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五水共治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22 11:37:54

乡镇五水共治工作总结

乡镇五水共治工作总结篇1

一、扎实推进 “五水共治”,共建生态河道

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五项。浙江是著名水乡,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五水共治是一石多鸟的举措,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水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让人们懂得热爱水、珍惜水、节约水;进行五水共治,是平安浙江建设的题中核心,直接关系平安稳定、关乎人水和谐。可治理自来水、江水、河水等水流的污染问题。

流淌了数十年的臭水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硬化的道路、园林小品。这仅仅是治水的一个缩影,治水之难,难在追根溯源。既让“面子”好看,河道“垃圾漂浮、臭气熏天”的状况要改观,更要使“里子”通畅,截污纳管、生态修复才是根治之法。

2014年大唐镇投资约3000万元对冠山溪、五泄江沿线主要排污口及镇北片区主要路网实施污水管网配套建设。通过安装无动力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方式对冠山溪和五泄江沿线15个小型排放口进行了净化改造,基本上杜绝了河道两侧直排污水的现象。2015年,大唐镇新建污水管网11.7公里,涉及大唐镇集镇主要道路污水网管铺设,铺设完成后,将转至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为进一步推进“五水共治”工作的深化提升,镇党委政府将“清三河”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各责任办公室和村(居)、部门履职范畴,做到与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协同推进。第一时间召开动员大会,统筹布置实施方案,按照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以人为本、普遍受益的原则,制定工作计划,布置工作任务,层层签订分区包块责任状。制定出台大唐镇“五水共治”河长制巡查机制、投诉举报受理机制、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督查指导机制、例会和报告机制、上下游协调机制、河长考核奖惩及问责机制、公众参与机制等八项机制。镇级河长由镇党委班子成员担任,村级河长由各行政村相关责任人员担任,并配套设立“河道警长”。各级河长严格按照河长工作规程当好宣传员、调研员、战斗员、巡查员、监督员和信息员。镇级河长每周不少于一次,村级河长每日一次,开展常态巡查,建立河长日记,记录每次巡查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置。

全力实施防洪、排涝、保供和节水工程。大唐镇计划总投入5500万元,重点抓好五泄江箭路段和冠山溪二期河道治理工程等五只重点项目。目前,冠山溪二期13km河道清理维修已于3月底完成,五泄水库北干渠2km渠道清理维修也已完成;冠山溪(八七房四化新桥—骆家大治新桥)生态示范河渠创建计划10月份完成。继续扎实推进上游水厂至马店、青山水厂大三线、三环线区域等饮用水工程,确保全体大唐人都能喝上放心水。认真抓好城镇居民和工业、农业节水工作,推进“一户一表”和节水器改造,完善阶梯水价管理制度,开展节水宣传活动,培养全民护水、爱水、节水的良好习惯。

以美丽乡村创建为载体,大力开展广告清理、街面清爽、环境清洁、卫生清扫、绿化清新“五清”行动,提升集镇形象。结合“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着力推进旧住宅区、旧厂区、镇中村改造等宜林地绿化,进一步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做到“无既有违法建筑、无新增违法建筑、无规划盲区、无管理死角、无‘一户多宅’、无重大群体性事件和安全事故”。

二、深入推进“五气合治”,改善大气环境

“五气合治”是指控烟气、降废气、减尾气、消浊气、除臭气。是实施“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之后又推出的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旨在有效削减本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提高市区空气质量。

第一、重点推进黄标车淘汰工作。诸暨市出台了《诸暨市淘汰黄标车工作方案》,实施黄标车提前淘汰补贴。明确责任主体,环保部门牵头,各镇街三级联动,交警、公安等积极配合;加强动员部署,分管领导先后组织召开动员会和推进会,实施督查,黄标车淘汰办每周召开工作例会;设置考核分数,将此项工作纳入政府重点工作之一;发动各级干部,对重点淘汰对象进行包干到户。

第二、全面整治低小散企业废气。在推进低小散企业“四个一批”集中整治过程中,各镇街各部门重点对于涉及大气污染的企业采取了强有力措施。涉气低小散企业实施取缔关停;对符合整改条件的企业实行整改提升工作,鼓励安装废气处理设施。特别是城乡范围内纺织、印染等中小企业,加强监督,安装废气净化设施。

第三、着力强化垃圾禁烧监管。一是提升环境,减少生活垃圾污染;二是加强巡查,加大对经常发生垃圾焚烧行为区域的巡逻力度;三是完善设施,加强对垃圾中转站的日常监管,对运行能力不足的垃圾中转站进行改造升级工作,入口处安装摄像头,有效遏制垃圾焚烧行为。

第四、强力开展秸秆禁烧工作。一是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率。对实施稻草粉碎还田、秸秆收储转移利用、购买与秸秆利用相关农机的农户,在中央、省、市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补贴的基础上,可考虑再给予一定奖补,可有效提高了农户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二是加强宣传和监管。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禁烧网格,一方面,依靠驻村指导员的力量上门开展宣传工作,另一方面,将秸秆禁烧工作纳入驻村指导员的考核之中。

第五、有效加强治理道路扬尘。一是增加洒水遍次,将每日2遍的频率增为每日4遍,并提早开始作业;二是试点高压冲洗。利用电瓶高压冲洗车结合人工对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油污、积泥进行清扫、冲洗,试验效果较好。

第六、进一步推进燃煤锅炉淘汰工作。2014年,全市范围内实行六项整治,关停淘汰全市范围内燃煤锅炉。淘汰燃煤锅炉主要依靠企业关停、煤改气或煤改生物质的方式实现,有效的减少了废气减排。

三、总结

乡镇五水共治工作总结篇2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县、全省开展重点绿色小城镇示范试点、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和郴资桂、郴永宜“大十字”城镇群建设等发展机遇,按照“政府引导、部门配合、乡镇主抓、村社联动、全民参与、综合整治”的方针,以建设现代宜居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解决城乡环境和“脏、乱、差”为重点,全面开展以扩容提质、强化功能、促进城镇规模壮大、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城乡共建活动,全面推进以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序化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共建与环境同治活动,用3年时间切实改变城乡面貌,提高文明程度,使全县人居环境、城镇品位和村容村貌提高到新的水平。

二、目标任务

(一)城乡共建工作目标任务

根据县城总体规划编修,突出“1+6”重点城镇建设。依托重大经济项目和骨干交通建设,以县城为核心,重点发展中心镇、特色镇。抓好中心村建设,构筑现代城镇体系,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区位竞争力强的城镇经济圈。到2014年底,县城人口达18万人,城镇化率达50%以上。各建制镇基本实现“八个一”,即一条彰显地方特色的城镇景观道路(街道)、一个合格的自来水厂、一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一个休闲文化广场、一个完善的商贸流通市场、一个农村小康住宅区、一个标准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学校、一个标准的乡镇卫生院。市级以上重点镇(梅田镇、黄沙镇、白石渡镇)要提前实现以上“八个一”的建设目标。

(二)城乡环境同治工作目标任务

1.乡镇政府所在地

(1)基础设施。有垃圾填埋场所,主要街道设置相应的垃圾桶、果皮箱,公共区域有无害化公厕,主要街道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序化工程。

(2)乡镇容貌。乡镇区道路平整、干净、整洁,拆除农村废旧不用、影响美观的杂房、烤房、茅房、栏舍、煤棚等,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停乱摆、乱贴乱画和占道施工、经营现象。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基本实现“三无”,即可视范围内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无乱堆乱放。基本做到户有垃圾桶、组(自然村)有垃圾收集站、村有垃圾消纳场、乡镇有垃圾处理场,主要街道按规定位置设置相应的垃圾桶、果皮箱,公共区域有无害化公厕,坚持做到垃圾日清日运日收集。

(3)农贸市场。规范农村集贸市场和超市,基本取缔马路市场。2012年全面取缔国、省道两侧马路市场,2013年全面取缔县道两侧马路市场,2014年取缔所有马路市场。农贸市场划行归市,秩序井然,有专人清扫保洁,市场及周边环境干净整洁,无垃圾积存,无污水溢流,垃圾清运及时。

(4)单位庭院。乡镇机关、学校、医院、企业等单位庭院干净整洁、规范有序,无污水溢流,无暴露和积存垃圾,无卫生死角。

(5)公路沿线。乡镇辖区公路两旁无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杂物堆放,及时清除路边杂草。

(6)餐饮业和集体食堂。餐饮业就餐环境卫生、餐饮具严格消毒、操作间卫生达标,无使用腐烂变质和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原料制作加工的食品,无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发生;单位食堂特别是学校有必备卫生设施,无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7)建设施工现场。县内城乡所有在建施工场地做到卫生设施齐全、符合标准,施工现场管理符合《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要求,施工场地有符合要求的隔离护栏和车辆冲洗设施,做到物料堆放整齐、建筑垃圾管理规范,全面实施密闭运输,无偷倒乱倒现象;加强土渣和搅拌场管理,严格落实工地保洁、防尘、降噪措施;职工食堂、宿舍符合卫生要求,厕所、洗浴间保持清洁。

2.村庄

按照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的要求,在各村辖区内全面开展以“四化”(街巷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五改”(改房、改水、改厨、改圈、改厕)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行垃圾定点投放、定时清扫、定期清运;养殖区内实行统一消毒集中圈养,畜禽粪便定点存放、定期处理,总体上达到“六有”(有一定的经费、有整洁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基本完备的卫生设施、有相对固定的环卫保洁人员、有比较健全的长效管理制度、有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五无”(无道路乱占、无粪土乱堆、无柴草乱放、无垃圾乱倒、无污水乱流)的目标。

三、工作举措

(一)实施镇村规划工程。按照中心镇、宜居村、标准房的要求,用3年时间完成乡镇总体规划和所有行政村村级规划及村庄(村落)规划编制工作。做好中心镇规划编制工作。各乡镇要组织进行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和城镇发展战略研究。要本着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协调发展的原则,明确各乡镇的发展重点、功能定位及发展思路和空间布局。市级以上重点镇要在与本地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相衔接的发展规模基础上完成近期建设规划,确定产业发展区、居住发展区、重点景观建设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内容与时序,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做好交通、通讯、能源、供水、绿化、排污、消防、环保等专业建设规划。积极推行修建性详细规划管理制度,市级以上重点镇在2012年以前要做到近期建设区域内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95%;其他乡镇2013年前要完成60%规划编制与审批工作,2014年前全面完成。各类规划都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遵循规划委托、方案选优、咨询论证、社会公示等程序,确保规划编制的科学化、民主化。做好宜居村规划编制,合理布局中心村和城乡社区,加强“空心村”整治、闲置地利用和危房改造。加强交通主干线、风景旅游景区沿线村庄特色风貌塑造,推进农村住房标准化建设,提倡散居农户集中居住,引导农民建房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方式转变。科学规划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规划体系。

(二)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完善县城区与市级以上重点镇、重点镇与一般乡镇之间的道路系统,到2015年实现所有乡镇3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水泥路和沥青路。促进县城区与中心镇之间的公交互通。根据地理条件,加快县城区供水管网向城郊各乡镇延伸,市级以上重点镇的供水管网有条件的向邻近乡村延伸,实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积极开展重点镇污水集中、垃圾无害化处理试点,鼓励污水处理回收利用,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2012年实施梅田镇、白石渡镇2个中心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13年、2014年每年新增4个中心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中心镇的污水处理设施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抓好城镇绿地系统建设,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必须编制绿化设计,配套绿化用地要一次提供、统一征用,绿化工程要与建设项目同步实施。市级以上重点镇对基础设施、市场、工业园区和住宅小区的建设实行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其建设综合开发率达50%。玉溪镇按中等城市标准建设,到2015年以前城镇居民供水普及率达到99%,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新城区和新开发小区全面实施雨污分流管网建设,老城区雨污分流管网覆盖的居住小区雨污管网改造完成6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

