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教师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2 21:30:00

乡镇教师论文

乡镇教师论文范文第1篇

作者:张俊丽 李燕 蔡曦卿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目前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校领导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校领导对培训的认识不足,严重影响了学校对教师教学理念、教育技术水平的重视程度[4],导致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开展“国培计划”前,参加培训的老师,有近1/3的老师表示学校领导同意来参加培训,原因有:学校经费有限,不愿意让老师外出;面临会考,师资紧缺;老师出来参加培训后,没有人顶替老师的上课任务等等。要想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首先是要从观念转变,领导尤其是中小学校长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素养,带动教师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否则,再多的培训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培训课程设置缺乏新意和针对性培训质量的关键所在是培训的目标和内容,只有符合教师的需要培训才有针对性,才会调动教师的参加培训积极性和兴趣。然而目前的培训在开展之前,培训机构没有对教师的培训需求和培训期望做充足的前期调研,只是按照培训机构的安排进行授课。有些专业理论都应该是教师已经具备的知识,重复的讲解使教师感觉培训乏味,让教师对参加培训失去信心。在培训方式上,培训模式比较单一,采用传统的专家授课制,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需求差异,最终导致培训达不到理想效果。培训后期跟踪服务不足培训后跟踪是检验培训成效的关键,是培训效果的有力保证。目前的培训项目,大多数随着培训课程的结束而结束,而对教师后续发展的关注较少。教师在参加培训后是否能将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后的教学中,是否有能力传授给其他老师,从而带动其他老师,在提高自己能力的同时,也让大家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应用新技术和方法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缺少能够交流问题的平台,而阻碍教师的积极性,使后续能力的提高得不到保障。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对策

在国家重视教师能力提升的同时,中小学校也应该建立健全的教师培训激励机制,使教师在参加培训后,既能提升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又能在培训后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在日常的教学中,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另外,在教师参加培训的同时,学校应分担由参加培训产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以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选择适合农村教学实际的培训资源优质的培训资源是培训成功开展的重要保障,对培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培训开展前,应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前期深入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细致的分析,了解教师的基本情况、能力现状、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等。紧密联系新课程教学,针对教师的情况设计培训方案,建设优质的培训资源。加强校本培训,以参加培训的教师所在学校为基本单元,以学校和教师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学、科研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教师所学到的教学技能和理论能迅速地与教学实践相结合[6]。建设针对农村教学实际的培训资源,将多媒体学科素材资源按照学科划分大类,再按照教学大纲和学科课程目录体系进行归类,这样容易被培训学员所接受,并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构建网络培训与交流平台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涉及范围广,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师需要不同的学习资源。限于农村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素材、案例等丰富的培训资源无法在短期内为每个学员所获得。可以通过构建网络培训与交流平台,大量的培训资源可借助平台得以共享,从而大大提高资源的丰富程度。同时对平台的资源经常进行更新,使新的培训资源和信息能够及时地传送到学员的手中。通过构建网络培训与交流平台,可以弥补集中式培训时间短的缺点。培训结束后,教师以及学员可以通过培训平台进行长期的交流,解决学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巩固培训成果,从而延伸培训时间。在现有的集中式统一培训中,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员交流的机会非常有限,大部分学员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困惑,分享自己的培训成果和教学经验。而利用网络这一大众平台,每一位学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成果、参与培训交流。网络平台的应用将极大地扩展学员的交流空间,充分发挥出学员的主体能动性参加集中培训的学员之间能通过平台进行进一步的交流,不同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同样可以参与到学习交流之中,更进一步地扩大了学员交流的范围。采用活动化的参与式培训方式在良好的网络平台和丰富的培训资源的支撑下,可以引入更多的培训方式。参与式培训即为一种新的培训理念下的培训方式[6]。参与式培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参与者在培训活动和培训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获得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提高。参与式培训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学习热情、已有经验和发展潜力。在参与式培训中,对真实案例的研讨,能够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克服以往培训中所学知识因为没有联系实际教学而缺乏良好的操作性,无法直接迁移应用到日常教学的缺陷。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非一朝一夕的努力就可以提高的,需要经过各有关部门的努力,解决现实的问题,为促进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和保障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乡镇教师论文范文第2篇

4、教育质量:在校学生品德评定合格率为100%;毕业生体育合格率为100%,教育质量稳步行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靠教师队伍的努力工作来实现。校长工作的重心是组织好队伍建设工作。我校的队伍建设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抓: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二是教育理论知识更新;三是专业技能培训与提高。三个方面的工作主要通过校本培训活动来实现。

(1)抓教师的从业从教能力的提高。教育教学工作关系着千家万户,千家万户的希望寄托于学校。通过政治学习和教师自学,并充分利用“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契机,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增强了整体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业务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需要。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年来我们充分利用每周的教研活动和校本培训时间,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业务能力技能培训,开展传统课型与新课型、传统教法与新教法的分析研讨,备课,进行教育理论、教师论文写作专题讲座。开展常态课、听评课活动及全体教师参与的课堂教学竞赛,并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促使教师尽快成长。今年,我校请来两名专家到学校举行讲座,送出50余人次到州外参加不同类别的学习。

乡镇教师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更新发展迅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方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巨大变革,传统的图书馆储藏信息的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社会以及人们发展需求,将大量时间浪费在对信息资源的查找方面是不可取的。在这种大背景下,不受时间、地点、空间、借阅等条件限制的一体化个性信息服务,由于具有信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可以极大的节省人们查找信息资源的时间,方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查询到需要的信息,被人们所期待。这是传统的图书馆所不及的,也是单纯档案部门的工作无法实现的。所以,将信息资源有效整合,是快速实现信息共享的有效手段。图书馆和档案馆作为高校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也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走一体化发展之路,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

一、高校档案、图书实现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全面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的进步和发展,通过互联网查询所需要的信息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到档案馆或者图书馆查询信息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需要,对于原始档案信息、系统理论方面的知识以及参考资料的查询非常不便。然而,从宏观角度来说,图书和档案管理工作从本质上说都具有专业性和服务性的特点,都具有为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信息保障的职能。从微观的角度来说,图书和档案信息都具有为不同读者和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能,信息在利用的过程中才能发挥其价值,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会反过来促进图书和档案发展的一体化。

(二)实现资源共享,节约成本

数据库的建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工程,为充分发挥高校图书和档案的价值,将图书和档案纳入高校的数据库是重要举措。第一,将两者有机结合建立数据库能够实现信息资源与文献资料的共享、方便管理,为高校的科研工作更好的服务;第二,网络技术与信息资源的整合有利于建立一个完善的检索体系和检索平台,将图书信息、档案信息电子化,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使用网络链接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另外,数据库的建立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实时更新,为早日实现图书档案的一体化提供条件;第三,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积极使用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将图书、档案有机联系,加快图书信息与档案信息的电子化和专题化建设,加强信息网络服务,尽可能的满足学生、学校以及社会的发展和科研需要。

二、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图书档案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信息意识缺乏、计算技术水平较低的问题,缺乏对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引入,限制了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步伐;第二,硬件条件不足且更新缓慢,远远达不到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的要求;第三,没有认识到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的重要意义,缺乏长期的规划和管理。

三、实现档案、图书管理一体化的有效依据

图书、档案的共通之处是建立图书、档案信息一体化的有效依据,两者的共通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图书和档案在检索方法、组织方式、加工处理、保护与管理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的利用方面的共通点为实现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创造了条件。从本质上说图书、档案都是通过为用户提供信息和材料的方式服务的。除了共通性之外,图书和档案又具有各自的优点和特性。比方说图书是对文献资料的总结、归纳、整理和编撰,所含信息量丰富、内容齐全,包含所有学科,系统性强、理论性高,一般情况下是对客观事物或者客观世界中客观规律的描述,探讨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档案具有原始性、真实性、可靠性的特点,一般就是对人类信息活动的客观记录,因此,图书和档案具有很多共通之处,这为档案、信息一体化的建立提供了条件,两者各自的特性又有利于优势互补充,将图书、档案信息的作用和效果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四、高校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措施

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是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自建数据库的发展较快,自建数据库通常都是以高校自身图书档案管理的特殊性为依据建立起来的。很多高校的自建数据库包括自行开发的报刊、文摘、书本、学位论文、教师论文等;部分高校将档案管理的工作划分到图书管理名下,虽然与一体化的管理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在具体做法上已经开始融入数据库的建立,统一化检索、统一化管理、统一化服务;还有一些高校利用图书和档案优势互补的特点,将连着的特点结合起来,努力挖掘本校优势和特色,将特色资源的开发范围进一步扩大,比如说建立学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历史发展资料和图书数据库、教师论文数据库等,客观上促进了高校图书档案管理的一体化。

综上所述,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要实现图书、档案管理的一体化还具有很大难度,图书、档案管理的一体化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数据库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为图书、档案一体化的建立提供了条件和基础,相信不远的将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下,高校图书和档案的一体化管理最终会实现。

参考文献:

[1]苏雪梅.新形势下乡镇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新论[J].兰台世界(中旬版),2013(10).

