩子产生都想当小天使的动力,为下节课积累动机。

心本课程的教学主体也是这个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以“行- - -情- - -知- - -意”作为教学结构模式。先由老师创设开放性的团体活动吸引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们将个人的体验在团队中分享和互动,这个环节很注重孩子的体验和分享,让团队对个人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实现让幼儿感悟活动中强调的知识和行为。如:我们在家长开放日展示的一节心本课程的改编教案《我爱我家》,活动的目的是鼓励幼儿继续积极自信表达,在集体面前大胆分享自己的家庭,并体验与父母、同伴共同参与活动的乐趣,让幼儿更爱自己的家人和班集体。本节课是为了增进幼儿对自我的认识,并通过分享家庭成员的故事经历,让幼儿明白自己的家庭成员都是与其他人有所不同的,初步在团体中分享个人经验。这就体现了行和情的部分。而后面的分享环节,同时让家长参与到心本课程的活动当中,更安全的增进幼儿与家庭(“小”的家)、班级团体(“大”的家)的连结,让孩子们更爱自己的家庭和班集体,这就是知和意的部分。幼儿在逐步完善对自我所处家庭及班集体中关系的认识过程中能逐步培养自尊、自信的发展,能很好的体现心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课程的收获。

经过两年心理健康课的开展,大大促进了我班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突出地表现在自制力和坚持性方面,幼儿在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和认知活动中已明显地表现出自我控制能力和坚持性的品质,如能克服外界因素以及个人愿望、情绪的影响,遵守游戏规则和活动纪律,能以集体和他人的利益约束自己的行为,能克服一定的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等。另外,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也常常表现出认真,专注以及愿意接受挑战的自信态度,做事力求取得成功,并为取得成功感到愉快。这些品质,让我们班的幼儿在幼儿园举行第八届小星星诗歌故事表演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幼儿围棋赛获得团体特等奖,六一体操比赛一等奖,还荣获2011年度中国心理学委员会颁发的“心理健康教育先进班集体”奖等,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朝气蓬勃、自信的班级凝聚力。

三、日常生活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幼儿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除了上好每周的心理健康课,我借鉴他人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在班内开展了一些活动,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一些问题,而且效果很不错。大班段开展的“赞美时刻”活动,例:老师利用晨间谈话或餐前餐后的一段时间,让幼儿互相赞美优点,老师也参与其中,赞美的范围很广:谁做了好事、谁爱动脑筋、谁讲故事讲得好或有进步了、谁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反正可以是小朋友的点滴进步,也可以是小朋友微不足道的特长;又如在班上以“心情角”为依托,帮助幼儿建立关心、友爱、健康的情感。每个孩子今天早上的心情是高兴、平静还是生气,老师只要观察“心情树”、“我的心情”板块里的“心情娃娃”、幼儿自画像和幼儿照片就知道了。我还在美工区为孩子们提供各种画纸、笔、“出气筒”、小水桶等,供幼儿不高兴时自由进入,乱涂乱画,借此发泄心中的闷气。比如我班的那个“我和镜子说悄悄话”,我在里面放上了一面镜子,每天早上孩子来园时,就可以去那和镜子说说自己的悄悄话。一方面孩子的情感有了一个宣泄和释放的地方,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孩子们特别喜欢 “心情屋”。“心情角”“心情屋”活动的建立,能让教师及时发现幼儿的情绪,了解最需要开解的孩子,分析原因,用心帮助、解决孩子们的困惑,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让孩子在幼儿园的每一天里都过得幸福开心。

结语: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幼儿的整体心理素质,将随着人本思想的日益深入人心,随着生命教育的日益重视,随着基础教育的低龄化倾向,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热点。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所以,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幼儿心理健康的养成不是一个游戏、一个活动、一个故事就能解决的。为了把幼儿心理健康工作做的更好,我会坚持不懈的把工作渗透到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中去,深入研究和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持之以恒,努力把我们的孩子逐步培养成身心健康发展的新世纪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欧新民.《学前儿童健康教育》[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2]《心航拾得》优秀结业作品集,广州津心教育编制。

[3]《培养孩子自信心》中国长安出版社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游戏教案范文 下一篇: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