(三)实施产业发展工程。坚持以产业聚集带动城镇发展,根据各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合理布局和优化城镇产业结构。重点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扶贫开发园区。每个镇要建设一个节约集约、设施完善、服务配套的产业园区,引导镇域企业进入园区发展,原则上新建项目均要落户园区,形成集群发展。建立项目审批、资金支持、用地供应、标准厂房、节能减排等激励约束机制,引导产业有序发展和集聚发展。城乡统筹的电力、交通、通信、环保、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应主要与县城和中心镇衔接,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要重点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商贸、流通、金融等社会化服务设施应重点向县城和中心镇布局,以增强对企业和农民的吸引力。放宽招商引资条件,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特别是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总部、技术开发中心、营销机构迁移落户我县各乡镇。对进入城镇新设立的科技型、农产品加工型的企业,注册资本在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的,允许其注册资本分步到位,首期到位10%,1年内增至50%,其余部分3年内补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有效期为3年的营业执照。

(四)实施绿化点亮工程。扎实开展路边、屋边、水边及山头植树造林活动。推进绿化建设,切实落实城乡绿化攻坚任期目标责任制。大力发展脐橙、油茶产业,建设以桉树为重点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强化荒山造林、火烧迹地和采伐迹地更新造林、低产林改造、封山育林等措施,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全面落实《县人民政府禁火令》、《县人民政府禁伐令》,严厉打击森林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森林资源。深入开展“点亮”行动,2012年完成城区规划范围内所有街道、住宅小区、背街小巷和城区至玉溪镇黄土山村宜凤高速出口、城区至五岭乡留军村原沙坪乡政府、城区至白石渡镇车湾村S324线氟化铝工业园入口3个路段的LED路灯节能扩改安装。到2014年,完成中心镇主要街道路灯安装和景观亮化美化工程。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实现亮化美化。村内公共场所全部安装路灯,主干道每50米设一盏夜间照明路灯,主次干道灯光亮灯率达到9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平方米以上,人均道路面积7平方米,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220天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三类以上。市级以上重点镇按小城市标准建设,到2015年,要建设一个5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游园,城镇供水普及率达到96%,绿化覆盖率达到3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以上,绿地率达到30%。

(五)实施卫生整洁工程。深入开展城区环境大整治和农村大整洁行动。彻底清除城区街道、农贸市场、建筑工地、夜宵摊点、住宅小区、单位院落、背街小巷和田边地头、沟渠池塘、河道沿岸、房前屋后、道路两侧、公共场所等可视范围内的垃圾,有效治理城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人口众多居住密集的中心村“脏、乱、差”现象。建立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引导城乡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置,通过回收、焚烧、堆肥、填埋等方法,就地减量从简处理。加强公路环境卫生整治。优化完善城乡路网,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对损毁路面、公路设施及时保养、修复。做好干线公路路面、绿化带保洁及附属设施的改造工作,做到无垃圾、无渣土、无泥沙、无扬尘,基础设施无损毁、无污迹,标识牌完好、无积尘。加强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全面清理公路占道经营、摆摊设点、打谷晒物、堆场作业等行为,努力构建畅通、安全舒适的交通网络。

(六)实施宣传教化工程。深入开展大动员、大宣讲、大规劝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和美”创建和“五好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着力推进观念大转变、陋革除、习惯大养成、素质大提升,最大限度地调动市民参与城乡共建、环境同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幅提高市民的文明形象,养成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穿行街道等的良好习惯,营造人人讲文明、讲道德、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的新风尚。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城乡共建与环境同治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齐抓共管的推进机制。成立县城乡共建与环境同治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协主席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县委办公室主任和县政府分管城建的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及相关县级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委农村工作部,由县委农村工作部部长彭振刚兼任办公室主任,各成员单位要抽调干部脱产到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实行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和县直单位包干负责制。各乡镇要成立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组织机构,安排专人负责,村干部中要有专人分管,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加强部门协作。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工协作和联席会议制度,合力推进城乡共建与环境同治工作。县委宣传部负责宣传城乡共建与环境同治的目标、意义和要求,及时报道城乡共建与环境同治中的先进典型,大胆曝光不讲文明的陈规陋习,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协调中心镇、示范镇和农村集镇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体系建设,整治建设工地现场脏、乱、差现象。县委农村工作部负责组织协调城乡共建与环境同治具体工作。县城乡规划局负责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县城管局负责城区街道市容环境卫生的监管,对各乡镇卫生管理、市政设施维护、街道秩序管理进行业务指导。县环保局负责城乡环境监管、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治理项目和生态村创建的组织实施工作。县卫生局负责开展全民健康教育、病媒生物防制,以及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加强饮食、服务行业食品安全和卫生监管。县国土资源局负责落实农村环境治理的建设用地审批及土地综合整治。县交通运输局、县公路管理局负责道路建设、维护和管理。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负责城乡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县工商局、县商务局、县市场服务中心负责城乡商业经营秩序整顿和城乡集贸市场建设,治理整顿马路市场。县水利局负责安全饮水工程和农村水利事业建设。县农业局负责农村农田污染治理和省下达乡村清洁工程项目的实施,以及农村的除鼠灭害工作。县林业局负责组织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县畜牧兽医水产局负责规模养殖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水面养殖污染治理。县能源办负责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县财政局负责城乡共建与环境同治专项资金的落实与监管。县教育局负责在全县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开展宣传和整治学校及周边环境卫生。县旅游外事侨务局负责加强景区及旅游行业监督管理,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服务质量。县有关部门要统一成立综合执法队伍,开展综合执法行动。各乡镇要全面负责抓好辖区内的建设与环境综合治理。

(三)创新投入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主体”的模式,积极探索城乡共建与环境同治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十二五”期间,市级财政对每个市级以上的示范镇分年度共安排50万元城镇建设引导资金。县财政3年内采取“以奖”的形式给予每个乡镇60—80万元的引导资金,但各乡镇自筹资金不能低于200万元。今后,除县城规划区范围外的乡镇土地开发的出让金收入县级部分,原则上全部返还乡镇,专项用于城乡共建与环境同治工作。其中2012年重点抓好玉溪镇、梅田镇、白石渡镇、黄沙镇、天塘乡、莽山乡、里田乡、迎春镇,在此基础上,每年再做好7个乡镇的建设和环境治理工作。县财政对实施净化工程示范村每村安排1万元工作经费。2012年市定的“民生100”工程环境整治26个重点村,今年县财政除安排“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外,另外再安排10万元引导资金。各乡镇也要通过财政预算和用好用活农村“一事一议”政策,多方筹措资金用于农村建设与环境治理。鼓励社会各界自愿捐资用于城乡共建与环境同治,鼓励各种经济实体投资城乡共建与环境同治。各企业、各单位要挤出资金用于支持所联系乡镇、村的城乡共建与环境同治。要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用于城乡共建与环境同治,将住房和城乡建设、林业、交通运输、农业、水利、国土资源、环保、农村“一事一议”等部门的政策项目资金打捆,向城乡共建与环境同治倾斜。各乡镇要以村(社区)为单位,创新方式方法,推行市场运作模式,对垃圾清理实行有偿服务。

(四)加强体制创新。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因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确需外延扩展用地的,在符合其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下,按规定经国土资源部门同意后,可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征用一定数量的启动用地用于城镇建设。县国土资源局对小城镇建设用地计划应予以倾斜,其用地指标在县国土资源局下达给各镇的年度用地计划中给予一定比例的单列;集体建设用地在不改变土地用途、性质的前提下,允许土地使用权在本城镇集体经济组织内流转。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在市级以上重点镇范围内鼓励农民进入城镇落户,降低农民进镇购房、建房的成本,有效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合理有序快速转移。健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各乡镇要成立乡镇规范建设管理站,切实履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综合协调和管理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其统筹全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作用。创新宣传形式。要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环保的生活方式,推动大众公共观、生态环境观等理念深入人心,探索建立村(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机制,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立体式宣传,使加快城乡共建与环境同治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全县上下迅速掀起城乡共建与环境同治工作热潮。

乡镇五水共治工作总结篇3

县长张世伟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第十六届人民政府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十六届人民政府履职的最后一年。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全县实现了生产总值48.6亿元、增长10.1%,工业总产值47.4亿元、增长9.9%,工业增加值9.6亿元、增长11%,农业总产值31.2亿元、增长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亿元、增长3.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8亿元、增长5.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4.1亿元、增长3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亿元、增长12.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21元、增长1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51元、增长10.2%。完成了县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六届人民政府的工作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回顾十六届人民政府履职的历程,我们走过的道路极不平凡,在省州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克服困难,埋头苦干,“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十三五”规划顺利推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与2012年相比,全县生产总值增加17亿元、年均递增11.4%,工业总产值增加21.7亿元、年均递增16.5%,农业总产值增加9亿元、年均递增8.9%,财政总收入增加1.6亿元、年均递增9.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加1.2亿元、年均递增11.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加5.1亿元、年均递增7.8%,固定资产投资增加30.1亿元、年均递增3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9.1亿元、年均递增13.1%,金融机构存款增加34.85亿元、年均递增16.22%,贷款增加23.14亿元、年均递增23%,存贷比由42.3%增加到58.2%,提高了15.9个百分点。累计争取上级各种财政补助资金59.8亿元,比上届政府增加21.2亿元,增长55%。

——脱贫攻坚不断推进。调整充实了县扶贫开发领导组,出台了《关于举全县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等15个脱贫攻坚配套文件,下派85支工作队、447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138个部门挂钩帮扶89个村委会(社区),7172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8个乡镇制定了脱贫攻坚实施方案,85个行政村制定了脱贫发展规划。整合各类扶贫资金15亿元,完成密祉整乡推进和131个自然村整村推进,实施苴力、德苴、牛街整乡推进及26个易地扶贫搬迁点建设。成立8个乡镇金融工作站,全省第一家建成网上扶贫信息平台。圆满完成国务院扶贫办第三方精准扶贫工作成效两次调查评估,实现密祉镇脱贫退出,赤水等12个贫困村脱贫出列,40759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25.26%下降至10.28%。

——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实施100万元以上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484个。其中水利项目36个,彭家庄中型水库开工建设,建成巴冲箐水库等小(一)型水库4件,完成4件小(一)型、43件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成“五小水利”工程2.8万件;农田项目57个,整治土地项目19个、地灾防治项目14个;交通项目61个,完成通村油路581公里,全州首家完成自然村通村道路数据库建设,完成320国道弥渡段改造,广大铁路扩能改造弥渡段顺利推进;能源项目24个,建成五子坡等5个风电场,装机容量244.5兆瓦;建成220千伏变电站1座,增容改造110千伏、35千伏变电站各1座,完成农村电网改造5980户,建成华润石咀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完成长坡岭、大麻栗树山、朱坊后山新能源农光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滇楚燃气石油液化气投产,恒泰天然气综合利用工程即将投产,建成农村广播站点1001个、广播电视户户通9230户、通信基站616座,宽带用户达16321户,4G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8.8:33.8:37.4调整为29.3:27.2:43.5。粮食连续四年增产,高原特色农业综合产值达46.3亿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13个,流转土地2.3万亩,全省第二家、全州首家启动部级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完成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和长坡岭片区、海坝庄片区控制性详规,园区布局调整为“一园四片区”,规划面积由12.12平方公里扩大到15.78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31户,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和煤炭产业转型升级顺利推进,关闭煤矿7对、保留3对,华润水泥二期等18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1户。积极发展电子商务,阿里巴巴落户弥渡,建成县级服务中心1个、村级服务站48个。被列为全国37个服务业改革试点县之一,完成10个市场升级改造,新增个体工商户4863户,农贸市场5个;批零住餐营业收入突破50亿元,限额以上企业达20户。