[2]金娟.信息时代高校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构想[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3]钟均志,李凤莲.高校档案、图书、情报不能一体化管理――与王芊同志商榷[J].机电兵船档案,2012(14).

[4]杨新开.浅谈新形势下的图书档案工作[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

乡镇教师论文范文第4篇

你们好!

转眼一学年就将结束,一年来,我的工作得到上级领导和学校领导以及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这一学年的工作,我心中经常在反思,我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应该做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做好了什么?有了这些追问,使我的工作和我的生命就更有意义。从事教导主任工作的一年来我感到非常有意义,因为我可以用我的知识、智慧、情感和我一生中最旺盛的精力和体力,为自己留下一些或许对未来有用的东西,在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工作以后,从中我也感受到工作的快乐。为今后更好的工作,现将一年的工作作个汇报:

一、作为教师,我坚持读书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教学是一项需要爱心与智慧的工作,教学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需要依靠智慧来解决,智慧来自细心的观察,来自于勤奋地读书、勤奋地工作,来自于不断地反思,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我爱读书,再忙的时候没有放弃读书。一年来,我通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李希贵的《学生第二》,黄爱华的《黄爱华与活的课堂》等教育专著。同时在市教研室ME博客网注册的博客文章以达82篇,点击率以突破一万,在网上我结实了芳等名师,从他们身上我学到许多,也找到自身的不足。

因此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努力转变观念,坚持与学生平等相处,鼓励他们谈自己的想法,尽量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交流的习惯。我坚信:只有当学生接受了你这个人,才可能以主动的态度接受你的教育,尽到教书育人的职责。因此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学的轻松,思维活跃,能力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念,一学年来我班有近40名学生发表了自己的数学小论文。我相信,只要爱岗敬业,定会有所收获。我的精神生活中也有一份常人无法比拟的欢愉。

二、作为教导,我坚持协调与引导,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稳步前进

大家都知道教导主任的工作特点就是“烦、杂”,好在我有两位身手不凡的校长,大事他们在决策,有问题他们会提醒;我有一批年轻哥们姐们,他们教学观念新,业务素质强,语数外、计算机样样能教,我有一批个个敬业,经验丰富父辈教师。有几个需要我的“教”“导”呢?因此,我所要作的就是协调与引导工作。

1、在校长的指导下,和教研组长共同协商,制订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教研计划、青年教师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并注意总结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

2、制订教导工作方面的有关规章制度和检查考核制度,负责好教学工作的学月常规检查,期中抽测和期终检测工作,为学校考评教师提供依据。

3、组织、指导、审查各年级教育活动计划,各教研组教学教研计划,组织全校教育教学研究和经验交流,组织检测,审批试题及质量分析,领导和指导教研组工作。

4、关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安排好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好学生的竞赛活动。一学年来我首先改革了学校红领巾广播台和升旗制度,广播台由少先队专人负责,但由各班学生自己设置栏目,自己组稿,审稿,播出,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升旗手改由班级轮值,一周由一个班级推选出有闪光点的学生担任升旗手,让升旗手的教育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组织了“国庆”书画大赛,学生课文诵读比赛、个人才艺比赛等。

5、组织好备课、听课、评课工作。组织“同课异构”研究给教师们带来很大的启发,使全校的教研热情空前提高。

6、重点抓好学生和教师的读书活动,努力形成“书香校园”。制定了学校读书活动的规章制度,每个班级都建成了图书角,并安排读书课,让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陪读,一年来,学生读书热情高涨。

7、组织人员完成“现代化教育乡镇”、学生电子档案、“普九”资料的搜集、整理、自查工作,顺利通过上级的检查验收。

三、重点抓好学校教科研工作,努力形成学校的特色

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出发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点是教师素质的提升,落脚点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从而提升师生的生命价值。为此,我们明确提出了“向科研要质量,实施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经过一年的努力,我校在这方面已经形成一定的特色。

搞教育科研,教师就必须有相应的素质,我们通过培训、学习、压担子等方法鼓励教师搞课题研究,写教学反思。本学年,我校共承担微型课题4个,占了全镇的三分之一,一年来已经获得的许多研究成果,即将结题。教师论文纷纷获奖:省级论文获奖三等奖8篇;市级二等奖1篇,三等奖6篇(包括优秀奖);市级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9篇,教学案例一等奖1篇,科学试卷一等奖一篇。论文频频发表:教研文章:《小学教学参考》和《新课程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发展》共3篇,《教育研究》8篇。教辅文章:在《小学生数学报》、《数学辅导报》、《少年智力开发报》《快乐数学》《数学大王》《数学小灵通》《小学生必读》《国际教育周刊》等发表四百多篇,教师竞赛屡屡获奖:在市级课堂竞赛中我校获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3人次,其中本人获奖7篇,发表教海探航2篇,教学随笔一篇,教辅文章二百多篇;数学课获市二等奖、科学备课一等奖、科学课堂比赛二等奖、德育课件省三等奖。学生竞赛捷报频传:书信大赛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纪念长征征文一等奖1人。

四、反思存在不足,对工作负责

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断的反思-改进-再反思-再改进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完善的。反思一年的工作还存在有许多需改进的地方:

1、集体教研活动开展有力,但个人深入到班指导听课的力度不够。

2、青年教师的培养,应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走出学校,成为学校教学骨干,成为名教师。

3、为教学服务的力度还应加大,及时搜集教育信息传达给教师,教师搜集的优秀教育信息共享。组织编写复习、检测资料,提供给老师,形成良好的教育导向。

乡镇教师论文范文第5篇

一、文化立校――构建良性运行机制

为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洪江市教育局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党委书记和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负责全市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及验收工作。日常工作由基础教育股和计划财务股负责。各中小学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发展规划。教育局还十分重视过程指导和综合评估工作,出台了《洪江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评估方案》,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四大项,下设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36个。按评估标准,达到90分以上的学校将被授予“洪江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的牌匾,对“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给予奖励,并在各种评优、评先方面适当予以倾斜。

二、一校一品――让每面墙开口说话

近两年,洪江市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一校一品”即是该市规划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特点,其主旨是强调学校之景点要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各校物质文化都有一个核心灵魂,而且不追风,不雷同,体现了地域特点,折射出本土气息,并突出“五性”:历史性、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及可行性。

如塘湾中心学校的“竹诗墙”。因校园长着不少硕大的竹子,“竹诗墙”也就因地制宜而生。该墙长120米,从《诗经卫风竹竿》开始,选择了72首吟咏竹子的诗、词、曲,其中还有宝塔诗、变文诗等。这些诗篇是塘湾中心学校的领导和语文教师花了3个月时间,从各种书籍中搜寻到的。还有硖洲中学的“诗式廊”和“洪江市风光荟萃画廊”、龙田中学的发明苑和论语苑、龙田中心小学的“科普园”和“起步廊”等文化景观,均在“唯一”和“个性”上做足了文章。

三、铸造师魂――夯实精神文化基石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场所,教师则是文化的传播者。市教育局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编辑了《洪江市教育教学手册》,各校均根据该“手册”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下班辅导等方面进行整体量化;同时,还在教师中深入开展“写一本优秀教案、写一篇优秀论文、上一堂优质课、转化一个问题生”的活动。

为实现师魂引路,洪江市制定并下发了《教师职业道德“十严禁”》和《教师文明用语、禁忌语“双十条”》等师德规定,严格实行“德育工作首问责任制”和“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市教育局组建师德报告团,在全市作巡回报告,充分发挥了典型引路的作用。同时,还出台了《洪江市“五星教师”评估方案》和《“五星教师”评估细则》,从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分别评出10名星级教师,星级教师实行动态管理,一年一评;下发了《关于小学教师晋升中级职务实行考试的通知》及《城区、城郊学校空缺岗位进人实行考试的通知》,明确规定小学教师晋升中级职务和农村教师申请进入城区学校工作必须进行考试;大力推行教师“立体式”评价制度,制定《洪江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细则》,按“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教师”、“家长评价教师”的方式,实行每月月评、每期总评。