——城乡统筹不断加快。完成城乡总体规划(多规合一)纲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和老城区改造专项规划等规划编制。县城建设不断加快,完成天桥路、毗雄河景观工程等31个市政设施建设,实施老城区棚户区改造2229户,实施房地产开发66.7万平方米,全县城镇化率达40.5%;实行县城停车收费和公厕免费,环境秩序持续改善,县城管理不断规范。集镇建设扎实推进,弥城、红岩申报为全国重点镇,红岩省级现代农业型和密祉省级旅游型特色集镇建设加快推进,新街、寅街州级中心集镇项目建设圆满完成,牛街、德苴等集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城乡差距逐步缩小。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累计实施763个自然村新农村建设,完成895个自然村乡村路灯建设。密祉文盛街等9个村被列为全国美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牛街下村等5个村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森林弥渡”建设成效明显,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1.3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1.5万亩和东山绿化5857亩、毗雄河河堤绿化25.6公里,森林覆盖率达53%。深入开展“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州级自然保护区达3个,保护区面积44.5万亩。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2个、通过省级审查考核3个,创建州级生态村61个。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完成169个环保违法违规项目清理整改,环保“三同时”竣工验收率和新建项目环评率达100%。查处非法炼金行为5起,成功处置二郎铜矿金属液渗漏事件。完成监测站资质认证工作。加大非煤矿山整治力度,规范面山砂石厂。“三清洁”活动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明显好转。完成5个重点减排项目,“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得到落实。

——民族宗教不断和顺。坚决贯彻“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战略思想,践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共争取项目249个,投资3124.7万元,实施了苴力镇、牛街乡2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寅街朵祜、红岩赤水下村等4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密祉文盛街、红岩大东村等3个省级民族特色村寨,弥城文笔社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13个州级周边结合部自然村扶持发展样板村,140个州级强帮扶村等项目,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全面开展民族团结创建“七进”活动,37家单位被命名为州级示范单位。实行县处级领导挂钩联系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宗教界代表人士,抓好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和谐寺观教堂创建等活动,增强宗教工作干部、宗教团体、场所负责人及信教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完成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机构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完成弥城镇社区改革,调整更名社区4个,村委会改社区3个,新增80个居民小组,取消196个单位集体户。殡葬改革扎实推进,县殡仪馆、弥城公墓一期投入使用,建成3个骨灰灵堂,启动火化工作,累计火化遗体226具,完成坝区坟墓搬迁9036冢。完成27个“空心村”整治及村庄规划建设试点、188个村民自治试点。进一步规范土地利用管理,解决历年城乡土地遗留问题78宗。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办理证照869件。成功创建地理标志商标2件、申报6件,地理标志商标实现零的突破。规范临时用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使用劳务派遣用工649人。大力改善发展环境,引进建设银行、富滇银行,新签约城乡投、华润、正大等企业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46个,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149.6亿元。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新建校舍21.6万平方米,排除危房5.4万平方米,改扩建学校91所,在全省、全州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目标,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公立幼儿园发展到13所。县医院、县中医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通过省级评审,启动中医院整体搬迁和44个贫困村标准卫生室建设;新增民营医院3家,群众就医条件进一步改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面落实两孩政策,人口均衡发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实现博物馆免费开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即将建成,乡镇文化站全面达标,村级活动场所实现全覆盖,“大喇叭?小广场”配套建设工程列为国家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着力打造艺术精品,完成大型花灯剧《山村?小河?月亮》赴京会演和州内巡演。文盛街古驿道列入部级文物保护范围,修缮了永增玉皇阁等6个文物保护单位,14项文化遗产列入州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州级名录,命名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00名。在全州率先完成续修县志工作;完成弥渡县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和省级示范档案馆创建任务。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与2012年相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4113元、年均递增1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0002元、年均递增11.6%。兑付各项惠农补贴1.9亿元。加大就业创业工作力度,累计转移输出劳动力6.2万人次,实现劳务经济15亿元以上。完成医保“两保合一”工作,全县“五险”参保人数达31.2万人,累计发放资金16亿元,其中新农合参合率逐年提高,2016年达106%,累计报销补助4.5亿元,完成建档立卡户财产人身组合保险参保工作。按政策足额兑现改革性津贴、自治州津贴、民警警衔津贴、乡镇岗位补贴、公务交通补贴,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城乡低保覆盖4.8万人,发放城乡低保3.4亿元;完成县救灾仓库和红岩镇、密祉镇、德苴乡、牛街乡救灾物资储备点建设,建成应急避难场所17个;累计发放救助资金915.1万元、各类定补209.3万元、救灾救济资金1472万元。建成6所敬老院、床位578张;建成保障性住房1965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拆除重建13350户、修缮加固10395户和113户土毡房改造、401户特困户住新房。

——社会治理不断强化。全面推进“四五”依法治县、“六五”普法和城乡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着力推进阳光、责任、法治建设,县乡视频接访网络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实行领导包案化解积案制度,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累计化解积案120余件,无发生。规范乡镇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机制,逐年提高基层化解员补助。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开展各项专项整治行动,全县各类刑事案件立案件数从2012年的1462件减少到1196件,破获件数从500件提高到684件,破获率从34.2%上升到57.2%,全县公众安全感满意度分别从2013年的全省第106位、全州第12位,提升到全省第13位、全州第3位。推进巡特警队伍建设,提升反恐能力和社会面治安巡逻防控能力。强化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向基层延伸,森林防火工作成效显著,应急处置机制健全完善,应急队伍建设逐步加强,应急演练有序开展。

——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力推行权责清单制度,实施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切实做到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推进综合执法,规范执法行为。全面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办理政务服务事项91.3万件,公共资源交易项目967个。和全省同步建成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和投资项目审批中心,确定行政审批事项549项;投资审批中介超市投入运行,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更加便捷。全州首家实现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村委会(社区)全覆盖。抓实政府创新奖工作,完成我县首届政府创新奖评选,获州政府三等奖1次。加大审计监督,审计项目539个,为财政增收节支8543万元。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强化行政监察,严肃财经纪律,从严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扎实开展民主评议工作,政府职能和作风进一步转变。

各位代表,十六届人民政府履职期间,多项创建圆满完成,先后争创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依法治县先进县、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全国中医先进县、大青菜种植综合标准化部级示范区,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省级园林县城、省卫生县城、省药品安全示范县、全州首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多项工作受到表彰,先后荣获了中国花灯艺术之乡、大宗蔬菜全国16个重点区域县、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省级先进平安县、云南省双拥工作先进县、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省推进农业产业化扶持龙头企业先进县、云南省劳务输出示范县、外派劳务基地县和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多项工作得到肯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社会治理创新、社会化消防宣传、人才驿站等好经验在全国交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空心村”整治和坝区坟墓搬迁、县城棚户区改造、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等好做法在省、州推广,弥渡的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统计调查、科技、外事、侨务、保密、气象、防震减灾等工作不断加强,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红十字会、残疾人等事业全面发展,县乡人民武装部规范化建设达标,国防教育持续深入,国防动员、优抚安置、人民防空等持续加强。

各位代表!十六届人民政府的奋斗历程和发展成就,值得我们铭记和自豪!这是省州党委、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政府奠定良好工作基础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各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省州直属单位、驻弥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差距和困难:一是经济仍然处于下行周期,实体经济运营困难,不良贷款、欠薪等潜在的债务和社会稳定风险不断凸显,稳增长、防风险困难重重,任务十分繁重;二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支撑作用不明显,短期内做大经济总量难度较大;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脆弱,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脱贫攻坚任重道远;四是缺乏稳定的支柱财源,财政收入增长较慢,财政刚性支出增长过快,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困难较大;五是极个别领导干部思想不够解放,观念相对滞后,担当精神不足,只想平稳做官,不想担当干事。六是极个别公职人员纪律松弛,“慵懒散慢玩浮”“推脱滑让”等现象突出,只讲待遇,不讲奉献,牢骚满腹,消极懈怠,空占其位,不尽其职。对此,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以对弥渡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第十七届人民政府工作建议

今后五年,是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必须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顽强的精神、更加不懈的努力,切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根据省第十次党代会、州第八次党代会、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的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抓住考察大理的重大历史机遇,以“三个定位”为目标,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州发展战略,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实现提质增效,新型工业支撑作用更加明显,文化旅游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脱贫攻坚和民生改善实现新突破。现行标准下全县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贫困村、贫困乡镇脱贫出列和贫困县脱贫摘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和12%,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显著增强,创业创新活力增强,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新突破。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主要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森林覆盖率达60%,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成功创建部级生态县。

——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实现新突破。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措施,积极化解过剩产能,着力去房地产库存,协调金融去杠杆,多措并举降成本。千方百计建好园区、建强产业,聚焦投资、服务、消费领域,增强发展动力和后劲。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社会治理和法治保障实现新突破。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法治弥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维护,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民族关系更加团结和睦,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为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基础先行,破解发展瓶颈。一是推进路网和航空网建设。实现出县公路高等化、县乡道路达到二级以上、乡村公路油路化。实施九顶山连接线升级改造,建设弥渡至下关快速通道,融入大理滇西中心城市半小时经济圈。积极推进宾南高速公路、弥巍公路建设、226省道(弥河线)德苴青丰至南华鼠街段、苴力至密祉公路升级改造。积极争取支线铁路和通用机场项目建设。二是推进能源保障网建设。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增强电力保障能力。在县城区域和坝区集镇推广使用管道天然气,积极推进加气站、储气设施设备建设。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风能和太阳能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加大沼气、太阳能产品和其他节能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三是推进水网建设。新建小村箐水库等小(一)型以上水源工程5座以上,全面完成彭家庄中型水库建设,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0%以上,水利化程度达60%以上。做好滇中引水弥渡调水工程相关工作,争取实施毗雄河中型灌区建设,加快“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加快县城饮水工程建设,确保县城及周边居民喝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四是推进互联网建设。实现光缆干线入村目标,提高计算机普及率、4G网络覆盖率。全面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实现广播电视数字化高清化、广播电视节目户户通,实现全部行政村通宽带,逐步实现无线宽带覆盖,缩小城乡数据鸿沟。

(二)突出补齐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一是结合实际精准施策。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确保特困户住新房等兜底保障全覆盖。以整村、整乡为单位,加快实施基础设施改善,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实现贫困乡镇和贫困村建设项目全覆盖。二是建好机制精准扶贫。巩固和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加强驻村工作队力量,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完善领导干部考核机制。建立农村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改进贫困识别、动态监测、评估考核和退出机制,加强扶贫对象动态管理。三是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让贫困乡镇有支柱产业、贫困村有特色产业、贫困户有增收项目。大力推广“党支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着力增加农户资产性、资本性、工资性、经营性收入。

(三)突出产业发展,壮大综合经济实力。一是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适度规模、环境友好的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布局、做大总量、提升质量,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全面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实力,走有弥渡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强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全面带动全县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精品景区。大力发展健康服务、养老养生、家政服务等生活业,突出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科技、商务等生产业。

(四)突出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一是统筹推进生态建设。抓好“森林弥渡”城乡绿化造林、县城东山面山绿化等重大工程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限制地下水开采,加强水资源保护、开发和管理。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依法集约节约用地。积极开展生态村、生态乡镇、生态县创建活动。二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与合理开发,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积极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重点地质灾害点治理。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运行。三是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着力发展低碳生态工业、高效生态农业、新型生态服务业。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重点行业企业循环化改造、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四是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培养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鼓励居民选用环保建材和节能产品。推广绿色交通、完善公共交通、发展慢行交通、使用低碳交通工具、建设低碳化交通管理体系。

(五)突出统筹兼顾,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一是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加强城乡规划管控,深入开展城乡违法建设专项整治行动,保护好坝区田园风光。深入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着力提升城乡宜居环境。二是着力提升县城品质。建成部级园林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县城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实施县城提升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县城老城区改造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高绿化亮化美化水平,着力打造干净有序、美丽宜居县城新形象。三是加快特色集镇建设。统筹推进红岩省级现代农业小镇、密祉省级旅游小镇建设,不断提升新街、寅街州级中心集镇建设水平,推进苴力次中心集镇和特色商贸小镇建设,支持德苴、牛街完善市场、公园、公厕等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以村庄建设为载体,着力实施产业提升、村庄改造、环境整治、脱贫攻坚、公共服务、素质提升、乡村治理“七大行动”,实现建设新村庄、发展新产业、过上新生活、形成新环境、实现新发展的目标。

(六)突出共建和谐,增强群众幸福指数。一是实施教育提质惠民工程。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扩大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规模,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学前教育发展,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教学管理,创新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实施健康弥渡工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均等化水平。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县级公立医院能力建设,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兴办医疗机构。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三是推进文化名县建设。巩固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成果,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加强传统村落和非文物类古建筑保护,加强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四是强化社会保障。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健全失地农民保障机制,抓实农村低保规范化管理工作,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生活补助和社会捐助等救助体系。五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完善创业扶持政策,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和创业引领计划,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援助,帮助就业困难者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和企业合法权益。六是加强民族宗教工作。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七进”工作,实施好示范乡镇、示范村、特色村寨建设,实施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力度,争创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加强宗教工作“三支队伍”建设,重视发挥宗教界人士的作用。

(七)突出改革开放,激发万众创新活力。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推广网上并联审批新模式,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二是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速培育产业、区位和规则标准等综合竞争优势,改善营商环境,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和招大引强工作,重点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三是激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加快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八)坚持依法治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切实加强法治建设。抓实“七五”普法和“五五”依法治县规划实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积极推行机关法律顾问制度。二是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支持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重点解决好损害群众权益的突出问题。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严密防范、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2017年的工作建议

2017年是第十七届人民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我们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重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消费、优生态、惠民生、抓改革、保稳定各项工作,努力保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县生产总值增长9.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要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必须全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实现脱贫摘帽。一是坚持精准施策。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围绕脱贫退出标准,瞄准建档立卡户,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扶贫政策落实到户,加大力度,压实责任,确保21505人脱贫退出,28个贫困村和苴力、德苴、牛街3个乡镇脱贫出列,全县脱贫摘帽。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县级1月召开1次领导组会议,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坚持“抽强人、强抽人”,在3个贫困乡镇各配备1名正科级扶贫工作总队长,兼任党委副书记,增加1名副科级扶贫工作副队长,把优秀干部充实到扶贫一线,加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考察、检验和识别干部的重要平台。三是加快项目建设。完成苴力、德苴、牛街整乡推进和150个自然村整村推进,全面完成44个标准化卫生室建设、2017年安全饮水提质增效项目、50户以上自然村道路改扩工程和26个安置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特困户住新房600户以上。四是推动产业发展。大力推广“党支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着力培育壮大无公害蔬菜、烤烟、中药材、经济林果等特色产业,生猪、肉牛、蜜蜂等养殖产业。五是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扶贫“四到县”资金,撬动银行资金支持脱贫攻坚,完善贷款贴息、信用担保等政策措施,做好政策性贷款投放工作,力争全年新增贷款8亿元以上。年内争取资金1.3亿元以上,用于扶贫项目建设;用好“云招德苴扶持金”,扶持德苴乡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六是强化行业帮扶。大力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落实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奖励资助政策。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卫生服务和大病保险制度对贫困人口的倾斜政策。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临时救助落实力度,对无法依靠产业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兜底保障。七是强化社会帮扶。深入开展“挂包帮”定点扶贫,积极争取北京大学、上海浦东新区和省州挂钩单位更多支持,进一步提高社会帮扶实效。开展“携手奔小康”“万企帮万村”扶贫行动,广泛动员部队、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扶贫。八是规范档案管理。实行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双重管理,做到一镇一卷、一村一册、一户一档。九要加强督促检查。完善脱贫攻坚督查制度,加大资金、项目、纪律等的督察问责力度,形成鼓励有作为、整肃不作为的态势。

(二)夯实基础设施。一是抓好项目前期。围绕国家投资重点,突出抓好项目编制和申报,加快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县城雨水污水管网改造、毗雄河中型灌区工程、弥渡通用机场、保邑水库扩建、务本水库和苴密路改造等50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二是推进项目建设。实施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124个以上,农田水利方面,加快推进彭家庄水库建设,启动小村箐水库、大三村水库建设,完成密祉土地整治和弥城城河、牛街乡政府驻地等5个中小型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抓好德苴水利扶贫项目和白云河治理。交通运输方面,配合做实宾南高速项目前期工作。论证优化下关至弥渡高速通道方案,力争实施省道226苴力至鼠街段项目,启动弥巍公路建设。启动165公里县际公路建设、663公里自然村公路和寅河桥、水田桥危桥改造。加快推广客运中心站集散模式,力争启动弥渡二级客运站建设,加快山区农村客运发展,行政村通客运班车率达96%以上。能源建设方面,加快推进长坡岭、大麻栗树山、朱坊后山等新能源建设项目,实施压缩天然气母站建设,加快推进县城和红岩集镇天然气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完成中心村配电网改造升级、第四批城网贴息投资项目。

(三)促进农业发展。一是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巩固粮食高产创建成果,稳定种粮面积,粮食总产量增长1%以上。突出烟草支柱产业地位,种植烤烟5.16万亩,完成13.92万担烟叶收购任务,实现烟叶税4700万元。发展以大蒜、大青菜、冬马铃薯设施蔬菜等为重点的蔬菜产业,种植蔬菜20万亩,实现产值19亿元。加快以生猪、肉牛、乳业为重点的畜牧业发展,生猪出栏80万头、肉牛出栏6万头、奶牛存栏2.1万头、鲜奶产量6.2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27亿元。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抓好花卉、制种、林果、中药材等产业发展。二是加快新型农业建设步伐。完成部级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建设,规划建设一批蔬菜种植、生物药业、精品果业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健康发展,扶持龙头企业做优做强。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创建活动,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质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个以上。三是不断开拓农产品市场。完成滇西蔬菜批发市场整体搬迁,做好乡镇自建市场项目的统筹安排,使乡镇市场布局更加合理;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鼓励各类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用电商平台开展网络销售,促进农产品交易和流通。

(四)壮大实体经济。一是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突出以海坝庄片区为重点的工业园区建设,抓好园区土地收储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海坝庄片区10千伏输变电线路和园区主干道建设工程,积极为企业创造入驻条件。二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华润水泥协同处置城乡生活垃圾项目和甜二期、梓昊铁核桃精深加工、中鼎建材等项目建设,力争启动广大铁路弥渡物流专线工程。加快永华煤矿、永武煤矿、大山头煤矿转型技改工作和砂石料场转型升级,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户以上。三是促进商贸流通繁荣。进一步扩大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各行业限额以上企业的规模和数量,新增限额以上企业2户以上,抓住与阿里巴巴合作的机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行政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全覆盖,争创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推进城乡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加快乡镇农贸市场提质改造,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繁荣城乡市场,激活农村消费。四是加强企业帮扶。贯彻省州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落地,精准开展“一企一策”的企业帮扶行动,继续实行县处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责任制,用心用情用力依法按政策帮助企业解决用地、融资、用工等方面的困难。五是创新投融资机制。成立弥渡县城乡、水务、旅游等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建立县级独立担保平台,拓宽政府投融资渠道,化解政府债务和担保风险,解决企业融资难、贷款难、调头难问题。六是强化精准招商。紧盯国家及省州产业政策,精准推出一批更符合弥渡实际、更具有竞争优势的项目。完善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大“走出去”精准招商力度,力争引进千万元项目10个以上,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7亿元以上。

(五)加快城乡统筹。一是强化规划管理。完成县城总体规划(2005—2025)修改和“多规合一”编制,开展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10—2030)修编工作,做好城市设计,实现县城、建制镇控规全覆盖。充实县乡国土住建规划建设管理力量,加强农村建房规划设计审批管理,实现重点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全覆盖。二是提升县城品质。完成2016年1500户、启动2017年1000户棚户区改造,完成县城二水厂改扩建,启动输水管网工程,抓实毗雄河、城河景观提升改造以及双龙湖景观打造、重要节点形象设计等工作,着力营造花灯文化、民歌文化氛围,彰显历史文化底蕴,着力提升城市形象。推进毗江路、龙泉路等城市道路建设,加快停车设施建设,解决交通拥堵、停车难的问题。三是抓好特色集镇建设。统筹推进红岩省级现代农业小镇、密祉省级旅游小镇建设,不断提升新街、寅街州级中心集镇建设水平,推进苴力次中心集镇建设,支持德苴、牛街完善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红岩新街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启动寅街密祉污水处理站建设,完成城乡垃圾处理“六站一中心”建设。四是建设美丽乡村。完成5200户农村危房改造建设任务,其中3000户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和残疾人家庭户的危房改造,完成苴力小村、德苴省级示范村和牛街下村、密祉文盛街传统村落建设。五是加快房地产开发。落实房地产去库存各项政策措施,确保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完成金和园二期建设,加快推进弥渡公馆和好来世纪广场建设,完成腾峰国际商贸城重组。六是着力提升人居环境。在县城全面实施“四治三改一拆一增”行动,在农村开展“七改三清”行动、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及公厕建设行动,围绕“管住当前、消化过去、规范未来”的目标,扎实开展城乡违法违规建筑治理行动。

(六)推进社会建设。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提升工程,力争启动弥城镇第二初级中学建设,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完成弥渡一中运动场、牛街乡团结完小学生宿舍楼建设,实施弥城镇第二中心幼儿园、弥渡职中学生宿舍楼建设,争取实施弥渡一中学生宿舍楼建设。补齐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两个短板,进一步改善高中职中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幼儿园办园质量,促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精细管理抓实教育质量;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研究教师末位淘汰制,加强教师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创建平安校园。二是提高卫生计生水平。推进县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争取实施县妇幼保健院综合楼建设、残疾人托养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做好县人民医院外科妇科综合大楼前期工作。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升医院管理服务水平。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三是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巩固全国文化先进县成果,建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实施好部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和省文化馆分馆建制试点县建设,逐步建设乡镇、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加强精品剧目的打造扶持,完成《彝雄丰碑》编创工作;做好文物和非遗升级、保护工作。完成《全域旅游规划》,加快大理热海旅游生态城、密祉旅游小镇等项目建设,抓实白子国故都、彩云古镇等项目前期工作,扶持发展苴力雾本、红岩大东村、寅街大庄村等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乡村旅游。四是健全社会保障。健全完善以“五险”为主的社会保险体系,强化低保规范化管理,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五险”参保人数达31.2万人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560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00人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人。五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认真做好省级新一轮“十百千万”工程,完成牛街民族团结示范乡、红岩清水沟示范村、弥城石甲特色村寨建设。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七进”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创建等活动,促进全县民族团结、宗教和顺。