为了打造过硬、稳定的师资队伍,洪江市还把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摆在首位,努力树立三种意识。一是民主管理意识。要求各中小学必须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参与决策、保障教职工权益等方面的监督作用,学校所有重大问题都要提交支部会议、行政会议、教职工代表大会或教职工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二是以和为贵的意识。严格要求各学校尽一切努力解决教师的住房、医疗保险、福利待遇等基本需要,并及时采纳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实现领导与教师之间的“人和”、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人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和”。三是教育服务的意识。在全市教师中广泛开展“教师走下神龛,全心服务学生”的教育服务大讨论活动,收到教师论文4000余篇,从中择优选取30余篇编成《教育服务优秀论文选编》一书。

四、彰显个性――让每颗心开出美丽的花

校园文化建设为的是让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洪江市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在各中小学广泛开展“五小”(学校小主人、同学小伙伴、教师小助手、家庭小帮手、社区小公民)、“六节约”(节约一粒粮、节约一张纸、节约一滴水、节约一截粉笔、节约一分钱)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同时,该市注重发挥社会、家庭的教育作用,在各中小学共建立了家长学校30余所,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协助学校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使家校文化融为一体。学校还聘请校外辅导员,如请司法局局长上法律知识辅导课,请交警中队的队长作交通安全知识讲座等。

近几年,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洪江市的活动文化彰显出鲜明的个性。

一是以学科性活动为基础。各校纷纷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和各种社团,广泛开展各类学科知识竞赛,使课内与课外相互融合。如黔阳一中、黔阳二中、安江二完小等学校在成立各类学科兴趣小组的基础上,分别组建了“春蕾”、“热土”、“苗苗”文学社团;黔阳二中利用文学社团大力开展“传统楹联”教育,被湖南省楹联协会定为“中国传统文化楹联教育基地”并予以授牌;安江二完小“苗苗文学社”被评为“湖南省十佳百优文学社”,社报《苗苗园地》获得了“全国文学社优秀社刊(报)奖”。

二是以实践性活动为主体。双溪中学学生自2003年以来,便坚持对乡镇生态保护及沅江水质污染进行调查分析。2004年,该校环保小组撰写的《关于野羊、野猪绝迹的调查与分析》一文获湖南省环保调研成果一等奖。《沅水流域水质污染调查报告》引起了镇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镇政府由此出台了治理河流污染的“六条暂行规定”。硖洲等8个乡镇的学校均精心制作了“珍惜绿色、保护古树”的宣传牌,并将宣传牌挂到了本乡镇和邻近乡镇的古树上,使古树有了“娘家”。位于雪峰山下的雪峰中学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小组”,组织学生进入大山,探寻雪峰山物种分布和生长状况,学生撰写的调研报告成为洪江市雪峰山申报“湖南省森林公园”的佐证材料。

三是以传统性活动为核心。洪江市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和纪念日,大力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精心组织专题月、专题周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就,如安江一完小被团中央授予“中国少年先锋队红旗大队”称号。同时,该市还经常邀请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工人等“五老”到各校进行革命传统和革命故事讲座,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市教育局每年都组织“中华魂”读书、征文比赛活动等。

乡镇教师论文范文第6篇

作为一位乡中心小学的领导班子成员,政治思想不但要合格,而且还要不断地进步,然后才能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任职以来,我认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八荣八耻”观念和素质教育理论,教育管理观念不断更新;学习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政策法律法规,依法治教的水平不断提高。在不断学习的同时,我在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中,身先士卒,做好老师和学生的表率。

二、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不研究教学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的教师,教研管理人员不进行教学研究就不是一个好的教研工作者,特别是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任现职以来,我一直在致力于教学上的研究,认真组织开展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工作成效明显。

1、开展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的研究,为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条件。我们农村小学,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根深蒂固,没有人去推一把是不会改变的。为改变这种局面,花香乡中心小学申请了《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的研究课题,我是该课题组织研究小组的成员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我提倡首先训练学生举手回答的习惯,然后训练小组讨论学习;在课堂上采用学生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评一评、议一议的形式。在实践的基础上我写成了《改变课堂教学组织模式,为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条件》一文,用于课题研究小组的讨论、交流和实践。经过老师们的不断努力,我们学校涌现出了较为新鲜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如:涌现出了四人小组的讨论式,课桌摆设的会议式、突破难点的表演式等。我曾用这篇论文参加了东兰县教师论文比赛和区“课改杯”论文比赛都获得了一等奖。

2、一丝不苟地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不断成长。任现职以来,我每个学期都要求教师写好教学计划、总结,认真备好课;自觉地组织教师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根据校长要求安排好教师外出学习;鼓励教师写教学论文,积极倡导教师写教学后记。以此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力推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能力竞赛活动。如几年来开展的小学生作文竞赛、小学生故事比赛、小学生书画比赛、小学背诵比赛等。设法通过学生的比赛来让教师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从而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每个学年度,我不但自己有教学研究内容,同时还组织年轻教师开展各种教学研究活动。长期以来,我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有一些体会总喜欢拿起笔来写一写。虽然教研论文的创作总是不见于报端,但是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经过对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不规范现象的研究,我写了《提高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一文;经过小学文言文教学实践,我写了《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一文。任现职以来,我组织年轻教师对小学识字教学方法、小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读评写作文教学、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如何控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兴奋点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三、“普九”工作成绩斐然。

几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做好花香乡的“普九”验收软件工作。在工作中,我不等不拖,一直站在“普九”工作队伍的最前列,带领材料工作人员,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迎接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一)精心组织,合理安排

,做好花香乡“普九”攻坚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几年来的工作中,我首先做好“普九”攻坚的组织和安排工作。

1、 做好一年一度的年报工作布置。

每个学年度初,从东兰教育局开会回来以后,我立即组织召开各村“普九”攻坚材料工作人员会议,按上级要求认真落实会议精神。严格要求各村校做好学生就学情况造册与统计工作、坚持要求做好家访与动员学生回校工作。

2、 做好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情况的摸底工作。

2003年9月,县教育局普教育股要求各乡镇做好0—17周岁儿童、少年入学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该项工作涉及到每一位教师,要走遍每屯每户,而且教师整天上课,怎么办呢?最后我决定召开各村“普九”攻坚档案人员会议,把责任落实到村中心校,然后村中心校把责任落实到教师个人。强调各学校不能凭印象和本村在校生来造册,必须利用课余时间挨家挨户地登门拜访,确保“一个都不能少”。经过几个月的工作,03年年底全乡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情况摸底工作初告结束。

3、 做好“普九”攻坚“教育线”领导机构的成立工作。

①花香乡市级“普九”验收领导机构的成立。

2004年初,在03年度做好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情况摸底调查的基础上,为了完善学校常规管理档案和“普九”专项档案的建设工作,我协助乡中心校校长和乡党委政府组织成立了“花香乡‘普九’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并要求各村学校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小组。在此项工作中,我把档案建设的任务落实到了每一位领导和教师的身上,为2004年我乡“普九”工作顺利通过市级验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自治区级“普九”验收攻坚方案的成立。

05年中旬以后,东兰县的“普九”攻坚全面进入冲刺阶段。县教育局要求各乡镇中小学要做好冲刺阶段“普九”攻坚的工作方案。于是该项工作又落到我的肩膀上。根据上级的要求和花香乡各村小学的实际情况,我起草了《花香乡教育线“普九”攻坚迎检方案》,在方案中定下了花香乡的“普九”攻坚目标,设立了迎检工作机构。这样,在花香乡“教育线”的迎检工作中,硬件、软件有人管,有人做。同时,我还做好乡党委、政府的参谋,完成了《花香乡“普九”攻坚迎检实施方案》,为我乡“普九”攻坚迎检的冲刺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认真研究,扎实工作,为“普九”验收顺利过关而奋斗。

“普九”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例如“普九”工作中数字的建立和完善特别难做:数与数、数与“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做不好,数字便会变成空中楼阁或矛盾重重。对于我们这样没有学过统计学的教师来说,在“普九”工作中遇到困难注重研究特别重要。