(七)强化环境保护。一是实施森林弥渡建设。实施天保工程森林管护154.7万亩和公益林补偿68.27万亩,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5000亩和林下种植2000亩;实施薄壳山核桃基地建设5000亩、提质增效1万亩项目,完成东山绿化2800亩,森林覆盖率达56%。二是加大减排工作力度。认真落实重点减排企业的减排任务,抓好排污许可证发放等措施的落实,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水泥行业脱硝设施和“两污”设施的运行效率,进一步完善城镇污水收集管网体系。三是抓好水污染治理。开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为重点的水污染治理,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开展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四是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确保行政处罚到位、整改落实到位、责任追究到位;加强环境应急监管,督促重点企业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五是推进生态县创建。完成弥城、密祉部级生态乡镇的创建工作,推进红岩、新街、牛街部级生态乡镇和寅街、苴力省级生态文明乡镇的创建工作,启动德苴省级生态文明乡镇申报工作,继续开展州级生态文明村和生态文明示范村的创建工作。

(八)维护社会稳定。一是全面深化法治弥渡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工作,健全行政机关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依法履行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执法司法体制改革工作,全面推进“七五”普法和“五五”依法治县规划实施。二是全面推进平安弥渡建设。健全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加大视频监控建设和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络;深入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持续深入开展禁毒防艾、禁赌和社会治安重点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三是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严格落实四级限时排查工作制度,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源头治理。进一步完善网上及领导干部下访、视频接访工作长效机制,畅通“信、访、网、电”四位一体受理渠道,方便群众及时就地反映诉求。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三个必须”的安全生产责任,抓实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严格依法查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领域违法犯罪问题,坚决维护群众利益。

(九)加强自身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县乡村政务服务体系,规范县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完善联审联批制度,推进投资审批中介超市、行政审批网上办理,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改革预算管理制度,深入推进政府和管理部门预决算公开。启动弥渡县门户网站升级改版工作,加强政府新闻、政务微博和96128专线建设,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规范化。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和主体责任,高度重视审计监督,加大督查督办和行政监察力度,坚决整肃懒政怠政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对落实不力、顶着不办或者选择性贯彻落实的,进行严厉问责,不断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

乡镇五水共治工作总结篇4

着力优化城市化布局,努力实现新型城市化发展新突破。一是研究提出“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的目标任务。研究提出《浙江省人民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动推进浙江新型城市化发展合作意见》的行动计划。总结“十一五”时期新型城市化发展的经验,研究提出“十二五”时期新型城市化发展目标任务,继续探索新型城市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力争在行政推动和政策激励上取得新突破。筹备召开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工作会议。二是全面实施《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加快形成“三群四区七核五级网络化”的城镇空间结构和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不断优化空间发展布局,促进不同地区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三是加快培育建设城市群和都市区

完善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全面实施《浙中城市群规划》,加快《三门湾规划》编制,着手开展台州城市群规划。培育提升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的核心功能,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区。四是重点加强中心镇和小城市规划建设。力争2012年底前修编完善全省200个中心镇(除县城以外)总体规划,编制完成近期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化完善中心镇、小城市建设发展标准研究,、加快中心镇道路、给排水、燃气、环卫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中心镇基础设施向周边乡镇延伸覆盖,引导有条件的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

着力推进区域城乡统筹,努力实现城乡规划实施管理新突破。一是加快县(市)域总体规划的报批实施。积极配合省政府做好县(市)域总体规划审核审批工作,力争尽早全部批准实施,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县(市)域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及强制性规定,进一步健全城乡规划实施机制。要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大平台、大产业、大企业和大项目建设和实施海洋经济战略的要求,加快依法修编完善城乡规划。二是抓好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督促和指导各地科学编制近期建设规划,逐年编制城市年度项目建设计划,会同省电力部门开展全省电力设施专项规划实施评估,与省通信管理部门联动推进城乡通信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实施工作。贯彻实施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抗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城市抗震设防工作,抗震设防地区城市抓紧开展城市抗震设防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并力争两年内完成,三是全面实施《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制定出台相关配套制度。配合省政府制定出台建设项目规划选址的管理规定,做好《浙江省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规划认可办法(试行)》修订工作,制定《建设工程规划核实确认书》,开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贯彻实施的督查工作。继续派驻第3批城乡规划督察员。四是大力推动地下空间规划和开发利用管理,重点抓好杭州、宁波、温州等大城市和城市新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2011年全省11个设区城市都要规划建设一个以上上规模、上水平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试点示范工程(包括地下快速通道、停车场、城市管线共同沟以及其他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等),所有城市新区必须做到地上地下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所有新建建筑必须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地下停车设施,、五是进一步提升村镇规划水平。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项目带动村镇规划一体化”试点精神,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要求,抓好镇域规划编制试点工作,不断建立完善村镇规划技术标准体系,深入开展优秀村镇规划评比、农房优秀设计方案评选和“百千”服务活动,不断提高村镇规划水平。力争到2012年,修编完善4000个中心村规划,逐步完善中心村镇、沿线村镇和保留特色村镇规划。

着力加快公租房建设,努力实现城乡住房保障新突破。一是以加快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为重点,着力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逐步扩大城镇住房保障受益覆盖面,抓好试点示范,突出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今年新建廉租住房受益家庭1万户以上,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8万套、50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公共租赁住房5万套、300万平方米以上,同时,新开工建设限价商品房等政策支持住房300万平方米以上,改造老住宅区危旧房100万平方米以上。要进一步强化督促检查,抓好质量安全,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厉的后续管理,确保保障性住房房源的合理配置,同时,加强立法调研,研究起草《浙江省城镇住厉保障管理办法》,力争列入政屙2012年立法计划。会同工商部门抓紧《浙江省经济适用住房买卖合同》和《浙江省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示范文本、二是深入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四年目标任务,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30万户,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屠改造4.2万户。、加快中心镇域、中心村域的农房集聚集约改造建设,进一步加大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在农村用地、农房产权、农村金融、投融资等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创新力度,修改和出台《关于开展集体土地范围内房屋登记工作指导意见》。继续推进与省工商银行合作,探索与省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合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房改造建设,三是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房地产调控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房地产调控政策,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走势,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启动全省房地产监管分析信息平台建设,完善房地产信息披露和信用管理制度,完善商品房预售许可制度,全面贯彻实施《浙江省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暂行办法》。积极研究制订促进物业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争取以省政府名义召开全省物业服务业会议,加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四是进一步稳步扩大住厉公积金制度覆盖面。积极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完善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使用和监督制度。研究制定住厉公积金工作人员准八、责效考核、责任追究和信息公开制度,要继续完善公积金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公积金稽察员制度,组织开展住房公积金专项检查,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努力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一是着力破解城市交通拥堵。要指导支持杭州、宁渡和温州等大城市加快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加快地铁和轻轨等大容量快速交通系统建设。要以城市快速道路建设为重点,加快城市道路网络建设和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

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可达性。二是继续推进城乡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同时,要积极争取世行贷款钱塘江流域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早日生效并全面开工实施。三是努力加强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和改造。加强城镇供水设施配套建设,提高城市供水水质检测能力。继续推进部级和省级节水型城市建设,加大对城市破旧供水管网的提升改造力度,降低管网漏损率,力争全省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下降O.5个百分点。四是积极推动美丽乡村行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大力推广安吉等美丽乡村建设做法,加快村庄整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加强农村绿色生态建设,保护特色村落和江南农房传统文化建筑。加大农村危旧房整治力度,推广垃圾和污水处理适用技术。

着力推进绿色城镇行动,努力实现建筑节能和生态资源保护新突破。一是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城市建设。研究起草《关于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若干意见》,筹备召开全省绿色建筑工作会议。加强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工作制度建设,研究制订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设计评估审查办法、民用建筑项目节能专项验收办法、建设科技推广管理办法,积极推进绿色建筑标识认定工作,探索建立建筑节能监管、绿色建筑标准、新技术认证推广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要继续抓好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积极推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加快全省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平台建设。要进一步推进“绿色出行”。加大对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建设指导力度,积极推行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做好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与自行车、步行等交通方式的衔接换乘。继续开展“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宣传倡导市民选择绿色交通方式。二是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力度,加快完善城区(县城)管网建设和改造,完成城镇污水管网1500公里以上。积极开展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加快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中心镇及重点流域乡镇建设污水处理厂或就近接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今年,全省新建成60个建制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施建设和工艺改造,提高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管理水平。三是进一步推进城镇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要总结推广杭州等地垃圾分类收集处置试点经验,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要求,完善末端无害化分类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生活垃圾设施无害化提升改造力度。积极推进相关城市开展餐厨垃圾处理方式国家试点工作。加快研究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巩固小液化气站点治理整顿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四是继续推动园林城市创建。修订完善《浙江省园林城市标准》和《浙江省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进一步加快部级、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巩固创建成果。积极开展园林城镇创建,在全国率先建立市、县、镇三级园林城镇体系。在城市新区建设、旧城区改造、城郊结合区域中大力加强园林绿化建设,积极采用立体绿化、垂直绿化、地形改造美化等多种方式,提高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发展水平。五是全面加强风景名胜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江郎山申遗工作取得突破为契机,指导杭州做好西湖中遗各项工作。加快推进《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修订和《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修订调研工作。探索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动态监管信息系统。总结推广台州城市雕塑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提升城市文化和品位。

着力推动行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新突破。一是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围绕“建筑强省”战略目标,要切实做到七个转变。从偏重外延扩张量的增加向内涵发展质的提高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金密集型转变,从粗放型经营管理向集约型经营、精细化管理转变,从单一房建和单纯施工为主向大土木和工程总承包转变,从三个市场一起抓向重点拓展省外、国外市场转变,从偏重物质生产向构建和谐人文环境建设转变,从偏重监管向监管服务并重转变。全省建筑业总产值要确保年增长15%以上,增加值占全省GDP6%左右,省外产值占总产值50%以上。二是加快房地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开展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设和A级住宅性能认定,全面推广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和全装修住宅。以国家住宅产业化试点省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动房地产业向专业化、集团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积极拓展房地产服务领域,积极引导房地产服务业向地下空间的延伸发展,加快构建和完善包括物业服务、房地产经纪、评估、咨询、产权产籍管理、房产测绘、房屋拆迁、白蚁防治等在内的服务体系,实现房地产业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三是进一步提升勘察设计行业竞争力。探索开展省工程设计大师评选,激励工程勘察设计创新创优,加快形成有利于工程勘察设计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环境。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招标投标评价标准,突出勘察设计水平在评标中的主体作用。加快工程创意设计园区建设,加强工程设计人员培养和管理,强化行业诚信建设,稳定勘察设计队伍,推动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做强做大。严格执行勘察设计标准和规范,研究建立施工图审查人员岗位资格管理制度,逐步将企业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资格与审查人员岗位资格相挂钩,不断提高全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质量。