1、 如何做好在外就读学生回执证明的索取工作。

花香乡的地理位置很特殊,有7个村与外县相连,有7个村与外乡镇接壤,而且外出务工者较多。所以,花香乡的适龄儿童、少年几乎要有一半在外县、外乡镇中学就读,而且流动频繁。这给我们的“回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此项工作呢?为此在校长的支持下,我就此事拿到学校班子会上进行研究。最后决定,由乡政府和学校一同派专人到各县、乡中小学索取回执。经过几天的奔波劳累之苦,“回执”工作总算顺利地完成了。

2、 如何才能解决数与数、数与“物”之间的矛盾。

“普九”工作中各种表格数字的建立必须科学。如果数字工作者不理解各种数字建立的含义,其得出的数字结果必然是矛盾重重,不可采用。为此,我多次召集各村数字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充分地了解表与册、表与表之间的联系,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建立健全各种档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如何科学地完成花香乡的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是“普九”验收最终要完成的工作,它是“普九”验收的重要材料之一。它涉及

到文字的表述、数据的准确、“普九”工作的布署与实施等情况,是“普九”验收人员了解“普九”成果的重要依据。为了确保花香乡“普九”自查报告的科学与完善。我把花香乡“普九”自查报告分为四个步骤来完成。一是“普九”自查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四率”数据由我来完成,办学条件由主管基建的覃友礼副校长来负责,师资情况由总务处韦锋主任来负责;二是把做好的自查报告草稿交乡中心小学领导班子来讨论通过;三是把自查报告交县教育局审核;四是把自查报告交乡人民政府。

4、 如何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辍学率是“普九”验收的必验数据,辍学率不达标验收直接不过关。政府与学校签订了各种责任状,学校与教师签订了各种责任状,这对控辍保学工作确实有不小的帮助。但这还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真正要落到实处还要教师认真的去做,我发现班主任工作在控辍保学工作中尤其重要。为此,我建立了学校班主任工作档案。用它来反映学校在控辍工作中所做的一切,用它来为花香乡“辍学率”达标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三)勤奋踏实,敢为人先,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

1、 走村窜校的日子。

①下队调查摸索底和动员学生返校。在摸底调查的工作中,我除了做好组织安排工作以外,还要与同事们一起利用课余时间下到村屯挨家挨户地采集,有的晚上到深夜十一二点才能返回学校。我除了承担全乡的“普九”材料工作以外,还要做好花香村的“普九”材料工作,每当有学生不来学校,我必须过问,经常与教师们一起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采取各种办法动员学生返回学校上课。

②检查指导村校的档案建设。我不知道多少次地下到各村小学去检查学校的档案建设,有时是一个人去,有时是随同乡中心小学领导班子一起去。为了如期完成学校的档案建设,曾经有几次由于没有车或不通车,我独步前往大乐、草坪、弄曼检查他们的档案建设进展情况,并手把手地交他们如何做好档案材料。今年3月份,为了不影响档案员的上课和“普九”的工作进度,我带上脸巾、牙刷连续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到各个村校处理他们摸底材料。

2、 索取“回执”证明的日子。

第一次是05年10月份,为了完善花香适龄少年在外乡镇中学就读的回执证明,我先后到大同、坡豪、长乐中学去弄清他们的去向,并且要回了一些回执。由于去年各乡镇的档案建设还不完善,所以有些还是遗漏了。06年5月份我又一次到大同、坡豪、三弄、长乐和隘洞等学校去要回执。经几天的奔波,当我回到学校时已是蓬头垢面,精疲力竭。

3、 事情千头万绪,工作通霄达旦的日子。

①汇总工作忙,造册时间紧,自查报告急,整理档案多。离06年的6月下旬还有1个多月,眼看时间将到,各种工作多了起来,工作也更忙了起来。上级连连要求上报数据,我的数据汇总工作也正在紧张的进行着,但是发现有些数据的册子还没造好,正在这时推出去的自查报告又悄然无声地回到我的手里,档案目录要求重新更改的地方又很多,而别人又帮不上忙或不愿意帮忙。为了确保任务的按时完成,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坚持不懈地加班加点,脚踏实地地干好一件件事情。在繁忙中不乱,在紧张中不慌。

②工作需要我坐通霄。

ⅰ、对回执。坡峨中学把3年来的在校生、变动生、辍学生名册整理好后,已是5月中旬。为了确保初中阶段在校生花名册与中学的回执证明对上号从而不出现问题,我与坡峨中学梁平老师用1个星期才把全乡初中阶段在校生对号完整,有两个夜晚我们加班到深夜3点钟才睡觉。

ⅱ、档案的多次加工。档案要符合验收的要求,必须要不断地更新与改进。我们每一样工作完成之后,会发现还是存在着一些或多或少的缺限,为了赶在验收之前完成工作任务,我与各村的档案员一道连续半个多月总是工作到深夜,有几个晚上一直工作到天亮。

ⅲ、档案的温习。一切档案准备就绪,验收的日子马上来临,为了确保在验收过程中万无一失,我必须充分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对已经做好的档案进行熟悉,做好随时回答检查团提问的准备。

为了“普九”攻坚,我做了一切能做的事;为了“普九”攻坚,一切能做的事我都做了。

在几年来的任职工作中,我的组织能力和教研能力得到了增强,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实践经验更加丰富,专业素质得到了充分发展。

乡镇教师论文范文第7篇

上世纪80年代,洪江教育即享有“三湘七雄”的美誉。近年来,他们又把校园文化建设搞得风生水起。

文化立校,构建良性运行机制

2003年,洪江在全市提出“文化立校”发展方略,敲响了该市校园文化建设的洪钟大吕。

市教育局局长易声庚对记者深有感慨地说,洪江校园文化建设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得益于市四大家领导的高度重视。原市委书记刘克立明确要求:“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根本需要,一定要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硖洲中学建“诗式廊”,他赋诗一首:“极目苍山远,俯首杜鹃红。瑶寨千秋景,莲台万里风。”现任市委书记胡佳武、市长杨秀涛都多次到学校现场办公,并强调全市中小学校都要打造优质的校园文化场。市纪委书记唐小兰、副市长杨勇等领导对校同文化建设事必躬亲,每一个项目的规划和实施,他们都到现场考察和指导,由此提出了“两点一线,一校一品,各具特色”的洪江市校园文化建设总体思路。

教育部门更是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己任,努力构建校园文化的良性运行机制。

2004年3月及2005年4月,教育局两次组织部分中小学校长和股室负责人,赴浏阳、衡阳、郴州、常德等地考察校园文化建设情况,之后又分别组织股室负责人、各中小学校长举办了两期校园文化建设培训班,聘请专家上课。同时在全市教师中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与推进区域素质教育关系”的大讨论,举行了“我为校园文化建设献良策”的活动,并组织各中小学校长到校园文化建设开展较早的塘湾中心学校、硖洲中学等现场参观。通过一系列活动,大家形成了“文化立校”的共识。

为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教育局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党委书记和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负责全市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及验收工作。日常工作由基础教育股和计划财务股负责。各中小学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发展规划。教育局还十分重视过程指导和综合评估工作,出台了《洪江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评估方案》,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四大项,下设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36个。按评估标准,达90分以上的学校将授予“洪江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的牌匾,对“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给予奖励,并在各种评优、评先方面适当予以倾斜。

值得一提的是,语文教师出身的易声庚局长平日里就喜欢吟诗作对,是远近闻名的“秀才”。“文化立校”战略的实施让他的“特长”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校园的每一处文化景点,从规划到建设,从形式到内容,他都以十分内行的眼光,一一拿捏到位。他身体力行,为不少景点撰写了很多高水平的诗文对联,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品味。

一校一品,让每面墙开口说话

站在塘湾中心学校的“竹诗墙”前,我们被它的魅力倾倒。

因校园长着不少硕大的竹子,“竹诗墙”因地制宜而生,从《诗经卫风竹竿》开始,选择了72首吟咏竹子的诗、词、曲,其中还有宝塔诗、变文诗等。所有的诗篇都是塘湾中心学校的领导和语文老师花了三个月时间,从各种书籍中搜寻到的。诗墙120米长,与教学楼同步建设,历时一学期,花费10万元。

据学校老师介绍,诗墙建好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所有的诗篇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给人很大的启示和想象空间,单是不同作者看问题的不同角度就耐人琢磨,不仅吸引了家长和村民,市里老年大学、教育科协的老同志也来了,甚至邻近一个县的县委书记也到这里“微服私访”,洞口县的江口镇中学、绥宁县的金屋中学等也多次来学校进行校园文化交流。

“竹诗墙”只是一个代表。近两年,洪江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也有了突破性进展。

在确立“文化立校”战略之初,洪江就明确提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三个结合”:与改善办学条件相结合,与布局调整相结合,与危房改造相结合。他们对全市各中小学办学条件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广泛论证,出台了《洪江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对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实行整体规划,按照“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五年成规模”的要求,从2005~2009年,按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轻重缓急的原则确定每年的物质文化建设主体学校,规定物质文化要实现“四化”:学校布局合理化、设施设备现代化、自然环境优美化、文化长廊知识化,按照“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分层原则,在基本满足学生学习、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一次性规划,分年度实施”,有目的地实施文化景点建设。

近年来,洪江市正在大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经过专家论证,洪江正处于桂林至张家界这一“黄金旅游线”中间的空白点上。因此,他们提出“两点一线”的物质文化建设方略,即以黔城和安江为两个基点,320国道为中轴线,将地处“两点一线”的学校作为物质文化建设的重点,努力打造优质教育旅游资源。

教育经费比较紧缺怎么办?洪江市主要通过“拨、征、捐、贷、借、免”等办法筹集校园文化建设经费,实事求是,量力而为。各校制定具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必须报经市教育局审批后方可立项,经过审定的项目必须科学预算,精打细算。依据“主件过硬,配件到位,小件求精”的原则,坚持实行“三步走”。第一步是硬件建设。几年来完成黔阳一中、实验中学、安江二完小、塘湾中心学校、双溪中小学、龙田中小学等30余所学校的改扩建工程,拆除危房21603平方米,新建校舍58670平方米。第二步是配件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学校提出了新要求:学校的电脑配备数力争实现一人一机的目标,有条件的要建成校园局域网。同时,各校的图书室、音乐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建设步伐也进一步加快。第三步是环境建设。各校的环境建设、绿化工程严格按要求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达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一花一草添光彩,一砖一瓦皆育人”的效果。

“一校一品”是洪江市规划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特点。

这个“品”字主旨是强调学校之景点要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各校物质文化都有一个核心“灵魂”,不“追风”,不雷同,体现地域特点,折射本土气息,并反映出“五性”:历史性、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及可行性。省教育厅厅长张放平曾到塘湾中心学校视察,对学校依附竹林设置的“竹诗墙”给予高度评价。硖洲中学的“诗式廊”和“洪江市风光荟萃画廊”,龙田中学的发明苑和论语苑,龙田中心小学的“科普园”和“起步廊”,双溪中学的“状元亭”“英才廊”、曲桥及文化广场,双溪中心小学的“经典故事墙”,太平中心学校的“文昌阁”“竞芳亭”“体育画廊”,红岩中心学校的红军长征文化墙,深渡中心学校的勤学诗墙等

文化景观,均在“唯一”和“个性”上做足了文章。

铸造师魂,夯实精神文化基石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场所,教师则是文化的传播者。

自2003年起,洪江全面实行“学校目标管理分级制”,把全市中小学校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学校进行分级管理、分级考核,并实行双升双降制度,增强了学校之间的竞争意识。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编辑了《洪江市教育教学手册》,各校均根据该“手册”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下班辅导等方面进行整体量化。在教师中深入开展“写一本优秀教案、写一篇优秀论文、上一堂优质课、转化一个问题生”的活动。每年均组织基教、教研、督导等职能股室,深入各中小学检查学校教学常规工作,在各校坚决落实教学常规的日、周、月检查评比制度。对教育教学质量比较落后的学校,及时进行现场解剖,帮助学校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各学校都高度重视制度文化建设,通过“革故鼎新”,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如实验中学不仅在教学管理、德育工作、教师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有完善的“管理章程”,而且建立了全员责任状,其他学校各项制度也均汇编成册。

为实现师魂引路,洪江市制定并下发了《教师职业道德“十严禁”》和《教师文明用语、禁忌语“双十条”》等师德规定,严格实行“德育工作首问责任制”和“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组建师德报告团,在全市作巡回报告,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出台了《洪江市“五星教师”评估方案》和《“五星教师”评估细则》,从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分别评出10名星级教师,星级教师实行动态管理,一年一评。下发了《关于小学教师晋升中级职务实行考试的通知》及《城区、城郊学校空缺岗位进人实行考试的通知》,明确规定小学教师晋升中级职务和农村教师申请进入城区学校工作必须进行考试。大力推行教师“立体式”评价制度,制定《洪江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细则》,按“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教师”“家长评价教师”等四种方式,实行每月月评、每期总评。

洪江把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摆在首位,努力树立三种意识。一是民主管理意识。要求各中小学必须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参与决策、保障教职工权益等方面的监督作用,学校所有重大问题都要提交支部会议、行政会议、教职工代表大会或教职工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二是“以和为贵”的意识。严格要求各学校尽一切努力解决教师的住房、医疗保险、福利待遇等基本需要,并及时采纳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实现领导与教师之间的“人和”、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人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和”。三是教育服务的意识。在全市教师中广泛开展“教师走下神龛,全心服务学生”的教育服务大讨论活动,收到教师论文4000余篇,从中择优选取30余篇编成《教育服务优秀论文选编》一书。

洪江人具有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黔阳一中为申办省级示范性中学,共投资2000多万元,而市财政投入有限,留下巨大的资金缺口。全体教职工把多年的积蓄无偿地借给学校搞建设,仅此一项就筹集资金1000余万元。实验中学坚持在师生中大力开展艰苦创业教育,学校投资新建的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也全部由教师集资修建。具有刻苦钻研的拼搏精神。教育局出台了《洪江市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各校均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出《校本教研实施方案》,各中小学校长带头参与教研教改,带头上示范课,已开展了多次“校长教学比武活动”。近两年选送部分教师的教研论文和课改教案参加各级评选活动,共获部级奖20个,省级奖38个,怀化市级奖126个。具有挑战极限的攀登精神。黔阳一中在“省重”摘牌后,优秀教师和优质生源大量外流,但该校全体师生克艰克难,发愤图强,教学业绩稳居怀化市前列。黔阳二中在生源和师资都比较薄弱的情况下,挑战极限,踏实努力,不断探索“合格+特长”的办学模式,创造了惊人的业绩,并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彰显个性,让每颗心开出美丽的花

校园文化建设,一切为的是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让他们每颗心都开花,每个理想都飞翔。

洪江市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在各中小学广泛开展“五小”(学校小主人、同学小伙伴、教师小助手、家庭小帮手、社区小公民)、“六节约”(节约一粒粮、节约一张纸、节约一滴水、节约一截粉笔、节约一分钱)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同时,他们注重发挥社会、家庭的教育作用,在各中小学共建立家长学校30余所,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协助学校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使家校文化融为一体。学校还聘请校外辅导员,如请司法局局长上法律知识辅导课,请交警中队的队长举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请消防中队的战士传授消防知识,请青年作家“小铃叮当”和同学们交流。

近几年,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洪江市的活动文化彰显出鲜明的个性。

以学科性活动为基础。各校纷纷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和各种社团,广泛开展各类学科知识竞赛,使课内与课外相互融合。黔阳一中、黔阳二中、安江二完小等学校在成立各类学科兴趣小组的基础上,分别组建了“春蕾”“热土”“苗苗”文学社团。黔阳二中利用文学社团大力开展“传统楹联”教育,被湖南省楹联协会定为“中国传统文化楹联教育基地”并予以授牌。安江二完小“苗苗文学社”被评为“湖南省十佳百优文学社”,社报《苗苗园地》获得了“全国文学社优秀社刊(报)奖”。

以实践性活动为主体。双溪中学学生自2003年以来,便坚持对乡镇生态保护及沅江水质污染进行调查分析。2004年,该校环保小组撰写的《关于野羊、野猪绝迹的调查与分析》一文获湖南省环保调研成果一等奖。《沅水流域水质污染调查报告》引起了镇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镇政府由此出台了治理河流污染的“六条暂行规定”。硖洲等8个乡镇的学校均精心制作了“珍惜绿色、保护古树”的宣传牌,并将宣传牌挂到了本乡镇和邻近乡镇的古树上,使古树有了“娘家”。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对该项活动曾作过专门报道。位于雪峰山下的雪峰中学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小组”,组织学生进入大山,探寻雪峰山物种分布和生长状况,学生撰写的调研报告成为洪江市雪峰山申报“湖南省森林公园”的佐证材料。