着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努力实现城乡建设管理新突破。一是着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按照省政府确定的目标,力争全省70个以上市、县(市、区)全面开展“数字域管”工作。建立浙江省“数字城管”运行数据报送系统,编制《浙江省数字城管建设运行导则》,进一步规范“数字城管”的建设、运行。加强对市、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和城管(综合)执法部门的指导,建立城市管理协调机制,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研究制定城市管理向镇乡延伸的办法和措施。二是深化市县住房城乡建设机构改革。总结推广嘉兴、温州城乡建设体制的改革做法和经验,按照新一轮机构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树立大部门体制的意识,加快理顺住厉和城乡建设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城乡规划、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三是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工作。修订《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建立健全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案卷评查制度。修订完善规范性文件,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立、改、废情况及时梳理、调整和公布行政许可事项。改进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四是做好规划督察和专案专项稽查工作。开展我省第三批城乡规划督察员派驻衢州和义乌的工作。加强城乡规划督察的部省联动、省市互动,切实加强专案专项稽查工作。,五是继续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完成《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城镇住房保障和房地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浙江省新型城市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等重点规划。

乡镇五水共治工作总结篇5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我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认真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以来,我镇获批了国家卫生镇、XX省农村电商巩固提升工作示范镇、XX市2018年度综合考核先进单位,XX市招商引资工作一类单位,XX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和综合治理工作一类单位,XX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XX市政务服务和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XX市积极孵化和培育限上企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2019年工作总结

(一)经济运行平稳发展,镇域经济稳中有升

主要经济指标有突破。1-9月份我镇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6.45亿元,同比增长22.2%;规模工业增加值6.5亿元,同比增长23.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7亿元,同比增长20.4%;1-9月份财政收入达6109万元,同比增长6.2%;1-9月份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7亿元,占年度任务数的89.8%。

招商引资工作有新成果。积极走出去寻商、请进来邀商,坚持“以诚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我镇企业XX电子介绍福建客商XX来我镇投资建设了XX市XX新型建材有限公司,XX投资后又介绍福建客商XX等人来我镇投资建厂,其中总投资3.5亿元、年产10万吨塑料管道的XXXX管业科技有限公司已于今年7月竣工投产。今年10月,XX又主动介绍江苏XX管业科技有限公司来我镇洽谈建厂事宜,目前该项目正在推进中。截止目前,我镇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个,开工项目5个,投产项目3个。

工业集中区建设有新进展。我镇工业园区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六个重点乡镇工业园区之一。按照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重点实施扩容提升工程,在完备功能、发挥效益两个方面做文章。目前,完成工业集中区新征地335亩,投资200万元实施绿化提升工程,投资500万元实施给排水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工业集中区的承载能力。截止目前,我镇工业集中区A区现有35家企业进驻,B区有38家企业入驻,企业用工人数突破3500人,产业分布在环保企业、实验器材、电子元器件等行业。预计全年工业集中区工业总产值超20亿元,实现纳税超5000万元。

(二)三农工作有序推进,保障措施持续发力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今年,我镇传统农作物播种面积18.8万亩,同比增长 0.15%,产量7.815万吨,同比增长4.19%,省级著名商标“XX”大米、“XX”米粉畅销省内外。特色薄皮山核桃栽植面积300亩,稻田综合种养面积2336亩,其中百亩以上示范片6处。加快仁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农产品交易中心、农事体验中心、民宿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尽早完工。今年11月,XX米业获批部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龙头企业。

水管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建立“信息化+水利”工程;新建成的水管中心信息化监管系统,对全镇12处泵站、52个站点进行24小时全方位监控、远程对话,并根据运行情况提前预警、及时反馈,可第一时间精准掌握水位、排水、管道等情况,实现水利工程远程管护和防汛抗旱调度,有效预防了险情的发生,提升了水管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

农田水利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落实河长制工作,不断加强对水利工程管护力度。全面完成2018年度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项目核查验收,精心组织实施建设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针对今年二十年一遇的旱情,拓宽清淤河道2条3KM,渠道6条12KM,积极组织各泵站抗旱提水,努力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用水。

(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镇村环境优化美化

环境综合整治更加有力。今年以来,我镇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投入常态化保洁资金210万元,投入农村“五清一改”专项整治资金38万元,共出动人力1946人次,清理村内塘沟24.8公里,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620吨,清理废旧广告牌276个,清理无功能建筑面积644平米,清理乱搭乱建30户,镇村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为我镇创成全国卫生镇,界牌社区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丽乡村建设更加靓丽。2018年度省级美丽乡村XX社区中心村建设共摸排确定了28个建设和整治项目,重点是补齐社区基础设施欠缺的短板,包括主次干道道路、户户通、自来水改造、雨污分流、便民服务中心、游园景观、绿化亮化工程、污水处理厂建设、农贸市场工程、沟塘清淤等得民心顺民意工程。截止目前,所有项目基本竣工,项目的扫尾和核心区人居环境整治、文化提升等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展之中,“美丽于形、魅力于心、形神兼备”的美丽新ZZ已初具雏形。

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深入。今年以来,我镇在对重点领域日常巡查监督工作的同时,加大对散乱污企业的整治力度。截止目前,自行和配合市环保局检查企业64家,处理环保信访15起。依法拆除了原XX村小学内磁芯厂、X村砂石厂、XX镇X砂石厂、X砂石厂共4家企业,依法整顿X光电、XXXX空电子等一批企业,配合市环保局依法查处X砂石厂和XX砂石厂,并作出相应行政处罚。

(四)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民生质量不断提高

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今年以来,我镇新增就业人数600人,全镇16500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全面提高,缴费在500元以上的占75%。截止10月,全镇共有农村低保641户1046人,月发放金额为417382元;共有城镇低保40户49人,月发放金额26809元;全镇共有五保户225人,其中集中供养93人,分散供养132人,集中供养率41.3%。截止目前,完成辖区内退伍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836人,为767户退伍军人家庭悬挂了光荣牌。

科教文卫事业全面发展。全镇中小学全部安装了“三网通”设施,即:互联网、校园广播网、监控设施网,为学校现代化管理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今年以来,我镇送戏进万村11场,送电影下乡76场。建成了XX市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示范点,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我镇连续三年获XX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乡镇荣誉称号。今年成功创建“部级卫生镇”和“XX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社会综治治理和谐稳定。今年以来,我镇深入开展平安仁和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动,摸排涉黑涉恶线索3条。治安防控措施进一步落实,矛盾纠纷化解及时有效,重点人员管理有序,国庆70周年安保工作顺利完成,无越级访、进京访,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进一步落实,全年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9.13”煤气燃爆意外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置,社会大局稳定。

(五)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根基进一步夯实

学习教育扎实推进。有序有力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始终,深学细照笃行,争做“鲜红旗帜”;聚焦根本任务,强化理论武装,组织全体党员深入学习“两书一章”。紧扣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根本任务,聚焦“五个目标”,开展党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警示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坚持学做结合,促进作用发挥,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履职尽责的思想自觉和实际行动,转化为“两个维护”、担当使命的实际行动。

专项整治力度持续加强。结合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XX市巡察整改,开展“严强转”专项整治、“红包风、经商风、集资风”专项整治、“不担当、不作为、不恼人”专项整治,经整改,我镇集资544万元,已全部清退,梳理症结原因54条,制定整改举措71项。认真整改市委第一巡察组巡察村级党组织反馈问题,开展漠视群众侵害群众利益专项整治、集中整治作风不实、政绩观偏差问题、整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深入推进“以案示警、以案为戒、以案促改”警示教育。

二、2020年重点工作计划

2020年,我镇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要求,强化过程调度,确保年度任务完成。2020年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财政收入完成增长20%以上;招商引资6亿元,实现上述目标要求,下半年将着重抓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跨越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实力

充分挖掘我镇优势资源,精心摸排项目,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形成大建设、大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科学编制园区规划,合理划分功能区,做强做优园区功能布局,不断提升承载力。二是做好项目争取。密切关注国家和省市投资方向,认真研究上级政策,切实增强工作主动性,争取一批推动性强、附加值高的重大项目落户仁和。三是提升招商水平。围绕市委、市政府对仁和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以环保产业、实验器材为主,充分利用我镇区位优势,外引内联,确保全年签约项目不少于5个,开工建设项目不少于5个,投产项目不少于4个,实际到位资金不少于6亿元。

(二)坚持发展现代农业,优化产业结构

坚持把绿色转型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主攻方向,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为实现富民增收奠定基础。一是争取和整合项目资金,加大对现代农业示范区投入,推动农产品交易中心、农事体验中心、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发展。二是推广稻虾养殖新模式,引导土地流转大户适度进行稻虾综合种养,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保证粮食产量。到2020年底,力争完成稻虾综合种养5000亩。三是加大特色农业招商力度,扩大薄皮核桃栽植面积,到2020年底,力争完成薄皮核桃栽植1100亩。

(三)坚持镇村统筹,着力提升集镇整体形象

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推动镇村面貌持续改观。一是以市国土空间规划修编为契机,科学修编全镇规划。二是配合做好XXX一级公路建设,配合做好市公交一体化站点建设前期工作。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加快建设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基本构建成节水高效的供水安全体系、生态良好的水环境安全体系、协调发展的水利产业安全体系。二是全力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带。修编全镇村庄布点规划,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串点、连线、成片,实现乡村整体美;开展美丽乡村升级行动,加强对XX社区、XX民村、X社区美丽乡村中心村长效管护。

(四)坚持改善民生,促进发展成果共享

加大民生投入,切实解决群众最关注的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和获得感。一是优先发展文化教育。持续加大经费投入,努力促进教育公平。高度重视辖区内学校安全工作,全力做好交通安全、防溺水等工作。二是提高保障水平。不断加强居民社会保障工作,提高社会低保、临时救助、大病救助标准。三是做好就业创业。继续加大帮扶力度,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困难群众和零就业家庭就业。

(五)坚持勤政廉政,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乡镇五水共治工作总结篇6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高邮”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照《公路法》、《江苏省公路条例》、《扬州市公路环境综合管理办法》、《扬州市农村公路管养示范乡镇考核验收标准》、《高邮市政府关于公路养护和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按照“乡镇主抓、部门配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大力整治全市公路环境,基本实现“三无五化”,即公路建筑控制区内无直接影响安全和景观的违法搭建、无新增公路违法建设、公路用地范围内无违法占用和堆放;公路路面平整化、路肩整洁化、边沟畅通化、边坡稳定化、公路用地范围内绿化。推进我市公路环境的明显改变和提高,实现“畅、洁、绿、美、安”,为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交通保障。

二、活动内容和要求

围绕“公路环境意识大提高、组织力度大提高、管理水平大提高、整治效果大提高”的总体目标,动真碰硬,大规模开展“拆、清、整、管”行动。

(一)加大拆除力度。拆除公路建筑控制区内,特别是公路平交道口、弯道内侧妨碍安全和严重影响景观形象的各类违法搭建,拆除公路两侧影响交通视线、影响景观的户外广告、非公路标牌等,拆除不符合规定的道口,拆除公路沿线设置的非公路交通标志。

(二)加大清除力度。清除公路用地范围内乱堆乱放、打谷晒场、占道经营、乱倒垃圾、乱拉乱挂,清理车辆占道进行水产品交易等各类马路市场,规范公路两边商业摊点、修车点、洗车点、水产品交易点的经营行为;扶正、清理公路沿线歪斜或废旧电力杆线。

(三)加大修整力度。修整破损标志标线和标牌;破损安全隔栏;不齐全的桥梁栏杆;调整不准确、不齐全的公路交通标志,褪色上锈的标志,标志杆歪斜损坏的进行维修更换。对拆除的建筑垃圾要进一步整平,整治清理边沟,整治不稳定边坡,补植公路绿化,对公路两边行道树进行补缺修整,清除路面杂草、杂物等,对公路进行美化、绿化,达到整洁、顺畅。