以传统性活动为核心。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和纪念日,大力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精心组织专题月、专题周教育活动。安江一完小被团中央授予“中国少年先锋队红旗大队”称号。经常邀请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工人等“五老”到各校进行革命知识和革命故事讲座,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教育局每年都组织“中华魂”读书、征文比赛活动等。

乡镇教师论文范文第8篇

翻开他本人的工作档案,透过那字里行间记述的先进事迹,仿佛看见―位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高大身影,再向他的身后望去,一串深深的足迹闪闪发光。

追求达目标

张积韬今年35岁,生长在延寿县中和镇的一个教师之家。受父辈的影响,他从小立志当一名人民的教师,1998年7月毕业于克山师范专科学校,如愿地回到家乡延寿县中和中学任教、从此,他下定决心干一番事业。

张积韬13年的从教生活, 可分为三个阶段。1998年8月参加工作到2001年3月,是他的业务提高期。他以“不学不进、不勤不精”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时处处鞭策自己,勤学、勤记、勤思,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函授学习,获得哈尔滨师范大学本科文凭,使他的业务水平迅速提高,成为全校教师公认的一位教学能手。2001年3月至2007年7月,是他从教的第二阶段。他走上领导岗位,担任学校政教主任兼团总支书记,成为建校以来最年轻的领导之一。他根据中和中学办学实际,采取了系列措施开展“五有五会”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五有”指心中有祖国、有集体、有纪律、有他人、有榜样;“五会”指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健美、学会创新),切实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在全县起到了示范作用。2007年7月到今,是张积韬从教的第三阶段。他挑起了该校校长、党支部书记的大梁,是全县乡镇中学最年轻的校长,仅用几年时间,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规章成大道

自张积韬任校长以来,中和中学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针对教职工建立健全了《教职工出勤奖励条例》、《班主任管理办法》、《教学常规》、《教科研奖励条例》等20多个制度。针对学生,建立健全了《学生量化管理条例》、《学生一日常规》、《学生违纪处罚办法》等规章。他与各年级分管领导班子成员研究建立了治安综合管理组织机构,构建了多方协作、齐抓共管的治安工作网络。建立健全了以校长为中心,由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年级组、班级组成的德育工作组织机构,以及学校、家长、社会三方面配合的德育教育工作网络。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学校的正气不断上升,教师的精神振奋,原来不愿学习、生活散漫的学生,有了明显进步,校园内出现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潮,学校的育人环境不断得以优化。

办学出特色

特色是事物个性最集中的表现和事物价值的最高追求,也是凝聚一所学校风格经验与创造的结晶,一个学校要发展,要成为一个地方的知名学校,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张积韬呕心沥血,经过十几年摸索尝试,终于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坚信科学的教育思想是办好中和中学的根本。在教学实践中,他深感“满堂灌”式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个性发展。为此他大胆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多次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强调“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思想,我们的教师要靠科学的教育思想站立起来”。他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了“紧扣教材、新旧联系、精讲多练、当堂巩固”的教学方法。他亲自带头上研究课,并引导全校教师大胆尝试,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先由高级教师上观摩课,再由青年教师上研讨课,组织全校教师听课评课,教育科研蔚成风气。“十一五”教研课题30多项,有90多篇教师论文在县级以上获奖,其中省级以上18篇。

推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推出了“先学后教”五步教学模式,即“准备――自学――讨论――点拨――延伸”。这五步教学模式既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2008年,学校在总结“先学后教”模式的基础上,又推出“四导、三疑、一创”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定向导趣、设问导疑、点拨导思、拓展导创;学生在学习中做到: 自学生疑、探究质疑、合作释疑、实践创新。这套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了“满堂灌”、“填鸭式”僵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应用这种模式,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感知,思考质疑,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真正实现了“减负增效”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形成新的教学评估方法。无数事实证明,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张积韬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评估方式,衡量―个教师的教学效果,不再看他的平均分,而是看他提优的实绩,补差的实效。采取这种新的评估方法,使教师在教学中,眼睛不再盯着少数“尖子生”,而是面对全体学生,从最后一名抓起,使学生人人成功,个个成才。

发挥校长的引领作用,不断创新。他还制定出本校“十二五”规划,提出一个理念、两个支点、三个目标的办学思路。一个理念:为生命奠基。两个支点:“爱的教育”、“有效学习”是教育教学两大主题,是办学理念的两大支点。三个目标:学生成才、教师成名,学校成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积韬从教13年,他不仅为学校争得很多荣誉,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延寿县十佳教师、转变后进生先进个人、优秀共青团干部、第二届“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2008年被哈市授予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素质教育优秀教师;2009年至2010年被延寿县评为规范化教学优秀校长、哈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优秀管理者、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共获得荣誉证书31本。

乡镇教师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人事制度改革; 教研组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50-002

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农村师资队伍的质量,激发内部活力,提高有限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但农村中小学不像城市,人事制度改革后激化了一些已有矛盾,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学校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现以我校为例,就农村教育现状与存在问题作一调查分析。

一、农村中学教研组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教师学历和素质不高,导致教研组整体实力较低

学历偏低和教师素质偏低,是农村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江苏省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教师队伍素质要整体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教师均具有教师资格、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60%以上、农村教师队伍保持稳定。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南京市的一所乡镇初级中学,应该是经济较发达的农村中学,而截至2009年,教师总人数为75人,其中本科49人,大专19人,中专和高中共7人,学历合格率才达90.7%,未达到教育部提出的标准。

2.专业对口率不高,导致各教研组力量发展严重不均衡

我们从上表可以看出,在人事制度改革后,学校参与教学的教师有83人次,但真正的专业对口的教师只有59人次,各学科专业对口率为71%(实际本校实有教师只有73人,多出来的10人次,为教两门课的教师,还有4人次则完全教了与自己专业没有关系的科目),这就造成各教研组的专业对口情况分配严重不均,语数外等中考中的重要科目专业教师的分配比较合理,而一些小的科目,教师专业对口情况较差。究其原因在于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后,广大教师实行竞争上岗,那么年纪比较大、教学水平比较弱的语数外教师在竞争失利后,他们的工作岗位如何安排?我所了解的大多数学校会把他们安排到相对不太重要的历史、地理、生物学科去任教,如此一来,必然会更加弱化这些小学科。如笔者所在的学校的史地生教研组共有14名教师,其中专业的只有4人,非专业的50岁以上却有6人,还有4人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的。专业化比例只占28.5%,我们南京市的历史、地理、生物还是参加中考,计入学生中考总分的,而那些不参加中考地区的农村中学的小学科教师的师资配备情况就更差了。

一个教师要进行相关专业方面研究,其前提是必须进行自己相关专业的教学,并处在和自己专业有关的教研组中进行教学探讨和研究。试想一个教师如果连自己的专业学科都教不到,那么他又如何进行相关专业方面的教学研究呢?结果就是我校在2009年教师各级赛课和教师论文获奖方面,语数外教研组的教师论文和赛课获奖数量较多且层次较高,生物和劳技信息美术等小学科的教研组在这方面的数量就较少甚至没有,这也无疑会阻碍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全面发展。

3.年龄结构分布不均匀,性别比例失调,导致教研组的发展缺乏后续力

在一个学校或一个教研组的建设和发展中,能够起到带头和引领作用的往往是四十周岁以下的教师。这批教师属于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较高,年轻的、富有闯劲的一批人,接受新的知识和信息比较快,能够较快地适应新的教学研究和改革的发展,他们才是学校中真正能够从事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的人员,这些教师人数的多少决定着教研组整体水平的高低。但我们从上表看,学校教师的总体年龄分段情况呈现随着年龄的上升,教师的人数比例在不断增加,老教师的数量呈现不断增多的现象,特别是50周岁以上的老教师在各个年龄段中所占的人数是最多的,达25人,对于只有73名教师的学校来说就占了将近35%,同时就每个教研组而言,这一年龄档次的教师在每个教研组中所占的比例也是较大的,这部分教师要么由于年纪较大身体不好不能从事教学工作,要么因为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式不能胜任教学工作,更不要说从事教科研的研究了。而四十周岁以下的教师人数只有36人,占全校总人数的49%,一半还不到。另外在一线教学人员中性别比也是严重失调,整个学校的男女教师比例为55:18,呈现男教师偏多的现象,而反观三十周岁以下的男性教师只占其中的20%,这种现象在全市农村中小学中普通存在,它不利于教研组的发展的均衡发展,也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4.优秀教师人才外流严重,导致一些教研组的水平迅速下滑

优秀教师在教研组的建设和发展中往往起到带头和引领作用,有时一个优秀教师或优秀的教研组长能带动一个教研组的发展。但近年来,由于城乡经济和收入水平的差距持续拉大,生活条件悬殊,各地尤其是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骨干教师,造成教师逐级向上流动,中西部城市的教师向东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流动,县城的向中心城市、乡镇的向县城流动,而流失的都是骨干教师。有的部级骨干教师在参加部级培训时,就被大城市挖走。这种现象被称为“教而优则进城”,如笔者所在学校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都有教师调进县城,迄今为止已达40多人,因此有一座县城学校曾戏称我校为他们的“教师培训基地”,因为他们学校有130名教师,而其中将近有30人来自我校。而这些优秀骨干教师外流后,原来以他们为核心的教研组的水平迅速下降,如我校的物理教研组的区学科带头人和化学教研组市青年优秀教师在调入县城中学后,学校的这两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研水平整体呈下滑的趋势。同时人事制度实行后,要对学校进行核编,这样就造成由于农村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多数师范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即使分配下去,也留不住。同时学校的校长因为引进新教师后会使得一部分老教师工作岗位丢失或不满岗,怕得罪人,也不引进新鲜的血液。从而造成农村中学教师素质和教研意识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

5.观念陈旧,缺乏教研和改革意识,影响教研组的进一步发展

多年以来,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养一般是师专、中师不出市,本科不出省,学生在本地区内学习,毕业后再回到原地区工作,这种封闭式的模式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十分不利。许多教师学习和工作的区域小,与外界信息沟通、交流的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学校继续教育跟不上,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教师培训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思想保守,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没有进行教科研的意识,影响着教研组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二、解决方法

1.积极推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内退力度,形成吐故纳新的机制

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就学校而言,已经面临着人员超编、人浮于事的现实矛盾,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清退那些不具备资质的用工对象;加大内退力度,安排符合条件的教师实行内退;采取有效的竞争环境与机制,调整那些没有工作积极性、缺乏上进心的教师岗位;创造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氛围,激励那些有能力、年富力强的教师脱颖而出;建立在政府宏观指导和管理下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化评价机制;以岗位职责和聘用合同为依据,建立适合不同专业技术工作特点和岗位特点的考核指标体系;全面实行职员聘任制度,在职称评聘改革中,有意识地向那些年轻教师政策性倾斜,创造有利条件,针对目前中学中高级教师名额超过上级规定额度的现实,采用“低职高聘、高职低聘”,打破职称制度的“铁饭碗”、“终身制”;制定职员条例,规范职员的聘用和管理。

2.学校领导要重视教研组的建设

现在很多农村中学只注重强调教学质量,导致教研组功能普遍被弱化,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教研组长开展各项教研活动积极性不高。但我们都知道教研组是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校本研究、培养研究型教师的最基础阵地。学校要重视并不断强化教研组工作,对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名学科、名教师,构建学习型校园,将发挥十分长远而有益的影响,校长要始终坚持不懈地加强对教研组长的培养和管理。由专门领导负责教研组管理工作,用制度约束教师,用制度激励教师,用制度提升教师。

3.选拔优秀的教研组长,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建设一个好的教研组,首要因素就是要有一位优秀的教研组长。一个优秀的教研组长有时往往能带动一个教研组的发展和进步,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在开始时选聘好,更在于后续工作过程中培养和使用好。组长不但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精细的组织能力,踏实的工作作风。这样才会有感召力和务实性,教研组工作才会有活力和持久性。

4.教研组建设要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

逐渐形成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关教研组建设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是依法治教、文化理教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强教研组建设,就必须始终深入思考,并不断践行这个问题。如我校就非常注重加强教研组内的集体备课制度,通过导学案、教学案等统一的教学方式来弥补教师业务水平的不足。首先明确教研组长是本学科学科质量的责任人。备课组长就是本年级质量的指挥员、监控者。虽然在目前情况下,有些教研组或备课组内可能存在非专业教师或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教师的情况,但如果能在教研组或备课组学内容,统一导学案,统一测试的情况下,非专业教师的上课水平和专业教师的上课水平的差距就会缩短到最小化,能较好地提高教学成绩。

同时学校层面也要构建一系列教研组工作制度。比如,教研组长月工作汇报制度、教研科研工作制度、课题实施办法,以及校本培训和教学反思制度等。充分利用现在已经实行的绩效工资制度,提高对教师教科研和先进教研组评比和考核的力度,调动广大教师和教研组长的工作热情和教科研的热情,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教研组建设的水平。

5.激发广大教师的教研热情

一所学校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有一批思想不断更新,能力不断加强的教师。因此,要打造一批科研型教师,实现科研兴教、个性强校、特色活校的目标,培育一股教研风就成了重中之重。这其中,主要是在教中开展研,在研中促进教。重点要引导教师形成以下五种习惯:一是在广泛听取老师们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好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在实践中狠抓落实、检查、交流、示范等工作,养成提前计划不断修正的习惯;二是扎扎实实落实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教研常规,养成不拘形式自觉强化的习惯;三是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和科研方法,养成读书学习不断进步的习惯;四是大力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等教研活动,实现校本培训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反思为主体的转变,养成集思广益善教勤思的习惯。五是从教学实际和各人的特点出发,选好课题,制定措施,开展实践探索活动,养成课题带动新老互促的习惯,最终实现工作绩效最优化。

三、展望

乡镇教师论文范文第10篇

一、基本情况

从这次调研情况看,近年来,我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先后制定并实施了《xx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xx区关于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实施意见》和《xx区关于进一步落实乡镇街道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等多项举措,全面提高了教育现代化水平。全区教育系统干部教职工也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坚持高标准均衡发展、实施高水平素质教育,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我区在教育经费的拨付上采取专项管理的方式,2004年至2007年教育财政拨款分别为3.03亿元、3.61亿元、4.28亿元和5.23亿元。2003年以来,在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中全区累计投资6.28亿元,兴建了村小教学楼54所,城区示范性中小学校5所,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学校总数从300所降至221所,楼房化率从48%提升到78%。2003年至2005年,全面实施了“双高普九”工程,2005年至2007年又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备装备建设工程,全区在添置教育教学设备上共完成投资6000余万元。此外,投资0.85亿元建成了青少年活动中心,投资700余万元实施了国防教育和劳动教育基地规划改造工程。

(二)师资素质不断提高。一方面,实施了干部执政能力培训工程,推进基层校长竞争上岗,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另一方面,推进实施了《xx区教师队伍管理办法》、教职工全员岗位聘任制、教师竞争上岗等多项人事制度改革措施。特别是制定并落实了《教师周末研修制度》,从2007年起,结合教师第四周期继续教育,组织教师利用教学周双周的周六,对教育理论、教学艺术进行集中学习、备课、研修。定期组织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区内名师到乡镇街基层学校讲学。全区幼儿园、小学教师大专率分别达到60%、77%,初中教师大本率达到75%。通过选拔、培训、考核,建设了一支由15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60名区级骨干教师、1210名乡镇级骨干教师组成的骨干教师队伍。2003年以来,全区先后涌现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部级模范教师1名、部级优秀教师2名、市级优秀教师65名。

(三)教育质量内涵不断丰富。全面实施了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了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目前全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分别为100%,初中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3.65%。加强品牌学校建设,创建市级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校52所,区级优质初中校13所。

(四)充分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利。我区在2006年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从2007年开始率先实施了十二年免费教育。十二年免费教育对象为高中阶段就读的学生,2007年完成了对贫困家庭学生免收学费、课本费,补助住宿费,2008年对除贫困生以外的所有学生以就读学校学费标准的30%进行减免,2009年对除贫困生以外的所有学生以就读学校学费标准的60%进行减免,2010年对所有学生以就读学校学费标准进行减免。从2007年至2010年区财政每年的投入分别为256万元、1100万元、1944万元、3070万元左右。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通过调查分析,我区义务教育在稳步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四个不均衡”:

(一)办学条件不均衡。

1.乡镇学校与城区学校在校舍建设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调查数据:城区、乡镇学校的楼房化率分别为100%、71.3%,生均建筑面积分别为7.9平方米、6.1平方米,校均专用教室面积分别为1042.5平方米、826.1平方米。此外,94所乡镇学校中有40所建于1990年前,且大部分校舍比较陈旧;16所城区学校都为近年新建或改扩建的新校舍,设施设备完备。