(四)加大管理力度。公安、交通、水务、建设、土地、工商等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切实履行职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公安部门要加强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大力整治公路违法设摊、打谷晒场、违法堆放及车辆乱停乱放等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公路沿线经商业主的《营业执照》和集贸市场的《市场登记证》要依法严格控制,并加强规范和管理。建设、土地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要严格把好公路两侧规划和建设项目审批关,控制公路两边的建设行为;严格审查城镇和村庄规划,防止在编制或修编总体规划时向公路两边扩展,把公路变成新的街道。交通部门要加强巡查处治和日常路政管理,把握重点,因地制宜,杜绝马路市场、路边堆积物,擅自搭建、设置非标等现象反弹。乡镇人民政府不仅要抓好乡村公路日常管理,也要积极参与辖区内省道、县道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抓好源头管理和组织协调,形成严抓共管的工作氛围。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高邮市公路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副市长王正年任组长,市交通局局长曹叶林为副组长,市建设局、城管局、国土局、水务局、农林局、公安局、环保局、工商局、广电局、供电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以及各乡镇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为曹叶林,副主任为陈祥、姚军,办公室成员有王清标、李久强、陆加忠、孙晓震、王宏华、管生海、周惟,办公室设在市公路站,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整治工作。

四、职责分工和实施步骤

活动的组织工作在高邮市公路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年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进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督促、检查、指导考核工作,确保整治实效。乡村公路环境综合整治,由辖区乡镇人民政府直接组织实施,由市公安、交通、水务、建设、国土、农林、工商等部门配合综合执法;国道、省道、县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由市交通局牵头,会同相关管理部门与辖区乡镇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实施。全市公路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年活动,采取乡镇自查与市检查相结合,相关职能部门与乡镇会战相结合,治理整顿与规范管理相结合,集中整治和长期治理相结合。分为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3月15日—4月15日)

由市公路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全市工作实施方案,具体组织实施、督导;建立部门、乡镇、村三级责任体系,一级抓好一级,层层推进。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把公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列入乡镇政府工作目标之中,抽调得力人员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制定计划落实责任,及时动员和部署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专题研究,明确整治范围、整治任务、整治标准,组织制订详细可行的整治方案,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简报等,大造舆论声势,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整治公路环境的必要性,提高全社会公路环境意识。

(二)综合整治阶段(4月16日—8月底)

各乡镇、各职能部门按照“公路环境意识大提高、组织力度大提高、管理水平大提高、整治效果大提高”的目标和“三无五化”的要求,在完善方案的基础上,落实责任,上下结合,突出重点,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大规模地组织整治行动,形成公路环境综合整治的高压态势,促进公路环境大改变、大提升。

(三)总结提高阶段(9月1日—11月底)

公路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组织督查,推广先进经验,对整治不力的乡镇进行通报,并根据需要组织综合会战;9月底,各乡镇人民政府依据综合整治的总体要求,结合整治验收情况,严明整治工作标准,组织先行自查自验;10月底前,对发现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及时反馈信息;11月,对公路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年活动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和相关资料报送市公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领导小组将根据公路环境综合整治要求,对整治工作组织统一检查考核。

五、考核奖惩

乡镇五水共治工作总结篇7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城乡环境综合执法局的指导下,我镇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契机,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提升城乡形象和综合管理水平为目标,以创建环境优美示范村为努力方向,集中开展各项专项治理和“七进”活动,拓展工作思路,改善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巩固和发展市级卫生城市成果,使万安镇的市容村貌持续改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综合服务功能得到有效提升。为推进我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断向纵深发展,2010年度我镇将创建全省“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创建工作列入工作重点,倾力打造城乡环境优美工程。为确保创建工作成效特制定《罗江县万安镇斑竹村、芒江村、长虹村、柏云村“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如下:

一、村庄示范点基本情况

1、斑竹村:斑竹村位于罗江县城东面,地处御营镇范家大园(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俺的故居)、108国道,罗桂路,还有正在修建的青轨铁路东站,交通十分便利,是休闲和旅游的好地方。斑竹村辖区共有5个村民小组、615户、1548人、劳动力1048人、耕地面积455.5亩。该村也是罗江县2010年度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基础设施完善,村庄环境优美,符合“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创建标准。

2、芒江村:位于罗江县城北面,地处中心汽车站,成绵高速公路,宝成铁路,四川警安职业学院,芒江村辖区共有7个村民小组、分布在环山周围之间,耕地面积605亩、农村户数为434户、1293人、农村劳动力849人。该村以发展脆罐梨和蔬菜种植带动该村的农副产业的发展,是首批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生态环保示范村,村庄环境优美,也是罗江县2010年度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基础设施完善,村庄环境优美,符合“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创建标准。符合“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创建标准。

3、长虹村:位于罗江县城西南面,地处108国道、蟠龙镇的宝峰山(罗江县贵妃枣基地),白马关景区的倒湾古镇,近邻罗江县城南新区,是旅游、休闲、观光的最佳去处。村辖区共有9个村民小组、农户589户、人口1624人、农村劳动力1134人、耕地面积1208亩。该村也是罗江县2010年度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基础设施完善,村庄环境优美,符合“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创建标准。

4、柏云村:位于罗江县城东北面,108国道成绵高速公路,紧邻调元镇(李调元故里),村辖区共有9个村民小组、农户656户、人口1945人、农村劳动力1249人、耕地面积2009.6亩。近年来,柏云村通过创模、创卫,结合灾后重建,村庄环境面貌有较大改观,公路沿线、河道沿线得到有效整治,也是省市级2010年度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该村村庄环境优美,符合“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创建标准。

二、主要目标

按照“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效果明显”的要求,确定斑竹村、芒江村、长虹村、柏云村为环境优美示范工程示范村,精心策划,通过打造高标准、高质量的村庄精品亮点,以点带面,以点促面,整体推进我区镇(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最终实现全镇所有村庄达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的工作目标。

三、工作任务

以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以巩固“双创”及2010年万安镇芒江村的新农村建设和万安镇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果为依托,强力推进我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优美示范工程打造工作,全面提高万安镇(村庄)环境综合治理水平。协调指导各村的整洁工程和村庄清洁行动,加强各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指导户用沼气池建设,进行农村改厨、改厕、改水、改圈工作,搞好庭院美化建设工程,加强农村畜禽圈舍改造和畜禽粪便的无害处理。实现农产品质量无公害化,城乡环境优美、生态良好、风貌协调、庭院美化、田园清洁、村容整洁、民风文明的目标,达到城乡环境“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城乡人居环境和村民卫生意识明显改善。

四、工作重点

(一)规划水平提高

提高村庄的规划水平和布局水平,杜绝在新建公路两侧夹道修房,村落规划充分利用自然地形,错落有致。

(二)风貌特色突出

着力打破“火柴盒”,提高居民设计水平。融合地域和历史文化、传统民居特色,按“外部突出特色、内部优化功能”要求,组织实施农村民居设计和特色风貌控制设计,新建居民随形就势、高低错落、风貌独特。

(三)配套设施完善

通村及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村内主干道硬化。完善给水、排水系统,集中处理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生产和生活污水因地制宜净化处理。

(四)村容整洁卫生

保洁制度健全,村内有公共厕所,提高农户卫生厕所改造率;农户普遍使用清洁能源;村内有休闲健身绿地,主要道路和河道两边实现绿化,住宅之间有林盘绿地,农户庭院绿化。

(五)文明乡风形成

多形式宣传普及文明、卫生常识,倡导文明行为方式和良好卫生习惯,制定“村规民约”推进村庄环境治理,在农村居民中形成讲文明、爱卫生的新风尚。

1、清洁化标准

(1)村庄道路与公共活动场地内不得有人畜、家禽粪便,柴草、肥料、砖石及其他废旧物资应集中有序堆放;有效清理地面痰迹、烟头、纸屑及瓜皮果核等;村庄道路与公共活动场地附属设施(公告牌、宣传栏、标志牌、路灯等)应保持清洁,不得出现明显污损,不得有积尘、痰迹、淤泥或其他污垢。

(2)村设置的垃圾收集点应基本保持洁净,无垃圾吊挂现象;公厕内外保持整洁。

(3)村店铺应履行“门前三包”合同义务,无向店外地面抛洒垃圾或污水现象;村民在自有房屋门前设置的固定摊位,应保持摊位本身和周边环境的整洁。

(4)村小商业设置的门面牌匾,每处不得出现2块以上浮土、锈迹、油渍等污垢;每处建(构)筑物、市政设施立面、公厕内墙和绿地树干上未及时清理的“牛皮癣”不得超过5处。

(5)庭院绿地内不得堆放生活垃圾、柴草、肥料及其他废旧物资;不得出现痰迹、烟头、纸屑及瓜皮果核;附属设施(坐凳、灯具等)应基本保持清洁,每处设施不得出现2处以上积尘、痰迹、淤泥或其他污垢。

2、秩序化标准

(1)道路布局有序,新建主要道路应作环状布局,不得出现断头路,并禁止设置各种妨碍消防的障碍物;道路宽度应满足使用功能。附属设施(公告牌、宣传栏、标志牌、路灯等)应无缺失,并按有关规范有序设置、满足功能要求。

(2)每个村设置的垃圾收集点应不少于15个,收集频率为每周2~3次;一般村庄不单独设置垃圾处理设施;交通不便的村可进行简易填埋,禁止明火焚烧;公共厕所推行三格式化粪池改造,村庄卫生厕所普及率应达到95%以上。

(3)村小商业设置的门面牌匾,不得超过建筑外墙面0.5米以上,不得影响道路通行、侵占公共空间;严厉取缔单位和个人自由散发小广告、张贴启事和涂鸦的行为。

(4)保洁人员数量按每1000平方米不少于1人;保洁工具和小型车辆(密封式垃圾三轮等)的配备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3、优美化标准

(1)把握好“村布局、村落规划、民居设计”三个环节,切实做好农村风貌塑造工作;突出民风、民俗,结合当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进行村庄和村落民族风貌规划设计。

(2)村道路与公共活动场地应实施硬化,整体风貌应保持协调统一、美观大方并基本保持完好;不得有断裂与破损现象;凹陷、锈蚀或脱漆的附属设施应及时修复;路灯亮灯率不得低于98%。

(3)垃圾收集点基本无残缺、破损,封闭性较好;公共厕所建筑即附属设施基本无破损。

(4)村店铺应保持店面完好、整洁。

(5)庭院植物配置经济实用;植物生长良好,无死树枯枝、空秃现象,无大型和缠绕性、攀缘性杂草;附属设施采用当地砖、石、木等材料制作,以农村特色为主,提倡生态自然、简朴亲切,反映地方民俗特色。

4、制度化标准

(1)以万安镇政府出资,村民出劳轮流保洁的方式落实保洁人员;制定简便实用的村庄保洁、设施保修的村规民约。

(2)将公厕、垃圾桶等设施的保洁列入村规民约和清扫保洁人员的职责范围,由村委会专门监督。

(3)定期对村民进行思想和环境卫生意识的指导,提高村民的思想素质和人文素质。

(4)制定清扫保洁的村规民约,建立村庄日常保洁制度;保洁标准等任务和责任内容;建立村委会监督机制,对清扫保洁人员不履行职责或履行不到位的具体情形,作出相应的处罚规定。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打造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目标管理和对党政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周密部署,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措施,大力培养和宣传先进典型,务必抓出实效。

2、加大资金投入。将必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大对村庄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要拓宽筹资渠道,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企业投资经营、业主承包开发、个人资本投入等多种形式参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3、严格督察问责,注重工作实效。

(1)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成员部门认识一定要到位、工作一定要到位、责任一定要到位,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进展缓慢的,要进行严格问责追究领导责任。

(2)乡村环境日益优美。按照“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和风貌打造力度,大力整治河库污染。同时,继续开展村庄环境治理,教育和引导农户美化庭院环境。充分发挥示范村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我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工作,最终实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工作目标。

六、保障机制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村要高度重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工作,把该项工作作为考核领导政绩和工作效能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周密部署,总结经验完善措施。万安镇各部门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要对各村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调研督导,落实整改。

(二)加大经费保障

万安镇政府要根据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需要,结合当年财力状况,编制专项经费预算。同时创新投入模式,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专项资金,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支出列入财政预算。

(三)落实制度体系

1、万安镇“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村创建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和考核。

2、考核坚持半月一检查,一查一评比,以查促干,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保证实效。

3、各村要充分发挥属地化管理作用,对所辖村庄行监督考核,同时,还要监督考核责任区内的其他各类单位,做到一级检查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

乡镇五水共治工作总结篇8

一、强化领导,层层压实责任

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工作, 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镇级各部门(站所)负责人、各村支书、主任为成员的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镇村镇建设规划管理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全镇“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的统筹协调工作。

镇党委、政府通过召开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专题研讨会,印发了《小湾镇规划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小湾镇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小湾镇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小湾镇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及17个子方案》、《小湾镇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两违”建筑专项整治方案》、《关于成立小湾镇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执法队伍的通知》、《小湾镇提升人居环境“六增”实施方案》《小湾镇“茶王森林公园”一期建设实施方案》《小湾镇路长街长园长湖长山长“五长制”实施方案》《小湾镇河长制工作方案》《小湾镇公路沿线综合整治方案》等等文件,明确目标,细化任务计划,层层压实主体责任。

二、广泛宣传,大力营造氛围

在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中,小湾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决策部署,结合小湾实际,层层压实主体责任,通过镇村组联动,聚全民之力,采取一项活动“促”、三个结合“推”、五个机制“引”的“提升城乡人居环境135模式”,扎实推进“四治三改一拆六增”和“七改三清”行动,得到了县委主要领导的肯定,并在全县印发学习。同时结合小湾实际,编制了印发《狠抓七改三清提升人居环境之致广大居民的一封信》、《小湾提升人居环境七字歌》等1000余份宣传单,制作宣传横幅20条,永久性标语20条,大型中型宣传栏1块,小型标识牌若干。全镇上下比学赶超的氛围初步形成,环境建设对群众素质的正向激励效果明显。

三、全面统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七改三清”工作情况

我镇以锦秀茶王自然村作为“七改三清”示范点,由示范点带动全镇铺开“七改三清”工作。

1.改造农村道路。加快推进村组公路建设,逐步实施全镇124条181公里村组公路硬化工程,争取新建3条53公里村组连接路面。争取提质改造7条48.2公里的沙石路面,争取祥临铁路隧道口站点与全镇公路网互联互通,服务好澜沧江沿江公路建设。目前为止全镇建成通畅工程硬板路134公里。村组公路开挖183条258公里。进村入户水泥路面45公里,产业通道80公里,全镇主干道公路硬化达100%。

2.改造农村民房。围绕乡镇规划建设管理三年行动工作,加快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2017年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计划任务为919户,截至目前全镇已经全部启动。

3.改造农村饮水。截至目前,已完成梅竹、三水、华峰、春光、小湾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饮水工程建设,投资138万元;完成3个贫困村人饮巩固提升工程建设,解决了2500人的人饮困难问题,投资90万元。为满足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供水需求,我镇计划对自来水厂进行扩建,目前,正准备进行项目的踏勘、测量、设计等工作,并将在近期引进一家有资质的机构来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撰工作。

4.改造农村用电。截至目前,我镇11个村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已基本完成,争取启动漩涡塘电站项目建设,加快开发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等能源项目,大力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5.改造农村牲畜养殖圈舍。按照“人畜合理分离”的要求,改进畜禽饲养方式。今年我镇改造旧圈舍40多户,新建危房改造户全部实现人畜分离。

6.改造农村厕所。逐步取消普通旱厕,建设卫生厕所,全镇范围内水冲式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70%以上,新建房农户水冲式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100%。

7.改造农村炉灶。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积极推进“以电代柴”、“以气代柴”。

8.清洁水源。我镇累计建成人饮工程20件;完成农田水利冬春修工程40多件,治理水土流失4平方公里,完成库塘蓄水2000多万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6000亩。

9.清洁田园。我镇以清除田间地头农业生产废弃物为重点,对农业生产全过程进行清洁化控制,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膜综合利用、粪污无害化处理、不可降解农地膜等安全回收处置。

10.清洁家园。我镇大力宣传,组织群众开展清洁家园工作,在清洁家园的同时,实行群众“门前五包”责任制,涌现出了一批以三水村干海自然村为代表的“清洁家园、美丽家园”自然村。我镇12个行政村都建立了保洁机制,组建环保志愿服务队伍12支。

(二)四治三改工作情况

1.治污。依法取缔集镇区过境河流非法采沙、采石、取土、矿采选活动,清理河岸垃圾,清除河道障碍物,严禁直排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倾倒废弃物,恢复生态环境,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到各村宣传达6次,整治乱排乱放现象共20次。

2.治脏。12个行政村已全部建立环卫保洁机制,分别自发组织辖区内街道卫生整治36次,使我镇集镇建成区垃圾收集容器等环卫设施安装率达100%,完好率达100%,垃圾综合处理率达60%以上;村庄建成垃圾池配置率达60%以上,垃圾综合处理率达50%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0%以上。

3.治乱。以“万里公路绿化长廊建设”和“通畅工程”为抓手,实现公路路域环境整洁、美观、舒适。深入开展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治理公路两侧乱堆、乱倒、乱摆行为,加强管养保洁。我镇在工程建设领域严格执行清洁施工“六个百分百和六不准”要求,加大对施工单位监管和日常管理,规范施工现场排污和垃圾清运,重点工程建设区采取封闭施工,切实治理工程车辆带泥上路、拉土拉沙车辆未加盖篷布、不按规范地点堆放建筑垃圾和弃土等问题,做到境内清洁施工。集中整治新镇农贸市场、三水平掌街街场乱搭乱建、占道经营、摊点乱摆、违法违规广告、消防安全隐患等,保持市场整洁有序。2018年来,共治理违章占道经营行为20次,治理线网乱接行为15次,治理粪土乱堆行为50次,治理垃圾乱倒行为30次,治理棚舍乱搭行为15次,治理农具乱摆行为30次,污水乱排行为20次,治理畜禽乱跑行为35次。其中3月份,我镇用时15天,对镇内大干线、桂花线近50 公里路域周边进行综合整治。清理路肩常年堆放的垃圾和弃土5000多立方米,清理侧沟20多公里,清理公路沿线小广告300余处,平整路肩3.1万平方米。

4.治堵。我镇制定印发了《小湾镇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整治实施方案》,着力整治我镇道路交通拥堵,加强交通秩序管理,加强车辆分流和交通疏导,综合治理交通违法行为,规范对电动摩托车、老年代步车等无证照非机动车辆的管理。加强停车场设施规划建设,科学制定车位配建标准,盘活单位、小区、道路、公共区域等可利用的停车资源。

(三)两违拆除情况

我镇“两违”拆除工作主要对集镇、村庄规划区内县乡道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及道路沿线可视范围内,风景名胜区、及景点周边区域内的违法违规建筑进行整治,我镇共调查出16处违法违规建筑。计划于2016年至2020年全面整改完成。其中2016年计划拆除镇域规划区0.0192万平方米;2017年计划拆除镇域规划区0.0185万平方米,拆除建成区0.003万平方米;2018年计划拆除镇域规划区0.018万平方米;2019年计划拆除镇域建成区计划拆除0.022万平方米;2020年计划拆除镇域建成区0.019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共拆除“两违”建筑 11处 0.1019 万平方米,完成总量的63.3%。

(四)增花增绿情况

1.增花。根据《凤庆县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组织实施鲜花盛开的村庄(街道)建设的通知》(凤人居组办发〔2018〕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快推进我镇“鲜花盛开的村庄(街道)”建设,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制定了《小湾镇鲜花盛开的村庄(街道)规划方案》。结合我镇植被资源丰富、花卉植物种类繁多的优越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对主干道进行特色化改造,充分发挥花卉植物的特点,以三角梅为主打造“鲜花盛开的村庄和街道”。

投资10万元,在锦秀村打造“鲜花盛开的村庄”,道路两侧裸露的边坡上铺设草坪330平方米,播撒草籽110平方米,沿路种植樱花15株,三角梅20株,野花组合210平方米,新建围栏90米,移栽黄冠菊、月季花、美人蕉等240平方米,新增木栏杆50米。工程计划总投资10万元。投资22万元,华峰村周围种植草坪475平方米,野花组合2300平方米,新建围栏155米,种植樱花55株,种植三角梅127株,红枫60株,花班65株,种植爬山虎85株。

投资13.5万元,在三水村打造“鲜花盛开的村庄”,在建筑周围和路边铺设草坪180平方米,播撒草籽410平方米,沿路种植樱花175株,三角梅180株,野花组合160平方米,新建围栏25米。

投资40万元打造“鲜花盛开的街道”,在小湾加油站至镇区路段从加油站岔口上来,道路两侧主要以蓝花楹、三角梅、黄金叶为主题,打造整体性和视觉层次感。在岔口上左侧:种植三角梅36株,桂花17株,槟榔树4株,樱花6株,黄金叶86株,黄金榕球13株,香蕉5株,播撒草籽3327平方米,新建绿色铁丝围栏479米,以达到入口形象引导。

在岔口上右侧:种植35株,黄金叶42株,灯台树6株,樱花5株,黄金榕球2株,白塔树1株,桂花8株,蓝花楹42株,播撒草籽1664平方米,新建绿色铁丝围栏291米。

信用社上方至回头弯:砖砌花台94米,种植土回填224立方米,播撒草籽558平方米,种植三角梅14株,黄金叶20株,蓝花楹2株,桂花3株,冬青树球26株,红花油茶4株。 

(五)“一水两污”、建制村公厕及自然村垃圾池建设情况

根据《凤庆县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领导小组办室关于加速推进乡镇“一水两污”公厕及村庄垃圾治理建设近期工作的通知》(凤人居组办发〔2017〕26号)文件安排部署,凤庆县小湾镇“一水两污”公厕及村庄垃圾治理建设内容及规模:集镇污水管网1km,污水处理设施1台,集镇垃圾中转站场平1个,新建集镇公厕2座,建制村公厕7座(其中新建4座,改造3座),自然村垃圾池24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94万元,现已完成134万元,占计划任务的69%,其中:集镇污水管网项目已完成900米,污水处理设施正在安装。集镇垃圾中转站场平工程已完工。集镇公厕项目2座、建制村公厕7座已完工,自然村垃圾池项目24个已完工。

(六)自然村垃圾池、污水、公厕“三个一百”项目建设情况

我镇“三个一百”项目中的8个自然村公厕项目全部已完成建设;14个自然村垃圾池已全部完工;污水处理设施中,小湾村江边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正在建设,蕨菜村蕨菜自然村、阿莫山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入招标阶段。

四、下步打算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镇将继续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为行动指南,继续狠抓提升人居环境工作,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的同时,不断完善提升我镇提升人居环境工作。

 

小湾镇人民政府

上一篇:小学生德育教育范文 下一篇:股权激励变现的方式范文