2.在教学设施设备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调查数据:城区学校、乡镇学校在近三年购置教学设备上校平均投入为14.9万元和4.4万元,计算机生机比分别为8:1和13:1,班平均多媒体套数为0.9套和0.3套,试验器械达标率分别为100%和77.2%,体育器械达标率分别为100%和80.4%。此外,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乡镇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大多存在陈旧、质差且功能低的问题。

原因分析:1.乡镇学校办学基础相对薄弱。在实行“以县为主”的办学体制以前,乡镇学校多为乡镇办学或村级办学,由于财力原因,大部分乡镇学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设备简陋。城区学校无论从规划设计到建设施工都是高起点、高标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xx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城区为龙头,xx新城建设速度加快,为提高城区教育基础设施的承载力,城区学校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

2.乡镇教育投入存在经费不能足额落实问题。城区学校为教育局直属,在财力上得到了区级财政的保障和支持。乡镇学校建设费用由乡镇财政负担,但乡镇财政实力差,难以保证教育设施建设、设备装备达到较高水平。虽然近年来两次大幅度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但是难以在短时期内改变乡镇学校校舍建设及设施设备配置状况。此外,目前我区的教育公用经费拨付渠道是由区财政拨到乡镇财政的资金专户上,再由乡镇财政向所属中小学拨付,由于乡镇财政实力弱,存在经费不能及时兑现,不能完全按标准落实的情况。

3.乡镇中小学布局调整不能完全到位。由于乡镇人口居住分散,考虑到学生上学路途远等实际困难,学校布局难以进一步调整,使教育资源难以实现配置最优化,投入的教育经费难以实现效益最大化。虽然在新农村建设中考虑了学校的布局调整问题,但总体发展速度较慢。

(二)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

1.乡镇教师编制存在“整体余编,结构性缺编”问题。按有关标准编制核算,我区乡镇超编总人数在1000人以上,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始终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

2.乡镇教师年龄结构偏大,且存在补充不足的现象。调查数据:城区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下的为80%,青年教师居多;乡镇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上的达62%,青年教师较少。

3.乡镇学校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专业教师严重不足。调查数据: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校均专业教师数为10.4名和2.9名。调查中还发现,乡镇学校专业教师除配备不足外,还存在大部分专业教师兼任多个学科教学工作的情况。

4.乡镇教师学历层次相对较低。调查数据:城区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7.9%、乡镇教师学历达标率为79.6%。

5.乡镇教师教科研水平较低。调查数据:城区、乡镇学校校均承担区级以上研究课题分别为7.4个、2.4个,城区、乡镇学校校均取得科研成果分别是29.2项、2.6项,城区学校教师或获奖76.1篇、乡镇30.1篇,城区学校校均课题研究推广4.5项、乡镇2项。

原因分析:1.乡镇学校由于生源分散,教学班少,出现“整体余编、结构性缺编”的问题。例如:我区现有一所乡镇小学有6个教学班、93名学生,从课程计划方案考虑最少需要12人,但按现行标准测算只有6个人的编制。

2.自2003年全区停止专科、中专学历教师的分配,每年通过招聘补充教师。符合招聘条件的教师考虑到乡镇福利待遇、工作生活环境与城区间的差距,不愿到乡镇任教,大部分招聘来的教师补充到了城区学校,只有一小部分补充到乡镇。

3.由于乡镇教师无法得到及时补充,原有教师第一学历又多为大专或中师,造成学历层次相对较低。虽然通过进修取得了本科学历,但是起点低、知识含量相对不足,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科研水平不高。再加之乡镇学校规模小,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开展起来较为困难,且处于较低水平,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教科研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三)教育质量不均衡。

1.教学质量方面。调查数据:以2008年小学期末检测、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为例,城区小学合格率100%、优生率95.3%,乡镇小学合格率87%、优生率57%;城区初中合格率87%、优生率54%,乡镇初中合格率64%、优生率32%。

2.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方面。调查数据:城区学校每年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校均12次,乡镇学校每年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校均2次;城区学校每周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乡镇学校每周只组织简单的体育活动;城区学校校均课外兴趣小组25个,乡镇学校8个。参加德育竞赛、艺体竞赛和学科竞赛等获奖方面。调查数据:城区学校每年校均获奖56项,乡镇学校9项。

3.校本课程开发方面。调查数据:城区80%的学校有校本教材,乡镇只有10%的学校有校本教材。再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调查数据:城区学校100%建立了心理咨询室、100%配备了专职心理咨询教师,乡镇学校20%配备心理咨询室且没有配备专职心理咨询教师。

原因分析:1.由于乡镇学校教师配置紧张,除主要学科配备教师,其它学科多为兼职,特别是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辅导员等没有专职教师,造成活动开展起来困难。

2.乡镇教师在年龄结构、学历层次、知识水平、教学技能等方面与城区教师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且参加培养培训的机会少,没有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技巧。

3.乡镇学校受场地、设施设备等限制,无法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及特色教育活动。

4.其它原因。城区学校生源素质高,乡镇学校生源素质相对较低;城区教育环境优良,特别是学生家长对全方位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视程度高于乡镇学生家长。

(四)城乡学校管理水平不均衡。

1.学校管理者的学历层次方面。调查数据:城区学校管理者学历大本率为100%,乡镇为85.4%。

2.学校办学思想理念、制度建设方面。城区学校都能根据自身特点确立体现时代特点、素质教育及创新精神的办学思想及理念,乡镇学校相对较差。调查数据:城区学校校均管理制度有20余项,乡镇校均仅为5项。

3.城乡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方面。调查数据:城区学校100%配齐了学校领导班子,乡镇学校中只有40%配齐各处室主任,10%的学校只配备1名校长和1名教务主任。

原因分析:1.城区学校的管理者参加培训、研讨的机会多,对前沿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掌握较多。乡镇学校领导对外交流学习、外出进修较少,信息渠道不够畅通。

2.乡镇学校领导在学历层次、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还有待提高,管理水平相对低下。

3.由于乡镇学校领导班子不齐,且大多兼任教学任务,造成管理责任不明确,研究学校管理的时间少。

三、建议及对策

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辩证的过程。办学条件均衡是基础,师资均衡配置是关键,教育质量均衡是中心,管理均衡是突破口。

(一)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乡镇学校现代化水平。

1.加强领导、健全机制。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区长办公会定期专题议教机制,区人大、区政协定期视察教育制度,推动工作措施落实。强化教育督导职能并加大督导力度。

2.强化职责、加大投入。进一步强化区、乡镇两级政府职责,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严格落实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农村薄弱学校的发展。建立高效、便捷的经费拨付渠道,统筹安排使用经费。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助学。

3.要大力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提升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的水平,让农村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乡镇师资水平。

1.实行乡镇教师优先配置,及时调整编制,统筹解决乡镇教师年龄结构偏大、补充不足等问题。着重解决乡镇学校英语、信息技术及音、体、美等专业教师短缺的问题。调整中小学教师学科结构,逐步满足各个学校对专业教师的需求。

2.加强乡镇教师的培养培训,从政策、经费等方面对乡镇教师培养培训给予大力支持,深入开展“城市支援乡镇、强校支援薄弱校”活动,通过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带动乡镇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3.不断提高乡镇教师待遇。设立乡镇教师津贴,从职称评聘、评优选模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三)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乡镇教育质量。

1.要牢固树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全体干部教师都要把教书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上,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发展智力,还要培养高尚的品质、健康的心理、完善的人格。

2.乡镇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保证课程计划的落实,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不挤占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和社会实践等课时。

3.乡镇学校要克服办学条件相对落后带来的困难和问题,要在深化教育内涵发展,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上下功夫,想招法。要以质量为中心,挖掘特有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特色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强化学校管理,推动教育的科学发展。

1.加强对乡镇教育干部的培养培训,建立城乡教育干部定期交流制度,尽可能多的为乡镇学校领导学习先进地区、学校的管理经验创造条件。

2.深化教育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和教学指导体系,完善教师聘任制、教职工职级制、校长职级制和教育干部选拔任用等制度。

3.做好各级各类学校领导班子配备工作,注重校长的选拔和培养,不断打造教育管理品牌,引领学校健康发展。

上一篇:教师安全论文范文 下一篇:教师职业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